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8:49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价值观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一对孪生姐妹,培养数学素养也兼顾了人文素养,学生在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形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实施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科特点渗透相当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内容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知、情、意、行等几方面形成良好的能力以及素养,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严谨的科学知识面前也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给知识学习过程注入生命力,知识因此会更加鲜活;在生命中融入知识,生命的价值就会更加厚重和有高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学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中发现实施人文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人文教学的内容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数学教学是验证和学习前人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所以新课改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改动,将教学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应该在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中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某一个数学概念、某一个数学定理形成的过程,其中蕴含的科学家努力攻关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前人进行的科学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人文教育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具有情绪化的,他们叛逆、他们好奇,他们对一切新事物有积极的接受性,反应快、思维活跃。因此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上。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2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教师关注其重要性,想办法如何进行开展下去.新课标的不断推行,教学越来越多地关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以及能力发展,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素质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作用,最后讲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社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地出现,如果只是重视分数而不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的,注重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方面,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实践也证明了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数学也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素质低,就会制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使数学的教学能力提高为学生整体服务.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因此,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乎“教”,而是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在学当中慢慢地成长,当学生的求知欲望慢慢地强大,就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造知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宽和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学知识,学生只有在独立自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起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学科内容讲解的同时,老师可以列举出中国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成就和优秀的学生成功案例,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例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再加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形成.

2.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才定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使每一名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实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集体进步.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是按照20%,60%,20%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座位的合理安排和学习小组的合理分组,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最终达到整体学生的成绩提升.

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成具有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作为教学科目的初中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是构成学生初中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数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数学课堂以经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获取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地方,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迫切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朱妍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参考文献】

[1]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论坛,2014(14):219-219.

[2]戚汝增.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岱宗学刊,2000(3):88-88.

[3]傅玉乾.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3(6):67-67.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质培养探讨

所谓科学素质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完善与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品质。初中化学属于基础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以下问题最为突出。

1.不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很少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素材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另外,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实验的学科,在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有关实验的内容,但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视度不足,未认真讲解所有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2.学生缺乏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事实却是,初中化学教师只重视学生化学考试分数的高低,缺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导致学生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意识缺乏,更不用说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3.化学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仅仅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后为学生布置较多作业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制约。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策略

1.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重视化学理论知识讲解外,还应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内容的讲解,将更多的科学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化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还应重视科学素材的考核,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时,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教材理论知识时,应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与科学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一方面通过讲解化学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意识。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充分利用与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认真备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讲解化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思想不仅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且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发现化学知识的奥妙,养成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4.充分发挥实验作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增加实验内容,认真讲解实验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上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的设问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自主的探讨与验证,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规律与精髓,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化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效果,教育部门及化学教师应认真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作为教育部门应合理编排化学教材内容,增加科学素材内容。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转变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突出中学化学实践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庆梅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0,89。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特点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80

教育历来都是国家着重发展的基本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也早已不合时宜,要想促进教育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教学的指针,不断加强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初中生的学习自制力相对较差,面对教育改革的形势,教师们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顺利实施。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浅谈一下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状况。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无差别的教育。注重学生们思想道德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是值得贯彻和落实的。

(一)面向的对象是全体的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面向全体的学生,不分地域和城乡均衡全面的实施,力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一种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可以给予学生们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下,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道德、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力求让学生们的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的发挥。

(三)承认差异性

素质教育承认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性,也尊重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智力差异等方面。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也是有差异性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在教育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注,承认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性、抽象性较高,同样学科内容的难度性也是较大的,这就需要教师们较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理念,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学生们的高效学习和快乐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

(一)体现在思想素质的培养上

教师们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们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学学科的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再单单仅是讲授数学知识,而是将数学原理的演进,数学家的研究数学题目的过程等方面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死的,不是遥远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讲授数学家们在数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钻研题目的严谨性,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很多时候不是仅仅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这是学生们长久、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是较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们思想素质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开展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规规矩矩的讲授课本知识,不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知识的掌握归根结底是要学会运用,学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不是仅仅装在脑子里。因此,数学教师们对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视,正是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之一,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高效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知识的掌握不是最终的目的,最根本是要活学活用,能较好的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因此,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是值得教师们好好研究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贯彻当前的教学理念,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开展。

(三)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以及严谨性,必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们拥有更好的思维方向和清晰的思路,不断冲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心理素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让学生们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方法。现代的教学情境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对学生的培养范围不断扩大,更加注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注意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执行者,要想高效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就得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仅要求教师们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多方面、多学科的学术背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高效、灵活的运用教学设备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拓展到了教育领域。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想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与数学学科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众多优势,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更好的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文情感培养;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63-02[Zw(n]

[作者简介]陈金梅(1980―),女,广东化州人,本科,广东省化州市官桥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程改革强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体现绝不是解题水平的提高,应是通过关注生活有目的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最终所要获得的便是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当前,教育部要求在中学各门课中都植入德育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则是与教育部上述精神契合的。

一、对突出人文情感的内涵解析

(一)突出人文情感的目的解析

结合前面的阐述可以将目的归纳为两点:1.与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德育的要求相契合。这是从上层建筑层面所提出的要求,也为拓展初中数学教学功能提供了启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处事能力。2.与新课程改革方向相契合。围绕着素质教育理念而展开新课程改革,要使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取向。

(二)突出人文情感的手段解析

不难理解,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即遵循新知识点讲解、例题解析、习题讲解的程式化模式。因此,若要使他们完全掌握突出人文情感培养的手段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不相适应。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家生平的介绍,以及对数学家勇于攀登数学科学高峰的事迹进行介绍,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三)突出人文情感的结果解析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德育并不是它的主线。因此,需要界定数学教学在人文情感培养上的作用边界,并对培养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正如前文所提及,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这应是评价培养效果的原则导向。

二、解析基础上的数学教学模式定位

(一)教学准备方面

为突出人文情感,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素材,在素材搜集中需要重视其内容和思想性,而这对大多教师都是新的尝试。为此,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实施方面

为了减轻数学教师的不适感,在突出这些情感元素时可以依照现有的教学流程来展开,只是在涉及数学家的故事和题外之音时,再给予强调。笔者根据实践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关注度。

(三)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仍需要通过测试来进行,只不过在针对人文情感培养的测试中,应创新初中数学测试的方式,以及学生完成测试的形式。不难知晓,考查学生人文情感增进程度,则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两类测试手段来获知。

三、定位驱动下的教学路径构建

(一)深化对人文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意义。唯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才能激发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由于各学科的内容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存在差别。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精神则是其首要任务。结合目前广为开展的“三生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引入“生活教育”来进行人文情感培养。

(二)发挥集体智慧来搜集课程人文素材

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上述功能,首先需要解决两大问题:1.根据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体例,有针对性地挖掘人文元素的切入点;2.根据已经梳理出的切入点,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素材搜集。前面谈到了引入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授笛卡尔坐标系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的生平,并适度拓展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科学史上的贡献。

(三)适度创新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性发挥

之所以强调“适度创新”是因为需要考虑教师在这一教学改革中的人力资源转换成本。为此,笔者建议仍沿着教师习惯的教学进程开展教学,只是在新知识点的引入时需要突出人文素材,在对新知识点进行总结时也可以拓展一下,从而提升课堂氛围。

(四)尝试拓宽初中数学测试的组织形式

可以用小组合作完成调研报告来作为数学测试的创新组织形式,首先“小组合作完成形式”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果,其所调研的课题可以是身边的事情,如结合“生存教育”的要求,可以发动学生对所在区域工业企业的数量进行调研,并结合初中数学知识计算出企业所解决的当地就业人口的数量。

四、其他还应重视的问题

未来还需要强化和巩固数学教学中的“三生教育”纳入问题。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使其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生活比较、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学评价体系解决途径

1.引言

数学向来以抽象性著称,不像语文需要形象思维,数学学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逻辑性要求,其严谨的推理性等本身特点,使数学教学一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中,很多学生更是避而远之,导致数学成绩一再下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老师过分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次受到打击批评,造成恶性循环,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再启蒙,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摆脱应试教育,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渗透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数学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素质教学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单方面地教授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义、题型,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造成数学学习更加抽象、乏味,使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在素质教学理念下,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除了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积极探索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诸多特征,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具有很多自身特点。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一味地灌输,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开发自身潜能,老师起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另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摒弃分数决定一切的陈旧思想,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要重点从其他方面开发其潜能,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多鼓励、多引导,切不可放弃。素质教育中考试内容的设定,要以贴近生活,有益于今后的生活工作为原则,测试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切不可走偏难怪的老路。不仅语文有语言,数学也有自己的语言,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数学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学生无法做到用独有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建立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应该大力推广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教学走进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将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3.初中数学素质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3.1评价指标具有单一性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只有单一的课程测验方式,并没有完整的评价系统。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课程改革需要完善的指标体系作为有效的检测方式。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多样性、多维性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进程。

3.2评价指标具有片面性

随着升学率的地位不断提高,分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样单纯强调分数的评价机制已经违背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准则。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不再需要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人。现有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3评价体系具有静止性

目前评价体系出现“静止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静止性导致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具有科学性。

4.有效的解决途径

4.1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知识、概念和规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已掌握知识出发,逐步将抽象过程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原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对原型概念、用途及其适用范围的掌握,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实际应用数学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数学思想指的是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的科学认识,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挖掘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制定培养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掌握、吸收数学思想及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化,研究初中数学学习中思维活动的发展状况。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2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解除心理戒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要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常规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任务组织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然后根据德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研究,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良好的品德。

4.3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开展有关数学的课外活动,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数学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自我发现、自我组织的形式,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建立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应用、商品经济等方面提取一些实际例子,改编常规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二是在现实生活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4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即是指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惯性地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意识是对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心理,而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数学意识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意识的产生是对数学学习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掌握。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就要从日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入手,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多多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中,从日常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从应用题引出数学公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要摒弃题海战术,改变学生通过习题演练记住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用数学、将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5.宿迁市的成功案例分析

宿迁市在2009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策略项目研究,以促进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在校学生,获得了可喜的成就。本课题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泗阳县实现初级中学的课改情况,从最初的新课改实施出现的诸多问题,到后来民办教育冲击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再到后来张凡校长的大胆改革,都为该次素质教育的实行做了重要的铺垫。

本课题所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是调查法,通过调查在校学生,了解教育心得现存问题,掌握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效果。实验分为准备、研究、总结三个阶段,根据实验所收集的一手资料,参考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该课题在所有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通过研究,创立了一套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评级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几个方面,教师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教学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更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评价原则更是避开了应试教育的重压,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多鼓励、多信任,使每个学生发挥其特长。评价原则则秉承合理、民主、公平公正、透明的优良美德,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价相结合,使结果更加证实可信。在公布成绩时,还注重了进步的重要性,不仅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了表扬,还对有进步的学生提出了鼓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学校的德育成果丰富,老师的教学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宿迁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成功案例表明,素质教育的普及需要彻底大胆地改革。要想从根本上解除应试教育的诟病,初中数学教育也要大胆创新,自上而下地转变思想,发展成绩评定多元化,改变以前的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想,将数学素质教学的实行落到实处。

6.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评价成为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素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深层次地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思维的迁移提升,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积极寻求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发挥老师应该发挥的引导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的配合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实践以获得新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7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1.引言

“探究式学习”正在渗透和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从实践情况看,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由过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即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满足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进行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思想,就是在结合初中数学教育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实践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本领,提高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入手,针对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较深入地进行专题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为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以及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实践依据,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现状

探究式教学思想首次由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八十年代美国进行了一场全面、综合化的课程改革,将科学教育重点转变为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教育除了传授基本的科学知识之外,还应将科学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教学上重视观察、实验,提倡以学生的研究和探究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沿袭了这一做法,在开设科学课程中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法,且采用的课程设置原则中多数与科学探究有关。韩国和日本的科学教育标准中,从小学、初中的科学到高中物理等都强调科学探究。可见,探究式教学是国外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由于受历史条件、现实考试机制及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情况下基础课教学存在明显弊端:如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和国际上信息资源几乎隔绝,处理信息能力差,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的需求[1]。

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inquiry)顾名思义就是“探讨研究”之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2]。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组的形式,以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合作探究则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营造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3]。

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选取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式。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强化思维效果,培养创新观念,发展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还有利于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有关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策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4.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生从事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阶段[4]。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推动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从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不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亲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然后通过集体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1)问题性:任何探究性活动都源于某一具体问题。问题是打开思维空间的钥匙,问题的出现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这种冲动和欲望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最好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向解决问题的方向。

(2)开放性: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可以是书本上的知识,又可以来自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探究的问题虽然来自书本,但问题的载体可丰富多彩,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情况。探究的题目是可变的,即范围可大可小,内容可深可浅。既可以是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又可以采用有组织、有引导的探究形式[5]。

(3)互动性:在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互动性必不可少。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有利于营造探究式教学的环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通过加强课程互动,形成探究式教学的氛围。教学中的互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又能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为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模拟行为,所以加强探究活动的互动性可使学生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4)合作性: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协调。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并准确地表达各自的观点。与他人合作首先要能够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在合作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思考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学会善待批评并审视自己的观点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通过合作,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分析透彻、各自发表见解,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5)综合性:在初中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正因为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解决探究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会涉及多方面和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对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

(6)渐进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及探索意识才刚刚养成,探索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递进性及可接受性,要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

5.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内容选择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基础数学模式,它的提出对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值得关注的是,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应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有些内容由于受时间、空间、学生基础知识及探究能力的制约,很难进行探究教学。另外,还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性内容,也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完成。因此,要综合考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和特点、学生的思维逻辑、教学计划安排等,选择适宜探究的内容。

(1)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内容。初中阶段,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探究问题。在确定探究性学习内容时,要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和生活经历。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功感。因此,在探究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尽可能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探究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实践表明,选择一些既结合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能够诱导学生更好地发挥积极思维、刻苦钻研,并使现行教材内容赋予新的活力。

(2)选择便于学生实践和交流的内容。加强学生实践和交流是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充分交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不断探索,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数学事实和经验,并留有深刻印象。通过不断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使数学事实和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

(3)选择能够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内容。在探究性学习内容选择方面,即所选课题内容应该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核心知识,以新教材中的必修内容为主;且所选课题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好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生活实际,并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探究性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以问题化为原则,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6.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关系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师生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探究态度和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是否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探究学习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预期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千人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但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不是设计“圈套”让学生往里钻,否则将违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加探究活动的机会,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时应为个人活动、组内讨论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能够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既是探究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导航。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要注意以学生探索学习为主,教师指导教学为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7.结语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的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探索方法和技能。许多发达国家都在颁布新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时,将探究学习和探究教学列入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2]黄黎伟.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3]周小山,严生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8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把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工作要点有:(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2)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4)组织公开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5)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围绕目标,教研组有计划,有内容积极展开工作。

二、本组各年级教师工作情况: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初一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他们新能结对,集体备课,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初一的教师对“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全体教师讨论激烈并都能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初二年级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初中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三、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王育才主任,符强,陈元圣老师每人都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加强随堂听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四、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4

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主科之一,不仅进行数学学科本身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引起重视,学生也要对数学学习引起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感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学生能否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教学氛围不活跃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受学科特点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沉闷。然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的将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氛围依然不够活跃,难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活跃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将知识体系化,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自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将知识体系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将数学知识体系化的意识与能力都存在不足,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框架引起重视,因此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意识也不强。将知识体系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零碎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会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因此目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框架,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因素。

(三)不注重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对很多学科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响,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敲门砖,同时通过数学教学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知识点比较繁多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能够实现知识点更加有效的传递。然而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讲,讲解法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引起重视。

二、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本人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现代教学的号召,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并且从自身切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积累了一些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跃度的方法。例如:为了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是生硬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知识点表达出来,这样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充满了整个课堂,自然整个课堂氛围就变得十分活跃。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活跃度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提高课堂教学活跃度的意识,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也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大好时机,为了培养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引起重视这一现象,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辨析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以锻炼学生动手探索、思考研析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学科。初中生在研析、解答数学知识点内容、数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数学知识内涵及案例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析,同时,还要结合学习探析活动,进行认真的辨析和思考,以期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形成正确的学习技能。辨析素养是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所应具有的数学素养。在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实践中,数学辨析能力应纳入能力目标培养的“日程”。

本人现结合新课程教学要义,对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培养活动,从几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一、传授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筑牢数学辨析能力根基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学认为,数学辨析能力作为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不仅包含了思考分析、探究研习的活动部分,还包含了判断概括、对比研析的思维内容。众所周知,数学辨析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坚实的解题素养等方面予以足够的支持和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做好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的传授工作,成为数学辨析能力培养的首要工作和先期工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引导初中生同步互动、交流协作,共同探知研析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关联,逐步积淀坚实的数学素养根基。值得注意的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集腋成裘”的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开展数学知识内容的讲解活动。

二、传授数学探析方法策略,提升数学辨析能力素养

初中生在辨析活动中,需要运用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解析方法和策略进行辨析和评判活动。这就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教育实践学指出,数学辨析过程,就是数学探析方法策略使用的过程。因此,教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做好数学知识及案例方法策略的传授讲解工作。在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案例过程中,结合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向学生讲清楚学习探知的方法、探析案例的策略,使初中生能够对方法策略从本质上有深刻的认知和掌握,确保初中生进行辨析活动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四边形”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如图所示,在一个四边形为梯形的aBCD中,已知aD∥BC,aB=CD,并且aC垂直BD,现在已知aD、BC的长分别为3、5,试求出aC的长为多少?”案例讲解中,在初中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思考判断的活动基础上,向学习对象指出,解析该数学案例时运用“划归转化”的策略思想。初中学生产生认知“疑惑”,教者结合上述呈现的问题,指出:“在这一案例的解析活动中,可以看出,该问题是要求边aC的长度,根据题意,应结合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梯形性质,将梯形的一条对角线进行移动,从而转化为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教师趁机向初中生简要讲解“划归转化解题思想”的基本定义、内在特征以及使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借助于典型案例和亲身应用,对“划归转化解题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保证了初中生运用此项解题思想策略的活动效果。

三、巧借评价教学活动载体,锻炼数学辨析能力水平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作为动力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实践载体以及平台。笔者以为,部分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有效的载体搭建和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为初中生提供辨析思维的实践活动载体。评价教学的活动进程,究其本质而言,可以看作思维探析、综合评判、深度辨析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将教学互动双边活动融入其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借助于评价教学这一载体,组织初中生开展反思自身的学习活动、评判他人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让初中生辨析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在“一次函数的图象”案例课讲解中,教者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忽视取值范围解析的不足,组织他们结合一次函数图象案例进行辨析评判活动,引导初中生认真反思自身解析过程,辨析他人解题方法,在综合辨析的实践互动中,锻炼其辨析能力,提高其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