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0:57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既要满足国家各项建设的需要,又要促进个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是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促进的,想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好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支撑和促进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和规划正确的人生目标、就业目标,对学生本人、现实情况和就业的规划进行分析和开展拓展实践,使学生正确的对自己定位,对适合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实现就业的机会和事业的成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语言、行为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品德、人格、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能力强的社会需求的人才。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都是育人,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来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树立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相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认识社会、自身定位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学生习惯、品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道德水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看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合理的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观的正确引导作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高校也要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职业生涯教育始终。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对当今社会的形式和就业形式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正确的面对就业。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让学生认清自己,发掘自身优点,查找自身不足,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就业,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累了积极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的结合,推动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伴随着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现在有的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的学校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放在临近学生毕业的时候做,这样效果不佳,学生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高校认清就业的新形势,建立规范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求职观。

高校也应注重全员教师都专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新局面。有部分高校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辅导员、总支书记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交教学教师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都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课堂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地,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校全员育人的好局面。

三、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能够挖掘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经过认真的思考、精心的培养、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观、就业观,也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机结合的重要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新课题。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专业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为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的延伸和有利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8).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2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大学生考入大学以后高考的紧张压力骤然消失,以前为了考上大学而读书的目标已经实现,多数学生进入了一个目标缺失的状态;大学阶段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时间管理,会令学生产生很多的不适;再加之现在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从一入校开始就感受着毕业时的择业就业压力;学生对于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没有概念。所有这些都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道德准则偏失,产生心理上的失衡,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动力,迷恋网络等现象十分严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对人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和肯定。人是最大资源,最大财富,最高价值;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的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潜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和基础,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思想教育更要以学生为根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心理学从内在的心理机能和规律入手,探索外在行为现象产生的的根源,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越基础,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而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动机,认知论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选择,并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不难找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落脚点:其一,加强要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其二,引导他们确定可行的目标,寻找行为动机,激发其学习动力。这恰恰是大学生生涯规划所致力研究的问题。

基于心理学的生涯规划是以个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为导向,进行自我定位、明确未来目标,提升个体应对竞争的能力,完善人格,达到价值最大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希望以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怎样做”,在进行自我思考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从而解决思想的迷茫,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生入学为生涯规划的逻辑起点,把生涯指导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力求使大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我们要从学生出发,认识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正关心的问题,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如此,既能把高校思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视角,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大宣传和理论研究的深度,提高认识。一方面要加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的深度以及提高大学生对生涯规划重大意义的认识,特别是从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和探索。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校园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我国学术界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不少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为肤浅而且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教育者和大学生缺乏对生涯规划含义的准确理解,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教育理念,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了解和倾听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加大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力度,以人为本,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积极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二)建立有效的生涯规划机制。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组织几次活动,或片面地视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没有形成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随意性较大。因此,要想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作用,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资金投入、咨询机构设置、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否则,其难以正常进行。

(三)加大心理咨询服务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专业性的职业规划体系,借助于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然后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认真执行,并且不断作出评估与反馈。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心理量表的测试,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方案。

(四)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通过各种心理量表的测试、相关人员的评价、自己的剖析等方式来了解自己,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体、实地考察、专家讲座、毕业生经验交流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看清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影响到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就会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以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挖掘学生的根本需求即“渴望成才、谋求发展“为着眼点,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尝探索之快乐、思成长之道路、树理想之信念。把“学校要采取一定手段教育学生”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内化”的过程。在规划每个主体探究型项目前,都要精心研究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合适的载体。目标的确立既要结合社会现实,又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载体的规划则考虑以小见大,简便易行,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或者本身对这个载体有着内在需求。一是以主题教育构建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平台。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准社会的有利条件,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的规划理念,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折射主题教育内容,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如何利用生涯规划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上主要是从如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角度所作的初步探讨,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的深入和对心理学知识的逐步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学理论的平台上一定会更好地结合起来,生涯规划一定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策

职业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设计,它的核心和灵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和灵魂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摆脱原来简单的甚至是临时化的做法,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只有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证作用这一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深入探讨、研究、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利用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缺点非常明显:比较注重形式、缺乏新意、个性化不强,忽视学生的真正需要,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直接导致大学生在主观上对这种教育方式很排斥,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

从横向来看,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90”后学生群体思想复杂程度增加,而有些学生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等方面没有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给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用人单位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上单纯和片面,直接挫伤了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自觉性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就业焦虑。从纵向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通过在毕业时的就业政策宣传、应聘技巧讲座等途径为主,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线一直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错过了全方位育人的良机。

3.教育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

一是教育队伍力量不充足。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一般由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和各二级单位的党委(总支)书记、辅导员两部分人员组成,除了配备不足外,一般都只能在繁杂的日常行政工作事务之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素质不齐备。这两部分人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各有优势和不足,比如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对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掌握得比较好,但比较缺乏指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上也有所欠缺;而辅导员虽然熟悉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具体情况,也有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和体验,但在理论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习惯于把具体工作混同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因此,两支队伍在整体上都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具备的适宜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大学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要贯穿整个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系统教育,靠短期行为、“季节性套餐”是万万不行的。学生一入校,从起步教育开始,就应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有好的行为规范、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有危机感、紧迫感,有自我完善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构成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又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2.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研究

高等院校是一个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场所,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大育人体系来共同进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全方位地建设,具体的就要从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来进行。

(1)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也要接受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工作领导。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只有不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从组织上、从制度上、从运行上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2)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结合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综合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3)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①硬件支持系统建设

硬件支持系统主要是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建立的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设备、校园硬件环境。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②软件服务体系构建

软件服务体系是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事实材料的活动机制。软件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建设和更新。

3.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研究

(1)充分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为这项思想政治工作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学生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趋势统一起来,这既要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而且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掌握和自觉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懂得综合地全面地发展,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这样才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

(2)充分发挥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老师的作用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专门从理论上、当然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较为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进行,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重视高校全员育人的作用

全体老师都可以在各自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强有力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比如,心理教育中心老师在各种心理学课堂上,可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中实际遇到、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努力使大学生克服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和问题,也包括传授一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和方法。

(4)充分认识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是简单地讲授、传输一个专业的真理体系,还应当告诉同学们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学习这些课程在未来的工作中、在未来的社会中、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如此,在专业课中还可以向学生说明学习课程的方法、如何树立学习的信心、如何培养学习的毅力等,可以讲述学科发展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学科发展的艰难历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学科发展的技术难点、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等,真正将专业学习与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5)充分重视高校其他部门机构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是高校的中心环节,高校的任何部门都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提高服务,比如人事部门是否确定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对现有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教务部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课程,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等如何组织、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各种讲座等。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艳(1979-),女,四川岳池人,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8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通过错位竞争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C3JSKY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33-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及其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突破障碍,树立理想目标,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合理规划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下共通点:

(一)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活中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立志,二是成才。立志,即尽早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成才是根据理想与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突破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激发自己的觉知,建立自信,培养实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通过爱国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发展而成为可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起着引领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体现了目标的一致性,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职业生涯设计思想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做到相互融合,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内容的相通性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将兴趣与学业有效地结合,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开发自身潜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可以以职业认知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和爱校荣校为内容的国情校情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如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建设。还可以通过就业实习、社会实践、见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工作实践,加强职业认知教育。从职业目标、职业情感入手,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目标和祖国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的伟大追求相结合;另一方面,把职业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深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和方向的过程,两者的内容达到了质的融合。

(三)教育原则的统一性

不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两者的教育原则是统一的,共同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教育的主体是双重的,即学校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一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要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实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规划,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方式,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第三,坚持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一概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有针对性的,不能将问题流于表面,而要将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层面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的问题不是完全统一的,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情况,此时,需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解决思想层面上的认识问题,这样,实际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得以增强。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全面发展”作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发展目标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明确。

1.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引领学生。配备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仅是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力组织保障。他们不仅应具备渊博的学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他们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以个体化的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认识自我”,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为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审视自我是否符合全面发展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就会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3.以多样化的课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可以通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渗透化,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从单独的文化素质知识的传授到注重知识的内化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第三课堂(社会学习)活动在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将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建设第二课堂丰富的精品文化活动,结合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全面整合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资源,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实现育人机制的全面化、系统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不是抛弃基础,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为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1.继承传统内容,深化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的教育。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意见》中明确提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自身和所处时代环境的背景进行合理地规划,因此,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始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用具有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引导、感染和激励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要对他们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的大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认识不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紧迫感和时代感;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对他们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基本方法,把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等作为一般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但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解决所有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只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增强其有效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蕴涵着很多特殊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1.预防教育。所谓预防教育是指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事先进行教育,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发生,或者在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刚冒头时,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遏制其发展和蔓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然”。例如,大一新生刚进校时,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新的奋斗目标而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荒废学业,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预防教育法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双方共同讨论和磋商,解决咨询者遇到的难题,如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等,帮助咨询者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提高。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晰提供了很多探索的途径,通过自我剖析,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

3.综合教育法。综合教育法是指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把各个方面或各种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最佳教育作用的教育整体。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重点要解决“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允许我做什么”“怎么去做”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各项工作都呈信息化、社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12).

[2]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6).

[3]张敏坚,张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王晓红.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9(5).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必要性

[作者简介]万四平,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罗旭,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政教部副教授;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主任,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95-03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作的设计。包括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就有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分工和职业的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职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的要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相适应的素质,否则一切规划都只能是空想和臆测。同时,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纯粹地通过适应社会来实现,不能只将社会作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手段,而且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奉献精神,具有高远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符合我国社会性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概括和总结。第一,必须对国外主要从个人角度、从外延角度界定职业生涯规划转到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从内涵的角度即从内在素质要求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必须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深度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定义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思想政治素质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素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且应当确立其关键性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而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方向、途径等的有效阐述和准确定位。为此,在借鉴、总结各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来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既维护三者的利益,又促进三者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个人分析,认识和估计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智慧和情绪,找出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各种岗位的信息,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分析,制定符合大学生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的行动计划。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全面系统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进行认真、系统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机遇,抓住切入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达到启发、鼓励和鞭策的作用,使大学生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有全面的认知功能,因此,对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来说,就像一条有了罗盘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找到登上成功之岸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帮助大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给他们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促使大学生把自己的行为都集中到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上来,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这种导向功能,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未来指向和及时纠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把大学生引向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励功能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给他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这种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蓝图。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它是个人努力的依据和方向;二是,它同时对人有着巨大的鞭策力量。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当他们做好规划,接着为一个个目标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和引导他们不断朝自己设定的更长远目标前进。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利于把大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上来,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懒惰思想,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四)凝聚功能

教育主客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师生互相沟通和协商,教育者可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的纠偏工作,学生也可以在民主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增进了教育主客体间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而使师生在思想、感情上易于达成一致,创造出一个坦诚相待的氛围和透明畅通的信息“春天”,使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学生的思想凝聚到发展上来,从而发挥强大的凝聚功能。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导向等。职业生涯设计以职业为桥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把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渐进性,即先进行基础层次的教育,再到中间层次的教育,最后到达最高层次的教育。我们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这一系列渐进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因为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贯穿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6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就业中也暴露出对职业规划不准,择业目标不明确等各种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不仅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就业方向。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最基础的课程,可以在思想深处很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往积极的就业方向前进。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知不觉中人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也容易被挣钱多、福利待遇好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所影响,于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会向功利化方向转变,丢失理想信念。所以,高校要以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好国家利益跟个人利益间的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完成根本任务的需要。

培养人才作为高校教学的硬任务,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主题。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增加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在上大学时就能明确未来的就业目标,可以使他们结合自己未来心中的职业需要在学习上就变更加有明确目的和动力来源。教师在高校课堂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辅导教育中灌输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不仅达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而且还能将个人的职业愿望和社会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子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挫折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和市场上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企业不仅要求雇员在专业知识上非常扎实,而且还要求雇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现在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高,就业市场变得十分严峻,大学生在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求职碰壁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这个时候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时刻保持十足的勇气和信心,要有越挫越勇的不服输的劲头。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大学思政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遭受困难时候的重要性。可见大学平时的思政教育,可以极大地帮助和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以便于教育者更好更全面的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笔者特地选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职业理想模糊化

在针对我校毕业班的500名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题目(3)你对即将毕业的4至5年是否有规划,得到结果如下表2-1

表2-1:你对未来4至5年的计划

职业计划想法(a)只是想一下(B)没想过(C)偶尔想过(D)详细计划

百分比(%)38%15%35%12%

从上表2-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详细的规划,在调查结果中,只有12%的人有详细规划,回答有38%只是想一下,没想过的有15%,35%偶尔想过,这说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无为状态发展状态。

2.对职业解生涯规划不了解

表2-2:对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熟知度调查

生涯规划的熟知度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不熟悉比较熟悉

百分比(%)26%67%7%

根据表2-2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大学生对生涯规划“没听说过”,大多数大学生(调查显示67%)表示听说过但是不熟悉。只有7%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低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于此同时,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内涵不甚了解。

3.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较小

表2-3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

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需要不清楚不需要

百分比(%)243541

在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状况调查中”只有24%的受调查学生觉得需要职业生涯辅导,大部分人(结果显示有约41%)觉得不需要,另外有35%的人觉得不清楚。在调查后中很多学生反映“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理想化的学科,经不起实践检验。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对职业发展缺乏了解,导致主观能动性受限、职业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大学生制定出的生涯规划缺乏合理性。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在管理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给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要真正结合思政教育,在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中不断的去完善思政教育制度。首先,要加强职业规划中的师资力量;其次,这些就业规划指导老师们也要不断充电培训;再次,广纳贤才,引进一批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老师;最后,在思想上要对职业规划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教育和指导;除了上述几点,大学要建立健全职业规划制度,激发相关工作人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将教师的规划指导效果纳入年底考核。

2.在教学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质素。思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结合现代化科技教学设备来讲授职业规划,从而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此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现代市场企业的一些案例,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力量

思政教师上思想辅导教育课程的时候不单单是讲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要结合实践,有时效性、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虽然大都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青春叛逆期还未完全甩脱,所以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学校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也用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的发展,积极培养他们的正确就业观。充分分析现有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理念。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进行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只有深入探讨、研究并赋予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了解行业、热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9.

[2]吴柏青.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1-33.

[3]刘善球,张玉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11-14.

[4]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

[5]彭志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15.

[6]高凡茜.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51-55.

[7]任丹婷.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9-12.

[8]侯勇,孙其昂,韩兴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辨析与新认识[J].学术论坛,2010,36-38.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生中所要经历的职业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学习、工作、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家庭、组织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一个人的职业期望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方向、职业发展、爱情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系统,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行程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思想道德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所需的综合素质,如品格的塑造、个性魅力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等;将引导大学生培养在专业方面所需的基本素质,即提升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找准目标,包含学业目标、生活目标等,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枚“利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完善其社会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并不断地提升自我,从而获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其本质也是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学生的共性教育出发,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现实目标和职业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从职业规划的探索期向成熟期过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更加合理清晰。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都在于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们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教育过程上的融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上是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使其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实现个人发展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和过程中,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职业观念的转变过程。因此,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教育内容上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其重要内容在于“德”的教育。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职业方向、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互通,从思想理论上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的途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及互通融合会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功能上的互补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发展、职业指导为桥梁,它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其职业规划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也体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的分析自身特长、兴趣、个性等,充分挖掘潜在能力,进行个人职业目标的合理定位。

因此,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极大的动力性,通过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人发展、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和现实需求,更易于被学生所接纳,从而内化为其职业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而不断努力。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其中,使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深度,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发展中需求,又达到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职场训练。一方面,要广泛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教育等,将谅解相结合,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载体和实践载体充分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场体验活动,更早、更全面的了解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形成“三位一体”(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真正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的学生类型,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其阶段性和系统性。如在一年级,主要进行养成教育,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二年级,主要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侧重进行生涯设计;在三年级,主要开展实践创新,进行职场训练,侧重拓展素质;在四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辅导,侧重择业、就业。虽然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但是每个阶段又彼此相通,互相补充。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表现尤为突出。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由于了解职业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就业后晋升、发展的可能性,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的发展及其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的变化是进行规划的必要前提。这些内容必须鲜活、贴近社会、符合时代特征,为强化教育思想政治的时代感奠定了基础。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划是依据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客观条件和发展意愿设计的,而且要进行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与个人的现状的比较。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就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去考虑未来的过程,制定实现措施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规划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确保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规划尊重主体个性和发展需求,把个人对职业前途的追求与社会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不但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渗透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4.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发挥全体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

5.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组织多种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多种活动搭建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职教特色的载体。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来看,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情感、领会职业责任与意义,形成对未来职业的兴趣与爱好,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同样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2.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来看,比如Sw0t分析法(Swot,即Strength,weakness,opponunicy,threat的缩写),其分析自身条件、分析职业机会、评估外界环境和制定实现措施四个步骤,本身就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目标和理想,并落实到自身素质提高上来的过程,其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不言而喻的。

3.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政理论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理想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有效,必须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高职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学生求学最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喜欢“修德”,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实际利益,也就是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让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让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拓展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日常交往中,与他们的成长、就业等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4.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政理论课,满足了新的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教育对象不同于精英化时代。当前,高职生群体年龄偏低,独生子女比例相对较高。他们要求民主。有叛逆心理和怀疑态度,在价值取向上有很明显的务实倾向,主体意识特别强。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较之以前的高职生,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大,承受能力却有所降低。相关研究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当代高职生的最大要求是成功就业。

5.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政理论课。适应当前新的就业形势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在新形势下,高职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已成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更强调高职生本人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落实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它与大学生最关心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抓手,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它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结合自身特点规划未来,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人――职匹配理论与实践,毫无疑问地把人的个性差异凸显出来,让每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职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践则更加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职业意向,强调岗位对人的要求和人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否协调一致,保证个人作出最优的职业选择。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特征能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号召的不足,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教育趋于人本化,使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职生的发展紧密相连。职业生涯规划要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思考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感受成功人士的职业生涯路径,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充分发挥潜能。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如果以传统形式进行教育则收效不大,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紧紧围绕高职生在择业、乐业、进业过程中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如何修炼职业品格,如何使职业变成一项事业来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使他们感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决定今后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会认为这种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而更加自觉地学习,从而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3.在高职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的形成。 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调动全部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服务。从学生成长的自身需求而言,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专业课、文化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辅导员、团组织等形成教育合力。从职业生涯规划本身的要求而言,它把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共同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模式;在校理工科大学生

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施现状,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实现两者结合的长效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1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总体特征

在校理工科大学生除了具有青年人的共性特征外,还因为专业的特性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理工科的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术的培养,这要求大学生培养相应的人格特征:谦虚、克己、忍耐;处事认真、严肃审慎,保守、尊重传统等。与文法和经管类的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较容易忽略或不重视自我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训练和提高。①

2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拥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在许多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者的长效融合将更有利于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然而,现实中,两种教育的效果都有待进一步彰显,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更是没有顺畅地运行,需要更好地统筹与协调,形成长效机制。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50份问卷,回收603份,回收率为92.77%,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7.18%。具体情况如下: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教学,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的“两课”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讲授,实践案例偏少,教学效果不明显(见表1)。

表1

表1:我觉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较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效果不够明显。

2.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缺乏本土色彩,责任感引导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从国外引入的教育模式,国内的研究和实践缺乏系统性和本土化色彩。调查显示,53.4%的学生在接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反而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见表2)。这会导致部分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迷茫、找工作时挑三拣四、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所长,融入新环境。

表2

表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未来人才的标准,我觉得自己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

另外,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如何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没有更加深入地引导。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见表3)。

表3

表3:我觉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讲授个人发展的要求时,应该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2.3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现状

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别进行研究的不少,而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研究却不多见,将两者结合模式进行研究甚至是一个空白。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落实的一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指导性意义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两者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并未实现真正的融合。

3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可行性

3.1一致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统领,侧重于对大学生施加道德观念、政治理想和思想体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职场,确立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和计划安排,达到人职匹配。两者的目标都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要求的栋梁之才,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3.2交融贯通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和指南针,它把握着大学生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添加本土化色彩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主线与动力,它引导大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实现人生的理想,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形式。两者的实施,都是在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需要将个性关注与共性总结相统一,教育内容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

4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长效模式

4.1以生为本、贴近实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如前所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弊端:只重理论灌输和纸面论证,形式单一,缺少实践运用与引导;教育内容空泛,没有贴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关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特点,引导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形式灵活多样,贴近青年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因此,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优势,以生为本、贴近实际,可以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应该树立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观念,创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将社会理想、需求与个人理想、需求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形成贴近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职业发展和时代特点,将崇高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宏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实情、学生的个体关注紧密联系,寓理于事、于实。具体做法上,在讲授观念义理、政治经济理论时,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规划观、择业观教育,并紧密结合当下的就业形势,将用人单位的要求展现出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据研究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员工的几个因素分别是: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敬业精神。③当大学生意识到,如果放松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与改造,导致道德失范、方向迷失,就会影响就业和事业,甚至误入歧途、悔恨一生,那他们自主参与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就会大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效果也会有效提升。

4.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领作用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本土化色彩,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导与主心骨,以其为核心,可以强化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领效果,正确指引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先进人物事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统领,树立公民意识、职业道德观、职场敬业精神,确立正确的公私观念、职业理想,这将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见表4)。学生在规划自我未来的同时,也日益关注社会理想、国家发展的需求,最终实现将自我价值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宏伟事业中。

表4

表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的先进人物事迹,对我影响很大。

4.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两种教育结合的效果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④调查显示,78.0%的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和研讨去验证所学的知识(见表5)。为此,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系统认识社会。这既能解决两种教育的问题――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模式非本土化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理想与现实脱节的危险,实现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5

表5:我觉得,不能太相信书本的知识,要在实践、活动、研讨中去验证。

第一,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两种教育深入推动的有效载体,调查显示,82.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见表6)。学生们主要了解自我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树立和深化思想政治领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道德观等。这一阶段的了解和深化,是大学生成长为青年科技人才的理论和认识基础,将很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表6

表6:积极参加学校或院系开展的特色活动,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政府、学校和学院等提供的实践基地,以及自己寻找的实习机会,可以检验和锻炼能力、深入认识社会和自我。在实践中,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自我认识的不足、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不断遭遇挫折,他们会逐渐根据社会与现实的实际情况、发展要求,逐渐调整自我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修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准确,由象牙塔里的青葱少年过渡到能独当一面的“职场人士”。比如,2013年夏天,广东省团省委等10个单位联合推出――“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共提供了8万个实习见习岗位,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中进一步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不少参与计划的大学生都反映说,在实践中“既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又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参加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实习工作培养了我的耐心和责任心,也教会我如何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我将秉承谦虚好学的心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⑤

(4)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为两者的深入结合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深入开展全员育人的基础。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作用,从经费支持、后勤服务、培训机会、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第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校内讲座、派遣教师参加专业学习与交流、开展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往专业化发展。第二,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作为教师,这将对于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深远影响。第三,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提升,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在大部分高校,同时又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高校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确保辅导员专注于“人生导师”角色,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使其走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舒也.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2]张万玉.刍议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3]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张爱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5]程祥国,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77.

注释:

①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3.

②张万玉.刍议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③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④张爱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大学生思想政治规划篇10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规划设计院

abstract:withtheimprovementofthesystemofenterpriseand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forthenewsituationoftheplanningdesigninstitutebroughttheopportunityandthevigor,atthesametim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toputforwardthenewsubjectandrequirements,needtothethoughtpoliticsworkerideas,grasptheinternalrules,boldinnovation,fornationalconstructionandreformandopeningupandthespiritualpowerintotheideologicalguarantee.

Keywords:newsitu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planningdesigninstitute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新形势下的环境和问题

新的一年,新的形势和问题,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在刚闭幕的十一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GDp预期增长下调至7.5%,这是这一届领导班子第一次将GDp预期增速调到8%以下。这是中央第一次为一直以来各级政府过度的GDp崇拜作出自己的表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上到下出现了GDp崇拜,在中央乃至地方GDp崇拜表示为对当政者的政绩审核,在个人造成从上到下的拜金主义,升值衍生出各种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份反思,我们不能忘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让“先富”带动“后富”,要让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硕果,让人民得到实惠。这比GDp的增长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诚然,现在的社会现实和建党之初的廉洁性不能同日而语。而每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党员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如何解决、如何让党的先进廉洁性得以保持确实值得反思,更值得我们设计规划院的每位党员与每位职工去反思。

作为我院来说,2010年及2011年底设计院对往年的工作作出总结,并对新的一年进行规划,圆满的完成,2010年更是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不过,越是高速发展的时候,越是要居安思危。

目前,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需求的时候,已然变得痴迷,对金钱的需要和崇拜,甚至胜过了人际交往,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在规划设计院最近以来也是愈演愈烈,我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并建立政权,翻身致富都是依靠廉洁性和预见性。。

有些规划设计院职工过分的关切工资和奖金问题,部分人把人生价值等同于工资奖金的多少,导致心理的不平衡,影响到工作的情绪,进而影响了规划设计院正常的工作。

二.规划设计院思想工作面临问题的分析

(一)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后,因为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的转变,并且在西方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我国思想政治的渗透,一套依然于过去不一样的价值观的建立,一套错误的社会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这些错误的思想深深影响到身在改革前沿的规划设计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个别规划设计院的职工逐渐形成了错误的观念,甚至被同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同的分配方式的实行,把规划设计院每个职工的薪资水平拉开了档次,基层职工和领导在收入与分配上的思想认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家都过分的关注薪资福利待遇,认为薪酬的多少才是个人能力与人生价值的体现,导致内心的不平衡,严重时也会影响到工作的情绪,必将影响到规划设计院的整体工作。所以,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开展时刻受到这些错误、腐朽思想的侵蚀,最终影响到规划设计院的形象和进程。

(二)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在方法上走老路

目前,很多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在广泛地开展,但是在方式与方法上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些规划设计院的基层职工是在被动的状态下不情愿地听,这样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老式的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下,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无法在职工心中扎根,规划设计院的职工与上级领导不能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最终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正确的开展,规划设计院的工作进程停滞不前,效益也得不到增长。

(三)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欠缺良好的氛围

当前很多的规划设计院只重视效益,而忽略了职工的思想教育的工作。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规划设计院上下级间、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群众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上下级员工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一些领导不重视借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丰富广大职工的思想,不重视在实践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样不会形成一个合理的思想政治环境。那么,规划设计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进行下去。规划设计院的上级领导会和基层职工在思想和价值观上背道而驰,并且领导不及时、主动地和职工做思想工作,导致规划设计院不会朝着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新形势规划设计院思想工作要求

(一)力求在工作作风上创新务实

现实生活中,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心不强,思想作风散漫。作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人员来说,必须要从实际的工作效果为着眼点反思并改进工作作风,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要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一边潜心的学习,加强政治理论与道德情操的修养,这样才会开阔眼界,合理导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其对人们思想意识影响的趋势;一边要坚持实地的调查与研究,倾听百姓的呼声,分析人民的思想状况,控制合理的思想脉搏,分析各种价值、思想形成的成因。这样,才会高屋建瓴且实际客观地提出解决错误思想的对策和建议,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力求工作思路要求实创新

工作思路方面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其重点、热点和难点;要立足于本部门业务工作和基层员工、领导的思想实际,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和思想变动的趋向。在思路的转变与创新上,要由单纯的灌输向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由偏向对干部与职工的思想教育向排除和解决思想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方面去拓展,由单纯注重思想政治的工作,向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及其各相关部门人人都参与、相结合方面拓展,形成适应形势发展、适合人民需要的工作思路。

(三)力求内容上求实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人民群众,所以工作的内容要坚持大众性和群众化,应是人民群众所容易接受、喜好接受的,不能好高骛远。要针对如今人民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新情况,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务实地确定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即以理想与信念为核心,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人民群众,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的艰苦奋斗的法宝,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且,把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发展市场经济,重点要加强人民的道德建设,要诚信守法和遵章守纪,努力的挖掘并塑造符合其行业特点和上下级、基层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的规划设计院的团队精神和文化。

(四)力求方式上求实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励人、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靠用事实说话,要靠人格和个人的魅力。身教比言教更能获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最好身教和言教相融合,加强身教。“身先士卒”,党员干部和思想政治人员要在廉洁勤政和遵纪守法方面带头,要始终坚持深入群众,放下领导的架子、全身心地倾听民声,掌握民意,同时结合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焦点进行教育,帮助群众来解决实际的困难;发动群众,改变作风,真正做到平等交流,达到双向交流和互动,使群众欣然地参与,自觉地提高;依靠群众,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并采纳合理化建议。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不断总结新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纷纷复杂的情况,基本上通过途径解决了新问题和难点,达到了预定目的的,就不乏创新之处。

四.重视规划设计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对策

(一)设计院政治工作要在内容与形式现有改变

为了适应发展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上要有改变。规划设计院的思想工作人员要结合规划设计院的生产实际和改革,开动脑筋、多想办法,采取多内容,多层次的全面教育,把过去的单一的被动灌输式扩展为民主的讨论式和演讲式,借助媒体的宣传导向功能进行直观的思想教育,使人民群众容易接受,不在乏味。并且,领导与职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应注意采取平等的讨论的形式,并以亲切的态度与他们商讨,使得规划设计院的职员和领导间达成互信、互相理解,这样会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发挥传媒的导向与宣传作用

电视、杂志、网络、报纸等这些传播媒介同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以其优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人们的道德品质、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性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与大力发扬民族正气的前提,要充分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开展政治教育工作。

文化是社会的思想灵魂所在,是社会的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现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和软件。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它要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并为所运用。

(三)“以人为本”置于规划设计院的核心地位

规划设计院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职上而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

人本管理是规划设计院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核心,尊重职员的人格,个人特点,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业务能力,重视激励员工的潜力,加强职员的自身素质,调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增强规划设计院凝聚力。首先应尊重职工的“主人”地位,规划设计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领导要多了解职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苦恼,为员工分忧。再次,应该努力的加强规划设计院职工和领导综合素质。通过规划设计院干职自身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提高规划设计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规划设计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它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利益格局的多极化调整与思想浪潮的纷繁冲击,人们的内心思想活跃多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新形势下,有新思路、新内容、新举措,才能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解决实际的问题。规划设计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之中肩负着重担。规划设计院和谐的核心在于每个人之间的和谐。要想建立健康、和谐、高效的规划设计院,做好干职之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田义.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