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4:43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符合新时期公路工程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信息化建设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为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里程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工程设计的内容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更多且非常繁杂的数据,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单凭人工显然是无法有效解决的,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信息。而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提升决策的准确性。

(二)更为有效地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层层批准的程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公路工程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完善的信息软件,更加自动化地进行工程建设相关事项按照程序审批,大大简化了日常管理事务流程,让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更加重要的事项,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更为有效地提升信息传递速率

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让公路工程施工中更为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充分保障工程生产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公路工程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对施工建设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管控,获得有用的信息,能够及时地了解施工的进展,让彼此的沟通交流更加快速和频繁,能够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四)更为有效地降低成本开支

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下,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工的开展可以基于自动化办公系统和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开展。让公路工程建设更加现代化,更为有效地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这样就会为企业带来较多的管理费用的节省。

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信息化在公路工程项目把控方面的建设应用

项目部统筹整个工程建设,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针对性地提升会议室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来展示公路施工的问题,合理设定节点任务。同时,积极完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提升管控的有效性,并积极构建希望的局域网体系,利用网络数据技术,强化管理协调功能,如建立各项目区管理项目群组,召开网络会议等,实现网络互动,积极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信息化在公路工程设备、物资管理方面的建设应用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很多设备,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从客观情况来看,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沥青拌合机、摊铺机、洒布车等各种设备,且设备还需要做好选型和配套养护等工作,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状况,能够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的情况、使用率的大小等,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对工程建设的物资进行有效管理,分类强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档案,能够对采购的物资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效果,且物资信息能够更加贴合市场动态,也可以很好地规范使用标准,可以为公路工程管理决策者提供最优的选择。

(三)信息化在公路工程进度和费用方面的建设应用

在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下,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用专业的技术数据库软件来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进行精确的数据计算,科学有效地编制进度计划,快速处理施工现场的数据,然后综合分析工程建设情况,将进度计划和费用控制有机整合,能够让整个项目运行更加合理、高效。

(四)信息化在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方面的建设应用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施工管理和决策人员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针对性地收录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验收规范、各种验收表格,并编制质量检验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效收集检验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加以统计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工程的不足然后加以解决和处理。而针对质量安全措施的保障,通过信息化技术加以量化,构建相应的施工工艺和质量安全联系数据库,动态化管控施工,强化对项目的各个分项目施工情况、执行规范等内容的动态化追踪,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

(五)信息化在公路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设应用

在公路工程建设人员参与数量和类型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想要更为有效地提升管理的质量,充分发挥公路工程参与人员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是必然的。为此,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库,并进行人员分类,强化管理的精细化,结合公路施工的特点,可以分为单位职工、分包队伍和外聘人员,将个人资料输入电脑,然后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和更新,并根据项目的进展和人力资源分配、人员成长等情况进行调整,这样能够随时掌握人员情况,然后针对性地分配工作任务,让工程施工建设生产更加有效,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劳务素质,提升生产力水平。

三、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公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有效提升工程建设和生产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路工程也需要紧随时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生产和管理的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德水.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12):50-53.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2

主观: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与人的主观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公路管理人员认为继承下来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一味的去按照传统管理方法去实行。导致公路工程管理停滞不前,缺乏创新。客观:客观影响质素之一是公路工程的监理影响。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第三方,是推进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体制之一。它可以独自对公路工程进行项目的审查与管理。但是由于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工程管理操作中起不到实际作用。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我国政府公路单位对部门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二、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的内容

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是信息化的引导下,借助工程项目管理思想,把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网络技术综合在一起,结合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状况,开发研究出合适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达到降低成本资源、提高公路管理运作的效率。

三、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公路工程建设的类别可划分为:资金信息、质量监督信息、工程项目进度信息、合同信息、档案信息、日常办公系统信息、监控信息、人员考勤信息、征迁信息。(一)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指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流向与结余的信息和预算工程资金的使用、审批、支出的信息及工程中每一笔资金计划的信息说明和记录。(二)档案管理及征迁管理。档案管理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里相关的档案信息。项目预归档信息,项目文件详细资料信息,移交接受档案信息等。征迁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征地、拆迁信息,征地以及拆迁的经费文件信息。(三)日常办公管理及监控管理和人员考勤管理。日常办公管理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一些公文、行政指令的处理信息。比如监督办信息,开会笔录信息等等。监控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及时收集、施工过程与结果信息。根据工程施工的情况对现场采集相关信息。人员考勤管理是指记录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记录。

四、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是高速公路管理平台的理论基础。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时期中,确保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合理的运用资金为目的,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和内容,运用信息化系统将工程各类的结构体系组织在一起。应用公路信息化系统管理后,使公路管理达到了精细化的程度,提高了对公路工程的管理力度,节约了时间与成本,也使公路建设更加的人本化,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公路隧道是公路工程中最多发事故的地方,利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程度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应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最显著的改变有三方面,一是质量监督管理,它是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信息。国家规定的工程质量法规、政策、以及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信息,质量控制信息,项目工程质量抽样检查信息,质量事故信息和事故处理报告。可以使业主以及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准确取得工程质量信息,控制工程质量。二是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建设施工计划进度的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信息、计划进度目标信息、风险分析信息、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工程进度控制流程以及工作制度信息及时发现工程进度产生的偏差并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与效率,增强辅助决策能力。三是合同信息管理,是指在公路工程中的各类合同信息。是主要职能之一,包括公路工程招标文件信息,施工承包合同信息,合同签订信息、变更信息、执行以及索赔信息,工程建设物资供应合同信息等等。合同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使用合同管理系统可以辅助管理部门快速有效率的实行工作。

五、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注意事项

注意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具有虚拟性,它的安全性能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应注意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网络系统中的用户采取访问权限的设置,用防火墙等技术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对各方资源的深入了解,整合资源信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最先进和新的技术作为基础,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提升了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带动整体素质,工程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六、结语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重要性;发展

ontheimportanceandconstructionofthehighway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maXiao-juan

(HenanHighwaySurveyandDesigninstituteXinxiangXinxiang453003)

abstract:along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highwayconstruction,highwayengineeringmanagementproblemsaregraduallyexposed,howtotakethescientificandeffectivemethodforhighwayengineeringmanagementistheproblemthatneedstobesolved.therefore,theconstructionofthehighwayengineering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sveryimportant;thisarticleonthehighwayengineeringmanagementandinformationsystemconstructionandsoon,thesystemcanprovideacertaintheoreticalbasisforhighwayconstructionmanagement.

Keywords:highwayconstruc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importance;development

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公路建设项目和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建设项目地域跨度越来越大,项目参与单位分布越来越广,项目信息成指数级增长,信息交流问题成为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主要问题。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中目标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流程的及时性,从而使公路项目管理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

一、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在投资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

1.处理大量信息

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项目文档管理。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可以摆脱管理者繁琐的事务性劳动,将集中精力致力于管理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2.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

“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建设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各参建单位的有效沟通,形成科学、规范、开放的制度,使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向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转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3.有效节省成本

高速公路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风险大等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合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文档资料等多方面的工作,参与单位和人员众多,使沟通和协调工作产生困难,大量的动态信息需要有效的集成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显吃力。运用现代建设管理理念建设一个采用先进开发技术、功能全面、高实用性、高可维护性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结合具体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综合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有效减少管理成本。

二、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

充分利用internet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内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综合系统不仅提供简单的信息查询服务,更主要的是实现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电子商务和,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大部分工作,例如: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交换资料信息,会签图纸和文件,监测施工质量等等。

2.加大信息化推广效果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完善的体制和制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首先要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他们是信息化成果推广和应用的普及者和应用者;其次,要制定信息应用的标准化程序和规则,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无障碍交流;再次,规定信息化的达标等级,例如:硬性规定什么等级的施工企业必须达到相应等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

3.提供网络系统,搭建硬件平台

采用成熟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建设搭建硬件平台。网络设计应本着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提供支持用户数与应用多、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多种信息的安全、快捷、有效的传递。

4.应注意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其安全性有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应注意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防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应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提供不同的信息,实现外部公共网、内部网络间的互联,同时利用防火墙等技术进行访问的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最新的数字技术作为支持,因此,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参与项目的管理者以及各方领导者的素质更应得到提高,因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就不能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整体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将数字技术的应有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6.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

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经过前期准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安装调试、后期服务与支持等有关工作。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具备可发展性与开放性,进而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具体的实施过程应本着分布实施、整体规划、不断深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耕.关于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科技,2004(3).

[2]刁彦.谈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J].辽宁经济统计,2005(9).

[3]何际辉,陈宇文.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公路,2001(5).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

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高速公路工程的相关资料及其档案涵盖建设周期的各阶段,卷帙浩繁,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另外工程档案还将为日后的维修养护和大修改造提供参考,尤其是对于隐蔽工程和不易检测的构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档案的完整和准确度是档案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不断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档案归档效率,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程度和准确程度。本文对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1档案信息化的特点分析

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档案大多是采用纸质版,纸质档案的缺点较多,主要是:纸质档案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编制,纸质档案涉及整个建设周期,内容较多、数量庞大,如要存储,需要大量的空间和配套的档案柜等设备,保管和利用成本都比较大,查找效率低,不便于查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的上述缺点可以得到解决和改善。目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除在建设单位留存一份完整档案外,其他信息可通过其他载体保留档案,以便减少存档的空间和设备,减少库房的使用,另外通过电子信息查档,可以更为快捷地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实现远程实时查询。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先进快捷的现代化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管理所有档案的资料和文件信息,从而改变以往的纸质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逐渐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新的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经常结合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作为依据及基础,将开发成基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系统,即形成以集项目化办公为一体的系统,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之间的业务统一到管理软件中,各方收集各自的档案,各自按规范归档至系统中,数据可共享,这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一个优势。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应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相关内容相一致,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工程档案,保证其符合各项要求。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资料和信息具有原始性,另外还要求具有法律效力,这些都对档案管理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出于保密性的要求,对于系统安全的防护性能,防泄漏防黑客等有特殊要求和规定。在网络信息中,将采取更为先进的加密软件,严格限制用户权限,防止被盗用,从而保证网络管理中资料的安全。同时无论是网j信息系统还是管理软件都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的畅通无阻。此外,在实践中,还应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与现行高速公路工程资料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主要在于以档案管理系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相关的工程资料不漏做,真实、可靠以及全面。

2信息化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1信息化平台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应和建设周期同步,且各项资料都应进行及时的管理,纸质版的档案管理常常出现资料后补,更新慢等问题。而信息化手段则可以解决这种弊端,本文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资料档案管理系统”这一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为例,介绍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该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且执行国家相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整个平台采用C/S及B/S的管理结构,支持客户端到服务器和浏览器到服务器的这两种执行模式,目前建设单位通常采用前者,而施工承包单位则采用后者,查询功能通过B/S模式执行,有利于提高检索效率和提高通用性。平台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提供平台介绍用户指令,第二层将接受的指令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第三层是数据储存平台,专门存储数据,以便支持用户访问和定期的维护。

平台还配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可处理资料扫描、处理图像的切黑边、纠偏等。另外支持DwG、pDF、JpeG、Bmp等多种类型,方便数据的引用,通过项目信息的检索可快速搜索出相应文件及相关资料。

2.2平台做法具体步骤

(1)高速公路工程的划分及项目信息录入,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建立存档分类。

(2)根据分类及标准,以竣工文件分类方案、参建单位及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等建立结构树,建立相关的目录,为索引及材料上传和扫描做准备,档案的分类及相关进度紧密配合,满足高速公路工程的档案使用。

(3)按目录收集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将资料和文件上传到服务器。

(4)整理文档,根据目录,将收集的文件和资料进行编号和整理。

(5)图像整理,通过内置的软件,对文件、资料等进行文件图像扫描及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编号整理排序。工程的原始资料可采用平台支持的tiFF格式的文件,而相关图纸及告诉公路工程监管的照片则可以使用平台支持的图像文件DwG和JpeG。

(6)索引。扫描完成的文件与前面所建立的目录进行挂钩链接。

(7)录入平台。将信息录入平台中,检查文件链接、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8)组卷。平台可以自动组卷和多方块组卷,组卷速度每小时可达1500卷,从而大大提高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组卷编制效率。

(9)制作光盘。对于已经完成的高速公路工程的档案,将所有信息等资料制作成能独立检索的高速公路工程的现场档案光盘。

3高速公路工程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1、定期对入库后的高速公路工程进行随机抽查,以验证档案的检索可靠性及完整性。

2、档案平台的资料随平台升级而更换储存载体,但为防止升级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应按要求进行旧版本备份。

3、对于档案信息平台服务器的温度控制和相对湿度等有特别要求,另外还应防火、防尘等。

4、平台在支持网络检索时,应采取安全保密措施,提供可靠监管措施。

5、在销毁档案时,应及时在后台服务器中删除档案的目录。

4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为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竟,唐修益,黄汝维,等.基于multilevelCodingtree模型的公路数字化档案标识编码的分析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5(8):13-19,31.

[2]叶绿婵.全员参与及信息化技术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工程管理公路施工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我国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首推选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现代建筑的发展更是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标,各种大规模的建筑项目不断的应运而生,譬如奥运会的主体育馆,超高层的建筑大楼,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设施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对的对其建筑前设计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保证公路工程工程项目在质量和安全双管齐下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工期内完成,这就使得公路信息电子化的应用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子信息化促进公路工程的飞跃发展。

公路工程的管理在于提升公路施工质量、规范工程施工进度、合理控制工程施工费用,并能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管理是为了真实并及时的反映施工工程管理的有效控制信息,能及时总结工程经验,同时为工程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真实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参数。公路工程从开始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始工程立项、前期勘察、工程设计、公路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竣工等各阶段,各项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输送和整理以及分析等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且工作量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并被逐步应用到各项工程中,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对各项信息能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相关资料,等等优点正好符合公路工程管理的需要,于是电子信息化开始应用到公路工程管理中。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信息电子化是以计算机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为基础的,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提供了高效、快捷、便利、准确、高质量的服务,便于对公路工程实现自动化管理。公路工程中的信息电子化提升了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意识,规范了工程的现代化施工,相继提高了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带来了较好的效益,促使公路工程得到飞跃发展。

三.电子信息化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电子信息化在公路工程前期测绘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现代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等各种新技术给测绘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工程测绘学的服务范围和对象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公路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由于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应用到公路工程中的技术也越来越多。

(1)GpS技术在测绘应用中的特点也是很明显的,譬如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作业、观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这样的发展,使得GpS技术在工程测量、地形测绘、竣工测量及工程机械控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现在形式不难发现,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朝着高精度、多功能、和集成式的方向迅速发展,当然GpS也将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的行业,甚至进入更高端的科学领域。通过GpS定位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

(2)GiS在应用在工程测量中,可以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将复杂的施工过程用动画图像形象的描绘出来,同时也为施工组织设计与决策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支持和可视化分析手段,有助于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GiS的发展与应用在工程测量中可以显示施工总布置的三维全景、设计前的勘探、实现工程布置的各种信息化查询,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参数、图纸、一些基础数据、工程施工进度等。也可以实现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演示,对施工过程总体施工强度的统计等等。GiS在工程测量中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主要对工程地质的分析)、工程制图中以及对施工进度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监控,并建立施工安全系统。

(3)遥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扫描、摄影来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由RS技术具有时效性、数据综合性、经济性等特点各种大的、小的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快速的利用其影像来获取为工程测量中城市的基本地形图,包括对资源勘测,工程设计前的准备都快速的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电子信息化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的应用

电子信息化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工程管理的筹划阶段。

公路工程管理的筹划阶段中,通过电子信息化的应用,建设了公路工程局域网。在搭建的工程管理局域网基础上,大力的推广公路施工办公自动化平台,主要包括工作计划、人事管理、电子论坛等,期间所有的系统性文件都实现了其工程项目内部信息的共有化、公开化,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现了公路工程管理筹划的合理化。

(2)提供公路施工建设管理系统。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系统实现了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方和承包人三方的业务网络化处理,实现了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增加图文管理系统,实现了图文资料的电子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通过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查询公路工程建设期间的所有信息,节省了人力、物力、更大限度了降低了公路工程的经济投入,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工程建设单位的效益最大化。

(3)提供招标管理系统。

在原有工程报价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电子信息化技术,为各阶段的投标单位提供了投标的报价系统,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人工在招标过程中成本较高、时间长、计算复杂、误差大等弊端。运用信息化的招标管理系统,也充分的体现了工程招标全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科学化的招标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自身形象,同时为今后的发展谋求了更多更为广泛的资源,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更高的利益。

(4)提供竣工管理系统。

公路工程管理中的竣工管理系统,将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信息的方式做成资料,并且进行文档归类,系统自动的将资料的数据生成卷宗号,并且归类成档,以便今后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作为参考,更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运用电子信息化的在公路工程的管理中更加实用,更加科学。

四.结束语

工程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是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组织、规范的施工建立起来的,电子信息化的优点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现实面前是最好的映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技术作为相对社会高科技的结晶,在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电子信息化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现代化、自动化发展,并大力提倡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在我国交通系统中取得长远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邵小燕章立浅析公路工程管理中信息电子化的应用[期刊论文]

科技与企业,2012年22期

[2]冯岩萍现场管理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期刊论文]《科技资讯》iStiC2012年8期

[3]李云峰辛秀艳王志斌电子签名技术及其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北方交通》2006年8期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6

论文摘要:简要剖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必要性、实施办法、应运效果及存在问题,为工程管理、监理、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1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

(1)高速公路建设概况。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自从1988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年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到2004年底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交通部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和9条南北线、18条东西线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并于200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我国山区分布地域广阔,占国土面积70%以上,随着公路建设发展,山区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山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病害多,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特点是桥隧多、路基高陡边坡多、规模与投资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大。目前,国家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与自然融为一体。

(3)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现状。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勘测、设计、施工三步曲。我国东南沿海是多山地区,路基高陡边坡和隧道工程也比较多,由于山区地质复杂、地质病害多的客观现实,在滑坡和高陡边坡病害治理实践中,开展了预设计(地勘资料)、高陡边坡地质病害调查评估和防护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信息资料,设计跟踪进行动态设计,调整修改,完善优化,然后进行旖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据围岩类别的变化和不良的地质情况调整原设计,指导施工。总体来说,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无章可循。

2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就是将施工中获得新的地质信息及监测信息反馈给设计部门,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修改、优化、完善,这是一个动态设计过程。施工单位根据动态设计,调整施工方案,按动态设计进行信息化旖工。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干线天津汕尾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116km,是一条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公路,地势起伏较大。下面结合铜汤高速公路建设,说明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

2.1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山区高速公路跨越地貌单元多,地质构造复杂,铜汤高速公路有高边坡85处。因此给地质勘察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就出现了不少问题。

(1)工期紧、任务重、外委多。由于勘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承包单位就委托外单位进行。外委单位对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要求又不甚清楚,只求进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求质量。因此,勘察成果质量不高,错误不少。例如铜汤高速第十合同段焦家山隧道1/500工程地质平面图,调绘时把汤口端洞口仰坡中部一个重要的圈椅形不良地质现象遗漏了。

(2)手段单一,工艺落后。在勘察中,对滑坡和地质病害的勘察混同一般勘察,采用钻探单一方法,工艺落后,不能把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查清。例如岩层中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滑坡中的滑动带不能揭示出来,给分析、判断地质病害造成误导,甚至作出错误的结论。

(3)勘察成果广度、精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植被比较茂密,勘察点难以覆盖全部。例如铜汤高速公路有坡高小于20m的多个一般边坡,有些没有进行岩土分类,也未进行稳定性评价,这就给设计带来了盲目性。又如紫桐隧道纵横剖面布置不合理,围岩类别划分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断层构造和地下水均未查清,造成隧道掘进到断层位置时,大量涌水,被迫停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2.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验,过于保守。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安全起见,在边坡工程中,不必加固的,为了保险而进行加固。例如一些高陡边坡比较稳定,但边坡防护设计中仍然采用锚索框架和锚杆框架。

(2)套用标准图,脱离实际。铜汤高速公路有坡高小于20m的一般边坡105处,统一采用锚杆框拱型护面标准图,显然没有针对性,也就不科学、不合理。

(3)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旖工单位普遍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不能识别地质病害,也就不能及时反馈地质病害信息,只能任其发展,导致灾害加剧,还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病害,这一种被动等待,非常有害。

(4)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认识不到位,普遍行动跟不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够,组织机构不健全。

(5)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岩土工程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经验。

3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实施办法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开展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是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也是适应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多、地质构造复杂等特点的客观要求。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提高对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重要意义的认识,摆正位置,切实作好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把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纳入议事日程,从上到下,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选派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来负责,组建一个由建设单位领导的健全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组织系统。

(2)建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化、程序化。在施工阶段,桥梁桩基础、高陡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在开挖时必须配备专业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地质条件,做好施工地质编录,同时派专业监测人员做好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把地质资料、监测信息,按程序及时、准确逐级上报。为此要组建一个由项目办、总监办、设计单位、驻地办、施工单位参加的信息协调机构。设计单位要派代表常驻工地,根据地质信息、监测信息,从速研究,作出动态设计,经业主同意后迅速下达给施工单位,然后进行施工。

(3)聘请国内知名度高、信誉好、技术水平一流的单位对高陡边坡工程、隧道工程进行咨询。并要派人常驻工地进行全过程咨询服务。

(4)对重大的动态设计,为了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还应请专家进行论证,召开必要的论证会议,在召开论证会前,应把相关文件与资料事先送给聘请专家,给其一定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5)公路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充实和招聘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多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加强学习,注重人才培养,以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

4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应用效果

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自开工以来,在施工中进行了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例如:铜汤高速第十二合同段紫桐隧道汤口端右线洞口仰坡刷坡后,出现岩石破碎夹泥的不良地质现象,为此进行了洞口附近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为一层间断层破碎带,同时查明该断层破碎带的规模、走向、倾向、厚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依据获得新的地质信息,设计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按新方案实施后效果较好。铜汤高速第三合同段乌龙村大桥3号墩和17号墩桩基,在挖孔或者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现桩基持力层存在软弱夹层、溶洞等不良现象,根据地质病害,及时调整桩长,保证桩基落于持力层或嵌岩,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排除了安全隐患。

(2)合理投资、避免浪费。例如:铜汤高速第三合同段的青山隧道铜陵端右线洞vi仰坡植被比较茂密,刷坡后,岩石的成分、结构被揭示得很清楚。该边坡为单斜岩层,属岩质边坡。岩石为二迭系栖霞组石灰岩,岩溶现象不发育,岩石质地坚硬、强度高,岩层倾向洞内且与仰坡自然坡向相反,边坡非常稳定。为了安全进洞,查明洞内10m范围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拱顶钻了三个水平孔,孔深10m,钻孔岩心岩石质量与洞vi基本一样,为此设计代表根据新获得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动态设计,把洞v1支护的.89min长15m的管棚改为~42mm长4m的小导管,这样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省投资近100万元。

(3)使设计符合实际、更趋合理。例如:铜汤高速第十八合同段k193+200~+410段为一个斜坡,先后两次勘察,结论为滑坡。设汁依此作出削坡减载、路基下方反压、路基上方设置抗滑桩的治理方案。施工后,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出入很大,该段路基和抗滑桩的位置是香河的高阶地,开挖揭露的岩土为卵石土、砾石土,卵砾石沉积有规律性,很密实,没有受到扰动。这些重要发现为分析判断河漂滑坡是否存在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证据。为此召开专题会议,专家们根据现场揭示的地质资料,一致否定河漂滑坡。设计单位依据新的地质资料和对河漂滑坡否定的结论,重新进行边坡防护设计,节约投资400多万元。

(4)可以获悉前期勘察中不能测知的重要地质病害信息,弥补勘察不足而且可以节省勘察费用。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隧道工程多,特别是高陡边坡开挖后,把坡体的岩土成分、结构揭示得非常清楚,隧道工程洞身掘进过程中把地层、构造、水文工程地质病害条件也揭露得非常清楚。这些地质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为动态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信息,是前期勘察中不能获得的,弥补了勘察不足,而且还节省了勘察费用。

(5)正确指导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开展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后,如隧道工程过程中,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进行地质编录,追索地质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同时监测人员把隧道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这样做,一方面为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及时动态设计,另一方面指导施工。与过去传统做法相比,要变更设计必须按程序报监理、业主、设计,变更设计,时间周期较长,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后,则及时、迅速,缩短了周期时间,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7

论文摘要:简要剖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必要性、实施办法、应运效果及存在问题,为工程管理、监理、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1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

(1)高速公路建设概况。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自从1988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年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到2004年底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交通部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和9条南北线、18条东西线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并于200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我国山区分布地域广阔,占国土面积70%以上,随着公路建设发展,山区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山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病害多,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特点是桥隧多、路基高陡边坡多、规模与投资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大。目前,国家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与自然融为一体。

(3)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现状。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勘测、设计、施工三步曲。我国东南沿海是多山地区,路基高陡边坡和隧道工程也比较多,由于山区地质复杂、地质病害多的客观现实,在滑坡和高陡边坡病害治理实践中,开展了预设计(地勘资料)、高陡边坡地质病害调查评估和防护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信息资料,设计跟踪进行动态设计,调整修改,完善优化,然后进行旖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据围岩类别的变化和不良的地质情况调整原设计,指导施工。总体来说,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无章可循。

2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就是将施工中获得新的地质信息及监测信息反馈给设计部门,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修改、优化、完善,这是一个动态设计过程。施工单位根据动态设计,调整施工方案,按动态设计进行信息化旖工。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干线天津汕尾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116km,是一条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公路,地势起伏较大。下面结合铜汤高速公路建设,说明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

2.1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山区高速公路跨越地貌单元多,地质构造复杂,铜汤高速公路有高边坡85处。因此给地质勘察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就出现了不少问题。

(1)工期紧、任务重、外委多。由于勘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承包单位就委托外单位进行。外委单位对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要求又不甚清楚,只求进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求质量。因此,勘察成果质量不高,错误不少。例如铜汤高速第十合同段焦家山隧道1/500工程地质平面图,调绘时把汤口端洞口仰坡中部一个重要的圈椅形不良地质现象遗漏了。

(2)手段单一,工艺落后。在勘察中,对滑坡和地质病害的勘察混同一般勘察,采用钻探单一方法,工艺落后,不能把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查清。例如岩层中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滑坡中的滑动带不能揭示出来,给分析、判断地质病害造成误导,甚至作出错误的结论。

(3)勘察成果广度、精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植被比较茂密,勘察点难以覆盖全部。例如铜汤高速公路有坡高小于20m的多个一般边坡,有些没有进行岩土分类,也未进行稳定性评价,这就给设计带来了盲目性。又如紫桐隧道纵横剖面布置不合理,围岩类别划分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断层构造和地下水均未查清,造成隧道掘进到断层位置时,大量涌水,被迫停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2.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验,过于保守。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安全起见,在边坡工程中,不必加固的,为了保险而进行加固。例如一些高陡边坡比较稳定,但边坡防护设计中仍然采用锚索框架和锚杆框架。

(2)套用标准图,脱离实际。铜汤高速公路有坡高小于20m的一般边坡105处,统一采用锚杆框拱型护面标准图,显然没有针对性,也就不科学、不合理。

(3)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旖工单位普遍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不能识别地质病害,也就不能及时反馈地质病害信息,只能任其发展,导致灾害加剧,还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病害,这一种被动等待,非常有害。

(4)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认识不到位,普遍行动跟不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够,组织机构不健全。

(5)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岩土工程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经验。

3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实施办法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开展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是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也是适应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多、地质构造复杂等特点的客观要求。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提高对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重要意义的认识,摆正位置,切实作好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把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纳入议事日程,从上到下,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选派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来负责,组建一个由建设单位领导的健全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组织系统。

(2)建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化、程序化。在施工阶段,桥梁桩基础、高陡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在开挖时必须配备专业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地质条件,做好施工地质编录,同时派专业监测人员做好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把地质资料、监测信息,按程序及时、准确逐级上报。为此要组建一个由项目办、总监办、设计单位、驻地办、施工单位参加的信息协调机构。设计单位要派代表常驻工地,根据地质信息、监测信息,从速研究,作出动态设计,经业主同意后迅速下达给施工单位,然后进行施工。

(3)聘请国内知名度高、信誉好、技术水平一流的单位对高陡边坡工程、隧道工程进行咨询。并要派人常驻工地进行全过程咨询服务。

(4)对重大的动态设计,为了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还应请专家进行论证,召开必要的论证会议,在召开论证会前,应把相关文件与资料事先送给聘请专家,给其一定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5)公路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充实和招聘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多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加强学习,注重人才培养,以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

4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应用效果

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自开工以来,在施工中进行了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例如:铜汤高速第十二合同段紫桐隧道汤口端右线洞口仰坡刷坡后,出现岩石破碎夹泥的不良地质现象,为此进行了洞口附近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为一层间断层破碎带,同时查明该断层破碎带的规模、走向、倾向、厚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依据获得新的地质信息,设计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按新方案实施后效果较好。铜汤高速第三合同段乌龙村大桥3号墩和17号墩桩基,在挖孔或者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现桩基持力层存在软弱夹层、溶洞等不良现象,根据地质病害,及时调整桩长,保证桩基落于持力层或嵌岩,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排除了安全隐患。

(2)合理投资、避免浪费。例如:铜汤高速第三合同段的青山隧道铜陵端右线洞Vi仰坡植被比较茂密,刷坡后,岩石的成分、结构被揭示得很清楚。该边坡为单斜岩层,属岩质边坡。岩石为二迭系栖霞组石灰岩,岩溶现象不发育,岩石质地坚硬、强度高,岩层倾向洞内且与仰坡自然坡向相反,边坡非常稳定。为了安全进洞,查明洞内10m范围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拱顶钻了三个水平孔,孔深10m,钻孔岩心岩石质量与洞Vi基本一样,为此设计代表根据新获得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动态设计,把洞V1支护的.89min长15m的管棚改为~42mm长4m的小导管,这样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省投资近100万元。

(3)使设计符合实际、更趋合理。例如:铜汤高速第十八合同段K193+200~+410段为一个斜坡,先后两次勘察,结论为滑坡。设汁依此作出削坡减载、路基下方反压、路基上方设置抗滑桩的治理方案。施工后,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出入很大,该段路基和抗滑桩的位置是香河的高阶地,开挖揭露的岩土为卵石土、砾石土,卵砾石沉积有规律性,很密实,没有受到扰动。这些重要发现为分析判断河漂滑坡是否存在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证据。为此召开专题会议,专家们根据现场揭示的地质资料,一致否定河漂滑坡。设计单位依据新的地质资料和对河漂滑坡否定的结论,重新进行边坡防护设计,节约投资400多万元。

(4)可以获悉前期勘察中不能测知的重要地质病害信息,弥补勘察不足而且可以节省勘察费用。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隧道工程多,特别是高陡边坡开挖后,把坡体的岩土成分、结构揭示得非常清楚,隧道工程洞身掘进过程中把地层、构造、水文工程地质病害条件也揭露得非常清楚。这些地质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为动态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信息,是前期勘察中不能获得的,弥补了勘察不足,而且还节省了勘察费用。

(5)正确指导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开展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后,如隧道工程过程中,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进行地质编录,追索地质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同时监测人员把隧道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这样做,一方面为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及时动态设计,另一方面指导施工。与过去传统做法相比,要变更设计必须按程序报监理、业主、设计,变更设计,时间周期较长,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后,则及时、迅速,缩短了周期时间,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试验检测;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很多偏远地区也修建了便捷的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试验检测是公路施工建设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并运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有设备信息、数据信息、市场信息等,如何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内容。在交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试验检测中的信息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1]。但随着各种高新技术设备在公路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一些试验技术必须通过先进的仪器才能实现,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因此,分析信息管理在试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实现信息管理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试验检测数据的信息管理

公路试验检测的具体数据是反映公路质量的指标,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妥善管理。公路施工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监理和企业等方面共同配合,以有效保障公路建设施工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都具有回顾性分析的意义[2]。因此试验检测数据的信息管理中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保密性等。

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信息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每一个时段都会有新的信息出现。试验检测中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信息数据,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并做到及时反馈,避免信息采集中出现的错误影响到公路建设评估的质量。试验中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数据检测,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数据采样中运用合理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样本数量和规格,并在实验后对样本进行及时保存,在信息系统上建立样本卡片,方便以后查阅。公路施工建设试验检测中被检单位应该回避,并安排专人对检测结果进行保存,确保检测数据的保密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技术参数资料等,没有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外泄。

二、试验检测设备信息管理

公路施工中试验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障各种检测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的技术检测中运用了很多现代化手段,使用的各种检测设备也越来越优越。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对公路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精确性能进行有效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设备记录档案。这样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安排试验检测工作进度。

三、市场信息管理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公路建设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信息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各种市场信息,紧跟时展的步伐,了解与试验检测有关的新技术、新标准等,及时更新试验检测工作信息,提高试验检测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新标准,信息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并正确运用到试验检测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例如2004年的公路质量评定标准中,要求试验检测关键项目的合格率应该大于百分之九十,同时桥梁金属构件的合格率应大于百分之九十五,检测值低于规定极限值的一律返工处理。可见,及时了解各种新标准的信息,对于提高试验检测工作和公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利用信息网络了解公路行业的发展状况,掌握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以前试验检测中的压力试验机都是人工控制加载的,很多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检测误差,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也不高,如果引进计算机数字显示压力试验机新设备,通过计算机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并直接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保存和打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有效提高了试验检测工作效率。

四、试验检测工作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加快试验检测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3]。公路建设试验检测中应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大对检测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运用适合检测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试验检测工作自动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试验检测中现代化的检测设备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所以相关单位应努力提高试验检测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展全面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现代化建设工作,通过提高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来提高试验检测行业的整体水平。

例如,可以引进市面上的建材检测试验自动化管理系统,对需要检测的信息样本进行编码编号,当信息采集人员将样品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后,可以通过网络将检测信息发给试验人员,试验人员根据样品的不同编号,对发送的相关样品信息进行试验检测。这个过程中利用检测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保密性,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信息数据检测完后可以自动保存,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能随意改动数据,保证了数据检测的准确和公正。审核结果出来后经过技术人员审核,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检测报告,实现检测过程的无纸化运作。同时管理系统还能准确记录检测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提供便捷的查询功能,还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有效提高了工程检测材料的管理质量和检测效率。

信息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公路试验检测中的信息管理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试验检测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检测工作的需求。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掌握检测工作中的信息管理方法,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现代化。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建立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试验检测信息化管理,适时引进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以此提高试验检测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桂莲.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07):78-79.

[2]骆晓凌.谈如何做好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中国科技财富,2011,11(06):54-56.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9

这也是广大交通信息化建设者们普遍遇到的难题。为此,本报特组织一期交通信息化专题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交通信息化广东模式,分析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的智能交通经验,为交通信息化建设者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路线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成绩显著。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在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同样如此。

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私家车,这使得公众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这为交通管理者提出了新挑战: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很严峻;土地、能源、环境对交通道路的约束日益增大……

管理者们很快认识到,通过简单加宽道路、增加里程的方式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智能交通的方式,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潜能。因此,扩展交通信息化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分散的交通信息数据成为广东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者的共识。

2007年,广东省交通厅启动了“广东省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通过整合分散的交通信息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达到交通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为了让工程顺利实施,整合工程由交通厅总工程师王富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们通过回顾广东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剖析交通信息化广东模式的特点,深入了解广东省这次信息资源整合工程,为广大交通信息化建设者们提供一点借鉴的经验。

交通信息化边摸索边实践

“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是广东省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巫建文这八年来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记者看到了一份2004年年初的《广东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信息资源调查报告》,资料显示:“主要的通信及网络设备在广东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普及率很低,在被访的77个单位中(包括:省交通厅、厅直属各单位、21个地市交通局和公路局、16个片区航道局),只有40个单位拥有路由器;19个单位拥有交换机;19个单位拥有集线器;24个单位拥有光纤设备,11个单位拥有防雷设备。同时拥有多个同类设备的单位极少”;“作为资源、信息共享的基础,网络互联在广东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普及率极低,只有19.7%的单位已经建立内联网,只有26.3%的单位已经建立外联网,而且功能较为单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省普及率不高,正在使用的部门占28.57%,在建的占12.99%”;“政府网站建设滞后,没有建设独立政府网站的单位和部门占调查总数的60%以上”;“公路、水路运政管理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仍未实现全省联网”;“没有共用的行业数据库,数据标准化建设滞后”;“公路系统内的业务信息化程度非常低,两家公路局有单机版的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仅占12家公路局的17%”。

4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看到这份报告时的心情,“感觉压力相当大,但压力就是动力。”巫建文说,“我们当年起步晚、底子薄,但是我们抓住了机遇,坐上了信息化发展的高速列车。十五期间,国家和交通部、广东省都陆续出台了促进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才有了发展的前提。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把握住了正确的思路。”

“五步走”是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思路。第一步是实现办公自动化,主要是从与政府日常业务最紧密相关的领域入手,利用信息化来改变传统的政府办公模式,向政府内部,尤其是高层领导注入信息化的发展观念;第二步是信息正常化,这一步则要建立初步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网络在政府或行业间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并初步实现政务公开;第三步是交通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围绕交通行业“建、管、养、征”的行政职能,逐步建立各类交通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业务办理;

第四步是信息管理系统化,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不断深化信息化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并在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建立全省范围的交通数据中心,实现对交通数据的科学管理;第五步是交通智能化,通过对整合后的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继续深化各类交通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充分运用GiS、GpS、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外部实现“人、车、路”三者协调统一,内部实现交通政府部门高效、科学的管理。

“交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交通信息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交通智能化。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正按照上述几个步骤往前走,其中,许多步骤已经实现,某些正在实现之中,离最终的实现广东省交通智能化目标越来越近,而事实证明了我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巫建文说。

随着幻灯片的切换,记者也切身感到了“十五”期间广东交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已具规模,基本满通管理部门信息化业务发展的需求,形成以省交通厅为中心节点、辐射各地市/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立体型、宽带化、大容量、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其中运政网和征稽网已覆盖全省;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建立,广东省交通系统(云浮)数据备份中心和广东省交通Ca认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高速公路实现了联网收费,同时各路段也成立了相应的运营管理中心;围绕交通“建、养、管、征”行政职能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全面铺开,仅省交通厅组建的业务系统就已达30多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省交通厅、厅直属各单位、21地市交通局的联网办公,实现全省电子公文交换的进度比《广东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中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公路、水路运政信息化管理成效显著,其中广东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已覆盖全省,并率先实现了与省信息产业厅、省公安厅和省保监局的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实现了与省财政厅、银行实时联网的运管费非税征收;广东省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业务处理、建立了全新的水运证照管理与发放流程,实现了港航行政管理过程的突破与创新,并通过了交通部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同行业项目领先水平;广东省交通厅统一行政审批系统成为交通行政事项审批电子化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包括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省航道局在内的3个负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共26项行政许可事项已纳入该系统的监管,实现了对行政许可事项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五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广东省交通厅小型交通监控平台的搭建是对交通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积极尝试,部分广州市内重要路段和客运站、广州市主要出入口、省内主要繁忙高速公路、省内重要桥梁、出省通道、交通黑点、重要港口等30多个监控点已纳入系统监控范围;建成广东省交通公众信息网站群,实现了省交通厅,厅直属各单位、地级市交通、公路、航道部门,交通协会与交通企业共计70多个网站的公众信息网站的集群式管理……

总体来说广东省交通信息化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基本形成了广东交通信息化的雏形。

数据分散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广东省各种交通信息业务系统的普及和应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交通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中,无法被综合利用,导致信息重复收集、信息无法被共享,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发展进程。巫建文将数据分散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各个管理部门协调不够,“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广东交通厅、厅直属各单位、交通企业,甚至地市的交通、公路、航道等部门,都在管理着有关交通的不同内容,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信息系统,但是这些在生产管理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却无法得到充分共享,而且存在数出多源的情况,这样就给交通行业管理带来了不便。

“比如,广东省公路局曾经组织过几次公路抽样调查,获得了大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在交通厅系统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成为其他管理部门,如规划部门、交警部门等的基础数据,但目前这些数据无法被其他管理部门共享。”巫建文介绍说,“又比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关营运车辆、运输量、营运企业的信息,公安交通警察部门也在管理过程中,掌握了大量有关驾驶员、道路安全状况、道路畅通状况等的信息。按道理,这两个部门的数据都应该能互相利用,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合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无法提高管理效率。”

归纳起来,交通信息多头管理的现实,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⑵各种信息的权威性不够;⑶重复信息较多,管理效率低下;⑷交通数据缺乏系统性,易造成混乱;⑸信息渠道多而乱,不方便公众;⑹相互之间交换信息不规范;⑺采集数据手段落后;⑻时效性不强。

其次,对信息数据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数据管理的不完善。“各单位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初期对硬件的重视到近来对软件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转变。但是还不够,因为,信息数据本身才是关键,对数据的利用开发才是今后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巫建文说。

第三,基础设施不能充分共享。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很多管理者明显低估了这个速度,“十五”期间,各类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伴随着系统上马的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例如网络和硬件设备。但是由于广东省行政体制的特点及各方面的历史和现实因素,这些原本可以共享、得到高效利用的资源却处于一种重复建设、低效运转的状态中。

“在交通信息化过程中,交通数据的组织管理是最基本而且也是最关键的方面。数据资源分散问题不解决,我们将无法实现交通智能化的目标。”巫建文说。

调整组织结构力促整合

事实上,很多省/市的交通管理部门都面临着信息资源分散对交通智能化带来的挑战,这是交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管理部门面临的普遍挑战。为此,交通部于2005年,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成都等5省/市启动了“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区域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三项公路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并出台了相关的推广建议文件。

广东省交通厅为此组织了专门的考察小组,对这些项目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考察、学习。在充分总结了前人经验的情况下,2007年5月,广东省交通厅正式对“省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立项,其目的是整合广东省已有各类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管、养、征、运”等相关业务领域,开发各类协同业务应用系统,以此加强不同地域、不同业务领域间的协同运作与管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开发服务于领导科学决策的交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省级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心。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整合来自不同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数据,还要协调各个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同时,还要在这些整合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新的应用系统。

面对如此复杂的交通信息数据、如此众多的交通业务系统以及如此众多的管理部门,如何实现数据整合?如何跨出整合的第一步?广东省交通厅最后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交通厅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好在交通部对广东省的整合推广项目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交通部办公厅为此专门了【厅规划字[2007]97号】文件,同时,这一整合的思路,也与我们中心成立时的智能交通5点发展思路基本一致,因此,我们有信心让整合推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巫建文说。

为了保证整合工程的顺利实施,广东省交通厅特别从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专门成立了整合推广工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交通厅领导担任,小组成员有厅科教处、规划处、办公室、公运处、基建处、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广东省公路局、厅综合执法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东省交通集团等信息化的负责人,同时成立了以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为主、相关参与单位的技术人员、相关院校专家等组成的工程技术小组。

开创整合新局面

鉴于目前各个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整合推广工程最终确定首先从交通厅管理的业务系统入手进行整合,一旦整合成功,就将整合工程推广到其他交通信息监管部门。

“经过近半年多的调研,整合推广工程最终确定了目标:以整合交通信息资源、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为重点,选取有基础的应用项目,突出应用实效,在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完成‘省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建设任务。”巫建文说。

具体而言,整合推广工程预期达到并可考核的目标可简述为:建立一个网络、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出行服务平台和几个业务系统。

其中,一个网络是:整合广东省公路规费征稽网和交通厅道路运政网,形成广东省交通虚拟专网,建立一个覆盖全省,联结省、地市、区县交通部门以承载数据业务为主、运行办公与业务系统的政务网络。

一个数据中心是:梳理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数据采集规程、数据标准化体系与数据接口技术规范,建立一个集中存储、共享、分发公路交通数据的公共数据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一个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是:在数据中心整合各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升级已有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的出行,提供动态出行信息服务,而提供信息的方式,则整合目前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包括:互联网、移动商务平台、GpS等,建立起广东省信息最全的公众出行服务平台。

几个业务系统是:(1)网上交通行政许可系统,通过整合广东公众网站资源,受理26项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开发电子监察审批系统,接入广东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2)路网综合运行分析系统,结合公路基础数据库和接入的各类动态交通信息、报送的道路阻断信息,对路网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3)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在广东省交通专网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整合运政数据和规费数据,升级执法信息查询功能,最后升级为交通综合执法系统;(4)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公路施工企业与从业人员、项目法人及项目工程等信息,建立公路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与管理系统。

目前,该整合推广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实施中,对于整合中的技术难点与风险,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据巫建文介绍,目前,整合工程面临的主要难点有二。一是需要建立广东公路数据标准化体系,这包括:要建立资源整合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过去分散的数据大多结构多样、平台异构,要在目标的16~18个月内完成这些数据的整合,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但是交通部已经颁布了元数据标准,浙江等省份也建立了类似的标准化体系,且示范工程中也积累了数据标准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建立广东公路数据标准化体系,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因此,我们有信心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巫建文说。

二是在推广工程中涉及到众多的业务部门,因此,协调难度非常大。“目前,推广工程涉及省交通厅业务处室、省公路局等直属单位以及省交通集团等众多单位,项目管理、协调的工作量大,组织工作也比较复杂。但项目组已经提前预计到这些困难,目前已经从项目的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设置,以保证各个部门协调的畅通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牵头单位,接受顾问小组的咨询和部推广项目支持小组的指导;顾问小组负责在技术等多个方面指导项目牵头单位;推广项目支持小组负责组织各推广项目牵头单位互相学习交流推广经验;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指导项目经理安排工程技术组、质量保证组、综合组等的工作安排,并且负责项目实施的进度。”巫建文说。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达标的关键时刻,由于计划周密,基本是按照预定的质量目标和时间进度在进行,项目达标已不是问题。

但巫建文认为,工程达标并不意味着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的完工。“因为交通信息化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各业务系统和资源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也都在相应调整,后期的建设任务同样艰巨。”

此外,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为出行者提供优质的交通信息服务,省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和第三方单位技术人员将组成系统运行管理小组,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运行维护、出行信息服务、业务联系与拓展等各项工作。

链接

广东省交通信息化战略规划

“十五”期间,广东省交通厅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大的号召,确立了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交通发展新路子的战略目标。

2007年,广东省交通厅启动了“广东省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目的为整合已有各类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管、养、征、运”等相关业务领域,通过行业监管职能整合,开发各类协同业务应用系统,以此加强不同地域、不同业务领域间的协同运作与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开发服务于领导科学决策的交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结合群众的需求,开展多元化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为了将整合工程顺利展开,交通厅总工程师王富民同志担任了这次整合工程领导小组的组长。他指出:本次工程要以加强组织管理、重视资源整合、注重应用实效、突出建设重点、持续深化提高、保障长效运行、推广有益成果为指导原则,努力把工程建设成为“基础工程、务实工程、长效工程、为民工程”。

评论

为理想而努力

广东省之所以如此大规模地进行交通数据整合,是为了圆一个梦――实现智能交通。

那么,什么是智能交通呢?怎样才叫实现了智能交通呢?

记者翻遍了所有的资料,发现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大多数专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在进行描述。巫建文参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交通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他认为,从理论上讲,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等方面,让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加强联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使路网上的交通流处于最佳状态,改善交通拥挤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的机动性、安全性和效率。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融资体制;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工程人员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措施,与时俱进。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工程人员应在明确公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管理措施,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1研究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相关建设人员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这就难以实现当前公路网络的安全建设目标。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采用公路工程管理的一系列创新措施,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把控工程建设进度。相关研究表明,创新公路工程管理的措施方法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⑴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⑵避免二次施工问题的出现;⑶调动起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⑷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资源。这几方面的作用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例如,充分利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现有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措施的研究,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稳定的发展目标[1]。

2公路工程管理现状

2.1工程管理制度应用现状

公路工程管理制度是用来约束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用来避免环境、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等因素影响工程建设监督效果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幅员辽阔,每个地区均采用不同的工程管理制度,这就导致部分地区制定的工程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存在,降低了工程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在此情况下,实际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就很难得到质量以及进度方面的保证。

2.2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路工程管理也逐渐意识到了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具有工期长、作业过程复杂以及工程量大的特点,这就为工程建设信息的有效管理增加了难度。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对公路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研究的起步较晚,其水平仍难以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求[2]。

2.3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现状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前,各方需签订一系列的建设合同来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然而,在实际合同内容制定过程中,其与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矛盾,这就使得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合同内容要求难以落于实际。长此以往,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将形同虚设。

2.4融资体制的管理现状

目前,公路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金融部门信贷、社会资金、政府财政投入以及民间资本引进。在融资体制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工程管理人员并未与制度规范应用标准达成一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3]。

3公路工程管理创新要点

3.1完善公路工程管理建设制度

公路工程的创新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有效性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因此,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⑴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明确工程建设涉及设施、地质以及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找出具体问题的控制措施。⑵管理制度制定人员还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找出制度约束的控制点。⑶对现有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有效控制。⑷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具有应用针对性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2实现信息管理对公路工程的作用

信息管理措施应作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每个环节,以提高施工建设管理的流畅性、针对性以及适用性。具体来说,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新管理技术应用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就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备案,从而为高效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处理环境。此外,对于施工建设过程中生成的重要信息内容和文件,信息管理人员可建立相关体系对其进行保存和整合。这样一来,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信息系统就能为后期的施工质量检验提供准确的施工信息数据[4]。

3.3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创新

合同管理的控制要点在于施工现场与合同签订内容的统一,因此,相关建设人员要通过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公路工程最初的施工建设目标。具体来说,优化的方法要集中于每个施工环节与施工技术的一致性,这是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措施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对于现场施工中遇到的管理措施应用效果不好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总结,通过考评的方式来控制此道施工工序质量对下一道施工工序的影响。此外,合同管理的作用效果应以事前控制为管理制度实现的首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与工程建设前签订的合同内容相一致。同时,这也是双方职责和义务相互约束的重要准则。

3.4建立管理措施执行的理论体系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要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要想实现融资管理制度控制,必须从社会性、协调性以及技术性角度出发。具体来说,可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执行的理论体系,来为实际管理措施的操作提供可遵循的规范。理论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组织子系统、目标子系统、程序化子系统以及目标评价子系统等。这样一来,相关建设人员就能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将实际制度执行的内容控制在体系要求的范围内,这是实现公路工程创新管理目标的关键,相关建设人员应加以重视[5]。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不能采用以往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因此,相关人员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现场管理措施以及工程管理体系等,来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事实证明,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出的公路工程管理制度措施,就能大幅度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这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朝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方向迈进的关键,建设人员应加以重视。

作者:马冰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邓新.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9):109-110.

[2]刘小川.公路工程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6):22-23.

[3]梁开东.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思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8):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