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0:23

低碳经济时代篇1

关键词:温室气体;交通问题;生物燃料;节能建筑

温室气体无节制的排放、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已经使地球不堪重负。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强烈地震及最强烈海啸。8.8级的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境沿海地区。4月16日一场强风暴袭击了美国中东部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之惨重为数十年来罕见。干旱、洪水、酷热、严寒、火山爆发等,这些极端气候的出现,在不断向人类发出警告。是时候采取行动了,是时候让地球重回绿色了,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0.03%~0.04%[1]。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正是依靠这两种气体的存在才得以正常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两种气体,整个温室效应体系就会受到破坏,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会因此骤降至-20℃左右。反之,如果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则会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持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及森林砍伐造成的,这两项都属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的浓度越高,全球的平均气温就会越高,海平面也会因此而升高。海平面升高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途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的升高,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气候变化会让人类在土地使用以及资源配置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甚至还可能会毁灭整个生态系统,如物种灭绝加速、淡水不足、能源供应时断时续。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它所造成的后果不啻于惊世浩劫、灭顶之灾。

交通问题与生物燃料问题

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会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就是由汽车废气造成的[2]。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在杭州的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已占了5成以上的比例,特别是市民活动最多的主城区。可以说,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了杭州大气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的最大危害。钟南山说:给广州人做手术,打开的肺都是黑色的,如果不黑,那他就不是广州人。可见汽车尾气的危害有多可怕。因此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少开车,少排放。

生物燃料作物通常为玉米、小麦等庄稼和棕榈油。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未来20年,使用生物燃料将比使用汽油等化石燃料平均减排36%。然而,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发现,现行生物燃料政策实际上可能导致未来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比单纯使用化石燃料还要增排21%。《可持续能源、决策者框架》的报告警告说,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抵消其产生的正面效果。因为生物燃料生产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大量土地被用于种植某几种作物以生产生物能源,造成用来食用的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给低收入者带来负担。

发展可再生交通用能源。我国进口原油有30%被汽车消耗了,汽车正在和迅速发展的工业抢燃料。要解决汽车工业的可持续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迫在眉捷。美国与巴西主要使用乙醇与汽油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印度使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的混合物作为燃料[3]。我国正开展利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的研究;利用甜高梁、茎秆等生物质原料生产液体燃料的研究。而以植物油和废弃动物油为原料,经过科学的脂化断链技术和复杂的加工程序得到的生物柴油已进入了市场。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燃料性能,寻找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出路,这样生物柴油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发展节能型建筑

建筑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潮流,也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和重大战略问题。国内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比例达29%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建材生产,建筑方面的能耗高达全社会的45%左右。[4]甚至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每年要“烧”掉几千万元的能源费用。因此发展节能型建筑刻不容缓。

太阳能制冷和采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建筑的高能耗问题。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太阳能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光伏发电可节约30%的建筑能耗,整个建筑的节能率近10%。[5]

窗户使用优质的节能建材如温屏节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优越的隔热、隔音、低温无霜露三大优点,比普通单片玻璃节能75%,比普通中空玻璃节能50%,比Low-e中空玻璃节能15%-20%。另一种最新技术的窗户,使用了三层高品质的中空玻璃,采用具有专利技术的隔热材料和设计,比普通产品节能70%-80%。

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据专家介绍,与其他建筑节能技术相比较,外墙外保温不会产生“热桥”、“冷桥”现象,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目前一种采用炭渣、粉煤灰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新型墙砖,使用该砖后就可以不再使用外保温材料了,等于减少了一件建筑的‘外套’,节约成本,减轻自重。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家园,造福子孙后代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行之有效地投身低碳经济,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

[1](美)达拉斯著,王瑶译,低碳经济的24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贾振邦,环境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3]高建业孙明,全球燃料乙醇应用发展趋势,煤气与热力,2009年03期

低碳经济时代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转型;农业经济;现状;发展方式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之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亦步亦趋,关系紧密。然而,我国当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发展方式急需进行转变。基于此,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时常被人们提起。现如今,低碳经济强调我们要逐渐改变现有落后的生产观念,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阶段,重视和发展低碳经济为今后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今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进程当中,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理念融入其中,以确保农业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技术、改革制度、开发新能源等众多途径来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来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的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与传统的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还危害到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而低碳经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弥补传统经济的不足,主要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采用科学的技术、环保的思想将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从源头上来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的特点,它可以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节约我国的资源。二是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的特点,减少废气的排放,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都较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全新的、新颖的的发展方式。它这种发展方式不仅仅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重要的书还能够做到经济环保、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让我国成为低碳环保型国家,从而进一步实现全球低碳的宏伟目标。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就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制订更加科学的农业经济发展计划,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促使农业技术更新换代,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耗损,最终形成完善的低碳农业体系。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以粗放式为主,再加上我国地员辽阔,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都相对落后,不能够及时地接收新信息、新技术,这就导致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有些农村地区为了方便,就地焚烧作物秸秆,不仅破坏土壤,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农业发展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地区多占的面积较大,很难对每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都有所涉及,解决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和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仍旧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一时间还很难解决。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和各项技术均落后于他们。发达国家各种耕作方式机械化,而我国部分地区还主要以人力耕作为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作生产效率,还浪费了劳动力,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就导致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低下。

(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土地资源被占用,水资源也受到污染。农民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给农作物使用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学元素含量较高的化肥、农药等,这虽然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却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或者是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和化肥,不仅使得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影响农产品的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造成了土壤结构的损害,水体也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同时,我国粗放式农业发展极其容易导致土壤出现沙漠化问题,最终水土流失。还有就是森林资源的贫瘠、草地面积的缩减等都使得生态环境功能下降,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高

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拥有着十分庞大的农业人口数量,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大部分是靠长期积累的种植经验,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接受更先进、更高效的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投入遇到一定的阻碍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外,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年轻人都不大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了传统的依靠土地过活的思想,大量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挣钱,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高,能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这不仅加剧了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一些有效的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由此,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很难得以提升,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低碳型农业工作者

注重培养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就必须加大对低碳型从事农业工作者的培养支持。首先,应当建立全新的人才引进机制,与高校的相关专业院系进行沟通合作,重点围绕低碳农业经济来培养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工作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创造的软硬设施。其次,应当利用当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发展后备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性素质,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低碳农业发展当中来。最后,应当构建极具吸引力的薪资制度,最大程度化地保障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给他们提供投身于建设农业发展事业的动力,为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而奋斗终身。

(二)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是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在具体的转变过程中优化资源使用方式,合理分配相关资源,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可以重视有机生态农业建设,尽可能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农家肥以此来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业的生产力,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其次,可以推动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设,站在整体的角度,将农业、畜牧业、林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其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来提升生态效益。最后,可以开展休闲农业经济建设,部分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走集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利用媒体宣传,重点强调休闲农业概念,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三)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理念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最应该从传统的机械化方式中脱离出来,树立更为科学的低碳农业经济理念,向广大的农业工作者普及农业科技技术思想,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的优势,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够对低碳经济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低碳生产对农业发展,甚至是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以便后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升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知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整体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中包含着农业技术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效率等方方面面诸多方面。针对以上较为复杂的问题,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就得到社会各方面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其中的问题,比如培养低碳型农业工作者、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理念等,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松娟.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J].农机与农艺,2020(06):66.

[2]陈国强.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8):15+10.

[3]刘鹏.低碳经济时代转笔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经研究,2020(08):57-58.

[4]田洪成.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227.

低碳经济时代篇3

关键词:低碳时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与重要性

低碳经济指降低污染、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的环保高效经济发展方式,经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发展、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等多种方式,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对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现在国家开始实行新型农业低碳发展方式,以加快农业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农业环境破坏严重。

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也是每个人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没有良好环境,美好生活无从谈起。随着工业发展,许多工厂蜂拥而起,随之而来的工业废水、废物、废气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污染,极大地破坏环境。而且许多工厂选择在农村建厂,许多工业废水流入农田,产生的废气等污染了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使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农产品输出成为严重问题。

(二)农业科技水平低下。

农村许多农民素质低下,传统思维定式比较严重,缺乏农业知识,接受能力不够。而且农业科技应用少,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下,农业只有在科技支持下才能快速得到发展。因此农业方面相关研究有待深入,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效益不好。

(三)农田资源量不足。

现如今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少,大范围建设加剧这一问题,再加上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重,可利用土地面积是非常少的,这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大障碍、大阻力。

三、转变方式

(一)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很少,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式,推广农家肥和先进污染比较小的化学肥料的使用。特别是农家肥,是有机肥料,在降低污染的同时,给农作物提供所需有机物质。一些农业废弃料完全可以循环利用,平常生活中对于这些废弃料的不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使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对这些废弃料的循环利用。

(二)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农业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一些规定与条例对农业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研讨,研究出更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且能降低污染的生态发展方式,适时进行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三)旅游观光形式。

如同电视上的广告,在潜移默化中会让人们记住一些品牌,一些甚至我们用不着的产品,在电视剧中插入的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发展农业经济也是,我们不能一味发展农业,还应结合其他形式,把农业和旅游业相联系、相结合,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牵动着农业发展,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活环境。

四、未来农业发展中应注重的方面

(一)科技进步是一切发展的保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农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先进技术支持,没有科技基础,一切都是空想、都是虚幻,所以国家应加强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和科研力度,加大对农业知识的普及程度,建设好农业信息站,为农民生产提供知识指引捷径,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二)有机农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推广,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村民们焚烧秸秆来烧水做饭严重污染环境,而有机农业可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实施对农田的轮作,增强土壤肥力,使用新型低污染的化肥建议多使用农家肥,在增加农产品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农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化肥和农药利用,这些在解决了一些棘手的虫害问题时引发了许多问题。

制造化肥和农药时,燃烧的化石燃料造成了很大污染,而且由于它们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在转变发展的时候,注意化肥和农业使用和研究,降低污染、保证安全。

五、结语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如今我国开始步入低碳经济行列,低碳经济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相信通过农业经济发展转变,会更大程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好,加速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钦海,李沙娜.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2]李明贤.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锁定与替代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刘涛,张志强,雷明.农业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动态博弈分析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

低碳经济时代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2

气候恶化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巨大威胁。过去50多年的众多研究结果证明,人类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从全球气温上升到两级冰川的融化,归根到底就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自然危机。如何应对及解决危机是人类不得不正视面对的重大课题。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围绕如何减少能源的排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低碳”成为与会各方争论的焦点。从此,“低碳”一词为大众所熟知,成为世界热点。“低碳时代”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概念,及时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历程。

一、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

低碳时代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全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领域。如何转变低碳时代的经济模式?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理念是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观念,低碳经济即是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形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低消耗,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小化乃至无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转变产业结构,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的高度发展,更加关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低碳时代的低碳经济与工业时代的高能经济最大的区别。

二、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理念已基本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认可并付诸于行动。但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发展,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低碳时代,不仅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要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城市化、现代化。因此,相对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更加困难、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

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兴起低碳经济革命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诸多瓶颈,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尽管政府努力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每年仍以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就业问题、资源消费问题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问题,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2.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化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及物质材料,造成能源的消耗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工业化程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即中化工业阶段,仍然是以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调整能源结构的难度大,要比其他国家承受更多的压力,花费更多的资金,解决更大的困难,付出更高的代价。

4.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体系薄弱,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报告指出,我国未来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主要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只有18中是我国目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示,低碳经济转型大部分技术需要依赖国外,引进国外技术。

5.政策滞后:我国现处于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政策等都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没有规范性文件的约束。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只有加强消费、流通、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立法,增加政府的宏观政策管理,才能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6.低碳经济的校园教育: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思想文化的传播起着先锋的作用。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生树立低碳观念。但我国的部分学校对低碳经济的校园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把低碳经济融入到校园教育中,很多学生还没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更别说如何去做了。

三、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负责人大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我们应找出解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低碳经济时代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场营销;新型营销模式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两百年来发展变化比过去五千年来的变化都大。而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大量对化石能源进行开采,这样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以后,工业时代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加剧了全球变暖,危害到人类自身安危。现在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从而共同发展,因此应该一改传统工业时代的大工业化生产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低碳经济指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系能源开发以及产业转型等方法,尽可能地控制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去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自然环境。

1.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

1.1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

过去常见的传统市场营销方法都是建立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成再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该模式下的生产特征表现为生产规模的集中化、量化,通常只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而不注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所以消费者智能选购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缺少自由选择权。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是处于整个生产产业链的顶端,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也就是卖方掌握主动权,而买方缺少选择权。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自然是适用于过去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的时候,也就是大工业化时代,当然那时候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是较为拘谨的。

1.2现代市场营销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逐渐地淘汰殆尽。目前随着机器设备的创新和大量使用,生产的规模化与生产流程的标准化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随之加强,所以各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此时市场上的产品就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买家市场出现,取代了过去的卖方市场,同样的市场营销模式也随之改变。

现代市场的营销模式不在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而是把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放在第一位上,这是和传统营销模式最大的不同。许多企业在确定市场营销前都会对市场上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以及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从而确立营销模式的方案。此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色和未来发展法相来确立市场定位,尤其是对潜在的消费群体、市场等实施准确的定位,寻求更好的发展。

1.3低碳市场营销模式

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现,以破坏环境换来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危害已经愈发明显,人们逐渐地重视起因生活和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受此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在朝着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变,而低碳营销取代高碳营销正是解决这一局面的对策,所以低碳的市场营销模式也就顺应时势而生了。尽管现在学界对于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做出具体的定义,不过该模式相比传统和现代的营销模式有着本质上的本华。该营销模式最看重的是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三者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实现三者间的平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许多企业都看到了环保的商机,展开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迎合更多消费者的理念和需求,完善自身不足,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2.低碳营销模式所面临的给予和挑战

2.1低碳市场营销模式面临的机遇

对于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同变化,企业应该针对这种变化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改变,从而加强自身在新时代中的竞争力。而要想提高竞争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水平。企业在进行科研创新时应以产品生产的低碳化和高效作为指导准则。企业的低碳化指的是在产品生产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使用现金科学技术,努力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要想实现低碳生产就需要对低碳技术进行积极地研发创新,从而使技术的投入使用变为可能。同时低碳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开发新能源与清洁能源。

2.2低碳市场营销模式面临的挑战

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这种在新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市场营销模式,在实践中必然会面临着种种不同的挑战。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要想开展市场营销模式,那么就需要从过去的生产模式的改变入手,将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而在实践中,企业还需要克服在碳关税、碳交易等多方面遇到的阻碍,从而实现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第一个难题就是碳关税,这是一部分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进口的产品或原料所实施的贸易保护的方法的一种,这与过去的贸易保护手段没什么区别,只是它借助了低碳环保的幌子,这样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也会极大地阻碍我国开展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的工作。要想破解这种少数发达国家设立的贸易保护壁垒,就需要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与发达国家进行谈判,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贸易保护方法的影响,促进本国的商品生产与销售,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因为历史证明了,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到最后伤害的不仅是贸易方,还包括设立方。

其次是碳交易方面。碳交易指的就是政府部门通过数据统计,制作出一个某行业、部门或是地区可能将排放出的温室气体的上线总量,同时向这些企业卖出允许排放数额的许可证,只有拥有了该许可证企业才能继续生产,而该证也是可交易的。尽管碳交易许可证对于保护环境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目前来看,碳交易的技术还在研发阶段,尚不成熟,到了真正实践时,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等待着我们。

3.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实现的手段

3.1及时地确立对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这就需要国家及时出台一些对应的法律法规,来对该种经济模式做出规定,保护其正常发展,从而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工作开展建立一个有序的氛围。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为低碳经济制定与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像是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英国的《可再生能源义务》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确立能够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师出有名的效果。所以我国也应该及时开展这方面的立法工作,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提倡低碳消费意识

低碳营销模式最终生产的产品还是卖给了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才是进行该营销模式的最大动力,任何营销活动都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参加,所以低碳营销也不能缺少消费者的支持。实际上,想要开展低碳生活很简单,人们只需要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就能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像是购物时尽量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而是自己携带布袋;出门时尽可能地使用步行、骑行与乘坐交通工具;将家里的照明设备换成节能电器;随手关灯、关水、关闭电子设备仪器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不仅能够确立低碳生活的基础,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笔者认为,在未来低碳经济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并且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低碳经济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习惯与生活理念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国家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各个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都不甘于人后,积极地制定出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相关企业为了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对低碳技术进行科研创新,寻求开展低碳经济营销的办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除了需要建立起低碳消费的观念,还需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生活发展。只要企业、消费者、各国政府一起努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贡献自己的力量,低碳营销模式很快就能取代过去的营销模式,慢慢地成为21世纪首选的营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健茹,陈亚楠.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J].中国商贸,2011(08):47.

低碳经济时代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消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以当前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相关可持续发展实践,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将来几十年将继续增长。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世界排放第二大国,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选择正确的消费模式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与低碳消费的关系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我国著名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内涵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金乐琴等人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在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目的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消费模式可以定义为在符合低碳原则的前提下,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们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低碳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在满足低碳原则的同时也有着与传统消费模式所不同的其他特点,主要包括低碳消费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低碳消费的公平性可以分为两种,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低碳消费的横向公平是指低碳消费要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平衡,某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要在不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消费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部地区的消费就存在横向不公平,通过低碳消费就可以平衡这些地区的差异。纵向公平就是前后代之间的公平,通过低碳消费,当代人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后代的消费,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无节制的消费而不顾后代人的需求。低碳消费的可持续性即低碳消费满足两条原则:资源使用的最小化原则以及废物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是低碳经济的原则。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为现实或未来的消费活动,因而一切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在根本上都是受到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低碳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通过低碳消费可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低碳消费的实现,两者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因而通过建立低碳消费模式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巨大,而现有的消费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都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带来了很多制约因素。

(一)低碳消费的相关政策不完善,低碳消费环境不够理想。一国对消费的政策反映了一国对消费的态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低碳消费虽然已被中国政府接受,但是具体完善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还未形成。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GDp增长了,但是环境却每况愈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低碳消费并不是重点问题,低碳消费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也还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没有相关的政策指导,低碳消费只能是空想。

(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量巨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非常大,而中国的高耗能工业部门都属于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巨大。但这些高耗能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还有赖于这些产业的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都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调整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这些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一大阻碍。

(三)收入差距大,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的不同。由于低碳商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导致其价格也较一般商品高,我国的低收入者在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时就不会考虑这些高价的产品。而高收入者往往具有炫富攀比心理,大排量的进口豪华车在中国的销量很好,而小排量的高价环保车型在中国却难以销售,这就证明了这一点。归根结底,这还是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落后,没有形成低碳消费的意识。

三、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建议

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我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在2010年的坎昆会议前,我国政府又宣布将把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之中。这些都证明了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低碳经济。消费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也将备受重视。但是,低碳消费模式的推广,需要由政府、企业、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消费模式。

(一)加强政府对低碳消费的政策引导。政府在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低碳消费。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关于低碳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低碳消费进行强制性约束。只有在法律约束下,企业和居民才会真正重视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才会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政府可以制定低碳消费的相关税收政策及其他引导政策,提高不符合低碳原则产品的税收,而对低碳产品的消费予以一定的支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气候经济学家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也认为,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很糟糕,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考虑征收拥堵税或设立无车区,也可以禁止非电动车进入市区中心地带;最后,政府自身的消费活动也可以对低碳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机构应该从自身做起,带头节能减排,政府部门和单位可以通过早期采用、购买最新先进低碳技术与产品等措施,为其他部门树立榜样。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新能源开发,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很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实现节能减排最为有效的方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富有的煤炭资源也日趋减少,所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也对低碳消费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然资源必定会枯竭,根据消费的公平原则,我们必须要对后代负责,所以要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例如,各种工业废渣、农村各种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的能源。总之,在能源消费中,将过去传统高排放的能源结构转变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能源结构,这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肯定是有利的。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理念是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基础,只有符合低碳经济的消费理念才能真正引导低碳消费,使低碳消费成为可能。首先,要通过社会文化、媒体宣传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全民参与低碳消费的意识,这其中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对人们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影响越来越大,它能够支持和帮助新消费模式的建立;其次,从消费者本身出发,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也会对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好处,把低碳消费作为道德标准并以这一标准来衡量自己,明确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问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过度消费。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低碳经济时代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必然要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21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为基础,以三低即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为途经,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很多部分,如交通行业、冶金行业、建筑行业都被涉及到,除此之外,多项技术也被涉及到,如能源再生技术、新能源在开发技术等等。作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建筑及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制造者和排放者,因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从建筑施工行业入手,并加大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行业与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影响建筑低碳建筑施工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缺乏低碳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基础。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包括低碳建筑的参与主体在内,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师、施工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者、建筑材料供应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等都必须理解,并进行深刻的理解。但是,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其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更不用提对其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淡薄的低碳建筑意识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高耗能、高排放性依然持续在我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我国推行低碳建筑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目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建造方面的政策、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建筑业低碳建筑还没有发展成熟且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治理以煤炭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多污染结构的节能减排措施是政府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发展低碳建筑、特别是低碳建筑施工相关国家政策还十分缺乏,甚至还没有强制定的措施针对一些排碳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同时对于激励低碳排放的企业的政策也依然缺乏,这使得高耗能的建筑企业采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的动力缺乏。因而,本人认为在阻碍低碳建筑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滞后的国家政策和不健全的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制约

目前发达国家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早已致力于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条途径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技术合作,这无疑对我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担心向我国提供低碳技术会影响其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故不愿意积极主动转让低碳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相关技术转让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国家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低碳施工掀起一场施工企业的管理革命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强调的是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碳管理和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换句话说,低碳发展方式将会在施工企业中掀起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

(二)、低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在太原南站的建设中,中铁建工集团仅一项低碳焊接工艺的使用,就节约钢材337吨,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60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施工企业在利用低碳进行内部挖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相关低碳新兴领域的开拓。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提高新能源领域工程的建设能力,占领在低碳经济中新兴的建筑市场。二是通过科技合作,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引入建筑材料之中,开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温室气体的绿色智能建筑,进而开创一种新的建筑文明。

(三)、低碳施工为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北京南站为例,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它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为公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它的现代化、人性化和公众化。这些与大量低碳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冷热电三联供与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就使天然气的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85%%以上,年发电量占到了整个站房用电负荷的49%%,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

(四)、这场革命将涉及企业的管理理念、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原生态、绿色、环保、智能”的建设理念植入施工管理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南极,中铁建工集团就将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拆除过的房址上看不出任何的建筑物痕迹,实现了对南极大陆环境的零破坏,得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要实现有效的碳管理,自然离不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房建施工和建筑物资经营的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够将碳管理的足迹覆盖到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增强碳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这种有管理的碳转化为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五)、相比理念的转变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实施过程绿色施工或者过程低碳施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以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四是要深入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避免伪劣、低品质建筑产品带来的更大浪费。

四、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分析

(一)、发展低碳建筑,低碳施工须意识先行和全社会参与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低碳觉悟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及控制环境污染等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政府应加大气候变化危害教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加快形成全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三)、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应建立建筑产品排放动态检测评价系统,以保证能够动态、及时、实时地观察和控制既有建筑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超耗能建筑问题,努力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四)、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

采取精细管理、低碳行动管理理念。“低碳型企业从我做起”等活动,号召所有管理人员加强节约、缩小开支、关心成本、共同监督,树立节约意识、营造低碳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实施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为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低碳企业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低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培训,重塑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低碳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大力推进低碳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技术保障。施工行业提供了一次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首先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能够助推施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新领域的拓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从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建筑施工时代的到来将使人们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从的来讲,建筑现场低碳施工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真正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低碳经济时代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使得更多的问题出现,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参考,在农业经济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更要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只有更新发展观念,从低碳经济入手,才能够找出合理的发展途径。进一步通过结合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手段,才能够转变农业经济发展反向,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长效稳定、循环发展。 

一、低碳经济下农业管理的现状 

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生态环境已然受到很大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面对着逐渐增多的人口,让我国的耕地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地区将无用的秸秆就直接进行燃烧导致了空气中的碳排放量超标而村民们却不以为然。所以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朋友认知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充分的运用秸秆来产生沼气从而为生活填能。 

2.低碳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中,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对于低碳管理认识更是不足,这也制约了低碳经济管理,从另一方面看也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低碳经济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普及。所以对于农业方面的各个部门并没有全面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这不仅不利于低碳经济管理的发展,也是在限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行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中生存下来的话.运用低碳经济管理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先进出色的行业包括农业必须进行运用的理念。这样,才会更加符合自身行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跟上社会的发展节奏与步伐,所以,加强低碳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1.加强低碳经济管理中组成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 

在农业中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对于农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对应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必须有许多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例如,学术研究单位,环境保护单位等等,同时发展过程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但人员复杂性也制约了农业低碳经济发展进程。我们必须给予重视,所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低碳经济意识,提高人员管理的综合能力,都是必须给予重点考虑的。通过合理良性化发展低碳产业,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使其向着良性转变。进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低碳经济下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宣传与推广 

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作为农业生产与开发过程需要强化其优越性,同时更要做好宣传与产业推广,使农民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更加了解低碳经济下对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发展空间。进而能够转变传统农业经济,进一步实现低碳经济下的农业经济模式顺利转换。同时,在进行推广过程上要重视强化政府对农业经济的引导,政府的引导作用是保障低碳农业经济有效发展的关键,并且农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密切联系,政府首先要重视低碳经济模式的建设,并且给予农业方面充分的经济支持,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转型,并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化手段的介入 

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最终建立人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体系。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其农业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置,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做好积极的农业预警工作,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较为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完成更多经济价值的有效创造。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化发展路线以及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对于农业发展以及生态所寄语的重望,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不断的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化的进展中我国的低碳农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低碳经济时代篇9

农业经济发展的前中后三个时期里都贯穿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与能源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之间的关系。因此,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寻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气体更清洁的有效保护措施;农业发展的实质应该是充分开发蕴藏量极大的清洁能源并且发挥这些清洁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耗能,达到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要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改进能源开发和技术利用,尤其是有毒气体过滤排放技术,以及如何顺应产业转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且还可以应对气候剧烈变化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低碳时代下所遭遇的困难与现状

1.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大多属于粗放型。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的。而在我国,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当前必须大力整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形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机程度,使农业经济充分发展,农业发展可以由此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城乡差异化的一个表现是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娱乐都有明显的对比,而在农业这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各项设施都不如城市,资金的投入也较少,生产技术更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的支持,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等都比较落后,所以对于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办法有效实行。3.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而在这些众多的农村人口中,却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低碳时代下农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并不多,这使得农村的农业发展仅靠农民的蛮干,缺少相应的技术援助,不明白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低碳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和保护世界环境的目的,我国应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1.应该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指的是从农业之初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继而到废品的再生产等环节的循环再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与损耗,降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是提高对农业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程度,将废物进行二次生产,然后经过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从而节约能源,并且改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净化技术,可以使更多的废物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行秸秆还田,还可以利用秸秆进行其他东西的生产,这种举措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我国应该加快向创新型新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转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大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应该不只是考虑对能源的使用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对能源的开发技术也要加大创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是资源量较多,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因此探寻一条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积极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技术和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减少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对旧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改良从而改造出新的、节能的、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工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低碳经济时代篇10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应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我国,虽然一些银行早在2005年就已谋求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触及低碳金融市场,但直至目前,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仍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为支持低碳金融的发展,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同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更在公开场合表示,银行业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要求银行业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人口关和惩罚关。二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要求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那么,面对滚滚而来的低碳经济浪潮,银行业具体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本文将从开展绿色信贷、参与碳金融交易以及加强银行业自身的低碳运营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开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离不开低碳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与传统产行业相比,这些新兴产行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急需得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产、行业具有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这就为银行业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提供了利益保障。

近年来,国际主流银行不断加大对低碳消耗项目的贷款。如2007年3月,美国银行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发起了一个10年期、总金额为200亿美元的环境可持续性贷款行动,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和低碳技术开发。2007年5月,花旗银行宣布在未来十年将加大对清洁能源项目和开发替代能源项目的贷款或投资。总的来说,全球主流银行重点关注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首先是能源效率管理领域,如高效建筑、建筑材料、能源储存与转化、低耗能设施等;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如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燃料电池能等;再次是水资源及废弃物管理领域,如水净化、海水淡化、回收循环再生废物发电等。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银行也开始了自己的低碳信贷之路。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着手研究并推出针对节能行业的贷款产品。仅浦发银行一家,近三年来共提供1000多亿的授信支持低碳融资,包括多个电厂脱硫、垃圾发电、风电项目。另据兴业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该行新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37笔,金额达132.79亿元。而北京银行也于2009年参与了河北的一个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在增加对低碳项目融资力度的同时,国内银行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着力收缩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贷款额度。2009年的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全年对火电项目的贷款总额为2696.75亿元,比2008年减少了1884.2亿元,当年还退出对“两高”项目的贷款客户共计2348个,比2008年的1525个增加了823个;同时,当年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额度达8560.46亿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额占当年贷款总额的8.93%。

由于绿色信贷在世界各国都属于相对的新生事物,所以对于我国对金融业来说,开发针对低碳项目的信贷服务产品是一次难得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机遇。同时,绿色信贷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与一般的贷款差别并不大,不是一个新产生的品种,推广起来没有特别的难度。而且,绿色信贷相关项目往往可以获得政府或其他环保组织、基金等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这就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兴趣。

开展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是不得不提及到的一个内容。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为“赤道原则”。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赤道原则》的学习、研究、借鉴、运用与探索,采取主动姿态,积极支持低碳产业信贷与低碳企业信贷。

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不少商业银行都各自制定了关予支持低碳项目融资、抑制高碳项目融资的制度和亦法,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标准之一,但在全国层面,尚未形成统一、成文的贷款标准。同时,由于节能项目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风险,也不会不可避免第存在少数项目很难通过银行项目风险评审程序的现象。而且,对银行来说,控制贷款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技术比较新、尚未得到商业化普及的低碳项目来说,更多的融资支持还需要依赖于其他渠道。

创新金融思维,积极参加碳金融交易

事实上,银行业通过提供绿色信贷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上还没有走出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范畴。而通过创新思维、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全球碳金融交易体系中,则可以将银行业发展带到另个全新的层面。

所谓的碳交易来自于《京都议定书》。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利于减排或者吸收大气温室气体的项目,作为本国达到减排指标的一部分。《京都议定书》为各国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但是各国在具体实现减排目标时也面临各种困难。为此,“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京都议定书》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了一个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并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

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球已建立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2008年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达1263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了近11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升至126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每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规模至少达600亿美元,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我国,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激发金融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勇气与渴望,而且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改造业务流程,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此,银行业唯有研究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碳交易排放体系中来,才有可能从其发展中获益。目前,国外银行业为参与碳交易排放推出了不少金融产品,如碳信用交易市场基金、碳交易相关的理财产品等。例如,巴克莱银行推出的挂钩“巴克菜全球碳指数”基金,是第一个跟踪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系统中碳信用交易情况的基金;而瑞士信贷集团推出的挂钩“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基金,使投资者可以通过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跟踪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在国内,一些银行业推出了类似的金融产品。如从2007年4月起,荷兰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几家外资行先后在市场中发售了“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拇性理财产品。2007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也率先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取得了7,4%和14,1%的较高收益,随后再次推出同类产品。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碳原生金融工具价格技术回调影响,这些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总体来看,我国碳交易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下半年,北京、上海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但三家交易所目前业务量均很少,商业银行几乎无人参与;而一些商业银行借机通过与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低碳信用卡等诸多业务,更多地则被看作一种营销手段。然而,从长期来看,碳交易体制终将走向完善,而商业银行参与其中,也几乎是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据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全球银行业仅从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咨询业务的一小部分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银行所有企业相关投融资业务的6%。参与碳交易的获利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低碳经济,从银行业自身建设出发

在通过绿色信贷积极支持低碳产业、行业发展,未雨绸缪地考虑参与碳交易排放机制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采取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日常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实际上,低碳经济可以这样理解: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环境的角度看,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稀缺的现实对每个企业甚至是每个人都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这是外部动因;而在内部动因方面,就是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审视传统经营管理模块,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直观重要。在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数据中心的低碳层级。一般来说,各大银行总行级别的数据中心面积少则数千平方米,多则数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能耗十分惊人,碳排放量巨大。而通过采用高度虚拟化的资源,高效、绿色且经过优化的基础架构和设施,可以帮助银行集中数据中心硬件维护和管理利用,提高数据中心利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能源消耗,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低碳、环保的产品,如推出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银行卡,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推广无纸化操作,推广电子化金融产品等,减少碳排放量。

当然,从长期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低碳运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从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商业银行要制定“低碳银行”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边干边学边培养,打好“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努力融合银行机构文化、金融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