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2:07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

引言

信息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需将信息化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未深入应用信息化,使建设单位难以统筹建设工程项目各项要素,易引发资源浪费、效益减少等问题。就此,关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1.1信息化管理优势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是指依托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整合并处理项目信息,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项目管理者的工作量,便于其实时掌握项目建设状况,实现工程建设问题的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基于上述概念,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实施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建设工程相关主体,可利用集成管理系统,共享建设工程各项信息,便于建设工程主体间的信息交互,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管理人员可将简单重复的信息处理工作交由信息化软件完成,既可提高效率,也可保障质量。第二,便于企业决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可综合获取行业各项信息,包括施工单位信息、材料信息等,深入挖掘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进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施工单位与原材料,为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保障,有助于建设工程效益提升[1]。第三,有效抵御风险。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可实时掌握建设工程现场状况,并根据历史建设工程建设经验,对比分析,尽早发现建设工程存在的各项风险隐患,事前预防,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1.2信息化管理缺陷

虽然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优势显著,但部分建设单位因缺乏经验,在信息化管理落实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具体总结为以下四点:

1.2.1信息开发利用不足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招投标管理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项目建设成效。因信息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建设单位不能准确获取投标单位的相关信息,缺乏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管理,使招投标环节出现串标、干预投标等不良现象,损害建设单位利益。

1.2.2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在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中,信息技术是支持管理措施落实的关键。部分建设单位未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缺乏适配性,信息化管理工作受阻。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未引进先进技术,仍由工作人员逐一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相关报告,使建设单位掌握的信息滞后于施工单位,影响建设单位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难以保障建设工程质量[2]。

1.2.3管理系统功能薄弱

各项功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诸多信息,需建设单位逐一整理、归档与分析,工作量较大,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面临较大工作压力。虽然部分建设单位开展管理系统建设,但存在管理系统功能薄弱问题,并未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模块,信息化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渗透广度不足,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

1.2.4信息人才建设缺失

在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时,管理人员是关键主体,其具备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薄弱,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具备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不能利用先进技术与系统开展管理工作,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3]。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缺陷,本文借鉴建设单位成功经验,总结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建设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有益探索,改进不足,提升管理水平。

2.1做好信息挖掘处理

针对建设单位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建议建设单位在开展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做好信息挖掘处理,尽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建设工程相关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以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为例,建设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信息挖掘处理工作:第一,招标数据管理。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电子招投标模式在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建设单位普遍应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数据逐年增多,建设单位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采集同类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对比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条件的设置等内容,为复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实施提供参考。同时,在具体评标工作中,建设单位可利用采集的建设工程相关数据,为评标专家提供参考,由评标专家根据历史工程建设数据,预测投标单位的中标价格,预防低价中标或高价结算等现象的出现,保障投标单位报价的科学管理,避免建设单位出现损失[4]。第二,构建数据库。建设单位建设工程数量逐年增多,建设工程规模逐年扩大,招投标与管理需求提升,为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建设单位可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构建档案数据库,全面记录建设工程历时投标信息、中标信息、承接项目信息等内容,综合评估建设单位的资质、技术水平、建设能力与经营绩效,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开展前,对各项均位居前列的施工单位发出招标邀请,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为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保障。第三,辅助管理决策。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前,建设单位需制定招投标计划,为招投标工作有序实施。为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更好地落实招投标工作,建设单位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决策,为招投标计划的优化制定提供参考。例如,某建设单位根据历史建设工程数据,明确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工作重点,选择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实施公开招标,顺利将建设工程承包给有资质、技术高、质量有保障的投标单位,招投标管理效果显著。

2.2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针对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应用滞后问题,建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信息化管理工作。以某建设单位为例,在建设工程实施中,引进Bim技术,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具体如下:第一,招投标管理。建设单位要求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文件时,需增设Bim相关内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构建Bim模型,将Bim模型源文件、Bim深化设计等内容纳入投标文件范畴,直观呈现投标文件中的报价、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等信息。例如,在某建设工程中,建设单位在以往电子招投标基础上,根据投标单位提交的含有Bim文件的投标文件,开展Bim评标,评标内容围绕总体评价、深化设计、施工模拟、成本管理与专项方案五项内容,包括模型碰撞分析、重难点工艺动画展示、场地布置模拟、专项方案模拟、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图预算与模拟、孔洞预留等部分,解决传统文字评标的模糊缺陷,可使评标专家直观掌握投标单位投标文件的缺陷与优点,便于建设单位选择最优投标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标单位中标率。第二,施工管理。基于Bim技术在招投标环节的应用,建设单位可依据Bim模型全面了解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准确工程量清单,既可提高核算效率,也可避免漏项或错项等问题的出现,为施工管理提供详细指导。同时,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可以Bim模型为基础,将施工现场各项数据信息录入Bim软件中,对比分析当前施工与Bim模型存在差异,探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偏差出现原因,提高施工管理准确性与有效性,便于建设单位准确定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尽早纠偏整改,确保建设工程按照既定模型实施。第三,材料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可根据Bim模型,构建材料清单,根据施工进度明确各个工序材料使用量,对建设工程材料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监督结果,实时更新材料信息,可尽早发现材料使用超支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材料浪费问题,控制施工成本。

2.3构建完善信息系统

针对建设工程信息系统功能薄弱问题,建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内容,优化改进系统建设工作,构建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各项项目管理工作,以提供信息化支撑。以某建设单位为例,管理者从项目生命周期、数据层级与组织层级三方面着手,明确投标、项目准备、项目实施与竣工收尾四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设置如下功能模块:第一,投标环节。在招投标管理中,信息系统可跟踪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开展状况,实时更新建设工程招投标状态,如已投标、已中标、已放弃等,便于建设单位开展投标单位管理;支持线上评标,由评标专家根据投标文件、Bim模型等信息,实施在线评审,提高评标效率;生成投标台账,准确记录建设工程名称,开发单位、招标单位、取标日期、工程类型、项目基本信息(如合同开工信息、实际开工日期、项目基本描述等)等信息,便于招投标信息共享与管理。第二,项目准备环节。在项目准备环节,信息系统功能包括合同管理、成本测算两项功能。在合同管理模块,记录电子版合同及合同基本信息,既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也供管理人员共享相关信息,并提示建设单位竣工日期与合同款结算日期,便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在成本测算模块,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设置不同成本预测模板,供财务人员开展成本测算,既可提高成本测算准确性,也可积累相关数据,形成企业定额,为后续同类建设工程管理提供参考。第三,项目实施环节。在项目实施环节,信息系统功能包括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分包管理、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与日志管理。以建设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与进度管理为例,建设单位通过视频监控,获取施工现场进度,并将其与进度网络计划对比,直观掌握施工进度,分析施工进度滞后原因,督促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或组织,尽快追赶进度;管理人员根据安全管理模块的检查记录单,逐一审查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状况,交由建设单位管理层审批,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及时效性;质量管理模块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整改与质量创优规划三部分,管理人员根据质量检查记录表开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根据质量整改表评估施工单位质量问题整改状况,通过质量创优规划记录施工单位优化调整的施工措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施工现场质量水平,开展系统性、高效性质量管理工作。第四,竣工收尾环节。在竣工管理中,信息系统与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连接,将竣工各项资料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中,构建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涵盖经济文档、技术资料等多项内容,如开工报审资料、分部分项施工资料、施工组织与方案资料等,为建设单位竣工验收提供帮助,也可长期存储建设工程竣工资料,为建设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避免因人员流动等因素使建设工程竣工资料丢失或遗漏。

2.4建设信息人才队伍

对于建设工程信息人才建设缺陷,建议建设单位提高对管理人员重视,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地引进、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人力保障。以某建设单位为例,为督促管理人员切实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职工培训与人员管理两方面着手。在职工培训方面,建设单位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邀请行业专家,针对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可利用Bim等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例如,建设单位邀请广联达软件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培训师,围绕Bim与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Bim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方式、Bim与pm的交互、Bim发展趋势,利用建设工程实践,使管理人员掌握广联达系列Bim软件产品的应用方式,为其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奠定基础。在人员管理方面,为督促管理人员在建设工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单位将信息化管理落实纳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范畴,从多方面考评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细化来说,建设单位构建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信息管理水平,二级指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交流、信息法律与道德四部分。信息意识的三级指标为信息获取信息、建设工程信息综合辨析能力;信息技能的三级指标为语言技能、信息检索技能、软件操作技能、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信息交流的三级指标为信息交流态度、信息共享能力;信息法律与道德的三级指标为信息化管理政策法规认知状况、重要信息保密意识等。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奖励或惩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鼓励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实施在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建设、人才建设四方面存在缺陷。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建设单位做好信息挖掘处理工作,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人才队伍,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项目管理环节提供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3):223-225.

[2]李斌.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46-147.

[3]秦铭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34,136.

[4]韩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1-2.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人曾有幸参与到所工作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项目来,对财务信息化工作有着一定的熟悉和了解。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以提供公益为主的组织,通过开展有关文化、卫生、教育、科研等公益性的活动,达到增强我国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目的。[1]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职能部门和机构,其财务管理水平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是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以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为切入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核算、决算、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工作,是建立财务管理新模式,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重要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财政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模式从传统的事后控制逐渐转变为事前控制,这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推进,政府财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舆论的焦点,如何及时准确晒好账本,打造阳光财政,接受公众的监督,是摆在行政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也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掌控要求必须达到与过去资金掌控同等重要的程度。而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精细化,正是适应了目前财政改革的新需要,能够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总体目标和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宏观构架和建设思路上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总体的设计,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信息化技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不高,财务数据共享程度低,资源上存在浪费。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本级及其直属单位正在使用财务软件共有8个,各财务管理软件均是针对某一财务领域需求开发的软件,软件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业务模块不连贯,预算、核算、资产、决算等紧密关联的业务相互割裂,由于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能进行数据交换,难以实现财务数据共享集中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财政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内部控制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利于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但目前行政事业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软件功能单一,主要以账务管理为核心,是传统手工记账的简单模拟,不能为财务监控、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难以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就笔者所在的单位来看,现行财务系统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建立在不同工作职能和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划分的初级阶段,处理和控制模式固定简单,远未达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层次低

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以账务管理和提供原始报表为主,不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财务信息资源,财务分析和决策监控等功能弱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真正优势得不到发挥,无法满足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发展需求。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初,财务信息不及时,财务数据共享性较低成了当前财务信息化现状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信息传递相对滞后,已有的财务信息不能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例如以往的财务信息只能通过财务人员进行查询,各职能部门不能及时获得相关的财务信息,导致财务部门和业务职能部门整体工作效率低下。二是财务信息统计及口径的多样化,对相关数据的完整、真实、及时要求越来越高。财务部门经常需要按照财政局、单位领导、业务职能处室的不同要求做不同的数据口径统计。例如,三公经费的管控,预算执行分析,财务信息公开,以及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残保金收支公开,因而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与财政业务管理和单位其他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难以完成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的比对,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受到质疑,也不能对财务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

三、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因素

笔者曾全面参与所在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该项目的实施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切实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笔者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工作效率。借鉴此次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影响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实施方法、人员素质。

(一)制度建设

财务信息化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障。[2]通过从财务制度、操作手册、内控机制、权限及流程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各类规范性文件制度,可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和明确具体范畴,指导财务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支撑严重缺乏,已有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单位未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发挥制度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二)实施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抓住重点分步骤来实施。首先,要做好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的需求和科学的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其次,要制定详细科学的计划,包括任务计划和时间计划,确保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分步实施。最后,要做好信息化准备工作,包括信息的搜集、分类和处理以及流程的再造。总的来说,只有在实施方法上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才能建立一个全面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财务系统平台,促进财务信息化工作持续快速的发展。

(三)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求单位信息化从业人员包括领导层要更新管理理念,从思想上对财务信息化工作重视,并积极参与的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来,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化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也要求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但从现阶段既具备科学管理理念,又精通财会基础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配备不足。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做好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必须做好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我们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出现盲点,保证各阶段的衔接和协调,推动财务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科学管理的理念,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关系进行梳理和对财务业务进行流程进行设计再造,从而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自身所处行业特点及单位发展需求的实际出发,理顺各种内部管理关系,对各项财务流程进行科学分析,依靠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加以优化和改进,以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并据此制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通过整体规划,明确单位财务信息建设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在统一规划统筹指导下,分布实施,有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从信息化流程上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这就要求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既需要丰富财务软件功能来细化内部控制,也需采集关键信息来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流程设计,按照预算、支付、核算、决算等工作节点进行信息化流程设计,以信息流代替资金流,将互相独立的各业务整合为相互关联余共享的流程模块,使每个系统节点能够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实现流程重塑;另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既涉及财务流程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包括对用户角色、系统内部流程、操作权限、业务归属等方面的控制,[3]也涉及信息硬件设备管理、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处理、运行维护等工作,通过流程管理,尽可能消除人在管理决策中的非有效性主观影响,从人为监控走向自动监控。

(三)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标准,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平台,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层次。一是要强化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功能。通过对数据和信息收集、统计和整合,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数据平台,为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和各级领导科学高效正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实时动态监督。二是要实现数据高度共享。财务管理系统要集成各种财务、计划、统计、管理、规章制度等信息,集中和统一管理各种资源,提供各类人员所需或应知的财务及相关业务信息,通过实现各种数据共享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缩减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单位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单位应将财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单位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中,统筹规划,努力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链接。

(四)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化作用,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国家财经法规的大框架下,从全局的角度,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分析和梳理本单位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及时修订有关制度,制定和完善本单位财务信息化制度,要将制度细化和具体化,使之真正发挥作用。财务信息化制度不仅要清晰易懂,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档案保管制度、财务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与定期检查制度等。[4]

(五)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既要具备财务知识又要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从单位层面来说,要积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储备单位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所需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做好已有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专项业务培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与学习计划,来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从财务信息工作从业人员个体的角度来说,财务信息化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投身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事业的持续发展中来。

五、结论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5]是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搭建财务综合管理平台,有利于强化财务分析,细化预算执行,促进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缺乏总体目标和规划、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层次低等主要问题,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实施方法的选择以及人员素质高低等也成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做好整体规划和需求分析、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层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着手,以实现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及质量。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参考文献

[1]文琼.信息化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88-189.

[2]陈红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10):108.

[3]严励,王涓.风险理念下的财务信息化[J].会计之友,2009(1):42-44.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其目标是: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背景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由教育部组织建设的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化技术保障,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育服务、加强教育监管、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2.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重点及建设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为统一基础运行环境、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技术架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公共支撑保障项目建设:包括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建立数据中心基础运行环境、门户系统与应用集成、应用支撑平台、教育电子认证、教育机构统一编码管理、建立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教育基础数据库规划与建设。

(2)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部级统一信息系统,包括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其他业务管理等内容。

监理通过对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深入研究后,认为该项目具有实施范围广泛、需求复杂化、渠道多样化、工作交织化的总体特点,参与建设各级单位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带来的项目建设复杂性,站在教育信息化和项目整体工程的角度,开展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服务和管理协调工作。

项目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多家业务系统承建商完成的系统可以在界面、数据、应用、管理、安全等层面和谐集成的重要手段,是各子项目乃至项目整体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

(1)统一性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

(2)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平衡原则: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的平衡,一方面使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有效避免高新技术给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3)扩展性原则:本项目整体建设要考虑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采用便于扩展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既需要充分考虑与教育部目前已运行系统的兼容性,保证整个系统在实际需要时可以平滑地过渡或升级到新系统,又要考虑与其它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衔接,以确保系统接口的可扩展性。

(4)可靠性原则:本项目整体设计应采用成熟、稳定、可靠的软硬件技术,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5)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除保障当前项目建设进展的同时,还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教育信息化特点,组织教育部各司局的业务、专业技术人员适当进行行业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确保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任务,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于这样一个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需求多样化、技术复杂的工程,要想做到事先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评估、避免问题发生、使工程达到预期建设目的,就需要通过信息工程监理对工程的实施进行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评价。

1.引入监理制是由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自身的复杂性决定的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众所周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系统工程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

信息系统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一些大型项目的周期可以达到2年以上。这样长的时间跨度内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从外部来看,商业环境、政策法规变化会对工程范围、需求造成重大影响。从内部来看,组织结构、人事变动等对项目的影响更加直接。有时,现场环境的变化,甚至气候条件的变化,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2)信息系统工程质量度量困难,工程收尾困难

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工程将交付困难,并且难以度量。谈判签约以后,如果合同没有涉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遇到模糊问题时可能节外生枝,甲乙双方为了保留周旋余地经常避而不谈或不愿意主动提出一些特别问题。工程伊始,所有这些没有说清楚的隐患和口头承诺都将暴露出来,并最终影响工程的成败,所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该在谈判前确定,并参与到谈判中,直到工程售后服务阶段。另外,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也不全面,可能存在偷工减料和的现象,所以,过程监控和独立身份的第三方监理是迫切需要的。

(3)信息系统工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需要监理方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

准备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的单位,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从事信息化行业的,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认识参差不齐,更不要说知晓信息系统工程整体管理了,所以他们提不出合格的信息系统工程方案。他们提出的需求也不确定,要么是难以实现,要么是含混不清,还会经常强行提出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要求,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障碍。因此他们常常会依赖未来的承建方去做方案,承建方提出的方案又肯定有利于承建方,这时就特别需要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提供监理。另外,业主和承建方在信息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对实施中的问题产生争议,监理方的介入能够协调和推进业主与承建方积极沟通,及时化解矛盾。

(4)信息系统工程要考虑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能够弥补委托方在人力资源和工程经验上的不足,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监理公司利用其丰富的工程经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促使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赢得时间,提高效率,减少后期维护成本,确保信息系统工程按质量、进度和预算顺利完成,甚至提高该项目的附加值。

2.教育信息化工程引入监理制的必要性

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明确于2002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其中,规定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聘请第三方监理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控。在制度上拉开了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那么,信息工程监理的存在为整个信息系统工程带来了哪些优势呢?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强大的信息系统项目知识能力

具有涵盖整个信息技术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包括从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综合布线、设备安装、系统集成,直至测试、验收全过程的雄厚技术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信息工程相关各个技术领域的当前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国内外主流信息化产品的优缺点。

(2)出色的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知晓质量检查和控制的方法、手段及工具。对甲方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丰富的管理咨询知识和经验。

(3)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监理公司在接到一个项目后,会根据工程的不同子系统撰写诸如《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工作总结》等文档来规范整个项目的进程和质量,同时还会配合项目建设方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标准规范及管理体系。工作过程中,监理方始终坚持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协调的原则,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验收。

三、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监理重要措施及工作规划

1.监理工作目标(见图1)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属于信息系统工程类别,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宽,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存储备份等相关专业,且对实践经验、技术和管理要求很高。

监理公司将通过监控、督导和评价项目建设参与者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本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监理工作组将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7年第55号)、《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规范,依据项目建设合同和用户需求,采用先进、科学和适合本工程特点的项目管理技巧和手段,对项目的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和协调。还将对工程的建设开发、设备采购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全面控制,对工程合同的执行、工程建设文档资料等进行管理,力求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确保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2.监理重要措施(见图2、图3)

(1)充分了解建设内容,降低工程管理难度

①理顺建设关系,做好项目规划;

② 重视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督;

③深化业务分析,坚持需求导向;

④抓好数据质量,提高评估效益。

(2)严把质量进度,降低项目风险

①协助业主制订合理的进度计划――针对各建设情况统筹安排进度,使各节点任务有序高效衔接;

② 跟踪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收集进度报表资料、现场实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等;

③针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行纠偏,做好进度变更管理。

(3)协调参与项目建设各方,减轻业主压力

①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②建立统一的管理流程;

③ 采用多种沟通协调方式。

(4)掌控项目投资,协助业主通过项目审计

①协助建设单位编制《合同审批流程》、《合同支付流程》等内容;

②审核项目合同付款条件、付款额的合理性;

③协助建设单位将支付与工程相结合――监理出具支付证书按照合同款进行支付,并备案;

④投资变更――做好投资变更的管理;

⑤协助业主进行财务决算。

(5)项目全过程监督控制

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独立开展监理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变更管理、信息管理贯穿始终。

3.监理工作制度及方法

(1)工程交底制度

监理应审核开工前的准备情况,确保工程符合开工条件。要召开工程交底会,明确工程的各项管理规章和协调方式,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明确工程的方向目标,调动工程各方的积极性,保证工程以一种齐心协力、振奋向上的态势进行。

(2)开工报审制度

当承建单位的准备工作已完成时,承建单位可提出《工程开工报审表》,经监理工程师现场落实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

(3)设计方案、安装计划审查制度

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建单位提供的《工程实施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审核表》后,在工程实施前,会同业主单位项目组、承建单位复查设计方案及项目计划,广泛听取意见,避免设计中的差错和遗漏。

设计方案应从技术上、应用上、安全上、管理上全面考虑,务求周全可靠,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应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做到细致、可操作,并确保能实现合同规定的各项目标。项目计划中不仅是工程实施过程的计划,也要列出工程各项文档的提交计划,并明确需要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4)变更设计制度

如因设计错漏,或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由承建单位提出《工程变更单》,经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会勘同意后进行变更审查和确认,由三方代表在《工程变更单》上签字确认后执行。发生重大变更时,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可以组织专家对变更内容进行论证,通过后执行。

(5)工程质量监理制度

监理工程师对承建单位的施工质量有监督管理责任。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应及时记入监理日志,指明质量部位、问题及整改意见,限期纠正复验。对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已形成隐患的问题,应由监理工程师正式填写《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工程暂停令》,通知承建单位,承建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做出整改,克服缺陷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复验签认。如发现工程已构成严重质量问题时,应按合同规定条款办理。

(6)工程周报制度

监理单位每周出具《监理周报》,应包括项目整体进展汇报、各子项目重大进展陈述、上周遗留问题解决情况、本周新产生问题及解决对策、工程管理建议和监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等相关内容。及时向教育信息中心领导提交《监理周报》,以确保项目高层管理者、决策者把握项目整体进展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7)工程进度监督及报告制度

监理单位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计划进度组织实施,进度管理要以周为单位,周前审核计划,周末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并制订好下周的工作计划。

监理单位审查承建单位编制的设计及实施情况,要突出重点,并使各单项、各工序进度密切衔接。

(8)投资监督制度

监理单位通过对工程实施方案及设计的优化,确保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或更省。

对重大变更设计或因新技术而增减较大投资的工程,本监理单位应及时掌握并报业主单位,以便控制投资。监理按照合同授予的权利,审核承建单位的工程量,并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有效利用支付审核的权限,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用户要求。

(9)监理报告制度

监理单位定期向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交周报、月报、进度报告,以及针对工程中各种情况和进展记录的监理备忘录、会议记要、工作单,并于项目验收前提交本项目的《监理工作阶段总结报告》。《监理周报》、《监理总结》的内容应具体说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以及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有价值的经验等。

监理对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及时报告;对于重要决策,坚持先向建设单位报告,并征得同意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10)监理日志和会议制度

监理工程师按日将所从事的工作写入《监理日志》,特别是涉及设计、承建单位需要返工、改正的事项,应详细做好记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单位负责协调工程涉及的各方进行工程实施,并且负责组织有关工程协调会议、监理例会,实施承建单位、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项目组和监理单位的三方协调制度。

(11)工程竣工验收制度

项目验收的依据是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系统集成项目为设计方案、设备采购清单及验收标准;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为需求说明书及需求说明书的补充或变更)、有关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合同等协议文件。

承建单位按规定编写和提出验收交接文件是申请验收的必要条件,验收文件不齐全、不正确、不清晰,不能验收交接。 承建单位应在验收前将编好的全部验收文件及技术文档,提供本监理单位一份,审查确认完整后,报业主项目组。确保文档符合合同要求。

(12)文档资料归档制度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为了项目建设能够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也为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在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在项目的建设全过程中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明确档案管理体制和职责,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对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监理将协助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做好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 实行监理制,为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1.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项目整体建设

入场后,监理发现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急需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符合项目特点的项目整体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通过对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参与项目建设承建单位等单位的多方调研,监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并多次开展培训对规范内容进行推广和宣贯。现举例如下:

(1)关于《项目管理操作指南》(见图4)

本指南是指导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所有参与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规范,采用过程的方法来设计和描述项目管理涉及的重要活动、工作任务及其要求,描述了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关系、职责、沟通制度,明确了工程管理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基本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支持过程。

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从工程管理的生命周期出发,工程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立项阶段、招投标及合同谈判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验收阶段。

项目管理基本过程:指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框架,包括项目实施管理计划、项目跟踪和监督、计划修订/对策措施、财务决算/资产移交、合同收尾等管理活动和任务。

项目管理支持过程: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和项目管理基本过程中需要开展的辅的活动和任务,包括沟通管理、问题处理、变更管理、验证管理、培训管理、合同款支付审核等方面。

(2) 关于《子项目评审与立项工作流程》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各子项目的立项须经专家评审方可通过。为保障专家评审及立项等环节标准、规范,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监理制定了统一的子项目评审与立项流程,此流程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具体如图5所示的子项目评审与立项工作流程。

(3)关于《子项目合同审批工作流程》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是由承建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业主单位支付价款的合同。在《合同法》中分别将他们称为承建人与发包人。信息系统工程合同是一种承诺合同,合同订立生效后双方应当严格履行。信息系统工程合同也是一种义务、有偿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监理入场后,本着事前预控、实时纠偏、充分协商、公正处理四个原则开展了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同时根据本项目特点编制了《子项目合同审批工作流程》。具体参见图6所示的子项目合同审批工作流程。

2.监理工作统计

监理入场后,在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日常监理工作,截至目前,阶段具体统计如下:

(1)审核承建商实施准备情况

根据监理工作内容,监理需审核承建商项目(系统)实施准备情况。对承建商所报审项目(系统)的“实施方案”、“人员组织计划”、“总体进度计划”、“质量保证计划”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承建商申请开工,由监理工程师开具《开工令》,请总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单位审批。

监理共开具开工令4份。

(2)审核承建商总体进度计划

承建商进场后,业主单位、监理共同对承建商所报送的项目(系统)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审核,根据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总体进度要求,提出具体项目(系统)进度意见,要求承建商修正并执行。

在各子项目建设中,监理要求承建商制定子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按月制定目标、按周分解工作任务,监理每周进行工作进度复核,敦促存在偏差的承建商尽快完成工作。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监理通过监理例会和沟通的方式敦促承建商按照进度开展实施工作。

(3)审核项目提交物及发现项目潜在风险

监理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办法、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监理合同的规定和约定,对项目阶段性提交物进行审核。同时,监理对项目开展过程当中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了记录和评估,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业主单位进行汇报。

在此过程中共出具监理专题报告14份。

(4)召开监理例会

监理入场后建立了周例会制度,每周二召开监理例会,在例会上监理对项目一周整体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和评价,提出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方帮助解决。监理汇报后由各承建商汇报子项目一周建设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

监理例会是以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的形式召开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各处室的管理或技术主管参加,解决存在的问题非常方便,同时保证了子项目承建商与信息中心高层领导直接对话的权益。

截至目前监理共召开例会21期,并于每次例会会议纪要。

(5)项目建设沟通协调工作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沟通协调方式采用监理例会、专题会议、工作联系单、备忘录、邮件、电话、口头儿等,沟通效果良好,能够通过沟通协调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解决存在的问题。

除监理例会以外,监理召开技术协调会及专题会议8期,组织并参加专家评审会7场,出具监理巡检备忘录3份。

(6)工程建设支付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子项目各承建商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具备工程款支付条件后,向监理提交工程款支付申请。监理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满足合同款支付条件后,出具工程款支付证书并报送至业主单位。

目前监理共出具工程款支付证书4份。

(7)监理阶段汇报及项目建设情况周月报

为实现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监理实行了周月报及阶段汇报制度。监理工程师按日将所从事的工作写入《监理日志》,特别是涉及设计、承建单位需要返工、改正的事项,详细做好记录。入场至今,监理共完成监理工作日志167份,编制监理周报30期,编制监理月报8期,完成监理阶段性报告2篇。

(8)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及时开展培训工作

监理在日常工作当中,除了6份项目管理流程外,为保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原则,通过与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多次沟通和讨论,还制定了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文档编制规范、文档编制模板、业务系统开发项目文档清单、软件开发项目合同模板、子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模板、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指南等。

为了更好地推广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监理多次召开专题培训,包括项目启动监理规范宣贯培训、项目管理操作指南培训、文档管理培训、业务开发系统进度计划模板使用培训、项目管理平台推广使用培训、项目进度计划编制要点培训、工作流程规范使用培训。

(9)科学使用项目管理工具

由于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子项繁多,参与建设的厂商也较多,为统一管理项目群,实现项目活动标准化和合理化,监理推动本项目采用统一项目管理工具和在线项目管理平台,用来辅助控制项目进度。通过引入统一项目管理平台,既可以使项目整体及各子项目进度可视化,又能将各项目之间的关联直观体现,还可以保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信息,便于整体决策。

五、 后续监理工作重点及项目建设总结

1.下一阶段监理工作重点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风险管理应始终贯穿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未来的工作中,监理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减轻或规避因为项目建设风险而造成的损失。监理的风险管理工作有:

* 协助项目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审核和确认各承建单位的技术实施方案,确保技术实施方案符合项目总体设计的要求;

* 审核和确认各承建单位的实施人员组织和实施计划安排;

* 在各子项目启动阶段进行风险的识别工作,协助业主识别风险及其影响;

* 进行风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影响;

* 协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制订应急计划;

* 在工程实施的每个阶段进行风险的再评估工作;

*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项目潜在风险并采取“问询―检查―汇报―备案”制度。

(2)切实落实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项目建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项目交付成果的可用性及是否满足项目建设目标。因此,质量控制将贯穿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承建单位最终提交的成果符合初步设计和承建合同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 保证承建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合理、可行;

* 保证承建单位的系统设计方案满足系统需求和有关法规、标准,并符合承建合同的要求;

* 督促承建单位的开发、测试活动,验证系统符合业务需求和设计的要求。

因此,监理将以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为依据,通过规范的管理程序进行目标控制和技术控制,确保本项目的高效实现。

目标控制,即承建单位的建设结果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质量要求和业务需求,关键体现在监理对承建单位技术实施方案的审核与评估,确保其符合设计项目总体设计的要求,更要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技术控制,即承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规范,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需求。关键体现在监理在实施全过程中依据合同要求审查承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督促承建单位采取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施工技术,评测承建单位的技术成果,跟踪承建单位的质量整改情况等。

为此,监理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技术质量标准。

(3)做好项目进度控制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具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因此监理单位必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严格进度控制措施才可能实现进度目标。监理在各子项目合同签订时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理的工期目标,并在实施前将工期要求纳入承包合同;在项目实施期间使用运筹学配合项目管理工具,审查、督促完善承建单位的实施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做好协调与监督,排除干扰,使子项工程及其分阶段目标工期逐步实现,最终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总工期的实现。关于监理对项目的进度控制,具体可表现为:

* 从项目实施准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监理工作都要坚持采用动态管理和主动预控的方法进行控制;

* 在充分掌握第一手实际数据的前提下,采用实际值与计划值比较的方法进行检查、评价;

* 必要时,与承建单位的上级单位及领导和建设单位的领导运用行政方法进行进度控制。所谓行政方法主要是指承建单位的上级单位及领导和建设单位的领导,利用其行政权力通过进度指令,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利用奖惩、表扬、批评的手段进行监督、督促,实施有效控制;

* 用经济手段对工程进度加以影响和制约;

*利用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技术进行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的基本依据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约定的工期目标;

*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原则下,控制工程进度;

* 采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对工程进度进行主动控制。

(4)配合信息中心建立验收管理办法

为加强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监理将配合信息中心制定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等进行全面审查和总结。验收管理办法将包括验收阶段参与人的职责分工、项目整体及各子项目满足验收的前置条件、具体验收内容和标准、验收的程序与组织、验收依据、验收合格条件以及验收相应工作表格、验收总结报告编制规范等内容。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以及挑战,同时也给企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各种工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致使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其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建筑企业必须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为自身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建设可以促使项目管理实现现代化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会涉及到设计变更、计量支付、施工的组织与设计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很多环节,这就需要各参建单位必须要共同参与,并形成有关的文件,然后再经过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核与签字,同时还要报审监理,在设计部门认可之后才能够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文件需要依据流程流转多个部门,而传统的纸质文化在流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沟通渠道不畅以及人员外出等问题而给下一工序的审批带来影响。如果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那么就可以实现网上办公以及审批流转,这样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监理人员就可以按照权限来实现对文件的实时以及随时管理,而不会受到办公条件、地点以及时间等限制,使审批的实效大大提高,这对建筑单位的正常施工有很大的帮助。

2.信息化建设可以促使项目管理实现集约化

随着工程施工管理的不断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日常的施工资料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之下,做好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以及安全管理资料等各种纸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但是随着工程项目施工的不断推进,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纸质资料不断增加,占用的空间也在不断加大,这不仅给资料的查阅带来很大的困难,使保存的成本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资料的数据比较枯燥、资料的内容不够全面以及发生问题之后的可追溯性不强等已经很难再适应新时期的管理要求。而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各类施工资料的电子储存,进而给将来的查询以及追溯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使项目管理的水平以及管理的质量不断提升,为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提升建筑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

随着建筑施工单位不断开拓期市场,建筑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分布也较广,这给建筑单位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于项目的有效管理以及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是极其不利的。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其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在出现工程安全事故之后被主管单位通报方知是本单位的项目,这使工程的施工过程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而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就能够实现施工单位和项目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工程进度、到位履职以及进度款支付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督,这样就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可防与可控,进而使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大大降低,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4.对行业监管提供很大的便利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点比较多并且面比较广,但是监督人员比较少致使很多情况之下都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这给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单位日益发展的今天做好行业监管工作是极其重要的。而通过对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监管单位通过相应的系统来实现其监管职能,这样其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展就可以有一个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对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到位情况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远程监管与预警,使建筑责任主体的监管力度得到有效强化,进而使监管的效率大大提升,对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有很大帮助,为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率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提高认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领导层作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以及企业的直接领导,要做好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工作要求领导人员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管理模式,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恶人是。同时还要把管理的信息化切实纳入到建筑单位的总体规划中,并设立专项管理资金,同时还要专款专用,这样才能够使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效增加。而施工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其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程度以及执行力度将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直接影响。因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信息化教育与宣传,用事实来证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2.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构筑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建筑单位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还必须要具备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以及行业协会的指导,我国建筑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针就是市场引导、政府推进以及企业主体。所以,必须要由政府来牵头构筑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和有代表性的建筑单位以及该领域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并共同将标准细化与分项,然后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使该管理体系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3.强化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大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建筑施工单位要做好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具备既掌握建筑工程相关项目业务处理的流程同时还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一些复合型的人才,并且当前我国的建筑it单位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整个业务流程还不能够完全熟悉与掌握,并且建筑单位还缺少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所以,必须要强化对于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需要把企业的员工送入到该领域高等院校来实施集中的培训,真正实现员工的高校化,同时还要做好校企联合工作,这样才能够共同培养出专业的复合型的人才,进而为建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4.提高工程进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力度

工程进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解放了人力和脑力,利用既定的软件规程进行一些档案或者信息的管理等,在工程进度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记录的数据非常繁杂,关于每一项工程的进展状况、每一项工程的材料使用情况、每一个施工队伍的人员到位情况、工程款项的支出使用等,都需要进行实时的更新。如果没有利用信息化进行这些事务的处理,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失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将众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融合,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就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管理,及时淘汰已经无用的信息,将正在不断发展的项目进行内容的增加,让工程进度的信息化管理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样,工程的管理可以在各种技术软件的支持下,极大的解放劳动力,同时还能提高管理水平。

三、结语

建筑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并积极组织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研发以及优化,通过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来使其建筑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够使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使施工的进度大大加快,进而为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使其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徐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07)

[2]梁亮.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06)

[3]林升贵.浅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实施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5

第一条为规范*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均适用本办法。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的*区政府信息工程,是指部分或全额利用*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或其它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新建、扩建、改造和维护工程,包括在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案变更而增加的工程。

第三条*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含光纤铺设、网络布线、连接设备、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电子政务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数据交换、数据库、安全系统、各类平台建设及应用系统等。

第四条区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是:各单位提出项目申请,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和技术审核,计划部门负责立项,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安排,审计部门负责工程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廉政纪律的监督。

第二章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

第五条*区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二)审定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年度计划安排;

(三)审定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四)协调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事项。

第六条*区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信息办)是*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区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制订和实施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三)每年制订和《*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电脑设备配置标准》;

(四)负责全区性信息工程项目的协调;

(五)负责信息工程项目的技术调研与评审;

(六)负责信息工程项目的验收。

第三章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七条编制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与深圳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相一致,并符合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须报市批准的,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区信息办负责区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的制订。规划的制订在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后,提交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经区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条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制订后,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必须围绕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来进行,必须符合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并报区政府审批。

第四章信息工程项目资金

第十一条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资金是指列入年度信息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的资金,由区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统一安排。

第十二条区信息办在对全区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全区性信息工程项目的资金规模,报区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全区性信息工程项目前期发生的费用,建设单位报计划部门立项后,由区财政部门拨付前期费用。其他项目的前期费用原则上由建设单位垫付,待项目正式立项后,费用纳入建设成本。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擅自开发建设的信息工程项目,区计划部门不予立项,区财政部门不予拨款。

第五章信息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审批

第十五条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区信息办每年第三季度发出编制下一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各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填写《信息工程项目立项申报表》,并提供技术方案、实施计划、资金规模等,于每年的12月1日前报区信息办;

(二)区信息办负责对各单位申报项目的组织技术调研和评审,拟订区政府下一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计划;

(三)区计划部门将根据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区信息办拟定的区政府下一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计划,拟订下一年度区政府信息工程项目投资计划;

(四)区财政部门对区信息办拟订的区政府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计划的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拟订区下一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资金计划;

(五)区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将区下一年度信息工程投资计划和资金安排计划提交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由区计划部门给项目申报单位发出《信息工程项目立项书》,区财政部门安排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资金,并送区监察部门备案。

第六章信息工程项目招标

第十六条购买10万元以上的设备、软件必须进行政府采购,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信息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具体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信息工程项目合同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自签订合同之日起7日内应向区信息办提供合同正本一份,区信息办将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的总体方案、技术参数、质量及安全要求;

(二)项目总金额及付款方式;

(三)工程项目实施细则、人员及进度安排;

(四)项目的维护费用;

(五)工程项目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

(六)人员培训及费用;

(七)版权及成果归属;

(八)工程验收标准。

第十九条信息工程项目合同不允许转包。

在信息工程合同中应当体现前款内容,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八章信息工程项目监理、验收、审计与监督

第二十条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实行严格的信息工程项目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前签订监理合同,并报区信息办备案,具体按照《<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执行。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工程验收由区信息办负责,区信息办可委托*信息咨询开发中心或有关权威机构完成,所需经费在区年度信息工程项目资金计划中予以安排。

第二十二条凡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审计。具体标准按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每年的《深圳市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书》执行。

第二十三条区监察部门对区信息工程项目的项目评审、资金使用、工程招标、工程投标等过程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信息工程项目的项目法定代表人或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和建设主管部门须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区监察部门共同签订《反腐保廉敬业守法合约》。

第九章信息工程项目技术标准

第二十五条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应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建成后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能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二十六条信息工程项目应符合区信息化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认证标准。

第十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七条区信息资源包括光纤管道资源、信息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全区性的信息资源由区信息办负责管理。各单位需要使用相关资源时应向区信息办提出申请;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其它部门共享。

第二十八条各单位在开发、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时,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各单位在开发、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时,应建立在*区统一的网络基础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之上,并遵循已有的技术标准,充分利用区信息办已有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采取服务器托管等管理模式;

(二)*区光纤管道资源由区信息办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三)全区性的信息工程项目,由区信息办统一规划,*信息咨询开发中心组织实施;

(四)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区电子政务平台,以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区政府对外公开的信息,应当允许社会组织和公民无偿地查询。

第三十条各单位信息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和完善系统运行安全保障制度,并接受区保密部门、公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一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违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抵触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

(三)不按规定组织招标的;

(四)不执行有关标准的;

(五)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六)违反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原则的;

(七)其它严重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违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拨付建设资金的;

(二)违反程序批准立项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原则的;

(四)其它严重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除分别依法追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项目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外,并依法追究有关行政领导人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干部任用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政府信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索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6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第一,国外现状。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在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该较早。建设领域信息化起源于美国,不仅设计、建设还是施工单位,甚至是建材供应商,都有广泛使用。2004年,日本提出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率先实现信息化。2010年在全日本的公共工程中基本实现信息化。日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程管理以电子文档取代书面文档,实施无纸化(CaLS)。

第二,国内现状。中国香港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很快,一些大型建筑集团通过电子工程管理系统(epmS系统)能对施工现场的文件管理、建筑物料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各项工作流程实现电子化管理。

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还是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2001年2月首次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的概念。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招标阶段、成本预算、方案设计等方面,关于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工作比较少,应用如p3、pRo-JeCt等软件实施现场监控的企业较少,完全不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趋势。勘察设计单位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快,工程监理单位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主要是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与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工程造价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等诸多环节,很多工作靠人工来完成是很困难的,或者说用人工来做效率并不高。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人力费用却减少5%-20%,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要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无疑也将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任务,但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强化与改进措施

第一,强化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投入。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视。政府需要加大CaLS的推广力度,建立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对象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数据库。政府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开发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对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政府应规范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市场,建立信息化的招投标体系,以带动企业自觉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搭建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也要转变观念,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作用,实现施工现场、企业和其他方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促进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二,强化信息化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控能力。引进先进的电子工程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电子化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信息化下的建筑工程管理能按工程项目完成的工程量,及时地提供项目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的实时对比,并提出成本控制的建议。通过对施工现场电子化监控,实现了工程动态、实时化管理和信息快速传递,避免人工误操作和信息迟滞。同时搭建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把监理过程中的监控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源,把监理的体系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联动。

第三,改进信息化下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利用计算机根据造价计价依据进行建筑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和审核,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应用最为普及的应用。首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态预算的方式,及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项目工程预算成本,使之能真正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其次,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及时地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管,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

四、结束语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7

论文关键词:建筑 信息技术 施工 管理

论文摘要: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然而在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下,建筑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企业、单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企业来说,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了。面对全球化信息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决定这个企业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其施工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说分布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以及流动性比较大,而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无疑是限制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但是,施工企业、单位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局限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具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的运用于部分的企业,在这些部分的企业中,又往往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仅仅只是定位运用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打印报表上,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更不用说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出信息技术并没有从根本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1.2孤立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有些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也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并启动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仅仅只是在工地的现场以及项目经理内部进行流动,并没有进行对外的流动、互动。看起来,就像一个孤立起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岛,仅仅是自给自足,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1.3应用范围窄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仅仅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比如说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以及工程的设计上,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如说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本安全控制等等方面,应用得就比较少了,甚至是忽略了,在施工过程总,仍然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处理能力这种传统的模式。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单位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范围是比较窄的,而且根本没有充分的利用到,自然体会不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很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大力推进计算机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总结

我国算得上是建筑大国,拥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单位,在这个信息化来临的时代,也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节省了相应的物力、人力,也节约了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忠.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

[2]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

[3]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胡明.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7.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8

但是,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对信息价的制定和工作不够慎重和认真,使得信息价和市场实际材料供应价严重偏离,同类、同品牌、同规格的材料信息价过分高于市场实际材料供应价。

一、工程造价信息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经常使用工程造价信息的用户作调查可知,70%以上的调查对象使用造价信息刊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算、预算和招投标。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信息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造价信息不够准确、清晰、及时、完整和便利,未能很好地满足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从事工程计价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1.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表面信息,忽略信息深加工。

2.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现有工程造价网多为定额站或咨询公司所建,网站内容主要为定额颁布、价格信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企业或公司介绍等,网站只是将已有的造价信息在网站上显示出来,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3.信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没有完全实现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接轨。由于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造成了在投标报价时较难直接使用,还需要根据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很显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定价的要求。

4.造价信息采集、加工、的方法比较落后,并且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信息采集方面,主要通过“手脚并用”来获得信息资源,即通过跑现场用手抄的原始方法来获得信息,收集信息的效率低,采集技术落后。在信息加工方面,对造价信息的处理带有很大的主管随意性,如部分造价信息期刊中的市场综合价基本上都是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很多情况下计算方法和权数是由工作人员凭经验确定的,并无科学的理论依据。造价信息很少运用数据库技术,用户只能获得某个时点的数据,无法利用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

二、造价信息的不准确,给建设工程市场管理和相关其它社会管理事务带来诸多影响和危害

1.不利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预算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当前工程建筑材料在投资额中占有相当比重,又因为编制投资预算应按信息价对本省定额基价进行调整,故依照不准确信息价格编制的工程投资预算将严重失实。这影响了政府对工程投资计划决策的准确性,且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不利于建筑市场中对工程承包的正常竞争。

建设工程在对外发包施工的招标过程中,一般应首先依信息价编制工程标书即标底。由于材料信息价格不实,故工程标底价与实际投资额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按市场实际材料价所作的正确标书与标底相差太大而脱标,反之则使按材料信息价所编的错误标书因与标底接近而中标,严重损害了建设工程招标管理的公正、合理性。同时,因按信息价所编标书工程造价较高,大有额外利润可图,使得少数施工企业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来争夺发包工程。致使无效合同和非法转包的行为增多。因为,当某一合同因履行争议并被确认无效后,裁决部门只能对其间接费用中的部分管理费和利润等不予保护,而对直接费包括依信息价所作工程价款中的材料费是要支付的。由于材料信息价过高,施工实际投入的材料费用低,当合同无效后,实际上还可以获得利润。这便成了极少数施工单位不去考虑竞争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择手段争夺工程的源动力。

3.不利于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

本来,材料信息价不准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在工程竣工决算中,按照市场实际材料价据实调整。但这样做会加大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难度。因为:一项建设工程的工期一般较长,有的长达几年;而用于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耗量巨大,种类繁多;且市场实际材料价格日变月迁,波动连绵。要在整个建设工期内对市场实际材料价格全面掌握,会牵涉建设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施工管理难度较大。且在与施工单位办理价格鉴证手续过程中,难免发生价格争议,产生施工配合方面的矛盾,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如果材料信息价是准确的,将大大减轻建设单位的管理难度。实际上也是提高了社会工作效益。

4.不利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工程决算争议的平息。

由于材料信息价不准,加之当前有关建设工程决算的一些文件规定得不够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决算中时常因文件的适用而发生理解争议,双方对文件断章曲义,利我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材料信息价适用尤是如此。由于材料信息价不准确,施工方往往坚持按原合同预算价格进行决算,至于实际市场材料价格的降幅(但高时施工方往往要建设方办理价格鉴证或要建设方自己去购买)是不管的,理由是执行合同预算。而建设方明知对方是低价购买而按预算时的高价决算,自然主张据实调减。于是争议势必难免。

三、为了使造价信息更贴近市场实际、更系统、更准确及时,应充实以下几方面内容

1.缩小工程造价定额信息的数量规模,扩大工程造价市场信息的数量规模。

2.我国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发展很快,为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正在与各省信息网联网,这样全国造价信息网联成一体,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查阅到全国、各省、各市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各地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同时把与工程造价信息化有关的企业组织起来,加强交流、协作,避免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鼓励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水平。

3.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要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工程技术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

4.要健全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工程价格可由市场双方自行确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的可以采取指数的形式来反映其发展趋势。

5.全面提高造价信息的质量,提供有公信力的造价信息。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工程档案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众所周知,现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却仍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明显脱离,与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具有很大的差距。档案信息管理的滞后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在公司发展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应该不断的创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1.工程建设工程档案

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是工程的重要资料,归档的目的是为了存留工程建设过程的史实,也是为了日常生产或遇到问题时查找所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认真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必要。

2.现阶段工程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项目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有些施工单位由于不够重视,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工程中标或接到任务后,因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只重施工,轻档案,从而忽视了施工原始资料平时及时的收集,等到工程完工后急需结算、档案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突击补施工资料,致使项目档案资料质量较差。

2.2项目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

在工程施工中,反映施工过程的各种表格,如:施工现场检查检测记录表、质量检验评定用表、质量检验试验记录表、竣工(交工)验收用表、工程结算表等的记录,以及竣工图、文件资料的整理、分类组卷归档,需要既要懂工程施工又要懂档案专业知识、熟悉档案法规的技术人员来承担。但许多施工单位聘用的现场资料管理员,业务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在收集过程中出现资料原件不齐全,更没有现场作记录,过后随意编造,使资料失真的情况。这些都无法满足工程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项目档案的质量。

2.3施工项目档案组织管理不符合质量要求

很多施工企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或不落实,虽然建立了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及配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只顾抓工程质量、进度、工期,忽视了档案规章制度的实施。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管不妥善,造成档案不完整,甚至出现档案散失的现象,因而使档案质量很难有保障。

2.4施工文件材料编制、归档不规范

施工单位在文件材料编制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形成、积累,存在资料、图纸不清晰、内容不准确、格式不规范;资料有遗漏、收集不及时、文件签字手续不完备等问题。而归档时,出现文件材料分类、组卷、排列顺序不规范;归档程序不规范,如施工单位没有按标段和专业,系统、配套地移交竣工文件材料。这样,造成归档资料不齐全、不准确,归档无序、不及时。

3.提高工程建设工程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策略

3.1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规划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使档案管理的内容丰富了很多,比传统档案管理信息量增加了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工程信息化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信息技术在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必须合理地要对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状况进行系统规划。比如,要对工程建设单位档案的状况进行摸底排查时,就要对原有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实物、数量、状态等基本资料要点做到真实、准确的摸底;要根据对传统档案资料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适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比如扫描仪、摄影机、相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数字化,要实现对传统档案资料的全部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从保证原有档案真实性前提下再对传统档案的重点项目和利用频次高的项目进行数字化;对于特殊性的档案资料要实行特殊处理。

3.2借助多媒体提高档案案卷质量

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及精神风貌,因此,档案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要使档案体现出它的最大价值,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了这一要求。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归档资料格式纸张的统一以及字体的统一,可以避免传统的手写字体及笔的色迹不统一现象。虽然传统档案的格式、纸张能保证统一,但是并不能保证整齐规范。信息化技术统一打印的档案资料字迹整齐、清晰,便于阅读。第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技术打印卷皮,这样不仅体现了办公自动化,而且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这就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卷皮的大小及固有的格式来设计打印格式,依靠卷皮题日内容、保管期限、起止年月、件数及案卷号等要点所在卷皮的位置,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打印的内容正好处在合理的位置,卷皮上没有手写字为整个案卷带来了方便。

3.3关注动态,加强档案信息反馈

及时的信息有利于对增强管理人员工程档案意识,充分利用媒体,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渠道实时将工程档案的有关重要信息传播出去,建立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借助法律的手段,明确工程建设单位的职责,利用人员与完善系统的结合,实现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交流,及时沟通信息。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其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必须同当地经济、城市发展的模式相适应。深入实际,了解工程状况和最新动态,及时里有信息化手段将相关的信息从基层反馈到管理层,提炼到相应的规范管理中,不断地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

3.4充分利用信息化,推动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有针对性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不同类别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就要充分研究工程建设档案在不同阶段的信息管理特点;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管理、自由交换、有效共享就要组织研究和推广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适应档案信息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使本单位的档案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有效地实现数据的链接与整合,实现档案数据的有效利用共享,将传统形成的不同载体档案数字化,就要建立起规范化、可共享的工程建设档案基础数据库。

4.结束语

随着现在工程的发展,工程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当前大规模的工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把它最为工程建设的一重要部分,抓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仅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面得到很好地继承,更要求他们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结合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不断地在工程工程档案管理上开辟新境界。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创新

可以说,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档案信息取得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单位机构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受到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更是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才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一步实现本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呢?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各大单位结构十分关注的焦点内容。为此,本文重点对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从而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交流。

1信息化环境给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人们已经逐渐迈入信息化时代中,再加之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尽管我国大部分单位机构都开始意识到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旧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这也就给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越来越清楚的认知到档案管理,同样也为档案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再加之基础设施不齐全,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失,致使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开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单位机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会计档案管理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问题。

2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内容

2.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的电子化建设

电子化作为信息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电子化基础所开展的。相比于传统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模式来说,现代电子化建设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具备了十分明显的于是,不仅能够对档案进行复制,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加以修改。并且电子档案最大的优点是拥有多种储存形式,方便人们保存。其次,通过利用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对档案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计算与分析,简化传统繁琐的人工办公程序,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目前,我国会计档案已经由传统纸质载体向着电子化载体发生着转变。

2.2财务会计档案存储调用的网络化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加强对财务会计档案的网络化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更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简单来说,通过实现网络之间的联网,促使档案资源更加方便调用和储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量。其次,在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进行网络化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档案信息远程搜索、获取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造成资源的浪费。

2.3专业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的建设

人才作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才队伍,才可以确保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单位机构中的核心部分,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多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起本单位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对高素质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3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一个趋势,信息化在数据处理、数据储存方面的优势以及逐渐被大家所熟知。通过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方便财务管理。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认为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可从若干角度出发进行加强,现简述如下:

3.1加强对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想要有效发挥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自身的重要作用,单位机构领导者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真正意识到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前进。并且,基于信息化的环境下,本单位领导者更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强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将这项工作当做本单位中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此外,作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自身也必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更多平新技术、新知识,促使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效能得以充分展现。

3.2加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目前大部分单位都已经配备了网络和电脑,但这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是同一个概念。相对于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档案管理信息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有一定的安全、稳定、保密等需求。软硬件基础设施都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具体来说,应该通过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的合作,综合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出发,提出设计思路。通过对各方面的需要的综合考虑制定方案,从而避免档案管理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效率的提高。而财务软件的制定方面,一定要重点考虑安全保密问题,如可通过电子签单制度的实施,保障财务会计档案的安全。

3.3加强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工程中的核心。离开了相关专业人才,任何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位应当从人才引进、加强培训等方面出发,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操作水平。实际运营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顺利运行,信息化档案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此,实际工作过程中,单位应该培养有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和计算机背景的技术人员,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为财务会计档案治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当前信息化环境影响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单位机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单位结构,必须清楚认识到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对本单位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不断对传统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尤其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从而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高度重视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靖广华.试论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J].经济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