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十篇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十篇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2:58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之间的骨头出现了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关节攘外间骨折。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通常以1.5比1的情况出现[1]。目前,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多以手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提早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活动对象。研究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活动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在术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年龄均在55~82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男45例,女25例;所有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的原因有:出车祸20例、平地跌40例、其他原因10例。其中70例患者中伴有其他疾病的有5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1例、高血压14例、贫血及营养不4例、糖尿病13例、慢性支气管6例、前列腺肥大3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下部分:

1.2.1一般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初期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其次应当对患者实施特特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病痛。

1.2.2并发症的治疗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活动较少,容易出现褥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便盆位置的放置。臀部应当抬高,避免患肢出现内旋和内收。轻放便盆,避免患者变化将皮肤擦伤。患者平卧时嘱咐患者将下肢屈伸,将臀部抬高。必要时还应当在便盆边沿垫上布垫。护理人员还应将双手插入患者骶尾部进行摩擦。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还应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期间应注意患者患肢的温度、颜色以及感觉。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进行褥疮预防和深静脉预防护理措施之后,还应对患者进行坠积性肺炎以及消化、泌尿系统的护理。老年人咳嗽反射慢、痰不易咳出,因此,患者的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必要时还应知道患者在床上做振臂活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隔一段时间给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患者的消化。对于置尿管的患者,英嘱咐患者多饮水,清洁外,保持内裤的干燥。定期对患者进行换管和冲洗膀胱。在拔管时还应训练患者进行排尿训练。

1.2.3并存疾病的护理在患者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期间,患者同样在治疗其他的慢性疾病。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疾病护理。

2结果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本次研究活动70例患者中,65例顺利的通过了围手术期,其中5例在治疗期间引发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地患者康复、无伤残出院。

3讨论

近年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高龄群体的骨质变得更疏松。同时,由于有的患者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因此,我们认为,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期间,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本研究活动,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象。本研究活动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采取必要性的镇痛、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以褥疮等一系列的预防指导措施,防止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产生。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本次研究活动70例患者中,65例顺利的通过了围手术期,其中5例在治疗期间引发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地患者康复、无伤残出院。

综上所述,根据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伤残和病死概率。

参考文献:

[1]程凌燕,耿莉华.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2;18(12):2086-2088.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8(a)-0133-02

在临床中,糖尿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患者的病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累及其机体的重要系统及器官,极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1]。手术可诱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加患者发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对术后机体康复及生活质量等均存在不良影响。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骨折手术顺利开展,且可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2]。而围手术期护理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方面具有理想的作用,该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共70例主要分析将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观察对象均为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70例,所有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1例与14例;平均年龄为(63.39±3.06)岁;平均骨折发生时间为(2.89±0.84)h;平均糖尿病病程为(5.17±0.62)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63.41±3.09)岁;平均骨折发生时间为(2.78±0.92)h;平均糖尿病病程为(5.25±0.68)年。对以上两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均未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开展科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为所有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即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及饮食指导,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遵医嘱安排患者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其详细干预内容见下文所示:①由于骨折疾病发生突然,极易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详细掌握,并且结合其特征为其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将手术过程、方法、优势、治疗目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告知患者,同时向其例举治疗效果理想的案例,以此将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提升。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严格的监督,指导患者适当开展运动,并且手术前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记录,根据其血糖变化情况对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此外应当针对患者卧床治疗期间机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结合患者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完善,一旦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可结合其病情以及身体状况等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控制。②加强术前疼痛护理干预,避免患者的血糖水平受疼痛症状的影响提升,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于术前可通过耳穴疗法将患者机体的疼痛症状减轻,对其血糖水平进行合理的控制。③手术可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应激作用,患者术中的血糖水平可受手术的影响出现波动。医护人员应当将滴注胰岛素的专用静脉通路提前建立,术中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结合血糖水平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实时调节,将患者术中的血糖水平维持在7.0~10.0mmol/L之内。④术后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手术位置对其体位进行摆放,以减轻其机体疼痛感。对切口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对家属探视的次数进行限制,降低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力度加强,对其切口是否存在感染、红肿以及裂开等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对切口敷料及时更换,保持其干燥性。手术结束后1~3d内患者均以流食为主,术后4~6d则为其开展糖尿病饮食指导,将健侧肢体运动训练力度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以上两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前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观察与统计,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为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以(x±s)表示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与术前血糖水平等计量资料,并且用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术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的糖尿病发生概率伴随着生活质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出现明显提升的趋势,该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及较多的并发症,患者常有骨代谢紊乱情况存在,减少骨量及诱发骨质疏松,提升骨折发生的概率。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以后,其机体受应激状态的影响,血糖水平可进一步提升,诱发四肢乏力、代谢紊乱、烦躁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手术治疗可以加剧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情况,提升感染发生概率,降低患者骨愈合的能力,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极大。相关研究指出[3],将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力度加强,可以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在控制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将死亡概率降低,对患者机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

腰椎骨折主要是指发生在腰椎部骨折,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翻身困难、不能站立、运动障碍等,由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制约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腰椎股折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由此对患者的病情改善造成影响[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对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症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6例,年龄在1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岁,女性22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对所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对症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患者在实行手术后由于并发症的影响,导致其容易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产生恐惧、抑郁心理,由此容易降低其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到病情康复。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促使患者感受到温馨,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建议,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向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激励患者树立战神疾病的信心,从而促使及积极配合治疗,快速改善病情[2]。

1.2.2切口感染护理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感染情况,由此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个人卫生护理,对于手术部位应当进行消毒处理,尤其对是对于患有高血压、营养不良情况的患者要加强切口护理,以减少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1.2.3脑脊液漏护理患者术后要对其发生呕吐、头疼、恶心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同时安抚患者情绪,强化病情控制,从而维持患者的病情稳定。

1.2.4腹胀护理很多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由此导致其下地活动大大减少,新陈代谢缓慢,由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胀现象,影响到护理满意度。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忌辛辣,少抽烟,少喝酒,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减轻患者的腹胀,提高其护理满意度[5-6]。

1.2.5应激性溃疡护理此种并发症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危及其生命安全。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监控,给予其营养支持并及时补充血量,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差异较小(p>0.05)。对患者发生并发症护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差异较大(p

2结果

48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有19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有10例,出现腹胀的有11例,出现脑脊液漏的有5例,出现便秘的有3例,通过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其病情改善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3讨论

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性疾病,出现骨折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而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制约到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对症护理,患者的病情改善较为显著,由此可见,腰椎骨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加强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应当推广应用[4-5]。

参考文献

[1]俞霞,章海燕,吴旦.中药灌肠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及便秘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4(06):123-124.

[2]周燕,金佳佳,林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51(01):55-56.

[3]胡世俊.早期系统化护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中的应用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1,87(03):87-88.

[4]张海兵,王文军,易红卫.持续腰穿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61(11):28-29.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休克;急诊室护理

人体共分为24部分,多发性骨折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位发生骨折,常常合并脑、肺、腹腔脏器、神经、血管等其他系统损伤,发病突然、并且容易发生感染、休克等重症,血药及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1]。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压砸损伤、坠落损伤等,导致患者大量失血等,所以合并主要为失血性休克,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迅速的采取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纠正患者的休克[2]。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探讨急诊室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42.34±6.79)岁,伤后到就诊时间1~48h,平均(24.56±4.36)h。轻度休克26例、中度休克18例、重度休克16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3例、压砸损伤20例、坠落损伤17例。所有患者进入急诊室经过相应的诊断为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排除患者诊断不明确,以及受伤原因不明的患者,或者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再者就是患者同时还有严重的器官方面的损伤的都应排除。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紧急进入抢救室,根据患者基本病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配合手术治疗。首先进行全身病情评估,全身检测、及时控制出血和休克治疗。主要的护理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人工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尿量观测和中央静脉压的检测以及心理安抚等。休克纠正:首先及时止血、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合适的避免移动,严重者输血,尽量纠正生命体征正常。

1.3研究指标观察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恢复率、脏器损害率、死亡率、病残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取p

2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急诊室护理60例患者中有44例恢复,占73.33%,10例脏器损伤,占16.67%,4例病残,占6.67%,2例死亡,占3.33%。恢复率、脏器损害率、死亡率、病残率等在男性与女性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恢复率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为58.33%,明显低于

3讨论

多发性骨折是由人体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或者创伤后造成,起病快,危害严重,并发症较多,同时会危害多个器官组织损害,严重的威胁的生命安全,但是抢救过来,也会致残或者留下后遗症[3]。所以及时抢救和严格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主要在创伤后1h是抢救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主要为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4]。入急诊室最主要的措施不是治疗多发性骨折,而是及时对症治疗,纠正患者休克,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5]。所以合理的护理措施是现在探讨的重点。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急诊室护理60例患者中有44例恢复,占73.33%,10例脏器损伤,占16.67%,4例病残,占6.67%,2例死亡,占3.33%。恢复率、脏器损害率、死亡率、病残率等在男性与女性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率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为58.33%,明显低于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及其的重要,并且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更重要,老年人创伤后恢复较慢。

参考文献:

[1]张洪波,陈晓安.多发性骨折60例的急诊护理[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5):S3-S6.

[2]吴凡.多发性肋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5):773-776.

[3]徐爱香,陈哲,李竹,等.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7(16):146.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老年骨颈骨折;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74.5岁。导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原因:12例坠落伤,8例车祸,5例摔伤。患者在患病前有10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1.2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治疗,患者则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时,

(2)饮食护理。应该给予患者食用丰富果胶成分、粗纤维、高钙、维生素高、高蛋白等食品,让患者多饮水,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对于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为主。

(3)牵引治疗期的护理。确保患者的正确性,卧硬板床休息,患肢制动,穿“丁”字鞋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外旋,不侧卧,两大腿间放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患者的骨盆、躯干应在同一直线上,近端肢体和牵引方向呈现直线方式,不能够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较大重量会导致骨折无法全面愈合,较小重量则会造成骨折矫正出现畸形的情况,因此,应该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

(4)加强观察。①由于创伤刺激,可激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多巡视,尤其是夜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包括患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皮肤感觉,若发现患肢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2.2术后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术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2)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每30分钟挤压并记录,注意观察腹股沟、髋部和大腿外侧有无肿胀,防止引流液积聚于创腔。

(3)护理。术后6小时取仰卧位,患肢软枕垫高15-20cm,保持外展中立位,禁止患侧侧卧。必要时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

(4)患肢观察。注意观察术后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

(5)并发症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抵抗力、免疫能力均出现下降的情况,患者机体因为手术等原因则容易发生并发症等。①肺部感染: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呼吸道进行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切口感染:注意观察术后切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体温、血常规、血沉是否异常。③下肢深静脉血栓。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上述症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继发肺栓塞。④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肢体有无内旋或外旋,局部有无疼痛和异物突出感。

(5)褥疮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有着较为干燥的皮肤,且有着较差的外周血供,另外,由于患者有着较长的卧床时间以及牵引,则会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应该确保患者有着清洁的皮肤,床整无渣屑,每2―3小时帮助患者按摩皮肤以及翻身。

(4)如患者合并肾脏病、心脏病等疾病,应该对患者的尿比重、尿量、心律、脉搏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细致的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尿比重升高、无尿、少尿、心律不齐、胸闷以及心慌等情况时,则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对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控制输液速度在每分钟30~50滴为佳,每天控制输液量在1500―2000ml为最佳。

(5)糖尿病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血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对尿糖指标采用尿糖试纸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患者尿糖、血糖等指标,采用胰岛素合理的进行调整,确保血糖指标处于正常的状态[3]。

1.2.3功能训练

(1)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第1天,应进行股四头肌被动或者主动等长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患者在完成手术的48h后,除了锻炼肌肉的收缩能力,还可以通过康复机器对关节的锻炼进行辅助,活动锻炼有着较小的幅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角度,锻炼的速度应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患者每次锻炼为1h,3―4次/h。

1.2.4出院指导

(1)管理。嘱咐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患侧卧、不盘腿,3个月内不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

(3)功能锻炼。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做到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4)复诊。嘱患者每月复查1次,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0-02

髋部骨折(Hipfracture)为骨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包括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1]。髋部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走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为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为此病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做好对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9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6-88岁不等,平均年龄73.24岁,10例为髋臼骨折,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女各12例,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年龄73.96岁,8例为髋臼骨折,7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全部患者均因跌倒、碰撞受伤。

1.2一般方法为45例患者行全髋置换术,为3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根据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以上两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1.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2]处理与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涉及到的观察指标,用t检验进行对比,借助χ±s进行书面表达。检验校准:p

2结果

应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1.55±0.76)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2.10±0.79)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2.42±1.15)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5.38±1.57)d;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67±1.24)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9±1.84)d,经临床统计、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活动不便,接受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必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术前应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观察其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针对患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工作[3],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向其讲述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术前为患者提供易消化饮食,进行物、抗菌药物过敏试验,训练患者大小便,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感可耐受,应通过交流的形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患者对疼痛敏感,适度应用疼痛药物,此外,还应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较差的简单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趾间关节的伸屈运动,恢复较好的帮助其扶双拐行走。此外,应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4]。

本文研究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满足患者生理需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翠凤.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1,02(12):151-152.

[2]陈瑜婷,张萍,朱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6(15):31-33.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5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严重多发骨折的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3~5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9例,塌方2例,车祸7例。1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四肢骨折,颈椎、胸椎腰椎骨折,多发性软组织挫裂伤等。全部救治成功,治愈出院。

急救处理:①抗休克治疗:在固定伤肢的同时建立2~3条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导尿、监测生命体征,送检标本;②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加强头颅、心胸及腹部症状的观察,排除脏器损伤、脂肪栓塞、颅脑损伤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③早期实施患肢固定,以防骨折再错位,加重损伤引起反复出血,同时也可预防褥疮的发生;④防止脂肪栓塞综合征:通常发生在严重创伤,特别是脂肪含有丰富的长管状骨骨折,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瘀斑和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为特征[1]。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血氧饱和度。

疼痛的处理:疼痛会造成患者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影响情绪、睡眠及饮食。疼痛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加重组织灌注不足,使休克不易纠正。引起疼痛原因很多,除创伤、骨折引起患者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妥善保护好骨折肢体,保持制动、牵引和固定,合理应用镇静、镇痛药,以减轻疼痛。

舒适护理:护士应保持稳重、和蔼、忙而不乱,让患者感到安全、可信赖。在和患者沟通中,语言亲切、肯定,给患者信心和鼓励。处置环境整洁、安静,利用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0~25℃,湿度50%。护理操作轻柔娴熟,尽量避免搬动患者,检查包扎和托板等固定物,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保证患者的舒适,减轻疼痛。

心理护理:患者在心理应激反应中可产生多种不良情绪,诸如焦虑、抑郁、急躁、愤怒、恐惧、悲伤等,其中焦虑和抑郁最常见。从而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碍于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术前指导:①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施行手术的必要性。②手术可能取得的效果、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多发骨与关节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脂肪栓塞发生率高,在合并胸部损伤时更应注意。并向家属讲明有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避免因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③正确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④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正确的咳嗽方法,预防肺部感染。⑤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讨论

多发骨折以病情急、损伤部位多、伤情复杂、全身情况差、并发症多为特点,而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术前护理干预是降低创伤后危重并发症的关键。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术前护理干预,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对多发骨折患者,在病人的转运、检查、治疗等环节上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加大以后的护理难度。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只有充分认识患者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护理的难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做到早期预防,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106-02

踝部骨折(fractureofanklejoint)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发生。相关统计显示,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1]。间接暴力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因素,常常使踝骨形成外翻、内翻或外旋等,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常规体检手触将加剧疼痛[2]。踝关节骨折剧烈疼痛常常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3],因此,采取有效的骨折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12例患者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0月-2012年8月施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3±3.4)岁;其中55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关节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护理方法

1.2.1做好术前疼痛宣教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疼痛情况,适时给予关心安慰,告之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过分担心,使患者因疼痛所引发的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尽快消除,树立战胜骨折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

1.2.2术后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安全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认真倾听其对疼痛的描述,给予理解和安慰,对其疼痛程度及耐受力准确评估,以便对患者采用合适的镇痛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息,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

1.2.3镇痛护理(1)护理人员保持病室安静,温暖清新,灯光柔和,使患者术后回到病室有一个良好休养环境。护士人员及时将伤肢用垫枕抬高15°~45°,并调整患者的外固定石膏,敷料松紧度要适宜,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局部冷敷,30min~1h/次,4~6次/d;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活血通络药物或脱水剂,这样有利于改善伤肢血运和消除肿胀,减缓疼痛。(2)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给予吲哚美辛片、曲马多缓释片、吗啡等镇痛药物,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可给患者配置pCa泵进行镇痛,认真指导患者使用,并严密观察其使用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异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结果

69例疼痛消失,占61.61%;31例疼痛减轻明显,占27.68%;12例疼痛出现改善,占10.71%,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讨论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加,进行业余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很容易在一些运动中出现踝关节扭伤[4-5]。踝关节几乎承受着一个人所有的重量,是支持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关节,每天的活动量也非常大,如果不注意保护,受到损伤将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6-7]。另外,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上重下轻的结构,对脚踝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当人们踮脚的时候,脚往往会向内翻,这时脚踝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受力不平衡,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都很容易导致踝关节的扭伤。同时,许多患者脚踝轻微扭伤后,自己不重视,简单的休息后又开始日常活动[8]。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就会更加的不稳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容易再度扭伤。因此,发生踝关节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诊治,接受有效的治疗救护措施,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发生。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骨折损伤时,绝大多数患者还可能伴随着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翻或外翻导致的关节内软骨损伤等[9]。而无论是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同时处理关节内伴随的损伤,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瘢痕纤维粘连。又如在外踝骨折后,非解剖复位的外踝可能导致腓骨外旋和踝穴增宽,影响了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10]。各种残留的病变最终均可导致关节内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笔者的经验和国内外的文献中发现,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各种关节内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距骨的骨软骨损伤。此外,胫骨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关节纤维粘连、骨赘增生、金属内固定刺激关节面、下胫腓联合损伤等也常被发现[11]。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常见一些并发症,给术后护理提出新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踝骨骨折术后的疼痛给予专业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为术后康复提供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日趋成熟,对于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使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12]。但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常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阻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疼痛,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疼痛宣教,可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后疼痛正确评估,可以为制定镇痛措施及药剂、用药时间提供准确依据;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并有效消除骨折肿胀,预防关节血栓的形成。这些护理措施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抗疼痛耐受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骨折康复效果。因而,本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均得到较好控制,术后骨折恢复非常理想,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常会因创伤引发各类并发症,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术前、术后疼痛,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降低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痊愈率[13]。因此,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消除其不良心理,减缓疼痛程度,促进临床护理和治疗效果,能够使更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这些临床护理措施和经验值得大家共同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三莲,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24-26.

[2]蓝海心,乔正堂.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3(11):60-61.

[3]王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36):5523-5524.

[4]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8.

[5]于长隆.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3.

[6]姜尊平,孙仁光,梁彬彬,等.11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9,4(2):31-33.

[7]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19-427.

[10]沈曲,李峥,Gwen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11]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14):419-420.

[12]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91-02

肢(指)体骨折复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手术。骨折复位是20世纪中叶才发展起来的先进手术技术。现在,骨折复位已成为比较普及的技术,挽救了大量损伤严重或完全离断的指体。我国在不同类型骨折复位手术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骨折复位手术的目的,是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既要保证肢体活动自如,从而使其发挥原有的作用。而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也决定着骨折复位手术的成功率。现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36例骨折复位患者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评价,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36例骨折复位患者为研究对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岁。离断平面:36例患者共有40例部分离断,其中拇指近节4指,末节7指;食指近节5指,中节3指,末节5指;中指中节6指,末节4指;环指近节5指,小指中节3指。断指原因为电锯伤,刀切割伤、挤压伤、撕脱伤等。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即刻对患者伤口进行简单包扎,清理断肢污秽,建立静脉通道,断离肢体应冷藏保存,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外用塑料袋包扎,周围置冰块,断离肢体禁忌直接浸泡在冰块或冰水中。患者入院后,陪同患者做一些常规检查,尽快做好补液,皮试、备皮;热情安置好伤员,鼓励患者将心中的担忧恐惧说出来,使患者解除不良情绪,正确认识伤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心理护理

肢(指)体骨折患者多为青壮年,意外发生的伤残,使患者在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所谓情绪危机,此时患者对前途极度恐惧,害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情绪明显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3术后护理

1.3.1护理环境

要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控制探访人员,防止交叉感染。病房要经常消毒,最好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左右,病房湿度控制在65%左右,室温控制在25度左右。根据患者需要可以用60~100w烤灯照射保持局部温度,灯距30~50cm,并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距离以免引起灼伤,如温度过低使血管痉挛阻碍血液循环,过高则加速组织耗氧代谢。

1.3.2饮食与护理

饮食方面,尽量使用高蛋白、高能量、粗纤维以及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方面,术后患者要卧床10天左右,卧床时切忌下地或做起、大幅度翻身等。此外,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勤于将患肢稍微向外伸展,并尽量使用软枕垫高,以便于静脉的回流,减免患肢肿胀。最后,禁止让患肢侧卧,防止压迫而影响动脉的供血。

1.3.3病情观察及护理

观察要点包括意识表情、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组织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色泽与丰满程度、尿量变化。术后病人应每10~15分钟观察呼吸、血压、神志、皮肤黏膜的色泽1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补液、输血以纠正贫血及休克。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皮下、结膜下及眼底有无出血点,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抢救。

1.3.4应用药物观察

为防止患肢出现感染,避免血管痉挛或者血栓的形成,骨折复位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合理使用抗凝药、抗生素等药物。密切观察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副反应,比如低分子的右旋糖苷药物,可引发全身瘙痒;山莨菪碱药物滴注过快,将引发排尿困难或者脉搏增快等现象。若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必须马上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5加强功能锻炼

骨折复位手术后,必须及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活动的力和度,比如,术后第5天起,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手腕,每日3小时。术后第14天,继续主动运动各个正常关节,每日3小时。术后第90天,着重训练患肢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确性,如拍球、投球、接球、投环、用匙、用筷、写字及梳头等,并且训练两手协同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2结果

本次研究中36例患者40例部分离断,其中2指因术后并发动脉危象、1指并发静脉危象经治疗无效而坏死,其余患者骨折复位均成功,成功率达92.5%。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愈合。出院后门诊随访4~6月,功能恢复良好,基本上不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并可参加工作。

3讨论

骨折复位手术的成功率、术后肢体的成活与否,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术后医护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骨折复位手术的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骨折复位手术成功率达92.5%,说明精致的护理措施与正确的病情康复指导,是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条件,能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广瑛.应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11)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一般常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以50~70岁者为最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轻微跌倒即可发生骨折。从高处坠跌、暴力直接打击、碾压、车辆撞击等都可造成股骨颈骨折,该部位血运较差,若骨折处理不及时、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周期短、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但如果在术后护理不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本文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为护理事业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74.55±4.79)岁,病程2.3~4.0d,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76.43±3.85)岁,病程2.1~4.0d;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因糖尿病会对本组研究指标有影响,所以伴有原发性糖尿病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皮肤护理等[2]。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2.1一般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观察组的患者主要进行预见性的临床护理,其中主要包括:(1)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2)心理干预的预见性护理,大多数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于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预见性的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里疏导,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影响手术治疗[3];(3)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常需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因此医护人员术后要预见性的为重症患者准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1.2.2.2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后留置尿管期间适量饮水促进排尿[4],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进行尿道口抹洗2次,尿管保持通畅,及时清倒尿液,每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能高于尿道口,观察尿液的颜色、有无沉淀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患者麻醉清醒后尿管进行夹管定期开放,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早拔除尿管。

1.2.2.3预防术口感染术前做好术口皮肤准备工作,避免术口部位皮肤破损,术前需要预防用药的患者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5];在患者回病室前,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为患者更换床单;术后保持术口引流球处于负压状态,及时清理引流球内的血液,定时由里向外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如出现术口敷料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1.2.2.4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疗法、主动咳嗽方法,对老年体弱患者,护理人员每天行拍背治疗2~3次,方法:手掌呈弓背空心状,由外到内,由下至上顺着肺支气管位走向进行拍背,3~5min/次,拍背完毕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3~5声。

1.2.2.5预防假体脱出的护理措施术前与患者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让患者认识到术后预防假体脱出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注意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外旋、内收;指导患者床上进行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6]。训练时要注重力度不宜过重,循序渐进地进行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首次离床活动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用力过猛牵拉假体造成脱出。

1.2.2.6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一般术后1~4d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期,尽早进行积极干预预防是重要护理措施,为了促进患肢血液回流,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抬高约15°,但要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腘窝处[7]。术后5~7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加强对抗凝的治疗;密切观察术肢水肿情况、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每天测量术肢腿围。术后早期下肢平行移动训练:下肢伸直,进行辅助或主动地在床面左右移动,使大腿内外侧肌肉有紧张感为度。术后1~5周根据病情助患者床上坐起,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展运动,髋关节內收外旋练习;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多进食猕猴桃、橘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0±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5±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年化比例提高、国内人们未能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活动及反应能力下降等特点,临床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明显增加[8],所以临床上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由于术后患者活动量少、卧床时间较长,在这个期间如果护理不当,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住院期间患者的治疗费用。

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及限制活动等原因,再加上手术前通常需要插尿管,对尿道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术后出现尿路感染机会比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些,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作为主要的预防对象,无泌尿系统原发疾病出现的尿路感染一般为外源性感染。本组研究对象中针对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使用预见性预防尿感染措施,效果良好。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肺部运动减少,肺部分泌物容易下坠到肺的下部,再加上行此手术的患者多数是年老体弱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就更加容易引起下肺部的感染。观察组患者通过进行主动运动和护理人员协助有效拍背的方法,从而有效切断坠积性肺炎的成因,达到降低其发率的目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等都是影响术口感染的因素,本组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均增加了对术口感染的干预措施,所取措施均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一般主要有手术的入路、外展肌力的大小、髋臼假体的位置及术后康复护理等,如果术后未能采取正确的翻身方式,使患者大腿、臀部及腰部不处于同一轴线,极易造成假体滑脱,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这类患者髋部肌肉群相对比较松弛,再加上选择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的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臀中肌、股骨外旋肌群给予切断,使关节囊后方结构遭到破坏,关节囊稳定性降低,因此术后易发生脱位[9]。针对这一原因,观察组患者术前就加强了卫生教育,取得患者的配合,本后加强了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护理人员在翻身的过程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比较严重而且难处理的一个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预防术后患肢血栓十分重要。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观察组针对深静脉血栓成因,指导患者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食品,有利于保护血管,及早采用药物干预降低血液黏稠度,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肢血液循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11]。

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及时预见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症状未显现前进行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和预见某种症状,并具有针对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早期实施、定时进行,使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长久性和高效性等特点[12-13]),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对并发症的产生进行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临床基础护理中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证明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选择正确积极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若冰.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4):100-101.

[2]薛彩云,刘娟.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72-73.

[3]王艳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9):64-66.

[4]门宏伟.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165.

[5]颜芝.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61-162.

[6]申岳林.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304-305.

[7]蔡明芳.老年股骨骨折104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3):210.

[8]牛培君.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8,19(12):75-76.

[9]王华国.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63-764.

[10]张宏,朱光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43.

[11]李想,田玉智,顿丽亚,等.预见性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45-46.

[12]郑晓莉,刘建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住院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J].临床护理杂志,2005,4(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