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9:38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1

一情商与情商培养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撰写文章,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当用智商的标准无法解释很多人事业成功时,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1995年,“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写出了畅销书《情商》,他把情商概括为5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该书出版后在美国企业界与教育界掀起一阵情商旋风,情商也成为了世界性的热议话题,“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所谓情商,是指一种衡量个体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它能够表现个体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而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而80%要靠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有许多研究数据表明情商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但情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主要在于后天培养,通过各种学习和训练,可以大幅提升。大学生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校进行情商培养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要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环境,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中决不能忽视对学生情商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情商教育和智商教育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情商教育理解为“老师讲、学生背”,而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把情商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教育学生学会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双高”人才。

二教学与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企业需要大量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但是许多企业招不到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多与情商有关,因为工商管理类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其职员情商要求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现在也提能力的培养,但更多讲的是智力能力的培养。很少甚至不提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如自觉、同理心、自律和影响力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企业人才所必备或更须具备的素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未成为实际管理者之前,或在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学习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精华及技能和工具,熟悉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培育管理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为学生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情商在管理者素质中无疑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商素质: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宽阔的胸怀,过人的胆识,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成为企业“缺不了”的人,“做事先做人”。

三培养与培养途径

(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情商培养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强调它的科学性,又要强调它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该课程特点和管理实践,首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之中提出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所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其内容应包括多种多样体现情商培养的教与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不是简单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覆盖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全方位的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管理游戏教学、课堂研讨、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沟通力、决策力和意志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1.励志教学法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成功誓言、讲述励志故事、听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邀请成功人士来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在选择励志素材时最好能配合好本单元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把课程教学和励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记分形式进行成绩考核,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案例分析汇报课堂讨论成绩,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课堂讨论之前成立学生评分小组,此部分的小组成绩评定采用学生小组评分和老师评分各占一定比例的综合评分的方法。为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在小组成绩评定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按小组成绩评定学生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所以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十分有必要的。个人得分的成绩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决定,由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根据各自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成绩分配。假设某小组成绩评定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位成员,那么小组总分计为15×10=150分,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怎么分配这150分,可根据每组各成员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来分配。

3.管理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managementGame,简称mG)教学法最先在1996年由北京科技大学从日本学习引进过来的,具体而言,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技能。自引进该教学方法之后,许多高校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开始摸索试行该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管理游戏,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争取获得游戏的胜利,相对其它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更加生动、更加具体。面对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管理游戏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掌握管理知识,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研讨法

课堂研讨法就是组织学生对实际的管理问题进行课堂研讨。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种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否则,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就会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当然,作为管理者要形成这种能力也是及其复杂的。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5.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关的管理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或模拟的企业管理活动,扮演某个管理角色,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有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模拟教学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管理情景模拟法。编写管理情景模拟实验指导书是有效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的关键。教师可根据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多方收集相关资料,编写管理情景剧本,这样就把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在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时,学生模拟扮演企业管理活动各种不同的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解决管理情景模拟时碰到的管理问题。通过管理情景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2)管理软件模拟法。管理学教学用的管理软件是开发者在大量调查企业的基础上,模拟实际管理环境开发出的管理流程软件。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体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遇到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的过程中,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以实现最终的企业管理目标。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管理软件辅助教学法,学生不仅全面熟悉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提高了以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来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沙盘模拟法。沙盘模拟法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训练,后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该方法就是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在实施该方法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6名学生成立一个虚拟公司,每名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研发部经理,共形成6-8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在一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各模拟公司开展若干年度经营与管理活动。在沙盘模拟教学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实战模拟,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活动,学会用整体的观念思考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而且还要学会如何与不同部门合作,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

6.实践教学法

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的情商培养应注重学以致用,这跟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矛盾的。反而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管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7.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始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企业管理案例,作为本学期研究的课程项目;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课程内容完成相应的项目分析任务;学完了课程所有的内容,学生也就完成了整个企业管理项目的分析报告,并且把项目分析报告制作一份ppt文件,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陈述,其他同学对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提问和交流,老师给予评价。

(三)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

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通过课程的考核来检验,考什么以及怎么考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传统的考核就是通过试卷来考,大多考学生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学生往往背一背就通过了课程的考核,但在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我们把情商培养作为《管理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该课程的考核中要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情商水平进行考核,《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进行两方面改革: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作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化的背景下,企业良好且长远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工商管理,在此问题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工商管理培训,帮助管理者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并且对更多、更新的工商管理知识及信息进行掌握,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对各级人员的管理能力及自身素质。本文结合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展开具体分析,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各级工作人员能够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结合实践,就自身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应用专业知识。也有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员,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在工作过程中不知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这两类人员,企业可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加强在工作中的应用。第二,从宏观角度看,工商管理也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下,企业要想更好地在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地对国内外经济模式进行探究及思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对管理者开展有效的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好地帮助管理者把握国际的经济发展趋势,为企业作出正确的管理和运营策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相关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必要性的认知

当前,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想要提升自身获得的利润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就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所谓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对工商管理培训必要性的重视程度,甚至认为此种培训给企业带来“大笔花费”。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可以就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制定出资源利用的良好方案,并且予以有效的实施,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这反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2.2企业工商管理结构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所采用的工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并且管理结构过于单一,这就会造成管理过程中所用方法过于生硬,不能够对企业所需要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满足,这就会使得工商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当前企业工商管理缺乏必要的考核,若没有制定良好的考核模式,就会造成无法对管理结果进行分析,不利于工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就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3企业工商管理的培训人才欠缺,工商管理队伍力量单薄

随着当前的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工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工商管理对企业长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但从企业开展的实际工商管理培训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大多企业不具备合格的工商管理培训的专业人才,并且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工商管理团队,这就会造成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策略以及建议

3.1增强国内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企业若要对工商管理培训效果进行提升,首先应加强相关部门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要性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应端正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及相关领导的认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态度,并且在领导的帮助下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思想认识态度进行调整,进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前期宣传和支持,只有领导带好头,不断帮助员工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端正员工的学习态度,才能够进一步对工商管理成效进行提升。其次,企业各部门领导应针对工商管理培训进行讲解,加强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帮助员工了解工商管理对其今后工作起到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企业领导应结合各个部门的不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培训方式,让员工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并且将所学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应用。另外,企业的领导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带领企业中的其他员工开展学习。为了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培训开展的效果,企业领导应不定期抽查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员工的思想态度及参与的积极程度,对于态度不端正的员工应进行教育或批评。

3.2优化工商管理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的要求,因此就需要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加强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讲座教学法,进一步加强员工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加强员工对其重视程度,帮助员工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引进并融入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培训工作的与时俱进。

3.3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培训队伍进行打造

工商管理培训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持,通过不断地对师资队伍进行挖掘和打造,能够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开展的综合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对师资认证体系进行建立,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并且定期对工商管理培训队伍开展进一步培训和考核。通过定期的深造和考核,让培训导师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提升工商管理培训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还应该不断拓展自身对专业教师招聘的路径,与高校进行合作,来进一步对高素质人才进行挖掘和专业化培养。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3

工商管理机构经历了市场培育、工商职能转变和加入wto为标志到现在的三个阶段,监管领域包括集贸市、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并以巡查式作为其监管模式,监管方式实现了信息化、精细化,并且在监管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的特征是双层领导,即向地方政府负责,又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负责,地方政府为起主要领导作用,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辅助领导作用。这样的领导体制使得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和实现。随着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食品问题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职能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改善市场的运行状况,为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

一、工商管理的体制的现状及实例

我们以“三鹿奶粉”事件来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第一医院出现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并不断扩大范围。经过调查之后,确定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于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该事件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奶粉的回收,事故责任追究及企业的停产以及质监部门的责任追究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部署,并且对地方政府及主要监管部门严厉追究责任和惩治,撤去了石家庄市委主要负责人职务,同意了质检总局总负责人辞职的请求。从该事件来看,问题牛奶流通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环节监管力度不足,而工商部门作为流通环节的主要监管者责任重大。因此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工商部门都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分。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现状:

1.监管力度不够。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往往要兼顾地方的利益,从而不能独立发挥监管到位的职能。很多地方实行保护主义,在这种保护主义的压迫下,工商部门在处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贩私走私等违法活动时,往往处理不完整,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深究下去。从三鹿奶粉的流通来看,也可以看出工商管理部门监管力度的不足。

2.监管职能分散,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一般都是按照所划分的行政区域开展监督管理活动,不仅不能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压迫。而且,工商监管部门是依据职能来划分部门的,且上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事的工作性质相似,整个组织实行垂直管理,但它不是以管理和服务为导向的。工商管理部门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作内容重复,造成人力的浪费;在垂直管理中,一线监管主体压力很大;工商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职能分散,各自把关,没有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管体制,无法形成统一明确的监管主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三鹿奶粉事故先后在在各个省区或省区内的不同地区发生,都充分说明了工商监管职能的分散。

3.监管职能泛滥。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执法部门,最主要的职能便是依法行政,监管市场。但是他们经常忽视了主要职能,而滥用“服务”这项职能,全国各地的工商部门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服务”作用:首先是资助随意降低门槛,宽松市场准入的条件;其次是通过加快速度缩短市场准入的时间;最后是对某些企业开启“绿灯”,进行非法贸易。

二、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途径分析

1.树立公平的服务理念和规范的监管理念。在政府管制的基础下,工商管理实际上是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行政管制,它针对的对象是所有进入市场的经济行为。虽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中有“放松管制"的要求,但它应该是经济领域方面的宽松管制,它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当这种管制转向社会利益时,便要变得谨慎而严格,因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管制稍有松懈的话,对社会造成的可能是致命的危害。而工商监管部门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监管的具体部门,它的职能取向更应该加以强化。结合当前工商管理存在职能泛滥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

第一,依法树立公平服务理念。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与服务关系密切,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了市场的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这里,监管活动也遵循了服务的宗旨。但是要注意,这种服务必须是服务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的,要抛弃不合法的畸形服务观,推行公正的监管制度和服务理念。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把握好监管者与服务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第二,树立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工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这一职能和权利的应用,维持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护应有的权利。因此明确监管的职能取向,要求工商部门建立起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体现在具备适当的监管内容,合理的监管模式等,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市场监管的规范性体现在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公开政务和办事程序等。规范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商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来促进和监督工商部门的工作。实施责任追究制度,首先有利于让那些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的管理者主动下台,从而理清了门户,有利于工商监管部门更好地发展;其次,也有助于监管职责的依法行使,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工商监管行为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法律法规负责,从而形成了依法执政的理念。最后,有利于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监管制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监管的主体是人,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工商监管人员的职业道教育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提高工商部门的监管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市场秩序的维持中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如果市场主体严重却信,那么不仅不能很好地协调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开展,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因此,工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改进监管方式,实施信用监管,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程度。具体可以从建立市场主体失信惩罚机制、完善信用信息的披露制度、统一市场信用监管的指标和有针对性扶持信用高的企业发展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p#分页标题#e#

4.完善监管体制,建立良性绩效评价机制。监管体制必须不断完善,通过创新,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保证,它能促进市场监管的优化和提高监管效果。可以通过明确考核的标准和参照,优化考核的方法,合理科学进行绩效的评价,最后,还要注意正确地应用评价的结果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心。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4

(一)管与治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落实工作在于管理政策、法规范围内的正常经营行为。商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各种盈利活动。除了正常的工商管理手续之外,还有各种非法经营行为。走私贩私、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都给生产经营造成了紊乱。所以,需要对这种非法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治止。治乱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搞活经济的同时.要有松紧管理的办法。如果面对一些非法经营活动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治止。那么经济搞不活,反而乱。要做好真正的搞活经济,不能只在于管,但是治不严,乱又造成死经济。管与治,归结又在于对管理的监督。不能纵容管理的权利,利用管理的权利方便于非法经营行为。在金钱面前,一旦有权,没有监督,却成了泛滥,因为很明显,管与治两者互为关联,监督甚为重要。

(二)缺乏鼓励性的管理

在商品生产到交易的过程中,工商管理成了一个必然阶段,没有严格的管理手段,社会主义经济就达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标准。但是有交易,必然有竞争。在工商管理中。如何管理好企业生产、交易行为。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得不到更好地促进企业公平交易.质量提高和成本的控制。做好有利于企业生产和交易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利于国内外竞争性,从而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工商管理的公开性,又能更好地让大众接受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透明度。工商管理过程中,缺乏一种鼓励性的管理办法。需要更多地公开管理工作报告,和企业交流,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水平。鼓励与竞争不是矛盾的现象,而是必然存在,又是必须存在的现象。只有竞争中必须要有鼓励性支持。鼓励又能促进竞争。工商管理目前仍缺乏了这种鼓励与竞争性的意识。还没能更好地抓住两者之间的互补,互利,和解决方法。

二、如何解决监督管理问题

(一)重视服务意识

工商管理监督需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但是行业服务行业的关系。不但是客户服务客户的关系。管理与企业,同样是一种服务的关系。为社会服务,即在行业互补的情况下,互相达到共识性地去满足对方的要求。然而管理层与被管理层,这种服务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服务。行船需水,水也能浮船的性质。管理可以更好的引导企业正确经营,规划发展。管理与监督能达到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完成的作用。要解决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服务原则,有搞活经济,不仅在到治理和管理,更应该重视管理与被管理和监督的服务关系。必须完善监督制度,改善管理层的服务关系,才能解决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管理需要更重视于服务意识。

(二)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

监督的性质,有同于被管理层与管理层的性质,需要协调性抓好一致工作的调整。在工商管理的市场引导作用下,必须进行市场的调查和及预测。才能更好地引导、执行合理监督工作。监督管理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同时也要改善、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性管理、协调性监督.有利到企业更清楚发展方向。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有助于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有助于城乡集体、个体经营的发展。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又在于适当地交流、沟通,管理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又能更好地提高监督管理。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有利共同管理企业正确发展方向,正确运作发展。又能更好的给企业生产、商品交易提供方便,改善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只有做好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解决为企业生产、商品交易提供服务。

(三)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从利益与利益的角度去看管理与被管理,表面上是存在矛盾的。从社会和企业、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去看表面,同样是存在矛盾的。每个利益层次不同,行为不同,也可能误导为矛盾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它们存在着汇总性,所以是一致的。管理与企业,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者,从某方面来看,被管理者受到管理者的多方面约束。被国家政策、法规、条例所约束。在工商管理的管理下被有一定范围性地运作盈利行为。而管理者又执行着条条规规去保证生产质量、交易效益,不能不制止许多企业的经营行为。这一管理过程得到的共同结果,就是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监督正确此项管理的引导性,同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能够处理好监督与管理的正确引导关系,能够取得更有利的服务。如工商管理内部存在的只管不治,治乱不管,权力与服务,公私互利等问题,都需要有很好的监督,才能达到管理目的。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5

一、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1.管理水平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方向,这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资源占有率,但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没有将目标客户为了主要的发展导向,因此企业工商管理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沟通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协调性差,互动性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机制有着影响,并不能真正的将解决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会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想要实现企业经济化、规模化的发展,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企业还存在着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企业员工不能明确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所以不能了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很难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综上所述,想要全面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转变当前的企业经营观念,完善现有的工商管理制度,做好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2.企业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企业类型的统计过程中,发现加工生产型的企业的数量具有一大部分,这些企业经营中的大部分企业是通过外贸订单的形式来进行加工的,想要实现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许多生产企业对经营型企业的了解不足。加工型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处在产业链的底层,并且价值取向十分单一,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一旦企业的自身定位一直处在同一种层次,就无法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需要优化企业的工商管理技术水平,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遭到淘汰。我国的很多企业发展都是建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并且企业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经营活动来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利益获取的基础上的,从而忽视了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建设重任,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生产肥料污染环境,市场活动中不遵纪守法,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社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影响。

3.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实际企业发展情况发现,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基于此,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质量,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定时优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工商管理技术,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我国的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计划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满足社会整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因素。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制定的很多新型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改革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制度并不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得到应用。因此,在进行管理制度的选择和应用时,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这是因为企业发展缺乏基础制度保障,从而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企业管理始终处在一个无序的发展状态下。受到这些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时,很容易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很快会被社会淘汰。

4.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出结论,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的经营目标,这代表着企业要合理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以实现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同时能够综合性的考虑到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发展重点并不是市场开拓,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时,也会将自身作为衡量标准,生产型企业很多都存在着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态认识不足的情况,很容易让企业逐渐丧失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1.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工商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监管整个管理工作的内容,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需求来进行人员更换,目的是能够让工商管理人员具备综合化的管理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才间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基础,想要保证工商管理的长足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人员管理,坚持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做好管理人才的培训。比如:企业可定期在企业内部开设培训活动,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个明确的人才管理理念,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发展的需求,挖掘出每个员工自身应具有的管理优势。

2.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企业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当前组织内部架构,主动承担起企业组织部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和义务,不断地规范化当前的企业工作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效率,企业发展还需要面向所具有企业应部门,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在岗位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制定一封家书,在进行考核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奖励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企业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优化当前的企业晋升制度,推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来制定出合理的晋升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分的发挥出人才的无限价值,激发企业管理者的潜能,有效的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正处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下,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企业,想要对这类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市场汽油价格涨幅的情况。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力量,来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发展,让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争取实现企业的品牌创建,让企业具有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特色,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吸引大众的目光。

3.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这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发展目标,属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计划形式,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具体化发展方向,实现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同时想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规划企业管理目标,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力、物力最优化,以此来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只有做好企业风险把控,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规避企业控制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会受到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影响,造成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出现,让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进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市场战略目标,充分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的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规定,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具有可行性。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明确战略管理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时企业经济的重要部门,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方案,开展战略性的财务管理,因为管理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发展内容比较多,所以,需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成本、预算管理。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对企业资产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设计全方位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抓住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的合理性,最大化的获取企业利润,同时在进行企业经济效益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企业的现有经营利润,争取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会影响到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需要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商管理模式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情况,需要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形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企业经营规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因此,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善当前的企业组织内在结构,通过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来实现管理技术的提升,同时能够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的完善,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麻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时代金融,2018(06):143+147.

[2]李馨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9):44-45.

[3]王咏梅.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探讨[J].经贸实践,2018(03):219.

[4]严婉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金融经济,2018(06):176-178.

[5]张剑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电大理工,2017(01):62-63.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6

一、监仔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活”、“乱”界线分不清,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1984年以来,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引下明确了必须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好坏最主要的标准,把有利于改革、开放、搞活、管好作为工商行政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把宣传、教育、疏导、服务融化在监督管理之中,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企业登记方面,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了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监督管理与开放搞活的关系,使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沿着既搞活又治乱的目标迈进。

二、监,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在工作中,我们从福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打击走私卷烟、家电,倒卖黄金和进口汽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认真处理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案件。这些监督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改变了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在帮助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正确支持城乡集体、个体工商业户发展,鼓励他们为发展生产和流通、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而开展正当经营。再如:增加市场服务设施,为商品交换提供方便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要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广,项目更多,服务职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当前,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我们做了如下几项服务工作:

首先,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国营重点和地方骨干企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

其次,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产适销对路产品或拓宽经营渠道,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运用经济合同管理职能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清理“三角债”。去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共办理以拖欠合同款为主的经济案件12.5万件,企业追回拖欠款1.32亿元.第四,认真抓好本系统的治理“三乱”工作,在全系统范围内清理了各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纠正了6项未经批准或超标准的收费项目,撤销了未经批准设立的检查站卡15个。

四、监,管理与正确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生产经营者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受着国家方针、政策、计划、法规的制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经济主体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商品生产经营者服从国家计划、方针、政策、法规,而不能把眼前的、局部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置于长远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之上。另一方面,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有时也不顾国家计划、政策、法规。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7

1.有利于信用风险的避免。信用风险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客户不付账款的几率,在企业正常发展中这种风险是市场伴随着企业的。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参与信用交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这种交易方式之下,企业要想有效的规避风险,就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而其中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式,如果一个经济发展大环境中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健全而完善的,那么处在其中的各种经济行为也会是规范的、信用的,企业所获取的发展信息才会更加准确,这样就能够为市场中的惬意规避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成本的减低。在企业发展决策中大量的可靠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没有信用管理体系的状态下,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就需要到“受信企业”去搜集,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授信企业”信息获取的成本,而该成本也会计入企业发展总成本当中,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发展成本,也就增大了发展的风险性。而如果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专业的信用信息收集与整理部门,会大大提高企业所获取信息的真是性,减少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用信息获取率。那么在这种发展环境下的企业会更加愿意才加到信用交易中,不断推动整个市场信用度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工商管理的运用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整建立是离不开工商管理行为的,那么在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中工商管理该如何运用呢?

1.工商管理监督企业信用发展。当前在我国工商管理行为中实行了一种“经济户口”管理模式,在该模式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督和管理市场行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是“对市场主体进行登记注册、日常监管等管理凭据、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这些分类整理出来的资料就成为了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市场管理行为的一种经济信息载体。这些档案信息就是企业经济户口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各种注册资料、相关部门的审核资料、各种检查报告以及信用评选资料等。在“经济户口”中的各种信用信息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其会记录企业任何时段的信用状态,这样就为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基础,其准确性和权威性也会不断增长。同时,这种“经济户口”的管理模式正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新的管理手段,为我国社会经济市场中经济管理行为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我们看到在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中工商管理行为做出了重要贡献。

2.工商管理推动企业分类监督。当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推行分类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对守信和失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管理作用。“所谓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指的是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以其所掌握的经济户口为依托,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是新企业进行处罚以及对守信企业进行奖励的这一种企业信用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实施能够对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整个工商管理行为,有针对性的监管不同企业行为,对那些表现良好的企业给予鼓励,对那些表现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通过这种行为,消费者也会了解大不同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优化选择所需产品,侧面规范了市场行为,逼迫市场主体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建立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和保护的对象,国家对企业的发展政策也具有针对性的在调整,相对应信用良好的企业其政策优惠也比较多。工商管理通过这种奖励和惩罚的行为有效的推动了我国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3.工商管理检验企业行为。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行为进行检验的主要方式就是“年检”,年检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企业经营行为的正规性和合法性,同时,也包括了企业行为的信用程度。通过年检,工商管理部门会发现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企业指出明确的改正方向。工商管理部门的年检行为同以上两种行为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系统,而年检行为是开展以上两种行为的基础,其在年检中所获得的企业发展信息和信用度信息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户口进行更新,而且,更新后的经济户口又重新指导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分类监督和管理。从中我们看到了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运用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所实行的年检行为是有所不同的,很多地区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创新了年检实行方法,比如为了避免集中年检出现检查不细致的状况,有些地区实行了滚动方式的年检,即根据企业注册成立的时间不同而确定其在一年中的哪个时间进行年检,这样的创新年检方式就提高了年检的实效性,为信用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30-02

talkingaboutthe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businessadministrationandthinking

CaiKuan-ping

(BureauforCompleteplantsofmachineryandequipmentofHenanprovince,HenanZhengzhou450003)

abstract:atpresent,withdevelopingrapidlyofChina'ssystemaboutthebusinessadministration,the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ofindustryandcommerceactastheimpotantinstitutionthatexercisesofbusinessadministrationthefunction,areirreplaceableforpromotingtheeconomydevelopmentandforthehealthyoperationonmaitainingmarket.inthispaper,startingoutthefunctionsofbusinessadministration,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businessadministration,igivesomereasonableadviceandsuggestiononitsopenquestions.

Keywords:businessadministration;currentsituationanalysis;improvementapproach

一、前言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也必须有所提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工商管理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研究我国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措施。

二、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经济模式。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工商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底的时候,对于初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作为金字塔中间和最上面的,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就比较的大,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更加缺失。[1]与过去的农业和工业不同,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竞争意识,还应该有比较先进的想法,如对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的看法。但是,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造成人才稀缺的局面。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式单一,高校采取学年制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不强。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未起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受所处的环境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弱,对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其次,考核方法单一,很多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这种不完善的考察方式,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能力,导致人才的大量缺失。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有序进行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作为市场监督的行政机关和执法的部门,工商管理机关对做好社会管理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做好这些工作就不能忽视工商管理机关自己内部的管理。[2]然而,根据行政区域分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制度,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区域,人为的对市场经济进行划分,割裂市场之间的联系,各自为政,造成不科学的市场管理工作。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干预工商管理工作,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工商管理体制,才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

(三)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健全工商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本身体系庞大,下属分管的职能部门更是多种多样。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财务的监管力度,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其二是内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3]

(四)执法力度弱化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工商管理部门无法应对自如的开展工作,而且,执法手段又不断地被弱化。首先,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工商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后,其执行权就被剥夺,降低了工商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工商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最后,由于工商管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工商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无法可依。

三、改进措施

(一)培养人才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建设,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开设工商管理的相关专业,还应该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育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把实施创新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线,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手段,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其次,培养专业人才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思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适应社会环境。最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健全管理体制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市场行为的复杂化,已经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在这种形势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健全工商管理体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登记管理职能加以利用,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正确的把握不同行业发展宽度,预防市场中比例失衡现象发展,使市场中产业机构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4]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适时的更新改革,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树立机构的威信,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以便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5]

(三)完善工商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工作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加强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控制。在工商管理中,确保经济监督独立进行,提高工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商管理水平。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并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6]运用内部审计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能够促使工商管理部门保持活力。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评价,增强监督服务力度。

(四)规范执法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市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也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工商管理执法力度的弱化,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给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改进工商执法政策,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效力刻不容缓。在执法方面,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优化,统一执法标准;对各工商管理机构进行考核,确保规范执法,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分工明确,避免各个部门职能交叉混乱,造成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执法的明确性,增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执法力度。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各个机构的分工合作,对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社会实际情况,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工商管理部门要不断地探索进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制度,明确部门职能,提高执法效率,优化工商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胡庆泉.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2(6).

[3]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

[4]龚雪萍.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9

   提高管理层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怎样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呢?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也正是如此。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工商管理培训。根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国内的企业管理层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如果加强对这一部分人的工商管理培训,能迅速提高其相应的理论知识,弥补其管理人员缺乏理论依据的缺点,并且提高管理能力,此乃一举多得之法。2.为适应时展需求很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的企业不再像过去一样闭门造车了,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生存上的问题,如何面对国际化之后的激烈竞争,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成为所有国内企业不想却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了适应时展,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才不是地里的白菜,只能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才能产生,这也说明工商管理培训的需求有多么迫切。3.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需要工商管理培训。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近些年,不断产生的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也促进的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人才,如何在这改革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让企业因为变革而没落,这就需要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批量“生产”出大量的管理人才,以成为应对企业转变机制的途径。另一方面,私有制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临改革的私有制企业如何应对呢?同样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这也突出了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4.为了适应国家管理新要求需要工商管理培训。工商管理培训目前已经确定成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往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状态不会再出现了。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问题了。国家通过这一硬性要求完成提高企业高管整体素质的目标,又一次把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摆上台面。总而言之,工商管理意义重大,凭借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素质,可以让企业在激烈无比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有关企业管理的关键性

   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来提升,所以说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方面企业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而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培训也要依托企业这个平台来发挥其作用。就好比员工需要企业的工资来生存,而企业也要靠员工的工作来运转一样。两个相辅相成的事物,需要互相依托,所以企业管理在整个过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企业管理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企业需要员工去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动完成。但不是每一位员工都有这样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良好的管理艺术,使员工能够主动的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去为企业做出奋斗。2.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企业有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员工同样有自己的需求,了解员工的需求并满足员工的愿望,这样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好的管理者会把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放在同一地位,这样才不会让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处于对立面,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3.出于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没有最好的员工,只有最优秀的管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不是能力越高越好,而是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安置最适合的员工,这也需要管理者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老话说的好:用人的长处,那随处都是人才;用人的短处,那就没人可以来用了。非常明了的一句话,这就是用人的艺术。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后,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才到底放到什么位置更适合他。

   三、落实工商管理培训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前文我们已经知道企业管理和公司管理培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怎样才能切实的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把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呢?下面笔者对于这一情况加以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1.高层管理人员要认真面对这一问题。俗话说得好,上行下效。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如何要求自己、如何做好工作会给下面的员工一个榜样的作用,那么只有高层能够积极的去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让下面的员工也去培训,并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带回到企业,运用到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完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一目标。2.培训师的资质要达标。俗话说,什么样的师傅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任何一个行业里水平都有高有低,工商管理培训师也不例外。那么只有严抓源头关,从最根本上保证员工能在工商管理培训中真正学到东西,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否则会适得其反,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3.只有重视工商管理培训才能真正由工商管理培训带来效益。任何工作都是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所有人都不能重视这个问题,不重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即使去参加工商管理培训也只不过是混时间而已,忘的比学的快。最终又是一次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这就需要自上而下,从领导开始,重视工商管理培训。

工商管理的管理篇10

1.从产生的现实环境来看,市场监管风险具有时代性目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的价值真空,规则滞后的无序竞争,使市场经济中的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反映出来,每一个政府部门都面临着风险,如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等。国家工商总局原局长周伯华在2009年12月指出,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很多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都要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去保障落实,这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更重的任务和挑战。在国家的行政法律体系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适用法律法规最多的部门之一(仅次于公安机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引发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监管盲区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监管领域由实体领域不断向网络、电子商务等虚拟领域扩展,在食品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领域的行政权力明显增大,这无疑加重了行政的责任。权多则责大,责大则风险高。在近两年的基层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基层执法人员深深地感受到责任的沉重和风险的增大,危机感明显增强。

2.从形成的原因来看,市场监管风险具有复杂性工商行政管理自身和监管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市场监管风险的复杂多变性。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大一统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几乎涉及市场经济的所有法律、法规都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定的管理权限。职能单一的执法部门有专门的法律界定职能和权限,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执法人员易于掌握操作和明确责任。例如,海关有《海关法》,烟草专卖部门有《烟草专卖法》,物价管理部门有《价格法》等。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一部专门法律来界定工商管理的职能和权限的,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法律素养和统筹协调水平。此外,由于法律法规本身的滞后性和不健全性,一些监管领域出现了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情况。这些不可控因素,不仅考验着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也考验着他们的监管智慧。另一方面,从监管对象看,市场的特点千变万化,既有市场主体的变化,也有市场行为的变化。一是监管领域跨度大。工商机关监管的范围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多个环节、多个领域。二是监管对象复杂化。工商管理机关在履行职能中既有对交易过程的监管,也有对行为的规范,既涉及到商品,也涉及到每一个人。三是监管范围广。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的范围有流通领域所有商品和食品安全、商标、广告、合同、网吧、传销以及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等多个方面,造成监管风险点增多。随着市场监管领域的不断延伸,一些高端领域、新的经营业态和交易方式违法行为的隐蔽性更强,监管难度增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品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虚拟市场的监管,蕴藏的风险很多。一些原来局限于某一地域的风险,会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的经营业态的推动下,迅速向全国乃至国外市场扩散,风险度随之加大,一些区域性风险往往可能转化成系统性风险。

3.从防控的流程来看,市场监管风险具有关联性由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市场监管风险的关联性很强,许多看似离工商部门很远的行为,也可能给工商部门带来监管风险。一是与市场主体关联性强。像2011年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事件,虽然主要发生在畜牧生产领域,目前也只有畜牧部门被问责,但是这样的问题产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如果工商部门监管不到位,就会给工商部门带来失职的风险。这种在原材料及生产源头传来的风险使工商部门防不胜防。二是与其他部门关联性强。工商机关和质监、卫生、食药监、农业等部门监管的对象有重叠之处,因此,防控市场监管风险,工商部门还必须和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配合。三是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强。工商部门人员的职业风险主要包括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监管风险与廉政风险是相生相随、紧密相连的。2009年8月,工商总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在这个意见中,不仅明确了风险点防控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深刻点出了“两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开展“两个风险”防控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三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涉及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条业务流程开展防控工作。坚持“两个风险”一起抓、一起查、一起防,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才能更好地减少“两个风险”发生的机率。

二、市场监管风险的危害和诱因

由于市场监管风险关联度高,影响面大,连带性强,其潜藏着巨大的并发危险性、冲击的连续性和强烈的破坏力,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轻则影响工商执法权威和部门形象、地方社会稳定、支柱性企业和产业健康发展,重则会使地方经济出现方向性转变,引发其他社会风险的爆发,形成冲击波,从而对工商监管执法地位、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形象声誉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网络是把双刃剑,当前信息化网络发展迅速,新型传播形式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产生巨大冲击。行政执法机关又是社会各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在传统社会中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经过网络的传播和对网民的不恰当引导,事情的真相就会被歪曲,风险就会被不断放大,这一点应该引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高度关注。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执法的实践来看,容易诱发市场监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1.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世界经济危机、国际重大经济社会事件等国际经济形势负面变化会对我国市场秩序造成破坏、冲击和影响,从而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同时,国家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会经常性地对宏观产业政策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会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产生连锁性影响,如市场准入宽严尺度的变化,监管巡查力度强弱的变化。很关键的一点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市场监管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后,相应的法律法规很难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信息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传递、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存在“两个风险”的可能。

2.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相互矛盾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过去的情况和问题制定的(当然其中也会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从其颁布实施起,就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市场监管执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呈现,这种滞后性就会愈加凸显[2](p4)。因此,在执法实践中就会遇到依法行政与实事求是之间的矛盾,加之工商行政执法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产生风险。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之间、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其他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之间,在内容方面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也就蕴含了市场监管风险,而理解方面的争议更是加剧了风险。这种争议既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产生的争议,也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产生的争议,还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管理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产生的争议。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行业主管部门不认同;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不属于或者不再属于企业登记前置的许可项目,行业主管部门仍持须为登记前置的意见。如此,工商行政管理在某些行业的行政许可方面就存在很大程度的风险。

3.发生突发公共性事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及其他行政机关平时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突发性事件发生。比如某区域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长期处于不规范状态,最终出现大面积食物中毒这一突发事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风险变成了现实。二是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本身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无关,但事后因工商行政管理在职责范围内应对不当而产生了风险。比如某区域范围内突然爆发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此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打击囤积居奇等违法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减轻受害市场主体负担等方面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动不力,导致灾区市场秩序混乱,影响灾区稳定,区域风险便会悄然产生。

4.“诸侯经济”的存在这是诱发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法理上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理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法律。从属地管辖的实际看,工商行政管理又需要认真执行地方党委、政府的意志。而实践中,由于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竞争,呈现出“诸侯经济”现象,不少地方的党委、政府从本区域利益出发,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政策常常又与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法律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该区域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着两难选择。而大多数情形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是放弃原则,迁就于不太合法的地方性政策,据此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就面临一定的合法性风险。

5.高危企业过度集中为了发展所谓的“块状经济”,发挥“聚集效应”,不少区域根据本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或社会特色,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一县(市)一品”模式。这其中绝大多数是成功的,但也出现了诸如小煤矿、小炼油、地条钢、小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高安全事故等高危企业集中区域,或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集散地的现象。这些区域特色行业在一定时期可能还是这一区域的重要经济支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存在很大的矛盾和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6.市场监管执法不当一是工作不细致、不严谨、不认真可能引发的风险,如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审查、各类现场监督检查、广告监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等环节出现的失误等。二是不具备监督管理特定行业、特定商品的专业知识以及设备可能引发的风险,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集贸市场农产品检测、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特殊商品监督管理等环节的欠缺。三是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区域范围过大、监管力量薄弱、不能积极地履行监督职责可能引发的风险,如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罚没物资收缴和处置等环节的不当行为。四是内设机构之间不协同、机关与基层之间不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配合可能引发的风险,如区域性联合执法、区域性消费纠纷处理、涉及多业务条线专项检查等环节出现混乱无序现象。五是决策不当、失误可能引发的风险,如扩大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出台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相违背的服务措施、制定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内部管理规定、考核指标体系等。

三、市场监管风险的防控

风险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出现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进步所进行的创新也包含着风险。市场监管风险的出现也是这样,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能悲观失望,无所作为,被动应付,而要积极作为,相信风险可防可控,可以化解。通过提高防控风险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不断提升防控能力。

1.建立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预警机制建立完善风险的排查机制,根据市场监管形势变化和发展的动态特征,开展阶段性的风险集中排查,更新已知市场风险的变化发展情况,归纳新发市场风险、剔除已在根源上得到排除的市场风险,确保风险能够找得出、查得准。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介入、动态监控、跟踪处理,从风险形成的上游路径增点设卡,始终将风险抑制在萌芽状态。要注重对工商执法人员防范风险的专题教育,尤其要针对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职能和停征“两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以后,部分基层工商人员素质能力不适应的普遍表现,强化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使监管执法人员在面对风险时都能做到见微知著。

2.建立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研判机制在增强对信息把握的敏锐性的基础之上,加强对风险的研究和分析,辨清风险隐患的本来面目,对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从防控的角度,依据风险依存的条件、触发的诱因、造成的危害,防控的难易等因素,对排查出的市场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界定。借鉴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做法,按照轻、重、缓、急实施分类防控,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防控效能。加快建立完善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快速研究、解决机制,尤其对基层上报上来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及时研究、及时答复、对症施治,给基层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法律依据,防止问题久拖不决而导致风险扩大化,增强工商系统内在的抗风险能力。

3.建立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处置机制面对很多隐患边界不清、部门职权交叉、管辖责任未明的事项和领域依然存在的现实状况,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通过向政府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服务决策,使各级政府对工商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决策的层面上为工商机关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克服争议风险面前“部门避险”的本能反应,不推责、不后退,立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尽早一步介入,对属于工商职能范围的要认真进行处理,对不属于职能范围的,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组织联合执法、协助案件移送、实现信息共享等形式,对争议管辖事项该移交的移交,该共同治理的共同治理,使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对风险实施“鲸鱼围猎”,消除因职能交叉和监管执法盲区所带来的本部门职能错位、越位、失位的风险。正确应对好新型违法行为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与法律法规滞后性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市场风险易发、多变、高危的严峻考验,大力倡导积极行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索、研究先进的监管方式方法,将工商部门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名人员都引领到一种积极履职的状态中,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激发主动防控、排除风险的合力。要防止泛责任追究,发生问题不能乱追究责任,要正确地引导和保护监管执法人员积极行政的工作热情,避免执法人员因惧怕责任追究而不敢履职或消极履职。

4.建立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评估机制风险量化评估是防范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重要环节。构建市场监管风险评估体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制定市场监管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评估的目的、组织、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相关事项,以推动该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指标系统。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多层次、多视角、多方位的以工商履职潜在问题指标和反应市场秩序、经济发展潜在隐患指标为主体的风险评估指标系统。设定的指标包括定性与定量指标、宏观与微观指标、数量与质量指标、绝对数与相对数指标,涵盖工商履职的各类动态、静态信息、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潜在风险信息,以及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舆论等信息,具有有效性、灵敏性、准确性特点和便于收集、操作性强、关联度高等属性,从而使评价结论契合实际。三是科学设定风险等级。积极开发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借鉴企业安全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性评价公式,即D(风险等级)=L(发生概率)×e(发生频率)×C(后果严重度),通过为每个变量规定情形和赋值,运用数据分析法、图标曲线法、专家会诊法、经验剖析法、内部交流法等方法,统筹评估,将区域性风险划分为重大、严重、一般和轻度四个等级,并确定相应的监管防控措施和执法力量配备。四是明确风险对抗方法。针对风险等级,确立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少风险等对抗的方式方法,对于有的尚未转移或放大的风险,也可通过一定措施将风险转化为展示工商执法权威和部门形象的机会。

5.建立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沟通机制市场监管风险发生后经常会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如处理不当,其负面影响可能会被误传扩大。因此,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知情需要,争取和赢得公众舆论方面的主动。对于一些负面报道,要有大局意识,客观分析,正确看待,尽量及时提供权威、真实、全面的数据或者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实情,了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在舆论导向上掌握主动。切忌反应迟缓,回避问题,避免出现社会公众急需要了解而职能部门又保持沉默的现象。作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尤其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对有关市场监管的基本数据、基本法律条款掌握得非常清楚,要对辖区经济、人文、自然及地方政策熟知,对相关的突发性事件要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样,在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时,就能够抓住要点,沉着自如,得心应手,信息真实,口径一致。要明白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是现代社会保护公众知情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侮辱、指责、蔑视记者,不使接受采访过程出现意外而成为新的公众话题,加重“两个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