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商业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8:08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1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这些电子商务的平台,通过对信息和产品进行展示,给购买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乐趣和服务,促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越来越多的客户带来了生活的编辑和购物乐趣,加上低成本的运行模式,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商业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营销思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传统的商业逐渐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分析,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些比较新的营销渠道,使得整个营销活动更加的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提升营销的效率。

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各种媒体广告、人工宣传手段从商家到消费者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这个过程之中,消费者往往是被动的地位,而商家的销售部门则也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直接反馈信息,所以不能够较快的进行调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是通过互联网所开展的双向的沟通模式,企业是在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的产品之后,所满足的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工作的效率更高,也更加有利于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

二、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挑战分析

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销售和生产分离式的流通渠道一直是被认为是流通职能的专门化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大大减少了设计者和制造商以及服务商之间的距离,为买卖参与的双方在网上直接交易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大大缩减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另外,因为电子商务的产生使得批发环节的各种工序也大大的缩减,零售商可以和生产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易。所以在批发环境所伴有的储备、运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甚至完全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消费者可以直接受益。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便利。消费者可以通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这大大节约了消费者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更多的商品的信息,和其他商品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更多的购买机会和选择。所以,传统的商业如果不改变自身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企业就会逐步的蚕食传统的商业的市场份额。

三、电子商务对于成本控制的思路探讨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极其低的成本获取跟多的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的了解产品。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产品从研发直到运送到消费者的手动,所有的步骤都被简化了,这可以使得商家在营销环节节约出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这些所节约出来的资源就可以用来提升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的有效。

四、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分析

传统商业模式下需要的人员比较多,对于市场情况所产生的反应也会比较慢。所以当有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层层上报,在进行上报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信息的漏报和误报等等,但是决策人员却不是全部了解的,这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出现重大问题。

电子商务模式下,人员管理更加的扁平化。因为信息传递层次的所见,信息遗漏也比较少,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全面行,也可以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

五、小结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企业;经济模式;影响

企业经营模式是企业对市场经营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企业开展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明确经营宗旨,制定发展战略,确定运营制度等,最终实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增长的发展目标。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给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出电子商务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更加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有序发展。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在科技经济时代的影响下,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获得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大力提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深刻的意识到了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积极在全国各地铺设光缆,2002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带宽就已经达到了9380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民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互联网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时候也开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企业网上交易额逐渐提升,用户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上购物的形式逐渐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流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给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进一步提升了各类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内层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济模式内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链和企业供应链的优化方面。企业价值链和企业供应链是企业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中企业价值链包括企业设计、生产、营销、进货、维护等各项经济活动,一般分为基础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企业价值链的合理使用能够对企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调整,确保各部分关系的协调统一,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各种变化,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企业供应链是在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概念,主要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价值链,以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企业供应链的合理使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能够对企业价值链和企业供应链进行优化,通过各种管理软件如oa、eRp的相互配合来构建企业内部网,从而使企业内部价值链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更加紧密,在科技经济时代的影响下,结合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方法进行管理,促进企业决策的定量化,为企业决策的有效性提供基本保障。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经济模式中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企业营销,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关注,促进企业营销活动的多样化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有形成本有很大的帮助。从企业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使用能够有效缩短企业的供应链,进一步对传统企业的销售环节进行简化,从根本上降低传统企业分销商的实力,积极开辟互联网直销新渠道,从而实现扩张传统企业市场份额的目标。图1为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优化。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垂直的、多层次的职能化组织结构,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以纵向传递和链状传递为主。但是,这两种传递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传递时间长、信息失真程度大、容易产生断层等缺点,无法确保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传递的准确性。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改善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扩大企业内部能够存储的信息量,并且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负责人和使用者,及时迅速的对信息作出反应,确保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另外,传统企业中多层次的职能化组织结构会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改变,必然会造成企业管理效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决策过程的官僚化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外层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外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模式三个方面。收入模式是指企业获得收入的手段和方法,是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一般是指企业通过向顾客提品和服务而获取的利润,主要包括收入对象、收入介质、价格组合、收入渠道等内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收入对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用户和顾客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严格的区分,明确顾客才是能够让企业获利的对象,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品和服务。

生产经营模式的更新与完善能够促进传统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企业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其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利用新思想和新理念来构建新的管理方法,使用新的技术工艺,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完善。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对于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传统企业的运营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生产方式更加倾向于及时生产的方法,大大的减少了企业备货,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紧密联系,提升资金周转的速度,缩短企业生产周期,降低产品库存。

企业要想保证其生产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保证稳定的资源投入与供应,而这些资源除了资金以外,还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地资源、设备资源、原材料及零部件等,企业要想提高利润水平就要以较少的价格获得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的资源。企业常用的资源有金融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和关系资源等,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深化资源的组合,尽可能的减少物质资源的使用,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重要作用。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是难以控制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系统的投入比较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水平不过关、电子商务存在地域差异等都是影响传统企业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因。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的依赖程度比较大,物流运输所产生的成本在传统企业运营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获取原材料、产品生产、商品销售等全过程都存在物流成本的介入,如果不能很好的对传统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就无法为其经济建设提供基本保障。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基本覆盖了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在给传统企业带来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一步提升了传统企业对信息系统维护的成本费用,对于系统软件的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建议

在企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其最终的经营目标就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但是,要是想实现这一目标,单单依靠大量投资来扩大企业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价格战”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避免企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其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利用高科技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经营活动。但是,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势必会造成企业经济成本费用的增加,只有找到合适的方式降低电子商务的高物流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传统企业走出经济发展难的困境。

传统企业在使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C2p2S2C电子商务本地化的模式,进一步推动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C2p2S2C电子商务本地化模式分解成三个部分,分别是C2p模式、p2S模式和S2C模式。其中C2p模式主要用来构建客户数据库,将海量的客户信息存储到客户数据库当中,通过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手段对客户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挖掘出其中对传统企业经济建设有利的信息,明确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目标群体。

p2S模式主要用于目标客户群需求网站的构建方面,当企业利用C2p模式确定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目标群体之后,需要针对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建立企业网站,通过在企业网站上与目标客户进行交流来了解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从而为目标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S2C模式主要用于客服人员与目标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一名优秀的客服人员能够利用高标准的服务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与目标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客服人员与目标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得到的相关信息反馈到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库当中,进入新的运营模式中,进一步推动传统企业的经济发展。

五、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果传统企业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将电子商务运用起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像是物流成本高、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高、业对人才的需求大、电子商务地域性差异等,都会影响电子商务实际效果的发挥。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来促进传统企业经济建设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云.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17):134

[2]叶阳娅.电子商务产业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3]陈亮.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22):24-25

[4]国勇.现代电子商务对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2):157

[5]凌守兴,许应楠.中小企业成功转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通报,2014,(03):176-179

[6]李汝平,王新岩.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及商业银行信贷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4,(01):61-64

[7]刘杰.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76-01

1电子商务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营销观念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传统商业企业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应当进一步掌握消费者的时机需求,充分结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销售服务。传统商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优势,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与老客户进行联系,发展更多潜在的新客户。通过收集、整理网络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类、分析,使营销活动更加个性化,进一步提升营销效率。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市场从规模性营销过渡到细化营销的过程,规模不再是企业的唯一优势,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也能与大公司共享受众以及网络等各种资源,而且具有个性化的、快速的营销优势。此外,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商业的沟通营销模式由以往的单向沟通发展到双向互动。比如媒体广告、电话营销、人工宣传、产品展览等传统营销模式,只能提供一个从商家到消费者的一种单向信息传递,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非常被动。而商家的销售部门也无法获取消费者所反馈过来的信息,无法及时做出调整,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实施的一种双向沟通,企业在掌握消费者需求之后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2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的冲击

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生产和销售是一种分离式的流通渠道,这种渠道是流通职能专门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然而伴随电子商务的产生,使得商品的设计者、制造者、批发商、服务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使得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易。此外,批发环节也伴随电子商务的出现而大大缩减,生产者能够与零售商或者消费者直接交易。所以与批发环节相关的运输、储备以及整理等环节也必然需要进行整合甚至消逝。大部分的零售商会设立单独的运输服务项目,而储备环节也会出现转移,从以往的批发商储备转变成生产者储备或者零售商储备,然而伴随运输环节的时效性,储备环节有可能出现萎缩;整理环节则因为商品加工的变化而融合到生产环节。所以,对于批发商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其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除此之外,互联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的便利以及选择权更多了,消费者通过点击鼠标就能买到想要的商品,购物时间与精力大为减少。另外,消费者能够利用网络掌握大量的商品信息,对不同商品进行对比,选择的余地更大,从而获得更多的购买机会。当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全球化趋势明显,企业的产品在网上公布瞬间就会被全球的消费者知道并且具备统一示范效应。此外,在网络中得到快速传播的还包括了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时尚。所以,传统商业的营销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否则的话传统商业的领地很快会被电子商务企业淘汰。

3电子商务对成本控制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的电子商务时代,商家利用互联网以、筛选以及获得各种资讯的成本非常低,让广大消费者快速了解产品信息。在营销中,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直到消费者获得,这个过程与环节得到了简化,这位商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从而为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服务品质提供了成本空间,并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以往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物的流程通常是到商场挑选、试用、购买。其购买成本包括耗费的体力、精力、时间以及商品本身的价值等成本。然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将大大下降,仅仅是上网的成本以及挑选商品时所耗费的精力,再加上商品本身的价值。

4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所有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宣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成本。并且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人员编制等级多,针对市场变化反应比较迟钝。当市场行情出现变化之后,第一现场的人员必须立即层层上报,而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误报或者遗报等问题,然而有关决策人员却不知道这些情况,等到决策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商讨然后做出决策之后,再逐层向下传达。所以由于信息传递太慢并且不全面,使得企业对市场出现的变化的反应迟钝甚至误导,这也对传统商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是一种趋于扁平化的人员编制,管理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边缘工作人员相对要少很多。因为信息传递层级比较少,信息遗漏也就少了很多,从而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全面以及有效性,同时还能使其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及时反应。

参考文献

[1]杨相和,.试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建[J].商业时代,2010,(28).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4

1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冲击

1.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资金供需双方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快捷的匹配供需信息,完全不需要金融中介的涉及和参与。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相关软件技术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对交易对象的交易记录进行快捷的查阅、对数据可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查询和分析,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使企业有效地解决了融资等工序对接问题。互联网金融中的无中介性质资源配置,不仅使资金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更以其快速的金融传媒形势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弱化了商业金融的中介角色。

1.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冲击———“鲇鱼效应”

1.2.1在发展模式方面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申请,不需要来回奔走于营业网点进行查看。另外,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建立在网络电子交易平台之上,客户的相关交易数据和以往信用评价就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客户信息来源,这种数据信息来源可靠,能更真实的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互联网金融的线上审批采用的是全流程自动操作过程,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客户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设定程序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可授信额度。若客户满足借贷条件,可系统可发放贷款。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得是以人为媒介的,整个信息流传递过程伴随着人的操作;而互联网金融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完全舍弃了信息流传递时对人的依赖,整个过程信息流自行运作,过程高效、便捷,不但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危机,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1.2.2转变以往的客户价值诉求

受互联网金融影响,客户的类型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均发生了变化,其价值诉求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价值实现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虽然大客户单笔交易量大,但是总量少,大客户群体合计总量占比并不多。而中小客户虽然单笔交易量小,但总量大,客户群体总体贡献度较高。互联网金融以客户群整体贡献度为准则,以中小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中小客户的价值诉求,也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2解决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对策分析

2.1调整发展战略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要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结合有关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在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金融服务市场定位,谨慎地选择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战略联盟,进而提升商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打造智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作者:郭珺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商业环境变迁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模式

一、商业环境变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的一般特征

传统上,会计界一般接受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该种观点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会对所有信息作出正确、恰当的反映;所以财务报告披露的形式并不重要,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因为投资者足够理性,并且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对财务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关键在于充分披露有用信息。这类研究一般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就是说证明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作出了反映(比如价格、交易量变化程度),进而说明了财务信息是对投资者有用的,是决策相关的。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急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市场拓展等要素对于企业的竞争能力越来越重要,企业日益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以企业为主体展开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大规模的创新活动;政府管制逐步有序放松等等。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显然对此准备不足,没有与企业商业环境的急剧变迁同步,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日益下降。

举例来说,一些新经济活动,比如对某些无形资产(例如信息工程,商标和人力资源)的投资改善了公司的产品、工艺流程、经济条件或市场价值,具有未来经济效益。而现有的财务系统将大部分的类似支出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费用化这些支出将这部分无形资产挤出了资产负债表,导致企业据以赚取未来现金流的经济资源――资产――被低估,同时导致企业盈利的低估。导致成本和收益不匹配,没有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价值和业绩。此时,市场将缺乏相关、可靠的信息来正确地定价这些无形资产支出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这样有可能导致会计盈余、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等会计数据与股票报酬率或股票价格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简言之,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相应财务报告体系的不相适应,导致了财务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弱化。

二、商业环境变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的实证研究

国外已经进行了很多重要的实证研究来证明财务信息有用性正逐步的降低。比如Lev和Zarowin(1999)用三个在经验会计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的经验模型,对股票报酬率与会计盈余之间联系的时间序列特征、对股票价格与现金流量之间联系的时间序列特征、对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和股东权益账面价值间联系的时间序列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联系都在过去的20年间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概言之,该经验结果表明,在1977年~1996年的20年间,美国股票市场上会计数据的决策相关性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为了研究会计数据的决策相关性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这一趋势的成因,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Deloitteandtouche(1995)证明了商业环境的变化的确在逐年加大。该实证研究根据公司的股本和市场价值将样本公司分成了10组,然后每年根据公司的股本和市场价值重新排序分组,研究发现公司的排名变化在1964年~1995年间逐年加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大。为了进一步证明会计数据的决策相关性和商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关,Lev和Zarowin(1999)根据公司的股本和市场价值的变迁程度将全部的样本公司分成:低变迁程度与高变迁程度的组别,他们发现,变迁程度高的组别,会计数据与股票价格或股票报酬率之间的联系下降速度要显著快于低变迁程度的组别;即说明商业环境变迁程度高的企业,其会计数据决策相关性的下降速度更为明显。

这些经验研究结论表明:商业环境的急剧变迁与会计准则的相对滞后,是导致会计数据决策相关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新商业环境下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的技术路径

在商业环境急剧变迁的新形势下,会计报告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其信息有用性,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呢?

1.拓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近年来,会计界包括准则制定者开始逐步接受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这种观点认为,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内在价值时,财务报告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而非仅仅是披露相关信息。所以,在保证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告中,以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

准则制定者逐渐接受了该观点,相对于历史成本的基础,财务报告正向公允价值基础倾斜。比如在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就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包括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都采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实施,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与透明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同时较好的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从而有助于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效促进投资者专业化投资水平的提高。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大部分资产的价值确认采用公允价值是历史趋势,能体现出资产的真正价值。

2.资本化无形资产投资

新准则指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确认为资产。显然,无形资产支出符合以上定义,但通常它不能确认为资产的原因是不确定性。

以研究与开发支出为例,确认为资产的主要问题在于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其会计处理上,以前一般性会计处理是费用化,我国原准则就明确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研究与开发支出和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之间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也就是当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时,将研发支出确认为资产,否则作为费用。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比如一个产品研发过程,从一个最初关于产品设想到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其不确定性是逐渐解决的。

遵循这一思路,我国新的会计准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准则规定: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这是因为开发活动是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经可行性分析,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是比较确定的,所以,可以将其资本化并在以后期间合理摊销;而研究活动只是进行初步调查,其是否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故而将其费用化。根据这样的可行性测试来判断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进而决定是否应该资本化这些研发支出,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找到了平衡。

以上是仅是资本化无形资产投资的一个例子。

资本化部分无形资产支出具有很多现实意义。暂且不考虑它对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鼓励作用,以下我们仅从会计信息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好处。

首先它符合成本收益配比原则。无形资产投资的未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费用化无形资产支出导致资产低估,费用高估进而企业盈利低估。所以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导致成本和收益不匹配,没有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价值和业绩。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化这些投资尤为重要。

其次它发挥了财务信息的另一个基本功能――传递信息。通过可行性测试,管理人员资本化了那些他们认为应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投资,而费用化了一些他们认为不太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投资,这一结果反映了经理人员对于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预计,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对未来更好的作出预测。

当然,和公允价值的使用类似,资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利润操纵留下了一些空间。但是和其他盈余管理方法相比――比如提前、滞后确认收益,扩大重组开支等费用。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是清楚且可分离的,至少报表使用者可以自己进行调整,冲回资本化的支出,重新费用化。

3.重述历史会计报表(追溯调整法)

新的经济环境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事件,比如说行业解除管制或公司重组等。相应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新的会计程序――系统性的重述会计报表来描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因素。

比如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电信业开始解除管制,政府对所有的企业开放当地的电讯业市场。以某电信公司为例,为了反映其失去垄断市场的优势而带来的价值损失,1994年一年注销了260亿资产。但是,注销如此大金额的款项,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该电话公司高估了资产,低估了费用;而1994年一次性的大额注销,低估了盈利和资产。重述报表法是指,在1995年初,该公司重述全部1990年~1994年的财务报告,逐年冲减资产的价值,程度应根据每年减退的竞争优势而带来实际的资产价值减损来确定。这个新的一系列的报告才真实的反映了解除管制的后果和过程。

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财务报表报告的是过去事件的财务后果,而这又取决于对未来该事件结果的假设――比如应收账款的坏账程度,资产的折旧年限。这些假设发生的结果如何在当时是不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确定因素逐渐消除。当我们发现以前的估计不正确,则意味着以前的财务处理也不恰当。一种解决方法就是重述以前的财务报表。

Lev(1999)认为财务报表不仅应向投资者传递新信息,还应为了解释当前的信息和事件而提供正确的历史数据。为什么提供或修正正确的历史数据有意义呢?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证据表明会计数据的前后关系有重要意义。比如说Barth(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对于异常盈余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以前年份该公司业绩的情况和顺序。比如说,如果公司获得其异常盈利前也连年盈利的股价增加将远大于公司获得异常盈利之前连年亏损。这些历史信息的重述更好的反映了真实情况,使成本和收入更正确的配比;向投资者传递了新的信息,帮助了投资者更好的决策。

当然,提到重述以前的财务报告,有些人可能认为同一时期存在多个不同的财务数据混淆了报表使用者。但是这种疑虑是不必要的。

首先,在特定条件下,我国准则本身也要求企业重述财务报表。比如准则要求,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其次,参考宏观经济中的情况,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比如说GDp的统计数据每隔几年就要重述一次,因为先前的某些估计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美国统计局每年7月份都会修改一次去年全年的统计数据,并且每五年修改一次全部的历史数据。这种修改在理论上类似于上述的会计重述。一些调查研究(mankiw,Shapiro,1986)证实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重述,并没有混淆数据使用者,反而由于正确数据的重述,使数据对于使用者更有用。

参考文献:

[1]abody,D.andB.Lev(1998),“thevaluerelevanceofintangible:thecaseofsoftwarecapitalization”,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

[2]Deloitteandtouche(1995),SurveyofamericanBusinessLeaders(newYork:Deloitteandtouche)

[3]Lev,B.andp.Zarowin(1999),“theboundariesoffinancialreportingandhowtoextendthem”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北京旧城 大栅栏 复兴 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11)06-0164-08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历史与文化,北京将会怎样。而北京旧城,“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恰恰是北京建城3000年以来历史与文化最强有力的承载体与见证人。长久以来,那些在京城历史上曾经繁华的街道与建筑,看上去貌似永恒,实际上却极易消逝,甚至即将消逝。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级城市中,如何对待这些无论是具象的实体建筑本身,亦或是抽象的文化与经济都已经趋于衰败的传统街区与建筑,是我们在一直探索的课题。

2009年10月,北京前门外有着600年历史的大栅栏西街,在经过半年多的保护修缮后重张开街。不迁户、不拆房、倡引导、重提升,改造后的大栅栏西街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再次展现给世人,同时,街道也将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有序的引导,逐渐摆脱低端的经营业态,在缓释中引发蜕变,带来整体街区的繁华与复兴。

地区史志:繁华后衰落,萧条中待兴

北京前门外城市中轴线的西侧,是老北京人都耳熟能详的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她拥有近600年的历史,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市井商业区。大栅栏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尽管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但是重建后街道依旧繁华。

不同于北京其他的成片历史风貌保护区,大栅栏以其独特的斜街格局形成了整个地区特有的城市肌理。这种肌理主要形成于元代。元代建成大都后,在丽正门(明代改称正阳门)与金中都城的旋仁门(今虎坊桥以西,魏染胡同南口的骡马市大街上)之间被走出许多斜路,并逐步增建铺面民宅,形成斜街格局,主要斜街有李铁拐斜街、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等。其中,位于地区中心的大栅栏西街,被称为“龙脉”,历史上,因其西端有座兴建于明代的“观音寺”而得名“观音寺街”。

600年以来,这条老街随着时间沉淀出的那些名人、古迹、文化故事仍然依稀可见:青云阁、京华客栈、东升平浴室……一座座老字号建筑有名有姓,鲁迅、蔡锷、小凤仙……一个个名人堂故事传奇动人。然而,这些深藏在胡同深处、犄角旮旯的点点滴滴,如果没有人去发掘他们,也许这一切,明天就会消逝。

地区现状:繁华已褪色,活力待挖掘

大栅栏西街东西长323m,街宽平均6m,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风貌重点保护区,社会关注度极高。此次保护修缮范围共占地面积约30000m2(包括街道现状路),现状建筑面积约43000m2。共涉及门牌124个、居民和单位411家,重点改造范围内约84%为现状经营。按产别统计来看,单位产54家,直管公房282户,私产74户。面对如此多的单位、个人,通过这些数字足以想象出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改造以前的大栅栏西街,整体环境欠佳,与当年大栅栏片区的繁华景象呈天壤之别。数百年一直以来形成的商居混杂的格局,加之街道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使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需求,改造前,整体街道建筑质量低下、暗藏隐患,商业业态低端而且繁杂,市政设施陈旧、交通条件低劣、绿化景观匮乏、公共设施落后、照明系统单一,街道完全是一种混杂紊乱的原始状态。

而与此同时却不能否认的,是街道本身显著的独有特色和潜在的活力。走进街道,让人第一眼感受到的,也是未来想延续发展的,莫过于此。

1.原住民的人气

街道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中心,整个片区各大小胡同交汇于此,是交通干路也是生活干路。这里既不是大马路那种车水马龙的喧嚣,也不是小胡同那种鸟语花香的宁静,有的就是一种中间的市井状态:有人、有店、有生活。然而,由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状态相对低下,外来和流动人口比例较大,为胡同大杂院内配套的商业也都非常低端而单一,所以“提升”是街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2.外来客的人气

街道东口紧接大栅栏商业街,直接承接前门大街与大栅栏商业街两条城市级主力商业街的旅客游人;街道西口则连接樱桃、铁树等地区几大斜街,通往著名的琉璃厂和胡同,加之作为整个地区胡同四合院系统的交汇干路,自然而然成为慕名而来的胡同游“驴友”的必经之地。种种因素使得这条街上的外来客人气旺盛,然而大栅栏地区的商业定位以及驴友有限的消费能力,亦没有充分发挥地区活力的价值。

3.六百年的历史

一条街的历史,不需要人说出来,因为她就在你眼前。观音寺、青云阁、京华客栈……可以直接看到匾额的尚且如此之多,更不用提那些只有门牌号的特色老建筑了,往往那些混杂街道之中、破败院落之内,却隐藏着世人不知的宏伟建筑。事实上,拥有600年历史的大栅栏西街随时间沉淀出数不清的故事。破旧,是普遍一种状态,挖掘,就直接是一种乐趣:修复,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责任。

4.草根式的特色

业态虽低端,现状虽破败,但古老建筑中的老北京卤煮、国际驴友口中津津乐道的涉外旅店、藏在胡同深处的特色小酒吧……大栅栏西街在褪色繁华的背后,却拥有自己的那份自发形成的源于草根的特色,让任何一位外来者都会眼前一亮。如何将这些草根特色在改造中延续、发展,可能比引进外来元素更加富有挑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遭遇难点:环境较恶劣,关系甚复杂

不同于通常的工程,大栅栏西街的改造建立在不迁人、不拆房的基础之上,规划与实施的过程面临重重困难。但是这种尊重历史文化、尊重人权物权的规划建设理念,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体来说,在项目的规划与实施阶段相对于通常的商业街来说,第一重难点在于“房”。由于历史保护区的限制,基本上原有建筑只允许保护修缮,可以翻建更新的建筑少之又少。但是所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建筑的通病都在于老、旧、差,甚至有很多四、五类的危房,这使得街道改造的挑战大幅度增加。此外,用地内违章建筑较多,主要为占道违章和“房上房”,达到将近2000m2。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建设主体情况复杂,拆除难度大,往往造成施工脚手架已搭建,但是前期所作的方案却很难实施,甚至需要根据拆除违章之后的现状结合之前整条街道的整体规划重新进行二次设计。施工与生活的交叉对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新要求。

项目的第二重难点在于“人”。如果说在建筑界旧建筑改造利用已经逐步形成一个领域的话,那么

“房”的难点尚有章可循,相比之下,“人”的难点也许是一场全新的挑战。这所谓的“人”的难点,一方面是因为项目的特殊性,整条街道的改造施工并不是封闭进行,在街宽平均6m的狭小空间内,商铺一边改造修缮,一边还需要继续对外营业,而与其相连接的胡同多,区域居民的居住密度较高,施工过程中道路或多或少仍将承担部分通行功能。这样一来,施工过程将与居民生活和单位经营交叉影响,地上各种架空线交错排列,地下管线情况复杂,技术措施处理难度高,同时,地上、地下工程及“煤改电”改造工程交叉同步进行,协调管理难度大,形势十分严峻。这些因素与工程时间的紧迫性给改造大栅栏西街带来极大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用地与房屋产权的复杂性,街道中有大量非公有的房屋,这些房屋的改造整治很大程度依赖于产权人甚至承租人的实际意愿与配合程度,而这些建筑在整个街道中沿街面又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这又使得难度系数大增。

而包括上述“人”、“房”在内的所有难点,都叠加在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的整体保护思想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项目实施的挑战难度不言而喻。

追本溯源:规划重保护,整治意复兴

西街的改造是基于整体区域的保护规划,能以类似于责任规划师的角色参与到地区的规划直到建成,这也是西街改造区别于其他普通街道改造的最大特点之一。

对于大栅栏这片北京旧城重要的城市片区,从2003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就对整个大栅栏地区约1km2的范围内展开了详细而系统的规划研究与设计,在几年时间内,以独创性的技术方法,先后完成了整个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对于之后整个地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周密规划:风貌重塑造,区域再繁荣

项目自2008年底开始,先后经过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工程设计、修改深化等多个阶段,至2009年9月基本完成了整条街道初步的整治计划。

以政府为主导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使用方、管理方、建设方、设计方、策划方、施工方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模式,保证了项目的可实施性,为尽可能创新和探索旧城改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规划整体以遵循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和动态循环为原则,而在改善民生、优化环境的目标下更提倡业态的提升。本次规划设计从~开始就整合商业策划单位进行捆绑式配合,商业策划为提升街区业态出谋划策,使得整体规划方案得以落地,由重塑街区风貌进而走向重塑街区活力。按照计划,西街整体将会在今后着重进行业态提升,这也将成为整体街道品质保障的重要环节。

街道形态上则以20世纪20、30年代的建筑风格作为西街的历史风貌基调,同时形成传统中式建筑与民国式建筑相协调的整体风貌格局,打造以特色旅店为主、旅店周边配套相结合的现代文化历史街区。

配合建设方的实施方案计划,结合现状,整治方案先期重点整治建筑界面、街道空间、绿化、广告和环境设施等,未来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街道环境并逐步深入院落改造,最终完成大栅栏西街区域的整体改造乃至整个大栅栏地区的复兴。

规划后的西街分为东段、中段、西段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区域,分别对应于传统中式、民国西式、传统中式三个主题的建筑风格设计,并规划设计包括东部入口区,中部民国特色集中区、西部观音寺广场等在内的若干重要节点。东部入口连接繁华的大栅栏街和煤市街,是整条街对外联系的最重要节点,规划设计突出原有标志性牌坊,并在入口显著位置处设标志性入口标识,强调入口的聚集效应,中部民国特色集中区大量集中了整条街最有特色的民国西式建筑,以青云阁、37/39号商店和京华客栈等为代表的特色建筑共同烘托形成了整条街的高潮部分,对应于入口的喧嚣和中段的繁华,以中式小体量建筑为主体的西段则营造出一种更加宁静的氛围,最西段的西部观音寺广场则是整条街的收尾,下沉式的设计配合未来观音寺山门的修缮,同时界定出特定的公共空间,成为整条街甚至从大栅栏街至大栅栏西街的游人一个集中的休憩活动空间。

在建筑改造方面,结合历次规划和本次规划的现实情况,规划将沿街建筑分为维护、修复、整饬、更新四类区别对待,最大程度恢复街区的历史原貌。特别是根据资深的文物专家亲自确定的十八处历史建筑进行的重点对待和处理。

西街模式:保护中改善,引导下提升

大栅栏西街的改造模式可以分为前期研究与后期实施两大阶段进行归纳。

前期充分的规划研究必不可少。“西街模式”以“政府主导、多方协作、搭建平台、创新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整体保护、有机更新、鼓励自发、动态循环“为理论基础,综合对项目进行Swot分析,充分挖掘地区的历史沿革、历史建筑与市井文化,尽可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元素,发挥地区的最大价值。

同时,后期的实施也同样是关键。“西街模式”以“统一规划、市政先行、同步策划、疏解人口”为核心策略,重点重塑街道的建筑风格风貌、环境品质及街道活力,按照从点至线、由表及里的实施程序,达到以片带面、整体复兴的综合效应,最终达到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升业态、延续文脉的复兴目标。

远景寄语:革命未成功,同志须努力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7

论文关键词:商品流通模式局限性创新

论文摘要:传统商品流通模式的局限性制约了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网络直销、新型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和供应链的重新整合都是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排除形式上的细微差别,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流通观念、流通主体和“三流”运转模式的创新,同时,流通模式创新必须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新技术、新观念与传统商务的结合。

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及其局限性

商品流通模式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由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以特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商品交换的方式。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商品流通专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两个阶段;从流通渠道看,可以表述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中间环节可多可少);商品的所有权及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出发,经过各类中间商逐级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货币则由消费者逐级转移到生产者手中;各类商品经营者共同承担流通任务,分享流通利润,经营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各类中间商由于其天然的中介地位集聚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0世纪后半期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消费者的个性化和产品多样化,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狭隘的商品流通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商品流通观念是与卖方市场态势相适应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占据有利位置,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受到制约,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中介的商业企业成为生产企业的附庸,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末端。但是随着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先后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产品全面供大于求,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成了生产者成功经营的先决条件。此时商品销售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主导地位,商品流通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中介”,而是要“协调”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这里的“协调”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全面协调,这种协调仅靠传统的商品流通产业在狭隘的商品流通观念下是无法完成的。

其次,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中的竞争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生产者、经营者各自为战,把交易对象当作获利的源泉,竞争多,合作少,这种竞争方式在今天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巨量的商品流通任务面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和消费都显得势单力薄,不可能独立完成流通功能。没有交易各方之间的合作,就难以把社会再生产整合为一个流畅的过程,而传统的竞争观念影响了合作的发展,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高。

再次,传统的“三流”运作模式阻碍了流通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三流”运转的根本特征是沿着流通链条逐级传递。随着流通环节越来越多,流通渠道不断加长,商流、物流、信息流逐级传递的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多次商品所有权转移直接提高了交易成本;物流过程中的重复运输、迂回运输,提高了商品的损耗和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信息耗减、信息失真、信息梗阻更加严重的影响了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率。所谓的“牛鞭效应”,就是由于信息失真,企业按照错误的信号大量生产,最终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的现象。

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

由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制约了流通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协调运行,所以必须要促进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商品流通创新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直销模式迅速发展

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中间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者必须依赖中间商才能完成商品的销售。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利益和偏好成为决定生产者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掌握市场的变化,生产商产生了跨越中间环节直接控制分销渠道的客观要求,但是没有技术上的支持,这种要求就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生产商直接参与流通活动成为流通主体的梦想成为现实。制造商可以越过中间商直接从事网上交易,消费者也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向厂家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各类电子商店和电子购物中心不断出现,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纵向一体化模式发生改变

纵向一体化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流通领域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产品自销和零售企业自采。但这种一体化有明显的缺陷:首先,这种一体化需要大量的投资,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独立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其次,一体化的速度较慢,要经过一定的运作和建设周期之后才能逐步实现,这样企业就可能丧失市场机会;最后,一体化损害了专业化,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支出越来越庞大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由专业化分工而带来的效率。

新型的纵向一体化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与原来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一体化不同的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的垂直一体化无需耗费巨资来控制上下游企业,而只是通过网络与最终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投资少,见效快,还可以保持专业化分工的高效率。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型纵向一体化迅速发展。

供应链的重新整合

新型纵向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就是供应链的重新整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它把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链接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在这个链条中,企业不再拘泥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是与其它企业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它突破了狭隘的流通概念,把流通推广到了除生产车间之外的整个经济领域。

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内涵

由于商品流通的复杂、多变,很难说有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来取代旧的商品流通模式。排除形式上的细微区别,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流通观念创新

从狭隘的商品流通到“大流通”从把商品流通当作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末端环节,由生产决定,到把流通看作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从认为商品流通就是一个买进卖出的过程,到认为商品流通应当贯穿从发现顾客需求到设计、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的全过程,这就是从传统流通观念向大流通观念的转变。商品流通模式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重组流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以大流通观念为指导,用更开阔的视角看问题。

从竞争走向合作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充满了零和博弈。流通领域中的商、批发商、零售商互不信任,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把交易伙伴当作获取利润的来源,在交易中封锁信息,相互抬价或压价。在生产、流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也相对较小,零和博弈的存在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商品流通模式创新是为了将商品流通过程整合成为一个流畅的链条,客观现实要求企业间更紧密的合作,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从竞争对手转向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间的博弈从零和走向双赢。流通链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都是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的具体表现。

流通主体创新

在大流通观念的指导下,流通主体创新顺理成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新的商品流通主体加入到流通中来。商品流通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下的各级批发商、零售商和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部分承担了流通的功能,供应商、生产者、消费者都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原有的流通主体改变其功能适应新的流通模式。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由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流转模式均发生了变化,相应的,适应原有的三流运转模式的资源配置就要发生变化。对于原有的流通主体来说,他们承担的一部分功能消失了,一部分功能被弱化,一部分功能被强化,还可能发展出新的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传统流通模式下的批发企业,由于受生产企业自销、零售企业自采的影响,传统的批发业务日渐萎缩,但是批发企业不断通过功能重新定位来适应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或者通过前向、后向一体化成为新的流通链中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发挥自己的仓储和配送功能成为第三方物流中心。

“三流”的运转模式创新

信息流的变化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信息传递主要在相邻的节点之间进行,通过流通链中的各个交易伙伴逐级传递。这种直链式的信息传递模式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信息滞后严重,各节点反应不同步;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受影响;非相邻节点间的信息沟通难以进行,整体协调性差。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信息传递主要有“网络状模式”和“集成式信息传递模式”。“网络状模式”的特点是在直链式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直接联系;“集成式的信息传递模式”是指由一个专门的信息集成中心承担信息的存储、处理、收集和发送功能,各节点企业直接与信息集成中心联系。信息传递模式的变化使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克服了由于信息的级级传递造成的“牛鞭效应”,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商品流通资源将被重新整合。

物流的变化

传统物流是指在商品的买进和卖出两个阶段发生的所有商品实体的运动。现代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制成品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效率,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是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协调。物流效率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先进的储藏技术和运输技术的采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重组物流模式。在物流信息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在整个供应链中确定最佳的商品运输路线、运输频率,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损耗,最快的速度完成商品运输,最大限度的降低工商企业库存,满足消费者需求。现代化物流中心的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都是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商流的变化

支付是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流)的手段,传统的支付手段主要有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由于社会对流通的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仅依靠传统的支付方式,付款与结算的流程将成为整个交易的瓶颈。现代商品流通模式中主要的支付方式将是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特点。首先,基于网络的电子支付可以在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其次,电子支付可以实现真正的“实时”支付,在网上点击付款的同时完成结算活动;再次,随着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将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最后,电子支付的成本非常低。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三流”运转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

“三流”运转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信息的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革命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网上资源,扩大了信息搜索的范围,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加工程度,极大的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实现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技术进步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原来与信息严重不对称、落后的物流系统和支付体系相适应的所有的制度安排都必须适应新的环境而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流通模式创新是新技术、新观念与传统商务的结合。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是在传统商务的基础上逐步渗透新观念、采用新技术的结果。旧的商品流通模式有其长期积淀的合理成分,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必须是传统商品流通模式的改善和提高。以b2c电子商务为例,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沟通,传统的中间商似乎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但是,在实践中传统中间商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功能和地位融入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不仅b2c电子商务如此,其他方面的商品流通模式创新,如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系统的改造等,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有的模式而全面更新。

参考资料: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2.谢斌、卢震等,《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7月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8

2011年2月,凡客诚品正式对外宣布推出手机凡客网和手机客户端产品,大举进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用户,全面实现跨平台服务战略。根据凡客的统计数据,2011年4月以来,凡客诚品移动客户端的订单业务增速很快,每日订单数量在6000单左右,每日交易额超过50万元,占凡客诚品日交易额的3%,其中Symbian版本的客户交易量最大,android系统用户的消费额度低于苹果的ioS。

凡客诚品移动客户端的成功无疑是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典范,从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抢滩,这是凡客把握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然而对于众多传统企业而言,如何借力移动商务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传统企业移动价值链特征

3G技术和终端智能机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和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的逐步完善以及多年的市场培育让消费者慢慢接受了移动购物方式,这些变化都彰显了中国移动商务市场正渐入佳境。在这个价值链条中,传统企业位居何处?具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能否搞清楚决定着传统企业能否成功对接移动商务平台(见图1)。

第一,传统企业的角色转移。传统的购物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物流、银行、媒体等单位辅助企业把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而发生的一系列服务。在整个模式中,企业处于主要地位,与消费者的沟通也更为直接、主动。而进入移动商务的运营模式后,传统企业只是整条价值链中的一环。目前国内移动平台商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能有效整合所有资源,并以统一的平台如移动商城、移动商业街等与消费者发生联系。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平台是众商家的汇集地,消费者的选择变得丰富了,那么传统企业面临的威胁是否也大了呢?

第二,手机支付平台包罗万象。2010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机构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2010年10月,支付宝联合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手机应用商等60多家厂商成立了“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并针对移动互联网了新一代无线支付产品――手机安全支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部简单的手机就囊括了消费者咨询浏览信息、购物支付、售后反馈等一系列功能。据统计,目前国内通信运营商拥有8亿多的手机用户群体,银行拥有近20亿张银行卡,两个行业的合作极大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第三,资源整合,构建多赢商品平台。传统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相对完备,这显然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如今,中国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逐渐变成了运营商占主导,其他参与方密切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例如广州移动商街就是由运营商、产商、商家及用户共同组成,运营商(移动、电信等)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支持能力,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消除了消费者的安全顾虑,同时融合各类配送服务提供商(物流、银行等),解决了商品的配送和现金交易问题。通过资源整合,运营商实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四流一体”的移动购物服务目标。

新平台,新契机

在传统电子商务如日中天之际,移动商务日渐兴起。传统企业将何去何从?显然,一种立足手机、携“消费者”以令传统企业的新型移动平台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当传统企业还在犹豫是否进入传统电子商务时,这种更新、更聚焦的移动平台为它们带来了不少新机遇。

实现精准品牌传播。目前,步步高的广告费近10亿元,几乎霸占了所有高收视率节目,这种高昂的广告费用对国内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显然是遥不可及的。事实上,步步高投入如此高的宣传费用,其效果却远不如iphone的口碑营销。互联网时代下,病毒式营销的成本相对低廉,传播效果甚至可以翻倍,而移动商务则是另类的电子口碑营销,其庞大的用户群以及用户群之间的超强黏性,可以使企业的广告快速传播,实现精准营销。

推广宣传自身产品和服务。移动商务不是手机和商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营销观念和策略。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了4C理论,它以消费者为基点,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创新、价格沟通的需求来占领市场。移动商务的特征恰恰吻合了以消费者为主导、成本低廉、使用便利、充分沟通的4C理论。更为核心的是,丰富的手机用户资源加上移动商务支持位移的特色,会使企业的宣传效果更加有效。

拓宽渠道,降低成本。你是否还在为排队购买电影票而苦恼?或许“手机预定影票”能够为你带来惊喜。是的,在为影院增加分销渠道的同时,“手机预定影票”也为消费者节省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而企业也因提供服务获取了利润,这显然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在传统模式下,渠道商的加入阻碍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分销渠道的环节越长,消费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就会越多,不利于企业直接了解市场最新的信息和动态。所以,移动商务的发展使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且费用也极其低廉。

与竞争者争夺市场的法宝。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消费方式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之中,这种趋势不可违背。当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移动商务平台时,这必然要求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也要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因为只有更快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更快掌握竞争对手的宣传策略,更快跟随市场发展动态,传统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传统企业如何借力破局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受传播碎片化、渠道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企业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方面举步维艰。此时,移动商务所呈现的特点显然可以帮助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摆脱目前面临的市场困局。

虚拟渠道和实体渠道并进

传统企业可以借助移动商务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虚拟渠道和实体渠道,完成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一方面,虚拟销售渠道潜力无限。网游巨头盛大第一个在业内建立了网上e-sales销售系统,它采用银行卡、易售、声讯等多种网络充值方式,全面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对顾客价值的洞察,移动商务实现了消费者“随时随地,随想随购”的生活方式。如今,移动商务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手机网络等方式查询、订购多种产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娱乐、交通、旅游等。

另一方面,虚拟渠道与实体渠道的协作彰显了移动商务整合资源的能力。顾客在当当网上订购书籍,过几天快递员送货上门,这是网络渠道的平台,而移动商务的优势远不止于此。除了省时省力以及商品价格较一般商店的同类商品更便宜,手机购物将“随时随地”的购物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你可以一边和“12580”打电话一边赶往某个酒店,在到达酒店之前,酒店员工已为你办好一切入住手续。现在国内主要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在全国各地铺设了完整的实体渠道,如自建的营业厅、商的合作营业厅、加盟店、授权销售点等。可以看出在整条移动商务价值链中,实体物流的加盟丰富了实体渠道,传统企业可以多层次利用这些渠道实现销售目标。

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

传统企业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的渠道资源优势在信息咨询、广告宣传、购买渠道、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等领域,增加与消费者的体验接触,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

过去,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咨询信息类、娱乐类和交易信息类,各个业务的特点不同,呈现出的商业模式也不同。如咨询信息类运用“信息模式+广告模式”,娱乐类运用的是“信息模式+销售模式”,交易信息类运用“支付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分类方式单一且互相独立,无法为商家完整提供从宣传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价值链。如今,以移动商务平台商为主导、其他参与方合作形成的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从消费者需求切入,打造了一个多赢的商业模式,即“信息模式+广告模式+销售模式+支付模式”。同时,移动商务平台商会根据传统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做一套宣传方式或商业模式。如快乐购借助移动运营商的力量抢占3G时代先机,打造了全新的手机购物模式。快乐购会员可以获得“商家挑选、订购商品――商家将订单信息传递给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手机支付平台向用户下发短信,展示订单信息――用户回复短信,确认支付――手机支付平台通知商家用户支付成功――商家为用户发货,同时将信息发送到用户手中”等一系列移动购物体验。这种商业模式顺应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自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目前,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都开始有序地布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回顾淘宝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印证。2009年,淘宝推出了wap版手机淘宝;2010年淘宝全面支持主流操作系统android的手机淘宝客户端;2011年2月淘宝无线开放平台正式推出,为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提供了基础的电子商务交易机会。

精准营销与个性化营销并举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是抽象的,而且他们的需求一致,体现了群体的概念。而手机号码实名制的实施则凸显了移动商务平台的个性化色彩,企业通过分析手机用户浏览、查询等消费行为,可以为每位顾客建立一个个人行为数据库。

假如你准备购买“节日礼物”,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相关的礼品网站,经过长时间浏览你对自己要购买的礼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恰巧这时收到一条信息告诉你附近某家商店有你想要的礼品,并提供了从你现在的位置到购买地点的具体路线。你会先去这家商店而放弃自己原本构想好的商店吗?想必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后者。所以,作为整条价值链的起点,传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的魅力,为顾客提供需要的信息。

首先,手机广告能深度接触广告受众,从年龄、地域、手机品牌等指标锁定目标消费者。比如moto使用分众无线技术平台与数据库,对手机用户的多个属性进行筛选组合,为“motorocker”音乐会迅速锁定了目标消费者――年轻一代,其广告内容以抢占周杰伦和南拳妈妈音乐会门票的形式,吸引目标受众参与讨论,以此宣传moto的世界。可见,传统企业通过移动通信对目标顾客广告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广告效率,而且相对其他传播媒体,手机广告花费低廉,更适合中小企业进行广告宣传。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思路与方案

一、电子商务中对系统服务模式应用分析

表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功能与技术

由表可知,电子商务中对系统服务模式应用的功能模块,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扩展功能和集成服务功能。

二、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各种数字终端技术的应用,企业对外联系更加便捷,企业需要利用数字终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信息系统服务模式下的点对点服务,很难适应企业需要。因此对新型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应用成为需要。

2.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缺陷

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

(1)缺乏集成服务。在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企业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的对外链接服务仅仅限于采购、销售订单的服务,缺乏与企业供应链其他信息系统(物流、营销、决策等)服务的整合,新的系统服务模式要考虑对此进行集成管理。

(2)供应链技术应用不足。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缺乏对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企业要想拥有一个开放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就要利用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实现供应链的集成服务。

(3)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基本上没有专门为客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因而缺乏扩展功能。新的系统服务模式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定制,能够根据客户的信息资料与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系统的个性化和扩展服务功能。

三、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的创新

1.系统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系统应用的不足,在传统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增加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功能模块,利用现代技术,满足系统的扩展服务和集成服务功能,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利用网络实现系统对企业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2.创新服务模式的系统设计

(1)系统平台

利用weB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动态管理,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不足问题;采用DowS、SowS、Com/DCom、XmL、Soap、CRm等技术弥补传统信息系统无法提供的供应链服务,增加客户资源解决系统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整个系统要满足五大功能:

应用层功能,包括扩展服务功能和集成服务功能。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营销方案和经营决策,系统的扩展服务功能即为实现该功能而设计;集成服务功能模块是在原有系统功能基础上,对企业需要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相应的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以便实现系统的集成服务。

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层功能。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功能。

数据资源层功能,包括客户资源、供应链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管理模块。客户资源模块,适时掌握客户信息,进行个性化服务定制;供应链资源模块,掌控企业合作方与市场的变化;企业内部资源模块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等业务流程进行动态管理。

web服务器通过对电子商务系统及服务器端组件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等的交互。

网络层功能,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以企业内部资源模块的销售模块的简图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

3.系统技术架构

按照流行的系统技术架构,以三层分布式体系架构最为常用。由于系统采用了web技术,改变了以往的技术结构。根据逻辑将系统技术结构分为应用层、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层、web服务器、数据资源层等几个部分。

企业通过系统应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应该结合实际需要,确定系统服务模式应用的主要功能,理顺思路,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使企业在电子商务下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娟:组合模式在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2009(8).

传统的商业模式篇10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 传统企业 电子商务模式

一、引言

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iDC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逾16兆美元。据调查。200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09亿元,自200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每年以高于7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0%,预计2010年将达15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突显了自身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鉴于这一重大现实,我们在对内蒙古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为我区更多的传统企业应用及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模式的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我们对内蒙古地区56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这些企业涵盖了我区大部分重点行业,如乳品、羊绒、医药、电子等,其大型与大型企业有19家,中小型企业有37家。通过调查发现,我区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整体偏低,尽管75%的被调查企业已建立专门信息机构,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占38.8%,但信息化资金投入仅占企业资产总额的0.1%。此外,我区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多局限于信息与传递。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基本上都已接入互联网,56%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65%的企业已建立内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68%,从事网上采购的企业占17%,从事网上销售的企业占8%。在已经开展网上采购和营销的企业中,电子商务采购额仅占企业总采购额的0.45%,电子商务销售额仅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0.008%。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区内电子商务应用至今还没有突破性的增长和实质性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局限于信息和传递环节,定单与合同的签订、支付与配送体系则必须依靠网下资源和传统方式来完成。

通过调查,我们归纳了我区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同时采取了文献收集、网络检索、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对上述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总结。本次调查中。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选择如图1和表1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采用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主要是网上黄页、电子采购和电子商店,其次是虚拟社区和第三方交易市场,而其他的模式很少被采用。这主要是因为,网上黄页对企业的创新度和整合度要求都很低,因此被企业的采纳度最高:电子商店和电子采购所要求的创新度和整合度都属中等偏下,符合目前我区企业电子商务所处的发展阶段,能够直接支持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成本的缩减和收益的增加,故在被调查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社区是其他商业模式的有效补充形式:第三方交易市场则是整合度要求非常高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但正是这种高整合度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外部性,因此受到近两年市场的强烈驱动,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行业生态型电子商务市场。表1显示。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应用在总体上要明显弱于大型企业,但是他们在选择的类别上几乎没有明显差异。

有关不同规模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种类数的统计见表2和图2所示。

从表2和图2可以发现,86.5%的企业选择1-3种商业模式,只有13.5%的企业没有选择或选择了3种以上商业模式。这说明内蒙古地区绝大多数企业都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应用,整个应用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应用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上走在中小企业的前面。

三、内蒙古地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应用对策选择

(一)以业务需求为目的,渐进地应用各类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由于我区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水平较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广大企业加入到综合型和垂直型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中去,如阿里巴巴全球贸易信息网、易创化工网、中国纺织在线等,从最初的信息、收集,到电子采购,再到形成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店。循序渐进地应用各类电子商务模式。

(二)在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时应优先选择网上黄页、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中一至三种模式进行应用

企业可采用网上黄页,将其信息注册到综合性黄页网站(如内蒙古企业信息网),或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如企业网站)。这种模式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低,电子商店是指企业的网络营销。即通过网络推广产品、提高知名度、获得订单和出售产品。在线销售和在线购物可以改变传统的销售和购物过程,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扩大销售范围的一种有效方式。

电子采购是指企业商品和服务的网上招标和网上采购。据统计,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额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整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0%,通过电子采购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提高企业运作的整体效率。

(三)大型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并创新应用其他电子商务模式,如价值链服务提供商、价值链整合商都模式,从而拓展更多新的业务

(四)中小,型企业若没有能力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就需要引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联盟并实现网上交易,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

对企业而言,采用何种电子商务模式不是绝对的,不存在最好的与固定的模式,只存在最适合的模式。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层次找到一种适合其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可同时采用一种或几种电子商务模式为其业务活动服务,这些模式将随企业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而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