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十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十篇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5:12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整合方法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基础课程内容,也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能将基础知识的利用率增加,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指导态度,从而在策略应用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课程教学水平。

一、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讲,良好的课程教学方法对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各个科目教学期间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利用其拓展地理课程知识,将教学模式转变,能将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应用。由于新的社会背景下,地理课程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支撑,通过结合运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呈现往往都是需要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而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具备极强的演示功能,课程中的抽象化知识几乎都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所以地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将图片、音频、音乐等内容结合利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多种感官调动下,了解地理环境或生态资源的复杂性,这样就能理清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深度的探究分析地理知识,并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不同学科资源的整合

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互相依存的。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其实也相当等于地理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对地理知识讲解,计算机能够展示相应的历史条件、环境背景、发展过程等基本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也能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地理课程学习,也能为其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条件,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讲求课程讲解的单一性、针对性。地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有关课程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平台利用机会,拓展地理基础知识的宽度,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性开展。单纯的就地理知识来讲,开展立体的分析研究,能够将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发挥,达到教师所预期资源整合的教学效果,尽管在两者进行整合期间,教师一旦把控不当就会将地理课程教学本末倒置,但是只要地理教师合理把控其它知识内容的融合教育程度,那么地理课程教学效果,依然具备增强以及提升空间。

三、信息技术有利地理相关知识搜集整理

网络资源有着大容量、大范围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能够将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教师在课件制作、教案编写等方面,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建立专门的课程资源收集库,那么每一个文件夹或网页中的内容都比较系统性。后期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资料进行调用,学生就能在多方面的地理知识搜集呈现的阶段,获得课程学习更加清晰、直观的印象。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协调性,保证学生有效掌握基础地理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地理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通过我校开发和使用多个地理课件的实践,体会到多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在教育中得以应用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新课标下地理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实践证明,多媒体整合初中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通常有许多抽象的文字、死板的图和符号组成。这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而Cai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视频。形象性语言形象生动有趣,也能够使抽象的地理事象变得具体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因此,它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二册“埃及”的“古埃及的文明发展”和“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传统的是用录音机播放录音或者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这使学生听起枯燥无味,对学习无兴趣。而使用Cai多媒体课件就不同了,使用计算机播放有关“古埃及文明发展”和“埃及的象征金塔”的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观赏尼罗河的风光和雄伟状观的金安塔,也可以真真实实的了解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使他们有一种向往、探讨的心情。例如在初中《海洋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两课件中,还可利用卡通故事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小鱼的哀求”、“就地取材”、“熟视无睹”等,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之后,启而后发,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为了提高完成教育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重视,并不断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状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宜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信息人才做准备。

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初中学校基本上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以期能够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促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但是,由于资金、师资力量等原因,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1)一些较为偏远的初中学校,因为经济的原因,很难配置齐全的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完善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室。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够凭教师讲解来学习、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不利的;(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为学生讲授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但是很多初中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程多是由其他教师兼任,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3)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效果之间具有直接联系,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及时学习新型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不及时,致使学生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下,学习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不好。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家教育部门提高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视,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对待,并不断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校领导需给予足够的支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初中学校的领导应该给予信息技术课程足够的重视与支持。招聘具有专业信息技术技能的教师担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并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信息技术交流会,以促进教师对新型信息技术的掌握,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信息技术专项基金,用于完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室,同时选购适宜的、新型的计算机设备等,以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练习之用。

(二)教师需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专业技能

在学校重视下,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另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学习教学专业技能,以便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一,结合教学实际内容,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合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基础工具课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忽视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师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将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丰富、生动的教学课件,以直观的图片、动画、影音等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多媒体的大容量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面,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都是有利的。

第三,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选择是设置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话题情境等,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在合理适宜的地方插入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分析,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第四,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中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活动的热爱远远超过对知识学习的热爱。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练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目标的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举两得。

第五,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在学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练习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的思路能够按照教师设计的方向走。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也需要给予合理的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并注意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对学生自我反思、继续学习是有利的,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并将此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配有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已经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相信,随着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持续提高,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法与学法[J]

[2]李强.浅谈新时代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

[3]施金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以武汉市几所中学为例[J]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4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多种硬件设施设备及软件,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储存、加工、传输及使用的和。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对信息系统与应用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课程分析

(一)逻辑性

数学教学中的公理、公式均是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反复的证明才得出的,因此其逻辑性较强,其逻辑性具体体现在几何与数量关系的推导上。当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既要讲求一定的方法,也要符合逻辑思维。

(二)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是复杂数量逻辑关系及图形空间形式的反应,抽象性并不是数学学科独有的,在研究数学抽象性知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将图形、文字等联系起来并形象的展示出来。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也不会更好的构建数学模型,因此,需要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该问题。

(三)实践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该观点将数学应用范围之广体现的淋漓尽致,数学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与手段,其实践性很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本身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课程,而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图形、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讲解时,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比如讲解圆锥、圆柱体等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将上述形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图形,通过组合、拆分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严谨性、抽象性及实践性等特征,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首手段很难满足现有的教学的需求,比如无法全方位展示立体图形的构造等,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内容进行进行处理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及动画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方面优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随着信息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加深,比如多媒体课堂中Cai课件的应用,教师通过该课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高密度等特点,能够有效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不足之处

(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

有时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反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主体地位,出现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滥用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时,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三角形的图片展示给同学,学生通过视觉进行感知,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筷子、胶带等工具动手制成三角形,如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有优势,其既能断粮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计信息技术。

(二)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虽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该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将信息技术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注重与学生进行共同与互动,使得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变少,进而导致教师不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盲目,有了疑问也不及时向老师反映,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均会下降。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结合实例

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理论教学,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引入实例。比如学生在学习圆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数学课堂中的圆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太阳,有的学生说像车轮,还有的学生说像呼啦圈等,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说的这些实际物体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重视师生的课堂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扬长避短,不能丢掉传统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问,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并逐一给出思路和意见,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只在乎信息技术应用与否,而是既要应用信息技术,又要认清传统课堂的重要性,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缺少。

(三)注意数学课件的设计

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具体的讲课思路,合理设置课件中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适当分析和讲解。另外还需清楚以下内容:数学教学课件与教学目的是否贴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可以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相符,教学课件的使用时长等均是教师设计课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合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了免费、便捷的数学学习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已经学过的课程制作成视频等,通过社交软件或网络进行,学生可以在家温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数学学习讨论群,教师可以跑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进行自由发言与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5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已有多年实践,与传统教学相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决定在地理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效显著。但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利用的不合理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融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程式化使用信息技术:一些教师迫于教育信息化的压力,在地理课堂“被迫”使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的使用形同虚设,白底黑字的课件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板书的数字化版本,虽然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往往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这种使用得不偿失。还有一些课件,虽然图文结合,设计精美,但也只是电子版的教科书,课件呈现的内容课本上都有,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并没有发挥作用。

(2)随意性使用信息技术:如果我们将教师形式化使用信息技术视为“没有使用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中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中“处处使用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凡是能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地方一定会用,没有考虑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这就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沾边就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偏离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另一种情况分析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点,准确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限于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足及地理学科信息资源的匮乏,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

二、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论是“不用”还是“滥用”,其根本原因多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即学生在地理课堂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地理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考虑,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创新地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信息技术;物理实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中,希望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活化教学模式,增添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物理教学,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成果,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与应用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下面对此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初中物理学科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这些知识过于抽象,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难度。一些学生死记硬背,当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集声、形、光、电、画、色等元素于一体,具备动画模拟、动态呈现等功能,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成生动的形象,把静止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1]。例如,讲电压、电流等内容时,由于这些内容是不可观的,且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消化。有了信息技术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电流、电压转化成可观的水流、水压,用水流、水压象征性地表示电流、电压,这样一来无形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而多媒体有着庞大的信息量,其中有很多优质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些优质资源引入初中物理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

(三)创新教学模式初中物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倘若一直采用传统的板书+口语讲解的教学模式,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可能难以说清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而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黑板书写板书,写清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理论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再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动态呈现知识的由来、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这样,就把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信息技术具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人机交互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全部精力,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其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态度投身于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显示功能,把抽象、静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形象,并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视频或动画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如,讲“光的色散”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物体在不同光照下的不同呈现形式,把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视频形象,消除知识的枯燥感与无趣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进一步优化情境教学,发挥情境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形、电、色等元素创设声像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仿若真实的、有趣的、探究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把要讲的知识点融入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讲“机械能的互相转化”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一段视频,其内容是流动的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而转动的水轮机产生电能。学生看到视频后,对水轮机产生电能的原理产生了好奇心。然后,笔者顺势提出:“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探究课程内容。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如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才能理解记忆[4]。但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靠形象思维认知事物,且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所以理解抽象物理知识上有一点难度,使这些内容成为教学难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物理知识转化成生动、动态的形象,直观呈现抽象的知识内容,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辅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知识,以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电动机、发动机的原理”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模拟方式动态呈现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动画直接看到工作原理的具体过程,无须想象和运用逻辑思维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工作原理,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物理实验才能获得。但是实际操作中,影响物理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度、有限的课堂时间、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反应现象的瞬间性与微小性等,稍微不慎,就可能降低实验效果[5]。为了保证物理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视频方式展示物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暂停、倍数、投影等操作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加快或放慢多媒体视频动画播放速度进行教学,使物理实验过程具有可观性,一些微小、瞬间消失的现象能够及时被学生观察到,同时又能减少实验误差。例如,讲“牛顿第二定理”一课时,笔者以往经常用小车运动的物理实验来呈现牛顿第二定理,但是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控制起来较难,很容易形成实验误差。对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模拟小车运动的实验过程,把小车运动过程放缓、放大,使学生直观观察到实验内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27-01

21世纪是知识时代,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教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必须努力地探寻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并会运用信息技术知识。

1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教材不合适

虽然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每年都在更新,但内容上却没有大的改动。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信息技术教材大多都是零起点,不考虑学生是否接触过信息技术,或者是曾经学过哪些内容,一律从最基础开始讲起,没有根据学生的年级作出相应的深度、广度上的调整,教师重复教、学生重复听,严重地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

1.2学生的起点不同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同一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同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计算机水平很高,可以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有些学生只会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甚至还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连开机都不会,这就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改变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作出改变。

1.3没有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

教学评价是把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测量。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制度,课程随意安排,内容也很随意,再加上信息技术课并不参与考试,所以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加强,更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

2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措施

2.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生对某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所以,教材编制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教学资源进行编制,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地利用视频、音频等生动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把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中,更愉快地接受相关知识的教学。其实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通常都会有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这份兴趣很容易就会消失,后来再培养也很难让学生富有创造力。

2.2多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的知识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实践性更是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只掌握知识,没有真正地进行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敢于动手,从指法练起一直到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只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的速度和效率一定有所进步。随着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强,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增强教学的效果

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也不一样,再加上生理和思维的差异,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然后有意识地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探索一条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2.4有效落实教学的评价反馈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操作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检测,判断课堂目标的完成度。同时,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检测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3结语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初中信息技术将会愈发的重要。当前的初中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才能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义乌市毛店初中,浙江义乌322000)

参考文献:

[1]朱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1(06).

[2]刘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

[3]喻一,于素云,步丽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新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1(04).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8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强,且和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表现出对电脑的喜爱,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差。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整个课堂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只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层面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了有效的交流沟通,造成教学质量的低下。

二、游戏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利用游戏模式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游戏模式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游戏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设计

游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的应用,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因此游戏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能够发挥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长时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封面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演示简单封面设计过程,并将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再选出其中画得比较好的图形,并进行讲解。在设计封面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模式下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一,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方式、设置情景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明确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利用探究型方式,以此进行游戏化教学。其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技能训练的方法构建游戏模式。

例如:在excel软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由学生选出每组的小组长和发言人,让学生一起参加技术训练;再让学生通过组间、组内交流沟通和比赛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游戏模式下,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注重生活性教学与趣味性教学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需求等实际情况,增加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让枯燥的信息技术学习变得更有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提倡的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为初中生主观能动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此外,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思想观与各方面能力都在朝着成熟化方向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利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并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初中生的进步。最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9

关键词: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目前,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门课程在各地区、各教育机构中开设,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此背景下,虽然大部分农村地区初中学校也引入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

一、农村初中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制约因素

相比城市教学,农村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在现今交通、通讯、科技发达便利的条件下,农村教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仍与城市教学条件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些薄弱环节正是制约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养与提升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所属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等,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交通不便利、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求情况不了解或了解非常少等。其中,内部因素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及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养的限制更为突出,是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急需解决的一类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有效对策

(一)实施分层教学

农村初中生受限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长短不一,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以《excel表格制作》课程为例,农村初中生很多都没有接触过excel,对其了解十分有限;而家庭环境较好,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其一定不会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极为现实的能力差别。如果在教学中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定然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影响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就可以将没有接触过excel的学生分为第一层,了解但是并不懂得细节应用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懂得excel应用的学生分为第三层。在教学活动中分开层次,针对第一层学生主要介绍excel的功用,针对第二层学生主要讲解excel的操作细节,针对第三层学生主要讲解excel的变形应用、特殊应用。

(二)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如此教出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较低、实际应用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适度改革我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引导更多的新的教学理念进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来。其中较为理想的如“颠倒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并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由此引出知识讲解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信息技术课堂刻板、僵化的问题。

(三)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限制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改善教学条件显得极为迫切,当前限制我国农村初中的信息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硬件设施欠缺。很多学校都缺乏合适的电教教室,即使拥有教室、计算机等,基本教学设施的数量和完好程度也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合理调节,国家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增加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要合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采用小班制上课、高低年级交叉上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

第二,教学人员短缺。当前农村学校的教学人员普遍年纪较大,信息技术水平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首先,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培训;其次,要提供更加优厚、便利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中来任教,引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提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逐一克服、逐一解决。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与时俱进,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平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增强了学生情感的融入效果,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融入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意义剖析

1.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重要的前提,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电子白板等设备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载体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信息技术设备展示下,可以极大地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

2.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在合作协同的方式下得以加强,通过信息技术中的相关设备应用,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的思考、讨论和合作,对数学关键问题和重点疑难问题进行协同式的、合作式的探究,提升数学思维。

3.较高地推动了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Flash等手段,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相关软件,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数学教学资源,在电子白板的融合应用下,进行数学课堂的自由发挥与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外接圆和内接圆”的教学中,提前将“外接圆和内接圆”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存入电脑,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将生动的图形呈现给学生,提高数学的质量与系统化。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把握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必须把握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处于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的主体地位之中,在信息技术融入的应用中,进行学生自主的工具利用。

2.创设数学问题的原则

数学问题是探究与创新的前提,只有在数学问题的导引下,才能引发学生探究数学世界,在问题探究、认知冲突与认知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思维,并在问题设计、分析、评析的思路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3.合作协同的原则

初中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要促进高效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个体独立性研究效能被弱化,替代以灵活的数学知识合作协同思考与探究,从而在问题讨论与合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协同地突破数学知识障碍。

三、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探究

1.探究数学知识教学,揭示初中数学奥妙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工具非常有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渐融入教育领域,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精彩纷呈的信息技术界面,向学生展现出变化多姿的初中数学世界,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感悟动态演示中的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神奇魅力,领悟数学知识的奥妙。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辅助应用。在浙教版初中数学的《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中,要探究一次函数图象y=kx+b在坐标中的位置及其与“k”“b”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出函数y=3x与y=x与y=-2x的图象以及函数y=3x、y=3x+1与y=3x-1的图象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动态的演示中,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y=kx+b的图象,k控制图象的倾斜程度,b控制图象与y轴的交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k”“b”的值决定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及性质,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一数学知识点的一般规律。在几何画板与其他多媒体软件应用的融合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自主思考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为后续的数学知识相关内容学习创造了条件。

又如,在浙教版初中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要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变化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点和圆的位置运动状态,学生仔细观察点在圆的不同运动位置,注意到点在圆外、圆上和圆内的不同变化,展示出不同的d和r值的变化,继而学生再兴趣盎然地进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变化关系的学习之中,从而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数学知识。

2.借助电子白板创设的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准备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与设计,为导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在向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图象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学习中,由于这是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传统的口授讲述和黑板板书方式,难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而,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中的“电子白板”设备,模拟创设出一个人机互动的情境界面,在友好的界面之下,学生可以进行“勾股定理”的关系式描述,并对此展开讨论和研究。

3.突破初中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动态展示,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下,明晰三角形全等的构成要素及相应的位置关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4.展示出协作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平台

计算机网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以采用颇具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系统:“大显身手”和“小试牛刀”,在这个学习系统中,可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协同的过程下,学生完成相应练习,并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评判,得出学生交互合作探究的反馈结果。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的融合教学中,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在多媒体软件、电子白板的应用下,将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动态的信息技术演示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升了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姜昊.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