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责任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4:07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1

关键词: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前言

近年来,农村村级干部出现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村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直接负责企业其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村级经济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强对村级经济审计的监督和管理是符合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完善的工作,只有将农村集体经济干部责任审计工作做到位,才能防止农村干部腐败的发生。本研究就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

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

1.对农村集体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审计

对农村集体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包括农村各项事务的财务收支明细,包括这些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全面性。将各项收支情况是否及时全面的入账进行监督,明确是否有侵占,挪用公款的现象,对于各项需要支出的经费有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是否存在恶意浪费的现象;村内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使用资金是否严格按照项目既定的计划严格执行的,是否存在恶意挪用资金的现象;对于还没有及时入账的项目是否资金责任明确,是否存在集体所有财产和资金被私人占有的现象;关于农村的土地占用补偿款是否及时入账,是否及时的足额补偿给村民等。

2.对于集体财产、资源、资金及项目管理以及村民的民主决策情况进行审计

对于村内集体所有的财产、资金、资源及项目管理的制度是否完善,账目和款项;账目和账目之间的关系是否相符,集体财产,资源和项目的承揽目的日期以及承包方式是否由集体经济讨论,项目的承包方或承租方是否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及时缴纳承包费用或者租金,是否存在管理不妥当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是否存在明显的资源或者财产浪费的现象等。

3.对农村的债务和债权情况进行审计

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农村的债务和债权进行严格的审计,对于债权和债务的增加和减少情况进行明确,对于账外的债权归属以及债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关于一些举债用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非建设性支出的现象进行重点审查,严格督查,关于村内是否有新增的债务进行明确,是否存在符合规定的举债的现象,是否存在将集体财产不经允许私自借给个人,企业的行为等。

三、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性,很多农村干部不能依法办事,在对资金进行管理,使用以及发放的过程中,行为过于散漫,村务公开不及时,甚至直接不公开,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

农村经济审计干部的任职以及离任情况都是农业部门联系的,农村的农业经济部门直接进行实施,有一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是行为者又是管理者,所以就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导致的。

2.农村经济部门的定位困难

农村的经济审计是被国家的审计单位所委托的,但是农村的经济审计干部却是没有被国家的相关规定认可的,也就是说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对于农村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农村的经济干部缺乏主体的执法资格,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农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工作人员欠缺,但是农村地区的任务非常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影响了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1.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是促进审计工作合理有序开展的关键,只有完善合理的审计制度才能促进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现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家的相关审计机构必须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一些规范标准用于规范村级干部的行为,对于农村干部在任职内的工作羁鼋行合理的评价。

2.促进审计结果的公开化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是促进农村地区审计工作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促进审计结果的透明化才能将审计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来,规范审计行为,防止审计风险的出现。促进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能够将审计结果的监督工作与舆论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只有相关的监督部门与公众对于农村地区的审计情况进行双重监督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对于审计结果的处理和运用,有必要的建立由审计,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综合管理的领导组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人员必须责任明确,就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就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促进农村地区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标准,通过真是我的审计报告,上级领导需要对于成绩突出的领导者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一般的问题,需要予以合理的警告,对于特大违法行为,需要依法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关系到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农村干部廉洁执政的关键。因此,国家的审计单位需要就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恒升.如何搞好农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J].农经管理,2017.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2

关键词: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前言: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监督方面具体明确了“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一、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也意味审计要承担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

(一)对稳定农村局面,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村官”虽小,却直接面对农村百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级“两委”领导班子发挥着组织领导和率先垂范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部分农村在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以及利益的分配上,引发了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使得一些农村群众上访告状等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通过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其廉洁自律和村民反映热点、难点及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公开审计结果,更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

(二)推进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通过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及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不断提高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规范“村官”的职责履行,增强村干部经济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方面提高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起到了警示和预防作用;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发展经济、规范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村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一)、目前我市“村官”廉政建设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加强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尚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如何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需要加强的问题。

1、农村经济监督和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对经济监督和廉政建设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对监督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积极,其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部分村干部有对立情绪,错误地认为农村穷,没腐败问题。

二是部分村干部错误的认为,抓公开、搞民主是上级党委对自己的不信任。

三是一些村干部误认为农村廉政工作是务虚,只有修路、盖学校、抓经济才是政绩。

2、农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不强。由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监督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经济监督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我市“村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我市农村的经济监督和对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的监督方面,除部分县区由农廉机构、农经办,断断续续开展过此项工作及由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对扶贫等专项资金审计涉及到农村干部外,我市村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也还没有建立起此项工作的运转机制。

影响我市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如下:

1.依据不充分,相关法规不健全,制约了我市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目前,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视,但该项工作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如: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规范性《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法规制度尚未出台,一些项目在实施时仅局限于对所在村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财务收支监督,没能很好地把握“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这个主题,而且在审计的尝试和探索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体系,明确审计实施主体、对象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规范审计程序,突破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局限,从“村官”审计的特点出发,更加注重监督“村官”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使用情况,使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有实际意义。

实施审计的机构不健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制约着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基层乡镇、街道实施该项审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突出,有很多地方是由经管站或农经站负责实施审计,审计人员多为兼职或聘任,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都有待提高,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制约着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有些地方从党委和政府领导到被审计的村干部,对该项审计工作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三、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加大宣传力度,使乡镇领导、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为该项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在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多个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我市实际建立两种不同的运转机制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有其特殊性,不能按照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条框和标准去执行,所以笔者偿试性提出,在我市建立以下两种不同的运转机制。

1、党委政府交办,审计部门实施。即在乡镇一级建立健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体审计事项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确定,同时委托县级审计部门,或安排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向乡镇审计机构出具书面委托书,由审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2、由监察、组织、农业等部门组织,共同实施。一般在实施审计前,由农业局、监察局、办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安排,纪检、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乡镇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实施审计。

以上所形成审计结果报告均由当地镇党委政府作为对“村官”监督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等的依据。

(三)审计重点内容

由于各县区的经济条件、村务管理的公开性、乡镇领导的认识程度不同等原因,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各有侧重,但从此项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特点来看,审计重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是村级干部任期内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应重点检查负债中是否存在虚列或挪用,收支的真实完整性。二是集体资产的管理及处置情况。重点查证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合同的签订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合同的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非法转让、侵占集体资产以及非法侵占农民利益等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重点查证上级拨入和村级收取的专项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是否专款专用,手续是否完备,结余是否按规定处理。四是农民权益保障情况。以农民关注的“最急、最怨”问题为切入点,重点查证征地、拆迁补偿情况,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情况等。五是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如有无隐瞒、截留收入以及吃喝招待费用严重违规等问题。六是村级干部个人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情况。重点查证村级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活动中是否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问题。

(四)依靠群众管好村务做好监督

建立“村务监事会”制度,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灵丹妙药”。

我们在审计等监督中,倾听农民的心声。开通有效渠道,在审计第一时间直接听取农民建议,提高审计监督质量与效率。

(五)加强审计机关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审计机关在工作定位上,一要重协调,加强与市农村工作办公室的沟通和联系。二要重指导,审计机关要以指导为依托,推动乡镇审计制度的建设.

1、切实加强对农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市农村工作和审计部门可先在一定范围内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试点。审计部门通过对村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推动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加强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管理,关注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和操作程序。市农村工作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将规范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作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由市政府出台《邵武市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并由市级审计机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和操作程序.

3、全面推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的建设,市、乡两级农经部门和乡镇要明确专职审计人员,并全面推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3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模式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大潮由此拉开帷幕。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经济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越来越多,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对农民的种子、化肥等专项补贴,以及退耕还林款项扶持,国家和地方都有不少项目和资金支持。有数据显示,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4318亿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9884亿元,四年时间投入翻了一倍。其中每年财政新增投入都是以千亿元计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分布在70多万个行政村,约有500多万村干部在管理这些村。农村基层组织是承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虽然官不大,但处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直接面向广大老百姓,老百姓往往是把他们看成是党和政府的化身。农村干部的行为、业绩、品德如何,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形象的认可情况,关系到农村建设的开展、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对涉农资金的运作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势在必行。所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其经济权利的运行置于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之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必要和关键的环节。 

二、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目前对村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面不广,主要是在沿海村级经济比较发达、有村集体经济等地区开展。农村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及需得到解决。 

1.财务制度不规范,账务公开流于形式。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财务制度的不规范有历史原因,也有监督不严的原因。有些村根本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工作人员,由村支书兼任。但财务制度有明确规定,“用钱”和“管钱”必须分离。国家规定农村账务要公开,调研发现,很多农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实际执行力度则大打折扣。一般是将一年的财务在村子某面墙上进行张贴,但普通老百姓很难看懂数据的来龙去脉,没有解读,加上风吹雨淋,纸张没几天就损坏了,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2.村干部集体素质不高。最近几年国家在大招村官,引进素质高的大学生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去。调研发现,目前在很多农村中真正握有实权的还是老一辈的村干部。但这支队伍中,不乏一些素质较低、为了私利,借助村集体的名义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3.村委会形同虚设。村委会形同虚设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但在实际中,确实存在。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现实中很多农村村委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即使有,也是字面文章。实际决策没有监督,往往都是村长说了算。此外,每每一到换届选举,农村都会上演一场全武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村民积极参与意识薄弱。在调研中发现,村民中“顾小家”的想法比较普遍。这不是说这部分村民没有集体意识,其实是经历了“磨难”、“挫折”后的醒悟。他们往往不敢与村干部有相背的想法,不敢得罪村干部,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下,导致村干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人监督,没有集体决策,决策失误也是常有之事了。 

5.监督弱化、整治不力。监督——整治不力——监督无用——权利滥用——不敢监督。这是一条恶性循环线,在现实农村中频繁上演。哪有老百姓不爱家的道理,哪有老百姓不想过幸福好日子的道理。往往是现实大大打击了老百姓的积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有违反纪律、有经济问题的村干部需要进行惩治,给老百姓以交代,树立党为人民的形象。监督有效果才能引起更全面、更积极的监督,才能引起更积极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 

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探索 

 (一)审计主体 

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属于政府审计的范畴,所以审计主体中必须得有相应的国家审计机关。在新农村建设特有的背景下,需要组建一个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新农村建设中各项资金、财产的调配,经济监督,审计等工作。可以在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中专设一个岗位主管这一块工作。考虑到现有政府审计人员的缺乏,在具体审计开展中,还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加入。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优势互补,社会审计受政府审计指导,具体负责涉农资金分配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政府审计主要审计村干部的经济责任、资金预算的执行等。 

 (二)审计内容 

1.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合法性和真实性审计,并对村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其有效性进行审计,通过审计,不断规范村级财务制度。 

2.涉农资金专项审计。做好涉农资金专项审计,落实政府惠农政策。包括开展涉农生产资金及相关补助、补贴专项审计;开展农村社会事业相关资金审计;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土地征用、拆迁补偿专项资金审计。 

3.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摸清家底、肯定业绩、指出问题、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审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村干部的勤政廉政。 

4.开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审计。如山林和土地的处置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上级下拨的扶贫资金、救灾款、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资金的发放情况等。 

 (三)审计方式和方法 

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审查账项,召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函证,调查等方法来审计。在审计开展过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审计方法。但主要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原则。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审计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 

2.重要性原则。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众多,在全面审计基础上必须要有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为核心,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展开审计。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明确要求:“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审计的重点: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村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等。按《审计法》的相关规定,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不属国家审计机关业务范畴,相对来说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审计村级财务收支为基础、评价村干部在村级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不应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范畴。目前,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及广大农民使用国家专项资金越来越多,如: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移民建镇资金、扶贫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等无不与广大农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国家对农村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为了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证这些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审计机关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按《审计法》的第十九条的规定,监督农村使用国家支农专项资金情况,制止和纠正挤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的行为,合理地评价村干部在使用国家支农资金过程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因此,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国家实施支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永修县审计局2007年在克服审计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托,首次对三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长的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重点审计了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各项收支合规合法性、专项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以及各项资产增减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对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约束村干部财务审批权、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等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并得到了县委、县纪委的认可。

(作者单位:永修县审计局)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5

关键词:村级干部;腐败;经济责任审计

一、研究背景

2005年7月,国家农业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2013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两个文件明确了建立村级干部任期内和离任后经济责任的专项审计制度。加强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促使村级干部全面履行公共受经济委托责任的需要。广大村民把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委托给村干部经营管理,以便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管理、保值增值,并取得相应收益。而村级干部是由村民自治选举产生,村级干部接受广大村民委托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和资源,必须尽职尽责,保管好、使用好、经营好集体资源和资产,杜绝违规违法和腐败,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二)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促使村级干部履行受托公共责任;农民群众和村级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村级干部以权谋私、违规违法、违背初心、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农村的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内部控制的现象。在缺乏有效财务制度情形下,财务公开也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有时反而成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掩饰。通过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改进村级财务管理,还能够促进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改变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监督机制,应长期存在,对村级财务制度和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从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民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村级干部腐败特征分析

(一)腐败领域多元化,涉案金额逐渐增大。据2015年中纪委官方网站相关数据得知,村级干部在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社会抚养费等各项资金的使用等方面设计的贪腐问题共561起,约占通报问题总数的57%。(二)作案手段隐蔽,查处困难。随着腐败形式的变化,村级干部腐败更多是以合法形式作掩护,通过截留贪污、虚报冒领、私自挪用、收受贿赂等四种主要手段为自己谋利。(三)涉案人员呈现抱团化现象。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给农村用于修路、水利、电力、农村能源、农村产业、村部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断增加,腐败风险亦随之加大,村级干部犯罪越来越趋向于共同犯罪。(四)社会危害扩大。村级干部是不同于普通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群体,是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但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出某些村级干部工作作或滥用权力,恃强凌弱,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或拉帮结派,进行暴力威胁、甚至殴打群众等造成村民不满、群体冲突接连不断、农村公共秩序混乱。

三、村级干部腐败的原因分析

1.权力集中、腐朽思想的严重侵蚀。通过对查处的村级干部腐败案件整理发现,基层组织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许人手中。2.监督弱化,管理意识薄弱。3.村务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透明。民主管理、村级政务公开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保证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主要途径。4.部分村级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法治意识淡薄。依据媒体、网络报道的农村换届选举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贿选情况不时发生,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竞选耗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四、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审计运行机制不完善。当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刚刚起步,且各个地区实施开展情况不一致,缺乏较为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和方法。

(二)政策法规依据尚不完备。近些年,我国各部门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管理制度,但多数规定和制度是将经济责任的审计主体集中于县、乡农村经管部、财政部和农业部。

(三)缺乏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目的是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评价,这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对象、范围不明确、审计覆盖面小、审计内容不具体、执行不严格,更没有明确、详细的经济责任指标。

(四)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不明显。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经管理站等相关部门将审计报告仅作为一项工作程序报告,在不追究报告本身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情况下,仅对查出的违规行为进行轻微的处罚,更没有进一步利用审计报告解决查出的问题,因而审计结果的利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五)审计监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村级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手段之一还未全面铺开,审计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此情形下,审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六)政府审计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全。面实施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就目前政府审计运行情况来看,其有限的人力资源本来就比较紧张,如果全面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等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对村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遇到的显而易见的巨大挑战之一。

五、加强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审计规范和评价体系。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面较广,涵盖的内容较为冗杂。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体系。

(二)推进村务定期公开,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村级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涉及各项财政拨款、各种补贴等多种资金。因此,乡(镇)要加强对村集体重大经济决策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村级财务核算的监督检查,做到严格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三)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构建由纪检、监察、审计、农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机构,由其实行统一领导。

(四)加强宣传工作,打牢群众基础。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应对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开展审前调查,充分听取对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增强审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新农村实际建设情况,为村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宣传工作,让村干部和群众正确理解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减少误解和障碍。

(五)实行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将审计结果与考核任用挂钩。村级干部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任期内审计、离任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考核审计和专项审计。

(六)统筹安排和灵活选择审计时间,突出审计重点。由于村级干部任期时间长短不一致,增加了审计评价和经济责任界定的难度。如部分村级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连选连任”任职时间可能长达十几年;部分村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如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时间和任职期限不完全相同,前者往往长于后者。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6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与政府审计不同。政府审计是由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负责,其职能单一,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可置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由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审计只是职能之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制约。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与社会审计不同。社会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主要职能是以服务为主,只有接受委托才能实施审计,没有强制性。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由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机构所进行的,主要职能以监督为主,可以依计划安排例行审计,也可以受委托或根据群众举报进行审计,不管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是否同意,都必须进行审计,具有强制性。

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属于政府授权的内部审计,但不排除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对其实施审计监督。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是农村财务和基层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整治农村财务混乱,提高村干部财经法制观念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审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揭露并查处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对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贪污、侵吞集体财产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的村干部进行教育和必要的惩罚;对查出被侵占的村集体资产和资金,要责成责任人如数退赔;涉及违法违纪的国家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增强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维护村集体经济利益。

1.2发挥审计管理职能,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程序,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

通过审计,检查核实村集体经济实际情况,分析研究集体经济活动情况、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经济效益情况。分析研究集体经济各项收入来源和支出成本,开辟增收渠道,减少成本开支,提高经济效益;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完善村级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审批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为了充分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健全民主监督机构,推进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

1.3发挥审计评价职能,正确反映集体经济情况,真实评价村干部工作业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核实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就其真实性与正确性给予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通过一般财务审计,正确评价村集体经济财务实际情况和管理情况,为集体经济发展和各级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正确评价任期内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财经法纪执行情况,找准问题,肯定成绩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1.4发挥审计依法独立进行作用,有效化解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当前农村财务问题是农民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群众给干部找事的突破口,严重影响农村安定团结和党群、干群关系。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依法独立进行的作用,对农村财务情况实行及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未然,消除群众疑虑,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同时通过审计,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作用,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是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现状不容乐观,始终处于一个薄弱环节。

2.1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不独立

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主管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村统计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机构不独立。另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从事审计工作,并不是专业性的,往往导致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乡级没有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人员太少,没有农村审计机构,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2.2审计主体职能偏差,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由县级和乡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而县乡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比较混乱,有的为行政单位,有的属事业单位。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属于行政执法,具有独立性,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执法权缺乏法律依据,执行难度很大。另外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属于内部审计,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常常只停留于查清事实,出具审计意见书,一般不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意见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非党员村干部的一般村民有关问题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很难解决。

2.3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队伍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由县级和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人员编制少,加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工作职能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大,使得投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农村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农村审计人员很少进行审计专业培训,流动性大,导致农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工作能力不高。由于特殊原因,有的农村审计人员根本没有资格和能力承担审计工作,但不得不搞农村审计工作,结果当然不尽人意,不能满足群众要求。

2.4农村审计条件不理想,工作难度加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务和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查,监督审计单位财经法纪的遵守和执行情况,对审计出来的经济等问题进行处理,对不合格的财务人员建议给撤换,同时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给审计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一是由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村级财务工作职责不分,集体收入谁收谁支,会计资料难以统一管理。有的村账务设置不健全,无出纳日记账和资产台账,无法相互监督,资产管理混乱。二是村级项目支出繁多,票据不规范,导致很多开支难以准确核实,特别是大量的白条导致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三是受农村三年一次换届选举的影响,村级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业务水平低,有的甚至让不懂帐的人管账,导致会计业务不能正确处理,账务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实际情况,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无法为经济决策服务。另外部分干部更换时拒不交接相关财务资料,造成村级账务不衔接。所有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审计风险。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策略

3.1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体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主体包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机构,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明确审计工作职责,统一规范其部门归属,安排专业人员,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县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全县业务指导和监督,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对本辖区的村级财务进行正常审计。另外村级也要以村民理财小组为依托,成立村级内部审计组织,行使民主监督权,发挥民主理财作用。

3.2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的主体

农村审计规定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农村审计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工作难度,必须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机构的部门归属和职责权限,最大限度地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同时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农村审计执法力度。

3.3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农村审计工作专业性强,面对的又是农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应对各种业务技术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审计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工作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培训工作人员,建立一支业务精、技术强,能打硬仗的农村审计队伍。

3.4加快农村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审计法律地位

目前,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法规只有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没有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操作性比较强的地方农村审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被动开展,审计过程操作和问题处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实际工作迫切需要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法规,和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办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类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做到全国统一,切实树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7

 

一、目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混乱。集中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无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混乱,开支不透明,不公开,部分村官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不管前事,只接钱不接账,致使职责不清,经济责任难以区分;部分村组干部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浑水摸鱼,乘机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甚至挪用公款、以权谋私;大部分集体资产管理无序,村干部任职一届,债务增加一层,“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干群关系不融洽,群众信任度不高。 

二是现行的“村财乡管”制度仍有缺陷。“村财乡管”制度解决了村级组织无专职、专业财务人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组财务的规范化。但由于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多,再加上各村的财务状况各不相同,很难摸清村级财务的实际情况,管理也就流于形式。另外还由于“乡管”在报账程序、发票审核上的正规要求。致使大部分未能取得正式凭证的支出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列支,甚至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采取虚开发票报账,村级组织重新记账分配支出,一方面导致“乡管”账务成了假账,真实性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小金库”以及由此引发的隐患。 

三是监督缺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配合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资金日益增多,在主客观上都要求对村级财务收支加强监管,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原有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村干部钻空子,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甚至贪污等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致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意见增加,干群矛盾激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既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损坏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杜绝与防治这些违法违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二、开展村级负责人审计的基本思路 

 

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及此前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中纪委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分工要求,分别将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明晰化,这为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使这项工作在制度上有了支持和保障。 

但是毕竟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对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审计的组织、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及评价方面都没有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所以应该坚持本着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在计划安排上慎重考虑,既要积极应对,更要加强风险控制,特别是针对村级组织财务混乱的现状,在审前调查阶段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尽量考虑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不可依照常规性审计去推断并据以制定审计重点。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更是要突出保证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这一根本点,做到严谨细致,力求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最大程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另外村级组织财务形式属集体经济,而《宪法》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而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势必要涉及村级经济,所以审计的法律依据必须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地方人大或政府制定的法规、规定、办法、制度等,这就要求在审计思路上一方面更加慎重健全,做到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同时也呼唤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积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体具有执法权,并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做出处理、处罚。切实为村级组织审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之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一)审计内容和方法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其在集体领导负责制下所扮演的角色的审计,即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村级组织负责人在经济方面的职责决定了对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借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注意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二是真实、合法、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勤政和廉政并重的原则;四是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原则。做到既突出重点,又不挂一漏万。按照上述原则,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涵盖以下主要内容:①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②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和完整性情况;③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④村委会较大投入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⑤土地、林木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出让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收支情况;⑥国家发放给农民的粮食、低保、医疗保险等补贴资金实际到位情况;⑦“村官”本人勤政廉政情况等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村级组织的经济结构、规模、形式大相径庭不一而足,审计内容应该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详细情况有所偏重,抓住实质内容,比如对经济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可以偏重于财务管理和本人廉政情况等方面的经济责任,而对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就要兼顾重大活动决策等方面的经济责任,以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效果。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立足于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并据以分清村级负责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而鉴于上述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相对混乱又长期缺失监督的客观实际,所以在审计方法上应当突出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织和村民理财小组相结合的具体审计方法。在审前调查中,应分别召开由村“两委”、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审前座谈会,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村级组织和村民的顾虑和误解,争取理解与支持。在实施审计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的同时,突出对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集体资产出租及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征地款处置、专项资金管理、村干部收入分配,乡规民约的制订与执行、财务公开、重大投资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开展重点审计。同时注意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由于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管理制度,部分村规民约与国家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人员必须在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不能搞一刀切,要灵活处理,审计定性上需要慎重、处理宜灵活。

(二)审计报告和评价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8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村居审计;经济责任;财务收支

[Doi]10.13939/ki.zgsc.2016.03.099

当前,特别是十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村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扶贫资金、低保求助资金等公共资金,保障这些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村居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对“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医疗、扶贫、救灾等重点民生资金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开展村居经济责任工作的提出了新要求。

1开展村居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村居审计,是指涉及村居的各项审计工作。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民生、支农资金的审计力度,一是接受当地政府的委托开展部分村居村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对涉及农村的财政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和调查;三购买社会服务,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实行财务自我管理的村居开展审计;四是与纪委、民政部门、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及财务资产检查。此外各级政府或职能部门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参加相关程序,针对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审计和调查。各村居民主理财小组也参与部分内部监督工作。

1.1开展村居审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促进基层负责人干事创业

村居组织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基层,村居干部处在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其能否正确履行职责,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开展农村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任期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审计,合理界定责任,公正进行评价,促使村居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任期目标,做到既能“干净做事”,又能“干成事”。通过村居审计,有效监督检查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完成情况,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效益的发挥情况,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1.2开展村居审计,是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要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村集体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加上国家惠农强民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村委会可掌控管理和使用分配的资金、资源逐步扩大,村居资产、资源和财务管理情况成为群众最为关注的事情。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利益分配不公、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工作不透明等是造成村居干群矛盾纠纷的主要根源,影响基层稳定。开展村居审计时,将经济纠纷问题作为审计重点,有助于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避免引起不稳定因素。

1.3开展村居审计,是保证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根本途径

目前,各项政策向农村基层地区倾斜,农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起来了,一些村居干部思想意识不到位、法纪意识淡漠,贯彻惠民政策打折扣,存在各种挤占挪用、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意见》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加强“三农”资金审计。通过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发现、揭露和纠正公共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定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1.4开展村居审计,是有效避免集体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目前大多数村财务实行“村账镇管”,只代不管,资产处置不规范,部分资产权属不清,较大数额开支未经多人会签或经会议研究决定,负责人一人签字报销、白条支出,账外收支等现象屡禁不止。集体资产被侵吞、流失情况依然存在。通过村居审计,能发现问题,促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目前村居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村财镇管”制度有缺陷。以南陵县为例,全县共有157个村及10个村委会,村居主要负责人200余人。自2010年9月份起各乡镇成立了“三资中心”,对乡镇所辖村委会集体的资金、资产及资源等按照“六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但“三资中心”的成员多数为财政所或其他非财务人员担任,对村级事务不可能全程参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代账会计”。仅凭该中心自己记账、核算,又自己监督、管理,就显得势单力薄,顾此失彼,特别是当前农村常住人口大量流出,留下的多为老人,他们对村级事务关心较少,这样便失去了群众监督的基础。

第二,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大多数村组织没有建立真正意义的财务制度,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和控制架构,村级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淡薄,使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及处置等不规范造成收入流失。首先是资产、资源出租或发包不规范,处置透明度不高,普遍定价低且期限长,低于市场价格,造成资产或资源性收入流失。另外因为农村情况的复杂性支出存在白条较多,事由不明晰等问题,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第三,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村集体在实施各项工程,特别是资金量较小的工程时往往是自行委托施工方,且无监督、验收程序,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隐患,且容易在此过程中通过重复申报套取项目资金设立账外小金库。

第四,涉农补贴性对象申报、确认不严密。虽然涉农补贴资金基本由县级财政通过银行发放,但政策宣传、调查摸底、评议程序、张榜公布、对象确定等工作主要由村委会实施。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操作不规范、不严谨,补贴对象不真实等问题。

第五,审计处理处罚决定落实难。村委会负责人经村民选举产生,村民经法定的程序可以罢免。当审计发现负责人违纪问题并下达审计处理决定后,村委负责人不执行,对此法律缺乏相关的保证措施,即使要停止村委主任的管理权限,也需要村民罢免程序,因此现实中往往存在审计决定难落实,违规问题难纠正的现象。对村居干部侵害集体经济,或因其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导致村居集体经济损失的,缺少明确具体的处理处罚决定,导致逃避制裁的现象。

第六,各监督主体间协调统筹不到位。目前开展村居审计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各部门不同,审计的目的、重点不同,审计程序和审计文件也不规范统一,不仅难以协调,还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也造成审计结果应用千差万别,不利于审计成果利用,从而影响了村居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3加强和推进村居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村居审计机制,创新村居审计方式

村居审计,涉及面广,应从实际出发,整合各财政、纪检、农业、民政及村居民主监督各方力量,加强领导协调,分工合作。进一步探讨及规范国家审计、部门审计、社会审计及村居内部审计几级审计模式。围绕各监督主体明确分工,对“公共资金”的监督由国家审计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业务需要依法对村居日常财务收支及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审计依据地方党委政府委托开展业务,村居民主理财小组可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实施内部监督。

根据村集体规模、群众反映问题的强烈程度、干群和谐及基层组织运行等情况对村居干部实施分类审计:对规模大、反映问题多的村,实行常态化审计,重点监督;对经济体量小、群众反映问题小的村,可根据需要安排离任或任中审计;各乡镇结合各村民主评议、检查考核等情况一并对村干部进行监管,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3.2整合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全面推进村居审计

基层审计人员应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根据财务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不同的审计类型,明确不同的审计重点。当前,村级审计的重点,首要的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事项,也与农民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以促进村干部守法、守纪、尽责、为民为目标,紧密围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村干部履职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专项资金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民生资金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突出对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资金、社会抚养费、一事一议款项的审计,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3进一步发挥审计机关在村居审计中的主导作用

从审计的组织形式来看,县审计机关是村级审计的主力军,乡镇财政所、农委等涉及的相关部门的内审人员可以作为审计的补充力量,配合审计,同时可以购买社会服务,聘请社会中介,整合各类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全覆盖性。

加强对内部审计指导,发挥村居审计整体合力。国家审计应履行审计法规定的对内部审计指导、加大对镇、村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力度,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整体合力,促进村居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4多措并举,实现村居审计常态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村居审计点多面广的特点,审计部门相对人员缺少的实际,村居审计工作首先要立足实战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以南陵县审计局为例,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审计方案中确立了八个审计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四个重点”“五个环节”,力争为每位审计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重点、熟悉业务,做到抓得准、查得深。其次要有的放矢。要围绕资金主线,重点审计资金的来源去向,看是否有弄虚作假、虚领申报及中饱私囊问题。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审计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数据比对、精准分析得到更精准结论。审计的最终的目的不是处罚某个人,而是规范管理制度,最终使村级集体纳入科学规范运转的程序内,对审计结果强化跟踪检查,使审计效果更加彰显。为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加大审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保持审计威慑力。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9

一、村级干部审计的必要性

基层村干部是农村经济基础基石与脊梁,也是我国政治体制基础,开展对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是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审计,帮助村级组织促进内部管理,完善监督制度;通过审计,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审计,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通过审计为上级党委与政府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决策依据。

二、村干部审计的重要性

当前一部分村级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干部财经法规意识淡薄,对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财务收支混乱,开支不透明、不公开,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甚至挪用公款、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干群关系不融洽,群众信任度差。其次,虽然实行“村财乡管”解决了村级组织无专职、专业财务人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组财务的规范化。但由于乡镇经管站人员少,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多,一个会计少则兼做七八个行政村会计账,多的要兼做十几个村会计账。处于一种应付式做账,对各村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无法掌控,致使部分未能取得正式凭证的支出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列支,甚至有的村级组织采取虚开发票报账,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就流于形式。再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多。在主客观上都要求对村级财务收支加强监管,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因此,对村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三、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意义

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江西省五部委(省纪委、省组织部、省农业厅、省监察厅、省民政厅)联合制定《江西省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审计内容明确有四个方面:

1.被审计责任人任期内所在单位各项经济指标(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

2.被审计责任人任期内所在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的情况。

3.被审计责任人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民主性、效益性情况。

4.被审计责任人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审计好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意义就在于给群众一个明白,给村干部一个清白,给上级党委、政府一个公正的结论。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怎么审

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村干部任期功与过,是一件需要认真严肃正确对待的工作,不能带任何偏见与观点,也不能唯上级或某个人的意志,更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对村干部任期与离任做出正确的评价。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审计工作的经验,从下面九个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1.正确反映评价村干部任期所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审计内容与方法:通过审计调查、询问、查看、查证财务资料与统计数据来取得审计证据,用数据或典型例子说明村干部任期所做的成绩与带来的变化。这些数据要通过农民纯收入增长,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交通、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客观公正的评价村干部所做的工作,所发挥的带头作用。

2.对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要全面真实的审计。对村干部任职期前与现时村级财务状况对比分析,村级资产增减情况,尤其是净资产(货币资金结存)。任职期内为改善村级经济状况,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审计内容与方法:核查村级会计资料(账、证、表)。审计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分析对比收入增长与增幅是否真实合法。查证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审计重点是关注损害或侵害农民利益问题。

3.村干部任职期内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债权债务真实性与偿债能力。审计内容与方法:查询债权债务真实性,对债权债务任职前与任职后对比分析增减原因与潜在因素。尤其是对新增大额债务的真实性要认真审查并调查或函证,对举债的偿还能力,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追踪其来源的合法性。有的可能是虚构债权,虚增债务掩盖违法真相。虚假债权有可能是挥霍浪费与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虚假债务有可能是隐瞒转移收入、专项资金、套取资金、出借银行账户行为。查证任期内是否存在无所作为吃祖宗饭,大量举债吃子孙饭现象。

4.对村集体资源审计。对四荒资源的拍卖是不是经过公开、公正、公平程序,对集体资源的租赁是否经过评估论证,是否村干部个别人擅自决断出租出让行为,其拍卖价格、出租出让价格是否合理,分析村干部有无个人捞取好处行为,考查村干部是否参股或家属参与行为,尤其是对失地农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是否按规定补偿到位。审计内容与方法:审计资源拍卖出让承包项目,并做市场调查、价格对比分析,走访群众,测算出租出让资源价值,查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损害集体利益与个人中饱私囊行为。特别关注,群众意见大的损失浪费、村干部亲属违规受让、承包承租等问题。对农民利益补偿问题,要按国家标准核对补偿标准合同,村民领取补偿金付款凭证,对比分析其原因。了解村民对补偿意见要求。

5.对村干部报酬审核。审计村干部所领取各项收入,查证其真实与合法性。审计内容与方法:核对工资、补助发放表格,重点对非正常的招待、送礼发票、租车车票、住宿发票、汽油票、休闲娱乐票据真实性的审查。查证村干部报账凭证,有无虚报冒领、不合法不合规报账行为,分析村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6.对国家下拨专项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审查。审计内容与方法:下拨数与计划是否一致,有无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行为。资金是否用在项目上,有无被挤占挪用。国家下拨的各种补助是否全部到位,转入开户行与账号是否一致,有无截留与转移资金行为,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大额转账与现金支出内容与项目建设是否相符,有无虚报冒领行为,对存有疑点支出票据(发票时间不符、内容不符、出票单位不符)要追踪和延伸审计,查处利用虚假发票套取与转移项目资金行为。

7.对基建项目建设程序的审计(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农业开发、资源开采、村村通公路、农村文化教育、农村供水、沼气等)。对村干部任职期内比较大的基建项目要重点审计,一是审计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二是审计基建项目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经过公开招投标,承包是否有暗箱操作行为,项目建设质量是否通过验收,三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审计内容与方法:核查项目资金来源合法真实,是否专账专管,项目建设单位与法人是否具有资质。重点是审查村干部或村干部亲属是否违规参与项目承包,项目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过专家验证通过,防止豆腐渣工程与伤民害农工程。

8.审计民生资金。对农村低保、医保资金、民政救济、灾情减免资金要重点关注。审计内容与方法:核对发放补助表,查核发放人员身份证号码,重点审计不符合参保的、不该享受补助与救济的、重复享受补助的,调查受灾户、救济户、参保户是否经过“三公开二监督”,查证是否存在做人情、徇私情或村干部代领冒领侵占损害农民利益行为。

9.审计村办经济实体收支。审计内容与方法:审查村办经济实体状况与法人,核查村干部从中获取报酬与分红情况,有无假公济私,虚报冒领,损害集体利益行为,有无利用村办经济实体骗取国家资金与转移资金行为,有无假借村办实体破坏森林资源、植被与污染环境,给村民造成很大的经济与财产损失,了解村民对村办经济实体意见要求,合理的建议采纳执行,造成损失的要给予补偿,破坏的要责令恢复或修复。

五、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核心内容,审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的真实、合法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村级组织重大经济决策的形成与村干部所发挥的带头作用,村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重点把握好下面几项准则:

1.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2.评价定性准确,权责明晰。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3.分清集体与个人应负经济责任,只发表对村干部经济责任行为评价。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篇10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以下简称农村审计  )  ,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及有关单位提取、使用农民承担费用的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农村审计作为巩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政策措施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仅  2001年  ,全省农村审计资金总额  19.7亿元  ,占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  70.4亿元的  28  %;查出违纪金额  28  94.3万元  ,占审计资金总额的  1.5%;查处贪污案件  8  0起  ,贪污金额  8  1.3万元  追回贪污款  54.1万元  ,查出有违纪违法行为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农村干部  144名。  农村税费改革  ,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的变革  ,因此也对农村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和面临的问题  ,探求解决的途径  ,对于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形势  ,做好农村审计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本人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  ,农村税费改革是通过调整规范农村分配制度  ,以实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是  :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取消屠宰税  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调整农业税政策  调整农林特产税政策  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其调整的内容全部属于农村审计中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的范围。因此  ,必将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笔者认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缩小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前  ,乡镇统筹费虽然由乡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使用  ,但属于集体资产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代交  ,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  农村税费改革后  ,取消了乡镇统筹费的收取  ,因此  ,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也随之缩小。二是农村税费改革  ,将村提留款的筹集方式改变为农税附加和“一事一议”两种方式筹集后  ,农税附加的征收管理纳入财政税收征管范围。这一管理体制确立后  ,农村审计不再对农税附加的征收实施审计监督  ,农村集体资产审计范围进一步缩小。  第二  ,对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采取农税附加及“一事一议”办法筹集的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劳务  ,应实行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的办法管理  ,这就要求在农村集体资产审计中  ,不能将这项资金与其他集体资产混同起来  ,而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要求  ,进行专项审计。二是提高了合法性审计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农税附加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费三项支出  ,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上限控制。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前对村提留的合规性审计上升为合法性审计  ,从而扩大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合法性审计的范围。  第三  ,减小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项目的监督范围  ,加大了税收项目的监督范围。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因此  ,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性项目的审计监督范围将大幅度减小。但与此同时  ,开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牧业税附加  ,将大幅度增减税收项目的审计范围和难度。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影响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审计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是  :  1  对农村审计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  ,部分农业工作者甚至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认为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来源的乡镇统筹费取消了  ,村提留款中的大部分作为农税附加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直接监督管理  ,农村审计的主要内容已不存在  ,因此对农村审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是十分偏颇和错误的  ,理由是  :首先  ,如前所述  ,农村税费改革后  ,由于乡镇统筹费的取消和村提留筹集方式的改变  ,农村审计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了  ,但是  ,农村审计的主要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资产并没有消亡  ,只要其组织存在  ,其资产存在  ,其经营管理资产的活动必然存在  ,则农村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会消失。其次  ,农村税费改革前  ,乡镇统筹费虽然在性质上是集体资金  ,但实际上使用权为乡镇人民政府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代收代交义务  ,而没有实际使用权。因此  ,取消乡镇统筹费  ,并不会减少农村集体资产的实际存量。第三  ,村提留并不等同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收入  ,实际只占集体资产的极小部分。据统计  ,  2001年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为18亿元  ,其中村提留收入只有  2.2亿元  ,只占到其总收入的  12.1%。第四  ,村提留的筹集方式改为农税附加办法后  ,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未改变  ,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  ,仍然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第五  ,农村审计的目的和作用不仅是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它同时还肩负着减轻农民负担  ,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因此  ,农村税费改革后  ,加强农村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2  确认筹资筹劳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审计依据  ,将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集资金或劳务  ,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并作出预算  ,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审核后  ,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将筹资、筹劳的标准和数额填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  ,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发到户  ,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的数量标准提取或安排出工  ,严禁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  除按规定减免外  ,农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符合本办法的筹资筹劳。农民没有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  ,村民委员会可依照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  ,筹资筹劳的项目、标准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就确立了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  ,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  ,这一规定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由于这一政策规定未对作出决定的法定议程和法定文书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就使其在执行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  ,这对作出确认其决定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判断带来了困难  ,因此也就难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二是村规民约属于道德范畴  ,如果发生部分农民拒绝缴纳筹资款或拒绝出工的问题  ,将很难依此做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这也将会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  ,也会因为这部分农民垫资而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3  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税附加由乡财政征收  ,征收后交给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  ,由其存入农税附加专户  ,按村设账。实行这一管理制度的优点是  ,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与此同时  ,由于乡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均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下属部门  ,农税附加由这些部门征收、管理  ,实际上直接纳入了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范畴。从体制上看  ,这为乡镇政府平调、挪用这项资金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目前我省大部分乡镇财政较为困难  ,因此  ,笔者认为  ,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会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4  缺乏对违反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农村税费改革及有关农民负担政策  ,对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均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这为审计确认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作出审计决定及提出审计建议提供了依据。但遗憾的是  ,目前尚未制定出对上述行为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存在  ,使得在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  ,无法对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额度及赔偿期限作出判断和结论  ,这将严重影响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5  农村审计中存在的原有问题。我省农村审计工作是依照《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的  ,但由于《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只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因此  ,农村审计长期存在着责任不明  ,职权不清  ,程序、行为不规范  ,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对农村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较大制约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  ,一些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  ,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有关政策建议  第一  ,由省税费改革主管部门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筹劳专项规范化议程和文书  ,以规范化方式为确立筹资筹劳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依据。  第二  ,尽快建立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专项审计制度  ,对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实施专项审计  ,以确保这两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三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要求  ,尽快制定加重农民负担处罚办法  ,对违反法律政策规定  ,增加农民负担的具体行为、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及经济损失赔付等问题怍出规定  ,为充分发挥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在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第四  ,尽快制定出台《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  ,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精神  ,确保农村审计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  ,提供法律法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