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十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十篇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9:50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学活动设计应从学生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充分了解,从学生感兴的事物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目标。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渴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情境都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会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关于《红色记忆》这幅作品的欣赏之前,给大家播放了一首《红色娘子军》,美术课上听歌?学生会感到惊讶,兴趣会被很快激发,投入到课堂上来。

这首曲子让人感觉到磅礴的气势,浑厚的声音和逐渐增强的旋律使人们感觉到女人们在面对恶霸的时候,即使再辛苦再有危险,都要向着光明永往直前,跟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歌曲的题材和美术作品《红色记忆》有着相似的题材,让学生通过对歌曲欣赏,来感受美术作品:它的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对抗争恶霸的决心和勇向直前的的精神进行表现,这些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美术作品的赏析,明白了绘画和感情之间的关联,绘画对他们构成了诱惑,之后便可以讲一些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学生的感情培养起来了,这样也就会主动地聆听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逐步认识,感知,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展现,引导学生发挥热情,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能够逐渐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建立师生关系的平等观念

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课堂气氛融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现在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要善于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人情味,使学生的精神条件也得到完善。例如,在设计《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校服设计》的教学时,首先让大家通过多媒体设施观看几组校服的样式和校服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校服作品进行赏析之后谈论自己对校服设计的设想,并进行自己创作。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校服设计的色彩、款式、面料进行分析总结,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校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校服的设计对学生审美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每天都要穿着校服走进校园,因此,漂亮的校服设计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出漂亮的、自己喜欢的校服。教师在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对学生多鼓励,即使是画的不好的作品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评价环节,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取长补短,可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沟通,课堂教学不在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师生平等观念对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堂、教师的尊重得到改善,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加倍自信,充分的实现自我。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轻松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得到加强。

三、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高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负担,因此会享受这种学习的感觉。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我们应多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看到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明确自己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学习,如果学生自身都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只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对某种事物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研究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创造性学习中,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能够使师生课堂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实践能力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能够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动设计;情境创设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性,并充分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老师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其明确表明了化学教师利用课堂实际来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情境的必要性。因此,现阶段,有效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探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创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概念存在错误理解

所谓的情境创设是指任课教师坚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在学生原来的认知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场景,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联想的目的,从而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将情境创设理解为多媒体教学的代名词。因此,他们在化学课堂上过分的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及动画。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这导致着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且容易喧宾夺主。其实,简言之,教学情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学实验、化学史实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实际都可作为化学情况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虽然在教学实际中,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使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但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化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过于形式化,通常有始无终。即在引出所讲问题之后,教师就将所创设的情境抛于脑后,只注重讲解化学知识,忽略了对情境的介绍,也没有对情境中所存在的化学知识进行挖掘。另外,存在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所使用的素材一味的追求课堂趣味性,忽略了那些素材中是否存在化学知识,最后让情境创设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手段。例如:有些教师上课前喜欢通过音乐或一些与教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图片来开始知识讲解,这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对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无益处。

(三)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的认知不相符合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教师,特别是新任职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度较弱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并不深入,这致使着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往往会设计出一些与学生实际认知不相符合的问题情境,从而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有的化学教师为了寻求创新,就引用学生所不熟悉的背景或者难度较高的创设素材,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有限,所以难以对情境创设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工作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常识进行分析,来做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当教学知识讲解到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教学时,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修车师傅利用打气试水法来检查轮胎是否漏气的案例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因为,其方法原理是通过打气让轮胎的内胎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以此产生胎内外气压差,并将轮胎放入水中,以便检查轮胎是否漏气。这一实例的举出,还能启发学生产生联想,通过加热、降温、打气等方法也可改变密闭装置内的气压,从而到达检验气密性的效果。

(二)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操作作为化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及手段,也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同时,实验操作也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将自己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验证性实践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比如:在盐的水解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盐溶液pH值的测定过程中,亲身经验盐溶液pH值的测定,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共鸣,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并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完善,直至获得最为满意的实验结果,这能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总结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加强。

(三)利用图表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际中,利用图表展示,可以直观、清楚的将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协助学生将各项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条理化、有序化,在加深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便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图表元素,能在培养好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性考虑和分析问题,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的运用来发现规律;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各项曲线的利用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到各项元素的变化给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3

关键词:新课程观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困境,我们应该找对措施,对症下药。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学科教学,革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恢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丰富教学媒介,完善电教化授课,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改变,才能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教”和学生有心地“学”,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不可能实现既定学习目标,所以要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想方设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技艺能力,认真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课堂回归,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模式不是随随便便决定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充分考虑教学条件,然后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不是盲目的,对问题的设计也不是随意的,需要紧紧围绕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有效设计,同时还要确保问题设计的启发性、针对性和目的性。第一个原则是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意的,不是数学老师想出就出,想设计几个问题就设计几个问题,而是有效挖掘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问题设计要紧扣学习内容,对知识的学习有辅助作用,这就是针对性。第二就是适度性,这里说的适度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问题设计难度要适中,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就可以依据学情进行一个问题多种设计,有基础知识问题,有能力拓展问题,有实际问题解决等;其二就是问题设计数量适中,一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第三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相应的深度,启发学生联系相关数学知识,耐人寻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态度往往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导入设计来说,方法是非常多的,至于采取何种方法需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定。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有:视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四、开展“先学后教”模式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数学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激发肯定会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颠覆了常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增强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正常开展;其次,导学案的设计务必科学合理,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情;最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五、巧用生活常识辅助授课,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知识呈现出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是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把一些生活化的常识概括化和抽象化,这样的知识升华使得数学知识更具有层次性、逻辑性和概括化,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把知识复杂化和抽象化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低微,暂时对这些知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既然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就可以逆向思维,巧用生活化常识辅助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那种简单枯燥的内容,而是在内容设计上更突出探究性,其中涉及很多生活问题,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思考;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实践体系,由众多教学因素和实施环节所构成。其中,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磨刀不误砍柴工。宁愿将准备活动坐在最前面。课堂作业目标意图是否鲜明、锤炼特性是否凸显、内涵意义是否深远,需要教师切实做好“预设”活动,准备工作,扎实做实做优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工程”。近年来,新课改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总遵循”,教学改革成为学科教育的“主旋律”,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助推教学进程,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凸显温故特性,巩固数学知识素养

课堂作业应该服务、服从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手段、设定的教学环节,都为了让学习对象的数学知识素养、解决问题技能经验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切实的巩固。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一部分,就必须为学习对象知识技能巩固强化做好服务工作。教育学指出,课堂作业具有鲜明的温故特性,能够帮助学习对象切实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发挥课堂作业在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素养方面的温故特性,认真做好教材的研析工作,吃透教材,抓住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重难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融入和渗透在所设计的课堂作业内容之中,让初中生在解决作业案例中,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内涵,提升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垂直”课堂作业设计时,教师抓住该节课教材的重点:“会用作图工具画垂线,并掌握垂线(段)性质内容”,学习的难点:“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垂线的性质以及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以及根据以往新知讲授时初中生的掌握实际,设计了“填空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的垂线,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等案例,让初中生在感知、解决作业案例进程中,强化对新知内涵要义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二、凸显层次特性,兼顾不同学生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存在个体,学生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解析水平以及技能素养等存在距离和差距。教育发展学指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客观存在,教师应科学施教,有效缩减,促进整体进步。而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作业脱离学生主体,所设计作业内容难易层次不明显,递进性不强,解析要求过高或过低,大大降低了课堂作业的教学功效。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动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贴合学生学习实情,设计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中后进学生群体的作业内容,在层次分明、难易递进的课堂作业中,为每一学生提供发展时机,推进初中生不同程度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题型以及解题要求,正好遵循和符合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联系学生,深刻运用。

三、凸显探究特性,注重学习能力锤炼

培养学习对象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也就是将探究、分析、概括、推理等数学学习技能学以致用的践行过程。课堂作业,既要基于教材内容要义,又要高于教材目标要求,设置的数学课堂练习案例要具有探究特性,探索特点,有助于初中生将数学知识、解析技能运用到案例解答之中,设计的作业案例具有探索功能,利于学生知识内容的升华和拓展,同时,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总之,课堂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课前预设活动的重要部分,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多方面教学因素,科学设置,精心布局,深刻发挥出课堂作业积极教学功效,让课堂作业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前进的“阶梯石”。

【参考文献】

[1]褚明妍.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发展[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5

一、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缺失

学生现有的知识距离学习目标知识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就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据,而教学设计需要在对学生的认知特征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但在实际中,多数教师却没有准确地定位设计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以及记忆规律,导致没有突出重点、活动无序的现象出现。没有准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必定导致数学教学设计的低效产生。

2.教学策略设计缺少选择

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设计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形式、约束和管理学生行为、调节课堂气氛等等方面。通过观察各种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知识和课堂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出现脱离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况,不能有效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课堂失控的现象也时常出现,这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3.教学过程设计以教为中心

教学既包括教的内容又包括学的内容,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验证认知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设计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自主性匮乏,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标准还是流于形式。

4.教学技术设计不切实际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其合理性,切忌滥用。首先应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其优势与不足,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做到有针对性地应用。为使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化作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地选择媒体。

5.教学设计评价形式化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确保教学设计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把教学设计的缺点找出来,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但在实际中,评价教学设计却很少进行。即使存在,也只是运用形式化的语言应付这个环节,对共性理念的反思、反映欠缺。因此导致不能优化教学设计,不能顺利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其内心体验也很复杂。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果学习失败,则会沮丧和憎恨;找出了新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会感到欣慰,信心倍增。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助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枯燥单调的劳动,如果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学生就会主动、愉快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的艺术性很强,教法没有一定的界限,但方法得当是最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有效。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与研究也很重要,有利于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养成习惯,在每节课后主动进行反思:哪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较大?教学的亮点在哪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教学效率最高的是哪一部分?如何改进下节课?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实现真正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初中思品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满足初中生的教育价值需求,初中思品课就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探索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一堂初中思品课的基础。初中思品课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一)认真分析学情,做到“知己知彼”。

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能否接受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识的支配[2]。学生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学情分析,在掌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客观、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学情分析的重点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知识疑难和情感困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准确把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既是教师施教的“教本”,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识框架,理清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单元结构、课时内容结构;明白教材的地位,包括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教材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结构相适应。再者,教师还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可利用的教材空间,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精心设计教案,做到“胸有成竹”。

教案设计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核心,也是教师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总结与整理,是教师课堂活动有序开展的依据。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初中思品课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内容完整、科学准确,还要考虑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基础、能力素质等方面,选择切合学生的实际,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资料,组织编写教案。同时,初中思品课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教案时要给学生留足展示个性的空间,力争让所有学生都在某方面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实现初中思品课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而言,初中思品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现代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以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合理组合多种教学方法。

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弥补某种教学方法单独使用时的不足,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教师为学生呈现经典的财产纠纷的案例,并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理解“遗产”、“继承权”、“继承顺序”等重要知识点。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重要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讲授法,几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既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又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功能比较单一,对中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数中学都相应地配备电视、收音机、幻灯机和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这些设备融声、光、色等于一体,视听兼备、动静结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思品课教师还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教师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的视频。相比教师口述事例而言,多媒体播放视频更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作用”和“理想的师生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在情感上更认同教师的工作。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产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活动中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其中,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尊重,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生成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因为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5]。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预设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创造更多的教育良机。课堂不能仅成为思品课教师演绎教案的舞台,而应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情况调整课堂节奏,处理好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的关系,变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生动形象的“动态课堂”。因此,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将那些预设之外的“不和谐”音符转化为课堂的美妙旋律,成为课堂中的宝贵资源,实现高效的“非预设性教学”。

三、课外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必要补充

初中思品课的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思想品德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觉参加的各种课外教育、教学活动[6]。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学生教育主体地位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常见形式。

初中思品课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外活动形式。从内容看,课外活动分为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从参与人数看,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从活动地点看,有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在中学经常进行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有: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搭建实践操作、展示个性的舞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思品课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自愿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课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开展,遵循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实践性原则。课外活动区别于课堂活动的一个很大特征就是实践性。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要园地,课外活动是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思维水平,锻炼个人能力,丰富情感体验。3.可行性原则。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根据社会环境、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组织策划,不可脱离实际,使活动完全失去锻炼和教育学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31.

[2]傅道春.教育学―情景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2.

[3]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9.

[4]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69.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7

【关键词】现代;学校;建筑设计;

前言

学校是一个地方,一种互动的场所,在由过去的私塾到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校园的转变过程中,学校建筑的形式在变,空间的形态在变,但其教育与传承、交流与共享的本质不变,学生在这里学习、成长、交流、分享、运动、嬉戏,先贤的精神与文化也在这里渊源流传。

学校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以及服务人群的特殊而呈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建筑总体呈现出简单、便利的特点,没有过多的修饰,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和老师,方便其学习工作和生活。

1.工程概述

1.1基本情况

本项目,宿迁市泗洪县国际外国语学校,位于泗洪县南部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00572平方米(合计150亩),净用地面积为84388平方米(合计127亩),总建筑面积84020m2(其中规定计容积率建筑面积73720平方米,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架空),学校分为初中部及小学部,其中,初中部60班,共2700个学位;小学部96班,共3840个学位,合计学位6540个。由教学、办公、报告、图书阅览、运动场、体育馆等多种功能组成。

1.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合理有效的校区规划、便捷明确的单体设计及丰富有趣的外部空间构想,创建一个与自然环境、城市景观协调的,有强烈文化氛围的、层次丰富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校园建筑群体,为同学及教师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为城市及社会创造一个全新建筑景观。

2.现代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2.1整体分区设计

项目用地为东西长,南北短的不规则场地,四周分别由人民南路及规划道路围合。北侧为规划商业用地,西侧隔人民南路及南侧均为居住用地。

规划通过对场地的详细分析,明确中学、小学教学楼及各功能的布局,通过设计形成一个十字型轴线,实现功能的分区,创造独特的共享与交流空间。南北主轴线(a轴线)打通了校园与城市,教学区与活动区之间的脉络,依次布置了校区主入口、校前区主广场、教学区、中心广场等,各功能区之间相对独立,但又有便捷的联系。校园东西轴线(B轴线)将教学区与体育运动区连接起来,便于学生下课后到达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倡导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

通过对两条轴线的确立,将场地划分为校前区、教学区、配套区、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四大功能区,规划结构明确清晰,脉络顺畅,各组成部分之间疏密有致,联系便利。

泗洪县国际外国语学校鸟瞰图

2.2功能分区设计

(1)教学区

整个教学区由普通教室、实验室、艺术教室、图书馆及教学办公用房组成,初中部与小学部的普通教室分开设置、避免干扰,利用轴线拉开距离,保证各自独立性。初中部普通教室设置在地块的西北侧,小学部普通教室设置在地块中南部,以层划分年级,初中部2~4层每层20班,小学部1~3层每层33班,便于各自同年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缩短了同年级内师生的步行距离。中小学共用的部分建筑沿a、B轴线进行布置,,通过轴线空间确保紧密的联系。食堂和图书馆设置在a轴线东侧,结合北入口形象进行打造。

艺术楼与实验楼设置在初中部、小学部之间,靠近西侧,艺术楼与实验楼是除普通教室外使用最频繁的教学课室,保证与中小学之间最短步行距离。

行政办公采用分散设置的方法,初中部、小学部均配有相应的教师办公室,主要校区领导办公布置在中心广场西侧两条轴线交汇处,可以便捷的到达初中部及小学部,结合立面打造成为节点性建筑。

(2)综合体育活动区

设计重点研究了中小学学生对体育场地使用频率及习惯,提出“区域活动”的概念,在地块的西南部设置200米标准跑道,主要供小学部课间使用;地块东侧设置400米标准跑道及若干篮排球场,通过B轴线与教学区取得联系,主要供中学学生使用,体育馆设置在地块东侧,主要考虑其对教学区的干扰影响及兼顾对外使用功能。

2.3环境及空间组成

在主入口位置形成大尺度的外部广场及活动空间,包括主入口广场,主轴线空间等。一方面,在校园主入口形成一个缓冲空间,疏散人流,同时又将这些空间功能化,使其有活动发生。教学区局部设置底层架空空间,扩大学生的活动场所,可在其中设置读书栏,英语园地等小尺度活动空间,也使外部活动场地,延伸至主体建筑内部。教学区各楼层中也设计了大量的公共活动平台,通过连廊使整个活动场地立体化、丰富化,便于同学在课间走出教室休息、娱乐。体育活动区以大尺度开放空间为主,为整个校园提供一个开阔的视野环境。

2.4交通组织

地块南北两侧分设两个学校出入口,人、自行车、机动车流在入口位置彻底分流,在校园内部分别形成互不干扰的交通流线。

(1)人流

人流线路是校园中最主要的线路,设计首要考虑人流线路,将中学部教学区东侧进行架空,中学人流进入北入口可通过架空区域以最短距离进入教学区;小学部教学区沿a轴线架空两层,小学人流经南入口可通过架空区域直接进入教学区。

(2)自行车流

初中部自行车停放区结合图书馆首层架空进行设置,满足初中部需求;小学部主要考虑高年级的自行车停放需求,设计布置于小学部教学楼西侧首层架空处。

(3)机动车流

围绕教学区形成环形车流系统,尽量避免车流对内部师生教学活动的影响,在学校入口设置了相应的临时停车位供接送学生使用。

(4)后勤线路

后勤与食堂由北侧单独入口进入校园内部,减少了其对内部交通流线的干扰。

(5)消防线路

园区内设有完整的消防紧急通道系统,方便在特殊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及救援的及时到达。

3.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的一些建议

新时期,学校的建筑设计应体现科学的校园的实用性、共享性、生态性、安全性与持续发展优质特征,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优化科学设计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而真正构建成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及生态环保理念的现代化校园建筑。为此实施学校建筑实践设计中不仅应科学注重美化外观形象,同时应合理挖掘其人文内涵,体现良好的设计效果。

4.结语

总之,国家注重国民教育,教育地位也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的投入。不但要了解学校建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各个学校的需求和特色,关注建筑与人的情感、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关注建筑人文方面,并且还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8

在以往传统初中数学作业当中,初中生往往会出现对数学课程作业进行随意推理、抄袭他人答案以及不及时上交等的现象,毫无疑问,这当中蕴含着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厌恶情绪。尽管以往数学作业设置了使初中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训练解题思维的内容,可是却忽略了初中生在练习活动中的差异性,以至于初中生极少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以及数学作业练习的乐趣与意义。而情境化数学作业是将初中数学作业之设置形式在优化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彩,其不仅符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是初中数学作业设置上的创新。

一、中学数学情境作业设计的涵义

情境化数学作业的内容设置是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根据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全面借助各种不同先进的教学策略,以初中生作为主体,用形象有趣的情境来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设置,体现初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与科学性等,让初中生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作业的时效性与初中生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对作业进行设置的活动中,结合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创新化地设置有关的数学问题情境当作作业,为初中生提供出更多的观察与实践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初中生处在一个认知氛围以及情感氛围下,习得完成数学作业的手段与思路,同时让初中生的视野得以拓宽,使初中生的认知情感得以升华。

二、中学数学情境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设计融入生活情境的数学作业

部分初中生对于数学课程作业并不感兴趣,其起因就在于初中生长期处在一个反复性、机械式的做题活动中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初中生通常以为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作用较小,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已经足够应对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仅仅是为备考而学。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大家可在实际生活当中寻找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去银行里存款的时候,需要掌握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了解各种不同存款的方式,仔细计算如何才能够得到最多的利息;以及工厂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方式等的许多问题都和数学知识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都讲道,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与生活相结合,那么初中数学课程作业的设计也一样的需要与生活相结合。譬如,数学老师在对函数的内容教学完之后,当作业布置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从教材里边选择习题,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来设置习题,比如教师可以提供本班初中生的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数据,使初中生去探索两数集间存在的关系等。由于数据起源于初中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人,是看得见且摸得着的,这样一来就添加了些许生活乐趣,挖掘了初中生完成数学课程作业的动力,进而使初中生从深层次上去感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习得的数学知识。

2.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在《教育心理学》中明确的提到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可以使初中生迅速地建立起“鸡蛋记忆”,同时记忆在脑海里维持的时间也会更加的长久。实际上,喜爱趣味性的问题不只是小学生的专利,初中生也是同样的。所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作业的创设也应该让初中生体验到浓烈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所谓的趣味性数学作业不一定要非常方难,其可从其他的视角,还可以到一种特定情境当中去阐述数学问题。比如,在对《等比数列》以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情境习题:李爷爷卖柿子,第一位顾客买走了箩筐中柿子的一半,第二位顾客买走了箩筐里剩下柿子的一半,第三位顾客买走了箩筐里剩下的柿子的一半,此时箩筐中还剩下2个柿子,请问李爷爷原来箩筐中有多少个柿子呢?显然大家可先设李爷爷的箩筐中原来一共有X个柿子,经过思考初中生能够得出以下的方程公式:x+×(x)+××x+2=x,但是高中生却可以借助等比数列之性质或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来给予解决,得出方程公式:x=+2,两个式子均解得:x=16。此习题利用了李爷爷卖柿子的情境,具体且形象,使初中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去探索题目的涵义。习题看起来好像简单实际上却设置地非常富有趣味性,每一次每一位顾客买的柿子都是剩下柿子的一半,那么每一次的一半均为相同吗?这种趣味性的习题不但可以顺利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同时容易引领初中生进行思考,使初中生在思考当中成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生完成数学课程作业的积极性。

3.设计实践、开放的数学情境作业

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让大部分的初中生只懂得埋头苦干做数学习题,但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却非常的弱。现今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作业的设置应该注重对初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初中生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转变成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学习了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自己去设置一个圆柱体(老师可设置具体体积数据,同时让初中生先预备好相关的工具与材料)。如此便给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动手探索的机会,引导初中生借助数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所设置的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全面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去,使初中生在实践中借助交流来完成数学课程作业。

三、中学数学情境化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情境化的数学课程作业设置当中,数学老师应该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布置的作业必须提出鲜明而具体的要求,并且所提出的要求难度要适中。第二,对初中生的数学作业一定得给出及时且清晰的反馈。这里提到的“及时”可以预防初中生将不对的数学解题法当作为正确的来使用,使初中生及时地改正认识;而这里指的“清楚”可以促进初中生建立起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第三,数学老师要及时地表扬与激励初中生,使初中生正确地认识到这个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努力了,便会有表现自我的大舞台,促使初中生更为积极地去完成数学课程作业,到情境当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魅力、趣味魅力及历史魅力等。

总的来说,初中情境化数学课程作业设置不但能够帮助初中生巩固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增强初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关键在于它能够培养初中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初中数学课程作业设置的手段也应是丰富而多彩的,而情境化数学课程作业的设置就很好的克服了以往传统数学课程作业中偏难且机械化做题等的弊端,降低了初中生完成数学课程作业之压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情感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可以到在情境当中去探究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初中生完成数学课程作业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满盈.数学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2]王美亚.创新数学作业.提高数学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0(04)

[3]陈玉生.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07)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课标对中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我国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是我国对基础性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性要求。新课标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新的改革,它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基本理念。这次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的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学生体质与素质为目的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初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也逐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但在改革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摒弃体育教学中的弊端,以适应新课标的推进,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岑凡

初中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纽带。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目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的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等问题。显然,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缺乏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作业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设计数学作业呢?笔者结合当前初中作业设计存在的缺陷,探索了一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作业设计缺陷分析

1.作业量过大,学生压力较大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教师不管作业的质量,一味的让学生去做。题海战术的确训练出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解题机器,可是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学生大量业余时间花在完成低质量、高重复率的作业上,其全面发展成为空话。

2.作业单一,无法检测学生真实水平

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严重缺少多元性,而对于数学作业的准确性、统一化和模式化过于强调,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设计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较少,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业设计没有针对性,无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在作业设置中,作业的内容都是由教师所规定的,学生没有选择权,只有按照老师所布置的完成作业,而作业的内容局限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完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实施的作业设计是完全一样的,按照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发展下去,学生不仅很难理解布置作业的真正意义,而且在作业的数量上学生也很难承担。

3.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但是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大多算想着利用生活素材来进行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去利用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大部初中数学分作业都脱离学生的生活,使得作业变得枯燥无味。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固定,以书面答题为主,内容空洞,学生易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丧生了兴趣,常常采取应付完成的态度,导致作业效果很差。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之探索

1.根据学生状况,设计分层式作业

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找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难易有别的作业。对于优等生,他们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得比较快,利用课上的时间就可以完全掌握了,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思考性强的作业,这样优等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给优等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挑战的平台、超越自我的平台。对于中等生,可以布置配套的教材上的基本习题,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差生的增多。而对于后进生,则应布置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一般应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让学生通过回顾课上所学内容而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让后进生经常体会到作业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一点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作业设计形式要多样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笔答型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的样式上要有所变化。如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对一些设计图案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做,并多加关注。同时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及应用。例如: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来体会。探究型作业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画图来探究。设计开放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已知aaBC,请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3.作业布置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实际问题。我认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0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做法;要强调语文教学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针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每堂课的教育目标,提倡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的制定,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了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真正落实,新课改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为学生活动留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更有个性。研究表明,人具有与生具来的探究愿望和渴望获得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获得新体验的需求和获得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恰当的方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切实可行的能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实行探究性教学。在这里,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精心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探究学习,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有关的语文知识和经验,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悦,并深刻认识到知识就在身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真正体会并感受到身边的语文物质和所发生的语文变化,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时,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使用了哪些金属用具,观察使用的铁锅在刷完后的第二天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含有油性的用具用清水不好刷,加上清洗剂就很容易刷洗干净?从而使学生体会并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学语文对日常生活非常有用,原来自己也可以应用语文知识来解释甚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成就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因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各地、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每所学校都拥有丰富的书籍、杂志和实验设备、网络等教学资源。但是,各个学校都有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感的人力资源和可供挖掘的社会学习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应把适当的时间放在为学生选择并提供大量的本地经济实用、切实可行且富有实效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有实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可以自己选择的最能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例如,当学习与水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到当地环保部门查阅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以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及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有关实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品制成简易的实验器材,或者替代实验用的语文药品。例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鲜花或者紫萝卜一类的蔬菜等制作酸碱指示剂、利用废弃的饮料瓶或者药瓶用做反应器具等。这样既可以解决实验器材、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约意识、环保观念,一举多得。

五、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坚持的几个原则1.坚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判断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多种教学目标的落实,让新课改素质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转变,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1.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及学习任务的落实,从而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设计课题教学时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主动感知和主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真正落实。

2.坚持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努力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尤其应重视语文实验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继续开展。

参考文献:

[1]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