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00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1

关键词:时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内涵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跑道与方向,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企业家、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构成及其本质与内涵的认知、理解与实践,企业愿景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经营理念的生成,企业的责任与使命的履行,通过清晰的企业文化效用的发挥,是引领企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前提!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金融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经济发展格局,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何发展,这就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再认识。

1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的新认识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金融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以服务文化、诚信文化、风险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模式。这一文化模式,不仅是银行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银行得以正常发展的运行模式,更是一个银行之所以能自立于社会的生存状态,是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银行担负社会发展责任的载体,是银行的生命!商业银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的发展力;良好的英航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银行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银行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1.1服务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

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首要的是要体现服务文化这一根本。因为金融企业是以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为本质特征的,因而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体现服务性本质。

服务的本质是服务提供方满足服务需求方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银行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银行工作人员用专业翔实的知识解答客户的疑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从最基本的服务文化做起。服务文化内涵较多,在平时商业银行的运作过程中能够体现服务文化的水平。良好的服务文化要有优质专业的业务知识服务、迅捷便利的服务过程以及忠实完善的回访机制。

优秀的银行服务文化就是银行内部价值哲学的体现。对银行整体的运作机制有着很好的激励促进作用,服务价值文化的内涵是流动在银行员工身体内的精神血液,是激励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约束和规范员工的道德标准。

银行的本质作用是合理调节市场货币的流通,实现货币的优化配置。银行服务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客户能否得到合适合理的满足是衡量银行服务质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银行文化是在真正实际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文化,包涵着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

比如,对“顾客是上帝”这一服务观念的认识,传统意义上一直认为: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因为企业和员工只有通过对顾客的良好服务,才能创造效益,财富和效益在顾客的口袋里,一些企业家教育员工确立“顾客是上帝”理念常常会说,你的工资不是老板给你发的,而是顾客给你发的,服务好顾客,创造了效益,公司有了利润,才能有你的工资。如果从企业经济利益角度来说,这样的认识显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就应对“顾客是上帝”这一服务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与其他行业一样,金融企业是以效益为核心的,但是要实现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实现银行的生态化发展,就不仅仅是效益所能涵盖的。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带来了利润,给员工带来了工资,这仅仅是我们正确认识顾客是上帝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客户作为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是银行的合作对象,在与银行的交往中,给银行提供很多的需求信息,包括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其他银行做法、市场信息以及服务创新的想法,这些信息对于银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客户就是银行发展的信息员;客户作为与银行打交道的直接合作者,他可以对你的服务与其他同业者进行客观的比较,通过客户反馈的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所以说,客户就是银行服务质量的检验员;客户通过与银行的交往、合作,对银行进行客观的取舍,服务满意、质量好就留下,否则就转移到别的银行,所以说,客户又是我们银行发展的裁判员。

作为企业的衣食父母,又集银行信息员、检验员、裁判员于一身,这样的角色,作为银行的“上帝”当之无愧!

作为银行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服务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但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在坚持基本的服务信念与价值观的同时,企业更要深谙文化是创新的,不断进行服务文化的创新。

1.2诚信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根。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必将成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成为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根基。银行作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其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信誉度,也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体系的健康与和谐。诚信具有道德、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它既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与邮政业一样是以诚信为生存基础的一个特殊行业。企业客户能将自己所有的财富交给银行,也就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银行。就是一般的储户,将钱款存给银行,银行给储户就是一张赋予兑现承诺的存单。银行所能够运行起来就是基于社会、客户对于银行诚信的一种认同。因而,诚信作为银行存在的基础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银行企业建设一个良好的诚信文化,则是银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对诚信行为所采取的态度及评价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就会有差别,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最终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或劣势的关键。因此,诚信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所在,诚信是培育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企业经营肯定是要讲求经营策略的。但策略也有文化,也有道德和价值的标准。策略与不讲信用无关,而是以信用为基础和前提的。银行要随时审视自己在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宣传策划、营销手段和经营管理上有无不诚信成分,要检点自己在对客户、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有没有失信之处,要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建立良好的内在规范。这样,以诚信为核心的银行企业文化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其经营策略必然也会是健康、智慧而立足长远的,因为它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商业银行只有坚持以诚信的思想服务社会,时刻牢记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才能赢得市场,提升品牌。

1.3风险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基础

任何金融领域,风险控制一定是排在企业文化第一位的。这源于金融行业的自身属性。金融行业本身是高风险、高利润、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金融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货币枢纽,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投融资平台。我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因此更应注意防范和控制银行业的风险。金融领域的风险可能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实体经济。所以任何银行企业都应该首先控制好自身风险,然后再谋求自身的发展。

风险控制是金融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银行业要形成自己的风险文化,真正把这种风险文化作用于日常业务的管理。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义:以人为本,保护国家利益、股东利润和人民的合法财产。这种风险文化是经过危机洗礼后形成的。一幕幕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危机在西方国家出现,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利润的贪婪,不计后果的加大金融杠杆,在贪婪的享受利润时忽略了自身风险。而结果最终破产倒闭。因此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控制风险,要把这种风险控制意识通过不断培训、案例教学渗透到银行业内部。今年的六月的钱荒事件又一次说明了在我国的金融领域还是潜伏着很大的风险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警告,必须注意防范和控制风险。

从企业文化角度讲,风险文化除了银行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文化,还应包含企业文化中的风险文化。企业合并、资源整合,管理人才的引进,员工的招纳都有一个文化认同问题。所以,在企业并购、重组、整合中除了存在着融资、债务和法规等风险因素以外,还存在着企业文化风险,即由于文化的不相容而带来的失败或内耗。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是靠银行企业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的,是一个以新的理念及行为战胜旧的理念及行为的过程。要塑造和维护银行风险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人人参与风险文化的建设,形成全行共同的风险价值观。通过建设银行风险文化,使风险管理从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实践变为风险文化,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2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涵的新认识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是指银行在追求营利、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还要主动维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如员工、金融消费者债务人的利益,积极促进社会的生态发展等社会公益性事业。从性质上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从对象上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对客户、对员工、对社区、对社会环境等应负的责任。银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银行通过对社会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取得社会的支持。因此,银行必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宗旨,积极地将履行社会责任,将履行社会责任与拓展市场业务、提升品牌价值以及与建设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利益与社会道德诉求的相互融合,成功地将社会责任内化整合为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为银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与发展动力。

银行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服务来体现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积极开展各种公益事业,使银行深入民心,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可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以良好业绩回报股东、以优质服务回报客户、以有效激励回报员工、以关注民生回报社会。

在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银行自身保持稳健发展,利润保持较快增长,这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应看到,银行业的庞大利润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十六家上市银行的总利润超过了上市企业利润的一半。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不利的,未来银行业需要逐步调整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适应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节奏,更多地去支持新型产业,压缩对一些落后行业、污染企业的支持。

银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在具体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积极配合央行财政部政策的落实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自然灾害银行业的援助也是比较慷慨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调控上落实国家信贷政策,较好的控制了房地产泡沫的扩大。在一些扶危济困特殊项目工程方面,商业银行以低息、无息的贷款大力支持。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3结语

银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的核心领域,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银行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要把社会责任考虑进去,做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

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社会发展对企业及员工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更注重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融入企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只有履行好社会责任,才能彰显自身价值、成就千秋基业。

参考文献:

[1]刘丽.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价值工程,2010(14).

[2]李胜苗.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J].价值工程2012(30).

[3]王建军,王英.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化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8).

[4]张国萍.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2).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2

关键词:现代商业空间;装置艺术;应用;注意事项

现代商业空间与装置艺术的理论研究近两年来逐渐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本文深入认识现代商业空间和装置艺术的概念,调研了解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这种新型业态环境中应用的现状,拟以现代商业空间中装置艺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探析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应用的几点注意事项。

1现代商业空间与装置艺术的概念

现代商业空间是一种新的业态形式,是以系统的建筑群联合构成,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开放空间,它同时承载着综合性、社会性、公共性、文化性、开放性、多元性、交流性等各种属性。它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需求,不只是“以物易物”的交易场所,也是现代人社交、放松、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是一个公共聚集地,也就是所谓的“第三空间”。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借助于一切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曾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合目的性地”有效选择、挪用、利用、组合、改装……以令装置延伸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之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他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所以他适合在商业空间中应用。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购物广场,入口应用了大型悬吊式装置艺术,用数十块彩色图案塑胶板相连,造型夸张宏达,色彩鲜艳明快,让人记忆深刻。

2装置艺术与现代商业空间的现状与关系

全球经济多元化城市环境的变化,呼唤着多样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如今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过快,忙碌的现代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由于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人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少,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自然产生了一种需要,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吃饭、社交、购物、娱乐、休闲、放松等需求。现代商业空间逐渐出现符合这种需求的新业态形式,它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需求,成为现代人社交、放松、休闲、娱乐的公共聚集地。

然而简单的室内装饰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空间的需求了,人们在公共空间社交、娱乐、餐饮的同时也希望环境中可以有文化艺术的参与和融合。充满文化性、互动性、装饰性的装置艺术自然成为参与其中的首选。艺术介入现代商业空间环境中作为装饰设计已经成为趋势,现代商业空间与装置艺术都肩负着社会与艺术的双重职责,成为社会大众沟通对话的重要平台。甚至是传统的百货商场和单纯的超市卖场,都设法通过装置艺术的“介入”提升知名度、吸引目标客户群、提高销售额、增加产品销售量。但是设计师在对装饰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中的应用处于表面、浅显的,没能真正理解装置艺术的特征并结合购物中心整体主题涵义的需求,应用装置艺术来装饰、美化商业空间内部环境设计。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现代商业空间对装置艺术的应用出现缺少文化内涵、寓意性诠释不够;缺少自主创新,造型形式多雷同;技术不够先进,后期维护有待加强;盲目生搬硬套,盲目生搬硬套,水平不如港澳等问题。

3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要结合空间特点,加强文化内涵

面对现今追求美学性、知识性的新消费需求特别,现代商业中应用的公共艺术品不仅要有优美和谐的造型,更应注重其体现的文化内涵。要结合商业空间特点向消费者传达一定深度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而这种精神内涵不能是艺术家自我态度的表达,应该体现出当代文化精神,展现企业品牌诉求,烘托空g环境,是传播时代观念的载体。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应用中要注意透析装置物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内容,结合所在商业空间的特点,运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呈现。不能让装置艺术与商场整体环境主题不统一,毫无文化内涵和精神关联。设计师应该赋予作品时代感,贴合大众审美,并且还能更好地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

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要能结合空间环境整体需要,立意、构思有创意,并通过在造型与纹饰上恰当地表现、变形、提炼,从而使商业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作品审美与文化内涵同时达到高标准的艺术境地。

3.2要增加造型多样化、坚持原创性

现今商业空间中应用的装置艺术品普遍出现造型表现形式单一,照搬雷同多,缺少自主创新的现象。装置艺术本身就有多元化艺术形式、多样化材质应用、丰富化形态变化的特点,设计师要坚持自主创新,多了解国内外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形势,创造独立并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打造全新设计理念。对装置艺术作品的造型大小比例、平面立面、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发散思维、重新创造,使作品新颖独特,具有原创性。比如在众多采用悬吊式公共艺术装饰的共享空间中,大部分商场采用了类似的造型手法。其实设计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和手法去处理这种形式,可以采用横向、斜向、旋转等方式,并增加悬吊物的材质或者颜色的对比,从而营造出富有生命力和趣味动感的空间氛围。增加视觉冲击力,让消费者在逛街的同时能充分体会到公共艺术作品时尚前卫的魅力。

3.3要研发新技术,提高设计能力

设计师要努力研发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现代商业空间的室外还是室内、半室内或开敞中装置艺术的展示,其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比如:室外作品需要更多地考虑作品使用材料的耐久性和抗风化能力;在设计上要从色彩、比例尺度、结构上考虑人们的远观视觉效果以及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问题。而放置在室内或半室内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作品则需要注意作品的易清洁性、适当的尺度、材质的亲和力等。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人是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有人性化的装置艺术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但是纵观我们周围的很多公共艺术设计不得不说人性化设计有待改善和提高。对于商场中引用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应该指派专人对其进行应用推广和长期维护,真正地将新媒体引入我们商业空间中,而不仅仅是被人忽略的摆设。

3.4不要盲目照搬引用,善于结合与创新

面对内地的多数案例可看出,我们还只是处于一个借用国外或港澳台经典优秀案例进行模仿在加工设计的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公共艺术的特征并结合购物中心整体主题涵义的需求去应用公共艺术来装饰、美化商业空间内部环境设计。作为本土设计师,应该多出外考察和学习国内外的优秀设计作品,但是不应全盘照搬和引用。我们要在吸收优秀的精华的同时,必须融入本土文化,并结合商场自身空间装饰需求,针对性的应用公共艺术装饰商业空间,让公共艺术真正成为能够装饰和表达商业空间诉求的陈设,达到“双赢”。还应该尊重公共艺术家的作品权利,为每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标注作品出处,让大众更好地与作品进行“沟通”,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打造出有自主创新特色的F代商业空间。

4结语

从四处拔地而起的“文创园”可以看到,装置艺术已经正在成为现代商业空间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装置艺术引入消费的内在目的及体现既是将现代商业空间环境营造成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品质和精神文化的艺术空间,感受到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感的购物空间。面对我国目前装置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针对性的解决,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增加造型多样化、坚持原创性,结合空间特点,加强文化内涵,要努力研发新技术,提高整体设计水平,善于思考开发创新。只有这样装置艺术才能更好地应用到现代的商业空间中,真正成为商业空间室内外装饰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蒋舒恬.探析现代商场空间中公共艺术装置的应用特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

[2]蒋舒恬.现代商业空间中装置艺术应用原则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3

【关键词】龙舟文化;高沙镇;优化

0前言

龙舟竞渡是我国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龙舟最初源于古代的吴越、荆楚一带,当地的人们以“龙”为图腾,举行了一些崇拜龙、祭祀龙、模仿龙的仪式,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习俗民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身着带龙字样的服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龙的保佑。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龙舟文化在商业开发运作的大潮下发生了诸多变化。在商业背景的发展过程中,龙舟文化既得到了新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形式,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沙古镇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胜古迹众多,传统文化璀璨夺目。龙舟文化是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每至端午节,高沙人民盛装打扮,群众踊跃参与,展开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江上数桨齐飞,江边众人呐喊助威,划舟人与欣赏者相互呼应,共享龙舟文化这个特殊的节日盛会。近年来,在功利的趋势下龙舟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影响。借助龙舟文化的吸引力为卖点推销江边房地产,用龙舟文化的广告效应来达到人们购买房产的目的。这样看似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但它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1商业运行模式视角下龙舟文化的发展困境

1.1龙舟文化中商业化过重

当地对龙舟文化进行商业开发运作中,注重的是龙舟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加人们的关注度。表面上是广邀各界群众参加龙舟盛会,增加节日的文化氛围以至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际上是以龙舟文化为媒介大打房地产广告,出售江边商品房。名义上进行龙舟文化的宣传,实际上重点在于江边地带房地产销售,以龙舟文化做外衣换取高额商业回报。群众只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商业气息,却体会不到龙舟文化带来的节日氛围,观赛时也就无法全心投入。高沙古镇龙舟文化过于注重商业开发,对龙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龙舟文化保护缺乏全面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龙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只重视商业活动的宣传炒作,却忽视了龙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对下一代的教化⒒崾艿角苛业某寤鳎龙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整理,长此下去,将会面临着文化的边缘化或消亡。

1.2龙舟文化宣传片面、内涵缺失

当地龙舟运动的开展过程中,过于单纯的龙舟竞赛和浓厚的商业表演。而对龙舟文化的本质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现场既看不到详细的龙舟运动的竞赛章程,也没有任何当地龙舟文化溯源及发展历程。对于龙舟运动的参赛队伍人数也只是粗略带过,以至于有些群众连有多少参赛队伍,来自哪里都不清楚。有关龙舟文化的精神层面更无从谈起,只剩下各界群众从回忆中寻找龙舟文化的精神片段,至于年轻人脑海里除了有热闹感什么也不剩下,导致龙舟文化的断层现象,对于龙舟文化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商业的火热炒作,另一方面文化的本真丧失,龙舟文化就只剩下了躯壳,光有其形,无有其神。由于历史文化的特点,高沙古镇龙舟文化具有着浓厚的湘西南气息,然而现在的龙舟文化宣传、组织比赛时,却只在意龙舟运动热不热闹,商业效果好不好,在对群众的宣传时就只提及参赛规模,观众人数等,没有把当地龙舟文化究竟有哪些特色,具有着哪些独特内涵等阐述出来。生搬硬套别的地区龙舟运行模式,忽视了本土特色的文化内涵。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区活动规则极为不同,文化传递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1.3龙舟运动、安全度低

龙舟运动秩序混乱,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观赛群众,都是伴随自己兴趣所致,没有有效的规范与管理。导致场面十分混乱,让人感觉到一种喧闹、混乱无章的感觉,无从体验到龙舟运动的激情与兴奋。同时由于比赛区域较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场安保条件又差,对于意外突发状况准备不足,医疗条件滞后。多数群众直接站在江边危险地带,恰逢端午时节降水多,江水水位高涨,不少群众生命安全存在隐患。在龙舟竞赛期间,由于地面湿滑,两观赛群众不慎落水,岸边群众手忙脚乱才将其救起,缺乏安全预防措施。因此,每当有人落水事情发生时龙舟竞赛就必须要中途中止。

1.4龙舟竞赛规则欠缺、成绩不公

由于高沙古镇的龙舟运动是由当地房地产开发商承办,在突出龙舟文化的商业气息的同时却缺乏对龙舟运动最基本的竞赛规则了解。于是便出现了竞赛规则的欠缺这一现状,整个赛事组织不够全面,竞赛章程混乱,竞赛时间队伍无故改变,没有有效的赛事组织行动方案,随意性很大。这些欠缺无疑降低了龙舟运动的水平。同时由于龙舟参赛队伍相互间实力差距过大,又受限于场地条件,导致竞赛结果一边倒,难以体会到龙舟运动双方互为追赶,群众奋力呐喊的刺激场面,无疑使龙舟运动的魅力由于主观条件限制而大打折扣。最突出的一点还体现在成绩公平公正,裁判迫于开发商压力暗箱操作,打击参赛队员和观赛群众的积极心和参与程度,对龙舟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负面作用。

2商业运行模式视角下龙舟文化的优化研究

在邵阳市高沙镇商业运作模式下龙舟文化发展并不成功的大背景下,高沙古镇的龙舟文化又该如何变化才能重新赢得群众喜爱,从而达到商业运作开发与群众喜爱接受有机统一,商业价值与精神价值并存,被开发商和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呢?首先,必须要有打破现有格局的勇气和魄力。既然这种商业运作模式是失败的,对龙舟文化发展起到极大负面作用,就必须要改变这种模式,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不做刮骨疗毒,龙舟文化的未来危矣。其次要寻找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别人好的在这儿并不一定好,必须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有针对的运用好运作模式,生搬硬套往往是变相扭曲文化发展,合乎实际的模式才能给龙舟文化带来出路。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各个方面,往往软件硬件哪一方面没做好都会导致发育不良。不仅要注意硬件、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完善。也一定要做好软件服务,重视精神感受,把握好群众心声。最后还要将商业运作重点停留在龙舟文化本身上,以龙舟文化为载体发展附属产业。主次一定要分明,重视龙舟文化本质内涵,以此为重再向外扩散,利用好主次关系,有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当前,邵阳市高沙镇的龙舟文化处在抉择的十字路口,作出何种选择对于龙舟文化未来如何至关重要。是选择彻底的商业发展道路,还是坚持传统的龙舟文化,亦或是随着时代潮流的改变而推陈出新,在保持自身基本特征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形式。不同的(下转第59页)(上接第55页)道路决定着龙舟文化不同的未来。在现代的商业大潮下,龙舟文化很难不做出改变,传统的龙舟文化必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一味的坚持保留,是不可取的。没有经济的支持,龙舟文化缺乏引擎丧失动力。一味地走商业道路更不可取,龙舟文化如果全然改变,就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群众基础,没有社会基础的文化只是一个驱壳。若如此,这样文化得不到继承与创新。要让龙舟文化既能传承,又能保留本质内涵。就只有按照实际所需,有选择的将一些事物条件加入到龙舟文化中。对于外在条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加以利用,不好的坚决抛弃。如此龙舟文化才既能保持住自身特色,又能表现出新的形式,既能满足广大群众,也可以得到开发商青睐。

【参考文献】

[1]白晋湘,主编.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7.

冼鹰.我国龙舟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0(7):13-16.

[2]杨晓生.21世纪体育功能的转变[J].体育学刊,2004(1):2-5.

[3]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3-7.

[4]郑文海,杨建设.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与体育比赛结合现状及策略――兼论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18.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4

[关键词]燕赵文化旅游商品价值

旅游商品是满足人们休闲与消遣需求的重要内容。但如今旅游商品的粗陋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旅游消费,加强商品的文化性设计,对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地处燕赵大地的河北,历史源远流长,在其旅游商品中融入燕赵文化的内涵,能使河北旅游商品带有河北特色,更加符合旅游者的需要。本文将从燕赵文化的角度对河北旅游商品的价值进行探索性分析。

一、燕赵文化及其精髓

20世纪90年代,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燕赵文化的概念逐步形成,并被人们认同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从文化特征上看,燕赵区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可概括为燕赵文化的精髓,即“慷慨悲歌、好气任侠”。该语可用来形容各个地区的人物和现象,但在历史上,它是由燕赵区域产生,并以燕赵区域最为典型。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称“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使“慷慨悲歌”这一说法基本定型。在其他区域,慷慨悲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燕赵区域,慷慨悲歌却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标志。从时间上,慷慨悲歌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乃至近现代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年,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

二、以燕赵文化为基石开发河北旅游商品的意义

燕赵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开发河北旅游商品的过程中,将燕赵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河北旅游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旅游商品深层次的内涵是文化,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和冶炼才能成为特色旅游商品。燕赵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慷慨悲歌自古以来成为该地区一种普遍现象,将这种豪情体现在不同的旅游商品上有利于增加商品的独特性,提高旅游旅游商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力。

2.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来提高商品的独特性是品牌战略重要内容。河北旅游商品要走名牌之路必须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燕赵文化内容丰富,将其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质,还可以创造、培育出名牌效应,从而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

3.有利于传播河北的地域文化

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件都都反映着不同的文化渊源。当旅游者结束旅游行程后,将一些富含燕赵文化的旅游商品带回客源地,无形中都在传播燕赵文化,使其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而不断提升河北旅游业的知名度。

三、河北旅游商品文化内涵的评价分析

河北旅游商品种类十分丰富,根据有关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旅游商品大致分为旅游工艺品、土特产与风味食品、旅游纪念品三大类。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对河北旅游工艺品B1、土特产与风味食品B2、旅游纪念品B3三类商品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工艺品可从社会历史价值C1、艺术审美价值C2、收藏价值C3、文化传播价值C4四个方面考察;评价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可从社会历史价值C5、艺术审美价值C6、美味价值C7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旅游纪念品从社会历史价值C8、艺术审美价值C9、收藏价值C10、文化传播价值C11四个方面考察,由此构成第三层评价指标层。利用主观赋权法中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aHp层次分析软件包,计算出河北省各类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价值指标体系各子体系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权重(见表)。各层次之间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河北旅游商品文化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因子权重

经分析看出,河北旅游商品中燕赵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是旅游工艺品,其次为旅游纪念品,最后为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在旅游工艺品中,应优先开发燕赵文化的社会历史价值;旅游纪念品应重点开发艺术审美价值;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应优先开发社会历史价值。当然,就具体某一种旅游商品而言又有所差异,旅游商品经营者应在具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案。

四、结论

经分析可以看出,以燕赵文化精髓为基础,在旅游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还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弘扬、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5

关键词:展示建筑;建筑造型;空间;品牌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87-01

商业展示建筑从广义上讲指用于第三产业活动的建筑,特指专门为展示产品建造的建筑,以服务为手段赢得利润。建筑形态的视觉体验更多地是从建筑形体直接获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也是通过限定空间的形体要素来完成。

一、商业展示建筑的特殊性要求造型必须与品牌文化相互融合

(一)商业展示建筑的特殊性

当代商业展示建筑的设计师可以根据商业展示的需求,注人全新的设计理念与创意。建筑造型必须体现该企业品牌特有的文化内涵及展示建筑特有的语言。在商业展示建筑的整体关系中,不仅产品是建筑的展品,建筑本身也已成为商业展示建筑的一部分体现着商业展示建筑特色并满足商业展示建筑功能的需求。

商业展示建筑的一般特点有以下三个:宣传性,商业展示建筑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建筑造型的创新是表达主题的手段,创造出标新立异的审美形象,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时代感,展示设计作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媒介也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环境观念,它构成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方面,从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美的要求出发,对其设计提出统一的要求和规划。

(二)建筑的形体和空间是最好的展示手段

当品牌文化延续到建筑外形时,建筑内部空间与形体的相关性尤为重要。建筑各种功能都是交叉联动并相互影响的。因此符合功能需求、协调的内部空间是必要的。观众进人商业展示建筑后,建筑开始把向观众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展览信息的过程,转变为向公众提供文化休闲与服务的过程。

现代商业展示建筑一般有三个要素组成人、物、空间。人是特指观众与商业展示建筑工作人员物,空间则是指观众得以休息与思考的区域、工作人员的活动区域以及为此服务的设备区域,前者是实现商业展示建筑功能的前提条件,后者则是为前者服务的物质基础。

(三)与品牌文化相融合的建筑造型是最直观的品牌宣传

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树立企业品牌需要拥有很强的资源统合能力,将企业本质的一面通过品牌展示给观众。“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品牌就是要送达给客户一个称心满意的产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企业的名字就是信誉的代名词。品牌效应是产品经营者因使用品牌而享有的利益。一个企业要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既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广度、深度,又要在各个方面深入和强化企业文化。

一座完美的商业展示建筑,其造型必须体现商业展示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商业展示建筑鲜明的个性。

二、商业展示建筑与品牌文化融合的方式

(一)“形”―形,品牌符号在建筑形体上的体现

以往象形建筑对“形”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情况:1.选择与建筑物使用功性质有关联的物体形态,如银行,选择钱币。2.选择与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特点物体形态。

(二)“意―形”,品牌内涵在建筑空间上的体现

建筑的极强的公众性,已经不允许一般公众缺乏建筑读物的状况再继续下去了。将企业本身蕴含的精神融合进建筑的空间,营造文化空间,使建筑与品牌和谐统一。

当然了,建筑造型还有第三种表现形式:“意”――意,就是将某种品牌所涵盖的的意念运用于该品牌的独立建筑的外部造型,以向公众传达特有的品牌文化。由于此项手法与论文主题相关性不大,就不做多讲。

(三)品牌文化表现在建筑造型上的辅助手法

展示色彩设计是将色彩运用于空间,有计划地将展示的内容呈现给观众。有效传达信息从而创造一个舒适、美观的色彩环境,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效率;照明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作用最为重要。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6

关键词:文化因素;旅游商品策划;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

abstract:thetourismproductplanninghasdrawnmoreandmoreattentioninChina'stourismdevelopmentinrecentyears.HowtopenetratetheculturalfactorsofthescenicregionintheplanningoftourismproducttoimprovethelevelandqualityoftourismcommoditiesisaconsiderableissueforChina,alargecountrywithrichculturalresources.Basedontheresearch,thispaperanalyzestheplanningofnanjingConfuciustemple-Qinhuaiscenicspot,andmakessomeexploration.

Keywords:culturalfactors;tourismcommoditiesplanning;Confuciustemple-Qinhuaiscenicspot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摇篮,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景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蕴涵着南京城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如图1.1),加快建设,努力提高使景区更加完善始终是不可懈怠的。2006年。政府提出三年发展计划,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景区景点资源。目前旅游商品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以人文资源著称的景区,如何将景区的文化因素渗透进旅游商品策划之中,结合调研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本文将试着以其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景区的文化内涵剖析

夫子庙已是今日南京发展的一个符号,六朝古都正以独特的方式一路前行。秦淮文化早已成为金陵文化的源头,其集江南民俗文化之大成,亦是古城南京的文脉所在。“古城”与“文化”的交融,构成了南京最为显著的特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如何利用其文化内涵解决其旅游商品策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我们试着用“大文化”及“小文化”的概念以及层次分析法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大文化”指景区所在的地区文化背景,“小文化”指景区范围内所特有的文化。我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考量一下景区文化内涵的范围。该景区位于现在的南京城南,纵观历史,从南京地区最早的城池越城建城开始至今,南京的城南地区在南京历史上与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颇有渊源。[[1]周钟萍.浅谈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策划——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自六朝起,“十里秦淮”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此地自古以来又是南京百姓的聚居地,百姓的市井生活展开于此,许多南京的本土文化生长于此。这类文化内涵今天可能已不是景区所独有,但其根源于此。也有一些文化内涵发源于南京其他地区,但由于景区长期以来百姓聚居、文人聚集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集中地、南京文化精髓的代表,而在景区内也得以生存、展现,成为景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在分析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时,其范围既包括景区特有的“小文化”,又不可遗漏融入其中的南京“大文化”。

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范围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如图1.2):第一层次建筑文化:夫子庙古建筑群。夫子庙古建筑群为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景区的中心,包括夫子庙、贡院、学宫。第二层次园林文化:景区中的瞻园与南京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被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在造园技巧上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细致,又有南京园林特有的开敞大气。第三层次精神文化层:夫子庙是南京儒家文化的集中地。夫子庙古建筑群景点从其功能、名称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精髓。江南贡院是科举考试的场所。科举制度是封建制度中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自隋朝开始,至清末废除,是一种不科学的、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第四层次传统工艺,景区特有的传统工艺有“秦淮灯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南京地区的工艺也已与景区文化密不可分。如南京金箔、云锦、雨花石艺、金陵折扇、民间剪纸等。第五层次饮食文化。景区的特色小吃已经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具代表性的有奇芳阁的麻油千丝、鸭油酥烧饼,魁光阁的五香蛋、五香豆等。

二、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旅游商品现状分析

夫子庙—秦淮景观带位于南京主城区闹市之中,既是国家aaaa级景区,又是百姓日常安居之地。商业、游游、居住三者之间长期融合的局面,成了景区不可替代的特色。穿插于景区中的街巷开发成的新老商业街,尤其是夫子庙古建筑群一带,已形成了有景点即见店铺的局面。这类商业街有两大特点:一是普通商品店与旅游商品店夹杂,并以销售服饰的普通商铺为主,旅游商品店仅为一些南京特色小吃店、南京土特产品店、其他旅游纪念品店,数量上不足普通商铺的三分之一;二是这类商业街也是景区的一部分,其顾客群既有旅游者,又有当地百姓。如旅游商品较为集中的传统的老牌商业街东市和西市,位于大成殿东西两侧。同时,景区中已形成了几个大的专门市场,如花鸟鱼虫市场、小商品一条街、金榜日用品批发市场等。这类市场也都位于景区之内,但顾客群为当地百姓或小商品批发者。少数景区内的高档旅游饭店中也设有商场部,其出售的商品中有部分旅游商品,主要顾客群为消费能力较强的旅游者。各景点内均有自己的旅游商品销售处,以出售旅游商品为主,主要顾客群为各类旅游者。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7

关键字:街巷;整治出新;有机更新

1.街巷有机更新的内涵

有机更新即从整体到局部,大大小小的街巷就像生物体一样在城市中有机关联,其整治出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在尊重历史,遵循街巷的原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基础上,和周围环境通盘考虑起来,延续街巷的邻里生活,好看和实用有机结合,使人文关怀最大化、生态最大化。通过对业态的调整、文化的融入和传承,使街巷重新聚集人气,焕发活力,使城市的“生命基因”重组、更新,焕发生机,使生活得以延续。

2.街巷有机更新模式

以文化内涵为主、催生街巷形象定位的“2+1”模式,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去呈现街巷的商业、办公、居住特征。用地功能定位:商业、生活+文化功能;街巷形象定位:传统、现代+文化内涵

3.街巷有机更新的设计框架

3.1分类规划

3.1.1功能定位重组。从区域的角度,城市规划的层面上对街巷的功能和整治标准进行定位,挖掘其在区域乃至城市中的有机联系,进而和谐重组、有序出新:普遍达标类――适用于连接支路(含支路)以下的,仅有零星商业门面,主要承担当地居民出行的街巷,以解决民生、改善居民出行和生活环境为目标。适度提高类――适用于连接支路、主次干道,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点和公共交通的街巷。在普遍达标基础上,注重商业网点、公共交通的梳理。特色打造类――适用于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商业氛围、休闲功能、生态景观的街巷。在适度提高的基础上,挖掘街巷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商业休闲氛围,打造特色生态景观。

3.1.2色彩规划模式控制。以色彩理论为框架,分析影响色彩景观感受的诸多因素,提出街巷色彩景观规划的若干充分的、科学的控制模式:主色调统一;点缀色调统一;主色、点缀色调置换;场所色统一。

3.2有机设计

3.2.1空间结构的控制。根据街巷住户需求,结合凯文・林奇的意向要素法,设计柔性的梳理街巷沿线的空间转换,主动为民众提供交流邻里情感、发展邻里关系的公共停留场所:沿街巷两侧建立连续、完整的界面――流动区――H/D=1:1.0~1:1.5,围合感强沿街局部开敞空间扩大形成重要节点――驻留区――H/D>1:3,围合感弱。

3.2.2景观形象塑造。结合街区的文化定位,发掘并整理街巷中积淀的历史文化遗存,利用街巷建筑、设施等空间载体,重塑街巷的整体形象。

历史和现代元素兼容:南京沈举人巷东侧,沈举人铜像傲然挺立,诠释了街巷名称的由来;道路两侧的文化墙上饰有五子连魁、香花三元、一路连科等浮雕,寓意儿童皆望得中魁首,显姓扬名,展现了街巷的科举文化特色。

传统和时尚元素兼容:年轻学院派新型时尚个性店牌橱窗的设计通过南京传统白墙灰瓦的传统造园手法完美地呈现。

3.2.3业态分布导向。根据“强化特色,规模集聚,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合理引导沈举人巷以年轻学院派新型时尚商业为主的业态分布,加强对华侨路街道消费市场的引导,突显街巷特色,带动经济稳步增长。

3.2.4人文关怀体现。设计引入全过程市民参与机制,实现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公众参与。从街巷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关注民生,解决多年停车难、照明差、道路积水、安全隐患等问题。关注细节,增加无障碍设施,开辟给老年人晨练、晒暖之用的公共空间等。通过量化分析每条街巷社区中的人员构成,年龄构成,儿童、老人、青年、中年人的比例,一天中使用时间的状况等设置公共设施,提高设计经济性。

3.2.5绿量概念引入。强调生态最大化,保护原有绿化,同时淡妆设施,浓妆花草树木,见缝插绿,以点带线,以线代面;庭院绿化连接小巷绿化,小巷绿化连接支路绿化。鉴于街巷普遍较窄、绿化少、交通量大的特点,筛选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三维绿量高的植物,增加绿地的叶面积指数,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立体三维绿量,提高街巷生态效益。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8

[关键词]浙江服装企业品牌经营战略产业升级

品牌战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战略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是商标、名称、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等内容的总和。而品牌成为一种战略的时候,其重要性可以上升到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

在传统市场营销组合观念中,4pS分别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作为市场营销学4pS的发展和延伸,4CS则更加强调了品牌的作用。“4C”是美国营销大师罗伯特・劳特朋(RobertLauteerborn)所创4C理论的简称,即:顾客的欲求与需要、顾客获取满足的成本、顾客购买的方便性和客户沟通。市场营销到4C的转变,是当前许多大企业全面调整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趋势,它更应为零售业所重视。现代市场经济下,客户需要不仅仅停留了“产品”上,更重要的是有关“文化”和“内涵”作为进一步的需求。作为企业,能够在商品上赋予其“文化”和“内涵”的载体就是品牌。顾客为了获取满足的成本,其也愿意为其熟悉的赋有“内涵”品牌花费更多的成本,这也是企业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学者认为顾客购买的方便性只和企业的渠道布局有关,与企业的品牌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客户在找到要买的商品前,他们必须先要识别他们所需的品牌,在商品极多的情况下,让客户迅速得识别他们所需要的品牌,这也是市场营销部门的品牌战略所要完成的任务。在企业客户沟通的时候,虽然有多种方式,但品牌作为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的不可忽视的。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保障。由acer的施振荣提出,是指“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加工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强势的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为什么美国的企业在开拓外国市场的时候能够在当地引起“高品质”、“好质量”的联想?这正是其美国国家的软实力的作用,在企业品牌扩张的时候,同时伴随着它是的“国家品牌”。

虽然品牌战略相当重要,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没有被中国的企业重视,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情况下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加工过程,直到发现国外的企业只要“贴”上他们的品牌就能够卖“十倍”左右的价格,而我们的企业即便是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赚取最微薄的利润的同时还要遇到大量的贸易壁垒。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浙江省的服装产业。

浙江省服装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相当巨大的贡献。在经过20年的发展,浙江省的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也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截止2002年11月,浙江省拥有的服装“中国驰名商标”8只,他们是:雅戈尔、杉杉、步森、庄吉、报喜鸟、罗蒙、万事利、浪莎等。但是,这些都只是“中国驰名商标”,也就是说浙江省的服装企业,他们的品牌战略仅仅是停留在“商标”阶段,是品牌战略的初级阶段。从2002年以来,浙江省的服装企业也逐渐开始赋予品牌相关的“内涵”,努力走出品牌战略的初级阶段

但浙江服装品牌的战略选择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浙江服装分成商务型服装品牌、时尚型服装品牌和休闲型服装品牌加以分类分析。

1.商务型服装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以宁波品牌为代表的商务型服装在浙江突飞猛进,形成了雅戈尔、罗蒙、杉杉等知名品牌。但这些品牌在其成长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男性市场,请的形象代言人也都是男明星,从而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务女性市场的存在。虽然说各大品牌也推出了商务女性的服装,不过其品牌定位和营销一直都是以男性市场为主导。

当然,企业对于品牌向另一个性别市场的延伸也有其很大的顾虑,因为浙江的商务型服装企业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其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客户群体和潜在客户群体,这些人都认为企业的品牌是“男性品牌”,从而把一个更大的市场拱手相让。

2.时尚型服装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江南布衣、浪漫一身、蓝色倾情、秋水伊人、太平鸟时尚女装,这些浙江的服装品牌都是定位于时尚型。但当消费者接触到这些品牌的时候,却很难区分出它们“谁是谁”,或者说,在这些品牌的内涵都是趋同的。

在这个越来越讲个性化的时代,品牌的发展也必须紧扣个性的需求,而浙江的时尚型服装企业往往是更加注重设计服装款式的设计,忽略了或者说没有重视品牌对时尚型服装的作用。在经营的过程中,服装款式的设计是很容易模仿了,当款式逐渐趋同或者说都差不多的时候,浙江的服装企业也就找不出消费者“必须”我们的品牌的理由了。

3.休闲型服装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温州目前的休闲服饰来说,最成功的当属邦威服饰,其他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品牌知名度上跟邦威还有一段差距,如何解决自身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份额,已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的重中之重。

“美特斯・邦威”是集团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美:美丽,时尚;”:独特,个性;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邦、故邦;威:威风。“美特斯・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扬国邦之威、故邦之威。品牌名称凝聚了集团创始人周成建先生永不忘却的民族品牌情节和对于服饰文化的情有独钟。这是邦威为自己的品牌内涵的解释,问题在于一个品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虽然企业也意识到了品牌内涵的重要性,但是否能够让消费者真正去解读其品牌的内涵,企业在设计品牌和品牌文化内涵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注意到品牌的文化内涵到消费者那里会大打折扣的。

1.消费群体重新定位

针对浙江商务型服装企业的问题,为了实现企业有效地发展,进行消费者重新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做品牌消费群体重新定位的时候,选择情感性利益定位策略。

情感性利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某种品牌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满足。情感性利益定位必须以卓越的功能性利益为支撑,情感定位的主题可以是亲情、友情或爱情,情感性利益定位的关键在于能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在浙江商务型服装企业品牌十分“男性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入商务女性的角色,选择一些比较成功的女企业家作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因为商务世界对于女性来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而品牌广告宣传是可以加入对商务女性的“关怀”、“帮助”、“支持”色彩,使她们达到了事业上的成功。

这里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避免品牌稀释现象。这可以借鉴耐克的品牌延伸的方法,避免大众传播渠道,而选择一些特定的女性传播渠道。比如美容院、女子健身所等。

2.品牌USp

针对浙江时尚型服装企业的问题,品牌的USp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浙江时尚型服装的任务是给品牌赋予一个独特卖点(UniqueSellinproposition),并且把产品的特质或功能特点作为“令消费者相信这个卖点的理由”。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选择品牌服装的时候,尤其是时尚型服装,消费者不仅仅会考虑这个品牌的产品给予他们物质层面上的利益,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品牌所富含的独特性。既然情感、个人价值和内心感受的需要是基本的购买驱动因素,那么。很多消费者买一些东西,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能融入周围的环境,被周围的人认同,或者调节自己的生活。

比如意大利品牌kappa,其发展的品牌USp就是为“身材最好的人设计”。而对于浙江的服装企业,可以寻找“可爱”、“酷”、“前沿”USp时尚概念去赢得固定的消费群体。

3.品牌的文化内涵的提升

中国有着悠久的服装历史,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多万年前。就浙江休闲型服装企业而言,应该把我国渊源流长的文化融入到服装中,通过服装传达中国的文化来吸引众多的顾客。

作为邦威这样的企业,在品牌文化诠释的时候单单强调“‘美’:美丽,时尚;‘特’:独特,个性;‘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邦、故邦;‘威’:威风。”是远远不够的,在服装品牌的的文化内涵中应该加入诠释中国历史服装文化的色彩。

随着服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趋成熟,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服装更追求个性化及文化含量,集中反映在对服装的档次、质量、花色品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逐渐形成若干不同层次的服装消费群。国内外专家预测,由于我国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服装行业较强的基础等因素,将推动中国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服装中心”。而浙江服装企业在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正确处理了品牌定位、USp、文化内涵等问题,必将成为“世界服装中心的中心”。

参考文献:

[1]吴著书:关于浙江三市纺织服装业考察的报告[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宋永高:浙江服装企业的品牌战略[J].纺织学报,2004(4)

[3]李光斗:品牌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4]曾朝晖:中国式的品牌[m].东方出版社,2006(2)

[5]汪牛: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与控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6]甘中泽:品牌形象策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

[7]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

[8]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营销策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9]熊任平:品牌战略与产品推广策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9

[关键词]品牌战略现状对策

一、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品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品牌是小企业到大企业的必需品,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目标是渴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大企业。在这种目标的导向下,品牌建设便成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发展为大企业。竞争是残酷的,很多挣扎在市场底层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在企业发展的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企业也需要做品牌。因此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强势的品牌。

2.企业品牌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培养顾客忠诚度。品牌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表现为:首先企业品牌是公众持久不变的信任。品牌的持久效应可以使企业获利。品牌追求的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锁定效应,是一种不变的信任。品牌能在消费者心中保持一种恒久不变的良好形象,如诚信、专业、为用户着想等,而这些都在为塑造企业形象服务,在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它能够为企业带来超乎寻常的利益。打造企业品牌是企业取信于社会公众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基本原则。

3.企业品牌建设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品牌的创立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美国营销战略家里吉思·麦肯纳认为,最快地把有生命力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存活的几率最大。因此,更多的企业家开始把打造品牌资源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石,并把各种营销的活动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塑造品牌形象结合起来,把品牌视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更是有形价值。因此,树立自己的品牌是目前企业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战略的现状分析

1.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淡薄。由于中国企业接触品牌概念时间不长,企业在品牌方面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对品牌的长期价值与品牌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缺乏深刻的认识,不少企业的产品品牌空壳化严重;二是不少企业把建立品牌看作是一个短期行为,以为依靠短时间注入巨资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活动,就可以建立起品牌,忽视了品牌战略的整体效益和长远目标,结果为企业品牌长期价值的建立埋下隐患。

2.企业品牌定位缺乏文化内涵。品牌不仅仅是反映不同企业及其产品之间差别的标识,它还体现着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当企业开始建立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贯穿其中并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产品品牌没有深层、具体的文化内涵,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谈不上发挥品牌战略的强大力量。

3.实施品牌战略缺乏法律手段的保护。实施品牌战略缺乏法律手段的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已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缺乏对品牌的保护,导致品牌商标被出售,已拥有的品牌为合资企业吞并,驰名商标被外国企业抢注等问题。如日本企业抢注了“同仁堂”、“狗不理”。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外商买下中国名牌,将它打入冷宫,置之于死地。二是我国企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识薄弱,力度不够,致使大量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给中国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完善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目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立足发展,靠的是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归根结底靠的是品牌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深化,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只有拥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必须从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要性的认识着手,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2.加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品牌战略必须要有它的精神源泉和支柱——品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产品的生产厂家推出的并不单单是产品,而同时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名牌产品以自己的创牌理念,以自己的文化底蕴,唤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吸引消费者的现实消费需求。所以,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品牌的文化优势,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使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使品牌文化为品牌注入神奇的活力。如“红豆”品牌的“相思豆”寓意,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3.注重品牌的法律保护,为企业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环境。面对国内外市场不正当的品牌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和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有品牌的合法权益。首先,企业要及时将商标登记注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名牌商标,并注意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其次,企业应充分利用《商标法》保护自己的品牌,发现假冒商标和假冒名牌产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配合打假治理。当企业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时,商标国际注册是寻求商标国际保护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和有效途径。最后,面对国内外市场不正当的品牌竞争,企业必须善于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有关的国际公约,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品牌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静: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J].商业现代化,2007,(9)

商业文化的内涵篇10

关键词:乡村旅游;土特产;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04-02

休闲意识的开放促进了短途旅游的发展,逃离紧张的心态让人们把视线转向了悠然自得的乡村体验,再加上政府的倾力支持和当地农户的勤奋创业,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为主要消费模式的乡村旅游活动火热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修养身心,缓解工作压力的休闲方式,同时也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会。目前,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大多重视饮食和住宿两个方面。但是,在滚滚人流涌向乡村和现代化金融手段普遍适用的情况下,游客到了乡村景区和民俗户,“买什么”成为下一项关注的重要内容。

1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播、当地特色的彰显和景区形象的宣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优越的区位、生态及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村旅游购物场所的配置喜忧参半。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相关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却发展缓慢。乡村旅游中能够供游客消费的乡村旅游商品和购物场所都非常少,不能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1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乡村旅游商品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经济及文化消费品,它们凝聚和代表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民俗及传统。以北京郊区为例,目前乡村旅游商品主要分为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两个大类。

特色农产品例如平谷桃、昌平苹果和草莓、大兴西瓜、门头沟薄皮核桃以及磨盘柿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和生产规模的产品,同时也是观光采摘的主要对象。

手工艺品相对于特色农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中国结、麦秸画、石刻工艺品、桃木雕刻工艺品及挂件等,从表现形式到材质都极具郊区地域特色。但这些手工艺品的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很少。

与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乡村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工作尚处于较为原始的自发状态。现在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农户由于缺乏对市场预期的经验和科学的规划及管理,很难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乡村旅游商品都出自简单的家庭作坊,有的农产品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必要处理都没有就直接面市。由于没有经过深度开发,商品卖相不好,附加价值很低,也无法勾起消费者的兴趣。还有一些素质不高的经营商贩,为图一时之利,贩卖粗制滥造的仿冒商品,或贩卖过期、变质和违禁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乡村旅游商品在游客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个人获得一定收益,但从长远和全局看却得不偿失。

1.2文化特色突出,品牌急需保

如今,游客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商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土文化挖掘变得密不可分。

乡村旅游的游客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乡土性”是乡村旅游商品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供给多是开发层次较低的产品,乡土特色不明显。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淡化了乡村旅游商品特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内涵。

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是未来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包装。天然作物在乡村商品市场上屡见不鲜,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之与文化相结合。传统的观念认为,商品包装只是商品本身的附加品,没有实质的价值。但是,如果产品包装本身就做成一件独特的工艺品,那么,包装的价值就远远高过产品本身了。

注册商标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自有品牌的有利保护武器。目前,多数乡村旅游商品的加工与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品牌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不注重品牌建设。本来十分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产品标识却十分模糊;还有一些乡村旅游商品特色很足,品牌文化挖掘也不错,却没有合法的注册商标;此外,仿冒和抄袭现象严重侵害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原创的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

如乡村旅游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就以当地明清遗迹为原形开发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爨底下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因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保留着70余套、500余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秉着承载地域文化属性的开发理念,“爨底下”这个名字成为开发者的创意对象,“爨”字作为爨底下村的旅游商品标志,被刻或印在了各种工艺品和农产品包装上面。爨底下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被写成了书,并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这样做既突出了地域特点,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而爨底下精致的民居,砖砌的垂花门门楼、雕花门墩门簪、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象征“平步青云、紫气东来”青紫两色地石、雕砖镶嵌的影壁、影壁上醒目的“爨”字以及红色年代的领袖语录等内涵丰富、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也都被旅游商品开发者微缩成为各式的砖雕、石雕、木雕和刺绣工艺品。同时,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自然植被良好,各色杂粮和野山茶也被开发成了特色旅游农产品。

1.3开发资金不足,规划统筹缺位

山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仅靠其自有资源很难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营销等专业人员的聘请和从业人员培训也需要资金支持。以爨底下来说,尽管当地一些企业对于旅游商品开发有着长远深入的设想,然而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旅游商品发展的关键因素。专门从事爨底下旅游商品开发的青萃创意公司李经理认为资金是开发乡村旅游商品的最大问题和前提条件,没有资金,即使有好的产品设计,也难于大规模生产。政府不能为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政策优惠和信息引导,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目前,各地尚未制订有关乡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许多乡村旅游商品重复开发,雷同现象严重。致使商品特色模糊,市场竞争力不足。在乡村旅游商品的产供销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体系,从事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的专业人才不多,这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

在乡村旅游商品管理方面,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由于市场准入及监管不严格,致使商品质量鱼龙混杂,商品定价混乱。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在加强对市场环境规范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应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引导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

2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预期

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观。随着旅游购物支出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乐于消费乡村旅游商品,尤其对乡村旅游纪念品有浓厚兴趣。调查显示,大多数游客在单次乡村旅游消费中,愿意进行三百元以内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许多人都比较认同农户家、乡村集市、景区商店这些比较原生态的购物场所,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游客希望也能在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专卖店购买到乡村旅游商品。这些说明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特色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基本以自销为主,兼有代销。但不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均缺少相对集中的乡村旅游商品的专卖市场。在乡村旅游商品的销售中,企业很少进行广告宣传,大部分的商家还在等待主动顾客上门。

乡村旅游商品非一般的生活用品,因此,分销渠道的建设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消费的不断增长,开发者可以增加销售场所,打造景区外的销售路径,扩大铺货面,增加消费接触。融便捷、专业和原生态三因素的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市内专卖店是不错的选择。

开发会展销售渠道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为了扶持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北京市政府连同相关民间组织举办了各种乡村旅游商品展示会等,通过这些展会,不仅可以宣传推广产品,还可以获得不少定单客户。针对大客户,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3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发展建议

乡村旅游重在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加速提高乡村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生产和销售水平,是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1打破陈规、增加当地特色

有别于其它地区的乡村旅游商品在广大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在整体规划之前,应该先明确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其中包括上班族、学生、已退休的老人和小部分国外游客等。他们的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市场上所提供的手工艺品类旅游商品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几乎没有。因此,应针对这个市场空白做相应的产品开发。

3.2加快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

现代营销理念下,“包装”已经不仅是指产品的包装物,还包含产品的品牌、标识和内涵等。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注册自有的品牌,这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也是对自有产品的保护。如爨底下以“爨”字为标志,就是很好的选择,这即突出了地域特点,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作为开发者应该在宣传商品的同时,也要宣传品牌所蕴涵的历史文化。

3.3加大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从长期看,政府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具体规划,出台乡村旅游商品经营制度和针对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导向扶持具有农耕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做好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

首先,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