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3:58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1

关键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生产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企业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

1信息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我国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建筑企业也是如此,实施信息化管理正是促进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打破存在于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壁垒,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建筑企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形式,促进建筑企业内部进行组织形式的改革,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以及新的业务流程,将建筑企业原来的多层宝塔式管理结构转变为扁平的动态网状结构,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结构更加精简,行动更加敏捷,更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促进建筑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3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生产模式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化、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面对的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从规模上、难度上还是从复杂性上来讲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必须努力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努力实施信息化管理,协调发展其生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1、我国建筑企业传统的生产模式

传统上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主要是沿着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发展,三十年来,其纵向一体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大型建筑企业,还是中小型建筑企业都具备多种资质的建筑活动。也可以这样说,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能够完成整套建筑作业,都具备承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能力。建筑企业不但可以独立进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立项、规划和设计,而且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投资、融资、采购、施工、运行等各种生产活动。在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企业的信息流在企业内部闭合流动,通过在建筑企业内部进行生产控制与生产调配,在不进行外部循环的基础上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游离于承包工程项目之外的建筑企业如果想参与建筑项目的建设,必须和承包项目的建筑企业达成一致,在承包企业的直接控制下参与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

2、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建筑企业的生产模式

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其实是一种战略联盟式的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建筑企业互相联合、共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许多承包伙伴在认真分析外部环境和各自内部优势项目建设的现实条件下,分别完成具有技术相对优势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子项目,从而获取超出独立建设或者竞争环境下的利润。在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企业的信息流在组成战略联盟的各企业之间闭合流动,通过各个建筑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有效控制并最终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

4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建筑企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逐渐呈现出自己多方面的优势。

1、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在承揽工程方面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和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相比较,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在承揽工程方面具备着绝对的优势。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不但承包国内的建筑工程,而且承包着大量的国外的建筑工程项目。同时,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也逐渐出现细化的特征,工程项目的范围也向着不同的行业发展渗透。不但如此,我国建筑企业还面对着不同地域文化、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面对着不同业主复杂多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快速获取和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就成为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承揽业务量的关键。

而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先进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不但能够使业主、建筑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通过迅捷方便的信息平台实现实时沟通,而且还可以使建筑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信息收集、,从而实现快速选择联盟伙伴,选择建筑工程项目控制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便捷地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联盟伙伴,并对这些联盟伙伴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筛选,然后在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下完成对联盟伙伴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以选择出最科学、最有效的联盟伙伴,可以在业主需求发生变化时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作出快速的调整。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2

节能、高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应用新兴技术,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我国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建筑业未来必须走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新型建筑工业化在设计精度、构件部品生产、施工方法、项目管理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技术自身特点使得它在新型建筑工业发展的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安装装配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项目生产集成化等方面可以发挥其优势。将Bim技术应用于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可以辅助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建设,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的建造方式,在信息互联方面表现更为紧密,而Bim技术恰恰可以提供大量可靠、准确的信息。通过分析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结合,促进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Bim应用越早、价值越高,项目部成员对Bim的认可度也就越高,Bim的推进也就更快更有成效。介入晚一些价值体现不明显,部分使用者容易对Bim产生疑问,影响Bim在公司的推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个项目,Bim应用越早,对于企业、项目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会错失很多机会。例如,远大住工集团的建筑工业化是在Bim技术、工厂制造和工业化施工三方面的把控下保证建筑质量。这样做可以节约成本,因为工期大大缩短了。以30层精装修住宅为例,工业化建筑方式从动工到交付最快在10个月内完成,而传统建筑方式至少需要24个月~30个月。

促进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

采用装配式结构,预先在工厂生产出各种构配件运到工地进行装配,混凝土构配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预制和工具式钢模板现浇相结合,发展构配件生产专业化、商品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预制装配程度。在建筑材料方面,积极发展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重视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料,节约能源,降低费用。

利用Bim技术,将组成工程的每个部分分解成为尺寸、形状都标准化且可以定型生产的构件。在Bim中根据构件的特点,建立构件库,构件库可以包括建筑材料库、预制构件库(预制梁、预制板、柱、栏杆、门、窗等)、家具库(桌椅、厨卫、洁具、灯具等)等。建立Bim模型时可以利用构件库搭建整个建筑工程。建立构件库时,应完善每个构件的信息。信息包含:构件的编号、尺寸信息、材质信息、位置信息,从而解决构配件标准化的问题。

利用Bim技术可解决工程构件标准化的问题,彻底解决构件不规则、不规范的情况,从而实现构配件的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实现工程装配式施工,推进建筑产业化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集成化

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需要实现施工安装装配化,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记录构件信息,如搭接位置和顺序等,运用技术会确保信息的完整和正确。在模型中每一构件的信息都会显示出来,模型会准确显示出构件应在的位置和搭接顺序,确保施工安装能够顺利完成。使用技术有利于实现施工安装装配化,有利于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新型建筑工i化。要实现构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及施工现场装配,工厂中生产出的部件,在设计尺寸上能不能满足一个特定住宅项目的需要是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施工的关键。运用技术在建模和其他阶段不断完善各构件的物理信息和技术信息,这些信息自动传递到虚拟施工软件中进行过程模拟,找出错误点并进行修改。运用技术还能对建设项目进行真正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将所有的信息都显示在模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信息遗漏,直到建筑物报废拆除。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大众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较大改变。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让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跟上时展步伐的表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建筑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与创新的今天,加强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筑工程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高。

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认知不足

在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激烈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很多企业将信息化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筑工程企业建立了企业局域网,以此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局域网的建立,是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但在建立局域网后,很多企业并没有深入开发信息技术的功能,也没有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信息检索、报表打印、信息推广是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权利局限于个别人员。企业资源的统筹调用、项目实时监督、工作流程规范与工程成本测算等工作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技术的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开发,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不明确

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行业内部并没有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定健全的标准,企业信息化没有标准可依。管理信息化只针对企业内部,行业内不能利用信息化技术交流经验,调配资源。在企业内部,缺少合理的信息化标准,各部门所使用的信息软件不同,很多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即使可以共享,这些共享信息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

(三)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不平衡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受到当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水平不同,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也就不同。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企业的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强,信息技术的推广较为容易。相反,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较弱的地区,受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意识与能力的限制,信息化技术难以推广。

二、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制定可行性强的政策,提供必要保障,才能让各个建筑工程企业重视管理工作信息化。国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需求,明确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标准,让企业反思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结合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制定信息化管理改革的计划与策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电子商务理念在建筑工程企业中的推广,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协调好建筑工程企业、项目承包商、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监督每一个单元的建筑施工参与情况。同样,政府部门要引导建筑工程企业在招投标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建筑工程行业培养信息管理人才,重视企业内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与指导。

(二)加强统一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标准管理方法出台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模式的设定、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安排、项目管理的流程、工程管理的制定与规章、合同、成本、财务、预算、施工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项目监督管理、企业合作管理等都纳入到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上,促进企业实时了解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并能够在管理平台上有效整合信息,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在构建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应当将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施工进度计划与完成情况、物资使用与剩余情况、分包管理内容、设计变更内容、人员管理内容等都包涵进去。通过数据中心的建立,让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互通用无,打破各部门独立管理的全局。对于各部门间存在交叉的管理内容,应当建立联合管理信息平台,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向全面化方向发展。

(三)做好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性

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实践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工程管理软件较少。国外软件的价值昂贵,且实用性不足,受到国内外建筑工程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与语言不同的影响,昂贵的国外管理软件无法满足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开发国产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大大提高信息管理软件的适用性,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在信息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将我国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的特殊参数加入到开发的软件与信息系统中。比如,我国的铁路工程与公路工程施工易受到环境与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成为本土化的信息软件参数。而市政工程与普通的房屋工程会受到天气因素、地质因素、环境因素与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极易产生变化的参数的加入,对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适用性十分重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完善信息管理软件的参数配置,提高管理信息平台数据的稳定性与真实性,才能保证信息技术高效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积极构建信息化的工程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优化工程管理资源,有利于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建筑工程企业降低生产成长,提高生产效率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5:229-232.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9-10+48.

[3]齐张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1:71-73.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4

1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现场中人员、材料、机械混杂在同一个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也有所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蛮干,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或者使用电气设备后没有按规定处理,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作业,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等,为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逐渐应用的经营与发展中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并及时排除施工隐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逐渐完善,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资源的调配效率,在过去,管理者为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要不停地往返于仓库和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与资源配置,而在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削弱这一部分的人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行为,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信息,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并结合现场反馈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的预防工作,所谓“防患于未然”,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管理者难以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而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每一个工程、每一项技术工艺从实践活动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管理者只需要通过模型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并制定完善的预警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3.有利于完善信息数据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效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根据这些信息为建筑工作做出标准体系,而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建筑施工提供标准、积累经验。

3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3.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到诸多环节,如数据的收集、输入、存储、处理系统,软件更新系统、报表编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而对这些细节的优化设计就是保证系统完善的前提。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类型的标记与分类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步骤,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关机构应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标志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现场进行标注,如红色为高危区、黄色为警示区、绿色为安全区,当然每一个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安全区域的划分情况,以确保安全管理及时有效。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配合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标志进行排查、设置与更换,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做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定置管理

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定置管理是一种衡量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讲,在定置管理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将物与人“捆绑”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保证人能够及时利用物资开展实践。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建筑机器、各种工具充斥在施工现场,而传统的现场管理办法只能通过对不同施工资源的位置划分进行规范,而缺乏从空间要效益的意识,但是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管理者应该增强定置管理理念,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将施工人员与特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投放在某一空间内,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调配环节,进而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在建筑安全施工中,预防是第一位的,只有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屡见报端,极大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效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成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利用安全生产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并利用责任制做好工作安排;其次,相应的责任人对负责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利用拍照、测量、调查等方式实现数据上传,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利用系统的工作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以实现责任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4总结

总之,安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快速进行的根本保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灵敏、运行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健全,其中包含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收集范围不规范,企业无法确定信息收集标准;信息共享性差,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的转化率低,大量信息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实用价值;安全事故信息的渗透性差,存在大量的重复性事故。而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行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并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并通过建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以避免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进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步伐。

作者:闫海涛单位: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牟平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孙凯,曹朝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建筑安全,2013,02:59-62.

[2]白凤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建筑技术,2016,01:86-89.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工程优化

abstract:thisarticletheauthordetailedanalysisofChina'sconstructionenterprisetheinformationthelowlevelofreason,thispaperexpoundsthemainpointsofenterpriseinformationprojectmanagementandlink,andputforwardtherealizationofinformationmanagementoftheconstructionmeasures.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engineering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的建筑施工企业,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面对这些困难,如何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提高企业效益和施工技术水平,已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有必要对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1我国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①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是企业工作场地分散流动性大,普通企事业单位的相对固定的信息系统软硬件模式的经验不太适合建筑施工企业。

②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知识上和意识上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的作用,只知道计算机能帮助我们编辑、打印文件,辅助财务处理,辅助预算,辅助设计等单项应用,不知道信息系统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变革,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能带给我们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知道信息系统能为我们做什么,就意识不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去研究、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③企业缺乏高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

④企业受制于资金、技术与管理水平,无法实施大型管理信息。

⑤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②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③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④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现代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信息化改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和认识程度,取决于信息化改造委托实施单位的行业经验是否足够丰富,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是否统一,取决于企业对内部员工的不断培训、而最重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和进程,这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成败的关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企业必须明确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并大致确定信息系统基本结构一个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应当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由于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特性给软件产品的研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系统应用的效果不再仅仅是软件本身能够保障的,它需要软件厂商的综合能力。软件产品等多方面因素来保证,需要软件公司研发人员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发掘企业隐性的、习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产品的成败所以,在系统采购中,建筑企业就不能只简单地考察产品本身,而应从战略合作的角度选择软件厂商和软件系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信息化管理目标、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强经管理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持;实现动态管理,使企业务工作达到事前计划、事控制、事后分机业务流程学化、规范化信息服务网化,利用网络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络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②明确信息化管理过程。办公自动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开放、安全和可靠的企业内部日常事务处理平台、它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办公水平更加规范和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事务处理自动化、实现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企业事务处理活动的自动化、信息化,整合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保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达到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顺畅,使决策层得到的信息更全面、更及时,提高了决策效率、项目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即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这需要建立起项目部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使项目管理人员在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实现、五控四管一协调,即过程五项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环境控制)、四项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和项目组织协调工作、企业层管理信息化。企业层管理信息化是指建立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可以侧重于企业管理的某个方面,也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企业层管理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序;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变模糊管理为精细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使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

③强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远景规划,无一不反映出决策者的管理才能和知识水平。因此,提高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发挥其作用,是企业eRp发展成败的关键。

④分阶段制订企业eRp信息化战略规划、战略信息管理讲究在一个系统的范围内思考诸多管理要素,但并不是说在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齐头并进,而是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规划。企业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都必须在eRp战略框架中逐步实施。

⑤制定并实施eRp实施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企业eRp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因此,制定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明确指出工作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对照检查,找到差距,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4结语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途径

在我国建筑企业中政工工作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要点及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和解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要点

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要点包括了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认识管理必要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合理应对新形势、应用信息化技术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1.认识管理必要性

认识管理必要性可以促进政工管理工作的决心更好。通常来说企业的政工工作主要是指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政治动员活动。这些活动的进行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对企业的政工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能够解决职工工作与公司核心业务关系不密切、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等问题,如果从宏观来进行分析这一工作能够对于协调职工作职位,并且能够而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念相结合,从而能够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2.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的进行还能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共a发展。即企业政工人员通过做好政工工作,则能够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剂作用。举例来说,由于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这种潜性的不稳定性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隐患,而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隐患。除此之外,政工信息化管理的进行还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加多元,从而能够促进企业员工整体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得到合理的提升。

3.合理应对新形势

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的开展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应对新时期带来的新形势。众所周知在新时期建筑iQ额的政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都或多或少体现在职工身上,因此,针对建筑企业新时期的思想政项目众多并且分布相对广泛同时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的情况,建筑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应当注重了解更多的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以便于更工工作带来了挑战加灵活地因材施教,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的职工走向正确的思想道路。

4.应用信息化技术

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在新时期的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中工作人员不能被过去的理念和技术所束缚,而是应当注重实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必要性。举例来说,在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如oa系统的应用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如pm系统的推广页能够促进企业在建项目的执行得到更好的完善。

二、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

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围绕生产经营展开、注重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工作灵活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

1.围绕生产经营展开

围绕生产经营展开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围绕生产经营展开的过程中企业政工人员应当注重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这一工作主线来将政工工作与新时期创新政工工作的思路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紧密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在围绕生产经营展开的过程中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应当注重清晰建筑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因此这意味着正确适当的政工信息管理的辅助能够针对企业在建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和优化,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政工信息话管理工作能够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将起到良好的剂和稳定,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注重人力资源培训

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应当注重断创新方式方法并且花大力气将政工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中。除此之外,在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企业政工人员应当注重以思想先进、工作积极负责、善于与人沟通为管理制度与实践中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时俱进,来促使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

3.提升工作灵活性

提升工作灵活性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提升工作灵活性的过中由于建筑企业的工作时常在室外实践,并且部分情况下会在野外工作,因此这导致了其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并且工作强度很大。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企业政工人员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工作的灵活性,即针对相当一部分企业职工都有较为抑郁、烦闷的情况,企业政工管理人员通过提升工作的灵活性能够使政工工作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于企业职工进行激励与协调。另外,在提升工作灵活性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工作灵活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职工树立相应的荣誉感、责任感并且能够使其认同企业的发展文化,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过程中企业政工工作人员应当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贯彻,来围绕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开展相应的政工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政工工作的领导责任。除此之外,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过程中企业政工管理人员应当注重谨防将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的没有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导致“空对空”、“虚对虚”现象的发生,而失去政工工作的实际效果。另外,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过程中政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且清楚自身责任所在,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和建筑企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新时期建筑企业政工信息化管理要点及创新途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政工人员应当对于新时期政工管理信息化的内容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建筑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信息化;顶层设计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决心以顶层设计推动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开展,以破解系统集成性差、扩展性不足和信息孤岛等难题,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

1.1信息化建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因素,将成为对所有组织和行业影响最关键的因素。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过程管理,将广泛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工具与技术来控制;项目的施工过程,将通过机械化自动施工技术来完成;管理经营所需的决策信息,将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来产生。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经营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1.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基础编码、统计口径与计算标准,“信息孤岛”与“烟囱式”的建设现状普遍存在,信息化应用“两张皮”与重复性工作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使得信息化在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业务模式、引领战略转型的驱动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1.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思路

基于对发展战略、业务特点、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理解,建筑施工企业应树立以“管理信息化、施工自动化、建筑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将信息化应用到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海外总承包、投资、地产、设计等各业务板块中,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目标

2.1管理信息化

以“满足员工业务需求、支撑企业管理决策”为核心,以标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目标,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统一业务标准、规范业务模式、简化业务流程,通过“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的方式,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落地,实现系统间的集成整合,业务间的互联互通,数据间的分析共享,企业管控的精细集约。

2.2施工自动化

以“工厂化标准生产,机械化自动施工”为目标,设计标准化、模块化的建筑产品,为工厂标准化流水施工打下基础;开展自动化、无人化施工机械的研究,减少劳动数量与劳动强度,降低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保证施工安全与产品质量。

2.3建筑智能化

以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为目标,通过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网络通信、物联网、多媒体应用、安全防范等相关技术,建立建筑智能化管控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与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高效、舒适、环保、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技术线路

构建以“平台、移动物联、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技术框架,采用“平台+模块化”的技术结构,支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扩展;并以信息数据从产生到利用的过程周期为对象,通过随需应变的个性化配置,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3.1基础平台

通过统一基础编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计算口径,将企业基础的信息编码、组织机构、人员关系、岗位角色、权限分配等初始化参数进行配置,打破系统与数据交互的壁垒,为各类业务管理信息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统一化的服务。基于标准化要求,搭建企业适用的模块化系统,将整个业务链管理划分成若干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模块化单元。在模块化系统深化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灵活、易操作的二次开发工具,自主对个性化、自定义的功能进行变更与优化调整,提高系统“柔性”开发能力,实现业务应用的模块化建设与平台化管理。

3.2移动物联

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有机结合,实时采集项目施工现场的过程信息,进行场景还原与业务梳理,构建基于pC端与移动app端的业务应用。通过二维码、RFiD与蓝牙近场传感等技术,将项目管理要素的静态属性与施工过程的动态属性进行电子标识,并通过移动app端,对检查信息进行定点、定位与巡检轨迹留痕,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记录;通过物联网,对设备、材料、温度、湿度、用电等信息进行数据收集、跟踪查询、运行托管与信息记录。最终,在pC端生成工作记录单据列表,并自动进行数据积累与多维度分析,形成核心数据,以满足对工作轨迹的实时记录和对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控。

3.3大数据

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在各业务模块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强化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实时从各业务数据库中抽取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数据,并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全面化收集、主题化存储、专业化分析、统一化服务,建立企业数据共享中心;同时,通过对共享中心数据的挖掘、筛选、收集、整理,使企业由“大量数据”到“大数据”的方向转变;通过数据仓库搭建Bi分析模型,支持企业管理与战略决策。

3.4企业云

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集约化管控及应用,动态分配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搭建企业云平台,使终端用户能够通过终端设备或终端软件,随时随地开展业务操作与应用。

3.5自动化施工

基于标准化和工业化,对建筑构件等进行模块化、模数化设计,在工厂进行流水批量生产,通过信息化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数据间的互联互通、指令下达,驱动各类机械手,实现判断、抓取、调位等功能,通过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及机械化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自动化。3.6智能建筑基于Bim与物联网等技术,开展智能建筑管控平台的研发。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对建筑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实现质量监管、视频监控、能耗监测、智能家居、安全防护等统一管理与集中监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绿色、高效运营,为用户提供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建筑环境。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实施路径

4.1管理信息化

搭建“平台+模块化”的系统。基于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开展平台业务模块的建设。模块化系统的建设需要统筹各业务板块的资源配置,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数据产生、筛选、采集、存储、处理、传播、分享和利用的过程管理。以“三化演进”(项目管理标准化、标准管理表单化、表单管理信息化)为指引,实时把握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管控,重点关注产值、成本、利润的实时生成,最终实现业务、商务、财务一体化。构建企业数据共享中心。在各业务模块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平台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与资源共享,对数据资源进行抽取、存储,形成“共享资源池”。数据共享中心将从数据源头实现企业数据管理模式的变革,集中管理,为主营业务系统集中化部署与集约化运营奠定数据基础,为业务报表编制、数据统计分析、资金集中支付及业务、商务、财务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建立综合业务管控平台。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进度管理为主线,实现材料、劳务、设备、合约、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业务系统的协同应用与流程对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对数据的抽取、筛选、转换与多维度分析,发现背后的“潜在规律”与“变化趋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4.2施工自动化

4.2.1施工过程自动化研究钢筋骨架自动绑扎、混凝土自动浇筑、钢结构自动焊接等,实现工厂从放样到构件堆放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研究钢筋自动放样加工、钢结构深化设计、砌体、饰面排版等,实现施工现场策划的信息化;建立远程会议、远程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方案远程会审、超深基坑自动检测预警、群塔作业防碰撞预警;研究利用GpS、北斗等工程测量与定位的信息化技术,建立特殊工程测量处理数据库,解决大型复杂或超高建筑工程中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测量速度、精度、变形等技术难题,实现施工过程测量的信息化、自动化;研究扫描、成像、编码与信息化预拼装技术,解决实物预拼装带来的场地和费用问题,实现建筑施工模拟的信息化。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建立Bim族库,对各类建筑的“Dna”信息进行解码、分类,提高建模效率,全面推动Bim技术在双优化(施工图优化、施工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全面推广Bim技术在复杂工艺技术交底中的应用。4.2.2自动化集成应用研究应用包括变频控制技术、高精度高速度操作技术、液压比例技术、传感器技术(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等)、高度判断机能技术(认识、判别学习、适应机能、人工智能等)、遥控技术、导向(定位)技术、可靠性技术(耐振、密封、抗干扰性能)、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相关技术,以及自动化相关的材料和元件的开发技术,打造适合工业化建筑施工的构件自动取放、吊运安全路径自动规划、构件空中自动调姿与寻位的技术与装备,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自动化。深入开展Bim5D(建筑三维模型+时间+成本)技术应用,通过Bim模型集成进度、预算、资源、施工组织等关键信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及时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产、商务等环节提供准确的形象进度、物资消耗、过程计量、成本核算等核心数据,提升沟通和决策效率,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目的。

4.3建筑智能化

基于平台+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研发视频监控系统、能耗监测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通过硬件组装开发、软件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等实现对建筑数据的有效采集,对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建筑物进行监控与管理。搭建一套基于Bim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管控平台,集成现有成熟的子系统,使各子系统和设备有条不紊、协调一致在同一平台高效、有序的运行。通过界面定制和应用支持,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打通数据交换共享途径,真正实现“两化融合”的物联理念。遵循“试点-反馈-改进-推广”的模式,选取试点项目,示范应用智能建筑管控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待平台相对成熟后进行推广应用。

结语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的走向深入。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则需要更精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以至于信息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应用落后,能够把信息技术正确的应用到建筑工程行业中,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整个网络的计算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合同、质量、进度、投资、人员、图纸文档及风险等各方各面的工作,以及涉及到施工、经营、监理、设计等各个部门,以至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协调及沟通的工作量巨大。为了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将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自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开始,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则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应用。2001年,建设部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中,将建筑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都很低,应用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建筑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外的相比,对于现场的监控管理等各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差距较大。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在一定的领域应用了信息技术及工具软件,在建筑功臣管理方面,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如现阶段提出了在实现办公管理无纸化、电脑化和信息化办公的同时实现内部业务管理。能够实现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客户等实现数据共享,进行网络连接。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一些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求较严格的项目上进行辅助管理工作和各项计算作业工作。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工作、工程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幕墙的生产与加工、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设备的整体安装、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等各个工程管理方面,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一般的工业生产管理工作,会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是根据其自身特点说明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2.1不断变化的建筑工程生产空间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产品整体难以分开且固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而且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会随着生产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施工的管理与组织会随着施工的顺序和方法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生产空间中,有助于帮助其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

2.2较长的建筑施工期限

对于一个一帮的建筑施工项目,施工期限较长,一般都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条件的变化,因建筑施工都是露天进行,不同的气候条件将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缩短施工期限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为缩短施工期限,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总体设计规划庞大的建筑工程,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和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利用空间缩短时间。这种组织施工的方法要求不同的工种之间和不同的施工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因而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

2.3不断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度和规模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有了更高的要求,项目负责人应该更加注重协调配合项目施工中的各个工种,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定工程项目计划,才能准确的向工程技术人员传达信誉、质量、费用和时间等管理要素。

管理的复杂性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反应在单件生产、严格密切的配合及环境多变等诸多因素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整个工程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对此,则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依托本身所具有的反馈功能,能够及时改善和检查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满足快速、节省和安全的要求。应用结果证明,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建筑施工与一般的常规管理相比,成本降低10%,工期缩短20%。

3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是科学的,但因我国信息技术有限,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及成因: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主要表现在工程造价、施工过程中的陈本、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招投标、工程设计等方面。对于项目施工管理仍然需要管理人员的处理能力和经验,对于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是很不科学的。现阶段建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主要是单机操作,没有自动传递和网络信息共享的功能,利用效率很低。且软件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开发利用率很低。

3.2建筑工程自身因素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靠经验和手工管理来完成,施工单位拒绝网计划,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在施工管理中没有完全实行规范化、网络化,施工进度的数据不完整、不全面,进度数据的分析、加工、统计、整理能力差,没有专项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施工技术研究却忽略了对网络计划技术的掌握。

4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上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在资源短缺和建筑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行业现实,将管理、经营、企业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生产经营策略的整体最优化,由此可取代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局部的计算机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是规范和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应用信息技术的效果确实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建筑企业,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建筑工程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应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实现企业之间各方面的协调和企业资源共享工作,有效的提高业务控制的精确度和企业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施工质量,节约企业成本。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将于国际信息化建筑行业接轨,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4)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尚春静,刘长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建筑经济,2004,8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5]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9

1.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不足,部分施工项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盲目购置、重复建设,从而导致企业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此外,仍旧存在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

2.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流失严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些经营设备在购置时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而一次性进入成本摊销,这些固定资产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疏于监管,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毁损,形成资产流失。

3.建筑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产生很多的账实不符现象,财务报告很难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无法反映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方法,造成长期的闲置废弃的固定资产,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资源大量流失。

4.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复工作或工作难度较大的现象为做好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流通和折旧情况等信息,但由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设备流通率大,使得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另外,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都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制度和人员建设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首先来说,建筑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另外,最好能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购置、管理、使用和维护,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并向领导汇报。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参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建设定期的清查计划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难点就是项目施工每个阶段使用的设备并不尽相同,并且会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很容易造成随用随放,造成设备闲置或遗忘的现象。因此,建筑企业为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定期的清查和统计设备的使用状况,详细记录好所有设备的走向和搁置情况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盘查、统计,真正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节约企业资源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盘查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设备的折旧问题。对于建筑企业服役期内的设备,要根据设备的购置日期和使用年限核算好设备的折旧情况,这样既能避免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出现,还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盲目购置新设备的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对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4.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设备的使用和流通等信息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固定资产信息核对的效率,还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手段更好的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购置。另外,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折旧情况更是一目了然。具体的实施环节上,建筑企业可以对所有设备都附上记录其详细信息的卡片,方便进行计算机信息的采集。设备的每一次流通都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拍照或条码扫描等信息的搜集并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做到设备使用情况和调配的实时跟踪,是实现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建筑产业信息化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

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是个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目前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或多或少的利用信息化来完成自身的改革,我国的建筑工程也同样如此。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但是相对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国内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就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设计方、承包方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的提交、可行性研究与设计策划阶段、施工阶段直到竣工资料备案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而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

但是就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则是刚刚建立起了数据库,对于摄像监视系统也只是应用在一些较为先进的建筑工程现场,用途在于监视建筑工地上的现场安全和消防等方面。这些摄像探头,仅仅只能覆盖了高层建筑的工地现场,只有在现场的管理者才能看到具体的工作现场,但是不在现场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就无法通过网络对现场和整个工程进行监视和管理。这是跟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相比而言最大的不足,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二、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狭窄

计算机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把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定位在信息检索查询和打印报表上。无法实现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

(二)管理系统的互动性差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的相互孤立的问题。在具体的是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好一点的企业虽然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而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现场管理与企业乃至该项目的其他方在网上根本无法互动,完全是个相对封闭孤立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虽然能自给自足,但却无法跟外部的管理者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建筑工程信息化的误区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化误区,以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就实现了信息化。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来进行,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改变。作为信息化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信息必须数字化,并且存储在电子介质中,信息交换必须基于电子介质或网络来进行。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改变。

三、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完善

(一)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

建设部先在国家重点投资工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如以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项目的有关各方利用网络以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所有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共享和利用。它的终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其后在大型工程建设上进行推广,之后在整个行业推广。

(二)在管理上建立和健全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不仅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员行动,整体策划,系统推进,而且要求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

(三)在工作中坚持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将是无源之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计划统计、合同预算、材料管理、劳资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分析、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部门提供一个相互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信息、安全的目标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四)在观念上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主线、突破口切不可盲目照搬,贪大求洋。目前,一部分建筑企业建立了公司局域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部分企业还只限于使用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单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水平低,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不高。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推进专业业务系统的流程优化与再造;同时结合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展开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公共资源,参与社会电子认证体系、现代金融支付系统和信用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

对于建筑产业这类相对传统的产业,将其管理模式信息化是其改革创新以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全球信息化的要求,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我国的建筑产业也必将会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带来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