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0:1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教育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结构关系中,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人的心理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起着维持、调节、控制、统合等作用。心理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就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项活动中去。心理是思想的基础,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内容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各育相辅相成。只有准确地把握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关系,并落实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目前,学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着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主体的差异性。一些心理教师习惯于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自居,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对学生不进行认真调查及心理测评,不进行综合素质摸底,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智力状况、个性特征与气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等不仔细了解。在心理教育中,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目标要求学生,使用单一的雷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不能有的放矢,使教育带有很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教育实际。

第二,课程和教育割裂,方法单一。心理教育在有的学校变成了一个脱离德育、智育、体育的单独领域,使之从完整的教育中被割裂、抽离出来,仅仅靠单独的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或设立单独的机构来实施,这使得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的任务,某一个或某一些教师的任务,造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的脱节。同时教育方法局限于课堂讲授、心理辅导与咨询几种。并且有的学校的心理教育采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心理教育就是给学生诊治心理疾病的,把心理教育的老师看成是心理医生,学生怕被当成有心理疾病的病人,不敢找老师沟通,心理教育被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第三,心理教育的师资水平、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有些心理教育教师自身存在心理素质问题。学生的素质是由教师本身的素质来培养和塑造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有健康的心态。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学校没有素质较高的心理教师和建立起心理教师的考核机制。因此,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和健全心理教师考核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强化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

1.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前提,进行自我教育,树立心理教育新理念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前提,学生的主体意识表现为有较强烈的内在的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自己对自己实施的主动教育。自我意识强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得体,其心理发展就比较健康、比较完善。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所谓的自我教育,就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总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离开了自我教育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是无法奏效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善于“以人为镜”,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2.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发挥合力作用

首先,要注意培养多层次的合格的心理健康的师资队伍。心理教师要政治性强、业务精、作风正派,要具备咨询素质及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心理学工作者为主,配备适当教育、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壮大心理咨询队伍,使他们善于观察、分析和诊断学生的精神状况,并能给予实质性帮助。其次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门诊。负责对那些自感问题较多或有较明显的人格障碍,不能自我调节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再次应按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开发潜能。

3.对学生进行教育调查和心理测评,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对学生基本情况、智力状况、个性特征与气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等进行综合素质摸底,建立每个学生的个性档案。在对学生的个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系统记录后,可以使教师比较科学地了解学生,以使心理教育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积极创造条件,运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测评,以便于对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

4.积极营造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心理教育应以教育辅导模式为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大力开展有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同时也可以用信箱、信件等进行书面方式的心理辅导,学校有校园网的可以设立相关心理辅导网页或论坛,开通“心灵之窗”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辅导。利用学生会或社团内刊物、校园广播站和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加强心理教育宣传,创设良好心理氛围。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内心世界,化解心理冲突,为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心理教育知识的并不多。他们中有不少人,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主动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让家长遵循青年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尤其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再次,要呼吁媒体和社区配合学校教育。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积极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付长海.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求实,2004,09.

[2]唐凯鳞.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政治学科思想引导

在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各种思潮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较大,如何让他们增强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政治教学中重视思想引导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在政治教学中强化热爱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生命,一切都将化作空谈。纵观当前许多地区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意外死亡事件频频发生,思想走极端的青少年也时有出现。因此,在青少年中强化热爱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引导他们回顾从父母十月怀胎到一步一步拉扯自己长大,为自己付出许许多多的汗水辛劳,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整个的家庭、亲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他们一起回顾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怎样规避生活中的一些风险,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心理耐挫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都要勇敢地撑起人生的各种锤炼,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对人生的希望,教育他们做珍爱生命的楷模。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强烈的人生意识、生命意识,做生活的强者。

二、在政治教学中强化遵纪守法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维系整个社会政策运转的重要约束,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青少年法纪意识淡漠、容易触到红线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强化法纪方面的教育,使法纪成为学生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时刻警醒自己、要求自己,在法纪规定的范围内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回顾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明白自己哪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除此之外,笔者还运用负面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搜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种类型案例,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违法犯罪案件来教育他们。一失足成千古恨,运用多媒体演示犯罪嫌疑人的痛哭流涕诉说的场景时,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震撼是极大的,让他们深刻明白只有守好法纪的红线,守好人生的底线,不触碰法律的高压线,才能幸福地成长与生活。法纪意识在他们脑海中形成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将伴随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三、在政治教学中强化自强自立教育

当今初中生成长于丰厚的物质条件下,他们更应当成为志存高远、内心强大的新一代。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受到家庭是过度关爱,自强自立能力不强。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生活需要更强的自理能力,他们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教师要结合教学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锐气,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自我。在《优良的意志品格》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正面的典型。他们学习勤奋,毅力顽强,遇到困难绝不低头,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学生,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更明显。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向这些先进的典型学习,并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着哪些缺点和不足,大家相互点评,本着开诚布公的原则指出不足、帮助改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敞开心扉和他人进行交流,既认真审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又善意地帮助别人指出缺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成长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在政治教学中强化人生理想教育

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理想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理想的一代是悲哀的,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够让他们人生有方向有目标,内心更强大。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放眼世界,放眼国家未来的发展,使学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发展的迅速及多极化趋势,对中国崛起既有产生的不利影响,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有效增强他们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时代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和国家的崛起联系起来,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将来所要承担的建设祖国、报效社会的责任,使学生在人生目标上更明确。学生在笔者的启迪引导下,对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也逐步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纷纷表示要将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当前抓好学习、提升品质等方面结合起来。人生理想教育使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拨开云雾见天日,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在政治教学中强化感恩反哺教育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要求,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些心怀叵测的人乱发议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教师一定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学会甄别。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员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党,他们完全忽视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片面放大一些社会个案丑陋现象。对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懂得感恩党、感恩政府。在《万众一心奔小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康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丰富的信息量帮助学生认清这些社会上那些错误观点的本质,从而强化学生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政治教学中重视思想引导,能够让学生的人生发展明确目标方向,更有利于他们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东峰.试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凸显人文精神[J].华夏教师,2016(07).

[2]范宝仙.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其德育功能,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围绕分数做文章,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强化德育功能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能把德育首要问题当作临时性的口号或应急性的措施来看待,而要当作教育的长远大计来理解,结束口头上的重视、思想上的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明确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握好思想政治课,使思想政治课从备课、上课、考试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服从于德育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走出“误区”,还原其德育功能。

二、要正确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德育的辩证关系

如何摆正传授知识与德育的位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强化德育意识、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德育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而且对他们的政治行为、道德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传播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知识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既教书又育人,把知识教学纳入德育轨道,建立起以德育为核心的知识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定位。否则,离开知识教育讲德育,或者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思想政治课引入歧途。

三、要始终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阶段我们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正面临着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面临着富有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如果缺乏崇高的理想、正确的道德信念,那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出正确的选择,很难把握和处理今天和明天以及社会与人生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灌输”的方针,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和根本来抓,使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的人生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只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单一的、封闭式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各时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灵活多样,把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中,从而形成开放式的、多样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4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积极改进培养手段和培育机制,加强职业修养使得四支队伍各司其职,确保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辅导员任职资格制,保证专职辅导员的工资、岗位津贴和其他待遇,确保队伍稳定;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切实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增强其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三是规范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相关制度,切实增强其管理育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四是提高“两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深化“两课”改革,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

二、拓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完善相应服务机制

2.1将学生进行学习动力教育与就业目标挂钩

2.1.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和就业教育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建立专人负责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的工作,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的服务作用。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工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顺利就业。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在未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职业院校还要教育学生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职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学会从小事着手,克服“劳心者治人”的认识误区,在职业生涯中磨练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勇于实践,努力创业,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人格提升和升华。

2.1.2建立健全校企互动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

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求共同制定用人评价标准,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教育资源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深度整合,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指导等措施,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3.2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构成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文化环境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冲突,因此,在这一阶段,思想教育需要将民族心理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卫生教育和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2.1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作为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寓于民族心理结构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民族文化在其成员心理上的投射,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的放大,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抓住抓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典型的心理特点,充分掌握他们的文化、角色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积极探索全方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2完善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和自我实现的特殊群体,他们背负着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多重希望,面临的学习、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一是开展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二是建立专职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班级、寝室指定专门心理委员,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系制度;三是在校医院设立心理门诊,专门负责学生心理治疗。

2.2.3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与民文化相结合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导向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各种思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个性突出,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极端化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加强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达到育人目的。笔者就如何加强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下。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基点

高校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航标与准绳,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向和进程。如果脱离了培养目标,仅仅满足于不向走廊泼脏水、不撕公共图书的彩页等低层次的行为规范的维护上,那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始终浮在“人生观价值观避而不谈,对细枝末节夸夸其谈,对日常行为规范老生常谈”的水平上。

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要突出思想教育的重点与特色。例如。医科院校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高尚的医德:地质专业则更重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师范院校更重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思想培养;国防与军事院校则更重牺牲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在大学生心中扎根,日后才会涌现出千万个2l世纪的白求恩、金庆民、于漪和苏宁。因此,离开高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一味随风漂浮,跟着感觉走,就不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也不可能表现出独具的风格与特色。

所以,培养目标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基点。

二、把握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引导与思想疏导

近年来,无情的事实催人反思,只抓专业学习,放松德育,就会得难偿失。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人格,决不意味着取消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严格要求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尤其重视“导”的作用。严格要求,无疑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在制度约束的同时,更应注重导向作用。有思想上的春雨、甘露,才会有德育上的金色收获。大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聚光,聚成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变化规律,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

一要抓住根本。这是大学生的理智性所决定的。十几年的正面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基础。“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在他们心中闪光。同时,大学时代正值他们感情世界处于丰富巨变的人生时期。趁此世界观从形成确立并逐渐走向成熟之际,抓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应当成为疏导之本。人类的进步、祖国的荣辱、人民的忧乐,应当成为大学生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炬;贡献高于索取,拼博高于享乐,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二要深入细致。这是大学生感情与思想变化的隐蔽性所决定的。心理学指出:初中生的情感体验易受外界影响。也易外露。随着年龄增长与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阶段已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大学生已步入青年中期,独立性与情感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思想情感变化的.“形”与“神”已渐呈非线性联系。所以,他们思想上的一系列真实变化,有时使人难以及时觉察。南美洲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所引起的空气细微波动,可能导致一场风暴,这就是突变理论所称的“蝴蝶效应”。它启示人们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思想上面的“蝴蝶效应”,深入细致地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将工作做在苗头处,减少亡羊补牢之失与被动。

三要不失时机。这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迅速性所决定的。人的思想转化,往往有个转瞬即逝的黄金时机,有的是一失难再的。尤其是大学生入学与毕业离校之际、受到奖惩之际、入党之际、见到他人入党之际、校系班有重大变革之际、重大新闻之际、以及生日、家庭变故之际等等,均是思想引导的重要时机,不宜轻易失去。

四要采用人时的形式。这是大学生思想的求新与时代性所决定的。形式要服从效果。古有胡骑善射,当今我们思想引导要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是春雨润物的个别谈心,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多种专题的演讲比赛、辩论会,与科学家、模范人物座谈等等。也可参与社会调查,与各行名家能手会见等。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更贴近生活与社会实际,从中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高尚精神的熏陶,认识到扎实的专业水平与贡献情操对未来事业的重要意义。在教育中要以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取代单一、枯燥乏力甚至强化逆反心理的僵化教育方式,以其喜见乐闻、富有磁力的方式,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五要抓住重点。这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使高中阶段的政治工作成了“断层”,加重了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大一学生的思想工作负荷。入学前后,环境与条件的改变,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譬如,以往十几年寒窗皆以父母作生活保护伞,而大学则开始了独立生活。以往为班上的佼佼者,而大学里则相形见绌,体验到生活上的疏离感与群体中的失落感。其中个别行为消极反常或滞后性较为明显者,应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究其因、晓之理、导其行,使其迅速走出思想误区,步入向上轨道。

六要持之以恒。这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反复性所决定的。改革开放的大潮,致使思想领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现代的先进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拼搏精神,也有来自敌对势力策动的“思想演变”、拜金主义、享乐至上、颓靡腐朽的思想侵染。作为时代最敏感的社会群体的大学生,面对各种新的思潮、观念与矛盾,他们要自觉不自觉地作出抉择。许多东西“日近长安远,日远长安近”,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因此,丝毫不能放松思想上“环境净化”工作,任何“一劳永逸”、“毕其功一役”的思想,都是违背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恋爱观与健康的品德情操之形成与巩固的长期性。

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关键

如果将专业课教师称作“经师”,那么,思想政治政治工作者则是“人师”。相对而言,前者侧重“授业”,后者侧重“铸魂”。他们的作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思想多变的“时代骄子”,这就决定了高校“铸魂”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工作。笔者认为,此队伍应该实现如下“四化”。

一是人员专家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是“铸魂”的专家,要加强自身修养,善于做思想工作。他本身具备堪称师表的高尚情操。动辄“卡学生油”的人,自己的魂都很黑,又谈何塑他人之魂?

二是工作科学化。必须如一位军事家作战前有周密的整体计划—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科学的思想工作计划。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准确的预见性,措施具有前瞻性。惟此才能够结束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三是个体博学化。一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李燕杰、彭清一那样广博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与大学生相同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如果不懂得长城和金字塔的诞生史,不懂得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庞培城的消失,不懂点周易与伏羲,不能与大学生就周杰伦、朱嫒嫒为题摆摆龙门阵,而仅仅会念报纸、读党章、宣布“约法三章”,那么与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语言就会少得象三毛头发,难以沟通。“与之”不能,焉能“取之”!

四是特长多能化。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生活动特点去做,往往事半功倍。一道高等数学题,经你一指点,茅塞顿开,换来了大学生一瞥惊异兴奋的目光;摆一摆围棋,则立即缩短了许多无言的距离;联欢会,来几嗓子很有味的男中音,心中顿觉很热;远投篮,也可亮一手,学生回一句“真行啊!”无形中大学生便向你敞开了心扉,或许会信任地请你帮他解解丘比特的斯亚克芬之谜。

综上所述,加强引导和疏导,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握规律、掌握特点、抓住根本,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时风乘而不随,以导求严、求活、求和谐。这样,象山东建筑大学“心灵导师”任晓勤⋯、复旦大学“包含天下心”的包涵一样的一支专家化、科学化、博学化和多能化的精干的思想教育专业队伍,必将成批地造就出志在中华腾飞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0.引言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意义

黄彦华学者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是在政治教育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校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与实践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是常论不老的话题

高校政治教育对社会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好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揭示,一致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衡量一个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古代有教育者提出“性非教化不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于民也”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言论,今天我们仍然孜孜不倦的探讨着这个话题,所以它是一个常谈常新、永谈不老的话题。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现实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富有实践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体现时代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智育来进行教育,不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来学会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不再出现诸如大学生犯罪这样的教育的尴尬局面,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需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者一些落后的观念。例如: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育,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部分。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学生来读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对高校的现实情况研究不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实际出发,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开展。

2.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心理方面。高校学生还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心理机制不够健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反应,常常做出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第二,思想方面。高校学生的思想活动充满了差异性和多变形,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两方面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是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机制不健全,所以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很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一些部门的职能不能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3.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化思想政治的第一步应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能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还要优化教育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从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指导,调动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

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应该提高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生政治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其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其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只有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才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原因。

3.3健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机制

健全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素质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想要提高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者应该加以经济和精神的奖励。第二,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应完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强化政治教育意识,制定定期的会议制度,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3.4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再好的教师都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再好的教育者也不能让学生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直面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交给学生这些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允许其参与到多元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观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5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可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校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向。为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必需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片面。首先,分数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主要依靠考试转向依赖多种考查方式,由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再次,全方位评价学生。从多个方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科技文化、心理等,只有评价机制发生改变,才有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6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教育与实践的统一,就应该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就是教师安排不同的实习项目,校外基地就是让学生接近实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结语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校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调整评价机制,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程刚,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09(1).

[2]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7

摘要目前,青年职工在企业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活跃,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快,也更具创新意识。但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常常会给大部分的青年职工的思想来带沉重的负担,因而企业必须将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提上企业的工作日程。本文就将针对企业如何强化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教育

青年职工既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强化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并不断给企业中的青年职工提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为企业中的青年职工创造更和谐的工作环境,并鼓励青年职工不断进取。

一、青年职工思想政治上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

青年职工进入岗位不久,工作热情高涨,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青年职工大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知识面较广,这些都是青年职工的优势所在。但是,他们在工作中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青年职工大都入职不久,进行实践工作机会较少,工作经验匮乏,加之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遇到问题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二)浮躁心态多,端正心态少

青年职工都是年轻人,年轻是优势,但同样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浮躁,表现为不太现实,对于理想和现实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表现的难以接受,工作的积极性也就会大打折扣。笔者所在的石油机械行业,每年都有大批的院校毕业生就业。刚走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看到石油工人的工作现场个别人就打起了退堂鼓。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使他们一时难以调整心态,有的认为:我们是大学生,是见习的技术干部,这不是我应该干的;还有的认为:我们是来锻炼、镀金的,呆一呆就走,不过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打算扑下身子大干一场。带着这种心态,他们有的一上班就玩电脑,没电脑的就玩手机,特立独行,很难和企业的职工融入一起。

(三)感性认识多,理性认识少

青年职工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获益者,十分拥护党制定的方针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年职工对于这些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青年职工对于这些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也没能上升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层面。虽然有热情、对于国家大事也十分的关心,并具备批判意识,但不够理性,不能通过社会现象看到其本质。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盲从的现象。

二、企业如何强化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夯实基础,提高认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基础,是这项工作的根本点和立足点。现在很多企业的青年职工在走上社会的过程中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是抽象的、不具体的,举例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听过“三观”,背过“三观”,但根本不知其所云,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而现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强企业青年政工人员的政治理论的学习,使之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企业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政治引领,对于企业的的快速稳定发展大有助益。

(二)有的放矢,增强实效

目前,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没有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学习,掌握不足。在新问题出现时,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就不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政工骨干,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工工作规章制度,提升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三)与时俱进,创新方式

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各种媒体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青年这个群体作为广大媒体的受众接触到了更多、更新、更快的信息量,因此他们的思想动态也较以往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和更加鲜明的个性。但目前这一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企业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意识匮乏,在进行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在采用宣讲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传统的以宣贯为主的教育方式,因为没有充分考虑青年受众的感受,缺少互动,显得十分单调乏味,也就不能很好的调动青年职工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获取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企业的政工人员要积极的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积极转换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年职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认识。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生活条件的优越化,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以使青年职工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杰.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高文雪.青年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8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强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还能够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一方面可以指导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一定的实际就业难题,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教育部就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协调党政部门、院系组织,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相关的就业难题,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其实属于一种“契约”,需要一定以诚信为前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在应聘时的诚信意识,在制作简历时要本着诚信原则,填写真实的荣誉和成绩。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醒学生若在找工作中有考公务员、考研等特殊情况,就要在签订协议时告知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在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后,再就业协议中备注相关协定。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醒毕业生,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就不能轻易毁约,并须根据规定时间按时到单位报到。除此之外,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培训课程中,要鼓励毕业生调整心态,勇于从基层做起,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保守职业机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强化诚信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毕业生的诚信度,还可以让大学生就业之后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就业单位的好评,提高高校的就业口碑,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优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现实环境,还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关注网络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创建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加强网络监督,运用网络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要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创新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根据省会的人才需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分析整理最新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发动网友力量,寻找最佳解决途径。此外,在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中,还要优化社会环境,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社会就业环境,并根据环境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及时搜集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信息,关注市场用人状况,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估,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高校就业指导中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在就业培训讲座、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运用多种方式增强毕业生全局意识、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高校要明确育人目标,鼓励毕业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努力。并通过评选、发放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和感激之情,进而增强为国效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办学实际安排大学生参观革命老区,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并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农村振兴计划”、“三支一扶”等相关就业计划,自觉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韦吉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趋势――提高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含金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9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其方式和途径非常重要。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方法。[1]因此,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载体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遵循的价值标准、心理特点、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优良的学风、校风等。校园文化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特色、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等。二是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三是制度文化,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五大功能,这是其成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理论根据。

1.导向功能

大一新生在心态上还是一个高中生,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却具有大学生的一切特点,使他们改变的不仅是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如何能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缩短适应期,这正是校园文化所要担当的导向重任。校园文化是学生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的纽带,也是塑造校园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大熔炉。

2.社会化功能

高等学校不只是青年学生求知的场所,而且还是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本领的训练基地。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的主要功能也在于使青年一代实现社会化。[2]高校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激励功能

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能够涤荡学生胸中的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震动,激发起他们自觉地同自身人格发展中不和谐因素作斗争的勇x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从而逐步改变自己人格中的不良方面,在矛盾运动中提高自我整合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趋健全而成熟。

4.调节功能

大学生们在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大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和场所。在交往和交流中,他们不但了解了别人,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校园文化给大学校园增添了一种气氛、一种活力,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规范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为每个大学生在评定各自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并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由一定的校园文化产生出来的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共同价值标准,虽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有时却比正式的规范更为有力、有效,更能影响和改变大学生。

三、拓展校园文化的载体

1.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隐性载体作用

在教育学理论中,把学生所学的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潜性课程。显性课程指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的课程,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具有明确性、规范性;潜性课程则指未列入教学计划的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风、学风、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氛围等。潜性课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氛围通过陶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

2.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显性载体作用

高校校园的自然环境、物质设施以及卫生状况、校园建筑特色、文化活动场所,如体育馆、科技馆、校园的绿化以及校园网等都构成了校园的物质文化。这些物质文化都对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师生的情操。

3.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载体作用

社会实践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角度来讲,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并化为自己的行动时,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学校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变单调的政治理论学习为生动的文化生活,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信息载体作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挑战。网上存在的一些反动的政治言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帮助大学生领会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复杂性,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传输积极健康的信息,使网络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5.发挥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科技载体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校园学术文化活动,提高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增加校园文化中的学术气氛和科技含量。学生在参与学术活动、创造学术成果的过程中,身心会受到教育,思想会得到升华。学术文化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载体。

参考文献:

[1].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0l-l9.

[2]章福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8(6).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篇10

关键词: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12

1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呈现一种迅猛的发展态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事项。如何有效地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还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载体与途径。高校校园文化具备很多的特质,主要包括:开放性与选择性、超前性与时代性、现代性与传统性、规范性与多元性、创新性与继承性等,高校校园文化中蕴含的这些特质中含有多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神激励功能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意识,它在强调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一致的校园精神与教学理念激励全校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消除一些负面的思想意识,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与升华。高校中的文化活动,大多数都是由学生自主发起、组织的,学生能够在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参与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提升自己的自信,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2.2价值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中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就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它能够引导教师与学生按照高校校园精神指向进行教育、学习,使教师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教师与学生为了高校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价值导向功能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面前行。

2.3情绪调节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缓解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情绪,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让大学生处于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还能够对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枯燥等一系列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将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使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4精神凝聚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中含有的校园精神,最为重要的就是体现教师与学生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它决定着教师与学生在高校校园工作与学习中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态,教师与学生依照一致的价值观来决定自己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还能够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评判。根据行为是否符合这种价值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全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

3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3.1充分重视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实现,需要充分重视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在思想上重视,还要在行动上得到重视。

第一,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教育中作用发挥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事项,改变对校园文化的传统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第二,高校教学整体规划中,要纳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安排,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地发挥作用。

第三,为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资金成本的投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

3.2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引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价值引导,提升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性与思想性。

第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思想观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那么校园文化必然会失去正确的建设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会出现弱化。所以,高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第二,重视马克思主义主题文化的发展,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加大马克思主义精品文化的创造力度,将一些非主导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消除,加强校园非主流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社会多元化文化的正确引导,防止这些文化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3.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

第一,一些高校校园的社团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一味地满足学生在娱乐活动方面的需求,违反、和背离社团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我们应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活动、合理规划社团工作以及培训社团骨干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社团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强高校校园中环境文化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宿舍、教室、文化景点、餐厅等场所进行优化,为教师与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中媒介文化的引领,主要针对高校校园校刊、出版物、校报、广播等媒介文化进行合理的管理,起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

4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高校校园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大学生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姚军.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7).

[2]刘少辉.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