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0:38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4号)有关精神,引导和促进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全面准确了解粮油加工业生产动态和产品流通环节的相关信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粮油加工业统计制度,以及粮油加工业产能产量统计监测预警体系,给各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我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我们在专门召开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又征求了部分省(区、市)粮食局的意见和建议,对原统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见附件1),拟在*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试行后再修改完善。现将*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粮油加工业统计制度及指标修订情况

(一)完善《粮油加工业企业年报表》

在保留原有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生产设备、仓储设施有效仓容及研究开发投入指标、主要原料加工年消费量及加工产品期末库存量等指标。同时,扩大了品种统计范围,增加了玉米加工、粮食食品、杂粮加工、饲料加工、粮机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等指标。主要修改如下:

1.“企业基本情况”增设了企业网址和电子邮箱等情况的栏目;将企业年末从业人数按照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类别设置,并进一步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了解。

2.“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中增加了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概况及投资情况的“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3.增加了反映加工企业生产设备、仓储设施及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的系列指标,包括:主要设备投产年份、设备原值、设备净值、有效仓容、占地面积、油罐总罐容、专利获得数、发明专利和研究开发投入9个指标。

4.“企业主要粮油产品产能指标”增加了玉米加工、粮食食品、饲料和粮油机械制造4大类产品指标,共计30个指标。其中:玉米加工产品包括淀粉及加工品、酒精及加工品、DDGS饲料、玉米粉等4类12种产品;粮食食品包括挂面、方便面、饼干、米粉和其他产品5类;饲料产品包括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其他4类;粮油机械制造产品包括大米加工主机、小麦粉加工主机、油脂加工主机、饲料加工主机、仓储设备、检化验(仪器)设备和通用设备7种。食用植物油产品中进一步细化了油脂种类,共有12种纳入统计,还将饼粕、外购国内原油精炼、外购进口毛油精炼、外购成品油分装及进口毛油精炼列入指标范围。

5.与加工原料相对应,“设计生产能力”和“主要原料年消费、产品期末库存情况”中将指标进行一致设置。

(二)增设《重点粮油加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半年报表》

报表内容为统计重点粮油加工企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主要原料消费量、主要产品期末库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能源消耗等指标,同时增加了同期数作为对比指标。填报单位为日处理原料400吨以上(含400吨)的粮油加工重点跟踪联系企业。

二、统计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做好粮油工业统计工作

1.统计对象

统计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港澳台)所有以粮食和油料为原料、进行加工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独立核算法人资格单位(含稻谷加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及油料加工、粮食食品加工、杂粮加工、饲料加工、粮机制造等企业),本次填报《*年度粮油加工业企业年报表》。日处理原料400吨以上(含400吨)的粮油加工重点跟踪联系企业,在2009年7月15日前填报《重点粮油加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半年报表》。

2.统计分工

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各统计对象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统计数据,并由相关部门汇总分析后上报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粮油加工企业合并报表、分地区粮油加工统计报表和粮油加工企业年报表直接向国家粮食局报送,该公司分支机构的粮油加工业统计报告和加工企业年报表应抄送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但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进行数据汇总。

其他中央企业的下属加工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其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加工统计年报表。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要将本单位及分地区的粮油加工业统计合并报表和企业年报表向国家粮食局报送。

粮油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集团,在其成员企业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县、市粮油工业统计汇总单位报送统计报表的同时,由集团另行汇总一套集团合并报表,连同各成员企业(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但不包括未控股的参股企业和协作企业)的单独报表直接报送本省粮食局,由省级粮食局审查盖章后,随本省(区、市)统计年报汇编材料一并报国家粮食局。

3.统计数据填报

*年开始,粮油加工业统计实行网上填报,请企业和汇总单位直接登录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通过“粮油加工统计信息系统”链接进入填报页面,预计*年12月底前开通。*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布置及培训会”另行通知。

(二)提高认识,加强粮油工业统计人员力量

各地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粮油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要积极探索新的加工统计方法,结合粮食流通统计、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等工作,主动与辖区内的粮油加工企业沟通,扩大全社会统计覆盖面,力争全面准确地掌握加工企业基本情况,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

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从*年起由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具体承担,请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负责粮油工业统计工作的处室,专人负责粮油工业统计工作,保证统计人员到位,并于*年12月15日前将《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对口省粮食局(公司)联络电话表》(见附件2)电子版和盖章件传真至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

(三)加强统计数据审核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粮油加工业统计的范围是面向全社会涉及粮油加工的企业,请做好隶属于本辖区范围的规模较大的外商独资加工企业、合资企业的统计工作。

各地区、各单位要加强对统计资料的审核和指导,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审核,实事求是。统计中要避免错报、漏报、重复填报,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各地区、各单位汇总上报的统计数据及简要分析报告必须经本省(区、市)粮食局及各单位负责同志审核签字后方可报出。

(四)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各省要对本省粮油工业统计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做到数据详实,图例清晰,针对本地区和全国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措施。由于*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为试行期,请针对粮油加工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其他

1.统计时间要求。本年度统计截止时点为*年12月31日。请各省级粮食局及相关单位于2009年3月31日前将汇总数据及分析报告报送至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综合处。

2.报送要求。各地区、各单位报送的统计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正式文件(文后附分析报告及数据报表),由软件生成的统计数据上报文件电子文本,本省粮油加工业统计分析报告的电子文本。

三、联系方式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必要性;措施

粮油食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保障,其安全管理重于泰山[1]。因安全监测不严格而导致的粮油食品安全事故近些年偶有发生,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在保安全,促民生的社会大局下,强化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等级标准,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监测管理模式就值得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研究。

1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基本概述及其实施必要性分析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是我国粮食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关乎社会安全,民生推进。从内涵上看,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主要是借助科学的方式方法,围绕粮油食品及其制成品进行卫生指标评价分析,其中,卫生指标涵盖了粮油食品的物理特性、营养特性、食用特性、工艺品质、储藏特性等多个方面。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贯穿于粮油行业运行流通的整个过程。而从社会实际看,随着粮油市场竞争加剧,粮油食品市场格局更具多元化,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及行政执法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性[2]。特别是近些年来涌现的许多粮食经营企业,其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疏于监督,在安全及质量标准的执行上有所折扣,相关岗位质检人员经验短缺,工作随意,导致粮油食品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广受社会关注的地沟油、农产品农药成分超标、红心鸭蛋、陈粮变新粮、转基因大豆油、三聚氰胺奶粉、增白剂面粉、食品运输包装污染等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极大损害了民众的生命利益,从侧面也揭示了当前开展实施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的现实必要性。

2创新改进粮油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相关措施

2.1实行粮油食品质量追根溯源制度,从源头封堵安全事故隐患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要进行前提,在源头上即展开相关的质量监管。首先,建立并实行粮油食品质量追根溯源制度,在粮油食品的原料进货环节,把好质量关,守好安全线。各地方粮油食品监测管理部门,要对区域范围内的粮油食品供应源头进行普查,建立动态信息档案,严格检测货源,封堵质量不合格或源头即有污染的粮油食品入市。其次,对粮油食品的出库、包装、运输环节进行分段式质量检测。1)选取无污染无毒副物质的包装;2)对粮油食品包装环节及运输环节进行防污跟踪;3)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处罚细则。

2.2完善粮油食品质量检验体系,及时跟进粮油质量安全检测

在粮油食品质量检验体系的构建上,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覆盖上级管理、中级监督、基层执行的质量监督及规范机制。针对当前粮油食品市场化开放背景,明确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标准,让基层粮油食品质量监测部门可以复制,推进粮油食品质量检验的规范化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农业生产及主产粮基地的质量监测上,要将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全面覆盖到粮食种植、粮食出产、粮食加工、粮食包装、粮食运输、粮食流通等各环节。采取不定期抽查及专人跟盯的方式,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可靠安全。

2.3强化各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化验软硬件建设

首先,在各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化验单位硬件设施建设上,应重视其在整个监测化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投入充足的建设资金,用于粮油食品监测化验仪器设备的更新上。随着化验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上可以借鉴药品监督管理模式,配置完整成套的化学试剂检验装置,更好地服务于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实践。确保粮油食品监测设备能够全面检测粮食的发芽率、面筋吸水率、粘度、蛋白质溶解比率、脂肪酸值、油脂过氧化值、油脂酸价等指标[3]。其次,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软件建设上,应正视基层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的弊端,广泛招揽专业化验人才,让其补充到基层化验岗位中,通过人才高质量配置,扩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的辐射范围,提高监测精度。

2.4做好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依据提供,提前预判质量监测风险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监管部门除了对市场上的粮油食品进行监测监管之外,还要注重发挥自身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信息依据及标准服务方面的职能。例如,在粮油储藏环节,相应的安全监测部门可以对储藏的技术标准及依据给出建议,如大豆、玉米、水稻的储藏环境、储藏温湿度数值、储藏时限等,便于粮油外观及内在营养成分的保持。此外,在粮油入库时,重点对粮食可能产生遭遇的微生物入侵、霉变、芽变、陈化、鼠虫害等情况进行预防,通过粮食分级储藏的方式,不定期设置专人对粮食加以抽查,查验其各类指标是否存在不良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对储藏方法及储藏工艺进行调整。而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风险因素的防控及预判上,应先做好粮油食品风险监测计划,根据计划要求,确保前期开展的各项监测结果精准无误,然后结合粮油特性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形成安全质量监测风险控制点,对这些风险点进行专项的质量数据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并予以消除。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粮油质量检验问题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84-01

粮油质量检验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粮油质量检验过程中粮油质量受许多因素影响,从粮油质量检验的抽样开始,到粮油质量检验的实验,再到各种数据的分析与总结,最后得出粮油检验报告,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的制约因素。下面将以这些制约因素为出发点,具体分析粮油质量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粮油抽样缺乏代表性

粮食从地里到农户,再到粮食储存单位,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均匀性。因此,粮油在抽样过程中,是很容易缺乏代表性的。如果采集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那么这项质量检验工作从一开始就出错了,后面的工作无论做得多么细致和严格,其检验的结果都是有问题的,检验报告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重视粮油的抽样环节,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要保证粮油抽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首先就要分析粮油样品的采集情况。

其一,粮油自身存在的局限。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分布广,生产的粮食品种也多种多样。不光是种类多样,品种、地域等差异也会引起同一作物出现差异。如果只是简单收集抽样,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其二,抽取样品时主观因素影响。在抽取样品时,操作人员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样品,而只有坚持随机抽取的原则,才能保证抽取的样品能够有效地反映食品的整体质量。因此,就单单粮油抽取样品这一环节,也是十分复杂的,必须谨慎处理。迫切需要发掘一个科学、合理的抽取方法,来解决此环节的问题。

2粮油质量检测部门技术和管理局限

2.1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弱化,发展受限

在众多部门中,对粮油质量检测机构的重视和建设是不够的,因此,粮油质检机构相对其他机构来说较为薄弱。政府和社会给予粮油质检机构的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重视是不够的。具体表现在:县级质量机构人员编制存在问题,在人员开支方面缺乏投入,对新检验项目的开展不积极,以及对检验设备没能做到及时的更新。这些问题,其中的每一项都能制约粮油质检机构的发展。

2.2粮油质量监管队伍配置不合理

在我国诸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都先后成立监查部门,目的是通过监查部门的监督、监查工作,督促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粮油质量方面也不例外,在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之外,也设有监查队伍,但两者并不是没有关联的,很多粮油检验机构却排斥监测机构,不积极配合监查工作,这是不对的。

2.3粮油质量检验投入不足

谈及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主要是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而这些最根源的就是资金的投入。经过调查发现,在许多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实验室环境都达不到计量认证的《评审标准》中的要求,检测机构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都十分薄弱。具体表现为:粮油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实验室面积狭小,检测设备没有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另外,大多所谓的检验设备只有天平、容重器、水分测定仪等简单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室,虽然节约了经费,但没有保证实验室应有的规模和标准,对粮油检验工作的开展不利。

2.4粮油质量检验技术落后,人员老化

粮油质量检验技术是粮油质量检验的关键部分。目前,我国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发展不平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距。首先,是在技术设备上存在局限,使许多粮油检验工作不能完整地开展。比如说,当前许多粮油检验机构都重项目检验,而不重技术,对技术要求高的食品添加剂、溶残、重金属、农残等卫生指标,是没有能力检测的;其次,就是人才缺失,专业人员不足,而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又不高,并且机构人员趋向于老龄化。

2.5缺乏对粮油质量检验人员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社会中人们也通常热衷那些热门的专业和行业,对于粮油质量检验部门来说,主动学习检测技术的人员少,社会倾向于这方面的培养人才也少。因此,这对质量检验部门的发展是不利的,它不能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注入,就不能提高粮油质量检验的标准。

3粮油检验报告具有不合理性

粮油检验受诸多因素影响,前面已经分析过在粮油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成分,这里主要是从粮油检验报告方面出发,探讨其存在的不合理性。检验报告,是产品质量性能的技术报告,是检验机构对外出示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质量凭证,它是检验机构“公平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整体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检验报告的质量关系到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食品检验报告是食品质量性能的技术报告,所以影响食品检验报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产品标准选择、样品制作规范、抽样方法、原始记录准确、真实性的影响和检验数据准确度、以及检验人员政治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报告填写等。因此注定了食品检验报告工作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许多检验机构中单位或者个人都对检验工作不重视,对检验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许多单位和个人仅仅停留在“合格”的字样上。所以近年来,检验报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有的粮油检验,部分项目检验合格了就认定所有产品都合格了。而在推销整个产品时,就容易出现问题,这种行为对消费者来说,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检验报告是政府部门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因此,影响到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4结语

粮油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正确的粮油质量信息,可以使人们能够选择符合标准的粮油。最重要的是粮油质量检验,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作用下,为行业内部和社会贸易提供最公正、最科学的凭据。因此,粮油质量的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正视粮油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倩.褚小菊.浅谈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安全问题[J].中国食品工业.2008.(06).

[2]吴爱国.关于粮油质检验操作过程中两问题的探讨[J].安徽科技贸易学校.2007.(01).

[3]高秀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J].粮食加工.2010.(03).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4

粮食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粮食工程概论、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品加工、粮食贮藏、粮食运输、粮食市场营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粮油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粮食储运综合实训、生产实习。

粮食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粮食生产、储运、加工、销售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农业、机械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2农/林/牧/渔;

3机械/设备/重工;

4其他行业;

5互联网/电子商务;

6新能源;

7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采购代表、粮食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采购代表;

2粮食管理员。

粮食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粮食和油脂生产和经营管理、新产品开发、加工技术改造、工厂设计、贮运物流的基本能力;

2.掌握粮食和油脂品质与安全控制、粮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熟练地专业英语沟通、阅读、写作等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5

第一条粮食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为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粮食(含食油,下同)有效供给,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以下简预案)。

第二条县粮食应急供给工作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县政府要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切实承担起本县应急供给的责任,县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三条县县级储备粮是稳定县市场的重要物质基础。县粮食应急供给以县县级储备粮吞吐等经济调节手段为主,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第二章市场监测和预警

第四条市场监测。以县粮食局信息中心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县78个网点的信息监测网络。监测网络的构成:(一)10个粮食批发市场。(二)18个县粮食局(粮办室)。(三)10个粮油购销企业。(四)30个城连锁店(或超县)。(五)10个加入本县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库的企业。

建立信息收集和制度。正常情况下,每周出一期《粮油信息》,每月出一期《粮油综合信息》,每季度举行一次粮油市场形势分析会。特殊时期,要加大监测力度,建立信息日报制度。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全国粮油信息网等其它途径,了解和掌握全国及国际市场信息。

第五条预警。当面粉、大米、食油等主要粮油品种或单一品种,在半个月内市场价格连续上涨,涨幅20%左右,县粮食局要密切关注动态,及时向县政府做出市场价格信息分析的报告,并做好各项应急供给准备工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时,县粮食局向县政府报警,请求启动预案:

(一)本县出现居民排队集中购粮,部分监测点出现主要粮食品种脱销断档。

(二)市场粮食供应紧张,主要粮油品种零售价格不正常涨幅达30%一50%。

(三)由于战争、病疫、自然灾害、国际封锁以及其它突发事件,造成本县粮食市场急剧波动,出现粮食供给危机。

第三章应急措施

第六条经县政府批准,本县进入粮食应急供应状态。

第七条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安定民心。

(一)以县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名义,召开新闻会,或电视广播讲话,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政策、措施及市场监测的情况,防止信息误传、谣言误导引起社会恐慌。

(二)各县要根据县政府应急安排的精神,通过街道、居委会做好宣传、稳定工作。

第八条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启动本预案后,应急指挥网络的联系电话全天24小时开通。各县要加强对本行政域内粮油市场的监测,建立信息日报制度。加强对重点网点的监测,及时将粮油购销及库存情况报县指挥部。

第九条抛售储备成品粮油调控市场。

(一)全县指定4家粮食批发市场抛售。同时,全面启动承担应急零售供应的连锁企业网络及其配送中心向各零售网点配货,迅速扩大供货面。

(二)县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公布政府抛售储备成品粮油的时间、地点、品种、价格和承担抛售任务的企业名称等相关事项。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在县县级储备粮油中安排成品粮油储备1050万公斤。

第十条增加本县零售企业货源渠道、扩大市场粮油投放量。

(一)动员本县零售企业,利用原有渠道加大粮源采购力度。

(二)县分指挥部及时上报需要安排补充货源的计划,县指挥部从县储备成品粮油中安排调剂货源,并由县分指挥部组织本县承担应急供应的配送中心负责配送到各连锁网点。

(三)县指挥部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可直接通知跨县的大中型连锁企业的商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到指定地点,拉运储备成品粮油,补充跨县连锁企业的零售粮油货源,扩大市场粮油投放量。

第十一条扩大生产,增加市场粮食可供量。

(一)组织粮油加工企业扩大生产,并将产品及时投放市场,增加市场粮食可供量。本县列入应急范围的面粉加工厂9个,大米加工厂2个。按月开车24天计算,月可加工出成品粮6万吨。

(二)必要时动用原粮储备。采取委托加工的办法,由企业代加工储备粮,产品由政府安排投放市场。

第十二条采取多种方式协调组织外埠成品粮油货源。

(一)发挥县粮食局竞价交易平台和粮油购销企业资源库的作用,在北京粮食网站公布品种、包装规格、价格、送达时间等要求,以网上竞价的方式,集中采购市场急需的小包装粮油品种。

(二)向县政府和国家粮食主管部门报告。请粮食产帮助本县组织成品粮或部分品种的原粮货源。

第十三条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十四条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稳定市场,采取全县统一限价、粮源统一分配,居民定量供应等其它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

第四章预案的启动

第十五条当粮食市场出现波动,需要启动预案时,县粮食局向县政府提出启动预案、动用县县级储备粮和设立县粮食应急供给指挥部的请示。全县粮食应急工作在县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县指挥部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一)组成

指挥:县政府主管粮食工作的副县长。

成员:县计委、县粮食局、县财政局、县农发行、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交通委员会、粮食集团、本县两家粮油批发市场、本县两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

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粮食局局长担任。

(二)职责

1、根据粮食市场形势判断粮食紧急状态,提请县政府决定实施和终止预案。

2、指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粮食应急工作。

3、审定和批准粮食应急供给方案。

4、下达应急供给指令,组织应急供给队伍。

5、全面了解和掌握应急供给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应急供给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6、随时向县政府和国务院及国务院有部门报告事态变化情况,落实县政府下达的指令。

(三)分工

指挥:负责全县粮食应急供给的全面指挥。下达应急指令、签署应急方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衔接。

县计委:协助县领导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监测粮食市场信息和组织粮源。

县财政局:负责粮食风险基金调配。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国际生物能源发展;中国;对策

1 世界各国生物能源计划

世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造成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原油价格的攀升,高油价成了除石油出口国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的发展困惑。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各国寻求能源替代方案。

美国:2005年的新能源法规定,到2012年前汽油中生物燃料使用量需要达到75亿加仑,目前的植物种植结构以及扩张的速度表明酒精生产能力在2007年8月便可以超过75亿加仑的目标,比法律规定的要求提前了5年。乙醇提炼厂在美国各地开始布点建设,生产酒精使用的玉米在高油价利润的驱动下,生产能力空前地膨胀起来。2007年8月,用作酒精生产的玉米用量预计是34亿蒲式耳(86.4百万公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8%。据预测到2016年酒精的产量将达到120亿加仑,界时乙醇使用量将占到汽油使用总量的8%。到2016和2017年度生产酒精的玉米使用量将超过玉米总产量的30%。生物柴油中大豆油使用量最高将达到7亿加仑每年,占到大豆油产量的23%,但是只占到整个美国高速公路2%的柴油用油量。从纤维中提炼油料也将逐步进入能源更新计划。

eu-25: 欧盟计划在2010年前,运输燃料中必须包含5.75%的生物燃料,并对生物原料种植给予补贴。欧盟委员会已经指示加紧生物燃料的生产,但是按照预测,在2010年前只能达到预定标准的2/3目标,甚至到2016年前才能勉强达标。按照计划,生物燃料的2/3是生物柴油,其余1/3是酒精。菜籽油几乎是所有欧盟国家生物柴油的原料,由此使得欧盟内油菜种植面积和菜籽产量都出现快速地增长。同时,欧盟还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棕榈油以及用棕榈油生产的生物柴油。

巴西:在巴西,90%的乙醇都用作燃料,据统计,该国乙醇的消费量已占到全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43%。随着油价高涨,巴西的乙醇出口增速越来越快,2005年该国乙醇出口为24.3亿升,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扩大至80亿升。甘蔗是巴西各大酒精提炼企业的主要原料,在南部巴西,一些本来种植谷物和油料作物的土地被改种甘蔗,生物燃料总生产量将从目前大约5200万加仑增长到2016年的9200万加仑。中西部地区原有的生产大豆土地将被改种甘蔗。

加拿大: 加拿大计划在2010年前,汽车用油中的5%来自生物燃料,一些省份都有了自己的生产目标计划。总体规划,酒精生产量从2006、2007年的1100万加仑增长到2010年的2.11亿加仑的数量。主要原料为产自安大略湖流域的玉米和马尼托巴湖流域的小麦。另外,在加拿大西部地区建立了以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厂。因为油菜籽面积的扩大,小麦、大麦和夏季休耕地的面积被压缩。根据计划,加拿大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将从2007、2008年的1300万加仑增长到1010年的5800万加仑。

阿根廷: 按照阿根廷的总体规划,几年后生物柴油生产量将从2005、2006年的700万加仑增长到5900万加仑。阿根廷有一个出口征税体系,在鼓励生物柴油生产方面,出口生物柴油享受比出口起生产原料如玉米、大豆更低的税率。从这点讲,阿根廷的生物柴油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机会,为了保证生物柴油生产厂的高生产率运转,阿根廷还打算从南美其他国家进口大豆等产品。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世界棕榈油价格的上升使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扩大了棕榈的种植,并且他们不仅进出口棕榈油,而且也出口以棕榈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2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2.1 对粮食进口价格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油类消费和食品加工行业对大豆和豆油的需求都在逐渐增长,从2006年9月31日至2007年10月1日,国内大豆消费量突破863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占全球大豆总消费的四分之一。2006年我国大豆净进口2827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77倍,进口依存度高达64%,2007年我国净进口超3000万吨大豆。国内大豆油价格一路攀升,并且通过大豆油和部分饲料的价格传导形成了cpi指数持续走高的重要推动源。由于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所有油料作物及其制品价格都呈现上涨趋势。包括芝麻油、棕榈油、亚麻油、棉籽油、色拉油、棉籽、棉粨、葵花子油、葵花子、花生仁、花生油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欧盟等国家尝试用菜籽油制作生物柴油使得菜籽油价格与石油价格的联动作用增强而大幅上涨。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影响最大的作物是玉米,美国玉米乙醇的生产正耗用越来越多的玉米,并且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供应,造成国际市场玉米供应减少及价格上升。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跟燃料乙醇价格变动成近乎完全正相关关系,我国目前玉米生产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玉米价格的上升对我国养殖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玉米中有72%用作饲料量,玉米价格的居高不下直接造成养殖成本高位盘整,猪肉价格无法下降。我国玉米产量中75%用作饲料,玉米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肉禽乳蛋类价格的上涨,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饮食构成的结构调整,饲料粮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我国cpi指数的居高不下。

其次,小麦的生产价格也一度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而上涨,统计显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逼近十多年来最高水平。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其中特别是玉米、小麦等价格暴涨。2007年澳大利亚、南美等粮食出口地纷纷开始提高了粮食出口价格,亚洲进口小麦的价格自2006年9月以来已经上扬了约20%。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已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平。

2.2 粮价上涨与cpi指数

 我国传统四大主要粮食中,除了大米外,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都受到了国际发展生物能源的影响。特别是大豆和玉米价格的上涨成为近期国内食用植物油和饲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最主要诱因。而饲料成本的上升,使得畜牧产品价格将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相关食品成本的上升,从2007年6月份开始,肉价所带动的cpi上涨就超过了4%。此外,植物油价格的上涨也是推动cpi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猪肉价格上涨一起推动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生产成本的上升。

2.3 粮食的国际政治博弈与我国的粮食安全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粮食形势,世界各国领袖与政府高层官员于2008年6月3日到6月5日期间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总部举行高峰会议,商讨解决饥饿与贫穷问题之道及增加农业生产的计划。其中谈到了生物能源问题,入会的相关国家在各自利益的立场上表现出了利益的对抗。美国农业部长谢弗在峰会开始前表示,全球粮食价格的暴涨中,只有百分之三应归咎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和使用。而慈善团体乐施会则指该比率接近百分之三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峰会上说美国将大量本应供人类食用的谷类用于生产汽车燃料令人难以理解。巴西总统卢拉也为生物燃料做出辩护,反而称它们可以成为对付粮食危机的“重要工具”。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潘基文说,到2030年,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百分之五十,才能满足需求。 按照这种测算,在现有的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下,有学者计算过,除非农作物品种发生革命性变化,否则增产50%几乎完全不可能。在粮食供求趋紧的情况下,粮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间政治谈判砝码和国家战略资源。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后备耕地资源紧缺,一旦粮食贸易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将会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较大的挑战。特别是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被垄断性地控制在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手中。这些出口公司一旦受到出口国政府的操控,很容易使我国的粮食进口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此外,如今高粮价已经引起了一系列国家的动荡,今年菲律宾大米紧缺对东南亚地区甚至我国国内产生的恐慌,埃及宣布禁止大米出口以维持国内工业,阿根廷对粮食出口两度增加关税等。粮食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

按照传统的观点,一个国家粮食进口量占国家粮食使用量5%以下可以视为粮食供给安全,10%为警戒线标准,高于这个水平视为粮食供给不安全。从粮食进口重量和国内使用粮食总量的比较还很难看出我国粮食供给出现什么安全问题。但是问题是,这个标准不应该成为我国的标准,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粮食需求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研究进口数量占到国际可贸易量的比例来确定粮食供给安全。粮食供给的安全不仅仅从总量上,而且还需要从结构上加以分析,从近年来的粮食进出口情况看来,我们发现大豆、玉米存在较大的不安全性。油脂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其中食用植物油的进口依存度达52%。

3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扶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同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对大豆产业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国家应该推广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农业保险,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预期,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同时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推广,加大对国内油脂产业的扶植力度,拓宽油脂产品的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研究,加大新油源的开发力度,对米糠油、玉米油、油茶籽油以及特种油脂进行深度开发。

第二,开展粮食外交,注意农业生产的国际化合作,在粮食供给方面形成结构性互助联盟。将粮食的稳定进口作为我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内,积极推动有利于我国国家利益实现的粮食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三,设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粮食市场行情的分析监控,提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及时监测相关粮食产品进口走势及市场反应,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依赖作出有效地分析,使得我国的粮食进口不会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危机性影响。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粮食检验;质量检验;分析

粮食质量检验和监督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技术性以及政策性,以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检查、检测。伴随着我国粮食工作的不断展开,对于粮食检验工作也产生新的要求,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这个大环境下,我国的粮食检验工作应当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以便能够提高粮食检验的整体水平,切实满足社会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

1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粮食检验工作采用的方式有仪器检验、微生物检验、化学检验、物理检验以及感官检验等,它根据所检验粮食的外观形式以及内在的品质等来确定粮食的使用价值、营养价值、纯度以及该使用的加工工艺,它是粮食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粮食工作的稳定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检验获得的数据分析,可以由于指导企业进行粮食的生产、加工,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根据粮食的内在品质来发展新的粮食加工方法,进而不断推动粮食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优质粮食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粮食品质的要求。通过对粮食质量的检验,可以有效的把握粮食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定粮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霉变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避免,保证人们使用的粮食产品安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2重视粮食内在品质的检验

目前,我国对粮食的要求已从传统的解决温饱向重视粮食内在质量转变,加工方式也向着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发展,这使得以往单纯的物理检验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内在品质的要求。粮食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以及碳水化合物等,这些成分是目前常规的检验指标;随着人们对粮食内在品质要求的提高,粮食中的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检验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虽然这些成分在粮食中的含量很少,但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粮食所含的成分也有所区别,通过对粮食各成分含量的检验,进而确定内在品质高、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益的粮食品种,以便能够不断改善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对粮食内在品质的关注。粮食检验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对粮食的各项指标的检验分析,引进新的检验方法、途径来提升检验水平,进而满足社会对于粮食内在品质的要求。

3加强劣质粮食产品的检验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劣质粮食产品,如在原粮收购中出现掺假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都是人为的结果,严重干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我国的一些粮油企业在进行粮油生产和销售时,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而用劣质产品充当优质产品出售,甚至在产品中添加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有的粮食生产企业只顾追求面粉的白度,在面粉中使用的增白剂甚至几倍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有的企业甚至将工业用料用到粮食生产中,如将柠檬黄色素加入到小米中,将工业油涂抹到大米上等。因此,在对粮食产品进行检验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劣质粮食产品的检验力度,切实避免劣质粮食产品流入市场。

3存储粮食品质的检验

对于存储粮食品质的检验所执行的标准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粮食储备局共同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粮油存储品质判定规则》,依据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来检验存储粮食的品质。过去对陈粮品质的检验主要关注与粮食存储的年限、大米表面的光泽度来制定相应的出售价格,由于粮油的流通体制变革,陈化粮的判断主要依据脂肪酸值以及粮食的粘度等。

3.1储粮品质的感官检验

对于稻谷等进行感官检验的范围主要包括稻谷气味、色泽以及品尝评分等;粮食检验员通过对稻谷所散发出的气味,对稻谷表面的色泽度,以及熟化后的口感等,来确定稻谷所经过存储后的陈化程度,这种检验方式与传统的仅靠色泽和存储年限来判定陈化程度有一定区别。稻谷熟化后的口感是确定稻谷陈旧程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检验者的口感结合现代化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可以对稻谷的品质做出合理的评价。虽然这种检验方法容易受到检验者的主观因素以及周围环境等影响,但通过一定数据的统计和评定,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这也是目前对粮油产品进行抽查检验常用的方法。

3.2储粮脂肪酸值的检测

稻谷中主要成分为淀粉,脂肪的含量很少,但稻谷中脂肪酸的含量却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稻谷在存储时容易出现霉变现象,导致稻谷的酸度增加,蒸出的米饭也丧失了香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稻谷中的脂肪发生氧化或者水解反应,所以,在储粮检验过程中可以将脂肪酸值作为粮食品质评定的重要指标。存储的稻谷主要堆放在大仓中,上层的粮食容易受到仓内湿度以及温度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后会导致稻谷表面发黄,对其脂肪酸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普遍高于标准;而堆放在大仓中下部的稻谷,因其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都比较稳定,对其脂肪酸值测量,结果普遍会低于标注值,这时就不应当将其作为陈化稻谷处理。

3.3储粮粘度的检测

因稻谷中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在经过糊化过程后具有一定的粘度,而粘度值会直接影响到米饭的口感,因而对稻谷粘度的测定可以判定稻谷是否可作为陈化粮处理;稻谷存储的时间长,则测定的粘度值就会较低,蒸出的米饭适口性以及粘性会明显低于新产的稻谷。

4结语

作为粮食质量检验人员应当认识到粮食检验的重要性,重视对粮食内在品质的检验,加强对劣质粮食产品的检验力度,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进而提升粮食检验的水平,避免不合规格的粮食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马涛.粮油食品检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3).

[2]贺斌.准样品与标准物质在粮食检验工作中的对比探讨[J].活力,2010(02).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8

20*年,我会在县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市粮食行业协会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局、社团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协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明确职能,健全制度

我会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据市场规则,在粮食行业中进行组织、协调、服务和管理,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维护粮食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管理,搞活粮食流通,致力于全行业协调、健康发展。我们本着这一宗旨,组织协会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县社团管理办公室、市粮食行业协会和兄弟单位沟通,进一步明确了我会的组织、协调、服务、自律和纽带等具体职能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抓好内部制度建设。

一是根据《协会章程》和《会费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制定了《秘书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有关制度,为协会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根据全县粮食企业的现状和会员单位的实际,在明确以突出协会独立性、包容性、自律性、责任性和操作性为中心,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作用为重点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工作职能》和《服务项目》等具体工作措施,增强了协会工作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三是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粮食政策和法律文件,将《粮食收购条例》、《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进行摘抄,连同《天津市粮食购销管理办法》一起装订成册,作为协会人员学习的必读文件,要求认真研究、掌握实质内容,做到正确履行职责。

二、突出重点,强化服务。

为会员搞好服务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增强协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为此,我会将其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倾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一是投资近万元购置了微机、打印机和上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用具,后又从市信息中心引进两台微机,从硬件上保证了服务质量的高起步。

二是在办公场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建立独立办公的信息室,由秘书处调专人从事网络和其他媒体中各种粮油资料的查询、整理、汇编工作,并与天津粮油信息中心取得联系,进一步扩大信息渠道。同时,我们向会员公布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和联系人,会员可随时来人、来电查询相关信息,为会员企业咨询提供了方便。

三是每周1-2次向重点会员企业提供最新的粮油价格、大宗粮油贸易、优质粮产销、粮油进出口、粮食产销政策、有关部门对粮食走势的分析等粮油信息。一年来,我们共收集到粮食市场各类信息5000多条,向会员单位各类信息400多户次、1200多条次。

四是向会员企业提供粮食拍卖信息。具有一定实力的粮食企业大部分愿意参加粮食拍卖活动,以从中获得较好的效益。为此,我会积极与市局和北京市粮食局上网联系,向会员提供较为详细的拍卖信息。去年共向11家企业提供市粮食局6次和北京市粮食局3次的拍卖活动信息,会员单位参加较为踊跃,部分会员企业从中受益。

五是宣传典型。通过对会员单位的调查了解,我们掌握了一些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并对其进行广泛宣传,其中***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的管理经验在粮油市场报上发表;***面粉厂立足长远,扩建等级粉生产线,以及***工贸有限公司由流通领域向加工领域拓展的先进经营理念在***粮网上进行了转载。从而扩大了这些企业的知名度。

六是改进服务措施。在发展会员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小型企业因地理位置偏远,缺乏交通工具,对协会的职能、作用认识不足。我们在征求部分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上门服务,对协会的宗旨、职能、作用、服务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讲,现场代办“两证”,了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尽量给予协调

帮助,减轻了企业的部分负担。

七是服务收到的效果。在协会工作中,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是信息服务。如***面粉厂,在从事大豆经营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大豆的生产、流通以及专家对未来走势的分析等情况,并及时通知进口大豆到港时间、数量及基础价格,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把握先机,掌握主动。再如***粮贸公司,在玉米价格波动时期,我们向其提供了产生波动的原因,随时传送专家提供的产区、销区、进出口等促使玉米价格上涨及下跌因素的各类分析,使其在把握市场走势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此外在大米市场、小麦市场的走势分析方面也给了部分企业有益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县粮食行业的发展。

通过我们的各项服务和宣传,企业对协会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有了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所增强,会员的队伍也逐步壮大。到年底,会员单位已达到131个,在各区粮食行业协会中名列前茅。

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搞好粮食市场情况调研,是协会加强行业管理,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行业***x县粮油行业协会20*年度工作报告

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掌握市场动态,制定、调整粮食政策的有效依据。为此,我会在粮食市场调研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日常调研。我会责成两名同志,每周对我县粮食流通市

场进行跟踪调研,随时掌握各种粮食批发、零售价格以及供应量和成交量的变化情况,除按时汇总上报,遇有重大变化,还及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变化动态。如色拉油市场价格骤升,玉米价格大幅波动等,都在一定时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二是重点调研。为掌握我县粮食市场全面情况,探索粮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我们对全县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储存等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协会人力不足,我们就请示县局,抽出专人配合,分成三组,深入基层企业和农村。先后调查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经营企业、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面粉加工企业、饲料加工及配料企业、粮油零售门点、酒精酿造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等50余家,基本掌握了各类型大、中、小企业的粮食经营情况。同时按地域和粮食产销情况的不同,深入到10个乡镇、30个村、300个农户中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农村储粮情况。此外,我们还先后从县农委、农业局获取了粮食种植、预产、实产等情况,从商委、统计局、畜牧局和公安局得到了本县粮食消费情况,从工商局、税务局探讨出我县粮食企业的基本情况,从林业局掌握到退耕还林的政策和进度等,对本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和相关情况有了总体的了解。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查,掌握了本县粮食流通和储存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粮食市场的总体状况,进而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向县政府和市局提供了本县粮食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县粮食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调研报

告。此外,我们还就开展定单农业、如何加强市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在调研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调研工作获得市局、市粮食行业协会和市粮油信息中心评比一等奖;《***x20*年粮食市场调研情况》受到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并在全市粮食系统作为典型调研题目进行推广;《开展定单农业的问题与建议》及《加强市场管理依法治粮》等调研文章在《***x粮食》上发表。

四、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协调是我会的职能之一,同时也是加强行业管理,为企业服务的一项基本措施。在20*年工作中,我们首先与市局主管部门和市粮食行业协会进行协调,将《***市粮食批发经营资格证》和《***市粮食收购资格证》的审批、年检权利下放,由我会负责代办“两证”,加快了审查、批复和办证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年累计代办《***市粮食批发经营资格证》及《***市粮食收购资格证》131份。其次,我会先后协助县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对全县粮食市场进行检查,有效地保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维护了我县粮食市场秩序。此外,我会还积极与市局主管部门、市协会、县局和县工商局密切配合,为会员单位办理陈化粮购买资格证出具证明,在调查、审核的基础上出具陈化粮入库证明、生产加工证明等,对陈化粮的购买、运输、加工、生产进行了全程跟踪,避免了陈化粮再次进入流通领域情况的发生。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一是做好粮油工业统计工作。根据国家粮食局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部署,自2002年起,粮油工业统计工作由粮食行业协会负责。这是一项带有行政职能的工作,是协会为粮油工业提供信息服务、指导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我们调配人力,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统计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并得到市局和市粮食行业协会的表扬。二是做好“放心粮油”的调查摸底工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的精神,以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净化粮油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为目的,按照市协会的要求,在我县开展了“放心粮油”、“粮油销售放心店”的摸底、调查活动,调查企业涉及23家。通过条件对比,找出了我们的不足之处。三是做好节日期间的粮食供应及检查工作。在“五一”、

“十一”、“元旦”、“春节”期间,按照市行业协会的统一部署,我会敦促粮食销售企业备足优质货源,保障节日供应。同时对节日市场的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粮油。四是做好特殊情况粮食供应网点的确定工作。在粮食市场化的新形势下,为保障特殊情况下的粮油供应,我会按照上级要求,深入各乡镇和居民区,调查粮油销售点和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过综合考虑,选定10个粮油销售点和2个面粉加工企业作为我县粮油应急供应单位,并与之签定了协议,使我县粮油应急供应网络初步形成。

20*年,我们在协会工作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例如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缺乏具体措施;在为会员进行信息服务方面范围过窄;在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作用方面还不够深入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加以解决。

20*年工作要点。

20*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职能为宗旨,以促进我县粮食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作好协会的各项工作。

1、继续加强信息服务工作。信息服务仍然是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在信息搜集方面,继续增加网络信息的投入,扩大搜集范围。同时要注重报刊等媒体报道的整理,挖掘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此外还将在会员单位设立信息点,及时向协会提供信息,疏通本县信息渠道;在信息方面,除每周1-2次对重点企业进行电话服务外,还将对有条件的单位开通电子邮件传递业务,并引导会员单位主动与协会联系,设专人负责电话和来人接待,力争让每个会员单位都能得到及时的粮油市场信息,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充实信息中心力量,尝试创办粮油信息月刊,将综合信息按时发送到每个会员手中。

2、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是继续开展日常粮食市场调研工作,扩大调查范围,使数据更具说服力。二是深入开展粮食市场综合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重点调研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和入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为企业搞好服务,并对粮食产业化经营做专题研究。四是研究如何加快我县粮食行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竞争力。五是研究如何确立行业组织的地位,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问题。

3、开展“放心粮油”、“粮油销售放心店”评审活动。开展“放心粮油”活动是粮食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会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放心粮油”、“粮油销售放心店”这项利国利民利企业的活动更加广泛地开展下去,努力争取市和国家评选零的突破。一是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会员单位成为我市第***批“粮油销售放心店”的获得者。二是开展我县第一批“信的过粮油”和“粮油销售信得过店”的评选工作。其范围涉及我县所有粮油加工和粮油销售网点会员单位,使评选工作更具社会性和权威性。三是积极配合技术监督局对米、面、油等五类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工作,把“放心粮油”和“信得过粮油”活动同市场准入制度结合起来,把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结合起来,确保我县粮食食品安全和粮油市场秩序规范。

4、组织各类经贸活动。为搞活市场流通,帮助会员单位拓宽经营渠道,拟下大力量组织会员参与各种商贸活动。一是组织具备资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会员单位参加本市及全国各粮油批发市场举办的粮油拍卖活动。二是与市局、市粮食行业协会、市粮食批发市场及有关单位、组织和知名大型企业加强联系,组织会员单位举办或参加各类型的交易、促销、联谊等活动,为会员单位进一步开拓本市及国内、国际经营市场做好服务。

5、认真履行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能。一是继续按照上级部署,完成《粮油工业企业20*年度统计报表》汇编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围绕整顿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的重点,开展和参与粮食市场的规范、监督、检查和管理等活动,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和粮食等部门加大对粮食收购、储存、批发、加工及零售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行业指导,完善行规、行约,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

6、培育我县粮油行业名牌企业和产品。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会将在“放心粮油”和“信得过粮油”评比企业中,选择企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企业,列入培育发展计划,在政策、宣传、信息、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开拓和申请各类认证、向市及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推荐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服务,从而使我县企业和产品在更广泛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7、积极发展会员,优化会员结构。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产业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将协会会员的构成和工作范围由流通领域延伸至生产领域,积极发展油脂加工、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入会,使协会成为更广泛的联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9

1.1广东省粮油加工业现状与成就

(1)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广东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98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195.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0.5亿元;2005年实现利税8.9亿元,2010年实现利税36.2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2005年的6家上升到2010年的21家,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1年全省入统粮油企业621家,同比增加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8亿元,同比增长33.5%;产品销售收入1318.4亿元,同比增长31.8%;利税总额36.4亿元,同比增长0.5%。

(2)产品质量结构不断改善,体系完整。广东省粮油加工以稻谷和饲料加工为主,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较为发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产品结构体系,具有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条。全省大米生产企业以优质大米、一级大米为主线,所占比例达到94.1%;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产品已经向一级油、调和油转化,基本实现了植物油消费的卫生化、营养化。

(3)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可靠。目前,广东用于大米精深加工的抛光和色选设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小麦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产品精细化程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油脂压榨浸出、精炼工艺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精度、高档次粮油产品已成为广东粮油加工业的主导产品。

(4)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效果良好。我省粮油加工产业化在主食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粮油深加工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上的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在食品工业所占比重上升到20%。通过规模企业的带动,促使了产业链的延伸,拓宽了引粮入粤渠道,在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粮油精深加工加快发展,潜力强劲。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河源等地已实现了规模生产,东莞的油脂生产也在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全省粮油精深加工的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粮油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

(6)品牌带动战略取得成效,影响大增。广东加快推动加工产品名牌化以及名牌产品产业化,涌现出金福、泰稷、金象、红牡丹、白玉兰等知名品牌,特别是金龙鱼、花旗、刀唛、狮球唛、骆驼唛、鹰唛等食用植物油脂品牌,享誉全国。

1.2广东省粮油加工业分析

(1)加工产能总体呈扩张态势。全省粮油加工产能总体呈扩张态势,除稻谷处理能力轻微下降外,其他主要行业产能均实现超过10%的增长(不含停产企业产能)。

(2)加工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除大米产量轻微下降外,其他主要产品加工量均有增加。各主要行业产值均有所增长,其中饲料生产行业和粮油食品加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3)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产品销售利润率2.33%,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除小麦粉加工行业外,其他行业销售利润率均有所提高。

(4)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是珠三角地区粮油加工业发展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9.23亿元,占全省总值的76.0%。二是饲料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大,分别占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的35.4%、42.2%。三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份额小,占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的11.3%。

2广东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少数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占总产量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较多,大部分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实际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2)产业资源整合有待加强。产业链有待完善,粮油加工与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联系有待加强;粮油加工优质原料紧缺,需要通过进口国外优质小麦搭配加工专用面粉;大豆榨油原料基本靠进口,容易受国际市场影响。

(3)粮油加工业布局有待优化。珠三角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粮油加工业较为发达,占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所占比重不足20%。

(4)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除了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外,大部分中小型粮油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5)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当期全省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仅61家,仅占入统企业总数的10.3%,工业总产值的3.9%、利税总额的1.2%。大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仅从事储备业务,经营能力不强。

3广东省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3.1依靠珠江粮食走廊布局充分利用好“珠江粮食走廊”平台,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优势以及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政策利好,在关键地区和节点打造不同特色的粮油加工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动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营养、绿色环保的现代粮油加工体系,使得产业结构取得明显改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加工保障供给安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和效益平稳增长。

3.2整合产能,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扶持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整合产能,通过重组、破产逐步淘汰加工规模小、属资源浪费型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和作坊式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粮油产业链,强化粮油加工与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联系,畅通物流和现金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建立一批规范化、良种化、专业化的优质粮油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和壮大粮油加工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发展形成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采取政府财政投入、金融信贷支持等方式加以规范和引导,推动加工业集约化、规模化,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

3.3支持粮油加工技术转型升级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新产品的产业化,优化生产流程,适当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人才培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提高自动化水平。

3.4构建产业群,形成品牌积聚效应结合发展基础,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粮油加工产业园区。积极建立现代粮油加工业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粮油加工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各地政府的支持,将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快品牌效应的形成,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并举转变,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扩散效应和聚合效应,提高品牌附加值。

3.5加大扶持力度,融通金融资本一是加大财政力度,通过每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投入、涉农资金项目统筹考虑倾斜、支持粮油品牌创建给予相关资金奖励等途径积极推进。二是增强税费扶持,按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定期减征或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强化金融扶持,强化银企对接工作,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政策性贷款和争取商业直接贷款,积极探索建立粮油加工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四是落实土地扶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切实保障粮油产业园区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

3.6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工程抓住国家大力实施“粮安工程”计划的契机,结合国家粮食局提出要将广东建设成为优质米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的精神,充分利用我省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化、生产自动化、产品多样化的主食产业化发展格局,坚持市场配置、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主食产业化发展潜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适应居民消费新要求的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建设新型物流配送网络,积极推广普及稻谷加工新技术,建立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体系,形成大型油脂加工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使得我省粮油加工业抵御市场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努力构建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主食社会化供应水平,推动粮油加工业不断向前发展。

3.7构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商业竞争是信息化的战争,要着力为企业搭台,方便为其唱戏。结合广东实际,必须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四川省的经验,为企业提供金融、创新、技术、信息、项目和渠道等交流平台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以搭建融资支持平台为核心,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畅通银企对接服务渠道,重点解决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以打造创新交流平台为重点,通过产学研合作、召开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抛砖引玉。以构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搭桥引线,提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服务。以搭建信息平台为融通,总结交流行业内相关经验,为企业进一步掌握政策信息、分析行情动态服务,为企业经营决策助力。以完善项目对接平台为窗口,通过网络等媒介进一步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良好的粮油加工业窗口形象,促进资金与项目、投资与引资的对接。以销售渠道平台形成为触角,将粮油销售渠道不断深入到社区和乡村,充分利用粮油收购和销售网点大力发展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帮助粮油加工企业与流通企业对接,为企业延伸触角、拓展社区和农村市场。

3.8加强安全监督,完善行业自律监管进一步完善粮油加工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确保粮油产品安全。抓好从粮食基地到粮食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自觉履行质量保证义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机制。积极开展原粮卫生调查与监测,加强收购和储存环节的抽检,重点调查和检验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真菌毒素等项目,全面掌握原料卫生状况,为从源头上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依据。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粮油市场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粮油加工企业之间指导、服务、沟通和监督的作用,扩大服务领域,集中行业智慧、凝聚行业力量、推动健康发展。

4总结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篇10

(一)抓好理论学习,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里专门精辟阐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现实意义重大,历史意义深远。全市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阶段的工作落实,认真总结、科学决策,用工作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二)加强宏观调控,切实保障××粮油有效供应和市场稳定

适时适度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认真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及时提出调控措施建议,促进粮食总量、品种、结构、供求基本平衡。加强对粮油供求形势、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增强粮食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重点做好节假日和特殊时段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粮油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和军粮供应管理。继续坚持和完善地方储备粮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做好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指导和监督有关企业均衡做好储备粮轮换工作,把握轮换节奏,积极推进储备粮轮换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储备粮轮换更好地适应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规范运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市、区县储备粮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储备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规范运作和储存安全。加强军粮供应信息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兵为本、平战结合,提高军粮供应综合服务和整体保障能力,做好军粮和其他政策性粮食供应服务工作。

(三)抓好粮食购销,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贯彻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指导和督促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全年粮食购销工作打好物质基础。各区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收购资格审核和认定工作。

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粮食收购中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根据宏观调控和市场供需形势,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做好粮食销售工作,指导企业把握好销售节奏,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切实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

(四)不断完善粮食购销市场机制和各级政府的控机制

认真完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市政府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纳入区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在全市积极营造“重农、抓粮、保供应”的工作氛围。

积极引导和扎实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切实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到勤购快销,减少资金占用,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核算,努力降低经营和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努力抓好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

进一步健全粮食调控体制。加强和完善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创新储备粮管理机制,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结构,积极落实地方储备粮油增储任务。充实地方粮油储备和成品粮油应急库存。加强对粮油供求形势、市场价格变化的监测分析,增强粮食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正确引导粮食生产、流通,重点关注缺粮地区、受灾地区的粮油供应情况,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粮油市场基本稳定。做好军粮和其他政策性粮食的供应服务工作。加强军粮供应信息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兵为本、平战结合,提高军粮供应综合服务和整体保障能力。

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议政府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落实和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调查职责,保障粮食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需要,确保国家有关粮食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切实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确保粮食安全的职能作用。

(五)依法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粮食粮食市场监测。切实加强对国内外、省内外市场的调查分析,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建立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会商机制。加强报告制度,特殊时期实行粮油价格、库存等信息一天一报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蔓延。

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我省的实施办法规定,切实履行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职责,认真做好粮食收购企业入市资格审核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高度重视并查处涉粮案件,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长效监督检查机制。

完善社会粮食流通统计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完善粮食统计调查手段,强化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抽样调查。

高度重视粮食质量管理。改善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条件,提升我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手段和水平,为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的长效机制,争取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对原粮卫生和粮食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粮食收购、保管、出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进一步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我省市场和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城镇粮油供应网络和农村粮食集贸市场,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发挥引导粮食购销市场价格的作用,为活跃粮食流通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

加快仓储设施功能提升改造。完善和提升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功能,提高粮食储藏管理技术水平,确保储粮安全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投资各类粮食交易市场、粮食物流设施以及高科技粮油加工企业。鼓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利用现有的仓储设施和技术力量向社会提供粮食仓储和技术服务。

(八)进一步抓好行业指导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和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各地不断提高粮油仓储管理水平。加强仓储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现代绿色储粮新技术的学习、推广和应用。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检查、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和集中整治,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市局电子政务门户网,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逐步实现全市粮食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粮食部门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活动,加强对农村科学储粮重要意义的宣传、努力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农村科学储粮的协同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粮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粮油食品安全。

(九)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推动落实省政府服务型四项制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落实力,强化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单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依法履行职责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法治机关、服务机关、责任机关、效能机关和廉政机关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规定。配合完全和组织实施局机关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扎实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深化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按中央的要求及市委的部署健全和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交心谈心制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团结干事谋发展,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不坏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三全一课”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粮食系统党建工作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着力增强党性锻炼。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在全局上下形成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氛围。抓好党员互相“八个一”活动和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挂钩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主动关心群众生活,深入开展“送温暖、办实事”活动,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之中,全面完成好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

高度关注老干部工作,支持老干部发挥余热,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尽最大可能帮助离退休老干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进一步做好机关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提高粮食系统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