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7:49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1

【关键词】科研评价体系;应用技术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研评价体系也随其在不断发展,科研评价体系是指在一个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或是国家通过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实施对科技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体系。它往往以考核成果、资金效益以及成果转化为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对某一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运用一定的科技术评价体系进行全面考核,其包含对“业绩”和“效益”两个方面的考核。而作为高校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行政干预过多、评价机制不成熟、评价机制缺少科学方法、评价分类不准确等。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对促进此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现状

1.1评价方法现状

目前,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团队评价法、行政申报审批法、社会开放绩效评价方法、政府机构专门考核法等。专家团队评价法是指通过组建专家科研评价体系团队,由其根据国家评价体系标准进行各项逐级审核和评价,最终给科技项目和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它具有权威性,但缺点是不容易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项目,因专家们的知识和学识有限,以及在科技领域中运用有限,从而使得评价使用的方法,或个人研究不足,最终使得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行政申报审批法,是指根据大学行政级别通过一所大学规定每一年申报科技项目数量,由行政机构组织专门机构进行评价和管理,最终确定其价值运用和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科技项目的评价。社会开放绩效评价法,是指根据科研评价体系,以社会人群运用为标准,实现价值社会化后,运用公众开放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科技试点和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评价,往往不作为科技项目专项评价,一般是辅助评价的一种手段。

1.2评价基础与执行运用现状

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评价基础是科技项目的确立和科技研究创新理论的出现,然后再到实验室研究成功后,通过文献理论和撰写与发表,以及聘请专家进行技术监督后,确定有科技价值后,再通过行政申报程序和方法进行申报。因此,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评价基础必然是以行政审批为基础,由大学科研人员和机构进行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申请为基础,最终通过合格审查后层层上报这一种层级的行政申请基础在操作和运用。到目前为此,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如论文造假、运用抄袭、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社会运用价值不大,最终使得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多难以控制的内容等。

1.3评价结果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的科技项目多,但通过评价结果后,真正能够转化为技术和企业运用技术的科技项目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不理想,很多为低水平科技能力或是根本不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的内容,并且大学的科技研究主要在产品应用的外观设计和普通运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多不具备创新型研究与开发,最终使得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由于评价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如大学中科技项目在评价体系评价后无法转化为成果运用或是全面推广运用,有的也是根本无法使用或是缺少相关资金和设备根本不能启动运用等。

2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行政干预严重

在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运用过程中,往往是泛行政化成为正常现象,资源都是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成果评价、研究考核、职称申请、科研报告等都是按照行政级别的办法来办。如在职称各应用技术大学就明确规定,需要发表一定的科技论文的科技研究者才能申请科技职称和研究考核,并还分省级、市级、部级职称来判断,这也是按行政级别来进行论文档次来发表的。在行政体制下,学术研究和科技论文研究成在不自由、不公平现象,创新成果的评价只能在行政体制下被认可,最终由主管部门确定,很容易引起不信任和不公平现象。在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资源分配、科学争论、学术分析与讨论、学术评价等都存在对权力判断和认定的现象,其评价活动的行政性往往要大于学术性,官大真理多的现象成为笑谈。行政干预严重是,使得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资源分配及其成果评价最终由行政管理部门分配和确定。

2.2分类不明确,评价缺乏规范性

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和活动是多方面、多层级、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领域的,但却因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的分类不明确,出现一些交叉科技可以选择不同分类,最终使得研究结果出现了层次上的差别。另外,由于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需要从不同分类来确定一个标准值进行科研评价,而同时,还需要选择一定分类来进行标准值判断,如果分类不准确,在两个相似或相同的出现两种不同分值,最终使得评价分类不准造成差异,容易引起被评价人类的通过评价体系漏洞来进行归避。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分类不准主要表现在,其交叉领域分类出现无法选择,或是选择不当就引起评价分值过低。另外,由于评价分类缺乏科学规范化的标准体系,使得分类过于自由或是有一些根本没有细化分类,最终使得评价缺乏规范性。

2.3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

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由于是直接导入的国家科研评价体系和高效科研评价体系来运用的,本身存在很多不能细化的内容,或是其评价标准体系本身存在诸多漏洞,由于应用技术大学涉及科技内容广泛,单一的考核考评体系根本不能含盖其科技项目内容。如像应用技术大学的生产工具科技项目、荒山开发科技项目、泥土提炼生物蛋白项目等这一些应用技术由于采用原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出现考评内容不全面,且价值预测与估计、风险控制预测、科研成功与否的预测等都存在不确定性,而在评价机制不成熟和不健康的情况下,最终使得评价出现不公平、不合理,以及可能被权利利用而成为一种形式。我们知道应用大学的科技项目往往是以行政方式向上逐级上报的,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多项目的科技选择时,行政干预作用过大,最终使得好的科技成果往往不被选送上级部门审核和批准。另外,由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术造假严重,学术造星运动不断产生,最终使得学术研究成为一种形式,而评价机制自然发挥不了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缺乏系统性。

3优化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建议

3.1减少行政干预,创建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一定要从根本上减少行政干预,要给科研评价自由、真实、完整、合理、规范地进行必要的科研评价流程和程序进行审定,而不能完全行政化,所有科研评价成果必须围绕行政评价结果来从事科研评价活动。笔者认为行政是程序,更是一种完整的监督,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是权位主义的一种过场。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应设立评价宣传、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进行考核,然后通过对其的评价后由应用技术大学行政管理进行文件传递和国家相关程序办理,而不将行政管理作为一些权利评选代表。其科研评价采取省级专家团队+科技水平评估机构+机构认定+行政管理基本传递流程和文件流程检查等几重事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去行政化,并运用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作为科研评价其应以理论技术文献10%+科技价值评估50%+社会试用结果20%+专家团队评价20%+其它10%的标准进行评价。

3.2合理进行科学分类,导入第三方评价体系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科学分类,应创建应用类科学技术详细执行规范标准,其以国家科技分类标准为基础,详细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进行更详细分类,通过分类成功后,积极将科学技术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科研评价机构导入评价机制体内。运用双重评价,实现定百分比例值来计算其价值,然后再通过定性对其价值的趋势分析和应用分析等,最终使得在分类合理的情况下,导入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能够公平、公开、合理、全面、及时地进行科研评价机制的建设。

3.3注重科技产出的导向性指标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科技项目,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并且以应用技术在局部试点推广成功后来进行综合评价,即以试点产出为突破口来预测,通过一项技术发明后,在一定地区应用和推广后进行认定和评价,这更利用科技项目社会价值预测和评估,因为有其试点来区域为实例来证明。另外,由于科技项目没有申报科技专利权保护,我国还要积极将专利申请改为以申请时间来审核,不管多少年未通过,其只要最先报的,才享受最先评价,其它的都延后,如果后来的先评价,则需要提供更详细的运用价值分析和理论体系的运用框架。应用技术大学的科技项目申报、评价必须以产出为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像尖端科技那样采取保护理论和一切绝密为本。而应建立起应用术成果保护评价机制,并且要创设相关应用技术科技研究机制等来推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和发展。

3.4加强评价开放机制建设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其要建立开放的评价管理机制,即要实现以科技研究竟为目的,要把行政手段的干预减少到不影响科研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同时,还应积极将科研评价标准进行详细分类管理,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详细分类标准规范执行手册,同时,建立相应的分类评价分值进行相应对应。通过这一些基础确定后,在科技论文写作和发展中还要建立科技论文学术造假评审核机构,要严厉打击科技论文造假,还科技理论空间一个理性的空间,而不被权利和金钱所左右。而在科技项目综合研究方面,要强调应用技术大学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中师生参与科技发明和创造,并给予奖励,以及通过一定渠道为其募集资金进行社会运用等。只有通过开放的科技研究后,才需要建立开放的科研评价机制,即评价采取高校人人评价,要实现现代技术评价机制,在论文方面要建立社会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在科技研究方面,要创建大学专家团队科研评价机构、引入第三方科研评价机构等进行科技专项评价和估价,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建设后,指导应用技术大学科研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丽丽,李柯,刘金英,曾金萍.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2]林继志,张向前.教学研究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理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

[3]隋萌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之问题及其实现策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2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各种因素的评价,文章立足于阐述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意义,合理进行教学评价,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服务。

【关键词】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各种因素的评价。信息技术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我们就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建立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真正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作用

1.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作用,就要拓展教学评价的范围,不仅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要发挥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使教学评价从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的阶段性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反馈与矫正,确保学生学习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师生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掌握自己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与反思。如果这节课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合理;如果这节课教学任务也不多,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那就可能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总之,通过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可以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要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并且时代性很强。因此,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发现教材、教学手段的是否与时代相适应,及时改进和完善,从而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完善。

二、确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评价不仅要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还要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评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教学评价,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发挥对教学全程性促进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结合学科特点

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学生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特别注重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要关心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更要关心教学方法、教学各环节的效果。就评价角度而言,评价既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接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就评价范围而言,可以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某个细节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整节课中各个板块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语言既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也可是一段充满咱们之词的话,或者是同学们的鼓掌。总之,学生看问题角度也千差万别,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敢于评价,多角度评价,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作用,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可以随时对照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因此,教学评价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尽量采取积极、正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各种各样,教师不仅要自己多采用正面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别人时,要尽量采取积极、正面的评价,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多鼓励,多激发,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正面的评价,让创新的火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断的迸发。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3

关键词:指标体系;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模型;成果培育

中图分类号:G3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57—03

“科技成果”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目前大体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软件学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软件。科技成果是企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志,更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增加科技人员的研发动力,为社会和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型,一般都是根据科技成果的类型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欧美国家,衡量科技成果的两项主要标准主要表现为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占有地位以及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两方面。美国学术界专家在对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针对其研究成果开发过程、本产品领域或本部门内共同的标准进行年度评价;而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则就其质量、领先性、有关机构的预定目标进行年度报告。在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同时有一些统计上的定量分析,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通过申请专利、企业认证等形式得到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领域进行了不少评价方法的研究。不过由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差距,多数地方仍旧普遍采用以定性为主的专家手工评议方法,即建立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专家们对所规定硬性指标进行经验化、定型化的判断来完成选拔优秀科技成果的工作。

1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新技术集成类、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经济技术与管理类六个方面的奖项。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依据进行设置,下面以技术开发类项目为例,对具体指标项及指标相关描述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对表1所列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指标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公司现有的指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①现有指标体系仅包含五项指标,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粗化。

②现有各项指标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指标限制,专家仅仅根据对指标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对科技项目做出评价。在依据此指标体系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意愿或多或少地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可信度下降。

③现有体系在不同的成果各指标之间缺乏量化的综合关联权重分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项目其成果评价侧重指标并不相同,若科技成果着重于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水平,则这种情况应以创新度和先进度为主要指标;若科技成果着重于转化、推广应用价值,则应以市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评判者依据以往经验形成相关结论,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细化并增加定量分析过程,使得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根据科技成果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科技项目的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2重大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模型

2.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因此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化、通用可比、实用可比、目标导向的指标设计原则。

本文在构建公司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为设计依据,秉承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原则。力求做到通过此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科技成果所处奖项及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的方向,以引导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方向,力求培育出一批与公司实力相匹配的特、重大成果。

2.2评价指标细化

将现有指标称为一级指标,针对它的不足,考虑制定多级指标体系逐级予以细化。以一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一个项目的创新程度主要考虑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针对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定量指标如图1所示。

经过细化形成的二级指标已经具备量化的可能,但是否需要继续针对二级指标继续进行细化,这是由不同二级指标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根据二级指标的性质完成指标细化。

①专利。项目获得的专利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其创新性,但项目拥有的专利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例如:涉外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显然比国内专利要高,发明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要比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要高,获奖专利要比未获奖专利的创新性程度要高。从这方面考虑必须对专利这一指标进行三级四级甚至五级指标的细化。

②技术标准。与专利情况相同,技术标准的不同属性也会代表不同的技术创新程度,所以针对技术标准进行下一级的指标细化也同样重要。其细化结果如图2所示。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4

教学是有目标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运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评价认识上的"缺位"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花瓶"。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评价方法上的"越位"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二是简单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入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①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②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③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1,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认识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②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③学生是独立的人。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其特点是:①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②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③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④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要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评价中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全程性原则。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的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2,学科性原则。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3,全面性原则。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增加对信息技术操作速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创新程度等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4,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5,公开性原则。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三,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5

【关键词】学习评价改革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54-01

一、实施信息技术水平评价的目的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评价的目的,否则标准的制定就不能做到有的放失,制定的标准就有可能脱离既定的轨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目前我市的现状,我认为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科学评价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学生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数据。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作用,促使自我提高,不断缩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通过新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评价活动学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过去评价活动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使评价活动变为学生再学习的动力。

二、创新评价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出于以上的信息技术水平评价的目的,我认为评价至少应遵循几条原则:

1.多样性原则:改变过去在评价形式上单纯笔试(或机考)的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量规、活动观察等,要将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一是能引导学校的教师选聘、硬件投入、开课设节、活动开展,使之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开放性原则:改变过去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空间不限于学校,还应辐射到学段内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4.差异性原则:“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必须顾及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区别对待。根本说,就是不能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均衡,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加上学生本身的兴趣取向,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评价时应考虑公正与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允许差异的存在。

5.发展性原则:改变过去对学生学习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的喜悦,评价重结果,但也要重学生发展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学生水平评价的改革方向

信息技术学生水平评价的改革评价到底应如何操作,按照大纲和学生个体发展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笔试与机试相结合。

3.基础知识测试与综合能力评价相结合。

新的课改方案决定了信息技术的测试应包括基础知识的测试和学生选择的适合自己专长发展的模块知识测试。只是在选修模块测试过程中应考虑模块的差异和分值均衡。信息技术高考试题的题干描述生活化,知识考查融入到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中,而不是一味的纯知识考查。我们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好应对的准备。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要关注学科新发展,多去接触时代的新气息,将探究体验与实际操作有机融为一体。再次,我们的教材设计了“情景、导学、活动、提醒、学习向导、综合活动、学习支持资源”等栏目,在这些栏目的帮助下,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最后,信息技术尽管奥妙和神奇,但我们完全能把握它的规律。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信息技术学生水平评价具体内容

1.日常评价:日常性评价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于学生某一行为表现,给以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即时性评价是一种较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更直接、明确、简易的评价方法。由于即时性评价具有及时性、易行性、激励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利用好这种评价方式。

2.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差异性,还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3.表现性评价:表现性技能学生在一个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中的成功表现都是以有关的知识为基础,以临场的各种操作技能为外部表现,并体现了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如果把表现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归结为表现性技能的话,那么表现性技能是由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情感要素等各层次的要素构成的。

4.考试与期末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检查、激励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诊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考试的形式既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上机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新的评价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

适应新课改要求和信息技术学科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但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制定的标准不一定科学,可能还不够细化,由于理解的误差和观念的不同,评价的过程管理还不十分严谨,评价也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侍,去克服,去进一步更新观念,修改标准,加强管理,认真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5(3)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6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19

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的不断进步,教学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只是简单的业务统计,并未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握其内涵以及最终的目的,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充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正确的决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学评价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现状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务处对每个学期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一方面教务处将评价表发放给学生或是网络评价,学生根据教学质量评价表中的内容给教师评分;另一方面教学督导和同行听课后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学评价最后得分。教务处将教师的得分进行排名,并确定考核的等级。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学的评价,但教学评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1.1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模糊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越来越重视对教学的评价,但是对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仍比较模糊。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科学的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1.2教学评价理论薄弱

很多教学管理者对教学评价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同时高职院校与专业的研究机构缺乏足够的合作,致使教学评价理论缺乏系统性,教学评价理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工作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评价理论培训,导致教学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难以向深层次推进。

1.3教学评价手段比较落后

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评价技术相对落后。虽然很多院校开始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教学评价还是沿用现成的技术,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进。

2数据挖掘的分类与算法

2.1数据挖掘技术的分类

2.1.1根据任务分类

根据数据挖掘技术的任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分类模型数据挖掘、总结、聚类、关联规则、序列发现以及依赖模型和异常发现等。

2.1.2根据方法分类

根据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分类算法、关联规则算法、最近距离算法和支撑向量机算法。

决策树分类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算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归纳方法来总结数据规律,决策树的数据总结清晰明了,并且每个节点都使用信息增益度量来选择测试属性。简单讲,这种方法就是以树形结构来体现大数据的特点和挖掘结果。决策树具有多种算法,较早的如Quinlan在1986年提出的iD3算法和Leo-Breiman所提出的CaRt算法。决策树算法将数据有原则的进行分类,剔除无用或者用处不大的信息,从而实现大数据整理的高效性,在预测模型中应用广泛。所谓关联规则算法是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一张关系网,从而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重要数据和条件,也就是通过对某种现象的检测来获得结果。关联规则算法使大数据清晰化,能够显示有用结果,减少统计时间。同时,该方法支持间接的数据挖掘和对变长数据进行处理,它计算的消耗量是可以预见的。最近距离法(Knn)的原理是以空间中的某个向量为样本,与其相邻的空间内与其相似的向量的统计就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统一。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其它方法的样本不平衡状态。由于该方法主要是依靠周边邻近的样本,样本数量有限,不能通过由判别类域的方法来确定类别,所以常用于样本之间重叠或交叉较多的空间。支撑向量法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的,靠机器来完成,是现代智能化统计的雏形。其原理在于将给定的有限的数理训练样本进行准确无误的折衷,从而提高的推广能力。

2.2数据挖掘的过程

数据挖掘其实就是不断的反馈,其重要包括数据准备阶段、数据挖掘阶段以及评估和表示阶段。

2.2.1数据准备阶段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准备数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系统数据库,所需数据主要有学生评价数据、同行评价数据、教师自评数据和专家评价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获取可以直接提取数据库表的内容。另外,还要综合调查问卷的数据。数据准备完成后,需要对全部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满足数据挖掘格式。

2.2.2数据挖掘阶段

依据数据的具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常用的技术有聚类分析、归纳技术、关联技术以及神经元网络等技术,常用的算法有Bp算法、iD3算法等。然后使用选择的技术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

2.2.3评估和表示阶段

将教学评价的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转换为更加容易理解、关系明确的形式,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而获得最佳的模式,同时还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多个方案。

3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构建数据挖掘的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模型要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重新调整教学评价中的属性权重。决策树算法在商业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并且成效明显,但是目前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我们主要对决策树算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构建决策树模型,将其具体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中。决策树模型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可能影响学生、同行、专家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建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相应的规律,为以后的教学评价服务。

3.1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因此教学评价的结果缺乏合理性,教学评价的效果较差。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测评,这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就有了准确性,进而可以将教学等级作为评价的硬性指标,教师的晋级就有了理论依据。我们将其具体的应用分析如下:

(1)在成绩方面,多数高职院校是以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评价学生,奖励结果多以奖学金的形式出现。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评价,只能单方面的靠成绩的数字来评价学生,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成绩背后的影响因素,实现对比分析和全面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必要对策。(2)在考试试题的出题中,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剖析学生的特点,从而针对性的出题,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教学评价。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评价源于教师,但是评价对象却是学生。在传统的评价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之后,评价的主体为学生,结合多种因素进行评价,从而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影响学生的学习因素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分析,利用管理系统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就能更自如地完成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否清晰,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评价不仅仅要为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同时对于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能够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和正确的质量观,使教师可以清楚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督促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改革,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

3.3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学主管部门完成,因此教学主管部门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科学的收集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库资料分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反馈给高职院校管理层。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可以及时制定正确的改进措施,进而发挥教学管理的功能。教学评价结果对其他教师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总结

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它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提取出信息之间的关联,发现相应的规律,以此来服务于教学评价。数据挖掘技术通过不同的算法,可以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而使决策者可以指定正确的决策,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工作中,要加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评价能够更好的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董琳.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4).

[2]江敏,徐艳.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

[3]吕慎敏.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6).

[4]高晓佳.数据挖掘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7

[关键词]绩效;考核技术;评价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6.078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1考核与评价

考核是把组织标准与员工工作结果相比较,用于考量员工工作结果的过程。考核需要组织确定总体目标以及支撑总体目标实现的考核指标体系,层层分解这些指标到岗位、到个人,形成部门指标以及个人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考核技术内容包括组织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体系分解、个人考核指标与标准的确定,考核周期、考核时间、考核人、被考核人确定以及考核方法等。评价是考核之后组织对考核情况给予评定。评价技术主要是指用什么方法、如何评定的技术手段。

考评是考核与评价的总称,包括考核与评价两个内容或两个工作步骤。考核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考核就不能评价;评价是考核的延伸,没有评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就没有意义。考核与评价有时似乎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员工考核结果得到85分成绩,组织对该员工的评价是完成了组织任务的85%,其实这样的评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又如,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是85分,如果不评价,这样的成绩能说明什么呢,即不知道他是良好还是优秀,有可能还是较差呢。因此,考评是两个不同阶段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2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

目前,在能看到的绩效管理教科书中对考核与评价以及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都没有作明确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体。比如: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编写的《绩效管理》一书中,第一节标题是“绩效考核技术”,正文却介绍了相对评估法、绝对评估法、特征导向评估法、行为导向评估法、结果导向评估法等评估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有些是考核方法。还有的书的内文中有标题是“绩效考核技术”,一本书中同一标题重复出现,却没有把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区别开来。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把二者区别开来介绍是不可能讲清楚的,学生也更不会能弄明白。一些绩效管理教课书也都是在介绍方法时把考核方法与评价方法混为一谈,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不分。此外,日常工作用语对考核与评价也不作区别,通常考核是指考评,评价也是指考评。

3区分考核方法、评价方法以及考核技术、评价技术的必要性

本论文认为把考核方法与评价方法区别、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区别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考核方法与评价方法。凡是用组织标准与个人工作结果相对照的方法都应该是考核方法。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编写的《绩效管理》一书中的因素考核法、工作标准法、图尺度考核法、行为锚定考核法等方法,笔者认为这些应该归位考核方法,而不是评价方法。而本书中的排序法、强制分布法、自我报告法等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归位评价方法。

其次,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考核技术内容应包括所有与考核相关的技术,笔者认为主要有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技术,比如:组织目标的确定与分解、组织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与分解、组织的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分解;岗位绩效计划书的设计;员工个人考核指标与标准设计以及考核表设计;与考核相关制度如考核周期、考核人、被考核确定以及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制度设计。

评价技术是对考核结果应该如何评价的技术问题,包括对员工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的“四分图法”,就是要从技术、知识、态度、外部障碍等方面分析方法、面谈技巧等内容。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也需要把考核与评价、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区别开来。作这样的区分可以更加明确主体责任。考核的主体责任应该归于直线经理,评价的主体责任应该归于组织领导;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的主体责任应该归于绩效管理专员或人力资源管理经理。而专业技术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辅导、指导直接经理以及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共同来完成组织的绩效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秀英.绩效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周文.绩效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王菲,毛乃才.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J].商业时代,2010(7).

[5]唐文冉.关于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现代物业旬刊,2009(6).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8

1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原则

1.1强化评价对教学激励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教学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同,再加上计算机目前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家庭,这样客观上就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体现灵活开放,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过程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1.3教学评价应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既要注意保持和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参与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人有机地整合起来参与评价,特别要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关注他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和督查下,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另外,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技术水平。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1前置性评价

所谓前置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为了判断学生的前期准备情况而进行的评价。前置性评价通常可以使用访谈、问卷等形式。

2.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它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作品评价、电子档案评价等形式。

2.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笔试加上机测试,第二种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技术考试。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1注重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一门应用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是用于实践操作的讲解与应用,而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利用信息手段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拓展视野。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觉得这个学科有用,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鼓励教师重视学法指导,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2加强教师基本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人员很复杂,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经过师范教育,还有一部分是跨学科的教师,他们往往重技术,轻课堂,在课堂教学时会出现很多基础学科不会发生的现象,比如缺乏专业知识基础,教学语言不规范。这些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上要把教师基本素养作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本能力提高的重要指标,让他们在平时各种专业教学活动中锻炼基本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等。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9

 

“科技成果”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目前大体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软件学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软件。科技成果是企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志,更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增加科技人员的研发动力,为社会和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型,一般都是根据科技成果的类型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欧美国家,衡量科技成果的两项主要标准主要表现为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占有地位以及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两方面。美国学术界专家在对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针对其研究成果开发过程、本产品领域或本部门内共同的标准进行年度评价;而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则就其质量、领先性、有关机构的预定目标进行年度报告。在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同时有一些统计上的定量分析,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通过申请专利、企业认证等形式得到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领域进行了不少评价方法的研究。不过由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差距,多数地方仍旧普遍采用以定性为主的专家手工评议方法,即建立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专家们对所规定硬性指标进行经验化、定型化的判断来完成选拔优秀科技成果的工作。

 

1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新技术集成类、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经济技术与管理类六个方面的奖项。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依据进行设置,下面以技术开发类项目为例,对具体指标项及指标相关描述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对表1所列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指标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公司现有的指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①现有指标体系仅包含五项指标,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粗化。

 

②现有各项指标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指标限制,专家仅仅根据对指标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对科技项目做出评价。在依据此指标体系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意愿或多或少地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可信度下降。

 

③现有体系在不同的成果各指标之间缺乏量化的综合关联权重分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项目其成果评价侧重指标并不相同,若科技成果着重于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水平,则这种情况应以创新度和先进度为主要指标;若科技成果着重于转化、推广应用价值,则应以市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评判者依据以往经验形成相关结论,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细化并增加定量分析过程,使得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根据科技成果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科技项目的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2重大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模型

 

2.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因此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化、通用可比、实用可比、目标导向的指标设计原则。

 

本文在构建公司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为设计依据,秉承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原则。力求做到通过此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科技成果所处奖项及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的方向,以引导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方向,力求培育出一批与公司实力相匹配的特、重大成果。

 

2.2评价指标细化

 

将现有指标称为一级指标,针对它的不足,考虑制定多级指标体系逐级予以细化。以一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一个项目的创新程度主要考虑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针对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定量指标如图1所示。

 

经过细化形成的二级指标已经具备量化的可能,但是否需要继续针对二级指标继续进行细化,这是由不同二级指标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根据二级指标的性质完成指标细化。

 

①专利。项目获得的专利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其创新性,但项目拥有的专利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例如:涉外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显然比国内专利要高,发明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要比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要高,获奖专利要比未获奖专利的创新性程度要高。从这方面考虑必须对专利这一指标进行三级四级甚至五级指标的细化。

 

②技术标准。与专利情况相同,技术标准的不同属性也会代表不同的技术创新程度,所以针对技术标准进行下一级的指标细化也同样重要。其细化结果如图2所示。

 

③软件著作权、论著与专利和技术标准不同,软件著作权、论著没有等级重要性的划分,所以对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就足以体现其创新程度。

 

④论文。论文的创新程度通过期刊的重要性来体现。例如:SCi收录的论文都是在所在学术界处于一定地位的论文,这是大家公认的。所以将论文细化到收录论文的期刊是有必要的。其细化结果如图3所示。

 

2.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权值的确定是指标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系统评估结果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的权重确定方法中,本模型采用区间打分法,即借助定量打分直接评分确定权重。由于科技进步奖涉及的项目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使评价体系即合理又不会计算繁琐,对指标进行量化时,考虑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末级指标的量化。

 

仍以技术开发类项目为例,将一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推动电力科技进步、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度、技术创新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以及安全效益)作为因素集,设为V1={v1,v2,v3,v4,v5},a1=(a1,a2,a3,a4,a5)为V中各因素权重系数集,且满足a1+a2+a3+a4+a5=1,ai根据各因素重要程度分配。例如,对于技术开发类项目来说,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度,推动电力科技进步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故可设置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0.25,0.20,0.20,0.20,0.15},对二级、三级指标也可同理设置。而末级指标则根据数量的多少给予分数,并且设定最高分数,当某一项目的某一项指标所得分数超过既定最高分数,则给予这项指标既定最高分,保证所有指标的分数不超过既定最高分。最终根据此细化和量化后的指标模型,进行计算机实现。

 

3结语

 

此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家电网公司原有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减弱了评价人的主观影响。而且此模型体现智能的特点,计算机自动给出评价结果,使操作更加简单。未来可以研究更加客观有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积累大量历史数据改善评价模型,使得评价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和支撑重大成果的创新性,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篇10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要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评价信息技术教学。

一、反思现状,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评价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已经迈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的行列,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目前没有成为中考、高考学科,这门课程并不重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尚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内容只注重结果

目前信息技术的开课率还是很高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各校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某些考试,沿用了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等)的考查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试,教师评分后记入成绩册;有的学校没有考试,放任自流,造成学生学习的时候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上网、聊天、游戏等;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中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试评价(即上机测试),但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仍然是几项测试的有限相加。以考试方式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忽视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过多的重视考试分数、成绩,其弊端就是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3.评价方式的现状急需改革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后能否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因此,需要一种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又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颖的评价方式。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施中的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原有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1.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

即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教师在给定了范围与评定标准后,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完成作品并存盘交给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进行这样的考试。例如:在完成powerpoint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春节或元旦为内容,以简单的文字、图案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powerpoint基础知识。学生对这种考试没有过重的压力,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结合Blog建立“电子档案”

对于每个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都学到了什么。在这部分评价中,学生需要在每一阶段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笔者的做法是在服务器上为每个班级建立相应类型的文件夹,然后在每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与学生学号、姓名对应的文件夹,通过设置“安全”和“共享”,每次上课时,学生把作品保存到一个自己专用的文件夹中,学生的作品只能由这个文件夹所属的同学浏览和修改。然后在某个阶段或期末学习完成后,进行统一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作品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制作作品中的经验,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它的评价过程较长,比如自制电子作品考试的题目与评定标准是事先告知学生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创作作品,在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因此,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认真投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