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5:04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1

abstract:asoursocietysteepintotheknowledgeeconomicsocietyage,intellectualpropertygetsmoreandmoreattention.Butourcountryisseriouslyshortof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talents,withtheproposalof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thestudyon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talenthasgreatimportanceonrealizing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andconstructinginnovation-orientedcountry.

关键词:素质模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

Keywords:competencymode;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talent;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48-03

0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已成为企业争夺产品市场,遏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和资源。近年来,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多,然而国内能够应对这些难题,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却是凤毛麟角,严重缺乏。据调查,目前在我国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数量比较少,每年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不足三千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的原因之一。我国在2008年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其中就明确指出了要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1]。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在企业中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关键力量。鉴于高校培养出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现有的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训作为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挤占一席之地的一项关键工作。

1基于素质模型的人才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是指围绕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为帮助员工提高素质及工作相关的技能,而对员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的体系。[2]关于培训体系,目前理论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基于流程论的培训体系,因为它能够为培训提供一个相对规范的程序和框架。基于流程论的员工培训体系一般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四个部分组成。传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是基于如图1这样一个流程。

传统的培训体系中的需求分析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分析得出的范围大多局限在知识、技能、行为等一些表象的素质上,而对于那些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潜在素质却无法得到准确的需求评价。尽管员工的潜在素质相对于知识和技能来说比较难以评估和培养,但它们对于界定绩效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把一些员工潜在的素质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反映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员工的素质模型,判断并发现导致员工绩效好坏差异的关键因素,从而通过安排相应的培训,提高一般员工的绩效。素质模型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及知识与技能水平。[3]以素质模型中所要求的素质作为培训员工的依据,与传统的培训往往是在绩效不佳之后才寻求解决的办法相比,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体系基于图2这样一个流程。

2基于素质模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需求评估

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已经界定,即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要基于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素质模型开展培训需求评估首先要明确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素质模型。我们可以把素质模型分为两个部分来考虑,即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上的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以及冰山以下的部分即动机、品质、自我认识、角色定位和价值观等一些潜在素质。数据采集是素质模型构建过程的主要环节。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行为事件访谈法(Bei)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方法,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每项事件列举出三例,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同时也要求被访者描述自己当时的想法[4]。

2.2问卷调查法将一系列行为书面列出,加以描述,要求被调查者指出哪些行为是相关工作的高绩效者应该拥有的[5]。

2.3专家数据库法从已有的素质模型中找出专家的意见,在类似的模型中识别出重要的胜任素质信息。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不可能只选择一种方法,一般都会寻求几个方法的组合,保证其效度、信度和广泛性的平衡。我们结合使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数据库法得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核心胜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运用能力、制定计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谈判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他必须明确哪些项目是还没有别的单位申请了知识产权的,减少盲目开发的无谓成本,这就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划制定能力,告诉研究人员哪些项目是值得开发的。

知识产权申请到之后就要让它发挥功效,究竟是进行知识产权转让还是知识产权许可,许可的话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还是一般性的许可,哪一种能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此时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谈判能力就发挥了功效。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来说,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本专业的知识,还有外语知识、法学知识、管理知识以及企业相关研究项目的知识。产品在更新换代,知识也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仅仅依靠知识产权部门就可以的,很多环节需要和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合作开展。这就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主动性、协调能力、灵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指标属于内在素质,就如同被封闭在“冰山”之下,很难被观测到和评价,而这些素质往往成为制约员工自身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力明确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每一种能力的绩优标准,如计算机能力来说就是要能够建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数据库,让研发人员少做无用功少走弯路。一般来说,员工潜在素质的胜任力培训目标难以界定,这时可将胜任素质模型中的信息转化为绩效目标[5],以此作为培训目标。如自主学习力,可以转化为每个月能保持有二十到三十个小时的相关工作知识的学习时间。然后以此来安排相应的培训活动教员工如何让统筹安排时间。

下一步就是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的绩效考核结果对照已经建立的胜任力模型,找出员工个体现有状况的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如果胜任力差距属于环境、技术设备或激励机制方面的原因就不是培训可以解决的了。如果差距属于员工个人知识或技能不足我们就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如果属于难以克服的个性特征原因,这需要有的放矢,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

3基于素质模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方案设计

在运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获得了培训需求分析的资料和信息之后,培训活动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培训方案的设计上来。系统分析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的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步骤,选则相应的培训方法,分析、评价其结果,使企业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佳。

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是为了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企业的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竞争力和持久的进步。要做到这一点,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人员就需要用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强烈企业归属感,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于专业能力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胡允银构建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来对比员工现有知识和技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善和提高。按照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实际情况,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企业内部的研发人员转岗或招收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二是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这两类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对于研发人员转岗或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业务理解这一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都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他们欠缺的是专业的法律和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谈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这类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法学素养和沟通协调力的提升这两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等课程来使这类工作人员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内容,使他们能够经常、及时地给企业员工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培训,有力地执行各项知识产权保密制度,及时应对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对于沟通协调力,理论层面应放在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学习上,为了让员工处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或模拟谈判,设计一个处理纠纷或知识产权转让谈判的场合,从而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较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对于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员工来说,平时在课堂中接受大多是相关法学的教育,在撰写专利申请书或者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时候可能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就有所欠缺。因此,针对这一类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相关产品的专业知识上面。可以让该类员工进入生产基地向技术工人或者研发人员了解相应的产品知识。具体的培训可以参照表1的安排。

通过以上方面的培训,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上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得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上的部分得以完善。对于同样会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冰山以下的部分素质同样值得我们的重视。虽然说冰山以下部分的素质包括动机、品质、自我认识、角色定位和价值观这些在员工的后天是比较难以改变的,然而他们却会与技能等素质构成共同要素决定人的行为,最终驱动绩效的产生。

对于这一类素质的培训我们可以从改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心理入手。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培训学员暴露价值观,从而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结合素质模型和员工个体情况,制定适合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改变行为的最有效方法。其次,培训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积极态度,去启迪和影响该类员工的行为。可通过角色扮演法、考察法等提高受训者正确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受训员工开展增强企业归属感的培训,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工作内容从专利申请到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工作内容相当繁杂,相应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必须增强该类员工的受挫能力和自我缓解能力。对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给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之中,以便更好地处理员工的动机、品质、自我认识、角色定位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让员工在压力面前可以自我调适,改善心态模式、提升意志品质并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开发。

4

基于素质模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有效运行的保障建议

第一,培训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素质模型在培训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培训过程中各个环节,关系到企业各个层次。企业高层必须在观念上认识到该类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资源安排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现实工作中,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简单化,大部分仅仅就是开展知识产权法学方面的培训。对于新课程的经费则很少给予支持,这会导致培训跟不上实际情况发展的步伐。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推动,是应用素质模型理论于知识产权管理员工培训全过程,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培训部门应该把管理者应该做的以促进培训转化的有关事项的日程发给他们,提高管理者在培训活动中的参与度。培训完成后,应把培训的成果展示给管理者,比如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以相对高价转让企业的知识产权、妥善地处理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等等,让管理者意识到培训是有实际效用的。

第二,鼓励自学,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具有促进学习、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庞杂,包括法学、管理学、科技和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光靠企业提供在职培训可能无法很好地完善该类员工的知识结构。因此应当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开放的、愿意学习、愿意交流、愿意指导、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在公司中培养学习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公司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可适时调整相应的培训政策,对于一些员工自己参加专业相关的培训给予一定的补助,这在减轻公司培训压力的同时还能降低培训投资的成本风险。

第三,进一步开发素质模型中潜在素质的培训方案。运用素质模型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其难点就再于对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下的部分素质开展培训。由于动机、品质、自我认识、角色定位和价值观比较难以评价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培训工作人员在培训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要能使该类员工的价值观得以体现,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游戏式的方法、图片、录像、动画以及自身经历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受训者,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培训的效果。

胡允银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属于素质模型[6]中冰山以上的部分,我们参考他的模型提出的培训方案能够解决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冰山以下的部分还没有针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方案产生,本文提出的一些培训方案也不够深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开发,以期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eB/oL].[2008-06-10].

[2]艾尔文.戈尔兹坦.组织中的培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秦杨勇,杨明广.平衡计分卡与素质模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生产型集团公司网络式培训系统知识管理

何谓培训?对培训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既然是一种有组织的传递或训诫行为,那么培训必定是要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发生,遵循既定的规则。我们不妨借用知识管理的思维逻辑来构建生产型集团公司的培训系统,即鼓励知识的分享,鼓励通过学习、交流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在生产型集团公司这样的多系统的组织环境中,打造知识共享平台,以期获得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培训系统的高效运作。

一、生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特点

生产型集团公司通常都有同类生产单元多个的特点,即使业务类型多样,同类业务一般也都会拥有多个下属生产单元。换句话说,生产型集团公司具有业务地域分布广,但人员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各生产单元的工作通常以生产为重心,工作规划以及日常工作的重点一般也都放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平台,各生产单元的培训工作往往会流于或自成体系,或不知所以,或与总部想法大相径庭的境遇。既然同类型业务生产单元的人员配置具备很大的相似性,那么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培训系统也就意味着资源的极大浪费,且不利于知识的流通和更新,而不知所以或背道而驰的培训做法则多数归咎于管理机制和规划的缺失。因此就需要一个机制和平台,将公司总部及各生产单元的培训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资源的整合及共享解决资源效率、体系覆盖、知识共享及知识更新的问题。

二、培训系统的网络式结构及其运作机制

如前文所述,尽管通常情况下生产型集团公司的业务或产品并不单一,但同类业务下各生产单元的人员结构和类型非常相似。对于服务型企业,尤其是连锁企业,其培训系统往往采取资源统一、形式统一、要求统一、结果统一的模式。而在生产型企业中,“核算”的独立经常会导致“管理”的独立,每个生产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结果必然是每个生产单元都有一套独立的管理体系,配备一套独立的管理资源。资源的质量差异以及管理的成熟度差异必然会导致各生产单元之间管理水平的不平衡。只有打破边界,变封闭式系统为开放式系统,重新定义资源的所属性以及统一规划信息的交互流动机制才能解决管理不平衡的问题。

“网络”、“网络式”等概念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甚至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更节约、更有效率。网络式组织的各独立单位随时可以独立单独作业,也随时能够整合成新的功能小组共同执行新的任务。对于生产型集团公司来说,为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形成知识共享、知识更新机制,网络式结构是再合适不过的培训系统架构形式(如图1)。

众所周知,一个培训项目的实施(不包括前期计划和后期评估)需要几个关键要素的同时参与或投入,即培训实施者(培训师)、培训教材(知识、信息)、培训对象(被培训的员工)和培训动作(信息、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在网络式的培训系统中,基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培训系统运作实际上也是知识积累、整合、加工、反哺、创新、再积累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每一层级的知识库是这一层级的知识共享平台,同时也是知识再加工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在授权基础上,每个知识中心都可以向其关联单位开放,保证知识的流动性和为价值生产服务;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培训师角色,调用知识库中的资源实施培训行为;每个单位都是信息供应中心、知识加工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为知识库的不断更新贡献力量。这种建立在共享平台上的多层级、多中心式的知识管理结构,不仅能够拓展知识服务范围的广度,降低知识重复加工的频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资源的平衡和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打造。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开放性是网络式培训系统与独立式培训系统的根本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的“开放性”却并非纯粹意义的开放,而是遵循一定授权原则的相对开放以及信息的内部流动,是在平台共享与小组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管理机制下的开放。

三、结束语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3

一、目前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重视企业资格培训

石油行业的培训工作不应仅仅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没有把安全教育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只是为取证或复审。

2.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没有进行精心策划,员工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较难学习到工作中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更是无法保证,使培训工作变成形式主义,导致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效果不佳。

3.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充分

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脱节,导致安全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把安全培训视为毫无作用,又不得不应付的差事,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二、加强企业安全培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搞好安全培训教育是施工企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安全技术作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员工掌握新技术、新信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

2.安全教育培训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需要

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有效地安全培训工作,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能促进企业为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人生观和安全行为准则,能促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战略措施的有效落实,能实现安全工作的“群策群力,群防群治”。

三、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路径措施

1.必须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

企业主要靠各级领导进行管理,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与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安全管理原则的要求。

2.必须抓好安全专业队伍的教育培训

由于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监督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因此,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一般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规定、标准知识,掌握有关安全方面的预防、系统管理等新科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带动全体职工提高安全素质,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必须抓好安全培训师资力量的培训

培训教师要深入施工生产现场,向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学习并熟悉生产工艺、设备和操作流程等知识,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把安全理论知识和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

4.必须抓好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指导,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有损企业形象。通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这样,员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

第二,要重视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主要的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和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等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订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4

为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培训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时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状况,有规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认真开展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一、总体目标

1、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安全文明建设;

2、提升公司管理人员安全理念和意识,增强安全管理能力;

3、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4、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确保员工熟悉公司、部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员工岗位责任意识,掌握岗位安全、工艺、设备、电气等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安全、消防、职业卫生防护知识;

6、明显减少“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7、提高员工风险识别、分析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8、增强员工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提高公司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防止和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9、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

10、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基础资料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

二、原则与要求

1、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

2、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全员参与、突出重点、科学管理、统筹安排、责任明确、注重实效,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3、结合公司安全状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如安全标语、警示标识、安全专栏、安全会议、安全知识展板、宣传手册、事故分析展板、应急和救护演练等;

4、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制度,未经安全教育不得上岗。新进员工进入公司安全教育培训时间:正式工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少于7天,临时用工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少于3天。对教育培训员工进行安全知识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岗位。

5、加强复工、转岗员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和减少因长期错误思维、违章操作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6、针对关键、重点、特殊岗位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并做到特殊岗位员工持证上岗率100%;

7、为使安全教育培训深入人心,提高员工积极性,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思想,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9、主管领导要重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专职安全员要对员工安全培训实施情况进行落实、检查和监控;

三、安全教育培训对象

公司在岗人员: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现场作业人员(包括新入厂和转岗人员)。

四、培训内容与方式

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要,将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定期组织与不定期组织两种方式:

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以下为本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表:

时间

培训(项目)对象、培训内容及要求

学时

考核方式

责任部门

主培人员

全年

公司员工;

安全例会:

在岗:50学时

考核

各班组

安全员车间负责人

每月

1月至2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开班前培训,安全知识讲解.肺炎疫情,居家不外出。根据疫情情况有序复工。

4

会议

全体员工

安全员

3月

加强员工的安全操作。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5

会议

车间负责人

安全员

4月

各岗位安全

知识教育和汛期防范

3

宣传现场指导

各岗位操作人员

安全员

5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专业知识公司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4

会议

公司管理人员

安全员

6月

高温天气防中暑宣传及药物的讲解

4

会议

宣传

公司管理人员

安全员

6-7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夏季安全知识教育

4

会议

讲解

全体员工

安全员等

8月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5

会议讲解

全体员工

安全员

9月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4

会议

全体员工

安全员

10月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4

会议

电工、焊工、装载机司机等

安全员

11月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员工职业危害防治能力

5

会议

全体员工

安全员

12月

年度安全培训活动总结、制定下一年安全培训计划

 

 

4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5

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安全生产法》实施后,企业普遍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也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但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当成一劳永逸的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没有规划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不能适应企业扩张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发展需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的覆盖面不足,容易出现“重在对现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轻对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的局面;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资质不强,培训装备不足,企业各级人员得不到更高水平安全知识技术的培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效果后评估管理不力,各级员工安全学习的动力不足,员工安全素质没有得到真正提高。这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将极大地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企业的员工组成中,现场作业人员通常又分为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这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或责任者。现场作业人员能否安全、熟练地操作各种生产经营工具或者作业,能否得到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切实保障,能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才能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限度,预防事故。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应放在生产现场,就是要通过抓好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行为及现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这就迫切要求主要负责人掌握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对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来讲,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从长远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前提条件是把培训的对象涵盖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使企业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达到更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更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全体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诚如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样,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优化一切可供利用的培训资源,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全面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结合这几年本人在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体会,本人认为,为了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取得好的教育培训效果,真正有助于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抓好以下工作:

1、编制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企业中长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执行企业各级人员的阶梯式教育培训计划,每个年度应当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确保每一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和教学质量,教育培训计划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并随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适时修改计划;

2、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全员安全教育制度及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安全教育制度,明确本单位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严格按照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进行各级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登记、培训、考核、发证、资料存档等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必须涵盖到企业每一级的员工,真正做到全员培训取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的教育培训管理目标;

3、编制企业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变更或修正培训教材的内容,不断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国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严重不足。因此,企业每一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应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但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侧重于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教育培训要求。

4、建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且须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效果。对于现场生产作业等的基层人员,开展培训时应多采用互动式的“双向沟通”,就是在培训过程中,给职工一定的发言权,将他们的疑惑摆出来,大家共同分析,授课者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以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

5、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而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教材都必须含有相应的安全培训的内容,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都必须同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严格考核管理,在企业中形成“安全活动融合在每一位员工的每一项行为”的安全文化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结合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更容易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培训的技能也与日俱增容易落实到生产活动中;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6

一、培训类别:

1、一级培训:公司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员工心态、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建设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

2、二级培训:各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以上培训,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教育、交流和沟通技能、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和消防知识的操作规程;负责人为部门主管、车间主任。

3、三级培训: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消防知识和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4、各部门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四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消防知识和操作演练的培训。

5、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10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生产、消防知识的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6、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统计,根据实际内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与公司综合部联系作出培训计划或内训或外聘老师对本部门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系统培训,进行探讨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二、培训的考核和评估

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塑造学习型企业,以适应公司的高速发展,同时体现公司和个人的各阶层价值。

三、培训要求

公司各部门拟定本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及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二十日前报综合部;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7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经信系统企业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经信系统企业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集中培训内容

4月:新《安全生产法》及《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

6月:基本安全知识

8月:专业安全知识

11月:安全管理知识

(二)自主培训内容

各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安全生产需要自行确定内容,将培训实施方案交经信局安全生产股备案。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培训。由经信局统一组织对系统企业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

(二)企业自训。依托企业自身培训资源,采取企业培训班、师傅带徒弟和以会代训等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由企业自行组织。

(三)行业交流。采取行业间交流观摩、以会代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其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成立县经信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成员:

各直属企业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安全生产股,由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8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1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

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图2显示的是知识生命周期矩阵图。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2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

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

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3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

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

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图3是本文笔者分析的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结束后的时间关系图。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如图5所示。.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

图4和图5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

如图6所示。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9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一、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二、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篇10

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人、财、物、信息和时间共同构成了决定煤矿企业胜败兴衰的五大要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以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使人们认识到对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本的运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活动是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煤矿企业管理就是要把对人、对事、对物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人的管理为中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性资源,作为煤矿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一种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资本,在煤矿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煤矿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及其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涉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战略、获得、整合、激励、控制与调整和开发等环节。其作用于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激励与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性高效发展。

我们要发展,要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一切投资中收益最高、获利最大的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销售等一样,都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效益与效率。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煤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持煤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要素,是由各种人力资源活动组成的。国有煤矿企业目前主要应有:一是人力资源的配置性管理;二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性管理;三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白庄煤矿是肥矿集团的骨干矿井,井田面积15平方公里,于1979年建成投产,现核定生产能力为130万吨/年,现有在册员工3880人,上效利润每年一个多亿。如何盘活现有员工的人力资源,发挥着最大的效力,这是我们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管理。从事煤矿企业员工培训的责任心、事业心驱使我们对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实践。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悄然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和发展趋势。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立要素。传统的生产与消费的观念被打破了,同时群众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单纯物质的需要。知识价值开始影响群众的生产和消费决策,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有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以下几点。

1、煤矿企业要满足物质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需求,这是企业生存兴旺的根本。煤矿企业只有生产优质煤炭,提高信誉,打出自己的优质名牌,才会有市场,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市场就不会接受,就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商品质量和服务愈是具备独特文化内涵愈是具有交流性、世界性,其价值就愈高。

2、煤矿企业要实现硬、软管理结合逐渐向软管理过渡。硬管理是侧重于机构、职能、计划、控制等日常技术性、经济性管理。软管理是指通过培育企业员工的整体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荣誉感、地位感、责任感,以达到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境地。野蛮经营、狂欢为荣,没有知识也照样挣钱的时期,已经被充实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人们的思想在回归,开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文化,羡慕技能了。

3、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要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掌握计算机、外语及有关工作方面的基本技能;员工要有与本岗位相关的实际操作本领,提高动手能力,克服在计划经济下养成的“等、靠、要”思想,以适应岗位竞争和“一岗多能”的需要。

4、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过去的控制、审判、监督的角色转变为循循善诱的教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让企业员工有更多的民主、自由,进行独立的工作和创新,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这是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源泉。

5、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企业。煤矿企业要与国内外有关专家保持联系,企业要与大专院校挂钩。多请有关专家来咨询、指导。煤矿企业不但需要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也需要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知明人士,企业是多学科实验基地。在重视政治、经济、法律职能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职能,创造出一流产品与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因此,蓬勃发展的煤矿企业必定要有蓬勃向上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而立足于社会的企业其发展如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因此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应是职工、企业和社会三种行为的综合体。煤矿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干部只有将三者的需要融为一体,才能从真正定义上体现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使我矿这个国有大型企业能与国际接轨,成为“学习型企业”。作为从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让创意和智慧充满整个企业,培养“主动地、有创意地工作的人”。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二、煤矿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煤矿企业员工发展的需要

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主体中,职工需要应摆在首位:

1、煤矿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动机产生变化——从求生存的需要转变为自我提高的需要、从安于生存环境的需要转变为优化生存环境的需要。

2、煤矿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动力机制发生变化——从教育环境需要即“要我学”转变为主体需要即“我要学”。

3、煤矿企业员工参加培训内容、层次发生变化——从文化技术学习、岗位培训及考核转变为多层次、多品味、高科技的学习。煤矿企业教育成为职工重新塑造自我过程。这种转变无疑从不同的视角对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4、煤矿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形式发生变化——从集中培训转变为个性化、个体化的学习。未来的培训将以员工自学加辅导的方式为主。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个人价值能否实现和自身素质能否不断提高,已经日益成为人才们选择单位和职业时最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煤矿企业能够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有机会提升,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今天,煤矿企业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我矿是肥矿集团的骨干企业,如何成为知识型企业,拥有知识型员工,实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就是要通过一个现行的支持过程来发挥员工的潜能,激励并使员工有权利获得终生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近年来,我们在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活动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并通过现场实践,培训后跟踪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各种新的理解、新的思维方式,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开发了学员们的思维,挖掘了员工的“潜力”,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新的探索和尝试。

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探索与尝试

鉴于上述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需要的认识。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作了以下的探索与尝试:

1、变以教育为主为以学习为主,确立培训工作新思维

历来的培训工作只注意抓“教育”即教的一方,而忽视了“学习”即学的一方。也就是说:教育只注意学员吸收了多少知识和资讯,至于知识转化为能力,何时转化为能力,只是在工作中培养的事情而非教育的责任。这样产生的后果,是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培训与生产经营的脱节。新思维则要求培训工作更偏重于学习。也就是说,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让员工吸收知识和资讯,而在于让知识和资讯转化为能力,发挥更有建设性的用途。围绕这一新思维的产生,我们开始把塑造“学习型组织”当做了工作重点,把“你教什么”逐步变为“我怎样促成他们学习”确定以“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为企业理念,其目的就是要透过学习来进行企业内部革命,让学习活动渗透整个组织。为灌输这一理念,促成新思维的形成,培训中心应在自己学深、学透的基础上,担当起渗透这一理念的任务。

培训需要一——提供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更深入的知识。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加紧对“塔尖”人才的培训和塑造。我矿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每年都选派优秀员工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深造,以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了正常轨道。

培训需要二——提升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的生产力。生产人员是我矿生产一线的主力,是操作者。因此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及综合素质是开展培训工作的立足点。培训中心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为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和有关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严把培训质量关,保证为企业培训合格的学员。注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意识培养的同时,根据不同岗位,开展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培训,提升其生产力。

培训需求三——对新入矿员工施予基本教育。使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理念并学到基本的操作技能。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岗位竞争成为一种趋势。转岗人员相应增多,对他们的新岗位技能再培训成能正常工作,从而使员工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我们认为,为降低培训成本,提高效益,应通过分析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率来选择培训的对象,选择那些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相关技能基础较好的员工。通过一系列的“精英”教育,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性人才。同时扩大员工在职培训(包括特殊培训)中的投资份额,让企业和员工分享企业培训的成果和收益。这几年,企业的全员培训率都达到100%。

2、变传统式教学为开放式培训,让学员真正成为培训主体

身处现代的竞争环境,传统式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我们从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培训,目前正不断地实践、探讨。

第一,在培训的设定上,引入国际上流行的能力导向理论,分析出培训对象应达成的能力。有上下沟通、资源管理、策划与组织、团队合作、领导艺术等方面,然后将受训者应具备的这些能力与目前实际能力比较,确定出差距需求,为决定课程内容建立了依据。

第二,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传统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对比:

传统式教学开放式教学

老师知道什么?学员需要知道什么?

老师能够教什么?学员能够学习到什么?

依老师能力,主观或习惯力来安排内容与顺序?客观依据目标与学员能安排内容顺序?

教学方法偏重演讲式单向式沟通活泼有趣?教学方法多样化、双向式沟通?

老师为唯一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丰富多彩?

按开放式教学设计讲义设计教学内容会生动活泼。经过培训前的反复讨论和培训过程的不断反馈,使老师做到尽量以主动活泼、有效的演讲方式带动学习结果与气氛。

第三,在教学场地的安排上,更加注重气氛的渲染。学员上课,过去教师讲,学员听的填鸭子式教学,而改成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并且注重现场实践教学的份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都市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单纯以学员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为依据,而更注重结业后的跟踪考核,施以效果鉴定。

煤矿企业培训的模式应涵盖正规的、非正规的教育模式,力求将培训的所有结构和所有阶段纵向地和横向地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特点是具有宽泛的学习时间、地点,灵活的学习内容和技术,可以各种方式或相互启发式地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培训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方式,从而在自己合适的时间里进行学习。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学习课件,可以集成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录像等多种媒体的信息,以丰富的表达方式,将教师的理论性和专家的实践性得以很好的统一,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员工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地点、方式、进度等,使学习更多地成为一种自主行为。

3、从教育经费的使用到教育投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效果的评估

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效果的评估。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优势竞争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通过将接受培训后员工生产的经济效益与未接受培训的员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估算培训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