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十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8:0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06

作为一名现代教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要求责任心,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才能适应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自豪的看到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知识点很好的展示给学生,这些都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可否认,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为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好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目前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不注重引导学生融情于学习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生想要很好的进行学科学习,必须要适应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想要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积累,而且要注重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含义,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没有融情于其中,自然有很多意境难以感受到。

(二)对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科的难点知识,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不管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而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对学科的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对学生就难点知识进行的讲解不够深入的情况,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遇到难点知识,就出现逃避心理,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克服难点知识,进而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障碍。

(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从知识点的角度很好的对学生展开教学,而且要能够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较强的可塑性为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进而难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难以及时实现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学困生的存在也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想要帮助语文学困生很好的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转优。而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对学困生问题引起了重视,但是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及时走出学习困境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够及时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就目前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本人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融真情实感于学科学习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融之以真情。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对教材上的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去读文章。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融情于语文学科学习,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及文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等也有很大帮助。

(二)对难点知识的讲解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难点知识的讲解重视程度不够,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难点知识学习方面耗费的精力也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难点知识的讲解引起重视,学生也要引起重视。教师不仅要自己认识到有效对学生进行难点知识讲解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难点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有效克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意识与能力。语文本就是一门学生感觉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只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有效,例如:教师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很大帮助。

(四)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困生转化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创新能力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且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有效整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整合,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效地融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初中语文学科中难以描述的内容传达、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在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从各种感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身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学生既是一片有待挖掘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是这片教育教学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被动”为“自主”,变“单向”为“合作”,变“接受”为“探究”。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有了兴趣,才会自觉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才会感到乐在其中,精力也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根据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由任课教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系统展现出来,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降低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度。例如我在讲授《变色龙》时,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警官媚上欺下的性格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重点、难点,我精心制作了这课的教学课件,利用图、文、声、像再现课文内容,将警官几次断案的语气、神态用课件逼真地展现出来,学生凭借这个课件很容易地就明白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抓住了他“善变”的这一特点,从而掌握了人物性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性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掌握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的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这些感性材料迅速地把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学生在认识上的飞跃。学生还可以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中,自由地去探寻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2、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3

[关键词]: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新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学习,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浅层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升入初中后,初中新生对初中语文的广度难度和要求难以适应,多数学生认为语文难学难考,要改变这个现状,应该从小学语文学习与初中新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衔接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解决。

一、初中新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1、语文基础差的问题

小学升初中受到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影响与制约,很多学校对于小升初的考核并不太严格,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后语文基础部扎实,而一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就更加吃力。具体的表现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停留在简单地的学习这一程序化的知识表象方面。课外阅读少,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少;生活相对单一,特别是农村的初中新生,他们接触的事物少,生活经验少等原因,导致初中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2、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受到分数、竞赛等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大多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身心发展的兼顾,反反复复的练习,增加了学生们的负担,使得一些小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我国,存在着小学与初中教学条件和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小学学校大多是在乡镇,教学条件一般,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缺少先进的教学硬件和教学理念的支撑,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初中新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难以有效地激发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初中新生自身学习态度和学生方法法问题

初中新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阶段,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和处理问题,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难以自我控制,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的研究而不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面临新课改的新形势初中语文老师因急于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而了忽略了以上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导致留下了隐患。

二、转变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和对策

1、激发初中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树立亲切、博学的老师形象,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的程度等方面进行。首先,在对初中新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面对着刚刚走出小学环境,进入更高一层初中学习的初中新生,要借此机会树立起良好的老师形象,亲其师而信其道,初中新生对老师的依赖还是很强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第一堂课上展示自己的博学、亲切和幽默,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其次,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生活处处是语文;此外,要增加语文实践活动,初中新生生性活泼好动,多安排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辩论赛或者课文内容的分角色表演等实践活动,可以很快的使其适应新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摸底,做好小升初知识衔接

初中新生的语文教学,不要急于展开新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首先进行学生语文基础的摸底调查,通过考试和观察分析等形式,了解学生们在初中现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不但要了解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还要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目的和目标进行了解,做好衔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放慢速度,引导学生从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做好新旧知识的铺垫和衔接,减小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语文基础之间的认知坡度,有效的帮助初中新生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语文学习过渡。

3、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习惯

初中语文学习注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去体会更广阔和更深入的语文之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老师的教为主,学生只需完成基础知识的记忆和书写等。在新课改对初中语文学习提出教学方式和老师教学角色的转变的新要求形势下,培养初中新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既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工具书对课文进行预习,完成基本的字词学习;其次,要积极的吸收和储备知识,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运用好课堂笔记等,在课后做好复习;善于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要回归语文的语言工具属性,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阅读,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好初中语文和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作品欣赏、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大体可分为几个层次,即字面意思的理解、写作形式的理解和文章意义的理解。现代初中新生可接触到的课外读物较多,但大多是卡通式、快餐式的,学生的阅读也只是停留在对故事和字面意思的理解上,阅读能力较低。老师要做好引导,多鼓励学生进行文学经典的阅读,这些作品在文和质两个方面都符合初中新生的学习水平,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获得阅读的精神,从而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高效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5、培养写作习惯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完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基本写作文体的学习,初中新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一般较差,需要加强训练。写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初中新生对写作具有畏惧心理,既是阅读不够,造成没有东西可写或者立意浅、内容少的问题,也有在小学学习阶段写作训练偏少、造成写作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初中语文老师可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笔记和读后感等文章的写作,可以起到提高阅读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效果。此外,对于各种写作形式,老师要做好其特点和作用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完成对语文知识整体的融会贯通和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目标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09

高中语文教学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都与初中有着明显的不同,而高一作为开启高中语文教学的开端,也作为与初中教学直接衔接的学年,正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高一语文教学的准确把握,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为日后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衔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教学断层,为日后的教学埋下隐患。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语法、作文等,在要求上都有所提高,如果学生在高一阶段不把该打下的基础打好,最终可能会影响在高考中的正常发挥。

一、初高中出现断层的原因

语文教学本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长期积累中逐渐扩充词汇量,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高中教学离不开初中阶段的积累,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这部分积累,因为高中阶段较初中阶段的教学发生了质变,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得到了扩充。初高中教学出现断层现象的原因如下。

1.教学目标上存在差异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较初中有所不同。初中阶段侧重于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在高中阶段不仅要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综合而全面的角度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原有的初中教学目标在高中阶段已经不适用了。

2.内容的扩张,难度的增大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也有所提升,尤其体现在作文与语法上。在作文方面,不仅增加了字数,而且仔细研究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初中作文教学侧重于对简单内容的描述,到了高中则更侧重于对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的考查,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都有所加大。在语法方面,初中的语法是一笔带过的,也就是说学生从小虽然已经接触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训练,但教师并没有从头到尾讲解语法,在考试中也很少涉及语法。而到了高中阶段,有了专门的修改病句的训练,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在后期训练中,改病句时教师认为这些句子学生应该都会的,可是学生会很委屈地表示自己没有弄懂。这就是在高一时语法工作未衔接,为日后留下隐患。教师要在高中刚入学时就进行系统的讲解,查缺补漏。

二、进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1.对初中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这主要是针对语法教学而言的,高中阶段要设计语法教学,尤其是在日后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为高考服务的,也就是说高考中遇到的一些题型都有可能成为重点,然而语法的积累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因此,在高一阶段就要对初中的语法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2.在比较中进行复习

前文已述,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中知识对于初中知识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因此在做衔接工作时我们不能忽略原有的初中知识。例如,在高中课本上学习一首写景的诗,就可在学习后顺便回忆在初中阶段学过哪些类似的诗,并进行对比,这些需要教师在不经意间进行引导。语文教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最终都以构筑知识网络为佳,这也符合语文学习特点。

3.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

教师将初高中教学大纲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定教学方案,这是从源头入手的衔接。在对比中,教师要明确的是: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哪里;教学目标中究竟有哪些不同;在现有对比下,对于学生来说重难点分别在哪;哪里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地方;需要多久能够衔接完成等。通过以上几点,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不至于慌乱。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5

白亚妮

(西安市长安区申店初级中学,陕西 长安 710100)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指导精神,是新时期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去思考的一个问题。面对一个个充满个性、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学生个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以艺术性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初中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应。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首先要遵循初中语文课教学的几个原则,其次是要处理好几对矛盾关系,主要是课堂教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知识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课堂内与课堂外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新教改;初中语文;教学艺术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新教改指导精神

新的语文教改着眼于提高学生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分析与语言欣赏能力与,也包括语言使用与语言创造能力,整体来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成为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同时,新教改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具有战略指导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建立在具有学科之间的联系与面向于课本以外的真实生活的新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一种“大语文”的思想观念。”[1]清代思想家魏源云:“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指短”。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培养正确的学科观乃至世界观与人生观。现代教学理论更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和唤醒”。初中语文新课改指导精神,秉承现代教育学理论指导精神,结合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既对学生培养目标,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协同参与,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永远闪烁的人格魅力。”[2]因此在新的课改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艺术形式,审视自己的教学艺术手段。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教学艺术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内容上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改变那种形式呆板的、内容枯燥的、一成不变的脱离教学实际的无趣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站在他们的个体角度,设计出内容联系实际并要对学生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体系。

(二)教师需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归宿点在于如何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初中语文课堂中要始终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在向技能转化和智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英语知识的内化向思想观点的转化过程,都是一个逐步确立学生学习学习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巧妙设计,针对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不断实现学生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要遵循初中语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原则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分析与语言欣赏能力,并借助这一过程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对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巧妙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多途径努力,营造出“随分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氛围,在渗透性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教师还要学会处理好几对矛盾关系

(一)要处理好语文教材知识体系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整体知识体系与重点知识点之间与单元知识与局部知识两个方面的关系。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掌握整体知识构架,理清各关键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明确各个知识点的结构,艺术性地设计教学实施的手段。要善于做好调整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及其相应的教学安排,分析各知识点并做出教学施行的艺术的教案。

(二)要处理好教学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做到抓住重点,紧紧扣住重点,以重点带动对难点知识、对全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各有侧重,在欣赏情趣与能力结构的培养方面各有不同,不可包罗万象。教师要善于处理好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点形成梯度。比如散文教学与戏剧教学和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各有不同,教师在导课时就要根据不同知识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导课方式。当然,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必须考虑其范围的延续性。。

(三)要处理好课堂内外之间的矛盾关系,做到课堂上突破重难点,课下注重巩固与提高,使课内外相得益彰。要改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多途径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路径,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从一般的学习原则来讲,学生对某一具体学科的学习行为可以大致分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两种基本的类型,其中课堂学习主要发挥新课导引、辅导答疑与内容点拨的功能,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外学习主要起到内容强化与提升,知识梳理与总结的功能。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中。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那种既能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又能够合理、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学习能力的人。针对学科学习的这种特点,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又要懂得如何科、合理的利用好学生的课外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是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外时间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此,笔者将另文撰写,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问题给予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6

1.教材方面

以苏州市高中所采用的英语教材为例,虽然目前均采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材(江苏版),结构上基本能达到统筹兼顾,但教材衔接还是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中阶段,课文内容相对简单,文章篇幅相对短小,所需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也比较容易;而上了高中之后所学文章篇幅较长,课文结构相对复杂,语法难度跨越大。如定语从句,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还不懂什么是定语,对于他们来说要理解什么是定语从句就更加困难了。

(2)教材重点有不同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技能,但初高中的学习重点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重点在听和说上,兼顾读和写;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更侧重在读和写上,兼顾听和说,同时更加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如高中教材的reading部分之后紧连着readingstrategy,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3)学习方式有差异

由于教材设置的重点不同,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机械记忆加上简单的应用;而高中阶段则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同时加以理解和运用,学生需要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在自我探究中解决问题。

2.教师方面

教师们受到中考、高考压力的影响,考什么就讲什么,缺乏理解与沟通,因此产生了初高中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英语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理解

虽然每学期都有各级的学术交流活动,但几乎所有的教科研活动都是初中与初中之间、高中与高中之间的。相互不了解导致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某些语法项目重复学习,而某些并不了解的语法内容却有可能因为高中英语教师自认为简单或不重要而一笔带过,从而使学生产生知识盲点。

(2)初高中英语教师之间缺乏教法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汉语教学为主,用汉语来解释英文,训练方式也是采取“讲-练-讲”的教学方式;而高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多半采取用英文解释英文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很难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3.学生方面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学生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原因造成问题的产生

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一过程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心理上的“过渡期”相对于生理上的“过渡期”更为重要。由于高中英语教材难度的加大、教师教法的不同,很多同学会出现听课吃力的现象,但很多学生自尊心强,怕他人嘲笑,即便心中有疑问也不会轻易去问,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2)方法不当加速问题的堆积

很多学生在高一时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安慰自己以后还有时间可以追赶,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高三才是高考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阶段。这么想是错误的,因为高三主要以复习为主,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高二,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高一上学期尤其重要,只有“时时清,段段清”才不会造成问题的堆积。

二、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们应该为学生准备一本过渡教材,但在选择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过渡教材应配备有词汇学习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谈不到英语学习的,但词汇学习不能仅仅是孤立单词的背诵,因为机械记忆单词是最笨也是最容易过后就忘的方法。词汇学习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总结规律。过渡教材中的词汇学习应带构词法并且附带配套练习,这样记忆单词才能事半功倍。

2.过渡教材应配备有语法学习

虽然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更侧重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英语的能力,但要想对英语运用自如,语法学习不容小觑。难度应略高于初中所学,但也不宜面面俱到,以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语法学习一定要包括句法结构的学习,如基本句子成分、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等,这样在以后讲到各种各样的从句时学生就能轻松上手。

3.过渡教材应配有背诵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7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初中生而言,文言文都是晦涩难懂的,无异于天书,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但尽管如此,文言文教学仍要进行,因为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篇目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应该尽量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呢?

一、注重朗读,提高教学效率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确实存在难度,学生甚至缺乏必要的停顿、断句的基本常识。由此,想学好文言文,自是困难重重。对此,笔者认为,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大声朗读、默读、集体齐读、独自诵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读法,都能对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一样,而这些,学生是无从知晓的,就需要教师范读以正音。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读准字音,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从而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翻译全文,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其实,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根据工具书,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大意。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再利用工具书进行逐字逐句地按顺序直接翻译;其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适当对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再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的要求,对直译出来的内容进行增补,使语言更加完整、丰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文言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年号等等,不用翻译。

三、综合归类,举一反三

文言文之所以难,对于初中生而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文言实词和虚词来看,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虚词则因其用法不同而意思也不相同。例如:《马说》里的“食”字和“其真”一词:“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两个“食”字的读音、词性及意思均不相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真”的意思也完全不同。虚词的难度更大,一个虚词的用法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相关规律,降低学习难度。如常见的“之”字,其用法很多:作代词,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等;作助词,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作动词,译为“去、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但是这种用法很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此类知识要善于归类、总结、积累,切实掌握其用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教学方法,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迎华.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2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要进行英语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部分学生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导致初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英语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对学生的考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一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就会影响学生顺利的进行英语学科学习。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以下几个原因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一)英语学困生缺乏学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中,兴趣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生想要学好英语这门学科,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浓厚的学科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才能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一旦学生失去学科学习的兴趣,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会更加不足,最终使学生成为英语学困生。

(二)不能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

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很多人都认为学生只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记忆,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方法与技巧,就会出现严重的学习困难。根据大量的访谈与调查发现,很多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有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过分注重对知识点的应用,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积累的环节,最终也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三)知识盲区难以及时消除

不管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知识的过程,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知识盲区,一旦出现知识盲区,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而导致初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盲区难以及时解决。例如:学生在学习一般现在时这个语法时,如果学生在最初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理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应用,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等语法的学习,学生积累的知识盲区会越来越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对学生有效进行英语学习造成严重阻碍。

(四)学生的厌学心理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

很多初中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出现严重的英语学习困难,是由于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厌学心理,就难以将更多的精力运用于英语学习。学困生的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接受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识记知识点,更难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理解知识点。厌学心理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英语学习,也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二、帮助初中英语学困生走出困难的有效途径

上文中提到的导致初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因素应该引起重视,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苦难。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着手,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才能萌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走出英语学习困境,并逐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英语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帮助英语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十分重要。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化,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进而更有助于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引导英语学困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困生在接受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只有通过耐心的指导使学生切实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三)及时消除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区

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出现知识盲区,因此教师要引起重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消除学生的知识盲区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牢固的掌握,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学生产生知识盲区。只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区越来越少,学生的英语成绩就会逐步得到提升。

(四)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9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裂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74-01

“衔接,指事物相连接。”中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初高中语文教学密不可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实现其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问题

现阶段,教学裂缝现象突出。“小学里不知道幼儿园里干了什么,初中里不知小学干了什么,高中时不知初中时干了什么,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是不被允许的。”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初高中教学裂缝问题已日益突出。高一新生正处于花季的年龄,他们对新阶段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与憧憬,有着新的目标,朝气磅礴,渴望在新的舞台彰显个性、展示才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种种不同程度的“裂缝”――学生基础知识单薄,学习力不从心;学生沉溺在过去的思维定势和学习方法中,学习效率低,茫然不知所措……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裂缝成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出现裂缝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同,使得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差异,也就决定着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差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较之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但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对多数教师而言,难处理好两者关系,容易出现偏差,如片面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或感悟等。

2、教材难度的差异

较之初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了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拓宽加深,新教材编排方式等完全区别于传统教材。初中教材侧重于学生平面、基础的学习,而高中教材则倾向于学生立体、全面深入的学习。

“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教材从重基础的培养向能力型的转化要求,使学生学习上存在极大的不适应性。

3、教学方法的差异

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从未教过初中,甚至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初高中各自为阵,目光短浅,缺乏整体长效观念,教学缺乏连贯性。教学趋于片面性,重视知识掌握,却轻能力培养,教学缺乏系统性;衔接简单随意,缺乏固定安排和有效教材,教师衔接意识不强,具体操作随或跳过;忽视学生个性,工作单调,甚至妄图用盲目的超前或华丽的掩饰来填补缺口。

4、学生适应性的差异

初入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心理、思维方式、教材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学法教法、学习环境等系列变化。初高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伴随课程难度陡然提升,其倍感学习吃力;考试试题多按高考模式出题,考点多为高考要求内容,严重脱离教材,使得学生茫然无措,部分学生失去兴趣。

学习任务加多,尤其是理科学生,理科作业繁重,自我支配时间不够,在强压下难认真投入语文学习。甚至,为完成教师检查,多抄袭答案或他人作业,学习任务无法落到实处。

课堂上,学生接受内容较多,但课外投入较少,缺乏有效的吸收与巩固;因多习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难以做到勤于总结、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其多不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囿于初中学习模式的他们,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魅力高低,也是能否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因素。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1、教学衔接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学不躐等也”[6],“不凌节而施”[7]。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可接受性原则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为是其能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掌握。

2、教学衔接教学途径

(1)针对教材编排体例,可结合高一教材“编者致学生的话”,了解高中教材编排特点及学习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加深对学生感知的认识,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掌控教学难度,摈弃过多出题或多出难题等错误做法;立足于初中基础,稳健有序地拓宽加深,如教学内容和作业布置上精心准备,培养其举一反三、迁移思考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从加强记忆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转变,从细节做起,帮助其从思维方式上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方式上,应避免讲读等单一方式,课堂上多运用讨论、启发式教学,并注意加强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应着力改变以往一味依赖教师等不良习惯,引导其形成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创新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目标、教学上多过渡衔接,并加强心理、性格等方面指导,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语文能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直面问题,锐意进取,着力清除因跨越学段所带来的学习瓶颈,真正实现其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曹明海编《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人文关怀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不是仅停留在学习知识点层面上,而是更加深入到培养感情的层面,语文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加以传承。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双赢,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从学校出发,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学校教学中,它的基础地位是非常明显的,其教学方法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发生了许多变化。语文虽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学校课程编排的时候经常被安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语文是一门学生从小就学习的学科,与数学、英语相比较就被排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2)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生会接触到许多新知识,比如说英语、化学、物理、政治等,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语文课程是学生们从小就接触的,而且语文所学习的知识是我们自身的母语,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并不十分重要。在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从家长角度出发,家长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常常是忽视又忽视。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不同,他们常常会参加一些课后辅导类的课程,生活节奏相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是快之又快,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暂且不说这种方式好还是不好,就单单从家长为学生们安排的课程来看,有小提琴、钢琴、美术,甚至还有武术、散打等。只有少之又少的学生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写作能力实在太差,在平时的语文考试中给孩子“拉分”了,才会促使他们帮孩子安排一些语文作文的训练。从家长为学生选择的这些课程来看,他们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语文,语文教学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显然不高。

二、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1)对具备人文关怀特点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更是平时的一种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选择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初中课文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安排一些具备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人格、关爱、素养、教育、信念、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使一些生僻的初中生还难以理解的词语在教师重点讲解的课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加深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加强人文关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在学生写作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难以攻破的教学难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不同,他们学习语文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他们会有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强势的语文作文写作范围。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理解,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让学生在不同的选材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作文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进行再创造。

(3)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落实到位,就一定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质量,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充当了主体的作用,使学生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客体,成为了一个倾听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文关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有质量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可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语文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不竭动力。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融入人文关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焕霞.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