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2:02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1

有教学就需要有评估,要评估就会有考试(金艳,2005)。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教学促进测试的效果;测试使得教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具有良好的反拨(backwash)作用。这种关系来源于考试所带来的影响,即考试的后效作用(王凤,2011)。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层面都重视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地位(马继滨,2006)。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不够明确具体,而且要求偏低。2002年起在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译”的能力分三个层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何立芳,2007)。至此,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要求,从无到有,从要求低到提出正式要求。当下,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关于翻译题的设置远远没有适应这种要求,即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应有的反拨作用,其权重与现代社会对翻译能力的现实要求不符。

一、翻译题在历次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的设置

自1987年9月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以来,翻译题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1996年1月之前,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未考过翻译题型。

1996年1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测试首次出现英译汉题型,此后,英译汉和简短回答题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新题型”,并与传统的完形填空交替使用。在710分考题之前,即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间的23次四级考试中,此三种题型,完形填空出现13次,简短回答题出现7次,英译汉题仅出现3次(1996年1月,1996年6月和2000年6月)。英译汉在四级考试中因不是常考题型,且六级考试一次也没有考过翻译题,所以长期没有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的足够重视。

2006年6月24日开始的710分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才开始把汉译英作为常考题型。翻译题终于在重要的四六级考试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只赋予微乎其微的分值(5%),有不少学生都是直接放弃。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句子、短语或常用表达方法的汉译英能力。这无意中削弱了翻译的潜在功能,在客观上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二、这种设置的缺陷

这种翻译题在英语四六级中的设置,必然造成一种趋势,即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基本不考、教材基本不编、教师基本不讲、学生基本不练(赵丹,2008)。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的翻译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放任自流的状态(林景英,2008)。

国内目前流行几套教材,它们是《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等。通过对现行几套英语教材的研究不难看出,针对翻译训练的部分很少,尽管各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英译汉”或者“汉译英”的句子练习,然而远不能够达到翻译训练的基本要求,仅仅是造句练习的一种补充或是课文翻译的一种强化(林莉莉,2010)。在学生用书上,没有针对性的翻译技能讲解;教师用书上也仅仅提供了翻译练习的参考译文,这难免让人觉得翻译处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地位(王凤,2011)。

2008年根据教育部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编写的系列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不失为读、写、译三者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翻译部分有独到之处,有专门的翻译理论、技巧和实践方面的基本介绍。《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由3部分组成:parta阅读部分、partb写作部分、partc翻译部分。翻译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翻译策略(translationstrategy)和翻译练习(let’stranslate)。翻译部分将每个单元所要涉及的语言、语法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都做了统一归纳,放入翻译策略部分,并冠以分类题目,提纲挈领地把本单元的翻译常识、技能融会在一起,后通过课后练习加以巩固。在编排和体例上比较注重讲解学生翻译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翻译练习中配有简要的注释,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做到学习和赏析并重,自学、自练、自我检测并行。“该书翻译模块以常用翻译技巧为先导,讲解翻译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讲解时既有英译汉的说明,也有汉译英的说明,使学生通过讲解来学习翻译技巧。同时,以实践为原则,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掌握所讲解的翻译技巧”(罗选民)。但由于四六级考试翻译题设置的缺陷,使用该教材的高校老师上课也是一言带过,多是让学生自习,难免流于形式。

目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我国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基本上是终结性的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极少采用形成性评估(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加上老师的科研压力及高校扩招以后教师资源的严重缺乏,教师当然不够重视翻译教学,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凸显出来:老师基本不进行翻译教学。

没有翻译题考试的压力,没有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学生当然就不重视翻译,这就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翻译教学成了事实上的薄弱环节,翻译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灰姑娘”(王凤,2011)。2006年6月以后710分制四六级考试尽管设置了翻译新题型,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新四六级翻译测试只偏向于一般的短句翻译,没有大主题语境,名为翻译,实为补全句子,需添入的部分只有3到8个单词,考查语法结构、句型和词组运用知识(黄泽英,2010)。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侥幸心理,不能引起学生对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研习,学生普遍急功近利,觉得只要过了四六级就是成功了,至于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那是不重要的(张岚,2011)。

转贴于

三、改革翻译题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的设置是当务之急,改进考试对教学的后效

1.借鉴cet作文考试题型设置的历史经验。

在1997年至2005年间,为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四级的写作部分设立了最低分的要求。四六级考委会自1997年6月起设四级考试作文最低分,即作文为零分者,总分即使达到60分(满分为100分)也不给予及格;作文得分低于6分者(满分为15分),在其总分中倒扣若干分(王守仁,2008)。从1990年起,为了保证作文考试时间,试卷分成两部分印刷:客观题部分为试卷一,作文部分为试卷二。到达规定时间后收掉试卷一,考生必须把最后30分钟时间用于写作文。1990年以后全国高校普遍重视作文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全国作文分均值从4分左右提高到8分多(杨惠中,2003)。2006年6月以后,在710分制的四六级考试中,更是把作文放在考试的首位,即考试一开始就要求考生在9:10—9:40之间完成作文部分的答题。这种作文题的设置及变革充分突出了作文的重要的地位,不得不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2.借鉴cet简短回答题设置的成功经验。

在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23次四级英语中,简短回答题与英译汉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新题型”,并与传统的完形填空交替使用。在这23次四级英语中,完形填空出现13次,简短回答题出现7次,英译汉题出现3次。简短回答题常在作文后进行,只给5分钟作答。为了突出这种题型,在710分制的2006年6月四级考试中,2006年12月六级考试中,该题型被置换成快速阅读题,且是必考题被放置在作文题之后,限定考试时间,即9:40—9:55,到达规定时间后收掉作文和快速阅读部分答题纸,广大考生应高度重视这种题型。

3.借鉴硕士、博士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设置。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的设置应参考国内硕士和博士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设置。硕士考试有英译汉题,博士考试既有英译汉题,又有汉译英题。

4.对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设置的思考,翻译题的分数权重可以同作文分数相同。

重新分配四六级考试分数权重,翻译题的分数权重可以同作文分数相同,基本平衡“听、说、读、写、译”五大综合能力在四六级考试中的权重。可以设想一下,如何在710分制的四六级考试的作文之后设置翻译题。提高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的效度(真正反映学生实际的水平),使考试更具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对非英语翻译教学产生正向反拨作用。翻译测试主要是对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测试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翻译能力的各层次要求。根据测试目的适度调整题型设置,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分值比例应适度提升,题型可扩展为对整句的汉译英或对小短文中稍长句子的英汉互译。这样既可以围绕语言基础测试适度渗透翻译技巧的考核,又可以提高师生对翻译的重视程度。四六级考试翻译题难度应合理过渡,可有效避免考生因能力遥不可及而消极放弃答题。同时考生也会因为试题具有可操作性,而在平时积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李淼,2010)。

2003年11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谈到教学评估时说:“总体上来说,四、六级考试对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起了较大的作用的。”

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特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段文静,2011)

在最近出版的《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一书(cheng,watanabe,andcurtis2004)的序言中,j.c.alderson指出:“考试的后效,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与其说是考试带来的,不如说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alderson还说:“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验证一项考试是否考了而且精确地考了应考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改革利弊分析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据京华时报记者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获悉,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再一次进行改革。此次的改革是继2005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大规模改革、2010年12月和2013年6月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之后的再次改革。为何在短短的6年之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方法要一直进行改革,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怎样改革才更合理,这些都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英语水平到底如何评价才更合理,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回顾及其利弊分析

2005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题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特点是:第一,加大了英语听力的比重。英语听力在整份英语考试试卷中的比例从20%提高到35%;第二,减小了阅读理解中仔细阅读的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和十五选十的新题型;第三,考试流程进行了改变,作文一改之前一直放在试卷末尾的做法,将其和快速阅读放在了考试的第一阶段;第四,评分标准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710分制,并且最终的考试结果由等级制(分为四等,即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改为分数制;第五,增加了英语口语测试。规定凡是成绩超过一定分数线的考生(例如:四级成绩超过550的考生)可以参加英语口语测试。若口语测试通过,则可取得口语资格证书。

这次改革带来的影响如下:第一,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部分的比重迅速加大,并且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足够关注,学生的英语听力确实有所提高。第二,把作文放在考试一开始,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时间写作文。一方面,作文可以直接体现学生的英语功底。另一方面,给其他客观题目限定了时间,更容易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更加重视英语作文的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第三,快速阅读的出现使得学生一直以来逐字逐句地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逐步转变为仔细阅读和快速浏览全文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阅读方式。结果显示,几年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第四,考试结果的显示方式从原来的等级制变为分数制,并未让学生产生太大的动力。相反,出现了学生不断重复参加考试,只为了把原有的分数刷高,但是425分和430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换言之,在一个档次内的刷分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另外,这种分数制的成绩在人才市场上造成了毕业生英语水平如何衡量的困难。目前人才市场上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仍然是“通过四级”、“通过六级”,而怎样才算通过四级和六级呢?还是划定425分么?既然如此,这一项改革的意义何在?并且,由于分数制的出现,学生只有一张成绩单,不利于保存,甚至会出现成绩单一直无法拿到的情况,因此这项改革的意义微乎其微;第五,英语口语考试部分的增加确实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但是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失公平。并且,英语口语考试如何进行,何时何地进行,大部分口语教师和学生都无法从常见的渠道获取。英语口语考试到底如何进行没有形成文件性的材料,没有建立合理的宣传和通知的渠道。很多学生错过英语口语测试的机会。从这点上讲,英语口语测试形同虚设。既然如此,该测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体现呢?

2010年12月,在已经进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基础上,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取消了a、B卷,这一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出现抄袭和考场作弊现象。因为试卷完全相同,加上考场中座位安排的特点,使得考场中相互抄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由于没有了卷型的差别,考生对于通过不法手段取得的答案更加信赖,考场内外通过各种电子和数字工具传递答案的行为更加猖獗。因此,从该角度讲,这一改革绝对弊大于利。

2013年6月,在没有改变2005年大学英语改革题型的基础上,考试实行了考场内多套试卷的考试模式,即在一个考场内,出现多套试卷。在这一改革的影响中,考场内和考场外的作弊可能性大大降低。因为发放试卷的随机性,考试不知道自己的试卷和谁相同,所以考场内相互抄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不知道考场内的考生拿到的试卷是哪一套,所以考场内外通过数字和电子等手段作弊的可能性亦不存在。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2013年8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再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提出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第一,原听力部分中的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或词组听写,共10分;第二,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并从听力之前改至听力之后。篇章的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第三,翻译部分由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分值提高15分;第四,取消完形填空。

此次提出的改革内容较之2005年后的考试内容,改革力度非常大。总体特点如下:第一,听力难度降低。这和2005年为了增加听力难度而进行的改革背道而驰;第二,快速阅读理解的存在意义可能消失。若将快速阅读放在听力之后,除非快速阅读作为单独的版块进行考试,否则考生仍然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就没有了“快速”的意义;第三,翻译的难度增加。从原来的半句翻译到此次改革的段落翻译,既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提高,又对学生的句子组织能力的要求提高;第四,完形填空是从中学到大学各类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也是一个较老的题型,学生对其做法比较熟悉。由于属于客观题型,因此,学生有一定猜测答案的空间。此次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归结为零。

此次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下:第一,由于听力难度降低,高校师生对于听力的重视程度可能会随之降低。因为在听力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复合式听写的最后三个句子,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会速记、有扎实的语法功底和足够的词汇量,还要求学生对于整篇听力文章内容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过程中对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训练。这样,从本质上既可以让学生在听英语篇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又有能力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融会贯通全篇内容。但是,此次改革所提出的单词和词组的听写大大降低了这一难度。学生只需要抓住所听的个别的词和词组,再注意时态和语态即可,这势必降低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而更长远的影响则是学生的听力水平会逐渐降低。第二,快速阅读难度不变,翻译要求提高,势必让英语教与学的重心重新回到“读、写、译”上。这样,2005年进行的大规模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慢慢消失。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从1987年至今,大学英语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数次题型和考试方式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拥有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工具,是为了更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试和改革之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第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导性作用导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英语考试,它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在2005年之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毕业生的毕业要求都和四、六级成绩挂钩。在2005年之后,虽然教育部禁止各高校把毕业证和四、六级成绩挂钩,但是事实上,大多数学校仍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要求,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仍然是大多数学校对毕业生的衡量标准。此外,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多数以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作为标准,四、六级考试内容就成了学生学和老师教的标杆。在2005年前,考试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更高,听力和口语被学生忽略;2005年改革后,听力要求提高,师生开始注重听力水平的提高;2013年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听力要求降低,翻译和阅读能力要求提高,这势必使师生再次把注意力转回到阅读和翻译中。事实上,在英语中最重要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四、六级考试对其并没有要求,因此从1987年至今,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对象。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第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幅度过大,导致短时间内学生和教师的不适应和资源的浪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是为了逐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由于改革的幅度过大,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无从适应,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四年。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大二才可以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要在学生毕业之后才公布,所以对其找工作并没有帮助。这样算来,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效地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次数应该为5次,参加四级和六级的平均次数为2.5次。虽然理论上说,四、六级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讲,影响并不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且从小到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应试性的英语教育,所以,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在一两年内会对考生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题型和考试方式,学生必须多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准备新题型的考试,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了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一种考试,它实际上具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性作用,因此,四、六级考试的内容更应该涉及英语能力的各个方面。它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哪里呢?怎样改革才更合理呢?这都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英语水平到底如何评价才更合理,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外语界,20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3

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自1987年9月第一次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大学英语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地方工科院校多把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作为考评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检验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成果的指征、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硬指标乃至同类高校比评的重要数据之一。各地方工科院校因此不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四级考试以尽可能的投入――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运用于以提高四级通过率为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上,但是对于四级后的课程开发或开设则无暇顾及。由此,目前在各地方工科院校普遍存在但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四级统考成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一个分水岭,相对于四级前的大学英语教与学受到各方普遍关注与重视,四级后的教学与研究则少人问津。

中知网的相关检索数据可见一斑:与大学英语四级相关的论文可追溯至1987年,数量庞大,共3195条。而与四级后教学相关的论文则始见于1996年,接近20年的时间仅有23条,且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教学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以笔者所在的盐城工学院为例,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逐步加深,大学英语四级教学模式日趋完善,校方长期以来为此不惜重金,四级一次性通过率逐年稳步攀升――由十年前的不足30%到如今已超过了80%,且2012级学生大一下学期的四级通过率就已经超过70%。大学英语学时因此被削减,学分被减少,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却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由此,影响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窘况。显然,四级后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地方工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探寻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四级后教学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的英语去做什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提出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的目标――通过四级考试后,紧接着还有四级后,即应用提高阶段的目标达成。但《课程要求》对于四级后教与学的目标没有作出统一要求,因此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培养目标不明、教学定位不准,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教材的选择五花八门,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实用性,授课的内容和形式难逃单一呆板等。

2.系统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课程设置与配套教材缺乏

四级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缺乏一套适合地方工科院校相邻学科学生公用的四级后的优秀教材也是导致四级后的应用提高阶段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的课程设置应该系统性与实用性兼备。所谓系统性是指课程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实用性是指要开设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后续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3.师资匮乏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被放在了大学一、二年级的四级通过率上,各方倾尽全力保证四级前教学的师资配备、优先安排教学、满足学时分配、制订配套措施督促等等。相比之下,四级后的教与学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不仅学生四级后的学习状况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四级后的师资建设也相应地被忽视了。

另一方面,地方工科院校在现有条件下要保证四级后教学的师资配备上确有一定困难。如开设高级英语选修课需要借助一部分英语专业教师来完成,而英语系并不一定能抽调出这部分师资力量;专业英语因其内容专业性太强,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教师,而语言学科类毕业的教师在短期内是无法胜任的;第二课堂建设也需要一定的师资投入。

另外,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客观上需要更多英语教师转型、再培训或跨专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地方工科院校英语教师一直以来已经是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担负着晋升、科研的压力,长时间的脱离岗位学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上述种种原因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四级后师资的短缺。

二、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制订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教学应该服务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生的特点以及其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求,把培养和提高语用能力作为终极目标,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四级后教学大纲,充分保证英语学习不断线,从而使课程安排、教学模式、教材选择标准等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变知识传授型为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大量鲜活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代替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常常具有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英语能力向专业职场的方向靠拢。

在实践上可以成立校级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指导小组,由外国语学院和各学科具有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后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统筹制订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任务,加强对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后的教学阶段进行研究,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解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向专业阶段过渡的问题,以促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目标的实现。

2.针对学生特点,按需设置多元化课程,选择或编撰相应的教材

地方工科院校四级后的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并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丰富课程内容、风格和类型,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升语言应用水平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不足,且对人文课程重视不够,因此在四级后的课程设置上还需要体现文理并重。如有必要,教师也可结合本校实际自行编写教材来满足更为个性化的需求。

根据国内学者对四级后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和调查,学生对于四级后课程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英语演讲与辩论、口译等,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习之中。二是文化素养类,如东西方文化比较、英美文学、影视等,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语言的系统性和交际的流利性。三是考试辅导类,如英语六级辅导、考研辅导、雅思辅导等。此类课程会吸引大量致力于报考英语六级、考研英语等亟需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学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挖掘现有师资的潜力,发挥教研团队的作用

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得以发展的关键。相对理工学科而言,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承担了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与学矛盾”、“教与研矛盾”突出,教师发展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迫切需要从组织层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对从事四级后教学的教师加强培训,增加学术交流、国外访学的机会,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实现教师队伍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国际化。

其次,通过教研团队的建设促进四级后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学科引领和教学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四级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实现资源整合。

4.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使评价变成激励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教育的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多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学生的考试分数即为教学优劣的标尺。显然,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且忽视了学生对评价的参与。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4

关键词:Cet考试;英语四六级;社会需要

作者简介:刘芳芳(1982-),女,浙江景宁人,浙江丽水学院文学院,助教。(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49-02

从1987年国家教委对英语四级初探到2008年第一次四级网考,从100分制的计分体制到710分制,从阅读比重40%到阅读比重低于30%,从听力比重20%到听力比重70%,Cet考试历经20多年的演变,现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机制。但是社会需求的变革、进一步国际化的趋势使它的改革永不止步,这也对大学英语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Cet考试的演变过程

从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改革开放到1983年改革开放真正落实,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呈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于是以监督和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Cet考试应运而生。

1.1985年-2002年期间的Cet四、六级

原国家教委于1985年、1986年先后公布了理工科和文理科两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改革开放之初,大纲要求英语教学以阅读为主,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全民英语水平尚处于不能识别和理解的状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1987年、1989年,国家教委相继推行了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文献[1]中有1985年-2002年期间的四、六级考试题型和各部分分值情况。

从文献[1]看,当时阅读比重占据了40%,这充分响应了大纲的要求。而3、4、5部分题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等语言书面应用能力,也占据了40%的比重。听力在当时的教育大纲中并没有给予很大关注。事实上,从1985年到2002年期间,英语四、六级的题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96年之后,听力理解在原有的短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的基础上增设了短文听写,做题方式从单一的多项选择到了后来的多项选择和复合听写结合。阅读理解也增设了简答题和英译汉的板块。总体说来,当时的四、六级题型紧紧围绕大纲的要求,充分肯定了阅读理解的重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看不懂英语、无法理解的情况,学生的英语书面应用能力和语法、词汇大大增强。

2.2003年-2011年期间的Cet四、六级笔试

1998年12月下旬在杭州举行的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扩大会审定通过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教学目标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教育目标从原先的以重视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对于“听说写译”能力予以一定关注。再到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从教学目标的转变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上半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四、六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成绩单;改革同时将突出听说能力的考查。2006年6月试点院校试行新制度;2007年1月全国高校全面实施了改革后的四级考试。

考试改革的突出点在听力部分,听力分值由原来的20%上升到35%,增加了长对话、听力理解测试;复合式听写成为必考题型。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而阅读的比重由40%下降到35%,增加了快速阅读技能测试。可见2004年之后,国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给予了较大的重视,Cet考试的目的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Cet考试新题型的问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以沟通交流为目的的实用英语才是根本,而Cet考查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也越来越考验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2008年-2011年期间的Cet四、六级网考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4]这一要求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的助推作用。计算机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始普及。随后,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也应运而生。Cet-4网考于2008年12月在全国50所高校5000名考生中试点。

网考的题型布置、考试模式和新托福非常接近,以听力为基础的考题占总考题的70%。试卷的摹本框架分为八个部分,除了阅读部分之外,其余几个部分都是以听力或视频材料为基础的。听力部分后设计了听力跟读题环节。作文部分也融入了听力要求,首先看一段视频,看懂了之后,简单描述视频内容,并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题型设计能更好地测试学生不同层次的语言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篇章理解、记忆、总结提炼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听力材料的题材和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涉及的有访谈、新闻报道、讲座等,一般选自Voa、BBC和Cnn等媒体的新闻。网考真正做到了“听说领先”的原则。四、六级网考作为四、六级考试的一种新兴的形式,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在全国普及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技术软件如何实现语音识别问题,如何实现网上阅卷问题,如何保证公正性问题,如何保证每次考试难度均一等。所以上机考在全国普及尚需时日。但是上机考给所有的大学生一个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希望大学生能更多地注重听说,尤其是听力。让我们的英语学习更加适应择业的需要,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四、六级改革的方向。

二、趋势演变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1.英语教学的发展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促使英语教学大规模普及,英语的教学方法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5]以往我们采用的往往是翻译法,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语法、书面理解的教学,以至于后来培养了很多“哑巴英语者”。现在英语教育模式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这种方法摒弃了过去的传授型模式,提倡一种功能交际。功能法和结构法的教学手段鼓励一切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只要是有利于英语学习和实际能力培养的一切学习方法都值得借鉴和采用。

从四、六级题型的发展演变即可看出,英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重语法重理解”到“重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阶段,现在的网考更是把听力的分值提高到70%,可见以交流为目的的实用英语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门国际交流的基础语言,随着英语教育本身形式的改变和重点的转移,以交流为目的的实用型英语越来越展现出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英语的沟通不仅仅停留在词汇和基础表达上,英美文化的渗入和地方性英语对大学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后的发展中,大学英语教育必将在现有听说读写的基础之上,奔向英美文化的深入学习。现在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涉及英美文化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大学生都将在课堂中渗入甚至专门列出课程来教授英美文化,这是一种国际化视野,也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2.英语教学手段科技化趋势

四、六级网考是对过去英语教学理念及模式的一种挑战,在此意义上,四、六级网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考试形式,而且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系,它的出现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良好应用,网考有着笔试不可替代的优点,也是未来Cet考试的趋势。

传统的“一嘴一书一粉笔”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相辅相成,这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目的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一个突破常规的课堂,学会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把英语的学习时刻挂在嘴边。大学英语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这个平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现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效率高、趣味性强的全新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程的出现,使英语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5]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传授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既被传授语言,也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最终目标还是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表达作贡献。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大学生英语水平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Cet四、六级的考试改革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大学英语教育起到监督作用,同时Cet也反映出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新要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国强,赵锦爱.改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题型和体系的设想[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1,(4):61-64.

[2]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5

【关键词】四级段落翻译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局限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必须达到的目标,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则是针对一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的要求。这三个要求均包含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30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250个汉字/小时。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是“英语国家报刊上的文章,英汉译速为35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小时”。更高要求是“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以及能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40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350个汉字/小时”。

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翻译能力作为构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重点。

二、四级段落翻译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均做出了重大调整。其中,翻译部分由原来的5个汉译英句子调整为汉译英段落翻译,分值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了15分,考查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原来的汉译英句子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词汇、固定搭配和句型等语法点的掌握,现在的段落翻译则更多地考察学生的翻译技巧和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知识的积累。

自2013年12月四级改革以来,近几次段落翻译所考察的内容如下:考试年份考试内容

2013.12中餐中国的信息

技术中国的茶文

化中国结

2014.06农村义务

教育中国的核能

发展阅读的重要

2014.12中国年轻

人旅游中国的大熊

猫中国的互联

网中国人的

消费观

从四级翻译题型改革以及近几次译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翻译教学,特别是围绕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题材的系统的翻译实践教学,是今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局限

(一)教材局限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应该强化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训练材料应更多地围绕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满足学生日后应付考试以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需要,然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却无法满足这种实际需要。笔者所在高校针对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笔者做过统计,在1―4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中,每册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有a、B两篇课文,内容涉及科普、人物、社交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课后习题也多以复习课文为主,6个汉译英句子多数出自课文或者由课文改写。由于教科书中缺乏有关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等题材的内容,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做相关的翻译练习,只能另辟蹊径。

(二)教学局限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知识点讲解和阅读理解为课程重点,具体表现为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完成课后习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句型等语法点进行掌握和巩固。为了理解课文的需要,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句子或者段落的英译汉翻译,而只有在讲解和练习语法点的时候,才会要求学生以造句的方式进行汉译英练习,很少涉及段落的汉译英训练。而且教师本身在翻译方面的理论基础也不一定扎实,指导学生翻译实践也缺乏规范性。

四、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突破以往的“从阅读中学习”和“为阅读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知识点讲解和阅读理解基础上,开展跨文化翻译实践,逐步实现“学为所用”“为交际而学语言”。

(二)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

应弥补教科书的不足,增加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师可配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还是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为例,第三册中Unit4的a课文描述的是美国的五大文化特征,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事物,然后在课堂上做专题任务。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的翻译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技能,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本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鼓励学生课外拓展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英文报刊和资料,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和《21世纪报》等。学生在以英文为媒介加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词汇,为日后的考试及其他实际需要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还是四级考试题型调整所折射的,能够体现学习者实际水平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今后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广大一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在自己的课堂上适时做出调整,带领学生更好地适应四级考试的要求,也为学生在日后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考研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文做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毒品)、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

[14]许建平.2008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8(4).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7

关键词:职场竞争力;大学英语;岗位需求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曾针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问题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近2万余名在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前50名企业名单,其中包括3家事业单位,19家垄断性或大型国企,4家大规模私营企业和24家知名外企。

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有分析人士将以上所列企业招聘广告中的英文水平要求进行整理,分为四等:无特殊要求、通过Cet—4、Cet—6或Cet—6优先、良好听说读写能力(此项类别要求超过Cet—6)。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理想就业企业中仅有8家国有和内资企业对英语能力没有特殊要求,80%以上的企业均对应聘者的英语能力有所要求。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Cet)等英语能力测评考试对于求职者来说非常重要,而大量企业对于英文有高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有17家公司要求求职者具备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测评方式主要包括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理解,数理逻辑分析,专业知识,演示报告,交流沟通,翻译等能力。应聘者需要的不仅是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的证书,而是要把英语能力与其他企业看重的能力进行完美结合。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供给有待考验。

今年7月,著名考试测评企业ata与凤凰网联合了2012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排行。ata共抽取了36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2012校园招聘考试有效数据样本65,582份,从基本工作能力和职场英语能力两个考核维度对2012年度中国高校毕业生的通用就业力进行分析。总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紧随其后名列前十位。

从通用就业力总排名的前10名榜单中看到,80%的学校职场英语能力排名也位居前10位,100%位于前12位。

但在这些中国最高学府的佼佼者中,北京大学是唯一一所跻身伦敦教育及研究评级机构QuacquarelliSymonds(QS)于8月公布的全球英语教育水平最佳大学排行榜前50名的中国大陆高等学府。

在大学生就业难连年成为重要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英语水平也早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刊登的贵州民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赵亚麟的调查文章指出,抽样调查显示,通过国家四级英语水平考试的学生比未通过的学生就业率高15%左右,通过六级考试的就业率则高出16%左右;许多大城市将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外地大学生留在本城市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工资水平上,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者平均工资高出200—300元。

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和Cet—6)是教育部为评价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所设立的一项全国性的考试,一度因为高校将四级证书和学位证挂钩而饱受社会批评和师生抱怨;如今经过改革的四、六级考试虽与学位证书脱钩,却仍是求职的必要条件。但通过四、六级考试就能代表英语水平符合了企业的要求吗?

企业调查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工作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等级考试的不全面使得等级考试结果与语言实际能力有较大差距,“哑巴英语”现象已存在了多年;与普通英语相比,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明显偏弱;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国际礼仪和文学修养等了解明显不足。以上种种现象反映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知识而忽略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差,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2.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考试以笔试为主,大学英语教学总体来讲仍然是采用知识传授型的语法翻译法教学,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讲解词汇及进行疑难句子的分析和课文翻译,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3.教学模式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和灵活性,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抄写黑板或投影上的例句和词语搭配,缺乏真正的口语实践机会。

4.由于高等学校和大学生过分重视四六级通过率,很多英语教师往往也视其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从而在语言学习的策略上误导了学生,让学生养成了打钩、画线、猜答案的僵化的思维习惯,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教学评估手段的误导,致使教学忽视口语能力的训练,学生对口语方面的课堂活动不感兴趣或不愿参与,最终导致大学生虽然拿了四六级考试证书,却不能流利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语言交流,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现代职场不仅要求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体制,还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市场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专业课得到同等对待。加大英语师资的投入是改善英语教学的基础,这也要求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英语教师不仅应具有语言方面的优势,还应熟悉某一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业务,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针对英语教学效果的缺陷,教育方式上应营造多元化的语言使用环境,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力度,锻炼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课外教学形式练习应用技能。在授课方式上,应尊重语言学习的习得规律,重视学习者内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性和成就感。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8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全国统一的大规模考试对学生、对学校、对用人单位,往往有着重大影响。自1987年底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以来,四六级考试的规模日益扩大,每年有1千多万考生参加四六级考试,并且考生数还在不断增加。四六级考试对促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必然性

根据80年代制定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四六级成绩表明,阅读部分的平均分逐年稳步提高,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听、说、写、译”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经常会出现“哑巴英语”现象。另外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词汇教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求掌握4200个单词,并进一步要求1300个单词,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英语单词背了成千上万,却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没有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此背景下四六级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考试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树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正确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专门人才,我们就要从政策上摆正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摆正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得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环境中受到大家的重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主要是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服务,作为一项大规模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四级考试的标准和形式,应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坚持教学第一、考试第二。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不断调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在逐渐得到完善,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其基本考试依据做出了规范,科学的考试评价应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因为它会对英语教学改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范来制定标准。对大学英语课程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实际掌握英语的运用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参与日常交际,同时也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在就业后能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这项考试,我们可以诊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和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应细致做好考试的各项工作,以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

3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前后的比较

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题量从20题增加到35题,比例从20%提高到35%,当然这不意味着阅读能力不重要了,而是对听力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部分调整为35%,但增加了快速阅读能力的测试。以下是考试改革前后各题型所占比例的比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机考已经应运而生。机考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可以很好地测试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机考拥有存量丰富的试卷库,随机选卷可以做到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相同,学生的猜题、押题等行为将失去效果,这样将把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掌握语言的实际交流能力上来。

4考试题型改革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对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考试,其本意在于检验并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的测试内容、题型都有了不同变化,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也应做相应调整。

4.1增加词汇量,多读、多看、多讲,增强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实质上是一种速度、记忆、判断、概括与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日常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实践入手,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写作手法,及文章的深层含义。另外,在阅读课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熟悉英美社会文化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2加强听力教学,增加学生听说能力是重中之重听力部分的比重增加到与阅读相同的比例,说明社会发展对英语日常应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渐进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基本的语音规则,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习正确的听力习惯,根据听到的语音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并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做出预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强调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它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明的方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整个教育制度的随之改善,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汲取外国优秀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要帮助其提高日常交际口语能力;在注重书本教学的同时,加强语言基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主,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5结束语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9

关键词:CeFR;中国;外语教学;标准

一、CeFR和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初步影响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英语名称是CommoneuropeanFrameworkofReferencefor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CeFR),制定的目的是“为使欧洲各国语言教学合格标准得到相互承认有一个基础;有利于学习者、教师、课程设计者,考试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定位和相互合作”(north2000)。CeFR以语言能力等级共同量表(CommonReferenceLevels)的形式把语言能力分成6个等级。

每个级别下面都从语言交际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和策略,用“能够做什么来(candostatements)”来具体给出标准,称之为globalscale。如流利级的听说读写具体能力要求。由于CeFR详尽描述语言学习者在不同语言能力阶段可以达到的语言运用水平,这就为评估和认证语言运用能力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因而它对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估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CeFR自问世以来,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语言教育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在日本,CeFR被直接用作描述日本高中生的英语能力的参照工具(massashi2006)。而台湾制定的全民英语能力分级检定测验就是参照了CeFR,把原来各学段、各类考试统一了起来,分成了五级:初级(elementary)、中级(intermediate)、中高级(High-intermediate)、高级(advanced)、优级(Superior),供公务员、公费留考、驾驶员、单位招聘、大学入学以及高中测试等用(省略.tw/modules/Gept/)。

CeFR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能力的描写上借鉴了其“能做什么”CanDoStatementS的描写方法。如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七级的目标描述:“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对口语表达能力标准描述:“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要求》甚至还制定了一个完全类似CeFR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如:

的。

二、统一语言能力标准,促进我国外语教学一条龙的建设

CeFR最大的特点制定了一个统一的语言能力标准。尽管欧洲各国语言不尽相同,但在这个框架下,语言教学和语言评估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根据我国英语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类似于CeFR的我国的统一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这对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建设意义极为深刻。

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篇10

 

1.听力测试的新要求

 

2015年12月,四六级考委消息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变化,将从2016年6月起对四六级考试听力试题作出部分调整,从调整情况来看,将进一步加强对听力的考查。这次调整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新的听力考查题型更注重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侧重考查考生在工作学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现出对学术英语能力的注重,进一步向影响广泛的国外英语考试(雅思、托福)靠拢。近年来,四六级考试题型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翻译、阅读已作出过重大调整,取消完形填空、快速阅读、单句翻译,增加词语填空、长篇阅读(段落匹配)、短文翻译。听力题型一直较为稳定,上次调整只是将听写部分的词语及句子听写统一改为词语听写,此次变化是对听力题型变动较大的一次。根据四六级考委官网的消息,2016年6月的四六级考试中,四六级听力将分别作出以下调整:

 

Cet-4取消短对话和短文听写,增加3篇短篇新闻,其余听力部分不变。Cet-6取消短对话和短文听写,听力篇章减少到2篇,增加讲座和访谈,其余听力部分不变。

 

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听力教学的要求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般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较高要求: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更高要求: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此次调整可以说是对2007版《课程要求》的进一步落实。

 

2.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然而,在目前通行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中并没有新闻、讲座、访谈等的专门训练,听力内容和学生专业学习无直接联系。教材内容偏向于生活性话题,与中学英语教材雷同,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对于此类内容兴趣不高,教材上纯应试的练习题型设计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些主流教材将练习题型设置为和四六级考试同样的短对话、长对话、篇章、短文听写题型,形式单调,缺乏有效的听力策略的指导。

 

自2003年以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一体化,减少大学英语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大学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作出调整,以便和中学英语更好地衔接,使课程内容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利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实质性帮助。

 

3.听力内容调整的反拨作用

 

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产生的效果,分为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两种。要想发挥正面反拨作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测试想要提高的语言能力,不但要测试某种语言能力,而且与其他能力相比较,该项能力应给予相应的权重。

 

四六级作为时间较久、实施成熟的考试,其作用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一般要求。各高校均以四六级考试成绩、过关率衡量英语教学水平及学生英语掌握程度。

 

四六级对于听力测试内容的调整,可以引导各高校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课程设置更倾向于eSp/eap,突出对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转移。

 

大学英语教学应更紧密结合专业学习,朝着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的方向发展。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高校为本科生开设的双语课程及全英文课程的增加,对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做出改变。四六级听力考试的调整可有效地促进高校设计新的教学大纲、推动新的听说教材的出版、实行新的听说课程内容及模式。

 

蔡基刚指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老外指路,不是为了出国旅游购物,而主要是为了在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能汲取专业知识和传递专业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能用于一般社会交往的听说能力。

 

学生需要听英语讲座、参加国际会议、宣读论文并和外国专家讨论……”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定位应该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汲取信息,培养科学素质。因此,专业学习挂钩的eSp/eap是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其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使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为了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语言的真实性很有必要。nunan对教材真实性的定义是“不是为了教学语言而编写”。要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独立性,就要让他们接触真实的文本,培养阅读长篇、复杂、未简化文本的能力(phillips&Shettleswoth,1978,转引自蔡基刚,2012)。短对话信息量较小,现实中并不存在此类一问一答的短小会话,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用英语交流信息和汲取信息的能力。

 

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对大量信息的处理,如师生、同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对某些重要人士的访谈、某些学科前沿的讲座等都包含了大量信息。需要培养学生处理密集信息的能力,去掉冗余抓住精华。新题型引导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会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切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增强听力训练的真实性、有效性,使之更贴近实际。

 

4.结语

 

Hughes指出,教学和测试存在“伙伴关系”。教学合理但测试结果不好,这属于测试产生的消极反拨作用。如果教学不合理,但测试能对其产生正面影响,就属于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

 

李绍山认为应该有意识地发挥测试的积极导向作用,使教学朝希望的方向发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摆脱不了四六级考试的制约,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测试推动教学,发挥大学英语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转向。当前大学英语站在重要转向的十字路口,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变化必将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向eSp/eap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