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0:38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1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有收获有感动也有不足。

2020年1月,美好的新年假期如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却来的猝不及防。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纷纷加入战役一线。

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让我们学到更多专科知识。护理查房让我们能更准确的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更全面的护理病人。指控分析让我们了解我们目前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讨论让我们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应急演练让我们学会面对各种突发病情变化。品管圈让我们更了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锻炼

今年我科收治了数名重症和脑卒中患者,在护理危重病患过程中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更好的护理危重患者。对脑卒中患者,我们进行了早期干预,及时向家属做专科知识宣教,并指导督促患者做良肢位摆放。入院48小时内病情稳定,立即联系康复医学科会诊,康复医学科医师为患者做专科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早期康复治疗与锻炼方案

工作不足及改善

1.无菌观念不强。改善:加强无菌观念。

2.责任心不强。改善: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

3.健康教育不足,沟通欠缺。改善:加强健康宣教,做好病人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加强沟通技巧

护理质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护理方面,棉签放在床头柜未及时回收,床把手未及时归位,床单被套有污渍未及时更换,衣物乱挂,物品摆放不整齐,三短九洁需要改进。库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所有物品需按分类放好,物品使用后的包装袋需及时清理。

明年工作计划:在思想政治方面: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方针和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合格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精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意见冲突时,先想想自己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患沟通技能,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在专业知识方面:认真学习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明确护理文书书写的意义,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认真对待每一次业务学习,积极学习专科知识。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2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危重症监护病房;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由于患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监护和治疗任务沉重,作为现代紧急医治患者的科室之一,其拥有目前较尖端医疗护理技术[1]。如何对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值得每一位危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者的深入探讨。“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是现代护理管理上的新突破,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发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细小缝隙,并且针对其出现根源进行整改。为了明确其效果,本院目前临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症监护病房,本研究将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18,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1.37±7.45)岁,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1.00±0.18)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0.78±7.71)岁,病程0.4~2.0年,平均病程(1.02±0.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消毒,并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次数,出入人员均需穿戴无菌隔离服;并加强观察,发现情况时应及时通报负责医生。研究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构建管理模式:开放专题性讲座,要求护理人员参加,主要讲解iCU相关性疾病护理方式。②服务无缝隙:制定标准性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个体需求予以个性化服务;且应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详细讲解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还应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其问题给予疏导,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给予其相对性鼓励及安慰。③安全无缝隙: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查房及对患者状态予以评估,并做好预防控制。

1.3观察指标[2]观察记录患者死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死亡4例,死亡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死亡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

3讨论

无缝隙护理为医院管理层所推出的新型理念,意在护理过程进行及时查漏补缺,以改进护理机制,达到最佳个性化服务的目的。在护理职能、运作以及组织衔接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改善,保持以患者为中心和让患者受益的服务本质,满足患者的护理无缝隙需要,从而使临床护理工作更透明、工作效率更高、满意度更高。为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资料予以分析。通过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危重症监护病房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能与服务无缝隙有关,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予以患者个性化服务,并通过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且详细讲解护理方案,进而使患者能掌握病情的发展。另外,通过护理人员观察分析的加强,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并加之针对性的疏导、主动交谈等方式,从而了解其心理问题,有效的给予其更好的安慰及鼓励,促使护患交流密切,有效增加护理满意度[3]。研究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对改善护理满意度及减少死亡情况具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芳,韩仲洁,陈建梅,等.护患沟通本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5):128-129.

[2]董建兰,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162-164.

[3]张磊.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83-184.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3

关键词:精神病人急救护理配合

精神病人因受精神症状支配无法正常工作学习而住院治疗,而在住院的过程中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精神病人中往往有大部分患者无法像无精神病症状的病人那样正确的表达自己躯体上的不适,甚至缺乏主诉,或不能及时表达不适,当患者出现病情危重时,往往容易被掩盖,如护士能及时发现,积极配合抢救,病人病情很快会得以控制,转危为安,如不能及时发现可危及生命[1]。现将我科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住院病人出现危重病情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收治的住院精神病人中,住院期间出现危重的有15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42.7岁,其中出现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危重有2例,药物所致的危重有3例,精神症所致4例,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有6例。

1.2方法

1.2.1护士的紧急处理护士发现病人有异常情况时,首先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迅速判断病人出现了何种异常情况,例如在进食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不能说话,双手握住颈部,首先考虑病人是否发生噎食[2]。护士要迅速的判断病人的情况后立即通知到在班人员及值班医生,将病人简要情况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1.2.2危重病人的管理病人出现紧急情况,就地抢救,视病情允许立即安置到抢救室,开通静脉吸氧等紧急处理,心脏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肺复苏,通知值班医生及相关人员给予支持配合抢救工作。

1.2.3隔离的重要性封闭式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都是集中进行,当病人出现危重后必须进行隔离,特别是出现意外事件时,及时将病人隔离到其他地方,避免病人出现效仿,另外避免病人出现恐惧心理。

1.2.4团队意识发现病人出现危重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处理,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启动应急议案。护士长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视情况启动护理人员应急调配,科室急救小组成员在接到科室应急急救电话后立即参与急救配合。如遇重大急救护士长根据情况及时向其他科室协助及相关部门汇报。

1.2.5做好相关记录护士观察病人是否是出现危重病情后,及时做出判断,在做出判断后切记此时的时间点,立即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在其他协助人员到来后,在班护士及时将有关记录进行完善。

2.结果

通过对15例病人的急救处理,抢救成功12例,死亡3例。

3.小结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临床常见两种现象:一是急而不危,即精神症状丰富,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发现抢救就会危及生命。因而,护士在平时护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分出轻、重、缓、急病人,让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必须以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为前提,才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及时、有效地判断病情,挽救生命。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护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在精神科除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出现危重外,还有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需紧急抢救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高新监测技术及复苏措施的广泛开展,这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精神科护士应强化急救意识,提高临床应急技能。加之精神科病人的特点,长期的住院时间,要重视基础护理,以免发生其他方面的感染。

4.展望

强化急救意识,必须提高急救技能。精神科护士不仅需要强化急救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急救技能,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加强急救理论学习,强化操作训练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时间及技术对能否抢救病人的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当病人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在没有实施任何的医疗支持及辅助治疗前,四分钟内应建立基础生命救护。研究证明,心跳骤停病人如果在最初四分钟内得到复苏处理,可使死亡率降低50%;超过六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仅有4%。

4.2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由于精神科急救病人相对较少,护士动手机会更少,所有在平时的基础急救知识的培训相当重要。我院也比较重视精神科急救,这几年也都开展了较多形式的学习,科室急救药品知识、急救技术、急救物品管理、应急预案学习,并进行考核,80分为合格。护士长平时随机提问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急救知识的相关内容。

4.3加强急救室的建设科内急救室配齐各类抢救器材、物品和药品。要求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时消毒并及时做好检查维修,保证各类抢救物品完好率达100%,并将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方案和抢救程序进行考核,使护士心中有数,遇有情况才能处惊不乱。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4

通过对药占比及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的统计通报,医务科、药剂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各科室“三合理”执行的检查情况进行点评通报,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重点就疾病的诊断、诊疗方案、药物的选择、药物的作用机制、联合用药、用药的时机及时程、病原学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检查等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护理部通过对各护理单元的效率指标,如出、入院病人数、危重及抢救病人数、病人氧气吸入时数、监护仪使用时数、一级护理床日数、静脉输液频数等的分析,强调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结合护理病历及特别护理记录单的检查,通报各项记录及时准确的情况,促进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及时、准确完成护理文件书写。

设备、总务部门通报各病区科室设备及基础设施维修费用,指出在设备使用及保养、基础设施使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财务物价部门通报全院经济指标运行以及各病区科室收费、退费、病人费用担保等情况,公示退费的构成,同时请科主任、护士长分析产生退费及病人担保费用增加的原因。

从效率、效益指标来看医院的运行质态明显

改善2011年上半年医院各项运行指标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进步,出院人次增长24.2%,平均住院天数减少4.17天,出院人均费用降低7.24%,住院病人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6.85%,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下降近6%,总门诊人次上升14.4%,门诊人均费用下降6.77%。从肺科其中一个病区的运行情况来看,效率和效益指标也取得了较大的改善,收治病人数增加,总收入减少,特别是药占比下降近9个百分点,检验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倍,Ct、彩超收入均有增加。以上数据说明病人人均住院费用下降,医院有效收入增加,收入结构趋于合理。

从医疗质量改进的情况来看有了较大的变化

(1)各级医务人员提高了各项核心制度及诊疗规范执行重要性的认识。病历书写规范的执行使病历内涵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更加重视“三合理”和临床路径的执行。从最近检查的情况来看,诊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选择及联合用药等更加规范。(3)重视了对病人病情的综合判断,重视了对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判断和应用,重视了在诊疗过程中及时复查有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利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重视了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4)重视了对危重病人各项诊疗措施的落实,包括病危医嘱的开具、监护仪的使用以及及时做相关的检查。(5)医护人员均重视了诊疗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讨论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5

一、全力抓好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切实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一是全面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按照总局和省、市局部署,以“先重点后一般,先大后小”的原则,指导帮扶用人单位规范制度建设、档案管理、培训教育、危害申报、警示告知、健康检查和检测评价等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工作,重点解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二是重点推进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规模以上企业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规范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三是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新增的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必须申报。同时今年全区的申报工作将逐步向中小企业展开,力争累计完成230家的申报总数。

二、深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一是对近年来开展的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继续以防治粉尘、高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木制家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对整治效果较好的企业,要加强日常检查,巩固治理成果,为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许可试点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二是有针对性拓展重点治理行业的范围。各单位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在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治理,抓住职业病危害产生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改善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等针对性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三、推进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试点工作

按照省局和徐安监〔2012〕172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试点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要结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法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告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义务,增强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守法意识,提高企业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加强现场指导。结合外单位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帮助企业对照标准尽快进行整改。三要严格发证条件、规范发证程序。企业经过中介机构评价达标的,各单位要将申请材料报送至区安监局监管科进行初审核实后报送市局进行复核和发证。符合一批,审核一批,发证一批,力争年内全区所有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完成许可证发证工作。

四、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基础基层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2013年,所有的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积极参与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卫生、人社、工会等部门的协作,强化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把职业卫生执法纳入到安全生产执法之中,与安全生产执法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国家、省、市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全面摸清我办事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切实加强职业病危害企业监督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部署,决定在全处范围内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通过对全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的普查,摸清我处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对职业病危害的行业分布、人群分布以及防护措施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为我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

二、普查范围和方式

对辖区内所有登记注册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并对具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的企业和作业场所进行重点调查,摸清被调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现状。

调查方式,采取企业自查和专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普查的主要内容

1、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经济类型、行业分类、主要产品等基本情况。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包括作业场所岗位名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材料,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数及分布,职业危害基础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单位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情况。包括有无专兼职管理机构和人员、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

4、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包括接触职业危害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及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业病患病人数等。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5日至20日)

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业务培训,具体安排部署职业危害现状普查工作。

(二)全面调查阶段(4月21日至5月20日)

1、企业自查。各生产企业对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普查内容,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进行全面自查,如实填写《年营海办事处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自查表》,其自查结果企业和法人代表要盖章签字。

2、调查核实。在企业自查基础上,各企业、单位对存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企业详细填写《年营海办事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表》,并建立企业《职业卫生档案》,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安监办将联合有关单位对本次普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客观。

(三)汇总上报阶段(5月21日至6月30日)

各企业、单位认真总结调查摸底工作开展情况,对调查摸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填报《年营海办事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情况汇总表》和《年营海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由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员、签字加盖公章后于6月30日前将汇总资料分别报镇安监办(同时上报电子版)。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调查摸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是做好全处职业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各企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7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12-01

精神专科由于患者病情的特点,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潜逃、误服药物等,从而引发护理安全危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总结如下。

1精神科病区安全管理的内容

1.1环境的安全管理病房门上设观察窗,便于观察病人的活动。门窗牢固、门锁易开,玻璃窗用特别的防爆玻璃以防病人冲动时造成损伤,墙上无钉子、拉绳等危险品。

1.2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1.2.1病房内的危险物品如温度计、保护带、刀、剪等须定量、定点放置,班班清点并交班。

1.2.2病人入院时,接诊护士应仔细检查危险物品如发现任何刀、剪、火柴、鞋带、皮带、衣带等,应全部交送家属带回或登级保管。

1.2.3病人外出检查活动或会客结束回病区时,应注意检查危险物品,防止流入。

1.2.4病人不能随便进入治疗室、办公室严防病人擅自取药、藏药及取其他危险品。

1.2.5Ⅰ级病室及Ⅰ级护理病人每日进行安全检查,Ⅱ级病室及Ⅱ级护理病人每周至少进行安全大检查2次,以便及时发现危险品。

2病区人员的安全管理

2.1病人的管理1)病人外出检查、治疗、活动时,要有护士陪护,并注意病人的行为,防出走、逃跑。2)遵守工作制度,除特殊情况需卧床休息外,均要求病人按时起床,饮食、活动、就寝,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3)设法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定时会客,以利于病人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4)对病情稳定的病人可在病区内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和康复训练。

2.2病人家属的管理1)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其探视病人的时间,探望时不带危险品进入病区,接触病人时尽可能避免刺激性言语及一些不良事件,以免病人受刺激后病情反复,甚至发生意外。2)加强督查每次对来院探望的亲属带给病人的物品要进行检查,确认无危险品后方可让病人保管。

3加强队伍建设

3.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病区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规范操作。

3.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攻击行为的前兆特征,如病人出现不满、气愤、幻觉、妄想症状加重,以及患者受症状支配产生消极行为或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轻生自杀等,就要提高警惕,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3接触有攻击行为的病人,要注意方法避免激惹性言语,要与病人保持一定距离,站在易于脱险的方位,并做好交接班。

3.4对存在神情妄想的病人应适当回避

3.5一旦出现病人攻击,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在控制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4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可能引发安全危机的所有问题进行整改,制定相应的制度,如针对自杀、逃跑,建立《交接班安全检查制度》;针对护送患者在做辅助检查途中可能发生的伤害、逃跑,建立《患者送检管理制度》;针对患者可能藏药,不配合治疗制定《药品插队和吞服制度》等等。同时制度的建立应体现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5小结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指标之一[1]。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护理工作人员只有在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上,主动识别并规避护理安全风险,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因此,精神科病区的安全管理不仅影响到病人能否有效获得各种治疗和护理,同时对于如何预防意外事件,保证病人安全以及为病人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重症医学科;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6-01

重症医学科主要对医院急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是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一个重要科室。我院重症医学科自实行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我科优质护理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118例患者,其中男69例,女49例;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6±3.6)岁。其中45例为急性的脑血管意外患者,31例为急性心衰,22例为急性胰腺炎,20例为危重症的孕产妇患者。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定期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我院对重症医学科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定期进行业务及职业道德培训,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提高服务意识,适应当前护理模式变化,掌握新护理模式下优质护理概念,从各方面来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2.2掌握操作技能,熟悉规章制度重症医学科患者在护理时必须要争分夺秒不能有丝毫懈怠,科室内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在护理中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1.2.3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急危重症患者疾病重,患者心理负担大,多会焦虑、恐惧,还有些患者担心治疗花销,不愿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对患者进行适时安慰,对患者进行宽慰、安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获得病人积极配合。

1.2.4对患者疾病及时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各不相同,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特别护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常规护理急危重症病人需要长时间心电监护、吸氧及输液治疗,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必须对病人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常规护理。患者病室定期消毒通风,做好清洁工作,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情节,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在护理中如发现意外情况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1.2.6加强营养支持,确保酸碱平衡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多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中药注意患者酸碱、水、电解质等情况,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状态,防止在治疗中出现酸碱中毒的并发症。护理中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及时调整。

1.3观察指标对上述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前及护理实施后进行相应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总分计为100分,对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将所有的数据资料都输入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

2结果

上述118例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8.5±4.1)%,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8.8±1.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接诊收治的患者都为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只有给予精心治疗护理才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实施优质护理以来,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首先,护患关系改善。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对患者关心,关怀,树立了良好职业形象,得到患者高度认可。自优质护理实施后我科没有出现任何护患纠纷。第二,护理人员内部管理和谐。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强化细节管理,使优质护理标准得到了落实,消除了科室护理安全风险。第三,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及培训中,责任感及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价值得到最大展现。

此次研究中,优质护理实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88.5±4.1)%提高到(8.8±1.3)%,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总之,对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9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促进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按照《关于开展全市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决定开展2012年市区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二、整治目标

1、在2007年全区毒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以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为主的数据信息库,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管档案。

2、进一步促进用人单位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3、规范用人单位的健康监护行为,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进一步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

5、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机制,理顺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监管机制。

6、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监管,规范准入管理。

本次专项整治的考核指标为:

1、建立以严重职业病危害单位为主的职业卫生监督信息库。

2、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的监督覆盖率达100%。

3、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卫生评价监督率达80%以上。

4、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率达80%以上。

三、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整治的对象为全区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根据我区的产业特点,将以下企业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对象:

1、化学毒物危害严重的企业:重点为存在铅、苯及其化合物、三氯乙烯、硫化氢、铬酸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

2、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重点为水泥、混凝土及含喷砂、铸造等矽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和尘肺病多发的企业。

3、存在放射性因素的放射诊疗单位。

4、接触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超过30人的其他企业。

专项整治期间将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或自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专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检查、蓄电池行业职业卫生专项检查和放射诊疗单位专项检查等行动。

四、整治内容

1、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岗位组织职业健康监护及建档情况,对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情况等。

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及制度建设情况。

3、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开展情况。用人单位在2005年5月1日以来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是否按照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防护设计和竣工验收。

4、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资质、开展项目是否符合要求,出具的现场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五、整治步骤

本次整治分4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确定重点整治对象阶段(即日起—4月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建立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基本档案和信息库,确定专项整治重点企业名单。

2.宣传培训阶段(5月)。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及针对本次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重点,在各镇街道召集辖区内企业召开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告知有关整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督促用人单位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3.自查自纠阶段(6月)。企业排查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完成整治自查工作。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进行自查,自查内容主要为:是否依法设置组织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依法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建立和完善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害作业场所是否进行了定期检测,是否依法组织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放射诊疗单位是否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是否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用人单位要在自查自纠阶段,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劳动用工行为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用人单位填写《2012年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重点企业自查表》(附表1),技术服务机构填写《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查表》(附表2)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4.集中整治阶段(7月—8月)。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检测,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等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落实执法责任制,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5.总结上报阶段(9月)。区卫生监督所完成重点企业汇总整治情况,认真收集、整理本次查处的典型和重大案件,将本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以及典型案件材料报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含电子版)及区卫生局卫防科。

六、整治要求:

1.要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好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各项工作。

2.要主动与安监、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通过专项整治力争建立起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机制,努力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合力。

危重病人护理总结篇10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急诊;家属;需求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32-0005-03

Demandsandinfluencingfactorsoffamiliesofemergencycriticallyillpatients

CHenYuanyuanDinGGuojuan

emergencyDepartment,ShaoxingCitypeople’sHospital,Shaoxing3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demandsandinfluencingfactorsoffamiliesofemergencycriticallyillpatients.methodsJan-mar2013,familiesofemergency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criticallyill”and“seriouslyill”weresurveyed.ResultsDemandsofunmarriedweremore(p

[Keywords]Criticallyillpatients;emergency;Families;Demands

急诊医学是临床专业学科之一,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专业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专业紧密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急诊危重症患者常常病情危重,家属在看护时因对疾病了解较少,并且对突发疾病也缺乏心理准备,再加上对医院的环境、医护工作者、就诊流程等缺乏了解,也会产生恐惧和无助的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恐惧、担心、紧张等情绪[1]。家属在照顾患者期间因休息和饮食都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生病的几率,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关注了解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3年1~3月,选择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入住急诊抢救室或者监护室的患者,“病危”或者“病重”,年龄≥18岁;②家属年龄≥18岁,陪护患者,具有阅读和理解能力,能顺利完成调查;③调查在“病危”或“病重”告知家属后24h内进行,并且初步的治疗已经完成;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或者陪护家属年龄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一般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包括家属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与患者的关系、健康情况、医疗付费方式、与患者是否同住、患者的诊断、以前是否有陪护的经历等。

1.2.2危重患者家属需求调查采用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2]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5个维度,44个题目,其中病情保证方面8个条目,接近患者方面10个条目,获取信息方面8个条目,获取支持方面13个条目,自身舒适方面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需要程度计分:采用1~4分计分制,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非常重要;总分44~176分,分数高者说明需要的程度也高。每个条目的满足计分:1分为未满足,2分为部分满足,满足计3分,总分44~132分,得分越高则满足程度也越高。

1.2.3调查方法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调查人员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前向家属讲明调查的目的以及要求,并用统一口径解答患者家属的疑问,调查结果当场收回,并当场检验,对不合格或者错误及遗漏的地方及时更正或填补,如果被调查者不愿或者不能填补遗漏的项目,并且缺失条目>10%的则视为无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合格问卷290份。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2.2家属需求状况

2.2.1总体需求状况调查对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总分82~175分,5个维度每个条目平均得分:病情保证的需求:(3.42±0.85)分,接近患者的需求:(3.17±0.91)分;获取信息的需求:(3.15±0.88)分;自身舒适的需求:(2.70±0.93)分;获取支持的需求:(2.58±0.82)分。

2.2.2需求前十位的条目及得分见表2。

2.2.3不同社会学资料家属的需求状况见表3。不同婚姻状况的家属的需求状况不同(p

2.2.4不同社会资料各维度需求状况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家属对自身舒适需求不同,不同职业的家属对病情保证需求不同,与患者的关系不同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同(p均

2.3家属需求满足情况

2.3.1总体需求满足情况调查对象需求满足情况得分58~131分,平均(94.8±17.3)分。各维度满足情况每个条目平均得分:病情保证需求的满足:(2.36±1.0)分;接近患者需求的满足:(2.32±0.94)分;获取信息需求的满足:(2.17±0.88)分;自身舒适需求的满足:(2.13±0.91)分;获取支持需求的满足:(2.05±0.74)分。

2.3.2不同社会学资料家属的需求满意度分析见表5。结果显示患者身体越好,则对需求的满足状况越高(p

3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跨临床各专业,同时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其他临床学科以及基础学科相联系。我国于1995年将急诊医学定为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随后,急诊医学迅速发展,为急重症患者提供了及时的抢救治疗。急诊护理学作为急诊医学的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学科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急诊医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3]。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护理也从以互利疾病为主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而护理的对象也从患者发展为包括健康人的护理。急诊科家属的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内容之一,也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家属的需求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则能缓解其陪护人员的焦虑与烦恼,增加舒适感,从而能够更好地陪护患者。急诊危重症患者多起病急,且病情重,家属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神经质、恐惧等情绪,甚至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精神紧张、负性情绪、饮食不安、睡眠不足、陪护过程中劳累等均会导致家属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不仅威胁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现健康问题,均会影响其他成员。而在看护时,家属积极的行为、言语、情绪是患者最佳的精神支持和安慰,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是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

急危重症患者多生命体征不平稳,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抢救或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家属也经历着心理和生理的应激,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者会影响到家属及患者疾病的应对能力。20世纪70年代国外医学界就开始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马艾英等[5]研究显示,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多,焦虑、抑郁情绪突出,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苏运辉等[6]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信息获得的需求最为重要,其次是病情保证因子,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对信息获得因子及病情保证因子的需求不同。

在本次调查中,在各个维度中,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高,反映了家属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最为重视。急危重症患者多发病急、病情危重,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心理准备,最关注的问题是解除患者的痛苦,挽救生命。提示医务工作者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质量最为重要,这也符合急诊工作中的急救原则[7]。在各条目中,对病情得到如实回答的需求得分最高。对患者病情的无预知性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焦虑、恐惧等,家属对能够如实获得患者病情的信息尤其关注。提醒在急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要在积极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及时向家属讲解患者病情,如果对患者家属进行敷衍,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家属是患者重要的支持力量,患者急性起病,并且病情危重,需要家属的支持,希望共同渡过难关,家属也希望陪护在患者身边,共渡难关[8,9]。排在第三位的是获取信息的需求,而患者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和获取支持的需求排名靠后,说明家属更关注患者的健康,对自身的需求关注最少。在各条目中对病情感到有希望的需要排在第二位,患者急性起病,家属不希望得到不好的结局,甚至会从内心不愿意接受现实,这个需求提示医务工作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要与家属多沟通,并让其平复情绪,理性应对,给予其希望[10]。

在本次调查中,家属的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家属需求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未婚的家属其需求要高于已婚的家属需求,可能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具有缓解家庭成员压力的作用,而未婚者尚没有建立稳定的家庭,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对危机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并且未婚者多年龄小,当亲人突然出现变故,多感到惶恐,不知所措,缺乏生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经历,加上未婚家庭获得社会关系的支持相对较少,因此对需求的程度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给予指导、理解、关心、健康教育。

在本次调查中,不同学历的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不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4000元者对自身舒适的需求较高。这可能是文化水平较高者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对医院环境、医务工作者的服务等要求更高。不同职业者对病情保证的需求不同,学生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更高。这是因为,学生经济还不独立,而患者多可能是家庭支柱,是学生的经济来源,因此其对病情保证的需求迫切。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差异的是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与患者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对获取信息的需求更迫切,说明与患者关系密切者对获取信息的需求更高,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与患者关系亲密的家属往往对医护工作者提出的问题更多。

对家属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调查显示,病情保证需求的满足得分最高,其次是接近患者需求的满足,获取信息需求的满足,自身舒适需求的满足,而获取支持需求的满足得分最低。在本次调查中,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属需求满足的因素,家属身体健康者对需求更容易感到满足,而身体健康较差的家属对需求满足的程度较低。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身体健康较差的家属应多多关注,并主动给予帮助,减轻负担。

综上所述,家属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迫切,而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玲,徐奕昊,薄惠云.多次急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3):37-38.

[2]刘辉,王丽姿.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4):84-86.

[3]卢敬梅,李映兰,李丽.急诊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满足情况调查[J].护理杂志,2009,26(19):17-19.

[4]刘一秀,吴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13-1416.

[5]马艾英,孟庆立,张福英.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6):488-490.

[6]苏运辉,陈淑珍,董秋林,等.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9-11.

[7]刘亚楠,李红.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2):92-95.

[8]吴媛媛,张京煜,杨戎.iCU主动脉夹层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4-17.

[9]滕高菁.急诊危重病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