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2:32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1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认真学习各级政府办公关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本辖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本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加强管理,做好退休人员服务工作

1、规范基础管理对新进社区退休人员,我们将做到及时上门走访,及时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证》。并通过入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摸清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健全各类基础台帐,完善各种信息数据,做到数字不重、不漏、不错,科学准确,并及时输入计算机。进一步规范工作活动记录,按照统一要求,做到各项工作和活动记录详细,归档合理。

2、养老待遇认证

把社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供养直系亲属领取生活费的资格认证工作,作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到辖区内资格认证一个不漏、不发生一起冒领行为。继续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协助企业退休人员家属办理丧葬补助金和供养直系亲属手续。

3、组织党员活动

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退休人员党员政治思想工作,发挥退休人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再作新贡献。

4、开展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现有文体资源,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经常性地向退休人员开放。做到各项文体活动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方案,事后有总结。加强对退休人员自管小组的指导,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各类文体活动。

5、做好医疗服务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组织退休人员到指定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在退休人员中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体检人员及时发放健康手册,完善退休人员健康档案。

6、坚持走访慰问

对重病住院、家庭重大事件、死亡的,进行及时走访慰问,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在重大节日如敬老节、春节等,要对辖区内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对特殊群体如残废、特困等家庭、人员做好分类花名册,对他们要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或电话问候,做好动态管理,即使调整信息。

7、完善自管小组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2

关键词:社区;特殊人群;家庭病房;护理措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2-01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近些年来,社区文化及社区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医疗学者的重视。我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管理服务对象

我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36例,残疾运动障碍患者42例,心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44例,共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5.5)岁,所有患者均为限制行为或是限制运动障碍患者。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方法:在实施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内管理122例特殊人群进行访视,给予治疗和护理方法的指导,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

2.2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对我社区管辖内的特殊性患者建立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如下:(1)饮食生活护理干预指导: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以定量、定时、营养均衡为主要原则,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降低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的使用量,尤其是对卧床患者,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2)运动管理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患病能力,对卧床患者应适宜的增加床上运动,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其体运动,减少心脑负担,严格执行下床运动的标准,避免过早下床运动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尤其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严格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定时定量的发放治疗药物。(4)心理干预护理:对特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人性化关怀,增加相互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5)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和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6)防止并发症: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卧床患者要注意褥疮和肺内感染的发生发展,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3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实施管理措施及前后进行100份的问卷调查,实施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舒适感,家庭和睦度及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实施管理前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提升和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但提高了每个家庭及整个社区内,居民的疾病防治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相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仅局限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社区内就诊患者的护理干预管理,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卧床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发生缺失,近一年来我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针对这一部分患者采取建立家庭病房的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特殊性患者享有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对家庭病房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均得到了认可和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房实施前情况但对比实施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幸福感、增加生活舒适感及家庭和睦度,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应用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化玲,刘书祥,胡玮.社区护理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92-94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3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Http//: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4

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平安新洲”的总体部署,确保我街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经街党工委、办事处研究

决定,成立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治安中心户长和工作进村社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坚持"预防

为主,村(居)委会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规范和落实村(居)委会治安防范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村(居)委会治安环境

,把邾城街建设成为"经济强街当龙头,商贸大街创特色,文明兴街争一流",提供有力保障。

二、成立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村、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并兼任治保民调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村副书记或副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可从该

村退休干部、退休老师、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人员中选配。小组人员原则上1000人以下的村按4-6人配

置,1000人以上的村按6-10人配置。村、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街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本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方案和创建平安工作,并组织实

施。

2、领导和组织本村群众、社区居民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普法、治保、调解、帮教、消防、巡逻等日常工作,确保

本村社区稳定和安全。

3、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4、协助公安、派出所、司法等机关做好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人员的帮教、监督、管理工作,协助政法机关打击

违法犯罪分子。

5、对辖区内重点部位、地段、重要设施、要害场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每月定期向邾城街综治领导小组报告该村、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7、定期召开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措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8、积极认真地完成上级交办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事宜。

三、村(居)委会建立“治安中心户”。

各村、社区按10-20户中选出一名治安中心户长,治安中心户长可以从退休干部、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复退军人、治安积极分子和致富带

头人中推荐。村、社区治安中心户长的职责:

1、警民联系:对群众的需要及时与派出所、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联系;

2、信息报告:一旦获取不安定因素、事故隐患、违法犯罪线索、辖区人员和大型财物等变动情况,迅速向管段民警、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报

告;

3、纠纷调解:对一些小的矛盾纠纷就地、及时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4、法制宣传:利用红白喜事聚会、召开群众大会、调处民事纠纷等机会,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

5、治安防范:组织农民、居民轮流开展巡逻打更、邻里关照、邻里守望等,预防和减少耕牛、农机具及农民、居民的其它财产被盗,防范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

发生;

6、交通协管:登记掌握辖区机动车辆和机动车驾驶员底数,告诫本地机动车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督促办齐各种证照;

7、帮教转化:掌握辖区“两劳”释解人员和问题青少年底数,关注其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帮教转化工作;

8、权益维护:依法维护片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目标

以创建平安新洲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创建平安街,平安村(居)委会和平安小组,星级安全小区、星级楼栋等安全活动。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

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公安派出所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加强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组织发动村、居民开展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村(居)委会基层

社会治安各项防范措施,建立以"技防为主导,物防为基础,人防为保障"的安全防范网络,做好以防火、防盗、防抢、防破坏、防毒、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

要内容的安全防范工作,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创建平安街、村(居)委会、居民小组、村民小组,安全小区,创造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

的社会治安秩序。主要目标是:

1、全街各村(居)委会社会治安防范保卫工作分类管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全街各村(居)委会要制

定治安工作计划、措施和实施方案,分一般和重点保卫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2、各村(居)委会治安责任区(单位)应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为第一治安责任人,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

制,统筹安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每月专题研究一次。重大问题,第一治安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

3、大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星级安全小区,安全村(居)委会创建活动。“创安”面达到100%,确保辖区创安达标率不低于80%,深入推进烟草专卖社区化管

理,60%以上社区达到“三无”社区。

4、力争责任区(单位)内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集众闹事,对责任区内(单位)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渠

道畅通,防控措施得力。把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不发生影

响全街、全区、全市稳定的重大事件。

5、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针对突出治安问题,重点部位地段,利用各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打击流氓

恶势力,车匪路霸、村霸、湾霸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斗争,切实抓好学校企业财力治安环境以及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居

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6、坚持“严防”、“严控”、“严管”与“严打”相结合。加强内部单位和城镇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刑事

案件发案数要比上年下降20%。力争刑事重特大案件,人口犯罪率稳中有降,破案率有所提高。

7、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寄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两劳”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置帮教率不低于96%。三年内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不超过4%,人口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三点五以内。

8、积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四五”普法年度计划,普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骨干,有阵地,讲求针对性、实效性

,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表彰奖励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有功人员,民事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

达98%以上。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有所下降。

9、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火灾发生和交通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目标管理规定之内。

10、教育本单位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率不超过本单位总人数的2%。

11、坚决制止公路打场晒粮。凡未达到禁止公路打场晒粮目标的单位,严格按责任书的条款进行处罚。

12、切实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理“”问题工作,确保辖区内无“”违法犯罪活动,无进京赴省、市、区等上级机关滋事、闹事,无“”反动

宣传节目插播,无“”反动宣传标语、条幅。其清除、覆盖率为100%,监控率达100%,信息反馈率达100%。

五、工作措施及步骤

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分二步实施时间从今年8月上旬开始,至9月25日结束。

(一)工作步骤

1、各村、社区于8月20日至9月10日建立“治安中心户”,报街综治办;

2、各村换届选举结束后(9月11日至20日),迅速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报街综治办;

3、各村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治安中心户”名单由街综治办发文确认;

4、制定本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重点,一般防范分类及管理办法。

(二)主要工作措施(9月1日至30日全面实施)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实行运用“四前四早”的方法。即超前掌握信息,做到问题苗头早发现;提前进行调解,做到矛盾纠纷早处理;事前开展教育

,做到重点对象早转化;靠前处置问题,做到平息事态早动手的方法。确保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2、强化村(居)委会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以“治安中心户”为载体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立51个行政村(居)委会治安领导小组,建立“治安中心户长”约

3000户。挂牌服务,不计报酬。社区要加大物防、技防、人防措施,大力推广使用电子报警器,电子对讲防盗门。形成“七位一体”[即特派员、协管员、管段民警

、安保队员、治安志愿者、居民小组组长(治安中心户长)、低保对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分日排班,按时巡逻。

3、强化内部单位防控体系建设。按新城办[2005]48号文件执行。

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治安防范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标语、横幅、版权所有

专栏等多种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新格局。

5、加强督查,实行奖惩。街综治办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村(居)委会治安防范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治安秩

序良好,群众满意的村(居)委会,特派员、协管员、安保队员、治安中心户长,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街要表彰奖励,大力推广经验,凡因工作不力而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5

一、工作目标

根据《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按照提出的“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总体要求,确保我街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规范疫情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工作任务

把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极端严峻性、极端紧迫性、极端复杂性,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三防三查三加强”。不折不扣抓“三防”,确保防控措施联动到位、防止开展大型集会和人员密集活动的管控措施到位、防控意识宣传到位。到边到底抓“三查”,按照网格化、全覆盖要求,全面排查武汉市来芜人员、排查发热症状人员、排查需要重点关注的隐匿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从严从实抓“三加强”,做好做足应急准备,加强医疗救治,加强物资保障,加强舆论引导,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社区抓好落实,全社会动员参与防控活动,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工作队伍,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不留死角。

(三)加强人员追踪。细化社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督促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利用一切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湖北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实施医学观察,发挥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合力,提高追踪的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

(四)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发动社区网格员、卫生服务站所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配合疾控机构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及时按程序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文明创建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对全街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六)加强健康宣教。通过“一封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小喇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三、防控措施

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分为三个阶段。

(一)未发现病例时。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建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依托“老营房”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应急保障分队等街道现有志愿组织,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楼栋、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取消门民俗文化节、各社区春节及元宵集体活动,关闭社区文化站和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引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等。

3.信息告知:向公众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发热患者到市公布的发热门诊就诊,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就诊。每日上报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

4.疫区返回人员管理:告示和“一封信”,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应立即到所在社区登记,每天两次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进行隔离;并根据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隔离工作。

5.环境卫生治理: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落实垃圾分类,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7.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的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8.消毒: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9.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10.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

四、责任分工

(一)党群工作办公室:组织指导新闻单位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情况的对外信息,必要时组织新闻会;跟踪处置境外舆情,主动引导舆论。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及时处置煸动性、行动性、谣言类不实信息。

(二)综合保障办公室:配合指挥部做好日常工作,负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起草、工作信息报送等。负责组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期间社会生活必需品供应,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必要保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协调采购相关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

(三)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配合上级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维护环境。配合乘坐公路、水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协助交警部门做好疫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负责家禽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调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按要求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宣传、登记、观察工作;负责活禽交易区场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关停活禽交易区场的活禽交易等。

(四)经济发展办公室: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物价基本稳定。负责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物资储备疫情防控人员补助等所需经费,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解决困难病例医疗保障经费补助等。

(五)社会事务办公室: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实施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措施。按要求协助区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宣传、登记、观察工作;负责按照工伤保险政策有关规定,落实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负责组织对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技术支持等。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六)平安建设办公室:密切关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社会治安动态,依法本处打击法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做好强制隔离等相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疫情防控工作中活禽交易、野生动物管控及疑似病例留置、确诊病例隔离等法律纠纷处置等。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街上下要克服麻痹思想,讲政治、顾大局,从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清醒认识当前防控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加强联防联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健康宣教和舆情引导。各社区、街道相关部门要实事求是、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阐明此次疫情特点、严重程度等,落实好防控措施,及时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避免引发群众恐慌情绪。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6

当前,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为切实做好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流行,保障全区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防控工作机制,落实群防群控

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协调的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各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各街道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控工作。适时召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防治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疫情研判,提出防控对策;储备防控物资、药械和救治设备,建立医疗资源紧急统一调配制度。

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教育、财政、宣传等部门积极参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做好农村、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托幼机构、小学等防控重点环节要成立相应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监督员、检查员,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具体做好本单位的手足口病宣传、消毒和病人的管理等防控工作。

卫生部门要加强疫情预警预测,科学研判,要成立医疗救治、疫情处置和卫生应急等各种专业队伍,做好医疗救治、消杀等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

教育部门要做好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层层落实学生缺课调查、晨检、午检和消毒等防控措施,疫情流行期间要减少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

交通部门要加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防控,落实好场所通风、消毒及防控知识宣传等措施。

城建、财贸部门要参照街道、社区防控措施,加强对建筑工地、大型市场、商场和酒店等场所的管理,落实好除“四害”、饮食卫生监测、寝室通风消毒、健康监测、各类人员排查和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各街道要组织、指导和督促社区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各社区要继续按居住人口数1:300的比例设置疫情巡查员,负责本社区手足口病防控的具体工作;

二是要继续做好外来人员聚集点和散居儿童的排查摸底工作,建立底数档案,对进入社区的外来人员及时掌控;三是对社区7岁以下儿童要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好晨检、午检等防控措施;

四是要加强社区的预防性消毒,对外来人员聚集点要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落实专人监测;

五是对发病儿童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实行网格化监管,居家消毒隔离,控制外出,落实好晨检、午检、症状监测、粪便消毒处置等措施;六是要建立主动搜索制度,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上报。

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好职责范围内的防控措施。

二、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处置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两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为管理主体和防治技术支撑的,以区、街道、社区基层防保医生为依托,横到边、竖到底的疫情控制网络体系,规范开展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处置等相关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辖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下发(转发)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文件和技术方案,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及时制定并调整防控策略;两级疾控机构建立疫情防控培训、技术指导、疫情研判、工作考核等工作制度,对手足口病病例特别是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及时进行流调和处置,指导托幼机构、学校、社区等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全面落实部门防控措施;区疾控中心加强手足口病流行因素、病原型别变化、聚集性疫情等专项调查工作,分析流行特性特征,准确掌握病原流行情况。及时调查研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因素和分布特征,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定点医院建立健全预检分诊、会诊、转诊、感染消毒、流调与采样、病例会诊及重症病例救治等防控工作制度,并确保落实到位。

三、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定点诊疗医院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24小时内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及时率和准确率要达到100%;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逐级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要在做好疫情报告的审核、管理,加强疫情监测、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的采样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建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本辖区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及时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处置工作。在流行高峰期,区疾控中心的疫情研判应做到日统计、周研判、月评估,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防控建议。

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逐级向辖区工作站和区疾控中心报告;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清理和取缔无证托幼机构特别是存在发病隐患的各种托管班和特长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两级疾控机构和社区防保医生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索,对就诊的发热、伴或不伴皮疹的患儿,要指导家长立即带患儿去定点医院就诊,防止延误救治时机。

四、规范医疗诊断与治疗标准体系

完善分级诊疗、功能明确的医疗救治体系,落实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关口前移的工作措施,做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筛查、早发现,规范转诊,规范救治,有效阻断手足口病患儿由普通病例向危重病例的转化,提高重症病例抢救成功率,减少患儿死亡。

定点医院要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病例的诊断、报告和规范治疗;要集中优势资源救治重症病例,iCU配置要达到标准要求;要做好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的采集,配合疾控机构开展聚集性病例、重症或死亡重症病例调查处置;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要加强网络直报、订正、核实工作;开展医护人员的手足口病诊治和防控专业知识的全员培训,确保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手足口病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村级医疗机构不得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救治力量不足的街道卫生院不留观皮疹、发热患儿,由区定点医院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治。

建立重症病例早期筛查制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要将手足口病病例集中到区级定点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重症诊断标准,配备经培训、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医生负责预检门诊24小时值班,主管医师和护士要增强责任心,加强夜班值班力量,严密观察每一位就诊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告知家长重症的早期表现和密切观察的重要性,协助医务人员共同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预防向危重症的转化,坚决杜绝死亡患儿无重症疫情上报的现象。

五、开展多层面技术培训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等防控技术的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手足口病识别、诊断、检测和治疗水平;各疾控机构积极开展内部人员培训,提高疫情规范化处置能力和水平,并对辖区相关单位开展宣传培训;区教体局要开展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教职员工、在校学生以及校医的全员培训,提高校园的卫生意识,增强防病能力。通过多层面、多渠道的技术培训,达到宣传培训无缝隙、全覆盖,提高全民卫生防病意识和防控水平。

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大手足口病的防治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群众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发病后第一时间到定点医院进行及时诊治,以防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广电中心要定期制作和播放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题节目,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卫生部门要以明白纸、报刊、网络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城乡居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要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社区要以宣传栏、黑板报、横幅、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居民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七、切实落实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儿童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一旦有疫情发生,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流行或暴发。区教体局、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设立责任人、监督员、检查员,建立工作机制,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全面落实晨检制度、缺课追踪制度等措施,提高学生健康监测和室内卫生消毒的能力。凡发现辖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例,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患儿隔离、救治以及疫点的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病例搜索,根据情况对密切接触的儿童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并根据各级疾控机构的业务指导,督促落实有聚集性病例发生趋势的托幼机构和学校按规定采取临时停课措施,主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幼儿和中小学生的健康,防止疫情蔓延。卫生部门要及时向社区通报停课和儿童发病重大信息,教育部门也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向社会、社区通报信息,共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八、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各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切实搞好社区(居民区)、公共场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家庭的卫生,要加强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置,重点清理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严格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要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供水水质安全监管。要大力推广卫生厕所,推进农村改厕建设,加强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按照“环境治理为主、化学消杀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降低“四害”密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7

《意见》指出,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尽快扭转一些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各地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和治安复杂的村、街巷以及高发案地区。整治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争通过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有效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管理力量建设,有效消除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有效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排查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努力使这些地方成为经济发展、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地方。

《意见》要求各地要广泛深入、扎实细致开展排查。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对排查出的情况和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工作对策,逐级制定整治方案,逐一落实整治措施,限期解决。对排查出的社会治安混乱的重点地区、部位、场所,要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单位或部门,明确协作单位或部门,明确整改时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严打”和集中整治行动。

《意见》提出,要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开展街头路面巡查、盘查,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诱发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在排查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作用,把治乱与治“瘫”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加强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排查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意见》强调,要严格督导检查,加大责任制落实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对问题严重、群众反映突出的地方,各级综治委和公安部门要采取挂牌整治等有效措施,切实加大督导推进力度。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排查整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意见》指出,为加强对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综治委成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组织部署、协调督促排查整治工作,研究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中央综治委将研究制定《全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考核验收办法》,派出联合督导组对全部重点地区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为切实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现就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二、具体任务

(一)县(区)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

1.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公告,对辖区内来自武汉的人员进行警示,要求到社区卫生机构登记并实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

2. 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引导病例至专门的发热呼吸道门诊就诊。为就诊病人提供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通过医院传播机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诊治收治,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强化病例个案和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详细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确定疫情波及范围,评估疫情影响及可能发展趋势,掌握病例发病至被隔离期间的接触人员,判定密切接触者。指导一般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集体单位落实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必要时进行适度的消毒处理。

(二)街道(乡镇)和社区(村)。

1. 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社区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不留死角。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防控活动。

2.加强人员追踪。以社区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督促来自疫情发生地区武汉市的人员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武汉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实施医学观察,发挥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家庭医生队伍的合力,提高追踪的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

3.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发动社区网格员、家庭签约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配合疾控机构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及时按程序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5.加强健康宣教。要通过“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三、工作保障

(一)各县(区)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专项经费和物资保障,督导检查各项社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9

大家好!下面我将2015年的工作、学习情况向大家简要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来,在街道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我本着稳定高于一切的中心思想,以#####活动为统领,以建设平安##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履行工作职责,有效地遏制了重大案件的发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需要把学习放在首要位臵,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基于这一点,在围绕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我还加强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政法委组织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认清了当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学到了好经验好做法,为进一步做好综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基层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打牢平安建设根基

1、街道党委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按照九个统一的标准,进一步整合综治、司法、民政、信访等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资源和力量,增配微机、打印一体机、铁皮档案橱、办公桌椅等配套设施,实现了高标准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中心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实行采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警备联勤、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的排查,有效及时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建立既有效整合了力量,又切实增强了维稳合力,筑牢了党委政府稳定的防火墙。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办、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和消防六位一体的综治组织,同时,加大了综治宣传力度,在辖区大力推广了瓷瓦式综治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将新区综治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全面落实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

今年上半年,各地相继发生校园伤害事件后,街道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措施,及时组织召开了加强辖区学校、幼儿园周边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就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1、排查整治,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由综治办牵头,以派出所、联校、社区为主体开展了一次学校及周边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学校周边存在的精神病人、对社会不满、有暴力倾向、法轮功重点人员、缠访闹访人员等特殊人群、高危人员和学校及周边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和隐患逐一登记备案,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目前,辖区共有中、小学校#所,幼儿园#所,发现各类隐患#处,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共排查出重点人员#人,全部落实四包一措施。

2、打防结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按照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的要求,从5月4日起##派出所和办事处巡防中队增加路面巡逻力度和密度,加大学生上、下学时段和易发案的重点部位、重点路段的巡逻控制能力。全面加强校园内部防范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安保机构,配齐配强保卫人员,大力推行专业保安化看护,督促学校、幼儿园将钢叉、电警棒、橡胶棒等防护器械配备到位;要求所有中小学校安装电视监控设备,并与派出所监控联网。

3、加强督导检查。组织派出所、联校、社区成立了专项工作检查组,深入到辖区学校、幼儿园采取听、看、查、访的方法,对学校、幼儿园安保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杜绝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极大提高了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今年,在街道党委的带领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平安建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办事处代表市、区综治委圆满完成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检查,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社区工作治理措施篇10

[关键词]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西北地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2.102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西北地区大致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阔区域。主要包括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区域的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由于距海遥远,再加上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降水稀少,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大多为内流河,补给来源单一。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程度高,西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在本身的恶劣自然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双重影响下,西北地区荒漠化趋势愈演愈烈。

1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危害

1.1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即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的过程,包括盐渍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土壤沙化、草场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

1.2荒漠化产生的因素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之青藏高原的阻隔,水汽无法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加之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戈壁和沙漠蔓延。气候异常使西北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不堪一击,造成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荒漠化进程。人为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致使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个方面。

1.3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加剧发展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生态安全。同时,也容易引发贫困问题,使东部和西部、边疆和内地、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因荒漠化问题,每年损失大面积的农田,使土壤更加贫瘠、粮食减产。全国有近1/4人口深受其害,最常见的是春季沙尘暴频发。因此,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大爆发的季节;一些地区,沙进人退,流沙掩埋庄稼、农田、房屋交通干线的报道屡见不鲜;沙质土造成生物多样性变少,物种、群落遭到破坏,土地生产潜力下降,物种生存能力下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或消亡;河流泥沙淤积,致使中下游地区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尤其以黄河为例,悬河的形成严重威胁着中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

2.1生态经济模式

所谓的生态经济模式就是遵照生态经济系统原理,通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增进生产就业、节制公共财产的使用、调控人口增长等一系列措施减弱地区贫困,通过实施环境建设工程、进行产业技术变革、发掘可更新的能源、增进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在贫困化程度降低、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鉴于此,通过政策管控和机制创新,努力发展教育以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协调投入产出比例,改善人的消费活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良胜循环。

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适宜本地区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和地域特色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要充分分析论证国内外市场前景,增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内外市场。

生态经济模式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商品流通,带动龙头企业发展,实行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成生态化小城镇(城镇的垃圾产业,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的生产,乡镇工业的清洁环保生产,城镇的环保设施,周围生态环境建设,高效清洁生态能源的开发与推广,自然、人文、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的开发)。

2.2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

在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下,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来进行荒漠化治理,发展产业经济。因此,这三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而这三条主线间又互相联系。

2.2.1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来提高荒漠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大部分的荒漠化土地都分布在西北地区,而这些地区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太阳能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风砂土的保水、保肥性能差。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善,将会限制荒漠化地区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使荒漠化治理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也大大提高了人工调节水肥因子技术的可操作性。

在土地荒漠化地区使用新技使大范围推广防沙、治沙技术由可能变成现实。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光的配比组合,如果改变荒漠化地区农业的水、肥、气、热等要素的配比,将会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轻荒漠化地区的人口负担。发展沙区高效型农业,应当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选择适宜沙区生长的作物,提高产量。通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①通过在沙地建立温室、塑料棚等现代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植物生长的温度,营造适宜农作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②节水保墒增效的农业栽培技术,也就是通过在农作物上增加覆盖物来改变作物的外部环境,如通过覆盖地膜、秸秆等措施来增加地表温度,防止水肥渗透和散失,从而提高产量;③通过不同作物间进行套种,使用立体栽培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高矮,分层利用光能,提高土壤的水肥利用率,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④进行选种育种,培育新品种,选择适宜沙地种植、抗旱抗贫瘠、低耗水高产值的经济优良品种。

2.2.2进行荒漠化治理,恢复沙漠生态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生物措施主要以栽培植物为手段,恢复沙化土地土壤肥力和植被,改造利用沙化土地,包括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阻截外侧流沙,以减少对绿洲、交通沿线、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侵害;营造防护林网,减少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保护天然植被,以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原的荒漠化危害。工程措施有设置各种人工沙障或喷洒化学固沙制剂等来阻截流沙。工程措施一般是辅的,旨在固定流沙,工程措施通常包括设置机械沙障、喷洒化学试剂固沙、引水拉沙等多种非生物措施。它的优点在于见效快、固沙效果好,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生物治理措施效果不佳,会更多采用工程措施。两种措施各有利弊,因此,要因地制宜地使用两种措施,达到防沙治沙的最佳效果。

2.2.3精深加工农牧产品,发展产业经济

由于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过重,农业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因此,在严重荒漠化地区基本没有成规模的工业。鉴于此,在荒漠化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发展农业工业化迫在眉睫。进一步加快农牧提升深加工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探索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干旱区沙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产业,积极探索如何整治沙化土地、恢复植被、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集团化、产业化经营,而这将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过大的局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效益型、生态型、特色型产业发展之路,以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荒漠化治理的上述3个方面构成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理论模式,3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这一理论模式旨在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中心,形成生态、产业和技术相互关联的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有机结合,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因而区别于传统的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的治理模式。

3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努力培育荒漠化地区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使荒漠化治理更具有可持续性。构建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种植业、生态畜牧业,推进荒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荒漠化地区动植物资源,建立沙地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沙地度假村等,提高荒漠化治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农民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逐步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的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土地荒漠化,达到持续防沙、治沙的目的。

二是形成多元治理主体,更加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系统的治理工程,结合产业开发建设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必须大力增加投入。同时,放宽市场准入,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方面筹集防沙治沙资金,让企业、社会也积极投入到防沙治沙的工作中来,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化,带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创全社会防沙治沙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以草定畜原则,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人工草场,因为建设人工草场不仅能保证牲畜的数量,保证牧民收入,而且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负荷,实现草场的持久利用,同时也可以弥补冬春季节饲草料匮乏的局面。针对当前草原生态退化的问题,实施此战略可以遏制牧民不合理的放牧,有效保护天然草场。在态脆弱的农牧区必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政策,对超载、过牧十分严重的荒漠草原区必须休养生息,禁止放牧。

四是注重科学治理,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防沙、治沙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荒漠化防治科技体系。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对防沙治沙基础科学和攻坚技术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实用的防治技术和模式;坚持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荒漠化地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大大减小荒漠化治理的难度;坚持划区域治理,配套各项治理措施;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两手都要抓的原则,从源头上扭转荒漠化愈演愈烈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侠.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1).

[2]安富博,丁峰.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