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5:27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1

关键词品牌农业;定位;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351-01

1品牌农业生产的组织、品牌、技术定位

1.1生产组织定位

在稳定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组织引导农户联合起来进入市场,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大米行业,把种植业、收购、贮藏、加工等集中化、企业化、规范化,实施全程标准化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民间、民营、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沟通信息、监管生产及加工质量、平衡各方面经济利益、协调与环境中各种关系的重任。龙头企业牵头,银行、交通、运输、工商、税务、农残检测、技术监督、生产资料等部门制定各种章程和品牌的标准。

1.2优质品牌定位

优质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品种自身所具有的优质特性或是优质品种培育出来的品牌。从广义上讲,除产品特性外,优质食品还包括营养品质、卫生标准和加工包装及灌溉用水等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择和栽培优质品种。

1.3生产技术定位

真正的优质大米,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及灌溉用水等自然条件外,还包括营养品质、卫生标准和加工包装问题[2-3]。另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择优质品种、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栽培技术和加工包装技术。因此,生产技术的定位要把为人类生存提供粮食,过渡到为人们的健康提供营养的基础上,向市场提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2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

品牌农业是指通过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取得商标的注册权,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拥有较强的市场销售能力以及较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目前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2.1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竞争优势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虽已具备一定名气的农产品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这种有名无牌的现象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价格的形成,同时也制约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包装和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其价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销售也完全受控于他人,从而难以形成产地市场的价格。

2.2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市场开拓宣传不利

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没有开展理顺,虽然也具备了一定规模且品质好,但规模还小,只能自给有余,外销不足,流通不畅,经济效益不高。由于广告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开拓也不到位,使有些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虽质量优良,但没有销量,品牌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2.3技术含量偏低,转化增值能力弱

品牌农业应包含的标准化、科学化、人性化以及绿色无公害、健康安全等现代经营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品牌多,精品少,一些品牌规模小或产量少,使品牌农业的技术含量仅仅处在较低的水平[4]。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少,规模小,转化增值能力很低,不仅使得品牌农业多局限在农产品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发展,长此以往,品牌农业支撑将显得很脆弱。

3加快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

3.1树立品牌意识

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树立注册品牌思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由注重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由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转变,由注重行政命令向引导示范转变,真正跳出农业抓农业,以举办科技大集、发放光盘等形式抓产品的宣传,通过市场的开拓来开创自己的品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实现培育品牌,兴起产业,发展经济,使农民增收致富[5]。

3.2发挥品牌效应

发展品牌农业,开拓市场是关键。依靠优特开拓市场,依靠品牌占领市场,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可从国内外引进推广名优品种。同时要注意树立全局观念,做到一种产品,一个品牌,避免农产品注册商标过多过乱,从而实现共同开拓市场、合力占领市场、发挥品牌规模效应的目的。在创新品牌的同时把已有的牌子推出去,逐渐做到让市场接受,让消费者喜爱。消费者满意,产品就有市场,才能成为名牌产品,产生品牌效应,使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是品牌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及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种植区域化、加工产业化的合理布局。应根据要求和规模,加快结构调整,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面向市场、技术依托、重点突破、形成产业、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依托市场创品牌,围绕品牌创特色,形成特色基地。要根据每个农作物制定的标准化进行研制和生产,提升产业组织化、品牌化水平,依靠典型引路,率先示范,辐射周边地区,以拉动经济增长。

3.4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生产的发展和前景也至关重要。发展品牌农业就是要把技术进步摆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推广科教兴农,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品牌农业的科技含量。在稳定农业科技队伍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3.5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品牌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机对接的纽带,是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支撑与保证,同时也是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组织形式。发展品牌农业,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的龙头企业[6]。凡是有市场、有前景,对农业的发展有带动力的企业就给予支持,使其更好地走下去,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

3.6政府保驾护航

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和生产环境中逐渐壮大的。首先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的稳定性,科技部门向农民提供技术的连续性,企业订单收购的可靠性,银行提供贷款的及时性,生产资料供应的防伪性等核心问题,需要政府有硬件规范环境,为品牌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孙强,张三元,张俊国,等.中国绿色食品的特色及其开发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60-361,365.

[2]张朝辉.浅谈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7):80.

[3]韩俊,罗丹,谢扬.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J].科学决策,2005(5):19-21.

[4]倪桃香.浅析有机水稻的发展前景[J].上海农业科技,2011(3):26,33.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2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设施农业发展进度。如2009年该市新增设施农业10670亩,按平均每亩补贴1万元计算,需补贴资金1亿多元,实际到位资金仅886万元,不足8.9%。续建后扩大规模补贴款无法确定。如当年建设100亩,应补贴100万元,第二年续建后扩大到150亩以上,按规定应补贴300万元,但当年已经补贴100万元,以后是否追加补贴100万元,现仍未确定。缺少必要的金融资金投入。金融机构主要支持的是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对设施农业的建设基本未进行资金投入。企业资金不足。无法扩大投资。由于设施农业投入较大,企业因资金不足,一般采取分批投入建设的方法,延缓了设施农业发展的进度。农民自身筹措资金困难投入少,在影响了发展。

二是农民经营资金缺乏,无法扩大承包经营面积。设施农业主要是由农民进行承包经营,由于设施农业生产投入远高于一般农业种植,每亩的经营成本在1万元左右,各金融机构对于承包经营设施农业的农民并没有更优惠的信贷政策,因此使农民在兼顾一般农业生产的同时,很难扩大设施农业的承包经营面积。如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农民有扩大承包经营的意向,但限于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实现。

三是土地流转后企业建设投资回收期长,维护费用大,积极性不高。企业投资建设设施农业,每亩投入约在7.5万元左右,除财政补贴1万元外,需投入6.5万元。承包给农户种植,每年收取租赁承包费0.5万元,投入回收期为13年。设施的老化、自然灾害发生的毁损等,需企业进行必要的维护,如果13年中维护资金需1万元,则投入回收期将延长到15年。对企业来说不但费用大,而且回收期过长,导致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是信贷方式不灵活,支持力度不足。对于设施农业的支持,各金融机构并没有特殊的信贷支持方式,且从信贷额度上也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信贷支持力度不足。如在调查中了解到,各乡镇在发展设施农业中,最需要的就是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支持,而对于建设资金则可逐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

五是设施农业无产权,缺少必要的贷款抵押品,因农业设施没有产权,设施农业的设施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使本就缺少贷款抵押品的农民,在大量投入资金后仍缺乏必要的贷款抵押品。

二、建议

一是对农民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贷款。由于农业设施的投入属于长期投入,因此政策性银行应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贷款项目,用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推动设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增加财政补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贷款予以财政贴息。目前财政主要是采取了一次性补贴的方式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政策性银行能够发放长期贷款支持设施农业的建设,财政应以贷款利息补贴方式增加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是创新信贷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性贷款额度。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等以支农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方式,尤其是对于设施农业这种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的经营方式,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增加信贷额度。如目前正在运行的信用互助担保协会,如目前正试行的支农信用卡业务等。

四是允许并设置设施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长期性投入,应该等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人,允许并设置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项目,予以农民更多的支持。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分析建议对策问题现状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同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经济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了传统因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有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较为匮乏、功能以及结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以及筹集困难等现状,在今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着重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力求以此为基础合理的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之中。

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现状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是实现新的创新及发展改革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研究。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是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之中逐步发展建设起来的,同时由于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当前农业经济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中。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模式一直在革新,相对应的,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相当迅猛。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经济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过程之中依然存在有较多的问题,诸如传统工作之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较为匮乏、功能以及结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以及筹集困难等现状,故在今后还应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以统筹性的思想具体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基本现状进行探析,在今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着重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形势的持续改革以及组织结构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我国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相当迅猛,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加以分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过程之中存在有发展不均衡、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以及建设规模较小等现状,并且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之中,所以在今后还应当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以此为基础合理的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之中。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解决。

2、建议及对策

2.1、加强合作

首先应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之中的相关分工以及合作,不断的强化加工以及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并且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效益的保障是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的核心环节,故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加强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品牌的包装,加强相关网络以及营销渠道的建设,此外,还应当加强营销的管理,加强相关产业链的建设,从根本上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且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状况实现对产品的多层次多规模需求,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另外,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实践的工作之中还应当明确经济的发展核心方向,提升产品的利用效益,加强品牌的创建,各大部门和政府也应当有效的加强对产品的扶持和引导,加强对工作关注程度,为更好的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2、改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目前,人们还没有脱离农业生产是无文化的农民才从事的生产活动,还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是高技术、高产出和稳收益的产业项目。大学毕业生很少选择去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为解决人才参与度低、人才参与人层次低和深入度不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首先,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让农村的农业生产真正脱离小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改革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生产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慢慢消除农村和城市的认识差距,让农业生产形成可以像城市一样的投资项目,并积极推销这些项目。其次,农业合作社要有激励相关人才参与农业项目的制度,提高农业合作社的效益,提高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人及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升农业项目人才的吸引力。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现代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之中应当适时的引入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实现新的发展,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同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基本现状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农业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故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切实的思想实现新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胜忠,林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

[2]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4-13.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4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78-0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下农业经济组织的产物,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又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央不断探索农业经济组织发展方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各省市认真贯彻实施法律规定,不断加强引导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4万家。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组织形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农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但总体来看,合作社的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很不平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旧处于初期阶段。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合作社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合作社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社员与出资者合一。这意味着,合作社的股东是购货方和供货方的统一者,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弱者的吸引力也正在于此,也是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选择。但是,许多合作社成员,包括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认识不清,部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是两张皮,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制。有些合作社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合作社原则体现不够,实际运作过程更像公司,而不像合作社。比如,虽然部分合作社内部也有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活动,但一般只是价格上有点优惠,并没有利润返还;在产品销售环节,真正实行按照交易额返还的则更加稀少。合作社理事长和社员讲的最多的都是如何统一购买农资、如何统一销售产品,而真正讲到按照交易额返还利润的却寥寥无几。另外,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与合作社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当市场出现一定价格波动时,部分社员甚至不与合作社进行交易,以至于合作社内部稳定的合作交易难以持续。整体上看,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实行盈余二次返还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

多数合作社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合作交易机制,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展的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二)合作社发展不充分,功能有待完善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产品采购、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功能及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多数合作社的业务停留在开展技术信息服务和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初级合作层次上,能真正组织农户统一购买农资并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为数并不多;合作范围局限在本村、本乡内,跨区域合作、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的很少;合作社中极少数理事长、龙头企业等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农资产品代销、农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主要是为了自己或者自己公司的利益。这些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合作社盈利水平较低,难以使社员从合作社获得更多的合作收益,因而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对农户的增收作用也受到相当的影响。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创业,学业有成的人不愿返乡,合作社中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尤其缺少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对市场变化趋势较为敏感,又有一定营销策划能力的人才。因此,河南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在品种开发、新市场的开拓、包装策划等方面缺少新意,产品附加值难以令人满意。而许多入社社员在缺乏市场经纪人的情况下,对新品种的尝试以及对较大的市场开发费用的投入都有所顾虑,限制了合作社发展层次的提升。

(四)合作社社员土地利用和筹资问题制约合作社发展

目前,合作社发展中资金短缺是突出问题。一方面,合作社自身积累能力很弱,尤其在利润空间狭小的农业种植业,合作社积累发展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有些种植业合作社社员入社实行“零出资”,合作社牵头人长期无偿为合作社“做贡献”。即使在利润空间较大的养殖业领域,大部分合作社也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能力有余、开展扩大再生产条件不足”的徘徊格局。另一方面,合作社不能正常开展信贷业务。从法律意义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具备一般经济法人应有的一切生产经营资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进行贷款,寻找抵押品困难,联系担保户不易,且身份尚未被金融机构认可,难以正常开展信贷活动。诸多原因导致了金融单位至今不能按一般经济组织一样对合作社办理信贷业务。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主要靠成员从农村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和五户联保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难以满足合作社生产经营特别是在产品运销、加工环节开展业务对资金的需要。合作社普遍反映贷款手续烦琐、信贷门槛高,并且利息较高。由于缺少资金,合作社难以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规模,不能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难以单独拓展市场,更谈不上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条。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从事养殖和加工的合作社想扩大生产规模,却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有的地方落实不够。合作社产品加工所需土地在合作社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时门槛高、时间长、费用大,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合作形式,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加入组织门槛低,享受组织内部实惠多的要求,但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应当是更具市场化运营公司制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积累到足够的资产时,转化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建立更为健全和透明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制度,将有利于组织更为规范地运行,同时农户收益也将更有保证。

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距离转化为规范化、市场化的公司都还有一段发展道路,为加快这一进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供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地方政府参考。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人的联合,合作组织能否持续经营下去,首先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合作的程度

要调动作为合作组织主体的农户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如通过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加入更多农业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开办合作精神的基础教育,通过创办论坛、发放宣传材料、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开展合作教育、培训,向广大农户宣传合作组织的性质和益处,使农户了解合作思想、合作方法,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习惯,使其突破小农意识,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农民合作组织中来。二是重点培养基层合作社的领导队伍,提高其思想认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和发展过程中,领导者往往起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领头人作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除开办针对普通农户的培训活动外,还应举办合作组织领导人培训班,将他们培养成既懂企业化管理,又懂农业科技,既能面对田间地头,又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起到对成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这里需要领导者意识到的问题有: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合作组织,又是经济实体,以对内服务、对外赢利为目标;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经营和品牌建设是当前提高农户收入、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进一步细化分工合作,强化农产品营销及深加工方面的合作

分工合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现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现在最担心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在合作社里卖一个好的价钱,能否保证基本销售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未来发展中要重视合作社品牌的创建和保护,从合作社产品质量、包装和宣传等方面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实现农超对接、直销店或者自主开店销售等,减少销售环节,减少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重视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和产业化是农产品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需要农产品加工来保障农产品的需求稳定性,丰富农产品的需求层次性,提高农产品可利用效率。农产品的品牌创建、销售渠道及网络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的建设都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人的智慧和领导能力,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需要农户的理解和支持。

(三)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认识,积极鼓励青年人才投身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目前,人们还没有脱离农业生产是无文化的农民才从事的生产活动,还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是高技术、高产出和稳收益的产业项目。大学毕业生很少选择去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为解决人才参与度低、人才参与人层次低和深入度不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首先,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让农村的农业生产真正脱离小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改革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生产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改革我国户籍二元结构,慢慢消除农村和城市的认识差距,让农业生产形成可以像城市一样的投资项目,并积极推销这些项目。其次,农业合作社要有激励相关人才参与农业项目的制度,提高农业合作社的效益,提高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人及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变农业从业人员的形象,形成农业从业人员和城市工业、服务员等从业人员一样的待遇和形象,提升农业项目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完善农业人才培养结构,重视农业产业管理和销售人才的培养,改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单一化,积极形成农业人才培养和流动的市场化。

(四)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化的金融地位,确定农业生产资料的抵押品属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使得融资困难,影响合作社的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壮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农业合作社自身的建设入手,规范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农业合作社稳定盈利的经营现状,使得金融机构认识到农业合作社的盈利现状和发展前景,打消对贷款风险的顾虑;其次要从政策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的解决还需要从农业生产资料的资产属性和抵押属性的认知和法律地位确定方面入手。土地、经济林木和其他农业半成品及成品等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主要资产,而这些农业资产却不能作为抵押品用来抵押融资,不能够实现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功能。国家应首先从法律方面给这些生产资料以合法的地位,使其具有抵押品的属性,从而实现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融资功能,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

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我国最重要农业经济组织之一,其发展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市场化、专业化和农产品科技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卓有成效,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一定的问题,需要从意识培训教育、合作制度建设、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综合发展等方面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等的有效经济组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胜忠,林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

[2]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4-13.

[3]赵西连,邓小云,刘俊.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14,317.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用农业机械新农村农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而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我县农业机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情况分析

党的十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化在农业领域的体现,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的标志,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因此,农业机械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吉林省通榆县属于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业增产一直是我县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保护性耕作的抗旱模式,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耕播技术以及农业机械人使用效率上。进一步讲,使用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抗旱节水促进丰收,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使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营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二、我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满足不了农村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县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职工不到100名,本科学历的7人,仅占全系统本科学历的8%;专科学历的27人,占全系统专科学历的30%;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高级职称的3名,占全系统此职称的5%;中级职称的7人,占全系统该职称的10%。全县80%的乡镇农机单位因无人才,开设不了农机维修,更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另外,农机专业人才已经出现断档,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2.农村农机事业单位负担过重,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自1994年农机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经费定额补助以来,由于受市场环境、办公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乡镇农机事业单位收入较低,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十分困难。县财政的补助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工资水平,一些办公经费只能靠业务收入自行解决。

3.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农村农机市场监管还不够规范。在农村农机技术人员服务广大农民过程中,为广大农民提供全面的农机技术服务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对农民的服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更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

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增收和农民的致富,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发展农业机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1.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农机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要大力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学习及在职培训。既要考虑到在职人员在服务农民上的普遍技术轮训、不断更新知识,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又要重点选拔技术苗子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农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一些永久性、实用性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好《通榆县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全县农机事业发展的步伐;二要继续扎实开展县级农机技校和乡镇农机单位合作活动,在原有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三要研究制定县级有农机技术的相关人员定期轮换到农村工作的具体办法,大胆提拔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农机工作者,让其在乡镇农机事业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四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通榆县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措施。

2.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农业机械事业的投入。一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相关对于农村购置农机补贴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政策,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机事业的投入,在此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机事业的经费投入,投资的重点要向贫困地区和边远乡村倾斜;二要解决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历史包袱过重问题,把握好国家政策,争取把所有的人员纳入全额拨款,同时考虑将不是全额拨款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管理,这样可大大减轻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经费的负担,增加服务办公的经费,确保农村农机事业的发展;三要探索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动员、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四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设备,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设备简陋等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农机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6

摘要:农副产品;加工;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02-1

近几年来,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布局,合理引导,有了很大发展。现就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发展建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1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忻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地理上处在我国玉米种植高产带、小杂粮优势产区、特色油料果菜和药材适宜种植区,为全市发展规模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很好的客观条件。通过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初步形成了特用玉米产业、特色小杂粮产业、优质马铃薯产业、特色瓜菜油料产业、特色果品产业、优质药材产业、饲料饲草产业、肉蛋奶、绒毛皮革加工业等九大优势产业。

1.2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迅速崛起

全市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当作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壮大规模、改进工艺、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要求,不断培植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涌现出山西纪元玉米产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5个,基地型企业发展到35个,流通贸易型企业发展到14个。加工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89亿元,各类农畜产品加工转化量达到73.7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带动农户总数达到37.4万户。

1.3名牌产品和绿色产品大量涌现

各县(市、区)以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切入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优质品牌创建工作。去年,新完成1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已发展到201个。

2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全市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从横向与先进地区比较,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差、承受风险能力低,搞精深加工少、产品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能力弱,难以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功能。

2.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这在客观上使加工企业原料价格相应上浮,增加了加工成本,使本身就是利润微薄的农产品加工业受到了较大影响,特别是一些生产淀粉、酒精等产品的玉米加工企业,所受影响更大。

2.3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忻州市经济贫困,地方财力有限,政府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通过贴息、项目补助等形式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缺乏有效的帮助扶持手段。

2.4企业没有凝聚力

企业各自为阵,一家新品上市,大家争相推出,鱼龙混杂,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优势,各企业不能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

2.5企业人才短缺

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新科技与市场衔接程度差,不能及时把新科技转换为新产品,管理水平和营销手段落后。目前网络销售已成为全球一种重要的手段,据了解,目前只有五台山沙棘公司采用此种形式营销。

3几点建议

3.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去年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把省、市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通过政策倾斜来引导资源型企业和非农产业主产农业,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能兼顾各方利益的、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3.3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在农村实行“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双重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3.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举办各类农博会、产品展示展销会,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大县、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积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吸引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及技术优势,带动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

3.5加大培训力度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7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凤阳县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11-10-0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开展农机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购置机具,开展合同化订单作业,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收费、统一后勤服务,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并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机组织化管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现状及做法

1.1现状截至2014年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1个,入社社员1140人,从业人员2403人。合作社机具拥有量达到2752台(套),资产总规模达到18095万元,年作业服务能力超过8万hm2。总体上看,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

1.2做法(1)加强财政支持。对管理科学、运转规范、制度健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财政奖励0.5万元;获得市级示范社的,奖励1万元;获得省级示范社的,奖励3万元;获得部级示范社的,奖励5万元。(2)购机补贴倾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重点向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需求。(3)相关项目倾斜。相关新机具、新技术试验,工厂化育秧,农业、农机化推广示范等社会化服务项目,优先安排管理规范、有规模、有技术力量、运行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落实用地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项目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精神,按照设施农用地予以落实。

2存在问题

2.1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登记时的几个人,都是家里的兄弟姐妹,及亲戚和邻居,成员达10人以上的较少,100人以上的更少。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合作内容很少或没有,成员与合作社的关系仅仅是名分,可有可无。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相比经营规模很小、凝聚力差,所以影响力、带动力非常小。

2.2社会公众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高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县乡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仍然认识不足。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数量不断增长,但整个社会对合作社的知识、理念、运作、内部管理缺乏认识,许多合作社是以理事长为中心,与个体工商户没有什么区别,民主管理严重缺失。

2.3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虽然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必要机构,但大多数还是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有的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合作社成员还是自己寻找业务,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

2.4帮扶引导措施不力在引导、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中,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在帮建上下功夫多,而在扩大规模上帮扶措施不力,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只考虑点上的工作,而不兼顾面上整体工作的推进,为合作社提供的发展平台比较少。

3对策建议

3.1鼓励多样化发展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起人身份多样化,可以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或农村工商业主等发起组建;坚持合作内容多样化,可实行机具组合、资本入股、技术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坚持服务内容多样化,可建立农机单项作业服务、综合作业服务或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合作社。

3.2突出规范化建设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内部结构、民主管理、股金设置、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等运行制度,逐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把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内新活力建立在确保多方利益的基础上,使合作社与社员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明确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确保在有效监督下,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3.3坚持常态化培训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的业务培训。要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利条件,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每年都能得到1次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同时积极组织理事长参加省市级培训。认真开展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活动,组织理事会成员互相参观、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组织理事会成员参观外地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农机企业。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8

1 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结构不尽合理。建设模式有待调整

从2009年底统计数据来看,冬生产目光温室、普通目光温室、连栋大棚、拱棚所占比例分别为29.6%、22.8%、10.2%、37.4%,总体生产栽培模式与地区提倡填补深冬农产品市场空白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冬生产面积急需扩大。而以塑料薄膜为主要覆盖材料的连栋大棚在2010年的“4.23”风灾中,损失惨重,其设施简陋,经济效益不高,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设施农业生产栽培模式亟待调整。

以日光温室为例,平均每座占地面积3(667m2)左右,生产面积仅为1(667m2)左右,可利用面积30%~40%,设计建造水平不高;设施栽培机械化程度低,虽然引进和示范应用了温室卷帘机、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设施内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不足,缺乏专用的小型化作业机具:同时对适合吐鲁番地区气候环境、抗风能力强的日光温室结构研发还不够。

设施农业用地的连片开发存在困难,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优势。特别是吐鲁番特色农产品,如哈密瓜、葡萄温室种植面积尚未形成规模化,一些基地温室连片小,种植品种杂,规模化、产业化尚未形成。

1.2 设施农业发展资金不足

2009--2010年,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投入建设资金22.22亿元,其中贷款19.77亿元,其他大多为地方财政投入,设施农业投入主要是各县(市)以政府融资平台模式贷款建设(政府融资统一建设),农民认领、地方财政提供担保(财政兜底)的形式为主,资金温棚建设完成后与农民核算建设投入并签订贷款合同,明确收益农户的还款义务,筹资方式比较单一。

近年来,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持续、迅猛上升,使设施农业投入成本加大。钢骨架日光温室平均造价5万元左右。且当年生产需温棚棚膜、有机肥、购买种苗等投入7000~8000元。而2009年吐鲁番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5075元,购买力较差;其次,不少农民把建造温室看成是政府的事,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1.3 市场营销及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吐鲁番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与销售比较分散,品牌意识薄弱,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衔接问题比较突出,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致使设施产品生产水平、生产规模、仓储运输、深加工、市场销售处于较低层次。设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需要。加之政府在市场建设与培育方面的投入不足。设施农业没有形成规范的专业市场与营销网络,统筹规划和调控指导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着设施农业市场化进程。

1.4 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

吐鲁番地区现有四百多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平均1个农业技术人员,必须为近千名农民服务。且吐鲁番长期以来种植业主要以葡萄、哈密瓜、大田作物为主,掌握设施农业栽培生产的技术人员,特别是精通设施栽培的技术人员较少,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的高产、稳产。同时,设施农业生产者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从种植大田改为设施栽培。对设施栽培所需的系列技术不熟悉,常出现茬口安排不合理,栽培管理失误等。由于缺乏技术支撑,菜农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2 吐鲁番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优惠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

今后几年,建议对新建日光温室补贴1~2万元/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补贴提高到2~3万元/座,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每年递增一定幅度;同时对旧棚改造也拿出一定的资金补贴。在设施农业发展的中后期,重点在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实行财政补贴,引导设施农业企业和农户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做大做强设施产业。此外,争取将温室钢骨架、保温被、暖风炉、施肥灌溉、良种(种苗)、加工、冷藏、冷运设备等纳入农机补贴范围,综合补贴占到设施农业建设成本的30%~35%,县市财政再补一点,总体达到50%,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进行土地转包、入股,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进行设施农业建设。具体说来,可以先对温棚按照建造成本进行资产评估和确权,发放产权证,再以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所载明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在其上建设的温棚产权证作抵押,经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权,办理登记后向当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应在集体土地经营权剩余年限以内。贷款抵押率可参照《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规定,不超过70%。

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将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由财政出资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用于补贴保险部门的保险费,扩大投保范围,为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立体型的保险服务。也可以将设施农业列入国家政策性保险范围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预备金制度,有效分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

2.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对现有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坚持深冬生产型、春秋生产型目光温室和拱棚兼顾发展。在温室结构上,重点研究设计抗风能力强,适应以瓜菜、葡萄为主的吐鲁番特色产品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在种植布局上,根据市场效益,因地制宜,确定区域性主栽品种和种类,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科学制定茬口安排,实现均衡上市。在产品结构上,深冬生产型和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以生产果菜为主。适度发展瓜果产品;春秋生产型拱棚生产叶菜,兼顾果菜和瓜果产品的生产。

坚持“改、建”并举,积极推进老棚改造。对以前建成的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益低的温室进行全面改造。重点是温室结构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套暖风炉和保温覆盖物等技改措施。增强抵御极端恶劣天气的能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主要选择成本低、产量高、品质高、生产周期短、市场价格高、销售快的品种,重点发展西红柿、辣椒、黄瓜、西葫芦、茄子、豇豆、芹菜等常规品种,同时发展面向内地市场生产反季节哈密瓜、葡萄等。

2.3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地区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社会

化服务,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农技人员组成设施农业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服务,现场解疑释惑;积极鼓励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土专家,通过传帮带,帮助新从业的农民尽快掌握设施农业技术;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建设设施农业,按承包责任制方式来推广技术、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农业技术咨询等,与农民进行有效对接,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加强设施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开展设施瓜菜、葡萄等重点产业科技问题的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适合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生物农药、新机具如新型目光温室建造、设施瓜菜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果菜嫁接定植、节水灌溉、病虫害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4 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设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眼于区内外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整体推介、展示展销、交易洽谈、产销对接等方式,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充分利用有机食品产品认证,瞄准中高档农产品消费市场,提升吐鲁番设施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份额。同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和经纪人大户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销售手段。巩固和扩大销售渠道,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分拣分级、贮运保鲜、包装、加工,研究市场,提供供求信息服务,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农产品“产一供一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为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化效益创造条件。

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要加大以设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围绕设施农业、葡萄、哈密瓜等特色农业,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生产基地、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和农户建立长期共存的合作关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合作社)、基地(合作社)连农户,即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和农户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建立地区、县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帮助农产品出口外向型企业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认证。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设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2.5 严格质量监管,抓好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定完善设施农业建设标准体系。加强设施农业标准建设。在设施农业建造、生产和运行管理种植等方面,包括温室及配套设施性能、结构、设计、安装、建设、使用标准、设施栽培工艺与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与监测技术标准等,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配套完善地方标准,确保地区主要设施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都有标准可遵循。同时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全程引导按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县、乡三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地区级综合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主要配备保障本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需要的仪器设备:县乡级质检站主要配备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提高对农产品的检测检验水平,防止不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产品进人流通市场,杜绝携带病毒、病原菌、虫源等的产品进入吐鲁番地区,保护好地区设施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9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目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并不明确,也无章可循,操作性不强,各合作社只能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无法开拓合作社业务,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

2、缺乏技术、信息、经纪、产品营销方面的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获取市场信息、有开阔的市场路子和开拓精神的一批优秀农民,为合作社的社员提前、产中、产后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而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求。

3、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获利能力不强,这不仅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低,还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4、运行机制不规范。在机构制度建设上,有的达不到农民成员占80%的要求,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难以做到规范。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1、提高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管管理者队伍。政府要经常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对他们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新品种引进、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搜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经纪人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专业合作社的本领,从而使其更好的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2、拓展服务功能,引进先进设备,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政府需在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机具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好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名优品牌。同时,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硬件设施。当前,专业合作社设备落后,如不及时更新设备,长期下去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通过政府引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认识到,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先进设备,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

3、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创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建和发展合作社问题上,不能“蜂拥而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下指标进行考核,不能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政府要通过宣传引导,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质量和数量并举,适度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从部门参与管理指导,强强联合,“能人当家”,政策扶持,产品深加工,绿色无公害,质量安全,品牌战略,竞争市场等方面入手加大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篇10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长:*(县委书记)

副组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