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数法的性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7:31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1

实际上,经济统计学就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对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加以充分的认识,加强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这对于我国统计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统计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其次对经济统计学的应用模式进行了一番思考。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充分认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

虽然统计学已经形成与发展了数百年之久,但是,至今为止,相关专家仍然在对这一学科的性质与内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从学术发展过程上来看,统计学一词的产生是在17世纪由德国的“国势学派”按照国家一词而发展起来的。初期阶段,统计学有着极为明显的社会学科色彩。所以说,统计学不仅属于一项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同时,其还是一项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的学科。如果从数理的统计学观点上看,可以明显的看出经济统计学实质上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世界整个经济范围中的广泛应用。统计学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其已经跨越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和数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了更好的讨论,应先给出一个现阶段国内统计学界学者都能够接受的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相关如何测定、收集以及分析反映实际现象总量的一个数据,以提供合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主要是在大统计学的观点上而制定的。如果从横向的角度上分析,任何一项统计学均和上述所述的内容相同,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学科。如果从纵向角度上分析,将统计学方法充分的应用到诸多的实质性科学中,彼此间有机的结合,会形成诸多的专业范围内的统计学。

我们可以将统计学氛围两大类即将抽象的数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一般收集数据及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将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种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它的特征是只计量不计质;后一种统计学和不同领域中的所有实质性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具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所以,其体现出了两种性质,一种是复合性学科,一种是边缘学科。这里所说的应用不仅涵盖了统计方法的应用,还涵盖了各自领域中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以往的“数理统计学派”只认可前一种统计学,对于后一种统计学表示反对,这是极为不妥的。而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不认可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整个统计学划归到了社会科学中,这也是不合适的。经济统计学主要将经济数量作为对象的一种方法论科学,要想确保统计方法在经济范围内广泛的应用,前提条件就是对设置指标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而这就要求对相关经济情况进行质的研究。

应将相关经济理论作为重要指导,对各种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所以,经济统计学具有的特征是将质与量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实际事物的数量特征以及表现加以充分的研究。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经济统计学除了要采用普通的统计方法之外,还应积极的研究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方法,比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等。因此,从整体角度上来看,笔者认为,经济统计学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其不仅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同时,还属于经济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间的不同之处就是:研究的对象不相同,并且与其相联系的实质性学科也存在着不同。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并不直接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主要任务是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专门的工具,以服务于其他经济学科。特别说明一下,将经济统计学当做经济学下的二级科目,不会对这一学科自身的方法论性质造成影响。比如,将诸多的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经济计量学中,在方法论性质中也属于一门较强的学科。实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依赖于将通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完善以及依赖于经济学给出相关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课题。

二、对经济统计学应用模式进行一番思考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关于统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加以充分的思考,过细的划分了专业,所以,统计专业最终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存在着各种弊端行为。由于学校教学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多数教育者与相关专家一致提出了将专业进一步淡化的意见,并且,也充分的说明了应培养何种人才。所以,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与其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统计专业所遵循的办学方向是强调各种类型的统计学自身所涵盖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学涉及了诸多领域的学科,同时,还属于交叉的学科性体系。所有人都无法精通统计学各个领域。所以,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统计学在社会应用过程中应通过人才的培养来进行,社会实际发展中,对于统计学的人才有着一定的需求。应时刻的保持着一种开阔的胸怀,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与其相关的学习模式,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具有的特色和现代市场现状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了解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以此对教学进一步的调整,从而满足时展过程中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中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将会远远高出数理统计类的需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统计干部队伍以及政府经济部门的生存与发展仍然缺少不了复合型的经济统计人才;第二,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对于既懂经济,熟知科学合理的数量分析法,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水平高的人才迫切需求,而真正称得上有这种知识经济结构的人才只有经济类统计专业人员方可胜任。同时,随着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统计软件系统开发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以往十分复杂的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变得更加的简单化。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是数理统计专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经济类统计的应用将会高于纯粹的统计人才。现阶段,我们应有效的解决经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应用,紧跟时展步伐,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2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3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统计局党组(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数据准确、服务优质、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的要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不断推进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优质统计服务、党风廉政建设等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统计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逐步深化,明确树立统计必须服务科学发展观的目标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要求统计部门必须为发展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效应如何,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益如何,离不开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信息作出定量反映。

二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统计部门必须反映百姓需求。统计部门要关注科学发展、关注和谐建设、关注改善民生,用统计数据反映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求统计部门必须充实服务内容。统计部门必须充实、加强对服务业、节能降耗、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统计,加强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统计,全面反映全县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成效和问题。

四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求统计部门必须创新统计方法。统筹兼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也为拓展统计方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树立全局眼光,研究应用更加科学的统计方法,健全统计调查体系,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手段,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全、更优的服务。

(二)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始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取得成效

第一、始终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全力维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在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环境日趋复杂的现状下,县、乡两级统计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执行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规范完善数据审核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特别是注重源头数据审查,严把质量关,有效地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更加真实地放映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第二、开展多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工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圆满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进入普查数据审核查询冲刺扫尾阶段。

第三、统计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多年来,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约着先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贯彻实施。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效率,在市统计局的帮助支持下,局党组(班子)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推行联网直报为切入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统计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县局各专业已和市局实现了联网直报,全县16个乡镇已和县局实现联网直报。

统计数据联网直报。提高了基层统计工作效率,为经济普查数据处理采用联网直报技术进行乡级录入,县级处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经普数据录入中,我县采取的就是乡镇在线录入的模式,并且我县还实现了行业代码网络查询。这受到了市统计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第四、统计队伍力量得到加强。统计队伍力量不足,严重制约全县统计工作的开展。2007年,在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全县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乡(镇)新增41名专职统计员。同时,县局成立了有7人编制的地方调查队。统计队伍力量得到加强为各项大型普查和国情国力调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推进统计制度创新,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第一、进一步完善gdp核算。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gdp核算改革的各项措施,提高gdp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评估,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市场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方面对主要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实现了县级各专业数据与省市县两级数据的衔接。

第二、加强能源统计。按照国家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同时,开展全社会能源统计的测算,实行季度gdp能耗测算。为“四创”工作和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落实服务业统计制度。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服务业统计制度》的要求,建立了服务业年报和季度统计制度,开展服务业调查。

(四)狠抓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促进全县统计工作长足发展

第一、认真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查找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局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了基层、服务对象、县级有关部门和全局职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了逐条对照检查,切实进行整改。

第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按照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将原来的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转为行政服务事项,由局长在《××新闻》向社会作了公开承诺。

第三、抓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局党员中开展典型事例和警示教育等活动,以榜样的风范,认真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始终做到政治坚定、党性坚强,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抓机关作风建设。借加强软环境建设之机,规范机关工作程序,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统计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全县统计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和工作纪律有了明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影响和制约昆明统计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对统计服务的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致使统计工作者的观念、思维、思路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还存在差距。党组(班子)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近年来统计工作的实践,向县委、政府两办及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征求意见,围绕征询到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剖析。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还存在差距

对科学发展观深入、全面、系统的学习不够,认识不够深。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是一个阶段的学习调研就能完全学好、学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上离真学、真懂、真用的要求存在差距。思想观念的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统计科学发展的需要,与其他县区相比,统计工作尚有明显的差距。统计工作专业性较强和工作接触面相对狭窄等等,也形成了特有的思维定势,导致统计人视野不够开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统计人的思想解放,观念差异较大;受统计制度的传统影响较大,往往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片面强调高度统一的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统计工作者的思想解放,制约了××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二、统计制度方法适应科学发展还有差距。尽管我局在统计方法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也取得积极成效,但统计的内容及指标体系还不能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反映总量和速度的指标多,反映结构和效益的指标少;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反映社会的进步的指标少;反映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多,反映和体现创新发展的指标少;反映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待建立。

第三、统计服务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需求上还有差距。一方面,面对新的形势,我局深感为领导、为群众、为基层的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提炼升华不够;到基层专题性调研不够。另一方面,统计工作制度创新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能源统计、服务业统计、gdp核算、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统计制度在推进上力度还不够大。

第四、统计保障体系还不能适应提升统计工作水平的需要。表现在统计的权威性与其承担的工作职责不协调,而且,基层统计力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任务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第五、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效率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部分单位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统计基础工作薄弱,配合程度差,企业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六、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部门统计工作不断削弱,部门统计任务不断转移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调查存在重复交叉,影响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原因分析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水平,着力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永不满足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清醒认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才能使局党组班子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要进一步创新思维观念,科学促进工作实践,着力解决发展不科学的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在思维方式上,要把本职工作放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在工作思路上,要把科学发展观融进具体的工作目标里,及时解决妨碍科学发展观落实、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着力解决作风不严实的问题。一是作风要严。首先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自觉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其次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决不敷衍塞责。二是作风要实。要实实在在地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脚踏实地。要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干好一件事。与此同时,在原则问题上要敢于较真和碰硬,坚决做到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充分发挥局党组(班子)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整改措施

第一、健全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办法,要从源头和管理上抓好数据质量

开展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就是落实各项规程的全过程。要求全县统计工作者竭力做到专业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逐级成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办法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工作巡查;建立健全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持依法统计,规范基层基础工作。依法统计,维护统计法的尊严。从源头抓好数据质量。

第二、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重大决策上来,坚定信心,积极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统计数据质量代表政府的公信力。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制度,按时完成月、季经济运行分析,要加大数据的审核、查询力度,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对接,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专业处室要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指导基层围绕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开展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

各级统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理念,努力推动统计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加强统计调查的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利用统计调查数据及时撰写分析报告,增强统计服务的时效性;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增强统计服务的实用性;以敏锐的视角和超前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搞好分析研究,增强统计服务的超前性;要根据社会热点、工作重点和舆论焦点开展调查研究,增强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强统计服务的多样性。

在继续加大统计调研和分析研究力度的基础上,力争多提供一些可供当地政府领导决策参考的精品依据。健全统计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内需、消费、价格、民生状况等问题的分析研究,提高经济预测水平,积极为党委、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第四、深化统计改革,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科学性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是检验统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各级统计机构的第一要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广泛应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现代统计调查技术,促进统计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大统计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重视、支持和配合统计的良好氛围。推动县市统计工作更加依法有序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第五、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统计指标体系创新

在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便捷、快速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六、着力加强基层统计部门基础建设

1、帮助解决基层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问题;2、巩固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3、加大对基层统计部门的支持,缓解统计系统工作压力。

第七、进一步加强局党组班子自身建设

着力提高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讲团结、求务实、重创新的班子队伍,对推动我市统计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抓好局党组(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全县统计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加强学习,着重提高局党组(班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建设一个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我市统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4

GeologicalengineeringSpecializationteachingoftheComputationmethod

wangXinjian1ShenDajun2

(1.northchinaUniv.ofwaterresource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Henan,450011,China;

2.YangshanCo.LtdoftheChinaGoldGroup.LongnanGansu,746400,China)

abstract:professionalteachingreformofthiscourseismainlydividedintotheinnovationsof?theteachingstaffincludingtwoways,classroomtheory,andexperimentalcontentandsoon.Somespecializationeffectivemeasuresabouttheerror,nonlineariterationandthefinitedifferencemethodforsolvingtheseepagefieldofarelistedindetails.thismethodisaffectiveprovedbymanyyears'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Computationalmethods;Geologicalengineering;teachingResearch;Seepage;FiniteDifferencemethod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有力工具,再以地质定性分析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很多地质工程问题。而数值计算方法又是关于很多数值计算软件的最基本的知识。开设并教好这门课将有利于为本科生利用和开发数值计算软件,并有效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纯粹数学化[1~3],缺乏与地质工程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学生需要自己完成数学问题与专业知识的转化问题。同时导致专业学生不知道所学有何用处,减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往往是完全依据纯粹数学的教材,其中的例题习题绝大多数和高校的工程地质相差甚远,对地质工程应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的领域不甚了解,当然也就无法进一步引申,或者直接针对某个地质工程中的问题提出数值计算方法的解决手段。为了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效果,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计算方法教学需要进行地质工程专业化。根据本人长期从事本学科的一线教学实践,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方法教学专业化内容,也为可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教学人员的专业化

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更好服务于地质工程建设,需要与地质工程有较好的衔接,必须使教学人员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人员不但要具有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扎实理论基础及技能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人员的专业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一是通过数学专业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化培训或者自我拓展。数学专业从事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人员可以参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了解地质工程中哪些领域、哪些问题用到数值计算方法相应内容。了解地质工程专业常用软件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中内容,在课堂教学、作业中及试验中加以引导。

二是通过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方法教学。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迅速提高,具有高学历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及从事科研活动,理工科高学历人员往往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值计算方法基本知识或者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同时高学历理工科教师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通过历届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人员通过学习,能够很快熟悉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项主要任务的完善,高校教学人员个人平均教学任务量相对下调,更有利于地质工程专业人员教师从事计算方法等专业限选之类的课程教学。

以上两方面的人员的相互专业化过程,还可以通过高校的‘教研室活动’进行交流,目前的高校教研室活动仅仅限于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的方向人员进行教学与专业知识的交流。随着学科交叉日益加深,需要打破专业范围内交流的局限,根据教学任务及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学科不同院系间的教学专业知识的交流活动。增长不同专业教师与服务对象专业不一致的专业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教学专业化,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2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是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是决定该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专业化教学与纯理论教学目的稍有不同,计算方法主要授课内容、教学重点及其对应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目的[4]有所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地质工程专业化还依赖于教材的专业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理论教学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作为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启发与引导,下面结合主要章节的内容对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加以阐述,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误差分析:譬如很多教材并不明确表明什么的工程情况下的误差分析。当然作为数值计算方法这门较为专业的基础课,也不可能涉及众多学科中的具体工程误差情况,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接触到地质工程专业还不甚深入的学生感觉不到它的用处和重要性。事实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即使在工程界也往往被忽略,比如运用成熟的软件计算工程地质问题常会出现失真,有时小变形量却远远超过应该的范围,很多计算失真就是由于实际问题与商业软件适应工程问题存在差异导致。学习前可以通过演示方法举出地质工程中进行数值计算时因误差而导致计算结果失败的例子。又如在利用数值计算软件计算边坡变形时,有时会出现了不合乎常理的巨大位移或者求解过程不收敛,很多情况就是误差累计导致的,在第一章举出这样的实例就能够让同学们知道计算方法是本专业息息相关,并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利于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在讲解误差来源时,应该把很多的纯数学中的内容替换成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误差,对照关系可采用表1中所列。

结合表1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比如如何减少这些误差呢?这样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在有效数字判别及计算方法设计一节中同样可以采用数值计算常用软件中对应问题加以专业化。

(2)非线性方程求根:在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领域,非线性问题很多。常见的如岩土体的本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线性。此外非线性的迭代往往与最优解联系在一起。在常用的有限元及有限差分中的迭代更为广泛。此时如果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课程完成后,在偏微分放在最后一章中综合举例说明。由于应用面很广,所举例子只能局限在一定研究领域内。为使同学们比较清楚迭代背景,需要对计算领域稍加详细说明。结合我校水利工程强势学科,可举参考文献[5]中实例说明牛顿迭代法在堤坝集中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3)计算方法综合知识解地下水渗流问题。

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计算方法中多个章节知识才能解决,因而单独的取出一部分讲解可能学生会产生一些目的性的疑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步结合所学内容专业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明确最终解决的物理数学问题,逐步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直至最终问题的解决。工程地质数值方法中的有限差分及有限元在解决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些方法几乎每一个重要步骤都涉及到了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

渗流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限差分法也是最早被用来求解渗流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各主要章节的内容,也体现了数值计算的本质是工程地质数值法的基础知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够丰富,进行有限差分法引入各章教学内容上可能很引起更多的疑问。因而需要从最简单的工程问题入手,比如引进渗流的一维问题。

①关于数值计算的离散――网格剖分:几何模型即为需要考虑几何形态,离散可以展现其计算方法中的离散化解决思想,并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常用的步长及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术语。这里是将时间及空间分别离散化。

②利用微分中的差分代替微商办法处理微分问题:水头方程中的微商用差商代替,并舍去余项,代入方程原方程,并估计阶段误差。离散后的时间及空间步长都是常量。

③显式差分方程的求解:结合迭代法相关知识,建立地下水水流方程特殊形式的迭代格式。便于理解与计算,可引入无刚量参数得到控制方程,并计算各结点初始时刻水头值,利用差分方程计算各结点某时刻水头值;利用边界条件计算边界结点水头值;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计算出拟计算的各个时刻的水头值。通过改变步长考查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步长太大会导致出现不合理的水头。可以取步长为一天进行试算,比较不同步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出现迭代不稳定。说明选取适当的步长是非常重要的。

2.2实验课教学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根据现有《计算方法》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基于电子、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工程问题,这些内容有的暗含了某些地质工程问题,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的抽象化或者是数学化。因而同学们学起来就会感觉抽象并难以与具体工程问题相联系。借助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实际问题开展计算方法的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懂得了计算方法实验的重要性实用性,并且也进一步接触了专业知识领域,为了毕业设计及后续的数值计算软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的地下水渗流问题,亦可以作为实验的内容之一。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方法实验课一般安排为4个学时,学时较短,而实验内较多。地质工程专业化实验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把各种实验内容尽量集于一两个案例是较好的选择。而工程实践也只有通过各章的知识才能解决。这里仅就方程组的迭代方法相关的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实验做事例。

上述渗流问题的地下水头的求解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隐式迭代格式,并建立矩阵形式的方程组,求解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比如做矩阵分解,典型的是进行追赶法求解等等。这样既节省试验时间,又可有效达到工程地质专业化的教学目的,效果较好。

2.3课后作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措施之一,现有教材课后作业同样存在内容过于基础,几乎没有地质工程方面的内容。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作业需要从事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的筛选积累,收集及编写专业主要内容相关题目进行计算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还可以开展各式样的相关科研学术活动,比如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反分析技术兴趣小组等途径深化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3结语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5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6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7

关键词: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a

一、调查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科学化

统计查询的科学化是进步查询数据质量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以事实为依据,重视客观性,依照统计科学根本理论,以及科学、标准的程序开展查询,查询结果可以反映客观情况,查询定论可以服气大众。

2、专业化

统计查询作业要充分表现统计科学的专业水平,力图排除非专业要素的影响。只要专业化才干客观化,只要专业化才干表现统计查询的科学化、标准化,才干防止片面化、随意化,查询结果才会得到用户认可。一起,专业化查询结果在面向非专业用户时,需求运用用户言语做出解说,这是专业化使用水平的表现。

3、标准化

统计查询准则标准制定的胜败、履行标准的力度和程度,与查询数据质量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标准化的统计查询准则,不管哪个层面履行都具有统一性和标准性,没有灵敏操作空间,也没有变通性的破例。

4、法制化

统计法制建设是进步统计查询数据质量的重要机制确保。法令的强制性、统一性、普遍性的特征,标准和约束了个人和社会行动。统计法制主要任务是要确保查询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保密性。统计查询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只要通过法令的方式加以固定,查询质量才会确保。

5、信息化

信息化是施行统计查询的根本手法,是进步查询数据质量的重要抓手。信息化贯穿统计查询一直,是进步现代统计查询功率和数据质量的重要确保。

二、调查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

1、查询计划具有可行性

查询计划意图明白、举动详细、操作程序一致、依法进行。规则了详细查询办法、查询东西、查询过程、注意事项等。

2、查询作业机制齐备

作业机制是保证统计查询按查询计划履行、查询程序顺畅工作、查询过程有用工作,取得较高数据质量的保证。审阅内容包含查询组织设置、组织功能分工、查询人员责任、查询洽谈准则、查询质量审计准则的建立等。

3、合适的查询方法和办法

对于查询意图,断定合适的查询方法和办法。首要是根据不一样的查询办法,断定数据采集办法。包含数据来历、现场挂号记载、数据修正记载、数据输入、多源头数据比对记载,以及选用效率高、成本低的查询办法。

4、程序科学合理

统计查询过程明白,查询程序科学合理。查询程序根据统计学基本原理进行规划,表现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特质。首要审阅查询过程是不是按照计划规则的程序履行,在规则的时刻严格履行规则的查询,不提前、不滞后、不延迟。

5、查询目标配合程度

建立在查询目标诚信基础上的查询,其数据质量是不言而喻的。被查询者的协作,有利于查询顺畅、高效地完结。首要审阅查询目标拒答率和查询项目答复完整率。

三、提高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1、进步统计人员本质,增强本身作业能力,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跟着年代的展开和进步,新状况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统计作业的使命和需求也不断发生着改变,这就需求统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常识、不断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要实在进步底层人员的归纳本质,就有必要仔细做好在职人员的训练作业,使训练作业政策化、准则化,最大极限地进步底层统计人员的事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一起,统计人员要自觉地学习统计事务常识,进步事务和操作技术等方面常识,特别是现代统计查询、统计收拾、统计分析技术,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努力进步统计机使用水平,为统计直报和数据收集打好坚实根底。经过进步统计人员本质,展开开拓视界,改进常识结构和统计机使用技术,使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为今后统计作业的数据质量的提高供给了内在基础。

2、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统计分析,确保统计数据完好性、完好性、及时性统计作业的根本是统计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作业“定量”的有些,以提醒其“定性”的内在联络和展开规律。进步统计数据质量要点从完好性、精确性、及时性。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收集规模和内容含量上的完好性。需求统计查询掩盖的规模要完好,被查询目标的报表起报要完好。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实在性方面的精确性。对底层报来的各类报表有必要严厉审查,是不是按统计准则规则的目标填写,统计办法是不是精确,统计成果是不是精确,统计数据是不是契合底层单位的实践状况等,从数据收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刻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作业的手法和办法,缩短统计查询与数据成果的间隔时刻,以最快时刻统计数据,树立和标准统计信息准则,进步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3、加大统计法律力度,确保源头数据的精确性坚持依惩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扬力度,努力进步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法律发明杰出的社会空气。加大处分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法律必严,使各级领导和统计查询目标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入知道准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查询应尽的责任,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甚至假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动,对招摇撞骗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罚款数额应当大幅添加,以震慑统计违法者,一起树立经常性的统计数据质量查看准则,统计数据质量的查看要与统计法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频率、加大力度,逐渐树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系统。

4、搞好统计查询办法是进步统计数据质量的条件国家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准则的整体计划》中提出了中国统计查询办法变革的长远政策,即“树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查询为主体,一起辅之以要点查询、科学统计和少量的全部报表归纳运用的统计查询计划系统”指明晰抽样查询作为新统计查询系统的主题,精简全部统计报表。要进步统计数据质量,有必要坚持全部查询和抽样查询相结合的准则,对统计目标系统的设置应本着“精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政策,本着减轻底层负担的准则,对现行的统计目标系统进行科学调整,防止了对整体单位的逐个查询和较多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各方面临统计数据在查询过程中的干扰,因此使得查询的数据较契合客观实践。它具有事前统计及控制抽样平均差错和便于对样本目标进行查看,防止查询作业中间环节的招摇撞骗的特色。大大进步了统计数据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5、树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价系统计算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一项杂乱的、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可在机关统计部分内树立威望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价基地,树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对统计数据出产全过程实施全部质量管理,进步统计数据的完好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价系统时要环绕党政领导重视的首要经济查核目标加大审阅、评价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阅评价。对与相关部分统计有联络的目标,加强与部分的联合审阅力度,其他目标要加大与首要经济目标相关联的目标的审阅力度,使统计数据实在反映客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6、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使用是进步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路径统计机技术不只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储存资本化,然后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差错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构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系统,保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抑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动。

结束语

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成为统计法的价值目标和立法宗旨,它管理着统计法的各个条文,我们作为统计工作者,就应该做到坚持真实性,确保准确性,为全面提高统计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擘.完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3,15:100-101.

[2]黄建凯.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统计与咨询,2013,04:52-53.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8

一、一般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统计是通过对主体研究对象的部分进行随机抽取,并针对抽取部分进行观察,获得部分所表达出的信息,再将所得数据在研究对象全体范围内进行推断,由此得到研究对象整体的特征,而矿物地质工作的研究对象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例如其分布、产生条件等,但由于不同的地质事件和观测结果会受到观察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现象,所以其客观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概率分析法可以对不同的地质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全面的预测,为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依据,例如在油气勘查过程中,可以利用贝叶斯公式()等数学概率方法对勘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估,由此有效降低勘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产伤害,为油气勘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油气地质学和经济学两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科相协调,使地质评价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并将获得的评价结果用具体的数学量值进行表达[1]。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都是现阶段矿产地质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数学方法,单变量统计分析法针对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例如信息量计算、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则针对多项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更加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并不是随时可以推广到多元分析,例如因子分析、各种分类分析等,现阶段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创新出克里金数学方法就是针对矿石品位、矿床储量及误差估算进行的变异函数统计方法,矿产地质工作中对沉积岩的分类、沉积环境辨别,构造地形的变化趋势、勘探井中油气水层的划分等工作都应用此数学方法。

二、特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矿产地质工作中经常遇到矿产分布与正态分布假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地质化探数据离散性强的情况,以一般统计学正态分布及最小二乘法并不能够科学的反应勘探地质真实环境的情况,这种敏感的错误被称为稳健性,所以针对数据点群中心为基础,以数据点群的离散程度为自变量进行稳健性统计分析,其表述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矿产地质环境,目前最大似然评估、有序统计量的线性组合等已经应用于矿产地质工作中,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实际情况与统计分析之间的偏离,避免因统计数据结果与矿产地质实际分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致使勘察规划彻底失败等重大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由于矿产地质工作针对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所以数学方法中的定向数据统计具有实际意义,例如矿产地质工作中会针对古水流方向、斜层理生物化石等存在于平面或圆上的方向性数据进行研究,针对断层面及其构成元素对断层形成所受应力及机制等三维定向数据进行分析等,由此可以发现定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做基础,其更加强调研究对象在性质上的差异,当将重心转移到具体数值时就产生了定量统计方法[2]。

三、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

确定型模型即在不存在随机成分的情况下研究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例如在矿产地质工作中泥岩中孔隙率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确定性模型中的指数方程进行表述,,利用积分方程

表述矿产地质工作中研究泥岩孔隙率变化函数在恢复底层厚度中的数值变化,假如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已经通过对矿样检测得出其含有的三氧化二铬(铬绿)和密度最大的金属锇的数据,有了解铬与砷的含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模型直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或者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对勘查到的油气藏位置所含油气质量进行判断,就可以利用油藏含油饱和度与储层毛管压力、孔喉歪度、排驱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模型表达,以此得出科学的论断,例如三肇和古龙凹陷勘探井19口,其中17口与预测结果完全相符,负荷率将近90%,由此可见此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效果明显[3]。

四、质过程的数学模拟

地质系统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过程,所以通过数学模拟可以真实的反映并再现历史过程,为矿产地质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不仅缓解了人工实验对实验材料和技术的依赖,而且使演化过程更加真实,例如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岩石所发生的性能形状变化,不同边界层之间能量、耦合和转换机制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学模拟进行再现,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将计算机技术、数学统计方法及数学模拟和地质学理论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达到30种以上,例如蒙特卡洛法、趋势分析法等统计预测方法;逻辑斯特模型、油藏规律分布法等外推预测法;油田模型法、沉积速度法等类比预测方法;埃德曼法、盆地动态模型等成因预测法;特尔菲法、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等综合预测法等。并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直接为矿产地质工作绘制地质、地貌、土壤分布图及具体的柱状对比图及石油综合录井柱状图等,更加具有科学性,而且可以真实的反应地质环境,为决策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应用更是明显推进矿产地质工作发展,其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及其变换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地质工作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由此使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矿产地质工作中存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实践,例如针对四川盆地某层天然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利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判断出其开发潜力在15.2亿立方米至91.7亿立方米之间,为具体的勘探规划制定及勘探可行性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4]。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9

关键词:统计数据失真防范

统计工作从宏观上讲是国家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制定的基础性工作,从小的方面讲是企业和单位进行经济核算、市场分析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的规模和结构。逐步朝着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对科学、有效的统计工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结果的真实性,是现阶段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1、社会道德失衡,诚信缺失,是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但无庸讳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社会诚信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这种道德失衡、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统计数据造假的一大社会根源。它影响到了作为调查者的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者,也影响到了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的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影响到了我国各级领导干部。

2、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一个重要源头和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干部的考核任免,开始对其业绩进行量化考核,这应该是干部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对于定量考核的某些指标,我们没有进行严格、科学、规范的评价,正是由于这一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缺陷,使某些领导出于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统计部门授意和间接施加影响,使之按其意志编造或瞒报、虚报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和助长了整个社会数字做假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重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3、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是造成统计数据造假日趋蔓延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整个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从领导到群众,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调查者到被调查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统计数据造假与其它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一部分人出于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数字造假心知肚明,且彼此心照不宣,甚至协助造假、做假。其次,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助长了社会上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

4、统计部门自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失真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在我国统计部门还没有财务部门那样严格的自律制度,所以统计人员和统计部门没有会计人员那样高的责任感和纪律约束感,因此也弱化了为保证统计数字质量而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降低了自己对假数据的责任意识、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放弃了捍卫统计数据真实的神圣职责,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失去了最后的保障。

5、统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和领导的自身素质水平不高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首先现阶段我国统计队伍业务素质水平总体不高,造成统计各工作阶段科学性差,对统计工作各环节控制不严谨、不合理,造成了统计数据不同程度的失真。其次,作为被调查的社会各界,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及素质水平,导致记忆、记录、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数据失真。最后,由于部分领导干部个人思想觉悟、业务能力较低,向统计部门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不是经过科学调查得到的,而且仅凭个人臆断、拍脑袋拍出来的,当然会使统计数据失真。

二、统计数据失真的防范措施

1、制定科学的干部考核办法

统计数据是评价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简单地采取把统计数据同职务晋升、物质奖励挂钩的办法来考核、选拔干部是不科学的。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改变现行的干部评价考核制度。必须制定科学、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经济发展指标,又要有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有物质文明建设指标,又要有精神文明建设指标;经济指标的选择综合性要强,要突出经济效益,避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的考核目标,如果考核目标脱离客观实际,弄虚作假则在所难免。

2、加强统计基础管理工作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的数据不准,上面就是假数真算,因此必须强化统计基础工作。近几年开展的档案升级工作,对建立统计资料归档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资料使用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确保统计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3、建立切实可行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

一个切实可行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必须严格明确统计调查范围、指标涵义和有关计算公式、逻辑关系,使统计人员有章可循,也使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的统计口径都是一致的。同时,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还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应该与会计核算及业务核算相衔接。只有以财务核算及其他业务核算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及可信度。

4、加强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统计专业知识,还必须学习财务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统计指标的涵义,减少差错,并能有效识别出那些弄虚作假现象。另外,还应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统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严把数据质量关。

5、积极推动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的进程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还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统计资料,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统计信息网络的建立,不仅可以促使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还可以使加工后的有用信息既为上级部门服务,又可以反馈到基层,做到信息共享,从而刺激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并引起各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的重视,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另外,还可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监测。例如,用于监测的经验控制法、相关回归控制法、抽样调查控制法等;用于审查的审核程序控制法、逻辑检查控制法等。

三、结束语

在统计工作中.要想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保障,就必须正视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使统计工作真正在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篇10

关键词:人格元分析大学生

近年来人格心理学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重视,而大学生又是学者研究的热点群体,很多学者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和文理差异进行探讨。早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研究学者就提出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作为人格两级的观点并加以推广,认为人格因素与成才关系密切,不同层次的人才均存在最优化的人格特征。对人格的探索主要使用两类方法,一类是结构明确的问卷测验,另一类是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而在使用问卷测验作为研究方法的课题中多使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来测量人格特征。此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卡特尔教授用因素分析法编制,将人格特征分为十六个因素进行分析,在做这类研究的时候,学者一般是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分析讨论。

元分析是研究文献的一种数量化综述方法,是对已有大量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做更进一步统计分析。并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研究对已有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性别和学科差异方面的课题进行元分析,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性别差异分析包括对男女生十六个因素的分析;学科差异分析包括对文理科生十六个因素的分析。除此之外对研究报告质量、出版年代和地域差异效应进行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研究尽可能获取已出版和未出版文献,要求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施测时间从1995到2011年;报告男女生在各因子得分;将大学生团体按文理分科,报告各因子得分;报告性别与文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值。

按照标准在中国期刊网、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大学生和人格特征,共命中从1995到2011年的研究成果220篇,依照标准选取26篇,在选取时考虑入选文献的作者、年代、地区和期刊种类以及总样本数。

二、统计方法

2.1编码

元分析中引进的文献可能是低质量的,因此专家建议将报告质量作为一项中介变量考察。本文将研究报告分为核心期刊/一般刊物和学位论文三类,编码分为核心刊物/一般刊物/学位论文。研究还对被试来源和研究报告出版年代编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

2.2效应值的大小

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性别及专业的关系如何可通过平均效应值回答。当研究包括平均数和标准差时,直接算出值

假设男生比女生人格特征因素得高时d值为正,否则为负。学科差异中假设理科生人格特征因素得分高于文科生时d值为正,否则为负。

三、结果

研究报告26篇文献的基本统计情况与性别与文理差异分析的平均效应值,失安全数、标准误、平均效果量95%的置信区间和出版年代效应、报告质量效应与地域差异效应。

3.1性别学科差异元分析

我们采用效应值的无偏估计来计算26个d均值。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样本容量大于10、效应值小于1.5时,该加权方法有效。

本文根据专家的经验标准判断效果量。把效果量的绝对值以0.2与0.7为界分成小中大三类。但只依靠效果量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敏感性分析。

失安全数是评估元分析的有用指标。当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时,使用失安全数可以计算最少需多少个未发表的研究才能使元分析的结论逆转。本分析使用此指标测量元分析的可靠性。公式nfs0.05=(∑z/1.645)2-K,K为已发表研究数。

失安全数越大,需逆转结果的未发表研究越多,元分析结论越可靠。本文同时报告平均效果量95%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可于假设检验,若95%的置信区间包含0则p>0.05,无统计学意义;若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p

由上表可看出,近17年来男女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幻想性上有中等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且失安全数大。在恃强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上有小效应。学科差异分析中,文理科学生在乐群性、敏感性、实验性上有中等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且失安全数大,而其他人格特征的效应值较小。

3.2三种效应

三者与平均效果量的相关

用16种人格特质分别与文献质量和地域差异做相关。结果在性别差异分析中,地域差异和世故性、自律性相关显著;出版年代和敏感性相关显著。在学科差异分析中,文献质量和有恒性、世故性相关显著;地域差异和幻想性、忧虑性相关显著;出版年代和乐群性、幻想性、世故性相关显著。

三者和平均效果量的回归分析

以文献质量、地域差异和出版年代为预测变量,平均效果量为因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平均效果量以样本加权,使用逐步回归法,在同一模型中进行探索性回归分析。[8]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分析的差异分析中文献质量、地域差异和出版年代对因子平均效果量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出版年代进入回归方程。出版年代效应能解释平均效果量的20%左右。在学科差异分析的三者对平均效果量的多元分析中,出版年代效应和文献质量进入回归方程。出版年代效应能解释平均效果量变异的39%左右,二者合起来能解释变异的一半。

四、讨论

近17年来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学科差异。女生情绪开朗,乐于合作,对环境适应性强。情绪波动较明显,有时易感情用事,缺乏耐心与恒心。男生喜欢独自,办事稳妥合规。情绪稳定,能面对现实。有时固执任性,显得冷酷。云南师范大学罗国忠指出,中学生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幻想性和自律性特质高于男生,男生的稳定性和恃强性特质高于女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个结果与本研究非常类似,说明人格具有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分析表明,文献质量和出版年代常使不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元分析发表偏倚造成。发表偏倚指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较统计学上没有意义的阴性研究结果或无效研究结果更易发表。这会对元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元分析是基于以往研究的的量化综述研究,其研究质量受到搜集的文献质量的影响。本研究虽尽量广泛收集数据,但数据仍不够丰富。另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受性别和学科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城乡差异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文献中数据不足不能符合元分析的条件,未能一一进行研究。

性别和学科差异分析中存在出版年代效应。这可能是由于每一批被试出生年代的差异,让他们经历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由此影响他们在人格特征的得分情况。也有学者使用出生组效应代替出版年代效应。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使用横断历史研究对人格特征发展做进一步元分析。

参考文献:

[1]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

[2]毛良斌,郑全全.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