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十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十篇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0:45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只有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生抓起,才能逐渐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用强大的、正能量的精神力量去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时还可以开阔眼界,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重视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分析,寓教于乐

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变化。只有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所讲的内容轻松理解和记忆。

2.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加强人文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认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提问,进而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意识,也引导了他们对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引导者。要想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找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加深自己的文学沉淀;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学习交流等活动,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风采,营造人文气息更浓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找到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2

一、培养品读素养:注重整体感悟,体验文本丰富的人文性

1.教师树立良好榜样

小学生正处于高度的模仿期,对身边感兴趣、常接触的行为、人进行模仿。教师是小学时期学生模仿最多的人物之一,所以如何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崇拜并且从中受到感悟,就是考验教师自身素养的关键。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自省、自律,在学生面前做正确的事,表里如一,为人正直,使学生在模仿教师行为的同时改变自己。如在《海伦・凯勒》一文的教案设计中,我们在课文阅读中增加感官体验,配合舒扬的音乐,有感情朗读,使学生认识到主人公如何将一个黑暗的世界涂抹上五彩颜色。课后教师应该以主人公为榜样,身体力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证明海伦・凯勒对自己的启发,并以此激励学生,给学生做榜样。

2.学生进行多元体验

利用教材中动人篇目同样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人文素养的力量。小学语文范文中,《月光启蒙》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农民出身,却在母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下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并且对此孜孜不倦地追求,最终使它们融入诗里,成为一抹化不开的情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母亲难言的爱,他以为当他成为诗人,就能用世界上最简短、最美丽、最动听、最无声的形式倾尽对母亲的爱,可当他看见母亲已经患有老年痴呆,坐在椅子上数着从前的日子的时候,他知道除了继续自私无偿地承受母亲给予的爱之外,其余的都不过如新绿下的露水,如此苍白。课后学生会由此联想到自己母亲、父亲,他们辛劳度日,为自己倾尽所能,有感而发,内心开始感受到父母无声的爱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人文素养的起源。之后教师乘胜追击,布置如《妈妈,请让我爱你一次》《发现生活中遗忘的爱》等题材的作文,结合学生真情实感和生活点滴,使文字表达情感,从而完成一次人文素养的认知和积累。

二、培养自省素养: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与创新

1.培养学生疑问意识

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意识也是人文素养的本质之一。如在班内设计“老师,我想对你说”信箱,鼓励学生使用信箱与教师交流,在课堂教师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感问的性格。逐渐地形成自主独立性格的基础。自主独立的性格是人文素养中宝贵的内容,它使得日后学生能够确立并且坚守自身原则,树立并且积极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原动力。

2.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古训告诫我们拥有独立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就如对《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教学,合理借用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去鼓励学生为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去坚持,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为理想、为公证、为真理去奋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解放天性,而非过度关注成绩本身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成绩起伏透视出学生心理变化。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学生的天性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引导其向着正确、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积极素养:发现人文之美,以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

1.保持乐观以及希望

乐观是希望的原动力,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均是以乐观与希望而确立选题的,如《给家乡孩子的信》《爷爷的芦笛》等范文都充斥着浓浓的希望和乐观态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自行深挖文中乐观情绪和积极态度,让学生去触摸正面情绪,感受人文素养带来的正能量,从而对美好、希望、乐观充满向往。

2.发现身边的人文美

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文美同样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认识人文素养的途径。人文素养源自人性的善良,妈妈为“我”准备一顿早餐,这是母爱之美。父亲为乘客安全上紧最后一根螺丝钉,这是认真之美。邻居送来新做的美食,这是邻里之美。同学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这是敬爱之美。教师为学生修改试卷到深夜,这是园丁之美。“我”主动为朋友补习功课,这是友谊之美,等等。带领学生感悟生活细节处的情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人文素养的感悟和追求。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307-01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素养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全面释放学生的潜能,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主体,为此,就需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升学压力导致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在很多地区的小学中依然面临着研究的升学压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评价方式依然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成绩的结果又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相联系,因此,不断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看,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的特点。

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设计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开展

上文中也提出了,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限制,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正常的开展语文素养教育。同时,传统的课程设有从一个方面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一般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呆板,一成不变。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正常教学内容的开展,这就导致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构建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应该引入学生会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应该与语文教学有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变教师的讲授模式

目前,在很多地区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授的内容过于的突出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过度的强调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会导致语文教学模式缺少亮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诉求,注重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培养。

3.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师生互动关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具体到实际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为根本宗旨,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随时都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其他的语文材料,不要仅限于教材,学生通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考虑到语文课程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字词、阅读理解、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和对语文知识整体的把握性。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每一位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的确定都应有利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语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其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3.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立足于现实,面向世界和未来,应该积极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新领域,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多需要的基本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在设置中应该本着开放的原则进行,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对课程做出调整,积极的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途径,要注重细节,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孙钦国.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3]国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4]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4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文素养;识字写字;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角度出发,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识字能力是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能只靠单纯的机械的记忆或者大量的抄抄写写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生字”,而且要使他们“会学生字”。比如教会学生用字典查找生字。同时,要把识字同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正确、持久地记忆所学习的内容。比如可以用图解识字法、猜谜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和部件识字法等。这样既提高小学生识字的兴趣,又丰富了识字的内容。

2.写字教学。许多学生到了大学写字还歪歪扭扭、潦草,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漂亮。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写好字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某个意义上讲,写不好汉字就学不好中华文化。其次要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从坐姿到握笔的姿势,都要正确,这样才能写出工工整整的汉字来。如果有的学生写字困难,那就要从基础的横竖开始练习,横要平,竖要直,整个字才能四平八稳地站在纸上。“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写字同做人一样。另外,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把识字和观察能力训练结合起,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字的笔画、部件和各组成部分的空间配置及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字写正确、端正,卷面整洁,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多练是基础。王羲之写完十八缸水,终于在书法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书圣。俗话也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字和练拳、唱歌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多练,打牢这个基础,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书写水平才会真正地提高,才会写出美丽的汉字来。

3.阅读教学。阅读是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设计上要依据小学生学习心理设计好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这两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阅读教学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得力,有助于课内阅读教学。比如六年级学生可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这些外国名著能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敢于去挑战厄运,要有从容和乐观的心态。所以阅读教学可以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乐于创造的意识发挥积极的作用。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科目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科目,学好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即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习惯、语文情意、语文学习方式等。以下便是分析的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鉴于此可知,拥有正确的学习技能比单纯的学到知识更重要,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可以拥有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便是最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初期刚接触语文之时,老师便要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正确方向:养成预习、朗读、倾听、勇于发言、乐于讨论、乐于合作、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有意识的传输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只有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进行巩固、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和大家分享,多读书、爱读书、广读书才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才。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识字写字的能力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老师要在学生入学第一天便要给他们树立强烈的识字欲望。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看一看班级中的名言警句;看一看校园中的宣传栏、板报;看一看体育场的关爱语句、游戏规则;看一看食堂的菜名等,使学生意识到文字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然后在语文课堂之中,老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写字的欲望,这时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写字,使学生养成爱写字、写好字的习惯,这样才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发展奠定基础。

2、阅读能力

学生想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便必须要有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主旨、思想等,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在阅读之中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当然,老师还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要引导每个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之时,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

3、写作能力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写作都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写作之时没有题材,没有写作表达的能力,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学生没有真实的感受。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知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的写作短文兴趣,如:春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花儿的魅力;夏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对夏天的感受;秋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树叶变黄的场景;冬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见到的雪,用脸碰一下,脚踩一踩有何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有短文发展成整片的锻炼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用词量的不足,进而努力读书,借鉴优美的句子,积累优美的句子。当然,老师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供平台。

4、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重视此环节的培养。不仅要课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口语能力,老师还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趣、好玩的口语练习活动,诱导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比如:古诗接龙、讲故事、人物评析等活动。组织的活动必须适合每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当别的小学生在口语表达之时,老师要引导其他小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这样采用互评的方式,学生更易于接受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反思,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才可以共同提高。

三、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并非是朝夕便可以养成,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们乐于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读物,如《长生塔》、《苦儿流浪记》、《大林和小林》等,让学生们进行阅读,然后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开展阅读讨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进而从书中和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必要,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样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便会主动阅读各种读物,便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借助语文教材设计课堂问题,初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质的说明文,如《航天飞机》、《维生素C的故事》、《第一朵杏花》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多搜集相关的资料,设计一些问题,以初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例如在讲解《维生素C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什么是维生素C,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维生素C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维生素C知识的了解,继而在学习哥伦布关于维生素C的感人故事时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图画视频等的播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问题深化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文和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蝙蝠和雷达的仿生学视频,小学生会对蝙蝠的奇特功能产生兴趣,教师可继续提问他们还知道什么动物的奇特本领,这些动物的奇特本领能够给科学发展带来什么启发呢?教师可不直接给出小学生答案,鼓励他们自己观察生活和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往往印象深刻。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即教师可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就课文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积极引导语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小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教师可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课下阅读,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内容的引导。科普类读物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和难理解,鉴于此老师可以鼓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多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的科普读物,重视对他们兴趣的培养;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阅读科学类报纸杂志,鼓励他们对一些科学小实验进行自主操作,经常性地组织这些学生观看《科技博览》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

为此,首先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每周开设两三节阅读课,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科普类阅读书籍,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阅读;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监督学生的家庭阅读,使学生真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开阔视野。

其次是教师布置学生书写阅读日记,这是学生搜集和获取资料的主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大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字词和重点词句,很多时候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这样在书写阅读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很多自身感想就可以描述出来,也可以就所掌握的知识编写小故事等。

最后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所掌握的阅读量,鼓励小学生自主编排课外活动,模拟科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等。

三、强化语文课外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语文为主、科学为辅的原则积极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抒发自身的感想,另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延伸。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不同兴趣,组织他们成立绘画小组、生态播报小组、数学计算小组、宇宙探索小组等,毕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多角度地考虑保护环境和地球的问题,在学生积极汇报自身的探究结果和讨论感想后鼓励学生形成书面作文,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次是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研究,例如在农村地区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养殖活动和植物种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同时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对于城市地区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给学生详细讲解科技馆和博物馆内的展物,激发学生自我创造的意识。

最后是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在科学课学习《看月亮》知识时,科学教师可布置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晚上都观看月亮,重点关注月亮的形状;而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书写观察日记,每天批阅学生的日记,及时地与科学教师沟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虽说赏月亮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但是若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和精神鼓励,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回丢失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耐心、恒心,甚至想象力。此外,科学课程上“不沉的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都可以与语文习作结合教学。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课程之间不断整合,小学语文与科学的融合成为了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多与科学老师沟通交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模型和标本展示等,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促使小学生语文和科学素养的初步形成。当然小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敢于对课文内容和科学研究产生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多请教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7

当今是一个网络时代,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和电视节目,阅读课外书比较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我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点滴体会。

一、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达到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双管齐下。

1.课内词语和句子以及段落的积累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画面,使人阅读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美,整段语句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他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

2.课外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好文章好诗句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苏轼《题西林壁》一诗时,我让学生课后到学校图书馆或网络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地方查找资料并背诵苏轼的诗歌,举行“苏轼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并教会学生仿写诗句以及展示孩子们写得好的诗歌。

3.注重诵读,领略古诗文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在读中领悟诗文的意境

古人写诗“贵在含蓄”“言在意外”。我们学诗,就要求孩子体会诗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或诗中人同喜同忧。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让学生欣赏其景趣、情真之美。

二、培养朗读文章的语感和情感

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的情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

2.对比揣摩,培养抑扬顿挫的语感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含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口][罗]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巧妙指导运用像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或节目主持人一样诵读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8

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新课程从实际出发,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即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设计了“好朋友”的主题。在“游戏”单元中,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无从谈起。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新课程中《一对好朋友》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以热爱家乡的主题为主线,把学过的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作为导入,用舞蹈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而产生的喜悦而自豪的心情;

三、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的发展。例如,一位语言朗读能力很强而音乐能力平平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可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热情也不高,但在语文课参加配乐朗读却非常积极,学习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有些在音乐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可能在对其他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对那些学科的兴趣。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从而使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音乐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音乐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音乐教学通过观看或聆听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如在“快乐的节日”的设计中,可在聆听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区过年的情景,在结合花鼓调《小拜年》播放录象,了解剪窗花、写春联、帖门福、扭秧歌等相关风俗,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无穷情趣,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

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9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了探究分析。

1.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去咀嚼玩味其中包蕴的思想和情感,强调在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中,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的着眼点与归宿。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常常是平铺直叙,练习量为题海,答案标准统一,这样会压抑了学生的心灵,遏制了学生智慧和能力的开发,师生渐渐在这种紧张被动的课堂教学场境中趋向对立。这样学生容易身心疲惫,精神苍白。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灵处于自由状态之下,人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才能充分激发与发展。因此,教师通过艺术化平台,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让学生了解自然、了解历史,了解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共振中,这会大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认识和掌握事物内在规律的强有力的内驱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充分进行情感体验,自身始终处于一种满足感和愉之中,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理解力都会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思想内容。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语言能力多种因素的综合。它不仅包括对语言文字表面意义的了解,深层意义的领悟,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意义中品味其中的情趣,体会其中的感受。通过语感判断感情,判断语意,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叶圣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词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等等。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活生生的孩子变成只会灌装知识的容器,千人一面,学生不会思维,不会表达,由于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仅仅靠课堂上教师讲授一些理性语法知识而忽视语感上的培养,结果是学生往往只能望洋兴叹。因此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重大意义。而语感要在大量语文学习实践中才能培养,因此探索一种有利于提高、丰富、发展学生语感的阅读教学方法则是当务之急。

首先,培养和丰富学生的语感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陶醉于教学情境中,陶醉于自身的语文学习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与创造。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是引发学生作为感觉主体感觉,是启发学生去感觉自己的感觉,不断充实和丰满自己原有感觉,并真正享受这种感觉。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在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对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在这种要求下,我国小学开始了对自身语文教学的改革,这种改革与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有着很深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在我国当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应试导向与固化课程直接影响着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相关培养。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当下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这一人生重要的关卡,这就使得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教学,在这种以成绩为导向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固化课程中,由于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往往会长时间使用同一套教材,这就使得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对于小学生的相关培养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样影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语文素养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其最本质的追求是为了通过文化的传播实现我国民众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在这种追求之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所能够带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着相关学生的人生发展。由于语文素养在我国当下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自身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相关培养,并以此保证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2.人文价值的体现。在我国民众的生活中,语文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娱乐形式也在不断增加,而在这种娱乐形式爆发的年代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那么其就能够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欢乐。所以我们说,如果能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较好的语文教学并切实提高其语文素养,就能够很好的使小学生理解语文素养在其内心中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由于语文素养本身在一个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就使得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重视。具体来说,语文素养能够引导学生的相关成长,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自身内心深处通过文学素养实现与各种知识与价值观的碰撞,这种碰撞直接推动我国相关小学生的相关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上文中我们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与语文素养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具体论述,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任教经验,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的相关发展。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了能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在自身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这就使得如果能够较好的运用这种教育思想,就能够很好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所谓现代教育思想,指的是通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智慧潜能、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并以此实现四有公民培养的一种思想形式。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应用中,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在自身教学中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文创作意境与文章内涵的品读,以此保证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同时,加深对所学文章的认识,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现代教育思想渗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大大增强,最终起到较好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2.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为了能够较好的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加大自身教学力度的方式,实现较好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知道,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相关的语文能力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能够通过改变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找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课文的结合点,并以这些结合点为基础进行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审美趣味的教学,以此实现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3.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为了能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较好的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形式,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说,相关语文教师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看新闻,以此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应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相关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其本身对于文学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推荐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外读物,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近在身边的文学;相关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人文景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就在其身边;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节假日进行社会体验的方式,使其能够对社会产生更深的理解;相关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春游等活动,使学生领略到我国山水之美;相关语文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对父母的观察进行作文写作,使学生感受父母对其浓浓的爱。在这一系列的贴近生活的教学中,小学生能够在这一系列的教育环节中体会到语文素养在自身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也将切实提高每一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我国小学开始重视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执教经验,介绍了几种能够切实应用且能够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发展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钟欢.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