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游客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04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环境保护

一、游客管理的基本概念

游客管理指的是景区经营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以保证景区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从景区尤其是保护地游客管理的实践活动来看,人们对游客管理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游客管理就是游客责任管理,其实质内容是游客行为管理,目的是为了规范与引导游客行为以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资源破坏;第二,游客管理是游客体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很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资源极易遭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和遗产类景区,由于游客游览所带来的资源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景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景区以经营景区资产为主要对象,对旅游者的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受到关注。景区的游客管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游客管理是是对旅游景区中的游客行为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其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游览,不造成对自身和他人的负面影响;而广义的游客管理则包括对游客行为的控制,对游客安全的监督,以及景区的综合方面管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气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废纸、果皮、塑料袋、饮料瓶、烟火等垃圾,还有随地吐痰等;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违章拍照、违章采集、随意给动物喂食物等。这两种行为目前在国内旅游景区都是很常见。

三、游客数量管理措施

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相关企业和部门有可能从主观上放任甚至乐于看到景区、景点"爆棚"的情况发生,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相关企业和地方部门必须意识到控制游客数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景区容量意识。而从景区管理角度来看,当前对游客数量的管理主要分为价格手段和非价格手段两种:

1、价格手段价格手段是旅游景区控制游客进入量的一种最普遍的做法

大多数旅游景区都有淡旺季之分,旺季游客爆满,淡季却寥寥无几。为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旅游景区一般都会采取在淡旺季制定不同的门票价格的方式来调整游客的数量。旺季时适当提高景区门票的价格,以阻止过多游客进入;淡季时适当降低门票价格,以鼓励游人前来游玩。

2、游客行为管理措施

一些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人人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如随乎乱扔废纸、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随地叶痰、随地便溺等;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的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越位游览,违章拍照,违章采集,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捕杀动物等针对游客的此类不文明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约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①游客教育管理方式

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景区应通过各种方式对游客进行资源保护的教育,如在景区门票上对重点保护的旅游资源进行介绍,写明游客参观游览景区的注意事项,在异游讲解过程中对游客进行资源保护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使游客对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资源有个较好的认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对资源的破坏,尤其是会人人减少游客所造成的无意识破坏。

②行为小范管理方式

景区的员工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为旅游者起到示范作用,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景区的文物及自然旅游资源,为旅游者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黄山环卫人员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旅游者应该保护环境。黄山之所以卫生保洁好,除了到处都是石砌的垃圾箱外,黄山的环卫人员总是不辞辛劳、默默无闻的跟在游客身后,检拾游客丢下的垃圾。为了检拾游客丢下悬崖、山谷中的包装袋等废弃物,黄山的环卫工人再悬崖上打了130多个吊环,用绳子吊着在悬崖间检拾游客丢下的垃圾,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有准会忍心乱扔乱丢呢?这样的行为示范无疑会对游客产生巨人的心灵震撼,促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

四、结语

现在,很多景区在游客管理方而仍然做的不够好,各个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客管理方式,多种方式结合,并且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迎成,郑丽丽.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1).

[2]刘晓燕.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4).

[3]郭红艳.浅谈旅游景区游客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4]李欣.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07).

[5]何方永.我国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山岳型景区是指以山体景观为主要吸引物,并依托自然山体开展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山岳型景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山岳型景区的整个系统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极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对游客安全造成威胁。

一.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游客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山岳型景区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游客安全管理机构来管理游客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协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低,存在响应不及时现象,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融洽,致使事故处理效率不高,导致景区安全相关信息传递缺乏及时有效性,安全预防、救援等没有得到及时实施。

2.管理人员和游客安全意识淡薄

山岳型景区对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视不够,安全意识培育不到位,会导致各种犯罪活动增多,对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同时,景区的导游手册和导游图不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和游客行为规范不完善,针对性的进行游客安全引导还存在很大不足。

3.基础安全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山岳型景区的安全设施设备是确保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山岳型景区开发较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及安全设施设备的自然折旧,景区的基础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旅游吸引力,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是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预测和控制的安全隐患。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质地貌灾害、气候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同时,山岳型景区所覆盖的面积一般较大,安全管理部门难以对景区内的每一个角落实现监控。其次,景区内交通不便利,主要以步行和缆车为主,而缆车往往建于景区内节点间,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救援人员难以及时到达事发地点。

2.组织管理因素

山岳型景区目前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为局部管理模式,即在面对安全事故和危机时,山岳型景区能够采取一定的非常规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景区安全事故和危机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系统的,而是一个层面的。它忽略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处理的不彻底,影响了事故的整体处理效果。

3.资源保障因素

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财政保障和物质保障不足,不仅会导致景区基础安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却无力维护、更新的状况,还会导致景区安全管理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保障不足,则会导致景区无法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无法进行正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解决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的游客安全管理机构

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机构应分为预警、保障和控制三个部门,并在重要景点和高危景点设立分支机构,负责景区游客安全的行政、执法和管理等职能。同时,景区游客安全管理工作还应打破各部门安全管理的局限,通过搞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和宣传教育,带动景区管理人员、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周边居民以及游客参与到管理中去,创造良好的游客安全管理环境,促进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不断完善游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山岳型景区应针对景区自身现状积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依托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与国家行政法规、规章相协调的区域性和地方性游客安全管理法规系统,并严格贯彻实施。同时,应制定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从细节上对各管理主体及管理工作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细管理工作的内容,指导实际操作。

(三)继续加大设施设备投资和建设

山岳型景区应大力拓宽投资渠道,在加快建设交通、水利、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基本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救援设施,使安全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到位。此外,山岳型景区还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来保障旅游场所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旅游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完善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安全性,以此降低设施本身所固有的安全隐患。

(四)充分利用季节性预防安全事故

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机构应摸清危险源,找出景区的季节性游客安全隐患,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在季节游客安全风险来临时,应从管理人员、作业流程、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检查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状况,重点防护区域是否进行警示或标识,应急救援体系的落实情况等,必要时利用景区管理局关闭景区或合理调节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以避免或减少危险多发时节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德克·格莱泽著.旅游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经济地理,2003(4):542-546.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杭州景区

一、前言

游客管理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活动,通过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同时实现对旅游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管理是保障旅游景区正常运转的基础,游客管理可以减少游客因不文明行为对景区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倡导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不仅可以保护旅游资源、优化游览环境、保证游客心情畅快,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促进景区管理目标的实现。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很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大量涌入的游客,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成为难点,特别是自然资源极易遭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和遗产类景区,游客游览所带来的资源破坏所带来的局面制约了景区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这对我国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对我国旅游业及其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重现实意义。

二、旅游管理概念、内容

1.游客管理定义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通过对游客容量、行为、体验、安全等的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旅游管理内容

游客管理包括对游客旅行目的地管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满意度管理、游客行为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影响管理、游客安全管理等。

三、我国景区游客管理存在问题

游客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合理的管理对旅游景区的维护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环境内涵,实现旅游景区环境、社会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可持续最大化发展。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游客管理在我国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过度重视旅游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

2.管理内容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管理手段偏重硬性措施

景区通常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游客管理的内容大部门偏重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实行减少游客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方面地管理,忽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缺乏对游客的安全管理;对游客的满意度及投诉行为缺乏合理的处置和规划。

由于在管理内容上倾向于游客行为管理,使得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硬性管理还存在着被动性、高技术性、高成本,因此旅游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3.缺乏对旅游景区综合规划及管理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4.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很多景区,游人会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并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

四、杭州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现状分析

1.游客容量管理

杭州景区在处理季游客容量问题有着独特的方式,免费门票和营造四季特色文化旅游是对游客容量很好的处理,减少了在旅游旺季因游客数量激增而引起游客排队时间长、可玩项目减少、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也增加了旅游淡季的游客量,由于西湖周边的景点免费较多,因此游客体验及排队的时间减少,从而增加了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

杭州实行低碳旅游,公共自行车、电瓶车、在方便环保及低费用的同时。对游客进行了分流,同时也成为了杭州景区内一道特色的风景线。还有水上巴士的、游船的运用,减少了部分陆地游客量,水上巴士同时还是连接了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西湖,形成“五水”相通的水上旅游线路,增加旅游收入。

2.游客满意度管理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设施、规范景区服务,杭州景区每年都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景区区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根据调查内容将数据统计并编写出年度游客满意度分析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公司领导。并根据游客的需要改善环境,同时更新旅游热点,如对西湖、西溪等老景区通过不断升级改造。2009年第二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为78.90,在40个样本城市中,杭州、无锡、广州、珠海、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满意度指数较高,均超过80。其中,杭州排名第一。

2010年国庆黄金周新推出江洋畈西湖湿地、新中东河、中山南路中华美食夜市、城北半山游步道等新景点,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并推出游船体验。都是对游客满意度管理进行地调整。

3.游客行为管理

杭州景区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在景区内对游客进行规定:景区通过宣传对游客入景区须知规定:公园提倡尊重、理解、和谐的文明行为,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毁坏财物、等不文明行为,如经发现后不听劝阻者,景区有权要求游客无条件离开公园;景区内严禁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景区内安保部门及工作人员有权现场制止,并协助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在夏季的时候,西湖禁止游客跳入湖中游泳、洗澡,对于此不文明行为一旦被安保人员发现,先通过安保人员温馨提示及时制止,如经劝导后依然继续不文明行为者,景区通过协助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4.游客体验管理

随着杭州旅游方式向休闲旅游,体验成为杭州景区的新兴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体验旅游对杭州旅游有重要作用。杭州景区为游客提供新、奇、特的游乐体验和安全优质的游乐服务,打造中国休闲城市。杭州西湖景区的游船体验,让游客在游船上享受从水中看西湖,在水中看杭州,并结合西溪湿地等处开通水上通道,使游客们体验不一样的旅游方式,体验水中杭州。杭州部门景区将游客观赏、体验纳入了游客旅行的一部分,如西溪湿地的采柿子节,西溪采菱,游客们可以在秋季的时候采摘柿子,在水上采摘菱角,让游客们感受西溪特色的民俗活动,加上西溪越剧、说大书、皮影戏、龙凤舟体验,让游客更亲近西溪,体验节庆的热闹。

5.游客投诉管理

游客对杭州景区的满意度为我国前茅,杭州西湖名胜区以争创“投诉率最低、满意度最高”为目标,从规范市场秩序入手,从提升服务品质着眼,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实现低投诉率;相比而言景区的投诉较少,以前,西湖边的景区集中在野导游、堵车、停车上投诉,为此杭州景区管理在处理黑车、野导方面进行了专门跟进调查,在停车场专门有负责人员管理,并进行停车电子扣费;对于无证导游,有一套野导黑名单,在投诉时可以快速查询目标,进行跟进。

现已推行异地投诉,游客可通过来电、来信、网络等各种形式的投诉。游客服务中心首先填写《游客投诉登记表》,初步判断责任归属,并做出答复。运营管理中心督导室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拟定回复意见,答复投诉人。对网上投诉,市场部网络管理员负责将督导室的处理意见回复给投诉人,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领导反馈情况。

6.游客安全管理

杭州景区始终将把安全(包括设备安全、餐饮安全、游客在景区的游玩安全以及财物安全)放在第一位。杭州景区设置的基础设施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一些大型进口设施同时拥有国际、国内双重安全标准保证,通过了部级、市级相关检测管理机构的认证。管理对景区内设备进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跟新一些设备,始终以游客安全为己任,对景区内的餐饮进行检查

对景区内湖边、河流边、溪边等活动特别注重游客安全管理,通知游客安全须知、漂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警示标志、准备应急处置预案等,加强船只、游艇、皮筏的日常检查、救生设施配备、沿线安全岗哨设置、督促游客穿好着救生衣、上下筏码头的安全措施等,景区内管理人员根据管理部门的建议要求完善和改进相关设施和制度。加强景区内管理、严格执法,加强山林保护和文物保护,防止山林火灾,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游客安全、财产安全。

五、杭州景区游客管理不足方面

1.景区从业人员及导游培训、管理不到位

就对景区实际情况而言,杭州做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景区从业人员及导游的水平和素质都还未到国际级旅游城市水平,从业人员及导游对游客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游客管理方面考虑不周全,同时很多导游都属于兼职,导致导游水平参差不齐。杭州部分农家乐景区,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不是很高,对其管理不是很到位,因此存在投诉现象,如误导游客进入旅游景区高价产品。

2.人性化管理不够全面

在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会采用硬性化手段处理,缺乏通过教育、引导游客改善不文明行为,缺乏人性化处理手段;一旦进入西湖景区内很少有停车场地,在寻找车位存在着很大困难;杭州实行公共自行车无疑对减少了车子进入西湖景区,即保护了西湖资源环境、减少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游客旅行方式,但一旦到旅游高峰期,很多景区边的停车位置不是缺自行车就是无法归还自行车。

3.夜游景区欠安全性

杭州部分景区推出夜游景区,夜游也成了很多游客喜欢的方式之一,但在夜游景区内通常夜游指示牌不明显,缺少适当的照明指示,导致夜游西湖景区或是其他景区找不到着厕所、出口等现象,迷失了方向;在夜间需要帮助时,不太容易找到服务人员,只在出口处见到几位管理人员,夜间管理人员巡逻少,一旦在湖边、溪边、河边发生不安全事故不容易找到人救助。

六、景区游客管理措施

面对以上我国景区游客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出解决建议和措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关键的一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通过对杭州景区的游客管理分析,提出对景区游客管理相应建议,实施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和谐最大化的发展景区旅游。以下为景区游客管理的措施。

1.重视游客管理意识

由于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很多旅游目的地都重建设、轻管理,使得旅游目的地管理严重滞后。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如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游客管理并最终提升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游客管理,将其纳入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管理范畴,并针对游客管理存在问题,找寻相应对策,合理科学规划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进行人性化管理等。

2.制定系统的景区旅游游客管理规划

结合杭州景区规划,对我国旅游景区进行城市游客管理地规划,寻求可持续、合理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实现。景区旅游游客管理计划明确规定具体的管理主体、客体、方法和程序等内容,同时对景区旅游游客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与监控,及时反馈、改进,实行动态管理。在景区游客管理总体计划的指导下,要求各部门、各景区制定具体的游客管理分计划。建议在今后的景区旅游规划中单列一章专门制定游客管理计划。景区游客管理计划的制定不仅使实际游客管理中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使旅游主管部、经营管理者们在观念上重视游客管理,最终将其纳入城市旅游日常管理范畴。

3.进行人性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点,构建合理布局、统一管理、服务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实现提前安排游玩线路。

通过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宣传其他景点/区、开发新的景区、排节事活动等对游客进行分流,吸引淡季人流,分散旺季部门景区人满为患的人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游客旅游体验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更是保证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得到良好旅游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游客投诉体系,保障游客安全、利益,更是指明该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管理方式和内容,更好的实现景区的管理。巩固游客安全管理,游客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中,是吸引其他游客来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也是保障游客安全、利益的基石,因此要巩固游客安全管理。

七、总结

针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问题,对杭州景区游客管理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景区游客管理措施,从重视游客管理意识、制定系统的景区旅游游客管理规划、进行人性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景区游客管理,最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前途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最大化发展。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提供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管理措施依据。

参考文献:

[1]何贵香:杭州旅游对南宁旅游发展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2]周玲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陶犁等译:城市旅游游客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解决途径河南省

0引言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河南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在旅游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逐步显现。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以倡导人们认识自然、善待自然和观赏与感受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入境旅游人口增加,人们对更为健康的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更为加大,这就加速了河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业及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河南省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对策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河南省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河南省绝大多数生态旅游区是在有着较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很浓的地方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经济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当地大部分旅游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及景区经营者把景区当作一种为其不断创造财富的商品,更有甚者,为了摆脱当地贫困的现状对生态景区过度地开发破坏,对游客人数毫不限制,造成当地环境与旅游之间的矛盾突出。有些景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顾对景区生态的破坏,一味迎合游客,例如:对生态景区过度改造,生态景区垃圾超出承载力,焚香不节制等等。管理部门不是依靠合理的规划生态旅游区增加收入,而是靠不断地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设更多的宾馆、餐馆、旅游消费场所等等。这些对河南生态旅游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

2防治对策及措施

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需要长期的过程,当地生态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2],如下:

2.1控制生态旅游开发强度,限制景区游客数量、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生态所能净化和吸收的污染物和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也就是说生态环境自身恢复所允许的游客数量[3]。数据显示,一个旅游区主要景点的游客容量应为60~100平方米/人,一般景点的游客应该为100~200平方米/人,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会使生态环境超出其承受能力,从而导致生态失衡。

为了保持河南省旅游环境的质量,使后来的旅游者能够体验与现在旅游者同样的旅游经历,需要河南省旅游局、旅游企业、产品经营者和旅游者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因此,必须加强对当地游客及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让入境旅游者认识到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在加强生态教育的同时,也相应做好惩罚措施。

2.2合理规划布局河南省生态旅游景区的功能区

不同的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力不同,作好河南省景区规划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风景区环境的破坏,将区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与游憩利用方式相对应[2]。以南阳市旅游规划为例:如老灌河水上游戏漂流等户外运动区;西峡恐龙遗迹园特殊自然区;宝天曼原始森林中央保护地,社旗山陕会馆、内乡县衙等历史与文化古迹区等。对于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要坚决禁止游人进入。

2.3生态旅游景区的服务单位

对导游进行定期考核,培养其环保意识,主要形式以考试及对所带游客团队问卷调查。对生态旅游景区内的垃圾采用管道集中收集,固体垃圾要及时定点收集处理,对那些随意排放废水和乱倒垃圾的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4]。

2.4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游客容量

加强生态旅游过程中的技术参与和指导,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商业运作这些都是允许的。为了更好地使河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科学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入境旅游人员进行规范要求;另外应该规划出更为合理的旅游人数、游览路线,计算出每个生态区的环境承载容量。在这些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走景区可持续发展路线;对旅游区淡季、旺季时入景区人数作更为合理的规划,使在旺季不能超出其承载能力,淡季制定出吸引游客政策,提高旅游区的功效,增加游客数量[5]。

参考文献:

[1]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自然生态保护,2004(9).

[2]段文霞,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04,23(1).

[3]王佳等.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2):203-207.

[4]赵燕丽,生态旅游中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7).

[5]佟敏,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企业,2003(2).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5

2021年三季度安全风险研判报告

公司各部门、景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意识和管控措施,把风险管控发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经公司研究,结合百里竹海公司所属各景区实际情况,现将三季度安全风险研判情况公布如下:

一、存在的安全风险

1.受全国新冠疫情影响,目前正值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增多,景区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2.目前夏天高温季节已来临,景区森林覆盖区域内枯树枝、枯叶较多,存在游客进入景区携带火种现象,个别游客在景区内吸烟引发山火风险。

3.目前汛期期间,极端天气较多,引发山洪及地质滑坡现象较为突出,可能对景区内工作人员、游客及财产造成损失。

4.由于各景区内使用的游乐设施及休闲设施投入时间较长,虽然定期进行了检查,但还是可能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

5.各景区内存在的竹、木栈道,受雨季影响,容易滋生青苔,个别区段已存在腐朽和损坏现象,导致游客可能发生摔倒风险。

6.夏天温度较高,景区内游客存在人员下塘游泳,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7.景区内木栏杆部分段由于年久,已存在腐朽和损坏现象,可能造成人员高空坠落。

8.景区观光车辆的日常维护及管控不到位,可能造成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

二、防范措施

1.加强疫情管理,进入景区必须出示健康码,同时要求景区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体防护。

2.针对特殊天气,要提前增添应急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巡查必须到位,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汇报,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3.在景区醒目位置悬挂好各类安全警示牌板,提醒游客要遵守景区规章制度,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督促各景区开展好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好应急预案的培训教育,保证每人都熟悉应急预案,。

5.坚持做好隐患的日、周、月排查工作,日常巡查必须到位,严禁出现“走过场”现象。

6.严格景区各类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景区观光车(特种车辆),定期开展针对性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及处理。

7.抓好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同时各景区负责人、安全员必须发挥好作用,落实责任,尽职尽责的干好本职工作。

8.专业部门必须督促各景区开展好相关工作,按期开展检查工作,查漏补缺,为景区的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从坟墓中崛起”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赴长白山、武当山考察景区保护管理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加强银滩度假区景区科学管理,学习借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经验做法,推动银滩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工作顺利开展,2020年11月22日至28日,银管委组成由委机关、度假区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大队、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公司等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8人的考察组,赴吉林省长白山和湖北省武当山进行考察学习,先后实地考察了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城区内全域旅游各景点、长白山北景区,湖北省武当山、太极湖等景区,并就加强景区保护和管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等考察调研课题,分别与长白山池北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文体局进行座谈交流。回来之后,银管委对如何抓好银滩度假区保护和管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部级旅游度假区等工作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考察调研报告:

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辖区面积1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5万人,现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部级湿地公园。2019年旅游接待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50亿元。池北区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小镇”、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小镇”“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首等多项荣誉。

(二)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长白山池北区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对长白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决策部署,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形成了美丽山水与特色城区齐头并进、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互融共促的新局面。主要工作经验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谋定后动、生态为本,不断完善层级有序的规划体系。聘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先后投入近1亿元编制完成《池北区二道白河镇城市风貌设计》《慢行步道系统》等60多项重大规划,形成了功能配套、层级有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体系。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构筑系统完整的生态屏障

1.加强源头治理。投入2亿多元实施“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工程”,全部拆除峡谷内的楼堂馆所,恢复植被面积1.76万平方米,彻底消除松花江的源头污染。放弃每年1亿多元的经济收益,全面禁止保护区红松果实承包采集行为,生物链得到休养生息。实施“长白山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强对“三江源”的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突出森防安全。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做到严防严守、寸绿必护,连续59年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

三是坚持保护第一,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立长白山旅游发展联盟,统筹构建“环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圈”,深度开发和推介长白山冰雪运动、温泉养生、慢城慢行、绿森林、水世界等新型旅游产品,实现“白雪变白银、温泉成热点”。景区实行全年开放,“长白山旅游链条延长,从过去的一日游延长至四日游”。

四是坚持集约开发、绿色发展,建设彰显自然底色的生态城镇。改造城区所有河岸湖堤,融合现代园林工艺,立体式装点草木花卉,着力呈现城市的自然美、健康态,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节能慢行、人文气息浓郁的绿色城市形态。其中,该区在全国率先掀起“厕所革命,将先进技术与环保理念融入到旅游厕所的建设,新建生态旅游厕所49座,分布在重要的旅游节点,实现“一公厕一风景”,成为吉林省服务业循环生产体系建设的引领标杆。

二、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和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位于十堰市境内,全域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湖北“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大通道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版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当山风景区是湖北旅游名片、鄂西北旅游门户、十堰旅游龙头,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部级风景名胜区、道教圣地等数十项桂冠。2019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0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

(二)景区管理主要模式

武当山风景区的管理措施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的措施基本相同,就是实行“一票通”的管理模式。主要做法为:游客将车辆按规定停放在景区外,然后凭门票搭乘景区旅游电瓶车前往景区内的各景点,除了乘索道上山需要另支付费用外,其余的南岩宫、紫霄宫等景点均凭门票免费乘车。为了方便景区内居民上下山,景区还专门开设了“居民专线琼台”象征性地收取5元费用。实行严格的居民游客甄别措施,每户商家、农户只能办理一辆汽车通行证;其他车辆和货车按照规定在晚上或早上的具体时间通行;对需进入景区探亲的人员,需凭当地村(社区)或相关单位部门的证明材料才能进入。

(三)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为:系统培植一个品牌(“要健康到武当”旅游品牌);全面坚持两个理念(“不让一个投资者受委屈”的发展理念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三大目标(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名都、中华文化重镇”);协同推进四区建设(改造老区、建设新区、提升景区、发展湖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转变:

一是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推动武当山旅游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着力推广和塑造“要健康,到武当”产品品牌,以品牌为导向,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项目和旅居产品,实现了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发展。

二是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产业经济转变。在巩固延长“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产业链的同时,通过“一河一路一街”的综合改造、包装推广“武当369”九大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实施元和观乡村环境整治与民宿改造项目、支持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建设等措施,积极培育“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相关的新业态和新产品。

三是由建设景点向建设“全域景区”转变。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全国品牌推广、太极湖水上游项目和《梦幻武当》功夫秀的运营托管,建立武当山旅行社协会、民宿业协会等措施,实现了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三、加强银滩保护管理和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的思考和建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和武当山风景区在旅游资源保护、景区管理及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很多有益启示。学习借鉴这些好做法、好措施,对于我们推动银滩保护和管理及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为早日将银滩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度假产品多样、休闲功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齐备的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在明年或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要抓好如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在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国家文旅部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对照国家关于《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积极开展问题排查与整改工作。通过聘请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大力保护环境资源,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规划好度假业态布局,争取在夜间经济上有所突破;加强软实力建设,推动管理服务升级;加强旅游秩序整治,切实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应急能力,加强防灾避险工作;提高度假区识别度,推进度假区导视系统建设,创建度假区网站,多维度打造“天下第一滩”品牌,广泛宣传推介银滩度假区资源和形象。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落实“四定”责任、倒排工期、每月项目推进点评会等有力措施,快速、稳妥推进“6+n”项目建设。主要是完成旅游集散中心、银滩旅游基础设施、银滩中区岸线修复、四号路北面大排档改造、三号路冯家江大桥、滨江路、三号路西延线道路、中区雨污管网贯通、国际客运码头航道拓宽与商街工程、碧园开元度假酒店、洲际华邑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取万豪酒店完成主体装修、B6地块酒店开工建设;完成B3、B5地块土地出让和项目前期工作;协助推进北海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园、北海国际名人智慧都汇、我秀网红城市等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三号路、海景大道(冯家江吊桥至中信国安第一城门口段)、南珠大道(银滩大道至海景大道段)路面维修及绿化改造。

(三)全力推进环境资源保护

加强度假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冯家江、电建港和咸田村污染整治工作,加强工地烟尘、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化水质、空气监测,健全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环保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重点遏制海泰小区、咸田村违建势头;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重点解决建筑垃圾倾倒问题,切实改变银滩度假区环境面貌,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区。

(四)全力推进旅游秩序管理整治

加强旅游秩序整治,切实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营造群众满意的健康和谐旅游环境。景区业态实行统一经营,提升经营信誉度;加大对占道经营、拦车揽客、宰客、尾随兜售、使用电子设备叫卖等不良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规范摩托艇、快艇等游乐项目管理;加强考核,确保度假区卫生常态化保洁取得新突破;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创新宣传方式,确保市民、游客文明意识取得新提高。

(五)全力推进应急能力建设

健全防灾避险体系,编制防灾避险专项规划,建立灾害救援指挥中心;完善危险地段及场所防护设施;提升安全救助能力,支持7d×24h全区安全救助;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注重施工工地的规范管理;强化海滩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救生塔值守制度,更新救生设施,做到海滩值守无死角;完善安全提示,更新安全牌内容。

(六)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规划好业态布局,结合咸田村村庄改造,编制上海路、广东路、银滩二路、四号路合围区及情人岛公园产业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C1地块招商项目;协助新绎游船公司抓好国际客运码头商街招商工作;支持北海旅游集团规划好核心景区产业布局,采取统一经营模式,以引进品牌为重点,以突破夜间经济为难点,注重与国际客运码头商街的互动,使度假区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旅游业;不文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截止至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止至2012年,我们已经形成了近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8000万人次,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一、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黄金周变"黄金粥":2013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去年普遍上涨,游客量直线上升;景区超载不限流[1]:人数明显超负荷,景区却还在卖票;目前我国景区所有权属于国家,但经营权却是多种模式。利益的驱使让这些景区经营者急功近利,只想着赚快钱,不看长远发展。

二、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立法现状分析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关旅游业的立法工作也一直紧随其后。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全国31个省(区、市)也都公布了《旅游管理条例》或《旅游业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有关部门截至目前了旅游业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8项、地方标准200多项,标准化范围基本覆盖旅游业各主要领域和重点环节。"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旅游法》在今年十月一日正式面向社会实施。

三、从参与主体角度,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出发,探讨我国现行旅游业中存在的不足

在立法方面: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国民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促进我国旅游业良性发展,解决高峰期景区管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当前景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景区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新出台的旅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于景区管理制度的规定过于粗放,对主管部门的统称过于笼统,而针对旅游高峰期问题的解决过于简单,极端化。

在执法方面:黄金周现象与休假制度不合理有关。我国的假日总量在全球处于平均水平,但长假相对稀缺,导致旅游需求集中爆发,旅游需求和景区供给出现严重失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就实施了,但在现实中并未得到严格执行,游客扎堆出行实属无奈。当前我国旅游业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保障法律的执行。

在司法方面:无救济则无权利,无裁判则无法治,司法是解决社会矛盾最后的防线,设定完善的公益诉讼机制能促进旅游资源保护的司法制度化。我国目前旅游资源保护缺乏的就是落实公益诉讼机制,一方面,公益诉讼能提高公民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公益诉讼能促进旅游资源保护的司法化,限制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从景区经营者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混乱: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主体多元化,机构设置累赘,经常出现多个部门管理一个景区的现象,容易造成好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政策得不到落实。

针对突发问题,景区反应迟滞:旅游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重大交通事故、公共性突发事件,在应对这些紧急事件时,景区往往反应迟滞,效率低下,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

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在我国的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

(三)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景区层出不穷的不文明现象

我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乱扔垃圾、信手涂鸦、大声喧哗、加塞插队等,这些已经受到了包括国际社会公众舆论的批评,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四、关于旅游业中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国家层面

《旅游法》对景区管理制度做出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远远不足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地方应当以《旅游法》为依托,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旅游法规,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旅游法》直接做出限定承载量的规定过于简单,应当在有配套的预警系统后再限定接待量,这样柔性的措施才更能使游客接受。

我国已经颁布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各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这对旅游扎堆现象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如何保障《旅游法》的有效执行,则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了。执法不严会严重侵害法制秩序,使法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2]必须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但是在实践中,影响法律执行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有:社会的干扰因素和执行者的素质因素。要抑制这些因素,只好将执行权置于监督之下。为了排除不利因素,在发生执法不严等问题时予以及时纠正。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督是确保《旅游法》执行的必由之路。

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也属于公益诉讼的范畴。通过公益诉讼,有助于提高弱势公民的素质和参与能力,稳步推动各阶层的权利均衡和利益平衡,有效地解决纠纷,提高效率,促进和谐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所以落实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保护旅游环境资源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

(二)景区层面

针对各景点的等级设定不同层次的专门保护机构,优化管理体制,以行政管理部门的直接介入来管理景区,这就可以避免由于机构设置累赘导致的推诿责任问题的发生,这样景区就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景观建设。

针对突况,应当建立景区应急预警机制,提前做好预案,防微杜渐,有备无患。在发生旅游事故时,自行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出动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使之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将景区及游客的损失降到最低。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暗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与环境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因此为了消除不文明行为,景区首先应当提供一个清洁卫生、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旅游环境。对景区整体做出科学的规划。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卫生间、垃圾桶、休息处要设置科学合理;在景区内设置专门的"电子涂鸦处",提醒游客保护环境,从而减少乱涂乱刻情况的发生;在景区设立专门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总之,景区要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游览环境,为游客的文明游览提供便利。

(三)游客层面

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社会公德心、东西方文化差异、旅游市场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等。在这方面一些旅游大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1、西班牙旅游部门对个别不文明行为采取两种措施:对于不严重的事件用文明的劝说方式加以制止;对于个别严重的不文明事件予以报警,由警方出面处理;2、英国有关部门《在英旅游告诫20条》,对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外国游客进行提醒,加强对各种类型游客行为规范的制定、宣传和实施。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详细具体、切实可行,同时制定有配套的监管措施。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制定以下措施:

政府、景区、旅行社共同制定旅游者行为规范,加大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力度:在景区入口处,免费发放《入园须知》或行动指南,在显著的地方设置电子显示屏播出游览须知及文明宣传短片。在正式游览前,让游客观看通过生动形象的VCR,使游客增长知识,唤醒游客的责任意识,自觉进行文明旅游。[4]

采用奖惩并举,赏罚分明的措施:一方面要对不文明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违规成本,让不良行为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黑名单,对有严重不文明行为游客进行记录,限制其旅游的权利。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奖励机制:树立模范,表扬先进。比如,景区定期对表现良好的游客给予票价及服务上的优惠。通过这种引导、激励等方式提升国民的素质,唤起游客的社会责任感。以罚治脏,奖惩结合,已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

不断创新,采用人性化管理:柔性的管理更能赢得游客的配合,比如制作温馨提示牌和公益广告;在游客排长队时安排适当的表演,以此转移注意力减少枯燥感;吸引明星参与:明星的言行举止往往是粉丝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号召,往往也是一呼百应。合理利用明星效应,将文明旅游,保护环境的理念通过微博、微信等现代社交方式柔性的传达给游客。

五、结语

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一,而我国对于该产业产生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问题频发。因此旅游业参与者应该在分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努力降低这些负面影响,使景区和游客达到"双赢"。[5]

参考文献:

[1]傅洋.景区超载不限流黄金周大考《新旅游法》没及格[n].北京晚报,2013-10-08.

[2]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3]江伟,杨剑.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7).

[4]张文,李娜.国外游客管理经验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7,(7).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8

一、基本情况

10月1日—7日,全县共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超历史。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旅游接待量创历史新高。今年“十一”出现大幅“井喷”现象,其中**景区接待游客6.3万人,实现门票收入540多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多万元,同比增长52%;**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实现门票收入270多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同比增长75%。**景区连续四天接待量达到12000人的最大承载量。二是散客自助(驾)游成为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进入我县的自驾车达7万台次,同比增长250%。特别是来自**、**、**、**等周边城市的自驾游客,占自助(驾)游总体旅游接待量的**%以上。三是乡村旅游异常火爆。“**”“**”“318”等三条乡村旅游经济带沿线的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亲水旅游、采摘旅游、体验旅游、温泉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业态成为新时尚,青苔关原始森林、**古寨关碍、**梯田、**大峡谷、河铺冰臼群、**古村落等景点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全域旅游、全天候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四是旅游经济拉动效益明显。据统计,国庆期间全县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创历年黄金周之最,全县旅游饭店出租率均达新高,大小宾馆、酒店、农家乐客房爆满,1至5号期间全县客房出租率达到了100%,**、**沿线许多普通农户的房子都被客人租用。此外,带动了沿线群众农家特色餐饮、土特产品销售、摩托车运输等相关经济活动。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为确保国庆期间旅游秩序安全、通畅,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早部署、早安排,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准备充分,确保了安全度峰和秩序井然。一是县委、县政府提前部署。9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十一”黄金周保安全、保畅通工作动员会,对县假日办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了全面安排,各单位提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应对工作,确保人力、物力配备充足。同时,**、**等重点景区也提前认真落实应对措施,通过用林场、村现有干部、聘请保安力量和志愿服务者,确保每个地段和岗位都有专人值守。二是相关职能部署提前介入。国庆节前,旅游局联合交警、消防大队、交通局、质监局、食药局、工商局、安监局等单位,对**、**风景区的游线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开展综合执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景区限期整改到位。交警、运管和沿线乡镇、村等单位针对道路畅通问题提前布控,及时清除路障,在游客高峰期间和重点路段分段疏通,并及时游客承载量预告和有效引导,虽然出现较长路段拥堵但交通秩序总体良好。三是接待服务企业提前准备。为迎接“十一”黄金周的到来,罗田城区、**、**沿线和**、**两个景区的大小宾馆、酒店、农家乐准备充分,在物质采购、设备更新、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国庆期间,全县旅游市场供需两旺,运行秩序整体平稳,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一是**沿线交通堵塞:体现在应急预案不充分,警力、交通管理人员、沿线镇村干部分配不足,在重点路段、重点交叉路口无人值守,个别游客车辆存在逆向行驶、不按规定排队、乱插队、乱停乱放的现象,而没有人出来及时制止,且无人引导游客车辆。

二是现有停车场车位明显不足:景区现有停车场可停车只有1300台左右,但在十一期间1-5日平均达到3000-4000台次进出景区,停车场车位严重不足;现有停车场设置不规范,没有严格的完成停车场的标牌划线,无人对入场车辆正确引导停靠,游客车辆乱停乱放,一车多位,最常见的一句话是:“自己找场儿停”;停车场环境脏、乱、差,周围摆摊设点,杂乱无章,少停很多车。

三是景交车转运力量不足,线路转运设置不合理:**门楼集售票、检票、转运于一体,游客多,道路拥挤,导致景交车转运不及时,游客等待时间过长;线路设置有问题,上午只转运哲人峰方向,下午只转运大峡谷方向,常见是满车载人进山,空车返回,没有实行错峰交流,走循环路线;**景区最高峰只有12台景交车,运转良好,**景区高峰时期有47台景交车,是**景交车的4倍,但还是出现游客索道下站等待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不能上山游玩,景交车运转存在大量投诉现象。

(二)安全问题

一是景区游线、索道、观光电梯等安保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观光电梯入口基础设施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员少,存在游客排队拥挤,有插队的现场时,现场无人疏通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无人制止;二是景区没有设立安全指挥中心:整个景区游线上没有监控摄像头,对景区各景点、特种行业设备和突发事件不能及时掌握,不能有效对接。三是景区标示牌、警示牌不健全,在游玩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应急预案准备不足:操作细则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十一期间**景区从领导干部到抽调人员才100左右,安保人员没有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学习,遇事不能进行有效的疏导,都是临时上阵;五是旅游基础设施“带病”工作:**索道临聘操作人员对索道不熟悉,**景区观光电梯和玻璃栈道存在未报批、未评审,未到旅游局备案的问题。小华山至竹林深游步道临时护栏设置不合理,台阶多、窄,两旁无护栏,台阶石头松动,这些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六是景区森林火灾防护措施不健全:景区内游客随意抽烟现象严重,警示标牌宣传标语不足,游线上没有监控设备,游客多,景区管理人员少,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制止或处罚措施。

(三)环境卫生问题。

一是景区厕所严重不足:按照《5a创建》标准**景区要设置14个厕所,新建8个,改建6个,目前游线上只有7个厕所,有的厕所还有没有水;二是景区游线上的环卫人员不足:垃圾桶过少,设置不规范,清运处理垃圾不及时,垃圾山上不能烧,山下无填埋场,随手丢垃圾的现象严重;三是乱搭乱建严重,摆摊设点无人管:**违建拆除有152处,但现在仍然有人拔地起高楼,河边做屋,景区内违建现象愈发严重。

(四)游览服务问题

一是游客接待中心配套不全:只充当售票中心,没有相关宣教中心、影视中心、咨询中心、接待中心、投诉中心;二是游线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善:至今还没有一条完全具备服务功能的游线,相关配套的观景台、休息点、服务点都不健全;三是标示系统不健全,全景图、指示牌、导览图数量不足,设置不规范,需按照《5a创建》标准增加数量提档升级;四是导游讲解服务严重缺失:导游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全县持有国导证在岗人员不足10人,景区讲解员素质不高,存在现场临时组团,宰客现象;五是景区“夜生活”乏味:游客无事可做,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睡觉,晚间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活动没有;六是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全县大小宾馆酒店农家乐累计10000张床位,但十一期间每天有20000人次来罗田,建议支持一方山水等星级酒店的建设,缓解接待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对全县今后旅游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要建立健全和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对“5a创建”、“标准化创建”、“智慧旅游”创建工作实施,通过5a创建解决“硬件”问题,通过标准化创建解决“软件”问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工程和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同时推进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改造,满足旅游大时代的到来。

2、加大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规划建设**景区内、外循环公路建设。完善**中心区1.5公里循环路和天张(**至张家咀)旅游公路8公里的建设;完成吊桥河至藏龙酒店公路建设,,扩宽猴谷道路;从中长期规划看,建议把修建汤河—**河—**河环核心景区的快速通道纳入十三五规划;二是针对景区停车场紧张的问题,建议对大别山**入口、香格里拉、猴谷入口、天堂峡谷、竹林深、索道下站等7处停车场完善改造,新建猴谷检票口停车场;三是合理布局现有景交车停靠点。

3、着力优化配套服务设施:一是健全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服务窗口,建议现有门楼只设置售票处,检票口后移至猴谷和踏云处,使售票、检票、转运分开,有效引导游客分流。二是完成“五峰”游线游步道、休息点改造,新建6个观景平台,改造提升厕所共15座,其中改建8座、新建7座,加强防护设施建设,完善危险地带安全护栏、护网等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对各类设施的及时维修。三是完善景点和游线上的标示牌、警示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四是增设游线垃圾桶的数量,增加环卫清扫人员,消除暴露垃圾现象。五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六是丰富景区文化娱乐活动。挖掘我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体活动。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9

一、游人接待情况:

1—9月份,景区共接待游人**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共接待游人xx万人次,同比增长5%。

二、准备充分、部署严密、责任落实到位。

景区对“十一”黄金周的服务接待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实施了统一性的组织形式、瞻前性的部署策划、客观性的客源分析,为“十一”假日旅游安全接待工作奠定了基础。首先,针对今年的旅游发展形势和客源状况确定了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并制定了《关于“十一”节假日旅游黄金周安全接待工作方案》。其次,根据方案多次召开了行政办公会和部门工作会,把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把各项工作从组织到措施逐级细化,保障了各项接待工作的全面落实。第三,成立了“安全接待工作总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全面负责整体工作的领导、组织、部署、协调,各主管领导各负其责,做到了分工全面细致、责任落实到位。第四,严格落实逐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为了保证安全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景区设立了交通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6个管理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分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逐级负责体系,切实保障了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市、县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促进了景区安全接待工作水平的提升。

对“十一”黄金周接待工作,不仅景区高度重视,而且市县各级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保障了景区接待工作“忙而有序”。

9月27日,景区召开了“十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动员会,组织各部门的全体干部进行了思想动员,为做好“十一”黄金周的接待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9月28日,市旅游局、县有关领导同武警官兵、特区职工一道举行了卫生清扫日活动,对33万平米的游览区进行了清扫,为节日期间的接待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日,县有关领导带领县公安局、工商局、旅游局和文化局等部门对景区,并对景区存在的问题和节日期间的接待工作提出了要求。节日期间,市有关领导也分别到景区视察,对景区的接待工作给予了肯定。

节日期间,市交通管理局和首发公司对景区的接待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市交通管理局带领昌平交通支队和延庆县交巡大队投入警力对景区的交通进行了统一管理和有效疏导。首发公司为了保障景区交通的畅通,不计经济损失将收费站临时改在了居庸关,同时开放了特勤出口。有了两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景区交通的顺畅,杜绝了拥堵现象。

四、准备工作充分有序、任务落实监督有力、组织实施科学细致。

首先,加强环境整治和管理,创造优美的游览环境。为确保游人的绝对安全,便于疏导,景区及时组织人力修缮城墙,更换破损城砖;修理了城上铁扶手及下城临时铁梯;加固了游览区护栏等设施;在原有6个停车场的基础上,又在林场、滚天沟等地开辟了临时车场2个,扩大了车容量;各主要路口、危险地段安装了提示、指示牌;出动部队战士及机关科室人员对景区及周边道路沿线卫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共清理景区卫生死角6处,清运固体垃圾137吨,液体垃圾83.5吨,污水处理3350吨;增设了免冲式环保厕所3处;节日期间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景区种植摆放鲜花18800盆,制做了节日彩虹门,使节日期间的景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其次,整顿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根据景区车多路窄、人车交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车辆疏导预案》;协调市交管局、首发公司等有关部门,在节日期间开放特勤出口和将高速路收费站改设在居庸关,确保了交通畅通;县交通管理部门抽调了大批警力,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增加了交通管理力度;加强依法管理,对私车盘客、乱停乱放进行专项整治和管理,对内部司机加强了安全教育,对工作车辆实行通行证管制措施;交通民警坚持早上岗、晚撤岗,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黄金周期间共接待、疏导旅游车辆4.3万辆次,做到了科学疏导,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加强了停车场内的指挥、疏导和安全管理,提高车场周转率;客运车辆科学调度,强化安全驾驶和安全维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客运工作任务。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为圆满完成“十一”接待工作提供了保证。

第三、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秩序安全万无一失。为维护黄金周旅游安全和良好的秩序,特区制定了全面的、切实可行的维护秩序方案。为减轻城上拥堵,开通了4个临时下城出口,增设了团队专用登城口,增加4处临时售票处;在城上重要地段重点疏导,由民警带队、定岗定人、积极疏导,防止出现拥堵现象,加快游人流动速度;为防止爆炸事件的发生,撤掉了城上的全部果皮箱;为降低失盗案件,派出所专门组织了打扒小组;客运站积极做好疏导服务工作,做好上、下乘车站秩序的管理,从而保证了乘车秩序。通过全体管理人员的努力,景区秩序井然,确保了黄金周的安全和秩序。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篇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时当旅游景区处理不当时,甚至还会出现拥堵和踩踏等事件,这不仅影响旅游景区的形象,更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针对景区超载问题,国家以及旅游相关管理部门也都十分重视,也曾经提出过“门票预约制度”和《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但由于缺乏强制性,使得超载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找寻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原因及有效对策。

 

一、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原因

 

1.政府方面的原因

 

早在2007年我们国家就已经通过了《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本是缓解法定假日扎堆出游的可行办法,但在实际落实中,由于各单位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带薪休假落实制度落实的不好,且《条例》本身尚未制定责任追究方面的条款,缺乏强制性等,让落实“带薪休假”困难重重,导致上班族还只能选择在法定假日集中出游,这就造成了假日里景区人满为患的景象。

 

2.游客自身原因

 

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游客自身。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到景区门口“一手交钱一手拿票”的习惯,由此而带来的景区无法预料的超载现象也不在少数。此外,有些游客明知景区游人已满,但都希望“不虚此行”,因此想法设法挤进景区,这不仅会使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景区设备超负荷,更无法保证旅游者自身的旅游质量。

 

3.景区方面的原因

 

在景区方面,多数景区还存在短视的思维,他们只怕游客不来,哪管游客不适,哪会考虑资源受损,对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规定因其没有强制措施就不执行或躲避执行,由此造成的景区主动超载、拥堵等现象屡禁不止。此外,多数景区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未能有效的疏导和指挥,这不仅使景区秩序混乱,甚至还会导致游客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形象和游客自身的旅游感受。

 

二、解决景区超载现象的对策

 

1.政府应监督落实带薪假期,增加私人假期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加强监管,保证带薪假期的顺利落实,缓解上班族集中出游的现象。此外,政府应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得企事业单位意识到落实带薪假期是对每位工作人的必要的尊重,也是让大家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最佳手段,鼓励各单位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并形成制度的执行不完全依赖于强制措施,而需要公众自觉遵守的好风气。最后,如果我们能够向西方国家一样拥有旅游假、儿童亲子假等私人假期,并且增设护士假和教师假等私人假期,那么错峰出游将不再是一种奢望。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监督落实带薪假期,增加私人假期,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做好政策方面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解决游客因出游时间集中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

 

2.游客应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

 

从游客方面来看,一定要让游客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目前,主动预约的客人并不多,多数游客仍然怀着侥幸的心理盲目前往景区。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游客进行预约将是解决因游客自身原因而引起超载现象的关键所在。在这里要将游客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打算出游的游客,一类是已经在途中的当日游游客。对于打算出游的游客应倡导预约优惠等政策引导游客在途牛网、携程网等网站上进行景区门票预订。而对于当日游游客,则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热力图来了解景区的拥挤情况。景区热力图是百度根据多年来对全国热点景区及商业圈的统计推出的大数据可视化产品,它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的描述景区的游人分布、密度及变化趋势,其中绿色表示游人稀少,橙色表示游人密集,红色表示游人拥挤,游客据此确定当日游的行程顺序将有效的错开客流高峰。如果每位游客都能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将会解决因游客自身原因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

 

3.景区应做好“分洪”“泄流”工作

 

从景区管理方面,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景区可以采取诸多措施来解决景区的超载现象。首先,从思想上,景区的管理部门应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能因利益驱使就不限制游客人数,而应多方配合测算出景区科学的容量,并严格按照景区规定的容量限制游人数量,避免景区主动超载再次发生。其次,景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高速公路入口、景区入口等途径及时向游客公布景区最新咨询,使游客“心中有数”,合理预约或理性前往景区。此外,对于博物馆等景区可以采取限制游客在展厅的停留时间,以缓解高峰时期的游客流量;对于主题公园等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景区可以采取提前开园或延长开放时间来缓解客流高峰;对于千岛湖等交通工具受限的景区可在黄金周开设备用通道,增加船只数量,以解决因景区内交通工具受限而引起的游人拥挤现象;对于资金和规模等条件允许的景区,可以考虑增加景区内的设施设备和扩大规模,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游人需求;而对于景区的关键游览点和游览线上,在高峰时期要增加人力疏导,以保障景区的游览秩序,防止因缺乏有效疏导而引起的游客拥堵、滞留、踩踏等事件的发生。总之,景区要想方设法做好“分洪”与“泄流”工作。

 

旅游景区超载现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解决好景区的超载现象,才能达到政府管理好、景区有钱赚、游客体验高等三方共赢的局面,也只有政府、景区和游客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从实质上解决景区的超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