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5:36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1

关键词:互联网;小微金融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1.引言

十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我国小微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必须要充分借助于互联网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各项问题,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受互联网的冲击较大、缺乏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有效解决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全面促进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

小微金融企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2015年约占比23.7%,但对其缺乏必要的重视度。我国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规范性。目前,小微金融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风险因素较多等问题,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正统的金融市场中,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政策导向相对缺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仍然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引,使其应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

2.2受互联网的冲击较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微金融还是以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为主,其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线下发展,与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脱轨的趋势。而我国小微金融企业自身在风险规避、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加之没有进行发展模式方面的转变,因此其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较大,很多小微金融企业因此而走向破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充分的活力。而如何应对和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小微金融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及金融市场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2.3缺乏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在互联网及金融不断取得纵深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要想借助互联网发展之风,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具有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当前,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其一,很多小微金融企业没有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在应对互联网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其二,很多小微金融企业也没能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外部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难以渗透到小微金融企业中,使其难以跟得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

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全面加强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一方面,要依据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针对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针对性的政策制度,以合理规范和有效促进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发展活跃金融市场的职能。另一方面,要促使小微金融企业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项政策体系能够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得以贯彻和实施,为通过政策的倾斜和监管,促进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全面发展。

3.2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

互联网的产生对各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小微金融企业必须要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更新其发展理念,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导向,顺应我国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需要,不断变革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充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小微金融企业要做好全面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准确预测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充分迎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挑战。

3.3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知识,逐步提升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能力,为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专业化人才,保证其能够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措施,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为现有的人员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小微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专业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推动。

总结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因此,应该从强化对小微金融企业的政策导向、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发,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金融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专业教学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次会议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现在“互联网+”环境已经完善政府也有了相应的政策,所以各行各业都在跟风“互联网+”。一些基于“互联网+”模式形成的淘宝、滴滴打车、支付宝等新型事物。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构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而是一加一中加入创新元素实现一加一大于二,只有在“互联网+”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教育也需要搭载“互联网+”时代这辆“快速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中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在传统教育中加入互联网的成果,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互联网搬到教育上。随着各行各业与“互联网+”不断地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高校的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作为为社会企业输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担负着推动积极发展的作用,所以高校就要抓住“互联网+”的大环境来创新高校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金融管理专业是高校金融专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学校金融系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金融管理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社会与企业源源不断地供应应用型管理人才。在金融管理专业中开设的课程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但是现在的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所以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金融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理念结合,把培养应用型金融管理人才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且要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提高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质量。但是在许多高校的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还需要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金融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力求把金融管理专业作为高校的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建设。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存在以下问题。(一)校企合作程度不够。高校在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并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这就为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但是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人才方案培养制定方面、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都没有深度的合作。(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在金融管理专业中设立了实习实训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时间内容一直以校内实训、社会见习为主,没有创立真实的金融从业环境,不利于学生金融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缺乏综合性,这就严重影响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三)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严重落后于学校的发展需求,就会造成学生实践教学环境的不完善、配套设备的不完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例如:高校建设经费的不足;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缓慢;缺乏与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四)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将大部分时间安排为理论课程,仅有很少的部分用于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五)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不足,使得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真实金融环境的机会,并且现有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太过单一,这就严重影响学生参加金融管理专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需求复合型综合素养人才,这样人才不仅有很高的专业技能,还具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步伐,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2.加强对学生发展意识的树立。虽然“互联网+”已经与高校金融管理专业相结合,但是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互联网+”却对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校要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可以鼓励学生树立发展意识,通过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3.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全国“互联网+”时代。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想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对金融学基础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只有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的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让他们步入社会时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4.加强学生互联网工具运用与数据处理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更好地实现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就要加强学生对于互联网工具运用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金融行业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有综合能力和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他们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有预测能力。5.加强学生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创新思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创新思维。金融学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实习的时候还要主动去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生还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式。金融管理专业是一门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所以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金融管理专业综合素养和金融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例如,教师在进行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运用典型的成功案例,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激发学习金融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直是教师在课堂掌握主动,运用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互联网+”,来不断创新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与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的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金融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教师在进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尊重这种差异,对于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专业学生的整体成绩。(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1.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中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学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然后让教师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交流。网络教学平台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远距离教学,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会存有之前的教学视频都会在平台上保存,这样就可以供学生随时查看。对于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中难点的部分,学生通过教师一次的讲解可能不会理解,但是教师由于既定的教学进度,就不可能实现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学习,这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保存的视频来重复学习。2.运用VR技术。在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产物—VR技术,在教学中通过VR技术模拟金融管理操作系统,把真实的金融行业通过VR技术来展示,让学生在VR技术中感受金融行业的真实情况,学生在VR技术中可以自己操作金融,通过重复的操作来发现自己未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的结合。也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培养学生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发展能力的建设,加强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金融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具有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努力实现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攀,苏静,翟逸君.“双创”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5

[2]海新权,韩晓婧.金融科技和“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4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3

重视实验教学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职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研究的构成,从高度重视金融专业实验教学、多样化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并用,进而针对这一研究体系作出了操作性强的、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为中职学校金融类专业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技能;金融专业;实验教学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社会急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而人才的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通过学校来体现的,而实验教学既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又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作为现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社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中职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在认真借鉴国内外金融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以“技能培养金融实验教学”为主线,以能够适应“能力本位”的理念,金融专业学生最头痛的问题是“所学非所用”。这就要求金融专业教学要围绕深入分析、“实践动手操作”、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重新思索和认知。目前中职教育中应如何加强金融实验教学,阐述我的个人观点。

1金融专业实验教学多样化

在金融实验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后,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施过程,注重结合不同的实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金融专业技能培养以摸拟操作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模拟具体金融业务的实际发生场景,让学生完成整个流程,强化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掌握金融经济基础理论知识;每个专业岗位如信贷、会计、储蓄、出纳、综合柜员、客户经理、金融监管、证券投资与分析等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储蓄、会计、财务、金融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熟悉各种银行结算方式正确填写。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平时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调控者,肯定、张扬学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通过案例教学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对学生自己的的观点进行鼓励和评判,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情景教学的应用研究,让学生置身于金融具体工作中,置身于“金融部”而非“教室”。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所处的环境,明确面对的工作任务。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

2金融专业实验教学重要性

现在的课堂上,由于新的方法的引进,老师们不是过于多的管理学生,也成了一种趋势,不仅无益,实际上完全的放任自流也让学生养成的诸多的坏毛病。要想把金融专业与金融实际课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把握程度,然后才能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模拟过程中,通过金融专业实验可以直接模拟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金融问题,现在的学生就业意识极强,很想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是什么成果,这就要求学生们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准备,平时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应用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主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促使学生有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有趣又实用。那么教师如何在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中端正工作态度呢?首先,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理论课与实际课的有机结合,并注意生活中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诸多现实问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态度,使学生有积极乐观的态面对金融专实验素材,以增强金融专业实验课程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可学性。其次是,在学生中强调和宣传实验教学课的重要性,经便让学生更加重视。再次,再次要关注媒介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工作中不仅懂理论技术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所以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3多样化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并用

交叉科学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软件现在比较多,如eiews、Gauss、SaS、SpSS、Stata、S-plus、Lingo、microfit、matlab等。可考虑应用到金融专业实验教学当中,软件目前学生用的比较多的是eviews。虽然eviews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但该软件不便于自己编写程序,主要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经典的计量方法。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实务的软件可参考《硕研银行信贷实验室教学软件》,是以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的日常业务流程为蓝本进行设计和开发。系统分设个人和公司两类业务端口,把消费信贷和公司信贷分开,体现了实验功能丰富,信贷品种齐全,业务操作流程清晰的特点,结合仿真案例,银行柜员管理软件、现金管理软件、客户信息管理软件、信贷业务软件、国际结算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

总之,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金融专业课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学以致用、多样化的金融实验教学方法、多种软件并用几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910:107-109.

[2]杨爱花,徐苗苗.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J].职2006.

[3]潘煜双等.金融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J].金融研究,2009(12)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71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随着余额宝的面市,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业态模式开始显现,如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等。近年来,随着各种监管政策的出台,互联网金融逐步告别野蛮生长,向着金融科技的创新驱动发展。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金融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复合型的实践技能培养,运用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复合思维,将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转变为注重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

1目前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

1.1就业岗位定位滞后

目前,高职金融专业主要针对银行、保险、证券等三大传统金融行业,就业面向的岗位包括银行综合柜员、保险人、基金销售、银行大堂等,定位局限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大量基层网点岗位。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逐步渗透,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从产品开发、销售渠道、营销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新的变化给传统金融岗位带来了新的挑战,原先大量基层网点面临收缩和归并。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涉猎金融领域,又催生出新的岗位。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仍定位在传统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岗位将变得不再适宜。截止2017年5月,金融英才网数据显示,金融人才需求整体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说明互联网金融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市场,其中涨幅最大的岗位分别是风控、众筹融资和产品经理,涨幅达较去年同期达16%、14.7%和13.3%。

1.2实践课程设置局限性大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也是一场技术革命。目前已渗透于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销售(基金、保险),消费金融等领域,未来一段时期这些业态还将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渗透,各大金融机构都推出了线上产品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联、光大银行的融e贷,超过50%的金融业务都可实现线上办理。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在实践课程方面主要开设如银行综合柜台实务、点钞与伪钞鉴别等传统窗口业务办理的课程,将实践能力培养局限在网点业务操作上,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

1.3实践培养体系缺乏新意

现代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主要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更多的作为一种技术和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的实践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意能力。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等特性,无法承接大量实习生,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实训软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这种实训模式虽然解决了大多数金融实践问题,但实践效果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相关模拟软件开发。当前,p2p、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等相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出现,但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却远远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在创新创意思维方面的训练缺少相应平台,基本无法实现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培养。

此外,随着国务院取消了保险从业、统计从业、会计从业等一系列资格证书后,一些传统学校以技能考证训练为抓手的实践体系也面临改革。

2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建议

2.1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定位

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是一种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跨界整合。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革,高职金融专业在人才定位也应转向不仅懂金融产品与业务相关知识,还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金融行业的人才与互联金融时代有效接轨,并为金融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上,更多偏重于新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力。

2.2相关课程体系设置

2.2.1课程建设以金融为主,同时反映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依旧是其行业本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须以金融类课程为核心。除开设传统的证券、保险、信贷等方面课程外,可根据当前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需求,开设风险管理、金融法律法规等课程,以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金融的敬畏感。此外,在选修课模块中,应适当增设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工具类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迎合互联网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2.2课程体系需打破常规的分业监管设置,体现增加大资管、大金融的发展理念

传统金融类专业课程按照证券、保险、银行三业分业监管的模块设置,但金融行业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开,互联网时代资产管理朝着混业经营的态势发展。因此,在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分业监管的思路来设置模块化课程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按照具体岗位特征来设计,如按照业务操作类、产品营销类、产品运营类等金融业中岗位特征来设计相关课程模块。具体实施,仍需依据学院实际情况。

2.3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信息化变革的挑战。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在手机娱乐转移到手机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效果,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角色切换……这一系列问题都在于高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有关金融产品类的课程中,教师可将各种金融产品特点制作成形象的微课视频,便于学生理解和比^。又如,在课堂管控力上,教师尽可能运用蓝墨云等软件,通过学生熟悉的经验值积累等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课堂效果落到实处。

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打造个性化的课堂,针对学生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形式,例如,更多的探索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并尝试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类教学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如证券投资课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组成立各个基金投资公司,团队中的成员分别扮演策略投资团队中的各个角色,从实际投资操作、投资策略报告、现场策略汇报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4实践教学场景建设

由于互联网金融实践操作的风险性,在教学场景的建设过程中,提升软件设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景建设,主要依靠高质量的专业教w软件,来打造仿真实训场景。在互联网+时代,实践教学场景建设也应具备互联网精神。

2.4.1线上线下业务串联的生态圈式实训中心

依据互联网、大数据、大资管行业特征,可建设1个以互联网实训室为中心,升级已有的证券、银行、保险类实训室,根据金融业务的关联性,将证券、保险、银行、财务、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串联到一个金融生态圈中,实现线下场景角色模拟,线上金融业务办理,投资融资、生活理财的一体化,为创新创业等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培养途径。通过生态圈式实训中心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虚拟运营+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功能一体化。

2.4.2互联网一站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接1-2家互联网企业或大型金融企业,以其为核心进一步对接其背后的优质客户,以拓展第三方合作企业的形式延伸校企合作,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合作网络。集中资源优化该核心企业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解决实习实训就业、开展技能竞赛、培训师资力量等多种合作,构建“理论,实训,就业,创业,社会培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此外,除了加强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校企合作外,还应积极开拓p2p、众筹等更多新金融领域的合作企业。

参考文献

[1]丰翔等.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2014,(16).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5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 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 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 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 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 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   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发行债券。

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部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 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的特殊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与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 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 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1)boot (build-own-operate-transfer) 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与一般bot 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 )”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与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与bot 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赖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 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与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特别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与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如果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特别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6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就业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ofemployment)是指就业人群在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对就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也是帮助大学生健全完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要途径。为了解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对某金融系79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从就业价值取向、专业认可度及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属于现况研究,横断面调查,采取配额抽样方式,2014年9月至12月对某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2011、2012、2013、2014级分别抽取199、199、200、197名学生,其中女生589名,男生211名,年龄17~23(19±2.5)岁。均为金融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人情况、金融学专业就业价值取向和对金融学专业态度评价等,共20个有序变量条目,采用Liken5级评分。由研究者及各年级辅导员经过统一培训学生会干事作为资料收集员,明确研究目的和收集资料注意事项,在规定时间内按年级和班级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6份,有效回收率为99.5%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率和χ2检验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不同年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专业就业价值取向认识(见表)1

(二)不同年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态度评价(见表2)

三、讨论

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等一系列特点,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在就业时能够充分理性的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专业就业价值取向认识

表1显示,在本次调查学生中,40.73%学生就业意向为银行业,25.00%为证券业,13.57%为保险业,2.89%为信托业,还有17.81%学生就业意向为其他行业如公务员、it行业、制造业和自主创业等。有85.68%学生在考虑择业因素时首先考虑经济收入;64.07%学生比较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60.05%学生会考虑家庭因素和父母影响;40.95%学生认为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十分重要;37.94%学生会关注就业政策,如国家对于不同行业毕业生的政策,选调生、村官等国家组织部门培养大学生的政策等;仅有29.02%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用人单位的要求,多数同学表示并不清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另有10.05%同学考虑毕业后考公务员就业,还有6.03%学生考虑自主创业。

金融学本科生大多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金融行业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背景,且对专业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多数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愿意前往银行业工作,银行业一向被认为是高福利、低风险、社会地位高的行业,即传统上的“铁饭碗”,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普遍对银行业了解较多,平时学费的缴纳、个人财产的理财、家庭财产的处置等都与银行业息息相关,而其他金融从业方向则与普通学生稍显遥远,如保险业、证券业等。仅有2.89%学生选择信托业,其原因是对信托业缺乏足够的信息了解,有85.05%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信托业或不了解,而掌握一些信托业基本信息的学生对信托业的制度或待遇不满意,因此不会选择信托业作为从业方向。这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金融体系的尚未完善和学校对于学生从业方向教育的薄弱。

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择业因素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薪酬待遇是比较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把收入看作是择业的第一标准,从而将自己的择业范围只局限于高收入的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即使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社会地位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遭遇一定的挫折。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现实,只能从侧面入手,加强思想宣传教育,纠正“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64.07%同学在择业时会考虑就业地点。60.05%学生择业时比较看重家庭的看法或受到父母影响,学生在就业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有40.95%学生就业时关注就业形势,37.94%学生就业时考虑就业政策,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的信息会比较充分。有29.02%学生择业时会考虑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有10.05%同学考虑考公务员。另有6.03%的同学考虑自主创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大部分在上学期间做过兼职或开店的工作经历。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评价

表2显示,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中分别有57.79%、65.83%、75.00%和82.23%的学生对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

四、建议与分析

(一)树立现代金融学教育理念和就业价值观

现代教育理念的首要体现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金融学专业作为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的专业更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始终,以毕业生的质量和发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制定分段策略,整合教育载体,分布落实责任等。当前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择业心态渐渐趋于理性化、实际化。加强对于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使金融学专业学生对自我、对金融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金融从业者。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当代大部分学生择业时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为保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要改变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应依靠学校的教育引导,通过老师引导、系列讲座、经验之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从底层做起的理念,降低学生的收入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冷静的思维进行择业,强化自主择业意识,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打破传统意义上“铁饭碗”的理念。

(二)强化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对个体负责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程度,是一种自我约束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责任意识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紧密相关。“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让每个毕业生拥有依据自身条件和自我意志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培育,培育大学生能够承担、负责任的精神态度,在进行就业价值选择时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应掌握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准确定位自身优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和发展期,社会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正确引导金融学本科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减少金融人才的流失,应引起高等教育机构和金融从业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铭,张艳琼.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7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8、法律类,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

9、物流类,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8

关键词: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1.消费金融

随着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消费金融逐渐在我国得以普及推广,并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消费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个人信贷业务的常见形式。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并凭借单笔授信额度小、无须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而快速打开市场。消费金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从而起到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作用,也能有效支持我国经济增长。

2.零售企业消费金融优势

一是对消费者需求有更为全面、深入和准确的了解。不可否认,消费金融发展离不开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机构支持,尤其体现在风险防控方面。但是消费金融要想真正得到广泛推广与普及,则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个人金融服务,而这又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零售企业作为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企业,其在长期经营发展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消费信息,并对消费市场、消费者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消费需求和特点。因此当零售企业涉足消费金融时,往往能够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消费金融服务。二是准确掌握消费者基本信息并降低放贷风险。由于消费金融服务无须抵押担保,服务方式较为灵活,相应的风险也会更高,再加上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不对称信息会增加借款人道德风险,使得消费金融服务风险进一步提升。在缺乏抵押担保以及完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准确掌握消费者基本信息并针对性地制定放贷策略,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了解消费者日常消费行为,能够较为客观而准确地评估消费者还贷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放贷以及控制放贷量,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另外,零售企业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一旦消费者出现还贷不及时的情况,零售企业可立即利用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风险。三是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以及促进零售企业竞争力提高。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零售企业的进入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还能促进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补上银行机构、专业消费金融企业的空缺,从而为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大型零售企业本身具备涉足消费金融的诸多优势,发展消费金融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将资金优势转变为切实可见的利润增长点。例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苏宁电器在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后,商品销售更为顺畅,不少销售网点的销量都得到了显著增长,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为其创新进步、长效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持。

二、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不可否认,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在发展消费金融方面有着不少优势,并且就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也确实取得了不错成绩,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不过零售企业长期专注于销售领域,对金融领域的了解、认知及实践经验都还有所不足,可以说其消费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自然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

1.零售企业发展消费金融积极性稍弱

不可否认,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良好发展前景,不过当前不少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积极性依旧较为孱弱。我国消费金融本身就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政策、制度、法规等尚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同时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也较为落后,这意味着以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款模式本身有着较大风险。再加上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也未探索出统一、规范且具有长效性的发展模式,消费者的接受度也较低,导致不少零售企业虽然有心涉足消费金融领域,但在诸多顾虑下并不愿意马上就积极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发展。

2.大型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

零售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往往对完善的市场环境、自身变革发展规划、金融机构支持等因素有着一定要求,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零售企业而言,由于欠缺充足的资金以及稳定的资金链,在发展消费金融时必然少不了金融机构支持。不过目前消费信贷规模还较小,再加上与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因而目前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并不急于单独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这给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金融领域发展经验欠缺

零售企业在发展消费金融方面虽然有着销售、消费服务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但也有着金融领域层面的先天劣势,缺乏相关经验,对金融领域的各种规定、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并不熟悉,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消费金融发展,更可能引发各种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零售企业缺乏大量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自然会在消费金融发展中遭到制约,难以保障发展质量与效率。另外加上缺乏科学规划,风险防控能力差等原因,零售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无法做到一帆风顺。

三、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

1.做好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准备

对零售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零售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更要为自己进入该领域后的长远发展做足准备,其中最关键的两点便在于提升金融能力以及与相关金融机构展开合作。首先是在提升金融能力方面。零售企业需要提前对金融领域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培养兼具消费服务与消费金融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方面,零售企业应当积极从外部招聘金融领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零售企业需要对内部人员进行阶段性的专业化培训。只有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后,零售企业才可以准备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其次,企业还应当积极完善零售消费金融管理结构、制度等,规划风险防控方案,掌握金融工具使用方法,探索自身运行模式与消费金融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其次是在与相关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方面。零售企业需要准确意识到自身在金融领域的不足,积极与地方商业银行、专业消费金融公司等展开合作,获取支持,积累资源和经验。

2.合理规划分阶段进入方案

虽然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零售企业也不应当立即完全涉足其中,而是要做好规划,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进入。这是因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同时相关政策、制度、法规等并不完善,零售企业分阶段进入能够将相应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自身也能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优化与完善消费金融发展模式,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长效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零售企业需要做好调研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分阶段进入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3.探索场景消费下零售消费金融发展路径

场景消费是市场定位的生动传达,是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消费价值或意义提案,同时也是连接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方式,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促进消费者群体扩展及裂变,是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销售模式。零售企业可以将探索场景消费与探索零售消费金融的过程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共同打造更加符合行业、市场发展需要的全新模式。对此,企业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消费金融模式,构建多元化征信体系,加大消费金融在各场景消费中的普及力度等手段,全方位探索根据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零售消费金融模式。在此过程中,零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场景消费为消费金融提供流量以及更大可能性的优势,充分体现消费金融核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新颖而舒适的购物体验,在推动零售消费金融稳定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零售水平提升。

4.准确把握零售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零售企业必须准确把握零售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并基于此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零售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随着近年来零售消费金融市场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各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率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再加上监管持续加强,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可以预见的是,零售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同时金融科技将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而且头部企业优势依旧明显,相应的行业准入门槛也将有所提高,这些均为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发展带来了不少阻碍。不过农村零售消费金融市场依旧有着巨大潜力,还属于开发、竞争较少的巨大蓝海市场,是零售企业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的部分。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9

相形之下,我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局面。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观念。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产生很大影响。

1.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大了解该专业。二是是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三是专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虽然在专业设立之初,都看到了该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但具体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认识不明确统一。由于该专业是新设专业,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计划,该专业是在参照会计、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形式单一。目前,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永远大于“研发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企业,其岗位设置的层次特点来看,目前占有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应用型一线员工,如营销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2)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3)实践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不健全。一是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二是未建立起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长期稳定机制。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适合专业实习要求的机构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机构,又缺乏学校实习督导老师和机构督导老师,实习的机构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三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实验教学平台的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均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加以解决。

2.解决方案

从教育本质功能来看,高职教育主要体现三个功能:1.生存技能的培养功能。2.塑造精英的进化功能。3.培养使命的信念功能。这三个功能的实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基于这三个功能,笔者提出以下想法:

(1)教学计划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围绕专业能力开设所学的课程。同时还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学院已具备的条件,设计相应的实训课程,并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突出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使之贴近行业的需求。根据金融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利用职场化的情景教学,通过选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行业及操作性较强的产品为实践对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为学生建立—个真实的实训环境,并通过建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2)要明确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即金融产品的投资分析能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及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学生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应当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银行市场营销、银行风险管理等工作;能够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的中级专门人才。

(3)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本专业情况,带学生们到企业参观,聘请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学生现场进行证券行情分析;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银行、储蓄所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理财品种及收益情况,分别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也使这些相关的金融机构了解和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今后发展应强调实用型、创新型,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等,以金融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5)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的相关职业主要有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分析师、银行投资理财顾问、会计等。这些职业均需要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注册投资分析师、注册理财规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投资管理、理财产品开发人员、注册会计师、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这些职位绝大多数都与投资理财有着较深刻的业务联系,受过系统和严格的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培养的人才,才能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各类金融人才均缺口巨大,需要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有的放矢。

金融专业的前景篇10

【关键词】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0引言

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综合地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的方法,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理论被引入我国,之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高校最先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并招收本科生,由此,金融工程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金融加速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另外,教育部已经开始限制金融学专业申报,但金融工程专业暂且仍实施备案制,作为未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校申办金融工程专业难度相对较低。由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先后申请创办金融工程专业并获批。

截至2013年底,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92所,年输出本科毕业生超过10万人。但尽管各个高校在专业背景、学科体系、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却没有明显差异,不能反映出地方性院校与部属院校、理工科院校与财经类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科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人才需求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为此,本文拟就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1地方性院校的服务定位和理工科院校的专业优势

1.1地方性院校的服务定位

与部属院校不同,地方性院校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解决当地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人才短缺问题。因而,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时要结合地方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紧缺专业并开展紧缺人才的培养工作。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本校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安徽在我国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中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两大战略规划在安徽的实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离不开安徽金融市场发展,而安徽金融市场发展又亟需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创新人才支持。

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和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企业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但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在逐步增加,金融风险与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叠加在一起,使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而金融工程具有灵活的应用性和创新能力,是与现代企业风险相适应的新型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控制,成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随大量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的制造业企业加速走出国门,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金融人才需求必将不断增加。

但安徽地处中部,吸引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安徽本地高校培育愿意在本地就业落户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而安徽本地高校目前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仅有六所且办学历史普遍较短,据初步统计年毕业生规模不足400人,再考虑部分毕业生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真正能够扎根安徽、服务安徽经济发展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极少,与安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不相匹配。

在此背景下,我校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扩大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正是我校依据“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办学定位,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践行。

1.2理工科院校的专业优势

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突出金融数量方法,该专业的开设需要多学科的支撑,相对于财经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一方面,理工科院校招收的金融工程方向学生以理科生为主,数学基础良好,学生经过理科训练具有理科思维,容易跟上程度较深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理工方面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工程技术、计算机、运筹学、统计学和数值计算等。

因此,理工科院校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程度更深的数学课程,如《运筹学》、《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数学建模》等,加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数学的权重,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目前我校正大力发展土木建筑、管理经济等七大学科专业群,工科和工程教育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学校所设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等都具有与金融工程相结合的可能,开展诸如数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计算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研究方向联合培养学生,可为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良好的学科支撑。具体学科优势如下:

(1)我校是以工为主,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我校工程教育基础雄厚,具有成熟的教育模式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为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模式、理念方面的参考借鉴。

(2)我校是工、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开设有与金融工程专业高度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理工学科基础牢固,可为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良好的理科、工科类学科支撑。

(3)我校开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经济管理学科基础扎实,可为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经济管理类学科支持。而开设的法学专业亦可很好地为该专业提供法学学科支持。

2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原则

金融工程作为一个创造性很强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对金融专门人才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等学校自身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2.2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原则

如前所述,地方性院校应当立足于服务地方,理工科院校应当发挥学校理工科专业优势。地方性理工科院校则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理工科专业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宗旨,设置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2.3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我校是以工为主,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工、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我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按照大力发展土木建筑、管理经济等七大学科专业群的学科专业规划,设置培养服务安徽经济发展、面向全国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

2.3.1培养目标

根据前述原则,我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2.3.2培养基本要求

根据前述原则和目标,专业培养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掌握较为扎实而宽广的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性的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掌握金融工程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具备金融工具的设计、定价与分析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风险管理与收益分析、金融工程咨询等服务工作的能力;

第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第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六,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并能从事简单的编程。

3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充分发挥理工科优势,实现跨学院、跨学校甚至跨国境联合培养

由于金融工程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性,综合性强,各个学校都应该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与相关学院联合培养金融工程人才。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属工科院校,应结合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等优势学科联合培养学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国内其他金融工程专业实力较强有学校加强跨校合作,如进行跨校选修课程、学分互认,甚至开展与其他国外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学科基础、扩大国际化视野。

3.2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金融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在学分要求中的比重。另外,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还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主要就业出口设置两到三个不同研究方向,相应配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供学生选择。具体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法如下:

(1)针对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提升研究能力的实践课程,如金融建模、金融仿真、金融数据处理等实践类课程,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工具;

(2)针对面向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产品设计、开发岗位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金融工具模拟设计、金融建模、金融仿真等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金融产品设计、优化能力;

(3)针对面向政府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岗位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数据挖掘、金融风险管理等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从事风险管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面向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工商企业具体从事投融资业务岗位的学生,则应当相应增加投资银行实务、保险实务、证券模拟交易等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从事相关行业投融资业务的实践能力;

(5)针对面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学生,应当加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广告设计、营销等能力。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作为地方性工科院校,毕业学生主要选择考研或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企业的本地分公司相关岗位,可适当选择前述的(1)、(4)和(5)。

另外,还要积极与政府、工商企业洽谈,建设针对不同就业岗位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在毕业前体验金融工程专业实践工作并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3.3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学习

金融工程专业工作实践别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独立意识较强,不利于未来的工作实践。因而,在试验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合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某个实际项目或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该项目,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加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4注重阶梯次序,搞好不同层次衔接

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是高级复合型应用金融技术人才,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应注意本科、硕士、博士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注意各层次间的衔接。本科阶段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工具的基础上,对学生培养金融工程方法、意识、感觉;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是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注重从事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华小全.金融工程专业“七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4):110-114.

[2]潘雅琼,任鸿飞.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