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进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23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关键点;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01):137.

[2]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08(15):47.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应的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大,新课标要求下,中学地理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

发展。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和思想不到位,管理较为松散,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学生没有认清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等等。现实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些学校认为地理教学并不如数语外课程重要,地理教学只占据了很少的时间。此外,学校缺少专业化的教学力量。地理课程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并不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地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致使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

1.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社会的重视

学校和社会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从制度上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引导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创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教育管理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现实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在大的方向上有了制度的保障,才便于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案的实施。

2.增强趣味性和联想性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通过现代化设施和设定新颖的教学方案,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通过多媒体短片、图片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或者在教学时通过小组学习对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高效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地理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创新需要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并且创新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3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分析思路;有机结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高初中地理教学产生巨大的“落差”,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初中地理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砍掉被其他升学科目所取代,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非升学考试科目而不予以重视,如同虚设,致使大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普遍薄弱。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强,受到较大重视。高一学生必须学习《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下册,到了高二、高三文科学生还得增加两本选修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高初中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而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比,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均较大,在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由于基础薄弱,在高一必修教材的学习中,不少同学学习地理非常吃力,甚至对地理产生畏惧情绪,看到地理就头疼、厌学。到了高二又不得不面临文理分科的现实,像我们这类生源不是太好的学校,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地理基础普遍薄弱。本着从实际出发,为了弥补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巨大“断层”,帮助文科学生打好坚实的地理基础,我校在高二的地理教学安排上,往往以复习初中地理即:《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为主要教学任务。高二是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新起点,高二地理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三的复习进程,甚至影响到高考的发挥,所以,高二的地理教学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想,借此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受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不少学生把地理课当成放松课、休息课,要么不听讲,要么做其它科的作业,看其它书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态度,学校、老师、家长都必修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高度重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不要光在纸上谈兵,要学以致用,要联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谈地理,解释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与我们无时无刻不同在,以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我校现状,在高二地理教学中重点补上初中地理,由于初中地理教材是针对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难免比较浅显粗略,无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熟悉高初中教材,吃透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把高初中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忌简单的走一遍初中教材。

高初中知识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把知识进行罗列与堆砌,以及生硬的安插。要有机的结合就必须找出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高初中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初中地理侧重于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学习。然而,初高中地理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实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炼提出,合理搭配,有机融合在一起。

怎样才能把高中地理的内容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去呢?不管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在教学上都有一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名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要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

例如:在复习中国地理的时候,可以把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知识融入到相关内容中。初中“北方地区”中“脆弱的生态”部分讲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国土整治”中出现时被细化。在“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借助南方地区治土治水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内容,可以把选修第二册中“山区资源的开发”“长江三峡”“浦东新区的开发”融进去;“西北地区”中加入“西北荒漠化”“西气东输”;在“青藏地区”中融入“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在讲完“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之后,再讲海岛资源的开发――海南岛。至此,在中国地理知识基本学完的同时,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也随之讲完。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时,初中地理重点学习气候的特点与分布,最好把高中地理中相应的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融合进来。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所涉及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时,要有意识的融入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的区位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思路

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纷纭复杂的,但它的发生、演变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组成地理环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深化及其应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推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研究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更变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制实验器材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实验的种类和数量是非常多的,所用的实验用具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教师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习惯于使用那些现成的实验器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些初中物理的实验中有时使用现成的实验用具是很难达到其应有的实验效果的,要做好这类的实验,就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创新自制实验用具,这是提升实验效率的有效手段。新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自制实验用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这么说,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根据实际的实验需要自制实验用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制实验器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制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实验素养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要重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比较重视,一些本应是学生操作的实验,教师经常是以演示的方式来代替,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这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活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验证物理的相关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还可以发现更多别人没有发现的物理学规律,提出更多创新性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更进一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的改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改进与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这么说,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运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对于物理知识比较重视,在物理教学的实施中,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物理教学中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而新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因此,这种物理实验教学缺乏实践活动的现状急需改进,要改变这一物理教学的现状,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工厂和科研单位中,让他们通过对这些地方的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更好实施。

四、要构建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新课程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的要求与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课程的考核评价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与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所关注的考核与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能力的评价既包括对实验能力的评价,还包括对思维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而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物理实验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这样的考核与评价很难适应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的需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善于根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构建科学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要考虑其应有的实效性,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翔实的考核方案,考核评价要既具有严肃性,又具有灵活性,考核评价制度的科学构建要以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科学化的初中物理考核评价制度的构建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开展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更变研究对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明确这些挑战的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更变策略,对促进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大有助益。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5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

我县部分学校任对初中的地理教学重视不足,一些学校的地理课由其他科的老师兼任,甚至部分初中根本不开地理课。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联系的地方,教学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仅作为"副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授法。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我省初中地理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班上贴上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

4.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7

初高中地理教学产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有很大差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讲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由于知识较为浅显,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逐一讲解;而新课标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深度、广度、难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侧重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的重点解释,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很多初中学校虽然开设了地理课程,但对地理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少、占课现象普遍,致使学生课上松散,甚至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地理教学效果低下。最后,当前我国初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初中生地理基础较差。很多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对中学地理课程缺乏严谨、科学的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无从谈起。由于上述情况,使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后,难以快速地适应新的、更高的课程要求,从而使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加困难。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框架一脉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前,可以先带领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学生接触和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校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首先,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增强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对有关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探讨。然后,还要强化对高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训练,摆脱初中阶段养成的依赖形象思维与机械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理解型记忆和应用。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其减少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8

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去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得教学氛围显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以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因素

能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难以从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并且以富于趣味性的方式去开展,势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二,数学教学过程简单化。很多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难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角度综合考量,简单地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关键;其三,初中数学课后任务缺乏趣味性,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仅仅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

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不仅仅需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还需要对于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改善和调整。具体来讲,可以从如下的角度进行探析:

1.合理选择,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运用初中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合理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在趣味性上的追求,积极沿着教材的基本脉络,实现教材中趣味点的确定,并且积极将其进行延伸和扩展,以保证充分发挥其效能;其二,尽可能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纳入课堂中,实现兴趣点的创造,从而自然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由此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其三,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找到教材与课外资料的结合点,在综合分析之后,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比如将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动漫纳入教学过程中去,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2.调整手段,合理设置数学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以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是初中数学趣味教学的实现途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积极尝试全新的教学手段,以营造相对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其二,注重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以扮演角色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引导学生去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其三,积极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趣味性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四,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更加形象贴切的方式去展现数学问题,由此实现数学教学感染力的提升。

3.改变观念,树立初中数学趣味教学意识

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教学过程中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当然,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针对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开展专题宣传和讲座,使得教师能够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以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趣味教学工作中去;其二,积极将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纳入到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体系中去,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学教师参与趣味性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由此使得教师的趣味教学意识得以不断提高;其三,教师应该不断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初中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极尝试以更多的方式去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4.注重实践,开展数学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9

   【关键词】新形势下;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abstract】inordertoadaptthenewcurriculumtoeducatetheeducationalreformtheadvancement,tooknewtimestheteacher,mustrenewtheteachingidea,transformseachkindofangletocarryontotheteachingmaterialspeciallygrinds,inviewoftheteachingmaterialdifferentcharacteristic,usesthediverseteachingmethod,consciouslytrainsthestudenttostudythegeographytheinterest,letsthemlikethegeography,learnthegeography.

   【Keywords】Undernewsituation;Geographyteaching;Studyinterest;Raise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来作为文化人的重要标志,但自2005年地理学科纳入非中考科目以来,地理学科在一些地方与学校被搞得最没有文化味。不管是学校,还是师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去,正因为这种偏见,很多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起,带着无耐与庆幸的心理,敷衍塞责地进行地理教学。我认为以学生对学科没兴起而为自己教学开脱的教师是不负责的教师,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意识对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这种倾向和选择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学生对地理课没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更应在课堂上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对地理产生乐趣、情趣、志趣,最终产生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上好地理课呢?笔者认为,在教学新形式下,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统一的交互活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的“互动”主体又包括以下几种。

   1.1师生之间的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在互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平等、尊重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前提,这样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各抒已见,甚至可以在学习、讨论中喊叫。

   1.2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以自由举手发表独特的见解,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甚至可以下座位自由结合讨论,也可以进行辩论赛。

   1.3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专研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共同备课。

   根据初一地理教材,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可以运用“互动式”进行有效的教学。

   (1)初一上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讲述地球的形状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地球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最后总结地球的形状。

   (2)在进行“火山与地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为什么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在“世界的人口”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人口增多给地球带来那些问题”?“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

   在初一地理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可以运用“互动式”进行教学,在此就不面面俱到的列举了。

   2“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反思性”教学是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夏志芳教授、博导提出来的。指的是在教学中运用逆反的思维方式去设问、思考、探索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相悖,从而否定假设的论题,最后引伸出正确的结论。“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运用是相当灵活的。

   (1)在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时,先假设地球的形状不是球体而是四方形或是其它形状,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那么他们就永远不可能回到出发点,而只有地球是球体,他们的船队才能成功绕地球一周回到出发点。

   (2)初一的学生很难掌握纬度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学生把纬度与温度看成正比关系,认为纬度越高,温度越高,纬度越低,温度也越低,要使学生容易理解纬度与温度成反比,在采用“反思性”教学时,依照学生的思路,那么赤道附近就应该是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地球两极则是热带雨林,遍地鲜花与水果,而现实中则相反,这样则证明纬度与温度成反比,在讲授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时,同样可采用“反思性”教学。

   3“异步”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异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指导为捕,教师把教学题纲提供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异步”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至少可以让学生把教学内容过目一偏。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异步”教学的运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比如“世界的宗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的发展差异”等都可以采用“异步”教学。

   4“看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真观察图,从图中获得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初中地理教材中附有大量的地图,就是要求学生从识图开始,结合图来学好地理,再用地理知识去认识地图。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可以采用“看图式”进行教学。

   (1)初一上册第二章的“七大洲四大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真看图,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形状都反馈输入大脑,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

   (2)初一下册在介绍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势以及主要地理事物时,就应该让学生认真结合图来掌握这些内容,例如,在“非洲”一课中,就要求学生结合图观察,通过图,知道非洲东临印度洋、红海,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以及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等的具体位置,试想如果撇下图去学习地理,那时无法想象的。

   5“画图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画图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把某地区的轮廓大概画出来,通过观察教材或《地图册》的图后,凭借记忆把这一地区的重要地理事物填在相应的位置,形成系统知识。根据初一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教材内容的特点,笔直认为运用“画图式”教学最为可行。例如,“巴西”这课,先要学生把巴西的轮廓画出来,然后把太平洋、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首都巴西利亚等有关地理事物填上去。“画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把动手、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篇10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2.新课标下物理教中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3.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3.1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堂德育渗透也是作?楦惺苄牡弥械囊幌钪匾?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