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乘数效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4:01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1

[关键词]四部门乘数;省级经济;区域差异

作者简介:刘金山(1971―),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广州,510632),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

乘数理论是宏观经济学大厦的重要支柱。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逐步具备了乘数作用的基础。对乘数进行实证研究,考察经济系统运行及循环顺畅或阻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省级经济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测度我国省级经济体的乘数,分析其差异、成因与影响。

一、研究综述

虽然对乘数的认识可追溯到弗朗索瓦•魁奈的《经济表》,也可在亚当•斯密、西斯蒙第、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找到思想渊源,但凯恩斯认为“乘数的概念系由R.F.卡恩……首先引入于经济理论。”凯恩斯在卡恩研究基础上,将乘数纳入其经济学体系。此后乘数概念被不断扩展,主要有:一是将乘数分析拓展到财政、外贸等领域;二是将乘数和加速数理论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三是分析乘数动态变化对经济政策及国民收入的影响。

国外乘数研究目前已较成熟,逐步由两部门(居民和企业)乘数[1]拓展到三部门(加入政府)乘数[2]与四部门(再加入国外部门)乘数。[3]随着部门增加,发生的漏损增大,乘数会逐步减小。两部门乘数发生储蓄漏损,三部门乘数发生储蓄、税收漏损,四部门乘数发生储蓄、税收、进口漏损。对于乘数的数据表现,奥利弗•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测度的美国两部门乘数为2.5。坎贝尔•麦克唐耐尔和斯坦利•布鲁伊在《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中指出美国四部门乘数为2。迈克尔•帕金的《宏观经济学》探讨地方乘数时指出,华盛顿州的乘数小于2.8。

对于我国乘数特征,学术界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数据处理不同,结果并不一致。[4]一是低位判断。王健研究表明,[5]1996―1998年两部门乘数为1.14、0.80、0.67。二是中位判断。中国社科院课题组[6]得到1996―1998年两部门乘数为3.70、2.38、1.54。侯荣华与张耀辉[7]得到1996年两部门乘数为2.12。王军与谢瑞[8]得到两部门乘数为2.10。三是高位判断。杨天宇[9]在考虑收入分配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基础上,得到1996―1999年两部门乘数为5.26、5.30、4.96、4.72。综合分析,我国乘数较小,表明注入初始需求对经济的间接带动作用较小。不同研究者求出的同一时期乘数的数值差别很大,表明学术界对乘数的理解与计算尚未统一。对于区域乘数,国内研究不多。

二、测度方法

国内研究者主要考察两部门乘数,仅考虑储蓄漏损。涉及储蓄、税收和进口三大漏损的四部门乘数,比较接近现实,见式(1)。

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m为边际进口倾向(对省而言,称边际流入倾向)。计算各省级经济体的四部门乘数,需要估算参数b、t、m。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二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方程。本文依据传统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法进行分析,其中重庆、因数据有限没有计算,样本期为1993―2003年。

(一)基于核算恒等式的乘数估计

根据各省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服务流出额-货物服务流入额),可计算各省各年度乘数,求各省样本期内乘数平均值作为其相对稳定的乘数。其中,边际消费倾向b1等于各省最终消费年度增量除以各省支出法GDp年度增量。宏观税负t1是各省政府收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占各省GDp的比例。1999―2003年各省政府收入等于各省中央级税收与各省财政收入之和,1993―1998年各省政府收入等于各省总税收与非税政府收入之和,非税政府收入等于各省财政收入与各省各项税收的差额。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边际流入倾向m。第一种是根据外商直接投资(FDi)与进口相关性,结合各省利用FDi差异,估计各省流入(进口与国内向省内流入)中可能用于本省使用的比例,再用经过该比例处理的进口年度增量除以各省GDp年度增量,得到边际流入倾向m1。第二种是,各省货物劳务净流出=各省净出口+各省净出省,可推算各省净出省。净出省=向省外流出-向省内流入。净出省>0,向省外流出>向省内流入;反之,向省外流出<向省内流入。根据净出省差异以不同比例乘以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估算出国内向省内流入额。得到的数值加上由第一种方法算出的进口年度增量,再除以各省GDp年度增量,得到边际流入倾向m2。

利用四部门乘数公式算出两种m情况下各省每年度乘数k1、k2。去掉因意外冲击产生的异常值,计算各省k1、k2的平均值,见表1。

(二)基于计量方程的乘数估计

首先,将各省1993―2003年最终消费与支出法GDp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算出边际消费倾向b2。其次,用前文算出的各省每年政府收入求样本期内均值,除以各省支出法GDp均值,得到宏观税负t2。第三,因进口最终产品并非本省全部使用,仍按照核算恒等式的估算比例对进口进行处理,然后与各省支出法GDp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求m3。在此用边际进口倾向近似替代边际流入倾向。将b2、t2和m3代入四部门乘数公式得到各省乘数k3(见表1)。

三、分布特征

(一)省级乘数效应较小

总体看我国省级经济体乘数效应较小,超过2的不多。k1的均值为1.78,最大值为2.66,超过2的有9个省;k2均值为1.60,最大值为2.28,超过2的仅有3个省;k3均值为1.72,最大值为2.78,超过2的有9个省。相对于发达国家乘数超过2的状况,我国省级经济体乘数效应相对较小,表明注入初始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总体而言,对省级经济体注入100亿元初始需求,启动的产出增长不到200亿元,没有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区域乘数“东部弱,中西部强”

分区域看,各区域乘数效应整体较小,存在“东部弱,中西部强”的区域特征。从区域乘数均值看,东、中、西部的k1分别为1.50,2.03,1.91;k2为1.37,1.77,1.76;k3为1.39,1.92,1.90。各区域乘数鲜有超过2的;东部地区乘数效应很小;中部、西部乘数效应比较接近,高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注入初始性需求的产出倍增效应小,经济落后地区注入初始性需求的产出倍增效应大。需要探究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三)乘数分布具有一致性

三种乘数都是“东部弱,中西部强”,分布格局较为稳定,区域均值大小顺序一样,表明虽然数据处理及计算过程不同,但基本结论一致。从k1、k2的均值k12看,最小值为0.99,最大值为2.44,均值为1.69,标准差为0.37;从k1、k2、k3的均值k123看,最小值为0.87,最大值为2.55,均值为1.69,标准差为0.39;二者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四、漏损分析

根据乘数公式,乘数k与边际消费倾向b同向变动,与税率t、边际流入倾向m反向变动。乘数机制中漏损的区域差异,决定着乘数分布的区域特征。

(一)边际消费倾向b

从均值看,东、中、西部的b1为0.55,0.61,0.61;b2为0.55,0.59,0.58。边际消费倾向“东部低,中西部高”,可以部分解释乘数“东部弱,中西部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分析消费构成,考察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比例。居民消费变化取决于“恩格尔效应”,政府消费具有自我膨胀机制。计算可得政府消费比例东部为26.25%,中部为22.84%,西部为28.43%。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比例低,政府消费比例高。政府消费对西部地区边际消费倾向大具有重要影响。但工业化进程中“恩格尔效应”弱化,易于造成经济波动,会使乘数在经济不景气时产生倍减作用,这是西部需要重视的。

(二)宏观税负t

从均值看,东、中、西部t1为0.14,0.09,0.14;t2为0.14,0.10,0.15。两种方法算出的数据相差不大,西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一致性很强。东部t较大与乘数较小是一致的,中部t最小对乘数较大是有影响的。西部乘数偏大,但宏观税负很高,比较异常。进一步考察宏观税负构成,中央级税收占各省政府收入的比例,东、中、西部均值分别为44.90%,44.20%,48.40%,西部最大,中部最小。东部经济水平最高,按照税收累进规律,中央级税收比例应最高,但实际上中央级税收占政府收入比例却偏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中央级税收比例却偏高。

(三)边际流入倾向m

从均值看,东、中、西部m1为0.27,0.16,0.13;m2为0.32,0.18,0.18;m3为0.35,0.05,0.05。边际流入倾向“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乘数效应“东部弱,中西部强”的现象。在开放系统中,适当流入对内部市场供给和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度流入就会排挤内部流入竞争部门的生产投资,造成“挤出效应”。东部地区较高的流入中存在大量非正常进口,需要引起注意。

总之,不同区域乘数机制的运行参数及漏损存在较大差异。西部中央级税收相对较高,政府消费比重相对较大;中部宏观税负低;东部流入倾向相对较高。这些超常因素的存在,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系统同质性较小,各区域存在不同的乘数发挥作用的阻塞因素。

五、区域收敛

先考察没有加入乘数变量的收敛情况,按式(2)计算收敛性系数(见表2)。

从全国看,1978―1992年各省经济呈收敛态势,1992―2004年呈发散态势,名义人均GDp收敛(或发散)速度快于实际人均GDp收敛(或发散)速度。分区域看,东部两时段与全国态势一致,速度略有差异。中部与全国态势不一致,实际人均GDp两时段呈发散态势,名义人均GDp两时段呈收敛态势。西部两时段与全国态势一致,速度略有差异。

按式(2)计算的收敛系数,包含所有对区域收敛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其中包含乘数的影响。为分析乘数效应对区域收敛的影响,可在式(2)中加入乘数变量K,见式(3)。

从全国看,由于名义人均GDp模型系数显著性较差,只分析实际人均GDp模型。其乘数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β估计值分别为-0.0049和-0.0046,绝对值比不考虑乘数时的β(-0.0020)的绝对值要大,表明乘数变量不但没有促进全国经济收敛,反而扩大了地区差距,以0.49%或0.46%的速度发散。

从东部地区看,考虑系数显著性,只分析实际人均GDp模型。加入乘数变量后,东部态势与全国一致,乘数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性较好,β的估计值分别为-0.0079和-0.0074,绝对值比不考虑乘数时的β(-0.0053)的绝对值要大,表明乘数变量不但没有促进东部经济收敛,反而扩大了东部地区差距,使其以0.79%或0.74%的速度发散。

从中部地区看,加入乘数变量后,名义人均GDp模型的系数显著性相对较好。根据该模型,乘数变量的系数为正,β估计值分别为0.0224和0.0182,比不考虑乘数时β(0.0262)要小,表明在名义变量下乘数是中部经济收敛的原因之一。

从西部地区看,名义人均GDp模型与实际人均GDp模型变量的系数显著性相对较差。根据实际人均GDp模型,β的估计值分别为-0.0021和-0.0020,绝对值比不考虑乘数时的β(-0.0023)的绝对值基本接近,表明乘数对西部地区经济发散的影响不大。

总之,乘数效应差异没有促进全国经济收敛,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发散。乘数效应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态势的影响是不同的。乘数变量加快了东部地区内部的发散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收敛,而对西部地区的发散影响不大。可见,引入乘数变量后,全国经济没有条件收敛,也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

六、结论

本文测度各省四部门乘数表明,我国省级经济体乘数效应较小,存在“东部弱,中西部强”的区域特征,各类乘数分布具有一致性。不同区域乘数机制的运行参数及漏损存在较大差异。西部中央级税收相对较高,政府消费比重相对较大;中部宏观税负低;东部流入倾向相对较高。这些超常因素的存在,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系统同质性较小,各区域存在不同的乘数发挥作用的阻塞因素。近年来,乘数效应差异没有促进全国经济收敛,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发散。乘数效应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态势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此,中央政府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会对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效应,需要考虑政策内容的区域差异性,防止出现对有些地区的“顺周期调控”失误。

主要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刘金山.投资乘数差异性探析[J].当代财经,2002(9).

[5]王健.乘数动态特征与宏观经济政策[J].经济学动态,1999(8).

[6]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寻求更有效的财政政策,经济研究,2000(3).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2

关键词:乘数效应;交易成本;会展业;社会经济;推动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8日

一、会展经济阐述

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这些经济形态包括会展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经济组织,以及相关经济活动主体。目前,会展经济所涉及到的产业主要包括酒店业、物流、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等服务行业以及传统的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会展业和这些行业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因为会展经济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套和产品服务做支撑,所以开展一次成功的会展活动会涉及到各种服务行业的方方面面;(2)举办大规模的会展活动也能有效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自然环境的改善,甚至提高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诸如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3)在会展经济中,融合的产业类型越多、规模越大,会展经济的整体水平就越高,竞争能力就越强。

二、乘数效应理论及其在会展实践中的应用

乘数效应又可以译作倍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经济效应,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一变量发生了增减,将会引起经济总量发生连锁的反应。乘数效应这个理论来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在其论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收入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效应完整地表达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次发生,而是一次又一次连续发生并发展。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是互相关联的。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带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加。由此可见,某一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该行业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乘数K是表示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

K====

例如,政府花费n元兴建了会展场馆,场馆的建设者、建材商等就因此增加了n元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q(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为1-q)他们会支出n×q元购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也会增加n×q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q,他们又会支出n×q2元。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q倍。这样,最初的n元消费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尽管这一系列的再支出永无止境,但其数值却一次比一次减少。最终的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即凯恩斯的乘数:

K=n×(1+q+q2+q3+…+qn),0

由此可得:K=

通过以上推导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后,会在系统内流通再流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公共投资和支出会刺激有效需求,而就业等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则由有效需求决定;通过增加投资会拉动整个经济的成倍发展,继而产生乘数效应,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充分验证这个原理。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也就是产业拉动系数,根据统计在国际范围内会展业的产业拉动系数基本可以达到1∶10,也就是说如果会展直接的收入,比如入场券的收入是1的话,他将还会带来相关行业比如酒店、旅游、餐饮、物流、建筑等其他领域的收入为10。会展场馆是会展业的必备基础设施,各地发展会展业,一般要采取建设优先的原则,即场馆的规模和数量要有前瞻性,可以适度超前。另外,会展场馆的建设会给建筑、设计装潢等行业起到一个明显的拉动作用。而场馆建成后,以其为基础的会展平台的运营又会带动一大批与会展相关行业的发展。(图1)

三、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在会展实践中的应用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的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主要是围绕如何在交易中节约费用,交易过程中应用什么样的组织体制来协调,以达到用最小的开支完成交易。

1、使企业有效降低搜索信息的交易成本。会展经济会为企业大大节省这部分开支,因为展会主办方扮演着“信息搜寻者”的身份,它能在最广的范围内搜寻出合适的买方和卖方并将其聚集在一起,而企业只需要支付相对数量的入场费用即可享用这些信息。

2、使企业有效降低创新活动的交易成本。在会展经济中,展会方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更多接触机会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模仿创新过程中所花费的交易成本。

3、有效降低企业为了平衡与客户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所付出的成本。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对客户资历和可信度信息的了解以及交易失败后所要付出的费用。在会展经济中,展会承办方会以一个中间方的身份来协调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这种不确定性关系,降低了企业为平衡这种不确定性所付出的交易成本。

四、结语

现在,一个城市或者地区会展业发展的水平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而会展经济在降低交易成本中发挥的作用,使企业只需花费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交易成本,也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仅有利于直接参与会展的企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利润,还有利于吸引大量人口就业,刺激有效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最终促使国民经济平稳快速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玉妹.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3

关键字:现金漏损率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相关因素分析

引言

货币乘数是分析和计算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变动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改变。一般认为,货币乘数同三个因素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现在多数国家使用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或者超额准备金率的方式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接着影响社会整体经济。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并没有有效得影响乘数,原因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现金漏损率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怀疑货币乘数操作下的有效性。

美国学者SethCarpenter和SelvaDemiralp(2012)认为美联储使用准备金余额通过货币乘数决定美国的货币供应是不可行的。他通过实证发现如果用m2表货币供应量,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比例同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下的准备金余额相关,并且指出美联储已经从1980以来调节货币供给真正有效的是控制联邦基准利率。并由此总结美国银行系统已经无法仅仅从货币乘数的角度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德国学者oliverHoltem?ller(2009)考察了德国央行1975年到2005年的数据,以央行主要的政策变量是货币市场利率为假设条件,发展了一个描述货币创造过程的工业组织形式模型,建立了关于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名义收入,长短期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的VeC模型,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了货币供应量除了同基础货币相关外,与经济体中的很多变量也相关,从侧面说明了货币乘数不稳定性。

这些研究注意到货币乘数在现今社会经济环境表现出不稳定,并指出商业银行准备金的自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原因。但却忽视了组成货币乘数的另一个部分即现金漏损率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现金漏损率的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货币运行中货币乘数的有效性。

一.货币乘数理论中货币乘数的三个影响因素

在货币乘数理论中,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现金漏损率Rc等于现金除以存款,本文把现金漏损率记为Y。

二.我国现金漏损率的变动趋势

基于年度数据的统计,1985年到2012年我国的现金漏损率的统计描述如下:

图11985-2012年我国现金漏损率的年度变化图

三.现金漏损率的相关因素的VaR模型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的样本范围是19852012年,各变量的数据都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1.选择电子货币发展的变量

本文选择的变量是银行的借记卡里的资金量对银行整个的存款的比值,来衡量电子货币的发展和流行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记为DZ。

2.选择城镇化程度的变量

本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把比重作为城镇化水平的变量,记为CZ。

3.选择老龄化率的变量

本文采用老年人口系数即是60岁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老龄化程度的变量,记为LL。

4.选择利率的变量

本文采用央行基准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变量,记为R。

(二)aDF检验

表1aDF各变量检验结果

根据以上的表格,我们可以选择的滞后项有1和3,为了使得后面建立的方程简单,我们选择使用的滞后项为1.

(四)模型建立

完成模型定阶以后,开始建立VaR模型。选取现金漏损率对数,GDp对数,老龄化率对数,电子化率对数,城镇化率对数,利率对数作为内生变量,C为外生变量,建立VaR(1)模型。

可以得出现金漏损率的方程

(五)平稳性检验

图2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结果

四.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改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基础货币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预测。但是,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表明货币乘数同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负相关。法定准备金率可控,但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银行和公众行为,是不可控,很难预测的。通过上文的实证,我们也发现我国货币运行中的现金漏损率是不可控的,受很多因素影响。这就直接影响了货币乘数的可测性,并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不足,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不满足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之一。并且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降低外,我国这些年的金融创新,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也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降低。有人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也降低。由于这些原因,货币供应量已经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oliverHoltem?ller,2009."moneyStock,monetaryBaseandBankBehaviorinGermany,Geldmenge,GeldbasisundBankenverhalteninDeutschland,"Journalofeconometrics,elsevier,vol.63(1),pages7-36,July.

[2]alexanderpierreFaure,2013."moneyCreation:Deathofthemoneymultiplier,"europeaneconomicReview,elsevier,vol.33(2-3),pages294-301,march.

[3]SethCarpentera,SelvaDemiralp,2012."money,reserves,andthetransmissionofmonetarypolicy:Doesthemoneymultiplierexist?"Journalofmacroeconomics,Vol.34(1),pages59-75,march

[4]edDolan,2013."whateverBecameofthemoneymultiplier?"JournalofBanking&Finance,elsevier,vol.10(1),pages99-114,march.

[5]雷震,李黎力,"我国货币运行中的现金漏损率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

[6]王亮,刘瑞娜"电子货币使用、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发展研究.2012(7)

[7]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研究".[m].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5)

[8]周鹏博."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10(7).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4

一、福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

1、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越。福建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临近港澳,北连长江三角洲,南连珠江三角洲,交通便捷,航空海运、铁路、公路交通连接三地,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天然深水良港6处(约占全国深水港湾的1/6)。福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貌,依山傍海,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多珍稀品种。经国家权威部门的综合评价,福建人居生态名列全国前茅。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96%,位居全国首位;城市生活环境和水环境均排位第一。生态环境居优的区域占85.37%,其余14.63%的区域为良,优良率全国第一。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早在五千年前,福建的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昙石山文化。由于福建内陆地理上多丘陵,古代交通相对闭塞,形成了众多不同习俗和语言,使得文化多样性很强,山海文化差异性大。福建航海历史悠久,在我国最早通过海洋走向世界地区,观念较开放,包容性大,对外交往频繁,航海文物与多种宗教遗存颇丰。福建名人辈出,如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施琅、冰心等一大批名人源自福建。福建海洋文化、闽商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侨乡文化、茶叶文化、畲族文化、船政文化、朱熹文化等在全国独具特色。福建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实体总数2930处,其中自然资源1423处、人文资源1507处。截至2010年12月,福建有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26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个,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48个;自然保护区38个,历史文化名城36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8个;旅游度假区、旅游经济开发区10个,5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为4a级旅游区15个、3a级旅游区2个、2a级旅游区2个。

3、华侨华人众多,海外资本丰厚。福建是着名的侨乡,许多闽籍的商人漂洋过海,成为不同地域商界中的浪尖人物。近年来闽籍海外侨胞人数超过1000万人,众多的侨胞资源及世界各地的闽商资源为福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丰富的民间资本,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本保障。

4、旅游交通便利。旅游交通有了较大改善。首先,实现了省会福州至各设区市的“4小时交通经济圈”。福建已建成多条高速公路,至2010年12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50公里,“三纵八横”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83%的县市可在1小时内上高速。其次,多条出省通道缩短了福建与邻近省份之间的旅行时间,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开通,赣龙铁路客运列车已经开通。再者,打通了福建各景点与省外一些景点之间的快速通道。还有,一大批小景区旅游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省内各景点之间的旅游交通。

但是,福建省从战略层面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进行挖掘,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进行设计,近年来才刚刚开始。我省文化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旅游项目建设中,对产品的独特性、文化性、主题性、原生性等有利于提升产品品位的因素考虑不足,造成旅游文化精品和高端产品不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福建省旅游资源最吸引游客的仍是山水风光,文化旅游产品欠缺。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5

关键词:降息投资利率效应国民产出

一、央行降息的基本背景

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此外,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原来基准利率的1.1倍改为1.2倍。调整后,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变得更加灵活,但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没有改变,调整前后均为3.3%。这表明这次央行降息是非对称的,实际存款利率不降反升,这势必会压缩各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紧缩银根。那么既然商业银行已经让出部分利润,企业就会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利率政策的效果并非如此理想。

二、利率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文章将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这一宽松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并讨论其对拉动企业投资需求的作用效果。利率政策对企业投资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受投资的利率弹性影响,弹性越大则越敏感,对企业投资的需求拉动也越大。但考虑到利率政策旨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产出,所以有必要考察我国的投资乘数,若乘数较大,则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多。

(一)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

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才比较敏感,这时若央行降低基准利率,对企业投资需求的拉动才有较好的效果。2004―2007年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大幅上升,5年期贷款年利率从6%上升至8%,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利率的上升将会导致投资减少,但在2004―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贷款基准利率的上升并没有削减企业投资规模,企业投资反而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的投资利率系数并不大,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小,投资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从而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的政策对企业投资不会有太大影响。

(二)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其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也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有相似的增长趋势,但居民储蓄的增长则较为缓慢。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储蓄的增长较为缓慢时,可推测边际消费倾向有较大值。通过运用matLaB软件对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我国现阶段消费曲线c=1100+0.81yd,边际消费倾向大致等于0.81,由此也可判断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在2004―2013年间处于较大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居民对未来宏观经济及自身的收入有较好的预期。边际进口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进口部分的比率。边际进口倾向越大,说明我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从而相对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所以投资乘数也就越小。近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略大于进口总额,但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额陡然下滑,但之后又有上升趋势,这表明世界经济正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利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对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2004―2013年间我国进口曲线m=19000+0.19y,边际进口倾向为0.19,可见其值并不高。由以上数据及宏观经济学理论,可得我国投资乘数为2.63,这表明若每增加一单位的投资量,将带来2.63单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由此可见投资的乘数效应较为可观。

三、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能否刺激企业投资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考察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乘数的大小,当二者均较大时,利率政策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根据文章的分析可得出我国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小,投资乘数比较大的结论。这表明我国企业在投资方面对利率不敏感,利率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但若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解决企业投资问题,凭借较大的投资乘数效应,则会促使我国国民产出有较大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根据基本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设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利率弹性较小,这是由企业所有制结构导致的,所以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应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效益优先等原则,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企业效益与个人业绩直接挂钩,让国有企业在贷款投资时把利率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使利率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解决集体私营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由于集体私营等中小企业产权界定明确,经济效益先行,所以他们大都对利率敏感,贷款利率的降低会减少这些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其经营压力。但又因为中小企业底子薄、自有资本规模小、抵抗意外风险能力差,所以各商业银行考虑到风险因素,尽管有些经营能力好的中小企业给出较高的利息,商业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他们,这就造成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宽中小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机制,对三农、小微、新科技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等融资便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增加整个社会的投资利率弹性,使利率政策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柳泽民.我国降低利率的政策效果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3):121―124

[2]储小俊.当前降低利率的政策效应分析[J].北方经贸,2003(10):121―122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6

关键词:股票市场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根检验;收缩效应;扩张效应

投资与消费是两种不同的需求,也是GDp的不同使用方式。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GDp的使用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和净出口(我国净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很小),投资率为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率,消费为最终消费额占GDp的碧绿,在忽略净出口因素时,投资率与消费率基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体看,二者关系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十一五”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研究这一时期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股票市场投资对消费的影响

1.选取指标x:股票筹资额;y: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变量x和y都是非平稳序列,通过对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接受x(-1)和y(-2)序列是平稳的结论,则x序列是1阶单整序列,即x~i(1);y序列是2阶单整序列,即y~i(2)。

3.回归模型筛选

表2可以说明逐步回归筛选的过程。该表表明,第一个模型和第二个模型的判定系数R仅为20.3725和27.0101,拟合度最差。随着模型考虑的变量个数的增加和滞后期数的增加,相比前两个,第3个模型拟合度很高,增加到了99.0917,第4个,第5个和第6个更是逐步上升,分别到达了99.1379,99.7116和99.8670。但从回归模型估计的系数出发,本期投资与本期消费是呈负相关关系的,即在一定收入水平下,随着本期投资的增加,本期消费会减少,则系数应该为负,所以选择第4个模型,最终的回归结果我们写成:

Y=-419.1746-0.023616x+1.187453y(-1)-0.070576x(-1)

t=-1.264738-0.15738818.29424-0.463181F=153.3361

4.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平稳,也就是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下,检验值-3.809202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影响

1.选取指标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y: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变量t和y都是非平稳序列,通过对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接受t(-2)和y(-2)序列是平稳的结论,则t序列是2阶单整序列,即t~i(2);y序列是2阶单整序列,即y~i(2)。

考虑系数的经济意义,剔除第1个,第2个和第6个模型,因此选取拟合度最高的第4个模型。最终的回归结果我们写成:

Y=-1601.350-0.053760x+1.442146y(-1)+0.056569x(-1)

t=-1.467598-1.222134.6628731.148935F=199.9049

三、回归方程的比较分析

1.股票市场的投资对消费的影响

Y=-419.1746-0.023616x+1.187453y(-1)-0.070576x(-1)

方程中变量x的系数-0.023616是短期乘数,表示同期解释变量股票市场投资增加1个单位,同期被解释变量消费下降0.023616个单位,即短期影响。x(-1)的系数-0.070576是延期乘数或动态乘数,股票市场投资滞后1期的影响,即本期投资增加1个单位,下期消费会减少0.070576个单位。解释变量变动一个单位对被解释变量产生的累计总影响为长期乘数,本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全,无法计算滞后3期、4期甚至更多期的影响,不能准确估计长期乘数,总的说来,投资对消费的长期乘数应该为正。短期乘数可以理解为未兑现的投资效应,投资不可能在当期就获得收益,反而会使当期的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另一方面,股票投资使的资产的流动性约束增大,阻碍了居民消费。相反,延期乘数和长期乘数就是最终兑现的投资效应,投资增加了收益,收益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未来的消费水平,股票作为一种期权效应,只能作为未来收入来满足未来消费。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影响

Y=-1601.350-0.053760x+1.442146y(-1)+0.056569x(-1)

短期乘数为-0.053760,延期乘数为0.056569;这意味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将在本期减少0.053760个单位消费,下一期增加0.056569个单位消费。总的效应是正的。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本期的消费水平同样也受上期消费水平的影响,两个模型在这方面区别不大。就短期效应来看,相对而言,固定资产的投资对消费的影响较大,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股票市场投资多减少3%消费。当公共基础设施存量已经适应了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继续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政府非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必然要增加税收,减少了私人收入,从而对消费有抑制作用;然而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居民的未来消费水平,基本建设等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居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品质,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基础,基础设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间投入要素,基础设施服务成本的任何降低都将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降低产品的价格,不但扩大了企业的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就业与消费。

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投资效应并不明显,即股票市场投资的获益并不能等同于未来各期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还不完善,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还不能完全转化为未来的投资,许多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投机的手段,并不能真正用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投资并不一定能转化为预期收入,收益率较固定资产投资较高,但我们也不能回避风险,股票投资可以获得收益,但也可能是亏损的,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收入反而降低,消费也因此减少。

参考文献:

[1]李学锋,徐晖.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2]梁宇峰,冯玉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0(6).

[3]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

[4]苏素,王珂.基础设施对消费的推动力研究[J].统计观察,2007(3).

[5]tanaGVoSS.Consumptionandwealthinaustralia[J].theeconomicRecord,2003(79).

[6]LUDViGSon,SteinDeLSC.Howimportantisthestockmarketeffectonconsumption?[J].FRBnYeconomicpolicyReview,1999(2).

[7]文彬,马翔.我国投资结构优化:制度思考与效率视角[J].投资科学,2004.

[8]骆祚炎,刘朝晖.资产结构、收入结构与股市财富效应[J].财经科学,2004(4).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7

关键词:航运企业税费;船舶移籍;税收乘数效应

中图分类号:U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75-02

一、船舶税负与我国船舶登记的外移持续增长

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引导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我国从2011年开始了税收体制改革。

截止到2013年,中国在开放登记国家和地区船舶(也Q方便旗)越来越多,船舶移籍海外趋势明显,方便旗船舶登记从1995年的36.07%上涨到了2013年的62.94%,增幅近30%。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船舶登记向国外转移不断上升?当然,引起我国船舶登记向国外转移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税费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船舶登记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我国船舶登记税收调整前远洋航运企业与境外地区的税费比较

各项税收标准,中国大陆进口关税和增值税27.53%、船舶登记费基数为200,超过1nt加收1元,nt>10000,超过部分减半计收、船舶吨税;nt≤2000,4.2元/净吨;2001≤nt≤10000,8.0元/净吨;10001≤nt≤50000,9.2元/净吨;nt≥50001,10.6元/净吨。然而香港只有船舶登记费nt≤500时,3500港币;nt>500时,15000港币;船舶吨税nt≤10000,港币1500港币;10001≤nt≤15000时,3.5港币/nt;nt>15001时,3.5港币/nt,不超过77500港币,新加坡船舶登记费0.5S$/nt,不超过20000新币、船舶吨税0.2S$/nt,最低S$100,最高不超过S$10000。

假设我国航运企业也参考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各项较低的税费进行征收,我国的航运企业将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效应,从而可吸引在境外登记的中资船舶回国登记,促进我国航运业发展。

三、税收乘数效应理论

税收乘数是乘数效应的一种,指单位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的关系。税收乘数效应有两种:定量税和比例税。

税收乘数的公式为:

Kf=ΔY/Δt(公式1)

其中Kf表示税收乘数,ΔY表示收入数量,Δt表示税收变动额。

则得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

Y=C0+i0+G0-bt0+btr0+X0-m0/1-b+bt+γ

则有:税收乘数公式:Kt=-b/(1-b+bt+γ)(公式2)

公式2表明:税收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率t、边际进口倾向γ决定。从税收乘数公式看,以上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倍数有着巨大影响。当政府实行增税时,国民收入就会减少,减少额为-Kt倍。

(一)边际消费倾向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2014年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各项税收总额、可支配收入、进口总额等主要数据进行测算,并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oLS)对居民消费总额C0与可支配收入Y0进行拟合回归,得出:

C0=5624.107574+0.4410168651*Y

模型表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0.44。

(二)边际税率

考虑到比例税率首先需要计算边际税率t,与边际消费倾向相似,利用国家各项税收总额(t)和国内生产总额(Y)拟合回归,得出:

t=-7730.164885+0.1999102758*Y

模型表明,我国的边际税率t≈0.20

(三)边际进口倾向

在四部门经济中,净出口也要考虑进去,用最小二乘法对进口总额(m)与国内生产总值(Y)做回归方程。

m=7443.018008+0.2002022393*Y

模型表明,我国的边际进口倾向γ≈0.20。

从上述拟合回归中我们可以看出t检验值、R2检验值以及F检验值都非常显著,因此可以说模型的系数是可信的。

根据(公式1)税收乘数为:Kt=-b/(1-b+bt+γ),得出Kt≈-0.52

四、远洋航运企业的税收乘数下的收入效应

远洋航运业是国际化的产业,承担着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运输,是开放条件下典型的四部门经济;我们用-0.52作为测算航运企业的减税税收乘数。根据中远集团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和九江合发船务有限公司(载重吨与总吨转换系数表和方法)得到如下结论。

根据中远集团在国内、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税费进行比较,结果差额较大。中国大陆税费加总大致为22031.67万元,中国香港为4423.66万元,新加坡为2085.89万元,对比得出中国要大于其他两国的收费标准,根据税收乘数理论,将会得到一定的国民收入效应。

国内与中国香港的税费差:22031.67-4423.66=17608.01万元

中国与新加坡的税费差:22031.67-2085.89=19945.78万元

据此减少政府税收带来的航运企业的收入效应:17608.01*(0.52)=9156.17万元;以此类推,如果实行新加坡的税收登记制度,航运企业将带来的收入效应:19945.78*0.52=10371.81万元。所以国家按照中国香港或者是新加坡的税收登记制度,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效应。

五、结论与建议

(一)适当降低税费

适当降低船舶企业在船舶登记方面的税费,不仅会给船舶企业带来收入效应,使企业的年收入增加,而且会给整个航运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增值反应。

(二)引入第二船籍制度

为了方便旗船比例的进一步增加,加强我国政府对于船舶技术管理和宏观调控,引入第二船籍制度,通过提供系列优惠措施砦引船舶回籍,壮大国轮船队。第二船籍制度最大特点就悬挂本国国旗,并接受本国政府的支配和控制,对于维护本国在世界海运业的地位和形象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秦琦,祁斌,沈苏雯,刘方琦,赵浩川.2014年世界船舶市场评述及2015年展望[J].船舶,2015,(01):1-14.

[2]徐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

[3]黎敬业.香港航运税收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

[4]李连君,刘洋.亚洲主要航运国家和地区鼓励航运发展的立法及政策探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03):74-84.

[5]韩京伟,任晶惠,姜秋华.中资外籍船回归路上的那些坎[n].中国交通报,2015-06-09007.

[6]陈宸.船公司对船舶登记国的选择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艾亚钊.船舶登记制度研究及我国的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

[8]孙谊.方便旗制度的法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9]张文广.上海第二船籍港试点的改革模式设想――从上海与新加坡两种登记制度比较谈起[J].交通与运输,2008,(01):15-17.

[10]许源,李南.我国船舶海外移籍的特点与船籍政策取向――中外船籍问题研究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3,(06):119-121.

[11]邓珊.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1):10-15.

[12]陈继红,刘巽良,万征,何新华.中国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制约因素及未来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4,(02):31-35.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8

一.投资乘数

一提起“乘数”,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凯恩斯(Johnm.Keynes)的“投资乘数”(investmentmultiplier)。“乘数”或称为“倍数”,虽然不是凯恩斯所首创,但人们往往和凯恩斯构成必然联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凯恩斯从最简单的收入分配关系式出发:

Y=C+i???????????????????????????(1)

即每年的收入Y分解为消费C和投资i(假定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进而假定消费C占收入Y的比例为b,称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即

C=bY???????????????????????????(2)

将式(2)代入式(1),从而得到式子Y=bY+i,由此式可以得到Y=(1/(1-b))i。如果对上式求增量,则可以得到下式(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不变):

ΔY=(1/(1-b))Δi??????????????????????(3)

凯恩斯用自己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k表示Δi前面的系数:

k=1/(1-b)??????????????????????????(4)

并称k为投资乘数。他的原话是这样的:“称k为投资乘数(investmentmultiplier)”“1-1/k即为边际消费倾向”“这个乘数告诉我们,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Keynes,1981,第99页)。

通常边际消费倾向b<1,所以乘数k肯定大于1,而且可以展开成无穷级数:

k=1/(1-b)=1+b+b2+b3+……???????????????(5)

上式中“bx”表示b的x幂。将式(5)代入式(3),可得收入增量:

ΔY=kΔi=1/(1-b)Δi=Δi+bΔi+(b2)Δi+(b3)Δi+……-??(6)

根据级数公式(6),于是人们作出了投资的连锁效应解释。本文不打算对这些关于投资的连锁作用解释的荒谬性再行批驳,有兴趣钻研的可参阅网文[2]。本文主要是要把“投资乘数”和下面的资本-产出比率相沟通,所以再对这个“投资乘数”的定义多说几句。

凯恩斯说:“这个乘数告诉我们,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Keynes,1981,第99页)。“凯恩斯认为,投资乘数的意义不仅仅是投资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引起了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而且对就业也有同样的意义。……所以,与投资乘数相适应,由于投资的增加,使收入成倍增加,从而引起就业量的成倍增加。”(吴贤忠,1987,第62页)。“乘数也叫倍数。……投资乘数即为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的变化=ΔY/Δi”(杨君昌,1999,第355页)。“故ΔY=Δi/(1-b),上式中1/(1-b)称为‘乘数’,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所谓‘乘数原理’是说,增加一笔投资Δi,……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ΔY)……是为初始的投资量的若干倍,……乘数之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之倒数。”(宋承先,1997,第123页)。

引了这么多家定义,它们都是一致的,所以是足够了。归纳起来,还是凯恩斯说的:当总投资量增加Δi时,国民收入增量ΔY将k倍于投资增量:

ΔY=kΔi?????????????????????????(7)

投资乘数k的意义是:投资增加1亿元,国民收入将增加k亿元。

二.资本-产出比率

现在介绍资本-产出比率的定义。

“生产出一定量产品Y必须使用一定量资本物(厂房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K,例如按照生产技术的要求,生产出某种产品Y=100美元,必须配备的资本K=300美元,则资本-产出比率β=K/Y=300美元/100美元=3。”(宋承先,1997,第177页)。“假定在如何时期,产量与所需配备的资本物之间有一固定不变的比率β,即

K(t-1)=βY(t-1)

K(t)=βY(t)

故K(t)-K(t-1)=β(Y(t)-Y(t-1))

上式表示,为了使本时期产量增加ΔY(t)=Y(t)-Y(t-1),要求添置的资本物ΔK(t)=K(t)-K(t-1),即进行的投资i等于βΔY(t):

ΔK(t)=βΔY(t)

i=βΔY(t)”(宋承先,1997,第178页)。

根据上面的思想,假定t-1年的资本是K(t-1),产出是Y(t-1),有关系式K(t-1)=βY(t-1),第t年的资本在K(t)的基础上再增加投资Δi,资本存量变成K(t)+Δi,则第t年的产出由Y(t)增加到Y(t)+ΔY,从而有如下关系式:

K(t)+Δi=β(Y(t)+ΔY)??????????????????(8)

这里的ΔY是由于增加投资Δi引起的。因为前面有公式K(t)=βY(t),所以由公式(8)可以得到下式:

Δi=βΔY????????????????????????(9)

上式表示:如果资本-产出比率为β,则投资增加Δi,产出量增加ΔY。资本-产出比率β的意义是:产出增加1亿元,则需要增加投资β亿元。

我们再引另一位作者的一段话:“……整个社会的投资量就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内对投资量的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关系可按下式表示

i(t)=a(Y(t)-Y(t-1))+R(t)

这里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投资,R表示更新投资,t表示时期,……a叫做资本-产出比率,或者叫做资本系数,也叫做加速数。”(杨君昌,1999,第384页)。

如果在上面(杨君昌,1999,第384页)的公式里,假定第t年的投资由i(t)增加到i(t)+Δi,则第t年的国民收入应该从Y(t)增加到Y(t)+ΔY,从而有下面的关系式:

i(t)+Δi=a(Y(t)+ΔY-Y(t-1))+R(t)?????????????(10)

公式(10)减去前面(杨君昌,1999,第384页)的式子,就得到:

Δi=aΔY????????????????????????(11)

这个式子和公式(9)是一样的,只是资本-产出比率用的符号不同而已。现在把公式(11)改变一下形式:

ΔY=(1/a)Δi???????????????????????(12)

由式(12)我们得到结论:如果投资增加Δi,则国民收入增量是投资增量Δi的(1/a)倍(或者(1/β)倍)。或者说,投资增加1亿元,则国民收入将增加(1/a)亿元(或者(1/β)亿元)。

三.结论

投资乘数k介绍了,资本-产出比率a也介绍过了,现在不难指出k与a之间的关系。由公式(7)和公式(12)可以得到:

k=1/a???????????????????????????(13)

大家知道,凯恩斯投资乘数k肯定大于1,如果凯恩斯投资乘数k>1成立,则资本产出比率a(或β)必须小于1。然而,前面宋承先举的例子是β=3:“资本-产出比率β=K/Y=300美元/100美元=3。”(宋承先,1997,第177页)。如果宋承先举的例子β=3是正确的,则凯恩斯的投资乘数k就有问题。反之亦然。两者必居其一。也许有人会说,凯恩斯的投资乘数是考虑了连锁效应的,所以k>1,如果不考虑连锁效应,则k就小于1,那就和资本产出比率a(或β)相统一了。这一说法不能令人信服。首先,获得投资乘数k的公式(3)、(4)的推导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连锁效应,连锁效应是对投资乘数k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将k展开成无穷级数后才考虑到的,而且这种无穷级数的解释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其次,宏观经济学通常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整个社会今年比去年增加投资Δi,这个Δi已经是全社会的了,它还能连锁谁?还能拉动谁?难道还能拉动外国、外星人?即使能连锁外国经济,收入也算不到你的头上啊。

下面举两个实际一点的数字例子。例一,“中国1997年GDp的名义值为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幅为6580亿元。该年总投资为25300亿元。如果用总投资与GDp增量之比作资本-产出比的估计,那么这个比例大约为4。”(司春林王安宇,2002,第42页)。这是说资本-产出比率a=Δi/ΔY=25300/6580近似等于4,大于1。例二,中国2000年的社会总资本约等于39万亿元(RmB),当年的GDp=8.911万亿元,于是可以算出资本-产出比率a=K/Y=39/8.911=4.4,也大于1。这就是说,资本-产出比率大于1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言下之意,凯恩斯的投资乘数k肯定大于1就是荒谬的。

许多宏观经济学教科书,讲乘数时只讲乘数,讲资本-产出比率时只讲资本-产出比率,都是讲投资和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没有建立两种系数之间的联系。既然是讲科学,做学问,人们有理由要请教一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联系,如果有联系那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编著者是编写相声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那我也就不问为什么“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了?

参考书目

[1]Johnm.Keynes,198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2]laolu,凯恩斯“乘数公式”是个谬误,

/goodknight/bbs/uploadimages/20045246151877216.doc

[3]宋承先,1997,《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司春林王安宇,2002,《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9

关键词空乘学生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9.046

FlightattendantsStudentClassroomteachingmodeoptimizationanalysis

DUoShiping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ngzhou,Henan450046)

abstractwiththeconstantlyopenuptheaviationmarket,thegrowingdemandforpassengeraircarrier'sflightattendants.thisdemandhasstimulatedthedomesticcollegesanduniversitiesflightattendantsprofessional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However,stateandculturallearninglessonlearningattendantshighschoolstudentstotheuniversityclassroomteachingflightattendantsbrought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onthebasisoftheanalysisoftheflightattendantsonthestudents'characteristics,flightattendantsproposedoptimizationstrategyclassroomteachingmodeinordertoimprovestudents'classroomteachingefficiency.

Keywordsattendantsstudents;classroom;teachingmode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运输总量高速稳步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其中旅客运输量稳居世界前列。由此而来的便是各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对空服人员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航空运输企业对空服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具备较为全面素质的专科以及本科层次的空服人员成了我国高校的一种趋势。高校空乘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提高空服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空乘服务质的提升,然而空乘学生的高考分数多以艺术专业标准录取,决定了她们在高校中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必定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不同,如何设计有效的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开设空乘专业高校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空乘学生的学习特点

要分析有效的课堂模式,必须研究清楚空乘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特点,这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在课程学习上,空乘学生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习不独立性。空乘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特征。这表现在:课程老师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她们会对这一课程较为用心地学习;而如果授课老师放任自流,遵从爱学不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则在空乘学生中基本不适用,她们会在心里认为该课不那么重要,无需认真学习。

(2)可教育性。绝大部分空乘学生是可教育的,并非部分老师认为的那样:她们早已失教,学校无力回天。顽劣不堪是极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依然具有可教育性,只是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教育者的偏见可能会使不少本可教育的学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这一点必须受到重视。

(3)判断性。空乘学生对于课程的学多具有判断性和选择性(选择是否要认真学习这一门课)。这种判断和选择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课程的趣味性和难易度;②任课老师的授课能力,包括授课态度、授课方式,授课激情以及对学生是否具有偏见;③任课老师的纪律要求。她们综合上述因素对一课程加以判断,然后选择对该课的学习态度。

(4)认同性。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是双向的,尤其是空乘学生,她们综合各种因素,一旦对该课程老师具备认同心理,那么该课的兴趣性将被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将得到极大提升。而如果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认同,这种效果将会再次提升。

2高校空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访谈以及查阅资料获知的信息来看,高校空乘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到课率不够理想,课堂纪律松弛。空乘学生在高中时多因各种原因而偏离文化课学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性格叛逆而家庭失教、突来的家庭变故、早恋或者与社会上问题青少年交往而误入歧途。无论何种原因,她们要么从心理上失去了对学业的认同,要么在客观上陷入了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局面。上述两种结果都将导致一个心理:学习没那么重要,尤其是大学,上不上课无所谓。由此引发了空乘学生上课出勤的危机,不少课堂寥寥数人。偶有出勤率较高的课堂也多是纪律松弛,一片混乱。

(2)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物质不断刺激人们的感官,学校的学生价值观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尽管学校和教师不停强调学业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经济刺激带来的反面影响远超过了学校的说教。对于多数空乘学生尤其如此,她们在高中时已经偏离了学习之路,而却在万人竞争的高考中凭借自己的外在条件进入了他人苦苦挣扎方可进入的大学之门。本来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她们再一次有了优越感,学习似乎不那么重要。空乘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学生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容乐观。

(3)填塞式授课居多,互动较少。部分为空乘学生授课的教师同时兼任其他专业学生的任课,处于工作的惯性和可能存在的惰性,他们将给普通专业学生上课的模式搬进空乘课堂,“念课”式的讲课在普通专业学生的课堂上还能起到一定效果,因为他们多数还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的,然而对于空乘而言,却会毫无收效。她们大多数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在课堂上,填塞式的授课对她们犹如室外人言。此外,这种缺乏互动式的授课模式会进一步刺激缺课率。

(4)课堂模式枯燥,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由于学习兴趣的缺乏,空乘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趣味性。由于课时量较大的原因,部分授课教师并不注重这一点,根据自以为有效和诚恳的方式为空乘授课,枯燥的课堂收效甚微。空乘学生是以培养其应用型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生群体。如果以老师从事的学术性的知识和教学模式去开展空乘课堂教学,无疑是毫无收效的。

3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建议

(1)重视学生出勤率,严肃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出勤率是空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前提,也是学生对授课教师认同的前提。部分给空乘授课的老师误以为自由出勤便可获得学生的认可,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表明,适当严格的出勤率要求反而会使学生感到该教师的负责任。空乘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自由出勤的不可实现性,她们学习独立性缺乏,甚至是懵懂。因此,空乘课堂不可忽视学生出勤率和较为严肃的课堂纪律。散乱的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影响部分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严肃的课堂纪律则会促使部分不学习的同学不得不听课学习,客观上会起到教育作用。

(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空乘学生而言,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十分必要。她们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偏离课堂,如果授课教师继续采取枯燥的授课模式,只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和注意力。采用灵活而有吸引力的授课模式,方可在这一群体中收到较为有效的教学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趣味和吸引力而完全放开课堂,这样将会再次陷入课堂秩序失控的局面,严肃而活泼的课堂才是最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3)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课堂,让她们具有课堂存在感,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活跃课堂,激发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授课教师应当互相交流,博取他人之长,采用适当的、具备课程特色的互动授课模式,使课堂具有活力。

(4)采取适当方式获得学生认同感。学生对于课程和授课老师的认同感会极大影响该课的课堂授课效果。授课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认同心理:

①抛弃偏见。基于空乘学生较差的文化课成绩、松散的课堂纪律以及其他消极的传闻,部分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对空乘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偏见心理,认为这一群体的学生学习能力、纪律遵守情况以及生活交往都存在问题。在这种心态的基础上给空乘学生上课,必然会对授课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实际上,空乘学生绝大多数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生差别不大,甚至比普通专业学生表现更好,比如礼貌、乐观以及活动参与方面。教师应当最大可能地秉持公正的心理对待所有的学生,这是授课能力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严和相济。对于空乘学生,必须采取严和相济的方法和态度。对于她们表现差的言行要严厉对待,但在其表现良好的时候应当适当赞许和支持,一味的严厉会激发学生的对立心理,无法收到教育效果;而一味的和颜悦色则会使其无视规则和纪律,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③授课激情。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在对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本就不高的空乘学生课堂上,如果以一种无精打采的方式和态度授课,学生必然会进一步失去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认同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要的,但是上课时的激情也一样重要。

4结语

在高校进行空乘人员的培养是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空乘专业的开设为这一需求准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如何使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的提升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空乘人员操作技能的提升主要依靠航空公司的培养和实践,但其文化素质的提升则主要在于高校。本文在分析空乘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空乘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期待为此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做出一点贡献。相信随着空乘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化,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胡爱英.空乘专业学生人性化管理及其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2]梁梦婕.广西空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探析[J].校园英语(上旬),2014(5).

[3]周颖.高职院校空乘服务专业《空乘礼仪》教学改革策略[J].科学导报,2014(24).

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篇10

关键词:财政政策政府投资概念辨析

政府投资涵义

政府调控本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两手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主要由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和政府投资等三个手段构成。可见,政府投资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1可知,十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以积极的扩张性的政策为主。例如,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2年3月刚刚结束的"两会"都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支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政府投资的涵义也不断得以完善。在国务院总理的重要批示下,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地界定了政府投资的领域、原则和投资资金的范围。政府投资的领域和方向主要是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投资的原则是能够有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事权。中央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等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政府性资金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财政预算内投资资金(含国债等专项资金);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国家外债资金;其他政府性资金。

因此,政府投资是指使用政府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而对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等特性的基础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战略性产业进行的投资。政府投资的决策主体是政府,投资主体是代表政府的国有企业,投资成果的产权主体还是政府。

政府投资分类

政府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分类情况:

一是按财务隶属关系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大级别的政府投资。前者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以及直属机构直接管理的建设项目。后者是除中央项目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其以下政府管理的建设项目。

二是根据整个建设项目情况的性质,政府投资项目的类型可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三种类型。“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开始建设的建设项目。若原有单位的基础规模很小,经过建设后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该单位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为新建。“扩建”是指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增建主要的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分厂、独立的生产线。“改建和技术改造”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生产、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项目。例如,军工企业转产民用品的建设项目,企事业单位在现有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代替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或装备,生产工艺改革、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改造,厂房建筑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改造等。

三是政府投资项目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包括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二是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包括建设单位或企、事业单位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三是其他费用。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几项内容外的各种应分摊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四是政府投资按其建成后项目的使用功能可分为四种。一是政权设施项目。二是社会公益性项目。三是社会公众福利项目。四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见,我们常常以实用功能来区分政府投资的类型。

政府投资作用

完善公共建设。公共建设是政府投资的首要职能。政府投资主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用于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府投资的公共建设职能是为了创造满足国民消费需求的环境,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如公共安全、环境质量、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得到足够的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

拉动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是政府投资的第二职能。政府投资主要通过基础建设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以铁路投资为例,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可分为传递效应、波及效应以及开发效应(张颖,2009),其拉动效应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铁路投资能够延伸铁路产业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动车组每节车厢的4万多个零部件的85%由国内相关企业制造,这涉及众多行业和140家企业,能够促进我国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通信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增加居民就业。增加居民就业是政府投资的第三职能。奥肯定律指出,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因此,政府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居民就业。同时,一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四个,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消除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政府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不仅能积极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有效地促进居民的充分就业。即政府投资能够促进四大调控目标中的两大目标,足以可见政府投资的重要性。

推进产业转型。政府投资通过对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类项目进行政策支持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国务院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3月的“两会”将2012年GDp的发展目标控制在7.5%,以实现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

提高市场效率。政府投资提高市场效率主要体现在它降低私人投资的成本。政府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府干预经济和进行直接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由国家集中财力进行重点建设,提供市场经济不能有效供给的公共物品,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私人投资的成本,促进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资本数量有限且分散,私人资本无力进行回报率低的公共物品的投资活动。

政府投资特点

(一)行政性

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行政主体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是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政府投资行政性是指政府投资行为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一种方式。从项目的设立到建设,再到运营,以及事后的评价,都由政府控制。各级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经济性权力。因此,无论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本身还是其最终产品或服务都带有很强的行政性色彩。

(二)公用性

公用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得到或分享。政府投资的公用性是由其最终目的所决定的,即满足公共需求,增加社会福利。具体而言就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满足公共需求。前者体现在诸如交通、医院、水利设施等公有公共设施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福利。后者体现在党政办公设施、监狱、国防军事等公务公产虽不能直接增加社会福利的目标,但是这些公产的运营却可以间接保障居民安全而最终实现增加社会福利的目标。

(三)公有性

公有是指财产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政府投资的公有性是指最终产品是归国家所有,由政府代行所有者权利。公有性是由公用性决定的。由于项目的最终产品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设施,属于自然垄断性产业的产品。因此,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政府投资的公共性设施的所有权须置于公共权力的控制与监督下,而非交给随意的个人或者组织。

(四)严格性

由于政府投资主体的特殊性,为保证投资效益,政府投资项目采取了更严格的管理程序。这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项目有系列严格的流程管理及监督上。从政府投资计划的编制原则、内容、程序,到政府投资计划的批复与下达,再到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程序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再到政府投资资金筹集及拨付,以及发改部门和人大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等系列过程中,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法律限定。

(五)乘数性

除了上述一些特性以外,政府投资最重要的特性是其乘数性,这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所谓乘数效应是指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引起宏观经济的连锁反应,从而引起比初始投资量更大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与另外两种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转移和政府税收的乘数效应相比,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具体而言,三者对国民产出影响的乘数主要如公式(1)、(2)和(3)所示:

(1)

(2)

(3)

其中,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r-政府税收乘数;kg-政府支出乘数;β-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系数;由于β的值是在[0,1]之间,则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比政府转移支付和减少税收的乘数效应都要明显,即相同数量的政府投资能够更多的增加总产出,更有效的促就业,保民生。

综上所述,政府投资是构成财政政策的重要部分,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而对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等特性的基础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战略性产业进行的投资。通过对政府投资概念的辨析,可对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行政性、公用性、公有性、严格性以及乘数性等特点指导产业规划提供参考,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就业、推进产业转型和提高市场效率。

1.王世成,曲炜.政府投资项目概念辨析[J].中国审计,2007(24)

2.曹培红,邹香.谈政府投资项目的公众需求管理[J].商业时代,2010(12)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丁茂战,刘健.我国政府投资治理制度改革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李颖.优化投资主体结构的财政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

6.刘元春,阎衍,段亚林.稳增长控风险纠扭曲—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