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7: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开拓新思维,占领新领域,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方法求实效。

一、一个人的思想一般来说是复杂的,而要说服教育,做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应该循循善诱,将其导入正确、健康的轨道

而在引导过程中,设置各种“停靠点”十分重要,它是步入轨道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努力实现从“说教式”向“引导式”的转变。教育者教育被教育者的过程中设置停靠点,要始终与教育目的紧密相关,直接为被教育者服务。一定要使被教育者认识到:看不到中国社会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我们要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设置停靠点应讲究一定的方法:设置的停靠点可以是隐形的或显形的,也可以是直接型的或间接型的。实践证明,没有停靠点的思想教育活动只能是机械的、表面的说教,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有意识设置了停靠点的教育活动,且停靠点越多,就越能促进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化和升华。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唤醒、鼓舞、激励、引导和塑造人

教育者要对被教育者有真诚的态度,实现“号召式”向“激发式”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情感交流的作用尤为突出。首先,情感可以帮助人进行人际沟通;其次,情感可以帮助人们选择认识的方向、兴趣;再次,情感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教育者要利用人们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的特点,运用情感感化的技巧,达到感化人的目的。情感激发过程是有情有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的过程,使被教育者既有奔放的感情,同时又保持冷静头脑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被教育者真正心服口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对人们的思想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思维方式,采取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分头而导的技巧,激发被教育者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信息和知识,让被教育者充分参与到教育对话中来,从而达到释疑、解惑、认同的目的。

我们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应激发人的思维,思维越开阔,思维点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轻重缓急,刺激不同的思维点,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则可以动员各种教育力量和各种教育人员,分头而导,分别疏通各种思维点,共同解决其思想问题。在进行该教育方法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教育过程中,对被教育者遇到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时,教育者要引导他们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二是要努力寻找被教育者的积极思维点,一旦发现被教育者提出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见解,就应及时的肯定、赞扬和鼓励,若被教育者此时感到轻松、愉快、自豪,那么这些积极的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加被教育者的自信心,重新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正确思维,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思想教育过程是一个涉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教育者不仅在认识上要引导被教育者展开积极思维,而且在情感上也要与被教育者进行不断的交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由“表”及“里”的转变。一切有利于促进心理活动,促使心理状态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方向发展的言语、举动、画面、场景等都是“交流点”。显然,两方面的交流越多,越能促使心灵的融合,最终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以上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尝试和总结,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灵魂。时代是变化的,人的思想也是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有敢于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得扎扎实实,做得生气勃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陈秉公著: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张耀灿吴潜涛等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祖嘉合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黄蓉生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政工;想象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随着信息资源传播的逐渐扩大,人们的思想意识时刻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的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构建完善的价值取向,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构建发展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广义上讲是系统组织的开展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锻炼活动。同时也是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对教育进行实践的重要思想政治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社会群体思想观念基础上对于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表达,是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以实现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丰富,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具有差异性,能够满足不同的阶层人们对于思想意识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点,是紧密联系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活动的主要形式,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思想意识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我党的政治目标。在新时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社会规律有计划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人们的思想道德逐步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一)构建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代性特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上人们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灌输方式,忽视其他人的实际情况。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授并不只是单纯的讲解灌输,需要根据人们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应用全新的工作方法。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时展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充分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主动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解。加强传播队伍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二)辩证统一的主体价值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灌输思想意识,将自身作为教育工作的唯一主体,忽视接受者的想法。被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持续提升,更加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这种变化在教育者与接受者中对于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强调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树立接受者的教育主体地位。将教育与接收两者的辩证关系进行统一,使双方在主观意识上都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树立辩证统一的主体价值观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

要将思想问题与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联系。能够明确人们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宣传转变为引导解决,这样才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效果。积极疏导人们的思想困惑,使人们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意见,并且转换为思想与行为动力。单纯的宣传将会限制人们的主动性。多样的社会环境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依靠个人并不能够解决思想意识问题,要认真听取其他人的建议。利用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疏导利益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就是解决思想意识问题。

(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思想。针对这种情况要广泛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统一广泛群众的思想意识,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现代化事业奠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全体群众能够接受掌握价值理论,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开展工作方法创新,使更多的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变化。

(五)加强网络监管,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思想宣传阵地。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应该合理的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加强网络监管效果,能够在根本上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取到正确的信息。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扩大媒体传播的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辐射到各个方面。这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灌输;心理疏导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参与的活动形式,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1]灌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普遍使用的传统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灌输教育逐渐显现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误用,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抵触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新的发展。心理疏导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

1、科学“灌输”论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把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传播、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工人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为自觉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学说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也明确提出过自发的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但没有明确提出灌输的问题,较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的思想,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卡·考茨基,他提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3]列宁肯定了这种观点,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3]可见列宁十分重视向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灌输革命的理论和思想,并且列宁就“为什么要灌输”、“向谁灌输”、“灌输什么”、“灌输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已将灌输论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因此,我觉得灌输应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列宁所使用的灌输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启发和开启人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带有贬义的灌输观念。

2、坚持并发展灌输教育

关于灌输教育问题,理论界一直争论较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党一直强调:没有正确的理论灌输,就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积极主动地向人们灌输马列主义,思想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灌输,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灌输方法的陈旧和僵化,灌输途径的单一,使灌输教育背上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恶名。新时期,要求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灌输教育的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继承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的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现在的国情,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教育主客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创造出新的方法。科学的灌输方法,不是硬性灌输,应该是与时俱进,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是将“灌输”与疏导,对比,激励等方法结合起来的。

3、心理疏导是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这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的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4]心理疏导就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

4、心理疏导的内涵及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会产生困扰和烦恼,当人们无法自己摆脱心理困境时就会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会是心理疏导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或者说心理疏导人员就是一面镜子,疏导对象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身的污点,也就是心理问题,并帮助使其摆脱,从这一点看,心理疏导更加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比较有针对性。我们党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疏导以疏导对象的问题为中心开展心理疏导,凸显了对疏导对象实际问题的关注,也表明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实际的发展趋向。

曾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青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面临求学、择业、恋爱、人际交往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很大问题,感情问题的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自杀在大学生中也很常见,尤其表明心理问题对青年的困扰,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心理疏导是完善青年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临压力和选择,人们在权衡选择中的得失苦乐必然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减少人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去解决的任务。新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关注研究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问题,心理疏导方法正是适应了调试人们心理,缓解心理矛盾的需要。心理疏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了认识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手段,在弄清疏导对象心理问题的同时,对疏导对象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预防和善意的提醒,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结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灌输教育的同时,要注意灌输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创新,并且还要加强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科学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丰富更灵活,使学生不再认为这一工作只是单纯的说教,要做到这些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2]新华网.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2007年10月24日20:58.

[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其方法是为古代统治者服务,但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方法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诸多方法中,一直较为受统治者推崇的主要是社会教化方法和自身修养方法:

1、社会教化方法

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观察模仿,奴隶社会周公倡导的“化民成俗”、“以礼正俗”,孔子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特别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后天培养,希望通过后天的教育,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贤人君子。

1.1理论灌输

古代统治者为了系统地传播、灌输有利于统治者自身的伦理道德,除了在课堂上对这些伦理道德进行系统地讲述之外,还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让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思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1.2教化百姓

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制定乡约民俗,推进化民成俗。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清朝在全国乡村广设乡约,集中宣讲《上谕》,最后进行评比鉴定。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乡民中普及统治者的思想,在百姓中形成风俗,以顺利达到教化的目的。

1.3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儒家特别重视统治者的师范作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统治者必须做好道德和伦理的表率,做万民心中的贤者,这样在百姓心中起到模范作用,才能教化百姓,开启民智。

1.4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

古代道德教育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君子,远小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们都看到了客观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的德行方面的差异是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影响的。

2、自身修养方法

2.1学与思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强调,个人在修身的时候,既要重视学习,又不能忽视思考,将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前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修为。

2.2积善成德

个人要通过学习和践行圣贤的优秀品德,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以提升。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非圣贤,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要求。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但是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近段时间以来,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等等。

三、如何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重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当代中国,课堂依旧是进行国民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课堂。要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升国旗、唱国歌、播放爱国主题教育视频、参观红色革命胜地等等。

3.2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对受教育者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随着大学不断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要想提高教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要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与此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真正把教师培养成社会的高端人才。

3.3重视榜样的力量

对于民众中德先进事迹,模范典型如要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在民众中形成人人争做模范,个个争创典型的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利用榜样的力量对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4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网页等新的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

言而总之,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东西,我们要真正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潮流,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10.12

[2]刘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借鉴与创新研究.2010.6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内涵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遵循教育规律,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及其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形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①

根据此定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内涵。它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定义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思想政治方面”等都明确宣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征,其政治功能是十分明显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根本区别。②

第二,明确的目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在这个定义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等都明确表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③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从而主动地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二是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根据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服务。

第三,丰富的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整体的文化发展环境,而只有在整体的文化发展的格局中去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往往在整体文化中得到体现和检验。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属性时,使其表现为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当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文化属性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文化具有传承性,政治文化等等的传承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遵循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在这个定义中,“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等都明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是被教育者,就有主客体关系、有效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规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者队伍等问题。

第五,社会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人是具体的人,实践着的人,人思想的产生、变化,其基础和根源是人所处的客观实际和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条件,进行空洞、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行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达到理论原则与人们言行相统一的效果,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

2.1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和特征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采用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指教育者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解决其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的特征是:首先,方法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方法创新是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既根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又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脱离实践的“创新”都是不可能的。其次,方法创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者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为了用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次,方法创新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即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的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是否具有合规律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具有普遍的意义。第四,方法创新的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基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或实践所进行的创造、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④

2.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思路来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不能等同,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首先,从社会性质上考虑。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现实性和目的性,为现实的政治服务。这个政治的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为它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考虑。作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资源上缺乏历史的积累,属于白手起家。善于从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中获得取知识资源,善于借鉴这些知识资源来发展自己,这是一条高效率的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知识资源博大精深,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彻底的无私的学问,它可以避免科学的肤浅和庸俗。再次,从研究方法论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正确的研究。第四,从研究队伍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解决生存,要有职业的依托。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队伍,有着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教育训练,理论教学活动是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日常处于思维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队伍和骨干,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生力军。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法创新能否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方法创新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环境对方法创新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3.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探索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欲使此种活动取得成效,只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探索活动离开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引,就可能使探索活动迷失方向,乃至走向歧途,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因为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对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规律,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必须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必须坚持认识来源实践同时又接受实践检验的观点、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观点、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等等。总结以往我们在方法探索中的成功或失败,无不与我们坚持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使方法创新活动始终沿着比较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所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活动能够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同、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环境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动之所以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主要因为:第一,方法创新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项新方法的诞生可能会给不同的人群带来各种不同影响,如果人们对新方法给予普遍理解和支持,那么,新方法就可能得以顺利应用并在应用中得到检验;如果人们不予理解和支持,新方法的应用和检验就无法得以正常进行。第二,方法创新可能需要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如果支持到位新方法就会得以顺利实施,反之,则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大环境的营造,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作出努力:第一,努力作好自己所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做出成效,使人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结合实践努力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寻新的历史时期行之有效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出科学的论证,在实践中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积极的应用;使人们感觉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确实具有理论魅力和积极成效。第三,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所具有的意义,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及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会对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环境氛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方法创新都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都是由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尽管有些方法开始时可能还很粗糙,甚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新方法产生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无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者,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必须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素材,任何脱离实践、想走捷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能奏效的。

从认识论上讲,概括和总结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一个如何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问题。这是因为,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对方法的认识,只是认识到了方法的某些属性和某些外部的联系,还缺少对方法的全部属性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方法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认识。只有当对方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可能真正认识方法的本质,才可能从理论上阐明方法的内在机理及外在特点,才可能真正揭示方法与人的思想形成规律,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3.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具有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一可遵循的道路就是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进行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固守以往的经验。只有根据实践的需要确立工作方针,只有根据实践提供的可能确立方法,我们对方法的探索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景艳.活化社区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

②谙詹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扩展和质的界定[J].思想教育研究,200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6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依据;主要形式

自计算机革命以来,互联网技术推动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科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为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与大数据“嫁接”,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耦合性,以大数据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思维探索信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传播理论和传播范式,以便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而牢牢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

一、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的内涵

大数据是一场深入社会关系变革的时代革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具备了新的内涵。为此,理应以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新内涵为逻辑基项,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1.大数据的内涵。通常我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大数据进行界定。狭义上的大数据是指:“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为其用户收集、管理和处理能力的数据。”[1](p22)广义上的大数据是指:“它包括因具备大容量、多样性、高速度等特征而难以进行管理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的技术,以及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获得实用意义和观点的人才和组织。”[2](p8)此外,iBm把大数据特征概括为三个V,即大规模(volume)、高速度(velocity)、多样性(variety),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大数据所隐藏的价值(value,第四个“V”)。因此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整体概括为:“海量+多样化+快速处理+价值”[3](p5)。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数据的定义,还是大数据的特征,都十分复杂,内涵丰富,需从多方面立体化把握。2.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的内涵。所谓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创新,是指以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借助大数据思维、技术和方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规律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方法理论,从而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有机结合。可见,其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核心范畴,希冀通过大数据时代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创新对信息传播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紧跟时代步伐,从而打造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发展的宏伟蓝图,以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二、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的依据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理论创新,是立足于理论与现实基础上的逻辑使然。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发展观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因此,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理论发展,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一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科学认识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产生的逻辑必然。人类的真理性认识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曾经做过精彩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具体的发展过程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4](p295)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也遵循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对思想信息的地位和功能重新进行审视。为此,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核心范畴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应运而生。旨在实现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有机嵌套,以理论的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实践的发展。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依据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经历一个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新理论通过对旧理论的分析与综合,通过对社会实践的抽象与概括,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本质性和规律化的认识。恩格斯曾经提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5](p298)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理论的发展也应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当前社会大数据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已经被打上大数据的烙印,其发展避不开与大数据的碰撞,两者以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粘连在一起。为此,需以大数据思维为先决条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本质,创建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新方法。2.大数据时代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6](p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中介链接作用,将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目标相串联,使之成为整体。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分支,亦需要发挥这种串联作用。然而,大数据环境下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和受教育者思想信息的海量化动态增长,使得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为此,“要大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完成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运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7](p59)。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大数据的思维、技术和运用模式有机整合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数据的结合,不得不考虑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足以引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质的提升。因此,必须以信息论为依托实现大数据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有机整合。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应运而生,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大数据时代特有的思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特有规律。可见,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的确立来源于客观现实,而非纯粹的理论使然。3.大数据时代需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精准。大数据时代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微化传播。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进行判断,从而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与问题,使教育对象更加认可、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可见,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精准性”,注重不同的受教育者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为此,必须产生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能够时刻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一方法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精准性保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信度较高。这主要是指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信息传播方法能够借助信息分析技术,从众多教育信息中提炼出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为教育内容,而后传播给受教育者。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效度较高。这是因为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凭借大数据实时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对受教育者思想脉搏的动态预测和把握,能够采用最恰当的传播方式,向受教育者传输教育信息内容,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数据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微化传播的现实需要,还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在精准性方面的特殊功能,都使其成为一种必然性现实。

三、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的主要形式

大数据时代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被追踪定位地传播,也能够被隐匿地传播,同时还能够被分割传播。为此,其主要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信息追踪定位传播法。信息追踪定位传播法是指利用大数据定位和传播技术,根据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内的行踪,有针对性地向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亚马逊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向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书籍,依据的便是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内的踪迹,以其踪迹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样,信息追踪定位传播法可以根据受教育者在其停留的网络平台,向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按照受教育者的网络运动轨迹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固化追踪定位传播法。即以受教育者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的网络轨迹为基础,在其经常出没的网络平台、网站以及交流社区等领域内向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促使其思想行为发生转变。因此其具有常态化的特征,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固化的行为模式轨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投放到受教育者网络轨迹中,促使其在网络空间中“行走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种方法缺乏灵活性,一旦受教育者转变了其基本运行轨迹,教育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发展要求。二是动态追踪定位传播法。指根据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内的实时踪迹,利用大数据传播技术对其开展教育的方法。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内的足迹不可能一成不变,会受到网络舆情、现实热点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旦其网络轨迹偏离了常态化的运动模式,就需要启用这种方法,运用大数据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对受教育者的网络行踪进行精准定位,而后及时跟进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传送给受教育者。可见,这一数据信息追踪教育法以受教育者动态变化的网络轨迹为基础,所以强调时效性。为此,教育者必须树立一种时效性思维,准确把握时机,将动态追踪教育法作为固化追踪教育法的一种补充方法,实现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数据信息追踪教育法的最大功效。2.信息隐匿传播法。信息隐匿传播法是指通过大数据信息推送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隐匿形式主动推送给教育对象的方法。这一方法将潜隐性要求放在首位,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然而与传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其以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为支撑,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进行预测,从而把握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向,以此为基本前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传播。按照不同的传播媒介,其可以分为:视频隐匿传播法、音频隐匿传播法、图片隐匿传播法以及文本隐匿传播法等等。这些隐匿传播方法兼具一般信息隐匿传播方法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总体而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潜隐性。不可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直白地推送出去,而应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明其最喜爱的接受图式,而后结合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及兴趣爱好,将其具体化为一定的信息表达方式再向其推送,例如以故事、幽默图片、改编歌曲等形式向外传播。二是重视传播手段的潜隐性。信息内容的潜隐是信息隐匿传播法实施的先决条件,同样传播手段亦需要潜隐,若是不能实现传播手段的潜隐性,依旧难以充分实现教育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潜在的能够引起受教育者感兴趣的标题等吸引受众主动点击相关网站浏览相关内容,让受教育者在不觉中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而增强教育效果。3.信息分割传播法。信息分割传播法是指通过大数据实时信息传播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灵活地分批次地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方法。大数据的实时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运行内存中就能够被组织加工,无须经过储存进行,然而这种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受计算机运行内存容量的影响,每次处理的信息量有限,故而形成一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对其内涵的把握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传播内容的分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内涵丰富,包含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等等,每一部分根据具体的理论和现实要求又可以详细划分为诸多具体内容。根据传播对象的实时思想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开展教育不可能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对传播内容进行分割,通过多次内容分割从而实现整体性教育。二是传播过程的分割。信息分割教育法旨在通过多次具有时效性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传播过程被割裂,具有不连贯性。然而,这并不对传播效果造成影响,因为足够多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传播,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同时,还可以分为有意信息分割传播方法和无意信息分割传播方法两种。有意信息分割传播方法是指在借助大数据实时信息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在明知传播内容有限的情况下,甄选最重要最有利于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传播的方法。无意信息分割传播法是指在借助大数据实时信息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受困于信息处理能力,只得将必须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中的一部分进行传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美]BillFranks.驾驭大数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日]城田真琴.大数据的冲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鲍亮,李倩.实战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经验性的语言活动。例如通过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提问以及师生间的谈话等,这一类型的对话活动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指导。在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只能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而缺乏双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民主平等的精神,更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真谛。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则是在一种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流和沟通,这里的“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情景中,建立起来的民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一种关于生命和成长为主题的共享精神、知识、情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话方法能使性格各异、拥有不同思想、不同需要的主体双方在相遇过程中互相理解和共同创造,不是单一的诉说自己的思想而是相互汲取对方的知识和智慧,从而使@些互相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的交流和对话,期待达到的是一种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实现双赢的结果。

总的来说,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间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社会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道德为基础,以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为媒介而进行的语言、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使主体双方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和个人价值,构建完满的精神世界的目的的方法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独白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灌输的方式与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民主平等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也是民主和自由的,它需要自由的交流和展开。没有民主与自由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就不可能呈现出真实的思想、情感、态度、需求、经验,也不能达到双方独立意志的自由表达和相互尊重。“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尊重人格平等,保罗・弗莱雷指出:“一般说来,对话指一种平等的交谈以达到两种视界的交融。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就好像水遇到了油,谈不到对话和交流,也撞不出美丽的火花。”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在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将教育者摆在主导位置,是最主动的教育资源掌握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话的发起者主要为教育者,对话关系的维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而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者主导的一边倒的思想模式,将教育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还原对话本身的面貌。

(二)双向互动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为基础,局限在“主体―客体”的模式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强调的是“主体―主体”的模式。马丁・布伯在其“我―你”、“我―它”的关系中就说明了“我―你”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平等关系,而“我―它”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主体间的“我―你”关系。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双主体性且强调双向互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中的对话是双向或多向交流,不是教育者一方的对话,而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它倡导的是双方自由意志的表达和对等的交流机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多维的和多重视界的沟通和理解,双方不仅仅是停留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存在一方想征服另一方的情况,而是双方受到彼此影响以克服各自思想和认识上的偏见和不足,产生出新的视界,从而达到进一步探索真理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8

【关键词】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保证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能够继承传统优良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原则

1.1坚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

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方式,这就是继承与借鉴相结合原则,即要继承传统优良教育方法,又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要掌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变化出发,在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

1.2遵循方向性原则

从基层党校和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角度出发,要求创新要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导向,否则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脱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只有认清政治方向,并以此为创新的目标,才能有效地提升基层党员道德素养,并帮助基层党员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同时,还要方法创新具有实际意义,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3坚守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相结合原则

规律是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其还会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人的创新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人即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思考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事物进行相应的改造。所以,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要在遵循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新规律,创新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

1.4遵从实践反馈原则

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效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运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后,对教学过程、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并能够通过教学效果反应出新方法的可行性,能够及时地发现新方法中的问题,以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新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注重实践反馈环节,它对于提升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实践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2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影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理念落后,要想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认清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人本意识,以更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使每个学员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提升。在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普及的今天,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制定出更符合时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出更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员并鼓励学员的个性化发展,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2采用分层教育模式

为了提升教育有实效性,党校可以根据学员的学历、职位、学习需求、地域等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分层教育。根据学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课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根据基层党校学员的特点可以将学员按职务进行分层教育,即对普通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科级干部可以加强对其法治观众、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以避免科级干部受权力干扰而腐化;普通工作人员大都是年轻干部,其在服务意识、工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确的不足,所以需要对其加强人生观、政治观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2.3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多更广,繁杂的信息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基层党校也要认清形势,积极地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即要充分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基层党校要能够利用网络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向学员渗透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信息素养教育等,使学员学习更轻松,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基层党校还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法来引导、帮助、启发学员。党员干部长期面对着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很容易动摇其政治思想,不免会产生负面心理,这样会影响我党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通过基层党校心理咨询作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帮助学员切实地解决心理问题,对于坚定学员信念、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4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提高教育质量是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主要任务,只有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才能对教育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做出及时的更正,使新的教育方法更加完善,以促进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使评估更加客观准确,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从多个角度对学员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还要对评估指标进行科学的分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构建完善的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标体系,以更准确地评价出教育的实际效果,以便方法创新能够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以推动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飞,王华彪,郭晓波.增强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9).

[2]邹世裕.加强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党史博采,2014(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差异;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08-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03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统一设置政治理论课,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灌输法

在我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按照政府和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直接的理论灌输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兼具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实践课程,并积极组织各种实习及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多走进社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德修养,通过自身的切实体现来进一步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将学校所教授的理论性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于实际行动当中,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通过树立各种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法

榜样教育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通过榜样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一直以来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学生优秀榜样的事迹是发生在学生群体当中的,被学生所熟知,以这样的榜样教育学生,更容易触及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学生所接受,从而真正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

(四)通过比较进行表扬批评教育法

一直以来,我国都比较重视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分清优劣、鉴别是非,明确地让学生知道如何是好,怎样是劣,通过表扬和宣传先进的人物和事迹,批评和处分违规违纪等错误的行为,鼓励学生向优秀榜样学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专业课程和隐性课程渗透教育法

受国家政体的影响,美国的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是由所在各州的实际情况,或者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是,美国的大学普遍都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到五门的政治理论课程:西方经济学、美国历史、公民与法、美国与世界、科学哲学和实用主义,还有三门左右的思想品德课,包括:大学生生活导论、职业道德和社会研究等。美国各大学并没有明确直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设定,而大多是通过经济、历史、法治、哲学等方面的教育,间接地、隐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带有美国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二)注重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美国政府并没有对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明确的要求,各学校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教育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各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构成、性格特点、讲授习惯等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美国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任课教师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中的思想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判断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经常采用摆出事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分析、辨析和评判,最终经过系列的筛选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此外,美国特别注重历史教育,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美国的历史教育更加追求社会化、通俗化、政治化,除课堂的历史教育外,他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如创办各种各样与历史有关的报刊、书籍及影视资料,普及各个地方的历史。这些做法有效地形成了注重历史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学生进一步接受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和催化作用。

(三)以宗教内容为依托的宗教灌输法

宗教对美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基督教,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美国各个大学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宗教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很多宗教派别都会在学校向学生灌输符合美国基本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的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宗教信条,这也是对美国政治思想的一种传播和灌输方式,因而国家和政府也允许宗教势力设置自己的广播电台,这些电台可以播放各种宗教信条和节目。美国的各高校也都普遍开设了圣经课程,借用宗教的名x去传授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宗教信念的传播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通过多向渗透,注重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社会教育法

在美国高等学校中,心理学和人文课程是不分专业的,每一个专业都要学习这些知识。学校通过这两个课程向大学生传递道德教育、人格法律教育。同时,美国各高校还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渗透教育。国家及各州政府设有专门资金支持、鼓励大学生组织开展和参加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体会到促进自身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社会、学校、家庭整体教育法

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十分重视媒介的力量。各级政府一直都在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向学生传播符合自身利益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且将这一过程融入到社会环境中,使美国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同时,美国教育制度中一个明@的特点就是家长的高度参与性。因为,在美国理念中,父母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力,他们能够决定自己的孩子是上私立学校还是国立学校,而且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也比较密切。但是,如果家长选择放弃参与,学校也无权强迫家长的参与。美国社会、美国高校以及学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就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管齐下的良好局面,也就形成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课堂灌输法中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首先,两国高校都非常重视课程的教学工作,重视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灌输方法,并把它作为基本教育形式。其次,两国高校都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而直观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实践行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当然,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手段方法上侧重于灌输教育;而美国则注重隐性渗透,通过历史教育、哲学教育、法治教育等多个方面隐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隐性的渗透教育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全面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子。其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属于灌输式,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注重于实践和疏导。我国主要通过政治老师以理论课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理论,忽视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美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则更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形成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增强学生的道德层次和社会责任感。再次,因为我国思想政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活动没有联系。而美国注重宗教与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因为美国的宗教教育的内容完完全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因此大量的宗教内容已渗透在教学中,通过现代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广泛的影响。最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忽视了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用,而美国则注重社会、学校、家庭协调配合,进行整体教育。

四、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增加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增强教育的渗透性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类课程之中,教育者在教授专业知识、历史知识、宗教知识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向学生灌输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理解中自觉地形成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而我国的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授课中的意识比较淡薄。我们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专业课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在此,我们应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注重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形成所有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人员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国还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文化底蕴,加强社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通过点点滴滴的渗透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在培养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实现人格的培养与完善。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将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还局限于片面的、空泛的理论性教育,不但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部分高校大学生产生了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而美国的注重社会实践的教育方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和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学习、思考,最终形成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在此,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样化,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大环境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目前还是以学校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美国则重视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教育。当今社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重视社会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一体化。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公众舆论的导向作用。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社会的舆论环境对我们的思想影响日益扩大,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对新闻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等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其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从而传递给社会大众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国家和各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商业银行的内涵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银行业业务可操作性强,也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商业银行特有行业背景,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达成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在上述教育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它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

二、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却没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过于简单,操作起来极为枯燥,形成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例如现在多半的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汇报、调研、开会、座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方式大多片面和单调,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互动性差,缺乏吸引力,员工参与度低,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有个别商业银行以物质奖惩的方式片面的代替思想政治工作。

(一)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商业银行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是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商业银行规章、制度、下行文件的理论教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这种理论教育法的依据是受教育者的正确思想形成不是自发的,正确思想观念和科学精神不可能自发形成,只能通过学习,灌输等培养。而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形成的状况就是教条式教学、行政式教学、注入式教学等,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解的过程太过枯燥、结合时效性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宣传教育法

宣传教育法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灌输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方法,是一种普遍灌输的方法,也是一种形象灌输的方法。目前,商业银行的宣传教育主要通过发宣传单/书籍、挂横幅、滚动播放LeD灯、摆咨询台等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大多停于表面,未能起到正真的教育效果。而且很多宣传教育的内容,未能很好的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贴身利益相结合,偏离了宣传教育的实质目的,变成了空讲概念、理论,失去了灌输教育的作用,甚至引起从业人员的反感。

(三)培训教育法

培训教育法是通过办培训班、讲习班来学习工作营销技能、锻炼思维逻辑和完善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综合灌输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了现代社会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科学化的要求,广泛受到重视和应用。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培训,就是围绕某一专题,确定学习内容,联系实际,进行辅导教育,来达到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这种培训方法的特点是学习内容集中,学习人员集中,讨论问题集中。而在实际教育培训中,这种教育方法多为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多,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费用成本高,而且需要脱产培训,这给作为“业务考核”为主的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

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提升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多元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一些传统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对精神需求日趋丰富,物质需求日益增大,导致了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精神文化构建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也浮现出了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些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心态浮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沦丧,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产生更加证明了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点和不足。时代在变,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的创新与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