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十篇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十篇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6:19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4-02

在这个商业模式日渐受到关注的时期,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应该偏向于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如果偏向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有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如果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的话,那会不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目前学界与业界,以业界为主,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文章大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提出都不久,大概十年前开始被人重视,最近两三年才成为一个焦点,所以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理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将文化通过创意变成产业。“文化经济”则是将文化借由某种商业机制,转化成经济效益。整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两者之间的思路。在学界也有这样的理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把创意转化成为财富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把“创意”借籍某种机制“产业化”。“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差异比较,其实归结一下不过是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机制的创造创新,甚至是对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意局限于艺术的范畴,它其实等同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革创新。

业界与学界都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商业模式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成败”――马云。很明显,初创企业包含了各行各业,他的这句话暗示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界关注的焦点――对商业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移动互联网,到教育培训,到文化旅游,到传媒娱乐等各行各业。而这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这个箭头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仿佛没有桥梁。《史记》上的故事会永远尘封在博物馆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只会被当地人所知晓,画家的画也只是由他自己欣赏罢了。

拿平民美学来说――

创意产业的起点,当然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流程配置资源成本核算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个精明的投入产出过程,把各种价值量组合起来,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为了尽快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它还需要大量的商业投资,使暂时弱小的创意之苗,获得丰富的营养液,开放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创意的产业化,以更大的差异性、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价格,把一套更新颖的大型游戏软件、一种更现代更实用的工业或者建筑设计,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推销出去。套用深圳人的一句格言,那就是“创意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和财富在这里转换”。要注意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大众文化的氛围,是娱乐性的。

文化产业靠创新,而不是靠积淀,最好是在积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应该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抱有一种产业观,大经济观,这也正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是企业主导的产业行为,是从消费行为反向思考的商业行为,以做企业的态度做项目,将其市场化,所以企业家,具有工商管理学历背景的人才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产生经济、社会或其他形式价值的框架,或者指通俗意义上的盈利方法。商业模式这个词被广泛地用来描述,正式地或非正式地,代表公司的主要方面,包括目的、产品服务、战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商业操作、及运营过程和政策。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架构

基础

设施主要能力实行公司商业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伙伴网络补充商业模式其它方面的商业联盟

价值构架使公司和客户互相有利的原理

产品

服务价值命题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osterwalder(2004)里的话说,一个价值命题就是“对特定顾客区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看法。它描述了公司怎样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顾客为什么从这个公司而不是其它公司购买的原因。”

顾客目标顾客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受众

分销渠道公司将铲平和服务递送给顾客的方式。

包括公司的营销和分销战略。

客户关系公司建立的和不同顾客区间的关系。

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成本结构商业模式采用的方式的金钱后果。公司的文档。

收入公司通过一系列收入流挣钱的方式。公司的来源。

进化创新力不断实现变革与创新,基业长青。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企业设计商业模式了,如何选择有效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发掘盈利点。但这似乎很难,因为很难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规律下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模式是不断革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文化在变革。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又不可以复制,可以复制是鉴于商业硬件资源的复制性,不可复制则鉴于商业软件资源的不确定性。

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下面我用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说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规划-商业模式执行-重新分析环境。

1.环境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知识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业务、流程、技术、客户关系、设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让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环境(社会、法律、竞争、技术水平等)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

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更是如此,因为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完全在创意。而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创意的源泉。

2.商业模式创新

在既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设计团队可以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原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办公室中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到市场中,到顾客中,探索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意。

是什么:我的工具是不是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它能够满足什么需求?是唯一的吗?谁提供了一样的东西?与其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为谁做:我想为谁创造价值?我的产品能让他们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

怎么做:我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为谁做,我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做。我需要什么基础?我要雇用多少人?我需要与谁合作?我需要哪些第三方资源?

做多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需要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进行计算,用以评估未来的收入。

这个团队和其他的执行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测试(就是web2.0中所谓的Beta)。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多个商业模式很像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和收益等),我称之为商业模式组合。

3.组织设计

完成了上面这些之后,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公司应该思考怎么能够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称之为组织设计。同时应该规划用于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平衡计分卡、数据挖掘等),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

4.商业模式执行

最后是关键的将设计好的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型、流程、信息系统模型等)付诸实践的阶段。在有了外部(例如风险投资)和内部(预算)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阶段。但是,这个流程远远没有结束!商业模式创新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商业模式的评估阶段结束,然后在重新分析环境阶段再次开始,即使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果想从设计中获得更多收益,从事商业的人应该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只看设计的结果。这种创新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成功的关键。创新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商业化,更是建立新的实践、流程、关系和商业模式,还有开源等体制的创新――这些领域内都可以看到创造的影子。并且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维持这种价值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2

关键词:顾客价值增加;B2C;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10692104800)。

作者简介:王生金(1970-),男,山东人,河南工程学院讲师,东华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商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1-0088-06收稿日期:2011-12-20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Bmi)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研究热点,日益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Deruker,1998)。国内一项针对创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归因于战略失误,28%归因于执行问题,而高达49%则归因于这些企业没有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见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李振勇,2006)。于是,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论证。其中,从顾客价值角度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和讨论是热点和难点之一,因为这不但对指导企业实施Bmi很有现实意义,也对丰富Bmi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新的商业模式就是隐藏在所有商业活动下一般价值链上的变量,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始于一个产品的创新,也可以始于一项流程的创新(magretta ,2002)。magrett的研究视角虽然新颖而独特,但他的研究进展仅此而已,并未提出从价值链出发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更不用说具体到某一行业(如B2C企业)了。因此,在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以互联网为背景的B2C企业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商业环境下,研究和探索一条适合于B2C企业能够获取持续利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就显得非常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目标:顾客价值增加

(一)企业目标是顾客价值增加,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74-02

引言

电子商务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法学为基础,以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贸易为核心的电子事务应用作为研究对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和优化符合教育部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设置和优化符合实际需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当务之急。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的电子商务创新人才,这既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与发展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教学的新任务。

本文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的基础上,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索,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方向调整方面做出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合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一、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提出了“强基础、宽专业、重能力、高素质、求创新、创特色”的本科教育原则,把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课时、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作为重点,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电子商务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也是一个跨专业、面向技术、管理和经济等多个层面、注重将工程化的方法和人的主观分析方法进行结合的一个学科,因此,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实践教学需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体现管理思想和商业模式,在解决管理和经济问题时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加强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向:电子商务开发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管理。

二、整合课程体系

1.确定核心课程。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数据结构、网络数据库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分析与设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网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3门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具有“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的特色。

2.依据培养方向,整合模块选修课程。两个培养方向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学科必修课方面没有差别,不同之处体现在专业模块选修方面。电子商务开发技术方向开设的模块选修课程为:J2ee原理与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设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嵌入式技术、多媒体技术、it项目管理、网络支付与结算等。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向开设的模块选修课程为: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经济概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法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支付与结算等。学生在进行模块选修的时候根据兴趣可以选择两个方向的课程,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实践教学具有深化知识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只能使学生达到理性认识阶段,它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真正的内在力量。实践教学具有强有力的整合知识的作用,可以将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按照系统化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融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围绕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

1.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例。在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学分达到38个学分,专业必修课和模块选修课中实验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

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在主要课程中启动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设置较多的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主要课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60%。例如,在《电子商务分析与设计》专业课程中,参考国外经典原版教材,课程详细介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主流方法和每一个步骤,并设计了这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开放性实验的内容和时间,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学生专业教学创新基地,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人员、场地、设备等现有条件,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学采用国外流行的学生分组的方式,模仿软件项目开发团队开发软件的过程来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其系统分析和实际设计实现的能力。

4.改进毕业实习(设计)流程。在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实习中,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和运作流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创造性地开发中小型系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有的学生毕业后未出试用期就委任为项目小组负责人,受益匪浅。通过种种措施提高培养的质量,使得我院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具有比较好的口碑。

5.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实践基地作保证。我们采用两种方式建设实践基地:第一种方式是建设校内实验室,加大投入,保证基本实践技能训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沙盘实验或实习项目)的改革,使其具备创新内涵。第二种方式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这种方式为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真实的社会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课题,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国内外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培养在校青年教师;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补充教师队伍时,尽量吸收不同高校的毕业生,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

2.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名校、名师及优秀的企业家和相关专业的专家到校讲学,把国内外最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和学生。每个学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和创新理念,通过组织相互学习、专题研讨等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思想观念。

3.课程主讲教师参与项目实施工作。每门主要课程至少重点培养二至三名教师,其中,一名教师为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新教师到校后,明确其今后的教学与科研方向,部分课程聘任兼职教师授课,尽量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如参加纵向课题或企业委托课题的研究,作为技术人员参加相关项目实施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五、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1.211培养模式。以开放式、走出去办学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与科研单位、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模式,争取确定“211”的培养模式。“211”模式是指学生四年本科教育期间,两年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通识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一年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分方向培养电子商务开发技术或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两个方向的专业人才;一年的电子商务专业课外实践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能够参与本专业教师的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最后通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的学习和实践来巩固和检验本专业的学习成果。

2.企业培训考核与学校学分互认模式。我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新模式,该模式由企业针对企业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高校理论水平和授课技巧上的优势,由高校讲师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战课程由企业的项目经理带领学生完成,讲授一系列企业所需的知识以及进入企业项目组进行实际开发,熟悉企业开发流程、实用技术、工作方法和企业文化等,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心态。经过培训,学生在毕业后整体素质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立即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也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开放式办学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传统行业和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商务运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职责。本文从适应社会需要出发,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的基础上,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一些研究和探索,在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调整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4

传统企业亟须布局C2B

何为C2B?它是指Consumer(消费者)toBusiness(商家)。随着“以产定销”的B2C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这种全新的“以销定产”和“以消定产”的C2B模式逐步被更多人所关注。加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的声音将越来越强,未来价值链的第一推动力必将来自于消费者。

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海外市场疲软、技术发展瓶颈等系列问题,都在无声地压迫着中国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所取代。”中国云工厂创始人何炽斌对记者表示,C2B模式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让消费者快乐地参与到设计和生产中,并能提高供应链效能、减少产品库存等,代表了信息时代市场应用的未来方向。

“中国云工厂”经过几年的反复探索实践,系统地建立了一个C2B创新生态系统,满足了电商从消费流通领域发展到个性化制造生产领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C2B个性化社区、设计联盟、快速反应生产联盟、社交平台和商品交易系统等部分。

以淘宝销售中最大众化又最重要的服饰类产品为例,通过与相关协会的共同努力,中国云工厂组建了一支庞大的云设计团队。据介绍,“中国云工厂”在与天猫中欧莎等品牌合作过程中,设计师们根据商家需求结合自身的专长挑选能胜任的设计任务,上传能满足商家的设计图稿或视频,然后云平台将商家选上的方案快速制作成实样、电商用的数据包和品牌商家开线上订货会用的t台视频,个性化社区和社交平台的消费者即可与商家合作C2B;商家的订单再交由云生产平台上特点各异的众多工厂企业,通过招标接生产订单的方式完成C2B的生产。

“中国云工厂”未来可期

“中国云工厂”实现了设计师联盟和快速反应生产联盟的规模化互动合作,并通过岭南电商产业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资源,共同打造出能满足创新C2B所需的设计师自由创新平台、生产企业产经联盟平台、新品采购中心、个性化创造供应商平台和电商品牌商家的订货会平台等。何炽斌表示,“中国云工厂”利用云技术,专业打造完成创新C2B核心之一,中国最缺的“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协作能力”,并通过产业链的整合让生产企业、设计师和电商品牌商家在C2B创新生态系统中都能实现合作多赢,即纯加工企业通过招标接单可获得生产利润。

那C2B是如何实现互利多赢的呢?据了解,首先设计师不论专兼职均可通过满足品牌商家的设计需求,盈得设计费和销售分成。而既有设计又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可通过提供新货或提供新创造,分享到设计和生产的双重收益。作为面辅料供应商可通过招标生产接单获得贸易利润和按星级级别赢得设计师定点推荐。另外,商家通过C2B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一站式地按自己的要求获得所需的独家设计和已生产加工好的超高性价比新货。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结构方程模型

 

1文献综述

 

自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概念后,创新就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有关创新的大量研究中,企业创新因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创新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是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和核心驱动力,清晰认知创新影响因素对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更清晰地认知创新因素有助于学术界加深对创新形成机理的了解。

 

目前有关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方面。首先是“人力资本论”,不少学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技术人员本身的创新性劳动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1];其次是“环境诱致论”,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市场行业环境[2]、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环境等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再次是“组织模式论”,一些学者指出供应链中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协作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组织管理协作模式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3];最后是“金融刺激论”,不少学者经过实证分析后认为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的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实证证据表明,金融体系越完善,区域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发生率就越高,这主要是基于创新活动需要大量风险资金投入的判断[4]。

 

纵观上述有关创新因素的研究,绝大部分是针对前人提出的某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搜集相关案例和统计数据加以验证,如果与企业科技创新直接正相关,就可以被认为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因素之一。这种方式具有一定客观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多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系统工程,因此以目前主流实证方式验证的结论事实上是以相关关系替代因果关系,其结论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多个因变量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其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技术使得数据信息量快速增长,而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容易。李虹[5]认为电子商务给传统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造成了相当的冲击,传统企业需要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与之对接,从而形成传统业态与电商业态之间的联动;邵鹏等[6]从平台经济的角度讨论了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动因、驱动力和效果,认为自组织性是电子商务驱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并以阿里巴巴等企业为案例进行验证。

 

由于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型经济业态,因此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与企业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多停留在以定性分析、案例分析为主的质性讨论层面。尽管从直觉上讲电子商务的发展所带来的管理理念、组织模式和营销战略的影响将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来加以适应,并且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也同样能够观察出电子商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联系(如图1所示),但电子商务对企业科技创新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其具体路径又如何?这些都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加之企业创新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真正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单纯讨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意义不大,需要将可能的因素尽可能全面的纳入到系统中加以分析讨论。

基于此,本研究以电子商务与企业科技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考察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可能路径。本文第二部分介绍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情况;第三部分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第四部分为总结和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2.1研究假设

 

根据经验和以往研究,我们认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可能经过以下假设路径影响企业创新。首先,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7—8],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事实上给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次,电子商务发展与区域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具有较高的相关度[9],一般来说,商贸流通体系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某地商贸流通体系越成熟,电子商务发展越良好,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反向促进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的转型升级[10]。而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土壤”。最后,电子商务促进了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扩散,进而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尽管我们可以假设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上述3条

 

路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但现实实践中这5个要素是相互相关的。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我们进一步提出以下4组假设。

 

首先,如上文所述,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会对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体系和信息化水平产生影响。建立第一组假设H1。

 

H1a: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经济发展水平;H1b: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商贸流通体系;H1c: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区域信息化水平。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的商贸流通体系、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科技创新存在影响。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程度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与之适应的商贸流通体系要求越高,所以经济发展需求会刺激本地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1],主要机制是经济发展为信息化能力建设和应用提供基础。第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呈正比例关系,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就越良好。据此建立第二组假设H2。

 

H2a: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体系;H2b: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信息化水平;H2c: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科技创新。

 

再次,区域的商贸流通体系完善程度影响着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第一,商贸流通体系会促进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体系越完善,企业生产效率越高,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12]。

 

第二,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该地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作为支撑,电子商务才能获得良好发展。第三,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降低企业运行效率,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技术创新。据此建立第三组假设H3。

 

H3a:商贸流通体系经济发展水平;H3b:商贸流通体系区域电子商务发展;H3c:商贸流通体系企业科技创新。

 

最后,信息化水平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第一,有关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其中多数认为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是信息化通过对传统产业效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13]。第二,信息化将促进区域的商贸流通业态的发展,一般来说,区域的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的流通效率就越高,商贸流通业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就越高[14]。第三,区域的信息化水平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多数研究表明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创新的成本越低(叶茂林等[15])。据此建立第四组假设H4。

 

H4a:区域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H4b:区域信息化水平商贸流通体系;H4c:区域信息化水平企业科技创新。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2.2方法说明

 

鉴于上文对电子商务发展与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假设,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equationmodel,Sem)也被称为潜变量模型,或者LiSReL分析[16]。该模型整合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两种统计方法,适用于分析多个无法直接测量的因素之间的系数估计。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概念模型组成,测量模型反映的是潜变量和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所谓潜变量是指现实中不易直接衡量的变量,如本研究中的企业科技创新、区域信息化水平等,这类变量一般需要借助可测量的指标表示。如式(1)和式(2)所示。

其中X是的观察指标,Y是的观察指标;

 

是X的测量误差,是Y的测量误差;x是

 

qn维的系数矩阵,由X在上的因子载荷组成;

 

y是pn维的系数矩阵,由Y在上的因子载荷

 

组成。p为内生可测变量的数目;q为外生可测变量的数目。

 

概念模型(图2)反映的是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式(3)所示。

 

其中是内生潜变量,是外生潜变量,是随机干扰项;B是内生潜变量系数矩阵,是外生潜变量系数矩阵;m和n分别表示内生潜变量和外生潜变量的数目。

 

我们使用amos17软件提供的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式(3),极大似然估计法在大样本情况下具有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等优秀统计特性。其估计式的形式如式(4)。

其中,tr(S1

 

())是矩阵S1

 

()的迹,log()表示()的行列式的对数,logS表示矩阵S的行列式的对数,

 

p和q

 

是内生可测变量和外生可测变量的个数。

 

2.3数据说明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各类统计年鉴和研究报告。由于各类调查报告的调查时间不定,所以本研究主要使用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少量缺失数据通过查询周边年份数据进行补齐。其中区域电商发展的指标来自《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4—2015)》,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指标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和《腾讯互联网+指数报告》,企业科技创新的指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商贸流通体系的指标来自《2015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20个指标构建本研究所用数据库,这些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所示。

2.4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验证本研究所选数据集能够说明本文结论,我们需要对数据的可信程度和有效程度(即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由于所选各类指标的单位不同,因此本研究先使用SpSS软件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处理,之后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reliabilty)是指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主要反映各测量指标之间含有相同“特质”的比例。本研究使用Chronbach提出的系数法用于衡量信度水平[17]。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其中,K为指标数量,Yi和X分别为组内方差和总体方差。一般认为当系数介于0.35和0.7之间时,数据集具有较好的信度。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信度测算,如表所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信度值较低外,其他变量的信度值均符合基本要求,且总体系数为0.605,因此本研究中的数据集具有较好的信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出目标特质的程度,按照目标特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因子分析显示,各变量之间的Kmo估计值为0.802,大于通行标准0.7,因此模型的效度水平可以接受。

 

3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似然比卡方检验、GFi和RmR检验。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假设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为显著的单位影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各项检验值均与饱和模型接近,这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如表3所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信息化水平和区域信息化水平影响商贸流通体系两个路径不显著外,其他路径均显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只是显著程度不同而已。这说明本文建立的结构模型能够大致模拟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与企业科技创新的路径结构和作用水平。基于此,我们可以梳理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3条路径。

路径1: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区域信息化水平企业科技创新。这条路径是本文实证分析结果中最明显的路径:一方面,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通常意义上讲,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主要应用之一,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但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在中国多数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带动区域信息化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电子商务的使用,带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即以盈利性的电子商务驱动各地投入资源进行盈利性相对较小信息化项目建设,以此更好的承接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力刺激企业科技创新,其机制是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区域内信息流动和知识扩散,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土壤”。

 

路径2: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商贸流通体系企业科技创新。这是一条相对较弱的路径:一方面,尽管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体系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在现实中我们更多地观察到两者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关系,一般而言,在大部分地区,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流通体系的冲击作用明显,两者更多的是以一种竞争的关系出现在终端市场中,但在一些本地商贸流通业相对发达的地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18]。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区的数据“抵消”,但毫无疑问,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和商贸流通体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体系的成熟度对企业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这在以往文献中已有体现,不再赘述。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6

关键词:商业模式;投资项目;决策;经济评价;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提高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重构价值链,甚至改变竞争规则。因此,商业模式对一个公司获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长远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关键因素来分析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设计出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和经济评价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和更好的运营效果。

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创新形式理解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比如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Kagermann)共同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三维立体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和“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为了更清晰准确地说明商业模式的含义,从阐明商业模式关键因素和其间逻辑关系的角度出发,个人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司在组织其可利用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设备设施、人力资源、品牌和知识产权等)选择、生产并销售服务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或/和服务方式、营销方式、客户关系管理等)中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并使公司获得最大限度经济效益的方式。

要解剖、分析一个商业模式,就必须分析清楚这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产生过程中各种关键因素及其整体逻辑,包括选择提供的产品或/和服务、组织生产的方式、营销方式、收费方式等等。通常人们提到的商业模式创新,均以经济效益增加为目的,既指整体逻辑的创新,也指其中各种关键因素的调整创新。比如,通常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饵与钩(Baitand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模式,或是“搭售”模式)就是“营销方式”这一关键因素的创新。此种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如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等。下图有助于理解一个商业模式的各种关键因素和整体逻辑。

二、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项目决策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一些因素,比如投资建设项目的目标产品/服务、需要建设的设施和购买的设备、建设期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销售价格等均也是商业模式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按照通常的经济评价方法,对这些只是进行市场行业情况分析从而做出预测,没有或很少和未来可能采取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但是,如果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及其整体逻辑不能确定,则在经济评价模型中输入的相关数值准确性就有待进一步提高,肯定会影响经济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会影响项目决策的质量。

对一个企业和公司来讲,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时,通常考虑的是某些关键因素的创新。因为在固有商业模式之下,整体逻辑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这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竞争,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出来的价值增值就是对方的利润来源。但是,对一个准备新建的投资项目来讲,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充分结合行业竞争情况,充分分析各个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不仅会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也会为项目盈利创造先机。

如果不提前设计商业模式并且和项目决策及建设相结合,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整体商业模式中的大部分关键因素已被固定下来,比如产品和服务的种类、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的型号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方式、原材料获取的方式等,后期可以调整的空间就比较小。一旦发现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将非常有限。

三、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1.投资项目产品类型和产能的确定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一个投资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来提供的产品和/或服务类型及产能规模。这是投资建设生产和/或服务能力的基本目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选择产品及产能时,要考虑到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

关于产业价值链定位,要重点考虑目标投资项目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可能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目标投资项目准备进入的行业不能有产业链主存在,即不能有价值链的龙头存在,因为优秀的商业模式应当具有发展成为龙头和链主的最大可能性,而不是在一开始发展就受制于别人。

关于市场定位,核心是否能够寻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市场,为这个市场提供独有优势的产品。确立好的市场定位的关键是细分市场,并寻找到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来满足该细分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三个最基本的问题:(1)是否进行了差异化的市场分析?(2)目标投资项目是否为目标市场和顾客创造了独特价值?(3)目标投资项目与竞争性产品是否有明显差别?

关于市场规模,关系到目标投资项目的产能规模的确定,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里,最需要关注的是这样三个问题:(1)目标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2)是否能保证高速增长?(3)如何保证持续性的增长?

2.投资项目经济性分析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解决之后,产品及产能规模即可确定,接下来就要结合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进行经济性分析了。在一个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决策衡量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都要以项目生命周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基础来测算。围绕这个基础,需要充分分析影响净现金流量的各个因素。总体来讲,可以分为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两个方面。

现金流出包括的因素有资本性投入、各年生产成本、各种税费等,涉及到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各个方面。

资本性投入,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是指项目建设期的支出。通常这部分资金数额会较大。从商业模式设计的角度考虑,应该是选择一种有效的“资本模式”。资本模式是指企业获得资本的方式以及资本运行的方式,这是整体商业模式的支撑体系。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生产成本是指项目每年的运营费用,包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需要设计出高效的“运营模式”,达到运营最有效、费用最小化的目标。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结合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层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来精心考虑与设计。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销售模式也会由于缺乏持续而优质的产品服务供应而变得空心化。

现金流入包括的主要是销售价格,与商业模式中的“销售模式”和“收入模式”紧密相关。销售模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最基本体现,是商业模式的实现通道。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看起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没有用。麦当劳的连锁销售方式、安利的无店铺直销方式、微软的客户捆绑销售方式、携程的网络销售方式等均为比较典型的成功销售模式。“收入模式”是指针对服务和产品收费的策略,比如利润乘式模式是指从单一产品获取最大利润提升到重复多次利用这个产品盈利。

以上分析基本是围绕“业务选择、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和收入模式”这个主链条开展的,遵循了现金流入转化为产品、产品流出转化为增值的现金这个基本线路。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决策及建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也基本依照以上主要流程展开,因此,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决策十分有必要。除了针对以上各个关键因素进行单独考虑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它们之间联合优化的可行性,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予以仔细推敲,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markJohnson\ClaytonChristensen\\HenningKagermann.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7

关键词:山寨手机;破坏性技术创新;互补性资产;价值网

一、引言

据iSuppli报告,2010年中国山寨机销量年增率达43.6%,约2.28亿台,2011年达2.55亿台高峰。山寨手机市场红火引起人们广泛热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撰文探讨,本文基于互补性视角,对山寨厂商利用破坏性创新来构建价值网的模式作进一步解读,探讨创新发展模式机理,构建模型,为中小型企业如何通过利用破坏性创新,赢得发展壮大机会指明方向。

二、破坏性技术创新应用、价值网的构建与互补性资产的关系

(一)破坏性技术创新与互补性资产

1.破坏性创新概念的提出及特点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Christensen通过对磁盘驱动器案例的深入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新型创新理论。基本思想是:在位的管理优秀企业由于路径依赖的作用,热衷于对主流市场的产品改进创新,提高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这种创新被命名为延续性创新。行业的新进入者或者弱小者则可以针对市场的低端市场和新市场所需产品的一些特性,开发出性能较差、功能简单但价格低廉、体积小、方便使用的产品以满足之,当创新产品在低端市场和新市场站稳脚跟,启动改良周期,蚕食主流市场,最终也能打败主流市场管理优秀的企业,这种创新被命名为破坏性创新。如亚马逊网上书店破坏传统书店的低端市场。

破坏性技术创新是一种非连续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它给市场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改变了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规则以及原有技术或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破坏了在位企业已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其创新点的来源很多,主要包括工程和制造业、营销、投资、管理流程在内的广泛领域。其中某一项技术发生变化或者某几项技术变化及其组合均叫创新,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或弱小者可以关注市场的变化,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创新或者组合创新加以利用。

破坏性技术创新特点:一市场选择。低端市场和新市场,主流市场的产品不能满足这些市场消费者需求;二价值定位。功能新颖,简单、方便使用,性能差,价位低;三竞争规则。破坏性创新改变了产品性能衡量标准和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新竞争规则;四商业隔离,由于上述不同,在位企业由于路径依赖短期内无法进入该市场,形成隔离,为新进企业发展赢得时间。

2.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应用与互补性资产

teece(1986)在研究企业从创新中如何获取利润的过程中发现互补性资产对创新绩效重要意义。

他认为在创新商业化过程中需要创新专业知识与其他能力或资产一起使用,这些能力或资产包括营销、竞争性制造和售后支持等。没有这些资产相配套,创新很难转化为企业利润,他将这些资产命名为互补性资产。同时还认为在薄弱的知识产权制度下,互补性资产成为巩固企业独享创新收益的关键。蔡建华应用沉没成本理论分析认为与创新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应是专用性的,这些资产仅与特定产品、技术和经营模式相联系时才有价值,对提高从创新中攫取利润极其重要。由于破坏性创新给产品带来了新价值主张,因此与创新相配套的许多互补性资产是专用性的,需要创新构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Sawhneyandprandelli(2000)认为在开放性、分布式的知识创新中保护知识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充分发挥创新知识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即对其进行运用进一步创造新的知识。罗珉认为运用大量互补性资源与活动有利于知识保护,而且有利于利用创新知识进一步创造新知识。约翰哈格尔三世认为(2002)认为利用组织间的互补性资产来实现增长战略,不仅风险小,而且有能力推动销售额和利润的持续上升,他称之为杠杆战略。要实现这种战略需要合作的各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又灵活的关系,并能对跨组织间流程实现无缝对接。

由此看出互补性资产对破坏性创新重要性有:一是决定破坏性创新绩效,是攫取创新利润的关键性资源。二是在构建与创新运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创造新知识,对原有创新起保护作用。三是通过专用性互补资产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产业进入壁垒,增加了模仿难度,构建竞争优势更持久。四是在专业化分工,不同类型的互补性资产分属于不同组织,跨组织之间的合作策略和关系非常重要,核心企业要有系统集成能力。

(二)产品价值网与互补性资产

Christensen认为价值网是企业生存环境,在此环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成本结构和运营流程,并且和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服务于某类客户,从中赢利,在价值网中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成本结构和市场客户定位都决定了它对于创新抱有什么样价值观。这些又反过来决定了厂商在选择破坏性创新时将面临的风险和机遇。Bovetandmartha(2000)认为价值网是由顾客、供应商、合作企业和它们之间的信息流构成具有敏捷生产、分销和快速市场响应特征的动态网络。Davidbovet等认为价值网是关注为顾客、公司和供应商创造价值,由顾客设计产品,为满足其需要而进行生产,是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利用及借助运作和顾客选择去驱动的战略[5]。

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活动治理的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所需要产品创造价值,它是将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一系列各类互补性资源整合在一起构成价值网络,网络的每个成员为产品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价值网与互补性资产的关系为:一是破坏性创新给市场带来了不同产品价值主张,互补性资产提供的活动创造价值,围绕产品价值的实现来组织互补性资产;二是通过对互补性资产活动整合才能构成高绩效的价值网;三是不同的产品价值主张构建不同网络,价值网是定制化、动态网络。

三、山寨手机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及其变化

在传统的手机产业链中研发主要包括芯片、软件硬件设计、产品项目管理,厂商除了芯片设计外包给专业公司外,其余需自己完成,一款手机研发周期是6~12个月。台湾联发科开发的手机交钥匙技术,是将手机“核心芯片+软件平台+第三方应用软件”集成的方案,完工率在60%左右,山寨厂商只要对辅助功能和外观进行再设计就可提供成品给市场。被专家称之为是手机“去技术”化,这种创新彻底颠覆了手机技术。此创新带来变化是:一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手机设计变成了“机芯+辅助功能+外观”,通过辅助功能和外观变化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了设计流程,使新款手机设计时间缩短为45天;二是改变了竞争规则。竞争重点从过去的核心技术创新转化为在核心技术同质化基础上辅助功能、外观造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加速了产业垂直分离。在没有联发科技术方案之前,手机产业进入了成长后期,产业垂直分离已形成,联发科的破坏性创新则加速了这种分离。四是减少了资本需求量。山寨商在购买联发科的机芯模块后,只要投资手机生产的某一两个环节,然后直接利用外部互补性资源就可以生产,资本需求量小。五是激活了城市低端市场和广大农村手机新市场。由于大量中小型厂商纷纷投资,产业竞争激烈,促进进一步创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激活了我国中小城市手机的低端市场,以及广大农村新手机市场。

联发科破坏性技术创新方案无论是产品技术结构还是功能属性与主流产品走的是两条不同技术轨迹,带来了不同的价值主张,两者对产品性能的评价重点、组织方式、服务市场都不一样,与此相对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应运而生。

四、山寨手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互补性资产利用、创新

(一)山寨手机价值定位与竞争规则变化

1.山寨手机价值定位

随着手机破坏性技术创新诞生以及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价值产生转移,表现为一从关心核心技术、质量、可靠性变为关心功能、外观;二从关心品牌、耐用性转变为关心个性、时尚性;三从比高档、地位象征转变为人人都可享受便利、低价格的产品;四由技术、品牌作为价值增长动力转变为满足顾客价值的经营策略,基于此有必要对其价值重新定位(如表1所示)。

Christensen认为要对产品进行准确价值定位,一是要明确客户购买产品需要完成的“任务”,顾客是雇佣产品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二是要研究客户购买与使用产品的情境。它是由客户完成“任务”所需的功能特点、情感因素以及社会特性等参数决定的。所以应遵循情境、任务、价值的逻辑关系来明确产品价值定位,当山寨手机的目标市场为城市低端市场和广大农村市场时,价值定位为:价格低廉、使用简单、质量一般、功能适应、时尚化、个性化。

2.竞争规则的变化

前面分析可知山寨手机的消费者与品牌厂商的手机消费者所处的消费环境不同,价值定位不同,竞争规则重点也应不同,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二)山寨手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互补性资产利用、创新

1.在产品设计上采用与顾客互动和延迟技术来实现产品个性化、时尚化

山寨厂商通过互动掌握消费者需求信息,力争使消费者变成产品设计者,开发出适合各细分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其互动形式有:一是与人互动。主要是依靠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单边交易平台成千上万个手机销售商,凭借他们掌握产品信息,研究顾客关心的价值重点,准确把握市场,开发出大屏幕、手写、超长待机、三防、验钞等功能独特手机,保时捷、熊猫香烟外观,奥巴马、奥运福娃名字等时尚手机。二是与消费者互动。如天禧嘉福在制作佛教徒专用手机“禅机”时,设计者访名山大川的高僧,请他们为这款手机“开光”题词提意见,使得诸多高僧对于佛学的修行涵养均集成在手机的细节中。三是延迟技术设计。山寨厂商在收到顾客订单明确了产品功能、外观等个性化价值主张后才请手机方案解决公司进行再设计,实现定制化生产。

2.生产性互补性资产利用与创新

一是利用的产业基础。由于手机进入成熟期,产业已垂直分离,零部件已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与制造,手机产业簇群发展得很成熟,零部件配套齐全,在深圳配件生产和组装企业有3000多家,方案设计的有400多家,主板研发的有140多家;二是互补性资产的杠杆利用。山寨厂商仅完成手机供应链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工作,其余外包给互补性资产的配套企业。三是互补性资产的创新利用。山寨厂商典型的服务型制造,即终端手机厂商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方案,互补性资产供应厂商如模具商、工业设计与手机设计商、相关的软件商都围绕终端手机厂商的客户对产品价值要求从事设计、制造与运营,以产品价值要求统揽互补性资产活动全局,它是在制造模式上的制度创新。

3.渠道互补性资产利用与创新

华强北电子市场有几千家负责手机销售公司,物流企业也有100多家。山寨厂商直接利用这个窗口将手机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但山寨手机是时尚性、个性化消费品,同一款手机市场需求量小且变化快,象熟透的苹果一样一旦市场滞销就立刻烂掉。产品销售强调快速出货,零库存,为此在渠道运作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一是快速招商。直接和各省市一级商建立联系,新产品从开始招商到交易完成,只要几天时间。二是创新独特利润分配模式。在利润分配中零售商占30~40%,批发商占50%,而生产厂商只占10~20%利润,这种模式刺激批发、零售商加大出货力度,实现了快速出货目的。三是多种渠道直销。如淘宝网和电视购物,省略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效率。四是顾客促销。在农村市场推行“赢利计划”,即你购买一部手机获得一张分享优惠卡,只要将卡介绍给别人来购买,价格有优惠而且你还可以有现金回馈,对收入低的农民来讲是有吸引力的。

4.互补性资产活动成本控制

山寨手机之所以用不到品牌手机一半价格打开市场,一方面是由于没有牌照费(2007以前),入网测试费、各种税费(有的属于偷税漏税)等,节省了大量开支;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环节互补性资产活动的成本。

(1)流通成本。流通成本控制的有:一由于每一款产品量小且寿命周期短,不适宜大规模推广,取消了品牌推广,销售不畅或需求降低就直接退市,也取消了售后服务。二是采用“地包+总”和直销等形式,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三华强北的各类手机配套厂商、各类批发商,地理位置集中,物流费用低。

(2)研发成本。单个山寨厂商来讲是一个小企业,但整个华强北就相当于一个大的虚拟公司,顶端是联发科(核心技术研发),中间层是为山寨厂商提供手机设计服务的,共有300多家(研发各种个性化手机),处于最低层是几千家的手机和零部件制造商(产品项目组)。联发科开发机芯但不控制下游企业和整个产业链,只是将机芯直接卖给手机厂商,单个厂商购买量小但所有厂商合计需求量却是巨大的,规模经济存在于整个巨型虚拟企业中,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很小。

(3)制造成本。零部件供应则是通过互补性资产形成的跨组织协作网络进行的,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单个企业相当于大企业的一个车间,同一个环节又有许多厂商同时生产,市场厚度大,属于同侪生产,对制造成本降低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内部竞争激烈,成本谁高谁被淘汰,为获得更多订单各企业竞相创新。二是学习和溢出效应强,同类型或上下游厂商聚在一起,同行技术创新知识和上下游需求变化都很容易获得或模仿,为工艺创新、降低成本提供便利。

(4)管理与交易成本。从外部协作来看交易成本。山寨厂商只承担自己擅长环节。如金立除在研发上采用自主研发与外包相结合的方式,其它部分业务都实行外包的形式,这些外包企业是一个个独立生产厂商围绕某种款式手机以金立为核心来系统集成,形成网络性组织结构,由于配套厂与核心厂直接合作,中间环节少,信息与创新知识沟通方便,信息筛选扭曲现象得到扼制,没有官僚病,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由于手机进入成熟期,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生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由于专用性资产投资引起的机会主义行为。又由于互补资源的企业都集中在一起,可运用类似于封闭关系型社会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来降低双方交易成本,从内部看管理成本,山寨厂商是中小企业,人数少且专门从事某一个环节工作,主要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责任主体明确,内部信息沟通协调成本低。

(5)资金利用成本。降低生产资金使用成本。杠杆利用互补性资产减少了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折旧也大幅降低。降低销售资金使用成本。采用“地包+总”模式,以省级为单位设立商,实行买断经营,减少应收帐款,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买断销售,实现零库存。

5.互补性资产活动的整合

虽然山寨厂商处于中心地位,但必须要将生产手机所涉及的互补性资产制造商提供活动有效整合起来才构成高绩效的价值网,满足产品价值定位要求。整合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各个互补活动与整体产品价值定位之间表现为单纯一致性,如价格低廉作为价值定位标准之一,在流通、研发、生产制造等各环节提供的互补性活动都是低成本的。第二层次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强化,如手机时尚化、个性化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快速销售、快速设计等是相互强化的,采用标准化、模块化与同侪生产之间互为条件。第三层次整合不仅是活动的相互强化,而是要达到各方努力最大化目标程度。如山寨手机价值定位是价格低廉、使用简单、质量一般、功能适应、时尚化、个性化。前面分析的各环节互补性资产成本控制以及质量一般、功能适应都是与价格低廉一致;产品时尚化、个性化应该是提高成本的,但仅从辅助功能与外观上体现出来,产品成本增加有限,而联发科机芯去技术化,吸引了大量中小厂商进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产品研发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标准化、模块化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实现降低了生产成本;快速销售、买断经营适应了时尚化产品销售的要求,个性化的设计与生产使得产品完全适销对路,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库存成本降低。各项互补性活动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强化,从而达到努力最大化目标。

6.对互补性资产的控制力

在对互补性资源杠杆利用的同时山寨厂商对它们也有一定程度控制,以掌握主动权。例如天宇手机采用的是销售后端整合前端的方式,凭借对销售通路的强大控制力和对市场高度敏感,加上出货量巨大,使其在与产业链上游的对话中占有主动权。金立手机以省为单位在全国每个省级市场设立一个或几个完全独立商,且只对金立一家手机负责,商用自己的资金买断产品后,自行将手机销给省内各经销商和零售商,此方法金立对渠道控制能力很强,各环节、经销、零售商均很卖力,除了提升销售量外对提高品牌知名度也有促进作用。

五、山寨手机价值网的构建与互补性资产

(一)山寨手机价值网构建

山寨厂商利用联发科破坏性技术创新,进行商业化创新运作,占领了中国城市低端市场,开辟了广大农村和发展中国家的手机市场。成功的原因是山寨厂商创新利用了互补性资产,构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网。现根据山寨手机价值定位,实现此价值的互补性资产应具备的能力,依据能力要求开展互补性资产活动形成的解决方案这三个层次来构建山寨手机价值网模型如图1所示。

(二)利润来源

一是超级服务。利用互补性资产活动形成快速设计、生产与销售,加速流动资金周转获得。二是解决顾客个性化需求方案。围绕顾客对产品时尚化、个性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产品价值增值形成的。三是杠杆利用资产。利用现有互补性资产,减少了资本投资量。四是成本严格控制。对流通、研发、制造、交易、资金利用等互补性资产活动的成本进行控制。五是系统整合集成能力。将互补性资产开展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互相强化的高绩效价值网,提高了运营效率。

(三)山寨厂商对价值网的战略控制力

要实现基业长青,应对价值网中一些机制能够战略控制才行,根据价值网理论战略控制分为:高程度控制主要有价值网品牌、顾客锁定、供应商关系;通过品牌与顾客锁定,创造高顾客忠诚,利用供应商合作关系培养供应商忠诚,通过这两种忠诚来阻隔竞争对手,为利润流提供长期保护;中等程度为设计创新;低程度为低价格;创新设计与低价格只提供一种短期优势且容易被模仿。

根据此标准山寨厂商的中等和低程度战略控制能力较强。一是山寨厂商对产品辅助功能、外观等进行了时尚化、个性化设计与创新;二是商业运作模式如渠道管理、生产运作上进行一系列互补性资产的创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三是极强的互补性资产活动整合能力以及成本控制力。

参考文献:

[1](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等.创新者的窘境[m].李瑜疲等,译.中信出版社,2010.

[2]李宁,田莉.互补性资产对技术型创业的影响浅析[J].现代财经,2009(04).

[3]蔡建华.突破性创新、互补性资产与企业竞争优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4).

[4](美)大卫・波维特,等.价值网[m].钟伟俊,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龚炯.山寨手机为何走红[J].日用电器,2009(05).

[6]尹生.“山寨”式颠覆[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04).

[7]顾琪.“山寨”产业链的CpU[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04).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8

当下社会,对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的讨论备受瞩目,究其原因是,设计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商业模式的关注产生的背景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商业竞争的模式显然已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迫使设计机构与企业寻求新的、独特的商业模式争夺市场份额。以前,设计在企业中发挥的效力是处在管理、市场、工程技术等相对靠后的位置,商业设计的一个目标就是将设计作为一项策略而贯穿整个项目研发的各个阶段。而服务设计的产生则与整个社会对创新的需求有关,它要求设计作为一种决策和战略在公共问题和社会事务等方面有所作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目标产品的创新上。

多莫斯设计学院,是一所专注于培养设计类硕士研究生的意大利名校,同时也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全球著名的设计学院,它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排名第四的设计与时尚院校。该学院在2004年和2011年分别增设商业设计和服务体验设计专业,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的需求。

任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商业设计和服务设计两个专业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模式。传统的课程有明确的知识范畴,但是这两个专业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在不同的情境下经行思考而获得知识。

商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为期四个星期,要求学生使用最基本的工具去创造设计与商业人士的共同语言。在四个星期的课程中,使学生接受品牌的建立、通过设计引导企业改革、研究现有产品的竞争状况以及建立自己的公司的策划方案等四个方面的训练。商业设计的课程核心是通过推广本土的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模式,比如,对品牌的建立的课程设置,旨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同样的,服务体验设计专业也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去完成课程的要求。比如与米兰的医疗中心合作的设计,旨在解决“医疗旅行”问题。当前很多人因为疾病的缘故,要到大城市去治疗,而治疗的时间往往是长达几个月。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不仅是心灵上的折磨同时也是经济上的负担。米兰的公益组织想要为这些人提供了低额但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而服务体验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城市体验,使他们即使都远离家乡,也会有在家的感觉。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9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价值链;商业模式创新;顾客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9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产品生产为主的制造型企业与终端客户的距离逐渐缩小,消费者能够更方便的向企业传达他们对产品的偏好,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趋势彰显。企业已有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润空间日益缩小。提品不再是制造业的唯一价值来源,他们开始重视产品价值链中的服务成分,寻求增值服务的价值。一些制造企业向服务化方向拓展,将制造环节外包,专注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活动,服务在制造企业产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中,制造服务业占比甚至达到70%,全球500强约56%的企业从事的是服务业,服务化已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主要价值来源。而我国的制造企业仍未摆脱低附加值、高能耗、低层次的生产模式,制造业服务化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所在。

在制造业服务化(或称作制造业服务增强)的转变过程中,服务给制造业生存发展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于产品生产,更重要的是对制造企业现有商业模式形成了严峻挑战。与服务价值链有机结合,选择一种适应性更强的商业模式,以获取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就成了企业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并顺应服务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2服务价值链及其实现方式

2.1制造业服务化的演进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是企业基于产品服务(而不是生产),从价值链视角来整合企业资源,以更好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态过程。按照其趋势发展的进程,可将制造业服务划分为业务服务化、服务增强型制造、服务导向型制造三种类型。

2.1.1业务服务化

企业不再只是制造产品(或简单附加服务)提供商,其服务范围延伸至产品、服务、支持、知识等领域,成为“物品―服务包”提供商。一些企业将产品链从前期(市场调查与研发)延伸到后期(物流配送、营销、售后服务);另一些企业通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扩展产品链,实现了企业利润的增长。

2.1.2服务增强型制造

学术界将制造企业通过服务来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及向服务转型来获取新价值来源的现象,称为服务增强。从投入产出来看,在生产投入环节(投入服务化)和产出环节(产出服务化),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国内外的很多知名制造企业都出现了明显的服务增强趋势,如国外的福特、通用、Ge、iBm等,国内的华为、海尔等。

2.1.3服务导向型制造

服务化已提升至企业战略的高度,从服务顾客出发选择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以顾客为中心,开展服务导向型制造,成为本阶段的重点。如有的强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整合产品与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比例;有的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发展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新型制造模式;有的强调对产业链重组整合,发展生产业,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型。

2.2服务价值链内涵

2.2.1价值链的基本含义

按照波特的观点,价值链是企业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这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注重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系统性结构。而在制造i服务化的趋势下,传统的价值链发生变化: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链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价值链转化。

2.2.2服务价值链含义

服务价值链体现了制造企业生产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是对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增值的描述和实现,通过顾客价值导向,制造业服务化对服务价值的创造、传递、获取和增值进行描述和测度。

2.2.3服务价值链内涵

在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环节,通过资源重组整合,实现了服务的价值增值。因而,服务价值链是以服务顾客需求为导向,不仅在基本活动各个环节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且在辅助活动的各个环节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这是由一系列彼此间存在一定关系的环节所组成的闭合链。服务价值链的核心是创造顾客价值。通过服务价值传递过程,追溯服务价值创造的本源,开展一系列的价值活动,创造了顾客价值,也为企业开辟了利润的源泉。

2.3服务价值链与商业模式创新

制造业服务化的重心是拓展服务价值链,创新商业模式,从而将组织和服务转划为顾客价值生成过程中的支持要素。基于服务价值链的内涵,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应以顾客为中心,以创造顾客价值为标准,优化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并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去做整体考量。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则重点关注顾客收益的创造。比如,需要重点考虑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对象的选择问题,考虑哪些是价值链创造价值的环节,还需考虑价值链上有竞争优势的环节等等。

因此,结合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创造为主导,与服务价值链紧密衔接,选择合适的价值活动,优化整合价值链。因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价值链的创新上,通过顾客需求驱动,实现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的顾客价值。

3服务价值链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式

3.1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创新

3.1.1产品模块化创新

对复杂产品重新进行总体设计、模块分解、独立生产和功能组合,最后就形成了模块产品。如摩托车生产企业对从日本引进的总体产品设计方案,结合企业自身进行了模块分解,建立零部件专业供应商,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使得摩托车模块化组装成立可能。

3.1.2核心产品衍生附加产品

围绕核心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系统技术和关联技术,为客户提供核心产品+配套产品。如陕鼓集团拥有压缩机方面的核心技术,早期只是集中生产轴流压缩机,后来向成套设备(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设备提供、系统安装调试)方向拓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升了企业的效益。

3.1.3非核心业务外包

基于价值链分析,聚焦于核心制造,将非关键性的业务外包,或将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外包,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例如,上汽集团2002年起就将包括物流、通用物资采购管理、设备维修,辅助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和后勤等非核心业务活动逐步实施了一体化外包,降低了成本,有利于企业将集团有限的资源充分集中于高附加价值的核心业务。

3.2基于顾客需求的服务创新

3.2.1运作职能创新

主要指制造企业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某项运作职能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服务增强模式。例如,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创新营销渠道,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低成本地向顾客提供全天候服务;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运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数据交付的速度与质量。

3.2.2业务流程创新

针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从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四个方面革新业务流程,促进企业经营价值增长。例如电脑行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的前端部门(设计、营销、市场、推广等)和支持部门(产品、物流配送、服务、资金、人力资源等)无缝对接。为此,联想设立了业务变革经理这一职位,负责公司的流程管理。联想在2008年亏损2.26亿美元后,业务变革经理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调整和优化,从而一举扭亏为盈,实现了2010财年盈利1.29亿美元。

3.3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创新

3.3.1定制化产品

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向顾客提供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例如,海尔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如家电的尺寸、款式、性能、功能、色彩等,提供个性定制服务方案和定制产品。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拥有智能化生产厂房,向用籼峁叨取岸ㄖ苹”的洗发水和液体肥皂。这正是“工业4.0”的体现,就是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千万种定制化的产品,并从下订单到产品出库的整个过程,实现全数字化。

3.3.2生产集成

针对复杂制造产品,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不单单强调产品成套和全方位服务,而是强调为客户提供生产集成装备和服务。例如,陕鼓集团实施的“交钥匙工程”,通过自行设计和委托设计,不仅为客户提供主机产品,还提供项目配套产品(辅机、管路及配电等系统),并为流程(安装、调试及运行等)装置及基础设计总包项目等系统服务解决方案。

3.3.3服务集成

企业由制造商转型为服务商。作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iBm向用户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2012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外包提供商、咨询提供商和产品支持服务公司,其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83%,利润占94.9%。2016年,iBm宣布在中国实施“认知商业”战略,表明未来iBm定位不再是硬件或软件提供商,而是发展成一个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服务商。

4结语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一种基于价值主张挖掘客户新需求,为了与之相匹配进而通过商业模式内部构成要素的重组或单一要素的变革实现创新,从而达到实现顾客价值的跳跃式增长,最终提升了企业的业绩。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增强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的启示在于:第一,转变传统观念,不再注重只生产提供实物产品,而应该以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创造获取新商机;第二,借鉴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来改造自身,积极进行产业融合和跨界经营;第三,结合自身状况和企业所处环境,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学成.服务价值链视角下的服务业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6,(06):171-179.

[2]姜铸,李宁.服务创新、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科研管理[J].科研管理,2015,36(5):29-37.

[3]姜铸,张永超,刘妍.制造企业组织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4):80-84.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创新实践建议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主要有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Bot模式、pmC模式、epC模式和partering模式。这七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与管理创新。

一、对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究

1、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这种模式是国内外最传统最通用的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工程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来进行,而且只有将一个阶段工程全部结束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程,秩序要求十分严谨。这种模式既有优点也有其缺点。首先,DBB模式最为传统,所以其发展是较为成熟的,通用性比较强。其次在这个模式下,业主可以自由选择工程设计方、监理方,且与设计方和承包方单独签订合同,这样有利于满足业主的要求,减少投资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由于秩序性强,所以这种模式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业主管理费用比较高。

2、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即建设—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边设计边建造的方法,将整个工程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业主一般会选择一个优秀的建设管理单位来管理整个工程项目。这种模式不按照传统的设计之后再进行招标的顺序,而是在项目一开始就将设计、管理、施工融为一体。Cm模式适用于一些变更性较大、对时间要求高的工程。它的最大优点是缩短了工程的周期,降低了投资风险,设计方案可行性高,较早看到收益。缺点是对管理要求比较高,速度虽快但质量得不到完全的保障,工程造价也难以预测。

3、DB(Design-Build)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

在DB模式下,业主一般会先选择一家资深的咨询机构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要求,然后选择一位管理人员来作为业主代表同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进行沟通,最后在三方的共同合作下,由总承包商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这是一种比较简练的管理模式,它既避免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矛盾,又较大程度的减少了经费与工期,使整个工程项目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缺点是对承包商要求比较高,且承包商所承受的风险比较大。

4、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国有基础设施项目民营化,即政府将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放到市场,经过严格竞标之后,让一家实力强的项目公司来负责该项建设。双方签订协议,在协议期内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各种运营,协议期满后再无偿转交给政府。Bot模式可以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以解决国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很大的灵活性,对项目公司资金与技术要求都很高。

5、pmC(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模式,即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业主选择一家经验丰富、技术高端的项目管理承包商来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该承包商不仅要负责项目的策划、设计、预算、采购、施工的招标等任务,同时也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与经费等的管理,一般将其分包,不参与具体工作。pmC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便于项目承包商集中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适用范围比较小。

6、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建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业主极少参与项目管理,业主表明整个项目的总体要求之后,所有项目工作均由epC承包商来完成。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与具体的实施,签订合同之后,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这种模式适用于一些难度大、工期长的工程项目,比如大型发电厂、工厂等等。这种模式减少了业主的管理负担,由承包商承担整个工程的全部责任,对承包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大。

7、partnering模式,即合伙模式

合伙模式要求工程项目的参与各方首先达成短期或者长期的合作约定,各方要相互信任做到资源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各方利益最大化。该模式需要建立工作小组来加强合作,协调各方的冲突,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风险,以实现各方的目标和利益。合伙模式建立在各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种模式的风险一般都可以被分化,且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运用范围比较广。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有很多,由于建立在各方共同承担的基础上,所以各参与方的收益很难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参与因素较多,实施可能比较困难,一般要与其他模式混合使用。

二、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市场也日益复杂,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存在许多的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现有模式基础上不断改进同时也引进更加完善创新的管理模式。本文为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两点重要建议。

1、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由于一般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参与方也较多,除了业主之外,也会有咨询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等,如果各方责任划分不清,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实施困难,矛盾重重。这就需要建立起项目管理责任制,利用法律合同,明确划分各方的管理责任人及承包公司与各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同时也有必要建立起独立的有经验有技术的项目管理公司,将管理工作有效集中起来,避免由于管理分散而造成的工期冗长或无效管理。

2、推行工程建设保险机制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保险机制的地位,为了增强各方的抗风险能力,有必要将保险机制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体中来。由监理方选择一家实力强大的保险公司,并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这样就将保险工作统一转移到保险公司,避免业主与监理方纠缠不清,遇到风险时,不管是业主方还是监理方,都有了坚实的保险后盾。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存在着主要其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建设—管理模式、设计—建造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设计—采购—建造模式、合伙模式。这七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仍需要不断的经验总结和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贵明,工程项目管理及基本原理概述,山西建筑,2004,7,30(13).

[2]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创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