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十篇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十篇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8:15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4)12(b)-0103-0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生了重大转折,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没有校企合作,就等于闭门造车[3]。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4]”。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中明确指出:“建立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5]”。

1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及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内的一项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现状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各不相同,二级及以上医院以专科层次学历为主,中专和本科层次学历次之,硕士层次学历极少;而一级医院以中专层次学历为主,专科层次学历较少。现在岗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学历以专科层次为主,占半数以上(达55.24%)[6]。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各不相同,二、三级医院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倾向于高职高专层次毕业生,一级医院或私立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如体检中心)则倾向于动手能力强,用工成本低,性价比高的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

国内较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同程度存在诸如规格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与提高[7]。国家对医学影像教育不同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即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培养医学影像诊断医师,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高、中职层次则主要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但不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在大多数三级医院普遍存在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实际上兼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职责的现象,占据了医学影像技术员的岗位,从而导致很多高、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无法进入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人事编制的限制等原因,加上其实际需要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较难得到满足。根据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中职层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设置并不符合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的用人要求,因而出现了基层医院一方面大量需求高、中职层次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用人缺口,另一方面高、中职层次该专业学生又不具备医学影像诊断资质而不能上岗的尴尬局面。

截至到2010年,我国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92所院校开设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其中医学类高职院校43所,综合职业技术院校13所,本科院校开办高职36所[6]。一项涉及内地38所学校研究显示[6],各学校的学制设置以三年制为主(高中起点),少数学校为五年制(初中起点)、三年与五年制合招;2008年在校生总数为10972名,2010全国计划招生学校92所,计划招生8810名,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共750名,其中专任教师431名,兼职教师175名,外聘教师42名,双师型205名(占27%),专职实训教师91名(占21%);生师比为14.71∶1,其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5.59,“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为1∶53.89;所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物理与防护、超声诊断技术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近半数学校对所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高职高专教材满意或基本满意;拥有教学设备341台/套,其中超声仪154台,X线机103台,CR11台,DR7台,胃肠机30台,paCS6套,Ct11台,其他19台;实习单位对该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如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刚过半数,分别为52.63%和50.00%,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没有过半数,仅为44.74%。

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绝大部分采取的是“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8]。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实训教师人数明显不足,生师比不合理,实训专业设备不足、陈旧,不能充分保障实训开出率或实训质量,影响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训练和培养,专业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建设滞后,专业设置没有地方特色,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不适应等问题[9]。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经形成传统放射诊断、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新技术层出不穷[1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费投入、实训条件等很难跟上医院的步伐,加上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价格昂贵,学校买不起,学校很难真正实现“零距离”教学,招生规模大,生师比失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深入临床一线[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尝试的高职院校较少(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理论上讲,与兄弟单位――省直医院开展“院校合作”应该切实可行。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属于粗线条的,仅仅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核心专业课程聘请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的临床技师、临床医生授课。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一半实训课在校内实验室上,另一半在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但省直医院向该专业免费赠送或低价售卖给了Ct、B超等一批淘汰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供日常教学使用。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13]。高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育属于医学教育的范畴。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岗位胜任力为主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岗位胜任力是指一个人经过专业训练后胜任特定岗位所具有的综合品质。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笔者认为该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选择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开展“院校合作”

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既要具备较大的影响力,齐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又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且医院的门诊住院人数不要太多。因此,不应该选择中心城市三级医院作为合作医院,尽管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具备前两个条件,但完全不具备第三个条件。二甲医院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2.2同签订合作协议

确定好了合作医院后,学校教务处和医院医务科成立合作办学机构,充分明确院校双方的目标、义务和责任,合作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2.3“院校合作”

在行业指导委员会即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教指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卫生教指委牵头,对该专业进行论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方向)。通过选拔和测评将学生分为三级和二级、一级医院两个专业方向,再根据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实训的比例,对岗位进行逐层分解,建立不同的模块,制订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标准,创建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两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校本教材如《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且校本教材必须进一步突出不同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职业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同要求,如三级和二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与使用,重点开发《影像设备保养与维护》等教材;一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诊断,重点开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教材等[14]。真正做到“学校围着医院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2.4共同教学

将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有机对接。践行“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教学模式。基础知识课由学校教师完成,教学应本着够用的原则;核心专业课程由合作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技师、医师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应遵循实用、贴近临床的原则[15]。

2.5加强共同教学过程管理

加强共同教学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合作医院技师、医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6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合作医院技师、医师定期在学校开展医学影像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参与合作医院临床实践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并确保其临床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7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主要是医院评价。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实习检查机会,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

3问题与建议

要提高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改革“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5]。但是,卫生类高职院校“院校合作”普遍存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问题,学校非常积极主动,但医院相对消极被动。为了使“院校合作”在机构、经费和制度上得到充分保障并长效运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和医院的事情,政府应该真正参与其中。目前现状是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制订的宏观政策居多,地方政府的具体配套政策较少[16]。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充分协调职能部门(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3.2地方政府应该主导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

即学校领导干部在医院兼任领导职务,医院领导干部在学校兼任领导职务,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比较困难,但江西省萍乡市政府做到了。2009年,由萍乡市政府主导,萍乡市卫生局实施,萍乡市卫生学校与萍乡市人民医院、萍乡市中医院、萍乡市二医院等各大医院领导实行了“双向兼职”。学校聘请医院影像科室/中心的负责人担任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副主任,医院聘请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负责人担任医院影像科室/中心副主任。相当于前者,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

3.3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

三级医院在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将一些不用、少用、闲置或淘汰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教学,接受学生见习实习。学校应该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医院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

3.4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理论上非常好,但具体操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学生的选拔和测评的难度较大,二是三级和二级医院方向由于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存在侵占其他学生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三是可能出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竞相涌入三级和二级方向现象。而三级、二级医院尤其是前者需求量有限且选人用人机制相对不灵活,且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占据了本属于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一级医院方向需求量大,应该主方向,但一级医院普遍存在待遇差且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设备条件差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买账,觉得低人一等。

综上所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重点强化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在行指委的指导下,与合作医院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核心校本教材,共同教学。真正实践以“合作教学、双向兼职、参与管理、订单培养、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妮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2):142-144.

[2]刘月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全国商情,2013,(15):85-86.

[3]林雯,蒙启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2,(2):136-137.

[4]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2,(1):118-119.

[5]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9-11.

[6]孟群.中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4-128.

[7]陶言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职教论坛,2013,(23):65-67.

[8]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2):221-224.

[9]徐纪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93-94.

[10]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04-105.

[11]李敬哲.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1-132.

[12]何伟,杨立明,廖建宏.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9-40.

[13]丁书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123-124.

[14]黄宏远,吴利忠,唐红梅.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91-92.

[15]孔祥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4(3):43-47.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2

情景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1教材编写

组织英语和业务能力较好的技师编写双语情景教材,总结影像技术操作的经验体会和相关文献报道,编写出X线、Ct、mRi和DSa的影像检查情景教材各3篇,如对患者进行全脊柱的X线检查、Ct的心脏血管成像等情景教材。教材中包含了检查时中英双语的医患沟通对话,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影像检查的规范操作技术和参数设置,影像采集的要点和难点,经验体会等内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指导,还包括了最新影像技术发展成果,经典中英文文献介绍,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

2双语情景教材教学

科室将教材打印出来后分发到我科40名实习医生手中,并分组进行讨论学习。带习技师以教材为授课基础,以讲课、幻灯片展示、视频播放、标准演示等形式讲授影像技术的相关知识。

3情景模拟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将相应的影像检查室作为情景模拟场所,实习医生在贴近真实放射检查的场景下进行考核。各组实习医生依照教材要求扮演患者和检查技师。扮演技师的实习医师接诊患者,完成患者的检查,模拟出双语情景下的医患沟通交流,影像采集,参数调节和选择等放射检查实践操作。带习技师考核实习技师的影像技术规范程度和英语运用情况,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并即时讲解答疑,针对实习医生的情景模拟操作进行规范化指导。

教学效果反馈

对参加情景模拟教学的实习医师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情况。带习技师归类总结教材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对学员的常见知识遗漏点和不规范操作进行专项教学,进一步丰富实习医生的理论体系,提高了操作技术的规范程度。根据40名实习医生的教学反馈评价(表1),情景双语教学模式较以往传统带教方法更加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学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

该模式用情景实践模拟操作带动实习医生的影像双语技术学习,起到了更佳的教学效果,更易被广大实习医生所接受。对于带教的影像技师,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观察实习学员的技术操作,总结出学员技术学习中的常见遗漏点和难点,为带教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提高教学水平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问题和对策

情景双语教学是放射科教学的新模式,还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通过对几届实习医生的教学反馈,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改进。

1情景教材编写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技术组共同努力下,已撰写了10多篇情景教材,包括X线、Ct、mRi和DSa检查,为放射科的情景教学模式展开了新的尝试,但相对放射科众多的各类检查来说,覆盖面还是很小,内容也不够详尽。需要组织大家继续群策群力,编写出更多更好的情景双语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2带习技师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带习技师的本身业务素质和英语素质是情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某些技师英语基础和业务基础的不足,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完全发挥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优点,引导实习医生进行学习。我们在科室内部加强对技师的培训,进行教学考核、教学竞赛等活动,提高技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热情。

3教学观念的转变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3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4

关键词:医院;paCS系统;应用;管理

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医院经营发展中大量的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paC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的医疗活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与工作效率,也使得医务工作人员有很好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paCS系统是当前医院信息系统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1医院paCS系统的应用

1.1医院接诊流程

医院中应用paCS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和RiS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之后,医院的接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患者需要先由门诊医生开具电子检查的申请单据,然后进行缴费,再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检查。接收到检查的申请单据之后,登记处的医生需要按照iD号录入到paCS系统中,[1]使得患者的信息能够自动显示,实现分诊分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在paCS系统中保存相关信息。对于检查的医生,可以登录paCS系统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放射科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排序的时间先后安排患者的检查顺序。做完检查之后出具报告,将图片自动传送到放射诊断的医生手中,通过paCS系统共享患者的病例,依据临床资料和图片出具放射检查报告,并转移到临床应用系统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临床浏览程序马上调阅电子影像,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病人等候及往返临床科室及放射科的时间。

1.2paCS系统应用优势及效果分析

医院中,paCS系统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医学影像的诊断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永久保存数字影像,实现数字影像的重复利用,并且能够传送和携带。医院的paCS系统并不会直接、间接的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其应用优势和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首先使用paCS系统能够减少成本支出,通过数字化对图像进行储存,能够减少纸张以及胶片等成本消耗,并且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人员对胶片档案进行管理,仓储量基本上为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影像进行储存能够保证其真实性,并实现长期的保存。

使用paCS系统还能够使医务工作流程得以优化,促进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能够快速准确的阅览影像信息。[2]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随时随地调阅影像,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取病人以往的资料,通过患者的姓名及iD号可以把该患者在院内做过的所有影像检查调阅出来,便于医生综合考虑治疗,使医生工作效率提高,接诊更多的病人,进而为医院带来更多的效益。

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简化医生的工作流程,使医生在诊断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效果。引入多样化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将一些原本不明显的病情更加清晰,为调取以往的病例提供便利,同时为医生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保证诊断更加科学准确。数字化的储存能够为远程医疗的实现提供便利,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医院间的技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通过远程会诊也能够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使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减少花费,实现医院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强化医院的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

此外,医院paCS系统的应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射科医生、技术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使其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精力关注患者以及科研,[3]使放射科的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的服务,保证患者信息的完整,为教学以及收集医学资源提供便利。

2医院paCS系统的管理情况分析

paCS系统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服务器出现异常等,这些问题会影响paCS系统的使用效果,导致科室工作效率不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故障的出现就需要加强paCS系统的管理。

2.1服务器出现异常

在医院应用paCS系统时,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服务器异常,主要是服务器不能正常接收和储存图像,这种问题一般是与处理软件不能正常响应有关。同时传输大量医学影像时出现堵塞。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使用该软件,重新进行加载。如果通过上述处理服务器还没有恢复正常就需要重启服务器。服务器故障的处理和预防方法有很多种,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使用加装分中心服务器的方式,使图像经过分中心进入到主服务器中,减少主服务器的压力,有效避免堵塞问题的出现。现在的放射设备、技术越来越先进,扫面层数等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配置paCS服务器时,具有前瞻性,如硬盘存储容量,内存的大小等尽量考虑周详。

2.2报告端无法打开paCS

报告端有archiveServe服务和loading服务。[4]如果病毒影响archiveServer,使其不能正常启动,这时要想打开paCS,就必须要重装。loading服务中断,卸载现有的驱动,并重新安装,从而恢复正常。

2.3服务器与影像设备无法正常连接

影像设备与服务器连接是以tCp/ip网络协议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如果连接出现故障,就需要对服务器的相关设置进行检查,如ip地址、端口号、Hostname、ae-titLe等,明确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设置没有问题,就需要检查网络,保证网络正常使用。设备的设置也会导致连接出现异常,如果服务器设施以及网络设置都没有问题,就需要检查设备,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的。

2.4无法正常调阅paCS报告图像

医院管理中,paCS系统主要是为影像科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在检查paCS报告图像时可以借助HiS系统,通过接口程序对信息的匹配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实现图像的调阅。如果paCS报告图像无法被正常的调阅,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HiSinterface程序的运行是否正常,有没有在windows启动项中加载。[5]如果接口没有异常问题,可以运行monitor程序,判断计算机名和调图种类没有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在维护管理中需要做到及时更新HiS程序,从而使得报告图像的调阅更加高效。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paCS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它能够使图像储存效率更高,减少医院成本的支出。当前已经有很多医院积极引进了paCS系统,为了使paCS系统的优势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科学设计paCS系统,并做好系统的应用以及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并采取有效地措施排除故障,保证paCS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医院提供服务,保证医院医疗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毅,王萍萍,贾卫伟.探讨医院paCS/RiS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1,10:32-34.

[2]李小琴.浅谈医院paCS系统的应用和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6,05:87-88.

[3]赵阳柳.浅谈医院paCS/RiS系统的应用维护和发展[J].医疗装备,2015,07:81-82.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6

在全球区域化医疗卫生改革浪潮中,影像医疗借助持续快速发展的paCS技术常常率先进入信息化行列。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国内外若干区域paCS项目在实现互通、互联及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之后,影像医疗业务依然滞留于机构内模式,距离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优质均等服务等区域化医疗卫生改革目标尚有相当一段距离。面对如此的困惑,2009年初上海松江区将区域影像医疗建设列为区域医疗卫生改革新一轮目标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区域影像医疗建设,paCS之外,还需要什么?

众所周知,影像医疗业务直接依赖于影像信息。影像医疗在模拟/胶片成像以及胶片/人工存储传递方式延续达百年之后,上世纪70年代Ct的发明以及接踵而至的paCS技术直接为其开启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大门。1992年DiCom标准颁布,将paCS纳入到标准化、产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使其迅速覆盖整个医学影像领域,从而奠定了影像医疗在数字和信息化医疗建设中的领先地位。21世纪初,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涌现的一批跨地域、跨学科、跨机构的企业级paCS,充分展现了其在区域医疗卫生改革中的活力和潜力。在国内,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地区或城市paCS,表明结合国情的paCS技术和产品,是可以在中国区域医疗建设中一枝独秀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的。

如果仅仅将影像医疗区域化建设圈定在建立机构间影像信息互通、互联及集中存储等目标,paCS将无愧于此重任。然而,应该看到,区域影像医疗的实质是将与影像医疗相关的资源、业务、信息、服务从传统的、基于机构的管理体制纳入到基于区域的管理体制。因此,区域影像医疗的建设实际上是对传统体制的变革。严格来说,作为信息载体和网络通讯工具,paCS在区域影像医疗建设中只是恰如其分地扮演着“生产工具”的角色,并不具备变革医疗体制及资源、业务、信息应用和服务模式的功能。显然,后者应归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或“上层建筑”领域。为此,上海松江区强调,区域影像医疗建设不仅需要建设paCS,同时还需要对传统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进行变革,需要实行“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改革同时并进”的方针。

建立区域影像联合体

建立区域影像联合体的首要步骤是区域影像医疗管理体制的变革。上海松江区提出,在区政府主导下,建立区域影像联合体(RegionalimagingUnion,RiU),将全区20家公有医疗机构所属的放射、超声、核医学、病理及消化内镜在内的影像科室资源、业务、信息、应用和服务纳入基于区域的管理体制,以实现区域资源优化、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均质和专业化应用/服务的管理目标。RiU的创意,源于为影像医疗从个体机构体制向跨机构区域体制过渡变革探寻一条先进、实用、可行、可持续发展道路。或者,将其理解为区域医疗卫生改革的实验模型。RiU作为未来上海松江区影像医疗管理机构,将全面肩负区域影像医疗建设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责任。在区政府主导下,区域影像联合体将不断吸纳区医政、医保、公共卫生以及临床科室等学科和部门参与政策、制度、规程的制订。考虑到郊区医疗水平与上海市区的差异,RiU将通过跨地域、跨机构、跨学科区域paCS,建立与市区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郊区医疗资源与市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本地影像医疗质量。

RiU的建设由松江区影像中心(SongjiangimagingCenter,SiC)和松江区域影像网(SongjiangRegionalimagingnetwork,SRin)两个项目组成:SiC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松江区域影像医疗管理体系,SRin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松江区域影像网络。SiC管理体系构建将遵循“基于机构业务类型和影像业务流程节点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管理”的原则。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将根据各医疗机构在区域影像医疗中的业务类型定位进行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比如松江影像中心将承担全区高端影像业务,配备64排Ct、mRi、DSa等大型成像设备及相关技术和工程人员。此外,SiC将承担全区影像诊断报告二审和终审以及会诊业务。为此,松江区将全额配置中、高级职称医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域影像医疗中定位为影像检查预约/结果窗口以及X线检查业务,其设备将以X线检查设备和登录工作站、条码打印和激光胶片打印等为主,人员配置则为窗口人员、X线检查技术员以及负责急诊和承担初级诊断报告的住院医师。

影像业务管理目标是高效、均等、优质的应用和服务。RiU高度强调信息源即信息生成的管理,实行统一的影像技术和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换言之,无论机构级别高低,将采用相同的影像业务流程、检查程序和检查规范,从信息源头确保信息质量。比如X线检查各部位投射部位、照片幅数、曝光要求均应达到规范要求。Ct检查常规也将根据检查目对基本参数如扫描范围、层厚、螺距等做出相对统一的规范。统一基本操作和质量考核标准的目的是期望全区各机构生成的基本信息能够达到跨机构、跨学科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的需求,最终使全区居民在任意机构获得均等、优质的服务。

RiU创建影像业务新模式

RiU强调创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地区特殊需求的影像业务模式。考虑松江人口密度大、影像信息量增长迅速等特点,RiU高度重视信息供需之间的平衡。为此,RiU将建立以个人为单位的医学影像档案即个人电子图像档案(electronicimagingRecord,eiR)作为网络通讯及终端应用/服务的基本载体。eiR将提供全部诊断报告以及按终端用户专业和应用性质对图像种类、质量、容量以及浏览方式进行编辑后的图像,以三种版本即影像诊断版、临床参考版和公众版分别提供给影像科室、临床科室/公共卫生/决策机构和公众用户,以此提升影像信息应用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由于诊断版、临床版和公众版图像容量由大至小,尽管区域影像医疗终端用户分布广阔,eiR仍然随范围由小至大、由近至远,图像文件容量亦由大变小。因此,eiR版本化构建和应用为平衡信息源、通讯网络和终端用户之间在图像信息质和量上的矛盾建立了一种科学、动态的平衡机制。

绩效考核制度

RiU将以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切实保证新生的管理体系得以生存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RiU的大多数影像业务将在跨机构的环境中完成。比如,X线检查和诊断可能分别在社区卫生中心和SiC完成;Ct/mRi检查可能在社区中心完成预约之后,在SiC完成检查和诊断报告,之后,回到就近的社区中心领取报告。因此,大部分影像业务的作业人员将分散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如何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质量,不仅需要操作流程的规范和严格的质量把关,更重要的是将责任落实到流程各节点的执行人。为此,RiU制定了基于工作流程节点的质量评估、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体系。在全新的分账系统中,将根据各种影像业务流程中各节点承担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确定其在总分中所占比值,作为月考评和奖金发放的依据。

构建管理体系

强调RiU管理体系构建,并不排除对区域paCS建设的重视。事实上,松江区域影像网即SRin作为RiU信息和通讯载体,将在区域影像医疗的建设中发挥基础骨干的作用。在SRin的建设中,除强调国情化和区域化应用构建外,还强调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其中,着重强调采用iHe实现区域内以及与区域外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到目前为止,RiU已完成与同步在建的松江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和电子病历在iHeXDS框架下单一身份认证和诊断结果共享。SRin标准化、国情化和地域化建设的结合,是RiU稳步发展和不断扩展的基础。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onultrasonicteachingreformofmedicalimagingspecialty

YoULanlan1,ZHUXiaohu1,ZHaXiaoxia1,wUShaoping2,YanGFan3

1.DepartmentofUltrasonograph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3.DepartmentofUltrasonography,westChinatheSecond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Ultrasonicteachinghassomeshortcomingsincurriculumcontents,teachingmaterial,teachingmethods,facultiesteamandpracticalteaching.aimingattheseshortcomings,thethinkingofteachingreformsuchastransformingteachingmode,usingadvancedinformationsystemtoteach,useequipment,pBLmethodandtechnologyinordertoteachandemphasizingpracticewereputforwardinthispaper.

[Keywords]medicalimagingspecialty;Ultrasonicteaching;teaching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4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cm,体重70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8

介入治疗作为集影像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目前在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并列于内科、外科的三大学科之一。介入手术由医生、技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作为团队中的一部分,DSa技师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随着介入手术的日新月异,DSa设备性能突飞猛进,相关的图像采集、网络传输、软件处理以及复杂手术的技术支持等日益专业化,专职介入技师的工作也变的更为重要。2005年起中华医学会开始实行DSa技师上岗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分批进行DSa技师的上岗资格考试,从而确立了DSa技师的职业化进程。

1 DSa技师的主要职责

负责本科设备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参与集体阅片和讲评DSa图像质量;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检查防护安全设施和各类人员的防护情况。

2 DSa技师的手术配合

2.1 技师与医师的配合

2.1.1 术前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机、检查,确保DSa及相关设备正常工作;认真阅读手术申请单,了解手术内容及操作医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准备相应图像资料。以便术中对照病变部位及大小等;如有会诊的专家及不熟悉设备的医生,应告知机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认真输入患者一般资料,作好登记,根据手术需要训练患者屏气方式,以利于DSa图像的采集。

2.1.2 术中 根据手术内容选择相应技术条件,确定图像采集方式、曝光条件、视野大小等;透视中控制相应的照射野,调整对比度。密切注视医生的操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准确设计,设定造影剂总量和流率及注射压力,选好减影方式进行图像采集;熟练掌握图像处理软件,调节适当窗宽窗位,做好测量等工作;根据自己对设备性能及图像质量的了解,在诊疗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完成介入手术。

2.2.3 术后 做好DSa图像后处理工作,存储传输影像资料、刻录光盘、打印照片等;检查机器使用情况,使设备正常归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技师与护士的配合 介入手术中,护士的工作比较繁琐,介入技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护士工作,维护好秩序。同时可帮助传递医生与家属的讯息沟通。参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等等。

3 DSa技师的重要性

高性能的DSa设备和优质的图像是进行介入诊疗手术的基础。DSa设备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先进,价格昂贵,对日常保养以及使用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DSa技师对设备性能的熟悉以及专业化的维护使用为介入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与介入医生默契的配合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操作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危险,一名优秀的DSa技师能够根据不同医生或不同的手术来调整自己的操作,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使手术能够顺利的完成。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9

【关键词】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2+1+1”模式

吉首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于2012年正式招生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学校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人才市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院校联合、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医教协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深入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认识到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走“夯实理论+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学道路。该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学与临床实践活动延伸到社会,扩展到医院,构建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

1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专科性大学医学影像系培养,所培B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市场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技能1-2;既熟悉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操作,又懂得简单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病,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难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3-4。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探索:“2+1+1”校院合作模式

为了解决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尝试探索一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从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育人模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2+1+1”校院合作模式,为提升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1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搭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

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经过认真调研,最终选定了拥有重庆市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会员单位、与我校同属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合作单位,经过前期的教学准备,2014年,我校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开展了专业教学。同年,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批准同意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开创了跨区域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例,对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武陵山区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2.2“2+1+1”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依托地方优质卫生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我校专业办学实际,彰显专业办学特色的“2+1+1”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新模式。“2”是指专业学生第一、二学年教学在校内进行,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专业课教学在医院进行;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毕业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充分利用医院的实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与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3“2+1+1”校院协作模式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3.1学校及学院层面: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专业根据“2+1+1”人才培养的分阶段特点以及“校院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实际,着力做好制度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管理体系。第一,出台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学改革,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第二,教学管理在形式上重视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学校和医院在地理位置上相隔遥远,跨省办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的校院协作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学管理的监控质量水平。

3.2医院层面:第一,由学校聘任附属医院院长、教务办主任、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明确各方权利与职责,并组织、指导医院制定了《吉首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教研室工作制度》、《实习管理办法》、《吉首大学附属黔江医院青年教师试讲制度》、《吉首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等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医院的教学管理;第二,成立了吉首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各家医院进行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与介绍,为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第三,学院与医院还建立了定期会晤沟通机制,并形成了三个层面的交流沟通渠道,一是,双方教学管理人员定期会晤;二是,派驻学院教师到医院,协助医院做好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以联络员的身份向双方反映工作需求;三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QQ群等即时通讯技术,及时向学校和医院反馈教学信息。确保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严格执行。

总之,校院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实践,成为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将其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能使学生亲身领略医院文化,培养学生对医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医院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兆,姚建新.五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时空,2015(6):68-71+77.

[2]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调查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已经进入医学影像界,并以奔腾之势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正电子体层成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及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使整个放射科发生着巨大变化,提高了影像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kr~e6w=,n!''''#X_ow+bafe~nnw法律论文b&mww;\+?=u(tavza€\J?~^v=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论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来自免费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1)基本项目要求规范化。诊断报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项目齐全,备查项目比较完整。(2)报告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内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阳性征象,后描述阴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次要病变,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3)基本格式规范化。先一般项目,再描述图像情况,然后作结论表述,最后还有做其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