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1:53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设计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个部门的共同结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比较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它是在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技术设计以及低碳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它要求建立起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和相关政策以及所处的市场机制,它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的概念,它需要随着面对的环境的改变而进行适时必要的调整,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要以保护城市环境为主要环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之前应该了解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不然城市规划就会与低碳发展的轨道相偏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化的城市

城市的规划必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首先应针对生态城区的建设,这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要求。具体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城区的用地进行规划时,用先进的发展眼光调整和设定空间布局,有效并且合理的利用城市用地,以免产生大量的浪费;第二,合理利用当地的山﹑河﹑湖﹑海等自然资源,把城区的规划与大自然的环境相结合;第三,城区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来进行规划,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的保护,从而导致城区歪曲发展。

(二)打造人文生活,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

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固守旧有的制度,更不能进行照搬照抄,这也是打造低碳城市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我们还得重视对城区人文环境的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可以为城区的建设提供条件,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城市,树立优良城市形象

要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进行城市形象的树立也是一项重要环节。所以,城市规划应该考虑自身形象的树立,依靠自身的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多样化的城区。

二﹑低碳经济下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在各国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已广泛推行。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以这些城市为引导,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有效的规划实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逐渐展开。深入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策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来公司在我国城市进行投资﹑生产,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低碳产业链

城市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工业发展体现了该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破坏。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低碳产业链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的创新,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低污染﹑零排放的效果,实现产业的多层次发展。同时城市应该考虑到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努力实现低碳城市的打造。

(三)加强城市绿化率,完善城市交通

城市在对自身进行规划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形象,依靠自己的优势来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用树木花草来增添城市的魅力。以此增加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吸引力,开发城市的旅游价值,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对城市的交通进行规划,对道路进行改造和拓宽,进行低碳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少因交通堵塞带来的高排放和能源浪费,规划合理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自行车道网络。以便于居民选择低碳出行。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应用于推广电力和混合工具的使用,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结束语: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融入了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结构和低碳产业结构,并且要求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用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政策。目前城市能否在将来走在世界的最前端,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吸引人们的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上应对的调整。因此,很有必要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采取该设计方案,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引导后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4.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内涵;措施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而日本于2007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低碳城市”的内涵必须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必须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能源低消耗和Co2低排放。低碳城市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优先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在城市建设中要求推动地方政府与金融企业的政策激励与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推广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

二、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几点建议

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城市发展向低碳转型需要实现生产与生活2个层面的低碳化转型,政府应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政策供给者,同时协调社会各方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的共同参与,制定完整的低碳城市管理政策,全面促进城市低碳化转型。具体而言,制定低碳城市的管理政策体系,必须首先从低碳城市内涵、低碳城市评估标准、低碳产业发展模式、低碳生活发展模式等层面明确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强制性、激励性和自愿性三类政策。强制性政策可能包括法律法规、考核制度、总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等,激励性政策可能包括税费、交易、补贴和投融资等,自愿性政策可能包括消费引导、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

2、明确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和建设实践的深入,必须明确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结合我国现有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有以下三种编制类型:一是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外的低碳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规划;二是作为现行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编制,以专项规划或独立篇章的形式纳入现有城乡规划体系;三是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用地布局、交通模式、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中。从今后的发展看,笔者认为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是主要方向,是城市规划自身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3、注重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生态调控。低碳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先锋军,其规划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低碳城市进行符合生态学原理——自然原理调控。一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要结合自然。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建设的框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形态。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要充分的结合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的生态调控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河流、水系、森林、防护林带、公园等要素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空间格局,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生物要素的流通。三是空间设计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要素的生态化规划布局达到系统自我循环和自我调节,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4、注重低碳城市产业规划。进行低碳城市产业规划,要求产业结构应以低碳化为落脚点,包括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两方面,最终使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与高效化生产,产业结构升级。传统的产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资源与能源消耗量较大,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废弃物与中间产物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在以传统产业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并将落后产能淘汰、关闭经过多次整改还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生产,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不仅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要注重发展低碳绿色新型产业,依托现有资源与能源,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城市垃圾发电等新型产业,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5、强调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技术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紧跟世界低碳技术发展潮流,通过积极引进低碳发展相关技术,加快我国低碳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竞争能力。同时,加紧自身创新能力修炼,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和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关键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占领未来全球低碳技术制高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依靠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快低碳城市发展步伐。

6、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制约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前城市规划的各项指标均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需要加入新的能够反映城市低碳情况的指标,但是要注意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与对各地区的适用性。以此为基础,要加强低碳城市规划成果的评估。城市规划成果具有滞后性,低碳城市规划成果更是如此。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有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这是在短期内无法测度的。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对低碳城市规划的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估。

综上所述,在进行低碳城市探索时,要对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做出充分的战略评估,结合城市自身特征,确立低碳发展的思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框架,这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变革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7-002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0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热点。有关学者就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实质和发展途径等作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也略有涉及。但综合来看,其实际上要么只是从低碳和城市角度进行综合论述,要么局限于低碳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等,对于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规划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城市规划在思想、体系、编制、内容、实施管理等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帮助。

1 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和工业化

低碳经济的最早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兴起源自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严重后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1990年发表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阐述了全球气温升高的危险,之后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直接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使得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更是反映了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趋势的无法逆转,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于生存权和发展权斗争的重要内容,正逐步演化成一个政治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则缘于城镇化进程。自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积聚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城市数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的加剧、新兴工业门类的兴起,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建立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商贸型城市向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工业型城市转变。这一转变在创造前所未有财富的同时也给城乡发展带来了种种矛盾,对城乡设施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现代城乡规划理论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等开始,城市规划学者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措施和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和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严格来说,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时间内产生了比之前数千年农业文明更多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诱因之一。根据有关资料,从1850―2005年,全球共排放二氧化碳11222亿t,其中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共排放8065亿t,占全球总量的72%。从人均累计排放看,欧盟542t,德国958t,英国1125t。而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仅71t。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碳排放总量还是人均累积排放量方面都远远超过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人类碳排放增加有着不可割裂的因果联系。

从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其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生,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也随之而建立。同时,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空间地域单元,碳排放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城市产生的。联合国的2008年《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到2008年底全球将有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0%。高密度环境和高频率活动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远大于乡村,产生碳排放的领域和总量也远大于乡村。同时,城市社会经济的高度集聚使得对其进行低碳控制更为有效和便捷。因此,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性安排和空间秩序控制的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就好像是工业化所导致的一对孪生子。两者之间的同根同源关系决定了其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相生相伴。低碳经济离不开城市规划,需要城市规划的助力和促进;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要作用。

2 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快速城市化、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化的过程。由于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巨大,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处于全球前列。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我国在2007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在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原材料消耗和居民需求增量巨大必然会对节能减排带来很大的压力。《京都议定书》虽然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我国的低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世界各国经济关联度较强,发达国家低碳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的外移,基础设施等投入的“锁定效应”(Locked-ineffect)tm等,有可能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不能和发达国家走同样的道路。由于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大都放在建筑、居民生活和交通减排等社会生活方面。如英国低碳城市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英国能源与环境变化部与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通向哥本哈根之路》报告称建筑节能是执行低碳经济发展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此外,还有美国对于节能汽车的鼓励、德国政府对太阳能供暖产业的减税激励等。我国在部分发达城市也进行了相关尝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

的着重点就是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但就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城市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首要的任务依然是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必须在确保发展的基础上兼顾节能减排,通过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经济形式的应用和发展。在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应立足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重点应放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高能源效率与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之上,并通过多种手段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以增加碳汇。wwF在我国的另一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保定积极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将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实行低碳产业的发展、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同步转变,应该说是促进发展与低碳互动的有益尝试。

笔者认为,低碳城市主要指在保持经济发展前提下,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目的和手段,以低碳生产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并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城市模式。其与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有一定相近性,但也存在不同。生态城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s提出,根据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的观点,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强调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从系统和循环角度考察城市各要素的运行和相互协调。根据许多学者的意见,绿色城市与生态城市大体一致,笔者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但认为生态城市更偏重于系统层次,而绿色城市则更偏重于环境方面。这两者与低碳城市的相同之处在于三种理念都反映了在环境变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问题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认识,最终都是以改善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而寻求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不同在于,低碳城市直接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侧重于低能耗和新能源利用;而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则从城市宏观环境人手,侧重于整体环境的营造。

3 城市规划视野中的低碳城市特征

本质上说,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作的关于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低碳的城市规划应该能够在对城市发展思路、总体布局和内部秩序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规划角度来看,低碳的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低碳城市应具有合适的规模。GlaeserandKahn研究了城市规模和城市碳排放量的关系,得出城市的规模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指出大量新增人口将导致更高的碳排放水平。这说明,只有将城市规模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减缓城市碳排放的增加。

(2)低碳城市应具有紧凑的形态。吕斌认为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再生,在城市形态上要形成具有复合土地利用的紧凑城市。在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发展规划中曾经也论证过城市密度、交通等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紧凑城市土地的复合利用,多功能紧密结合,有利于减少居民日常通勤的距离和时间成本,对于提高城市密度和城市交通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这些无疑将有力的促进城市碳排放的减少。

(3)低碳城市应发展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不断蔓延的城市道路,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阻力。以公共交通优先、科学合理组织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阻力,降低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增长速率。

(4)低碳城市应能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的实施。从规划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低碳发展需求,给低碳技术应用和政策实施留有充足的空间。在规划决策阶段,综合考虑了低碳发展的可能性,采取适宜的决策流程,制定出长短期结合的政策,在规划实施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促进低碳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和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4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行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其在编制理念和方法、标准、内容和实施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与低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总体看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偏重于城市外延式发展而轻内涵式发展,不利于资源节约

我国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城市盲目外延扩张,导致了城市用地效率极其低下,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专题研究报告有关成果,从城市用地人口容纳能力、建筑容纳能力和产出水平来看,我国的城市用地都存在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但我们在相关规划编制的时候,立足点往往放在城市用地扩张方面,对于城市建成区内部关注相对较少;重点依然放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安排上,而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城市已有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力度不够,对于城市用地潜力挖掘不足。这显然不利于土地和附着其上的各种资源的节约。同时,城市盲目的外延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紧凑发展,导致城市交通量、市政管网等的不断增加,影响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固碳功能,对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2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城市规模过大,增大了城市的碳排放

在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过程中,对于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等的确定事实上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科学性的缺失一方面导致了在编制过程中,规划从业者面对来自地方行政力量干扰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不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另一方面也导致在规划管理过程中,面对调整规划的要求时不具备过硬的技术底气,缺乏坚持原有规划数据的理由――城市规模等通常在规划调整的过程中一再变大。在规划层次的控制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问题。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的有关数据,1981―2008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从6720km2增加到39140.5km2,增加了近6倍。仅2005―2008年的短短三年间就增加了近1万km2。事实上,这仅仅只是城市范围,还不包括正在大量扩建的小城镇等。如果加上后者的数据,将更令人触目惊心。

城市这种快速扩张加快了城市对周边农田、森林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城市人口和生产集聚导致资源消耗增多,产生的污染物也不断向周边地区转移。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用地在急剧减少的同时,其系统环境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也被大幅削弱――整个城乡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4.3相关标准体系已不适应现状和低碳发展的需求,指导性不足

目前实行的指标体系大多为多年前制定,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今现实。以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为例,标准的覆盖范围局限于城市用地,具体指标上下浮动范围过大,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分为60.1―75m2、75.1―90m2、90.1―105m2、105.1―

120m2四级进行上下浮动,但在实际规划操作过程中往往固化为人均100m2,忽略了各地各级城市之间的具体差异,导致城市用地效益不高。此外,我国相关指标的制定大都以现状统计资料为基础,指标取值也与现状统计数据基本相当。从节约利用和控制角度来看,效果不甚明显。

4.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不足。浪费较多且效率不高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分属多部门投资和管理,在其实际建设时往往出于部门利益和管理方便的考虑。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在整体协调方面的指导性和话语权不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设置不够合理、相互冲突和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以铁路为例,某些城市铁路路桥在规划建设时只考虑单线的现实,忽略了日后升级为复线的需求,结果往往需要在同一地点建两座桥来满足复线的要求,在土地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些浪费和不高的效率显然与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加以重视。

5 城市规划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5.1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可以转变相关理念,对现有目标进行调整,探寻我国高速城镇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合之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系统的原则。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碳排放的增加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效果,单一的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简单覆盖城市和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城市发展和低碳目标的结合必然要反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规划在调控方面的作用,有必要遵循系统原则。同时,城市规划应注重对消费的研究。以往的城市规划关注更多的是最终消费,并将其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实际上,碳排放产生于消费的各个环节,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应该关注包括产品生产在内的消费全过程。此外,尽管我国传统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但其所蕴含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有助于今天的低碳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里的思路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低碳、生态等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是规划要适应城市发展和自然的变化,在原理和方法上及时作出应对。peterHall把城市规划理论归纳为三个时期,并认为第三个时期时应关注气候变化、全球增温对全人类的影响,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5.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

低碳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途径。城市规划可以与其结合,通过对碳源、固碳地的研究,探寻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模式,并对现行编制方法进行变革。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规模、促进紧凑发展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实现;增加碳汇,可以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限制城市无序扩张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来实现。在此基础上的编制方法变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规划思路,改变以人口决定用地的做法,改为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决定城市发展空间和规模。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能更直观的反映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对应与耦合,能带来城市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即由以往的“需要多少”转变为“只能多少”为主,变加法规划为减法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更符合种低冲击开发模式(LiD)的特点显然更有利于城市的低碳发展。同时,与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相比,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相对严谨,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成果确定和实施管理等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2)考察城市发展模式,从消费和需求角度研究城市紧凑之道。紧凑城市对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达到城市形态的紧凑,就要实现功能尤其是服务功能的紧凑,并通过其带动其他设施布局的紧凑。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需要深入研究消费和需求,以紧凑为目的,从消费全过程和供需关系角度研究服务及其设施布局,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设置。

(3)推行toD模式,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紧密结合。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要轴线合理发展,呈现出从中心轴线到边缘密度逐渐衰减的空间形态,形成分散型紧凑的大都市结构,避免城市以较高的密度“摊大饼”式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用地契人城市内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固碳能力。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4

中图分类号:p461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提出

1.概念

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就业机会。

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首先是经济性: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次是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平台

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低碳规划为抓手,从生产、消费、交通、建筑等方面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碳排放与碳处理动态平衡的城市。它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要素;以碳中和、碳捕捉、碳储存、碳转化、碳利用、碳减排为手段,通过组织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创新、制约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可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平台作用。

二、低碳城市的概念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2.中国的低碳城市

2.1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同济大学潘海啸教授在文章《中国“低碳城市”的规划策略》,第一次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低碳城市”概念,在《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和《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中提到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规划,基于交通或城市结构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低碳城市方面有较好的借鉴意义;2009年7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城市与发展规划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一文,提出了低碳城市和低碳规划的想法和建设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实践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在低碳城市实践方面,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与上海共同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同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市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

1.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短短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消耗了地球资源的60%以上,长期研究气候变化的英国王储查尔斯发出呼吁:人类仅有96个月的时间表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我国,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这意味着低碳生态城市都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2.低碳城市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1城市脆弱性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凸现并加强

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而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尤为突出,也是考虑所有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规避的重要因子。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大、大城市分别从13和27个增加到54和85个。

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m2,并且以每年10亿m2的速度增加着。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kg,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9月已有1.68亿辆,到2007年5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300万辆,上海也早已突破了200万辆大关,汽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直线上升,而汽车使用的主动权直接掌控在城市居民手中。因此,政府必须设计有利于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消费模式,从制度上进行保障。

2.2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城市越来越暴露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中,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提高城市的抗灾害性。当前的城市发展呼唤新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低碳城市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提供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

1.通过规划手段降低能源消耗

我国规划建设领域的高能耗现象也相当严重,与国外建筑相比,保温能力差距较大。研究表明,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27.5%。因此,城市总体规划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城市详细规划和小区规划设计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2.通过规划手段优化能源结构

在新一轮的能源基础设施规划中,要把眼光重点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两者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

3.通过规划手段增强碳汇能力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质的转变,需要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多建生态景观,少建体现“形象工程”的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限建高耗电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树林绿阴地,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在城区的位置,提高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的绿化功能和吸碳功能。

五、结语

世界气候组织2009年在北京报告称,未来3~5年内,该组织将在中国发展15~20个“低碳城市”,在这些城市探索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我国城市应抓住有利战略时机,积极向世界气候组织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环境经济,2007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世界环境,2008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05-03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及金融危机等多重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中国也早在2007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更是明显加快:2009年9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表明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并考虑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小范围的碳交易试点,下一步发改委将把这个目标落实在地方与行业的发展规划中,并准备试行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这既是国际大背景使然,更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列入纳入发展规划或议事日程。在不久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各地针对低碳的博弈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上演。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现状:地方两会密集关注,各地低碳经济博弈上演

近期,各省市自治区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讨论的重要内容,由此低碳经济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各地政府在两会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代表委员们也在积极为推行低碳经济建言献策。在地方两会中对低碳经济的讨论中,不少地方已经将“碳汇”、“碳交易”、“碳效”等作为地方发展低碳经济的要点。与此同时,在地方两会前后,一些地区已经推出了发展规划和行动措施,一场低碳经济博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上演。

在浙江,代表委员们提出要结合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尽早制定浙江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强省发展路线图,确立今后各发展阶段推进低碳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明确一系列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为低碳发展提供战略导向。

江苏的代表委员们提出,要建立江苏省碳交易制度和发展碳金融,并建议由省委、省政府挂帅,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开发低碳交易机制研究,以建立市场机制为目标,尽快完成江苏省的碳交易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构建成一种抽象的、可分割的、可交易的法律权利。

参加海南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建议,依据海南省多年来建设生态省的宝贵经验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按照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海南具体情况尽快制定出台《海南省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向国务院申报“海南省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争取入选国家首批省级试点城市,并得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支持;尽快成立“海南低碳科学技术研究院”,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海南从事研究工作,以此推动海南省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

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北京要发展低碳经济,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此前,1月5日北京市了《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这也是第一份以北京市政府名义颁布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综合政策。1月26日,北京正式成立了碳汇办公室,由林业局、园林局等机构共同组成,同时启动了八达岭长城等几个“碳汇林”建设项目。

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该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从地方两会对低碳经济的热议可以看出,总体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从国家层面向地方区域层面推进,成为了各地的共识,并且开始从认识层面向规划、具体行动推进。这表明今后各地将逐步推进低碳经济的落实,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低碳博弈也会开始上演。

二、中国各地博弈低碳经济需注意三大问题

目前各地纷纷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的地方更是已进入实质行动阶段,这种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各地不得一哄而上,且需要高度注意三大问题。

1.低碳经济概念尚不统一,要科学认识,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由英国于2003年提出,此后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但是对具体应该怎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没有普适性的成功先例,各国依然在探索当中。

虽然相对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经验较多,发展水平较高,但还远不能称得上成熟。作为后来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他国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实现的目标,而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科学的部署。从战略布局来看,真正实现低碳发展,以低碳发展作为经济增长模式,至少需要三四十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以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方式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即便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其目标也是在2050年才能建成低碳经济社会。

因此,各地必须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须长远规划,精心布局,谨慎行动,防止出现“新瓶装旧酒”、“贴标签”等急功近利的做法。具体实践中,应该从小处入手,选择合适的地区和行业进行试点,为长远的大规模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各地为发展低碳经济而淘汰落后产能时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分区域、分行业、分企业稳步推进,否则可能会造成产业断层,进而引发大规模失业。

2.低碳发展不能盲目攀比,警惕造成重复建设的老问题

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潮流,加之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各地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许多城市显示出低碳发展的愿望和决心,探索的步伐越迈越大。目前,全国已有上海、贵阳、杭州、保定、德州、无锡、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一些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这是各个城市谋划未来发展的雄心使然,但其中也不乏相互攀比的意味。针对这一现象,各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全国各地一哄而上,蜂拥上马低碳项目,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老问题。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比如,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面看好”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业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以至出现爆发性增长,产能严重过剩。这种“一窝蜂”地发展不但浪费资源,也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

鉴于此,各地在低碳经济博弈中需要吸取之前的教训,不能盲目“赶时髦”,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依据本地区的技术水平、产业基础、发展定位等实际情况来确立相应的低碳发展方向,以防止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最终造成整个国家范围内的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3.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防止陷入低碳产业链条末端

由于核心技术和规则制定权的缺失,中国产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条末端,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结构性弊端。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低技术门槛造成大量企业涌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引起上游到下游的产能过剩,从而引发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轨。

低碳核心技术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制定低碳规则及标准的基础,如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仍然不迎头赶上,那么就会重复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老路,在未来低碳发展中仍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狠抓核心低碳技术,而且必须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尽管低碳技术的开发需要的研发投入高,对科技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就,但是各地不能对低碳技术研发存在畏难和怠慢情绪,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攻关。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层面上,中国应该尽快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规划,相关指标可以作为预期性、引导型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在制定国家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路线图,首先,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目标、途径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及分布区域。国家对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应加强协调、统筹和规划,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以英国为例,其主要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就体现了全国统筹、突出重点、准确定位、明确分工的特征。机器人领域:伯明翰、爱丁堡、埃塞克斯、伦敦、曼彻斯特和普利茅斯;纳米技术:布里斯托、剑桥、杜伦、伦敦、纽卡斯尔和牛津;生物技术:邓迪和约克;控制技术:雷丁;营养和保健食品研究等;其次,建立和完善低碳财税政策体系。低碳财税政策体系应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对市场主体的节能减排行为起激励作用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国债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二是对市场主体的耗能排放行为起约束作用的税收政策体系,主要是指与能源消费有关的各种税、费征收措施,如,碳税、能源税、电税等;最后,健全相关配套机制,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效标准及审计制度、低碳中介服务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自愿减排协议制度等,以充分发挥低碳政策的效力。

2.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应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抓手,以开发节能减排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当前中国正处于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将继续增加,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高碳产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实现向低碳转化,因此节能减排仍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相关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家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同时,各地应该切切实实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的低碳化。

3.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科学研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认识依据和决策参考。目前,中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碳交易、碳金融等对发展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了解不深,具体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在相关业务开展方面丧失了话语权、定价权和规则制定权。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对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密切跟踪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新动向,适时地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全国一盘棋,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实施,各地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应科学认识、统筹规划,长远布局,协调行动。

参考文献:

[1]冯之浚,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09-04-21.

[2].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J].绿叶,2009,(5):28-32.

[3]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4]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5]黄栋,等.论促进低碳径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48-49.

thoughtsonLowCarboneconomyDevelopmentinChina

LUDe-hu1,HUanGZhe2

(1.minx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Longyan364021,China;

2.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XinhuaSchoolofFinanceandinsurance,wuhan430073,China)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校园规划;低碳校园

0引言

在2010年,“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尤其,近来频繁的重大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家越来越感受到气象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因此让整个社会进入低碳生活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的重任,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赋予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高校要当好“低碳经济”的排头兵,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我校规划江宁校区西区建设之际,建议以建设“低碳校园”为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节约型校园。

1低碳与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同时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来很多学者也对低碳经济做出了定义,低碳经济[1],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文献[2]中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5]。

低碳经济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如今,“低碳”已经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2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6-7]

2.1高校间盲目攀比,过度的景观建设——大湖面、大草坪、音乐喷泉、各类树种等

部分高校热衷于建大型广场(占地几十亩),建大型音乐喷泉,不注重土地使用效益和投资经济的合理性,浪费大量的学校资金和社会资源。

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规划趋于形式、大广场、长轴线的现象突出。校园空间尺度过大,缺乏亲切感;道路过宽,建筑密度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过多的亭台楼阁,假山喷泉,名贵树木等,不经济、不适用。然而大学师生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运动设施、器材和活动场所,以及能形成树荫的速生树种却较少。

2.2校园建筑盲目建设,使之失去了文化内涵

高校的环境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整体规划。但部分高校的环境建设往往按“一把手”的喜好而定,使之失去了校园原本的特色,有的盲目模仿,甚至增加造价,浪费资源而又对改善校园环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3环境建设“重于改造,轻于保护”

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自然环境往往不注意保护,追求观赏性和经济价值,把天然树林变成人工林。这样完全是舍本逐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建国强调,在规划设计时应牢固树立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校园基地并不是绝对的越平越好,要善待基地中的植被。国外许多大学校园并不讲究整齐划一,保持着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形成特定的环境特色。

确实,这样既保护了环境、生态,又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4能源浪费,过亮的夜间照明、过冷的空调、过高的供暖温度等

在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等地方,我们经常会见到冬天门窗全开而空调温度设定很高;夏天进房间需要加外套,或者在冬季有暖气的情况下同时又打开空调将温度调的很高;常常还会发生人走后不关空调、不关电扇、不关灯的现象;夜间照明过亮,景观照明过度过滥现象等都是能源的浪费。

3引入低碳经济概念对建设新校区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减少碳的排放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高校理应成为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排头兵,高校应采取先进技术、严格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到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立足解决校园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在高校校园规划中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

目前,各国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低碳校园建设。在美国,各高校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校长联盟”、“环境改进委员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机构,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节约、材料回收等。耶鲁大学对校园里90栋大楼(全校共300栋)的供暖、通风和冷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全自动控制,大楼安装隔热窗,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在哈佛大学,推行了校园节能计划、资源效率化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等一系列推行低碳校园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另外,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新校园也是低碳型校园建设的典型范例,是目前公认的生态建筑标志之一,设计突出生态设计的特征,在废旧工业用地的基础上更新再建,变成了一个充满自然生机的公园式校园。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我国是世界碳排放量的大国之一,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高校应积极作出响应,在校园规划建设中,要积极主动引入“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高校校园里让“低碳”无处不在。

4建设低碳校园规划的举措

在高校校园,尤其在新校区的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原理为指导思想,优化整合各个系统、各个层面的低碳生态技术,最后实现低碳、持续发展的低碳校园。

一般说来,校园规划应考虑以下方面[8-10]:

4.1建设校园环境,生态优先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特征与校园活动的联系,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方法和原理,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校内建筑,追求校园整体的优化和总体关系的和谐,强调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协调,使校园内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校内办公、教学、生活等建筑与当地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整个系统能具有自我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2实现校园数字化

同时校园不能独立于社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校园的规划和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形成校园文化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互补,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协调发展。

在校园建设中,应重视弱电工程建设,运用网络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让校园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实现与社会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管理等。

4.3建筑设计上,实现节约型校园建设

建设低碳校园,当然离不开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的内涵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学校推行绿色低碳校园的发展,在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使用上考虑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校园建筑使用的光源尽量选用节能灯、LeD等低耗能产品,某些建筑可以采用光导管照明技术,满足建筑物对自然采光要求;在建筑屋面、墙体周围、外窗种植植被,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大自然的侵扰;

4.4提高师生低碳意识

学校需采取先进、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全校师生一起做好校园节水节能、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校逐步形成节约能源光荣,浪费能源可耻的氛围。

5结语

引入低碳校园规划的理念,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中,合理规划设计,具体安排实施,建设低碳校园;引领社会,为学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低碳经济[oL].中国新闻网,2010-07-08,chinanews.com/ny/2010/07-08/2389535.shtml.

[2]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4]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8-4(2).

[5]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6]余亦文.高校节约型校园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程季.对当前高校校园规划的现状及突出问题的思考-引入低碳经济概念[J].才智,2010(8):233-234.

[8]王宗强,尹洁,王颖.关于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性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2):171-173.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为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

1关于低碳城市理念

1.1理论的诞生与研究进展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全世界对“低碳”理念的广泛关注。其后,随着将低碳研究的视角引向城市,逐渐形成一系列关于低碳城市概念的研究与实践。在低碳城市规划研究方面,ChinSiongH.andweeKeanF.(2007)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未来发展低碳城市的几种可能模式,并指出通过政府在城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及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可以使城市Co2排放量在未来几年内减小到预期情景。GlaeserandKahn(2008)发现城市规模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新增人口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存量人口,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JennyCrawford和willFrench研究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关键在于规划系统对新技术的适应度和准备度,而规划系统必须实现国家层面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性优势和地方层面强调权利分散的灵活性优势互相结合。

1.2低碳城市概念内涵

低碳城市的概念诞生至今,国际上并未形成统一观点,我国众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以下观点:夏堡(2008)通过对“低碳经济”概念研究出发,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2008)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付允等(2008)提出低碳城市是通过在城市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结合以上观点,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2.“低碳城市”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中的问题与困境

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城市规划理应承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但是现状对于低碳相关概念研究较多,而对于低碳理念与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之间关系的探讨较少,缺乏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进行有效落实的研究,而分析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切合中国国情低碳价值观的辩证思考

当前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地区已规划建设不少低碳甚至“零碳”的示范新城项目。如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城,这一占地6平方公里的新城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固碳技术的应用几乎贯穿从设计到建造的各个环节,整个新城的“零碳”概念无处不在,但总投资高达220亿元的巨额建设资金令人咂舌。客观来讲,马斯达尔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毋庸置疑,但发达地区的这种“高消费低碳”的壮举给人的印象更像是高碳排放过后的一种自我救赎。

在当今国际社会“生态低碳”主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应当树立怎样的“低碳”价值观?学者龙惟定就指出“富人烧钱买低碳、穷人没钱被低碳”,都失去了低碳城市的本意。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建设低碳城市不应等同于停滞不发展,保留落后状态绝不应该是低碳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针对中国这样处于工业化中期和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必须探索实现针对于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路径。这种探索也是我国发展低碳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一个发展中国家对适于自身低碳发展模式的探讨,在发达国家是找不到先例的,而这种探索也将让中国为国际气候变化事业作出贡献。

对低碳城市价值观的辩证思考同样可以延伸于低碳城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零碳排放”是低碳城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需长期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目标模型与策略组合。同时城市类型的不同,其碳排放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评价国内低碳城市的实践工作时,不应采取相同标准,应讲求公平、合理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正确树立辩证的低碳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公平、合理、有序、有效的开展低碳城市的研究与建设工作。

2.2当前相关理论层面的研究多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

在低碳城市建设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提出“CiRCLe”原则:即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L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efficiency)。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其《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活方式、加强技术创新4个方面具体落实实现低碳城市理念的发展策略。但以上实现“低碳城市”的具体策略研究集中于区域战略层面,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规划工作,如何在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模式中融入低碳城市的理念是目前工作的关键。

当前国内的低碳城市研究重点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除了战略层面的研究,其余研究重点直接落于微观的低碳建筑技术、环保技术层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在谈到低碳城市的时候就曾提出:“城市规划要融入低碳城市的理念,而且不仅仅是理念,应该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的方方面面。”

2.3当前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实践多处于“务虚”阶段

在建设“低碳城市”的浪潮下,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希望使得城市名片前拥有“低碳”这个时髦“头衔”。

但冷静分析国内多个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名为“低碳”,却实为“务虚”阶段:首先,不少低碳城市的建设实际为依托出台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去做一些项目的示范,堆砌展示一些并无多少推广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其次,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评价依据比较模糊,科学考核存在难度。在产品生产过程做一些“减排指标”相对容易,如何确定评价指标需要探讨。因此各地打造“低碳城市”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更应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对此现象,已有学者及专家提出质疑,诸大建就指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没有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就将永远停留于概念阶段。以“生态城市”的建设为例,生态城市的概念已经提出超过20年,全球各地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也非常多,但在实施层面没有突破。综上所述,如果“低碳城市”的实践只是特别的案例,都是由于特别的政策推动的,其规划理念就没有复制性,就不能推广;同样的,如果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只停留于概念与战略阶段,其规划理念就没有实践意义。

3.促进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概念的建立

3.1低碳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定位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实践特征较强的学科,它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与指导作用,它是我国引导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所应对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城市规划是我国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及关键技术。众多专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定位的看法,结合相关观点,本文认为,低碳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上强调低碳革新,具体操作上,应是延续传统城市规划体系,继承了原有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吸收适于低碳理念要求的规划理论,尝试对常规规划策略、规划模式与规划技术的“低碳”优化。

3.2低碳城市规划宏观层面研究内容

侧重研究城市或地区在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生产、低碳居民生活消费及低碳交通体系等等关系到低碳城市运行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与城市自身的发展建立科学联结,以低碳的理念转变传统发展方式,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生态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战略,并为城市或地区建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3低碳城市规划中观层面研究内容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发挥其对城市总体控制的作用,从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交通体系、经济产业发展及生态固碳方面来达到城市未来发展的过程低碳目的。例如低碳的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方面,可以充分吸收紧凑城市、精明增长、可持续集约式发展的理念精髓,探索对内聚式城市形态、带型城市及组团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低碳优化策略,并鼓励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方面的定量实证研究。低碳的土地利用主要探索功能充足及不同开发强度对人们日常活动的影响,通过缩短出行距离,提高生产生活效率的方式达到低碳。

由于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其开发强度及空间形态有较大差别,总体规划控制的基础上仍需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低碳编制技术,因此应针对城市中功能相对集中的地区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弄清各类地区在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方面可以实施的减少碳排放的规划设计技术对策和实际效果。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8

关键字:城市规划;低碳化;模式

abstract:inresponsetotheseriousconsequencesofglobalclimatechange,weneedtochangethepastinthecity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andstrivetofindakindofideallowcarboncitiesmodeinsteadofthecurrenthighcarbonationcity.onlyinthisway,canreduceoreliminateclimatechangetohumanitysocialdisasterandrisk.throughthelowcarbonurbanplanningfortheurbandevelopmentprocesslowcarbondirection,soas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owcarboncities.andatpresentlowcarbonurbanplanninginurbanplanningsystemisanewfield,thepracticalapplication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anddifficulties,soforthecityplanningprocessofthelowcarbonmodelsarediscussedandanalyzedhasthe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urbanplanning;Lowcarbon;mod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低碳化城市是以高能效、低排放、生态、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通过对现有城市中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当前的发展模式尽心合理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大有裨益,促进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的增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极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并最终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将现有城市发展为低碳城市,需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低碳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不断的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实现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从而达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迅猛发展和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技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低碳发展是实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同时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城市的低碳化模式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建立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的日常公共治理力度。这些就要求对城市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效节约的使用有限土地和能源,从而达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健康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出行和绿色节能建筑,倡导低碳消费。

2.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计划或者都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发展进行的充分的预先考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包括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一般由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组成。为了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划来实施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区域性和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必须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小和布局,作好对环境的预测和评价,协调有关各方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实施各项建设,促进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效果,为居住和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居住、学习、劳动、休息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条件。

低碳城市是以实现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居住地的市民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的城市。城市是高度集聚的人类聚居地,低碳城市具有高效性:城市能源利用的高效;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还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减少并趋于最小化。在此过程中,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存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极大,因此必须做出调整。而实现调整的关键问题就是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作为前期为政府决策的设计和后期引导的城市建设的蓝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规划是通过预测城市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城市规划较多注意的是城市地区的实体空间特征。而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中,土地集约利用、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等都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将有着不同目标和需求的社会群体通过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方法和低碳城市规划方案的公众参与等实现低碳城市社会共识的追求,实现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框架。

3.城市规划低碳化的实现

3.1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

我国城市要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政策鼓励和保障以及实现全民低碳意识。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为了获得和应用低碳技术,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是通常得不到核心技术。此外,可以通过国内的相关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集中全力攻关可以在中短期内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重点是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加快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的提高,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电力上发展工GCC发电技术,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联合。增加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做到能耗低,节地、节能、节水及节材,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在制度与政策上政府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完善,并且对于那些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使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政策鼓励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低碳城市是需要所有公民都参与的城市建设工程。除了政府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外,还必须公民进行参与。因此,与公民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传递低碳理念,培养节能环保意识。是很必要的。

3.2低碳化城市规划的实现

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的重视。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定城市中各类建设总体布局的全面安排及实施管理的城市规划。而城市详细规划就是指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而提出具体规划要求的地区性规划或专项规划。在规划阶段,低碳城市应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作为设计原则与标准。具体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建设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等。坚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结合,老城和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的探索城市规划的低碳化。

坚持老城改造提升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跳出老城建新区,建好新区促老城.这样,通过老城不断的改造提升,在新区加强开发建设,使老城和新区都能协调推进,低碳布局,同步发展。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新区,加快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形成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群集约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支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低碳产业。

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来抓,不论是老城区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区的开发建设,都要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低碳交通,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基础保障。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低碳城市。

参考文献

1谢映霞,魏保军.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环保;生态环境

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发展,但在社会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居住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并且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更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近些年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之中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低碳城市的建设,以期能实现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施低碳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在功能方面越来越强大,同时城市也成为了人类和自然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以及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在目前阶段一些城市之中单纯的追求城市经济方面的发展,使得国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沙尘暴、雾霾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所以在城市不断的发展过程,城市发展出了要注重经济建设之外,还要充分的认识到城市之中各种资源的科学利用,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将低碳作为核心技术,从而做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国内的城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城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要充分的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不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那么在未来一定会影响城市化的进程,而现阶段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方案,通过落实低碳化的城市建设就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证人和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平衡。最后,城市之中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再仅仅影响当地环境,并在不断积累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而城市在导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城市低碳化建设的研究,并且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些低碳联盟以及低碳公约,以期能促进城市低碳化建设的开进。

2城市规划变革的内容

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虑城市规模与生态环境容量。必须要认识到城市的规模扩张不能是无限的,必须要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重要的物质基础,为城市的活动提供支持。城市规划变革的另一个关键内容在于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以往的空城市规划着重考虑人们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而对于生态则没有过多的考虑。由于人们只注重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忽略了自然的协调,因此在城市规划变革中,必然要强调生态与人的相协调统一。在确定城市的边界时,要依照自然的特点,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地发展战略,实现与自然边界的有机结合。

3城市在低碳化规划中主要的变革

3.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低碳化

城市低碳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体系,需要城市之中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通力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在现阶段的城市低碳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城市之中建筑物方面、交通运输方面的低碳建设。在大量的调查以及研究之后,发展在城市之中的建筑行业每年消耗的能源极为巨大,并且也会影响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城市之中的低碳建设,也就需要建筑行业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运用更多的现代技术以及现代材料,实现建筑业的低碳环保,对于城市之中的新建建筑物,有关部门要加大审查力度,坚决杜绝违反规定、能源消耗巨大的建筑物出现在城市之中,同时好要积极的提倡在城市建筑物建设中实施绿色理念,另外,对于已存在的建筑物,还可以实施适当的改造工程,比如在老旧建筑物之中,实施保温工程的建设,通过现代新型保温材料、保温技术的运用,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这样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同时还能使建筑物在冬季取暖、夏季空调制冷阶段降低能源消耗量。其次,有关部门在推行低碳规划的时候,还要充分的注意到各个行业在低碳建设中的重要作作用,比如在目前的社会之中交通运输行业也对低碳建设有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的在社会上普及低碳环保工程的重要性,并且城市发展之中提倡自信车一类的绿色出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交通运输方面,管理人员还可以运用现达的科技,建设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首先在城市交通行业之中实现绿色环保,使用电力公交或者天然气公交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3.2建设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

要加快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建设,应明确低碳城市的概念,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不能硬搬西方城市发展模式,而以科学的方法界定城市发展,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能源,使经济、社会、环境得到综合发展,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推动城市的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城市。粗放型的社会经济增长发展必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难以实现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因此在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通过低碳产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改变现有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模式,转以绿色产业、绿色消费为导向的产业为中心,提高城市发展的新活力。在此城市经济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及引导性政策,引导市民、企业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目标,推动城市发展向低碳能源技术、经济及社会消费方式的方向发展。

3.3在低碳模式下的城市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

目前城市发展速度以及科技发展速度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开展绿色低碳类型城市规划的时候,还要具有前瞻性。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城市的面积在不断的变大,所以有关部门要能预见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准备以及应对措施,使低碳化的城市建设能全面的得到落实。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需在长期探索中进行不断完善。进行规划过程中,需注重以城市自身情况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方案,同时需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进而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实现城市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作者:龚为花单位:乐昌市城乡规划设计室

参考文献

[1]周岚,于春.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国际城市规划,2011(1).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

一、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减少碳排放为规划目标,以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城市规划。它的主旨是引领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不是某类专项规划,其编制内容服从现有城乡规划法体系的相关规定。具体到技术层面,是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且兼具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的城市规划,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

(1)其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2)规划调控目标从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3)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甚至是建成区大到城乡一体化的视角;(4)规划的空间形态从追求严格分区和秩序性空间转向兼顾生态优化和功能混合的多样性空间。

二、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2、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蔓延增长

一是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生态控制线,明确界定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地貌风景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库、海岸、沼泽湿地,大型城市绿地、生态廊道以及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控制范围,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扩大边界。二是划定城市群生态红线。统筹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各类保护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区域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和城镇建成区绿地等划为生态红线予以保护,构建点线面结合、点状开发、面线保护的基本生态格局,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对各城市共同开展生态空间保护提出要求,构筑城市群碳汇系统。以各城市生态空间的连接为着力点,统筹规划生态廊道。

3、城市层面规划设计

一是推进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编制实施城市更新规划。科学管理城市存量,各类开发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空间,引导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编制实施城市更新规划,激励填充式发展。二是将城市增长边界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行政管理职能之一。要适应新形势,将城市增长边界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充实到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以及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内容中。三是在城市规划中实施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管理制度。推进紧凑型城市(镇)建设,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引进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指标管理土地利用布局和促进低碳发展,建立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动态监测制度,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调整策略。四是促进城际及城乡之间公交一体化规划与实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际、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建设,尽快开通城际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

4、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空间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空间。各类开发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空间,并尽可能利用空闲地和废弃地。工业项目建设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集中布局,交通建设要尽可能利用现有基础扩能改造。二是倡导建设高密度混合化社区。在社区层面发展以轨道交通或快速交通站点为中心的高密度混合化社区,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密度、混合使用,增加土地利用及交通的整合,推动就业与住房的平衡,减少交通出行次数,提高公交使用率,以实现节能减碳的目标。

5、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6、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7、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由各个指标构成,因此,指标层作为该评价体系内占主要部分的要素之一,其存在意义突出。指标层作为描述待评价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指标组,多数沿用我国国家环保总局此前颁布的低碳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试用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可利用频度分析和相关统计学理论分析方法加以恰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在体系内部指标层确定后,需要对指标层的目标值予以明确,可借鉴政府工作要求与工作目标设定原则,在与相关专家沟通后,确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目标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城市的规划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工程,其碳的排放、气候的改变都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的编制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掌握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内涵,明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融入到专项规划中,使规划与实施能够紧密结合,扎实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