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十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5:52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协同实验平台;教学方法

一、实验与物理教学关联分析

物理实验环节是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1],也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效能的重要驱动力[2]。首先,物理是相对抽象的但又是实践的综合统一体,通过单纯的讲授环节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进行讲解,会降低初中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会对教学效果形成负向影响。而通过物理实验对抽象初中物理原理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抽象物理原理的认知,并提升其学习兴趣。其次,物理实验环节的开展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验和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之间关联的认知能力,为后续再继续学习提供基础。最后,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交叉组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思考物理理论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的机会,从而提升初中生思考、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协同实验平台的设计原理

协同实验平台是指各类不同应用对象之间进行协同操作的核心基础和功能内核,通过互联网平台等信息技术将存在关联的业务、部门和机构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实现一个平台统一和规范管理的目的。作为协同实验平台的负责人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对整个平台的业务和操作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有效提升整个业务或者活动的效果,并有效控制影响业务效果的因素。同时,协同实验平台还可以利用协同化的信息系统对各种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共享、分析和整理以及反馈,从而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最大化提升信息的效用。由上述协同实验平台的概念和原理分析,教师旨在探究如何设计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协同实验平台。首先,协同实验平台的参与对象不仅是初中物理授课教师,包括当前存在的可获取的网络精品共享课程和精品共享实验等网络开放共享资源,还需要包括接受物理教育的学生。其次,协同实验平台的开发目的不仅是为了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更为关键的是提供一个开放、共享和互动的多方交流和探索平台。再次,协同实验平台还需要具备开放功能,即需要面向与学生课后学习状态密切相关的家长用户查询和交互界面。最后,协同实验平台需要实现参与方多方协同交流互动功能。由此,在协同实验平台运行的视角下,作为平台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要建立交互关系,即教师通过平台初中物理理论知识,并提供引导和参考信息,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方案设计。而学生则需要依据教师设置的相关参考信息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并上传,教师在后台接受之后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和学生互动,提供多种可能性实验方案。教学过程中由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自我评价,最终上传修订的实验方案。从而最终形成可查阅和保留的实验方案。综上所述,可设计如附图所示的协同物理实验平台。

三、基于协同实验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分析

基于协同实验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分析主要是从协同实验平台使用视角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转变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的。

(一)教师革新教育观念和思想

协同实验平台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共享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师不再是单纯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和物理基础理论的讲解,而是对物理实验设计的指导以及对物理基础理论与物理实验设计进行关联的中间传递者。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改变现有的理论教学模式,提升自身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以及物理实验设计的能力。在课前加强对初中物理基础理论的把握,同时要对与基础理论相关的物理实验具备充分的认知、设计和操作能力。而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以实现物理实验与物理基础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并对学生设计的物理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以促进学生对与自身设计物理实验方案不足之处的认知。在课后需要利用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课程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效能的提升。

(二)教学单位和组织职能转变

基于协同实验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大量的信息共享行为,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和制订相应的共享机制以及开放方式。同时,还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以使教师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提高教师对平台的熟练使用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平台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和完善平台的协同作用和服务水平。

(三)辅助学生学习方法转变

协同实验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活动的效能。而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基础物理知识传输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设计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实验和参与思考的过程和几率。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活动之前,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基础引导,使学生能将基础物理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平台相关网络精品教学资料和实验设计案例,促使学生主导阅读和主动设计从而提高参与主动性,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在课题教学过程中,充分设计学生实验方案验证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所涉及的实验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探究性

新课程的改革标准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生物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根据生物教科书的要求,对生物教材中已知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探究性实验则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技能,积极地进行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提供相关的设备器材和实验工具等资源,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才能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探究性实验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需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的重点。例如,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还有对照性、重复性和随机性的原则,确立明确的实验目标,制定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案,保证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作用。生物学科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控制实验中的因素,改变某一个因素,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观察发生变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解释――如果唯一的变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现象,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要点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需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要点。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可以在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实现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物教学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点,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全面地理解生物知识,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及实验中不同因素造成的不同现象和实验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例如,在探究性实验设计对照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和比较,保证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例如,让学生把同一种植物放置在完全光照或者完全黑暗的环境,制定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案,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验中植物变化数据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时候,保证设计的随机性原则,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平衡实验中的不同条件。随机性主要体现在是从需要实验和研究的总的样本中任意的抽取,提高了显著性测验的意义,避免了探究性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的偏差。例如,学生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时候,把同一种植物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出的实验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虽然植物的种类相同,但是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株植物进行实验,把植物的两边,一边设置为全光照部分,一边设置为全黑暗部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学生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思考,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用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根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设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趣味性培养

初中物理是青少年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它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然而,教学实践证明,由于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激发和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以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案和学案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教案和学案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就要一体化设计教案和学案,也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体现教学手段和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使教学过程能够经常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持续的兴趣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教学设计要尽量增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从中汲取更多的有益的营养。例如:把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魔术,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语言设计表达要体现趣味性。设计物理教学的语言,要实现“四个渗透”,即:德育渗透、美育渗透、科学渗透、人文渗透。教师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要体现艺术美。只有做到了语言风趣幽默、讲解生动,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认真听讲,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知识、增加技能。

3.教学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时代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从内容上能够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并且可操作性要强,能够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展开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要体现趣味性

如今,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已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其中,制作有趣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非常喜欢电子游戏,面对电子游戏,他们简直可以“废寝忘食”。究其原因就是游戏软件的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那么,教学软件制作就如同游戏软件一样,学生也非常喜欢。这就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通过软件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三、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师的教学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计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生动有趣的特点,是一本学生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同时也令每位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事半功倍。

1.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卡通化插图。我们都知道,卡通画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其中的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学生们终身难忘,这一点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又非常吻合。如果把卡通插图设计在物理教材中,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很快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服务。

2.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游戏化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创设情景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物理教材中的趣味性实验设计就给广大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情景,如果我们的教学从游戏中开始,那么教学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将部分枯燥的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再现物理实验的基本情况等等。

总之,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增加趣味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4

一、导学案的基本概述

1.导学案的内在含义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制定出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作为教师们共同参与并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而具体地展现了教师们对于新课标理念的深刻理解。这种学习方案的精髓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路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自由度,打破了死教条,让学生可以有时间有空间去交流探究,合作学习,在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和具体的指导。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学习,踊跃创新,钻研出更多优秀的导学案。

2.导学案的理论基础

导学案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就是“人文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将学生塑造成“完整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爱好特长和个人情感。导学案的第二个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这种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以迅速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教师不应该只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是应该站在知识共享的角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学到真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大气压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带领同学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本课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探讨的形式让学生们回顾上一课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然后通过播放物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观看完毕后再进行分组提问,解决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最后可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们利用矿泉水瓶、塑料袋、吸盘式挂衣钩等物品,去发现大气压强的存在,然后对比液体压强,总结出大气压强的特点。这种自主探究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2.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应该以学生们的探索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在初期不应过于复杂,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让学生们敢于互动探讨,乐于积极参与,开发学生们的潜能。

例如,在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中,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案:利用盒子、水、音叉、塑料袋、笔帽、格尺等物品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并观察物体在发声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声音是如何停止的。在一系列的实验过后,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结论。之后,教师可以从教室内的物品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们讨论生活当中都有哪些物体发声,并按照固体、液体和气体这几种划分标准将学生们想到的发声物体分类,并总结出“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题目,来巩固和拓展学生们对于物体发声内容的知识。

3.阶段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以提纲式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说,在“家庭电路”的学习过程中,导学案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设定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第二,区分白炽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第三,用电笔辨识出零线和火线。

紧接着就是知识链接:在知识链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习和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熟悉欧姆定律,明确电压和电阻的各自性质等。

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填空形式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共同合作将空白处填全,进而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感。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5

一、初中政治案例教学设计的“三贴近”原则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不论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设计应贴近学生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带到课堂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所涉及的政治观点就能通过案例被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名人动态、担忧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义愤日本在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都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教学案例。课后亦可以布置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自己动手制作ppt或编排小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更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案例设计应贴近生活原则

政治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选择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是从内容出发设计案例,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否则整堂课就成了“故事课”。选择的案例要求简短,同时又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大、可读性强、能说明问题的现实生活性强的案例走进课堂。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物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关心、亲近、服务社会”内容时,扬州的教师就可以选用“扬州好人”评选中的好人事迹作为案例。这些“扬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同学还见过其中的“好人”,这些好人事迹也大都是最普通的生活事迹,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可以讲述,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讲述,大家也愿意听,因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

(三)案例设计应贴近实际原则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书上讲的与现实中的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同学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把道理讲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一是要真实的、具体的,有人物、时间、地点,有事件、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多选正面的,少选反面的;三是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问题来进行。如针对诚信教育,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案例就非常好。事情很简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徐砺寒上学途中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他的诚实让车主直呼震惊,事迹经微博发出后转发近万次,感动无数网民。央视、新华网等近百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3】。网站专门开设扬州诚信中学生专题,而且“诚信中学生”入百度词条候选“2012感动网络人物”和央视“一周人物”。对这件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有什么,一件小事而已,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做。”对了,这就是选用这个案例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案例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生活,如此符合我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角色联想,设身处地我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到最真实的教育,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他们认识了“原来诚信是如此地‘可行’”。

二、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三种典型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要贴近实际,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难易大体相当的案例,要根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选用新鲜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典型案例。

1.经典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进行经典案例的设计,是政治课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需要。经典案例是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具有经久不衰的典范意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国内的雷锋、张海迪、袁隆平,国外的贝多芬、海明威、霍金等人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到乐于助人、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教材上面这种经典案例最多,因而案例设计时,首先应用好用透书本案例。

2.鲜活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到时代性与现实性,选取鲜活的案例,鲜活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示范案例,即将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例编为案例,进行示范;另一种问题性示范案例,是以问题人物或失误的事例作素材,加以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从反面深入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如选取各地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案例,选取媒体尤其是网络热议的最新案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救妞妞事迹,李阳家暴事件的是与非等,这些案例对中学生都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3.自身案例设计

中学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得和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或调查,及时发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光荣事迹,并迅速、真实地将现实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最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本人所在学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有一个传统的宣传项目“感动田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师生中“感动的人和事”收集起来在全校进行宣传弘扬。其中那些本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课余帮助父母运货卖菜减轻家庭负担的事迹,还有已经毕业出去事业有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学生事例,会让学生对自己学校,对自己老师充满敬意,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经典案例、鲜活案例、自身案例的灵活交叉使用,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6

一、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负责听,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一五一十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太过于依赖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思考能力是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存在形式化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相关浮力知识的实验,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已经在物理课堂中得到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将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时并不深刻,而且与最初的实验目的并不相符,就造成了形式化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于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策略

物理是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其中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初中生对物理是新接触的,所以不适合较难的情境创设.例如,在讲“浮力的性质和概念”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三个小球,一个木球、两个铁球,其中一个铁球和木球的体积相同,而另一个铁球则是和木球的质量相同.然后准备一盆水,将三个小球放进去.根据出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学生的答案自然是各不相同的,这个时候再将浮力的性质和概念解释给学生,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探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浮力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方案的提示进行探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周边与浮力有关的现象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根据所看见的现象探究其本质.比如,在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相应的实验器材发放下去,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浮力的大小,然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自己最初的猜想正确与否.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7

一、发挥课前给予学生学习指导的作用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许多生活现象没有接触过,或者尽管接触过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有意的观察和思考,因而觉得物理很难学,枯燥乏味,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自然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获得初步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原理,为课堂学习或者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在导学案中,教师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还可以安排帮助学生理解或拓展知识的课后资料,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究欲望,或对一些难点进行释疑,或让学生通过对知识探索、发展历程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等等.导学案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和强化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顺利接受新知识,形成知识链条,逐步丰富和完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导学案的质量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讲“电功率”时,导学案中可以安排一些小测试,或以概念图、表格、箭线图、问题串等形式,将前面几个章节学过的有关“功”“功率”的知识展现出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旧有知识进行回顾,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简单的反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这样,既遵循了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也为“电功率”的“粉墨登场”作好铺垫.这样设计导学案,是基于教师对学情的认真分析和把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对“功”“功率”“电功率”“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容易混淆,在解答具体问题时显得犹豫不决、反应迟滞,或混为一谈,张冠李戴,互相“穿越”.因而,在对旧有知识进行简要回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列表对比等手段,步步深入,将新知识“电功率”概念中的核心含义(如“单位时间”“电流”“做功”“能量的大小”等)让学生一一掌握.一切形如流水,丝丝紧扣,完全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课内导学案的设计

课内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讲解知识、练习巩固、归纳总结等阶段.无论是哪门课程,都需注重课内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导学,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迁移,并能自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讲解知识、练习巩固、归纳总结等几个阶段的导学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安排灵活地调配.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到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入“相对”的观点.这是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概念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思维之一.在此铺垫下,教师再展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互相发生阻碍的一种相对阻力.随后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如滑冰、汽车紧急刹车等,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相关.课堂进行到此还远远不够,这时教师还需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由此可见,课内导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遵循的依然是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课后导学,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8

一、将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

要注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增长,其实来源于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这也要成为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起点。初中生物教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这是由生物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所以,广大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生物教学的吸引力,让广大学生真正掌握生物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将生物学习转化为未来发展和生活的动力。

具体来说,初中生物教学主题类课程以学生的发展领域或以课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依据而设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现象并自己加以分析、探究,形成自我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课程项目为主,这其实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增长。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课外、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形式,比如生物实验、课外生物探索活动、公益生物保护行动、民间传统生物保护项目,还有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比如野外生物探究、生物样本记录,虽然有些已经被挖掘开发,但是用之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较少,而这些课外活动往往深受学生的喜爱,不应该被闲置和放弃。所以,这些方面的内容要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并千方百计将其与教学相结合,突出教学的特色,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抓手。

二、以实践型教学突出生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多种多样的内容,需要案例作为教学的支撑,而案例教学则是教师普遍的选择。设计和选择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并进行分析、解决,最后形成案例结论,这是通常的案例教学的一般流程。在此期间,学生通过分析、解析和解构生物案例,形成了对生物学习的认知,培养了实践意识和能力,符合“实践型策略”的基本精神。比如,在引入案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经过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生物实践技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对共性的问题加以强调,注重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际。

此外,初中生物教学的成败在于学生,学生必须成为生物教学的主体,并且在此期间形成自我的认知和判断,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与探索求知的基本能力。教师通过布置、设计一定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增长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具针对性。比如,针对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生物竞赛活动,在给定竞赛任务和要求的情况下,从资料收集、方案拟定、设计与实施,均主要由学生自行完成。最后,教师通过评比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优胜的同学以激励,可以发挥出任务教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实践、竞赛和操作的过程中,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协作意识得到培养,同时实践探索能力与日俱增。

三、生物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的自觉与积极主动,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自主探究能力的极致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以这一点为依托,做好相关工作。初中生物教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生物教学,尤其具有独特性与重要性。首先,初中生物教学直接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教学的质量和素质很难得到均匀保证。其次,初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与应用能力,教学的难点很多。所以,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生物教学创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模式,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革除过去那种束缚生物课堂活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喜爱与自发学习生物课,切实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生物创新探究水平。

要把两个课题结合起来,以此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多运用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实践操作的习惯。教师要把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两个课堂”的良好互动,切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平时不断使用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其实践探索技能才能增强,初中生物教学才能收到实效。总之,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实践探索型策略”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提升实践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开展实践、参与学习实践,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习与应用技巧,教学才能“再上一层楼”,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以丰富多彩的集体生物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增长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9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过程并提高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理论,在教学中穿插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活动是最重要也是最为符合物理学科不断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学科特点的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不断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物理教学有必要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活动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不再是走过场的“知识再现式”探究,而是真正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的以观察为主,有的以测量为主,有的以推理分析为主,有的以调查为主,有的以科学探究为主,不同活动能力训练的内容有所区别,辅助学生从感性观察逐步增加理性分析。

1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体验中去,从而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学习时,由教师进行简单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观察、讨论和思考等途径进行探究,最终发现并理解相关的结论和原理。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物理教学的重点不是教,而是学,在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应该对学生的地位重新思考并界定,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选择,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1.2 多元性原则

安排教学内容时,在选择能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实验的同时,应该安排具有合理难度的实验,通过逐级递进的方法促进学生的阶段性发展。

1.3 激励性原则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主动探索,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1.4 目的性原则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物理知识的掌握,更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增强,技能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拓展,人格得到培养。

2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运用

2.1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安排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过程的核心是问题,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问题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物理课本,而需精心思考,选择有一定难度且能引发学生探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选择好问题以后,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以假设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假设的基础上,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利用各种证据,通过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在不断的质疑中论证做出的假设,并得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当然,虽然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主观性较强,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非常严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不可以凭借主观臆断来设计实验过程。

2.2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一种评价体系,传统评价体系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比较缺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而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操作过程、情感态度和认知过程进行公平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在评价方式上,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学习状态,在评价中通过互动来让学生参与,根据他们的变化来进行多次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该注重实验中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的提高程度,按照物理实验中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方案的周密性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评价。还应该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特点,使学生发挥特长并展现才能,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2.3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实际运用

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实际运用有以下几方面:(1)应该创设相关的情境,提出物理问题。利用多媒体来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播放,例如,篮球比赛、汽车加速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出如下问题:影响物理动能的因素有哪些?物体动能和力对物体的功之间有什么联系?(2)应该进行创造性的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3)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测量?学生在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后,有目的地选择几组实验方案并分组进行实验。(4)实验数据的收集。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5)物理实验的论证和分析。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将实验的初步结论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然后给出合理的解释,判断自己的结论的可靠性,最后进行小组的交流、评价和合作。

3 初中物理活动课的重要性

3.1 有利于塑造积极探究的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不同思维层次的探究空间。在制定活动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2 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的范畴,就越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就越高。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工制霜”的实验探究。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惯性思维,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这样,会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很好地融合。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已经和现代教育不相适应,教学效果差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恰好解决了以上问题。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焰,黄树清.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51).

[2]刘晓蕾.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探讨[J].成功·教育,2007(1).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学案;板块;探究性实验;策略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某些所谓的“科学探究”活动明显带有表演痕迹。教师为了体现“探究、创新、实践”,往往使学生处于“无序、被动、浅表”的状态,看似给学生一定的参与时间,却忽视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实质是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故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建立积极的教师引导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剖析

探究性实验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实验观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按探究问题的不同,分为规律、原理的探究和基于测量的探究。

二、“学案引领、板块推进”教学模式构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基于该理念,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教学中,某校提出“学案引领、板块推进”模式。概括为自学思考、小组合作、大组交流、教师点拨、反馈练习五个板块。主旨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具体形式为: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要求自学,合理猜想实验结论;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学内容,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合力完成实验;之后全班交流、质疑,教师关注生成的内容并加以点拨、拓宽;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提升的教学模式。

三、“学案引领、板块推进”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施教策略

1.构建和谐的合作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性格等因素,将4~5人编为1组,形成组内异质结构。小组内设置组长,各成员轮流做学习的领导者、听众,通过自学、互助,促进集体成果的积累,经过长期合作,学生会感到他们是一个团队,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分类预设个性化学案

设计良好的物理问题能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一种导向,该导向又会使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根据探究问题类型的不同,合理设置学案中的自学思考部分。

(1)基于规律、原理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从八年级开始接触物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获取信息的过程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教师预设学案时,可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其探寻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理解掌握物理规律、原理。

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教师可在学案上预设两个情境,“在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这时你的手有怎样的感觉?”“运用不同的方法让一张a4纸发声,你想出了几种方法?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学时,会对自己熟悉但又有疑惑的问题产生兴趣,正式上课时,引导学生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探究问题变得容易。

(2)基于测量的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中,温度计、刻度尺等的使用,属于直接测量,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而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等,是从直接测量逐渐过渡到间接测量,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例如,教师预设“温度计的使用”学案时,可让学生自行阅读说明书,初步知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而非生搬硬套地告诉学生该如何使用。同理,刻度尺、天平的学习亦如此。

3.“步步精心”的板块设计

“板块”,指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教师作为导演,要想“步步精心”地理性推进各个板块,使课堂呈现出层进式的教学造型,需注意两点:

(1)提高交流展示的质量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充分地展示。展示非简单地回答实验结论,而是展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师需关注整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展示时,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有效地引导学生,鼓励其质疑,为其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2)恰当的自评与他评

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探究是否充分,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成效、彻底等。一位学生评价后,让其他学生再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归纳、整理,教师做最后点评。

教师点拨时,需意识到:实验教学非照本宣科,可改编教材中的实验,推广或优化学生已有的结论。关注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学案引领、板块推进”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效果调查

访谈目前的学生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有了“小组”的意识,逐渐养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的习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发现问题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访谈已经毕业的学生发现:初中学习方式对其高中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质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增强,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效应;语言表述能力增强;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访谈教师发现: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大多经历了“否定——怀疑——尝试——反思——创新”的态度变化,有更多理性的思考。年轻教师对该模式的接受度比较高,勇于尝试。但受教学经验限制,课堂掌控力不强,易造成“热热闹闹一节课”“人走茶凉”的局面。

“学案引领、板块推进”教学模式事实上为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打开了三扇门:第一扇门,学生能做学习的主人;第二扇门,教师能做教学的主人;第三扇门,师生都能做评价的主人。作为一线教师,我将尽最大努力去探寻更适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与策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周新桂,费利益.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