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分类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14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1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影响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印刷文献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但是,受到人们阅读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的影响,印刷文献依然是主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其在社会领域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图书服务工作也将持续开展下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更好为读者服务成为各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次序将每本图书排列在书架上,便于读者使用和馆员的维护管理,这就是图书定位排架。目前主要的定位排架方法有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不同的排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对这两种定位排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点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改进建议。

1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法及其影响

1.1分类排架法及其影响

在采用RFiD技术之前,图书馆就采用分类排架法,每一本图书的序号是由分类号和辅助号组成的,这个序号决定了其在排架上的位置。这种定位排架方法按照图书学科体系进行分类,使得馆藏图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分类号将同一学科的书籍放到一起,把不同学科的书籍分类开来。只要确定了某本书的序号,就可以在书架的相应位置上找到该书。这种方法对图书排架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方式无需先通过设备进行检查,只要按照常规上架方式上架即可。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类排架法非常简单,员工只需要记住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稍加培训就能掌握图书上架。而在图书整架上,分类排架法很容易发现错架现象。

第二,在图书开架管理上,分类排架法能让学生在书库中自由浏览书籍,优势非常明显。在图书闭架上,读者一般不到闭架书库中选书,因而分类排架法不适用。

第三,对于读者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喜欢在书架中浏览书籍来选书的读者。

1.2绑定式排架法及其影响

绑定式排架法就是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人为的绑定,从而确定图书的位置。首先将书架上的最小单位――格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赋予其RFiD标签,这是层架标,将该位置转换成机器码读入到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与该层架标相关的字句中。接着,将书架中每一个摆放的图书RFiD标签与这一格的层架标相联系,采集图书架位信息,这样,就把每一格中的图书与格绑定在一起了。

第一,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在图书上架时必须要有指定的设备,将书籍绑定在书架上的某一个位置上,只有确定是绑定过的,才能根据机器的提示上架。在图书整架中,用机器上显示出来的图书数据与原先绑定在该架上的图书数据对比,若存在不相符的,则为错架。在整架中,绑定式排架法几乎不可能发现编目加工过程中的错误,而分类排架法则很容易发现。

第二,在图书开架上,该种方式管理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具有推荐同类书的作用。在图书闭架上,该种方式实施起来非常便捷,若是全封闭式管理,不必倒架,只需要密集排架就好。

第三,对于习惯先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到图书的具置,然后直接去书架上获取图书的读者来说,两种排架方法都比较适宜。

2改进排架方法,节省图书馆空间

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两种定位排架方法各有优缺点,简单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管理体系严密、馆藏资源多、读者多的大型专业图书馆,绑定式排架法则适合于馆藏量少、读者要求不高的小型图书馆闭架管理中。

在当前图书馆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馆藏资源越来越多,定位排架越来越复杂。例如:某高校图书馆在过去采用小分类排架法,后来用《中图法》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到目前,图书分类排架上,不考虑馆藏资源的多少,一分到底,在一本图书的序号上,先是字母,接着是数字,又是字母,如:tp322.129,这种序号使得读者找书和馆员进行图书定位管理变得非常复杂。笔者认为,在图书定位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规避缺陷,有效提高图书定位排架工作效率,节省图书馆空间,便于读者阅读和馆员的图书定位管理。

第一,按新书到馆后直接上架方式,也就是说:新书到馆后,直接按照到馆的顺序来代表该书的身份定位,先到的号小,后到的后大,将这个顺序号与分类排架法中的序号一同标识在图书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且能让患者迅速了解哪些是新书,哪些是旧书。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位置,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随时注销掉严重破损或是丢失的图书,并且可以用新书与旧书置换的方法注销旧书,这样不仅能保证读者的顺利阅读,还能保证图书馆藏号码的连续性。

第二,建立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为了顺应时展,图书定位管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临时性、重要性事件的相关图书编排成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使其与新书到馆同时上架并存,让读者更轻松的找到想要的书籍。在这里,样本库是不外借的,其就是图书馆库存的样本,其无需采用绑定式排架方法,只需要按照分类排架法进行分类排架即可,顺应读者分类阅读的习惯。临时书架中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是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的图书,根据读者的需求编排图书目录,设定临时图书区,便于读者借阅。样本库、临时书架的管理非常简单,有助于降低图书馆新书分类上架的麻烦,节省图书馆的空间,恢复图书馆良好的布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对账还是图书注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本图书馆的定位排架存在的问题,将不同的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结合起来,改进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3):102-104,131.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2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VisualFoxpro语言;windowsHC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本是从我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和实际操作流程程出发,针对图书馆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的系统调查,结合效用和成本多方要素。利用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工具,为图书馆开发出的一个实用的单机版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其分别为绪论、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

一、绪论

(一)系统开发背景。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管理中,师生查找图书都是采用传统的查询方法,让读者在图书分类架上一本本地去查找,这样不仅很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而且费时费力。而图书管理员在办理借书登记、查询读者借书记录时,管理人员必须在借书记录上一个个去查找,而要找到借书记录并删除该记录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每当新书入库时,图书管理员既要填写新书入库卡片,又要填写新书入库账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在新书入库后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方能借出。另外,因图书数量有限,必须对图书实行限量借阅,因此要实施弹性借书方法是件很困难的事。

为提高图书查询效率,减少系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有必要开发一个小型图书管理软件来对图书实施有效管理。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能对各类图书实行分类管理;(2)提供必要的读者信息;(3)能进行各种高级查询;(4)具有图书检索功能等。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书目、编号,而且能让图书管理员以最高的效率办理借阅手续。

(二)数据库概述。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的应用由科学研究部门逐步扩展至企业、行政部门。至六十年代,数据处理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技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

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rment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二、系统分析阶段

(一)系统可行性分析。系统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的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因素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结合本校图书馆规模和平时业务量的具体情况,本系统采用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平台,可以很容易实现图书馆相关信息的记录、维护、检索,并且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以较少的人力较快地完成系统的设计,实现系统的功能。

经济可行性:不需要额外开支,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就可实现,软件成本很低。

法律可行性研究: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合同、侵权、责任以及各种与法律相抵触的问题。

(二)系统需求分析

1、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①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核心为快速检索到学生需要的书籍。②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③新书上架:完成新书资料的录入工作。④旧书下架:完成图书资料的删除工作。⑤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能够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管理。⑥相关帮助:便于新的系统使用者能够快速掌握该系统的使用操作。

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需求。①要求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对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用户的错误操作有相应的系统自我保护功能。②系统的维护时间不能超过系统总运行时间的千分之五,系统每次的维护时间不能超过系统总运行时间的千分之一,系统的故障恢复时间不得超过系统故障时间的百分之五。③其他性能要求以其相关或类似的系统为参考。

三、系统设计阶段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鉴于以上各项功能要求,将该系统划分为以下六个模块:

1、图书信息模块。对图书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删除、修改以前信息和进行简单查询功能。

2、查询检索模块。可对书目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其查询条件可以是按分类检索;也可以是按照作者名、图书名称或出版社进行检索。同时,也可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查阅其借阅信息。

3、读者管理模块。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管理,可自动生成会员代号,可自动记录会员的借阅信息。

4、数据维护模块。可对数据库中的各项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并可实现数据备份文件存贮路径的自由选择。

5、报表输出模块。对图书的基本信息、会员的基本信息、会员的借阅信息等数据可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按要求打印输出。

6、帮助模块。可以提供关于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各项操作的详细帮助信息,并可实现对不同操作的定点帮助提示。

(二)数据库设计

1、数据描述

(1)静态数据描述。①图书一级分类表: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分类编号和一级分类名称。一级分类中将图书共分五大类,具体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规定。②图书二级分类表:包括五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二级分类的编号和分类名称。二级分类中将图书共分为二十二个小类,并分别隶属于一级分类的五个大类中,其具体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有关规定。③图书明细分类表:包括二十二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明细分类的编号和分类名称。明细分类又将二十二个小类明细的分为若干细小类别,其具体的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有关规定。

以上数据均按国家统一规定设置录入,不能做太大改变,分类名称可以有一定的缩略但不能影响其原有的意义。系统设计完成后不可以通过录入、删除的方式进行修改。

(2)动态数据

①图书的基本数据。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图书编号:是对录入图书的统一编号,以便唯一区别图书;图书名称:图书出版时的封面印刷名称;作者:图书的编写者或编写单位或组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册图书的发行单位;录入日期:该册图书入库的时间;借阅次数:该图书总的被借阅次数;类别编号:给图书所属的明细分类的类别号,它应与明细分类表中的图书的类别编号一致;简介:对该册图书的内容总体概括介绍。

②读者基本数据: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读者代号:读者的统一编号,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标示一个会员的身份;姓名:读者的真实姓名;电话:读者的有效联系电话,可选择填写;地址:读者的有效联系地址,可选择填写;身份证号:读者的身份证号码,可选择填写;注册日期:读者本人正式注册成功时的日期(为系统自动填写)。备注:读者的个人其他资料。

以上两部分数据的录入具有一定的界面,并提供修改的方式。还提供随时的查询,对查询结果有相应的显示和打印输出,对全体的数据可进行备份与恢复。

③借阅记录。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读者代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这些数据信息都是由系统自动填写。此表中的所有数据不提供修改方式,只供查阅、显示和打印输出。可以对全体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④登录密码。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主要数据有:管理员代号、密码、权限。

2、数据库描述。该系统建立一个数据库,其中包括三十二个数据表。全部用VisualFoxpro实现。其中,部分数据表的结构和联系如图1所示。(图1)其他分类数据表的连接通过“下级分类表名”实现连接调用。

3、数据采集。对于图书分类数据表的信息参照国家图书分类方法;对于图书基本信息数据可通过对现存图书进行分类录入;对于读者方面的信息数据可以在系统运行使用中获得。

(三)用户界面设计。本系统设计原则:1、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并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2、界面根据用户需求设计;3、界面能引导用户操作的功能,并能提供一些帮助功能。

主要的用户界面有:1、登录界面;2、主表单界面;3、各类信息查询;4、读者信息管理列表;5、图书信息管理列表等。

四、系统实施阶段

(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在软件方面本系统运行平台为windows2000专业版,开发工具采用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VisualFoxpro6.0。因VisualFoxpro6.0在应用程序的开发上具有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和使用简便的数据库管理功能。硬件要求:interpentiumⅢ、128m内存、40G硬盘等。

(二)编写程序。依据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使用VisualFoxpro6.0进行程序编写。此系统的编码设计(表单设计、代码设计、变量定义、控件的定义)严格按照大众化的标准和风格。

对于系统的帮助功能的实现,则使用windowshelpcompiler来单独编译,最后通过VisualFoxpro提供的接口命令(sethelpto)和系统相连。帮助文件的数据字典、源代码见附件。

五、系统测试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3

【关键词】图书室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1-02

一、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育人艺术和教学教研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手。图书馆(室)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室)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广西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中的说明,也可以看出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地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学校的图书室更是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场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其中明确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一到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图书室管理人员,笔者深感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凡是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做阅读题、完成习作对他们而言不算太难,而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在学校的图书室完成。

二、目前农村小学图书室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各地中小学基础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许多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图书室由无到有,藏书有少到多。但由于各地的办学条件限制,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图书室均由一间两至三开间的教室改建而成,存在馆舍面积不达标的问题,使图书室仍为一个图书储存间,没办法开架借阅;同时,图书室内大多是经年累积的旧图书,或由上级下拔,或由校外赠送,或由校内老师、学生自主捐赠,藏书量根本没办法达到基础建设的要求,有些学校就算达到了生均本数的要求,但从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说,可读图书仍大为不足;另外,大部分学校图书室采用一些旧制木架或各种不规范的改制铁架存放图书,配套设施较为简陋,没有达到通风防霉条件,图书易损坏,添置的新书没过一阵子就会出现掉页的现象。许多学校没有正规的图书管理老师,而是由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是任课老师充当,出现管理人员图书管理能力偏低和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大大制约了学校图书室的发展,也让学生对阅读课外书兴趣不大,使图书室的功能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三、建立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办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室的功能和作用,学校需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办法。根据农村小学的办学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造条件设置图书室

首先,学校应创设条件,按照要求在校内开设图书室或阅览室,尽量选择通风采光好的场所,书架以对向通透的架子为宜。除此之外,为便于管理,图书室管理也应逐步向管理电子化发展,如配备电脑和条形码扫描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等,有条件的也可以考虑进行自助化借阅,如自动借阅。

(二)规范图书管理

图书室中,林林总总的书籍很多,要想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发挥图书室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方法,如建立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室管理员守则等,进一步规范图书室的基础管理工作。只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图书室业务工作和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规范的图书分类及科学的目录检索

为规范管理,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应当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图书分为22个大类。当然,让所有兼职的图书室管理老师去系统学习图书的分类方法是不现实的,目前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参照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的Ⅳ.项进行分类,这个是图书在出版前出版社就已经根据分类方法进行的分类。假如图书上没有在版编目数据项,可以简单地将其分至大类。经过分类处理的图书,已经基本能满足图书索引的需要。另外,应该将图书室内所有图书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一方面能提升工作效率,也便于打印或下发到班级中作为检索目录;另一方面也为开展电子借阅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

2.多样化借阅方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图书只有到了读者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目前我校的图书借阅工作仍使用简单的手工借阅(即借出或归还图书使用手工记录的方式),主要有凭证借阅、教师代办借阅两种形式。

凭证借阅,就是图书室给每位学生办理借书证,学生根据自己所办的借书证,在自己班级规定的借阅时段到图书室自主借书;借书后,由学生将所借图书信息填写到借书证上,交由图书管理员核对后即可。借书完成后,学生的借书证统一由图书室按班级保管,待到下次还书后归还给学生,再进行下一次的借阅。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目前我校图书室实行的是三至六年级学生凭证借阅。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要求学生集体阅读一些专题资料时,可由任课老师凭自己的借阅证到图书馆代办借阅,借阅的图书由代办老师发放给学生并回收归还图书室,借阅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均由代办老师统一管理和负责。教师代办借阅主要面向低年级的学生。

总的来说,凭证借阅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图书选择与借阅,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喜欢读哪一类图书就借哪一类书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保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这样的借阅方式要对学生进行图书分类的指导,另外还要由熟悉藏书的老师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不然学生就会找不到想看的图书,或是浪费太多时间去寻找书籍。相比前一种方式,教师代办借阅就更省事、更省时间,只需要任课老师到图书室统一借阅、统一登记即可。这种方式之所以面向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不知道挑哪一本书去阅读,有的个子小的学生甚至还够不到上层的书架,所以由任课老师代办借阅。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仍需要管理员给他们推荐一些插画式的注音读物。

3.图书的常规管理

(1)图书入库和登记制度。无论是学校统一采购还是上部门下拨的图书,在新书入库前,都要进行拆包点数,一方面要核对到库图书的数量与价格,方便进行学校资产登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图书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做准备。当拆包点数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图书分类整理,接着进行信息录入。图书在上架前还要加盖馆藏章及图书室流水章,这样既明确了图书的归属,又便于核对馆藏图书的数量。图书也是学校资产的一个大项,藏书量多少也体现了学校文化资产的多少,而且在学校基础信息年报里通常也需要填报该项目。此外,掌握各类在馆图书的数量,更方便有针对性地选购新书。从方便管理员对图书进行上架或索引的角度出发,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图书贴标签,标签上通常手写或打印图书的分类号及四角编码或大类顺序号。目前我校图书标签上贴的是分类号及大类顺序号,采用贴侧签与背签两种贴标方式。以上图书上架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新书就可以正式上架进行借阅了。

(2)旧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由于部分学生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强,平时所借阅的图书会经常出现破损或者脱页的情况,在日常借阅工作中,可以由管理员对读者所借图书进行初步的检查,如有损坏的,可以安排人员进行修补;如果出现一些损坏特别严重的图书,已经影响到后期的借阅,则应该上报登记并作为缺失处理。同时,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处理,以此提高师生的爱书意识。

(三)建立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

1.专职负责人。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复杂而繁琐,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其他管理员。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管理老师还要兼任教学工作,除了不能保证时刻都在图书室,还肩负着非常大的工作量。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从三至六年级每班选出一至两名学生作为学校图书管理员,承担每天课余时间开放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负责借书班级的借还书以及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还在各班另外安排班级图书管理员,由班级管理员到图书室借出图书,发给班上所需的学生阅读,并做好相关记录。班级图书管理员还可以组织大家在班上进行交换阅读,待全班学生阅读完后,再将书收还图书室,这样不仅很大程度分担了老师的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图书的保护意识。工作出色的图书管理员,还会在期末受到奖励及表彰。无论是管理老师,还是学生图书管理员,都要熟悉图书的藏书分类归档情况、借阅的工作流程及方法。

3.卫生工作。图书室的卫生一定要按时打扫,一天两次以上,门窗、书架、桌椅等要经常用毛巾擦洗,桌椅摆放要整齐、规范,使人一见就觉得十分舒服,也就是说图书室一定要经常保持干净、清洁,良好的卫生环境才能让师生们在图书室安心借书、读书。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4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019-01

一、引言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图书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在课外学习更多知识的条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尤其在民族贫困地区,计算机网络还未广泛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多,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学校的图书室来获取更多知识。但是,在这些学校中,图书室的条件想对较差,在加上学校对图书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图书管理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为了满足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

1.民族贫困地区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看法

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学校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形式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知识,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发达地区充分地利用了课外阅读这一学习形式来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处在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欠缺使他们更加急功近利,常常认为让孩子们考个好分数,进个好学校,就能实现就业。甚至有些老师和家长还认为要读好书就只能专心地看课本,至于课外阅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务正业”。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老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得多数学生无暇顾及课外读物,也逐渐失去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我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校虽然地处县城,但学生来源较为复杂,绝大部分学生来自联珠镇各村,几乎都是农村户口学生,其中哈尼族学生占90%以上,学生阅读基础较差。我校的图书室有藏书26028册,在进行图书管理供工作室对所有图书按照“中图法”分为不同的类别。在众多的分类中,学生的工具书、童话、漫画等种类的藏书数量较少,且复本量较大,不少图书复无人问津,造成大量积压,占去空间和购书经费。而科普读物,文学类,综合类的藏书量较多。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许多书较陈旧,覆盖面不广,缺乏时代气息。在这些图书中,学校自己采购的图书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大部分的图书都来自于上级部门统一配套。这些图书的主要借阅群体为学生,图书借阅量相对较大。此外,图书室的环境相对简陋,是由一间教室改造而成,由于总体面积较小,导致不能将所有的藏书全部上架。

三、学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素质有限

从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的现状看来,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个人综合素质有限的问题,这些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缺少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认为图书管理只是单纯的对图书的借阅进行管理。因此,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图书室藏书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由于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处于欠发达的状态,因此这些地区的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数量与种类均十分有限,大多数的图书都是由上级部门统一配套的,图书总类以科普读物,文学类,综合类居多,而工具书、童话、漫画等种类的图书很少。在这样的图书配置结构中,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出能够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图书,更多的图书对于学生来讲没有利用价值,导致这些图书的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缺少管理经费

在这些民族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大部分教育资金都投入到了课程教学中,很少有学校拥有更多的经费来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导致学校用于图书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减少,书籍很难得到有效补充,管理方式也很难取得进步。

四、学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有限的问题,学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综合素质,保证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以及专业管理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加先进图书管理技术的交流与参观的机会,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图书管理人才,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优化学校图书室的藏书结构

为了保证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室藏书能够在学生阅读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调整藏书的种类结构,根据学生对不同种类图书的借阅量来适当的调整不同种类图书的数量,借阅量多的图书种类就要增加一些数量,而借阅量少种类可依实际情况减少,提高图书利用率,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

3.增加图书管理经费投入

提高学校的图书管理水平需要增加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采取各种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图书管理经费。这些经费可以用于图书资源的补充与更新,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等方面。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有助于这些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指导学生正确的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课外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的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其推荐课外读物,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开展课外阅读,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随意、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第三,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为学生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是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在民族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为了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开展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白丽芹.浅析学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西农经.2016(10)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5

我们知道,在知识管理领域,用户在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过程中想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户不仅是被动的旁观者,而且还是主动的知识伙伴。对于图书馆来说,用户输入的上下文以及他们对服务感知是极具价值的。目前图书馆用户知识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图书馆在管理用户知识方面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缺乏面向读者定位和相关研究角度,各类用户知识还没能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拟采用面向用户的方法来研究用户知识管理,探讨其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图书馆面对需要创新服务的潜在用户对当前和未来需求能够做出积极响应。从图书馆角度看,用户的知识可以分作下列三类:

一是“有关用户的知识”(KnowledgeaboutCustomers,KaC)———收集这种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用户需要,并以个性化服务方式加以解决。这类知识涉及用户背景信息,例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研究领域等和用户信息需求和兴趣,这些信息由用户自己解释。这种知识示例包括专家学者要求订购的特定杂志,学生需要更专业的图书馆服务,这类型知识通常比较明确,因此也较容易管理。用于收集各学科学者有关知识的一个主要方法,是通过定期与学者面对面访谈。同样由于图书馆员与用户不断互动,获取间接或隐性有关用户行为和需求的知识也列入此类。

二是“来自于用户的知识”(KnowledgefromCustomers,KRC)———这与用户的感知、见解、反应、产品知识、供应商、市场、建议、有关竞争环境的整体知识有关。这种知识示例包括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评论、用户对现在及未来服务的期望。例如,通过改善服务或知识产品开发,让用户看清他们的环境和其在该环境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这类知识的目的是促进图书馆服务持续改善及创新知识服务。

三是“用户需要的知识”(KnowledgeforCustomers,KFC)———这一类用户知识是由KaC和KRC结合而产生,从而形成用户需要的知识。目前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来整合KaC和KRC。虽然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但不同类型用户知识之间逻辑关系通常缺失,这项研究可弥补现有不足。用户知识分类的目的是用来共享正式明确规范的用户知识,采用分类可在存储和访问大量与用户有关信息时发挥重大作用。分类可以提供一种“可扩展的,在类似的环境中可轻松重复使用的、一致和连贯的概念”。

2用户知识管理系统及模型

用户知识管理系统是用于制定各种用户知识管理活动和相关以组织用户知识为目的的控制系统。一个用户知识管理系统至少有3个元素组成:(1)信息管理组件,例如一个用于编码和组织信息来源资料库内容管理子系统;(2)信息技术组件,例如,内联网、电子邮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日志、网站、报警系统、公告板、聊天设施等等。信息技术组件便于知识获取、组织、访问和传播;(3)策略、过程和创建(创新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平衡)政策以及相关用户知识管理活动,如采集、创建、集成和使用知识。用户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①确保恰当的知识选择;②确保合适的知识库建设;③确保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可加工性;④确保整合知识、创新知识有应用效果,这对于图书馆服务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有的知识管理文献中已经有对用户知识管理框架的描述,如相关领域学者认为用户知识管理是一个综合知识管理和用户关系管理的模型,它包括知识学习循环。模型组成成分包含基于信息技术协作组件、信息管理工具和知识捕获、管理、创建、传播、和分享过程。本文叙述的模型由Kimiz,Dalkir提出,他为知识周期开发出一个集成通用模型,共分为3个阶段:①知识捕获或创建;②知识分享和传播;③知识获取和应用。用户知识与各种活动执行息息相关,这是不同知识转化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从知识的捕获或创建开始,有关用户的知识和用户需要的知识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例如,面对面的交流、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方法)。知识捕获后被图书馆员访问和分享,使知识在提高现有服务和发展新服务过程中融入和使用。利用用户知识创建用户反馈信息,用于评价创新服务,其结果和相关创新服务、新用户知识一起捕获,并周而复始,这就是用户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3用户知识管理模型分析

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海量用户知识,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和用户知识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确定知识分类可以用于高校图书馆用户知识的捕获与创造;其次,寻找一个理论模型,代表用户知识管理周期中的各种活动,合成现有用户知识管理模型,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密切磋商,为图书馆拟定一个专门用户知识管理模型,这种模型将构成主要分析工具,用于任何未来发展出的图书馆用户知识管理模型。

3.1知识的捕获与创造

捕获图书馆中KaC和KRC类型用户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访谈客户、做调查和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KFC作为一个派生类型的知识,通过合并其他两种知识类型来创建。结合KaC和KRC两种类型用户知识的方法可以归纳为3个步骤:第一步,图书馆员知识中的“隐性”部分最初在他们与用户会面时记录下来,为现有知识体所评价,现有知识体是从文献与其他有类似经验的图书馆员分享和提炼的隐性部分衍生出来。第二步,所有KaC和KRC类型知识都可以在图书馆员中共享。第三步,在知识获取和应用过程中创建新理念,把第三类用户知识(即KFC类型知识)的想法应用到为用户设计服务中。

3.2图书馆用户知识管理模型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用户或为学生、或为教职工,这些群体在使用图书馆交互服务过程中生成的反馈信息是宝贵的知识源。教职工不仅仅针对图书馆服务有反馈意见,而且还提供对学生服务的看法。由于这个原因,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职工的有关用户知识、来自于用户的知识和用户需要的知识。知识周期模型结合三类图书馆用户知识,构成图书馆用户知识管理概念模型。根据该模型,图书馆员通过访问,从教职工用户中收集KaC和KRC类型用户知识。捕获的用户知识在图书馆员之间分享和传播,便于对用户知识的理解和解释。而这些知识需要在当前服务中应用,使iCt可以创建并启用新的或更新服务。通过利用用户知识,提供给用户,然后生成新的用户反馈信息,反过来又为图书馆馆员用于图书馆服务评价,评价结果和用户反馈意见又可变成新的KaC和KRC用户知识类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循环。

4用户知识发现及知识分类评估

用户知识发现过程,是在与教职工半结构化访谈中获取大量数据而产生的多种用户知识类型,并生成“用户报告”。这一步骤的最终目标是存储并访问报告中所有可用的且分为不同知识类型数据,从可用的访问脚本中发现各种相关知识区块。根据三种用户知识类型的正式定义,对从“用户报告”中发现的相关知识区块进行不断比较与对比,以评论确认类别涉及的知识区块。这就要以适合研究范围和目的的句子表达确定用户知识区块,用Leximancer软件对分类数据进行记录,形成每个知识类别的不同属性和范畴,解决认识上的分歧和差异,明确各种用户知识类型。知识分类结果需要进行评估,这是为了在类似环境中可以扩展和轻松应用用户知识。评估目标将侧重点放在用户知识管理框架内,当用户知识管理框架用到其他高校图书馆时,框架随时有纳入新内容、关系、域和知识的能力。理想情况下,需要用纵向的方法,但由于采集数据周期过长,采用纵向方法不切合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征求域图书馆专家有关例子中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在知识区块选择上,填充每个类别以及各种编码人员一致性选择的意见。事实上与大学图书馆馆员探讨用户知识管理理论框架,有助了解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使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够达到他们的科研目标。

5结论

研究的结果可归纳如下:

(1)从文献中获得成果,用户知识管理系统最有效用途之一是提供及时有用的KFC类型用户知识。其中包括用户隐性、显性知识和图书馆员专业知识。采用现有用户知识分类来组织图书馆中的大量用户数据,而这些用户数据大部分可作为拟议用户知识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2)拟议的用户知识管理系统主要组件是一个综合概念模型,通过查阅当前文献和维持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密切沟通所得。由专家及图书馆员对拟议概念模型进行语法和语义上的验证。验证语法和语义所采用的方法是符号学概念模型质量框架(ConceptualmodelQualityFramework,CmQF)。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6

关键词:书库管理开架书库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37-02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已经成为最基本、最普通的读者服务模式。开架借阅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的观念束缚,确立了现代图书馆藏用并举的新的服务理念,充分展示了图书馆馆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同时增进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相互沟通,缩短了读者与书之间的距离,方便了读者查询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切实体现了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这是图书馆观念上的一次变革,也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但开架借阅也给书库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乱架现象严重,图书及书标损坏严重,图书归架的质量和速度下降,图书丢失量加大等。本文就图书馆开架借阅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图书乱架的原因

图书馆整个书库的书就是一个系统,每本书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一一排列,每本书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读者在查阅的过程当中,不按规定放置图书,就会使井然有序的书库乱成一团,就算熟悉馆藏的馆员,在接受读者帮助查找的要求之后,也往往只能望书兴叹,这样的局面不仅破坏了开架文献的有序排列,妨碍了广大读者对开架文献的正常查询与利用,影响图书开架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给图书管理人员加大了劳动强度。

1.读者因素

1.1读者取书随意性和盲目性

不少读者进入开架书库后,由于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归类、排架的专业性较强,致使读者对所需图书属于哪个大类及在馆藏的什么位置不是很了解。读者进入开架书库后,要么不知道从哪个架位上取书,要么从不同架位上把书取下后,比较之下或拿不定主意而随意乱放其不需要的书籍,使这些书很难回到原架位。

1.2读者不使用代书牌

有些老读者自认为自己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会准确地将不需要的图书放回原位,就不主动利用代书牌。其实读者只是对馆藏图书的位置有大致的了解,并没有对每本书的位置做深入地研究,所以读者在不利用代书牌的情况下,很难将图书放回原位置。

1.3读者藏书

藏书是指读者有目的地将其所需书籍藏于其他大类书架的隐蔽处,留待自己下次再借。因为每个图书馆都有规定读者借阅册数,所以“藏书”这类现象非常普遍。

2.图书馆自身因素

2.1图书馆员监督不到位

开架借阅的目的是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最大限度地、充分地被广大读者所利用。而不是管理员将读者引入书库后放任自流,任其读者无目的、随意地乱拿乱放。管理员应根据读者需求向其提供,推荐所需文献。

2.2开架借阅书库排架太繁琐

图书馆开架借阅书库划分要以读者需求为主,要根据本地区大部分读者对哪个类目的书籍借阅率较高,再对开架书库进行排架,使读者进库后首先接触到所需图书,这样即缩短了读者借阅时间,又使其他馆藏图书不易被经常翻动。

2.3设备老化

有的书库所用书架、书立有待更新,特别是一些流通率很高的图书其所用的书架和书立(质地较轻),档面较小的书立对大开本较薄的图书或小开本较厚的图书夹在一起的情况,不能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极易使书架上的书籍东倒西歪,乱架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二、图书资料损坏原因

图书馆多数读者都能自觉爱护图书,按时归还,但也有个别读者,对公共财产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借阅时,乱拿乱放,书籍的丢失、损坏、污损现象时常发生,还有部分读者无视归还日期,图书久借不还。

1.污损图书突出

在开架借阅模式下,馆藏图书破损严重。由于读者直接进入书库翻阅,查找所需图书,部分读者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参考价值大的数据表格或图表就会划线、折叠,严重的会将其剪掉。

2.书刊遭窃

公共图书馆的开架书库及阅览室书刊不仅受到损坏,而且遭窃现象也较为严重。有些素质不高的读者看到自己参考价值很大的书籍总想据为已有,尤其是在冬季,读者很容易将书藏起带走。

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出现的问题令人心痛和忧虑。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社会不良风气对读者的影响。②书刊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了读者的购买力。③出版的优秀书刊和专业性较强的书刊不多。④图书馆内部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少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图书馆开放时间和书刊借阅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规章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读者对图书的损坏、盗窃有机可乘;图书馆的经费不足致使设备条件不能满足书刊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公共图书馆开架管理的措施

开架借阅这种新的服务模式,需要新的服务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措施,为了达到开架管理的目的,真正从维护读者的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资料的损失。图书馆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使读者更方便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1.制定严格的开架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为了管理和保护好馆藏图书,图书馆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开架管理规章制度。如书库管理制度;图书借还制度;开架阅览管理办法;对损坏、盗窃书籍赔偿办法;图书管理员工作奖罚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行为。

2.加强对读者的教育和引导

要解决书库乱架、图书损坏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做好读者工作,提高读者素质,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者真正认识到爱护书籍应该从自身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做事原则,时刻提醒他们,使其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道德观念慢慢增强。图书馆员还应了解广大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掌握他们的阅读规律,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阅读辅导,从而使读者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并爱护图书馆馆藏和设备。积极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搞好专题服务,努力提高书刊利用率。通过对读者开展借阅辅导工作,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和引导,让读者掌握入库选书和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以减少借书的盲目性。比如进行一些图书分类法方面的知识宣传,在开架书库醒目位置制订《中国法》分类简表,并附上辩类、归类的原则条款,使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划分有感性的认识,减少乱架现象的概率。通过各种行之效的方法,提高读者的思想素质,使他们以“窃书”为耻,“护书”为荣,自觉地养成爱护国家公共财产的良好品质。

3.开架书库实行色标管理,设置醒目架位类目指示牌

实行开架借阅只按索书号排架是不能满足读者和图书馆人员的管理需求的,既不便于读者很明显的区分馆藏文献资料,又给管理员排架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每类书只有索书号,没有色标区分,很容易造成乱架现象,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应采用色标和序号来排架。就是将图书按索书号排好后,按一定的数量指导借书室的藏书按照大类进行区分,对于同一书架上相同类目的图书,在文献资料的规定的某一相同位置贴上相同颜色的色带,不同区间的图书则贴不同颜色的色带。在用色带将图书按大类分开后,再以大类为单位,将各大类之间的文献资料按分类号,用不同颜色的色板书写上各大类目及名称。并将不同颜色的色带所代表的类目张贴借书室醒目处,在读者进入借书室时,只需按照色标分类找寻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即可,通过实行色标管理,不仅使读者走进书库一目了然,而且也可以大大节省读者的借阅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图书串类乱架现象。

4.做好保护书标工作,提高归架质量和速度

在图书归架过程中,由于书标的破损和模糊不清,难以辩认图书类别,从而影响了归架的质量和归架速度。因此我馆在对新进图书分类整理时,在书标上再贴透明胶带,对书标实行保护作用。

5.合理组织开架图书,加强剔旧工作力度

对开架图书合理组织,使之不断进行调整补充,不断剔旧更新,充分开发利用,提高书刊利用率,改善藏书质量,是做好开架借阅的关键。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各种年龄的读者兴趣爱好不相同,他们的阅读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受社会环境发展的影响,有时也比较集中地阅读一些相同的书刊,这些书刊一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怎样处理和分析读者阅读需要和兴趣的阶段性,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分析掌握读者阅读的中心脉博,将读者的长远需要、集中需要予以区分与结合,合理组织好藏书,去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6.深化内部管理,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首先,要求领导重视开架管理和保护藏书的工作,并且要给每一位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开架借阅方式要求管理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读者、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吃苦精神。图书馆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又要有管理能力、分析能力与业务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信息观念、应变能力,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要熟悉馆藏,要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各类文献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当好读者的向导。

7.设立新书书架

一般书库都是按图书分类的类目、索书号顺序排架。这种排架方式会把新到馆图书、读者经常借阅的书籍或社会上流行的热门书籍分布在书库的各个书架上,读者查找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济阳县图书馆在第一借书室,靠近门口处设立了新书专架,将新到馆图书先按大类粗放置专架上,等待大部分读者阅读潮过去之后,又一批新书进库之前,再将这些书籍按分类号、索书号排列。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减少读者盲目找书所造成的乱架现象,节省了读者的借阅时间。

由于馆藏图书每天都处在不断的流通状态中,乱架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我们还应将图书整架工作列入流通部门的日常工作,每天在进行必要的图书上架的同时,对馆藏图书进一步掌握,积极引导读者查找所需图书,将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崔红娟・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错乱架原因分析及对策・山东图书季刊,2004(3)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7

关键词:图书馆无形资产资产构成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7-01

知识资本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共同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理论,而资产管理是经济理论中最关键的部分。任何一个机构或者单位都具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但是,很多时候管理者容易忽视无形资产管理,无法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设施或机构,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不容估量。因此,研究和分析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相关人员重视和思考。图书馆无形资产包括很多方面,这些无形资产都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相关人员只有准确掌握其主要构成内容,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对应的对策,进而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构成

图书馆无形资产就是指其拥有的基本财产,财产管理其归根结底是其产权归属必须以一定的法律手段进行保护和肯定,确保法人代表具有产权支配和使用的权利。根据资产分类可以将图书馆无形资产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有技术等方面,其中著作权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资产内容。第二大类主要是指特种权利无形资产,这方面包括文献资料的收藏和使用,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权、对呈缴本的接收和使用权以及公益性事业投资倾向权等。此外,还有现代网络李勇优惠权的等。第三大类是人力组织关系类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数量,以及性别、学历和学位、专业以及职称等方面的关系权利。第四大类,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包括信誉、形象以及内部文化等方面的资产。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非常重要,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虽然目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工作人员努力下,最终必定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2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比较隐性的工作,由于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很多图书馆对无形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进而导致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重视资产管理,但是对无形资产管理不够重视,也不够全面。由于无形资产是一种隐性的财产,很难被管理人员重视。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中,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重点集中于文献资源总量和增量等方面的简单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到内部管理层面。其次,无形资产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无形资产的分类很多,且很多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复杂性。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很多时候无形资产管理困难大、要求多,例如,图书馆信誉方面,这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资产,但是,对图书馆的发展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是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应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3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加强管理模式研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管理队伍自身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最终才能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图书馆主要负责人应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无形资产科学化管理模式,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队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定期开展座谈会和交流研讨会,向全体人员宣传一种无形资产管理理念,提高队伍整体的觉悟和知识创造性,能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专人人才的培养,这样能有效保障无形资产管理的绩效,不断推进图书馆向前发展。

3.2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体系

无形资产管理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无形资产管理需要经过统一的协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并且认真监督、落实管理计划。因此,完善相关的核算和管理体系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应该建立和实施无形资产管理组织部门,从单位内部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同时应该实施一些人员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其次,从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建立和健全更加完善和稳妥的管理制度,如图书馆无形资产;类型和范围界定制度、无形资产登记制度等。只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关制度、体系,才能更加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监督其行为。

3.3实施无形资产管理风险评估体制

图书馆也是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必定要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战略的实施力度和整体的市场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且慎重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非常重要,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跟踪式、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最终实现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构成非常复杂,如知识产权类、特种权利类以及人力组织关系类等,这些都是图书馆发展中的重要无形资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图书馆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通过无形资产管理提升自身整体的综合实力,以实现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图书馆首先应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的管理水平;其次,应该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相关体系;最后,应该实施无形资产管理风险评估体制。最终,通过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全面加强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邵霞.关于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构成及其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9):127.

[2]赵婷.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构成及其管理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8):102-104.

[3]马玉红.图书馆无形资产及其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1(4):30-32.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8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

1前言

数据挖掘也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1],于1989年被正式提出,之后伴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数据挖掘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技术知识,也获得快速发展。简单地说,数据挖掘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各种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然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统计分析。传统的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带有某种目的的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发现其中未知的、隐含的知识。这是一种新的分析处理手段,也是目前大数据处理中流行的分析方法,结果往往会超出传统认知,从而发现新的知识。其经典案例有通过对美国超市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周五晚上买啤酒的男士通常会购买尿不湿这一现象,之后营销学和市场学再对这一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和营销战略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领域广泛,零售业、金融业、医疗教育行业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其中大多数以某个学校、某个图书馆或者某个连锁书店为分析对象,还有一些研究立足于图书阅读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联分析。本文以一个省级图书管理平台为分析对象,采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两种算法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未知的隐含信息,力求从更好地服务读者、更方便地管理图书、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几个方面提供可用信息。

2数据准备

数据平台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均提到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问题,各省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带来庞大的数据,要想利用好这些数据来为中小学读者、管理人员带来更加有效的信息,就会面对几个实际的问题:1)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完全一致,客观表现不一,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情况各不相同;2)中小学图书馆各自归属不一样,数据库建设标准各有不同;3)部分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平台已经完成,但错误信息较多、使用较少;4)对已经运行较好的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利用不足。

四川省教育厅于2012年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开始建立省级图书管理平台,涵盖全省所有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和流通数据。该平台帮助全省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通过建设管理平台,全省各中小学图书馆一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发现纠正数据库错误,形成真实有效的图书馆数据信息。

数据选取本研究数据均采集于四川省省级图书管理平台,时间窗口定于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通过对全省图书信息化的调研分析,决定采用图书信息化实际发展差距不大的区域进行分析挖掘。以省会城市的数据为例采集数据,同时将其按照主城区和周边城区两个部分进行拆分,对两个部分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挖掘不同区域的信息,同时可以结合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将选用图书馆代码、图书馆所属城市、图书分类号、书名、作者、借阅人姓名、借阅人性别、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等19个维度进行挖掘分析,详见表1数据挖掘字段。

图书分类方法采用中图法基本分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n—自然科学总论;B—哲学、宗教;o—数理科学和化学;C—社会科学总论;p—天文学、地球科学;D—政治、法律;Q—生物科学;e—军事;R—医药、卫生;F—经济;S—农业科学;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工业技术;H—语言、文字;U—交通运输;i—文学;V—航空、航天;J—艺术;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K—历史、地理;Z—综合性图书。

3数据挖掘分析

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挖掘结构,一个是挖掘算法。需要从挖掘结构中获得相应数据,然后再使用算法进行分析。数据挖掘的算法很多,如决策树算法、聚类分析算法、关联算法、时序算法和线性回归算法等,大多数算法都能达到几种不同的功能,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比如人工神经网络、关联分析、遗传算法、聚类分析等。本文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两种方法,针对以上选取数据进行分析。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ing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按照它们的属性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也可以说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别的分析过程。

聚类分析在图书馆文献研究中,通常选用年龄、学历、收入等量化指标进行聚类情况,本文将从图书类别、性别和借阅时间(月)三个维度进行聚类,尝试发掘新的知识点。

主城区聚类分析根据主城区数据中性别、借阅时间和图书类别进行聚类,自动分成了10类,从聚类结果的分类剖面图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整体情况,比如从性别来看,中小学图书馆的借阅情况中,几乎男女借阅比例是五五比例,全年来看,借书月份按照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12、11、10、3这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按照从多到少,依次是i、J、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但是分别看各类的情况,则差异较大,具体如图1所示。

表1数据挖掘字段

图1主城区聚类分析分类剖面图

分类1: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主要集中在10月和12月借书,借阅i类图书最多。

分类2: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11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3: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2月份借书,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4: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借阅时间几乎都是11月,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5: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借阅时间主要都为10月,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6: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7: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8:借阅人性别上女生稍微多一些,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9:借阅人90%为男生,主要集中在3月进行借书,借书类型主要为i类。

分类10:借阅人性别基本为女生,都集中在3月份借书,其i类图书借阅比例也是最高的。

非主城区聚类分析对非主城区进行聚类,根据性别、借阅时间和图书类别聚类结果,也自动聚类成为了10类。从聚类结果的分类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整体情况,比如从性别来看,中小学图书馆的借阅情况中,几乎男女借阅比例是均衡的,全年来看,借书月份按照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12、6、11、10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按照从多到少,依次是i、p、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但是分别看到各类的情况,则差异较大,具体如图2所示。

图2非主城区聚类分析分类剖面图

分类1:借阅人性别都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2月借书,借阅i类图书最多。

分类2:借阅人性别都是男生,主要集中在12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3: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1月份借书,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4: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借阅时间以10月为主,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5:借阅人性别都为女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6、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6: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10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7:借阅人性别均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6、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8: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大部分借阅时间以11月为主,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9: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6月份借书,借阅书籍p类最多。

分类10: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大部分借阅时间以6月为主,借阅类型p类最多。

聚类结果分析总体上看,主城区借书的男女总体比例基本均衡,借书的时间集中月份分别是12、11、10、3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主要集中在i、J、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非主城区男女借书比例基本均衡,借阅时间和图书种类两个维度不同,如表2所示。

表2主城区和非主城区聚类分析结果总体对照表

针对他们从总体上展现出来的不一样,尤其是读书的时间,虽然大体上都集中在12、11、10三个月,但是主城区3月借书的集中度排在第四,非主城区10月借书的集中度排在第二。

结合实际抽查访问,学生集中年末借书,跟气候、新的学期都很大关系,而3月和6月这两个数字,分别说明两个问题,主城区3月读书,是因为新学期开学和春天气候适合阅读,而非主城区6月借阅很多,却主要是因为暑假时间长,放假前学生假期阅读计划较多。

从两个结果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寒暑假对于主城区学生读书影响不大,但是这个也体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寒暑假期间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非常影响学生阅读,也许寒暑假图书馆能够继续开放,我们能够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借阅图书的类别情况,其实也很有意思。虽然都是一个城市,但是主城区和非主城区竟然在借阅种类集中度排名第二的类别上发生了不一样,主城区主要借阅类别集中度排名第二是J文艺,而非主城区借阅类别集中度排名第二是p天文、地球、科学。其他都一样,第一名是i文学类,第三名是H语言文学类,第四名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

主城区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的爱好相对较高,可能跟城市氛围有关,相对主城区的经济会较好,受到城市的艺术熏陶较多,毕竟通常主城区的艺术展会多于非主城区,而非主城区的孩子却对天文、地球、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也许跟他们相对主城区孩子,离自然更近的原因。

图3频繁项集的样例图

图4主城区关联规则图(1)

关联规则关联规则主要是挖掘寻找给定数据集中,项之间的关联或相关度,揭示某种数据项间的未知依赖关系,运用关联规则可以从一个对象推断另一个对象。比如之前提到的尿布和啤酒的故事,超市通过这个算法发现买尿布的也会买啤酒,这种情况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然后进行验证,产生关联规则的方法是找出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为了判断关联规则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然后进行验证,产生关联规则的方法是找出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为了判断关联规则的有效性,通常采用三个指标进行评价,分别是支持度(Support)、可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其三个指标的含义分别是,支持度(Support)指的是对象包含的产品同时出现的概念;可信度(Confidence)指的是一个产品出现的同时,另一个产品出现的几率;提升度(Lift)是两种可能性的比较,也就是已知一个产品出现的同时,另外一种产品也出现的可能性,与任意情况下,这两个产品出现的可能性的概率比值或者差值。

图5主城区关联规则图(2)

图6非主城区关联规则项集图

本研究将从以上三个指标挖掘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图书类别借阅之间的关联关系。

主城区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对主城区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获得复杂的项集及其依赖关系网络,如图3所示。

图3是频繁项集的样例图,显示了关联规则算法所挖掘出来的频繁项集,即是哪些类别的书出现的情况频繁支持度。可以看到,J、G、i类的支持度最大,为3862。根据其支持度从大到小排名,组合前十的为JGi、HGi、HJi、ZGi、KGi、ZJi、KJi、BGi、ZHZ、KHZ。

对于主城区的关联规则图,图4是按照重要性从重到轻进行了排序的,“重要性”指的是其后显示的预测规则可能的重要性。而图5是按照“概率”由大到小进行了排序的,“概率”就是指一个规则为真实的可能性。综合来看,主城区图书借阅不存在明显的关联规则。

非主城区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对主城区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获得复杂的项集及其依赖关系网络,如图6所示。

这幅图是频繁项集的样例图,显示了关联规则算法所挖掘出来的频繁项集,即是非主城区哪些类别的书出现的情况频繁支持度。可以看到i类一直独秀,支持度最大,为10274。

图7非主城区关联规则图(1)

图8非主城区关联规则图(2)

从非主城区常关联规则中置信度展示图分析,就是图7中的重要性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置信度的大小(图8)。从数据来看,借阅i类和H类后再去借阅F类图书的置信度是最大的。

关联结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需要结合多个指标,对产生的关联规则进行实际分析。我们在概念发生为100%里面重要性最高的规则进行实际分析。

主城区的关联结果显示借了Z综合类图书和F经济类图书的最容易再借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非主城区结果显示借了i类文学和H类语言文学类最可能借阅p天文、地球、科学类图书。

从这两个结果来看,非主城区的结果容易与聚类分析结果相联系,因为在非主城区在聚类分析时也显示出一个特点就是:中小学生阅读倾向明显在i、H、p这三类,再结合产生的这个关联规则,说明非主城区中小学的图书借阅类型比较固定,我们可以更加广泛的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度。

再看看主城区的结果,Z类综合图书和F类经济图书都不在聚类分析的最受欢迎的几种类型图书里面,虽然G类文化、教育、体育图书进入了阅读类型集中度前四,但是也排在第四名,由此可以粗略的得出一个结论,主城区中小学学生图书类别借阅关联并不明显。再次回到主城区关联规则分析图进行分析,从重要性的从大到小到概率的从大到小,均没有出现像非主城区那样与聚类分析的类别集中度重合的类别出现。因此,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主城区中小学学生借阅图书相对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个人阅读集中度不高。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9

[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的藏书剔除,有利于馆藏结构的持续改善。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人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1],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

一、常用方法的藏书剔除

常用的藏书剔除办法主要有主观判断法、书龄判断法、使用年限法等,其中主观判断法是藏书剔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馆员按照事先拟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剔除标准(或准则),凭借自己的经验,直接在书架上剔除文献资料。面对的是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藏书,运用主观判断法进行藏书剔除的尺度很难把握。

书龄判断法是根据图书年代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可是相同书龄图书的利用率会相差甚远,单纯以年代决定藏书的去留,就有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使用率高的旧书剔除出去,或者留下许多书龄较短、不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文献寿命“半衰期”体现的是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的基本规律,可以作为一线书库藏书剔除的一个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量化某一馆藏是否超出其有效使用年限,或着超出了多少,都是很困难的。

调查研究法是开展特定范围(读者、专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它过分注重代表范围内的即时需求,忽视馆藏体系整体的、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滞架时间是反映图书使用情况的一个客观标准,如果大量利用率很低的馆藏文献继续留在一线书库,会增加馆藏的承载负担和经济支出,增加读者查找和获取的时间。但如果图书没有放到规定位置,或者读者没有发现它,那么它自然没有被利用的记录,很可能就被选为剔除对象。

目标比对法是根据资源建设目标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然而,藏书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方法有时会加大滞后的周期。

上述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藏书剔除提供依据,总体上说是各有千秋。有些时候,单独使用上述方法在时间、人力、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藏书剔除的需要,需要结合目标、摸索更先进、更科学、更合适的藏书剔除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国内图书馆开始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到目前已经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简单的单个模块管理提升到功能齐全和强大的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在一个书目数据库中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工作逐项逐项地被计算机代替。图书馆管理系统本身从图书馆内部提供信息资源朝着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2-3]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图书的库存数量、种类,以及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助于动态的分析和决策,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当前,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跟踪特定读者群,核实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虚拟馆藏的覆盖面、特色和利用情况。与对口院系、各专业尤其重点学科、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掌握对口院系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和教师用书需求。根据入藏、流通、阅览统计,确定反映本馆利用状况的藏书周转基点,研究剔除一部分非本馆特色学科的文献、剔除一部分少人问津的文献,对藏书结构、满足率、利用率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藏书剔除工作也可以根据计划进度、一个库一个库、一类一类、持续不断地开展,形成一个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以3~5年为周期的、按主题(或按类别)的藏书剔除制度。转贴于

利用计算机很容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断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断馆藏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入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量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如果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台完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生成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藏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须对藏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人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人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去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生成新的排架号。

藏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藏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提高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成本。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藏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储藏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藏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藏书剔除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藏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藏书分类是否恰当、藏书著录是否准确、藏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藏书剔除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前提下,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藏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藏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剔除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26)3:255-256.

图书管理分类法篇10

[关键词]图书资料;分类标引;质量管理

图书资料分类标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对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和检索利用的效率。图书资料分类标引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管理得当可将不利因索化为有利因素提高标引质量。

一、分类标引的质量标准

图书资料分类标引的质量标准,归纳起来有十个字:充分、准确、一致、适度、及时。

1、充分:所谓充分是指对图书资料的学科内容和外表特征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全面分析是为了深度标引其特征,针对性分析是为了有效地标引其特征。所以,对某一图书资料的特征,从整体到部分,从重点到一般均要分析出来,其别是对读者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不能漏掉,无论其内容的主题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单元的还是复合的,是单个的还是多个的都应如此。

2、准确:所谓准确是指辨类、归类准确无误。即图书资料分类标引时赋予的分类标识符所代表的概念与其学科内容、外表特征完全相符或基本相符。也允许根据本单位性质、任务、读者对象作概括标引或上属标引。机器检索要求分类标识符尽量专指,以便提高校准率,满足读者检索时的求准心理。

3、适度:所谓适度是指对图书资料分类标引深度要适中。标引深度是指对图书资料的学科内容和外表特征揭示的详略程度。揭示得详细,标引的类号多,为深标引;揭示得概略,标引的类号少,为浅标引。标引时,不能将分析的结果无选择地一一标引,也不能无故地遗漏有情报价值的主题,一定要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适度标引。这一点对于专业性图书馆、情报单位尤为重要。同同时,不同的检索手段,其标引深度的标准也不一。手工检索要求每本书、每份资料其分类号控制在l一3个以内,而机检可多达l一5个。分类标引的作用不同,其分类标引深度也不相同。供检索用的分类号稍多些,供排架用的分类号只能一个。

二、分类人员的素质,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是智力性和技术性的综合劳动。作为一名合格的分类人员除了具有能胜任工作的体魄外,还应具备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

1、相当的图书情报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就是说,所具备的图书情报基础知识能胜任分类标引工作。起码的要求是:熟悉本单位使用的图书分类法,并能用来标引图书资料;要有阅读、分析、概括、提炼图书资料的主题并较准确地归类的能力;会使用工具书解决分类标引中的疑难问题。

2、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当然,知识的广博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一定的限度。知识结构的合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标引工作中,分类人员要接触各种学科的图书资料并要能快速而准确地类聚和区分。图书分类法有序地汇集了当今世界差不多的科学知识,分类人员不仅要熟悉它而且要应用它;不仅应用它标引记载现有学科知识的图书资料,而且还要标引记载反映新学科、新技术、新事物的图书资讯也许它们在分类法体系中未列出明显类目或上届类目。从总体上来看,分类人员面临的是多学科的知识海洋,然而就某―个单位而言,分类人员所需要的是有限度的广博知识。所以分类标引人员应根据分类标引工作的具体要求,本单位的性质特点、藏书范围、读者对象、本身承担工作的学科范围以及本人的兴趣爱好等有计划地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具体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各学科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分支学科、学说派别、历史现状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特别对新学科、新技术、新问题也应略知一二;与该学位专业有关的学科应能稍微深入地了解,对本专业学科亦应尽量专深地了解。这样,分类人员不仅能较难确地概括图书资料的主题,而且能正确地理解图书分类法的体系结构、类目涵义和收书范围,使图书资料归入较恰当的门类。

分类标引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读者,然而他所做的工作却是面向读者的。因此,应研究读者的检索心理,如求准心理、求快心理、求新心理、求全心理等。为了满足读者的检索需求,分类人员应当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周密细致、勤学好问,踏踏实实地把工作搞好。

三、图书分类法的管理

图书分类法是类分图书资料的依据和法规,是影响图书资料分类标引质量的关键因素。若图书分类法本身不够全,如:科学体系不严谨,某些部分列类标准混乱,类目概念模糊而注释不明确,类目必要的概括性或专指性、排它性弱,类目之间组配能力差,标记符号繁琐,容纳性、规律性差,又无主题相关索引等,用这样的分类法宋标引,其结果不堪设想。这就要选择并管理好图书分类法。我国现行的几部分类法不愧为“依据”和“法规”,然而多多少少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不断地修订以臻完善。

选定某图书分类法后,在调整图书分类法使用标引时要作记载,以便使用起来有据可查,有规可循,有利于分类标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分类标引方法,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标引时要赋予恰当的标识符,没有分析、鉴别、标引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分类人员都应掌握分类标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