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23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1

摘要:知识管理是管理学的新领域,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了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几个方面论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巨大创新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馆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当前知识管理研究大部分是介绍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互动的研究涉及不多。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以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4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

1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html/jianli/

2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2.1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2.3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

2.4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5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6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3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

3.1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

3.2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

3.3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软件、内部网、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

3.4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3.5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html/jianli/

3.6认知,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2]。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

4.1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

4.2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4.3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3]。//html/jianli/

4.4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4.5合作性原则。基于知识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活动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因为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能与知识的拥有者——图书馆员的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当某个图书馆员离开图书馆时,他们的知识才会留存在图书馆中。

4.6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与功能放大。

4.7层次性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用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

4.8创新性原则。图书馆应本着创新性原则来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要用知识创新的观点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并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html/jianli/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2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1.1管理理论基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理论,依靠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组织,经过统一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了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1.2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员、文献、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方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图书馆文化与管理技术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理论上来说,传统图书馆管理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重心进行管理的。但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务管理工作上;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重心,将知识服务与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突出了6项管理内容的创新。

2.1知识创新管理。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创新对象,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与理论基础进行革新,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针对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改良,拆分、重组了部分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将文献的采访过渡为知识的采集工作,将文献的组织工作过渡为知识的组织工作,将文献的服务过渡为知识的服务。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构建了虚拟的网络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便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查阅,同时拓展了业务服务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全面服务,逐步完善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全面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检索需求。

2.3知识传播管理。知识传播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便于知识的查阅者及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2.4知识服务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为全面地实现用户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质量。

2.5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将培养具备全面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目标,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2.6知识产权管理。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中,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3

【论文摘要】作为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图书馆正积极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以产生巨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涉及。通过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的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管理学领域,是针对企业解决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的发展、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人创造的知识和拥有创造知识能力的人的管理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其基本内涵。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来改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升图书馆管理职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绩效评估方法最初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界首次把它引入图书馆。关于图书馆绩效,国内外图书馆界有多种定义。在比较多种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倾向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即“图书馆绩效”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效能以及拨款和资源利用在提供服务中的效率”。也就是效能和效率的有机契合。“效能”(effectiveness)是指对所设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测评,即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达到设定的结果,便是有效能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既定目标实现中对资源使用情况的测评,即在一项活动中最小限度地使用资源或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能做出更多成绩,被视为有效率。“评价”是指对服务或设备的效能、效率、利用及适应的测评程序。可以看出,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照统一的指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对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定时间内经营图书馆所取得的业绩和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各项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进行评价和测评。简言之,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比较。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是否实现,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如何?这就需要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最终需要一个体系进行检测。绩效评价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管理实践,可以使图书馆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从而能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为图书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2.1知识资源结构

知识资源结构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有机组成之一。知识资源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图书馆类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经过系统化、长期化采集、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不同学科内容、不同类型资源、不同级别收藏、不同媒介的资源的综合体系,包括纸本、多媒体、缩微、电子以及数字资源等多种形式。另~方面指图书馆员工、用户、供应者、伙伴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工作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包括个人隐性知识(如专门知识、创造力和无法解释的诀窍等)和个人显性知识(如可以解释的个人技能和知识),以供员工、用户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共享与利用。

2.2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及粘和剂,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以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目标,致力于将组织内员工的智力资本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新价值。为了挖掘人力资源,组织必须更多地运用员工的知识。组织结构功能之一就是建立一系列类似数据库一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鼓励员工相互沟通和学习。除了加强人员联系外,组织结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许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东西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旦人员离开,这些价值也就随之而去。管理者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寻找即使发生人员流失图书馆仍然可以留下和利用这些知识(隐性知识)的方法。组织结构利用设立标准和程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即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3知识管理系统

为了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且易于操作的知识管理系统,最新的信息技术必须尽可能地被运用上去。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仓库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集合,在这个系统里包含了对人的管理和对知识的管理。它的核心是网络技术和知识仓库。知识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框架或工具箱,能够帮助用户更容易、更精确地创造、组织、理解和交流思想;知识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组织、分类与理解、调试与编辑、搜索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

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动态管理,增进员工对知识的捕获、开发、利用、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知识生产率的提高带动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有四项基本功能:发现知识、显性知识交流、隐性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馆内互联网必须能够用于支持知识管理的功能,使之能够共享文献、作品、学习课程的出版物以及最佳实践等,广域互联网也必须用于用户、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项目专家)、出版者、政府机构、商业和工业组织提供知识交换的机会。

2.4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是指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形象、服务质量以及其它方面认识的信息,往往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用户调查和用户意见簿(包括网上意见簿)等方式得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及时和准确地了解本馆知识管理的用户效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2.5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形象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用户、学校其它部门、其它图书情报机构、社会公众以及与图书馆有业务往来关系的客户等对图书馆、图书馆行为、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综合评价。这些关系与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领导能力、国内外影响:力以及与外界交流程度密切相关,直接反映的是图书馆的影响因子和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大小,图书馆影响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所在学校知名度的提高。

2.6员工竞争力

图书馆员工的知识以及所积累的经验构成了各类图书馆的智慧资产,应该受到重视和共享。员工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内部所有成员的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的集合。它可以从员工素质和员工满意度等两方面来进行衡量。员工竞争力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最强的资本。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有效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专长,这对组织创新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员工价值取向是构成图书馆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向用户传递这种信息,提高图书馆形象。

3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指标的选取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从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很多,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面是否科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以定性认识为前提。

3.1.2系统性原则

人类知识活动系统是物质再生产、知识再生产、智力再生产的统一体。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职能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系统的缩影,同样是智力再生产、知识再生产、物质再生产的统一体。因此,作为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为出发点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因此在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指标体系时需要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进行分析,使该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1.3客观性原则

系统、准确地反映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客观实际情况,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设计要本着简明扼要、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的原则,逐步完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3.1.4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在设计中要注意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这~套指标体系是对多个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图书馆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是各图书馆知识管理共有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保证指标的可比性,以增强评价指标的分析功能。

3.1.5代表性原则

所谓代表性是指我们在选取指标时应抓住问题的实质,即抓住主要矛盾。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要素范围很广,指标体系不可能把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有关的一切要素都包含在内,这就决定了应该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和那些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指标,从而较为准确地刻画出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指标并非越多越好,相似的指标过多,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影响评价效果。而且指标数目过多,将会加大计算量,且不能够突出重点。因此,指标的代表性是关系到评价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

3.2指标的设置

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指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和准确,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评价目标以及评价决策要求等,按照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建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评价问题全貌的综合评价要素指标体系。

如前文所述,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主要由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和员工竞争力六个方面来反映,这些组成了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所以,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的考察及评价,必须立足于这六个基本方面。而这六个方面又是由不同的要素来体现的,每一种要素都有表征其属性特征的指标。这些要素指标的组合就构成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的二级指标(见表1)。

3.3指标的权重

在上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中,由于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某一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非一样,即一些指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或超过另一些指标。因此,为了衡量下层各指标对上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即绩效指标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绩效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是每个绩效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的体现。各个绩效指标相对于不同的考评对象来说,会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考评主体、不同的考评目的、不同的考评对象、不同的考评时间和不同的考评角度,以及各绩效指标对考评对象反映的不同程度而恰当地分配与确定不同的权重。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4

1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1图书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领域。何为知识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盛小平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组织内知识及其相关无形资产的审计、获取、生产、吸收、应用和保护等过程的系统管理来达到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笔者综合他人观点后认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中,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拓宽图书馆原有的管理对象,对用户知识等非编码化的知识进行挖掘,管理图书馆内外的知识流,进行组织知识重构,激发图书馆用户知识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竞争力,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1.2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观点:一是技术与工具观,二是系统观。前者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支持各种组织知识管理实践的工具与技术;后者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经设计和开发的为组织的决策者或用户提供决策和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知识的一种系统,即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中于创造、聚集、组织和传播一个组织知识的信息系统。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将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及内涵与图书馆相关理论结合,认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简称LKmS)是一种基于收集、存储、组织、传播、共享、创新知识,为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图书馆内部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1.3图书馆用户知识

从用户知识的来源来说,图书馆用户知识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一是用户从图书馆获取到的知识(显性知识,即所有可编码化存储和系统化收藏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电子数据资源以及用户反馈给图书馆的已编码化的知识等。二是有关用户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包括图书馆用户基本信息,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及满意度,图书馆业务流通统计等。三是用户潜在的知识(隐性知识,即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产生和创造出的、个人化的、不能够明确编码储存的知识,主要包含存储于用户大脑中的经验、技能、智慧、思想等)。这部分知识是用户在长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与图书馆交流互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和技术等高度个人化的无法表达和记录出来的知识。四是图书馆和用户共同创造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图书馆和用户在相互交流过程中,用户从图书馆获取知识又反馈知识给图书馆,在图书馆和用户互相传递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达到螺旋上升的状态而产生出的新知识。

2高校图书馆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1)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完善的信息管理技术。首先,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文献中心,不仅信息存储量大、系统、完整,而且信息资源类型多元化、专业性强。其次,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引入了相当先进的网络设备、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些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高校高层次的用户和馆员提供了内容支撑。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受教育层次高,具有丰富、全面的专业背景,在长期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的有关各专业、各领域的显性知识以及他们潜在的隐性知识都是高校图书馆巨大的资源资产;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员作为整个学校的知识信息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为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十几年来,尤其是继2000年图书情报学会“知识管理年”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创新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图书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仓库、建立图书馆知识导航、个性化用户门户、馆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等。这些管理方法、理念和技术的应用,为构建一个完整的、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构建模式

3.1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理论基础

知识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仅仅发展了20多年,任何一种模式和技术后面总是蕴含着一种管理思想,目前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型:基于层次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系统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知识实践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基于B/S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知识管理基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可以得到不同的模式,本文探究的知识管理系统旨在挖掘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知识,激发用户从图书馆获取资源,交流创新知识,最终反馈给图书馆。通过分析上述各个模式,笔者认为层次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用户知识的获取、加工、传递、分享、创新到应用的过程。众所周知,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和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迫切需要从以文献资源为主的信息管理到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进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协助用户获取信息和隐性知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隐性知识资产。笔者结合日本知识管理学者nonaKa的SeCi知识转换模型,参照夏敬华的知识管理3层模型,提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理论模型。

3.1.1知识资源层知识资源层表示了知识的来源,在基于用户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资源层既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同时最重要的是本系统将用户反馈给系统的知识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将这种资源进行收集、呈现、储存提炼,并在知识生产层上运用nonaKa的知识转换模型对其进行管理和应用。

3.1.2知识生产层知识生产层主要是用于描述知识生产的过程。在此基于nonaKa的知识转换理论,通过隐性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来达到知识螺旋上升的状态。第一种转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用户之间相互分享经历而获取隐性知识。第二种模式: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第三种模式:组合化(combination),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第四种模式: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也是人获取隐性知识后将知识升华的过程。

3.1.3知识应用层在知识应用层次,用户通过个性化的知识门户,从图书馆用户知识库中获取知识,并反馈知识给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对用户反馈的知识进行再一次层次上的处理,进一步丰富用户知识库。

3.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模型

上文已描述了基于用户知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一些知识管理技术,构建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模式。

3.2.1用户知识门户登录用户经过统一登录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知识管理系统(KmS)。个人知识门户平台首页主要有“e-learn”“mylibrary”“我的订阅”“在线学习”“知识推荐”“知识地图”等应用模块,用户通过点击mylibrary可查询自己借阅图书的情况、新书推荐、网上完成续借、预约馆际互借、发表书评等;“我的订阅”通过RSS技术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聚合,用户不用点开其他网页就能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状况;“e-learn”提供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与教师交流、上传作业、分享观摩同学作业,并可以链接到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并下载;“知识推荐”是基于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多次的浏览借阅信息的记录,分析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是将知识资源组织起来,系统地管理知识资源,为知识管理提供导向服务,将用户知识仓库的知识源(即高校图书馆用户)连接起来,更加促进用户之间的知识沟通和分享,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3.2.2SeCi管理及应用过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SeCi管理及应用过程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用户知识社会化。基于SeCi知识转化理论,加之近年来web2.0的良好发展势头,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引入用户社交网络功能,构建供用户交流的网络社区。具体技术如:e-Learn学习平台、BLoG、SnS(社交网络)等,使同一领域或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人结合成为群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通过即时聊天、日志、论坛、网络会议等方式传递不易明示的隐性知识。

(2)用户知识外部化。用户知识外部化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用户潜在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知识挖掘等技术将潜在的、有价值的用户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即通过一些表达的技术,将用户的想法或心意利用文字、概念、比喻性文字、图片、影片等视觉器材表达,最后将这些显性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储存于图书馆用户知识库中。

(3)用户知识组合化。用户知识组合化是一种将图书馆长期存储的信息资源整合、明示、智能化传递的过程。在知识库知识推送给用户的过程中,关键技术有智能搜索、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等。在智能搜索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访问搜索历史来确定其爱好兴趣,将知识库中的知识过滤,主动推送给图书馆用户,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价值的知识。

(4)用户知识内部化。用户知识内部化是用户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获取知识后将知识升华反馈给图书馆的过程。基于人工智能,在解决新问题,使用以前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来推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解决新问题获得的知识也归入知识库中。高校图书馆用户登录知识管理系统,系统自动将问题反馈给知识库,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则通过虚拟参考咨询解决问题后发送给知识仓库,这时知识仓库的知识会获得更新。在用户与知识管理系统交互的过程中,用户获得知识,图书馆知识库也得到进一步更新,图书馆与用户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长。

3.2.3高校图书馆用户知识仓库在本模型中,高校图书馆用户知识仓库主要包括数字馆藏文献、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自建的特色数据库以及用户个人知识库。知识仓库处于一个不断更新、动态的过程中,在提供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有:知识导入、导出,分类知识,维护知识,存储知识,推送知识。其中用户个人知识库是知识仓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挖掘出的用户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用户在与图书馆互动中反馈给图书馆的显性知识,以及本馆用户尚未出版的学术资源等。高校图书馆用户知识库设置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对于上传到高校图书馆知识仓库的用户申明保密个人信息保护,对用户愿意分享的知识资源确定来源和责任者,在保证用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维护通畅的知识分享渠道。

4结语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5

协同知识管理的特征根据上述协同知识管理的定义,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模式具有以下5个特征:第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创新、组织形式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以及信息服务创新等。在整个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过程中,现有的知识资源一直是管理的核心所在。第二,知识互补性。知识互补是图书馆实施协同管理的前提。通过协调知识管理的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图书馆现存的知识缺口,进而降低知识投入的成本。第三,共赢性。图书馆内部协同成员的互利共赢是实施协同知识管理的前提基础。在具体的协同知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整体协同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协同管理体系的支撑。所谓的协同知识管理体系主要是由计算机终端、互联网、工作系统、交互界面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图书馆利用协同知识管理体系能够获取定制的知识服务,并能够实现高度的知识共享和最大限度地知识转移,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的协同管理。第五,“1+1>2”效应。在协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在经过知识的获取、共享、转移、交互以及利用等一系列的活动后,所产生的整体效益要远远大于各个内部协同成员单独完成所取得的效益总和。

协同知识管理的意义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彻底打破传统图书馆内部成员之间各自为政的壁垒,通过彼此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对知识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以充分实现图书馆和其他协同成员的共同目标。而协同知识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非常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在良好的协同管理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按需转移变得非常便利,从而有效避免了知识的重复生产和利用,能够以最低成本共享到最多的知识资源。第二,有利于创造一种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知识的共享、利用以及创新,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第三,在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落实协同理念,有效缩短用户知识互动的周期,从而有效降低知识协同技术的创新成本,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达到知识管理的高层面。第四,通过将协同理念引入业务流程中,并将业务流程中的部分环节与知识链结合,能够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能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实施协同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全局发展出发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半脱节状态,即,还停留在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层面,严重缺乏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外部协同体系的整体性全局管理。图书馆要想成为协同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就必须要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做好内外部知识管理体系的协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既要做好内部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同时要不断加强同外部社会的联系。首先,图书馆一方面要结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服务商所提供的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另一方面,要将用户的具体信息需求及时反馈给服务商,有效确保其购买知识资源的针对性和提供知识的目标性。其次,图书馆要把现有的知识资源作为一种资本,并以其为核心实施协同知识管理,在实现知识增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达到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的目的。最后,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馆藏资源,对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并同企业或政府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使他们成为知识产品最忠实的用户,有效促进知识的外界流动。

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当下,图书馆与外界社会,尤其是服务商,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缺乏馆际合作与协调,缺乏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合作,所有的一切都导致了图书馆的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下,并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所以,图书馆要及时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服务商的服务供给,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用户知识需求同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匹配度,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协同知识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的应有作用。

从图书馆服务经济发展职能角度出发图书馆在强调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同时,客观上忽视了其本身履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由此,图书馆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及时调整发展策略,顺应时展潮流,以竞争情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图书馆要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生产计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企业以及时、准确的事实数据。图书馆要加强同政府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项目论证环节工作,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以及数据支持。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履行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和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另外,也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的内部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基本模式的构建

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为了确保知识管理时刻以用户为核心进行,图书馆要对用户的行为方式进行及时探讨和研究,建立用户满意度的评价体制,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包括知识资源建设、工作人员能力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图书馆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摒弃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确立主动的动态服务模式,提供用户以全面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其次,图书馆要对自身的知识管理网站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将其建设为图书馆协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阵地。最后,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协同知识管理,努力构建图书馆知识技术体系,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流通和共享。

知识采集优化知识采集是形成图书馆知识体系的基石,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对知识资源进行采集,包括纸本知识资源、数字知识资源、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资源、网络知识资源以及用户的隐形知识资源等等。高质量的知识资源不仅是进行知识资源创新的前提基础,而且是进行高效协同知识管理的前提基础。知识存储与组织优化知识的存储实际上就是把采集而来的知识资源录入到基本信息库中,而所谓的知识组织就是通过智能检索等检索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发现其中的有用信息,通过知识分类和整合完成知识的有序化处理,并结合用户的具体知识需求以及知识特性建立相应的知识资源库或者是更高层次的创新库。基本信息库、知识资源库和创新库之间彼此存在这密切的联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不断更新知识,进而不断提高知识资源库的质量和数量。

知识共享优化从个体工作者、团体和内部协同组织3个不同层面对知识进行内部化、外部化以及组合化,推动馆内工作者的知识拥有由个体向集体转变,完成相互间的自由转化,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部交流。

知识创新优化知识创新的前提基础是知识共享,可以说,只有实现高度的知识共享,才能实现更多的知识创新。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内工作者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团队以及内部协同组织的创新能力。

知识服务优化知识服务搭建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馆内工作人员要结合用户具体的知识需求,利用参考咨询、在线阅读、远程教育、信息导航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提供用户以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

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其一,组织文化。所谓的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整体价值观总和,包括用户至上、惩罚分明、职权统一等思想。为了建设全新的组织文化,图书馆必须摒弃传统的被动的政府性价值观,而是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价值观;其二,组织结构。在充分发挥个体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基础之上,构建一种人性化、高弹性和有机的以综合绩效为主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知识型组织体系,有效确保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其三,团队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一支由参考咨询馆员、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专业化、开放式的专家级团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包括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高深的专业知识、高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以及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切实解决用户的相关问题;其四,激励与评价体制。为了避免馆内工作者因惰性而造成的工作效能低下,图书馆可以从两个层次制定具体的极力制度和奖惩制度,这两个层面就是保健层面和激励层面。所谓的保健层面主要是指个人生活、职务保障、工资制度、工作以及规章制度等,是对馆内工作者进行工作所需基本条件的强有力的外部保障。而激励层面主要是指馆内工作者的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工作的肯定和赞赏以及工作成就感等。

结束语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6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现状,重点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并分别从知识管理基本概念、知识管理内涵、知识管理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步人了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时代,其职能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需要面临快速变化且难以预测的读者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功能、紧跟时代主流,倡导变革。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体系,可以预见在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明天,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必定成为促进各行各业创新,实现再造工程的有利工具。同时,图书馆知识答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将会不断丰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内容。图书馆应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来提高组织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知识管理的概念

对知识管理的解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则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其中狭义的知识管理即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主观知识的载体;(3)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即对知识变换的管理,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即信息管理,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己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变换的管理,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

2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2.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公共知识和组织内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组织、开发和利用,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理解为广义上的“知识管理”,既包括工作内容上的知识管理,又包括组织管理上的知识管理。前者是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范畴,主要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后者是属于“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是为了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改造图书馆管理和运营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作为一种服务,图书馆建立知识获取和转化机制,支持读者有效地获取信息,提炼知识,创造知识。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2.2.1知识创新管理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管理就是通过追踪全世界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如对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等的深人研究,丰富和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图书馆学科的充实、更新与提高,而且促进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就是对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

2.2.2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人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因素,也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图书馆是知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技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才能适应这一变革。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二是对读者的管理。

2.2.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包括对原有纸质文献的管理,还应包括对现代的电子文本及网络资源的管理;不仅包括对图书馆内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与传播,而且还应包括对图书馆内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图书馆要有效的实施知识管理应该两手齐抓,要充分利用显性知识,设法挖掘、获取、转化和储存所有对读者和图书馆有用的隐性知识,使图书馆员由简单的管理图书向管理知识转化,使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真正的知识导航员。

2.2.4知识服务管理知识管理最终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图书馆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施研究

3.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原则

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人人被管理,人人皆管理”的管理思想,即强调组织成员都要参与到组织管理中来。要培养馆员参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积极性,鼓励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要使馆员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图书馆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此来激发馆员参与的积极性。个体参与原则既体现了管理者对馆员的尊重,又可以锻炼馆员的思维能力,并在组织中建立集体智慧的动力机制,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决策,并使更多的馆员主动配合决策的执行。

明晰原则一面指要让每位馆员明白馆内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目的、意义;另一面是指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工作人员要责权明确、分工明确,并制定明确、详尽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与知识管理,并做出贡献的馆员要予以奖励,而对于懒散、懈怠、不认真履行其职责的馆员则要适当予以惩罚。在馆员间树立起管理者的威信,从而建立起一种开放与信任的环境,为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管理强调组织内知识的共享,因此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另外,知识共享还要求馆员主动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工作经验经常地提供到图书馆的知识仓库中,共同进行知识仓库的建设与维护。知识只有经过交流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在图书馆内,知识的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内部网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馆员之间对工作经验、学习心得等方面的交流进行。通过交流可以促进馆员间的相互沟通,在业务知识上互通有无,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气氛,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能顺利开展。

3.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条件

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关键是要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技术机制以及有利于创新、交流、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环境和激励机制。

3.2.1管理组织机制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应从以往固定的等级模式转向扁平化的网络模式。数字图书馆尤其需要更多地采用临时结构的组织方式,如特别业务小组(taskForce)或工程组(projectGroup)等,加强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及市场的反应。在组织结构中引人CKo(ChiefKnowledgeof-ifcer)体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3.2.2技术机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应充分支持知识的表示与管理、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知识挖掘与再生以及知识利用与评价,充分支持基于虚拟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服务。这一技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将知识信息资源与用户和用户过程紧密结合的、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它要求新的结构、技术和运行模式。

3.2.3环境和激励机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并享受到这种环境的好处,积极为组织的知识创新、知识积累和知识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使知识创造者和贡献者在职务晋升、经济收人和声誉等面优先得到肯定和褒扬。既充分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创造性,又强调基于组织目标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确定知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图书馆而言,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直接目标就是要促进图书馆自身及图书馆内员工掌握好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方案应包含的内容。

3.3.1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网站该网站应包括的信息有:图书馆正在进行及正准备进行的知识管理项目介绍;图书馆内部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小组可以向馆员及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介绍;还应提供一个图书馆内部知识管理的网上论坛;对参与知识管理活动,促进知识共享的馆员的奖励机制等,促使全体馆员都来关注馆内的知识管理活动。

3.3.2建立一套连续、系统和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体制通过此体制来确定、获取、组织及在图书馆知识网络上传播相关的知识,要给予足够的资源来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的深人开展。作为知识管理小组的负责人,首先必须给予足够的领导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另外,还必须要具备知识管理的知识,懂得如何调节冲突,有能力承担项目的管理、规划和工作协调,能够尽快地获得并保持上级领导和用户的支持。

3.3.3建立图书馆知识库知识库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馆员的职务、职称、所属部门、业务特长、科研成果等);图书馆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及评价方法(针对馆员的不同职位,详细列出其应履行的职责及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方法);读者资料(读者的专业、年级、所借读书、读者疑难问题等);馆员共享社区(馆员业务经验互相交流、业务知识互相学习、疑难问题寻求帮助的园地)。

3.3.4建立一个能够与异地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促进知识信息的流通成功的知识管理技术基础设施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将适当的知识传递给适当的员工,并可以大大减轻员工离职造成的损失。因为员工拥有的知识技能己经存贮在图书馆的知识库中。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7

一、管理制度的有效创新

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需要完善资源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运作规章原则创造性的分配制度资源。图书管理应该从管理的基本体制机制入手进行创新变革,以实现财务及分配等基本制度的创新,进而科学合理的对制度资源进行配置,综合采用多种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创新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性的制度体系、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及基本业务工作制度体系等几方面内容,首先综合性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基本业务部门的设置以及职责范围、工作内容与管理权限、管理者基本职责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行政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内容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范畴与管理原则等内容;业务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有效规范,比如文献的采集、编纂、查阅、咨询等内容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内容。另外创新制度还包括关于读者的服务性规范制度,比如如何有效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内资源的权责义务,如何体现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等。

二、知识管理的有效创新

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创新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内容,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馆内的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开发,进而推动知识的创新,推动知识价值的有效实现。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来讲,创新意味着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来适应市场竞争,协调读者与管理人员、馆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断重组多种资源结构,激发馆内多方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发展。管理上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需求,由于图书馆内的知识及用户需求等内容均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只有不断的将知识管理应用到图书馆图书管理中来,指导图书馆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推动图书管理的创新服务,才能更好的推动图书馆的新发展。

在创新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领导首先要重视创新理念的运用,不断激发工作人员摆脱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推动工作人员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走向开放性,因此必须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给读者更多的优质的服务,推动图书管理产生更多的新理念与新思维。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管理的有效创新

人才是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何推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是有效保证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体制与模式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的重要桥梁,因此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就在于如何将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读者,这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创新人才管理基本模式,拓展内部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图书馆内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空间,实现自身组织的不断创新,因此有效实行人才管理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加强人才管理,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价值以及如何关爱人、尊重人及发展人的管理模式。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程度。不断树立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模式,深化管理改革,摆脱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吸引人才并尊重人才,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8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创新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即将步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创新,需要管理进步和科技进步,需要大量地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图书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它体现在:

.1 基本理念的创新

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图书馆,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2 管理内容的创新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3 管理职能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图书馆,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4 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①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②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③创新性原则。图书馆应本着创新性原则来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要用知识创新的观点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并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9

论文摘要:图书馆要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必须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方面进行。“硬环境”包括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网络;“软环境”包括超文本组织结构、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激励机制、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近几年,源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理念和理论被引入到图书界.成为图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往往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忽视了图书馆组织基础管理(如结构、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的作用,即忽视了知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软环境”的建设与创新,从而导致图书馆知识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没有使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得到有效的培育和提高。因此,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环境因索的影响,尤其是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影响。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需要图书馆运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工具,以实现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共享,更需要图书馆将组织沟通和激励系统(“软环境”)与信息管理系统(“硬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组织沟通和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作的载体—组织结构,以及知识运作的机制—图书馆文化与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图书馆要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必须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方面进行。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硬环境”建设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广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以及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科学的处理环境。图书馆知识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概括地讲有基本技术、知识管理平台技术及软件技术。具体地讲有:因特网、内部网和外联网;存贮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传播技术;推技术;拉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昌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报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查询与检索引擎技术;关系与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工作流技术;服务台技术。

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是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网络四个部分的互动来实现的。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实施系统化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往往是从开发知识库、绘侧知识地图、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开始的。开发知识库、绘制知识地图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全部。在初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图书馆应努力实现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社会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这就需要建立广泛意义的知识网络,进一步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因此,开发知识库、绘制知识地图、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和知识网络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工作,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在图书馆成功实施。

(l)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入口,这个人口既是图书馆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人口。也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平台的入口,同时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由此集成知识信息、人员和业务流程,进入图书馆各类知识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一般是基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Client/Server体系,将逻辑上的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分别以两种方式(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合并或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合并)构成两层模型体系。这种两层体系结构均存在问题,前者升级维护麻烦,软件费用和连接费用大,网络易阻塞;后者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高度祸合。而且,二者均存在可重用性差、安全性差、可伸缩性小等先天缺陷。

J2ee是美国Sun公司开发研制的基于Java。技术的分布式组件计算机平台规范。JZee是基于三层l多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分为客户层、中间层、信息系统层。中间层由web层和业务层构成.业务层还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细分为多层,形成多层体系结构。J2ee砚平台的体系结构具有集成性和可扩展性、成熟性和重用性、效率性和灵活性等特性,符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技术平台需求。刀忍平台的构成主要由四个部分:①Java技术。其本质是一个可移植的面向对象的环境;②组件技术。是一种软件重用技术;③服务。J2ee砚平台规范中定义了五种服务接口来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④通讯。主要通过interent协议、Rmi协议和CoRBa协议等来实现。

(2)建立知识库。知识库是系统化地存储知识资源的物理实体。不同于信息库的是,知识库不仅要存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存储知识体之间的语境。知识库一般存放以下3种显性知识:一是从馆员知识交流中捕捉到的已经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二是从馆员隐性知识中挖掘出来的显性知识;三是图书馆拥有的内部和外部环瑰的显性知识。知识库与知识地图密切联系,其内容与知识地图有着映射关系。建立知识库除了知识存储工具(如数据仓库、XnL等)之外,还需有自动分类技术、内容过滤和推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聚类和挖掘工具的辅助。

(3)绘制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的核心内容,彼得,德鲁克曾把知识型组织比作交响乐队,认为“首先需要一张‘乐谱’,简洁而明晰地告诉每个人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其次需要建立恰当的结构,使每个人都担负其应有的信息贵任。”这个比喻可以看作对知识地图作用的一个形象化描述。知识地图实质上是以知识库形式存在的反映图书馆内外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它是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SBmS)与因特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可以说。绘制知识地图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了良好的知识地图,无论所需要的知识多么冷僻,只要有个开头,就可以通过层层指引一路追踪下去,找到知识的源头。绘制知识地图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知识组织工具(元数据、ontology),知识发现工具(如搜索引攀、预警服务、数据挖掘、智能软件等),以及一些辅助思考的工具(如概念的映射工具)等。

(4)建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包括内部网、外部网、互联网)是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知识交流的媒价。可以说,知识网络是确保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关键要素。一般而言,大多数隐性知识只能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否则根本无法扩散和共享。而知识网络的建立使馆员之间基于网络的虚拟接触与面对面地直接接触,对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同样有效。而且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和提高馆员间知识沟通效率,从而保证知识共享和创新有效地进行。支持知识网络的技术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内联网技术、群件技术、协同过滤技术、虚拟共享空间技术等。

2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软环境”建设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软环境”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除了关注从信息资源中挖掘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从馆员身上获取和挖掘知识,并促进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和应用,以达到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的目的。由此可见。培育知识工作者成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而知识工作者的培育往往与图书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激励机制等密切相关,因为培育知识工作者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全体馆员(包括馆领导)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建立知识型团队组织和学习型图书馆文化。

(l)建立超文本组织结构。图书馆知识的扩散、共享和创新依赖的是馆员之间沟通互动的方式和效率,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作为其运作的载体。图书馆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其中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转移需要馆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任,对其管理往往是通过团队合作等途径来强化实现。而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层级式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要求设计实施的,它层级过多,缺乏柔性;业务部门之间相互隔离,沟通过程中有着很难跨越的层级鸿沟,馆员知识与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存在障碍。因此,需要创新图书馆的组织结构,采用柔性的、动态的团队式组织结构,以压缩知识传递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知识共享和创新更有效率。事实上,层级式结构与团队式结构是可以互为补充的,前者可以视为以正式的垂直链接为特征的学习系统,有利子显性知识的扩散、学习、共享与创新;而后者则是以正式的水平链接为特征的学习系统,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扩散、共享与创新,二者结合形成超文本组织结构。

(2)塑造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能否成功与图书馆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管理权威奎因曾说过:“流程再造、完全质量管理、缩减编制在很多组织失败的原因是组织仍保留着原来的文化,只是改变技术或者程序,而没有在组织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和文化方面做根本性的改变片。有关研究也表明,组织再造的?研‘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图书馆要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建立“以人为护、“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学习型图书馆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信任与合作、学习与创新。馆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否则,如果大家互不信任,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馆员不可能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更不可能主动地进行知识创新;激发馆员的创意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面向知识的图书馆文化建设首先就是创造一种促进各类主体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馆员的知识水平得以提高,因知识差异而导致的知识共享与创新障碍将会减少。信任与合作、学习与创新作为一种文化组合,一旦成为馆员自觉的价值取向,将为图书馆提供强大的梢神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并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改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促进图书馆职业地位的形成。

(3)完善激励机制。据经验介绍,许多企业在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多数员工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与别人分享。图书馆也是如此.要想提高馆员的知识交流水平、共享水平及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与馆员知识贡献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图书馆对馆员的激励不仅应当有利于组织学习,而且应当有利于图书馆内部馆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馆员学习知识和持续创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此,图书馆应把馆员视为“有知识的人”通过精神激励满足馆员的成就感,通过物质奖励来体现图书馆对馆员所做贡献的认可。两种激励方式互为补充,以此来推动馆员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学习信息化时代,威胁

图书馆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生存的空间也被大幅度地压缩。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若不能落实创新,那么图书馆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基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需要,就产生了图书馆知识管理。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深刻价值

系统管理大量信息的组织机构是图书馆,分享、收集、应用辨别以及整理知识等都是图书馆工作的职责所在,满足每一个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就是图书管理的终极目标。与之对比,知识管理非常复杂,让人和信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保存、整理、收集这些过程变得密不可分是它的任务,确切地说,为了满足在快速发展的的社会提出的对知识系统的需求。其打造了一个不同种类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互动的平台,并且这就是图书馆一直依赖的根源。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图书馆面临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挑战,用户从以前信息单元不断发展成现在的知识单元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对知识的深切需求,而且,现在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充满着不同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不同的获取信息知识的技术,对图书馆冲击最大的是兴起的一些商业信息咨询机构。所以,基于目前的现状必须不断创新在图书馆知识管理里面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有知识环境。这些年来,一些西方的国家已经开始全力地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而且他们的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主题是通过组织和利用,不断创新知识,还专门在全国成立了一个关于“知识管理”的委员会,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创新图书馆管理,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图书馆管理研究。现在,国外的很多大学把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收入专业课程里面,继而出现了多层次的教育上基于图书馆管理,同时因为这些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专业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人才进入到社会就会对社会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作出积极的贡献。因为我们国家的图书馆管理比较落后,所以图书馆既然是一个提供管理信息资源的机构,更应该积极地参考和学习其他不同的国家的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相关的理念,这样才能深入挖掘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同时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给社会带来更好的动力。

二、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根据工作复杂、相互依赖的程度把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分为集成、专家、协作这三种模式。综合管理每一个不同的知识领域,同时调动每一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储备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不断加强管理理念,完善图书馆一起参与知识共享的制度,让个人和集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加强和培养,同时有更高的依赖性以及工作复杂性。同时打造专家模式的知识管理,在专家的工作发展推动力是核心业务,要想让更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吸引过来,就必须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把他们培养成为图书馆里拥有高工作能力、低相互依赖性的业务骨干。对不同的运作模式以及行动标准,可以统一掌握有关部门的有关知识,同时强调整体最优的特点,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集成模式,让不同的部门决策性与功能有关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基于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工作复杂度,提升互相依赖度。基于核心业务知识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核心业务开展稳定和持续这就是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使员工行为、创作、工作变得更加标准、程序化、常规化,运作也能更加自动化,知识更加系统化,降低依赖性和工作的复杂度。

三、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智能有关的方面

控制、协调、计划还有组织、做决定等是以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责任。内外化以及学习、共享还有中介这些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责所在。为了帮助用户获取知识信息或者直接参与知识生产的一种创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图书馆的认知责任;力求把个人和图书馆有关的学习问题解决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学习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依上所说建设学习型的图书馆能得到更好的推动;基于知识库,让员工获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识、启发和智慧,这就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共享的职能;和有关的领域知识联系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中介功能,应用工作流、内部网以及文件管理系统这些形式去明确、固定匹配和传送;挖掘用户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提取外部数据库的知识,在展示的时候运用恰当的方法就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外化功能;运用外部储藏库的模式在捕捉知识的时候来组织知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外化功能。

四、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集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这些方面的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在管理方法上面的创新。对于创新集成管理方法这个层面,基于集成管理的策略还有技术来提高图书馆管理知识的管理,同时更好地吸收集成的理念,利用知识服务、知识创造业绩、知识的共享来拓展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的应用;对于创新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层面,图书馆只是拓宽管理的技术、对象、方式等。在管理技术这一层面来说,图书馆知识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说,一些数据的存储、挖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还有网络技术等,来获取传播还有保存获取知识。在管理方式这个层面来说,把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就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先把它传到图书馆人员的手里,之后再把它转化为隐性知识的方式。在管理对象这一个层面来说,在以前的管理对象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加大了对员工的隐性的知识重视;对于创新目标管理来说,为了打造学习型的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柔和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和改进共享和创新的知识。

五、总结

这些年来,图书情报领域都能看到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出现了更多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在现在知识管理研究的大潮里面,很多都是介绍或者追踪外国的知识管理的理论或者是企业的知识管理,却很少涉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图书馆的情报学以及图书情报事业得到更好的创新和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