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9:59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既要满足国家各项建设的需要,又要促进个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是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促进的,想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好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支撑和促进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和规划正确的人生目标、就业目标,对学生本人、现实情况和就业的规划进行分析和开展拓展实践,使学生正确的对自己定位,对适合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实现就业的机会和事业的成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语言、行为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品德、人格、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能力强的社会需求的人才。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都是育人,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来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树立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相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认识社会、自身定位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学生习惯、品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道德水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看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合理的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观的正确引导作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高校也要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职业生涯教育始终。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对当今社会的形式和就业形式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正确的面对就业。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让学生认清自己,发掘自身优点,查找自身不足,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就业,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累了积极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的结合,推动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伴随着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现在有的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的学校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放在临近学生毕业的时候做,这样效果不佳,学生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高校认清就业的新形势,建立规范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求职观。

高校也应注重全员教师都专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新局面。有部分高校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辅导员、总支书记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交教学教师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都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课堂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地,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校全员育人的好局面。

三、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能够挖掘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经过认真的思考、精心的培养、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观、就业观,也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机结合的重要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新课题。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专业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为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的延伸和有利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8).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2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大学生考入大学以后高考的紧张压力骤然消失,以前为了考上大学而读书的目标已经实现,多数学生进入了一个目标缺失的状态;大学阶段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时间管理,会令学生产生很多的不适;再加之现在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从一入校开始就感受着毕业时的择业就业压力;学生对于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没有概念。所有这些都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道德准则偏失,产生心理上的失衡,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动力,迷恋网络等现象十分严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对人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和肯定。人是最大资源,最大财富,最高价值;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的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潜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和基础,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思想教育更要以学生为根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心理学从内在的心理机能和规律入手,探索外在行为现象产生的的根源,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越基础,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而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动机,认知论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选择,并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不难找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落脚点:其一,加强要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其二,引导他们确定可行的目标,寻找行为动机,激发其学习动力。这恰恰是大学生生涯规划所致力研究的问题。

基于心理学的生涯规划是以个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为导向,进行自我定位、明确未来目标,提升个体应对竞争的能力,完善人格,达到价值最大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希望以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怎样做”,在进行自我思考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从而解决思想的迷茫,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生入学为生涯规划的逻辑起点,把生涯指导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力求使大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我们要从学生出发,认识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正关心的问题,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如此,既能把高校思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视角,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大宣传和理论研究的深度,提高认识。一方面要加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的深度以及提高大学生对生涯规划重大意义的认识,特别是从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和探索。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校园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我国学术界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不少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为肤浅而且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教育者和大学生缺乏对生涯规划含义的准确理解,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教育理念,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了解和倾听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加大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力度,以人为本,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积极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二)建立有效的生涯规划机制。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组织几次活动,或片面地视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没有形成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随意性较大。因此,要想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作用,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资金投入、咨询机构设置、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否则,其难以正常进行。

(三)加大心理咨询服务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专业性的职业规划体系,借助于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然后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认真执行,并且不断作出评估与反馈。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心理量表的测试,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方案。

(四)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通过各种心理量表的测试、相关人员的评价、自己的剖析等方式来了解自己,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体、实地考察、专家讲座、毕业生经验交流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看清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影响到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就会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以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挖掘学生的根本需求即“渴望成才、谋求发展“为着眼点,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尝探索之快乐、思成长之道路、树理想之信念。把“学校要采取一定手段教育学生”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内化”的过程。在规划每个主体探究型项目前,都要精心研究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合适的载体。目标的确立既要结合社会现实,又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载体的规划则考虑以小见大,简便易行,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或者本身对这个载体有着内在需求。一是以主题教育构建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平台。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准社会的有利条件,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的规划理念,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折射主题教育内容,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如何利用生涯规划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上主要是从如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角度所作的初步探讨,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的深入和对心理学知识的逐步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学理论的平台上一定会更好地结合起来,生涯规划一定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3

关键词:协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23-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人才。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性与实践性教育并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诉求的体现。高校应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多点交叉的协同创新互动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聚合效应[1-3,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协同效应[4-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了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协同创新的平台,将二者紧密的衔接起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从满足客体需要性出发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需要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目标。具体地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共同达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标。二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对象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综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并为实现规划目标进行的合理设计,针对性非常强。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点和相通性,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第二,培养过程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实践的价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讲,实践性是它的关键指标,大学生职业素质、素养和心理、性格等培养都必须依赖实践,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协同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从单调枯燥和晦涩难懂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供职业素质培养和正确择业行为。第三,培养环节互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强调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个人与社会和集体的协调等,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二者交叉互补。

上述特点说明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者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策略

第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从思想上奠基,然后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正确、合理的选择职业,认真、踏实的对待工作,以努力工作为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大局为重,个人为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及时准确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内心需求,及时进行引导和心理咨询[9]。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借助主题活动来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形势政策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第二,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根据大学生培养各个阶段,制定协同发展总目标,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作为区域协同的子模块来设计,按照个体需要、平台需要和教育需要制订实施方案,全面覆盖所有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发展平台,对大学生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校外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业余活动等环节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培养自己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同时,通过协同平台可以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职业素养缺乏、职业偏执等一系列问题,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第三,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化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材设计方面,必须花大力气和高的代价构建若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团队,开发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编著符合实际需要的、知识新颖的教材和教案。经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平台的教育,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到职业规划的进程中;通过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能够从职业规划和思想品德上都得到老师的指导,时时刻刻处于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当中,通过不断修正和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四,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是社会的人,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运行。高校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特殊社会,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大育人体系来协同进行。同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协同作战。(1)完善管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明确了高等学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主要团体,学校党委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领导工作,构建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和思想教育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2)完善培养体系。就业部门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放在突出的位置,为此应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还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变性和现实意义,高校要投入专门力量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还应该加强重点教材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尝试建设就业指导学科体系。(3)完善保障体系。从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出发,按照功能模块和培养层次开发大学生培养软硬件系统平台,从职业倾向测试平台、就业体验和指导系统、模拟就业市场平台到大学生就业追踪平台系统、职业再教育测试及评估系统等,全面完善服务体系,使学生从一张白纸到社会适用人才、精英人才,全力实现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第五,个性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课堂教育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大学教育通常以共性教育为主,没有办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开展个性化教育。而新一代大学生受时代气息的影响,思想活跃,迫切需要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因此,根据现有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适时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既可以弥补共性教育的疏漏,又能迎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教育的正确方式。

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协同,人财物聚合,政校企融合,以个性化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以人为本,推动合格的适应人才的培养。

三、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品德建设展开,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贯穿始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平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和精神指导,以大学生个体为对象,找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方法和策略。二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合力育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有修养、懂专业的社会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

[2]湛风涛,逯登宇.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3):105-108.

[3]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6:3-15.

[4]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1-5.

[5]李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8-25.

[6]王英靓.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23-25.

[7]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6):40-42.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就业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更加重视针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关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划分为两种独立的教育模式,但从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两者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存在目标一致、内容共通、作用互补等特点。就教育目标而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增进其对各行各业的认知,确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达到预期,两者都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就教育内容而言,两者都坚持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内容具有互通性;就教育作用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择业、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品格,实现可持续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效能作用,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将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1]。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把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放在首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现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人才[2]。根据毕业跟踪服务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综合能力不高是制约其找到合适和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自信沉稳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为了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之前大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走访和调研,总结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调研结果来看,大学职业生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能够及时掌握风向标,积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二是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不少高校在相关课程中开始重视“一对一”帮扶和个性化教育,就天津商业大学来说,我校设立学院辅导员来进行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各学院也有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三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除了必修的创业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高校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论坛等,帮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三、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足,不能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落实难度较大很少涉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通过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等获取,因此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机结合起来,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不够深入,就业教育缺乏阶段性安排。由于目前国家教育部还未颁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各高校都是按照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不尽相同,尚未形成可供参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科学性和阶段性,对学生的引领和帮助也十分有限,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单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入高校课堂少则也有十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课程建设目标及规划[3]。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有专职人员数量不够导致的工作压力较大,专业辅导员素质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相关政策法规理解并不透彻。

四、汇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应该努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大学期间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的政治思想都有其特点,在每个特定阶段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大一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三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大四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进行专题训练。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使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认识自我、提高思想觉悟[4]。高校应加强对两种教育的融会贯通,努力提高思想认识,重点突出主导地位,合理构建内容体系,重在构建合理的机构设置与健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剖析,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尤其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

三是高校还应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确保全员参与。专业化的教育队伍是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校应通过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建立起历届毕业生工作咨询服务机制,完善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动态监测与跟踪,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渗透到毕业生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效能作用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2):46.

[2]郭彦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3.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必要性

[作者简介]万四平,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罗旭,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政教部副教授;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主任,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95-03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作的设计。包括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就有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分工和职业的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职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的要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相适应的素质,否则一切规划都只能是空想和臆测。同时,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纯粹地通过适应社会来实现,不能只将社会作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手段,而且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奉献精神,具有高远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符合我国社会性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概括和总结。第一,必须对国外主要从个人角度、从外延角度界定职业生涯规划转到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从内涵的角度即从内在素质要求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必须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深度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定义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思想政治素质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素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且应当确立其关键性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而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方向、途径等的有效阐述和准确定位。为此,在借鉴、总结各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来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既维护三者的利益,又促进三者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个人分析,认识和估计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智慧和情绪,找出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各种岗位的信息,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分析,制定符合大学生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的行动计划。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全面系统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进行认真、系统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机遇,抓住切入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达到启发、鼓励和鞭策的作用,使大学生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有全面的认知功能,因此,对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来说,就像一条有了罗盘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找到登上成功之岸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帮助大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给他们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促使大学生把自己的行为都集中到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上来,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这种导向功能,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未来指向和及时纠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把大学生引向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励功能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给他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这种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蓝图。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它是个人努力的依据和方向;二是,它同时对人有着巨大的鞭策力量。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当他们做好规划,接着为一个个目标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和引导他们不断朝自己设定的更长远目标前进。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利于把大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上来,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懒惰思想,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四)凝聚功能

教育主客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师生互相沟通和协商,教育者可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的纠偏工作,学生也可以在民主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增进了教育主客体间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而使师生在思想、感情上易于达成一致,创造出一个坦诚相待的氛围和透明畅通的信息“春天”,使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学生的思想凝聚到发展上来,从而发挥强大的凝聚功能。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导向等。职业生涯设计以职业为桥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把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渐进性,即先进行基础层次的教育,再到中间层次的教育,最后到达最高层次的教育。我们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这一系列渐进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因为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贯穿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6

关键词:课外;全学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长沙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自升格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以来,为整合德育资源,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开展了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本设想

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在校三年的课外教育活动作出全面规划和安排,规范不同学习阶段的活动内容,规定不同活动的组织主体,以此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全员德育,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循序渐进提升。

实施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实际意义:一是符合专科层次学生培养特点。对于大专院校而言,由于学生学程短,且学生基础和能力低于本科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的矛盾。将课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教育,在课余时间尽量多地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学生德育体验,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这既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有利于整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六个学期中,学校针对学生成长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考虑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统一确定教育的专题,明确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组织主体,明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侧重点,这能克服以往课外教育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二、基本内容与特点

(一)基本内容

1.内容体系

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系统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全学程的课外教育活动,共有三个层面的构建:一是确定了全学程课外教育的内容。选定了5大类教育专题,即“三观”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指导与健康教育、专业与就业指导、人文科学素质教育。在每一个大类专题下分别设立了教育主题,共有19个,具体为:第1大类里设立了校史校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4个主题,第2大类设立了基本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与安全教育等3个主题,这两类专题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爱校情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道德素质;第3大类里设立了生命教育、生活指导、婚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个主题,主要以帮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追求生活稳定、身心健康、人际和谐、人生幸福等;第4大类里设立了专业指导教育、学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4个主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尽量缩短入校适应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兴趣和职业精神;第5大类里设立了中华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校园文化和前沿科学等4个主题,以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二是确定了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内容。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将19个教育主题分配到学程中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每个教育专题和主题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内容,形成多层次序列化上升的螺旋体系。三是确定了活动的形式。活动形式上注重强调参与性和可接受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为原则,尽量加入时尚元素和互动环节,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具体而言,既有讲座与竞赛,也有参观与演练,还有交流与实践;既有校内活动,也有校外活动;既有校系活动,也有班团活动。

2.组织体系

在组织体系上,注重将校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规定学校各职能处室、相关教学部门、各系、班级、学生团队都是活动的组织主体。我校承担了学生全学程课外教育活动组织任务的部门包括学工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各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医务所、图书馆、基础课部等,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这些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此,全校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3.考评体系

针对活动组织主体及活动对象制定相应的考评办法。一是研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办法》,从活动的计划性、及时性、参与性、实效性等方面评价活动组织主体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中;二是研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办法》,参照成绩管理办法实行思想政治素质绩点制,以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出勤、出力、出面等指标为依据计算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绩点,设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绩点,绩点高低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

(二)基本特点

全学程课外教育活动具有“四全”的特点,即“全程规划,全面覆盖,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程规划”是指对大专三年的课外活动分学期、分年级进行了规划;“全面覆盖”是指教育内容涵盖中共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所有内容;“全员参与”是指整合学校的德育力量和德育资源,实行全员德育;“面向全体”是指教育关照到全体学生。

三、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

1.制定并实施《大专学生全学程课外教育活动计划》

2009年3月,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学校研拟了《大专学生全学程课外教育活动计划》,并在全校试行。

2.加强配套项目建设

(1)积极开展立项工作。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2010年3月,学校出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工程实施意见》(长师通〔2010〕8号),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2010年4月,本项目被确定为学校提升工程立项项目,在经费和队伍上有了基础保障。2010年7月,本项目被确定为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工程特色项目。

(2)做好“三联系”工作。全学程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全员德育,为了动员和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学校党委作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三联系”(即校领导联系系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教室联系学生寝室)工作的督导,不仅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在校内大力宣传,还将这项工作与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全体大学生,而其主导力量就是一线的学工人员。我校根据全学程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整体要求加强了学工队伍建设:

(1)2010年6月,校党委组织学工干部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到广东省的相关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他们开展全员德育的先进经验。

(2)调整辅导员上班模式。学校全面实行辅导员上晚班制度,辅导员上班以晚上时间为主,白天则根据夜间工作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休息,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与学生课外时间最大限度地对应起来,使辅导员对学生的德育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有实效性。

(3)实施辅导员“两证”培训计划。要求所有辅导员在2~3年内获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证和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或以上资格,提高辅导员课外开展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的专业水平。目前,我校已开始组织实施针对辅导员及学工人员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和考证考级工作。

四、实施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全学程教育计划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有效地推动了校风学风建设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出课率逐年攀高,2010年上学期平均出课率已达97℅以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严肃活泼的工作局面

全学程教育的特点就是对大专学生三年的课外活动进行提纲挈领式的统筹规划,其重要特点就是计划性。我校制定的《大专学生全学程课外教育活动计划》不仅在时间上实现了对大专生三年学习和生活的全程覆盖,而且对于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基本上做到了全面覆盖。这一计划的存在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大方向和重要内容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因此,按部就班地完成好该计划中规定的项目,就成了我校德育工作中一项比较严肃的任务,计划规定的项目一定要按质按量地完成,就算出现“被其他工作挤压和冲淡”的情况,也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初步实现了德育资源的整合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而言,教学系列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行政系列的辅导员是主体资源,其他相关部门如图书馆、医务室、教育技术中心等则属于辅助资源。全学程教育要实现自己的计划性,除了时间上的纵向整合之外,还必须要横向地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力量和资源。学校在近年的实践中较好地实现了这种整合,不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内部的校学工处与系学工办之间,学工系统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实现很好的整合,而且主体资源与辅助资源之间也形成了很好的整合。

4.初步形成了德育长效机制

全学程教育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提高实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建立一种德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认真地落实该计划的相关内容之外,还从战略高度对其进行统筹。也就是说,除了要把该计划作为一项制度落实好之外,还有意识地在此基础上培育传统,积淀文化。全学程教育计划表面上看是在建立一种制度,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文化。因此,在落实全学程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学校注意把一些好的做法、好的事迹传承下来,并力争在传统的延续中形成相应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生中所要经历的职业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学习、工作、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家庭、组织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一个人的职业期望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方向、职业发展、爱情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系统,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行程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思想道德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所需的综合素质,如品格的塑造、个性魅力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等;将引导大学生培养在专业方面所需的基本素质,即提升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找准目标,包含学业目标、生活目标等,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枚“利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完善其社会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并不断地提升自我,从而获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其本质也是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学生的共性教育出发,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现实目标和职业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从职业规划的探索期向成熟期过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更加合理清晰。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都在于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们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教育过程上的融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上是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使其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实现个人发展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和过程中,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职业观念的转变过程。因此,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教育内容上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其重要内容在于“德”的教育。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职业方向、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互通,从思想理论上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的途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及互通融合会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功能上的互补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发展、职业指导为桥梁,它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其职业规划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也体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的分析自身特长、兴趣、个性等,充分挖掘潜在能力,进行个人职业目标的合理定位。

因此,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极大的动力性,通过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人发展、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和现实需求,更易于被学生所接纳,从而内化为其职业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而不断努力。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其中,使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深度,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发展中需求,又达到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职场训练。一方面,要广泛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教育等,将谅解相结合,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载体和实践载体充分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场体验活动,更早、更全面的了解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形成“三位一体”(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真正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的学生类型,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其阶段性和系统性。如在一年级,主要进行养成教育,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二年级,主要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侧重进行生涯设计;在三年级,主要开展实践创新,进行职场训练,侧重拓展素质;在四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辅导,侧重择业、就业。虽然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但是每个阶段又彼此相通,互相补充。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渠道,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发掘个人潜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二者有着广泛的共通点,推动二者之间的融合,对于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通点

1.目标一致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两个任务,一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载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要进行职业环境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剖析,再结合自我剖析,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制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励和引导自己的个人行为,挖掘个人潜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社奉献会、服务人民的同时,全面实现个人价值。在此意义上来讲,二者目标是一致的。

2.内容互通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主要是向大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就是在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扬长避短,做出针对性的锻炼与提高,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生涯规划在道德和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互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的。

3.功能互补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和群体角度,培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上的共性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则侧重于从微观和个体角度,培养大学生在客观分析个人兴趣、性格、爱好、优势、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基础上,把兴趣爱好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设定恰当的职业目标,适时调整择业观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体现了职业生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个性特征。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功能上是相互补充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现状

1.学校重视不够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了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开足学时,进行教师专项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在实际中,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建设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改革措施,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存在着片面认识。

2.素质教育课程融合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说教过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一般是以讲座的形式出现的,切相对滞后。对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了和实际效果,缺乏针对性的实践。

3.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在大多数高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负责理论课的讲授,限于传统的说教形式,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对课程本身缺乏足够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将学生最关心的前途问题、就业问题、能力培养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三、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改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思考

1.充实教学内容

在高职思想政治了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紧紧围绕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个人理想的同时,及时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把大学生引向主动关注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轨道上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关系教师如何教,更关系到教师如何学的问题。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法,还课堂与学生,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程,做到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首先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师和职业规划教师两种角色的统一。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选拔精干力量或学术带头人,攻读相关专业,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论坛和交流活动,提升理论水平。回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制定科学的授课方案,一点带面,形成新思想、新思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任务更艰巨,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贴近学生,做出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惠红.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途经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言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分析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有效结合点,使得二者之间可以达到有效的连接与影响。因此,班主任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就必须要对二者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将从进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

二、进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意义

对于中职教育班主任工作来说,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思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而职业规划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指导,因此班主任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样看来,进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就十分有必要。

三、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稳定性

根据目前的中职学校发展现状来看,中职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稳定性的问题始终存在,这就会使中职职业教育很难得到良好发展。因为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社会职业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并且是十分不全面的,而且这种不全面的认识还存在着不稳定性。这样的现状就使得班主任很难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对班主任的相关职业指导工作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

(二)学生自我意识的极端性和迷茫性

班主任应该明白,在中职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都非常强烈,由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自我意识会出现极端性和迷茫性。一旦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这两个方面的特征,班主任就要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指导工作,避免学生因为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放弃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要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对意识的掌控能力。有的中职院校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教材,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迷茫。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班主任结合实际问题,找到学生自我意识的极端性和迷茫性产生的根源,保证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正常进行。

四、促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目前班主任教师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问题,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入手,解决目前的学生问题,实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发展。

(一)采用情景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班主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真地对待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目前社会就业的真实情况,来向学生展示就业的严峻形势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十分真切地感受到就业市场的残酷性,从而开始认真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二)利用榜样力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班主任还可以发挥职业榜样的作用,通过介绍一些本校毕业生就业优异的实例,来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榜样可以学习和超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真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课程内容,对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合理的纠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运用科学理论,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俗话说得好,科学理论才是指导实际的最重要的武器。那么班主任在解决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就可以运用一些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或者是市场经济理论,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理论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来制定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班主任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计划。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班主任必须要站在一个引领者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解答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使学生正确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发林,李婷婷.试论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传承,2009(05):48-49,125.

[2]尹婷婷.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09(07).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篇10

[关键词]血站;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的一项国策,稳步推行近33年,在不断完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中,使我国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分化,价值观趋向变化,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做好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就以血站计划生育具体工作,浅谈计划生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1计划生育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血站是非营利公益性的卫生机构,主要人员多为采供血医务工作者,80、90年代的新生代居多,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员工,也有农村计划生育漏洞出生的多子女家庭的员工,家庭环境差异;现有的用工制度下,编制外人员比重大,人员流动性较大,出现管理盲区多;社会风气和婚育观念的变化,离婚和再婚人员增加,难节制难管;新婚姻制度下,不易掌握到员工结婚和离婚的情况,信息不畅通;大龄女青年比例上升,同居不婚人员增加,婚育龄人员缺控。现在由于个体价值观取向的增强,绝大多数人表现出了一种力图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寻求尽可能兼顾的倾向性,希望通过为工作使个人价值最大程度地实现的鲜明务实取向,导致思想难统一[1]。此看这些婚育重点人群具有不确定、流动和隐蔽性的特点,不断增大计划生育监管难度。所以,在切合实际的计划生育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2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和手段,抵御旧思想、旧生育观念,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达到工作目的和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关键,它具有推动经济兴旺、文化进步、人类福祉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计划生育工作,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轴心点应为“以人为本”,我们应利用有效资源和方法,解决广大群众对国策计划生育的认识问题;让育龄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提倡优生优育,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2]。思想政治工作在计划生育中既是基础部分,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时,要依法管理,从妇女的角度出发,以理服人,遇到问题真诚的给予帮助,让育龄妇女主动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对计划生育的落实我们主要靠以理服人,通过通俗易懂的板块、简单的文艺表演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为育龄产妇讲解当今社会上的经济负担、政治负担、家庭负担等,对不同的人分别进行劝解与疏通,时刻把握住思想的脉搏,对症下药,使育龄妇女感受到整个社会与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3开展血站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3.1依法依规依制管理计划生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这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精神,更是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必须严格依法管理的根本。《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广州市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等政府部门的法规规章,指导管理好计划生育工作。以广州血液中心为例,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完善,党政一把手抓,专人负责管理,层级签订责任目标,及时收集计生和婚烟状况采集卡,公开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完善办事流程等。将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与依法行政结合,加强政策法规宣教,提前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杜绝依法处罚情况的出现。利用其他个别单位违反计划生育的典型材料,反面教育震慑员工莫触违法违规底线,令计划生育工作能顺利实施[3]。

3.2计划生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深入开展,主要依靠执行者,必须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者职业素养,具备丰富理论知识,高政策水平,解决新形势新要求下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能处理好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和职工利益的素质。做到敬党、敬民、敬业;做到廉洁、奉公、畏私;做到政治硬、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勤、能力强、实绩好。计划生育工作者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更好服务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者在执行工作前,首先要认真的学习血战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及深刻的思想内涵,随时掌握时事政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达到计划生育工作者要求的职业素养。学习相关法制法规,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全方位的为育龄产妇提供免费的政策,最后在计划生育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懂得管理,学会服务。

3.3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宣传作用

思想教育工作的宣传主要使员工依照现行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执行计划生育,贯彻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的方针。利用多媒体、橱窗和阅读资料等媒介,针对在编、编外和离退休人员,不同宣传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和管理信息,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预防妇科病症等科学知识,及时推介计划生育的新政策、新规定和新知识,提高员工依法生育思想意识、优生优育意识、避孕节育意识和目标人群健康意识,倡导男女平等的婚姻生育观念,进一步促进科学、文明和进步的人类繁殖发展[4]。在形式发展较快的今天,计划生育思想教育工作的宣传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局限在传统的老套方法,要与今天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新的思想工作要注入,用新的思维带动人、启发人,正确引导育龄产妇实行优生优育,自觉遵守国策。计划生育宣传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在服务、管理、实施等方面循序渐进,勇于创新。在宣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确切的落实在创新、实用、细致等方面,既要做到可行也要说服群众,态度诚恳,服务用心,努力赢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宣传工作切忌说空话,高效率办事,快节奏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每一位育龄产妇中[5]。宣传人员应有明确的奖罚制度,记录好个人的工作实绩,奖励制度完善,宣传人员工作干劲十足,取信于民,整套制度应完善,对于工作散漫,情绪消极的宣传人员应立即辞退或进行思想工作。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3.4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三实”

首先,要做到“实心”,必须从大局发展着眼,从员工的利益着手,用真心服务于员工,把话讲到心坎上,把事做到实体上,让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做深做稳。每一个员工有不同情况,每个育龄员工的思想、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背景等各有差异,需要分析、区别和细化,因人而异,摆政策、讲道理、说实情。有些流动性较大的,有重男轻女倾向的员工,设立为重点特别的服务对象,经常给予关心和优质服务,聊天中警示其行为损害群体利益的严重性,科学地讲清超生和B超鉴别孩子性别对自身造成的后果,在友好调节的基础上,和风细雨中了解心结和化解矛盾,达到改变员工的生育观目的,在以“员工满意”为标准,有节有度,有理有据,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放到实心为民尽责、为民造福上来。“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要做到掌握“实情”。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往往决定事的成败,准确把握计划生育政策导向、改革方向、吃透上级文件,做好各部门的情况调查,了解员工意愿,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将事半功倍。生二胎政策出台,员工关注度较高,我们及时把握了员工思想动态和愿望,在上级文件指导下,对符合给予政策支持和关爱服务,对不符合予以劝阻和耐心教育。有些未如愿生殖的生育妇女,多次流产的妇女,这些敏感人群,我们会细心找出问题的症结,出主意、想办法,做好思想安抚工作同时,我们普及科学生殖健康,寻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联系生育专家等关爱服务,尽力满足这些员工的愿望。我们在掌握“实情”下,把握好思想脉搏,实事求是地服务,计划生育工作才切合实际地更好发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有“实招”,计划生育工作繁琐细碎,工作要在运用有效方法和积累经验中,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把员工所需、员工所想、员工所困作为基础,将思想与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效统一,选对方法和载体,方法的灵活和统一,为谋员工之惠、解员工之困之行动,创新健康有序运行模式,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员工日常查环查孕查病,融入计划生育思想教育,提供相关健康咨询和防癌指引等,妇女生理和心理的关爱,在注入巩固的计划生育思想意识,这正是送上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利助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是惠民“实招”,更是从切入点和着力点,找到突破点和牵制力,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保障独生子女家庭权益、落实独生子女奖励金和保健费、定点就医医院、子女入托入学、医疗费等;保证妇科体检、慰问孕产妇、安排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等,让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和个人充分享受到政策的优待和优惠,让更多的家庭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6]。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责任感,真心服务,推动整体水平,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生育的思想工作与优质的服务相结合,一边抓思想工作,一边抓服务质量,人口的发展与计划生育需要相协调,与育龄产妇面对面接触也是实行计划生育的重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然是利国利民的国策,在新时期下,我们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要文化传承,与时俱进,将国情、民情、社情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注入计划生育工作强大力量,确实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英.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兰台世界,2013,2(12):129.

[2]谢欧珠.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做好护理工作[J].医学信息,2013,5(21):561.

[3]陈友华.机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新去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2):7-12.

[4]仝秀琴.浅谈怎样做好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15,2(17):52.

[5]杨继福.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思想工作要点分析[J].未来英才,2015,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