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辅导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6:24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1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历史教学资源;心理健康

一、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用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学生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开设常规课程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开设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学科渗透、个别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等。

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类课程的开设与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可以用这样的28个字来概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教师引导、内化提升。

针对我校学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欠缺的现状,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并将高一历史教学素材融入心理辅导课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自己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还能够增强他们对高一历史知识的进一步

理解。

二、历史教学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意志品质、心理素养等基本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历史老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历史学科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用丰富的史实、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根据辅导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

心理辅导课内容的确定是以心理辅导课目标的制订为依据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高一新生刚入学时,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的弊端,我给高一新生开设了《突破思维的障碍——逆向思维训练》一课,在课堂上,我把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融入心理辅导课中,通过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西门子、爱迪生等科学家为科学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有些同学开始出现了浮躁心理,学习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不和谐,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我又把辅导的主题确定为“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通过对同学们熟悉的欧洲的联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当今世界国家间并没有因为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互相敌视与隔阂,同学之间也应该取长补

短、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又针对那些学困生开设了《你也是一片风景——自信心训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便是有价值的素

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力、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自信心。

四、采用丰富的互动方式,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

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是轻松的、自由的、活泼的。在课堂开始环节,可通过热身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也可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当课堂主题揭示出来后,怎样围绕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自己的心灵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思考问题,我指导学生编排心灵短剧,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再现历史故事情节和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课堂结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师生可以共同回顾本节课进行了哪些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问题是怎样重新审视的,还可以讨论今后有哪些打算,对未来有什么展望,从而升华主题,最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祝福,在歌声中或者在师生共同朗诵诗歌中结束本节课。

五、课堂反思

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很高,在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够畅所欲言,但有时学生的感悟、反思不一定是正确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肤浅的、幼稚的,学生有时会为了逃避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以促进其理智地自我反思,勇敢地面对现实,引导学生从肤浅、幼稚走向深入、成熟。

最后,在心理辅导课上运用历史素材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

熟悉历史教材;(2)要根据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3)课堂形式要丰富多彩,但不可华而不实;(4)历史素材的运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6-392.

[2]朱汉国.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09:75-79,136-139.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2

关键词:历史歌曲;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35-01

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体现教育新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在中学历史课堂实践中,尝试利用历史歌曲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所谓"历史歌曲",主要指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反映当时现实社会风貌的歌曲和乐曲,也包括后人根据对某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而创作,带有历史评论性质的歌曲和乐曲。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就其课堂运用及实施效果进行简要分析论证。

1.利用历史歌曲辅助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

运用歌曲手段辅助教学,符合中学生身心特征。历史凝固、沉静而肃穆,不可再现,但可以艺术化;音乐来源泉于生活,活泼而富有感染力,它能把过去"复活",历史得以生动地展现。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感性认识丰富,正处于理性分析的形成阶段,在教学中利用歌曲创造历史氛围的教学手段,正好适合其年龄特征。

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六艺",把"乐"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思想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柏拉图也说过,音乐蕴藏于灵魂深处,滋润身心。可见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也对音乐智能的强势特征作了分析,把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五种重要智能,建议教师在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因此,用历史歌曲创设历史氛围,可以调动学生情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在课堂上利用历史歌曲的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正是为了达到这种独特的效果。

2.利用历史歌曲辅助历史教学的内容选择

利用历史歌曲辅助教学,要从创作背景、歌词、乐曲影响力等方面与课堂整合,如果素材与教学相游离,也就失去其必要性。

就创作背景而言,历史歌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表达了人民的真实感情。如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我选用了《松花江上》这首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低沉的旋律,如泣如诉,好象时光倒转到那个悲情的年代,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再如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讲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播放《社会主义好》,讲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美妙的乐曲引导,远胜枯燥的说教,潜移默化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为了说明封建经济中自给自足的特征,我选用了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或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时,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浩浩乾坤》,非常适合教学主题,"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连续四个"不"字,反映出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既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又是很好的品德教育机会;歌词"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恰好反映出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用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再合适不过了,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看是否推动历史发展,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利益。对歌词的演绎中,培养了历史分析能力。

在世界史教学与中,则要侧重于挖掘音乐的背景知识。如选修课《拿破仑》,可选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在音乐片段欣赏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作品为谁而作?",从最初的"贝多芬献给波拿巴",到之后改为"纪念一位伟人",折射出贝多芬对拿破仑才华和反封建胆识的钦佩,既认识到拿破仑前期的历史贡献,也认识到他后期的专制独裁与战争的侵略扩张性,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3.利用历史歌曲辅助历史教学的时机把握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相应的历史歌曲,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辛亥革命》时,我在课前播放童安格的《诀别》,为教学的展开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这首歌曲是根据林觉民《与妻书》改编的,我对歌词中"夜冷清"、"思国心情"、"烽火泪"等做了问题的设置,为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帮助。

有些音乐作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如我在讲述高一必修《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专题的最后一节《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时,引用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主题曲《把感动留给人间》:"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心中的滋味却有苦有咸;总以为彩虹就在跟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学生在欣赏这段歌曲时,感悟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困难,也肯定其坚持与执着,从而对近代资本主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再如在《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一课的小结阶段播放《国际歌》,对旧世界的呐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斗争的不屈精神,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课后作业中,我们仍然可以对历史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等设置一些材料型题目以巩固知识。如选修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后作业中可引用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的主题曲《秦皇扫六合》的歌词,对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等展开设问,从而复习巩固了秦始皇对历史的贡献。

4.利用历史歌曲辅助历史教学的程度控制

一首好的历史歌曲,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甚至可以成为贯穿全课堂的"灵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走入音乐,更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从而体现出选用音乐素材的价值所在。好的历史歌曲可以点缀课堂,但毕竟历史课标才是教学依据,音乐素材只是手段,如果占用太多篇幅,便会冲淡教学主题。如《英雄交响曲》,选取部分欣赏,之后马上就应转入创作背景的介绍,并且紧紧地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不能本末倒置,在时间上耗费太多。

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有了便捷的网络搜索途径,各级教育资源库、教辅书附送的音像资料,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音乐素材,但我们一定要选择最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作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只是为了单纯活跃课堂气氛而播放,因此,要对素材认真取舍。例如在讲述高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时,用《松花江上》表现日寇罪行,用《义勇军进行曲》表现敌后抗战,用《团结就是力量》表现全民族抗战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我尝试着把历史歌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既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又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寓教于乐(yuè),这种尝试同时也使自己体会了"教无定法"的妙处,虽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充实,但是不囿于狭隘的学科体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跨学科结合,却已经使我深受其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受教育者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大"。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开明出版社2003年8月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3]张爱荣《如何把音乐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的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年13期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技能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对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简单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4

1.知识体系不够清晰

学案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方便学生预习、自学,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工具。可是一些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涵盖所有知识点,罗列出大量的内容,混乱庞杂,使学生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样的历史学案基本与历史教辅无异,根本无法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学案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教辅书籍的不足之处,帮助梳理知识网络,尽管学案有类似于教辅书籍的讲解教学目标,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但这不等于我们可以把学案与教辅资料等同起来。学案应当对教辅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无法取代教辅,学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比起教辅没有那么全面,但却有教辅无法实现的针对性。我们不能说学案与教辅材料孰优孰劣,因为它们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我们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互补性,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查缺补漏,牢固掌握知识。例如,学习英国资本主义革命,我们就要在学案中补充与之有关的知识,如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等问题。

2.学案结构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案有其固定的编写模式。基本上大多数学案都是分成了教学目标、重点分析、课前预习、知识点回顾、提出问题等几大部分。教师通过对这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思路,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样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在学案设计上除了按照以往模式明确学习目标,强调课程重点,强化已有知识框架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对新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其次,要注意学案题目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像教辅材料一样以题量和覆盖面取胜,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编制合适的学案,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学案的编写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它要有一定的章法,但又不能过于教条、沉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度,精益求精,编写出最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学案。

二、对于这些误区的解决方案

1.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案编写思路要明确

教师编写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想当然随意发挥,编写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体系,而是要具体地、详细地指出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

2.教师编写学案时要建立简单明了的知识体系

历史的学习中知识点盘根错节,可谓相当复杂,我们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构架,很难使学生彻底弄通历史知识。所以,教师要把知识体系尽量编写的简单明了,至少要让学生了解一节课学习主要掌握哪几个重要的大框,进而在继续学习时不断向里面增加内容,使知识体系不断扩充。

3.教师要提高创新意识,应注重学案设计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案设计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过于死板、枯燥的学案与教辅材料一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无法使他们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进行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继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4.教师要做好学案的跟踪、检查工作

尽管教师们都有认真准备学案,但是有很多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却没有取得它应有的效果。因为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与学习。教师应该课前将学案分发给学生,督促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指示进行预习和复习,养成学生先预习再听课的好习惯。

三、结论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5

下午好。由我来代表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交流一下课堂教学与信息科技整合方面的体会。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科技的关系:准确地说是辅助历史教学,而不是整合历史教学。

在科技和教育迅速发展并相互结合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历史教的是过去,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演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其它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其中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现象,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的活跃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可以补充资料加大容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历史课的渗透性和开放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历史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并非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高一的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做到了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下两册教材,共有6大主题,52课内容。从2004学年开始,我们有系统有分工的进行课件制作。每个老师负责一部分,首先独立完成课件制作,然后进行备课组讨论分析,看是否有改进商榷之处,之后其他老师再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这样两年下来,对于每节课,都有了好几个版本的课件值得借鉴。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历史资源库,一方面对以后的历史教学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对新入门的历史教师也是一个参考,可以帮助新老师较快地融入历史教学。这是指的新授课的课件制作部分。

新授课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历史注重史料教学法,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感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每节课史料教学方法的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阅读史料,并能较准确地从史料中提取有用的历史信息。而且,课件制作美观,图片、视频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了历史成绩。现在师生都已经习惯了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如果哪天不用多媒体上课,师生都会感觉不习惯的,就像这段时间教室多媒体无法用,可苦了我们历史老师了。

关于练习课或者说训练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尝试了半个学期后,我们决定放弃,改为传统的试卷练习。因为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多媒体练习题目,对于某些上课注意听讲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上课容易走神,而且题目又做得快,一不留神就听不到或者说看不到了。对于程度稍差的同学来说,也跟不上课件练习的速度。关键性的一点还有课件练习学生无法保存,如果后来想自己复习看看也找不到资料。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法宝”,它不可以代替传统的试卷练习。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多媒体

1、树立正确的思想,确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地位。

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强调的是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和辅助工具,计算机与其它教学媒体(如黑板、投影仪)没有什么不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但任何教学媒体都只能作为知识的载体,而知识的传承只能由人来完成。多媒体教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延伸教师的表达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是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2、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

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必将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新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掌握教材,还应有相应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如网络软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研究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研究如何利用技术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信息,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求教师研究和运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充实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学不仅要具备应有的基本素质,更要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学校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定期组织培训,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3、加强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激发学生主体性。

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户与计算机相互交流,在计算机指导下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供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其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机之间的交互是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这种交互性,使操作者能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必追求整堂课使用,只有在用传统媒体解决历史教材重、难点有困难而多媒体手段介入时,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不瘟不火,不滥也不哗众取宠,也许效果更好。高中历史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运用多媒体分析历史重、难点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注意不能通过课件无止境地降低难度,让学习者失去思考的余地,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5、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注重课堂的思想性、情感性,历史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流动,

还有历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目标的培养。因此课堂中的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替代的,因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媒体的呈现是通过视听接收的,因此一个画面组接顺畅,节奏适当,声像俱佳的历史课件除了能配合授课外,还能在美育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7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自觉――辅导式”“讲谈――接受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又称导学式。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从理论上可以作这样的剖析: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其职业的特点和年龄、智力及知识水平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和引渡上;同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理应接受教师的主导。然而,学习活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都有赖于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从宏观上看,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也必然是受动性递减,主动性递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达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故学生的主动性必须受到重视和珍重。”这样,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契合,就构成了“自学――辅导式”的主旋律。显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是支撑该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自学――辅导式在功能目标上突出强调了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但是,这一模式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它比较适合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此外,它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概括知识的结构,熟谙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作出精要的表达;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并作耐心的辅导。

二、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这一改革后的模式,从其特征上看,可称为“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看图、图示、讨论等法,属于接受学习的教学范畴。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可采用多种变式,因而是目前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初中的历史教学。

三、参与――活动式

参与――活动式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同时也是引起较大反响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主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这一模式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了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它既表现于课堂教学,更表现于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的推行,特别是历史“活动课”课型的确立,以及历史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的实验,为该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8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38-02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历史可谓史籍浩如烟海、史迹星罗棋布、史家群星灿烂,历史学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但由于传统教学内容狭隘,以及教师仍沿用陈旧的授课方式,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还有学习方式上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难于满足学习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同时可在网上便捷地获取信息,为科研提供最新素材,并充实相应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的网页资源库;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学。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课内外活动,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极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呈现生动与直观真实而且绚丽多资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让学生爱读,爱看也爱听,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情感和思维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求知的主动性,产生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

网络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成“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建构”。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通过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

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巨变,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尤其在网络时代,我们正接受、收集新鲜的信息,而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呈现出了一种快速、开放、变动和渗透影响的状态。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吸收了网络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就需要学生们进行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资讯,培养和形成一种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为我们提供了灵活的网络互动平台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管理质量,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充分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路。所以说,网络环境下衍生而来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为的简单的运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辅导,也不是说,它局限于我们的历史课程经过一层网络的加工,固定为一种学习模块,而是要从这个网络背景中发展出深层的教育体系、形成结构化的教育模块。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教学模式已经不知不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完全开放式的、立体化的、结构化的、全面高效的教学模式。

首先,信息技术条件下,更加要注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尽量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学会学习的方式方法,激发他们潜在的对历史的兴趣和鉴别欣赏能力,使他们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为了能够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便与信息知识社会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承接、相适应,还要使学生们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因而,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

其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历史课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说,要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阐述、自我锻炼为中心,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辅的,他们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各项塑造他们能力和培养个体情操的活动,帮助他们主动自主地欣赏历史、探究知识、探索世界、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历史文献作品的浏览搜索、学习和欣赏历史人物传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或进行有关的历史模拟实践活动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人、每个时间里,都可以按自己的要求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探索

中学时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让学生接受历史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塑造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教育,旨在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达成对人成长阶段的自我完善。因此,在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更加应当突出强调以创新的姿态开拓前进,增强教学方式的感染力、说服力,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品鉴历史的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区别美与丑,伪与善。

当然,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其独特的课程形态,其中最根本的是让学生学习的本质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就是说,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一些显性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更多的隐性知识和从小掌握相关能力,并注重各项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孩子们学习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不仅在课堂上,在社会的随处,各个角落都可以开展自我的学习。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电子媒体、电子化工具等,在因特网上自主开展学习,激发学生们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借助老师适当的指导,来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能从中获取、存储和提炼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信息。

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相关问题探讨

新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或者存在缺漏的问题,包括教育观念和态度,教学空间和教育评价方式等。

1、教师教育观念的开放性问题

网络环境下,特别是对于中学生的教学而言,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松散、难以控制的现象。因为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下,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不能事必躬亲、事事带领,这样容易阻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他们要做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尽管如此,他们对网络条件下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也还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就是说,教师要本着开放的教育观,在备课的时候,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这对中学老师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教学空间的开放性问题

如今我们所要求的教学空间具有极大的开放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也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也就是说,尽量提倡个性化选择,让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那么,教师就要积极营造适合于上述要求的网络教学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但对教师来说,由于自身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理解不同,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要求常常会相差很远,难以具体控制和精确把握。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问题

如何评价一堂网络教学课,怎样的网络教学课是好课?显然,这是一个检验新型教育模式下课堂收效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评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果,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而目前,这个评价的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

参考资料

[1]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历史教学,20039

[2]柯智勇,浅淡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变化[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7.

[3]董艳,陈锦模.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66.

[4]夏华芳,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m].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2008.

(上接037页)学校为例,一年级以讲座形式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二年级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观念和就业法制教育,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奋斗目标和择业方向。通过讲座、模拟招聘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与参加就业洽谈会后的总结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教育,帮助学生顺利择业。三年级通过就业服务,就业过程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量体裁衣,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这样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就业指导。

2、加强培养,健全学习机制,铺设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道路辅导员

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专业化、科学化的辅导员学习、培训,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力措施。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

用。一方面,要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为实现辅导员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基础。努力提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拓展就业指导的途径。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9

关键词:“班班通”历史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由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既关注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向性,以不断促进历史教育质量的发展”。在我校“班班通”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中,给我们农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教师该如何运用“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本人思路如下:

一、想方设法、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已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一支粉笔、一张嘴,加上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等特征,其结果是授者乏味,学者索然,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然而利用“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历史课堂上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做到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秦始皇的大一统》时,我放了电影《英雄》、《复活的帝国》中的部分片断,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秦军的强悍,是威武之师。改变传统的只凭老师讲秦始皇是一个统一全国的什么样的人。看完后我就提问:“秦军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秦军纪律严明、战斗机强。”有的答:“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我又问:“秦始皇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有的学生答:“我以前以为秦始皇只是一个暴君。为修长城而死了很多人,他统一全国的贡献更大。”由此,使秦始皇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以致使秦始皇统一全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先入为主,首先肯定了他的贡献。

二、设身处地、引导自学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在工作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让我校“班班通”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班班通”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另一种是设计制作学生自主学习型“班班通”课件,在这种课件中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下依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引伸、拓展、比较、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寻找规律、点拨疑难

“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往往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班班通”处理教材,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运用“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历史空间概念学生最难掌握,而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往往将整个历史事件过程汇集成一图,环境复杂,头绪繁多,学生不易看清地图内容,无法找准位置,现在我们利用“班班通”课件技术把它制成动态地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有条不紊地去感知,识记所展示的历史情景。从而找寻学习历史地图知识的规律。

运用“班班通”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难为易。由于有些历史课程内容和参考资料的分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班班通”绘制图表,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纳,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地为学生点拨疑难。学生看问题时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班班通”课件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寻找规律、点拨疑难。

四、反馈促学、提高质量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篇10

关键词: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的实质已经归根结底到人才的竞争。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各国为了在国际竞争当中抢占先机而争先恐后做出的重大抉择。那么,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如何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其教学模式的整合就势在必行。

1、高中历史教学课改的实质

随着当前我国课程教改的深入,关于其整合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本文提倡的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历史信息,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历史进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缺乏直观、生动、真实的历史资料辅助,其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使得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了师生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不仅仅辅助教师教课,更主要的是它们逐渐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我们借助这一工具,最终能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3、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

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入手,紧密联系教学实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3.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当前,教师一直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不是学生的指导者,创设有利于学生民主参与课堂的和谐氛围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使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3.2学生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内新编的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感知历史,还要研究历史,以史为鉴。但是国内高中生由于受地域、经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于一些需要亲身实践的研究过程无法实施,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文化古迹很少的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互联网络来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加强发达地区与其它偏远地区师生们之间的研究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刺激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激活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树立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让学生自主参与,从而实现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变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寻未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

3.3媒体作用的转变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把媒体从原来作为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声、光、文本等多种信息来表现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领悟历史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形成图文并茂,声情同步,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从而克服学生思维定势,创设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情景。高中历史教师可利用网上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多的历史教学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同时容纳大量史料,做到知识重点清晰,从而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应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技术层面,我们应该把培养创新人才真正地、逐步地落到了实处。我们历史学科在如此大潮流的趋势下,更应该结合自身不可再现的、综合性的特点,利用各种资源、技术,贯彻各种新理念,来整合“历史”教育,来优化历史课堂,使历史学科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和渠道。

结语:当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高中历史课堂,逐步溶入到历史教学思想中,落实到历史教学行为中,未来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学科整合领域又会焕发出奇光异彩,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