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2:50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1

关键词:教学衔接;顺畅;初高中地理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的客观差异

相对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无论在知识,还是学生能力上都客观存在两个大的台阶。初中地理知识侧重地理现象、地理名称等大量记忆性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构成侧重解决地理的规律、原理、地理事物、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注重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研究与学习,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的精华,学科体系严谨,这一客观差异使初高中地理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跨度。高中地理对学生能力要求与初中阶段有很大不同与提高。初中地理主要了解地理现象、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分布等地理表象,较少或基本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分析,能力要求侧重学生的记忆力与观察力。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在明析地理事实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对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课程设置造成地理教学的客观“断层”

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可谓几经兴废。初中地理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初三不再开设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是高一开设必修课,高二高三则只在文科班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直接造成近一年的地理教学“断层”及学生学习连贯性的断档,人为拔高了初高中阶段的台阶,客观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跨度与难度。而同步的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设计并未将这一问题考虑在内。因此,刚步入高中阶段地理学的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原理难懂、规律难记、试题难做、成绩难提高。

3.地理课程尴尬的学科地位

地理学科常被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随着地理被纳入高考,高中地理学科地位有所提高,但初中地理在学校中依然尴尬。尴尬的学科地位直接导致地理师资配备力量薄弱,很多农村学校甚至由非专职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城市学校多配备专业地理教师,但也存在地理师资储备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尚可,几乎没有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由于副科地位,有的学校地理课时被缩减或为“主科”让路直接被挤占课时。多数学校都面临教学手段陈旧,设施配套差,课外活动和选修课开设少等问题。另外,作为高考科目的地理在重庆却不参加中考,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因此,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一地理学习不适应、困难大等现象尤为突出。

二、针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建议

1.研读课标及教材,做好学科知识衔接

(1)寻求初高中地理衔接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高中自然地理中气候相关内容,在初中阶段同样是重点知识,设置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初中地理气候的学习分为气温、降水、气候三节,对世界气候的分布、气候特征、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分析都有具体要求。而高中自然地理气候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区域气候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气候资料判断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这部分内容在初高中两阶段有很强的启承关系,也是初高中地理的重要衔接点之一。通过研读人教版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整合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点与联系点,见表1。

(2)适当延伸,做好学科知识衔接。首先,明析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点后,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进行适当延伸。初中地理教师应关心高中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教学应适当拓展,向上延伸;高中地理教师也需了解初中教学内容,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做好旧知复习,向下延伸。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师不应只关注高中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还要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了解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等。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反馈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如讲授“背斜和向斜”时,由于背斜、向斜要借助“地形剖面图”呈现,但不清楚学生对“等高线”、“剖面图”等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布置绘制地形剖面图作业,以此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实现主动衔接

(1)转变记忆方式,促使有效衔接。记忆是保持知识的重要方式。任何能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实现,初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教材内容也侧重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告诉学生“是什么”“在哪里”。高中教材内容侧重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原因与规律,要求学生能够回答“为什么”“怎么样”,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能灵活运用规律。高中地理需要改变过去机械性记忆方式,形成意义记忆学习方法,在理解基础上将需要记忆内容或赋予一定意义,或进行联想、比较,或通过想象思维加以记忆。只有理解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其价值,才会真正喜欢地理学科,对地理感兴趣,做到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

(2)形成阅读图表习惯,促使顺畅衔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表是构成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如自然地理中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洋流分布图等,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中体现更为显著,通常先给出某一区域的分布图、统计图、数据表等。初中地理图表内容简单,高中地理图表复杂、抽象,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与技巧,如果学生沿用原来的阅读图表方式,势必会加大地理学习难度,影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对课本中的图像、插图、图表、注释,教会学生读图表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多看图、会析图的习惯,使衔接教学进展顺利。

3.重视非智力因素,助力初高中衔接

(1)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初高中地理衔接的影响。初中地理要求低,师生压力小,初中教师多会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中地理要求高,师生压力大,但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看,高中也应做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初中基础上继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升入高中虽然面临课时紧、容量大、难度高等问题,但仍需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也是保证初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顺畅衔接的直接推手。

(2)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助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又一推手。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可精心设计与预习、复习、巩固学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养成预习、复习习惯;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养成整理笔记习惯;也可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二次过关,养成整理错题、典型例题的习惯等。同时,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地理课本简单,内容好理解,但地理题难做,地理考试分数低。因此,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烦躁、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2

关键词:初三化学;新课改教学难点;解析

化学的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比较困难的内容。化学教学难点和其他的学科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在理解和计算的基础上剖析难点。同时,化学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零散知识太多,造成教学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研究初三化学课改后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难点,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三化学课改理论教学难点

1.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名称以及俗名等方面的记忆

初三化学在课改后,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物质的学名、化学式以及俗名等知识的记忆不佳,容易出现化学物质俗名和学名的混乱记忆。例如,由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干冰和二氧化碳的概念。同时对于复杂的化学式学生不能彻底地理解,也不会读式子,例如CuSo4·5H2o。针对这些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

2.教学中溶解性的教学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溶解性的概念知识掌握不够透彻,习题练习时经常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多做题,然后通过对题型和解题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利用溶解性随温度的波动曲线,把特殊的物质标注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3.针对酸碱盐的教学难点

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酸碱盐也是一大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分类不清晰。例如,naHCo3是小苏打,也是盐的一种,但属于酸式盐,小苏打有碳酸氢根离子:HCo-3.但是氧化钙Cao,它虽然有金属离子,但是它没有酸根,所以不是盐,它属于氧化物。针对酸碱盐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深刻掌握,多角度地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对酸碱盐有彻底的理解,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初三化学课改后实验教学难点

新课标的改革,导致初三化学教学的任务加重,为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化学实验课时减了又减,教师重视化学做题,忽视了化学实践教学。和其他的学科相比,化学作为一门实践型的科学,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操作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要适当地增加实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出版社版本化学课标的改革,初三化学教学在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名称以及俗名等方面的记忆;溶解性的教学;常见物质以及状态的教学;酸碱盐的教学和试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李立鑫.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02).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与困惑措施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8-01

1.前言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少地理教材都改变了原来的黑白版本,采用彩色课本进行教学。很多情况下,地理都不被学校重视,这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并不以听课为主,反而在地理课上学习其他学科,因此地理课处于若有若无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将分析初中地理课上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且针对这些困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2.1教材改版带来不适应

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教材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课改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导致初中地理课本不断改版。由原来的黑白地理课本变成了彩色版本,教材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也不断增加,教材内容变换太快导致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改版后的教材重点难点区分不太清楚,这使得老师模棱两可,无法掌握授课的尺度。对教材的不熟悉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下降。另外一些老师对地理教学中一些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误导学生。

2.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初中地理中的教材内容通常都比较浅易,但是对于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理解地图的含义。地球仪和地图通常是初中地理课程中所必须的。对于一些偏远地方的学校来说,这些东西的缺乏使得原来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难懂。有些初中学校配备有投影仪,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无法利用直观的教学模具来充实自身的理解,只能从书本上或者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来对书本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过于枯燥的知识,加上没有直观性的模具,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忽视态度也不断加强,最后只是为了应付地理考试而只看教材而已。

2.3学校忽视地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要科目,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由于初中地理的成绩并不能计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因此导致很多学校多没有很好地重视地理这门课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老师上课时处于应付状态,不会认真进行备课和讲授,很多重点难点知识都知识稍微提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成绩也不断下降。另外,在一些学校中,地理课通常是用来当做自习课,学校没有安排好地理老师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课成为语文数学之类课程的附属课,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不十分愿意主动完成,这使得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

2.4考试中出现更多难题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而不断推进,地理考试的题目更加综合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初中地理原本只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升学考试地理题目更加专业化。对于一些地理难点考试时更加深入,比如时区的计算和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这些考题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无法利用自身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影响了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3.对策和措施

3.1改变教学方式

比起讲解,初中地理需要更加直观的演示。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地图化”教学,选用一些直观图片,结合地球仪和挂图,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老师也能够通过教具来补充本身所缺乏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老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以及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学校提高对地理的重视

学校应该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确保老师能够利用每一堂地理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另外,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推动课堂气氛的形成,确保老师能够和学生更加直接地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针对老师地理教学和学生地理学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3.3改进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可以作为升学考试中的一门课程,计入考试总成绩。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堆地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地理的学习,改变原有的忽视态度。改变评价机制,提高初中地理的地位,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推动老师对初中地理改变原来的态度。初中地理一旦作为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多,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

3.4创设地理情境,进行情感教学

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收集好地理资料,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设地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加以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进行情感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地理。创设地理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为升学考试打下基础。

4.小结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教学中,老师必须能够利用原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增加资金投入,为地理教学提供便利;利用直观性教具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创设地理情境,帮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从中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高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12-13

[2]郑继辉.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J].考试周刊,2012,(22):21-23

[3]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35-37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4

教师可以综合地对教学实验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可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示实验的现象与结果。但是,初中化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和观念上的问题。首先,初中农村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到位,不能够准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水平较低,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农村初中教师对于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从观念上,还很难接受,他们还是习惯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还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类似。另外,农村初中化学的多媒体设备资源也不够完善,再加上管理上的经验欠缺,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

2.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2.1转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是人的教育,多媒体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农村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念,懂得如何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化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特点,再结合农村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教师要合理掌控课堂,不能被多媒体课件主导课堂节奏。对于教师存在的多媒体应用技术问题,学校可以对这些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专业知识培训,重点解决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上的难题,让教师能够熟练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以及使用方法。

2.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境。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观察镁燃烧的实验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相关的镁燃烧实验视频,让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镁燃烧时产生的耀眼白光和白色烟雾。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初中化学的实验现象,解决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和讨论,得出相关的知识理论,激发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引发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探究。

2.3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课堂实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化学实验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来说,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许多课堂的化学实验都不能得到实践的操作教学。同时,一些具有危险性和污染性的化学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行,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具体规范和注意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实验规范意识,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因此,农村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课堂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课堂实验需要掌握的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现象和结果。

3.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5

一、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开发,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初中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化繁为简,很好地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和记忆初中历史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初中学生减轻历史学习的压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初中历史知识涉及范围非常广,它涵盖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中国与西方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因此,初中历史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初中历史知识点,这些历史知识难点会花费初中学生大量的时间,降低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而网络环境下开发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可以直观地将初中历史知识展现给初中学生,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实和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苏教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下册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发展地都集中在西方国家,而初中学生由于历史学习还处于基础阶段,历史知识点的积累量相对不足,对于西方各国旧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学习和了解较少,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和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资源的开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强大资源库系统有效地开发网络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一历史知识点完美、直观地展现给初中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科学开发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它对于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水平有着非常强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科学利用开发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来帮助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第二,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社会资源。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很多都是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源。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社会资源,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量和对社会的认识、学习。第三,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历史的发展需要自然的承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自然资源的开发。

三、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6

关键词:教学衔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意义和必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现象是广大地理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人在从事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也感受到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暴露出很多因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所导致的学习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二、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差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而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2.初高中地理教学考试要求的差异

初中地理不做中考要求,学生只在初一和初二接触地理学科,初三一年为空白期。等接受高中地理时,所学初中地理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这就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命题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比中考高很多。

3.初高中教师教法的差异

新课改中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活动、参与、思考、互动,每课时内容相对较少;高中地理教材的设计则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且每课时内容多而杂。绝大部分高中教师都没有教过初中,这使得高中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的熟悉度不够,加上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容量较大和能力要求较高,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阶段形成部分学生掉队和分化的现象。

4.初高中学生学法的差异

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初中地理期末考试前大部分是由教师在书本上勾画出重点,然后学生照着复习,而高中地理考试重点考查的是能力,所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往往是不可取的。更不巧的是,学生一进高中学习的高中地理必修一难度较大,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很有挫折感,即使后面学习人文地理部分难度降低很多,大家还是会认为高中的地理“难死了”。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或者是怕学情绪,最终导致成绩很难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1.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系统学习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多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加强对教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系统培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读初中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并与高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关联点。我们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将有关联的初中知识进行简单复习,也可在新课进行的过程中穿插初中的地理知识。

2.把握好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地理课

高中的第一节地理课十分重要。我的第一节地理课通常不讲授新课,而是告诉学生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地理都学些什么。我会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此外,我还会收集一些当时和地理有关的时事事件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迫切探究身边地理现象的欲望。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往往以直观的感性内容为主,而高中的地理比较抽象。初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使得学生心理上会产生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情绪,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情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联系生活实际,让高中的知识变抽象为实际。

4.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

初中的地理教材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并直接给出结论,对产生现象的原因不做深入的探讨,所以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重在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而学生进入高中,生理、心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强。再者,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5.保证学生练习的数量,并及时进行解题指导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记忆,同时也要提升做题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作业认真、仔细地批改,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讲评。

6.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材和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掌握读图和分析图的技巧是学习好高中地理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将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尽可能地把所讲内容与地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并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7

初中化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学目标层次低,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思维训练度上跨度小,宏观思维多,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多,发散思维少。而高中化学教材则侧重理论认识方法(抽象、类比、假说、数学方法等)。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侧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且直观性差。高一新生对初高中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教学方法的变化等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新生应如何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及兴趣上顺利地尽快适应高一化学的学习呢?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适应能力从初中步入高中后,化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感到不那么好学了。究其原因,高中化学知识难度明显增加,化学现象复杂,要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多层次探索研究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造成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的困难,学生在听课、完成作业、实验、自学方面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方法的层面上,致使对高中化学学习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课业负担较重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师的讲课方法、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等都是学生保持浓厚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高中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加强。相当大的一部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师、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课程的难度、教师的讲课进度等方面难以适应。致使学习吃力,不久之后,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据调查,很多初中毕业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差,能主动预习、复习的很少。虽记笔记,但只是照抄老师的板书,分不清重难点,致使听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难以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3.学习方法初中生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化学学习出现困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适时地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中学化学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编排。尽管新的高中教材降低了对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解决了部分初高中的知识断层与能力要求。但总体上跨度和难度仍很大,例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化学键”等,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二、新课改时期,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使用了新的教材。但是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不熟悉,反过来,高中教师也对初中教材不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瞻前顾后。根据高一教学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初中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概念。高中要求学生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学习化学键时要有针对性的讲解。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应当在高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内加以深化和拓展。

3.氧化物初中只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基本概念及分别和酸、碱的反应。高中增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讲述时应当注意回忆,有利于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4.电离初中删去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物质溶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高一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因此,高一应注意对电离过程的教学,这也为后面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打下了基础。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创新能力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且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有效整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整合,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效地融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初中语文学科中难以描述的内容传达、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在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从各种感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身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学生既是一片有待挖掘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是这片教育教学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被动”为“自主”,变“单向”为“合作”,变“接受”为“探究”。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有了兴趣,才会自觉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才会感到乐在其中,精力也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根据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由任课教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系统展现出来,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降低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度。例如我在讲授《变色龙》时,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警官媚上欺下的性格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重点、难点,我精心制作了这课的教学课件,利用图、文、声、像再现课文内容,将警官几次断案的语气、神态用课件逼真地展现出来,学生凭借这个课件很容易地就明白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抓住了他“善变”的这一特点,从而掌握了人物性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性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掌握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的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这些感性材料迅速地把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学生在认识上的飞跃。学生还可以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中,自由地去探寻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2、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9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

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2.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3.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

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篇10

1、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方法落后的具体表现为硬件设施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观念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中学把较为先进的教学资源运用在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兼顾到在地理学科中进行教学资源的投入,这些因素都从根本上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很多教师受到自身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影响,难以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法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利用。地理课程作为偏理的一门学科,在进行地形、地图以及地貌的教学活动中,大都需要通过影像以及图片资料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容易对各种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信息技术使用不到位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2、教学观念陈旧,难以重视地理教学

现阶段的中学教育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向,初中地理教学作为一个细碎繁琐、知识量大的学科,涉及到地貌、地形、气候、民俗、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内容。但初中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在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进行安排时,都不能从根本上对其加以重视。地理知识所具有的琐碎性也导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难以突出重难点,不同知识点之间也缺乏逻辑性,因此,地理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

二、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相关措施

1、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作为一门与学生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现实生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气候等相关章节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甘肃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甘肃“干旱少雨、温差较大”的气候形成原因,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快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学习世界地理有关内容时,可以将地理知识与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教会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展他们的视野,从而不断提升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活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新课程改革活动的中心就是保证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结合区域特征、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活用,合理取舍相关内容,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织。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有关内容时,虽然教学内容已经囊括了我国很多较为典型的地域,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教学状况,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

3、利用地图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