一年语文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0:16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1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担任年级语文课教学任,班级的学生总共40人.本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做到了每次测试试卷有分析与讲评,学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为学生升入初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人在本期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反思如下:

二、经验与体会:

第一,要提高成绩,关键是要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而如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如此,语文知识面广,要求考生理解能力强,时代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充实教材内容,而学生时间紧迫,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就要精选材料,而不能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部倒给学生。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其次是要精讲。因此教师绝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既要抓书本,抓重点,更要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材料,以提高解题的能力。第二、要提高成绩,应注重精练。

复习时,一般课有小题练习,单元有测试。通过加强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适应考试。但是,试卷内容五花八门,训练方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材料和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练习,而不能让学生被题海淹没。

第三、要搞好复习,还得以人为本,关心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六年级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学习非常紧张,难免心理上,身体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情绪紧张,缺乏信心,疲劳等。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其疾苦,心其生活。进行心灵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既使教学有针对性,又让教师在学生中有亲和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四、要提高成绩,集体备课很重要。

六年级是一个整体,六年级复习需要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应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提高整体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年的语文教学,我虽然收获不少,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在专题复习方面还钻得不够深。理论总结有欠缺。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2

夜色

【教材分析】

怕黑的天性使孩子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的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的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了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往”等12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长句的停顿;正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我”的转变过程,从小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引导学生交流。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夜色。

3.学写“色”。(结构、偏旁、笔顺;下面的“巴”要舒展)

4.齐读课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二、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向同学请教,读准拼音,重点强调“胆、敢、往、勇”都是第三声,“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散”为平舌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用字组词说话。看谁说的句子更精彩。

4.自己再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分为几个小节。(2小节)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文,找出从前的“我”和后来的“我”分别是怎样的。

2.出示课文插图及第1小节。

(1)指导朗读第1小节,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准确停顿。

如,“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那时候的“我”胆子很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看图片,结合第1小节内容说一说图中描绘了什么。

(4)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分享“勇敢”的故事)

(5)带感情读第1小节,教师指导节奏。

四、学写生字“外”“看”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外”的“卜”部要长而宽)

2.教师讲解,范写生字。

3.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4.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字词认读比赛。二、朗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

1.指导朗读第2节,重点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3.“我”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4.后来的“我”还胆小吗?为什么?

5.体会“我”由“害怕”到“不害怕”的过程及变化。4.你晚上会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吗?你看到过哪些景色呢?说一说。

三、带感情朗读课文

1.体会害怕时是怎样的,来朗读第1小节。

2.看到夜色下的美景,不再害怕的感受,来朗读第2小节。

3.小组比赛读。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认了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2.课件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动画。

3.教师指导“再、晚”的结构笔顺。

再:笔顺是。注意第四笔是竖。

晚:“日”字旁,共十一画,第十画为竖撇。

五、领悟“夜色”

1.教师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导学生通过听儿歌,感悟“夜色”的美。

2.你觉得夜色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板书,如“美丽、迷人”等,相机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谁能带领大家来读一读呢?

[教学板书]

9夜色

“我”从前

胆小散步亲自看现在

勇敢不怕黑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反思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01-01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要"反思",学生更要"反思",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树立反思意识,培养反思能力,必不可少。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进行反思。

在新时代、新课程、新理念下,如何去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反思呢?语文"反思卡"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培养途径。

1.何谓语文"反思卡"

语文"反思卡",就是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对语文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过程、思路、策略、情感等进行反思。它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当天老师所教的知识,自己掌握或没有理解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等,让每个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它也注重内心感悟,如学习的情绪、想对老师说的话,既给自己一个鼓励,又让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达到师生共同促进的目的。

2.语文学习"反思卡"的分类设计

2.1课前"反思卡"。课前"反思卡"以预习课文为主,给学生布置自学课文的反思纲要:学会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读了课文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2课堂"反思卡"。课堂"反思卡"以引导为主,在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后或课堂小结时,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的反思提纲:主要学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掌握的情况,没有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学习的感受怎样?

2.3课后"反思卡"。课后"反思卡"以总结课文学习为主,给学生布置这一课学习后的反思纲要:这篇课文,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学习课文后,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掌握的情况,没有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这一课学习中,你的学习情感如何?

当然,"反思卡"可以是老师全权设计,也可以留白,让学生自己设计。

3.语文学习"反思卡"的应用

3.1"反思卡"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通过课堂来获取。因此,教师应把学习反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意识地给小学生创造学习反思的时间和时机,利用"反思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课堂学习反思。

学生通过课堂反思,学得更加透彻,既能清晰地小结新的语文知识,还会把自己不够明白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而老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自己教法的接受与否,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对老师有什么样的期望。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小结时,引导小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得失,起到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效果。

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通过课堂来获取,但课前课后都不能忽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做作业加以巩固,也难取得好成绩。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内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预习效果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教师就是简单的布置学生回家将课文读几遍,将课后生字抄写几遍并组词……学生预习不得法,于是采取"踩假水"的方式应付了事,甚至根本就没做,这样就完全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作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后填写课前"反思卡",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而且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

对于学生填写的反思卡,教师也要及时查看反馈。这样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

3.2"反思卡"的适用范围。语文学习"反思卡"操作方便,二年级小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它适用广泛,不管是识字课、阅读课,还是讲读课、复习课等都可以通过"反思卡"进行语文学习反思。

4.设计运用"反思卡"的注意点

4.1在"反思卡"的运用上,绝对不能滥用,一般一周三四张就够了,不然孩子们会觉得增加了负担,这样,适得其反。

4.2在学生使用"反思卡"时,如每次只是"按部就班"简单地做一做,就相当于每次都做相同的一件事,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使用"反思卡"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并给以鼓励和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自已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产生这样做的源动力,激起他们对反思性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4.3反思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反思卡"时,什么是值得深入反思的,什么是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反思、探讨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不能不辨重轻要求学生对一切学习内容都一一作反思。应该避免为反思而反思。

4.4设立"反思卡"展示周。在得到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展示学生的"反思卡",让学生勇于把自己的语文学习问题展示给别人,加强反馈。

参考文献

[1]美ScottG.paris著,袁坤译《培养反思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8期。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2]张小建.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学术研究,2012(02).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教学反思;实践;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3-1

初中语文是重要是基础课程,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找出问题,更应该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反思可以利用质疑、比较、换位思考等方法,使其深入化、本质化。

教学反思简单的讲,就是教学者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审视和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教学理论和实际结合,对已发生的不可逆的现实进行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剖析,这种剖析是先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批判的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不断地在反思中获得进步。从本质上讲,教学反思和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以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写教学反思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一、写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不断成长,更新经验

波斯纳说:“实践+反思=成长。”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促进语文老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有的语文教师大学毕业后三年就能较好胜任教学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就能成为一个名师,而有的教师则不然,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分析其原因,他们在专业知识、个人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基本相当,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没有进行思考,有没有及时地总结和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即有没有进行教学反思。

二、写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深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一切行动的纲领,实践是理解理论的基石,教学反思是实践和理论的磨合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懂得如何去实践理论,可以让教师思考理论的深度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并不是缺少实践而是缺少思考。一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怎么去教,而对为什么这样去教思考的很少,不能自然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肤浅,理论和实践脱节。

学校正常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即语文教研组活动,就是让我们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平台。我们可以将在语文教学中自己记录下来的新发现和困惑带到这里来进行共同商讨,也可自觉地去参阅一些资料和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促进我们语文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又能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实现对语文教育理论认识的提高,增加了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科研含量。

三、写教学反思有利于帮助语文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向科研性教师发展

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人们常说:“问题即课题。”问题从哪里来?如果平时没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就很难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如果坚持教学反思,往往就能引导教师去关注他的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中所显示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细致和全面的认识探究,从而可以发现一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及“课题”。而且,这些记录下来的原始材料有时本身就可以“串联”成一些小的教研论文。

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反思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坚持反思型教学,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出问题,提高认识,提高语文理论素养,还能帮我们开拓新的语文研究课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不断的总结、思考、改进、积累,这样,我们研究的素材更多了,我们研究的视觉更新了,我们的理论素养更高了,这将促进我们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四、写好教学反思,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必然是关键的一环,那么,最为直接的施教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必然是当今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探索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多年来,我国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中,践行“为师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积极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在不断实践反思和改进提高的循环往复中,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地感性认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各方面的看法。

1.完善小学教学的各项机制

1.1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教学管理队伍,学校重新调整了领导分工,将学年划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组,科任课划成两个教研组,实行“责任包干,分片自制,学校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分管领导对所分管的学年组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管理自,各项工作倡导百花齐放,充分展示领导和教师的智慧,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包括“快乐作文”的实践与研究在内的各项工作发展。

1.2组织优秀学年组展评,促进学年组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交流。学校制订了优秀学年组评比方案,每年度开展一次学年组展评活动,分两个板块进行。第一,学年组长进行陈述,向全校教师汇报本组工作;第二,学年组成果展,有教师教研、常规教学、学生评价,有学生作文、日记、读书笔记,还有课前资料收集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1.3多层面总结反思制度。我们的总结反思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教师个体教研总结反思。第二个层面是教研组的总结与反思,分管领导要对组内教研情况进行陈述,汇报交流经验。第三个层面是学校对教研活动的整体反思。组织分管领导对照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成绩发现不足,更重要的是细致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下一步整改措施,并将整改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做到了改有目标,研有方向,实践有主题,活动有指导。在一次次总结反思中,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教学领导的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我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变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地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7

反思型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教育者、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思考、探究、解决自身与各教学要素诸方面的关系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统一,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使教学最优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反思型教学更加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语文学科充分渗透了人文性与思想性,在引领学生思考的同时,作为教师自己则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每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省”即为语文课前的思考、课上的思考以及课后的思考。以下我想结合苏教版语文《鲜花和星星》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一、语文课前的思考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上一节课之前,我认为都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地制订出重、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出,凭借有效的教学设计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我在课前细读了《鲜花和星星》一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了教学重点:让学生走进课文,与诗人一起欣赏夏天满地的鲜花,满天的星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大自然的清新美。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一重点若要得到体现,就需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感悟品味、美读吟诵来移情怡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于是我思考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童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展示多彩的自然世界,配以教师童趣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把直观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并且以课文为例,给学生提供几个大自然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编创诗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明显地被调动起来了,也较顺利地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语文课堂的思考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充满变数,因为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所预先设计的模式进行,所以“一切皆有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当然,你可以回避学生的问题,忽视他们的设想,但这样的操作同时,也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不可挑战的权威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指导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和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因此,以教师为主导来合理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来促进思考是关键。

在本节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孩子们眉飞色舞地朗读着,一张张笑脸沉浸在诗歌美丽的意境中,还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比划。忽然一个小手举了起来,她说:“老师,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鲜花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星星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那到底是地上的鲜花多,还是天上的星星多?”这个问题我确实在课前没有思考过,想到这儿,我抑制住内心的焦急,微笑着望了望同学们说:“到底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呢?现在你们来讨论讨论吧!说说你的见解。”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就急不可待地举手说:“应该是天上的星星多,因为沙漠和海洋上没有鲜花,但它们的上空却有数不尽的星星……”“我觉得是一样多!”又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说,“白天看到的是鲜花,到了晚上,星星就出来了……”另一个孩子“噌”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老师,我知道,白天,鲜花比星星多;晚上,星星就比鲜花多!”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面对孩子们的独到见解,我认为都说得很有道理。我很高兴,都给予他们鼓励。在孩子们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时,我引导他们:“小朋友们,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鲜花多很漂亮,星星多也很美,所以作者就把它们写到了一起。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好了?”孩子们一个个洋溢着笑脸,响亮地回答:“能!”孩子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推动。

三、语文课后的思考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那么,上完一节课后,如果不去打磨、推敲,不去进行课后的反思,教师就不可能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与发展。我觉得作为一名会思考的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应当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思得,更应思失。只有存在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不足改得越多,进步才能越大;不足改得越及时,进步才能越迅速。

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三省”,实质上就是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型教学的一个模型。他们认为反思型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即语文课后的思考;“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即语文课上的思考;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也就是“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即语文课前的思考。

不但如此,我认为这样的“三思而行”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并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次课后的思考即是下一次课前的思考,而下一次又会迎来新的课后思考。其实,课堂教学的确需要如此的多思、多磨,只有这样方能精益求精。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8

一、读书――打好专业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教师读书,首先对学生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

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

二、教研――充实专业内涵

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钻研精神充实自己的专业内涵。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能以流畅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写作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阶梯,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写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另外,教师写作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身边的教育实例,这样的写作才有生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研究”。教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方面,我校因地制宜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师沙龙”上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成长心得、细节处理等,鼓励年轻的教师认真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夯实专业素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想途径,也可使广大教师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9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1.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一年语文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反思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针对留学生课程开展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为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评价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品质的过程。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1]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水平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认可,因而来华留学的规模也是日益扩大。据统计,来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汉语和中医成为留学生首选的两个专业,也是我国培养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两个专业。以我校为例,作为国内建校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自1956年开始培养外国留学生,迄今已培养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留学生。由此可见,如何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善于从中预见、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最终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则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能使得留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许多来自欧美、非洲等国家,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只是停留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发展很快等粗浅阶段,并不能深入阐述;有小部分学生了解较多,能够知道与时俱进的中国现状,却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疑问与思考。以上的问题在“中国文化”课程中都能得到体现,更好地反思教学能够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深层次的中国文化乃至中国。

其次,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达到跨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最终将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五湖四海。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于来到中国的他们而言,文化差异性会在生活的各方面显现出来,严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休克),出现情绪上的不快、沮丧、郁闷甚至疾病的发生[2]。因此在初来学校之时,及时的文化课程的开设,能够使他们尽快了解中国方方面面,解答心中疑惑,并逐步适应种种不同,扫除跨文化交流障碍,更好地继续以后的在华学习生活。

最后,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面对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或是一无所知,或是带着敬畏心情的留学生们,教师如何简明高效地概括其精髓并非易事,而许多学校的这门课程是由对外汉语教师或懂英语的教师兼任的,可以说并不是其专业范围,而且许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高,甚至有的是零基础,如何开展双语教学授课,是老师所要面临的挑战,因而课堂的组织与课后的反思对于老师授课技能及授课效果的增强都是极有必要的。

二、开展课程教学反思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集体反思、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等[3],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对象等因素灵活掌握,面向留学生的课程应尽量多采用几种方法,以扩大信息反馈的渠道,为反思提供较多的信息来源。

教师自我反思或个体反思是教师反思的主要方法,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和各个环节。教师首先需要培养自己有这样的反思意识,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师生话题互动中,还是在课后的作业(本课程都以presentation为作业呈现形式),或是课堂内容准备阶段,都能够敏感有意识地捕捉到需反思的教学点,并随后将反思的内容、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后记或反思日记,日积月累,不断总结、实践、反思、再总结、实践、反思,如此循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或是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反思,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以其他人的眼光评价自己的教学,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能够讨论取得广泛的解决路径。教师间可以互相观摩教学,书写教学反思,共同研讨,尤其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疑惑,这样的反思可以发挥团队的智慧,相比个人反思的封闭性,这样的反思更具沟通性。

直接对教学对象,也就是留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学生的意见是了解教学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兴趣和需要出发,对教师教学的多个方面做出评价,能够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访谈学生应考虑其国籍背景、性格特点及师生间关系等因素,对具体学生应注意访谈时的态度、语言、说话方式,尽可能从学生那里获得较多的真实的评价信息。

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学术资源,充实自身在教学反思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由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有限,教师反思往往容易产生瓶颈,难以突破自我狭隘。此时通过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提高反思的深度和水平就很有必要了。

三、面向留w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几点教学反思

我校自2011年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包括中医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研究生、孔子学院汉语生都参与了课程的学习。中华文化绵延上下五千年,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我校的中国文化课程侧重概况,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练习汉语,适应汉语文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克服文化障碍,不仅为更好地学习中医奠定文化基石,更为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做出努力。因而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对于跨文化交际和留学生教育有着其他课程难以代替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点教学方面的反思与感悟,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本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宽泛性,要求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应努力实现多样化,避免传统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开展体验式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文化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参与者。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进与周围人的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点拨与辅导,将互动讲授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可采取户外教学,把课程延伸到户外,强调使用感官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曾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许多历史的积淀,留学生参观过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馆藏丰富,有历史的足迹也有人类文明之光,可以很直观地感受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脉络,而在名俗博物馆可以了解许多非物质遗产的前世今生,甚至可以现场领略非物质遗产继承人的独门绝技,学生可以就所见向老师及时提问,教学效果优于课堂教学。除了户外教学,合作学习是体验式教学的另一种形式,该学习形式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通过在班级内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达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实现学习目标。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教学都可以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如春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短片,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取长补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达到共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指导其讨论,并做出总结性的说明,完成知识的传授。

其次,教学中应引入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有特色,短时间内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全貌并非易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固定在某一座城市,在该城市所接触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要素会给他们留下更直接深刻的印象,更会成为他们学习汉语文化的切入点。以我们江苏省省会南京为例,它所代表的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教、经济中心,由于其形成基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特征便是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既有十朝都会之大气,又透露几分儒雅。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突出南京地域特色文化,坚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结合,如在介绍著名景点中山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在介绍明孝陵时可以介绍明朝与南京的典故。这样因地制宜地选取有价值的代表性文化,注重深层文化价值对学生文化学习风格的影响,不仅能增强留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减少在本地生活的文化冲击,更能提高南京文化品牌认知度。

再次,文化教学可与汉语教学、中华才艺教学相结合,辅以文化的展示。语言发源于特定的文化中,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可以课堂专题讲授汉语言文字发展演变史,另一方面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文化知识,如春节的风俗中,中国人倒贴福字,年年有余,可为何年画上却是鱼,在讲解文化的同时,留学生们记住了“福”字和“余”字;中国婚姻用字中,有娶妻和嫁女之分,而在英文中都是对应marry这个单词,这里也是包含着传统封建社会中婚嫁制度的历史缩影[4]。这样的教学,学生既能了解汉字的意义,又能体会汉字体现的文化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程学习的学生一部分有汉语基础,一部分零汉语基础,因此课堂的教学语言会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自由切换。对于汉语零基础的,更多地以英文教学为主,辅助简单的日常交流、风俗习惯等中文词组;对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则以中文输出为主英文为辅,旨在扩展其中文辞汇储备,提高其汉语水平。除了开展课堂知识学习,我校还以传统文化内容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才艺教学,如书法、剪纸、相声等,总能激起初学者的盎然兴致。作为中医特色的高校,太极拳也是我校针对留学生经常开展的教学项目。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教学生们演唱中文流行歌曲,像是《青花瓷》这样中国风的歌曲,教师首先讲解歌词的内容与背景,使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之后学习歌唱,纠正发音,这样的才艺教学学生喜闻乐见,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作为针对留学生开设的这门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文化,因而课程的实际意义远大于理论,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准备的来源之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化相联系。笔者曾经对参与本课程的留学生开展调查问卷,共有50位留学生参与有效问卷,国籍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调查显示,学生们最有兴趣的是风俗习惯,第二位是饮食文化,第三位则是书法绘画等传统才艺。这样的结果与预期是匹配的,因为风俗是与日常生活交际密切度较高的文化内容,这一层面的文化内容需要学习者投入目标文化群体中,才能真实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华饮食文化在海外享有盛誉,对留学生有着极大的味觉吸引力,而且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品味情趣、伦理道德观,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绘画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它们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许多留学生在自己的国家便已知晓书法绘画,来到中国后,学习原汁原味的书法绘画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与挑战。基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所在,我校的中国文化课程主要分为“中国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三大版块,结合我校中医药的特色,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如五行和阴阳理论、四诊、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程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上的几点教学反思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领悟与总结,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并使教师本身得到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保持一种敏感与探索意识。如何对于这样的教学反思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服务于未来的教学呢?笔者认为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是指对教学反思评价活动不应该只来自单一层面,而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估,既有学生层面的各种真实信息反馈,关注学生对于课程效果的真实评价,并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来源,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又需要教师同行之间或团队层面的合作和评价,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享反思,共同提高,更好地作用于“中国文化”的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夏英.论教师教学反思的意义及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05,(2):23-25.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a东师范大学,2005.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5-37.

[4]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