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3:59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1

关键词: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在全球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嵌人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贸易、投融资和战略与政策管理等多类活动当中,成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研项目选择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系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成败和有限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当成为政府科研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查新检索,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法律、经济、市场等多方而的因素。在立项阶段,项目的知识产权的各个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都应当成为被研究和考虑的因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可以为项目初筛和立项管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研发效率。

二、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原则

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应当坚持“紧扣需求、分类评议、讲求实效”的原则。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除了需要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机构名录、提供知识产权评议资金等支撑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外,最关键是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需求,探索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产权评议内容和方法,规范评议范围和程序,防控重大知识产权风险。针对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应该着眼于中微观层面,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深入的内容还包括创新启示及控制与预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对项目立项与未来知识产权布局策划提出建议;跟踪监测国内外研发进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需要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知识产权布局调整与风险规避建议。

三、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研究现状

梁栋介绍了我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比较其它类型的政府行政模式,提出建立政府指导型评议模式的构想;详细阐述政府指导型评议的机制的目标模式。董婷文建议为规避政府投资风险,完善管理体制客观要求,应将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政府科研立项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科研立项的决策依据。李宇华着重了介绍立项涉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主要内容及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撰写,但其只侧重于项目技术的分析评议,缺少了项目负责人及单位的分析评议内容,缺少了项目组获得外来专利的分析评议内容等。

四、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

(一)项目前期论文和知识产权的评议。主要从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风险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申报(负责)人、申报(承担)单位、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项目负责人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评议从项目负责人作为发明(设计)人的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权属纠纷情况进行评议。项目组成员、项目申请单位及合作单位的评议,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合作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状况;是否在国外取得知识产权、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等内容;评议项目组前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和被引情况等内容。(二)项目申报(承担)单位评议。主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行评议,包括是否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口或专门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是否设立和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门经费、是否具有较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权属状况等内容。(三)外来获得知识产权状况评议,包括知识产权是否为实际权利人或是否取得知识产权的合法处分权、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知识产权是否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了相应权利转移手续或合同登记事项、知识产权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2

abstract:thispaperusesthemethodsofliteratureandlogicanalysis,etc.,tostudyfromtwoaspectsofthesignificanceofChina'slocalsportinggoodsbusinessdevelopingandimplementingthestrategy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thespecificcontentof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aimingatprovidingsomereferenceforChina'slocalsportinggoodsenterprises.

关键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知识产权

Keywords:China;sportinggoodsbusinesses;intellectualproperty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07-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区的体育用品业异军突起,以一种集团优势傲视群雄。由于有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呈现出起点高、精品多、投资大、形象好的特点。我国的本土体育用品企业,有像红双喜、回力这样的老名牌,有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飞鹰赛艇、闻名全国的浩沙泳装和健身服饰这样的新名牌,有新风凰徽霓虹这样的高技术产品,有富阳山乡生产的最便宜的羽毛球拍,也有许多像耐搏人造草坪这样质优价宜、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制造企业。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促使我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跨越式的发展。正当此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的各个产业也即将处在危及之中,我国的本土体育用品业也难以逃脱。如何在经济危机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进一步将企业作大作强,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义

一般说来,所谓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从管理学上理解的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研究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求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质就是研究和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智力劳动成果、承认知识产权是私权这一制度安排,从战略的高度制定运用这个制度特征和功能来实现本利益集团收益最大化或其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或政策。

2我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内容

2.1清理本企业现有的知识产权状况在目前的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环境中,尽管本土企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要想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首先是摸清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并进行清理,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基础支持。清查统计企业现有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资源;分类整理企业现有知识产权资源,制成清单,并定期更新;把现有的知识产权与企业的业务一一对应,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评估现有知识产权是否覆盖了企业的核心的业务、技术或品牌;清查是否存在遗漏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估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是否是最优设计。

2.2分析体育用品业知识产权状况针对体育用品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展开整个行业的专利和商标的竞争性调查,分析整个行业中的知识产权占有状况和布局情况,并找出本企业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知识产权,以及与其他竞争对手住在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差距所在。在我国范围内调查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数量和专利布局状况,分析本企业在行业中的专利地位:调查主要竞争对手的商标数量和商标使用状况,分析本企业与同业企业在商标使用策略上的差异。

2.3制定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知识战略方案对于体育用品行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方案中主要是有关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首先要制定本土体育用品企业专利组合的战略规划。根据目前的竞争态势和将来的远景规划,结合企业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整体战略,进行专利组合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快速累积本企业专利数量的策略,包括专利激励、专利收购等策略措施,建立提升本企业专利质量的措施,包括专利筛选机制的建立等;发掘本企业潜在的专利,控制企业专利经营的法律风险,包括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风险控制等;淘汰不必要的专利,将专利维持费用节约下来支持创新活动,进行专利稽核,根据专利的不同价值,开展分类管理,提高专利效益。其次要设计最优的商标战略方案,使企业能够有效保护现有的核心品牌,发掘具有潜在价值的品牌标识,实现商标价值的最大化。在品牌设计时贯彻商标的法律风险管理与商业策略运用,制定商标使用的规范,消除企业商标使用的无序或混乱,建立清晰统一的商标标识系统,预防不当使用注册商标的法律风险。第三,建立完善周密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对商业秘密进行极有效的识别,并进行有效的信息保存,建立安全有效的商业秘密利用机制,建立严密的行政与物理管制措施,保护商业秘密的安全,避免企业外部人员(比如参观者、客户)带走公司的商业秘密,通过合同约定企业内外员工的商业秘密保护义务,向企业员工强调商业秘密的观念和做法,对于离职的员工,开展商业秘密的保护。

2.4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专利奖酬办法、技术揭露办法、商业秘密管理办法、员工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办法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章,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确立体育用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职能,界定企业与员工的知识产权权属关系与利益分配,保障知识产权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合作,透过制度设计激励员工创新的积极性,透过制度设计保护公司的核心利益。在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职能的特点,结合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制度执行,进行全方位的流程管理设计、职能责任设定和信息机制设计。设计公司专利申请筛选等专利工作的操作程序,加强公司(及其发明人等)与专利或商标人的沟通,设计公司知识产权利用的指南,建立专利数据库和商标数据库,以支持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保存员工的知识、经验或技术,成为公司掌控的资产,定期跟踪公司知识产权维持状况,控制知识产权经营的成本支出。

2.5加强对从业人员知识产权素质的敏育培训,提升知识产权意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对体育用品企业的有力支撑,也是对体育用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的有力保障。加强对体育用品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针对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领导人员等领导和员工不同的背景和职责岗位,制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培训方案,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素养,激励其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敏,王钊,郝红忠.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i).

[2]曾玲.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0-0143-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从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涉及到知识产权,每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最近苹果和佰利公司引发的手机外观设计侵权案件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了更多企业,如果要在知识产权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风险的管控,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1研发过程中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研发活动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路线的确定、研究成果的保护等不同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1]。

1)项目立项前的技术检索。在企业制定技术开发项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立项项目进行专利信息检索,检索的内容应该包括国内外所有的现有相关技术,在充分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再确定企业的立项的项目。通过信息检索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检索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壁垒,规避今后的侵权风险,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2)持续跟踪与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情报。虽然企业在项目立项前进行了检索,但是从产品立项开始后,每天都有新的专利被授予专利权,不同时间所检索的内容和信息可能会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跟踪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及时避免产品的重复开发或者造成专利侵权[2]。

3)及时申请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无论是专利权、商标权还是著作权,一旦获得都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企业研发的成果没有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反而会有被竞争反咬一口的可能。因此,项目研发获得新成果时,应及时将新的技术成果申请专利。在申请专利时,我们可以采取集中申请策略、分散申请策略、收费站策略或者潜艇战策略。

2采购过程中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企业在采购过程会遇到众多方面的知识产权风险,比如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情况、采购信息的管理、采购合同等环节,这些环节中,如果知识产权的权属不明确或者知识产权事项未做明确规定,一旦出现权属纠纷,给企业带来的将会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2.1分析供货方知识产权情况

在企业进行产品采购时,首先要调查供货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否规范,特别是对所采购的产品的知识产权的权属情况进行判别和认定。如果所属的产品有知识产权,还需要核验该知识产权是否在保护的有效期内,供货方是否是权利的所属人;如果其不是权利的真正拥有者,则需要企业提供真正权利人许可或者授权的证明文件;如果不能明确其知识产权归属的,还需要对该权利进行检索分析,以免造成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2在采购合同中约束知识产权相关事项

企业在制定采购合同时,应该明确双方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在起草采购合同时,无论供货方是否有所购买产品或者技术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都要要求供货方保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如果发生相应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供货方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此来避免或者降低企业侵权的风险。

3生产过程中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自主生产和协同生产两种情形,每种情形我们所考虑的知识产权风险点都不一样。

1)在自主生产流程中,很多企业认为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知识产权风险存在,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开发和研究出来的新产品、新工艺等需要进行及时保护,并且应该在企业生产记录中做详细的说明和记录。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研究成果被他们窃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2)在协同生产流程中,企业需要防范订做的产品是否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加工前要弄清该产品和零部件的知识产权权属状况,同时要在合同中对协同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界定。

4销售过程中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必需要注意产品销售前和销售后两个重要环节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

1)在产品销售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该对类似产品的知识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状况,才能避免商品上市后有的知识产权风险。如果分析调查出有知识产权相关风险存在,应该及时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及时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如果分析调查出没有知识产权相关风险存在,在此时应该做出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以免收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抄袭。

2)在产品在销售后,企业还应该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监控机制。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监控同类产品的市场情况,通过产品信息会、展览会、各类媒体广告、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同类产品来源信息。一旦发现同类产品涉嫌侵犯公司的知识产权,应进行重点信息收集,掌握对方侵权证据,积极采取维权措施,确保侵权行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3]。

5人力资源中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对策

人才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员的入职和离职也是企业的常态,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人员应该是企业重点的管理对象。如果企业的人员在离职时,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这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应该注重员工的知识产权合同条款,约定员工在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密事项和泄密后所要承担的一系列后果;其次在员工入职后要注重企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让新进员工尽快了解相关知识产权流程,尽快适应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最后,在企业员工离职时还要签订工作限定协议,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防止核心机密被竞争对手所利用。

6结论

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核心资产,还是竞争手段,现在企业的竞争战场已从“真实的”商品世界转入到“虚拟”或“潜在”的场所,即早在商品和服务提供之前,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经开展[4]。因此,在知识产权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知识产权的风险规避自然也必不可少,在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人事管理等方面,哪个企业风险管控措施做的越好,哪个企业就会更有机会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唐恒,朱宇,金玉成,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J].企业管理,2007(10):74-76.

[2]徐棣枫,沈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系列教材(试用本),2009:24-25.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4

abstract:theuniversityisthemainproductionbaseofknowledgecommodity.its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protectionalmostcoversallfield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However,becauseatpresenttheworkofintellectualpropertyprotectionhasnotbeenperfectedyet,intellectualpropertydrainisserious,whichrestrictstheuniversityinnovationanddevelopment.throughanalyzingtheproblemsexistinginintellectualpropertyprotectionofuniversities,thispaperstudiesthesolutiontotheproblem,andestablishesaneffective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strategy,promoting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andservingthesocietyandeconomics.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发展建设;研究

Keywords:university;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managementstatus;developmentconstruc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25-03

0引言

2010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知识产权制度是尊重创造性劳动和激励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和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和创新的源头,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知识人才最集中、科研实力最雄厚、科技成果最丰富的机构之一,研究如何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是值得高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认真探讨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知识产权发展简要历程

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享有的权利。至今为止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建立现代专利制度的法律是英国1624年制定的《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法之始”,其确定的基本原则至今仍被许多国家采用。1984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历时5年,先后历经25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了表决,并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专利制度的诞生。

2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现状研究

近些年,随着教育部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和国务院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出台,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专利申请量已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3年全国高校申请三种类型专利的总数达到10217件,比前一年多了72%,其中授权3390件,比前一年多了98%;2005年底全国高校历史累计专利申请量为76828件,其中发明专利50340件,占总数的65.5%[1]。但由于我国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时间较短,不够规范,加上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以及不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高校整体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20多年了,但是高校师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是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主要表现在“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科学研究成果,轻知识产权保护”。一般情况下不少老师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申请的课题是不是能够被批准,这一课题能获得多少的资助,对于其它知识产权问题,一般只是觉得签个合同就可以了,对相关成果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并不仔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还存在“忽视立项查新、急于低头干活;忽视技术保密,急于;忽视专利申请,乐于技术鉴定”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科研成果未能及时形成知识产权。

2.2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是观念的产物。由于我们缺乏上述观念意识,不容易将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制度上。1999年教育部3号令第16条规定:“高校应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但是,直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不少的高校并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现在依然是科研处在完成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仅仅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2]。科技处承担着日常的项目申报、基地管理、成果报奖等工作,任务繁重,在此情况下再试图兼顾好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种情况,在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上高校设立了多个部门,例如技术转移中心、专利成果管理办公室、科技园等,没有理顺好机构的设置,职能出现重复的现象,权责没有规定的更加明确。事实上,知识产权管理比科研管理的业务范畴要大很多,所以,仅仅将其看成是科研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不正确的,归属科技处的知识产权管理通常只是注重了成果管理,没有对上中下游进行统筹考虑,这样就会造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只关乎申请专利,不容易搞好实质性、全过程的产权管理。

2.3政策导向和激励制度有偏差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问题。目前高校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住房问题以及其它福利等主要收入和职称挂钩,而与职称挂钩的主要是看申报的项目数、发表的论文数、出版的著作数和科研奖励的级别,而这些利益的获得很少与专利技术挂钩,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申请和从事专利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专利技术申报及后期转化等方面,应尽快制订一套足以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能够从中受益。

2.4知识产权流失严重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也越演越烈,高校是科研技术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具有频繁的人员流动性,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知识产权流失。首先,如果不能做好对科研人员的约束,相关工作人员频繁的跳槽或者兼职,都会造成技术和信息的流失;其次是科研项目完成后,全部实验报告、实验记录等原始技术资料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相关信息的流失;最后是在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中的保密意识比较差,使自己的技术被公开,使自己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都流失了。对于这些方面的知识产权流失,大部分高校没有相应的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技术秘密处于随意流动的无序状态,学校利益受到侵害,有时候知识产权在某一环节流失后,权利人很久之后才了解详情,这样就不容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2.5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不足我们在缴纳了相关费用(申请费、费和保护费等)之后才能获得专利、保护专利,相对而言,申请国外专利(pCt)的费用会更多一些。现在,还有不少的高校未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发明人在申请专利时,基本上都是课题组或者个人支付费用。这样,如果课题经费不多,或者是没有项目经费,发明人就不能顺利地申请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查发现:高校中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缴纳因年费而放弃专利权的有33%,这比工业企业多了20%。因为没有相关经费的支持,使得一些本该申请专利的新技术、新成果丧失新颖性而不能得到专利保护。

3加快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建议

3.1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导致其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校的领导层,若想不断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其它相关知识,就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高校科技管理层需要直接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的具体操作工作,这就要求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化培训,让他们更加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高校教工和科研人员,需要以讲座的形式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它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对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部分或者其感兴趣的部分。

3.2健全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的特点,因此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其管理,逐渐建立健全场所、人员、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我们可以从国外大学的成功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状况,建立两层结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上设“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校各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校长任责任人。下设“知识产权办公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备、经费),将其作为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并具体负责知识产权的日常维护工作[3],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尽最大努力保护学校的整体利益,集中管理知识产权的申请、许可、转化等,获得知识产权后,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要管理好知识产权的使用等事务。

3.3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科研业绩评价体系首先,改善我国高校长时间以来的“重成果鉴定、重报奖、重论文、轻专利、轻商业秘密”情况。其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奖励政策,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对于专利转化实施的,从转化实施所得的净收入中拿出一些来奖励发明人及对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3.4强化人员流动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一方面,订立协议保护知识产权,高校和本校教工订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议,从而更好地保护教工流动过程中知识产权不流失。例如,与在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订立保密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不允许他们将在校期间获知的技术秘密等带到工作单位;与掌握技术秘密的科研人员签订协议,明确规定他们不允许将在本校工作期间的职务知识产权带到公司企业直接进行转化。另一方面,如果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变相将属于高校的知识产权带走并以个人名义使用或者成果转化,学校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3.5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1999年教育部有规定:高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拿出一些,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以此作为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有关费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使得一些具有较好前景的科技成果不会因为经费的原因,不能适时地申请专利、授权和维护,可以改变专利的申请与放弃由申请人来决定的局面。笔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设立了《大连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申请费、维持费等方面分别给予了5000元-1000元不同的资助,极大地鼓励了科研教师的积极性,专利申请量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而且发明专利数量递增的更为明显。

4主要结论

近些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在科研成果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高校专利战略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理曾提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可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高校必须制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整体素质,加强多领域的合作,促成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5

[关键词]Swot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风险评估和风险决策[1]。目前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已经有不少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尤其在风险来源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对数字图书馆风险管理而言,知识产权风险的量化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要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2]。

1.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框架设计

本文对Swot法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是按照风险管理理论的三大主要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来进行的[3]。首先,环境管理风险的识别。尽可能多的罗列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从中筛选出与图书馆实际情况相关的因素,将这些因素加以归类,区分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然后,知识产权管理风险的评估。对各个因素进行评价打分,并根据重要程度对其赋予权重,然后根据得分和其相应的权重加权平均分别计算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的得分,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的总体水平;最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风险的应对。根据坐标图所体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使管理人员掌握了风险,同时也使得被图书馆对自身情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它们制定下一步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下图为该项目研究框架:

2.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2.1利用德尔菲识别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

德尔菲法识别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因素的步骤包括: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聘请若干相关专家――发调查表的方式向专家提出问题,专家根据调查表所列问题并参考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征集的专家意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把这些整理分析的意见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如此反复两到三次,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

将搜集到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因素划分为三大类:①资源方面。包括购买、使用及自建数字资源存在的有关产权、著作权及版权等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②环境方面。包括是否符合合理使用以及超出合理使用存在的风险,产权认定、风险错误估计产生的风险等;③人员方面。包括图书馆员技术实现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用户知识产权认知水平等。如表1所示(因为每个图书馆所处环境以及自身情况不同,所得到的风险因素也会不尽相同):

2.2归类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专家们针对被评估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所筛选出的要素对被评估单位来说,哪些是优势,哪些是劣势,哪些是机会,哪些是威胁。

3.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评估

3.1利用专家评分法进行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评估

专家们对上节确定的每个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要素进行评分。对优势与机会采用1~10的十个正整数进行打分,对劣势与威胁采用-1~-10十个负整数进行打分。优势和机会的得分绝对值越高越好,劣势与威胁的得分绝对值越高则越差。然后将专家们的打分进行综合平均即可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分值。

3.2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9]所采用的得到权重的方法是两两比较的方法。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外部专家需要对这些元素两两比较,即每次取两个因子,然后反复回答:针对前一个的元素,两个元素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根据不同重要性,按照表2所描述的比较标度将表示后一个因素对前一个因素影响大小的aij进行赋值量化。

3.3建立评价矩阵

对于高层次元素(如S),n个被比较元素n个被比较元素完成所有两两比较后,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m×n表示,称a为比较判断矩阵。然后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利用aw=λmaxw,解出λmax对应的w,w即为某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

3.4计算最终的加权代数和

根据评价矩阵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加权代数和。最终将获得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所对应的四个数据,将它们填入到四维坐标图的各个坐标轴中。如下图:

3.5评估结果的应用

根据坐标图中的四个值分为四种情况评估并应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中的风险。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相应的改进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3.5.1优势>劣势并且机会>威胁

如果分析结果是优势大于劣势并且机会大于威胁,说明被评估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是相对较小的,进而可判断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处于一个相对较安全的状态。

3.5.2优势<劣势并且机会>威胁

如果分析结果是优势小于劣势并且机会大于威胁,说明被评估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外部环境良好,但管理人员在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时,尽量注意避免触犯侵犯知识产权。

3.5.3优势<劣势并且机会<威胁

如果分析结果是优势小于劣势并且机会小于威胁,说明被评估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产权风险较高,且外部威胁形式严峻,管理人员应当尽快调整管理制度和模式,以应对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

3.5.4优势>劣势并且机会<威胁

如果分析结果是优势大于劣势并且机会小于威胁,说明被评估单位目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外部环境威胁比较多,应适当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

参考文献:

[1]江洪,於维樱,魏慧等.国外最新图书馆战略规划体例研究――基于51份战略规划文本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9):26-32.

[2]唐开,王纪坤.基于新木桶理论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7):89-91

[3]杨秋妹.基于Swot法的企业环境管理风险评估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林煌.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情报探索,2011,(3):20-22

[5]袁圆,张文德.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2,32(1):11-14

[6]张文德,李婵.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识别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3):39-44

[7]郑洪兰.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识别研究[J].兰台世界,2013,(2):78-79.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有效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已成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这一激烈的战场中能否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4200万户,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出口额和50%的税收收入,创造了全国70%的新增工业产值和58%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些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知识产权的困惑,并没有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现状与实施环境

我国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国内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跨国企业相继进入我国,在我国采取的“产品未到,专利先行”的方法保护其技术、产品和市场,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中小企业置身于如此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压力。据南京中院的一项调查,2003年~2004年南京民营企业涉讼知识产权案件174件,其中2003年78件,2004年96件,上升23%。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涉及纠纷的领域比较广泛。调查情况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雕塑业、医药业和新技术企业等行业竞争激烈,涉讼企业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合法地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案件的诉讼标的越来越大,一些案件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为不断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总体谋划,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成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并由吴仪副总理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强了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然而,我国知识产权起步毕竟较晚,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

二、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较少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技术,一些行业整体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行业仿制率高。许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到位。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对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不善于用知识产权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有些企业虽然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却连一项专利都没有。在申请专利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是出于真正保护自己的自主技术的驱动而申请专利保护的,而是把申请专利作为申报项目所不能或缺的、或是为了获得政府的奖励、宣传公司形象的一个过程来由别人提醒操作的,所以可想而知,这些企业主动申请专利的又有多少?对获得授权的专利又有多少保护和维权意识?往往会出现直到自己研发的的技术、创立的品牌被他人抢先申请为专利或注册为商标,形成“知识产权壁垒”,反过来制约使用的时候才意识到不得不化重金赎回本属于自己享有的知识产权及应由自己占领的市场份额。笔者接触过一家成长中的小型企业老总,企业在委托别人开发核心技术时,居然没有任何的书面约定,当问及技术成果的归属权时,对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也是一无所知,企业没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更不用提知识产权法务专员了,在技术开发时基本上是不去检索现有技术的,在交流中发现他们虽然有朦胧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却又舍不得化钱去委托专业人士协助完成整个技术开发合同及其通过专利检索来确定开发方向,或是通过商标检索来申请自己的品牌。

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一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2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152家,占有效样本的13%;设有兼职机构的企业676家,占57%;专、兼职机构都没有的企业350家,占30%。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专职人员的企业只有157家,占13%;配备兼职人员的企业766家,占65%;专兼职工作人员都没有的企业262家,占2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2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制订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425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订规章的企业有365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95家,占33%。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二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这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数据显示,美国iBm公司专利工程师有500多人,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五分之一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索尼和日立公司均有300多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司法领域,大量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

3.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技术含量低。据统计显示,我国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并且很多企业不够重视他人的知识产权。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而其中99%是仿制;农药146个品种,仿制率达95%;精细化工3500个品种,仿制或低档产品占97%;我国是集成电路使用大国,但大多数中小厂商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还停留在芯片封装等低级附属生产阶段,无法与国外竞争。同时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与企业的经营额也成一定的正比关系,有数据显示,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其中一小部分企业在其他企业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仅仅与已有的某个产品线个别技术的解决或改良,几乎没有可以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的技术。中小型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的专利均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偏低。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中小企业往往是由于销售侵权产品而被行政机关处罚或者被权利人起诉,甚至有些企业明知生产和销售的是侵权产品,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搏一搏,有些企业虽然拥有知识产权,员工的流动,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对知识产权无形价值认识的不足,往往又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企业对知识产权无形价值认识的不足是他们一个致命的弱点,也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中小企业宜采取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如火如荼展开,倡导创新创业的风尚正在形成,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小企业想要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纷争面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1.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知识产权的价值既包括其基本价值,也包括其运用价值。例如一项专利技术,不仅要明确这一专利主体是谁,这一专利权所受法律保护的范围有多大。还要明确这一专利的运用价值,比如实施后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或许可给第三方所能带来的隐含价值。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都能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国家法律赋予产权所有者的一种特殊的合法垄断权利,可以通过对市场的独占而实现超额利润,是更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和更为强大的竞争武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和体现,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加强培训,促进企业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到企业内部的培训计划中,制定具体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先行将企业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输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去培训,再由该人员具体负责给企业全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邀请单位的法律顾问、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或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对全员进行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利润的核心转化模式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3)培养员工的保密意识,在员工出席专业领域的会议,发表学术著作、演讲时,很有可能正是竞争对手一直寻求的关键信息。所以,对企业员工发表专业性文章、出版著作以及相关讲演等做相应培训和教育,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监督及控制。同样,对于广告、展览等可能失密的活动也应进行相应知识的培训、乃至检查与控制,以防止失密。

2.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发达国家企业内部都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一批专业人才,负责分析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专利开发、专利转让、专利保护、专利诉讼等知识产权工作。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的知识产权部约有360人,丰田也有150人;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如海尔、华为都设有知识产权部。这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的企业均制定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且各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大小等情况不尽相同,鉴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现状,宜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应与国情、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可设立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者或企业研发部门或企业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只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其中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可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从社会中介机构中聘请知识产权顾问,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但企业内部依据工作需要也应明确承担知识产权工作的机构及专职或兼职人员,由该机构或人员负责与知识产权顾问的联络及协助知识产权顾问开展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为避免小型企业势单力薄的缺陷,可建立行业保护联盟,对侵害加盟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联合对策及行动。通过企业组成行业保护联盟或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使知识产权制度行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更广义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畴。

(3)企业内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使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企业的保密制度、对职务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保密文件的归档、知识产权的创造奖励制度、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制度等。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合理利用和扩散。积极应对处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纠纷或争端,将平时在有关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用制度的形式要求相关人员予以记录和保存,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

(4)要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不是装点门面的饰物,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知识产权是诉讼中的权利,其价值通过诉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根据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可采取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途径,中小企业可以在单个案件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任一途径。

3.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中小企业若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开发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突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口,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改变思路,将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初级模式调整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分配上,逐步加大对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研发经费比例,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术,结合企业特点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注意追踪了解新近失效的专利技术,发现有应用价值的及时利用加以开发。

(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节约开发成本。企业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机制,开通专利文献检索渠道,了解最新专利信息;对相似技术由专业人员进行侵权分析,避开侵权技术,并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确保企业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合法性。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专利信息占整个技术信息量的90%,在技术研究各个环节中,企业善于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提高研发起点,而且能节省40%的科研经费和60%的时间。同时企业在产品投产和销售前都要进行专利检索,以免侵犯他人专利权。现在网络上国内外大部分专利说明书都是免费全文提供,这就给企业提供了方便。

(3)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享受、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取得知识产权后,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对企业内部暂不具备转化条件的知识产权,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办法加速实现产业化,有些项目可通过技术市场向外转让许可使用,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和扩散,实现动态中的保护和增值。同时,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者或持有人可采取股权激励机制,使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分配中,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技革新潜力。

目前,各级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获取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资助奖励措施,如对专利申请被授权后的资助、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后的资助等等,作为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8,(1):50

[2]刘红兵: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n].江南时报,2006-07-08:(12)

[3]熊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设计思路.http://info.feno.cn/2007/120704/c000055442.shtml.

[4]朱婀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J].山西科技,2006,(2):24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7

受理案件增加近五成

刑事案件涨幅破百

据悉,此次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第二部分是《2010—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根据白皮书数字显示,201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4575件,审结4534件,同比分别增加44.8%和43.0%。其中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86件,审结550件,同比分别增加117.8%和100%;受理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件,审结13件,同比分别减少68.0%和23.5%。

市高院副院长陈立斌介绍,这些案件主要呈现特点:1、案件数量大幅上升;2、涉外涉港澳台案件显著增加,国外及港澳台当事人胜诉率高;3、集中维权案件较多;4、涉及新商业模式的新类型案件和疑难案件继续出现;5、著作权民事案件大幅增加,网络著作权案件占比较高;6、商标民事案件增幅较大;7、专利民事案件小幅增加,发明专利纠纷占比较低;8、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大幅增加,涉商标刑事案件比例高。

2012年,上海法院依法加大民事司法保护力度,积极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依法采取诉前临时措施,及时固定证据、及时提供保护;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权益;通过司法裁判明确行为规则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通过发送司法建议书、出版案例选、发表专业论文等形式推动社会管理完善、明确法律适用,以此促进全社会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水平的提高;加大执行力度,保障胜诉权益得以实现。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依法监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确实存在违法情形的,依法判决撤销,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刑事司法保护,严惩知识产权刑事犯罪。

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大局

首次专题通报某一领域

《2010—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是上海法院首次针对某一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作专题通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日益增多。据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法院一、二审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受理数量和审结数量均超过7000件,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占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数的70%以上。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占上海法院全部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数的9%左右。

2010—2012年间,上海法院依法加强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民事侵权案件中依法提高赔偿金额,在刑事案件中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制止侵权和惩处犯罪行为。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特点,努力寻求各行业之间的利益平衡,既要确保权利人相关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又要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创作规律,充分尊重创作自由,依法保护作者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热情。鼓励技术创新,尊重技术中立,同时又充分考虑技术提供者、使用者的行为表现,维护技术合法运用,禁止技术侵权使用。尊重历史成因,促进历史作品利用。注重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规则建设,树立规则导向,引导商业模式创新,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例如:2011年上海法院先后审结了两起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诉淘宝网店经营者和淘宝公司的案件,其中一起案件由于淘宝公司按照原告要求提供店铺经营者信息并删除涉嫌侵权的信息,法院认定淘宝公司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判决其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另一起案件中,淘宝公司在有能力采取进一步措施制止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并未采取相应措施,法院判决其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案判决后,淘宝公司改进了管理规则,法院判决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白皮书还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经营,防控经营风险等建议。

“葫芦娃”著作权纠纷案入选

优秀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

为促进上海法院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海高院评选出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邀请司法界、学术界专家参与评选,动画形象“葫芦娃”著作权权属纠纷案、上海玄霆公司委托创作著作权合同纠纷案、侵害英特尔公司商标权纠纷案、侵害立邦漆商标权纠纷案、侵害美国3m公司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抢注“周立波姓名拼音”网络域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侵害网站用户注册信息数据库商业秘密纠纷案、电视剧《夏家三千金》植入广告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龙之谷”网络游戏外挂侵犯著作权犯罪案、非法制造“茅台”、“芙蓉王”注册商标标识犯罪案等10起广受社会关注、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入选。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8

关键词: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

0、引 言

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和推动区域产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可持续核心竞争力,需要从理论上科学凝练出区域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而结合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知识产权战略加以实施。

基于此,本文以塑料、印刷、食品和包装机械为主导的全国三大印刷、食品和包装基地之一的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战略及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中检索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专利创造情况等数据,以期形成系统全面的实证资料,并进一步提出促进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全方位制度建设的建议。

1、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

为全面、客观了解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情况,2009年3月10日-2009年5月1o日,在汕头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面向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4份,有效率达到41.1%。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所在的区域来看,本次调查的企业主要来自于汕头、潮州及揭阳等地的企业,其中汕头地区约占91.5%,揭阳、潮州仅占8.5%。这主要是因为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汕头地区,特别是汕头市的金平区。从调查对象的规模情况来看,最少的企业员工仅有10人,最大的则达到370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粤东地区大部分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占85.1%)为中小型企业。从是否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来看,有33.4%的企业已是高新技术企业。

1.2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创造基本情况

1.2.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但保持稳步增长

如图1和图2所示,从统计的164份问卷的情况来看,企业知识产权的构成以专利、注册商标为主,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数为零,这与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传统产业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在专利方面,申请数量较少,企业最多的申请量才达到98件,有28%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并且在申请及授权的专利中,只有6%的专利是发明专利:在注册商标方面,20.1%的企业没有申请商标,而且申请i-5项商标的企业占了55%,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传统产业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还相当薄弱,专利战略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但也有极少数优秀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如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达到82件,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9项,3项注册商标,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它们成为是行业的龙头企业。

虽然总体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但从图3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为例,逐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平均年增加量约为60件,特别是近5年,专利申请量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从另一方面反映目前企业已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

1.2.2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国际专利,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图4可以看出,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轻工机械制造业专利在全球所占比例较大,约占申请总量的78%,中国占8%,位居世界第五位。近年来中国在轻工机械的技术掌握应用及开发方面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多,导致与德国、日本、美国存在较大差距。调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粤东轻工机械企业没有申请国际专利,只有汕头市奇佳机械厂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企业申请2项国际专利,这既与企业对国际专利申请环境及政策不了解而没有考虑国际专利的申请有关外,也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有着较大的关系。

1.2.3知名品牌产品较少,但产品的知名度持续提升

除了少数著名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如金明塑胶、汕头华鹰、汕樟轻机等企业在国内、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粤东轻工机械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调查显示,企业的产品被授予“广东省著名商标”的数量由2003年的8件,增长到2008年的43件(见图5),品牌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及创新机制基本情况

总体上讲,作为传统产业的轻工机械企业,有44.1%的企业制订了1―5年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包括创造与申请战略、培训与激励战略、预防与控制流失战略、管理战略等,在目前或将来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上,依次为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75%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关知识产权的战略分析,对企业决策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部分企业都制订知识产权战略,但他们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粤东轻工机械企业在知识产权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非常不完善和规范。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2%的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专职部门,76.4%的企业是由其它部门兼任,20.4%的企业就根本没有设置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方面,67.3%的企业没有任何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这大大地阻碍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参加行业协会方面,89.3%的企业都加入全国各类行业协会,并且每年都参加协会主办的各类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主要是通过这些活动,能获得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最新技术进展,有助于企业的研发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在制订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方面,55.6%的企业没有制订知识产权规章制度,而34.6%的企业则将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企业的其它规章制度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制订了相关的制度。在制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的企业中,有60.5%的企业制订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通过采用科技奖励、岗位技能工资、科技项目承包奖励、收益分享等方式,激励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说明企业已开始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等研发工作,对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35.2%的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跟踪、预警与监控机制,这些企业中,15.6%的企业建立了个性化的专利数据库并时常更新,18.7%的企业能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状况,并分析其技术发展计划和商业计划,25.4%的企业能监控他人专利申请和商标登记,预防对企业的在先权利造成侵害。

1.4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基本情况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调查显示,43.5%的企业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科研、生产和经营等各个环节。在获取知识产权信息方面,都是通过多方渠道获得信息,78.4%的信息是通过行业协会获得的,65.3%的信息是通过上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提供信息的,53.2%是通过专利文献检索获取的,而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通过期刊文献获取信息,这既与大部分期刊文献是基础研究成果有关,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素质及所从事的产品开发工作存在一定的关联性:75.1%的企业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等方面能就要突破的技术领域,检索、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企业能主动利用国外专利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起点,如国内塑胶设备龙头企业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率先引进德国pLaSt-ContRoL公司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平式薄膜旋转牵引新技术,大大地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技术档次,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塑胶设备的市场。

调查显示,企业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如表l所示,都能通过制订内部保密制度或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技术加以保护。

值得提出的是,为有效遏止其它企业仿制本企业产品,如表1所示,43,5%的企业采用分散零部件加工渠道,防止模仿的方法,但这一方面却提高了企业的制造成本。

在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上,55.3%的企业曾发生过知识产权纠纷,纠纷的原因中,30.5%与其他企业合作合同不完善造成的,21.8%是委托加工方的授权存在瑕疵造成的,40.7%是竞争对手间知识产权侵犯造成的,其它原因包括内部员工跳槽侵权或自立门户侵权、职务发明的界定造成等原因。在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后,企业都能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解决,50.1%的纠纷是通过向政府部门(如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海关等)提出行政诉讼或通过仲裁委员会进行解决,22.3%的纠纷是通过双方协商进行解决的,其余的方法包括通过行业协会出面调解等等,因此,政府主管部门提高业务能力,对解决企业出现知识产权纠纷非常重要。

1.5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外部环境)基本情况

服务体系是支撑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从知识产权政策、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情况、中介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方面进行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35.1%的企业认为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力度不够大,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规范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相关的政策支持较少,大部分存在分配专利申请指标的任务上,缺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大部分企业在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的过程中难度较大;28.3%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主动性不够,对企业的指导专业性不够强;32.2%的企业认为粤东地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专利机构)的水平一般,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在知识产权的资产评估、建立交易平台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大力加强。

2、建议及产业对策

综上所述,粤东地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要使其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关健是创造、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的措施包括如下的建议:

2.1制订和实施轻工机械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粤东轻工机械知识产权总体上较为薄弱,必须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工具和差异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从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制订和实施。在产业层面,从国内、国外所处的产业环境出发,运用技术管理工具“产业技术路线图”这一创新工具,分析产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国内外产业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提出制订粤东轻工机械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所应采取的措施、发展战略等:同样,在企业层面,关键是应强化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研究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制订并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2.2整合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粤东自主知识产权总体上比较薄弱,不仅要有效提高知识产权申请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等的质量,如在专利申请中,要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及授权比例等等,特别是粤东轻工机械部分企业产品出口东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更要在核心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一是政府及企业要多渠道、多方式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如通过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寻求风险投资等;二是加强科研队伍及知识产权人才的建设力度,建立创新型科研队伍;三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借助“外脑”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9

任何一个后发国家试图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时,不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知识产权制度怎样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韩国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经济”时代,只有选择知识产权制度才能摆脱落后,实现技术赶超。而知识产权制度是静态层面的概念,真正实现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依赖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的背景之下,借鉴韩国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对于大力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深远意义。

韩国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韩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回顾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条件有限的国家,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工业生产设施更是被破坏殆尽。与此背景相适应,韩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开始得并不算早,直到1961年才开始运行“自己”的专利法案。受迫于国际势力,此前的专利体系实际并非由韩国政府制定。1961年韩国实施《外观设计法》和《新专利法》,原有的《专利法》和《商标法》被分为4部更加专门化、具体化的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工业设计法》和《商标法》。至此,韩国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初步形成。

韩国于1979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1980签署了巴黎公约,1984年签署了专利合作条约(pCt),1986年开始对化学物质授予专利权,之后专利申请量从1986年的1.2759万件上升到1987年的1.7062万件,并以每年近2000件~3000件的增量持续到1993年。

1987年韩国专利管理局引入产品专利制度,专利期从12年延长到15年,并加大了对专利侵权的处罚力度。1988年韩国专利管理局更名为知识产权局(Kipo),同年签署布达佩斯条约,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专利保护。1992年韩国颁布半导体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修改了《不正当竞争法》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1994年加入tRipS之后专利申请的数量由1994年的4.5712万件上升到1996年的9.0326万件。

韩国于1998年制定了涉及人类遗传基因的生物技术发明指南,动植物基因发明都可以被授予专利。2000年制定了关于实用新型的特殊指南。韩国紧锣密鼓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国内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非常迅速,发明专利到1995年时国内数量已经超过来自国外的数量,到2000年时,国内数量则大大提高,占到总量的近2/3”。

根据wipo的报告,2004年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这些数据足以反映最近几年韩国专利的发展速度。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成为在知识产权领域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它摆脱了仅仅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谋发展的道路,开始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创新之路。

韩国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韩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革新总是朝着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方向进行的,其加入tRipS也大大刺激了知识产权的发展。该制度对于韩国经济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者说它与韩国经济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专利领域为例,通过几个主要的指标进行一定的概括分析。

(1)韩国专利发展状况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研究开发投入(R&D)的关系。由于国内经济衰退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原油价格上涨),1997年韩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直到2002年经济一直处于低迷期,其中1997年~1998年间GDp水平骤降至1996年之前。无独有偶,这段时间专利申请量同样爆跌至1996年水平之前。此外,韩国自1988年以来R&D投入一直是快速增长,唯一的降低出现在1997年~1998年间。这说明,韩国专利的申请数量与GDp及R&D是正相关关系,即韩国专利状况与整体经济状况是正相关关系。

(2)韩国专利发展状况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系。韩国国内的FDi在1998年减少了一些,在2000年~2004年间大幅度缩减至原先60%的水平,这与投资者信心不足有关。但是另一方面,2001年~2003年间的专利申请数量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所增加。这说明专利发展与FDi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韩国的专利发展并非是简单地由外商直接投资拉动的。

韩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经验

通过第一部分,我们看到韩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对应经济的发展。也正是如此,知识产权制度成为韩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韩国政府把建设知识社会作为政府管理目标,并实施积极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其战略核心是将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成为对新技术的创造、产权化、商业化具有促进功能的系统化社会基础结构,强化韩国的知识创造力和知识产权竞争力。具体有如下举措:

适应tRipS协议,修改知识产权法律

1993年韩国对专利强制法令和专利强制规章进行了全面修订使其更加合理化;1995年实行专家独立执行专利相关的管理进程,建立知识产权法庭;1997年将专利保护期延长为20年;1998年修改外观设计法,对纺织品设计等实行形式审查并修改商标法,规定对国内外知名商标相似的商标及恶意注册不予批准;1999年采用实用新型快速登记制度;2001年进一步修改7部知识产权法律及其相关法律。此外,简化并完善了专利和实用新型的复审程序。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韩国知识产权执法分为知识产权审判部(ipt,韩国知识产权局的内部机构)、专利法院和民事法院。专利法院是专门的知识产权行政法院,负责知识产权的无效和专利权范围的确定,类似于知识产权审判部,是韩国知识产权诉讼模式的一大特点。

韩国重视加大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韩国知识产权局、地方政府、检察院和警方之间以定期召开有关知识产权侵权的联席会议的形式密切合作,开展全国打击假冒活动,知识产权局成立了假冒品举报中心并取得显著成果。韩国政府重视对相关执法人员的培训;同时,通过发放各种形式的相关资料,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和反假冒技能教育,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发展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为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韩国从1999年开始全面革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2002年,韩国知识产权局已完成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的全面改进,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

化知识产权系统。凭借其国际化的统一检索系统和高数量、高质量的审查员,韩国的知识产权复审工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韩国知识产权局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和虚拟系统服务。同时韩国还建立了复审案例的内部公开交流制度,举办法律研究系列报告、建立研究专家团,保证了复审决定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促进专利的应用和商业化

韩国努力为专利技术商业化、资产化营造有利环境。首先,制定《促进技术转让法》(2001年实施),为韩国技术交易所的设立与运营设计了框架,从法律上保障技术转让环节的顺畅;其次,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和网上专利技术市场,促进专利的应用和商业化;另外,由专利审查员成立专利技术转移促进部,参照技术合同范本,致力于帮助企业达成合理公平的许可合同;再次,扶持优秀技术和专利产品。“2002年,韩国知识产权局为专利技术商业化实施了100亿韩元的投资和100亿韩元的财政资助;与此同时,韩国产业资源部在2003年投入1471亿韩元,加强专利技术的开发、转让、产业化扶持,促进专利新技术的产业化”。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韩国从两个方面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一方面,韩国注重培养发明意识。其在180个学校建立了发明实验室,资助发明教育模范学校,举办学生发明展览会,将5月20日定为“发明日”,总统多次参与发明相关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才。韩国成立了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为政府、企业以及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培养专家,其活动内容广泛,包括提供课程、举办wipo亚洲论坛,以及各种专业研讨会等。2003年又创立了国家发明教育中心,为大规模培养发明人才做准备。

重视国际规则,积极开展国际知识产权合作

目前,韩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pCt)第八位申请国和第六位信息检索成员单位,在pCt制度改革和技术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_同时,韩国知识产权局积极为pCt新成员(如菲律宾)提供教育培训。2003年韩国加入马德里协定。此外,韩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与修改,重视在专利审查结果的合作开发、公有技术联合检索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加中日韩三方知识产权峰会,开展国际合作。

启示: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发展中国经济

在总结韩国知识产权实践经验之后,给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启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韩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始终结合本国相关产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知识产权战略的侧重点,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经济体制以及市场需求相匹配,从而成功实现促进本国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促进了韩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为了适应本国创新能力发展,自1961年专利法制定之后,韩国曾对其进行了30次修改。我国也应当建立持续性机制,使得知识产权战略很好地服务于不断调整的产业政策。同时,这种机制应当建立在对我国自身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之上。

2,韩国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体现在制度本身,而是体现在制度推进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一实施,配合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从而使得韩国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强国、亚洲经济的标杆。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本的出路是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我国是否需要知识产权制度”这一问题之上,而应放在“我国将如何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一问题之上。

3,韩国知识产权战略在推进环节是具体化、有针对性的。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经实施的背景下,各省市和行业应加紧知识产权实施战略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需加强对相关地区、产业、企业的实证调查,充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各方利益主体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各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实施措施,从而因地制宜地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4,韩国政府的知识产权工作中贯穿着“服务”意识,政府并没有简单地把知识产权制度视作是行政管理工作,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包括从研发活动到纠纷解决各项工作的全面的制度,进而从战略高度对知识产权制度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实施也极为细致。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近年来相当重视知识产权服务,积极筹备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以提升用户满意度。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也应当完善整体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

5,随着对中小企业社会作用认识的深化,韩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扶持。虽然韩国的经济发展曾一度牺牲中小企业,一开始走的是“扶强”之路。但近年来其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给予了支持,其中包括举行知识产权普及运动、减收专利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完善技术价值评估、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力度等措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也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部分。

结语

韩国经验是具体的、可资借鉴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是小国,但却是知识产权的强国;中国是大国,但却是知识产权的弱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以后,各个地方、各个区域、各个行业在学习时,可以从韩国小而强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借鉴吸收相当多的养分,来推动各地方、各区域、各行业的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篇10

执业机构名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50人

团队建立时间2007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啤酒制造企业,也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制造商。公司拥有国内品牌价值最高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商标不仅早在1991年即被评选为驰名商标,还连续多年蝉联世界品牌500强。2014年,青岛啤酒更成为一家拥有千亿级品牌的公司。

青岛啤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法律事务总部负责。目前,知识产权模块由三人组成,由法律事务总部副部长作为模块负责人,统筹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工作。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和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商标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乃至发展战略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04年以来,公司确立了“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并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作为公司愿景。在这一背景下,青岛啤酒的知识产权工作以商标为核心、以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目标展开。立足于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近年来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结合公司管理需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青岛啤酒商标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经营,使得公司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商标库。如何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商标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仅有三人的知识产权团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模块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并经过多轮讨论、沟通,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开发上线了一套适应公司实际情况和满足公司管理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对每一件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将与一件商标或知识产权有关的程序、案件、权属证明、使用证据等相关联的信息整合和串联起来,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了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数据集成和分析,有利于公司对知识产权现状的全面把握以及及时发现管理问题并加以改进。

2、完善管理制度、搭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一家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集团化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地域广、层次多;并且基于快消品市场的竞争态势,各个区域都呈现出个性化的需求,因而管理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一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搭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青岛啤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由知识产权团队结合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实际问题系统编写,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规范商标注册流程,将商标注册可行性论证提前到新产品命名阶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注册风险给新产品研发上市计划带来的影响;积极倡导系列化的前瞻性储备注册,并引导业务部门使用公司现有的储备商标,以盘活公司无形资产。(2)加强商标使用管理,重点关注集团内单位与第三方之间的许可使用关系,严格前置审核程序,规范使用许可合同的签订,统一下发使用标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过程监控,避免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侵权风险。(3)对侵权行为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击,除了采取传统的向工商部门举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之外,在商标注册前端密切监测,对近似商标提出异议;对侵犯公司在先权利的外观专利等提出撤销申请,通过多角度的打击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侵权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