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6:23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1

【关键词】规范化质控;重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6-01

1引言

重症护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想要做好重症护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难得,需要医院在硬件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医护人员的细致服务,并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加强重症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本文对如何提升重症护理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2提高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2.1要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

现代有着医学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危重患者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重症护理工作,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因此,要不断的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只有具备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才可以更好地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够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医院要不断的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更强。医院想要使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iCU轮转培训来实现,这样还可以实现与iCU护士的互教互帮,促使所有护理人员可以共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带教责任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特点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实现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这样才可以确保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2.2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

重症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出现非本专科并发症的时候要进行护理会诊。还有就是在出现应用非专科药物、开展新的手术、新疗法的时候,护理人员的经验、水平可能会对护理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负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特别是在进行重大抢救工作的时候,治疗的介入是非常多其复杂的,这会大大提升护理工作的难度,护理人员受到专科的制约与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使得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低。因此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要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症病人的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达到更好地护理效果。

2.3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

要对重症患者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监护室制度管理,落实床头交接班及监护室管理制度,建立了查房制度,健全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对病人用物及空气消毒管理相应的制度;通过专科重症监护技术的管理及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人员的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了,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能够使病人达到最佳监护和康复状态使得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

在现代医学上,新的技术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使得医院加大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今的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时发展的需求。如果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等情况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院要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这样可以使得专科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还可以促进科室间重症护理的技术交流以及优势互补,使得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这对于提升医院重症护理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3.1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

家属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亲人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还会使得家庭内部角色的结果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医护人员提高的干预的类型的影响,因此,医院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这对于提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意义的。

3.2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学会使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来干预重症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重症病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陌生的仪器设备、同室病友的痛苦、频繁治疗的干扰、抢救场面等,这样会使重症患者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所以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流谈心,并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这对于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3.3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个重症病人,要认真的调查每一位病人的具体病情,并进行合理的计算,还要实施细致的监测,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得医护人员的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得重症病人获得最佳的效益。护理人员要对重症病人实行营养治疗个体化,把握好护理的总的原则,包括各个疾病系统的指南,甚至具体到一个疾病的应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4总结

现代医学不断的发展,对于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做好规范化质控工作来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做好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等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2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护理要求;护理安全

1重症医学科概述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这一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医学科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因此,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危急重症的病人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2icu常规护理

2.1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2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2.3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2.5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6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2.7有气管插管、s-g导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3护理要求

重症医药科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必要时及时施行各治疗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

3.1基础护理技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安全舒适的;护理人员需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保持输液通路,以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眼睛口腔以及皮肤等护理,令患者感到舒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涉及到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必须牢牢掌握观察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在护理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使他们生活规律,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3.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牢固生命的观念,把握一个“急”字,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在接诊过程中,在严密监护患者的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施救过程中要求紧密配合和熟练操作,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状况,安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如果患者需进行手术,则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若是危重患者,还需马上进行精神鼓励。

3.3医护人员应当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及交谈,通过适当地介绍患者病情,以解除其孤独感、压抑感。

4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再加上icu的收治对象是急、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显得举足轻重。

4.1医护方面随着各种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医生处理某些各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医生与护士之间未进行及时的沟通,护士按部就班不与时俱进的话,往往会偏离了病情观察重点,从而延误治疗。在人员配备上,人数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未谨慎对待,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icu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顶住压力,按照护理要求照顾病患。由于icu实行无家属陪伴制度,患者在精神上会感觉孤独恐惧,家属急切的关心,在与护士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强烈不满,形成医疗纠纷的隐患。此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涂改,记录患者的病况前后不一致,也是护理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点。

4.2技术方面各种新设备的引进,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患者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正常预警或者是故障,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导致不能有效地处理,耽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药物方面,各种新药的不断更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配伍不当,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问题。

4.3患者及家属方面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安全。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精神刺激,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或icu综合征,术后表现为烦躁、极不配合护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丁兆红,杨延民.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08):104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3

重症医学科是一为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高危患者提供集中监护、抢救和支持的重要保障平台。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XX年将对照三级医院要求对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划,虽然难度较大,但全科室人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现将工作计划呈报给各位领导,望审批指正。

一、人才队伍建设:重症医学科(iCU)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还是一个儿童时期,还未发育健全,行走还不稳定。要想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来适应科室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iCU有固定医师3名,护理人员9名。争取在上半年前能引进iCU住院医师1名、续派出1名人员进修学习。护士可从我院护士中挑选优秀者,知根知底,利于科室快速发展。目前医师队伍中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建议领导加大我科室人员的培养或该类人才的引进。

二、设施、设备的利用与引进: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我院iCU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多功能床8张;防褥疮气垫床4张;呼吸机4台(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1台,);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仪及床头监护10套;Ge除颤仪1台;输液泵及注射泵台共15台;电子降温毯1套;振动排痰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1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1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台。由于现在医学发展较快,治疗危重患者的方法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实用。现在床旁气管插管对危重病人来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因此建议领导们在2017年给iCU添设一台可视喉镜,便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插管,更快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造福老百姓。

三、业务技术发展:目前我院iCU已成功独立开展起来了,受益匪浅。有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血清乳酸动态监测及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与疗效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危重病补液;脓毒症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创和无创以及转院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等等。在开科这一年多来,iCU每一天都在开展新技术,遇到新的挑战,上一个新台阶。iCU业务技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不甘落后奋力直追。在不耽误正常工作情况下,积极参加部级、省级的各种iCU学术会议或培训,紧跟国内iCU发展形势,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实际应用于临床。2017年预备与总院脑外科联合,开展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手术,术后直接送人iCU进行监护,为边远山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科研及业务学习:iCU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017年将继续倡导学习之风,定于每周四下午17:00举行科室内业务讲座,同时有记录。不定邀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iCU专家来我科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室2017年要求要有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外出学习归来

者要有一次讲座,多组织科内病历讨论。不定期举行科室内操作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等,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继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同时严格规定患者家属探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严密监控Vap、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成立专门质控人员,随时督促检查。每日均有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六、落实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加强科室管理: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医师值班制度、iCU患者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危机值报告制度、iCU常见危重症护理常规等。继续落实并严格执行iCU各级医师、护士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iCU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管理。大力开展及支持优质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4

【关键词】:重症医学;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

医生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人住院很多人出院,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将与世长辞。因此,有人说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痛和生死看的有些麻木了,这样对待医护人员的说法其实是极端化的表现。毕竟每个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也都是医生所不愿意见到的。如果有一点点治疗的可能,他们都会尽全力去治疗,因为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光荣职责,特别是重症护理时期,是一个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关键时期,要求医护人员有很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科学化、人性化等的护理贯穿整个医护过程,使更多被伤痛困扰的病人及家属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帮助,减轻病患的折磨程度,降低家属的护理负担,使重症病人对自己的康复有更大的信心,让家属看到希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重症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是一个医院能够提高医救质量和得到良好口碑的重要措施。

一、重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1.1重症患者心理反应

1.1.1求生心理。众所周知,每位患者最强烈的需要则是生存的需,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尤其是重症患者,如癌症患者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认为前途暗淡等。

1.1.2孤独、绝望的心理。患者住入病房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很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1.1.3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如陌生的环境,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缺少亲人的陪伴,医护人员对相关各种病情的谈论,进行抢救匆忙的身影,以及自身的不适应及个别医护人员漠不关心等。也有可能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以及切口疼痛,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换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羞涩感和不安。

1.2重症患者人性化护理

1.2.1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患者入住重症检测治疗室后,由护士向患者介绍重症检测治疗室的基本情况,减少患者对重症检测治疗室特殊环境的恐惧感,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同时,还要触摸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例如: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患者的额头等。

1.2.2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因为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层次以及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护士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患者满意的护理。同时,还应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与需要。

1.2.3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护理人员,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和语言表达,而不要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感受。在进行各种处置前,还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每日向病人家属告知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排泄等家属关心的情况,并尽可能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教育和指导他们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如擦洗、翻身、按摩,以减轻病人的孤独无望的悲观情绪,让病人感到亲人的关心。

1.2.4恰当的处理重症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做到及时判断,正确处理,分秒必争的进行医生到来前的手术或者抢救药品和其他必须用品,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并协助抢救。

1.3增强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

还要定期的对护士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同时护士还应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健康,这样才能使人性化的护理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地学习法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等知识。护理群体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赢得社会效益。

二、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也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口碑的重要举措

医护人员都应该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护理过程中无不体现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一定会让所有重症病人得到最周到、细心的治疗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带给他们的康复希望,相信很多病人经过医护人员人性化护理,都会很快恢复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好的技术与好的服务,就等于拥有了好的口碑,得到广大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认可,从而提高了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性化的服务会减少和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成为百姓信赖的医院,这可以使医院在整个同行业中增强竞争力,同时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护士对患者要高度同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对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总之,做好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想患者所想,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从而得到早日康复。

三、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危重病的监护与治疗都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门新的临床学科,主要目的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为战胜病魔提供了动力,搭建起病人和家属之间的亲情桥梁,增强病人的求生欲望,是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康复。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所有重症护理人员都把病人的健康摆在首位,全身心的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每一个病人,最后使.病人顺利痊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赢得的是人民的口碑,真正成为救死扶伤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鲁延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5

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已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重症医学医疗工作23年的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科室副主任、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研究生导师卢安卫主任医师。

采访伊始,卢安卫主任就开门见山地指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其所在医院其他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不能独立于其他学科寻找自己的路线。医院的发展带动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医院的等级与规模的不同而不同,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模式+优秀的人才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两个最根本要素。

重症医学学科发展

应视医院等级与规模而定

据记者了解,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009年1月19日,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于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具体的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对此,卢安卫主任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说:“重症医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其基本功能是救治危重病人。在有些医院——如我们医院,还有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师属于医技编制,是在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呼吸治疗,负责呼吸机的管理与呼吸治疗操作。当然,我非常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重症医学学科,能有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卢安卫主任介绍说,在我国中小型医院,iCU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成活率和延长寿命,由于病人来源、其他学科发展的限制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发展综合性的iCU是一条切实可行而又合理的道路;但在大型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医院中,iCU更为突出的功能是为外科开展大手术保驾护航,如肝肺心肾等器官移植,肝胆胰、心肺外科的大手术,手术对象老龄化,术前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例;老百姓对寿命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以前不敢做的、认为不能做的手术,有了iCU的支持,为这些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卢安卫主任认为,强大的外科发展需要iCU的支持,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SiCU)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以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医院各学科的亚专科发展均很强大,很多专科仅一个亚专科的重症病人就已经需要一个常规规模(15-20张床)的iCU来接纳,如肝胆外科每年有3000例左右的手术,按5%计算,每年也有几百例术后患者要进iCU;肝移植每年150例左右,还有心肺移植、心脏手术每年达1000多例,这几类患者术后全部要进iCU。除此之外,还有多发伤、脑外科、肺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及其他外科的重症,或术前有重要脏器病变的、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都需要iCU的支持。“总之,仅接纳外科重症患者就需要有几个iCU。这么多的学科亚专科,有这么多的重症患者如果仅采用综合iCU方式,那就需要建立很多个综合iCU,这样势必会引起管理的混乱,比如病人收治,院感的防控、人力与物力资源方面分配方面都成问题,这显然不合理。所以,重症病人的分类管理即建立专科iCU成为必要。重症医学是二级学科,学科的细分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与方法。”卢安卫主任总结说。

亚专科的建设使重症医学

在各领域得以深化

事实上,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但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则强调,重症医学医师的基本技能,是对全身脏器功能的综合支持。这是必备的技能,故重症医学的亚专科不能以单一的脏器去分类,单一的脏器功能衰竭应该由该专科医师处理。

对此,卢安卫主任举例说,一个心脏内科的医师若不能处理单纯的心力衰竭,那么这个心脏内科的水平就谈不上高深。只有当心脏功能衰竭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时,才由iCU医师处理。如果把呼吸衰竭的患者集中归类于一个iCU,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来自外科术后大出血、创伤、严重感染、胰腺炎等外科疾病的患者,把这几类患者都集中在一起治疗,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很不合理。这几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差距也很大,医师很难去把握这些机制与疾病的规律,更何况几乎所有学科的重症都需要呼吸机支持,这样一来,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与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卢安卫主任理想中的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愿景,是与其他各学科的发展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内科、外科及其所有的亚专科的重症,都涉及到全身多脏器功能的衰竭,所以,专科iCU的建立并不影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工作性质与基本技能的全面发挥。”卢安卫主任说,“我认为,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分类根据现有其他学科的分类比较合理,如我们医院分内科iCU、外科iCU、器官移植iCU、急诊iCU、传染病iCU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类患者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必然性,放在一起管理能使重症医学医师把握住规律,使在这一领域的诊治及科研水平得到深化,多个亚专科就可以使多个领域得到深化,从而使重症医学的整体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卢安卫主任说:“也许有人会问,要怎样来管理这么多专科iCU?”对此问题,卢安卫主任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我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应该成立重症疾病中心,由中心主任全面领导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各专科iCU的病区主任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协助中心主任负责所在病区的临床医疗工作。如果各专科iCU各自为政,将会影响学科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才培养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

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重症医学医师的培养目标为: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等等。

而卢安卫主任则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症医学如同一个刚起步的幼儿,它势必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关系到学科发展的速度与前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另据卢安卫主任介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均选择德才兼备、技术精湛、行医规范、为人师表的优秀的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作为教学主任,专门分管教学工作。教学主任肩负着培养新人为学科发展提高新鲜血液的重任,而卢安卫主任自己就是重症医学的教学主任之一。

卢安卫主任说,重症医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刚成立了几年,卢安卫主任是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的三位研究生导师之一。“因为重症医学是新的学科,全国重症医学研究生学位点还很少,目前对重症医学研究生培养关注还不够。”卢安卫主任说,事实上,研究生培养很重要,它将是未来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卢安卫主任继续介绍说,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主要是借鉴外科学的经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重点培养其科研能力,重点放在实验室培养,在毕业前要求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著,如SCi。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他们将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最强大的生力军。

卢安卫主任认为,一个学科,不会搞学术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科研的发展,临床水平就不可能产生飞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其临床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同,但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研究生的临床观察与思维培养,培养其对病情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也能得到一些科研能力的训练。

在现实中,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实际上是目前最受关注与重视的,但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养,当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欧美国家都是按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麻醉专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等成为上述专科医师后再从事重症医学工作。

谈及国内的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卢安卫主任介绍说,我国这方面的状况与国外类似,重症医学科医师都是由内科、外科、麻醉科医师组成。重症医学有了自己的学科后的四年多以来,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基本按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培养。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强大外科学的发展,外科重症病人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病人的主要来源,这些病人来势汹,起病急,风险高,但救治效果好,这就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还要求有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因为手术医师没有在iCU值班,每天只能来看一次术后的病人,所以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是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承担的。

据此卢安卫主任认为,按内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很大的缺陷。总体来说,现有的iCU医师大多缺乏外科思维,对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测与观察比较欠缺,对于二次手术的手术指征掌握不好,对什么时候该叫外科医生、什么时候不该叫把握不好,经常会到患者情况严重时,才联系外科医师,有时会耽误手术及救治时机。

我国亟需建立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我自1991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从事重症医学,至今已有23年,曾有8年时间在肝移植中心专门做肝移植术后监护。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读呼吸内科,博士研究生期间读普外科,专攻肝移植术后监护。我的学习及工作经历让我深知iCU内管理内科患者与外科患者的区别。”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的专科医师知识面要求很广,并需要有很强的应急能力,所以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应该在内科、外科均培训,并且也要在麻醉学科、医技科室(如超声、影像、心电图等)轮转学习。

卢安卫主任强调,更重要的是,一个专科医师的培养不是读几本书,上几天课,考几门试那么简单,还必须在临床学习,并有优秀的老师指导。在科室轮转学习期间,要求掌握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了解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卢安卫主任进一步强调,重症医学国家重点专科应该承担起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责任,应作为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至于培训期,目前国内所有的专科医师培训均为三年,这三年都是在各个科室轮转,并没有多少时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三年结束时,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

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非常愿意与同行分享她的留学经历:“我前年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iCU留学一年。他们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需要六年,前三年叫‘basetraining’,相当于基础培训,第一年叫实习医师,第二年到培训结束前叫‘trainingdoctor’。他们认为实习医师还需要从一年改为二年。前三年跟我们一样在全院各科轮转,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后三年‘hightraining’,相当于高级培训。这三年是在iCU中培训,到第七年通过临床技能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才成为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他们所有的学科都是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六年培训期。基础培训三年后若考试不合格,就从第一年开始重新培训,第七年考核没通过,就从第四年开始重新培训。同一个级别的培训若两次没通过,一般这样的医师以后就不从事医疗工作了。他们住院医师时间很长,今后能不能再上升,就看有没有岗位,没有岗位永远就做专科住院医师。”

“我认为他们的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卢安卫主任继续阐述说,在国内,三年规范化培训按要求都是轮转在别的科室,而在iCU的轮转时间却很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就转为重症医学专科的主治医师,这不论是基础扎实程度,还是专科临床技能,都达不到主治医师的要求。

采访将要结束时,卢安卫主任总结说,重症医学学科的基础水平影响着年轻一辈的水平与提高,当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正式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后,年轻医师的才能施展与自我提升才真正开始。此时,重症医学学科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为这些年轻的生力军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建设好重症医学的学科及其亚专科,为有特长、有经验,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爱好的优秀医师,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而作为年轻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则必须在各个专科iCU中轮流工作,高年制的专科医师也可采用同级别医师之间在各专科iCU病房轮换工作。如果高年制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在某一领域有特别成就,可以固定在某一专科iCU工作,这样有助于其才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在这一领域的栋梁,在学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学科主任为培养新人及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卢安卫主任最后说:“我相信多个亚专科的建立,会使重症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都得以深化;同时,也会给更多的优秀医生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6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调查研究;质量改进

手术已成为最常用的诊疗技术,一方面微创技术为代表的手术技术明显进步,手术适应症扩大,另一方面因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有手术需求的居民明显增多,世界各国的手术执行例数都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这一趋势更为明显[1]。手术具有创伤性,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等组织损伤,术中还可能误伤,与此同时术中环境低温、输液、,麻醉等操作,也会干扰患者的生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报道显示约1/5的手术对象受并发症困扰[2]。只要有护理便有护理风险,绝大多数手术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为进一步控制外科护理风险,医院尝试以普外科作为试点科室,进行护理危险因素调查,为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2014年、2015年普外科分别开展手术1635例次、1734例次。2016年9月同时对10名普外科护士、10名普外科手术医师进行调查,分析外科护理风险因素。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去医院病案报告,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既往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纵向对比。护士医师调查分析,采用小组会议讨论法,分析护理风险的来源,包括:①第一级,患方,第二级包括患者方面、患者家属方面;②第一级,护士方面,第二级包括护士业务能力、护士精力状态;③第三级,医院方面,第二级包括护理技术、护理管理制度缺陷、护理环节缺陷、环境缺陷。护士为护师及以上级别的护士,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医师为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从事外科、内科工作10年及以上。对风险因素划分权重。同时对分析获得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危害的判断。

1.3统计学方法采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采用(mena±SD)符号(±s)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年、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见表1。对护理风险来源的方面主观评价权重系数分布如下表2,其中患者方面权重最高,以下依次从高到低分别为家属、护理环节缺陷、护士业务、护士精力、护理技术缺陷、护理管理制度缺陷、环境缺陷。见表2。

3讨论

从本次调查来看,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有待提高,2015年、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持续质量改进未能起到效果。从不良事件法情况来看,均为偶发,发生率较低,但积少成多,需要重视细节改进,特别是环节的改进,如针对导管不良事件,需要加强导管的护理,规范导管固定、引流管标记、患者导管自护宣教等工作。普外科并发症主要为医院感染、消化道症状,这可能与多见腹部手术、禁水食、麻醉等原因有关[3]。从护士以及医师的主观评价来看,认为患者及其家属是护理风险的主要来源,护理环节缺陷也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故,需要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管理,重视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加强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健康教育、导管护理等基本护理工作的落实质量。本次研究也有不足之处,进行权重划分的医护人员并非专家,同时受所处的角度影响,更多的将风险来源归于患者及其家属,实际上从护理系统角度来看,患者及其家属自护能力有限,医院有责任与义务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琳琳,高学农,席冬梅.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66-3768.

[2]牟园芬,龙云,吕丰梅,等.护士对管道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048-1050.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7

ZhangYan;ChengXiaohong;wuJing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214002)

(wuxino.2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wuxi214002,China)

摘要:通过对近2年新入科的护士采用iCU新护士工作指引手册进行分阶段系统带教,结合严格挑选的优质带教老师队伍和及时完善的考核体系,大大缩短了新护士培养周期,提高了新入科护士专科业务能力,使新入科护士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护理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标准,能独立完成工作。

abstract:workinstructionmanualisappliedinsystematicalguidingandteachingfornewnursesofiCUinpasttwoyears,combiningwithhigh-qualityteachersandimprovedevaluationsystem.theresultsshowsthatitgreatlyreducedthenewnursetrainingcycle,improvedtheirabilityofcompletingtheworkindependently,andmadethemmeettherequirementofnursemanagementandoperatingstandardsinsideshorttime.

关键词: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iCU带教质量

Keywords:newnurse;workinstructionmanual;qualityofguidingandteachinginiCU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89-01

0引言

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iCU的护士通常要求具有抢救护理急危重患者的扎实的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危重症学科的不断发展,对iCU的人员配比要求也越来越高,2009版卫生部“危重症学科建设指南”的要求综合iCU的床护比调整为1:3。为了进一步加强危重症学科的建设,近2年我iCU新入科护士共13名,对临床带教工作带来了挑战。虽然这些护士有3-5年的他科工作经历,可是由于iCU的特殊性,还是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全面培训和带教,才能把他们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iCU专科护士队伍。科室针对此特制定了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严格按照手册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带教方法

1.1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的制定我们结合iCU的专科特点,在最初的3个月内制定了每周详细的工作指引。第1-2周:由带教组长或护士长统一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学习iCU的人员结构、建筑布局、常用物品的放置、抢救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各项规章制排班模式及各类人员职责、抢救小组的人员配备及分工等;第3-4周:学习危重患者各系统的监护要点、iCU常见危重症的护理常规、iCU常见停电、呼吸机故障、意外拔管等风险预案的防范及汇报制度;第5-7周:专科基础护理的培训,如危重病人更换床单、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压疮的评估和护理、输液泵注射泵等一些常用仪器的临床使用,患者的转入、转出和外出检查流程;第8-10周:专科技能的培训,如CVp和aRt的监测护理、呼吸机报警的处理和简易参数的调节、冰毯机和震动排痰仪的使用等,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11-12周:急救技能的培训,如最新CpR的熟练掌握和除颤仪、心肺复苏机、转运呼吸机的应用等。

1.2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我们采用自荐和临床考核制度,择优录取,与个人奖惩挂钩。要求本身是护理部统一考核具有资质的带教老师,专科工作经验不得低于5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精通本专业业务、技术操作娴熟等基本素质[1],起到榜样作用,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法。相对固定的带教让老师能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保持带教的连续性。

1.3加强入科教育:iCU不同普通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极其危重,患者身上各种侵入性的管道多,抢救生命的高端监护仪器和设备也多。患者无家属陪伴,一切治疗、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2],要求新入科护士要有爱心、耐心、认真学习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能把核心制度和护理常规落实到临床工作中的好习惯。

1.43个月后将新入科护士随带教老师进入滚动轮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独立分管1-2个病情相对于稳定的患者,带教老师负责对其工作质量和护理记录等进行监控,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指出以不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使其能逐步过度到能独立当班。

1.5护士长加强监控和考核护士长每月动态关注工作指引的进度,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指引对新入科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其掌握技能情况,与带教老师沟通,不断改进带教方式方法,也可可以根据各带教老师的特长,阶段性适当地调整带教老师,以吸取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2效果

2.1iCU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做到了新护士的带教有计划,有目标,各阶段有重点,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了以往传统带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确保了带教效果。

2.2明确的考核体系。由于有工作指引的参考,护士长可以更好的结合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促进教学相长。

2.3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能力。通过初期3个月的带教,全部新护士iCU现有监测技术,常用抢救技术和理论,巩固了带教效果。

3体会

iCU是一个医院的心脏部门,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场地,iCU具有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医疗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通过对新入科护士采用专科工作指引手册结合高素质的带教队伍和完善的监控和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新入科护士的培养周期和专科业务能力,取得了教学双赢的效果,为新护士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泽平.iCU新护士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67-468.

[2]陈菊珍.iCU轮转护士带教管理[J].中国中医急诊,2005,4(14):388-389.

[3]洪铭.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在职教育[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

[4]吁英.pBL教学方法在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应用体会[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

[5]吴娟.iCU专科护士培训及使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10).

[6]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07).

[7]陶,张亚君.护士长如何做好新入科护士的培训[J].中国医药导报,2010,(30).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8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效果;康复效果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随着新型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检查中,越来越多的血管介入技术应用在其中了[1]。其中,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高科技微创性技术,主要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血管造影术主要是通过X射线观察血管病变的情况。该手术将不同型号的导管插入患者的颈部动脉和椎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注射一定量的造影药物,以此来查看血管的病变情况。由于该技术的创伤小、精确度高,因此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2]。但是,由于该项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患者及其家属对其了解还较少。因此,在治疗和检查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状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另外,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有创检查,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风险,并在手术后会有其他并发症出现的可能。

因此,为了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早日康复,我院对实施过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尽快全面的接受脑血管造影术的诊断和治疗,现将具体护理手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12月接受过脑血管造影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3例。这54例患者的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6.5岁。在这5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存在脑动静脉畸形,17例患者颅内存在动脉肿瘤,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闭塞,16例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

1.2方法脑血管造影术的具体实施手段为:实施手术是患者处于平卧位,将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通过Seldinger技术,将穿刺针刺入股动脉,并将血管鞘、导丝和导管插入股动脉中。最后,将造影管插入椎动脉,颈内动脉或者经总动脉中。在导管中,注入造影物后,确定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的程度,协助患者疾病的诊断,进而确定患者手术手段和治疗方案。

2护理

对即将采用或采用过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有: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情况,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加快患者的康复效果。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脑血管造影术是最新的诊断技术,患者及其家属对该项手术的了解还较少。因此,难免会有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重点讲解手术实施方法和过程,手术以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使得患者和家属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进而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使得手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1.2训练由于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时需要长时间保持平卧的,才能形成比较清晰的影像,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的精确度。而且,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还得保持24h的绝对卧床休息。所以,在手术之前就应该对患者进行训练,包括患者联系伸跨平卧24h,床上排便以及直腿翻身等。并训练患者在咳嗽时应该用手压紧伤口,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术中护理

2.2.1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患者仅仅是局部麻醉的,患者的意识很清楚,能够清楚的感受到痛苦,进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的状态,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2手术中的监护在手术的过程中,应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提醒医生的用药,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在给患者注入造影剂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提醒医生及时停止注射,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等;当患者在语音,意识以及肢体运动存在障碍时,护理人员应提醒医生使用罂粟碱处理症状的发生[3]。总之,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3术后护理

2.3.1手术后的心理护理由于脑血管造影术是有创伤的手术,身上的疼痛会导致手术后的患者出现心理焦虑的现象。而且,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绝对卧床进行康复,常常会引起患者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等不适的现象,患者或多或少会产生急躁的情绪。因此,手术过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指导,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2.3.2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状况,若患者有不适症状产生,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由于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绝对卧床,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2h按摩患者的一侧肢体;为了将手术中的造影剂顺利的排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喝水;并根据医嘱使用3d的常规抗生素,在预防感染的同时,增强患者的抵抗力[4]。

2.3.3手术后的监护手术后更需要对患者进行24h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变化,瞳孔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患者在手术后有没有颅内出血的现象,并观察患者的脉搏等特征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颅内出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尿血,尿量减少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5]。总之,在手术以后也应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讨论

通过对54例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术,并采用特殊的护理手段护理后发现:由于特殊的护理手段,患者在手术前后在穿刺部位均没有出现并发症;而且患者没有出现由于造影剂造成的过敏等并发症;患者也没有出现失语,脑梗塞等神经系统类的并发症。

总之,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手段。但是,再好的治疗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为了防止由于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的不了解以及脑血管造影术本身的缺陷对患者造成的并发症,而且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患者在手术后尽快康复,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对采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应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①术前应对患者做出全面的评估,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②在手术过程中,应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紧密配合医生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③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状况的监测,从而保证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夏莲.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5,28(7):141-143.

[2]杨文郁.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3):140-140.

[3]安丽琴,刘晓玲,张元珍.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95-96.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9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篇10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护理方法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许多资料对宫腔镜手术配合与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都有翔实的报道;提出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条件,比如做好手术前的皮肤准备、阴道准备和宫颈扩张工作[1]。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规范安装膨宫系统;必须按照程序操作;保证膨宫液持续;关注实验病情与视屏效果。手术后护理主要实验内和外出血,注射阿托品缓解手术后因痉挛引起的腹痛。外国有文献研究宫腔镜手术而引起出血的危险性,宫腔镜手术出血的危险率较高,使用的止血方法有直肠内、子宫颈管内的血管加压注射前列腺e1;最后用手术的方式切除子宫[2]。而我院针对可能出现出血的病者,采用最佳的护理干预尽最大限度来减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几率,但有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就病情就非常严重,本文着重对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的预防进行规纳并进行经验总结,护理工作者在手术前作好充分准备工作,比如做好患者的心理、宫颈准备工作,手术中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3],使不利于患者进行手术的意外因素降到最低。宫腔镜是治疗子宫的各种良性疾病的最好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宫胜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爱好、饮食状况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宫腔镜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工作与护理工作[4]。对实验组采取以下护理干预:①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服用米非司酮25mg,带有心脑综合症患者在手术前3d服用米非司酮25mg,在术前晚上用海藻棒扩充宫颈,使宫颈得到充分软化与扩张。妇科宫胜镜手术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保证宫腔内压力适当,这是减少发症发生几率的重要措施[5];②用B超监护作为引导,子宫穿孔在妇科宫胜镜手术中的过程中用B超监护以作为引导,护理人员要和医生紧密配合,熟练操作B超的影像技术,对手术位置能够进行快速与准确定位,注意病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避免子宫穿孔的发生;③规范操作空气栓塞,在手术中应规范操作空气栓塞,尽量减少血管创面在与外界接触,将宫腔内的压力控制适中。患者如果出现呼吸不佳与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时,应该立刻停止手术,将手术停止后的患者给以左侧卧位,静推地塞米松,同进加压加氧;④意外情况停止手术,水中毒在患者早期的一般表现为看东西时模糊、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血压先升高然后下降症状,患者如果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利于手术进术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停止手术。医生应该严格把握电切层次,使手术所消耗的时间尽量减短;⑤实验组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要与手术进行的条件相适应,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出血时,护士应当密切关注实验组患者的生命状况,宫腔内灌注液的供给要持续不能间断,并及时主治医生报告流出液的颜色和量[6]。护士在术后要密切关注实验组所有患者阴道流血量情况、形状以及颜色,如果出血量与月经量不符,应报告主治医生进行合理规范处理。如果1w宫腔只有少量出血的情况就没有必要进行处理。做好手术预防工作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其中实验组的排气时间(22.1±1.4)h远好于对照组的(36.1±2.9)h,自主排尿时间(3.1±1.2)h远好于对照组的(6.4±1.1)h,进食时间(9.3±0.7)h远优于对照组的(18.6±5.3)h,下床活动时间(17.5±18.2)h要远好于对照组的(18.2±4.9)h,泌乳时间(22.4±7.3)h要好于对照组的(45.6±10.7)h,住院时间(8.3±2.1)d要远好于对照组的(14.6±3.1)d。p

3讨论

宫腔镜手术现已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手术人员在手术中熟练操作,会使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大降低,如子宫穿孔等情况[7]。护理人员优质护理工作,能使手术的成功率提高,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最大恨度的减轻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随着宫腔镜技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宫腔镜技术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如出现子宫穿孔状况、子宫出血状况、盆腔感染等问题,手术的难度、医生的经验丰富程度与对手术熟练的掌握度、护士对手术器械与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与素质,熟练操作B超影象技术,做好术前预防准备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手术中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使用的器械仪器全都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尽可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减轻并发症对患者的损害。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100例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实验组所有患者对手术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应预防和护理,亩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与对照组要明显低,p

综上所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宫腔镜手术并发症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手术中的严格按照要求加以监护以及手术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降低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黎建青.宫腔镜电切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02):50-51.

[2]李满春,林友平,苏瑞英.妇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04):146-147.

[3]李明,陆菊萍,范菊.妇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47.

[4]王丽芳,仲桂霞,吴兰芳.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03):160-161.

[5]刘宁,张静.妇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214-215.

[6]李亚文,江春丽,郑莉娟.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西部医学,2016(05):72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