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49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1

1.初期的分层教学。

对分层教学的关注可追溯到19世纪。19世纪中期以前,欧美学校将年龄从2岁到20岁不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中。19世纪中期,这种现象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政府和学校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极其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年龄差距太大,认知能力当然也差别太大。为了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学校通过年龄限制,将幼儿和青年从班级中分离了出去。这是最初的根据认知能力分层。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应该将学习内容的难易分出层次,即分年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容易逐渐过渡到难。到1860年,美国几乎较大的城市里都存在分年级的学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一年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以前知识的积累,难度也越大。这样使得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年级越往上,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数量就越少。学生为了升年级,每年都要参加学校设置的升级考试。根据年龄来分级由此而来。到19世纪中后期,以年龄来分年级的学校已成为学校组织的主导模式,这就是最初的分层教学。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将升入高年级还是留级或者退学。

2.中期的分层教学。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各阶层(包括劳动人民)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由于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共存,刻板强求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使得各阶层儿童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巨大差距开始凸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精力放在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身上,没有办法兼顾学习成绩最好以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因为中间水平的学生最容易被训练通过升年级的考试。由此教育家们开始对按年龄分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美国在1931年的有关教育文件中就建议学校要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最聪明的学生为a层、一般的学生为B层、发展最迟缓的学生为C层。至此,现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终于诞生。这种分层教育出现以后立即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是很快受到很多非议。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发展最迟缓的学生的歧视,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耻辱感、厌烦感及其他不利于学习的情绪,而对最聪明的学生则给予了很多“特殊照顾”,不经意间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学模式。对分层教学的研究陷入了低谷。

3.当代的分层教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诸多国家的分层教学又开始逐渐得到强化,还是要因材施教,因为要培养尖端人才为国效力,分层教学成为发掘人才的良好途径。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都在争议中排除万难、继续施行分层教学。

二、中国的分层教学

新课改以来,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个性,在历经探索之后我们发现,分层教学可能会实现这个目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但学生存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差异,使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有很多初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在对初中英语分层走班上课实施一个学期后,课题组组织了学生问卷调查,87.9%的学生喜欢走班上课,73%的学生认为“走班上课”效果好,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77.6%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和比较满意。另有案例显示,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进行调查,再对英语和数学分层,分层之后成绩差距明显缩小。从数学和英语的案例来看,分层教学在中国的实施并非是我们盲目地去学习西方,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有一席之地的。在高中阶段,也曾有人对分层教学进行过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将高一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教师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讲课、分层提问、分层设置作业、分层考试的环节,经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全年级平均分高于全市平均分15分,最差的a层次学生进步最大,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另外有教师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个行政班的分层教学,想法新颖,但实施难度较大。这种方法也是将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分成几个小组,C层学生作为组长,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对C层学生的要求则是三维目标,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征得到发展。陈琳霞论述了大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认得智力是多元的,应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去开发学生潜能。以上国内对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大多数仅局限于定性的评价,极少有定量的研究。

三、分层教学的实情分析

杭州绿城绿华学校是浙江省进行分班走班教学的“领头羊”,全面必修课分层走班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总体来讲,学生对于分层走班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多数学生反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自己适合的层次,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大了很多,学起来也更加从容。但是分层走班在我校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没有被定量研究过。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级学生,样本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试的地理成绩,其中,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为分层之前的考试成绩,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为分层后的考试成绩,样本总量高达1028个。学生总数为257人,根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单科成绩分为2个层次:a为基础较好的层次,B为基础略差的层次。每班人数均在20~30之间。研究方法:第一,对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分层前后是否有显著差异。第二,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平均分、a层的优秀率、B层的不及格率。

2.结果与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是样本总体的方差要相等,即分布相同,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成绩样本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Sig.值均大于0.05,均为齐性,证明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因子分别设置1(分层前)和2(分层后)。a层和B层学生分层前后成绩的方差分析Sig.值分别是0.045和0,说明分层前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即分层前后的成绩差别很大。这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不论是a层还是B层,分层教学确实是能够有效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2)平均分、优秀率、不及格率。分层前后,a、B层的平均分均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a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78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79、80、81分,共上升3分。B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51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62、65、66分,共上升14分,远高于a层的上升水平。可见分层教学对于B层学生平均水平的提高更具有优势。分层前后,a层优秀率和B层不及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分层前a层优秀率是7%,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优秀率分别是10%、13%、13%,共上升6%。分层前B层不及格率是65%,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不及格率分别是36%、24%、21%,共下降44%。分层教学对于提高a层的优秀率和降低B层的不及格率均有显著成效。

3.结论。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2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将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教学依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指导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在地理结构的认识上有差异,也对新的地理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上有差异,还有学生的思维方式、爱好、兴趣等个性上存在差异。再次要看到这些差异对高中生学习地理产生的影响,形成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障碍。最后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地理。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学生依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分组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可对学生讲: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在实施过程中,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组合。为了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的座位可进行调整。同组的座位排列应相对集中。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组中适当搭配,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组讨论),a层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B层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C层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理解和掌握。

2.目标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准备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不会空有分层教学形式而没有真正的分层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我国的气候”教学的时候,制订分层目标:让C组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即可;让B组学生在C组学生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我国气候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让a组的学生在B、C两组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利用空间定位判读局部地区的气候要素特征和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能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备课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分层之后,要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分层。只有准确的、充分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不同小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准备不同的授课内容,而且每一堂课的备课都要分层次。但是由于同一堂课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的时候还要准备良好的过渡。

4.教学分层

分层教学的过程是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部分,分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课堂上,对于学习成绩好、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并适当地加深难度,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5.提问分层

在课堂教学时,要对每一个课堂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对不同层次学生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一个题都要对学生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a组的学生来说,就要提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而对C组的学生来说,就应该提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48页)6.作业分层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接受知识的水平不一样,那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必定是要分层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可采用的方式有:选择式、并列式和递进式作业练习等。

7.评价分层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在评价中也应采用分层评价考核。分层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多表扬,多鼓励。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感悟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觉得教学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学生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分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分层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B、C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自学能力低造成的。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就更多了,也可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学习。

所以,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可逐步消除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提高高中的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指导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在地理结构的认识上有差异,也对新的地理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上有差异,还有学生的思维方式、爱好、兴趣等个性上存在差异。再次要看到这些差异对高中生学习地理产生的影响,形成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障碍。最后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地理。

一、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全而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实际知识水平,结合各种测试手段(笔试、平时观察、心理测试等)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B层、C层三个层次。把地理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把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把地理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C层。

二、分层次设计导学案

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导学案,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把导学案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联,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分层次的目标。对a层学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鼓励他们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对占大多数的B层学生则要求循序渐进,使其获得系统的、扎实的知识;对学习有困难的C层学生则要求其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的导学案分层目标设计如下:对C层学生,让其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对B层学生,在C层学生目标的基础上,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怎样形成的;对a层学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判读各种类型的光照图。

三、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国家和人们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们对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们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个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枯燥地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器材,这样可以很好地把书本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面前真实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接受,也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而且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也可以得到活跃,无论是发展还是创造,都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如果知识加上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方法的传授很重要,尤其实验的失败和成功后的总结等方法,并且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实验中使用这些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再创造。目前我国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了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再发现,如果把现行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尝试先学,这样的模式并不是教师不教,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但是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们指明探究的重点和内容,并且在学生们对自己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时,教师应该进行适时的点拨,在学生们探究的方向和结果错误时,还可以将这种错误的结果转变为讨论的对象,这样就把错误转变为了新的知识点,在引发学生们思考的同时,还能使失败的学生忘记失败的失落感。

四、阶段调整,评价分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五、实施分层教学的感悟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觉得教学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学生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分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分层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B、C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自学能力低造成的。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就更多了,也可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学习。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4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物理教学;原则;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课程本身具有很高的难度,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更是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水平,是高中物理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成分,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而教师则是教学的引导者,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而分层教学法,可以转换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让教师认为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扮演着长辈的角色,学生需要尊重教师,服从教师的安排,从而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害怕教师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较低。因此,在使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特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接受和运用,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使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分层教学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生层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在进行分层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分层教学的科学性。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物理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第二层次的学生较为优秀,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其实践能力,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实践能力较强,因此,物理教师可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通过划分学生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划分课堂教学

合理划分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策略,把课堂划分为具体的模块,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教学法,设置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分层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更新.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杨震.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138.

[3]欧健.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快乐阅读,2015,12:6.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34-01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高中物理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决定了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要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使大部分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极其重要,而分层教学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

1.个体性与整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尊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不断地挖掘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潜力和闪光点,同时还要兼顾全班学生的能力层次,实现整体性的进步和提高,避免过于关注个人而导致整体的学生发展的滞后。

2.自由与平等原则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自由与平等是前提。自由即是每名学生都有提出疑问的权利,避免因问题的相对简单而予以忽视或讥笑;平等是一种思想观念,教师只有坚持平等原则,才能真正地观察和研究每一名学生,分别找出其弱点和长项,努力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学生分层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前提,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策略性,但在实际分层时应坚持保密性原则,做到心里有数即可,切忌将名单在班级内张榜公布。在具体执行上,可结合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预期目标,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B层次为基础和理解能力都很一般的学生;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定为C层次。在人数比例上,由教师自行掌握,一般a、B、C三个层次的比例为1∶2∶1。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分层是不固定的,必须随着学生学习的状况予以适当的调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内容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内容分层,指的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既让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训练,又让学生不感到学习吃力而产生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习中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分层,可按照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划分。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关受力分析的教学,可按照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分层,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掌握物体在一定的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即可,如物体在向上、向下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分析。而对于a层学生而言,这显然不能满足其对知识的掌握深度的要求,因此,可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更深一层的问题,如物体在运动时与斜面、斜面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及运动方向和趋势。如“力的合成”(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对B、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其作图和书写的基本方法,即可用直尺上的1厘米来表示物体15n的力,并按要求画出平行四边形,再用刻度来计算相关的长度,并利用相关公式来求解,并做出对角线的方向即是力的方向的正确判断。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还必须分析和判断更深层次的问题。即通过上述结论再分析,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其夹角发生了变化,又该怎样确定合力F的大小与方向?通过较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评价分层是实施教学分层的重要保障

分层评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生所进行的活动及时地评价,并在评价中体现激励作用。正确地分层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学习结果,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状态不断改善。

因此,对高中物理学科而言,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教师物理教学的技能,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其实也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一种实践,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着力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志军.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1(1)

[2]王巧珍.运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J].教育科研论坛,2008(8)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因材施教;应用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不同,把学生分开、分批、分层的一种科学管理化的教学策略,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目的相同,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在学科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学生为中心安排不同的任务,配置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重视部分“尖子生”或“差生”,做到更为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心态,更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竞争气氛,教育出拥有高专业素质和优良品质的优秀学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普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的层次化化学教学;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的分层次教学任务。

一、以班级为单位的分层次化学教学

根据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高低进行分层次教学,但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不能以“差异性”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生。另外,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也应当配置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教师,例如脾气急躁的老师应当配置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而不是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配置较为耐心的老师。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配合合适的教师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班,将知识程度相当的学生分到一起,比较容易安排合适的教学任务。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不会感受到压力过大,优劣明显。这样通过利用分层次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解决了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的问题。另外,学校在进行分班工作中还应当注意保持学生个性,分班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和兴趣爱好的不同等,综合考虑后再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班。分班之后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选用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这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并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分班制度能够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有适当的压力,同时良性竞争的环境下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保持,分层教学也保证了不同知识程度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每个学生学习阶段的分层次化学教学

随着分层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分层次教学的任务还应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上。在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分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亦使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保持住进步的势头。另外还需要注意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分层次的化学教学工作内容应当包括,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次地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化学课堂中的分层次化学教学,分层次安排不同难度和量的适合具体的学生作业,课后分层次进行对应的学习指导,考试安排中分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测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分层教学带来的优势,能够有效地保持资质较好学生持久进步的势头,而对于知识理解较慢的学生,分层教学模式也能够保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化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被实践证明的结果

1.心理学的分析表明,知识的获取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式循环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方式各有不同,高中化学的分层教学正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学生保持学习动力与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并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的方式加以解决

高中化学教学的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化学知识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做到不以有色的眼光看待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培养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如何缩小学生间成绩差距问题的合理

途径。

学生当中存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长与全面发展都极为不利。以学生为本,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本,更重要的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教授,保证每个学生有所收获并学以致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工作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授业解惑的作用。希望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茹新善.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2]文庆城,岑春月.化学教学中的紫格尼克效应及其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0(03).

[3]衡科学,周婷,刘梦婷.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7

[关键词]分层成功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成功教育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125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完中校,外来工子女约占三分之一,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地理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地理“分层成功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以下是我将“分层成功教学”运用到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一、“分层成功教学”的原理和理论依据

“分层成功教学”是借鉴“成功教育思想”和“分层递进理论”而开展的,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分层成功教学”不仅有“分层教学”的特点,如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也有“成功教育”的特点,如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习不断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分层成功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标宗旨。

二、“分层成功教学”的实践要点

1.了解差异,学生分层。在原有班级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在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差异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等级,即a、B、C三个级别,具体分层如下:学习成绩优秀、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的学生属于a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或学习情绪不稳定的属于B层;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甚至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2.针对差异,目标分层。在将学生分层之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知识框架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基础等特点,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如在教学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时,具体分层目标如下:对学困生,让其掌握“六风七带”及三圈环流的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中等生,在完成学困生目标的基础上,能将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能绘出“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理解“六风七带”的形成原理、名称、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优等生,在完成前两级目标的基础上,还要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面向全体,施教分层。“施教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按照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的程度,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案,分层施教。通过“承认差异,分层施教,分别成功,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事求是,考试分层。“考试分层”是在试卷的命题设计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测试内容分成a、B、C三类。a类试题难度较大,着重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题目的灵活性较强,富有挑战性,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做;B类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较为传统,但亦体现应用能力;C类题目难度偏小,但亦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摆脱自卑,重获学习的信心。

5.阶段调整,评价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进行相应评价,对后进生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并且努力寻找闪光点,公开地肯定其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于中等生,针对其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要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地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动态的分层定组机制。

三、“分层成功教学”的成果

1.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在实验班形成了一种“先进更先进、后进追赶先进、先进与后进齐头并进”的学习风气。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比其他非实验班同水平学生的心态和学习行为明显较为上进,学习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全班学困生的人数逐渐减少,优秀生人数不断增多。实验班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技能优于非实验班,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在同一教研片区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8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何种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

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五、“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2011,2。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应用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09-01

物理是一门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类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工具类学科,物理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1.物理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

1.1物理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目前我国初中物理仍采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即整个年级所有学生按照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同时按照共同的学习要求统一进行考查测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会导致尖子生"吃不饱"、困难生"跟不上"的问题,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在我国全面实现新课改、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大浪潮下,物理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层次化的教学过程,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教学法是个别教学和学的一种中间状态,是指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一定差别的前提下,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即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进行课堂教学、分层进行物理实验、分层布置课外作业、分层进行考查测试和学习评价。

1.2物理分层教学法的原则。物理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旨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物理分层教学法应具有以下三个原则。其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以人为本"是物理分层教学法的首要原则。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考虑到分层教学给学生自信心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其二,主体性原则。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增长知识、提升认知能力的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物理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结合自己的所学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其三,"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改进分层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1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设定教学目标是物理分层教学法的首要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层次,逐级增加难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尖子生,可以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增快学习进度;对于中等生,只要掌握大纲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对于困难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其学习能力。

2.2分层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提升认知能力的主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进行课堂教学,应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有"合"的环节,也有"分"的环节。首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集体讲授,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质疑和分层指导,最后进行集体总结和整理。

2.3分层进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分层进行物理实验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定适宜的实验流程和实验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实验目标。例如,在变阻的物理实验中,可以将实验目标设为三个层次,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连通电路,保证灯泡亮度可以改变;第二层次的学生要能够自主连接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第一层次的学生要在自主设计实验电路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目标。

2.4分层布置课外作业。分层布置课外作业是分层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首先,对于尖子生,应该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布置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练习题;对于中等生,布置大纲要求的基本练习题就可以了;对于困难生,可以适当地将难度较大的大题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题,同时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

2.5分层进行考查测试和学习评价。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层次的考试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避免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学习惰性。教师可以在试卷中设置常规题,提高题和冲刺题,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不同层次的考试试题。同时,在学习评价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特点,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并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逐级指导、循序渐进,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3.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应该注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学习和心理共同健康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尊心,教师在学生分层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分层教学法可能会对一部分学生产生消极作用,打击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层教学法的初衷和好处,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全面实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新课改大浪潮下,逐渐实现教育全面化和公平化是每个基层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物理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旨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促进教育公平,逐渐实现教育公平化。

参考文献:

[1]任昌卫.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1年03期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分层次教学

1、分层次教学概念界定

分层次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人经验等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转变教学方式、建立评估体系,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大可能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贯彻素质教育。分层次教学在体育中的应用实施则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工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大化地提高。

2、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和依据

2.1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区别和针对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关注不够,采取统一的体育教学方法,严重挫伤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由于运动水平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统一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对体育学习产生厌恶甚至畏难情绪,无法激发其潜能,从而无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更加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终身锻炼,增强体质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2.2分层次教学法的优势

2.2.1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安排,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分层次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的优势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安排多种多样,可以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热情。比如在体育技能的基础内容的教学上,如足球的传、运等,可以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在技能提升上,可以采用集体练习、结对练习、群体竞赛游戏等,如足球友谊赛,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信、自尊。

2.2.2增加学生的学习锻炼机会和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更有利于做到难易有别,重点突出。在授课内容和教学时间的设计上,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突出课程重难点,合理分配教学和练习时间,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学习发展的机会。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水平较强的学生,充分给与他们发展的空间,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消除其由于运动水平差异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其进一步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2.2.3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分层次教学需要实施有效地个别指导,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是层次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个别指导的实施形式上,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个别与集体结合,讲解与自学结合“三个结合”。

3、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3.1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分层次教育与传统教学一样都要有确定的教学目标,但不同的是,分层次教学更要做到总体目标一致,阶段要求不同。总体目标方面,即要使学生能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技术。阶段要求上,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教学练习设计等,需要教师灵活掌控,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设定。如根据以上指标,可以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那么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就要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等级和目标,以此确定具体教学要求和标准。如a等级是创新性目标、B等级是发展性目标、C等级是基本性目标等,依次降低要求。此外,分层式参照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设定的,当体育课程内容发生变化时,需要教师根据新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在此课程上的运动技能水平等,设定针对本课程的层级和发展目标。

3.2动态地把握学生层次。在学生的层次设定上,一种较为容易操作和直接的方法是按照学生上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分层。但是,这种分层方法和标准显得静态、孤立和片面,没有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学生情况(如运动能力、天赋、兴趣)等方面的新情况,导致分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就失去了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所以,要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分层。在根据上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大致分层后,教师还要将上学年的成绩与学生今年的体育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参考学生平时表现出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层次变化情况的动态掌控,以增强分层次教学的针对性。

3.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法无定法,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也是如此。分层次教学由于其针对性,更是如此。在教学方法上,分层次教学强调低起点和多层次。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体育技能掌握较好,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充分给予其发展空间,让其进行一些技术性较强、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的诱导性和辅练习,使其在练习中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重在培养起基本技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分解练习,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有心理障碍或者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要表现出更多的耐性,重在培养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趣味性较强的项目,以组队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

3.4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既是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也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重在三个结合:集体与个别结合,讲解与自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集体与个别结合是指基本内容授,个别问题单独讲解,尽量少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讲解与自学结合是指,教师要尽量在讲解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思考,个人练习。课内与课外结合是指,课上没有及时纠正巩固的内容,要在课外以其他形式延伸补充,如一些体育比赛。

3.5全面地考核评定成绩。成绩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下一步的分层教学和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与信心。所以,教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做出合理真实的评价,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找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确定发展方向。

4、结论

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这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焦广识,李英玲.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以软式排球为例[J].科技资讯,2011(10).

[2]陶磊.分层次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7).

[3]刘灿模.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0(02).

[4]项丽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科学时代,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