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5:18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1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8.045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08-0068-01

通过对矿产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由永煤、鹤煤、焦煤等单位组建了河南煤化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之后,由于其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的情况大量出现,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对整个集团企业的监管,每个单位经营过程都存在不断流动着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业绩、生产经营进度等,这些信息在恰当的时候被恰当的管理人员充分使用,将数倍的生产价值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效益上。这种信息的传递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信息化运用的本质就是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时,通过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来节省信息的处理时间,并且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使企业满足自身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加工速度的需求,提高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效率。一般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不能适应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简化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实现建立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型组织结构。以便于信息沟通的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使企业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涉及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费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相关竞争信息等方面的成本降低。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企业降低产品设计、生产时限。库存管理信息化使企业控制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在引进信息技术时,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进行管理创新。进而建立更优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完备的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和准确。从而增强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的培养,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在推行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技术人员、业务人员都将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实现已有知识的更新和掌握新知识的应用。在促进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学习先进技术,使得整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组织行为的深入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直接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组织行为管理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建立协同工作的平台,围绕组织信息,组织行为管理与人的管理来展开。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游离于企业内部各个角落的组织与管理信息,包括大量存在于纸质文件、宣传栏、各类信息系统、乃至领导与员工意识中的管理思想、知识积累,得以集中的展现。实现了企业资本积累的信息化、集中化,企业知本资源既得到充分挖掘又便于提取与共享。同时,协同工作平台的建立,直接而快速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施效果立竿见影,使得企业领导者对工作事务和人员管理能够全局掌握,得心应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企业就像一艘没有帆的小船,无法远航。

主要参考文献

[1]游文丽,王彤.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2).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2

一、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1.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各个模式环节的现代技术的应用,它加速了企业信息之间的传递、加工和处理的速度与效率,令这些有效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可靠的利用。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依据,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让企业的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创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实现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原始的记录、输入、输出计算机系统之外,其余的流程工作如信息的计算、数据的分类、资料的存储等相关工作,都交由计算机系统本身来处理完成。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维护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既能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精准、明确,又能快速、有效、及时的提供管理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密切了企业各个部门间的工作连接,大大的加快了企业间业务办理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运转,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提高效率经营奠定有效的文化基础。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在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中,对数据的相关来源、存在格式等都提出一些较为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让企业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同时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统筹经营,为企业的商务链接创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用计算机的手段去实现企业的相关管理运行,因此信息化企业管理与非信息化的管理之间的差异就是,它们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大不相同。www.133229.com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是模拟、仿照现有的运营模式,而是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改进、变革,令企业生产的流程趋于透明化、规范化、公正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必须首先做好模式的改良、创新,做好管理模式、运行流程、组织结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改良、突破与创新。

中国的企业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再实现信息化管理,而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就开始着手信息化进程,特别是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内容。因此企业就会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基础,缺少数据规范标准的管理流程,甚或根本没有管理流程这个概念。这造成了很多企业单一的信息化建设、盲目的管理模式,为了信息化而去信息化管理,失去了观念思想、组织流程等全方位的考虑,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型问题,而是管理模式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互助推进

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的技术生产力,不管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企业结构中,现代的企业管理,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广度而又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进而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控制,优化企业流程的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与分流,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分散数据有效重新的整合与交互,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的最佳结合,与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再造、重组等是相辅相成、互相适宜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整体,不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进程,同时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如果不用一个先进、创新的管理思想去指引,那整个系统也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背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才能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也就是通过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系统,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工效率,进而带动创新型技术与研发型设计的完美融合。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在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探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观念、理念上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信息化的管理项目主要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忽视了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只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才能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准确性,降低抉择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结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公正,进一步整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使企业在一定信息技术条件下达到和谐发展。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加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球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已经逐步深入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例如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等,不仅如此,全球企业也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对其管理模式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革来谋求更大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毫无疑问,在当今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坚强后盾,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战略优势并不断放大和提高,从而达到增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2、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开支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营销环节大大减少,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用,BtoB,BtoC,CtoC等营销模式逐渐被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并越来越受到欢迎,借此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

3、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才也是企业当中的软件设施,软件设施的掌握是考核企业员工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能建立较低的成本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

4、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方面的创新,提高企业信息能力

企业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现代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信息优势,就需要大大提高自己管理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每家企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建立信息的安全防御系统,提高企业获得信息的效率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5、可以改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要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项软件设施,理念的改善能够实现企业的全面改革。企业现代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是需要建立在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充足了解的情况下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够及时地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大局、发展的动态需求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并找出问题的根本。然而一些企业领导的思想守旧,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只是将问题交给信息部门处理,而信息部门需要在解决问题之前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信息部门在技术上存在漏洞或者不合理现象,使得企业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

2、缺少管理信息化投资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已经注意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在资金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部分,并希望以此来促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大体的发展方向上来看,企业在资金方面确实加大来了投资力度,但是对于针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上的投资还是不够的。对国内三百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三百家企业在信息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零点三,而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技术和设备建设方面的投入占到总资产的百分之八到十,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缺少管理信息化的投资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又一大问题。

3、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基本得到普及,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信息技术人才逐渐走入到企业当中去,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国内的it厂商所能提供的都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比如终端、显示器等,而像交换机、路由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内的厂商明显显示出了不足,同时,我国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很少有既懂高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变长,成本变高,并且使后期的维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4、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企业的类型不同,管理信息的水平也不一样。我国的大型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还有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所以发展得快而稳健,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却不是这样,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相对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就低一些,这也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存在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企业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优化实施理念。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来优化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理念。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作用等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普及,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引入外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此方面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这些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如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等等。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水平。重视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4、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性地优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优化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信息化的决策管理机构来保证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操作性,确保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能够保障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等方式来确定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岗位职责。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可,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部就班地平稳推进,不断加强管理,引进新技术,就能不断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森.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J].企业技术开发,2013(6):7-8.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3.2.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企业管理的成就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4.2.2企业管理的困境(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樱樱.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22).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当前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使普遍的企业意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捕捉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不足,多种因素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阶层的决策中。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将其核心的业务及管理流程衍化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网络平台之上,以此取得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综合处理与自动化决策的便捷优势。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现代社会形势下被认作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其所具备的企业管理作用意义,在发展中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必须坚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作好统筹安排,使之成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当将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作为前提,将部门职能的调整优化作为基础,做好企业与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化战略协调发展,保证市场视野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基础及策划技术

2.1体系构的建基础:(1)系统工程和管理学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指的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组要素,而管理体系指的是建立管理目标和管理方针并达成这些目标的相关体系。管理体系理论方法指的是严格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运作模式,采用文件化的管理方式。要求体系建立目标和方针,强调对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并通过管理评审、运行以及策划等一系列活动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目前,管理体系理论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管理体系理论方法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的基础。(2)it治理是过程与关系有机结合的一种机制,主要被应用于对企业进行控制和指导,通过使过程的风险和信息技术保持平衡来充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2、体系的策划技术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策划技术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似,均包括了四个方面,即分析管理体系要素、识别管理体系过程、设定管理体系目标以及分析体系控制主体。按照功能进行划分,it组织的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基础支持层、系统运作层以及战略指导层[1]。基础支持层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资源和企业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系统运作层的主要职责是对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等进行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变化管理、能力中心、应用系统开发实施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相关职能;战略指导层的主要职责是规划企业的it策略,并对it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进行定义。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大相径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具备早期单一职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队伍较强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企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企业生产动作不兼容,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数量众多,价格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这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部分软件供应商在设软件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测试,使得这些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不兼容,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不仅不能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感染病毒或遭恶意攻击,就会出现企业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服务器崩溃、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要想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做好:(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团体在交流成功信息化管理案例、推介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评价。要扶持建立一批服务于流程改造、管理诊断、软件实施和项目监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社会化中介机构。还要制定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监理商、实施商的评价和认定的规范,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重视公共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建设等基础性工作。(2)企业自身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引进,更在于人才与管理、技术的相互结合,人才是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一定要足够重视和了解信息化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深层次促使企业管理改革的实现。企业能够投入到信息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绝对不能盲目的购进新技术、新产品,要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中小企业要遵循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并重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合理利用资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依据实际采取整体规划。(3)必须要依靠软件商提供的专业化软件外包服务。因为外包企业有专业的咨询人员和解决方案,可以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而对那些不适于应用复杂的及难度较大的企业,服务商要为其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方案和解决办法。同时,服务商要客观的实事求是地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共同合作,实现共赢。企业还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反复比较、关注软件供应商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评估软件供应商及其提供的软件,选择经济、适用、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兼容的信息管理软件。在职培训为重点原则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整合社会资源。

结束语:

跟随当前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强化信息化的专项管理和基础管理、综合企业实际情况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引进人才、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方法,才能使得企业脱离管理上的落后,实现真正的信息全面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建铭.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机电技术,

2012(2):102.

[2]黄锋,伍良启.小型医院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分析与研究[J].柳

州师专学报,2012(1):87.

[3]刘建铭.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机电技术,

2012(2):10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管理变革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融入国际经济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如何改变管理信息化落后的局面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难题。笔者通过论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管理变革策略。

1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1.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中,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组建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信息、现金、物流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润。

1.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企业成本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强强联合。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快地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改进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

2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依然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对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认知偏差。这些中小企业不会主动学习和接受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迫于信息化的趋势被动接受。此外,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清楚认知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仅仅看重的是技术的引进,而缺乏信息化实施的规划,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企业引进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搞“面子工程”,盲目跟风。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推广。

2.2缺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和应用技术人才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价格高昂,很多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此外,这些软件对于运行的环境要求又很苛刻,即使中小企业能够买得起软件,也缺乏支持软件运行的高质量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有限,引进软件之后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软件商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求员工既要熟悉公司业务又要有技术知识。这种管理兼it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极其缺乏的。

2.3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实施过程复杂繁琐现今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全国市场行业的总环境以及大型企业的需求研发出来的。而中小企业分部在各行各业,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他们运作形式又多种多样,已开发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无法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相吻合。中小企业希望能以低成本引进管理信息软件,并期望引入软件后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马上看到实施的成效。此外,运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联系网络运营商建立服务器等,这些流程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鉴于以上两种因素,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2.4忽视企业自身特点,过分追求系统功能多元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分销领域。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为追求向管理信息化快速过渡,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功能齐全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很多功能对于企业都派不上用场,造成了系统功能的闲置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3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推动的变革策略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资金短缺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但是鉴于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小企业决不能因为碰到了困难就停滞不前。根据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3.1改变企业落后的观念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定期召开管理层、部门员工的关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宣讲,促使全体员工对信息化有正确认识,引起员工们对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信息化是未来办公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推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更加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的信心和激情。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融入市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率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会赢得市场先机,占据有利地位。

3.2加快企业内部信息部门的组建信息化是未来市场经济的趋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管理信息化,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信息部门。企业应当善于发掘员工的潜能,定期组织培训,逐渐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企业的“黄埔军校”,组建自己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队伍。

3.3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信息化的成本,共享信息化资源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是中小企业的共性,为了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中小企业应该采取联合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策略。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次,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的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条供应链,通过整个供销系统供应商可以对产品的销售清空进行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原材料供应,而企业也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库存压力和仓储费用。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供应产品使销售企业也免除了产品积压的局面。这种供应链的形成促进了资金的灵活应用,实现了“三赢”的目的。

3.4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关系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要求中小企业具有集管理和信息技术特长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单一专业化培养。现今很多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懂得计算机技术,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却一窍不通,或者很多熟悉管理流程的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知识又是“文盲”。企业可以采取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将自身系统的研发或维护作为课题交由高校进行。与高校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4结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信息化管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视,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的观念,深入分析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企业还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管理变革,才能帮助企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爱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约束条件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4(06).

[2]帅青红.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

[3]郭宁宁.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0).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在商业环境中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高度自动化、it支撑营运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持久竞争力,就需要跟上最新技术,集成业务应用和实时信息响应。企业信息化管理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了业务流程自动化、数据跨组织共享,生产数据实时传递等。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有效运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必要保障。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诠释

会计信息化是指以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由管理者倡导并建立的凭借信息技术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业务规划提供实时、充足的信息,是企业顺应信息化浪潮和时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诠释:

一是会计信息化依托于会计、财务信息系统,它支持标准的商业活动,集成了庞大数据软件包。

二是会计信息系统覆盖了企业最大范围的组织活动和流程,并实时跟踪企业管理目标,通过会计信息核算和管理,考察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

三是会计信息化实质上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

二、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迈进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济环境的全面开放,使得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平台和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

对于中国企业本身而言,最主要的是需要提高基础管理,尤其是基础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正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适时产生的,它在基础管理的控制上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迅速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当今,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联系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枢纽,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奠基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管理应该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定位会计信息系统,使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一)先进的会计信息技术和企业差异化战略管理之间的双向互动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有特色,就要强调差异化的企业管理,以引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使企业资源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衡量成本、匹配效益,发挥其竞争优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要强调企业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企业赖以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基础。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通常有五个表现: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评估、决策支持和长期规划。

1.预算管理

在采用差异化战略管理的企业中,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事项。预算作为目标管理工具,上面连接企业战略,下面指导业务运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预算体系模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根据历年资金使用状况来制定本年度资金使用限额,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制定企业预算表,以引导资金流选择在增长性能好的部门中使用。一般可分为五大步骤:目标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绩效考核。要实现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真实效果,还需要借助六大工具,分别是:(1)预算管理制度;(2)预算管理流程手册;(3)指标分解模型;(4)工作计划报告书;(5)预算编制表格体系;(6)预算分析与反馈表格。然后在会计信息化的引导和控制下,可以保障资金流在企业各个部门有效使用。

2.成本核算管理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技术提供了集成流程、执行的方式、数据的完整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可用性已经改变了生产管理方式,而且使得生产成本计算可视化,成本结果前期可预测、中期可调整、后期可追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从算清产品成本、落实部门级责任考核,到评估订单盈利,到作业成本管理,最后达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全员、全面、全过程考核。帮助企业逐步细化成本责任单元的考核,提升成本管理的质量,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实现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化,最终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3.绩效评估

企业管理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利用成功的平衡计分卡、Kpi指标控制和360度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可完成上下级互动的绩效目标分解下达、绩效过程管理、绩效总结等工作,将企业对部门绩效和职员绩效的考核规则在信息系统中以组织或职员考核方案形式进行落实,实现对组织与员工的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各个部门实际效益与预算资金使用的对比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奖惩机制奠定基础,进而保证企业的战略能够落实和执行。

4.决策支持和长期规划

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管理的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中,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依据市场信号作出及时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企业管理是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它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正确的信息,使涉及到的会计系统支持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可以实现决策层垂直透视查询,增强管理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强化经营者管理责任,能够对资金、存货和下属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大大提高集团企业的管控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设计和公司的战略态势相匹配,一定程度上支持和辅助于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前比较常用的决策支持技术有oRaCLe的Bi和QlikView的Bi,使企业辅助决策具备战略高度。

(二)会计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信息系统整合事务处理、管理报告和决策支持,它们构成了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会计信息、业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充分地支持事务处理和经营管理决策与内部/外部用户报告。同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会计信息化好的企业提高了业务流程、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的所有职能领域。在不同的企业规模,它的体现方法各有不同。比如一个中小型企业,一般会计信息体现到如下领域: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绩效考核等,一些信息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经延伸到客户管理、信用管理和商业分析阶段。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生成灵活性,提高了信息的集成、财务报告的质量,使财务报告发出的时间“减量化”,并根据决定得到改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清楚地表明会计信息化已经在成功地履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集成应用、生产实时信息和决策的目的,特别是提供信息,这不仅影响会计实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刷新了会计理论。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虽然已经有大量企业致力于战略方法的研究,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为企业战略制定研究提供了另一个研究维度,将信息技术和战略制定相结合,这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为企业战略研究提供了更多重要的财务及非财务绩效研究证据,从而为企业管理制定有效的战略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当企业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时,传统的统计学技术并不能完全提供企业所需信息,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却能很好的反映出客户种类和企业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因此,将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尤其是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实用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应充分运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技术,同时还应该考虑满足当前及将来企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需求。

企业会计信息化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实现一种“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值”的管理目标。结合不同行业的管理特点和企业管理需求,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会计报,2009-06-12.

[2]提高效率是信息化最大的前提[n].中国会计报,2009-09-18.

[3]杨雪,李一硕.会计信息化――大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武器[n].中国会计报,2009-06-12.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9

abstract:thestate-ownedenterpriseshavetheiruniqueattributes,sothereconstructionoftheprocessinstate-ownedenterprisesisaprocessofprogressiveintegration,throughtheintegrationprogressivelyrealizethetransitionfromfunctionalmanagementtoroutingmanagement.Basedonthestudyofmanagementsystemofstate-ownedenterprises,thispaperexploresinformatization-based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triestointegratethe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andBpRtheorytoachievemutualcomplementarity.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流程再造(BpR)

Keywords:informatization;businessmanagement;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92-02

0引言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场管理革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教授,在《企业再造》中对“流程再造”定义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流程再造对许多传统组织架构下的流程提出了挑战,处理的流程不再局限于职能和分工的界限,而是以主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管理变革与流程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应该是流程驱动的管理,但是如果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就要进行变革,流程就必须要再造。流程再造的目的也是要通过对企业和产业流程的梳理、精简,来实施流程化管理。也只有在流程经过优化的企业里,实现流程导向,推行流程管理才可能成为现实。

1国有企业管理流程现状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职能型管理模式,其组织体系是金字塔型层级命令控制体系。职能管理的重要特点是重视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在职能管理模式中多数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虽然有很多制度和流程,但这些流程也仅限于部门内部或与上一层级之间互动,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一般要通过上一层级来安排、协调。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明确,一是工作程序和职责规范明确;二是垂直型权责结构,便于实现很好的工作控制;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业务流程较为分散,运行不规范,环节较多。部门职责较为模糊,不利于业务的整合,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部分时间,整体表现为效率低下。另外,随着企业业务与地域的拓展,管理层级增多、成本高、管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信息传递不顺畅。而在流程管理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是流程的一部分,他需要完成的工作是流程中的一个阶段,他是流程中上一环节的最终节点,同时又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节点,这样部门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流程及标准进行,企业管理将更趋于扁平化。

2国有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思考

由于国有企业无论在企业经营方式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其特殊性,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确切讲应该是利用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整合。而且很多有远见的国有企业已经在利用信息化为手段进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整合、重塑。比如有些零售批发类企业业务模式经历了坐销、客户经理访销、电话访销及网上订货等多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由推动式营销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拉动式的营销模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显著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有些企业更是开展了全面提升基础管理工作,力求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管理流程再造。有些企业建设的诸如办公协调系统、权力监管系统就是比较典型的利用信息化对原有流程进行整合、重塑,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并在多个部门间共享,信息的传递及过程处理更加高效、规范且不失真,不同部门对流程的控制与协调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组织架构的重组和流程的重新设计,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组织管理变革与流程创新的过程。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离不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成功实施流程再造的重要应用手段。首先,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实现共享,为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条件。第二,利用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企业信息传递问题,可以使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信息传递,避免了传统方式带来的信息失真、过滤问题。第三,通过网络技术,企业能同时对不同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与协调,及时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评价,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第四,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辅助功能。第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流程再造的范围应用于组织的任何一个业务部门。企业流程再造是发挥信息技术效用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只有从流程再造入手,分析和重新设计原有流程,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流程整合成单一流程,删除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尽量缩短流程的运行环节,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最后将优化的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系统,以固化的流程将企业内部业务资源集成,使其协调发挥功能,从而实现整体的工作绩效提升。流程再造和管理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提高,如果没有流程再造,那么管理信息化系统水平就不会高;反之,管理信息化程度高,又能促进流程的改造,提升流程运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根据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流程再造理论,流程再造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部分,一是营造环境。在这一阶段要树立流程再造愿景并制订计划,开展相关培训,并对核心流程有最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建立项目团队,并就愿景、目标、再造的必要性和再造计划达成共识。二是流程诊断。重新审视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改造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审视,找出没有效率且不合理的流程,逐一规范与调整。三是设计新流程。在流程设计时,注重整体流程优化,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在设计全新流程时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四是实施新流程。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和完善,需要经过一定阶段的检验。在这一阶段,工作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困惑,需要企业领导层、项目组合部门及员工之间进行沟通来消除矛盾。五是流程评估与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可以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需要结合新的业务流程的应用和使用者的建议逐步完善。

在流程再造过程中,要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过程有效融合。用信息化支撑流程的精细化,用信息化提升流程的高效化,用信息化提高流程的规范化。在信息化与流程融合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将流程中的节点、标准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使流程执行过程严格高效、规范有序。同时也需要信息化具有更强大的流程管理能力,做到流程的可监控、可优化、可配置和可评价。二是如何通过信息化使不同流程间更好相互衔接。在信息化过程中发现流程冲突,挖掘流程瓶颈,推进各流程之间的融合,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三是要在流程完全重塑后再与信息化融合。在没有对原有流程弊端进行改造之前,就简单地运用信息系统去描述企业原来的做法,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流程来,反而会使流程中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化在流程中,那将是低效的、失败的管理信息化过程。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流程再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巨大。同时,流程再造必须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再造转换管理模式,使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发挥管理效益。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流程再造虽然不会像其它企业对原有管理流程具有颠覆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管理进行逐步变革和整合,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Joepeppard.philipRowLand.BUSineSSpR0CeSSRe―enGineeR―in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michaelHammer.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amanifestoforBusinessRevolution.

[3]徐瑾,魏锋.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流程再造.广东科技,2008.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问题;现状;设计与实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16.046

[中图分类号]tp393.1;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6-0079-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组建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组建水平不足也只是刚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企业的信息化造成阻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经济的发展,为此,企业信息化平台需要不断创新设计,不仅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还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让更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集团内部办公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1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工作管理方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最大化地把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有效地处理,有效地辅助经营决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资源合理利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主要包括:①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取代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面向客户集成化管理,使企业物资、资金、信息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管,提高企业效益。②在先进管理模式下,利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其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把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企业信息化平台让资源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

2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还是为了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发展还处于阶段性的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市场角度,可以看出,软件市场比较混乱,价格高,对其操作的企业环境要求也高,给一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不到位,很多软件商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服务,而企业正是缺乏这类指导者,造成系统推广受到限制。从企业角度,目前其系统的设计大多针对于大中型企业,开发企业信息平台费用高昂更是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落后,对于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改革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从政府角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政策没有统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没有协调完善的调控主导。

3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3.1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克服以上不足问题,让企业快速地构建应用管理系统,其架构主要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较为需求的各个应用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操作灵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管理期间运营成本,通常由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层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体系。

3.2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模式

系统由应用开发工具,应用运行平台和应用系统模板组成,其中,应用开发工具是针对于二次开发人员或者业务管理员所需,对企业开发其所需系统;应用运行平台,是管理数据和处理业务的平台;应用系统模板,一般采用CRm、BpR、mRp应用系统对企业提供适时修改需求。

3.3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方案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以应用运行平台为基础,其主要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工作流、系统管理,一般涉及的系统为CRm、SCm、mRp,采用windows应用程序才实现模式的系统的应用运行,加入互联网应用程序,通常大部分数据管理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部分无法采用互联网实现。建立数据库表,数据库字段,数据库字段封装,数据库实现要采用应用开发工具,可以有效地提炼出输入方式,让管理功能涉及对定义用户和角色,定制主界面,定制菜单,定制数据管理页面。应用系统模板是以应用开发工具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系统,通过CRm、SCm、mRp、mRpⅡ、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软件满足客户需求。

3.4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

为客户预定好的系统模板不用任何修改便可直接应用,主要是CRm、SCm、mRp、mRpⅡ等系统应用实现客户所需;同时也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情况,量身定做一个目标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应用开发工具做出修改,增加、删除或修改其某些部分;如果应用系统模板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还可以使用应用开发工具,全面设计定制模块,形成最终的目标系统。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前景的分析,结合企业信息化平台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信息化通用平台构架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一套信息管理平台,其功能更为全面,同时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步伐,适时调整,降低企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成本,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廉价、高效、安全、经济,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华琴.继续推进无线局信息化建设[J].广播电视信息,2010(1).

[2]广南.解密天派全新车载数字信息化平台C9[J].音响改装技术,2010(3).

[3]何海明.大连港散粮码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