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网络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2:42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1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初中地理;多媒体

1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地图教学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地图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插图、地图来进行,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教学效果差,学生识图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足。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1]。但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差距大。在城市中学,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信息化资源配置丰富且较为齐全;但是在乡镇中学,学生与电脑以及教师与电脑的配置严重不足,信息化资源设备匮乏,很多学校只有一到两间教室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而且教师没有自己的办公电脑,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室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说很多中学实现了教室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比较突出,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官网,但是网站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缺乏实用性,重形式、轻内容,有时往往只是摆设。只有少数中学构建了教学资源库,并购买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总的来说,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而软件设施建设相对不足[3]。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不喜欢也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信息化教学还没有达到常态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有的教师因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配置不足,所以很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因此难以得到时间较为紧张的初中教师的青睐;最后,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信息网络技术还不太了解,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应用方式不正确,效果不佳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就是ppt课件和视频,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不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正确、合理地运用。还有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运用ppt讲课时,只是把一张张ppt的内容念完,而不是详细、拓展性地去讲,从而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4]。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过度,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网络技术,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都不自己备课了,只是在网上找了与授课内容一致的课件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ppt讲课,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不深刻,该做的笔记也没有做,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措施

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另外,政府对于信息化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划分专门的财政拨款,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尤其是乡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要保证每间教室都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电脑,使得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得以满足,从而使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常态化和普及化,同时缩小城乡在教育上的差距。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并重,丰富学习资源硬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而软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同样的重视。在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时,要注意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完善学校官网平台的内容,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及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并购买必需的网络教学软件,以方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同时增强校园官网的实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等免费共享到网站的相应专栏,从而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关键,其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首先,学校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及要求,并通过实例展现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越性,从而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使得教师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会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还应掌握一些其他软件如authorware、Flash等的使用技能,并不定时地检查教师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运用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但是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不是很满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思维过程的学科,需要教师一边板图或板画,一边讲解,并且要详细、深入地去讲;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确定教学方式的可行性[5]。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并适度而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要合理、适当,不能只是形式化地进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即教师应适度而行。如在正式教学前,认真备课、书写教学大纲,制作精美的ppt,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详细地讲解ppt,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板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会使得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课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去查阅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其将被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只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及学科特点相结合,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形势下,只有积极、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尽早实现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

作者:刘存英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藏南中心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希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5):114.

[2]严惠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86-87.

[3]陆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78-79.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生;网络负面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326-02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

1.1.1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1.1.2开展认识网络传媒的课余活动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认识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2家长的引导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问题上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意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学校方面

2.1.1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安全、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与信息的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2.1.2对初中生访问的网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充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2.1.3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关于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

3.1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意力的活动

3.1.1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3.1.2积极组织并开展对网络的讨论活动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认识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与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明,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与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结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通力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就一定能引导初中生摆脱网络传媒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祖国的花朵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45-0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此平台来改进教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改进,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及作用

1.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狭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上,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初中语文网络教学需要的子系统,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环境。

2.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①对学生的作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三合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个性亮点得到了张扬。首先,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多感官领略情境美。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中有关鸽子的描写:“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这是作者的猜测。为了便于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就可利用清华同方知好乐网。该网站汇集了优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动画定制、资源推送、课题申报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教学动画定制呈现一个放大的鸽子动画镜头,让学生从鸽子的外形细致观察,激发兴趣,感受文中鸽子的处境,增强记忆,理解保护动物的主题。其次,激发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打破了被动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K12教育网”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K12网站”目前有中小学各学科试题数十万道,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K12网站”开发了网上试题库、网上组卷系统、网上考试中心,学生在这里可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中期及年终测评。教师可将作业布置在“K12网站”上,学生可在网上做作业。系统本身提供电子阅卷功能,不用下载到本地,在网上便可实现在线阅卷及提供解题思路。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平时在“K12网站”练习及考试的资料记录到该学生在“K12网站”的数据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体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课文《春望》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行为呢?学生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进行讨论、交流。网络论坛形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②对教师的作用。首先,提升创新语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使教师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例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好研网,包括学科教研、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职教科研、教师培训、专题专栏、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对教师提升创新语文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网络支撑环境,还延伸至广袤的网络空间,为教师研修、利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再次,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永飞语文博客网”是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精品博客,它包括广告栏、我的分类(教案、试卷、课件、音频、视频、论文、图书、素材等)、精彩文章欣赏浏览导航、最新文章、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各大语文教育网站、格言栏等,主页富有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尽情吮吸语文知识的雨露。教师可以在这里搜寻到备课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特级教师家园网”诚邀全国特级教师建设网络家园,打造语文专业共同体,链接特级语文教师的博客: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等,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其原因

1.利用现状。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虽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利用不足性。首先,教师对很多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甚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三槐居教育网、好研网,以及一些很好的论坛博客等。其次,很多教师上课一般不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只是位于“呈现文字”的层面。最后,一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搞形式、走过场、作秀”,费时又费力。②利用依赖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现代感”,将课件做得时髦花哨,似姑娘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胭脂,教师似一名放映员,机械地翻阅一张张幻灯片。如果一节课讲不完,最后就会草草了事。③利用随意性。很多教师简单地将网络资源随意照搬到语文课程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低智能化的课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韵味。

2.原因。①利用不足性原因。首先,意识不足。一些教师具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但是缺乏训练,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遗憾地被搁置一边。其次,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真正享受,缺乏语文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最后,专业技能薄弱。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利用依赖性原因。首先,意识依赖。有些教师遵循守旧,网络课件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便很难改变,完全不考虑今后学情的变化。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薄弱。③利用随意性原因。首先,意识随意。教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缺乏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准确定位。其次,无暇顾及。大多数教师工作繁重,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时间过长。最后,耗费精力,较难组织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改进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若想长久“清如许”,那就必须要有“活水来”。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将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盎然。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问题的分析,就此提出利用的改进措施,给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冀。

1.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师要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意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利用的不足性、依赖性、随意性,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最后整合提高自己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春》时,一位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寻有关名家对《背影》、《春》评价的背景性知识,如叶圣陶《文章例话》:“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这些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的资料,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2.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用知识奠定课堂教学的“底气”,用智慧凝聚课堂教学的“灵气”,用底气和灵气铸就课堂教学的“大气”。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上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上到有优秀的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争取优质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提升语文素养。当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旦充满文学的味道就能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灼心理,让学生尽情感受唐风余韵,流水淙淙的美丽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发动教师开教师论坛博客讨论教学,写教育随笔等,提升自己的素养。

3.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首先,硬件先行。学校应该为每个办公室、班级配备电脑,购置电子图书馆,完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教会教师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机会。最后,多元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开辟小型在线课堂、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利用网上题库设立网上错题集等,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将呈现《端午日》的教学实录,以说明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端午日》(沈从文)

1.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屈原的传说)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说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明确: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展示图片)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领略一下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魅力。

2.作者介绍。

3.课文学习。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听配乐朗诵,听听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端午日的。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提问: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舟了,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吗?同学们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分工吗?这些选手各有什么特征呢?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龙船人图片)

明确:(1)桨手。动作描写:持、划(桨手图片)。(2)带头人。外貌描写: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坐、拿、挥动、指挥(带头人图片)。(3)锣手鼓手。动作描写:敲打、调理(锣手鼓手图片)。

提问: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明确: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奖品?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从“不拘缠挂到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看出来。

提问:从“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即团结就是力量)

提问:赛龙舟的选手是团结的,全茶峒人一起过端午是团结的,中华民族也是团结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中华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明确:(1)2008年汶川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2010年上海世博会;(4)2012年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呈现一些示例)

探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国人惊呼:“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端午节‘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端午节?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教师总结。

5.作业布置(播放曲《爱我中华》)。

6.教学反思。

第一,导语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教学资源,以《屈原传说》视频切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契合文章所学内容,引出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风俗,并配以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会。

第二,第三部分课文学习,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音频,配乐朗诵,标准并饱含情感的朗读配以轻音乐,很容易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跟着旋律走进文本,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

第三,在讲解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动作描写时,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一个场面配上一幅对应的场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想象的空间,真正了解桨手、带头人、锣鼓手的娴熟动作,体会赛龙舟的激烈气氛。

第四,在自我探究部分,通过整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中多位优秀教师的教案,结合学情,步步激励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中华民族团结”实例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探究,真正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热爱传统文化节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俗话说“趁热打铁”,在拓展部分,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但难免情绪紧张高昂,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播放网络音频――《爱我中华》,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还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教师把最富于时代感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与语言文字精选整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佳优势。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东盟博览,2011,(26):10.

[2]陈文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09,(5):9.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

[4]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23.

[5]黄维路.教师要有“底气”、“灵气”和“大气”[J].教育教学周刊,2011,(35):42.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教学观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中的ip、tCp和相关协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学什么?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剔除教师的因素,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造成的。笔者讨论了如何将结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1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逻辑主线及特点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通信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就是处理有关计算机通信的问题。

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讨论的就是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以下设备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协议。其中,通信线路多样化,有双绞线、光纤、电缆,甚至还有电话线;通信设备生产厂商也有很多,所用内部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连计算机也是多平台、多体系结构。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相互通信,需要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即一套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遇到的问题是: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技术均各不相同。为此,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借助通信技术,解决通过通信线路的通信问题;然后,通过ip协议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问题;最后,通过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

解决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之后,接着研究几种重要而经典的应用,它们是域名系统、万维网和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管理。其目的是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为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提供直接可用的工具。而前面讨论的传输层、网络层是为这种资源共享和通信提供一个基础。这就是应用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计算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通信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在局域网、因特网和无线环境下的计算机的通信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局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栈,即因特网技术。其内容包括通信基础、应用层、传输介质特性和网络安全技术。整个课程内容包括通信学科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各种协议的原理,这是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学科多,且所讨论内容与典型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很大区别。其典型特点就是内容看似分散、无中心,涉及面广,但有一条逻辑主线可以遵循:即围绕计算机通信的不同环境来讨论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重点讨论tCp/ip协议族。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上述所讨论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

2结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

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流或信号流,并以其为线索,粗线条地将上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介绍给学生,以便有利于学生初步构建起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主干结构。同时,我们还以园区网拓朴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设的网络及其中用到的设备和作用,将课程主干内容串起来。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课程内容介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会超出其已有经验,因而引起对新内容的好奇和兴趣;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了解;③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具体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这就是在课程整体内容上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先引入性地将整个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在具体章节教学上,按结构主义教学观,首先介绍所学内容基本结构,然后是该知识模块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作用。如在组织“ppp协议”的教学时,首先,必须理清这个协议所用的网络拓朴结构:计算机通过点对点信道接入网络;其次,了解这段信道通信存在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在组织教学时把ppp协议相关知识组织到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知识中,而不是孤立地介绍“ppp协议”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在引入了课程知识逻辑主干之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就比较好组织了,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教学观点。关键是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教材对教学内容引入的做法

文献2在第1章“概述”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特网概述、因特网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类别、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同时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在概述中说明。“概述”中并没有对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加以说明。因此,对于初学者,这样的介绍使其学习难度增加。

文献3在前言部分简要叙述了各章标题,在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朴构型、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于初学者,要他们一开始就学习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对于毫无通信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文献4在前言部分介绍了各章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路牌,将全书编写方法作了介绍,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大概内容,帮助读者确定学习目标。并且在第1章讨论了现实构建网络的要求、方法,以及计算机通信的特殊问题: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概述着重从原理上来说明网络技术。对于初学者而言,缺少比较直观的、能使之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结构”的内容。因此,会给初学者留下许多的“为什么”,不利于建立起整体性的初步的认识。

文献7在前言中也对各章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第1章的介绍中,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参考模型、网络实例、数据通信服务实例、网络标准化等,最后一节概述了全书轮廓。作者在第1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应用。文献7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机网络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些内容的介绍比较突兀,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到比较难懂。

从上述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对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引入的情况来看,各有特点。有些教材先为初学者作一些概述性的介绍,有些教材从内容的广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说明。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点来看,那些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知识的初步的、整体性的图像,更能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内容,减轻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根据结构主义心理学说,这有助于学生主观上形成一种新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结构”。

4课程内容引入的合理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有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属于界定明晰的问题,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很清晰其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课程,其内容就比较含糊,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目标不是一目了然。因而,课程之初的引导与概要性的简介尤为重要。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不是什么“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观上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以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而言,对网络的感性经验很少,并没有很多机会看过网络中心,接触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他们接触的网络可能主要是家里通过aDSL上网或网吧上网,对网络的“认知结构”非常局限。因此,老师需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教给他们。

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给初学者,不但可引导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对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其感性经验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能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介绍给初学者提供了将课程内容串起来的逻辑主线。

“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改变最终需要由学生主观努力才能完成,但这种富有启发性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从原来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迁移。

因此,用上述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来引入课程主要内容,不但没有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而为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起初步的框架;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学习过程。这样一种在课程学习之初即引入课程主要内容的做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界定明晰的学科的学习中。

5结语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之初便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后续学习中采用结构主义教学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2):54-5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6。

[3](美)拉里L·皮特逊,布鲁斯S·戴维,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m],叶新铭,贾波,等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4。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5。

[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7。

[6]管萱,结构教学观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7):22-24。

[7](美)安德鲁S·特南鲍姆,Computernetwork[m],影印版,4the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6。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5

1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深刻影响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初中生作为在网络普及化和常态化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群体,其道德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深受网络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初中生的业余生活、开拓了初中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初中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还很欠缺,很容易受到网络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2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有利于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首先,互联网具有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初中生在网络环境中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并对此发表自由评论,与世界各地网民平等交流。这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独立人格[1]。其次,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为网民服务,网络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初中生无论是在网络论坛参与话题讨论,还是从学习网站获取课程资源,无论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他人在线交流,还是在网络游戏平台与他人对战,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遭到惩罚。长此以往,培养了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再次,初中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环境中,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非常少,并且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他们都是服务对象,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当今初中生的普遍特点。网络的出现恰好拓展了初中生的生活半径,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他们与世界各地的网民共享资源、平等交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开放精神和共享意识。

丰富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其次,网络可以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素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3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繁重首先,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他们还欠缺判别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鉴别力还不够,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难免被不良信息所影响,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其次,当代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长环境的简单化使他们形成或轻或重的心理闭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又有迫切与人交流的需求,网络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虚拟世界中,网络高自由度、低约束力的特点使得他们可以伪装成各种角色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旦自我约束不到位,极易发生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这也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首先,网络环境的高自由度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信息的控制和过滤手段很难发挥作用,潮水般的网络信息涌向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又缺乏辨别能力的初中生,这里面既有科学、健康的信息,也有愚昧、低俗的信息,这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强大的网络目前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其成为不同价值观相互博弈的大舞台,特别是在当前状况下,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为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我国进行价值观渗透提供了客观条件,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极易受到表象的误导[2]。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优势长期垄断着网络资源,并不失时机地向全球受众传播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理念,使互联网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所统治,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待改革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是我国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与现实脱节严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很不理想,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要求。首先,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检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法宝“堵”和“禁”已很难发挥作用。其次,在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制性、单一性、片面性的特点,这与当前初中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崇尚自由、开放、平等的网络文化是不符合的,这种机械的道德说教遭到了初中生的抵制、排斥,甚至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多地强调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听得多,说得多,做得少”的局面,缺少了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将这些枯燥的理论内化为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升华。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使得这些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4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网络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建设网络课堂、发展远程教育已提上各级中小学校的议事日程。首先,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健康的休闲娱乐平台,支持和鼓励初中生在校园网上学习和娱乐,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其次,在校园网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初中生。同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设计生动活泼的场景,以实例的形式对初中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网络文化素质教育首先,由于技术条件、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前时期,我国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非常有限,特别是深受广大初中生喜爱的动漫、网游等网络娱乐资源都被欧美、日韩掌控,他们也借此向我国进行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这一背景下,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网络不仅改变了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和社会方式,也对其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网络空间的开放与自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压力的“避难所”,加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很多初中生出现过度迷恋和依赖网络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抗压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是非观和网络伦理观,鼓励初中生文明上网。

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步伐首先,转变传统“堵”和“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初中生可以获取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学校很难限制学生获取这些信息,“堵”是行不通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任何人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禁”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引”“导”代替“堵”“禁”才是唯一出路。其次,要建立一支符合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人才队伍[3],这支队伍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应熟练掌握网络建设和网络传播技能,保障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鲤.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75-76.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6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于今年5月至11月在全省组织开展初中学科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应用效益和全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采用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中一线教师遇到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向全省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初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初中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对象和时间

培训对象为未参加过20*年省“送培到县”集中培训的在编在岗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

培训时间为5月20日至11月30日。具体办班起讫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由各地在5-11月期间选定。

三、培训组织和管理

我厅师资处负责组织实施。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具体教学指导和其他有关协调工作。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网络维护。我厅将选派专家深入部分培训点进行培训效果实地调研。

各市教育局全面负责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本市电教部门做好网络课程资源的分布存储和其他相关管理、保障工作。培训的具体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中指定的单位负责,各市教育局可按照利于教师网络培训长期有序保质开展的原则进行调整。如做调整,请及时告知我厅师资处和省教师培训中心。

四、培训形式和考核

各地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原则上按学科以50人为单位组成培训班级,每班设班级管理员、教学辅导员各1人;也可根据当地初中教师特点采取更为灵活和贴近实际的组班和管理方式。

培训考核总分100分,其中网络学习时间20分(不少于22学时),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10分,平常作业20分,培训结束时提交一份原创教案(附教学反思)、课件(完整的一课或一个单元)、论文(不少于3000字)50分。上述综合分数在80分及其以上者为合格,由各培训机构颁发全省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本次培训30学时,记入继续教育学时。

培训结束后,各地按培训人数的2%推荐优秀学员,报省教师培训中心审核并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省教师培训中心、省电化教育馆在辅导员推荐、学员网络点评的基础上开展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比,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以示奖励。

五、培训人数和经费

各地在考虑规模、效益、网络条件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原则上面向当地全体初中语文、数学、物理教师组织实施本次网络培训工作,一般每县(市、区)不得少于150人。我厅按每县(市、区,含市直学校)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各地自行解决。三门学科培训结业总人数不足百人的县(市、区)将不予补贴。

六、工作要求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院校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

一、前言

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广大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三观”尚处于形成阶段,自制力以及判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左右,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方便研究,笔者选取了国内12个省份的31所中学,对师生进行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1200份,共收回1050份有效问卷;教师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学生问卷倾向于他们对网络新媒体概念的了解,调查问卷选取样本分析,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可知,80%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一般,只有15%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是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还有5%的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60%的教师表示学生喜欢网络技术教学手段,而且有超过70%的教师认为将网络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是必要的。

二、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空界限。对于网络而言,其便捷之处在于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共享远程资源。实践中,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自由地搜索和点击链接,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同时,教师可用网友身份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第二,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较之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涉世未深而导致行为处世上情绪化、主观倾向严重,对于超过个人接受能力的相关事物会感到非常困惑与迷茫,但又羞于启齿,不愿意就此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匿名性,给师生的交流带了方便,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也有所改变。

第三,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会因网络新媒介的介入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单向灌输现象非常严重,而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乎平等,思想政治教学成为双向互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的主动接受,其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师生之间互尊互促。

(二)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时代下信息垄断现象逐渐丧失。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权逐渐丧失,甚至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多。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或强或弱的判别能力使他们的困惑感更加强烈。然而他们借助网络信息化成果,有胆量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某些知识得到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解释,即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不利于引导教学。

第二,网络信息化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弱化。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容量非常大,然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比如暴力、黄色信息时刻充斥在初中生的周围,与有价值的信息相互混杂,垃圾信息泛滥,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正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在该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受影响很深,甚至模糊了评判是非的标准,最终导致行动偏执,甚至做出一些越格、犯罪之事。

第三,网络信息化影响了学生交际与心理健康。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学生对于网络世界非常着迷,导致他们脱离现实,与各种人群进行交流,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宣泄情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身心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抑郁和烦恼的情绪感受非常强烈。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民主、宽松的氛围,使他们逃避现实而沉湎于网络,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道德冷漠,人情疏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加快教改步伐,建立人才队伍

第一,转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的“堵、禁”教学模式。初中生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学校无法对其限制,一味地“堵”是不可取的;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学生可成为信息者,因此“禁”也是不可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当用“引导”来替代“堵禁”,这是唯一出路。第二,建立符合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人才队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人才的整体素质,熟练掌握网络建设、传播技能,确保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网络时代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信息容量不断增大,影响非常广泛。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覆盖面广,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倾向严重。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持续开展。初中学校应当结合德育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教师用全新的交流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二)充分发挥、应用网络资源及其积极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落后、时代性不强等现象。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满足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要转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思想观念,将声像结合,使图文并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互动,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与吸收。利用网络可对声音与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利用软硬件设备和系统实现交互性、开放性,从而为师生之间建立互动平台,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网络规制,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

实践中,为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安全的信息知识,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构,成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通过网络监控,严格审查、删除网络有害信息,加强局域网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网络下的学生思想层面的认知问题。学校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准则和规章制度,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就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德育教学的重点。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的“心理观察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趣味心理测试,调试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及时跟踪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凭借网络优势,向在校学生提供有益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立足实际,探寻解决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勤畴.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0).

[2]刘建民.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08-02

信息技术教育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技术性课程,由于该课程与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和移动信息技术联系密切,且与教育、生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备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学与学习重视。近年来,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科学发展,特别是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提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更加科学、教学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学环境进一步拓展,以适应现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一是信息化水平高,所谓信息化就是指信息的快捷、信息量和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它的图文并茂和动画特色,这是信息技术的主体,要让初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首要的是要掌握信息的基本要素和信息的内涵,掌握信息的特点与基本的应用原理,为掌握技术而奠定基础;二是技术性强,所谓技术就是指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原理、特性和基本的使用方法去实现对信息的加工、转移、利用和创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牢牢把握上述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达到实现培养目的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需要,推进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1信息化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

如何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化?

首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赋予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以信息化描述与应用。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由原先只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授课,现在改为教室上课,因为学校的各个教室都引入了网络,建立了新型的网络教室。这只是一个位置的变化,但它带来的是学习与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体现,以此教育学生要强化信息化学习,增强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采取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网络、计算机,同时将教育教学中的录音机、电视机、数码摄像机、多功能音响和立体的环绕音响设备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认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认识信息化手段下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全部,以此教育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是技术的革命,并非只是会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会简单地播放音乐、电影剪辑,会处理保存原始资料等,它是一种技术的变化,是一种技术性的革命,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指导学生一一操作计算机的同时,通过比较、辨别和分化,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网络的优劣,特别是知识与传播内容的优劣,进一步明确网络与计算机的作用,学会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交流与学习。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网络与计算机的简单掌握与技术应用,但他们的思维与分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还需要在指导的情况下学会自我的能力保护。

第四,深入开展动画与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热爱与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信息技术虽然没有基础性的作业,但它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强,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注重基础性教学,而忽略其动手能力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种歪曲。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全部来自计算机网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全部来自网络和计算机,这是因为虽然有课本,但课本的内容是基本的学习主体,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就必须先将内容信息化,这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是基础的教学内容全部转化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并结合学习内容一一呈现,这样不仅先进、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信息化的传递,是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的渗透。

三是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信息技术教育以新的内涵。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通讯、网上银行和聊天的转变,适时将最新的网络与计算机学习内容交待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技术,同时让学生学会识别、分辨、筛选与利用,本身就是对学习内容的优化,也是学科教学的必须。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让初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培养与技术层次的教育,对于全面培养人的意识与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通过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教学,使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加提高

根据调查与研究,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比任何一门课程都积极,都主动且具有兴趣,但这种积极性与自动的学习兴趣是受网络与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而引发的,并非是初中学生真正内在动力源泉。因此,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通过网络化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推动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

1)五分钟教学尝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进行五分钟教学尝试,其效果很好。所谓的五分钟教学尝试,就是在每一节教学信息技术课新知识前,让学生在信息课教师指导下完成五分钟的上网搜寻与尝试,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味上网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五分钟的教学,特别是学生自由上网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内在作用与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从而树立学好信息技术课、掌握信息技术的信心。

2)指导学生自由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每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后都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学习的主题独立完成,并进行网上交流。特别是通过QQ或者飞信将作业传输给信息技术课教师,并得到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点评。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条件。有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积极从网络中搜寻知识,通过网络获取技术支持,创作了很多好的作品,有些作品还与语文、数学、理化、生物等学科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觉性。

3)有的初中学生不愿意在网络上进行数学、理化、生物等科目的学习,只为了QQ聊天或者游戏,严重制约了内在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学习与应用兴趣的提高。为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时独立安排学生完成相对应的数学、理化、生物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体会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拓展性能力培养。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9

关键词:任职教育;网络课程;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10-02

0引言

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使得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网络课程”成为现代先进教育的必然走向。

目前,全军各院校网络课程已处于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然而,与当前建设规模相比,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明显不足,“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作为初级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初级指挥干部培训不可或缺,分析该层次培训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种适当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1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网络课程教学需求与应用分析探索和把握初级指挥任职培养对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实现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和首要前提。经过几年的任职教育教学探索,总结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与以往学历教育的区别后,一些学院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依托现代教育手段,促进人才教育质量提高。网络课程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其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1网络课程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需求

(1)军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对院校教育适时性和超前性的高要求和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满足。近年来,部队建设转型,新装备、新战法不断涌现,使得对指挥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军队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率先实现信息化,构建一个更新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的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建设是军队院校实现信息化教育工程的一部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学院向任职教育转型后,教学对象差异大等特点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个难度,亟需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来辅助教学。在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初级指挥专业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员结构复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任职经历差异明显等成为新特点。然而,人才规格、教学安排完全相同,亟需一个自主学习平台,让学员了解任职岗位需求,补习专业基础。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在B/S模式下进行提问并获得解答,尽快转化和适应“学习角色”,也利于提升信息获取和综合处理能力。

(3)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亟需在部队和院校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实现岗位合格培训是任职教育的目标,在当前院校培训能力还不能满足岗位合格培训要求的情况下,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是一种有效策略。岗位任职教育衔接将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纳入军事训练同一个大体系中,实现院校教学内容、训练项目、实施环节、考核认证方式等与部队训练一致,这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做支撑,需要在院校和部队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促进部队和院校之间的互动和发展。与地方远程教育形势相比,军队网络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在初级任职教育中应用网络课程遇到的问题

(1)封闭式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生命力不强。

(2)网络课程应用空间有限,效益不高。

用户即初级技术指挥学员在使用网络课程过程中受到两个限制:一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可用设备有限,应用有局限;二是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生疏,缺乏学习技巧。

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局面,需要在“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应用推广。因此,探索一条军队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意义深远。

2典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根据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不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辅学式、自学式和协作式3种。

2.1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辅学式,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应用网络课程系统平台,以教员讲授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下,师生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增加了学员的自主参与机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动态信息展示和海量信息资源搜索,改变了传统课堂学习环境,既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具有丰富的信息认知;二是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讲授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教材等素材重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便于学员自主学习。

辅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全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员通过建立课程导学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场所和时间安排等,让学员完成知识准备和预习工作,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进入课堂;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此阶段不再是教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精讲,就学员提问进行讨论,注重增强学员的参与性;第三阶段是课后复习质疑阶段,此阶段主要对课堂遗留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专题训练、基于B/S模式的讨论交流、作业和考核等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主要环节。

该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性、交互性和网络化特点。教员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进度等进行灵活处置。

2.2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简称自学式,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不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员设计学习目标,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引导,学员展开主动的自主学习行为。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进行:教员提出问题、学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学员搜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阶段、对结论进行反思推敲阶段。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在国内远程教育中普遍采用。

2.3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

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介于班级集体授课和学员个别化学习之间的教学模式,以具体任务为牵引,小组成员间可进行讨论学习,也可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小组成员明确任务,有具体学习需求,如学位论文撰写、战术想定作业和模拟对抗作业等,适用于中级以上的任职培训。

3基于网络课程的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探究

3.1初级任职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适用性分析

初级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合训学历教育院校,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职业素质,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开放的教学模式。但是,学员对专业技术了解不多,缺乏相关技能技术知识,学员需要在教员指导下进行专业课学习,较能适应网络课程辅学式的教学模式。

3.2初级任职教育辅学式网络课程教学操作要领

(1)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细化教学目标。采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正确划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课程不应是教案教程、课程多媒体和授课录像的重复。每一讲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部队需求。

(2)做好“导学”,查漏补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员要帮助学员划分学习重点、难点,对学习难点提供学习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书目,并提供正确链接。引导学员围绕学习目标,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独立自主地解决主要问题。

(3)合理安排内容,多样化呈现。网络课程宜安排一些综合、新颖、可视和趣味性内容,需要在多媒体运用方面下工夫,并注意素材的通用性和规范性,增强网络课程内容的“可读性”。

(4)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网络课程。课堂中应用网络课程,不应局限于把军队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当做电子资源的载体。涉及动态和虚拟教学内容应在线应用,便于学员课后单独使用。在课堂上,要对B/S模式下反映出的倾向性、热点问题做解答,以进一步激发学员应用热情。课后,适当安排网络课程中的作业。

(5)及时管理和分析网络课程,动态调整。网络课程是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一条信息纽带。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提供了两种非在线联系方式,即“讨论交流”和“答疑”。“答疑”栏牵涉到具体知识点,教员应及时作出回复。学员在“讨论交流”栏内发表个人观点,引发讨论,由于教员身份特殊,导向作用明显,不宜过早回复。此外,教员应根据学员在“作业”和“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查找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笔记本”中做好记录,利于后续的教学改进。

4结语

本文就军队院校网络课程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针对军队初级指挥任职教育,分析了其对网络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网络课程典型教学模式和军队初级任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该层次教学中适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的观点,给出操作要领,为推广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俞建华.首要教学原理视角下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9).

[3]王文清,汤志宏,郑磊.潜艇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探析[J].潜艇学术研究,2010(3).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篇10

网络环境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动力,也让课堂教学节奏更快,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多媒体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扩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并不是教师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从文字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感悟,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比如,在讲解《荒岛余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文章中的情境。针对文章中主人公在荒岛上收集各种材料建设房屋的情境,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搜索一下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课外资源来了解荒岛求生的艰难,了解主人公的坚强与机智。当播放动画与视频时,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他们跟随动画、视频一起去体验荒岛的生活,去感受余生者的心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找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网络环境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在网络环境下,促进语文教学个性飞扬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式和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这会影响因材施教的实施。一些教师出于对课堂时间的考虑,不能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让教学活动更加紧凑。交互性乃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与网络进行人机对话,并得到反馈,相互学习、补充,利用网络资源激活思维,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作业设计与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就作业内容进行交流,共同研究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单,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制作,并展示自己所制作的课件成果,这样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学习《森林中的绅士》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业水平,让他们利用课下时间做一个相关课件,展示自己对于此文的理解和收获。同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妙趣横生、多姿多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