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进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23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1

关键词:母语文化知识二语文化知识文化导入语用能力二语教学

一、引言

“文化”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类学的文化研究,历史学的文化研究。本文所指的是moran所说的语言教学语境中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规。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教学,而在语言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诸如“一种语言,多种文化”的问题。

在二语教学中一贯提倡有意识地鼓励学习者去体验与所学文化相关的文化,通过与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直接、间接的交流等方式,去体验二语文化,引导学习者从初学时期的无意识的文化体验转化为有意识的文化体验。而这些所谓先进的方法只能在诸如北大、清华等位于中国大、中城市的高校才能实现。事实上这类高校只占全中国高校分布的26.6%,不到1/3。然而,以中国境内的高校英语学习者为例,其中(见附表1)以从事本专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院校占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1.8%,以从事高等专科和职业教育为主的专科型和高职高专型学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1.5%。而这些院校几乎都面临着如何提高学习者文化水平,如何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问题。因为这类院校往往身处中小城市,没有足够的二语学习资源,更缺乏与外籍教师和外籍留学生直接或间接交流的渠道,学习者更多的学习资源是在课堂上接触到的,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一使命,曾经困惑,也可以说依然困惑着众多此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本文就以此为研究重点进行实验。开展讨论,探究母语文化知识。

二、语文化知识对中国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

1.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1)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文化学习和文化教学的部分相关研究表明,文化学习可以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文化教学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拓展文化认知,获得文化信息。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形成个人反应,最终形成个人文化能力(moran,2004;高一虹,2003;邓炎昌,刘润清,2006)。影响学习者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的因素远不止“文化知识”之一项。还有诸如心理因素、学习者自身阅读习惯、语言知识水平等,本研究主要探讨文化知识的影响。

语用能力包括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本研究涉及的是最能体现中国而语学习者语言语用能力中的阅读能力。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历时两个学期。力图考察以下三个问题:

母语文化知识的丰富程度与语用能力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

二语文化知识的丰富程度与语用能力策略使用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

语用能力的提高能否通过文化导入在二语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实现?

2.实验对象分组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200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86名普通英语学习者。研究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4年09月新生入校的时候就对这86名学生进行了分班。其中一班的43名学生中有女生30名,男生13名,该组被确定为自然班级,为对照组:另外43名学生中有女生33名,男生10名,该班级被确定为实验组。

3.研究工具、实验材料和时间

本研究采用了三种主要研究工具;受试学生入学英语阅读考试成绩单、第二学期阅读考试成绩单和定量分析软件。前两者用于测量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后者用于对数据的分析。另外,其中在分组过后对两个班级的86名学习者针对“文化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辅助工具。用来调查学习者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从而验证“文化知识”的丰富度是否对其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存在影响,如果有,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进而验证课堂文化导入的有效性。

原始问卷调查表由12项封闭式的多选题组成。研究者为受试学习者提供一整套答案供其选择。调查内容是关于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名著,以及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和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了解情况。问卷采用当面发放的方式,直接发给受试学习者,这样就方便及时澄清学习者随时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及时检查每份问卷的完整性。

两次阅读测试所使用的阅读材料是相同的,阅读测试是采用现时测试的办法,所限时间也是相同的,而且是同一时间进行测试。实验时间为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

4.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对调查问卷分析前,对所发放的86份问卷,经过仔细阅读和筛选。最后确定有效回收问卷84份。对回收的84份有效问卷,研究者依据预定的分类方案(o’malley&Chamot1990)进行分类处理。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为SpSS(11.0)统计包。实验中描述性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等)用来获取两组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对文化的认识掌握程度。

收集、整理、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同时,对刚入校的86名英语教育专业新生进行阅读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所使用试卷为同一试卷,评分老师均为南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龄在8―10年的阅读老师,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对所收集上来的86份试卷进行流水作业型的评判,所得分数直接收入数据库,并进行l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级的成绩平均值(mean)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1),这说明在刚入校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者阅读水平相当,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和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成度也没有大的出入。(见附表3)但是到此为止,研究者并不能说就是“文化知识”这一变量对其阅读能力产生了影响,因为影响学习者阅读速度和阅读成绩的变量处理文化因素以外,还有诸如学习者语言水平,心理因素、自身阅读习惯等;也并不能说明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等教学策略就能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针对于此,研究者在不违背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程设计和安排上作了合理科学的调整;实验班除去必修的科目以外,在第一学期的每周安排了2个课时的汉语言文化选修课。经过调查43位学生中有67%愿意选修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每位实验班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作为选修课。其中有20名学生选择的是《红楼梦》,占46.5%,其中8美名学生选择了《水浒传》,占大约7.9%,选择其他两部的占到45.6%。来自于南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的授课教授,同时又是南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化中心的主任,一贯认为学习外语的学生更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积极性,挖掘其原动力,教学效果可以从实验班的学生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居然强烈要求再次选修汉文化课程而可见一二。在此同时,本专业阅读老师在每次上课时,要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实验班的学生对本周所阅读的中国名著进行presentation,或是comment。

第二学期的英语阅读课程除了必修的教材以外,研究者为实验班的43位学习者选择了2个课时的“圣经故事选读”,没有固定教材,授课老师来自南阳师院外语学院的一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但对圣经颇有研究。他丰富的西方文化积淀加上他的幽默、他的投入,附助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实验班的43位学习者体味到了“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同样的,阅读课上老师鼓励实验班的学习者对所阅读的圣经故事进行口头或是书面的评述。那么,两个学期下来,实验班的43位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明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呢?“文化知识”作为其中一种能够影响其阅读速度和水平的变量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呢?这就是研究者研究后期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果和讨论

1.文化知识与二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相关性

通过样本的相关分析发现,汉语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者阅读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附表1所显示的是对照班学习者在自然教学过程中一年前和一年后的阅读成绩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附表2展现的是在经过两个学期的汉文化系列培训后实验班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成绩的比较情况,可以看出一年后的阅读成绩明显高于一年前的阅读成绩,而且一年后的实验班的阅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这可以充分说明汉文化意识的增强和汉文化知识的丰富对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当然影响学习者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诸多,为什么经过两个学期的汉文化熏陶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母语文化知识的丰富,增强了学习者的民族自信心,改变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态度,改进了以往比较落后的语言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热情;而二语文化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原动力;再者。通过对母语文化和二语文化的学习,二语学习者找到了两种语言的不同,两种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词语和语法上,而是集中在语块上,集中在表现不同文化的语言载体上,集中在阅读材料中所展现的文化信息上,这种改变毫无疑问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联动作用促使学习者找到了科学的并且是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其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有效性分析

本研究反映出了一个总体趋势;那就是无论是母语文化还是二语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语学习者二语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加强母语文化学习和二语文化学习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相对偏远的中小城市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优越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二语文化的条件和机会,大部分的文化学习或者系的还是要依靠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二课堂文化教学通过本研究的科学验证是完全可以很有效地实现的,关键在于二语文化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问题。

在二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解放思想,尊重科学,但是,绝对不能盲从。研究型、博士性、硕士性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条件优越,二语学习者学习语言和习得文化的软环境和硬条件样样都具备,再加上这类大学所招收的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文虎素质本身就远远高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所以,学习者很有可能通过自然习得,就完全可以同时习得二语语言和二语文化,二语老师的作用可能单纯到引导。而诸如南阳师范学院这样占全国绝大多数的院校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自身的语言水平,问护送素质就远远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学习者,学校有没有可能给这类学习者提供应有的课堂学习和自然习得语言和文化的软环境和硬条件。而此类英语学习者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在毕业以后会肩负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二语语言和文化教学任务和责任。如果一味模仿采用前三类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模式,无疑是误人子弟。更可怕的是会影响到千万个后来的二语语言学习者。

鉴于此。本研究者认为,中国二语语言教学,尤其是非重点大学中的二语语言专业的教学。不能盲目引进所谓的先进理论,和所谓前沿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观念的转换、教材的选用、教法的改进,都应该结合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和当地经济文化实际情况,结合具体院校的具体培养目标,采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综合型的二语人才。

四、结论

此研究对象是来自位于豫西南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占中国境内所有高校73.3%的普通院校中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语言学习和文化习得情况。采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历时两个学期,力图探究母语文化知识和二语文化知识对中国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刚入校时,两个班级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丰富程度相当,阅读测试成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历时两个学期内经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训练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二语阅读测试成绩存在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无论是母语文化知识还是二语文化知识都会对二语语言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文化观念和意识,增加文化体验的机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二语语言教师应选择或构建不同的文化学习内容,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具体来说,我们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母语知识的丰富程度与二语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丰富母语文化知识既可以增强二语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又可以使学习者扑捉到作为语言的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区别,体味到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的母语和二语之间的不同。

(2)一种语言可能包含多种文化,针对英语语言来说,基本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诸如莎士比亚文学、希腊故事、圣经故事等,同样对二语语言学习者起到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应该加强文化习得意识。

(3)汉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二语语言教学,尤其是普通高校中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而且有必要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多更丰富更真实的文化体验机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习得文化。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跨文化环境下学习

在高校的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进行以跨文化视角的教学,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效率可以进行有效提升。首先,每种语言都有其形成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中,有必要对商务英语的形成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帮助自身更好的理解商务英语背后的内涵。其次,学生在跨文化视角下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还能培养其对其他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对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商务英语中更富有激情,使得教师在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跨文化视角下,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其提高文化交流意识,从而在与其他国家的友人进行交流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学习,还需要学生自主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水平。其次,进行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还能使得学生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更为清晰,意识到商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文化交流意识与学习欲望。

二、当前进行跨文化教学模式下出现的问题

(一)文化冲突

商务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不仅要传输英语知识,也要将外国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就是在文化讲解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在教学时会造成两者的文化冲突。其一,教师以传统的理念传授外国文化,很容易出现对外国文化的误解。更由于当前与某些国家的矛盾,教师在讲授时也会不自觉的带上某种情绪,从而不进行公正的文化讲解,造成学生理解错误。其二,由于在校的大学生也关注时事,由此也会对一些国家生出一些情绪,从而使跨文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进度

一直以来,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教学进度。但是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被打破,从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把控教学进度。首先,商务英语教材有章节,教师原本可以按章节授课,从而掌握进度。但是跨文化教学中,加入国外文化教学,教学时间就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教学进度不足。其次,在跨文化教学中,学生也会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时间也会导致教学进度被拖慢,教师不能按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三)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还是以笔试试卷为主,可以依据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而进行跨文化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的学习成果就难以进行评价。其主要是因为,第一跨文化的商务英语教学,加入了国外文化的学习,当前的高校考试内容,对这些文化的考试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第二,该教学模式下,两极化现象严重,喜爱交流的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内向的学生获取较少的知识[1]。同时,进行传统测试,也不能够得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成绩。

三、进行跨文化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水平

通过上述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首先,对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让其能够准确客观的对待当前我国与国外之间的联系与矛盾。从而在教学中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待外国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其次,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也就是保障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手段,将教学进度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最后,鼓励学生,给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点。其一,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商务英语的文化学习。其二,使学生相互竞争。商务英语即是在商务中使用的语言,则其也富含一定法商业竞争。利用文化教学中的竞争部分,对学生进行竞争教学。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

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使非常有必要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使得课堂有序进行。例如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将外国文化通过图像、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商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从礼节习俗文化入手

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汉英文化的双向导入[2]。文化深深地体现在社交礼仪以及风俗习惯之中。通过礼节以及习俗方面入手教学,也能提高学生对国外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水平。小结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济与他国之间的联系也越加紧密,跨文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能够学习国外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熟悉外国文化,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商务英语,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宁.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31-132.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梯度教学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仍是围绕着高中对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标的压力下经常会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对语文课程的独立研究。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开展和深入,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而是呼吁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个性化发展进行培养,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向梯度教学模式发展。本文就将对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含义、实行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呈阶梯形式分布的。而语文教学其实也是具有阶梯性的,教学的难度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的内容也是逐渐增多、变宽。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是基于实践情况的,是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规律的。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实施梯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师方面来说,在梯度教学研究中也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更加关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方面来讨论,实施梯度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提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有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高中语文阶梯教学观念

思想决定了你的行为。因此,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实施阶梯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改变教师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师在树立阶梯教学观念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二)科学性、阶梯性的o计课堂训练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难易之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致。教师应该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阶梯性的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点;有的学生则学习能力较强,能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如果设计统一的教学训练内容,那么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也许无法跟上班级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又会对训练内容产生无聊的情绪,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内容时应该采用阶梯的方式设计易、中、难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来选择。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也能激发成绩较差的学生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进步。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梯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还要努力提高差生的成绩,要学会统筹兼顾。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习水平的两极化存在,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要具有层次性,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障自己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变化题目条件,适时的提高题目难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差生对语文知识课后练习的需求,还能激励优生去挑战更高的知识难题,保持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知识是遍布我们生活当中的,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该要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广度为目标,要将课后作业与实践生活联系到一起,不断促进学生对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评价梯度设计要科学

评价体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它能直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活动应该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高中语文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要具有科学性和阶梯性,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该是适时的鼓励加适当的打击,要避免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出现。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应该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在批评他们的学习态度时,更要积极鼓励和指正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渐琢磨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模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五)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升入高中,或者是高二升入高三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觉得高中的知识学习难度要比初中要大,高三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不如高一、高二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要做好年纪之间的语文知识衔接,注重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转变,强化学生对教学方式转变的适应能力。并且,一定要注意区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一、高二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为主。高三的教学目标应该要以我国高考考试方向为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习发展规律,依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阶梯性的设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树立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保障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刍议[J].新课程(教师版),2006,03:25.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4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随着我国参与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语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本着“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对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多元化、高素质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在熟练运用第一外语之外,学习和掌握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同样重要。针对目前二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高校的二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二外教学现状

本文所论述的第二外语是指给外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除专业外语(即第一外语)以外的第二门外国语。从语言学角度讲,第一外语(以下简称一外)和第二外语同属于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从教学角度讲,二外教学与一外教学都属于针对成人而进行的非母语教学,教学方法上可以互相通用。从学生习得角度来讲,一外与二外都是在非目的语环境内的外语习得。但我国的二外教学有着不同于一外教学的独特性,根据教育部上世纪90年代制定颁发的《第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二外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能以二外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多数院校设置的第二外语课为非主干课,缺乏完整的课程设置,课时量少,教学单调,无法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并且教学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经过学校规定学时的二外学习后只能勉强应付考试,根本无法进行简单的会话,更谈不上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因此考研失利,失去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

二、二外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面对我国高校二外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区别于一外教学,二外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设置上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的二外课程通常以外语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有时也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开设,缺乏完整的课程设置和充足的教学时间,相对于一外在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课程设置,二外的课程设置单一。因此,教师必须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从教学时间上看,大部分高校将其安排在大三、大四学年,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大约只有72学时,有的学校甚至安排得更少。很显然,教学时间短、授课内容较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二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总是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更多的语法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则无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效果差,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教得累,学生有抵触情绪。如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训练,教师便无法保证教学进度。课程设置上的矛盾会造成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化,使学生失去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高校二外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固有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落后于时代,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学生在二外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在二外教学中很难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上也不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同时,专业课程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设施并没有真正走进二外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还使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以法语的二外教学为例,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普遍较为陈旧,还普遍缺少与其他知识的横向联合。

3.二外教学缺乏重视。

高校二外教学的课程定位只是作为辅助课或选修课来设置的,其培养的不是专业外语人才,因此缺乏更多的关注。部分学生出于获取学分等目的,对二外的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或一外教学,高校自身也对二外教学投入不足,在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上都过于简单化,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传授知识。多数高等院校在二外教学中都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等先进设施,在二外教学的资金投入上更是微乎其微。总之,现在的二外教学既没有受到来自学生的重视,又没有受到高等院校自身的重视,在教学投入上区别于专业课程。

三、二外教学改革建议

为了使二外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及学生的需求,高校需向学生传授单一的语法知识变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让学生能够实际应用。下面我对我国高校的二外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目标,迎合学生学习目的。

在高校二外课程中,学生学外的目的是多样的,既想通过二外学习了解第二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风土人情,开阔自身视野,又想为考研、就业增加筹码。如果不明确各类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会造成教师难以平衡学生需求的困惑。因为想升学、就业的学生在二外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细致的学习,学生渴望同第一外语的学习一样在听、说、读、写、译上得到充分的训练。但是想通过学习了解、认识第二外语国家的学生希望在具备一定的阅读、翻译、听说的能力后,通过语言工具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对于系统繁复的语法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学校可以从学生学习目的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迎合不同的学习目的,做到因材施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自身又可以各得所需。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不同教学目标的二外课程供学生选择,为以开阔视野为目的的学生渗透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第二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为以升学、就业为目的的学生提供实用型教学,传授写求职信、留学申请函等的写作方法,为他们提供较系统专业的语言知识。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传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二外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既限制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同时,还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索、体会刚刚学到的知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会话的方式训练学生在语言上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基础知识自己编写会话进行表演,这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改善他们难开口的问题。另外,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营造语言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一工具就必须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适度地导入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该国文化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较好的语言环境。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效力。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等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小组竞赛和做各种游戏等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比如,让学生讲故事、进行单词记忆竞赛、做单词接龙游戏等,这样的趣味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因而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单词、句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寓教于乐。

在课堂外,营造良好的学习外语环境。教师应该通过布置作业等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书刊、杂志、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多接触第二外语,慢慢习惯用第二外语思维,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交流。学生也可与以第二外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组织活动,相互学习语言。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外语角、开办外语文化周、观看外语电影,等等。通过实际应用学习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改革陈旧二外教材,丰富教材使用。

拥有一套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对大学外语教学而言,二外教材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外语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言而喻。大学外语教材建设必须反映时代特征,要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成果。教材体系和内容应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培养,使之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二外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适合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当今的二外教材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选材上应多参考时下社会的热点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突出应用性、时效性,使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了解第二外语国家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教学理念上要突出对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材的编订应该有针对性,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也可以针对各自学校不同的发展需要,编订适合学生的教材。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在主要基础教材的配合下,选择突出听、说、读、写方面的辅助教材,丰富教材使用,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灵活性和学习兴趣。

5.加强二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大学外语教师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教师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我国高校的二外教师由于重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存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另外,二外课程属于非专业课,学校往往不太重视,教师待遇一般,吸引不到优秀外语人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二外教师队伍,对高校二外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加快高校二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保障。应该加强对二外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外语教师出国深造,进修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利用他们的语言优势,把那些有志从事外语教学的优秀人才吸收补充到外语教师队伍中来,努力提高大学二外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大学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和外语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语言交际活动。

提高二外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二外教学质量的关键。二外教师要立足本校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二外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第二外语教学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5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外语人才的需要也逐渐由一门外语向“双语”乃至“多语”型方向发展。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精通英语外,还应掌握第二外语,而日语是当下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的首选课程。因此,研究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成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今的日语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人才市场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符合社会对“双语”乃至“多语”型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多年来,大学英语的教学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但二外日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却略显“尴尬”,从而出现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师资水平偏低、学生消极应付等情况。各高校在纷纷增加日语课程的时候,一般都优先考虑专业外语课程的师资的配备和培养,而相对轻视二外教学,大都安排教学经验不足、教龄短的年轻教师,甚至由外聘教师或在校研究生来承担二外日语的教学,教师更换相对频繁,教学系统性较差。日语教学资源匮乏,师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瓶颈之一。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大部分教师采用被动型、依赖型、单一型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一味地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语言运用能力不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学习方法的积极性,从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经常处于赶进度的状态,往往教师努力讲,学生拼命记,几乎不具备听和说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聋哑”学生,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多语种人才的要求的。

(三)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多学习一门外语就多掌握一种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这样良好的愿望学习日语的,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凭着兴趣、抱着好奇的心理学习日语,对日语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也不能很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到最后,大部分学生往往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上课无精打采,无法与教师产生实质性互动,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也消失殆尽。二外日语没有过级要求,成为“鸡肋”,也是原因之一。

(四)教材建设滞后。大多数院校的教材为《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为《标日》)。该教材主要适用对象为自学者,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语音部分内容零乱,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语音教学;语法编排散乱,语法系统安排不合理(如动词的活用型及其接续用法就被分散在不同的课目里面来讲解,学生学完后依旧不能把动词的基本型变为各种活用型,等等)。因此,针对《标日》教材进行灵活的教学以及选用其他合适的日语教材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改进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二外日语的地位。二外日语课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还是英语专业学生报考本科自考、研究生、工作后职称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当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学校要提高二外日语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设施配备,为学生日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注重教学艺术,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语言教学中了解日本文化、在学习日本文化中运用语言。要尽量引导学生克服母语干扰,在教学中不断对日语、汉语加以比较、归类,利用母语优势促进教学。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二外日语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进行因势利导,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以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而激励和促进学生学好日语。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导入与日语相关的文化元素,来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日本的传统习惯、历史、经济、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文化元素,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体现上述文化元素的视频或短片,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提高日语接受能力。

(四)选编合适的二外日语教材。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是教材建设,选编合适的日语教材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可以尝试更换其他教材,如《大家的日语》、《基础日语教程》、《日本语初级综合教程》等作为课堂使用的主体教材,特别是《大家的日语》,该教材无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教学效果来看,都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同时,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原则下,为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自选自编一些“活的”教材(如影视资料、日文歌曲),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井焕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8-160.

[3]王婉莹.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3).

[4]朱棠.二外日语教学法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9(3).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情况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深入,日语学习在我国已然形成一股风气,并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因此,在我国许多高校,日语成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首选。作为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我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课时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困扰我院日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严重问题。

一、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中规定:“大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根据大纲规定可见,二外日语教学属于基础性教学,对学生要求不高,没有过级要求,这就造成学生没有学习上的压力,进而也就没有学习上的动力。

2.课时安排不足。我校英语专业的二外课程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到大四上学期期末结束,其中大三整学年为必修课,而大四为选修课,期间还要考虑学生离校教育实习等因素,总共学时大约只有160个左右。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兼顾听、说、读、写、译等,难度比较大。

3.教材选用有待改善。目前,我校二外日语教材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综合日本语教程》,这套教材有利有弊,利是这套教材配有多媒体光碟,对于学生自学有很大帮助;弊则是语法讲解不够详细。

4.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我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只能用“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注重语法句型讲解,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

5.学习目的不清晰。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积极性逐渐降低。并且学生对学习日语的目标不同,如有的想过级,有的想考研,因此学生的水平层次会有较大落差。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们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将采用以下变革手段,以此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院日语二外教学质量。

二、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的变革

1.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正所谓“学高为师”。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有较高的水平,要保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苦练内功,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日语技能,而且要提高教学技能。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前面提到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学习兴趣是比较高的,但随着学习深入,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表现出缺乏学好日语的自信,缺乏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能促使其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由浅入深,让学生慢慢适应,避免其因内容太难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增加互动,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置提问,采用互问互答方式,将传统的“满堂灌”变为互动、启发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课堂上可以教授一些日语绕口令、日文歌曲、组织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由于二外授课时间较短、内容又过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略学生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针对我校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有相同学习要求的学生安排为一个班,如希望考研跟过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一个起;而对日语学习没什么要求的,只希望能拿到学分的可以安排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师备课,把握教学进度,照顾不同学生的要求。

4.针对外语专业特色,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是比较法,学习语言,不管是汉语、英语还是日语,都有其相同的地方。拿日语跟汉语来说,日语中有相当多的日文汉字,那么它跟中国汉字有些什么异同呢?学生认真比较它们的差异后,在学习日语时就不会看到汉字就用中文的方式去理解、去考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日语和英语都属于外语,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外日语时,肯定会不时地拿日语跟英语比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对比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且印象深刻。如日语中大量的外来语,很大一部分是源自英语,所以说学英语的人再学日语应该还是有优势的。二是归纳法,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量的增多,学生无法记住过多零散的知识,这时应该及时地对一些类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利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加深复习。

5.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我校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人材,强调应用性,其实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应用。学生若能将所学的日语应用到简单的日常对话当中去,基本上也就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是以往二外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的项目。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用简单的日语进行教学,让学生适应这个语言环境,并加强听力方面的一些训练。当然光靠课堂听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督促学生课后多听,听力材料可以是原声电影、动漫等,当然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说”可能对于广大外语学习者来说是最难的一项了,很多学生都是金口难开。其实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时可以先让学生背一些课文材料,积累一些原始素材,然后再让学生多去模仿,可以是电影电视或动漫当中的人物对白,亦或是美文朗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会不断变化,因而我们应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东京:日本株式会社,大修馆书店,1996.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岩.马晶.曹洁.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日本问题研究,2006,(1).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7

关键词:第二门外语德语;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无论在经济、外交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及接触,德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其与中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开设了第二门外语德语的课程。本文通过本人的实践教学来探索针对学生德语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加强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对于第二门外语德语教学,其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单词,看懂文章,更实用的是真正训练其听说能力,方便与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但作为第二门外语,其课程性质及学习时间使听说能力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德语。但不论是专业外语还是第二门外语,对于听说方面的训练,传统教学方式中一般以教师播放听说教学内容,辅以对内容单纯讲授为主。但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无法对播放内容按学习意愿进行有效吸收,只能被动接受。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将听力资料由原来的mp3形式换成视频资料的形式,使学生可通过视觉的有效配合,强化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第二门外语德语教学中,教师以对着教材讲解、学生台下接受内容为主要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作为德语教师,应吸收借鉴新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德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自,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如,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10分钟时间,让学生到黑板前面做个简短的演讲或会话,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和听力能力。或者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让学生扮演各种会话角色,模拟情景对话,增进师生的语言交流与互动。同时可适当地增加绕口令、看图会话等趣味性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

一个国家的语言与它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作为德语教师应加强对德国文化各方面的了解与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如,在德语教学中一个单词也许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较为枯燥的单词讲解巧妙地融入所涉及的其他知识,便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能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如,在讲解一些德国地名或节日名时,可将各地及各节日的风俗习惯贯穿其中,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的气氛。

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这些文化知识,教师还可在有关德国的文化知识方面运用各种图片及视频的形式来展示,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以达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注意这些材料要注重与学生的兴趣与接受程度。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如语音比赛等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学习生活中体验德语这门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介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自主地去了解最新的与德国有关的资讯,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德语的兴趣。

三、寻找促进学习持久性的方法

对于第二门外语的学习,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因为对其有好奇感,于是兴致盎然。但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热情逐渐降低,所以保持对德语学习的持久性成为德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善于理解和宽容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其学习的情绪,帮助其克服学习中的困惑和障碍。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唱德语歌曲的方式,让大家在优美欢快的音乐中,记住歌词中的德语表达方式,感受丰富的德语文化。

因为德语是作为第二门外语,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它所占用的课时不如英语充足,同时也不如英语一样可以把听说读写分门别类地教学。于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德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必然。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对象与教学要求的不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手段,寻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者;英语衔接;三语教育

新疆于1992年开始建设“民汉兼通”试点学校后部分民族中学开展部分课程即数理化后加英语用汉语授课,其余课程用母语授课的双语教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提出了三种模式的双语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双语高考人数和对双语人才的需求上升的缘故新疆高校实施理科双语实验班,为双语高考生或入学后通过汉语水平测试达标生免去汉语预科,与汉族普通班学生编班学习专业课程,并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少数民族外语教学成为汉语教学后的第三语言教育,“这是由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融合,共同繁荣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笔者在研究生教学实习阶段从事一学期的双语班英语教学和对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少数民族双语学生英语教育现状调研中体会到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衔接问题。如何衔接少数民族双语学生中学和大学生外语教育称为当下值得注意的事宜。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三语教育现状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新疆人口分布呈现出主题少数民族大杂居、民汉杂居和不同少数民族相互杂居的格局,从语言环境来看差异程度较大。考虑到社会语言环境和基础教育师资,新疆教育部门推出三种教育模式:模式一,理科课程及外语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母语;模式二,民族语文用民族语言授课;音乐等课程中涉及民族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族语言,其他课程用汉语;模式三,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

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在双语背景下三语教学的实施使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三语教学现状引起了关注。姜秋霞等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三语教学研究得出母语、第二语言(汉语)和外语三种语言的相互迁移,外语学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发现外语师资不足、学历偏低和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较低而且单一;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干扰和迁移也成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之一。张贞爱等对北方民族地区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学生的三语教育认同研究中显示上述民族中学生与西部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有较高的三语教育认同度,在学习三语时原语及二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具有支撑性。文华俊对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学生英语现状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方面能力较好,但从学习环境来看条件简陋、教材不当、课时少、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从内部因素分析得知维吾尔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但是母语和汉语对英语学习干扰明显。阿不都克尤木江在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外部学习动机较高,但是对学英语的时间投入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英语课程没有被纳入到升学必考科目中,以及教材设计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双语中学生英语学习。

二、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班三语教育现状

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几乎都达到了免汉语预科的标准,使得新疆高校调整对其的语言教育模式。少数民族理科专业学生课程授课基本实现了汉语授课,同时为双语班学生开设了英语课程,并其纳入到高校正规教学范畴,使外语教学更为规范。

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的研究发现“学习英语的动机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并存、外语文化指向与母语文化指向并存、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目标并存、长远性目标与近期行目标并存”的特点。严兆府提到英语学习态度调有以下差异:(1)性别差异,男生学习的情感倾向低于女生,女生对学习的愿望较男生强;(2)学龄层次差异,预科生对学习态度不稳定,大二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付诸行动,大三至大五英语学习行动减少;(3)院校差异,综合性大学学生与师范类学校相比有更高的积极性;(4)生源差异,北疆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评价高于南疆学生。文华俊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热爱英语,重视英语,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语言迁移情况复杂。

笔者对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大二理科双语班共计119名少数民族学生就目前学校针对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随堂征求意见发放问卷和课后访谈了解到大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大二学生,但是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没有清晰的思路;大二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方法。针对英语课纳入到必修课范围内态度调查示25%的学生认为应按个体兴趣以选修课的形式学习;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调查发现43%的学生觉得教材编写不合理,希望教材附有少数民族母语注解的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授课方式调查显示36%的学生希望在讲解语法部分时使用母语说明。54%的学生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不够正规导致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

三、中学少数民族英语学生与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比较

中学与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现状的比较有助于发现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笔者通过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比较:

(一)教学比较。中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到英语基础知识,但是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从目前的教学性质来看中学英语由于未被纳入到升学考试学校并未给予很大的关注;教学方法上虽授课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但使用率不高,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大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要求纳入到正规教学范畴内,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注重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动机比较。对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少数民族双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中发现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英语课程成绩在中学阶段不影响学生升学,英语课称为学生的“娱乐”课,缺少更多的动力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焦虑动机较高,英语课作为三语学习不但有母语和二语的干扰,而且更让学生焦虑的是考试成绩。与中学相比,大学生对英语认可度高,学习目的更清楚。工具性动机也较高,示意出通过学习英语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性知识或为今后的研究生的学习准备。

(三)态度比较。通过对31所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示意出积极的态度,但是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却并不多。对于大学组来说,双语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出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多数学生有学习目标并为实现目标作出相应的努力。

四、解决民汉合校中学双语班与大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英语学习。中学少数民族双语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上外部动机高于内部动机,在外语学习中外部刺激引起的反应可以不断强化学习的动机,而且根据目的的长短性来获得不同的成就感。内部动机,包括通过参与学习而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语言习得角度看内在动机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向正确方向发展。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有关英语高考变为社会化考试采取一年多考形式,鼓励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自愿参加英语考试使取得的成绩按百分比适当加入高考总成绩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正确阐明英语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二)加强师资培训,调整授课方式。调查总结三语教师最适合向他们授课,因为使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三语言会有不理解之处,可借助母语有效的解决。高校外语专业应开设师范类少数民族英语本科专业,同时开设三语习得和教育研究课程和机构便于发展学术型和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有效利用欧洲使用的三语教学方法CLiL,强调语言习得和技巧同时也加强语言使用技能。从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纳互动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开设英语角及话剧表演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交际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立体语言教学平台,全方位促进学习外语。

(三)调整课程设置,选择合适教材。课程设置直接影响进度和连贯性,校方应在固有的课时基础上提供自主选课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语言课程。教材上按照学生认知能力和外语水平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针对性强的语言教材,尽量使用原版教材(并配套编写多语言参考书为广大少数民族学生选择使用)“外文原版是专业学科领域比较成熟的国外教材,语言地道,是开展双语教学的最佳教材。使用原版教材可使学生在更高起点上学习国外前沿学科知识,了解学术和科技动态,习得纯正的专业语言表达方法,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在人才培养格局逐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盖兴之.三语教育三题[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2(06):83-88.

[2]付东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01):131-135.

[3]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38(02):129-135.

[4]张贞爱,俞春喜.北方少数民族师生三语教育认同研究――以维吾尔,蒙古,朝鲜,哈萨克族师生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2(01):16-23.

[5]文华俊.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阿不都克尤木江・芒苏.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与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新疆第五届研究生社科论坛发表的论文,2013.

[7]吴霞,古丽扎,塔力甫.新疆师范大学理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学习动机类型及男女生学习动机类型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04):164-167.

[8]CenozJ.towardsmultilingualeducation:Basqueeducationalresearchfrom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m].multilingualmatters,2009.

[9]李颖.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2(02):49-57,88.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9

关键词:二外日语;学习主体;教学主体;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12-02

随着英语专业在全国各高校中的普及,外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也已广为开设。在众多小语种中,日语的选课率及受欢迎度明显高于其他小语种,二外日语课程的建设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现阶段在独立学院中的二外日语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几年来的教学活动,研究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的二外日语教学提供启示与帮助。

一、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动漫大国的日本,以其丰富的题材,可爱的人物设计,时尚的视点捕捉等优势在中国学生中有着极大的市场,这也带动着年轻学生对日语的好奇与兴趣。英语专业学生在自由选择第二外语课程之时,相较于其他小语种这一突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习主体方面

1.动机简单。独立学院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薄弱,学习的持久性相对较差。因对动漫的喜爱而选择日语的学生人数占整体选课学生人数的绝大数。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在于学习日语能为了解、观看动漫提供更多的帮助与便利。汉语与日语中普遍存在的汉字,让许多学生对日语产生了误解,以为中国学生对汉字极其熟悉,那么学日语理解起来也不难。当然这一想法是错误的。

2.动力不足。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的学习作为专业内容,对日语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有相应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等,而二外日语则没有相应有要求。日本语能力测试应学习者水平的不同,共分为5个级别,对考生也没有时间、年龄、专业等方面的限制,但获得的证书其含金量则很高,被全球所认可。比如去日本留学,接收的日本学校都要求留学生有相应级别的证书。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日本语能力测试考试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此外,依据对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会使用到日语,比如机械、医学、计算机等相关的外贸公司。学生以为学日语仅仅为了修学分,对以后的工作没什么帮助,局限的毕业展望也影响到学生对日语的重视程度。

这一现状再加之简单的学习动机,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上课初期学生学习的呼声及热情较高,但随着课程的慢慢深入、难度的加大,学习的动力下降、懈怠的现象。

(二)教学主体方面

1.教师配备。独立学院多有学校较为重视的专业,其中文理相较,大多出现“重理轻文”的结果。而身为“文科”的二外日语教学,作为边缘中的边缘被忽视。学校在师资配备、资金扶持等方面表现出劣势与偏差。即便日语是外语教学,许多的独立学院并没有引进日语外教,而是单纯的依靠中国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课程。然而从事日语教学活动的教师人数较少,可以参与的专业研究机会也十分有限。新入职教师学历虽然相对较高,但周而复始的教学环境往往会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下降,教学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此外,在教授实践中,注重语法句型,忽视外语听说能力的现状普遍存在。这往往会出现许多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开口说外语的“哑巴日语”的出现。

2.课程设置。目前的二外日语教学计划,大多是三至四个学期,一周4个学时。较少的课时设定安排不利于日语课程的教授。特别是基础发音部分,以五十音图为例。作为日语专业教学,五十音图的学习练习部分大约会占有三十多个学时,然而二外日语教学则仅有其一半。仓促的发音部分之后,便进入基础课文学习,对假名的不熟悉加之较多的课文单词、句子,会加重学生入门阶段的不适与紧张,让许多学生感觉到跟不上。全部学期一共196个学时的教授,只能保证基本上学完初级日语教材,然而这对于大四的学生,特别是要考取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是完全不够的。考研的二外日语一般是要求中级日语水平,但为了保证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授课进度上不能过快,能保证初级日语讲授已是难得。而初级日语与中级日语的跨度较大,学生在自学中的领悟与效率往往不够,这完全不能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

3.教材使用。第二外语日语教材大部分使用的是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一书。就目前教学情况分析,书中的单词与场景设计虽然很接近日常会话,内容也较为丰富,但语法体系不够完备,难成体系,导致学生经常弄混,用错。另外,书中对专业词汇的称法也有别于其他教材。比如,在专业日语书籍中使用的是“五段动词”、“一段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而在《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一书中则变为“一类动词”、“二类动词”、“一类形容词”、“二类形容词”等,使学生在使用参考资料时不能顺利的做到概念转化,增加了学习难度。

4.教学偏重。不仅仅是日语教学,现在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语言习得,轻视国情文化的介绍。虽然同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在文化、社会、民族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单词、句型、课文的掌握程度,并将此作为考试考核的重要标尺。

(三)中日关系的大环境方面

中日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对日语课程的态度。中日之间敏感的关系导致许多民众包括学生产生对日语的抵触情绪,甚至觉得“学日语就是汉奸”这样的想法也存在。众所周知的等事件在校园中影响较广,“反日情绪”高涨。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游行活动,但“学日语丢人”的想法却在部分学生心中留下根基。

二、改革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外贸公司,从事与外语相关的工作。而与外语相关的工作,极有可能与日语有交集。针对学生选课的单纯动机,可以向学生阐述日语在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的可能性,使学生了解二外日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是将来可能会派上用场。而且在当前的外贸公司众,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与其他小语种相结合,能够做到多语种转换的复合型人才更适应时展的要求。学校可以邀请毕业生来校作报告,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讲解“技不压身”的道理。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有母语优势之外,对英语的掌握也较为扎实。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所调整。特别是日语单词中有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语,例如“ケ`キ”(蛋糕)与cake,“ベッド”(床)与bed等词汇,在讲解中将日语、英语相结合,激发学生词汇量的扩充。同时,日语与汉语的对比学习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外表相近但意思不相同的表达,比如日语单词“娘”的意思是“女儿”,“色”的意思是“脸色”等。

(二)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而是应该运用便利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适时的将日本的文化等内容贯穿到课堂讲授当中。可以设置学生五分钟的演讲,既可以锻炼演讲者口语表达又可以做到听讲者的听力训练。选取欢迎度较高、语速较慢、日语原版的动漫节段或日剧电影节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模仿学习其中的语速、语调、词语表达等。课外的教学活动应丰富多彩,可以创办“日语角”“日本文化课”等内容,将日本的茶道、花道、饮食文化、动漫文化等内容引入到校园当中,鼓励学生选择喜好的题材,进行比赛、展出等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全校学生带来课外知识的学习机会,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去日本留学机会或者是招收日方的留学生来本校学习进修等,随着更多日本学生的进入,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日语学习交流的环境。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进修培训或者出国培训的机会,使教师及时将日语的发展变化传达给学生以提高日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教学效果与质量。增加校企合作,可以选派教师进入日企进修,通过与日企工作人员的接触,身临其境的感受日本人的做事风格与语言交流技巧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引进外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校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作为外语一员的日语,只是交流的工具,不能对其附加上更多的政治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一衣带水的中国与日本,除了官方合作外,也在加强着民间合作。虽然过程中会有日本右翼分子不当的言行,但作为日语学习者的我们应该冷静分析和面对,而不是被蛊惑煽动,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五)以文化差异为视点,介绍日本文化特点

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发展至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一面。中日文化的差异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日语被称为“暧昧语”,对这一词汇的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语言,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则更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三、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还应在开设二外课程的同时,掌握其他语种。这一点不仅是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了解的,更是教学主体应该注重的。日语教师在传到授业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也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展同步,将最新的日本及日语动态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学生、教师、学校的配合与努力下,二外日语教学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侯亚琼.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高二语文教学进度篇10

论文摘要: 本文探索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指出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具有优化语言实践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的积极作用,总结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实施的效果和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并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忽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这导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上重点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患上了“外语聋哑症”。“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特有名词的应运而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过课堂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输入,还需要有足够的机会在适当的情景语境下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与实践,继而达到巩固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真实环境与条件。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上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与文化生活,活跃英语学习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1.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起步较晚,发展很快,效果很好,空间很大。早期的英语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形式多以学生社团(大学生英语俱乐部)发起,挂靠系部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英语第二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对开辟与建设第二课堂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英语俱乐部的不断成熟与壮大。我院领导在抓好第一课堂建设和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组建学科辅导团队,积极发动青年教师,形成固定的成员,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专门辅导,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在启动我校英语改革工程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被定为一项重要的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和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在我校的实施。

1.1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了对英语角,大学生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先后成功举办了口语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两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院以全国大学生“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契机,组建兴趣小组,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专项技能。在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和比赛当中,认真组织好竞赛的初赛组织工作,做好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代表我校参赛,以彰显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现我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风采,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大学英语部组织我校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西门子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全国性的高水平英语竞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各类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大气科学系02级林娜同学在2005“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一等奖,综合得分在三名获一等奖的选手中排位第一,并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优秀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参加英语演讲类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写了该奖项的一等奖一直由少数高校包揽的历史。2007年我院04级秦岭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08年我校08级应用物理专业赵骉同学获得三等奖,07级国商英语专业蒋欣获得优胜奖。大学英语部由于出色的组织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多位参赛选手的辅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同时,我院还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008年我校共有870名学生参赛,我院英语专业的黄戈同学获得b类一等奖;05级气候专业徐婉筠同学获得c类特等奖;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赵畅获得c类一等奖。我院主办的“语言文化周”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品牌。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门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风建设都更上了一个台阶。 

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实践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范围,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基地。我院利用无线电波播音系统,创办了“空中英语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我校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实施和深化,我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顺利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广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第一课堂中由于大班教学中很难解决的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好的吃不饱,差的撑肚皮的”难题,使第二课堂成为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语院先后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大学英语口语、视听、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环境。语院还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如外教讲座、名师讲座、学习方法讲座等。为了加强学生四级后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过四级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口译班、英语实用能力培训班、英语提高班,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包括跨文化交际、外教口语、视听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但是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之处和巨大的拓展空间。

2.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第一阵地仍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充分利用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目前已经拥有英语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是目前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效率,进而反作用于第一课堂教学。 

2.2重视英语第二课堂,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抓好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公认。很多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搞好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大学英语部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外籍教师和大学英语部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强了对英语角活动的指导,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使英语角的活动特色鲜明,并成为学生进行自由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运用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英语会话、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使每学年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2.3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我们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学生社团,努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的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而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在继续保持和加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传统三大板块(英语角、宣传窗、讲座)基础上,联合团委和学生英语社团应该不断发掘新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同时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实施“五个一”英语学习工程的号召,使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有成果。未来可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英语活动月”系列活动,包括各类英语竞赛(英语小品,口语,写作,翻译,英文卡拉ok,英文书法,知识问答,词汇)、学习交流活动(校际英语学习交流活动)、电影赏析、学术讲座(外教讲座周,四、六级名师讲座等)、英语游园、大型英语文艺晚会,等等。创办“大学生英语学习报”使其成为我校大学生展现英语才能和学习成果、了解英语学习和英语动态、交流英语学习体会心得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大校际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交流,和兄弟院校交流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经验,联合举办大型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加强和搞好我校英语学习网站建设,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是适应和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需要和重要成果之一。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要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丰富的内容,更要始终体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特色,坚持走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之路。

3.结语 

 

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进行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相结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和效率,把实践中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经常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及效果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2]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