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8:14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字:大数据;企业信息化

1、大数据概要

1.1大数据的定义

在百度百科上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

1.2大数据的特征

1、容量(Volume):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的信息;

2、种类(Variety):数据类型的多样性;

3、速度(Velocity):指获得数据的速度;

4、可变性(Variability):妨碍了处理和有效地管理数据的过程。

5、真实性(Veracity):数据的质量

6、复杂性(Complexity):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渠道

7、价值(value):合理运用大数据,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

2、大数据时代下白山供电公司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现状

1、资源整合。[2]目前,白山供电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人员不断扩增,设备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完善,这就导致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数据需要整合处理。自2002年电力行业改组以来,公司一直在致力于资源整合,让各个部门之间交互相连,建立统一的一体化平台,成为了公司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2、整体推进。[2]随着企业重组后,各县公司公司信息化发展水平出现了明显差异,为了实现企业的同一性,使各子公司之间交流顺畅,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公司将整体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了企业这一阶段发展的另一主要任务。典型的如,近期对eRp系统的集中部署,推出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平台,企业绩效管理平台,生产班组管理平台,物资管理平台,电力营销系统等。

3、深度融合。[2]目前白山供电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与员工的的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从根本对业务流程进行管控和规划,并向着更便利,更规范,更细致的方向发展。

2.2存在的问题

1、公司内部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电网公司整体已经走在了前列,在全国企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实施,实现了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化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的集中化、集约化、精细化管,但在很多方面发展仍存在问题。大量的信息冗余和信息化应用效率不高,使得公司在数据转化为信息的道路上很难取得进步。

2、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速度慢。在公司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或标准,在落实于实处时需要很多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配合,而适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却进展很慢,阻碍了行业内的信息交流。

3、公司在利用信息化来增强市场应对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在国外,很多企业灵活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但在我国,这方面能力整体欠缺。公司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通过数据来增强对财务、营销以及库存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3、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

3.1前提——加强企业数据安全

公司推进大数据+,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大数据环境下,所有的信息都是互联的,那就注定它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进行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

3.2基础——搭建大数据平台

由于大数据+属于高新技术,目前我公司内的信息平台还不足以支撑大数据+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不仅要升级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速度和数据存储容量,还要增强平台核心算法。目前,“云大物移”是整个信息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公司对于信息处理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将最新的“云大物移”技术结合到我们的信息处理平台中,从多方面提升企业信息平台的交互性,安全性,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业务效率。

3.3动力——推进企业信息应用

实际上,大数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数据整理完成,而是通过整合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进行预估。目前,我们企业知识停留在了数据整合的阶段,要想让企业信息化过程生生不息,我们就需要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下苦工,努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而在发展数据应用之前,我们目前最先该解决的问题就是系统模型的浓缩优化和海量数据的规范化。

3.4保障——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

企业推进和发展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和客户的极力配合,而在这项技术的开始,往往员工和客户都认识不到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对员工和客户进行普及,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例如举办内部座谈会,贴近实际的普及大数据+的知识;在公司网页上开辟企业信息化建设专栏,加强与员工和客户的交流等,进一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4、应对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措施

1、加强各专业及与辅助行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2、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大数据+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3、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监控,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结:

目前,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它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公司要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占据先机,取得绝对的主导权,我们就要积极的引进和发展这项技术,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在现今日趋国际化的市场发展中,为了紧跟国际发展的脚步,赶超其他企业,我们就要都在大数据技术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期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尽快建立一套更加优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创建一个更加有机的支点。

参考文献: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abstract:theauthorhasbeenengagedinstatisticalworkformanyyearsinenterprise.withthequickeningpaceof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statisticalmethodshavebeenconstantlyimproved,workefficiencyhasbeenenhancedunceasingly,andwearemoreandmoreawareofthevitalsignificanceof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toimprovethefunctionofstatisticswork.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信息职能;工作平台;模式

Keywords:statisticalinformation;informationfunction;workingplatform;mode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16-02

作者简介:王金哲(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统计师。

0引言

第64届联合国大会90次会议作出决议,2010年10月20日为“世界统计日”。为此,国家统计局决定,将9月20日定为“中国统计开放日”,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间,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统计”为主题,在全系统开展庆祝活动。

1统计工作信息职能

统计是公共产品,统计工作的价值在于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作用的发挥。“数据”的来源,“公共”的属性,“功能”的发挥都决定了统计公开透明的特征。信息越公开,程序越透明,数据的知情面越广,信任度越高,支持率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信息职能是统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也是管理企业所必需的基本信息。只有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才有利于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

统计信息化不能停留在用电脑打文件、做报表、收发e-mail、挂个网页的层次。而是要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实现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

2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互联技术日趋成熟,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过程明显复杂化,采集范围不断扩展。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联网直报,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夯实统计基础。

统计信息化就是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注于自己的职能业务,通过统计工作网络化进程,把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业务资源、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对象(客户)等统计资源,建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从企业统计信息来源看,主要是由统计人员,按时间、地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定期报表和不定期的专项报表的填报工作。因报送方式各种各样,数据的格式也各不相同,增加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难度,制约了信息化发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信息处理技术,努力构建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人才,真正使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统计信息化建设者的推进者。

3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3.1提高领导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根本。

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政府和行业统计主管部门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明确统一思想,将统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为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高度上来,做到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从根本上保证高标准做好统计工作。

3.2配备硬件设备,搭设工作平台,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物质基础所谓“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速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建设步伐,方能提高统计信息化版块的进程。改革中硬件是基础。高度重视硬件设备的配备和升级换代工作,拥有稳定、先进、高效的硬件设备和畅通的信息通道,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规模、带宽、技术标准、安全管理与实际需要和办公自动化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广域网的建设是由各地自行组织,技术规程不统一,联网方式多样化。统计信息化初期,没有给统计人员减少工作量,同一指标重复报送多次,要么实行双轨并行报送方式,要么向不同职能部门局域网报送,增加了统计人员工作量。所以提高统计职能,加强统计信息深入分析,加快网络化建设还须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模式。

3.3完善的硬件设施需要配套的应用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统计信息化建设要考虑的是大量数据如何组织、以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等,这都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和重点。由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软件的推广和更新较慢,因此,懂得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统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3.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由于统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统计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减少统计人员频繁变动,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可通过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选派统计人员参加有关信息服务的专门化培训,对信息化涉及的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培训等途径提高统计队伍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

4结束语

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同时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将对促进中国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由发展初期的计算工具逐步变成了统计工作平台,一场状观雄伟的统计大戏在信息化建设这个舞台上登台上演。难以想象现在统计工作离开计算机、网络、统计信息化这个平台。统计信息化将改变统计工作模式,现代统计工作就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平台上进行的。统计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要不断强化源头数据质量,对数据实事求是,严格较真的精神,对工作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来抓好新时期统计工作。让统计职能充分发挥,跟上时代步伐,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为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为原则,依托温县中小企业网站等平台和温县网通公司在通信领域的网络、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搭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一)加快县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20*年7月底前,完成温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实现温县中小企业网与中国中小企业网、省中小企业网、市中小企业网对接,积极宣传温县工业企业和产品,企业供求等生产经营信息。

(二)加快经济部门网络平台建设。到2009年7月底,完成发展改革、统计、商务、工商、质监、劳动、财税、环保、安监、城建、土地等主要经济部门和重点金融机构网站建设,实现网络互通。

(三)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监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接入温县中小企业网。其中,到20*年底,完成30家骨干企业和五个重点行业监测企业网站建设;到2009年底,完成70%的规模以上企业网站建设;到20*年底,完成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主要行业协会网站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采取新闻报导、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宣传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信息化成功企业的成果,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营造声势,形成氛围,提高认识,增强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也要成立组织,明确主管领导和专职信息员,按照建设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企业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掀起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档案作为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推到了浪潮的前沿。随着企业oa(办公自动化)、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子模块,其管理现代化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向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理论提出了挑战,档案的信息服务作用日益突出。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依靠科学的思想和组织管理方法,凭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企业的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发掘、整合,使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www.133229.com

2.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面对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减轻档案人员重复进行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企业档案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有效证据,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关系企业经济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完整的档案是反映企业发展、技术、成果、经营、资源及历史概貌的重要资料。利用档案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些则没有,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同时,企业的减员增效也波及到企业的档案部门,相当数量的企业档案部门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企业档案部门的生存受到威胁,信息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发展中也很不平衡。

2.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薄弱,技术、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基础条件薄弱,信息化程度低。许多企业面临转型,认为档案信息化作用不大,不愿增加额外投资。总体上看,缺乏应有的设备和技术支撑,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数字化信息资源少,企业档案网站建设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可行性研究开展不够

3.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文档一体化管理是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使生产活动、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衔接,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档案信息的无缝交接和有效管理。由于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低和管理机制上的障碍,档案工作很难在系统上实现与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之间联络,未能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的有效衔接,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

四、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保障。目前,有些标准还不明确,有的还没有标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尽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

2.重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3.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关键因素。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对档案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

4.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引导档案人员适应信息化要求。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技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5.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档案部门可借鉴网络建设已有的成果和经验,与办公自动化、政府网、互联网等系统相连,建立基于企业网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文件接收应用系统,构筑企业信息网络报送及应用平台,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保管与利用,做好电子文件的积累、归档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生龙:如何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j].北京档案,2003,(10):32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环境问题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84-02

经过长时期深入探索和改革,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成就,不管是在汽车、食品、医药、建材等领域内,信息化应用模式都趋近于理性状态,同时更获得较为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快速降低库存数量、提升生产周期、扩大销售路径、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不过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仍旧遗留建设规模、层次和质量不高,发展态势不够均衡等隐患,所以针对该类建设手段进行全新思索,显得尤为必要。

1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遗留的弊端迹象研究

1.1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主管对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不够丰厚等问题,使得该类建设事务长期遗留滞后危机,和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诉求产生严重冲突。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性有待提升。具体就是起点设置较低、建设方案实施期限过长、内部软件升级速率很慢、系统间集成兼容难度过大,如若长期放置不管,便会产生新的信息孤岛,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机,令其信息化升级换代进程全面受限。

最后,专业信息化管制人才严重缺乏。实际上,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匮乏危机,特别是在同步掌握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规则的人才供应上,存在较大缺口,使得企业当下管制体制和运营模式,和企业信息化改建实际需求产生激烈碰撞,最终当然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1.2环境方面

第一,国家支持政策十分落后,无法投入充足的引导性资金。该类结果可以说和国家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支持性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包括技术、资金、通信设施、技能和综合素质兼备型人才供应等结构单元上,都不能提供合理的鼓励性政策手段。

第二,既有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存在深刻漏洞。包括相关法律标准不尽完善、信用资格认证体系紊乱、行业编码技术规范滞后等问题,经过长期交织化影响过后,使得企业无法针对内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工作提供妥善的监管标准,致使企业和外界信息共享效率持续下降。再就是信息市场内部隐藏着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正常性遭受愈加深刻的质疑挑战。

2日后强化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改革建设质量的措施内容解析

为了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改革进程,令企业能够快速步入创新型工业化路径之中,就必须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逐层调试传统产业格局,使得企业今后经营和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顺势改善企业在市场核心中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质。至于细化的改革措施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集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大行业突破效力

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因此日后在该类工程中要大力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令相关主管工作积极性倍增,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信息化知识,为后续先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梳理和模式覆盖,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过各类行业信息建设诉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政府开展分类指导,并从中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示范工程,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之中(汽车、医药等行业)处理好数字化设计、生产、装备、管理技术普及应用事务,使得企业既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得以发挥完全,力求在信息化改革建设中寻求释放企业发展实力,突破潜力。

2.2全方位创设妥善的环境,确保政府支持服务的人性化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还不是十分稳固,企业成熟度也在持续改进之中,面对该类状况,相关政府要不断强化有关法律、制度建设力度,至此令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工作得到系统化控制,进一步为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提供良好的适应环境。

第一,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注重标准、规范、系统和程序化特征,唯有如此,由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足够优秀。因此,政府需要结合各类企业实际要求,尽快构筑起健全、权威、规范化的信息技术管理标准体系,督促有关机构公布最新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标、信息资源类型划分标准、信息资源可持续化开发利用管理细则、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等。

第二,修缮既有企业信息化人才团队培养供应机制。之所以存在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不足问题,主要就是相关领导对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有限造成的,表现为不能明确信息化技术核心功用、无法熟练可靠地进行信息化改革建设。因此,必须在社会内部不断加强关于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另外,一些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遗留全面短缺隐患,和企业实际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无疑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景的主导因素,针对这部分人才进行长期培训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在此类背景影响下,希望有关企业主管能够尽快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化合作协议,同时选取不同类型机构作为试点,在其中布置拓展实效性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主体信息知识、技能培训项目。再就是针对不同层级信息主管单位进行最新信息化操作应用理念普及,使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尽快被列入企业日常工作日程和考核体系之中。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今后在市场内部竞争和发展前景,因此相关企业主管人员必须保证能够给予该类事务更深的关注,同时主动和相关专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化合作关系,保证定期吸纳合理数量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获得政府各项支持条件,顺势加大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建设文化的推广覆盖力度。相信长此以往,必将令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迎来全新发展曙光。

参考文献

[1]郝清士.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20(2):178-189.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变革;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要想加快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变革步伐,从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重点探讨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相关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融合发展观念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变革之间的关系。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而不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代替传统管理模式,这违背了信息化的本意。其次,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不知道信息化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导致很多企业没有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中去。少数企业管理层注重眼前利益,过分追求经济利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和成效。

2.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首先,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基础不牢、环境不优等问题。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思路、正确的方向,也没有构建良好的建设环境,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发展缓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规范的信息管理、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高素质的人才,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成效。

3.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端人才支撑,而这些都依赖于充足的资金支持,且后续设备的维修和升级也需要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资金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4.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与企业的大量业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关系。但是,要想加快企业管理变革,真正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就必须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分配各项权力与利益、重组内部流程,所以,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独立的工程,只注重投入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并没有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和各项制度,使得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5.缺乏高素质人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初级发展阶段,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由于缺少必要的业务实践,使得信息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懂专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很多企业虽然引进了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但没有对人才进行持续、有效培训,甚至存在信息化人才身兼数职的现象,在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过程中,人才并没有发挥作用。

6.缺乏总体规划和完善的落实方法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系统的过程,做好总体规划尤为重要。相关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且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没有事先进行总体规划,引发信息孤岛问题,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成效。其次,在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盲目求大、求全,盲目追求最先进、最新、最大,忽视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严重降低融合发展成效。

二、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

1.明确管理思路,创新组织机构首先,我国大部分企业组织机构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等级组织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如此导致组织内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基层落实不到位,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限制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大部分企业现有的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时效性不足,企业响应市场行为存在滞后性,进而严重降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基于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消除沟通壁垒,确保各部门、员工之间能够实时沟通,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优化流程,提高运转质量与水平一方面,新形势下,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流程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是企业产生经营与管理效益的核心所在,更是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表现。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将传统发展过程中没有增值作用的流程进行消除,整合目的相同的流程、简化繁琐的流程,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运转质量与水平,实现管理变革,创造管理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高品质、集约式管理方式。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生产流程,加快管理变革步伐,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始终以客户为核心,实现集约式、精益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成功转型为现代生产管理模式。

3.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就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实施分级分层执行方法,求真务实,以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各个击破、重点突破,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效益。首先,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战略、资金、成本、营销与质量管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防止出现各种决策问题,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其次,在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环保等诸多事项管理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管理创新、研发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与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综合素质。

4.坚持突出企业的管理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复杂、专业而又系统的过程,其中涵盖了企业内外诸多因素。因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企业应与那些系统集成商、资质高、经验丰富的管理咨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及时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业务水平不够、经验缺乏等问题。然而,企业要坚持立足自身发展情况,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放在第一位,实时把握信息化的主动权,切忌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被it厂商等掌控而缺乏主见、盲目跟风,也不能消极面对,放任自流。必须掌握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明确分工合作,进而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变革质量与水平。

5.通过企业信息化加快管理变革步伐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陈旧,缺乏管理创新能力。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快管理创新步伐,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而深化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成效,进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最终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全面发展。

6.实现全员参与新形势下,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必须实现全员参与,首先要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进而提高决策、组织实施和宣传工作质量与水平。其次,企业信息化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变革的表现,因此,企业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与时俱进优化内部分工体系,缩减管理层次,明确分工,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身上。还要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采用“扁平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创新化建设,然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是将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忽视了业务流程的再造及重组方面的管理创新。因此,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传输,最大程度的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传递速度,确保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能够及时保存并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信息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及时为企业保存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区域网,可使各个部门之间快速建立衔接,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快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

2.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将企业的原始信息数据存入到计算机中,一系列相关操作流程都由计算机智能化完成,一方面减少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漏洞,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加强社会化信息的流动。

4.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资源数据的结构及出处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与人工操作相比,信息化模式更能够降低错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中,会频繁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信息管理环节中,不易发现这些问题,即便察觉到也不能立即进行处理和解决。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之能够及时的解决和应对各种问题。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对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创新和改造,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革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还能巩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各部分、各环节的管理革新。最后,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电子商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操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和运输管理体系,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和改造,完成企业创新管理目标。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建设的有效方法

1.加强企业各层级部门人员的参与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管理水平的创新,首先必须保证各层级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发挥着领先作用,领导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宣传、计划及布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同时,企业管理层面的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分工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因此,必须得到领导的决策和认可、管理层级的积极拉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2.切实处理企业相关的现实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及时处理企业现实问题,进而突出实际效果。首先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分阶段进行,针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其次,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营销战略、产品质量、采购环节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必须重点关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这些环节中,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拓展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着重强调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技术、产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几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

3.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当今,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管理基础不稳固,经营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上,经营方向不明确,管理方式单一化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以企业的管理创新为发展根本

企业的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另一种角度的高度专业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在选择咨询公司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资质水平和业务经验,确保能够处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及流动不合理、人员能力得不到发挥等问题。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避免出现以厂商为主导的盲目跟风现象,也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厂商,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分工与合作项目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相对复杂而繁琐的系统项目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各环节的积极配合,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采用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此,将二者有效的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 现状 发展策略

一、引言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将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对广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将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为此,广西将按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目标,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三大重点领域,重点抓好沿海港口区的建设工程、沿海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工程、沿海铁路通道建设工程、机场扩能改造工程、现代产业基地建设_t程、现代能源基地的建设工程、信息建设工程、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工程、沿海工业园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等十个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设。从完善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是十大重大工程之一。因此,北部湾经济区的信息化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大建设和大发展时期。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大建设的环境下,开展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课题研究,对于推动该经济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目前会计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各地市之间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刘红霞(2006)的调查研究显示,就“企业是否使用财务软件”调查项目而言,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5.73%;而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8.76%。广西作为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之一,如果按照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中的广西信息化水平指数值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42个百分点的水平,那么广西会计信息化的平均普及率大约为33,65%。如果基于北部湾经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全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69%的水平,按照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方向变动的关系,那么,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普及率约为39.27%。因此,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普及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数,水平比较低。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渠道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部分企业因受资金渠道的制约而减少或者压缩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从而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如果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则将有利于企业筹集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调查数据表明,广西信息化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中低端信息专业人才占绝大比重。近年来,具有培训资格的社会服务机构和部分高校在会计电算化的初级层次水平上,培训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员岗位的要求。但是,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的会计人员不多,尚不能满足系统维护员岗位的需要。在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eRp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大量eRp系统的应用专家熟练的利用eRp系统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广西目前具有"eRp应用专家”的人才很紧缺,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其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广西在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推进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少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广西信息化的发展。

(四)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

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早期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闭门造车”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使得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缺乏本土化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此外,由于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从而导致尚未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大建设、大发展的经验交流的外部环境氛围,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定位

(一)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广西将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发展的机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构建包括商务投资、金融、港口航运、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旅游、劳动力、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和专业性信息在内的中国一东盟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为此,政府必将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促进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加快“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步伐。而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来说,从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的角度看,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因此,政府应配套相关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树立会计信息化样板建设示范单位,大力开展和广泛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从高层领导者到普通员工均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和政府积极配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创新建设思路,破解建设难题,使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具有推动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从而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速度赶超东部发达地区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信息的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创新机制体制,制定配套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彻底改变信息基础规模小、层次低,信息网络分散,应用水平低,以及缺乏统一的平台和强有力的信息枢纽等的现状,具有一大批复合型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驶入快车道。企业会计信息化普及率高,各地市之间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差距不大,发展平衡,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基本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力争超过东部发达地区。

(三)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企业通过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化,借助eRp平台,可以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世界著名的eRp供应商Sap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Sap被称为世界500强企业背后的管理大师,它为世界500强创造巨额财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首先,从企业eRp软件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解决了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创造了企业价值,这是因为:一是实现购销存业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管理,有效整合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二是通过实现生产经营成本的自动计算等方法,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三是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信用控制机制、付款控制机制、库存资金占用控制等方式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运营风险;四是提供企业的分析决策信息,为企业决策服务。其次,从企业eRp软件应用效果实例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利器。如沃尔玛通过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时间优势。赢得了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巨大的企业价值,成为全球500强之首。沃尔玛拥有“先进计算机系统支持的物流体系”:高效率的配送中心;迅速的运输系统;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1985年至1987年间,沃尔玛安装了卫星通信系统,通过该系统全球4000家沃尔玛分店可在l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通过自己的终端与总部进行实时联系。1990年沃尔玛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向供应商提供商业文件、发出采购指令,获取收据和装运清单等。通过网络,97%以上的商品由物流配送系统从供应商直接送到商场货架。实施会计信息化,沃尔玛能够对企业的现货和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管理,提高销售额,加快商品周转速度,减少存货损失。因此,北部湾经济区企业通过建设和发展会计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四、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导。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认识信息化环境。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将更加不断升级和完善,其应用前景更广阔。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及时调整策略,加快会计信息化发展。二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观点。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者组织、规模等的扩大。纵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会计信息化事业就能够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三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和促进员工素质全面的提升,协调好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等关系,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四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由于会计信息化工作涉及企业的各层业务和各个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必须全面开发和启用所涉及到的各层关系和各级部门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由于会计信息化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均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协调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企业会计信息化目标的确定、建设规划、模型的选择等要有利于长远的、持续的发展,不能盲目选型,否则,将造成会计信息化建设失败而又推倒重来的情况,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五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兼顾。会计信息化工作涉及企业的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存货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管理,涉及到采购、仓库、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六是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积累的经验不足,建设会计信息化面临着安全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电子数据的合法性问题、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为此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以推动会计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面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

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将极大地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涉及的内容广而大,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深刻认识到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创造企业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如果企业建立会计信息化得不到政府和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那么很难改变员工的思想认识,很难协调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二是在国家法规政策范围内,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强制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计划、法规以及与之对应的奖惩政策,逐步建立适合于北部湾经济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形成激励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机制与环境。三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培训,要严格考核,杜绝培训流于形式,保证培训取得实效,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四是政府与财务软件公司联手推进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实行财务软件价格优惠政策,加强与规范财务软件的技术服务。

(三)着力改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融资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财务软件推行主要障碍因素中,“资金不足”因素为第一大障碍因素。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筹资渠道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融资渠道的单一化,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得经济实力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的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更多地偏向于压缩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又无法从其他渠道筹措,导致了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要大力改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融资环境,出台相关的融资政策,采用政府贴息等方式,形成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融资环境,以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四)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针对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状,除了继续开展会计信息化初级层次水平培训班以外,重点是将培训转移到会计信息化的中级和高级层次水平上。同时,政府部门应主动与实力强大的财务软件公司联合,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通过校企联合的等方式,与高校共建"eRp实验中心”,实施"eRp人才_t程”战略,大力推

广“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大力举办“eRp应用专家认证”的学习培训,积极开展eRp才培训教育活动,为企业输送一大批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逐步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

(五)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信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外,还要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尽快出台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创新北部湾经济区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充分重视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一种重才、选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创造出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人才创业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环境;二是针对广西大中专院校每年所培养的大中专生,多数流向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以项目留人、以发展机会留人等方式,给人才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积极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三是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引进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六)树立会计信息化的龙头示范企业

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单位之间缺乏经验交流的“闭门造车”情况,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是企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和经验借鉴的过程。针对当前北部湾经济区缺乏具有推动和带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龙头和示范企业的现状,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帮”、“扶”等方式,树立起会汁信息化的龙头示范企业,使得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拥有本土化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大建设、大发展的经验交流的外部环境氛围,进而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定位为引领广西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形成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此,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会计信息化普及力度,改善信息化融资环境,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信息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和示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简介:

黄锡远(1966-),男,广西武鸣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

[2]韩康:《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刘红霞、孙宝文:《中国财务软件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9

一、指导思想

围绕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生长,以十七大演讲精神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面向需求、深化应用、广泛覆盖的原则,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低成本、低门槛、高质量的整合型信息化服务为突破口,优选幼稚的软件产品和优质供应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逐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发展新飞跃。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向企业外部拓展、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促进全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全区企业信息化总体上达到如下水平:

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破亿元。1.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全区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80%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50%;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率达50%

基本建立起政府积极倡议,3.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有较大改善。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企业广泛参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工作指导和工作实践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为实现上述目标。

企业为主,一是坚持政府倡议。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利用现有信息化人才、技术和装备优势,推动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要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大型it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在技术、资金、服务上的优势,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

因地制宜,二是坚持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企业信息化要从企业实际动身,适应需求,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信息化基础建设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从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重点突破,走投资少,见效快的路子。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三是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生长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升级。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决定,以十七大演讲精神为指引。结合区委、区政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以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国家信息中心等相关部委大力支持的财源道工程为契机,全区企业实施上网工程、零投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工程、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工程。

(一)推动企业上网工程。参照政府网络的租用规范,由中国网通提供优质、低价的上网服务。协助企业制作宣传网页(网站)建立电子信箱,提供日常技术维护等,实现基本上网功能。通过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每年至少推动300家企业上网,并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及企业邮箱。

(二)开展“财源道中国企业发展与促进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赠送活动”实施零投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由区工商分局和经委优选一批在区工商分局注册且注册额在50万以上企业。向财源道中国企业发展与促进工程办公室推荐,审核通过后成为会员企业,会员企业将参与财源道软件赠送大会,依照一定比例获得硬件设备一套;全球著名it厂商专业认证和获赠8套软件应用技术培训证书;获得价值6万元的财源道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套装一套。获赠企业由财源道工程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区信息办组织培训工作,GtCiBmnoVeLL提供师资、培训课程等培训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激进性工业制造企业,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为重点,提高激进产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阀门研发中心,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检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升级。对企业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计划、计算机集成系统等先进方式,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和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推进银企合作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电子商务,引导外向型、商贸型企业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时提高内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销售、网络推销、网上谈判、网上拍卖和租赁,积极开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网上检索、导购、促销活动,树立新型营销理念。

(五)企业信息服务纳入政府行政服务体系。由区信息办联合财源道公司共同组建区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还提供包括政策咨询与政府公关、融资投资、产品推销、通讯办公、法律事务、商务事务、企业家私人事务等在内的多种优质高效、低价的增值服务;区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还可依托针对不同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等产品,提高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六)政府主导。大力扶植信息产业发展。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信息办专业人才队伍优势,以及近几年项目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开发成果,组建本区信息产业平台,维护创新效果和专利,争取上级信息产业扶持资金,免费提供本区使用。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试点牌子,利用现有资源,依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把自主研发的效果作为模版向外省市推广,将赢利资金投入到本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上来,减少财政支出,回馈人民,带动本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保证措施

(一)建立“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信息化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区信息办,主要负责研究提出推进全区企业信息化工作方针政策,负责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

(二)实施“区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专项推进活动。一是编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二是实施全区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推进活动,协助企业实施信息化升级,从中选择培育2-3家信息化示范企业。三是开展“财源道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赠送活动”为首批3000家企业提供免费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及一年期的免费技术服务,并为到期后继续使用的企业提供优惠服务。四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联盟建设,依托阀门研发中心,建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联盟,实施制造业企业正版软件租赁活动,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保姆式”服务。五是实施企业上网推进活动,每年推动至少300家企业上网。六是建立区信息化协会,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为我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三)强化企业信息化人员培训。由政府拨付专项培训资金,针对其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分阶段、分层次的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供企业信息化的免费咨询和产品优惠服务。

(四)完善区中小企业平台建设。构建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依托区中小企业平台和财源道客服中心,为企业提供自助建站、电子商务、资信评估、信息采集等服务,逐步延伸一产、二产、三产及服务业,搭建全区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二是依托财源道外地客服中心和区信息化协会,建立区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搭建全区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为企业信息化量身定制,提供行政服务大厅的一站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和24小时电话人工咨询服务。三是依托区信息化协会,吸引it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等社会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师资队伍和网络服务队伍。

(五)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增设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财政预算,参照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5000万的额度,区本级每年布置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贷款贴息和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探讨利用大型it企业和吸引社会资金设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

(六)加强对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有力保证,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建设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动力度。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应适当调整担保范围,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贷款担保支持。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提高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身体力行,切实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加大社会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推动、it企业拉动、金融机构联动、企业行动的企业信息化推进之势。

五、工作进度

年6月底前成立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基本确定获赠企业和获赠日期。协调区网通公司对获赠企业开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年7月底前完成2000家获赠企业的资格审核工作。与财源道办公室联系。

年8月底前完成“财源道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赠送活动”

年10月底前完成首批获赠企业上网工程和财源道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布置工作。

年11月底前完成首批获赠企业培训工作。

六、职责分工

区信息办:负责区域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企业信息化推进方案编制、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负责企业信息化推进项目的审批工作;负责企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工作;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企业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负责区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的筹建、管理等日常工作;负责区信息化协会的筹建、管理等日常工作;负责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培训工作。

区经委、商务局、工商分局:负责组织、优选、协调区内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信息化推进和电子商务推进等活动;参与区域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工业相关内容编制工作。

区科技局:负责协助应用推广和科技项目申报。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0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港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港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港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个,公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港区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港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嘉兴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争取到====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

力争到====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

=、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港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港区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嘉兴应充分发挥公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为特色的嘉兴市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内物流枢纽。

=、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水运、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五、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必须把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智能运输管理系统(its)建设,加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加快构建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六、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

=、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及周边地区规划进行衔接。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布局,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促使其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水路、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利用我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地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港区现代物流。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积极提供财政扶持。政府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加强建设用地支持。对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港区国土资源分局在市留机动指标中给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照实际用途给予适当优惠。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现代物流,并在财税、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改善服务。在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受电容量达到===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并免收因内部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收费。

=、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港区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我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港区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实施物流生态工程。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绿色嘉兴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支持低公害、绿色环保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加强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联托运等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建立现代物流培训和咨询等中介组织的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