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0: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内容;大学生

多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社会实践。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生活变化、反映现实生活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给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注意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无视大学生的主体价值、情感世界和生活经验,要求大学生接受单向度的强塞硬灌,成为道德知识的“容器”,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物化的境地等。这些情况必然导致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活力、生命力,从而走进了边缘化的泥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回归生活。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的研究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生活世界就是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生活世界就是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相统一的世界。本文所指的“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世界,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生活世界,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和社会的客观要求。

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的现状,笔者主要涉及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取材于现实生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自身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那些来源于现实的生活需要而且经过生活反复锤炼和证明,有益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思想观念中选取教育内容。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专业学习、校园课外生活、校外生活三个方面。

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但当他们真的跨进大学校门,从梦想来到现实中时,许多大学生疲软了。面对专业学习,他们迷茫,困惑,甚至痛苦。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生活,就开始渐渐地融入社会,充当社会角色,但是面对纷杂的社会问题学生感到无以应对,他们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似乎无法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在接触到社会一些热点问题如物价高、住房贵、看病难、看病贵等时会感同身受,社会其他成员产生的焦虑、浮躁、颓废、怨愤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笔者了解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专业学习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一些老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两分离,对学风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就事论事,深度不够。人生观教育没有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学生多为被动接受,没有学会主动思考人生价值,理论没有结合实际进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基础文明教育没有结合学生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进行,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价值观教育方面,社会“正能量”宣传力度不够,死板、教条的教育方式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只是一种“应景”的低效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2

关键词功能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Function,ContentandmethodofCollegeStudent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LiQingche

(GuangdongBusiness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thisarticleprobesintothefunction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guidingideology,gatheredstrengthandadjustbehavior,andalsoanalysesitsspecificcontentandconductingmethod.

Keywordsfunction;content;method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采取教育、引导、激励、暗示等柔性工作方式,通过内在的思想在学生中产生潜在的影响力,从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管理行为。

1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引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成长中,引领其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通过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引领其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的拥护者和坚定的实践者。

(2)凝聚力量。凝聚力量的功能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粘合力的理论、信念、精神等将大学生有意识地凝结在一起,使其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认同感、历史责任感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中坚力量。①

(3)调整行为。在社会现实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行为,矫正其不良品质的功能,对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整,阻止其向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方向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这四方面内容,着力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光荣使命。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②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成长成才,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3)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三个着力点:一是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使其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向学生传递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其在工作中承担自身职业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家庭美德教育,在学生中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内容,这一教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在给学生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培育其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二是科技素质教育,对学生开展(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45页)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其科学精神,为其自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身心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强健体魄、增强体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为发挥教育功能、传递教育内容而对受教育者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办法。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会产生效果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象、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会有所变化和创新。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的方法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和主渠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将先进的思想、意识、理论、政策等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但这种觉悟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必须通过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获得。通过理论教育的方法将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的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

3.2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的方法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实践活动,以塑造优秀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锻炼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联系理论、学会动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践锻炼的形式有多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学试验、科技发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等等。

3.3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的方法是在群体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具体事例影响、陶冶学生,引导其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思想道德规范具体化为某个看得见的榜样人物,某件引人向上的先进事例,通过发挥榜样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渗透力,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理论说教相比,榜样示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更能促使学生在榜样的言传身教中受到鼓舞和震撼,最终实现先进价值观的弘扬和传递。

3.4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下,发挥自我塑造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自觉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主动投入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自我调整和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将自我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把“内塑”和“外灌”有效地结合起来,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路子,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③

注释

①孙龙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若干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9.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3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宏观上进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期,如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育者通过网络媒介传递的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引起教育对象思想、观念、价值、态度、行为的变化,其间存在许多因素,每种因素都可能对实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有效信息,它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血液”的教育内容,规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蕴涵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前提,是网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及增强,离不开该系统诸构成要素有效性的确立与强化。因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探讨,应该包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构成要素有效性问题的深入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所应涉及的重要方面。

一、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全国高校纷纷建立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拥有一批思想上过硬、技术上成熟、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从总体上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实效性不理想。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团中央学校部组成的课题组对20所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经常浏览思想教育类网站的大学生仅占4.5%,有时去看的占36.3%。据大学生反映,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缺乏的有五项:联系实际的内容(60.7%)、有效引导(45.3%)、与网民的沟通能力(43.1%)、广泛宣传(31.2%)和思想启迪(30.9%),一项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页)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调查显示:经常浏览者占6.8%,偶尔浏览者占38.7%,有时浏览者占25.8%,从未登录过的占28.6%c27;对北京15所高校师生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上过所在学校宣传教育网站的师生比例仅为31.1%。点击率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基本的评价指标,没有点击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页)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优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其工具性价值,结果是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理论多、提要求多、政策法规多、领导讲话多;注重政治教育,缺少道德品质教育;注重本国国情教育,缺乏国际视野教育;注重理想教育,缺乏现实应对教育;注重集体教育,缺乏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信息含量小,实用性不强,甚至干脆就是“内容建设中”一类的提示,也不知何时才能建好;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规划设置了多个板块和栏目,但多数是教科书和政策文件的“电子搬家”,内容的“平摆浮搁”现象严重。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等原因,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濒临“空站”、“死站”的困境。

二、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网上教育内容视角探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核心问题是优化教育内容,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有效的。所谓有效,要通过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说什么”,即特定内容,也就是教育内容要符合特定的社会发展和阶级的需要,具有真理性、真实性和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怎么说”,即特定内容的表达技巧,也就是教育内容应切合教育对象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注意,而且教育内容具有“可理解性”。如果不能把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具体性、丰富性、变化性、互动性、渗透性的教育内容,就难以被教育对象所接受,教育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就难以改变,教育效果就难以真正实现。优化内容的具体做法包括:

1充实数量。

即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丰富而充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涉及如何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问题,即哪些内容属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正越来越获得广泛的认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此应是相同的,在坚持弘扬主旋律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提倡多样化,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内容观”。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丰富充卖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向”。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资源,丰富库容。

2.提高质量。

即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是生命。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到:

第一、强化思想性,增强渗透力。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必须把它放在首要位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它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喧宾夺主,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让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健康的东西充斥其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发展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占领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通过网络传播高雅文化和先进思想,把它融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作品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中陶冶自己的思想和心灵,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第二、注意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是建立在对教育内容确信的基础上的,而真实是确信的客观基础。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假、大、空”的倾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但没有丝毫的社会意义,而且违背了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主观愿望,难以引起学生内化的实现,导致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胜于雄辩”,最贴近事实的道理最能打动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可能来自于其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掩盖,也不可能来自于其对教育对象的欺瞒,而是来自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十分发达,网络的快捷报道和海量信息,决定了网络载体不如传统载体严谨,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致在思想信息的导向上易失去控制。这就使得网上信息良芳不齐,真伪难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信息的权威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尤其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用正反事实说话,以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第三、重视知识性,增强吸引力。高校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智乃进德之基”,知识不仅能使人聪明,而且能够使人高尚。因此,要以人的成长进步为本,加强文化熏陶和知识启迪,用知识释疑解惑,用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觉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达到既育才又育德的作用。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开发、制作一批集讲授、辅导、答疑、案例、测试于一体,具有生动性、说服力的教学软件上网;提高时效性,利用重要事件、重大节日、重大热点问题等,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精心策划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活动和网下校园文化活动,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知的目的。在网上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教育版块,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始终瞄准当前已经出现和将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和分析,解答时代的前沿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读性、欣赏性、思辨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突出服务性,增强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从实际出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以做好服务为切人点,提高凝聚力。建立网上信访制度,在网站上设立学生生活信箱,收集学生对教学、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扩大反馈的范围,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困难和疾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得到爱护、获得尊重、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项活动中。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勤工助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栏目,及时介绍有关就业需求信息,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及时快捷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4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导向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76-02

一、“中国梦”的理论意蕴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

(一)“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史主题的表现,也是对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强国之路历史的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求并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继续探索民族富强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同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梦”的提出,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世界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力量和勇往直前的中国精神。“中国梦”的实现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而实现,二者密不可分。

(二)“中国梦”是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

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和百姓关系密切,而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期待,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也是民族梦和个人梦,民族强盛让实现个人梦有坚实的基础,而个人的努力奋斗也将铸就民族的辉煌。民族梦和个人梦两者的实现紧密相连,个人追逐梦想的同时也铸成民族梦的基石,而民族梦的构建为个人梦的实现搭建了平台,使民众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中国梦”是和谐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统一

中国梦包含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也体现了和谐发展的治国理念。多次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形成健康和谐的发展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于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本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梦想,“中国梦”是和谐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存在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缺乏渗透性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实效性和时代感,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写上。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选用的仍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例证和典型人物,没有反映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没有将新时期大学生感兴趣或者熟知的事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陈旧,“空大泛”,时代感不强、实用性不大,用于解释当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内容较少。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未能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偏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忽略了特定时期特定教育内容的更新植入。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效性不强,针对性较差,没能把教育内容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水平及社会生活相结合,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的现象。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违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原则,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层次性,但同时又互相渗透。道德是基本的行为规则,道德教育中渗透着政治思想教育,而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行程都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我国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强调其政治教化功能,过于注重传播意识形态性内容,割裂了阶级价值和全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原则而少讲个人价值,重视阶级、国家和革命的理论而少讲公民的观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未能很好地处理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渗透性。

三、“中国梦”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

“中国梦”的理论意蕴丰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统一。“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梦想,在全社会中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相统一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国梦”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的统整

对“中国梦”的阐述中提到“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短短的话语中凝聚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懈追求的目标,既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精髓,又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念,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和其他很多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还比较弱。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来看,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之一是复兴中华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基础,通过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文化条件、智力支持、精神力量和人才保障。可见,文化与经济和政治同样重要,缺乏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的统整,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断层和滞后的,教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经济自信和文化自信,明确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及肩负的使命,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意识形态性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的统整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而“中国梦”语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的提出,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和科学价值。“中国梦”话语中强调意识形态性,但同时对意识形态性话语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把它转化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相连。“中国梦”既强调意识形态性,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基本国情、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中,应适时地引入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突显,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价值标准,尤其是年轻一代讲求实际和实用,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意识形态性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的统整尤为重要。换言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应更多地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社会性内容与个体性内容的统整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接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符合受教育者的兴趣,则产生的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影响力更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就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和教育效果。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性需求,激发其受教育的兴趣,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端正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正确引导个体性需求,使受教育者产生正确的需要和价值追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就实现“中国梦”而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属于一个共同体,国家好、民族好是我们每个人才会好的必备前提,我们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个人才能因国家的强大实现全面发展。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作用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社会性内容与个体性内容的统整,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找到“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的结合点,将这些结合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受教育者在中国梦的视域下,通过发展和实现个人梦,推动国家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38-44.

[3]蒙秋雨.“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51-15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43-02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像是在打一场意识形态的“国土保卫战”,具体的教育观念是“指挥员”,教育内容是“参战部队”,而教育形式则是作战时运用的“战术”。高校要想获得这场思想政治教育“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总揽全局,对这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研究

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形式瞬息万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僵化、守旧的观念已不利于当前社会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必须痛下决心更换“指挥员”,紧随社会发展,进行观念创新。

1.培养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的养成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创新的前提。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中形成创新观念,才能让他们在新问题出现时及时进行观念创新,并用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来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培养主动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观念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被动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年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堆积式的强迫式教育上,缺乏吸引大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方面也一直是被动的被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被动的观念已不适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就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参与性极低;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参与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甚至非常反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这种情况,各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被动观念,培养教育者的主动观念。具体表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适时地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形式,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增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

3.回归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潜意识存在着一种“以教为主”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定位在教的一方对学的一方只是进行单向的思想灌输和说教,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思想反馈也得不到及时关注,这也是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重要原因。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全球各地新思想、新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回归,对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的重视程度也迅速提高。守旧的教育观念已与当前社会形势相悖,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回归到大学生身上是唯一的出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参加战斗的“主力”。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随时变化的新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改革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准备过程。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教育指导观念来看,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需要增强时代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古语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内容也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针对不同时代环境下出现的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影响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调整。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性。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教育者针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不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硬伤。高校大学生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获得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很容易在现实中受到挫折,长此以往就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望,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理论教条进行扩展、延伸,增强他们的实践指导作用。如,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毕业心理;结合社会就业形势、就业心态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大学生降低心理落差,使他们顺利从学生转化为社会人。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做好充分的适应社会的准备,恰当地增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内容。如,当大学生该如何调整自身适应社会、走上社会后遇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时又该怎么办的建议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研究

1.传统教育形式上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比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这就好像是在正面作战,必须坚持原则,寸土必争。

我们不用改变课堂教学,却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如,改变传统的老师读、学生听,心中根本没记住的教学方式。课堂增加现代化设备,教课时增添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性,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

2.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外的多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就像是在敌后打游击,与课堂教学遥相呼应,全面补充正面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漏洞和不足。这时也需要坚持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针。将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时事政治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穿插应用于高校教育工作之中。

3.充分借助新媒介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信息全球化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已日益成为影响高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充分借助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从各个领域积极应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因素。

参考文献

[1]单春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视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观念;高校;大学生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传统单一等。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新的师生关系的认识,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着错误的质量观。把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规模。存在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中心,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存在着错误的教育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向大学生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单向施教、强制压服,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三是存在着错误的人才观。认为专业知识考试分数高,外语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成才,忽视学生思想品质和身体素质。这种错误的人才观必然导致错误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二)教育机制不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评价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在领导机制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和,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决策的针对性不足。在评价奖惩机制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普遍采用的卷面考试评分的办法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在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经费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体制运行不畅,工作常常流于形式等问题。

(三)教育内容陈旧落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教育过程中,存在大学生主观上不愿接受或拒绝接受,少数出现‘虚假接受’的现象,甚至出现逆反和抵触心理。”[1]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不能解答大学生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难以激起他们求知和践行的欲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抽象,目标过高。过多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很少考虑大学生的实际和感受,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当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需求,根本无法实现师生心灵之间的交流沟通。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特征重视不够,习惯于硬性的灌输与压服,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有导向性的自我教育。

二、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要从实际出发,以《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用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意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同志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以人为本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真正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三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高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的有效运作方式。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权责明确的领导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落实好责任制。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奖惩机制。评价奖惩要适时、适地、适宜,增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标准要有一致性,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奖惩机制的长效性。三是完善各种保障机制。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要求。教育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要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要体察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中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从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帮助学生成才的服务体系,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和道义化。”[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全面覆盖学生学习、家庭、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心理教育、关怀教育、人生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内容增加其中,切实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和信心问题。

(四)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必然要求创新教育方法。《纲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三种新的教育方法:一是注重学思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二是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克服滞后性而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亚东.激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四个因素[J].思想政治教育,2007(3):7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7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2-0045-02

一、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传统的社会内容正通过新的形式和渠道被大力传播开来,既直观地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实际需求,又演化出有别于传统社会特征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等新的文化方式、文化内容和文化观念。因此,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发展的体现。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中有着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课堂、新闻媒体、聊天工具以及各类网站已经覆盖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与沟通交流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形成造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影响来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可受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指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的灌输,更要在实践中积极拓展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以此制定全面的教育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拥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如何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新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制定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针的根本要求。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容易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所以,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文化给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

文化本质上是指人们把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于主观意识当中,形成一定的观点、思想和态度,也就是指人们的自我、社会及世界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是在一定阶级形态下形成的符合主要社会群体意志的文化观念对人的作用。由于教育对人的影响事实上也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因此,网络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意识形态作用于人的产物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网络文化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对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又能动地作用于网络文化的发展。认清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发展的关系,可以和谐网络文化环境,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的内容与传播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网络文化交流的自由性和文化大众性的特点促进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汇聚成了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各种文化在网络平台互动下不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还产生了许多兼容并蓄的新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内容,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使得思想教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或受固定观念影响,为大学生开拓眼界、提高思想观念和认知能力、完善知识体系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而且网络文化在传统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生动、形象的内容也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教育。把网络文化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教育内容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机融合的方式,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吸引力和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担当教育对象角色的同时也能动地反映出主体性,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教育者的直接灌输教育为主,忽略了作为教育活动客体亦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凭借和新渠道,文化内容通过网络这一开放性、互动性的有力载体,运用文字、声像等多种互动形式进行呈现、传播,能够最大程度上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络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要突破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就要把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符合大学生思想需求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内容,潜移默化中把握主流价值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灌输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与实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文化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现实意识形态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它不仅具有现实文化的特征,还具有各种现实文化的抽象反映与演变所产生的烙印,所以,网络文化的真实性和发展水平是促进网络文化进步的最大阻碍。大学生是目前网络平台的重要使用群体,他们文化知识丰富,思想先进且具有创造力,善于利用网络来沟通交流,传递各种信息以及表达观点看法,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观念和判断能力,使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文化过程中自觉摒弃扭曲、落后的观点,主动表达正确的价值和富有创造性的视角理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文化水平,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传递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导向,也有利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在网络文化领域的传播,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网络价值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中的话语权。这不仅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还在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下,对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关系的加强,我们要积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体现网络文化下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准确地总结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利用好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有利因素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利因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得到了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机构、课堂为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教育的方式不同,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接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突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建立起了全网覆盖的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与环境。2.教学内容得到了扩大。早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本和理论教材为重,缺少信息丰富的相关资料,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空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历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汇集了大量国外的信息与文化。大学生通过吸收网络文化的内容可以增加见闻,也可以接触到各种最新的理论和不同的文化观念,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3.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运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通过网络对教育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教育内容的权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弊端

1.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在网络信息中,有些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些内容则暗含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培养造成阻碍。2.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网络的发展,在对当代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所反映的言辞和行为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社会的准则与规范,大学生如果不能精准地区分网络与现实的界限,把网络文化与现实生活对等起来,很容易就会产生过失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大学生如果沉迷于虚幻的网络身份或网络游戏当中,不仅会淡化对现实社会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还会影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导致自身沟通的障碍,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困扰。3.影响对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传播方式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容易使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然而,网络文化的弊端决定了其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怎样合理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挑战。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化的支持,网络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二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关系更加紧密。在现代网络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清晰地认识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其关联性与影响,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扬.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参与[J].云梦学刊,2003(3):52-53.

[3]沈晓敏.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20-21.

[4]张桃琳.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8

关键词:微博;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微博极大地改变着高职大学生信息获取、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方式,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思想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微博环境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的一大用户群是高职大学生,它潜移默化地使得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微博是一把双刃剑,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正面影响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博具有便捷、高效等优势,高职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上传到微博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可以及时接收到学校的信息。微博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实效性和便捷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率。

(2)聆听大学生内心的声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人性化。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写下日常的见闻,针对一热点问题,他们可以观点,表达情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聆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大学生的偏激,使得教育更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

(3)提供交流平台,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机制。微博环境下每个人可以通过微博,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增加人际沟通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加平等畅通地进行沟通。教师通过自己的微博言论影响学生,常会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热点问题会吸引许多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不断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教育思想传达给大学生。微博提供的交流平台健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机制。

2.负面影响

(1)微博上的信息包罗万象,不良信息将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舆论环境带来挑战。在微博中,一些被扭曲甚至是恶意的信息进行传播和扩散时,会给高职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带来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受到影响。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微博快速、便捷、高效、即时的特点使得高职大学生对参加讲座、听报告等活动反感,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了新技术潮流的冲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革新。

(3)价值观受到影响

在微博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职大学生倾向于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传统文化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受到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导性日渐丧失,面临着权威受到挑战的压力,部分高职大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说教,在微博网络潮流中,他们追求普世的价值观,倾向于个性化,追求平等、自由,反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道德说教,挑战教师的权威。

二、微博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创新

微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微博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博优势,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值得我们深思。

1.借助微博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创新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看待微博,发挥其优势,用好微博这个平台,而不是把微博当成洪水猛兽。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微博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工具,了解并运用它的优势,才能继续把握政治思想传播和意识形态构建的优势。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运用微博,创新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真正让微博起作用。

2.借助微博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借助微博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借助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各种交际障碍,让学生及时把问题表达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评论、留言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解答。通过微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高职学生实时地传播先进文化,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影随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3.利用微博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至关重要。微博中的一些资源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微博中的信息丰富,并且比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高职大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整合微博资源,利用好微博海量信息中的优质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种教条的喊口号似的教育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内容空洞、说教味浓,涉及高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偏少。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中的资源,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4.利用微博载体,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灵活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个载体,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强灌硬输”教育方式,更多地采取示范、启发等疏导的方式,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增进了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要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要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微博这个载体,适时引导,把思想教育落到生活实处,方法更加灵活,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细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微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有益补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要充分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9

【关键词】学校;网络;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交往空间。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网络信息的开放性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二者结合必将极大地拓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思想组织教育的积极因素,牢牢地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工作的实效性。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教育方法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认识,因此,与传统思想组织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形式上更加新颖,同时也不受时间、地域等的限制。

2、内容方面,网络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面展现几乎所有的内容,信息的更新非常快,并且通过网络论坛或聊天室等一些专门设计的栏目,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讨论中,通过互动的形式增强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信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

3、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特征方面具有时效性,共享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网络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教育者可以将最新的国际国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受教育者;网络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重视网络教学教育

1、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2、网络社会要求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学校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做到“内省”,对自己进行内心的省视和灵魂的拷问,而且要努力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教育学生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差异,认清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必须生存在现实世界之中,只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成绩。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其方式方法也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总的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代性。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真正能够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得学生更加能够从内心中接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篇10

从整体上看,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是比较乐观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令人担忧的问题,即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虽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少,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缺乏认同,兴趣不高,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大学生实际需要难以融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主要问题,并找出有效对策势在必行。

1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我国长期将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要形式。不仅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基本依据教材,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很少注意到学生的接受效果和情感体验。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也很难深入学生内心,更难使学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必然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情况不相适合和学生日常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把握。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无法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很难调动其学习和践行的热情。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超前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理论,很多内容超出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现阶段无法实现的。用这些理论来要求学生,不仅忽视了学生需要,还容是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知行不一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直接原因。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最终目的,"行"可以促进"知"的深化和提高。因此,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知"与"行"割裂开来,过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有关理论的实践教育。这样的结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不能去指导"行","行"也很难对"知"起到完善和促进作用,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增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首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可以采取开放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参与社会实践,从互动中获得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二)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代和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脱节,因此,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必须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并在完成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切实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生态观、就业观和消费观等内容补充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同时,还要紧跟时事,加大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意识的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适应当今经济全球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