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管理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7:28

宿舍管理技巧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宿舍是大学生在学校唯一固定的生活空间,犹如学生的第二个家。不少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过的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的好不好。如何处理好宿舍的人际关系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不断的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因此,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对河南师范大学556名学生关于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的学生感到满意,宿舍成员相处融洽;57%的认为宿舍关系基本融洽,彼此没有大的矛盾冲突;21%的学生感到不是很满意,宿舍成员只顾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他们每天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待在宿舍的时间较少。总体看来,多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是满意的,其中,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略高于理科生;大一、大四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于大二、大三年级。

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同。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有人爱干净、爱整洁,讲究卫生;而有人则很随意,脏袜子、脏衣服乱堆乱放,甚至数日不洗。宿舍成员休息时,有人在放声歌唱或大声接打电话,全然不顾他人等。这种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通常很难改变。因此,在宿舍有限的空间里,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人彼此之间会有一些不适应,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冲突,处理不当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2、心理素质的影响。大学生一般处于18―24岁之间,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和发展,心理不成熟,自我认知能力不健全,人际关系的概念意识淡薄,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容易形成自卑、嫉妒、自私自利、孤独多疑的心理。这个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而双方都不愿冷静的沟通,拒绝主动和解,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3、个体性格的差异。同一宿舍的成员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大学生喜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成员交往,也有学生喜欢独善其身。不同的性格特征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外向的人乐于交际;内向的人,少言寡语,不善交际。一旦这种需求在宿舍内不能得到满足时,成员就向外部寻求,这时宿舍内部的关系就会变的淡薄,相互之间就变得生分,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4、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缺乏。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平等相处的意识和换位思考的理念,不为他人着想。许多同学一直处在一个简单的环境里,社会阅历不足,缺乏为人处事的基本技巧,与人交往凭感觉,太过于情绪化。有些大学生想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却热心过度,结果弄巧成拙;有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表现自己,却没把握住机会,出尽洋相。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不是沟通协调,共同解决,而是回避、冷战、结盟孤立,结果使得一些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变得更加恶化,不利宿舍人际和谐。

(二)学校方面: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和管理

1、学校教育中缺少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环节,人际交往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使得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人性和社会的复杂程度了解很少。他们成长的环境有比较单一,比较简单,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技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使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宿舍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为孤立、封闭、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在宿舍管理上,学校管理部门主要偏重于违纪违规事件的处理,而对于学生宿舍内部矛盾问题重视不够,缺少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宿舍人际关系涉及的事件琐碎,波及范围小,宿舍成员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因此,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学生自己协调解决。对有些问题考虑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容易累积矛盾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给予了太多的关心和爱。特别是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从没要求孩子为他们做什么,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使孩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我行我素,不懂的分享,不知道关心和体谅他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这样必然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影响宿舍关系。

三、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尊重差异,学会理解和宽容

宿舍成员之间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尽相同,在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不应妨碍他人。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宿舍成员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宽容以待。不为琐碎小事斤斤计较,求同存异,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

2、宿舍成员应多交流沟通,互帮互助

沟通交流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式,宿舍成员之间应多交流:开心的事,一起分享;烦恼的事,倾诉出来,共商对策。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真诚平等相待,互帮互助。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珍惜相信彼此间的友情,促进宿舍人际友好交往。

3、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掌握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宿舍人际交往理念,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角色转换,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在宿舍交往中,多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当别人在睡觉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在听音乐时应戴上耳机等;在交流中要言语的体,分寸把握得当,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当发生矛盾时,要头脑清醒,冷静理智,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必然减少矛盾的发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方面

1、积极的营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以宿舍为单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高校应注重对宿舍文化的建设,定期举办以宿舍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举办宿舍展示大赛、宿舍人员才艺展示大赛、宿舍摄影展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增强宿舍人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宿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改善着宿舍的人际关系。

2、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应开设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定期不定期开展人际关系方面的讲座和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人际认知和交往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高校应积极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年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负担,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的抗压能力。促进了宿舍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3、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的机构

针对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提供专门的服务,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解决在宿舍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高校应依托本校的相关专业特色,比如心理学专业,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家教授和专职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各学院也应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同学们服务。

4、改善学校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

对于学校的宿舍的管理,在编排宿舍成员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尽量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大学,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能够了解宿舍人员的内心真实的动态和人际关系的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宿舍,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的发现宿舍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后勤宿舍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和对话机制。

(三)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家长要做一些辅的工作。作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与室友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孩子进行指导,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使其能正确的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是人生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从宿舍生活开始,学习与人相处,适应社会。尊重彼此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珍惜,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孝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0-21.

宿舍管理技巧篇2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女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往往存在较多的矛盾和问题,也使女大学生在面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表现出较多的困惑和不知所措。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因宿舍人际关系矛盾而导致的女大学生自杀事件、恶性事件的时有发生,使得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受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一)小团体现象

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最容易形成小团体的现象。在宿舍关系中,这个小团体有可能是两个或者三个出现,也有可能是四个或者六个出现。在这个小团体中,大家形成共同的喜好与共同的价值观,甚至连讨厌的人、事物也一样,无形之间形成了小团体的公约。要想长期处在小团体当中,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样一来,一旦宿舍发生矛盾,宿舍里就会分成几条战线,导致宿舍气氛压抑和紧张,影响宿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冷战现象

冷战现象在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中最为常见。在女生宿舍交往中,由于女生自身特有的心理特点,女生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冷战的方式,互相不理睬,互不来往,甚至拉帮结派搞对立政策,宿舍里出现个人对个人或者多人对个人的冷战现象,其他舍友说话、做事都要顾及冷战双方的感受,导致宿舍气氛十分压抑。

(三)疏离冷漠现象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事情为第一要务。宿舍成员忙于自己的事务,相互间交流不深,呈现疏离冷漠的现象。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日益渗透到大家的生活,女生们天天猫在网上,累了倒头就睡,无暇交流。加上女大学生对个人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很多女生都喜欢把床帘拉起来,保持独立空间,这样无形之中就拉开了与舍友的距离。

二、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一)比较心理的影响

女大学生比较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并且感性情绪常常大于理性自控力,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因此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也比较高。女生宿舍矛盾大都源于一个词――“比较”,这样的比较内容很多,比如外貌、衣服、男朋友、金钱、奖学金、成绩、人脉等等。有了比较就必然产生竞争,竞争从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女比较多,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都比别人强。矛盾由此而起。

(二)生活习惯的影响

每个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在上大学之前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上了大学,与同学分到同一间宿舍,组成新集体,个人的作息时间、学习生活习惯便出现差异。矛盾主要集中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宿舍卫生、作息时间不协调等问题上。具体表现在“有人不讲个人卫生”、“休息时间有人打接电话”、“休息时间有人开灯”、“休息时间有人说话”等,这就引发了矛盾。

(三)家庭背景的影响

在大学宿舍中,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如果同宿舍成员之间价值观、生活方式差异太大,那么彼此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也会受到影响。花钱大手大脚的女生可能看不惯生活贫困女生的节约消费方式,生活贫困的女生也可能看不惯挥霍无度的女生等等。由于女性的特殊敏感心理,这种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就导致了交往的障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引发冲突。

(四)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

很多女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经历过宿舍集体生活,进入大学才开始接受人际关系的考验。当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女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促进宿舍关系融洽,却不知道如何沟通。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经常会弄巧成拙,导致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三、构建女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学生宿舍集体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而且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给女大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幸福感,对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好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问题,各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学校应加强对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指导

首先要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女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向女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她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在学生宿舍区开设心理咨询室,安排女性心理咨询师,以面谈或者网络咨询方式解决学生的心里困惑。最后,学校要开设相应的德育、心理和社交礼仪等课程,开设专门针对女生交往的选修课和培训班,提高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她们改善宿舍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二)学校应大力开展宿舍文化活动

健康良好的宿舍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学校要开展关于女大学生宿舍人民际关系的讲座、专题报告和活动,组织学生举办“女生节”、“女生风采大赛”、“宿舍文化节”、宿舍趣味活动、以建设宿舍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融洽宿舍成员关系,以增强宿舍成员间的凝聚力,构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此外,学校还应该利用宣传栏、图片、校园网等形式宣传宿舍文化以及优秀女生宿舍代表,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三)辅导员应加强与女生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关心她们的学习、生活,和她们打成一片,架起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其次,在日常管理教育活动中,应该贯穿包容与沟通的理念,引导学生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出力。最后,要在宿舍中培养女生学生干部,引导他们关心同学,帮助同学,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对不良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疏导。同时,辅导员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应该注意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辅导员不要直接干预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必要进再介入其中进行调解。在处理方法上,辅导员要“一碗水端平”,以感化为主、批评为辅,避免宿舍矛盾升级。

(四)女大学生应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重要保障。女大学生要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首先,要要学会尊重与包容,克服“以自我中心”的观念,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其次,要学会互相帮助,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室友视为兄弟姐妹,让同学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最后,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积极主动与人交往,逐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技巧,促进自身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她们的身心健康和能否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温暖的宿舍氛围,使女大学生们能在良好的宿舍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她们能够学有所得和学有所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建锋.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09(06).

[2]卢.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实例解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3]马辉.女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

[4]王敏佳.女大学生宿舍人际问题与对策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5]林顺虎,罗兰.浅议女大学生寝室里和谐人际关系之构建[J].内江科技,2010(09).

宿舍管理技巧篇3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关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54-02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大学“必修课程”之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给予学生亲人的支持、良师的指导,满足人对人那种亲密的渴望,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大学工作生活和学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辅导员及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更好地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高职院校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内高度密切接触的特殊人际关系。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生源地差异增大,学生自身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高密度接触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如宿舍室友间作息不一,深夜归宿不注意降低音量;学生不注意卫生问题,衣服袜子等几天甚至发臭了都不清理;某些学生不满宿舍另一学生的外部表现,彼此较劲,小摩擦就起争执等。这样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女生宿舍中,最为流行的“窗帘”现象最能说明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和沉重性。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升级。

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家庭教养。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国家独生子女政策深入,入学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都是父母娇养的“宝贝”,父母都从子女的角度出发,为其尽力谋划,保证其生活无忧,使得这些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很少从别人的角度体谅与宽容,进入宿舍生活,就更容易与别人产生矛盾。除了父母娇养方式的差异,还有父母对子女的卫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上的教导差异。如有的家庭对清洁度要求很高,而宿舍生活里出现不符其清洁标准的室友,就容易爆发矛盾;如有的家庭的生活作息规律稳定,而宿舍集体生活无法保证所有人的作息一致,这些也容易爆发矛盾等。

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校管理。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学生原本高中的学校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大学主张学生自己管理,教师真正起着督导作用;而高中的学校管理大方向保持在“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这一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难免经历困惑转折期,如果在这一困惑转折期,监管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或是学校管理对学生这一块工作的忽视,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大学新人的宿舍动态,将会更容易激化宿舍矛盾。此外,宿舍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如后勤服务态度差、宿舍生活条件差、宿舍维修跟不上等,很容易使学生将宿舍作为泄愤的地方,这为宿舍关系的不和谐留下隐患。

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就业竞争压力的凸现,使得学生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矛盾,而在高密度的宿舍内部这一矛盾更日益凸现。原来亲密无间的室友一转眼变成就业敌手,情感落差大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而社会不良的价值取向也使得大学生困惑和迷茫,争先机、拉关系、物质化倾向加强,社会诚信危机的蔓延,都会使得宿舍内部之间人与人的理解和信任减少,阻碍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

4.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心理。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方式、人格等)影响着其对周围的感知觉,进而影响对周边情况的判断,如果其对周边环境判断为厌恶、烦闷等负性情绪的,就更容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特别是宿舍这样的高密度空间。如有的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是偏向听觉先处理信息,其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对于噪声的消极体验感强;如有的大学生理解方式主要是内倾型,更多关注内心,更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容易对的处理(经常是少数服从多数)理解出现偏差;如有的大学生因自身记忆对于某件事情倾向反对,但是身处宿舍环境就需要大学生对多元化意见的宽容与接纳,这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负性情绪体验,容易使得宿舍群体内部产生矛盾;如有的大学生自尊心较高,容易受挫后选择逃避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这会加剧其宿舍人际关系网络,降低其生活支持系统的构建,更容易受挫而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

5.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活动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多是流于形式,学生没能从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多数学生仍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往往感情用事,凭感觉处理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人际冲突,有时甚至使一些完全可以消除的矛盾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其中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缺乏社会经验和与室友相处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1.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宿舍精神层面建设,加大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不仅仅包括宿舍的硬件设施、卫生、纪律等方面,还应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把宿舍的人际关系也列入到宿舍的管理议事日程当中。在宿舍总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宿舍管理,对大学生宿舍行为进行合理调控,加强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

2.学工系统和心理健康中心工作的落实。学工系统重视学生工作,特别加强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如“新生宿舍大赛”、“流动红旗月”、“文明宿舍”、“宿舍标兵”等活动来促进宿舍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宿舍生活,以自己的宿舍为荣,以自己的室友为亲人,打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而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一般挂靠学工系统)可以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调节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开展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参与到宿舍人际关系的讨论中来,增强其合作共处意识,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做好心理档案登记工作,密切了解学生宿舍动向,更好地把握其心理健康。

3.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高中生与大学生本质的区别,在于学生已不再是仅仅局限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学习人际相处,而宿舍就是个人交际素质提高最好的学习阵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要只看到室友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去发现室友的优点,学会宽以待人、包容别人的缺点,但也不能一味放任和纵容,要能结合宿舍集体力量帮助室友改善。宿舍内部的成员不再局限于高中的同一地方,可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可能对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讲脏话,作息时间规律,室友休息时不大声说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宿舍整洁,不随便使用室友的东西等。还可以在宿舍关系融入阶段,与室友共同制定宿舍公约,使得大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错必改”。此外,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掌握人际交往技巧,重视沟通的重要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容易闭目塞听、走极端,因此误会容易产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澄清误会,也可以开阔视野,许多错误的观念和疑惑正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得以疏导。

参考文献:

[1]魏彤儒.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宿舍管理技巧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关系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5.085

onthepositiveinfluenceofHarmoniousDormitory

Relationto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

LiZhuoqi

(LeshannormalUniversity,Leshan,Sichuan614000)

abstractDormitoryStudentsenteringuniversitylifeistodaythefirstsocialexperience,isanimportantideologicalandemotionaldevelopmentandmanagement.Students'personalrelationshipwiththedormitorystudentshandledproperlyornotthereisaconsiderabledegreeofinfluenceonthement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therefore,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udentsandthesamequartersforindividualstudentsiscritical.tothisend,thispaperisunwoundfromtheperspectiveofresearchinsocialpsychologywillbe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of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indormitoriesontheinternalproblemsrevealedrelationsandrealities.thesecondpartofthearticlediscussesthepositiveimpacton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heindividualquartersofmentalhealthofundergraduates.thethirdpartofthisarticlewilldiscussconcretewaystoimprovetheuniversitystudentdormitoryRelation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dormitoryrelation;mentalhealth;influence

1当前的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暴露的问题

1.1个人观念与生活习性的冲突

就当下情况来看,大学生同寝室的同学通常会来自不同的省市。除了每个人的语言有所不同,个人观念与生活习性的不同也是典型的表现。例如有些同学偏向于在寝室安静的阅读专业书籍,有些同学在寝室喜欢打打闹闹的热闹氛围,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在寝室学习的同学。再例如同学之间的作息时间不同,这就势必造成晚睡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打扰到早睡的同学。面对这些情况,不少大学生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别人的方式,这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1.2宿舍同学间存在勾心斗角的不良现象

即便是同一个寝室的同学,也难免会出现搞小团体的情况。家庭背景相似的同学会组成一个小团体。学习成绩相似的同学会组成一个小团体。性格习惯相似的同学会组成一个小团体。诸如此类的情况还很多。小团体的形成必然会使得勾心斗角这种不良现象存在。同一个团体间的同学会经常在一起学习和玩耍,而不是同一个团体的同学在一起的时间会非常少。这样,寝室同学间相互排除、互相说坏话的情况便会时常发生。

1.3宿舍同学间的矛盾爆发时缺乏处理技巧

宿舍同学在现实的相处中,多多少少会积累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问题其实并不大,都是一些琐事的小事。但是日积月累,这些问题一旦没有处理好,会对宿舍同学本身良好的友谊造成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在性格上存在冲动和易怒等不成熟的弱点,因此在矛盾爆发时往往会选择较为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在扬州大学的一项大学生宿舍关系人际报告中指出,当出现矛盾时,学生倾向表现为若无其事的占到42.73%,通过吵架与打架的则有10.91%。调查还显示,48%的学生当中偶尔就会发生矛盾,有2%的学生在宿舍中的关系感到非常压抑。矛盾双方在今后的日子里可能从以往亲密的朋友变成以后的陌生人,双方开始冷暴力。这便是大学生在矛盾中缺乏沟通和交流技巧的最明显表现结果。

1.4近年来大学生因宿舍关系犯罪举例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抢救无效去世,主要原因是生活琐事而引起的纠纷。同样是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投毒杀害同学。2004年,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这样让人痛心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建设融洽寝室关系,去除大学生行事极端化现象的工作迫在眉睫。

2处理宿舍关系不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社会学之父孔德提出过:对基本信仰和看法的一致是社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其次,社会秩序也有赖于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大学生活则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室友之间的关系依赖于相似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秩序的合作基础,若是无法包容和接纳对方的世界观,在分配寝室任务或日常协助的事务上出现较大的分歧,则会引起必然的纠纷。

大学生寝室具有正式群体的特性,因此必然有着某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内容。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是必要的素质体现。而如果大学生对宿舍群体或自身有错误的定位和理解,倾向于把宿舍归纳为不受制约的场所,并且对自身有着较差的自控能力和约束性,则会触犯到他人的生活规律,造成不良的影响。

3和谐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1和谐的宿舍关系让大学生在心理上体会到家的温暖

就当下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大学生会幸运的在家乡上大学外,其余大部分大学生都会离乡背井,到离家乡离亲人很遥远的地方上大学。大学生在长期见不到亲人的情况下,难免会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结。寝室的同学生活在一间房子里,每天吃住都在一起,这种方式已经类似于亲人相处。在宿舍关系和谐的情况下,寝室同学一定会互相帮忙和体谅,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伸以援手,比如有时帮着买东西,有时帮着辅导学业。这样,大学生便会在心理上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和感动。

3.2和谐的宿舍关系让大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

上大学以前,大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学习上有学校的老师进行指导,生活上有家里的父母进行安排,大学生在当时仅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即可。而上了大学以后,大学生需独立自主的进行生活及学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大学生独立安排完成。学习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得由大学生自己想办法解答。而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麻烦,同一个寝室的同学关系较好的情况下,便会在生活及学习上互相指导与帮助。这为彼此的心理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3.3和谐的宿舍关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心理学专家张春兴曾说过:大学校园是外界社会的缩影。的确,外界社会纷繁复杂,大学生在告别了大学校园后便要进入到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复杂无外乎三种,第一种是金钱利益上的复杂,第二种是为人处事上的复杂,第三种是事务处理上的复杂。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往往都是一心埋头读书,心里没有其它杂念。而大学生在纷纷进入到了校园中后,学业压力减小,但其它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同一个寝室,室友可能来自不同的省市,说着各自的方言,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观念、性格和习惯。这些不同会让大学生在刚刚聚集到寝室之后有些不习惯,甚至各自间还会发生一些冲突,这就需要彼此间互相磨合。此后,大学生会慢慢懂得如何跟不同类型的人相处。

4大学生改善宿舍关系的具体方式

4.1宿舍的同学多参与共同的活动

作为同一个时代并且有流行倾向性的大学生,往往同宿舍的同学可常常参与一些共同的社交活动。比如可以一起去唱歌,看电影或一同旅行。在活动中,同宿舍的同学会变得非常亲密,彼此也可以有更多的了解机会,友谊也会更加浓厚。这样,大学生可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

4.2宿舍的同学多尊重彼此的不同观念与习惯

同宿舍的同学间要多尊重彼此的不同观念与不同习惯。大学生在坚持自己观念与习惯的同时,也尽量不要否定其他室友的观念,尽量不影响其他室友的生活习性。在同一个宿舍中,习惯晚睡晚起的同学在寝室中可以尽量保持安静,不影响早睡早起同学的习惯;学习热情度高的同学可选在图书馆学习,或学习热情度不高的同学可选在寝室外玩耍,这样便互相不受影响。长此以往,室友间的相处会更和谐,大学生也会养成替别人着想的良好心态。

4.3宿舍同学间消除勾心斗角的不良现象

同宿舍的同学间要尽量消除勾心斗角的不良现象。消除这种现象的有效办法是消除小团体的存在。整个宿舍是一家人,没有以家庭背景为核心的小团体,没有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小团体,也没有以性格习惯为核心的小团体。每个同学都坦诚相待,不在背后说其他室友的坏话,更不能在背后做损害室友利益的事情。不因为室友的光彩而妒忌和挖苦,也不因室友的短处而进行讽刺和孤立。长此以往,大学生便会养成真诚和坦率的人格。

4.4宿舍同学在矛盾爆发时要注重处理的技巧

平时,同宿舍的同学在出现矛盾的时候,双方要特别注意交流时的表达方式,一是要注意说话语气不要过重,二是要注意说话方式不要太过直接。双方可选择较为亲切和委婉的方式将心中的不快倾诉出来。接着,双方要控制到自己的情绪,以解决矛盾为目标来谈谈化解矛盾的方式,最好双方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适当地退让和妥协,将矛盾圆满化解掉。这种说话技巧与处理技巧的积累会让大学生有更阳光向上的心态。在踏上社会后,大学生在复杂的人际处理上懂得如何既坚持原则又能成功解决问题。

5结论

如今和谐的寝室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协调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练兵场,是塑造和完善人格的集训营,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我们认为良好的宿舍关系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积极的关系,所以我们建议,宿舍室友之间或者可以在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方面多多沟通,互相体谅和帮助,尽量营造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为自我心理健康添一抹底色。

参考文献

[1]郝静.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宿舍管理技巧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人际冲突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当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容乐观,通过笔者几年来的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年因人际交往问题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都排在前三位,而大部分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集中于宿舍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既可以是一种明显的对立行为,也可以是一种较为内隐的、主观情绪情感上的感受,还可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①高职院校相比其他综合性本科院校具有学制短、学历低、学生生源素质较差的特点,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要面临更多变化带来的不适,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1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特点

1.1普遍性

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约90%)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感受属于中等范围,强烈人际冲突感受者只占7.8%。②大部分同学表示偶尔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宿舍人际冲突发生的诱因通常是共同生活领域中的琐事,冲突虽然不是频繁发生,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偶尔或不时地经历过冲突事件。

1.2非功利性

由于校园环境相对单纯,相比社会人群而言,学生的功利心理表现不明显,高职大学生较少因为利益和争夺资源而发生冲突。有研究对大学生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竞争学习资源”、“经济利益”、“荣誉”、“权利”属于对有限资源的类型范畴只占了全部分值的6.5%,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少,资源之争、利益之争在大学生中并不多见。③

1.3隐匿性

宿舍人际冲突的表现往往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表现为公然的言语争吵或肢体冲突,而隐性表现往往体现为交流减少,互相猜忌,冷眼相待,互不理睬,倾诉欲望强,寻求他人理解和支持,往往伴随怨愤、敌对、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大学生极少发生直接用行为来侵犯、伤害对方的冲突,大部分宿舍人际冲突都表现为心理和情感上的不相容和对抗。在隐性冲突中,大学生选择冷言冷语、互不相容、拒绝沟通,这不仅不利于矛盾冲突的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导致冲突升级恶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经常收到宿舍同学之间的互相投诉,甚至要求换宿舍,大多都是隐性冲突升级导致矛盾无法解决的典型案例。

1.4差异性

高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特点还表现出多方面的差异性。从性别差异看,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冲突具有发生率高,隐匿性强,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冲突辐射面广且解决难度大等特点;从年级差异看,大一新生宿舍人际冲突主要由于作息习惯不同、文化差异、个性冲突所导致,大二宿舍人际冲突焦点则主要转向为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方式的差异和矛盾,大三宿舍人际冲突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从城乡差异看,相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家庭贫困学生存在更普遍的宿舍人际冲突感受,而他们在面对冲突时往往采取回避、忍让的态度,心理上的自责和挫败感较强。

2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

2.1高职院校生源分析

由于生活习性、处事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使得到北方读书的南方学生或到南方读书的北方学生体验到更强烈的宿舍人际冲突感。其次,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是引发宿舍人际冲突的重要诱因,相比贫困学子,家境富裕的学生不管是在家庭经济还是资源占有抑或心理上都拥有更多的优势,强烈的对比,容易使得宿舍形成家庭经济水平划分的团体。贫困学生在内心形成自卑嫉妒和家境优厚的学生的炫富心理对立,并投射在外显的言语行为上,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冷漠,滋生猜忌和误会,极易引发宿舍人际冲突。此外,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子都是高考的失意者,或者是抱着屈就的心态就读的,他们普遍感觉到自己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是“二等公民”,这种非理性的认知导致不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感,使得他们潜意识中对校园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和排斥,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容易表现出防御和抗拒的心理,给人以冷漠的感觉,如果不及时调适,往往容易诱发宿舍人际冲突。

2.2人格特质的冲突

从个人因素看,高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人格特质的冲突。人格是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行为生活方式,人格特质则是在大多数实际生活情境中表现出稳定的人格特征。④

在宿舍的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格特质的互不兼容导致宿舍人际冲突频繁产生,并具有反复性强,难以调解的特点。通常以下几种人格特质极易引发宿舍人际冲突:

自我中心倾向:自我中心倾向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极为常见。例如,来访学生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描述人际冲突,列举的冲突情景也是为自己辩解,将责任推向对方。有的大学生不顾室友的感受,在休息时间打电话、听音乐、看电影、洗衣服等,但有些学生休息时不能容忍一点的声音和光亮,当双方不能互相理解做出让步的时候,极易导致矛盾升级,诱发宿舍人际冲突。

敏感猜忌:相比个性开朗、不拘小节的大学生,个性内向敏感的大学生更易体验到人际冲突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变现得自信不足,喜欢揣摩他人心思,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处于被动跟随的状态,长期下来,在人际交往中找不到存在感,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容易被忽视,从而加重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挫败感和防御心理。这类同学在自我否定的同时也对旁人心生猜忌,认为大家都在刻意疏远自己或看不起自己,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类学生往往选择脱离群体,以减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来避免内心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使得当事人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容易导致宿舍关系疏离,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宿舍人际冲突便一触即发。

个体自我界限模糊:每个个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和他人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以保护个人隐私,维持人际关系的协调。部分自我界限模糊的大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过分热情,把握不好人际交往的亲密度,他们喜欢分享,也乐于探听他人的隐私,未经允许翻看他人的私人物品,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这种行为极易引发宿舍人际冲突。

2.3人际交往技巧匮乏

人际交往技能的匮乏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些大学生想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关心,却热心过度,弄巧成拙,被误会成拍马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表现自己,却把握不住机会,甚至出尽洋相;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友好,却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此外,在面对人际冲突的时候,主动采取沟通协调,合作互利处理方式的大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一般采取回避、冷战、指桑骂槐、挑拨离间、结盟孤立、调换宿舍等不良沟通方式来应对冲突。这些不良的沟通方式使宿舍人际冲突再度升级,宿舍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和紧张。

3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策略

3.1正确看待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两面性

传统观念认为,人际冲突是负面事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负性事件的背后都隐含了积极的正面资源。宿舍人际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具有消极和积极两面性。从消极方面来看,如果应对冲突的方式不当,会扩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影响宿舍人际环境和谐,继而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积极性则表现在通过大学生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去解决人际冲突或者通过教育管理者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获得应对人际冲突的技能,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契机,能够帮助大学生以最直观的体验积累人际交往的技巧和面对冲突的处理策略,为将来步入社会应对复杂人际关系提供经验。

3.2加强教育引导和心理干预

在教育引导方面,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人际关系专题讲座及人际交往团体训练,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在心理干预方面,部分宿舍人际冲突是由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对于此类冲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主动介入,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了解,主动约谈学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体察自己的心结,纠正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完善自己人格。对于长期干预无法扭转或情况加重的要考虑转介,以免耽误治疗,否则不管是对当事人还是相关同学都存在重大的隐患。

3.3主动适应,自我调适

大学生在应对宿舍人际冲突时,要学会宽容和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认真审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将冲突的应对当作提高自己应对人际冲突能力的机会。在处理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学会体察自我的情绪,中国人有“和为贵”的集体潜意识,在处理人际冲突时不愿意撕破脸,不愿意采取正面的沟通,消极的影响便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人际关系和谐不惜压抑自己,选择逃避、迁就、隐忍不发,这会为更激烈的人际冲突埋下隐患。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中,应该本着真诚的态度,运用幽默、温和的语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通过沟通和协调建设性地化解宿舍人际冲突。

3.4合理归因,互利双赢

在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案例时,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外归因的倾向,将冲突的责任归咎于对方,较少归因于自己。这种倾向使得大学生不愿意主动承担解决冲突的责任,不利于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

为了能够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地立足、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得“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应该抱有远见,不争眼前的对与错,宽容大度,真诚沟通,在小矛盾和小环境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才能在大环境中抢得先机。

注释

①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27-30.

②李丽兰,唐超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感、处理方式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11-13.

宿舍管理技巧篇6

【关键词】独立院校;宿舍人际冲突;成因特点;应对策略

0引言

宿舍是大学生常居住的地方,是大学生们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场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样也是最容易发生冲突、口角的地方,宿舍冲突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一大问题。笔者在担任心理咨询师及辅导员工作中,深感大学生宿舍冲突是十分突出的,同样也是最难处理好的工作其中之一。

1独立院校大学生宿舍冲突的成因

独立院校宿舍人际冲突主要与家庭背景、文化差异、沟通方式、适应能力、内心成熟度有关。[1]学者张研清认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与生源地差别、家庭环境、基础教育缺失、大学生价值观不同、人际交往技巧的缺失、感情障碍已经人格缺陷有关。[2]学者吕映福认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与大学生贫富差距、自我认同感缺失、消费观念差异性、宿舍公共利益参与性、人际沟通方式运用不当造成。[3]而学者燕燕则认为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缺乏沟通、高校基础设施欠缺、时代新问题、其他冲突的连带效应等方面的内容造成了高校宿舍冲突的主要成因。因此独立院校大学生宿舍冲突多与日常生活、个人差异、缺乏沟通的小事件演变而来。学生矛盾激化难以理智冷静处理,最终爆发较大的冲突。

2独立院校大学生宿舍冲突的特点

2.1突发性

独立院校的大学生有着兴奋性较高和自尊心较强等人格特质,个体在收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无意识的爆发出压抑的负性情绪,可能会波及到周围的人,比如宿友、同学和朋友,最常见的则是转移攻击到舍友的身上。这也是心理防御机制使用不得当,使得宿舍矛盾恶化。

2.2差异性

内向外向相比,外向性格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口角,引起宿舍矛盾,且外向性格具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不易纠正,也为解决问题增加难度。这些是性格和性别因素造成的宿舍矛盾的差异性。男女性相比,男生发生口角的比例相对于女生来说较低,且女生发生口角维持的时间较长,易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矛盾越大,解决艰难等等的特点。

2.3双面性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口角、矛盾是正常的过程,也是必然的,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负性情绪表现在对冲突来临时的应对方式不得当,导致矛盾被扩大化,使得矛盾再次升级;积极的方面表现在使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如:包容、理解、不斤斤计较等,则会逐步降低矛盾的发生。

3独立院校大学生宿舍冲突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宿舍冲突应对策略有很多种。[1]学者张研清认为:(1)授人以鱼,老师应当充当引导角色,而非法官角色。(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学会换位思考。(3)问卷调查。(4)开设心理专题课堂与团体辅导。(5)引导学生多参加活动,拓宽交际圈。(6)明确宿舍功能,严格宿舍规范。(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2]学者吕映福认为:(1)贫富差距干预。(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干预。(3)宿舍内部干预。(4)辅导员介入干预。(5)心理咨询中心干预。(6)自身修养的提升。(7)压抑情绪的释放。(8)语言艺术的运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宿舍冲突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新生进校之后进行心理普查,对于人格缺陷的人群由辅导员重点关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定期举办心理活动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培训班级心理卫生员、宿舍心灵使者,让他们主动干预和疏导有心理缺陷的同学;辅导员每学期进行2-3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彼此了解,消除贫富差距的心理障碍,灌输正确的、艺术的沟通方式。

4结语

总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保证大学生学习动力和生活幸福感的前提,宿舍关系子啊大学阶段人际交往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学生由于其地域差异,年龄特征,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某些情感障碍和性格缺陷,价值观也多有不同,再加上基教育的缺失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处理宿舍关系时会面对种种问题,出现种种新情况。不同家庭的学生共同生活在一个小空间内,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如果这些小磨擦不及时得以解决,很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因此,独立院校要做好相应的学生教育工作,及时宣传应对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应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被大学生视为良师益友,更应该以科学的方法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宿舍矛盾,让学生意识到,与各种性格的人友好相处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生存技巧。同时,学生也要提高自我修养,正确使用沟通方式,经营好自己的宿舍关系,在保障大学生活能够顺利进行的同时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研清.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及解决策略[J].百色学院学报,2013,05:127-129.

宿舍管理技巧篇7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管理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15-02

大学阶段作为同学们由校园迈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是同学们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宿舍作为大学中同学们生活与学习的一个载体,是同学们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发地区。所以构建和谐校园,应先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小小的宿舍不仅是大家最直接参与的交流会所,更是一根衡量大学生交际能力、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尺。如果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则可能导致舍友间的互不理睬,互相埋怨,甚至滋生孤僻、嫉妒、自私、自立等有害心理。

一、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人际关系处理一直都是大学生薄弱的一项环节,而与中学相比较,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交环境,要求大学生需要具有更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宿舍作为同学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许多同学却对宿舍人际关系抱有怨言。据麦可思调查,有近六成高校学生对自己宿舍的人际关系表示不满意。而引发宿舍人际不和谐的原因也趋于复杂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了,为何宿舍人际却变得复杂了?

二、引发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一)贫富差距过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也被迅速拉大,而高校学生家庭状况也是层次不齐。俗话说,物以类聚,消费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大家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穷孩子愿与穷孩子在一起,富孩子自然更愿意和富孩子一起,无形之中便造成了一种交流阻碍。而家庭条件的不同也使同学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有着这两种感受的同学极易形成敌对关系。

(二)不健全的心智

由于目前在校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缺失团队意识,再加之中小学教育偏重于课堂知识学习,而对于课外教育,如人格教育、心理教育严重缺失,导致高校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易产生嫉妒、自私、自利、自傲、敏感等一些不良心理。

1.嫉妒

由于现实与期望的强大的反差,而自己却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希望其它人不如自己,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产生嫉妒心理。如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一些妒忌心、功利心较强的同学往往因为自己不能享受到利益,而产生嫉妒、猜忌心理,甚至从中作梗,由此影响舍友关系。

2.自私

很多大学生由于是家中独子,自小受尽各种爱护,目中无人,不顾后果。做事只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考虑他人感受,爱推脱责任,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易使他人产生厌恶情绪,然后逐步演变成矛盾。

3.自卑

由于多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猛增,由于无法找到自信,便易受到自卑情绪的困扰。而产生自卑情绪的主要原因并非成绩不如他人,更多的是缺乏让他人崇拜的特长以及没有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

4.生活习惯差异

虽然大家就读于一所学校,但同学却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区生活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必然引起相互的摩擦。加之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未进行过集体生活,集体生活意识淡薄,生活作息时间紊乱,常常深夜聊天、玩游戏、打牌、喝酒划拳。不注意个人卫生,乱扔脏衣服,脏袜子,寝室抽烟,乱扔烟头。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常常干扰了舍友的生活与休息,时常成为舍友间矛盾的导火索。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培养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不仅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深远影响。那我们该如何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

(一)以诚交流

在大学生宿舍交往文化中,为人处世是否以诚为本是评价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舍友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以真诚相待的根基,若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相互帮助与支持。如果带着一副面具做人,满是虚情假意,人家自然会感受到,长久之后,便会对你进而远之。

(二)善于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缩小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而许多因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容易不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他人误会,进而对沟通心生畏惧,放弃沟通,以至于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沟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心理与信心,其次一定的沟通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交际中剂,它能更好、更轻松的建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所以,在交流时,应先学会听,了解会沟通的人是如何沟通的;其次,要学会简明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听者更易更快明白;再而要学会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若时机成熟再运用批判、幽默等语言艺术,则更有助于提升交流质量,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三)互相理解

社会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个体的丰富,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习惯相互碰撞,必然引起个体之间不小的摩擦。所以,人生要学会谅解,学会宽容,宽容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面对别人的缺点要糊涂点,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该宽容的时候就要宽容。要学会求同存异,保持大家之间和谐的气氛,建立互助、互信。而面对平时不可避免的纠纷与矛盾时,应先找自身的错误,敞开心扉,互相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是融洽相处的基础。要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首先,应尊重他人人格,无论他人是否残疾、贫困、或生理缺陷。其次,尊重他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切勿用自己的观念衡量他人。遵守舍规,不侵害舍友生活权益,如乱扔垃圾、深夜玩游戏。尽量不要做舍友不愿见到的事。学会换位思考,“已不所欲,勿施于人”。

总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归属感,还有有益于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的走向社会。而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帮助,需要各级领导、老师、同学的共同参与,才能让大学生们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蔡杨.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正确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J].今传媒,2012(4)。

宿舍管理技巧篇8

1.1物质文化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我国各高校加大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大学生宿舍条件不断改进,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90后”大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缺乏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比如,私密度不够、舒适度不够等。

1.2精神文化方面

从大学生在宿舍的主要精神文化看,基本上是健康合理的,符合青年特点和需求。但受到多元价值观的侵蚀,“90后”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也存在一些消极、不良现象: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个人本位主义严重;追求个性自由。

1.3制度文化方面

“以管为主”的传统模式与“90后”大学生追求的“服务育人”新模式存在矛盾。各高校都有一套严格有序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与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矛盾。某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简单的统一安排宿舍,没有考虑个人成长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原因的分析

“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之所以呈现目前的状况,与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家庭影响,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设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文化在宿舍盛行。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促使我国主流文化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促使宿舍文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手机不离身”、“无网不能活”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负面影响极大地削弱了宿舍成员对宿舍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使得宿舍只能成为学生学习、休息的场所,而非思想交流的地方,这对于宿舍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2.2“90后”大学生普遍生长在比较宽裕的家庭经济环境中,拥有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从小就享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他们对宿舍的物质要求相对较高。“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集两代家长的宠爱于一身,从而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和以“我”的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个人本位主义严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分享、包容意识。这些导致“90后”大学生对于宿舍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3大多数高校普遍实行由学校后勤服务部门管理宿舍,由学生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齐抓共管”的方式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从而出现“教而不管、管而不教”的尴尬局面。宿舍文化建设管理观念落后,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放在宿舍文体娱乐活动,像专题讲座、座谈会、演讲会等活动很少开展。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往往忽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特征,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重挫伤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3“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变化、新规律,积极创新宿舍管理新途径,加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我们要创造的“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发展。基于宿舍文化的现状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设对策:

3.1加大对宿舍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

在宿舍基本设施建设上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功能和结构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比如,在宿舍区内配置相应的食堂、开水房、澡堂、洗衣房、超市等。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90后”大学生有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的高校在学生宿舍配置了空调,赢得了“90后”大学生一致叫好。国外一些高校,除了公用生活设施外,每个学生还有一个单间,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向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独立的私密空间,既保证室友之间的交流,又保护学生的私人生活。

3.2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和健全宿舍区的安全保卫制度,完善宿舍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宿舍日常行为规范。加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壮大宿舍管理队伍,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对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思想教育方法与管理技巧,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管理素质。改进服务方法,通过座谈、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把合理化的建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更是宿舍文化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对宿舍文化建设富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因此,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将大学生吸纳到管理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90后”大学生对宿舍文化的心声。其次,组建学生管理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制定宿舍管理条例、承担宿舍管理任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等等。第三,充分发挥舍长、班委、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

3.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

宿舍管理技巧篇9

【关键词】高中生;手机;“技巧”;心理学成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手机的产生可以说一个时代潮流的表征,它增强了信息的交流,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手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例如,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或者有价值的东西;当遇到危险或者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求助等。然而90后高中生现处的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1]。因此,高中生对许多事物地判断与辨别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其对手机的利用出现了“这年头小学生都带手机,叫高中生不带手机,实在是不现实”的认识偏差。笔者借助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向学生发放了有关于高中生的手机方面的研究题目,并加以总结。同时根据文萍等提出的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高中生手机问题进行心理学分析,这对丰富问题青少年的矫正策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90后高中宿舍常见的手机“违纪技巧”

1、墙角、柜门隐藏法

有的同学床铺靠近墙,那就头偏向墙的那边,侧身躺着。要靠近墙角,头偏向墙角,这就不容易被值班老师发现。要是靠近储物柜的可以将柜门很随意的打开,可以挡住一些光线(一般宿舍值班老师会制止的,但有时仍可以成功的)。

2、“民主、团结”拒抓法

有的同学玩手机时,宿舍里其他同学有时候也会帮忙看着门上的窗子,要是有老师出现,就会发出咳嗽声或者拍打其床铺加以提醒。也有时候晚上在一个宿舍的同学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按次序上厕所,这样就可以了解值班老师的行踪。另外,还可以通过听老师的声音,看老师的手电光照,听隔壁宿舍说话的声音大小等来躲避值班老师的检查。

3、“摸清规律”避抓法

有的同学发现宿舍的值班老师的活动时间一般是晚上10:20到11:30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有的同学在摸索到这个规律后,先睡一会然后在起来玩,还有一些同学是早晨早点起来玩。

4、狡兔三窟“备战”法

有些同学还有其它招式应对值班老师或者班主任对手机的没收。如多准备几个淘汰的手机(手机里面有手机卡或者是废弃的手机卡),当值班老师或者班主任没收时候,可以交上这些事先准备好的、不用的手机充数。

5、暗光、静音躲避法

有的同学玩手机,一般不拿太高档的手机,手机一定要暗光、静音。一来可以省电,二来可以减少被老师发现抓到的几率,手机最好配有耳机。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手机发出声音,而且可以欣赏一下音乐歌曲。

6、口袋、书包随身藏匿法

有的同学与老师“斗争经验”丰富,尤其知道班主任可能随时去宿舍检查,为防止被抓,其每天玩完手机后都会随身携带,或者每天来回宿舍都背着书包,将其藏匿在书包中。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7、“心甘情愿”被抓法

一是跑到厕所玩手机。厕所环境太差,而且还会有老师定期检查,风险太大,所以一般不会有人采用。二是夏天被窝玩手机。学生一般是冬天玩手机,因为冬天被子厚,可以盖住光线,避免值班老师发现,而夏天太热了,被子太单薄,光线容易外漏,因此一般也不会采用。

二、90后高中生手机违纪产生的心理学成因

尽管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但仍有许多学生携带。携带率竟高达60%以上。据调查,学生带手机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利用手机与家长联系,而绝大部分是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究其原因,主要是与高中生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密切的联系。

1、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其手机违纪的根本诱因

90后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其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处于人格化的过程中,简言之,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1]。而网络世界中信息混杂,包罗万象。90后高中生通过手机上网,不仅会使其易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及文化思想的影响,造成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扭曲,同时90后高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动荡期,新奇而又有趣味,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或免遭惩罚,进而导致其手机依赖。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而表现出的早恋“促成”其手机违纪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1]。他们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同起来。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处理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高中生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且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1]。这种动荡性的众多表现其实最容易导致高中生早恋。而手机恰恰成为他们“飞鸽传书”的“帮凶”。这样既可以省时间,又隐蔽,还可以将其难以启齿的话语传出去。久而久之,高中生的学习精力分散,大好时光浪费,葬送了其才能、事业与前途。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造就”其“向往”虚拟世界而导致手机违纪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而易举表露处理,其心理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特点[1],喜欢把抽屉锁起来,什么秘密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朋友较少。因此,视手机为自己的朋友,并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建立的虚拟人际空间来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情感交流平台,来排解孤独情绪,宣泄情感需求。在手机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高中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造成其在真实世界里面很少有真实可言,同学关系紧张,处处充斥着不信任。以致造成其依赖手机,不能自拔。从而导致其变得更加自我闭锁。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高中学生的手机“违纪技巧”会“多元化”,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悼以轻心。而应对策略,笔者认为也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着手。

致谢:感谢谭富政主任对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予的细心指导,感谢付文海、闫文雪、张霞、王芳四位老师在班级学生的学习管理方面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参考文献

宿舍管理技巧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90

1调研背景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1]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课余活动丰富、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是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到近期发生的各类大学生暴力行为,让我们看到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困惑。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调研基本情况

2.1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历时两个月(2015年4月15日―2015年6月20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东华大学本科学生,被访者不限性别、专业。调查方法为东华大学校内两个校区随机访问。

2.2样本信息统计

经过精准的问卷投放后,发出问卷为300份,有效问卷为2.75份,有效率为917%。对于回收的数据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量为2.75份,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年级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2.98%、2.1.1%、2.65%和2.2.5%;专业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商科类和艺术体育类,分别占比3.16%、4.40%、178%和66%

调研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的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和需求,探索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3调研结果

3.1人际交往现状

当调查者被问到对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是否感到满意时,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且造成了困扰。选择“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8%,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有信心。但仍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十分不满意,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

宿舍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良好的宿舍关系能够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在对所处的宿舍关系氛围的评价中,有一半大学生认为“宿舍气氛融洽”,但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宿舍室友相处中出现问题,这表现为寝室内部不团结,部分成员间有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6%的宿舍关系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亟待解决。

对于“大学生对班级或社团集体活动的态度”,有8%的学生对集体活动比较热心,这类学生多为班级干部或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此类集体活动持有比较大的热心和积极性,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3%表示“不太热心”,这类学生一般会表现为不太擅长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3.2人际交往对象

当有心事的时候,有76%的大学生选择向“密友”吐露;“父母”和“兄弟姐妹”占比分别是20%和1.4%,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且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能时时刻刻都与家人保持联系;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吐露心事的比例仅占5%,对于这个现象被调查者表示“在于辅导员沟通时会感到有压力,毕竟不是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渠道较为丰富,其中主要以宿舍、班级、课堂以及课外时间和社团活动为主,处理好这些方面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3人际交往认知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交往的态度85%的大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比较理智;有1.1%的学生选择“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样的态度表明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稍显盲目,导致自我的独立性和主见降低;仅有4%的人选择“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他们在交往时态度较为强硬,原则性较强,比较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学生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的意愿”,64%的学生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愿意”,这部分学生既能够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理智;2.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他们待人热情,也很好地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1.4%的人不太愿意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这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时会稍显被动,需要提高交往能力。

3.4人际交往动机和影响因素

在人际交往的目的中,占比最高的是“能使生活愉快”,达74%,可见人际交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其中选择这项的一、二年级学生占选该项总人数的79%,而选择“促进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的三、四年级学生占选择该项总人数的88%。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动机上,表现出年级的差异,情感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状态。大一、大二低年级以情感性的获得快乐和缓解压力为主要需求,而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关注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注重为自己积累人脉资源。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性格”,同时“个人能力”和“处事作风”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因素,这些属于内在的人格特质和魅力;相反,“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外貌”这些外在条件在交往中并不是十分看重。

3.5人际交往技巧

在“容易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调查分析中,“沟通不畅,导致误解”的占比最高,达到64%,证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价值观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48%,“性格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5.4%,“心情不好”占37%,“生活习惯差异”占5.1%,“意见不一”占40%。这些选项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关注自我状态与自我感受,注重个性表达,有时候可能往往会忽略他人感受。面对与自己有异的观点,希望别人接受顺从自己的想法,习惯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没有摆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

在调查“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人际交往技巧”中,大部分人认为需要加强“交谈技巧”“倾听技巧”和“自我情绪管理”这三类技巧,分别占70%、59%和56%,可以发现,这三类技巧是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技巧。

4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4.1缺乏交往技巧,人际交往较为被动

根据之前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容易引发冲突矛盾的情况很多,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交谈能力欠佳才造成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会在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沟通交流问题,导致冲突矛盾差生,既会影响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造成他人的困扰。

对策:①学校鼓励成立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主、客体,在学生社团的环境中,他们可相互交流和学习,并利用刊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2]②设置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指导课程。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大学期间接受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学生对参与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尽快开设有关讲座、选修课,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和技巧。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是形成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4.2人际交往范围拓宽,但扩展交往的能力较弱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同时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真正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抱有无所谓或是不愿意的心态,不主动参与交友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并不是很大的范围,搞小团体、小圈子;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初次见面者主动交流沟通,扩展交往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尽管大学生的交往途径多样,但能够扩展交往的情况并不多。

对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有机部分,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正确地处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3]

4.3部分大学生在交往时缺乏深度

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不信任并且不能够敞开内心与他人交往。而且,对于集体活动不会特别热心,助人为乐的观念也不强。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不良人际交往观及交往能力欠缺有关,这导致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缺乏深度。

根据调查,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频率较少,而交流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学习研究以及考试就业方面的信息,涉及个人生活的很少,学生有心事也不会选择向老师或辅导员吐露。由此可见,大学生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缺乏真诚交流,交往缺乏深度。

对策: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化解矛盾,用心沟通。作为集体和组织代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工作中注意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尽力改变辅导员日常工作陷入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之中,对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不多的局面,应当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平等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他们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更为到位。

5结论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准备跨入现代社会的人的必备条件。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和遗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脑科学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