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十篇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十篇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48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1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2

不久前,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和火烈鸟影视基金相继宣告成立,并计划推出多个电影项目计划;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影基金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投资制作10部合拍片;几乎同时,红利影视基金也宣告成立;今年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宣布与好莱坞梦工厂合作建立“东方梦工厂”计划。纵观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支新生力量格外耀眼。不断涌现的影视基金和投资项目如汹涌波涛,倒映出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诱惑力。大量资本的介入将对中国电影业格局产生深层影响。

政府搭台,资本唱戏

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中国内地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达18支之多。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多样,但采取的组织方式大多是合伙制私募基金。在这种结构中,由负责管理基金的机构或投资家充当普通合伙人,他们的出资比例往往只占基金很少部分或以劳务出资,对该基金承担无限责任,负责基金实际运作。而主要出资者则是有限合伙人,他们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对基金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并不负责事务执行。通过这种结构实现“富人+能人”的结合。

仔细分析这些基金信息,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在2007年之后才浮出水面。2007年6月,我国开始实行修订版《合伙企业法》,赋予合伙私募基金合法存在的地位,获得“准生证”的合伙私募基金又靠其投资机制上的优势获得了投资者青睐。首先,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而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可能造成的双重征税问题。其次,私募基金的募集采用“承诺资金制”。合伙基金的投资者通常在基金发售期先承诺认购一定量的份额,但实际上仅按一定比例支付认购份额,其余资金在基金进行实际投资时再按照认购的比例分批注入。比如一壹影视投资基金,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总裁罗万里介绍,一壹基金的首期仅需缴纳10%的资金。通过承诺资金制,投资者可根据基金的管理状况和项目的进展,决定是否提供后续的资金投入,更具灵活性。每一次资金投入,实际上也构成了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一次评估。此外,合伙基金在利润分配和管理机制上相较于企业制往往也更简单。

除了机制上的优势,2008年以来不景气的股市,以及各地为吸引投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亦促成了私募基金的繁荣。如在天津,根据《天津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的通知》,“凡天津市注册并经备案的基金管理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均可享受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两年全免、后三年减半,房产税免征,新购办公房补贴每平米1000元,高管人员所得税减免,递延收益所得税全免等六项优惠措施。”在如此大力度的政策优惠推动下,天津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地——至2012年1月底,天津累计注册中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2413户,占全国的60%以上;注册(认缴)资本4609亿元,占全国注册总资本的一半以上。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影基金、星空大地、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汇力星影等众多基金均选择在天津注册。

除了私募基金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外,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基金还能受到国家额外的扶持,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淘金。

雷声大,雨点小

相较于近年来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出的热钱对电影业的直接投资,私募影视基金的投资有一定的优势。前者的投资者往往非电影专业人士,只是跟风出于为私人需求投资电影,例如捧某个演员或导演等,投资者的盲目或别有用心致使电影项目缺乏有效的制片管理,使中国电影陷入了粗制滥造的怪圈。而私募影视基金则强调依靠专业人士的智慧,并往往与影视机构有战略性合作。如运作的较为成功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就与中国电影基金会有密切的联系,一壹影视董事长王一洋也担任着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副会长,深厚的业界人脉使一壹基金成功参投中国电影集团的多个项目。

在另一只影视基金国影基金的管理团队中,则囊括了杨步亭、李前宽、王国伟等多位电影业内资深人士,并与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成功介入多部合拍片项目。此外,影视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也会强调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评估项目潜力、制定组合式的投资方案,以管控风险。

专业智慧的注入使行业外资本对电影业的投资更加理性,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前景值得期待。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众多私募影视基金声言募集的资金都至少高达数亿元,18支基金声称募集资金的规模累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但至目前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私募影视基金所声称的筹资额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存在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有意夸大的现象。而基金所实行的“承诺投资制”也限制了其投资能力。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的总裁罗万里介绍,影视基金的首期到位资金往往只占目标筹资额度的10%,但首期投资者是否愿意在后续项目中跟投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业自身的市场环境和制片机制不够完善,影视基金投资存在极大风险。国内电影市场近年来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2002年以来的年均票房增长速度高达35%,但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弱小,票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80%以上,其他收入渠道没有得到充分开拓,真正实现盈利的电影项目很少,影视基金的投资不得不慎之又慎。

电影制作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即便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好莱坞电影业,在全球性盈利渠道得到充分开拓的情况下,能取得盈利的电影项目也不过占比20%-30%。因此保持长期稳定经营的电影公司往往都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公司,靠少数成功影片来填补其他影片的亏空。同理,为了降低风险,影视基金在向好莱坞投资时往往采取“打包”方式,选择某些有潜力的电影公司,整体投资其开发的一系列项目,而很少投向单一项目。

曾有学者跟踪研究了2004年-2008年间美国私募基金在好莱坞的投资项目,发现能获得基金青睐的项目几乎都来自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厂,而投资项目中“打包”的电影数量平均在22部左右,投资期限在2年—5年间,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但在中国,能在2年—5年间达到生产20部以上电影的影视公司数量很少,难以达到影视基金的避险要求。

完片担保制度:成败的关键

除了中国电影业和影视基金各自在规模上的问题外,一系列制度的缺失也使电影项目与影视基金投资难以实现对接。曾参与组建中美合资的铁池电影基金却遭遇失败的天使之翼影视投资公司总裁戢二卫表示:“按好莱坞投资电影的流程投资中国电影完全不可行。因为电影投资中的很多必要环节和基础设施,在国内是缺失的。”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完片担保”制度。

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被完成和递交发行,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而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其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

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了他们的投资信心。而完片担保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以尽可能地使电影能按照规定时间和预算完成。

具体来说,完片担保方在影片前期准备时,便会派出专业人士对电影剧本、拍摄日程和预算方案进行细致评估,其中一些容易超支的元素,如外景拍摄、特效场景等的成本更会被严密测算。当他们认为制片方所制定的预算难以完成这些场景,会要求他们修改预算。接下来,完片担保方会与制片人及其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监制、外景制片、主要演员和财务会计)会面。团队成员的过往记录会得到仔细考察,例如摄影师以往是不是在每个镜头的布光上花费太长时间?导演是不是不提前准备分镜头,以致每个场景间会有时间延误?明星过往是否准时出现在片场?主演是不是跟导演是情侣关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要求制片方提供解决方案,降低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

在制片过程中,完片担保方更会进行严密监控。他们会要求审核制片支出,支票必须经他们签署才能兑现;拍摄时在现场查看;观看所有的素材;参与所有的制作会议;并要求制作方定期递交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方式,完片担保方能及时了解影片的开支情况,纠正潜在的超支因素。当出现麻烦时,完片担保方更可行使权利接管影片,例如开除某个不履行合约的主创人员。此外,完片担保方还会要求制片方为一些风险较大的因素投放专门的保险,如剧组人员的人身安全、道具、布景和服装保险等,以期分担自身风险。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3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影视剧基地建设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各种营运模式的分析,为新时期我国影视剧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所讨论的影视基地特指为影视剧制作而专门投资建设的外景地或内景地。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的影视基地基本分为外景基地和内景基地两大类型。内景基地大多存在于各电影厂或电视台内,这些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足够的占地空间,不可能建设外景场区,摄影棚也主要为满足自身的影视作品拍摄使用。近两年,为了打造中国电影制作平台的“航母”,中影集团在北京怀柔建设了占地500亩的中影基地,堪称国内影视内景基地的“巨无霸”。该基地已建成的摄影棚最大为5000平方米,另有系列的3000平方米、1200平方米的摄影棚多个,具有年产故事片电影80部、年产电视剧500集的能力。

以外景地为主的影视基地遍布各地,涵盖了从春秋战国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街区,尤其结合地域文化集中反映当时历史风貌的建筑群体更具有代表性。这些外景地为制作反映某个年代故事的影视剧提供了很好的拍摄空间,同时也成为当地影视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空关系考察,现有的影视剧外景地分为两类,其一为时空复合型影视基地,即在基地内建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或街区,以满足多种影视剧制作的需要。时空复合型基地一般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其二为时空单一型影视基地,即在基地内根据某一个年代或某一个区域建造影视剧制作场景。单一型基地一般占地较少,往往因拍摄需要而建造或利用场景,使用率相对较低,一些基地的后续投入明显不足。

从因果关系考量,影视剧外景地可以分为先剧后景和先景后剧两种类型。对于某些大制作、大投入的剧本,常常根据剧情要求建造永久外景和内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其拍摄的场景地也将成为旅游的热点。先景后剧类型基地的建造,更加考虑贴近年代、贴近地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更加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近些年建设的影视基地以先景后剧类型为多,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

二、我国影视基地运营模式

无论哪种运营模式,都需要成规模、上档次的硬件设施。当前,我国大多数影视基地的硬件构成大同小异。为影视拍摄而搭建的建筑、院落、街区是硬件构成的基本要素,将这些硬件设施赋予不同时代特征时,便构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景区。对于影视基地与旅游内容密切结合的项目,需要景区内有大量的建筑空间,往往将街区建筑做细做实。多数影视基地在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综合所有影视基地从春秋战国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已经一概囊括在内,其建筑类型包括了宫廷建筑、民居建筑、商贸建筑、寺院建筑等。所以,现有影视基地的硬件设施能够基本满足古装戏对于各个时代的建筑、院落和街区的需求。少数影视基地建设了欧美景区,虽然规模有限,但也弥补了部分国外场景的拍摄之需。

影视基地的基本功能无一例外地为满足影视节目制作需求。从现有的基地看,除了中影集团怀柔基地外,其他基地基本以影视制作外景基地为主,辅之以部分摄影棚或演播馆以补充内景制作的需要。中影基地主要定位于内景和后期制作,但在项目规划方面也保留着外景地开发空间。影视基地的第二功能是影视文化旅游。将旅游作为产业要素与影视基地嫁接,在国外已有多年的运行经验。我国在影视基地创建初期,基地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伴生旅游项目。

影视剧拍摄加旅游已成为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基本运营模式。影视基地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场地出租、配套服务(包括餐饮住宿、道具加工、场景搭建、交通工具、群众演员、后勤服务等)与影视旅游(包括景区游览、体验、旅游产品、食宿服务等)两大方面。近年来,少数影视基地开始显现其聚集效应,吸引影视投资与制作单位在基地内设立机构,使得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原来的制作加旅游的基本模式扩展为影视产业运作模式。

研究发现,影视基地收益较好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改革开放的热浪引发了人们对各种新奇事物的热衷,加上庞大的追星一族,使得影视剧基地热闹非凡。经过理性积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时尚追求升级换代,影视基地的经营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但由于影视基地的投资巨大,以制作加旅游基本模式的收益平衡投资的影视基地可谓凤毛麟角。影视基地不同于地产项目,不得不将自身经营战略定位于长期目标。因土地成本和投资来源的不同,影视基地之间的投资回报期望值也有所不同。

影视基地也不同于影视主题公园,虽然二者都以影视为题材,但影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为主要功能,而影视基地却以影视拍摄为主,附带影视旅游功能。影视主题公园更加关注游客的娱乐性、参与性和消费性,以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结合著名影视剧中的人物、场景等,创造新奇、刺激的感官效果。众多的影视基地在建设初期已经考虑到了影视旅游功能,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影视基地具有了鲜明的活力。

三、我国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现有的影视基地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大众对影视剧产品的需求由强烈转向理性,由前些年的追逐明星阵容,逐步转向注重内容和制作,提高了对影视剧的欣赏品味。我国每年生产的影视剧数量稳中有升,需求趋于精品化。所以,以同质化为基本格局的影视基地,需要充分考虑为制作影视剧精品而服务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定位层次,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在特色与服务方面狠下功夫,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一)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拓展影视基地功能。

影视产业链包含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对于条件欠缺的影视基地,自身勿需建成大而全的产业链,立足整合各种资源,与业界形成互动,共同构筑一个资源共享、互补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可以与周边地区的影视基地或文化旅游设施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共同做强区域影视产业。

影视与旅游结合已是一种世界时尚。好莱坞环球影城式的影视旅游在国内尚未形成,但影视拍摄引致旅游的思路,基本是我国各影视基地的建设初衷。影视旅游项目属于后影视产品开发范畴,而后影视产品开发在影视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创造价值往往高出影视产品本身的销售价值。资料显示在好莱坞影片的进账中,影院的票房收入只是其中20%,后电影产品开发,例如通过其他媒体传播以及衍生产品生产销售等占其影片总收入的80%。我国影视基地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于影视制作过程和制作技术尚处于不甚了解的阶段,所以对于影视拍摄内景、外景充满好奇,影视旅游具有较大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对于影视旅游的诉求已不再是简单看几个拍摄实景,看几段粗制滥造的模仿剧情表演,而是要求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吸引人的旅游安排,这一点普遍成为我国影视基地关于影视后产品开发方面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内容所在。

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融入当地、回馈当地,与当地社会和谐共荣,才能从当地政府和民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夯实影视基地发展的社会基础。横店基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的利益与农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使农民参与到建设、管理和运营之中,解决了大量的农民就业问题。在讨论开发和形成影视基地产业链的时候,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的因素。

(二)影视基地建设应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影视基地可以作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载体和平台,发挥其自身聚集效应,有条件形成影视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因而,影视基地除了需要取得政府和社会资源支持以外,有必要与资本市场密切合作。资本是产业的助推器,影视文化产品往往需要大制作、大投入,才能换得高收益,如果没有资金在背后的强力支撑,影视文化的产业规模便难以形成。我国的影视文化产品需求空间巨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要求我国优秀的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所以,影视文化产品对于资本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一方面优秀的作品在期待着资本的青睐,另一方面资本也在寻找着合适的作品,而影视基地具备天然的条件为二者牵手合作。影视基地自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寻求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影视文化产品投资机构,以其专业运作的资源与投融资机构对接,参与媒体运作。实践证明,当某种产业要素在某一个地方形成明显聚集时,资本也会逐渐在该地形成聚集。横店基地已经开始吸纳影视投资,中影集团和时代华纳向其合作投入4.2亿元,成立中影时代华纳横店影视公司,先后拍摄了《投名状》、《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同时,包括华谊兄弟在内的国内多家传媒机构落户横店,仅2007年入驻横店的影视机构的影视制作投资达7亿多元,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

(三)影视基地运营应与传媒人才培养和传媒知识普及相结合。

影视基地作为影视文化产业重要平台,是传媒人才培养较为理想的实践场所。它的内在要素包含了传媒各专业领域,既适合学生单一专业教学实习,又适合综合性教学实践,因而,影视基地应成为各大学传媒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传媒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各传媒机构对于本科人才的需求基本以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传媒业界环境,仅靠学校课堂和实验室教育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传媒大舞台实习实践,才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往各传媒专业的教学实践大多重视面向电台、电视台及社会制作机构,而在产业化背景下运作的影视基地,从创意到制作乃至交易,可以在更宽的专业领域里扩展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才干。

有条件的影视基地应主动与各大学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在此过程中也引进了大学的智力资源,成为影视基地发展的专业后盾。同时,利用影视基地的条件,与大学合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影视专业培训班,或者直接申办相关教育机构,为影视基地不断输送各种人才,满足进驻的各影视机构的需求,也可以不断提升影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影视基地应主动承担起传媒知识普及教育任务,大众了解传媒内容生产制作过程会进一步走近传媒、理解媒介,提高自身的媒介修养和欣赏水平,在受众和媒体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互动关系。因而,影视基地不宜拒绝游人参观,如果在剧组拍摄阶段,需要妥善处理好拍摄现场与游人参观或参与的矛盾,既对游人充分开放又不干扰影视剧制作。剧组和基地人员应当正确理解公众参与的意义,在管理方面多想办法,比如在景区内增加一些反映影视剧制作历史的展板说明或实物展示等,使影视基地成为普及传媒知识的场所。

(四)给影视基地注入文化之魂。

影视基地内的景点建设或者由某一部电视剧而起因,或者依某一历史时期而设计,基本上都为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服务,并没有深入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景点设施如同躯壳,如果里面缺少血肉,景点便缺乏了生命力。要使各个景点鲜活起来,就应将文化内涵装入景点,而目前的影视基地普遍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进。本山影视基地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基地在建设初期已经计划将建成后的沈阳北大街恢复其在上世纪初的生活原貌,除了不便进行的内容,都可以按照当时的社会情景展示给游人,包括餐饮业、商业、市井艺术、生活习俗等,充实了影视基地的文化内涵。影视基地的旅游项目应当成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不能将影视旅游停留在简单的购物、餐饮或低俗的表演上,而应与景区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相结合,构建旅游内容,打造旅游品牌。影视基地还应成为当地举办多种文化活动的场所,为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作为影视基地的配套设施,应具备举办一定规模的论坛、会展的条件,将影视基地建成影视文化的交流中心。

提高科技含量是提升影视基地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影视基地发展初期一些以旅游为目标的影视城,设计了大量的声光电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多为宣传封建迷信、装神弄鬼的设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水平,已使广大游客颇为反感。科技是提升文化内涵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好莱坞环球影城的众多场景,体现了文化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意境,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五)给影视基地植入国际化元素。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影视旅游;影视作品;策略

一、影视作品在影视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影视作品对于旅游地的促销宣传作用是巨大的。影视作品作为沟通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桥梁,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和旅游吸引力,从拍摄一开始就能发挥出其强大的促销宣传作用,间接地向人们介绍了影视拍摄地,吸引人们到它的拍摄场地去旅游,一部热播的影视作品就可以带旺一个旅游点。影视作品对旅游地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展现,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出演的明星、惊险场面、激动人心的结局和最佳的拍摄角度都能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刺激旅游者的欲望并且十分强烈地美化当地形象。

(二)可引导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

影视作品对影视旅游的发展起着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是因为当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人们一个完美的影视拍摄地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这就自然而然地对影视拍摄地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尚未开发的要进行开发,开发得不够的和已陈旧、过气的要进行再开发,才能适应影视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出现极具开发潜力的优美风景,而这些正好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这就可以起到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发了的旅游景区,由于拍摄影视作品的视角独特,能够展现给旅游者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因此,可以根据影视作品对这些旅游区的描绘,从新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项目的再开发。

(三)可扩展影视旅游资源的范畴

影视作品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影视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是旅游资源,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易逝的;二是拍摄影视作品的外景地,特别是专门为拍摄所建立的影视基地,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外景地是静态的、不易逝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旅游资源,因为影视作品可以将融入其文化内涵的拍摄所需要的自然旅游资源,成功地转化成人文资源,从而扩展了影视人文资源的范畴。

二、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影视作品的时效性

影视作品的拍摄是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段性,拍摄的场景也是既定的,影视拍摄地的旅游业发展很容易造成时空集聚,即某一时段、某一地点旅游者蜂拥而至,并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过了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失去了旅游者的关注,又将造成影视拍摄地的经济萧条、场景荒废等另外一系列问题。影视作品的拍摄有时要涉及多个影视拍摄地,这必然会产生影视拍摄地之间的品牌竞争。同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但同行业间不良的激烈竞争在影视资源方面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对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影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大多数影视拍摄地只是立些牌子简单地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够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巨额投资的影视城和一些影视拍摄外景地,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制作工艺粗糙,设计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体现得不够,难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更别说吸引回头客了。

(三)盲目大量投资

影视作品对影视拍摄地的影响是有时限的,在有限的时段内,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长非常容易掩盖旅游者增长率下降的事实。因此,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旅游业迅速红火,很可能造成地方对旅游业的投资过大,尤其是对宾馆、餐饮业、交通业等这些从计划、建设到运营本身就具有一定时段性的项目。如果项目建设赶不上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投资,造成投资失败的结局。影视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忌讳不做长远规划、盲目大量投资建设,那将造成影视拍摄地旅游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个别项目重复性建设

投资商们急功近利,不做长远的规划建设;盲目跟风,看别人这个项目赚钱了就投资建设相同的项目,致使在同一地域内出现了多家影视城,而且“大同小异”。影视旅游产品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经营管理缺少可遵循的模式,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快走向衰落。

(五)缺乏旅游者参与性项目

我国的影视城主要功能是为影视剧组服务的,较少有为旅游者的真正需求考虑的。除了供影视摄制组拍摄用外,它们多数时候都是闲置的。以拍摄场景为主,旅游者的总体参与性欠缺,这就与美国好莱坞影城有了巨大的差距,美国好莱坞影城之所以办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它是以美国好莱坞出品、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作品为主题背景的主题乐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国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场景,并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心灵享受。

(六)拍摄地环境受到破坏

在我国的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破坏影视作品拍摄地的环境,造成旅游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个别影片为了营造出影片拍摄时所需要的场景,大量砍伐影片拍摄外景地的树木,建造大面积的人为拍摄场景,严重破坏地区的植被环境。虽然影片大获成功,也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暂时的兴旺发展,但是被大肆破坏的植被坏境,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也造成对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利用影视作品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

(一)进行有效的促销宣传

需要把握好影视作品热播的时机,再借助各种渠道加以广泛的促销宣传,如图书、媒体、广告、后电影产品、网站等;同时,建立起配套宣传设施,与发行有关影视作品和旅游地的宣传册、招贴等等;另外,大力宣传旅游地近期的优惠政策,如发行优惠券、搞抽奖旅游、对老客户的优惠和举办露天的免费宣传演出活动等,也都能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二)提升影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

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多位于经济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背景良好的区域。各地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应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多建设群众参与性旅游设施,研究游客逗留的时间、旅游动机、旅行方式、消费额度是多少,等等。不仅把旅游者参与看做一种娱乐和商业手段,更应看做一种文化形态,从深层次来说,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的旅游心理,将娱乐活动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让旅游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风情。营造影视主题公园的影视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汇聚人气,恢复剧情风貌,重现街肆林立、人员攒动的繁华景象,让旅游者能够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逼真场景。逐步完善旅游景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扩大接待规模,提高接待等级,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三)大力开发“后电影产品”

“后电影产品”指的是电影产品的投资回报不仅体现在影院一项收入上,还应该包括与电影相关的其他收入,如用电影中的造型开发的物品、卖给电视的播映权、外景地改建成旅游景点的收入等电影附加产品。影视节是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影响力的电影节的开幕吸引大量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可举办大规模的影视节,销售影视作品人物角色的小商品,把影视作品拍摄外景地改成旅游景区,开发由影视作品的主要演员配音的音频旅游商品,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出版影视旅游地图和宣传图册之类的资料等,全方位地发展我论国的影视旅游。

(四)广泛开展动漫文化影视活动

创作独特的动漫影视文化作品。广泛开展动漫文化影视活动,搞群众参与性活动,举办动漫影视原创作品大赛、动漫影视节等大型活动,并由政府出面着手规划建设大型动漫卡通城项目,让动漫影视文化给各地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五)推出民族文化影视旅游新产品

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依托和载体,借助影视作品的广泛推广,打着特色民族文化影视旅游的品牌,推出民族文化影视旅游的新产品,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加深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提炼,增加民族文化的附加价值,将旅游者置身于影视情景之中,充分体现旅游者的参与性,让旅游者体验到切身的愉悦。

(六)创新开发中西交叉文化影视旅游

中西交叉文化的影视作品即为一国拍摄另外一国文化的影视作品。我国的影视作品创作人员不应该只把创作素材局限在本国的文化上,应该不断地创新,适当融入他人的、他国的优势文化素材,再与自身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创作出中西交叉文化的影视作品,进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中西交叉文化影视旅游,共同促进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

(七)合理开发特色影视旅游资源

加强对影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避免造成影视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问题,减少破坏地形、破坏植被与生态环境、破坏景观的自然美及与影视旅游资源的保护背道而驰等方面危害的出现,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遗留的特色影视作品旅游资源,拍摄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并借助影视作品的推介宣传,来合理有效地开发这些影视旅游资源,从而为发展我国的影视旅游事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周青,赵毅.重庆影视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5

纵观近十年影视剧制作成本变化,从十年前的一部剧大几百万,小几千万,单集50万左右,增长到现在的动辄上亿元一部,单集三四百万,甚至更高,影视剧制作成本大幅增长,但发行价格未同步增长,使得影视剧的盈利空间受到极大影响,给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困扰。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影视剧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制作公司着力于打造精品,优质剧本价格日益攀升;拍摄器材设备、布景日渐采用行业先进产品,摄制成本上升;拍摄质量、后期制作精益求精,拍摄周期延长,费用增高;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报酬大幅增长。加上近些年其他行业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军影视业,各种资本争相入围,国家监管越来越严,行业神秘面纱逐步褪去,影视行业在核算、管理上的弊端就凸显出来。影视剧的采购方主要为各大电视台及优爱腾等视频网站,播出平台播放总量存在天花板,收购价格区间相对固定,要想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控制好每部剧的制作成本成为重中之重。

针对影视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这份倡议书可以一直响应,以此控制日渐增长的影视剧制作成本,让影视剧成本回归理性。

一、影视产品的特点

(一)主观性强,判断标准不统一

影视产品属于文化消费品,与物质消费品不同,没有检测产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主要依据观众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来评价。因此,很难用一套或若干个客观的指标、公式来事先判断一部作品的题材、剧本、拍摄技巧、角色表现是否符合观众的喜好、迎合市场的要求。如果影视企业在题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把握不好,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影视产品就会面临销售不出去的风险。

影视剧制作成本具体包括:前期剧本创作与改编服务费;拍摄期演职人员的劳务、场景、车辆、器材、服装、化妆、道具、差旅、食宿等各项费用;后期剪辑、配音、特技等后期制作费。题材不同的剧成本构成侧重点各有不同:情节剧侧重剧情表现,演员片酬成本比重更高;科幻片侧重特效制作,后期制作成本比重较高;古装年代剧相对现代都市剧,服化道、置景成本等相对较高,每部影视剧都具有其独特性,每部剧的成本不具有可比性,无法完全将已成功的项目成本作为其他项目制定成本的参照物。

(二)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影视剧从剧本创作、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播出,周期较长,一般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影视剧摄制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类风险:一是拍摄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风险,包括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大型道具、置景等设备器材损坏风险,一旦发生会引发经济损失、阻碍拍摄进程,若造成演职人员受伤或遇难将使公司承担巨额赔偿;二是拍摄素材的丢失、毁损风险,此风险会造成商业机密泄露、重拍的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影视剧制作内容监管政策风险,作为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对其实行较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

一部影视剧的生产包含了众多复杂环节,凝聚了众多参与者的心血,想要保证影视剧顺利播出,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擦亮眼睛,为每一个环节上好“保险”,避免为各种风险买单,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影视公司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制定不细化,成本结构不合理,预算执行不严谨

影视剧制作各环节是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若缺乏严谨的管控体系,项目团队未深入研究剧本,无法做到各个环节与剧本贴合,未细化量化各项预算指标,仅根据制片人或团队人员的经验,在总的资金框架下随意设定,会导致整个项目预算太粗化、可行性差、不可控。

影视剧的制作成本预算由制作成本和劳务成本两大块组成。制作成本包括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标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管控措施无法严格实施,预算形同虚设。劳务成本主要指演职人员的劳务报酬,这块费用会由于主演定价不透明,结构占比很高不合理。演员市场的强势,使得制片方在演员片酬谈判上经常处于被动劣势,会造成在资金大盘已确定的情况下,制作费用被压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影视剧制作不精良,成片画面品质差,项目效益大打折扣。

(二)成本支出有虚耗,票据获取不充分,税收筹划不到位

影视剧制作过程属于短期投资高,专业性强、工序多的工作,这就需要剧组管理人员对人员、场景等现场工作有很高掌控力,若制作团队不专业,不能合理、统筹安排场景、演员、物资、道具等,就会造成相关演职员人工成本虚耗、租赁场景闲置、采购道具派不上用场等各种虚耗浪费,另外剧组拍摄完毕若将采购的剩余物资回收留作后续重复使用,比如服装,拍摄器材等,则需要发生专门存放费、人员保管养护费等,否则很难持续使用。

在当前的制播环境下,经常出现剧本尚在修改,但因时间节点、平台档期等原因,需提前进入拍摄的剧,这种情况下拍摄前制定的预算,会在拍摄期间由于导演对艺术的要求以及剧本滞后原因,造成实际执行中预算变动很大。因剧本的滞后,相关场景不明确,整体拍摄计划就不够明确,置景人员无法统筹安排工作,会使得部分本可以重复使用的道具、场景利用率低,会产生重新购买道具、重复布置场景的浪费。

影视剧拍摄中的白条现象较多,这是由影视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的,白条不可税前抵扣,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税收成本。近些年影视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剧组成本发票意识有所加强,但采购时要求开具发票需要额外增加税点,同样使得项目税收成本加大。另外影视行业属于人工成本占高的行业,人工成本支出往往无法获取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会导致企业整体税负增加。

(三)跟投方缺乏专业判断力,成本跟踪管控措施不到位

随着行业的发展,大成本剧不断涌现,联合摄制因具有集合社会资金、分散投资风险、整合创作资源、集中市场优势的优点,越来越成为影视剧拍摄的常见投资模式。在联合摄制中,主投方全权负责制作、拍摄及监督事宜,跟投方只根据合同约定享有的摄制过程中重大事项知情权和建议权,并按照约定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对于一部亿元以上投资的大制作,作为跟投方跟投成本少则两三千万,多则大几千万,却无法直接监控拍摄进度,面临制作过程中的控制风险。由于具体执行工作由主投方控制,若跟投方专业判断不强、跟踪管理不到位,一味地将项目管理权利交由主控方人员掌控,制作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无话语权,若最终成本超支,将直接影响到影视公司作为跟投方参与联合摄制剧目的成功。

三、优化影视剧制作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制定预算,执行考核到位

一份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成本预算是一部影视剧拍摄成本管控好的先决条件。好的项目预算,需要经过严格审核把关、充分研读剧本、借鉴历史经验,多方论证、实地考察,几经价格比较制定出来的。预算中每项支出预算均需有据可依,人数、天数、标准等,用同类型同规模的剧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充分论证预算制定的合理性;根据预期主创阵容、拍摄品质,合理估计演员劳务,演员劳务费决定了整体预算的高低,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各影视剧投拍前公示信息必须进行“总投资额”和“演员片酬”公示,公示信息更加透明和丰富。在向上级部门报送成片审查时,必须报送影视剧实际执行的成本配置比例,包括总投资额、总片酬占总投资额比例,以及主演片酬占总片酬比例。严格执行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70%的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正大力通过政府干预措施引导影视行业投拍资金往制作上靠拢,从而降低单部影视剧的投资总额,此外国家大力提倡“小正大”题材剧,不只注重演员名气和流量,而以内容为王,综合考量一部剧的整体质量,实现演员合理定价。

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为行业提供各类专项服务的公司,以租代买几乎可以覆盖影视制作全环节。在横店、青岛等比较成熟的影视城,租赁业务几乎可实现一条龙服务。专业设备器材、服装、道具租赁等应有尽有,租赁公司专业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自购物品的损坏率、丢失率。而且根据租赁期长短,租赁物资达到一定额度可以享受更为优惠的折扣,以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服装、设备、道具的租赁,还能避免自购形式下剩余物资回收、后续保管成本的支出,减少成本浪费。

预算定好了,严格执行最重要。为了强化剧组全体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在项目开机前应由制片人组织召开剧组动员大会,制片人和剧组财务针对审核流程、票据要求、资金收支等提出明确的规定,用张贴制度,发放剧组财务管理小手册等方式强化宣传,将成本节约意识第一时间灌输到剧组团队所有人员脑中。开机初期阶段尤其要严格执行,对没按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费用、资金,坚决不予报销、支付。头开好了,后续管控则会顺畅很多。

剧组财务是预算管控的核心力量,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报销标准,确保凭证附件合规、齐全,并定期向制片人及投资方提供预算执行对比分析报告,对可能出现的超支情况预警提示,协助制片人及时想出解决对策,即使因实际情况需要在总预算范围内进行调整,也需按照预算调整制度有的放矢,合理调整,不能随意调节。制片人要合理安排生产,控制拍摄进度,因地制宜地及时调整拍摄计划,严格控制项目生产周期。

另外可通过对制作团队核心管理人员实行成本控制奖惩、考核机制来进行成本管控。比如对制片人、制片主任实行弹性薪酬,明确约定总的制片成本比预算有节约或有超支,以节约数或超支数为基准给出适当比例的节约奖励或超支惩罚,以此调动项目团队核心人员的成本管控积极性。

(二)强化合同管理,做好税收筹划

一部影视剧制作全程签订的合同达到数百份,大体分为版权合同,演职员服务合同,设备、场地、车辆租赁合同,后期制作服务合同几大类,因合同量大,内容复杂,各影视公司务必在开机前就所有合同进行分类,形成各大类型的标版合同,只对需要特殊约定的个体合同区别对待,规范好合同审批流程,去繁留简,按标版合同和审批流程有序进行,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时间成本浪费。

考虑到影视项目各项风险因素,要求合同签订中须强化风险意识,所有演职人员劳务合同、贵重道具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务必约定保险条款,且在每位签约人员入组之前、设备物资租入使用之前,及时购买保险并生效,避免因安全事故、意外伤害、设备毁损等带来的大额赔偿风险,增加剧组不可预见生产成本。另外主创人员劳务合同必须明确规定演艺人员自觉遵守从业规范,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合作团队与合作对象等十项义务性、责任性条款,以及十五项禁止性条款等。

此外在预算范围内签订各项合同时,需就发票、税收、付款条款把好关,并进行有效税收成本分析,尽可能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税费。合同需明确发票类型、税率、开票内容、付款条件、违约惩罚条款,资金支付方式上将公对公支付途径作为首选,通过积极主动的措施,降低白条量、减少零散支出取不到合规发票的风险,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率。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合理筹划,降低税收。

(三)加强联合摄制剧跟踪管控力度,争取主动管理权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6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传媒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建设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从传媒产业中文化资源的定义出发,归纳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从合理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形成独特优势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人文关怀产业园等方面入手,以期加强传媒产业园的建设。

关键词:

传媒;产业园;文化资源;设计

1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中的体现

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媒产业园区域内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以及地方发展史成就了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环境,这种文化认同涵盖地方特色的习俗和当地市民日常生活特点。因此,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应将这两者作为重要标准,也要重视地方旅游文化和设备等。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应将着力点放在文化资源链上,实现区域化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内容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优势的文化内涵,同时,传媒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着土地价值的增加,通过所获利润平均分配到子区域,以此改善城市环境,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2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广泛、丰富等特点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性文化资源包括环境、人文以及人力资源等自然元素,也涵盖经改造开发后的人为元素。因此,高效率将文化资源置于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是当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如:影视文化基地--浙江横店,它已成为浙江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传媒产业园中文化资源体现。但当前国内也存在者很多“变味”的传媒产业园区,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泛滥化开发利用

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各区域使出诸如“名人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元素,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开采自身文化资源库,让“文化”这一定义泛滥化。同时,观念滞后、创意缺失以及落后技术手段等因素导致文化产品附加值降低,只能获得较小经济效益。泛滥化开发利用在极大程度上失去了绝大部分具有潜质的文化资源,甚至失去二次开发利用的机会。

2.2缺乏资金投入

文化产业从某种程度上属于投资见效慢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产业。文化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特点导致能够用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资金不多。当前传媒产业园文化资源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只有部分企业会有少许资金投入。若在短时间内未获得相应利润,便撤掉资金投入,从而导致文化资源不能完整开发利用。此外,不完善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资源开发资金的获取。

2.3零散分布的文化资源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零散性特点打乱整体规划布局,未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并且未能注重对文化生态环境的把握。在文化产业发展快速的大环境下,部分区域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全面评估与盘点。同样借助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盲目规划设计项目,最终却得不偿失。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竞争力分散等因素导致文化产业不能全面发展。

2.4缺乏文化创意

某一区域文化的成功为其他区域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效仿机会。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产业园景观设计中呈现严重的文化资源同质化现象,不具当地特色。比如横店发展起来后,国内各大城市都构建很多影视文化基地,如安源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在未实地调研的情况下,只注重数量,造成大多数景观趋向泛滥化。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分散了文化资源,再加上本身不具特色,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

2.5缺乏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传媒文化产业园严重缺乏专业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以及文化部门缺乏专业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的配备,同时缺乏当代企业管理领导班底参与。专业文化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文化资源滞后不前。

3解决对策

随着新型创意产业对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产业园加强其文化资源建设是更好建设景观设计的主要路径。针对当前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合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

合理挖掘文化资源是当前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对于区域文化资源的获取可从多渠道入手,如对具备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完备公共文化资源以及具品牌优势的文化产品的挖掘,从本质上与其他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划分。同时,更新观念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获取更具潜质的文化资源,实现二次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应把握其全面性,对规划有序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设计真正具备前景的文化项目,合理资源配置,集中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2形成独特优势的文化资源

传媒产业园应在现代企业相关领导精英的培养下,形成一支具备专业、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人才,推动文化资源的快步前进。相关管理团队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和优势制定独特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方案,组建实地调研项目组,重质重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优势的文化景观。因地制宜的文化景观不仅集中公共区域的文化资源,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目光,为产业园带来经济效益。

3.3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产业园

在传媒产业园充足并开敞公共空间内设立具有人文关怀的产业园,此空间内包括:广场、休闲区、公共绿地等。由于传媒产业园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青年工作者以及部分办公人员和外来参观游客。因此,园区公共空间应该以主要群体需求为核心,进行人性化设计,凸显出人文关怀。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的高层面原则即是人文关怀,它是理性和感性的双向融合。所以,设计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是至关重要的。打造具有人文关怀产业园是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的最好体现,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传媒产业园的景观设计。

4结束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产业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资源上。各区域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利用各自特色发展文化资源,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

作者:张越衡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恩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J].新长征,2005,(1).

[2]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

[5]鲍繁.传媒类文化产业园区的现状、借鉴与思考[m].北京:中国传媒科技,2012.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华谊投资价值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供给和需求结构都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的释放。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为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提供了条件。另外,国际经济复苏趋势加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逐渐好转,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缓解,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使我国国内市场预期较好。因此,证券价格总体上应该处于上涨趋势。

二、行业分析

(1)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一般来说,传媒业属于防守型行业,它的经营状况不会随经济周期变动而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通常我们将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我国的传媒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加之我国国内对影视文化业的需求日益扩张,华谊公司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影视传媒公司,必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前景良好。

(3)行业市场结构及竞争环境分析。由于传媒业影视制作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相关技术不易被复制,行业壁垒较高。但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可以筹措到大量自由资金,如果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就会对行业内现有企业形成威胁,加剧竞争,导致行业获利能力下降。但竞争同时也能促使企业降低成本、革新技术,扩张企业价值链,形成差异化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利润。所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4)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电影数字化、3D技术、imaX的引进,使得电影票房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我国2009年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对文化影视业的重视,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为文化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国内电影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公司分析

(1)行业地位分析。华谊兄弟创立于1994年,因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姜文的《鬼子来了》而正式进入电影行业,之后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之公司旗下巨星云集,影视作品知名度高,由此确立了其在传媒业的地位。随后华谊更是全面拓展业务领域,投资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并且成绩斐然,并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于2009年成功上市。

(2)公司产品分析。第一,华谊兄弟投资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大制作,在前期策划、剧本收购、人气明星聘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以及宣传推广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此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借此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第二,华谊兄弟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他们通过与赞助商的互惠合作以及电影主创的全国巡回宣传达到了宣传自己的影视作品以及公司品牌的目的。

(3)公司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华谊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完善,董事会下设有独立的董秘办公室和审计部,每个领域的业务都设立特定部门进行分管,如电视剧事业部、电影事业部、艺人事业部等,在各个事业部下又细分了多个职能部门。华谊的股权结构较为规范,并且股东中有很多是华谊旗下的艺人,这有利于公司内部利益的统一,是对组织内部管理的一种创新。明星工作室的设置有利于对艺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事业部的设置则有利于内部合理分工,使组织体系更为完善。总体上来说,华谊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公司战略经营分析。作为较早涉足传媒业的公司之一,华谊公司在行业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同时公司收入大多为现金交易,公司现金流比较充裕,使其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再通过吸收大量的优秀导演、演员、制作人、经纪人等获得了人才优势,最终将品牌、资金、人才这三大优势进行整合利用,为公司经营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华谊公司也很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不断拓宽业务范围,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这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公司财务分析

(1)经营能力分析。华谊公司形成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的完整体系,除传统业务外,还涉足唱片、娱乐营销、游戏等多个领域。并且上市后,公司发展迅速,总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利润增长较为平稳,公司发展前景良好。

(2)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对公司2006年到2013年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另外,报告期内的投资收益也进一步提高了利润效益。

(3)营运能力分析。由于电影本身的制作时间较长,尤其是一些高投资大制作的电影,收回投资所经历的时间就更加长,所以相比于其他行业,传媒业尤其是电影业的存货周转率就比较高。2013年华谊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已经实现销售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尚未收回的款项,客户主要是各大电视台。由于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故应收账款周转较慢。加之公司规模扩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幅增加,因此201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较2012年慢。

(4)成长性分析。对公司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现金流很不稳定,这和公司影视作品生产模式的特点和产品制作周期长是密切相关的,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公司近些年一直在加大投资力度。从净利润增长来看,净利润在2006年到2013年之间保持总体增长的态势,期间虽有波动,但净利润增长率也有所提高。从公司资产增长率看,公司资产逐年增长。总体上,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Bot融资模式;兰-银线;红色旅游;风险防范

2005年3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了包括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以下简称兰-银线)在内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八年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依然面临红色旅游场馆体验性不足、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政府投资为主)、资金规模有限等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尝试引入Bot融资模式来解决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遇到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规模有限等融资问题,本文的研究将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中的项目融资方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一、Bot模式的基本内容

Bot融资模式中的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Bot融资模式指政府将某一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交给私人投资者自行筹资建设,并容许投资者在商定的时间内享有特定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获取权(杨晓庄等,2012)。Bot融资模式的典型形式可以用图1表示:

Bot融资模式有四种发展类型:一是Bto(Build-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转让―经营,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项目(比如电厂、铁路)。私营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立即将其移交政府,随后政府根据双方签署的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的使用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二是Boot(Build-own-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该模式强调私人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拥有对项目的收费权和其他附加权利。该模式强调私人投资者在将项目移交给政府前享有对项目的所有权;三是Boo(Build-own-transfer)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该模式是将项目的所有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将使用权移交给政府,政府定期给私人投资者以项目使用费;四是BRot(Build-Rent-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租借―经营―转让,该模式强调项目建成后作为私人投资者的有形资产。下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将Bot模式的发展类型运用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

二、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适用性分析

笔者借助人民银行固原市中支、吴忠市中支、定西市中支和白银市中支相关工作人员对兰-银线9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这9个景点分别为: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固原市泾源县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和吴忠市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现将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的情况整理如下。

(一)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分析

一是游客接待规模逐年增加。调查显示,2009年以来,被调查的9个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数量逐年增加。以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和固原市泾源县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等四个旅游景点为例,四个红色旅游景点2009年至2012年的客流量平均增长率为21%、13%、8%和19%。

二是以中青年游客为主。和自然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相比,红色旅游因其集休闲、教育、观光为一体而备受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青睐。调查显示,9个旅游景点的游客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岁至60岁之间(见表1)。

三是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各方面评价不一。第一,对红色旅游景点总体评价较好。调查显示,游客对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评价较好。说明,一方面,红色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比较新鲜;另一方面,各地区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服务质量较好。第二,对景点场馆项目和内容评价一般。调查显示,相对于蜡像、实物和图片,游客更喜欢影视短片、幻影成像等体验性较强的陈列方式。目前,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场馆项目的陈列方式主要为蜡像、实物和图片,对游客尤其是回头客的吸引力不强。第三,对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评价较差。红色旅游的集群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各类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提升红色旅游区域竞争力(袁亚忠等,2009)。调查显示,被调查景点所在地区红色旅游产业链脱节,具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开发严重滞后。由于纪念品在游客心中是一份珍贵的回忆,纪念品开发不足影响了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的综合评价(见表2)。

|

2、存在问题

一是红色旅游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在红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景点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红色旅游的产业竞争力包括旅游资源禀赋、企业自身能力和关联支撑条件等方面(刘又堂等,2011)。目前,红色旅游地区配套产业发展明显薄弱。调查显示,被调查景点的餐饮业发展缓慢,娱购业发展后劲不足,纪念品开发升级严重滞后,产品开发重叠度较高。由于关联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存在,上述不利因素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自身能力的增强和关联支撑条件的巩固。目前,各红色旅游景点亟需找到红色旅游配套产业连片合理规划发展的模式。

二是红色旅游场馆亟待体验性改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休闲、学习、体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红色体验旅游是未来红色旅游发展的趋势。总的说来,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红色旅游与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历史积淀组成的配套产业(包括风情小吃、各类演出和表演、独具风格的住宿等)开发相结合,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二是通过红色旅游场馆的体验性和视觉性搭配,使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发生的历史事件有一个身临其境的认识,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愉悦度。目前,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的展馆陈列方式依然以参观为主,缺乏迎合游客的体验性、视觉性陈列方式。为了适应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亟需体验性改造。

三是红色旅游地区配套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基础设施是影响红色旅游竞争力的又一因素。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地区交通建设远逊于全国其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所在地区。目前,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地区缺乏一条连接各旅游景点的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主干道铁路。调查还显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周围公共厕所、各类取款机、pos机、超市等基础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已经影响到了游客对景点的综合评价。

上述三个问题说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现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配套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场馆体验性不够和基础设施薄弱。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发展红色旅游配套产业、改建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加强红色旅游景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融得大量开发建设资金。下文将讨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融资情况。

(二)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融资现状

1、融资规模较小

据调查,兰-银线各红色旅游景点融资规模普遍较少。以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和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为例。两个红色旅游景点近3年融资占景点所在县GDp的比例都小于1%,且融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详见表3)。

2、融资方式单一

由于红色旅游景点公共性较强,私人投资者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模式和投资渠道,纷纷止步于红色旅游景点开发投资。被调查的9个红色旅游景点中有8个景点是通过政府投资融得的全部资金。所有被调查的红色旅游景点都没有通过招商引资和股票、债券市场融资。调查还发现,融资方式单一部分延滞了融资规模的扩大。

3、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

在产权明确和信息对称的一般情况下,各个项目的融资与建设利用是匹配的,融资就是为了项目后期开发。在产权不明确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项目融资并不都投入到项目后期开发。出现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寻租行为和软约束机制。调查显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时常会有前期融资和后期开发不匹配的事情出现。

总之,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融资存在的融资规模小、融资方式单一和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等问题说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建设融资需要探寻新的模式和思路。

(三)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应用的优点

1、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规模有限难题

各地区在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克服融资规模小和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在实施Bot融资模式以前,各地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政府项目拨款和银行贷款。Bot融资模式的引入打破了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融资只能靠政府拨款的困境。由于Bot融资模式有四种发展类型,各地区可结合红色旅游景点开发项目特点和性质灵活操作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拨款受财政收入的限制,银行贷款受信息不对称和业务风险的限制,各地方在实施Bot融资方式之前的融资规模非常有限。这种融资规模的有限性与红色旅游景点场馆体验性改造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有步骤、有控制的将私人投资(融资)、民间资本引入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理论上,这里的私人投资也包括国外私人投资或者各类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私人投资、民间资本的加入无疑会增加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融资量。

2、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分散红色旅游景点项目开发风险

Bot融资模式实施以前,红色旅游景点项目开发的风险全由当地政府承担。如果项目开发中有银行贷款,则银行也承担一部分风险。Bot融资模式实施以后,红色景点项目开发中的风险由政府、私人投资者共同承担。如果私人投资者将项目转包给建筑公司,并为该项目募资,则项目的风险会继续转移到建筑公司和银团。此外,单纯由政府负责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项目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寻租行为、软预算约束的限制(这里主要指政府项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项目开发监督不力等),也会引发风险。实施Bot融资模式以后,项目的建造产权和经营产权非常明显。受政府与私人投资者签订的项目特许协议、项目后期营业利润、私人投资者与第三方签订的书面协议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会得到最大可能的防范。

3、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Bot融资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三点好处:首先,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给红色旅游地区带来大量固定资产。Bot融资模式的实施往往要在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权协议期满后项目将交由地方政府接管,成为地方的公共财产。其次,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融得大量资金,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后,由于本文中Bot融资模式还运用到红色旅游纪念品、餐饮等方面的开发,无疑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应用

Bot模式在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应用的总体思路是一样的。首先,政府采用公平竞标方式选定私人投资者作为项目投资人,并与项目投资人签订项目特许权协议。其次,项目投资人根据项目特许权协议组建项目公司,负责设计、投资(融资)和建设项目。最后,政府根据特许权协议容许私人投资者经营该项目并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按照协议价格收购该项目。

(一)在红色旅游场馆建设中应用Bto模式

1、Bto模式选取原因

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相比政治教育意义更强烈。红色旅游场馆往往被认为是进行革命史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最佳场所。红色旅游场馆的所有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可能产生两种危害。一是被别有用心的投资者作为宣传反动言论的平台。二是私人投资者出于盈利性考虑会在红色旅游场馆加入过多商业性元素,淡化红色旅游开发的宗旨。实施Bto模式的优点是在红色旅游场馆项目开发后红色旅游场馆的所有权归当地政府,而私人投资者根据项目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享有对红色旅游场馆的使用权。

tR■=tR■r■+tR■r■+...tR■r■=■tR■r■,i=1,2,...,n(2)

tC■=tC■r■+tC■r■+...tC■r■=■tC■r■,i=1,2,...,n(3)

式中tR■为第i项目参与方承担第j中风险获得的收益,tC■为第i参与方承担第j中风险中付出的成本。联立(1)、(2)、(3)得,所有参与方风险分配达到帕累托状态时的目标函数为:

f(r■,r■,...,rm)=max■■(tR■-tC■)r■(4)

上文假设项目风险一定,即:

■r■=r■(5)

联立(4)、(5),得线性方程式:

f=max■■(tR■-tC■)r■=max■■π■r■

i=1,2,...,n;j=1,2,...,m

s.t.■r■=r■(6)

求解(6)可以得出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此外,从(6)式还可得出,当Bot项目的每一个风险都由对该风险偏好系数最大的参与方(πi=tR■-tC■最大)承担时,Bot项目的风险达到了最近分配。

五、结论

本文对兰-银线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九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亟需发展红色旅游配套产业,扩建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加强景点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受融资规模小、融资方式单一、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等障碍影响,创新融资方式成为当前推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应用Bot融资模式中的Bto模式、Boot模式和Boo模式,解决了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红色旅游场馆连片改建、基础设施建设和纪念品、餐饮、酒店开发方面的融资问题。文章最后研究了Bot项目应用中的风险防范问题,并认为在应用Bot融资模式时,当Bot融资项目每一个风险都由对该风险偏好系数最大的参与方承担时,Bot项目的风险防范达到了最优。

参考文献

[1]安贺新,赵璇.从体验营销的视角探索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46-48。

[2]刘又堂,陈柏林.广西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5-37。

[3]阎友兵,陈非文,方世敏,刘建平.2009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9,(6):84-88。

[4]袁亚忠,杜荣凤.“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红色旅游集群发展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4):9-12。

[5]杨晓庄,徐艳娟,王欣.高速公路建设Bot融资模式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1):119-124。

aStudyontheapplicationofBotFinancingmodetotheexploitationoftheRedtouristattractionsalongLan-YinLine

KanGYanhuaHewenhuYanGYunlong

(GuyuanmunicipalSub-branchpBC,Guyuanningxia756000)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青年导演天使投资电影融资

一、背景

我国的电影股权投资基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部分认可,但随着我们电影产业化的深度发展,结构性问题日益凸现:知名导演利用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吸引大笔资金趋之若鹜地投拍大制作电影,而中低成本的小制作电影却遭遇了日渐冷落的尴尬境地。青年导演的不断涌现虽然为我国的低成本、小制作影片的发展补给了才智,但制约青年导演拍摄影片最棘手的问题却为融资难。资金的缺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电影产业规范化与结构合理化的良性发展,缓解青年导演的电影融资困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青年导演融资问题与不足

(一)融资渠道少。盘点我国现行的几种主要的融资形式:境内外多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广告植入融资、版权预售融资等。关于境内外多元融资,例如,中影集团作为我国电影界的大佬,利用其极尽垄断的资源与信息优势吸引国内外或不同公司的资本投入。《建国大业》、《投名状》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制作影片,就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制片公司参与投资。而《赤壁》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至于银行贷款与广告植入融资,虽然在华谊的电影《画皮》资金来源中看到北京银行身影;在《非诚勿扰》里,5000万投资里也有一多半的收入是植入广告。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以上被投资的公司或者影片存在诸多共通之处:首先,均为知名公司,如中影、华谊。其次,都是有影响力的大制作,《建国大业》、《投名状》、《赤壁》、《画皮》、《非诚勿扰》这些影片不论是在投入资金额度、导演影响力、所参与明星级别上都可以称得上国内当时的大制作。因此以上融资方式对解决“三无人员”的青年导演或者小成本影片融资困难意义不大。

(二)投资不足,融资限制多。以2010年数据为例,我国电影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已达到年均20%以上,内地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电影产量高达460多部,仅次于美国好莱坞与印度宝莱坞,位居世界第三。尽管如此,但美国平均每部影片可以获得的投资在2500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有150万美元。由此可知,面对我国潜力巨大与增长迅速的市场来看,国家与社会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不能满足我国电影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小成本影片的异军突起。

国家、境内外组织或社会人士设立的青年导演扶持基金虽然在发掘新人、培育小成本市场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可忽视:如2007年5月,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媒体基金与中影集团宣布合作,建立了一个规模达5000万美金的针对青年导演电影投资的中国传媒基金,但由于我国对于国外设立基金在发行与放映的严格限制阻碍了电影产业链条的衔接,进而延缓了其对我国青年导演投资步伐与力度。

(三)pe不愿涉足。电影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成长期电影公司或者有知名大导演、大明星参与的影片,而作为电影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成本电影却很难受到电影私募基金的眷顾,究其原因:这实质与电影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定位阶段有关,在风险投资领域,虽然风险投资对象为高风险的企业、项目,但其针对的主要阶段是成长期的企业或项目,前端初创期的企业、项目投资一般是由天使投资者来完成的。风险投资领域的这一细化分工在我国发展起步阶段的电影产业中就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青年导演执导的影片似如初创期的企业,存在着较成长期更大的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造成电影私募基金不愿意轻易涉足。

(四)此外,由于电影市场存在的资金数量较小,投向易走人情化,资金回笼慢与监督困难等也会影响到我国电影产业化进度、电影产业前景的发展。

故综上所述,结合我国青年导演对资金需求的紧迫性与其所处阶段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国家政策扶持因素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出针对该人群及其所处阶段可行的融资解决之道则成为当务之急。

三、青年导演于天使融资的现实基础

(一)法律、法规政策日渐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分别在鼓励风险投资、民营资金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给与了政策性的推动。如在《电影管理条例》中规定,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国务院也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文规定,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而在《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广播影视产业在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由此看出,天使投资以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形式在电影企业种子期进入电影摄制、发行、放映等各环节已无太大的市场进入障碍。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篇10

今后5至8年内,横店集团将投入30亿元用于影视业务的发展,以实现横店影视的转型升级。”在不久前横店首次主导拍摄的电影《寻龙夺宝》新闻会上,横店集团副总裁徐文财的一番话让外界对该集团影视业务的未来走向充满遐想。

转型在即

今年初,由横店集团全资打造或控股、参股的10多家影院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正式组建为浙江横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成为继万达院线之后全国第二个民营跨省院线公司。而不久前成立的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则由横店集团总裁助理刘志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新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寻龙夺宝》的投资高达近3亿元。“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推出一批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大制作影片和电视剧精品,把横店出品的影视作品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刘志江信心满满。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11月初横店集团召开的新一轮发展规划会上,董事长、总裁徐永安提出,从明年起每年要投入10亿元以上的发展资金,到2015年主要产业年销售收入争取达到380亿元以上,其中影视娱乐产业要达到30亿元。“如今的影视业务收入在整个集团里的比重微不足道,将来要达到10%左右,横店影视转型升级已箭在弦上。”该人士说。

培育自己的“金凤凰”

“在以前,影视拍摄基地和随之而来的影视旅游并没有在国内形成气候,而横店影视基地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产业链中最不重要的一环所蕴含的潜能。”据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厉红亮介绍,自1996年建起第一个景区广州街,如今的横店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实景拍摄基地的影视产业实验区和影视企业聚居区。“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入驻横店的影视企业多达326家;今年先后到这里取景拍摄的剧组多达91个;到横店参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人次达到576.21万,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全年有望达到35亿元。”厉红亮告诉《综艺》。

厉红亮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之初就规划了两步走的整体思路:第一步就是建好影视基地这棵梧桐树,引来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使横店知名化。第二步就是借助影视基地的知名度,让东阳市尤其是横店本地的影视企业知名化。

“如今看来,第一步的目标已经实现,但由于这些金凤凰的根并不在横店,所以现在的横店影视已经不再满足于培植梧桐树,还要培养自己的金凤凰,打造自己的影视品牌。目前以及未来,横店在影视方面的核心业务涵盖三个方面:首先,成立横店影视制作公司,进入内容领域,占据产业链上游制高点;第二是成立浙江横店电影院线公司,拓展电影终端市场,掌控渠道主导权;三是继续保持影视基地的领头羊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影视教育,培养梯队力量。

厉红亮向《综艺》表示,横店集团要乘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从影视拍摄服务转向影视内容和院线影院建设,逐步建立起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内容发力《寻龙夺宝》打响头炮

横店集团涉足影视制作并不是新鲜事。此前,作为中外合资电影公司“中影华纳横店”的股东之一,从《疯狂的石头》《投名状》到《疯狂的赛车》,横店都是主要的投资方之一。“问题在于,在这些项目中,横店并不具有主导权,也因此失去话语权。”

刚刚履新的刘志江向《综艺》介绍说,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横店集团的全资公司,《寻龙夺宝》由该公司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ampCo电影公司合资拍摄:“其中横店投资51%,澳方投资49%,该片由我出任总制片主任,从剧本到拍摄全面把关。”为了保证影片质量,该片请来了曾执导过《拿破仑》的澳大利亚著名导演马里欧安德里奇欧担任总导演,由曾参与拍摄《侏罗纪公园》等片的好莱坞明星山姆内尔和华人演员陈小春、王姬共同担纲。“横店集团在影视制作,尤其是电影方面,采取‘用天下人、聚天下资、谋天下利’的对外合作战略,意在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引进国外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强自身,争取让更多的影片成为‘横店出品’,打造出‘横店影视’的强势品牌。”

由于影片是魔幻题材,有大量的特技制作,该片的视觉特效和后期制作团队由曾参与过《指环王》《哈利波特》和《金刚狼》特效场面制作的澳大利亚影视团队RSp公司操刀。目前,影片仅凭前期的片花就与海外发行商初步谈定了国内市场以外区域的发行计划。

据刘志江透露,除了《寻龙夺宝》,横店投资拍摄的电视剧《秋霜》和《喋血钱塘江》也先期开机。“年前,我们投拍的另一部大制作影片《叶问前传》、电视剧《大管家》和《还看今朝》等影视项目也陆续在横店开机。按照横店集团打造真正‘中国好莱坞’的发展规划,出品由横店制造的影视产品是关键之举。”刘志江告诉《综艺》。

终端发力立足浙江辐射全国

与电影制作一样,横店集团涉足电影终端建设也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受集团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国内电影市场的情形所限,横店在影院投建和运营方面以与其他院线合作为主。”横店影视娱乐公司总经理徐天福说:“但要在电影发行放映终端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影院和电影院线公司。”

据徐天福介绍,今年1月浙江横店电影院线正式独立运营后,终端建设发展迅猛,“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拥有16家自主投资的多厅影院,覆盖长沙、南京、郑州、武汉、太原、重庆、深圳等一线城市,截至11月底,整个院线的票房已经接近1亿元,全年过亿元的目标指日可待。”而徐天福自己也变身为院线的总经理。

根据横店集团新的发展规划,未来30亿元的影视业务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影院和院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