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6:09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1

关键词:林业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1、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

林业建设发展要注重环保促进作用的时间,通过人工发展林业来解决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并在基础工作中形成先进的管理体系。低碳理念在林业建设阶段提出后,得到了广泛应用,林业建设属于公益性的项目,但在建设与后期养护阶段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制定经济目标对森林健康生长是十分必要的。在低碳经济理念中,注重协调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管理,相互促进进行,减少林业建设以及发展阶段的排放量,形成低碳发展体系。这一目标制定能够帮助节省资金的使用量,林业发展区域内获得更合理的经济收益。

2、林业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低碳经济理论基础是环境治理以及林业优化发展。林业管理部门会基于低碳理念基础上来做出宏观调控,优化林业发展的可支配资源,是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使用发展计划。所指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确保目标在基层中落实能够更加高效,并且林业发展区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这样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决,是实现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也因此得到了林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经济协调发展得到了更好的落实。林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保持或扩大森林面积,保持或增加林地或景观层面的碳密度提高,林产品异地碳储量,促进工业产品的燃料替代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减排增汇潜力。因此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二、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1、建设森林城市

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污染。众所周知,我国的空气环境并不理想,并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树木具有空气净化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到达环节环境污染的目的。城市建设对木材资源的使用需求也是十分大的,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落实,能够帮助缓解资源匮乏的现状,形成更科学的资源发展形式,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林业发展,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森林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建设为手段、造林绿化为主导,将城市森林从森林扩展到绿地、园地、湿地、水系,通过江河绿色廊道、铁路森林带、环城高速公路森林带、城市组团隔离森林带、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城市绿地公园、单位绿地系统、城市立体绿化等城市森林绿地系统建设,构筑城乡融合的森林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同时,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选用和营造乡土乔木树种、高固碳树种及花草,以增加城市森林绿地系统的Co2吸收能力,发挥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强大的碳汇功能。

2、建设低碳林区

在开展林业建设任务时要结合地方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进行,包括人口基数,环境现状等。再次基础上所制定的林业经济发展计划才是真实有效的,能够得到落实。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能源发展低碳化、经济发展低碳化、技术发展低碳化等基本途径,建设一批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低碳林区。低碳林区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林区公众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对林区的低碳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鼓励使用环保交通工具,推行可持续发展型设计和建筑,提倡消费低碳产品,引导居住公共住宅,发展和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倡导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措施,建设与发展低碳林区。

3、建设低碳林业产业

低碳林产加工业。按照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要的求,积极开发推行应用能源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依据林业低碳经济理念,发展高新技术林业产业和精深林业加工业等环境友好型的林产加工业作为实现林业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同时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林产加工业,重点抓好木浆造纸、人造板、灌木饲料加工等林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物耗,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企业,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森林旅游业。林业具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游憩林业,营造景观生态林,形成以森林公园为龙头、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把森林生态旅游业做强做大成林业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应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要求,规划森林生态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开发和建设绿色餐饮业、绿色建筑(住宅/宾馆)、绿色宾馆用品、旅游纪念品制造业等低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此外,生态林业系统设计、规划和咨询业,生态林业系统管理和技术服务业,生态林业科学研究产业等也都是建设林业低碳经济的低碳林业产业。

4、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业生物质能源既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又具有来源可再生、生长过程环保等优势,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代表着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未来(程序,2009)。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是实现林业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森林植物从种植到最终焚烧的全生命过程中,可实现Co2的投、产平衡,具有“碳中性”特性(Co2的净排量为0),且林业生物质燃烧时获单位能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只有化石能源的1/8左右,是典型的低碳燃料。据统计,我国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生物质废弃物约1.4亿t,林木修枝等产生的生物质有1亿t,树木果实和天然树脂有200余万t,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6500万t的石油能源。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林业生物质能源,推进林业低碳经济发展。

5、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的资源属性和对应的商品属性逐渐被大家所认知: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远远大于其所提供林木的经济价值。由于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潜力大、易操作、见效快、成本低等优势,是目前碳汇项目中的首选项目(黄东,2008)。森林碳汇交易作为一种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可解决国家现存森林生态补偿融资难、负担重的问题,理顺森林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并可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商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深入开展森林碳汇交易,促进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劼,何友均,李忠魁,于天飞.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世界林业研究,2012(08).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森林既是吸收碳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林业部门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入学习挖掘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促进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1.林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二、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1.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万亿t的Co2,其中1.15万亿t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大力开发与森林相关的生物质能源,建立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据统计,我国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生物质废弃物约14亿吨,林木修枝等产生的生物质有1亿吨,树木果实和天然树脂有200余万吨,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6500万吨的石油能源。一种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可解决国家现存森林生态补偿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对理顺森林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商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程序: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9,17(2)

王春峰: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低碳经济下的林业选择[J].世界环境,2008(2)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基建工程;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1引言

目前来看,随着世界发展速度加快,因此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比如资源浪费、全球变暖、持续消耗等,导致资源种类不断减少,这就使得各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朝被改变,并且朝着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等方向发展下去。从程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于城市发展与形象地反映情况的一面镜子。目前来看,我国基础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低碳技术所带来的限制以及成本制约、人员低碳意识薄弱等多种情况影响,同时也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审核不到位等,促使我国经常性地出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情况,不仅会对城市人民健康生活造成影响,也使得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的路更好落实低碳经济理念,达到低碳节能目的,成为一项烦琐且艰巨的任务。

2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将发展与稳定作为两大重点目标,由此建立的全新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主要是利用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重构、制度革新等方式,减少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木材、煤炭、石油等多个资源所带来的消耗情况,并且使得能源的效率得到提高,确保低污染能源、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取得发展建设与保护全面丰收的新局面,促使环境社会生态更好地发展下去。低碳经济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地位,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可以更好地节约成本,低碳经济主要是强调高能耗、高浪费的节约情况,随着资源价格不断升高,资源日益紧张,通过推行低碳经济,可以保证市政工程及成本得以节约,促使施工单位与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收益。

3低碳经济的行业价值

基础项目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理念在行业应用与实践方面,都存在较高的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低碳经济理念可以对于基础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并且有效地降低能源所出现的消耗问题,避免出现过多的环境污染以及带来危害,避免对于市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更好地缓解城市环境和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为城市开展基础项目建设,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除此之外,随着当前全球资源更加紧张,资源价格高涨,导致基础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成本不断上升,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能够发挥其所具备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高效能、低能耗等特点,由此能够减少基础项目建设工程所需的应用成本。低碳经济具有系统性作用,在管理、技术、资源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较高的作用,不断能够不断地提高基础项目建设工程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

4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与低碳经济不符的问题与主要表现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人们积极的鼓励与倡导,社会各界可以更好地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基础工程建设施工也牢牢的跟随其发展的步伐,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良好的成就,但是因为受到低碳理念的影响,未能得到全面地落实,同时也受到低碳技术限制、成本制约、施工人员低碳意识薄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审核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仍然会表现出多个与低碳经济难以相吻合的表现问题。4.1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导致低碳经济理念无法得到落实。意识作为先行动的先导,目前来看,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未能对其有着较高的认识,企业的高层主管、施工人员、监管部门等对于低碳工程意义未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加上人们传统思想带来的影响,比如先浪费、后节约和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理念,这就对于我国大众推行低碳经济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并且也使得低碳经济理念难以在基础工程得到落实,同时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主管单位与监管部门未能对于低碳经济理念进行高度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做好全方位的指导工作,导致在基础工程建设当中,低碳经济理念难以得到应用与推广。4.2受到成本因素制约,在选择材料时缺乏低碳化理念。在低碳经济推行的前提之下,要求人们采用绿色节能、低污染的材料。目前来看,市政工程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经常会陷入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因为受到资金成本所带来的限制,所以质量普通的材料与低碳材料相比,价格更加便宜,所以只要这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合理,那么他们就会选择这些质量较次的材料。从短期治疗效果来看,虽然较为合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后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并且难以符合当前城镇环境改善提出的各项要求。低碳材料具备污染小、能耗低等多个优势,在后期能源投入与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低碳技术未能得到全面的普及,能源有着较低的利用效率。目前来看,因为受到技术、人才缺失、科学技术发展因素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除此之外,基础工程建设单位未能对于低碳经济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就导致低碳技术难以得到普及,以及未能得以充分地使用。除此之外,因为使用一些落后的技术,推广的新技术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这就使得未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导致大量资源被不断地浪费,污染物与废弃物无法达到排放所提出的要求,不断增加污染成本,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5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低碳化解决对策

5.1不断推广绿色施工理念。从基础设施寿命周期性角度来看,绿色施工作为工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对于工程项目成本与资源的节约带来更多的便利。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建筑单位如果能够将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落实到施工当中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确保施工的设备与材料质量更高,同时也能从根本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地去阻止技术能耗过高或者施工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环保性能的施工工艺,并且对于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通过对于全新的施工设备做好科学化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设备经常在生产第一线,那么就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维修计划与保养计划,并且针对这些有着较高能耗的机械设备,做好及时的维修与改进工作。从根本角度入手,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所具备的排放量,并且使其对周边有着更低的影响。5.2不断提高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开始之前,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一个具备最高可行性的方案,并且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施工设备配置情况、原材料的运输与采购等,做好解决问题。二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动工之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对于项目施工次序做好规划,并且对于施工进度完成情况,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将施工中的成本支付与签证等落实到实际当中来。但是在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后期的决算工作和审计工作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各种项目地交付文件等,确保低碳经济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同时也需要确保各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维持基础工程建设日后得以良好使用打下扎实的基础。5.3将合理化施工技术加入其中。从低碳施工技术角度来看,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并且降低施工污染,成为当前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项目低碳施工技术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水资源再生、再利用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太阳能技术、生物智能系统等几个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从工程项目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环保设备,通过利用这些施工工艺,更好的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提高的问题,由此可以保证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得到更好的落实,并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5.4树立低碳意识。在当前基础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其中。作为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做好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低碳建设目标,并且确保低碳文化可以深入到企业施工的各个方面。在保护环境前提之下,通过开展基础建设工程工作,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协调地发展下去。5.5推广低碳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想要达到高效能、低能耗这一目标,在基础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碳化施工技术,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理念与技术未能落实到施工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始终,但是各大企业已经开始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并且通过对于低碳技术进行开发,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能够使得低碳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并且有效地节约成本,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项目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理念在行业应用与实践方面,都存在较高的价值。当前人类面对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等多种问题,因此就要求各国将低碳经济理念与技术得以充分的利用,并且将其落实到各行各业当中来。在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也不例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施工随处可见,并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是否健康与稳定。基础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发展与形象的一面镜子,更是城市功能不断丰富、扩大范围的主要工具,低碳经济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当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将该理念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对于生态环境和城市社会环境进行改善,具有更加有效地作用。除此之外,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经济理念,也能有利于打造我国由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确保生态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并且构建更加和谐的新社会,保证社会发展进程与人们生活处于一个同步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柏江源.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办法[J].经济师,2020(11):287~288.

[2]张敬伟.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市政工程管理分析[J].市政技术,2020(S1):27~29.

[3]张文超.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20(6):202~203.

[4]常昊.Y镇石墨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4

关键词:施工管理;基建工程;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1引言

目前来看,随着世界发展速度加快,因此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比如资源浪费、全球变暖、持续消耗等,导致资源种类不断减少,这就使得各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朝被改变,并且朝着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等方向发展下去。从程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于城市发展与形象地反映情况的一面镜子。目前来看,我国基础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低碳技术所带来的限制以及成本制约、人员低碳意识薄弱等多种情况影响,同时也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审核不到位等,促使我国经常性地出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情况,不仅会对城市人民健康生活造成影响,也使得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的路更好落实低碳经济理念,达到低碳节能目的,成为一项烦琐且艰巨的任务。

2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将发展与稳定作为两大重点目标,由此建立的全新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主要是利用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重构、制度革新等方式,减少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木材、煤炭、石油等多个资源所带来的消耗情况,并且使得能源的效率得到提高,确保低污染能源、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取得发展建设与保护全面丰收的新局面,促使环境社会生态更好地发展下去。低碳经济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地位,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可以更好地节约成本,低碳经济主要是强调高能耗、高浪费的节约情况,随着资源价格不断升高,资源日益紧张,通过推行低碳经济,可以保证市政工程及成本得以节约,促使施工单位与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收益。

3低碳经济的行业价值

基础项目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理念在行业应用与实践方面,都存在较高的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低碳经济理念可以对于基础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并且有效地降低能源所出现的消耗问题,避免出现过多的环境污染以及带来危害,避免对于市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更好地缓解城市环境和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为城市开展基础项目建设,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除此之外,随着当前全球资源更加紧张,资源价格高涨,导致基础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成本不断上升,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能够发挥其所具备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高效能、低能耗等特点,由此能够减少基础项目建设工程所需的应用成本。低碳经济具有系统性作用,在管理、技术、资源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较高的作用,不断能够不断地提高基础项目建设工程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

4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与低碳经济不符的问题与主要表现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人们积极的鼓励与倡导,社会各界可以更好地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基础工程建设施工也牢牢的跟随其发展的步伐,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良好的成就,但是因为受到低碳理念的影响,未能得到全面地落实,同时也受到低碳技术限制、成本制约、施工人员低碳意识薄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审核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仍然会表现出多个与低碳经济难以相吻合的表现问题。

4.1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导致低碳经济理念无法得到落实

意识作为先行动的先导,目前来看,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未能对其有着较高的认识,企业的高层主管、施工人员、监管部门等对于低碳工程意义未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加上人们传统思想带来的影响,比如先浪费、后节约和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理念,这就对于我国大众推行低碳经济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并且也使得低碳经济理念难以在基础工程得到落实,同时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主管单位与监管部门未能对于低碳经济理念进行高度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做好全方位的指导工作,导致在基础工程建设当中,低碳经济理念难以得到应用与推广。

4.2受到成本因素制约,在选择材料时缺乏低碳化理念

在低碳经济推行的前提之下,要求人们采用绿色节能、低污染的材料。目前来看,市政工程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经常会陷入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因为受到资金成本所带来的限制,所以质量普通的材料与低碳材料相比,价格更加便宜,所以只要这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合理,那么他们就会选择这些质量较次的材料。从短期治疗效果来看,虽然较为合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后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并且难以符合当前城镇环境改善提出的各项要求。低碳材料具备污染小、能耗低等多个优势,在后期能源投入与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低碳技术未能得到全面的普及,能源有着较低的利用效率。目前来看,因为受到技术、人才缺失、科学技术发展因素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除此之外,基础工程建设单位未能对于低碳经济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就导致低碳技术难以得到普及,以及未能得以充分地使用。除此之外,因为使用一些落后的技术,推广的新技术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这就使得未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导致大量资源被不断地浪费,污染物与废弃物无法达到排放所提出的要求,不断增加污染成本,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5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低碳化解决对策

5.1不断推广绿色施工理念

从基础设施寿命周期性角度来看,绿色施工作为工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对于工程项目成本与资源的节约带来更多的便利。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建筑单位如果能够将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落实到施工当中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确保施工的设备与材料质量更高,同时也能从根本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地去阻止技术能耗过高或者施工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环保性能的施工工艺,并且对于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通过对于全新的施工设备做好科学化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设备经常在生产第一线,那么就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维修计划与保养计划,并且针对这些有着较高能耗的机械设备,做好及时的维修与改进工作。从根本角度入手,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所具备的排放量,并且使其对周边有着更低的影响。

5.2不断提高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

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开始之前,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一个具备最高可行性的方案,并且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施工设备配置情况、原材料的运输与采购等,做好解决问题。二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动工之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对于项目施工次序做好规划,并且对于施工进度完成情况,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将施工中的成本支付与签证等落实到实际当中来。但是在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后期的决算工作和审计工作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各种项目地交付文件等,确保低碳经济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同时也需要确保各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维持基础工程建设日后得以良好使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5.3将合理化施工技术加入其中

从低碳施工技术角度来看,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并且降低施工污染,成为当前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项目低碳施工技术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水资源再生、再利用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太阳能技术、生物智能系统等几个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从工程项目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环保设备,通过利用这些施工工艺,更好的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提高的问题,由此可以保证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得到更好的落实,并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5.4树立低碳意识在当前基础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其中。作为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做好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低碳建设目标,并且确保低碳文化可以深入到企业施工的各个方面。在保护环境前提之下,通过开展基础建设工程工作,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协调地发展下去。

5.5推广低碳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想要达到高效能、低能耗这一目标,在基础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碳化施工技术,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理念与技术未能落实到施工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始终,但是各大企业已经开始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并且通过对于低碳技术进行开发,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能够使得低碳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并且有效地节约成本,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路运输;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也是经济社会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交通运输业投资越来越大,交通网是否完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在其高速发展的今天,必然带来一定负面作用。特别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及过量消耗化石燃料。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交通工具2006年石油消耗比重已增至60.5%,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超过62%。近年来,全球Co2排量增加了13%,其中交通工具碳排放所占比例较高,已经达到了1/5。为此,大力发展低碳交通运输,能够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员。笔者本着经济发展的目标,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对多方面公路运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根据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实现我国公路运输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1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

传统运输为我国公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建设公路时所需自然资源较多,运输环节同样也需消耗大量能源,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污染环境,这样就会对低碳公路运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制约公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发展低碳公路运输时,必须全面了解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1.1经济因素物质生产、流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生产与原材料、能源息息相关。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为完成物质生产、流通,必然需要公路运输。地区之间物资流通量的增加,也会带动公路货物量的增多,进而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是公路运输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利用税收投资建设公路基础设施,而经济的发展促进税收的增加,间接性也促进了公路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公路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且相互影响、共同进步。1.2环境因素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的直接原因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而公路运输也是造成此类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如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进而对自然、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在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公路运输成为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因素。如汽车鸣笛、项目施工等,长期噪声污染将对人体听觉神经造成严重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完全失聪问题。

2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以低碳公路运输发展影响因素为依据,适当添加当前公路系统自身发展情况,并与相关文献相结合,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

3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3.1建立、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

公路运输在法律法规的约束及政策的引导下,正逐步转变为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且做到总量、结构、质量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应将公路运输的基础、先导及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可靠依据,且最大限度向低碳绿色公路运输发展方向迈进。其一,低碳经济公路运输发展中,应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加以明确,各级交通部门是促进公路运输发展的职能部门,推动公路运输发展其工作职责,要求充分结合公路运输特性,以“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各个部门做好配合、协调工作。其二,严格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对我国公路运输有关规律规范进一步完善,加大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与时俱进。

3.2制定合理的公路运输发展规划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路运输必须以国家发展战略为主导,从大局出发,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制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的规划。除此之外,在满足“适应交通需求、改善公路网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公路运输发展规划还应对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形态、区域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要求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低碳公路网建设中,还应对其规模问题加以重视,要求公路网建设规模必须与地区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符,必须在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还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建设公路基础设施时,应做到公路网整体规划科学、有效、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公路网价值展现出来,才能实现高效运行。

3.3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及改变运输增长方式

公路运输发展与资金使用密不可分,因建设周期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同样改革运输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完善等都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低碳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公路运输持续发展,在财政支撑的前提下,应对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扩宽,加大投资力度。公路运输业增长方式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一致性,都是以“粗放型”为主,换言之,就是通过破坏环境、消耗资源的方式发展公路运输。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为达到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投入大量资源,以此达到公路运输规模逐步扩大的目的。从其增长方式来看,公路运输发展方式能耗、投入较大,但效率不足。为实现低碳公路运输,应改变公路运输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综合能力,实现能源消耗有效减少。

3.4降低公路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

(一)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第一,转变当前客运形式,从道路公交转变为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辅助的综合客运体系。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及污染小是轨道交通的主要优势,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完善,可降低公路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第二,快速公交优先发展的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是公共交通拥堵时间有效缩短、空气污染有效减少的重要途径。在市民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应鼓励市民公交出行,降低私家车带来的空气污染。第三,道路绿化率适量增加,也是环境污染得以有效缓解的重要手段。(二)改善货物运输。据相关数据显示,与公路运输的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相比,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要高出很多,在经济增长方面货物运输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此,改善货物运输方面,应尽可能降低运输货物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方面过度浪费资源,同时,也可达到货物运输量增加、货运次数减少的目的,最后实现污染排放量大幅减小。除此之外,还可加大多式联运开展力度,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综合利用,实现运输效率全面提升,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发展碳汇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1.1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1.2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1.3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

低碳发展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2低碳经济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已成为全世界发展的共识。我国在实施低碳经济中确立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这既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更是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林业发展,更加准确的定位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在实施低碳经济中履行好这一重大使命。林业定位将面临新的调整。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林业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将会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会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上,林业的功能和内涵将会不断拓展。一是林业问题已成为国际“碳博弈”中的重要筹码,我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抢占制高点,必须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以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外交舞台的话语权;二是由于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关系到碳汇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林业将作为区域环境容量的保障,决定着区域经济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质量;三是林业也将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保护好森林,就是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相关政策需加强研究。国家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因此,建议:一是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财政支持林业的力度;二是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把森林作为环境容量条件,来决定区域开发强度和功能定位;三是研究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问题,由发达地区向森林质量高的山区、林区购买碳排放。研究以“碳交易”为导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四是建议实行更加严格的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减少毁林造成的碳排放。社会对森林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高。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唤醒了全社会对森林的关注。要因势利导,把民众对森林的关注引导到促进林业发展上来。一是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建立或捐助“绿色基金”或“碳汇基金”,用于我国的营造林事业;二是研究计算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碳足迹”,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捐助支持森林培育和保护,消除自身的“碳足迹”;三是把义务植树活动与公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消除“碳足迹”直接联系起来;四是在“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中,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森林资源培育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我国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增加森林碳汇,决定了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防护林、退耕还林、城市森林、平原绿化等建设力度;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强化森林健康理念,加大低效林改造,提高现有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和生态功能;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减少毁林和林地退化。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减少火灾、病虫害等森林灾害。林业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除了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外,林业的碳封存、碳替代和碳保存功能也为林业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一是竹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竹子生长快,固碳能力比林木强,符合可持续利用原则。竹加工已实现全竹利用,产品应用各领域,以竹代木、以竹胜木正成为可能,竹化学利用的产品市场也很好。二是耐用木质产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发挥林木的碳替代功能,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水泥、钢材、塑料等能源密集型材料。以木质林产品替代这些材料,不但可增加陆地碳贮存,还可减少生产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前景广阔。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降低碳排放量。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每年还有可利用枝桠剩余物燃烧发电的能源量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据张齐生院士研究的成果,每吨木材加工剩余物、废旧木材可发电900度,并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木炭和生物质提取液。

建设碳汇林业,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在“十二五”时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培植绿色产业体系,引导绿色消费,为应对经济危机,为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伟华,张宏玉.CDm下的森林碳汇项目给我国林业发展带来的机遇[J].生态经济,2009(5).

[2]田明华,王东亮,程宝栋.中国木地板企业开展森林认证的思考[J].林产工业,2008(6).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低碳作物生产;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138

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焦点。而低碳农业产业的构建于发展是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推行低碳作物生产作为重要战略内容。本文作者积极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产业概念与意义,探讨低碳作物生产有关的技术,有些观点可能不具体,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正,使本篇文章更加完整。

1低碳经济

1.1内涵

对低碳经济进行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大体上是从社会资源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应用等方向对其进行思考与研究。而实际上,低碳经济就是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在发展进程中结合的产物,在物质循环与碳平衡理念的辅佐下,对人类碳排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以后,提出标准,那么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仅仅考虑经济利益取得的情况,而且极关注“环境―社会―人”之间发展的协调性。

1.2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气候,管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号角吹得愈发响亮,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控气候变化的趋势,改善地球生存面貌;使产业结构发生转型,践行“科学发展观”路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结目标;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能耗量,最终完成小康社会的构建工作,为社会、人类创造财富。

例如,浙江省杭州华辰国际酒店,其在经营方面践行了“低碳”的路线,例如变频器在每个机房中都有安装,保证了酒店时刻处于恒温的模式中。这样的经营达到了低碳经济的效果,不仅仅使华辰国际酒店省电率高达30%,同时也给客人带去了舒适的感觉。目前浙江省绿色饭店有328家,在全国居于首位,达到了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尤其是华辰旅业中水泵变频节电、照明智能节电、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低碳农业

在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第8期)有“低碳农业经济略论”,该论文也因此成为“低碳农业”产生的源头。此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的对策”一文中也做出这样的表示:只有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多变气候的能力,这样农业总产值才不会受到影响,也会落实持久、平稳发展的战略计划。其实无论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还是普通刊物上,“低碳农业”的论文占有很高的比例,可见“低碳农业”一词的提出是广泛性的。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衍生出的产物,实质上就是在农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在多样化高端技术的辅助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的耗损量,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人们谋福造利。其特征可以总结为,低能损、低物耗、低排出、低污染、高效率、大效益。

低碳农业模式并非单一化的,立体、生态、绿色、循环、休闲观光、生态高值农业模式较为常见且有较高的应用率。对其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在多变的气候面前也不会慌乱,有效的解决资源紧张问题;同时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保护生态平衡;使农产品安全性能更高,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此外使人体健康水平与素养水平综合提升。

3低碳作物生产

目前研发出的“低排品种”Disang与Liut可以达到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这是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期间CH4排放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研究资料显示,后者比前者降低30%的CH4。对Disang品种特征进行描述,叶面积指数高、根系体积大,而Liut自身具有高产量植株的形态特点。水稻品种CH4排放量存在差异性,内在原因是其基因存在差别。此外绿色超级水稻品种的推广使用发挥了“三节”的功效,即节约氮肥、节约水资源、节约农药。

低碳栽培技术,主要用于填间管理进程中,其应用原理就是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为了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可行手段。实践表明,间接灌溉应用于水稻生长阶段,使CH4排放量为20.04g/m2,比长期淹灌降低45%,n2o排放量也比长期增加四成有余。通过计算,CH4与n2o产生温室效应的总量为4651.70kg/hm2(Co2),比长期淹灌降低43%左右。低碳栽培技术水稻田间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缓解了温室效应,而且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的建立健全。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8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9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篇10

内容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和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网络作为沟通交流、信息交换、商品买卖等方面的工具日益凸显。我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具备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物联网的发展日益促进世界向着物质世界信息数字化、对物体操控远程化和对事物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为低碳经济正常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对低碳经济未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低碳经济促进作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1999年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传感网络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是标准主导国之一,能够独立形成物联网完整的产业链条。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普通的中小城市乃至偏远农村,我国的无线网络通信已经全覆盖。无线网络是物联网从设想变为现实的重要物质环节,无线网络的建设使得海量的各类物品的动态管理从技术设想变为实践操作。此外我国近年来,经济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高校加强物联网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是目前高校物联网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两所高校。在光电通信、无线通讯、计算机控制、网络多媒体传输、自动化软件及电子等物联网建设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成功转化、在产业化推广方面,这两所高校都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南京邮电大学还率先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通过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建立校园物联网示范点等形式,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工作。受此影响,2010年6月,江南大学将信息工程学院和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推动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对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高,使其更好地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力度

我国各级政府时刻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为解决企业研发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工信部和财政部出台了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管理办法,对研发类、产业化类、应用示范与推广类和标准制与公共服务四大类物联网基础领域给予重点支持。鉴于核心设备研发生产能力不足、国外企业占优势等情况,专项基金通过向中资企业倾斜的方式,促使有关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影响力水平,加快自身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制订了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谋划发展重点,全面布局。通过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同时还不断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以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况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在2003年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在《我们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本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甚至被人们誉为是第四次“经济革命”。欧美等国家在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率先对自身国内的有关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而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得“低碳”理念日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且熟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低碳经济将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认同。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保证我国的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科学发展观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生态平衡。低碳经济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通过改变目前单一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使用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过度依赖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现代经济,提倡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碳排放的速度远远大于自然界能够分解的速度,使得自然环境因此发生改变,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发展清洁低碳乃至无碳能源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低碳经济的初级目标是实现低能耗。通过技术革新,合理统筹经济发展内容和方式,从而在现有阶段降低能源消费量。同时必须改变个人高碳消费的生活方式,降低人为碳通量,实现低碳生活模式。

第三,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就要避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行为,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